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提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社会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五、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

第1份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题

练习1 必修二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迅猛增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 B .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 .国际环境相对动荡 D .科技进步 读右图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2-3题。 2.与当前德国人口再生产状况相符的类型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 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多 B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 .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 .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低,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4. 欧洲不少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带来的后果是 ( ) ①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世代交替减缓 ②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很短,世代交替加快 ③ 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劳动力不足 ④ 人口年龄结构呈青年型,劳动力就业困难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回答5-6题 5.其中处于人口高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6.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类型类似于( ) A ③ B ② C ① D ④ 下表是X 、Y 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7-8题。 7.具有X 国人口状况特征最多的国家分布于( ) A .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8.Y 国最有可能分布在( ) A .欧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9.有关人口老龄化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B.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劳动力的不足 C.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D.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 影响 读右图“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10题: 10.图中A 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 A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1.右图表示四个国家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 . A B . B C . C D . D 12.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 .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 .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D .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3—14题 13.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 ) A .1 B .2 C .3 D .4 43

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要求]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典型分布区。4.了解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要求] 阐述人口增长模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历程 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慢有快,这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 2.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3.影响因素? ???? 生物学规律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4.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温馨提示] 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依然相当庞大。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

3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原因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是死亡率下降的必要条件,这也正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原因。 [教材P2~3活动] 1.埃及1.81 美国0.60 2.计算结果表明埃及人口增长速度快,美国人口增长速度慢。 3.201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约146.8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约185.6万;美国自然增长的人口更多些。 [教材P3活动] 1.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1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约60 多亿),人口增长快。 J 型曲线, 空间上:发达国家增长慢,发展中国家增长快 ●2、影响人口增长直接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影响人口增长根本原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社会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5、、人口增长模式: 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左右及以下。 ●6、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有差异: (1)模式不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 (1)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0.1%) 即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的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匈牙 利、俄罗斯、德国等。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 (2)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也很低。 (3)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 C、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b、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和非洲国家——“过渡型” c、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 ●如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拉美的古巴、乌拉圭等是现代型。 ●中国:有些地区已经属于“现代型”,如上海 D、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政治制度、经济、计划生育的实施,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人口总数,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人口增长快慢,人口增长模式,社会负担轻重 1.2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数量不能超过环境资源供应能力,也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这就是环境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3、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doc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人口增长的模 式及地区分布》 [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重点难点]:1、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前提2、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获得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讲授过程]:导入:必修二介绍: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科学。必修二主要介绍四个主题:人口、聚落中的城市、生产活动以及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它三个主题,同时也贯穿于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人口:主要介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一、人口增长模式p4读图1-1-2,[问题]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1、世界人口增长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2、按时间分成明显的几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快速增长阶段。描述人口增长的快与慢一般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个比率分别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人口发

展的共同点:人口增长的变化具一定规律性:低高低——高低高——低低低的过程。人口增长的阶段:阅读材料中的上图:分析几个阶段中: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图1-1-3,用人口金字塔来表示世界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金字塔介绍:坐标:横坐标:比率,纵坐标:年龄。不同人口金字塔表示了不同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说出其对应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的模式:高低高模式、三低模式和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自己阅读三种模式,回答三个问题:[问题一]三个模式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问题二]代表国家主要有哪些?一: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二:主要是发达国家(欧美日);三:中国、阿根廷、土耳其、新加坡等国。[问题三]三种增长模式有哪些有利与不利之处?一:人口剧增带来的各种问题:就业压力、住房问题、人均资源不足等;劳动力充足等。二: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过渡型中的两种类型:[介绍][问题]中国的人口转变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承转]由上面可以看出,不同模式的代表国家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二、人口增长的地区分布:阅读表1-1-1:[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三个率从时间发展角度来看分别有何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分化较明显。尤其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的增长,95%来源于发展中国家。各个大洲的差异:阅读图1-1-7,[问题]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各大洲人口数量差异2、各大洲人口增长差异(亚非拉快,欧美日大洋洲慢)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 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Ⅰ原始型高高低 Ⅱ传统型高低高 Ⅲ现代型低低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教案)-20120207085306312

杨集中学高一地理(下)教学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ZZm)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②比较、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③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分布特点,了解不同地区的人口政策,形成正确的人口观(2)重点与难点分析: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内容】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___________增长和____________增长。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人类社会初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业革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原因分析)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又称人口在生产类型,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_________的下降开始的) 2、人口增长阶段划 分及模式类型 人口增长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年龄 结构 分布 原始低增长阶段出生率、死亡率都较 高,自然增长率低且波 动较大,人口增长处于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状态 ________型 (高高低) 热带原始森林 深处的土著居 民 高增长阶段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迅 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 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 ________型 (高低高) 年轻型 非洲东部的坦 桑尼亚、肯尼亚 等国家 增长减缓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________型成年型大多数发展中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第一节人口增长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过快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案例,是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必修Ⅰ中,我们了解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

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请问同学们的父辈有几兄妹,请问同学们自己有几兄妹?(学生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你父辈和在你们这一辈兄弟姐妹的人数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两种情况各属于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件展示: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 师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 课件展示: “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 生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古代人口增长十分缓慢,近代人口快速增长,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21世纪世界人口将保持继续增长趋势,人口总量会不断增加,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师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即新技术革命时期)四个阶段。各阶段人口增长数量及增长特点如下表所示: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基础知识梳理: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 区、、和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和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3.目前一般将人口定为老年人口,并将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定为老龄化的开始,比重达到定为严重老龄化。

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 1.世界人口增长最迅猛的时期是() A.产业革命后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C.20世纪70年代后 D.20世纪80年代后 2.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 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的国家是() A.①B.② C.③D.④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规模总是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 B.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 C.粮食供应、医疗卫生水平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D.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 4.为了缓和人口压力,我国应采取下图 人口增长模式中的 ( ) 5.上图四类国家中,D国面临的人口问 题主要是 (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口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 6.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D.两次社会大分工 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 7—8题。 7.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表,完成9~10题。 9.该地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年份为 ( ) A.1950年 B.1955年 C.1965年 D.1970年 10.21世纪以来,该地人口( ) 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上升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数量减少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 (含解析)鲁教版 第17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1.不同人口增 长模式的主要 特点及地区分 布 2.环境承载力 与人口合理容 量的区别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 2.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 特点,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 别,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 1.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 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 式、人口问题及对策;近几年 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 择题。 2.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差异;近 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 多为选择题。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较高 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 生活条件好;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 利制度;人们的受教育水平高 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 平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障和福 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的传 统观念影响 人口增长特点增长缓慢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人 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 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温馨提示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表现出持续性、增长性、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的特征。【易错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一定是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增长还可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其特点

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易)

当前测评试卷: 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 (第1周) 适用对象:高一 试题总数:20 考试时限: 20分钟 姓名: 套题难易程:易 一、 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读右图,回答1—3题: 1.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解析】选A 。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低死亡率、低出生 率,(均小于1%),故选A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 布 【难易程度】易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解析】选C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③接近2%,最高,故选C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易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 【答案解析】选B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先后出现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依据图示,故选B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中 4.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严重老龄化 B .人口多,自然增长率高 C .人口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D .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答案解析】选D 。目前中国人口状况刚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故选D 。 【相关知识点】2.1.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难易程度】易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部是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生育率下降来完成。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5.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步,其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 .生育观念不同 C .自然环境不同 D .营养水平不同 【答案解析】选A 。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步,其根本原因就是生产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提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社会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普通高中地理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1.1 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地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地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地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地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地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地关系地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地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地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地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地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地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地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地三种模式及其分布; 2.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地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地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地危害;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1999年10月12日,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地球村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世界人口增长走过怎样地历程?人类地家园到底能容纳多少人口?人口与环境地关系将会怎样演变?这些都是我们极其关心地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讲解】人口增长地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地高低有关.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是指指一年内一定地区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口增长模式_练习题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与地区分布检测 1、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数量 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3、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社会环境因素是 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③医疗卫生条件④生育政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读右图,回答4-6题: 4、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7、人口增长模式中,①和④的共同特点是( ) A、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 A、① B、② C、③ D、④ 9、对该国人口增长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正确的是() A、①“高-高-低” B、②低-低-高” C、③“低-低-低” D、④”低- 高-低” 1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 A、人口的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 B、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C、人口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 D、婴儿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低 1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以前,人口增长为“低-低-低”模式 B、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长为“低-低-高”模式 C、产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D、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为模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洲所有国家的人口已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 B、非洲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 C、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 D、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 1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人口问题 考点一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 读表(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95% B.3.7% C.0.775% D.0.88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年龄段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材料所示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变化趋势的主要成因是() A.人口增加B.消费水平提高C.土地资源减少D.科技进步 4.提高山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有() A.鼓励人口外迁B.降低山西开放程度 D.宣传节俭,降低生活标准 [考法综述]关于本考点的考查,高考重在关注人口增长,主要涉及人口数量计数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两个方面。 命题法1人口数量及增长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 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 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命题法2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 典例2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②C.③ D.④ 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 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 变化图。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C.2010年 D.2012年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 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城市的人口容 量也不同。读图完成3~4题。 3.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 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 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个城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 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个城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人口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是决定人口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其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拓展】人口的机械增长:这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迁入量,人口迁出量)。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拓展】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3、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世界人口增长存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 (1)大洲之间的差异 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增长最快。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增长比较缓慢。 (2)国家之间的差异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及类型 (1)构成: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类型 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特 征 出生率高高低 死亡率高低低 自然增长率低高低 原因 (1)高出生率:① 没有控制生育②早 期的农业社会需要 多生子女,来帮助从 事农业 (2)高死亡率:① 战争频繁;②食物匮 乏③医疗卫生条件 差 (1)高出生率:①节育 还不普及②多生子女一 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 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 (2)低死亡率:生产力 水平提高,粮食供应和医 疗条件改善,人们寿命延 长 (1)低出生率:①生活水平 提高,社会和家庭观念开始 变化;②各种社会保险和福 利事业的发展等 (2)低死亡率:生产力水平 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不断 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 主要分布地区 发展中国家的个别 地区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 度 欧日美等发达地区和少部分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结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的下降最终促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实现。 【拓展】区分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方法 ①从特征上区分:原始型是高高低,传统型是高低高,现代型是低低低。 ②从数值上区分: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 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以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也随之扩大。(1)发达国家:属于现代型 (2)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尚未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3)全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有解析)

第二部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选择题 (2010·济南3月)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1、图2回答1~2题。 图1 图2 1.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解析:图中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逐年下降,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 答案:B 2.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解析:可以抓住我国生育高峰出现时间来排序,人口高峰期是逐渐上移的,不难选出D选项。 答案:D 根据《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育率下降导

致人口抚养比下降1/3,为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读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近年来,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的原因是() A.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B.生活水平的提高 C.少年儿童的比重下降D.社会养老机构的完善 解析: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使少年儿童比重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但由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因此下降的时间不长。 答案:C 4.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红利”期,其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A.高少儿、低老年B.低少儿、低老年 C.低少儿、高老年D.高少儿、高老年 解析:因为儿童和老年人属于被抚养人口,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少儿、老年人比例低时,国家的抚养开支最少,处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 答案:B 5.“人口红利”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①社会成员需要供养的子女比较少②老年人口比重小,养老支出少③劳动力丰富 ④工业生产的收益率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人口红利”期直接的表现是社会负担最小化,劳动力最大化。 答案:A 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6~8题。 6.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②阶段,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C.③阶段,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 D.④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解析:由图可知,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并未大幅下降。②阶段,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

高中地理一轮二轮易错题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必修2 第一章? ??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典例] (2019·福建高考)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如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题。 1.2019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性别比例 B .医疗水平 C .教育程度 D .年龄结构 [解析] D 第1题,由图可知,2019年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医疗水平会影响到死亡率,但短期内医疗水平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 读我国M 省与全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比较表(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完成2-3题。 2.( ) A .2019年 B .2019年

C.2019年D.2019年 解析:2.D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计算可知,2019年M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两者相差4.1‰,差值在四个年份中最大。 3.由表可知该省() A.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快 B.存在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 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 D.人口出现负增长 解析:C第3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省人口增长速度较全国的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由表中数据无法得知劳动力情况。经计算可知,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2019年为7.9‰,2019年为3.9‰,2019年为2.4‰,2019年为0.8‰,逐渐下降。 (2019·上海高考)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如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4-5题。 4.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2019年B.2019年 C.2019年D.2019年 5.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 解析:4B5B第4题,读图中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图中2019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

高中地理《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教材首先概括出世界人口问题的突出表现,然后着重阐析了人口增长过快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以及发达国家所面临的人口增长减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最后分析说明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说明人口问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辩证的认识人口问题。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学习难点】

学会辩证的看待人口增长,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与发展观。 【学情分析】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部分知识,如世界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这对本节课的学习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本节内容是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了解了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人口增长模式上的差异和原因。具备了一定的根据不同的人口统计图分析人口增长特点的能力。第一课时的学习为本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因为招生原因,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走读生,家里网络等设备比较齐全,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探究问题。 【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热点探究与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需要探究的活动主题并给以一定的提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动主题和提示如下: ◆课前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1、搜集各国的人口政策2、搜集乳山的人口资料及人口政策 活动提示:观看世界人口大会相关视频及搜集资料;走访政府相关部门调查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