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答案:(1)B (2)B
2.(2014·全国卷Ⅰ)右图显示某国移 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
(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
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
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
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
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 比。如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
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
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
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
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3、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所指在有效率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赢得最小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为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
数量。

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必须高于人口容量,并以此做为人口掌控的最终警戒线。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
费水平。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1)时间差异: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2.原因分析(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知识点总结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贫困和不平等
这些国家还存在普遍的贫困和不 平等现象,需要加大减贫力度,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为人
口合理容量创造有利条件。
生态环境压力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生态 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发展中国家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广可持续 发展模式,实现人口、经济和环
境的协调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合作共同应对人口问题重要性
03
高度的城市化水平
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非常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人口集
聚效应明显,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印度、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挑战与应对策略
人口快速增长
印度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面临人 口快速增长的挑战,需要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包括推广 计划生育、提高妇女地位、加强
教育等。
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传统、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也会对人
口合理容量产生影响。
04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与合理容量现状及挑战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和死亡率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逐 渐提高。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高低高”模式(过度型)
发生在产业革命以后,以欧洲为代表。这种类型的人口转 变,带有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性质,带有强制性的 干预。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主要分布在发达 国家以及少数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转变原因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 逐渐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 要性,国家政策的调整等
05

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

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

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欢迎阅读。

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知识点一、环境承载量1、环境承载量,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全球为110亿,我国为16亿。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发程度、消费水平。

5、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适度人口)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我国为8-9亿。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比较项目环境承载量合理人口容量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限定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经济、社会体现意义生存发展人口多寡大小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等估算标准压缩到最低3、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墨西哥。

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东亚、南亚、美国东北部、西欧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合理容量

评估结果
展示该城市人口合理容量的评 估结果,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 用程度和敏感性。
评估过程
阐述评估该城市人口合理容量 的过程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 、模型构建、指标计算等。
政策建议
提出基于评估结果的政策建议 ,包括优化人口布局、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等
方面。
03
人口增长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探讨
政策导向、文化传统、宗 教信仰等。
案例分析: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案例选择
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 地区,分析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
变过程。
转变原因
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政治文化 等方面分析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 变的原因。
影响及启示
分析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对社 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 及从中得到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缓 慢。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迅 速。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趋 于稳定。
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 条件、教育水平、社会保 障制度等。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地形、水资源、土 壤等。
政治文化因素
对发达地区
应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人口 老龄化应对策略的研究和实施,加强 国际人口迁移的管理和服务。
对欠发达地区
应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 度,提高医疗卫生水平以降低死亡率 ,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人口素质。
案例分析:东西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对比
东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已趋向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同时 ,东部地区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18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18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18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人口增长表现为一条“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①概念: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②影响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①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结构可以分为自然结构,指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指人口的婚姻、家庭、民族、职业、教育程度等;地域结构,指人口的地理分布。

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都会反映在人口结构的变化上。

总体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4.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5.“人口爆炸”⎩⎪⎨⎪⎧ 长情况的词汇人口的指数增长:世界人口的“J ”形曲线增长6.环境的限制性——资源问题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7.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微点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并非一定是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既可以是正增长,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在欧洲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是一种常态;而亚非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一般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

微点2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

从全球范围讲人口自然增长就是人口增长。

微点3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1)自然增长率>0(图中A-B段):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图中B点):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3)自然增长率<0(图中B-C段):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4)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图中C点):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微点4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高考题精选,答案详解)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高考题精选,答案详解)

人文地理:第一单元:人口的自然增长及人口问题复习提纲一、基本知识;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年平均人口数=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意义: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程度,是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

影响因素:国家政策、社会经济条件、生育观念、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等(1)总趋势:不断增长。

(增长快慢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增长加快,近100年来:迅猛增长。

发展中国家:增长快、出生率高,就业困难等问题。

发达国家: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出现老龄化等问题。

(2)时间差异(3)地区差异(如下表)2、世界人口增长二、重要考点: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如下面图、表所示)增长模式三率类型三率特征增长特点形成原因主要分布区原始型高高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低、缓增长阶段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及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影响。

个别落后国家传统型高低高(过渡)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高速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下降阶段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发展,民族独立,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发展中国家为主,非洲大部分及亚洲部分国家现代型低低低(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低、速增长阶段科技水平发达。

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待遇好,婚育观念转变。

发达国家(西欧、北美)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过程。

说明人口的增长具有阶段性特点。

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如下:重要考点:2、人口问题:所谓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和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8 人口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8 人口的变化

专题08 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1.世界的人口、国家与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2.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增长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受教育的年限长,初婚年龄大,生育率低。

教育投入大,人口成长成本高。

社会保障好,人们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淡薄。

②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国家面临发展,劳动力需求多,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影响。

(3)变化趋势①发达国家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②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3.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①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②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等地。

③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①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③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

①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主旨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高三地理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三地理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作业布置
1、复习、巩固学案 2、市一轮资料1-16题 3、课时作业本1-17题
【小组展示,点评分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题,4组展示, 1组点评; 第二题,9组展示, 11组点评。
课堂探究
一、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图中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 亡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各序号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 现代型 ① ______________ , 传统型(过渡型) ② ______________ , 传统型 ③ ______________ , 原始型 ④ ______________。 2、上图反映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 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③ _______(填序号),该国应当采取的 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四个国家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_______(填序号),该国可能位于 ① 欧 _______洲,该国人口死亡率比②国 人口老龄化严重, ____(高或低),原因__________ 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死亡率高 。
读山东省2003年与2030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6~7 题。
6、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中最可能 出现的是( ) A.出生率上升 B.死亡率上升 C.人口总数下降 D.自然增长率上升 7、今后,山东省人口及社会状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就业压力大 ②养老负担重 ③适龄儿童入学困难 ④人力资源数量短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指导
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条 形图,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 直观地反映人口年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 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下图是三种最常见的人口金字 塔示意图与实际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 状况等。
社会因素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等。
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灾害频发 等。
政策因素
人口政策、生育政策、移民政策 等。
典型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对比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比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多为现代型,而发展中国家多为传 统型或过渡型。
中国与印度对比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环境压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 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解题技巧总结
图表分析法
通过解读和分析人口统计图表,提取关键信息, 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具体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案例,分析人口 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比较分析法
对比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影响,理解它们 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备考策略建议
系统复习知识点
全面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知识点,形成完整的 知识体系。
强化解题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掌握各种解 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人口增 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汇报人:XX
20XX-01-28
CONTENTS
• 人口增长模式概述 • 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及意义 • 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人口问题
及解决策略 • 中国当前人口形势与挑战分析 • 复习总结与提高方法分享
01
人口增长模式概述
人口增长模式定义与分类
定义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识点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识点梳理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知识点 人口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  人口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高考地理知识手册(全国通用)

知识点14 人口的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人口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A出生率、B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转变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现代型。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中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5.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人口问题解决措施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人口素质较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流动规模大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本地就业机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本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注:(1)人口性别比:人口学上对人类社会或国家中的男女性别比,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

人口性别比=(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人口老龄化: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人口数量最多时为自然增长率由正变负时,人口数量最少时为自然增长率由负变正时。

(3)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二、人口增长模式判读技巧一般来说,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但在某一特定阶段,总会有一些国家或地区表现为“高”或“低”。

现阶段,判断“高”或“低”的参考数值如下: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人文地理核心知识点全面

人文地理核心知识点全面

人文地理核心知识点一、人口增长模式二、人口问题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双重压力,既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净增数量大的问题,又面临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迅速老龄化问题。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表现为“两个变化”“四个因素”。

1.“两个变化”(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2.“四个因素”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

如图:特别提醒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五、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不同点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体现意义生存发展(生活)人口数量大小相同点制约因素相同与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特征相同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可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的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2.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提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社会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五、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