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涂尔干

合集下载

涂尔干思想脉络

涂尔干思想脉络

关于社会分工与社会整合理论1、研究背景社会整合,也即社会秩序问题,涂尔干一生的秩序情结让他乐此不疲地致力于社会整合机制的研究,而这是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

在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兰西所建立的第三共和,一方面虽然民主化,成为一个民主共和国,但是另外一方面,社会秩序与政治结构却仍然处在一个相当不稳定的状态。

因此,如何重建一个新的法兰西的社会秩序,或者扩而大之,整体欧洲社会新秩序如何重建,便成为他一生社会学志业所最关注的课题。

所以对他来讲,社会学是一门最重要的学问,创立这门学问,并不是要为了学问而学问,而是要为了具体重建欧洲社会新秩序、新道德,甚至新宗教而创立的新的学科。

涂尔干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道德关怀,致力于研究各种危机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如何通过有效的社会整合来消除这些危机现象。

2.一种典型的社会事实——社会整合社会整合也称社会团结,或者社会凝聚,它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事实。

在迪尔凯姆看来社会整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事实,它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的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的社会整合思想主要体现在其《社会分工论》一书中。

他在总结和批判孔德(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和斯宾塞思想(社会有机论)的基础上,沿着社会整合这条思想主线系统的发展了他的社会学思想。

3.社会整合的概念、基础及其维系在迪尔凯姆看来所谓的社会整合就是指“把个体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他认为把个体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孔德所说的国家强制力,也不是斯宾塞所说的为了个人利益的自由竞争,而是社会成员所共有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规范。

是同一社会公民所共有的信仰和情操的总和。

可以被称为集体良心的事物,正是这种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念为社会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在迪尔凯姆看来,社会整合的基础是集体意识。

他继承孔德的思想,突出和强调社会共识对社会整合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集体意识的概念。

新传必考理论精讲:涂尔干: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理论

新传必考理论精讲:涂尔干: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理论

新传必考理论精讲| 涂尔干: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涂尔干是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创者,也是很多问题领域的开创者,为近代意义上的社会学提出了崭新的范式。

通过理解他的社会学理论,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窗口进入到以社会学为代表的整个社会科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追求,以及方法上的突破。

与马克思、韦伯相比,涂尔干可能更强调社会如何成为可能,这是涂尔干社会学一个很重要的核心问题。

韦伯很重要的一个提法是他对现代科层制、权力构成的关注,马克思主要是从阶级关系和经济斗争的角度,所以都对现代社会提出了一套看法。

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我看到很多社会学教科书里几乎都把这三个人称为社会学的奠基人。

涂尔干的独特性可能是因为他从社会建构的角度上去思考,他的理论更多的是谈现代社会形成的条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所以他特别关注社会团结的问题。

这对后来的功能主义形成了启发,成为它的一个重要源头。

所以回到传播学,回到这样一个思想源头,其实涂尔干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就是在一个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形成自洽的群体意识、群体规范,也就是涂尔干所谓的社会分工。

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的内涵在涂尔干看来,人们普遍处于一个社会有机体中,人与人之间不仅是经济上的联系,更多的是社会关系的联结。

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的,为了使这种抽象的社会现象具体化,涂尔干借助了当时的法律模式——“压制性法律”来进一步论述了该现象。

在这种传统社会里,个体意识被集体意识全部覆盖,人们之所以能够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是相似的,在他们看来,他们每个个体与集体是等同的,根本没有自己,只有社会在他们之中生存和活动,涂尔干将这种基于相似性的团结方式称为“机械团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社会开始进行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

在经济层面,社会转型促进了经济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只有通过劳动分工,人们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看似加大了人们之间的分化,增强了个体意识,但人们在分工的过程中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就像是人身上的器官,虽然各司其职,各有各的功能,貌似是分离的,但本质上是处于一个有机体当中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涂尔干 研究方法

涂尔干 研究方法

涂尔干研究方法
埃米尔·涂尔干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研究方法以实证主义为主,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性和可观察性。

他认为,社会现象是一种强制力,普遍存在于团体中,不仅有它独立于个人固有的存在性,而且作用于个人,使个人感受的现象。

涂尔干在1895年出版的《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中,定义了作为独立学科的“社会学”,讨论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基本方法。

他建立了一种吸收了自然科学认识论的社会科学,将社会事实作为事物对待,把社会事实看作是与物质事实处于同一维度的东西,并且将之置于赫解释方法截然不同的外在于思想意识的位置之上。

此外,涂尔干的《自杀论》也是社会学实证主义研究的发轫之作,他在书中先是开题,然后说明作者观点,厘清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自杀和社会环境的相关性。

这些研究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4 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巨擎汇总

04 迪尔凯姆:社会学主义的巨擎汇总

或许他(迪尔凯姆)在使社会学成为一门学科上比其他任何人都成功。
——[美]约翰逊《社会学理论》
迪尔凯姆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不仅通过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事实,为社 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找到了最充分的理由;而且他身体力行,通过对自杀、 社会分工及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为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第四讲 迪尔凯姆: 社会学主义的巨擎
埃米尔· 迪尔凯姆
(涂尔干/杜尔克姆)
Emile Durkheim, 1858-1917
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倡导社会 学主义
一、迪尔凯姆的生平与著作
1. 迪尔凯姆的生平
1858年,生于法国东部埃皮纳尔一个犹太教教士家庭,曾转信天 主教,后走上实证科学道路 1879-1882年,就学于“法国知识界精英的摇篮”——巴黎高等 师范学校 1882-1887年,中学教书。赴德国一年,访问冯特心理学实验室, 可能见过滕尼斯 1887-1902年,波尔多大学讲授社会科学和教育学,1896年,成 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期间,出版《社会分工论》(博士 论文)、《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等 1898年,创办《社会学年鉴》,形成法国社会学年鉴学派 1902年,任教巴黎大学索邦学院教育学系。1906年任系主任。 1913年改为教育学和社会学系(欧陆第一个社会学系) 1915,儿子安德烈死于战场。1917年去世于巴黎,享年59岁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1895)


《自杀论》(1897)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

3. 迪尔凯姆的其它著作
4. 迪尔凯姆研究专著(中文)
朱元发《涂尔干社会学引 论》(台北:远流) 陈秉璋《实证社会学先锋: 涂尔干》(台北:允晨)

第四讲 涂尔干

第四讲 涂尔干

二、 社会学思想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 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述是他 整个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整个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社会 学发展所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 学发展所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
1、迪尔凯姆的社会观 、 (1)社会唯实论 ) 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 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尽管社会是有无 数个人联合而成的, 数个人联合而成的,但他本身是属于高于个人 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具有超越个人的独特性质, 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具有超越个人的独特性质, 这种独特性无法在单个人身上找到。 这种独特性无法在单个人身上找到。
三 、评价与思考
(一)评价 “涂尔干是迄今为止在法国和英国最成功 的思想之父,在美国,他的思想通过帕森 的思想之父,在美国, 斯和默顿的著作而广泛传扬, 斯和默顿的著作而广泛传扬,并成为社会 科学共通的精神食粮, 科学共通的精神食粮,如果说他不是我们 的父辈,则应当说是我们的祖辈。 的父辈,则应当说是我们的祖性社会事实); 社会生理学(非物质性社会事实)。 社会生理学(非物质性社会事实)。
祭祖风俗
陕西春节风俗
3、研究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则 、研究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则 (1)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 )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统计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 (2)社会事实必须根据社会事实来解释 )
3、国外学术渊源 、 斯宾塞 英国人类学者史密斯 康德 滕尼斯 冯特
冯 特 康德
(二)个人经历 1858年,出生于法国; 年 出生于法国; 1879—1882年,入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年 入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882—1887年,执教于公立中学; 年 执教于公立中学; 1887—1902年,任教于波尔多大学; 年 任教于波尔多大学; 1902—1917年,任教于巴黎大学; 年 任教于巴黎大学; 1917年11月15日,去世。 年 月 日 去世。

自杀论( 涂尔干) PPT

自杀论( 涂尔干) PPT
o工商业界带来的利润使人的贪婪无止境地延续 o工商业人士不懂得享受已有的成果,习惯于等待和着眼于未来,没有任何过去的东
西可以鼓励他们忍受现在的痛苦,因为“过去”对他们来说只是“急于度过的 阶段” o在这种狂热之下,突然发生的微小挫折也变得让人无法承受 o老板的自杀率远高于工人:老板的欲望远大于工人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五分。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在离婚较多的社会里,自杀率的上升只是因为已婚男子 的自杀人数增加,那里已婚女子的自杀率反而比其他地方少。 第二,离婚制度通过婚姻的影响引起自杀。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五分。
婚姻对男女来说具有不同的性质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五分。
第六章 不同类型自杀的各种形式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五分。
1、义务性利他主义自杀
上述的有关自杀的“事实”都归属于下列三个范畴之一: ①开始衰老或得了病的男子的自杀 ②妻子在他们丈夫去世时的自杀
③被保护者或仆人在他们主子去世时自杀
在这三种情况之下,人自杀是因为他有自杀的义务。
如果他不履行这种义务,就会受侮辱,往往受到宗教的惩罚。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五分。
利他主义自杀与利己主义自杀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五分。
利己主义自杀与利他主义自杀的区别
利己主义自杀: 按个人的生活而生活并只服 从于自我感觉
大多数存在于低级社会中
利他主义自杀:
自我不从属于自己, 或和其他人融合在一 起,或他的行为及集 中点在他自身以外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五分。
二、军人的利他主义自杀
在当代社会,由于个人的个性越来越摆脱集体的个性,因此利他 主义自杀不会那么普遍。 但有一个特殊的阶层——军队——利他主义自杀在这里是个长 期的现象

涂尔干——精选推荐

涂尔干——精选推荐

涂尔⼲涂尔⼲法社会学思想1、社会是⼀个有机整体,不能化约为⼀个个单独的⼈。

涂尔⼲是社会学实证主义⽅法论的集⼤成者。

⼀⽅⾯,他坚持以客观物质存在为研究重⼼;另⼀⽅⾯认为,社会⾸先是⼀个有机整体,不能化约为⼀个个单独的⼈,“集体⽣活并⾮产⽣于个⼈⽣活,相反,个⼈⽣活是从集体⽣活⾥产⽣出来”他坚持社会唯实论的集体主义⽴场,主张社会是第⼀性的,个⼈是第⼆性的存在。

在这种⽅法论的关照下,他提出了社会事实和集体意识两个分析概念。

2、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但社会事实并不等同于社会现象。

对于个⼈来说,社会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涂尔⼲将这种外在强制性的集体现象称为“社会事实”,外在性意味着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现象不是⼈的⼼⾥或精神活动,⽽是⼀种客观的存在,强制性是指社会事实⼀旦发⽣,就会对社会中的相应个体产⽣影响。

社会学应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并且只能⽤⼀种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不应到个⼈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社会⽬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

⽽集体意识则“⼀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是独⽴于个⼈置⾝其间的特殊情况;个⼈消逝了,它仍旧存在……集体意识是社会的精神象征”它是基于个体之间的相似性以及⼈的趋同本性⽽产⽣的⼀种社会⼼理类型集体意识⼀旦形成,就具备了外在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因此,在每个社会个体的内⼼,存在着两种意识⼀是构成我们⼈格的个性,另⼀个则是集体意识,它代表着社会。

3、犯罪基于以上集体主义实证取向,涂尔⼲把犯罪、越轨、失范和⾃杀等现象都视为社会事实,且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成分。

对于犯罪,涂尔⼲认为“,如果⼀种⾏为触犯了强烈⽽明确的集体意识,那么这种⾏为就是犯罪”,即犯罪是个体侵犯集体意识、冒犯社会的⾏为。

但并⾮所有这类侵犯⾏为都能够得上是犯罪,够得上犯罪的还必须要求这种侵犯要达到⼀定的强度和⼴度。

对于失范,涂尔⼲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旧的社会规范和标准被破坏,⽽新的⼜没有取⽽代之,因此,在社会⽣活的某些领域,⼈们会失去⾏为的⽅向,失范也就会产⽣,⾃杀就是⼀个极端的事例。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第三节 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
在涂尔干看来:
1、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事实,它影响和决定 着其他社会事实。
2、涂尔干的基本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团结为主线而展开: 社会团结的产生(宗教研究),社会团结的类型、特 征和功能(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社会团结的基础 (集体意识、道德),影响社会团结的因素(社会分 工),社会团结的维持(中间职业团体)及破坏(社 会解组、失范及越轨行为)等等。
2、涂尔干使社会学真正成为了一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 科学。 涂尔干的前辈们尽管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但他 们有关社会学的著作并没有彻底脱去哲学中形而上学 的外衣,社会学只是在涂尔干这里才发生了根本性的 变化。涂尔干不仅明确给出了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 还给出了研究方法,从而完成了“社会学与哲学的分 离”及“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离”这两大任务,使社 会学真正成为了一门有别于其它学科的科学。
1、涂尔干提出了研究社会的完整方法。
这一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部份,即研究层次、研究对象 的界定和研究的具体程序。关于社会事实的阐说,使 涂尔干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学整体主义的创始人。而 涂尔干的研究方法,虽然现在看来比较粗糙,但也不 失为当代社会学经验研究程序的前身。
涂尔干在他的各种具体研究中,都大体上坚持 了他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提出的方法论 原则,也可以说,这些具体研究,是他为其方 法论的效用提供的成功案例。其中,《自杀论》 最彻底地坚持并最完美地体现了涂尔干的方法 论原则。
作为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致力于社会学的 “独立运动”, 第一位开设社会学课程的社会学家
1887年,波尔多大学
第一位获得社会学教授职位的社会学家
1896年,索邦大学
在涂尔干的努力下,法国学术界承认社会学的独 立学科地位 “社会学年鉴学派”(法兰西社会学派)创始人

第四讲_涂尔干

第四讲_涂尔干

所占的比例。既是由个人的自杀行为构
成的,又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才可能具有 的突生现象。
2、 直接影响自杀率的社会原因
(1)对自杀现象的分类
形态学分类法、溯源法分类法
分为三大类型(以及一个附带类型):利
己型自杀、利他性自杀、失范型自杀(以
及宿命型自杀)。
(2)自杀的社会原因
利己型自杀的原因
低度的社会整合及由此而来的个人主义膨
斯和默顿的著作而广泛传扬,并成为社会 科学共通的精神食粮,如果说他不是我们 的父辈,则应当说是我们的祖辈。”
社会学方法论的价值 社会学概念和观点的影响 在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等领域的开拓
(二)思考
“集体意识”的启发
“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
价值
对中国自杀问题的思考
2007年初,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
(2)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
存在于近代工业社会的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
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一种社会联结
方式。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 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社会如 同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都按照 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的职能。
复原性制裁(restitutive sanctions)
《自杀是总人口的第5位死因, 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而在北美国家,自 杀只是这个年龄段死亡原因中的第三位或第四 位。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
另有研究表明,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5倍,女
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 。
本讲要点
涂尔干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他认为, 尽管社会由个人联合而成,但社会是独立存在
(三)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1897年发表的《自杀论》是涂尔干最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ppt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ppt

方法论

涂尔干整个研究的起点是个人人格与社会团结的关系 问题。为什么个人变得自主,他却越来越依赖社会? 为什么个体不断膨胀的同时,他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 紧密?基于这个问题,他在整个学术生涯中对道德问 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涂尔干关于道德的学说:道德 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历史条件具备 不同的形态,道德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进化的。 道德进化论。(对我们来说,道德是与整个世界体系 密切相关的事实体系· 序)要想使事实秩序成为一种审 慎的科学,光靠观察、描述和分类是不够的,还必须 找到在事实中能够带来精确性的客观要素,和测量这 些事实的方法。(作者的现实关怀。之所以重视道德 研究是基于道德伦理对整个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道 德混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失序。)
迪尔凯姆否认社会分工的产生是为了创造更多财富的观点。 他强调,一个事物的功能,并不是产生出这一事物的原因, 原因在功能之前。分工可以提高效率,增加财富,但这要在 分工出现后与分工前的对比中才能显示出来。他认为造成分 工制的原因是人口密度过大。人口的增加最初迫使一些人迁 徙到其他地方,当无路可退时,他们被迫改换行业,分工制 也就随之出现。他重视研究社会事实的功能,是功能理论的 先驱之一。同时在方法论上,强调区分功能与原因,这对功 能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涂尔干方法论

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 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 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 的决定因素。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 持久。它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是先行的社会事实造成 的。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 造了人们的意识。这种“强制”既指人们无法摆脱其熏 陶和影响,又指对于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 迪尔凯姆认为,一切社会的观念都具有这种强制力;人 类大多数的意向不是个人自己生成的,而是在外界的引 导、熏陶和压迫下形成的。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实无 法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以及其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 释,而必须用社会学的方法、观点解释。

埃米尔·涂尔干

埃米尔·涂尔干

埃米尔·涂尔干古典社会学时期,实证主义社会学集大成者,也是第一个职业社会学家,其明确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且完善了社会的研究方法。

著述:《社会学方法论的准则》;《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涂尔干的社会观是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

在涂尔干看来,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社会的实体性指的是一种相对个人来说处于更高层次上并具有特殊性性质的客观存在。

这种特质是无法在个体上找到的。

社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定义:“社会事实,由外在于个人但又具有控制个人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的”。

●对社会事实论述的意义:使社会学获得独立的研究对象,脱离哲学的羁绊。

社会学与哲学分离,社会事实被视为物,所以可以对她进行经验的实证研究,而不再需要将其社会哲学化。

社会学与心理学分离,社会事实是发生在社会集体层面上的现象,外在的,具有强制性的。

●特性:对个人来说,社会事实是外在的;其具有强制性的力量;它是社会成员员共有的特征,具有普遍性;社会事实不受个体的变化影响,具有稳定性。

只有产生社会变迁财货使得社会事实发生改变。

●内容:(1)社会形态学方面的社会事实,即物质性的社会事实。

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数量及密度、交通状况、住房样式等等。

(2)社会生理学方面的社会事实,即非物质性的社会事实。

主要包括宗教、道德、法律、习惯、风俗、时尚、舆论、公共情感。

●研究的程序和原则1、把社会事实当成“物”来考察:1)社会事实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所以对于社会学的研究需要向对待自然科学一样,采用客观的态度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2)直接观察和操作性定义,研究是价值无涉,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上研究社会想象,根据现象的共性下明确的操作性定义,从而是描述社会想象的语言具有科学性。

3)统计数字的客观性,直接观察是一切巨额学研究的前提,但是有些社会现象是无法进行直接观察的,这时可以用统计数字作为补充,因为统计数字综合了大量喝社会现象。

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ppt课件

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ppt课件
23
(5)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根据儿童习惯性的特点,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养成他们 有规则的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和家长利用儿童富于接受暗示的特点,要注意使 儿童避免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基于儿童幼年时,心智不够成熟,自觉和自省意识较 差,故对其进行道德教育时,涂尔干并不笼统地反对 强制和灌输。
14
3.涂尔干对道德构成要素的分析
(1)道德的首要要素——纪律精神 道德的常规性(内在的)和权威性(外在的)构 成了纪律精神。纪律具有规定和约束作用(比如 人的欲望),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发展。纪律的内 容(因自人性的变化)和被灌输的方法会发生变 化。
15
(2)道德的次要要素——对社会群体的依 恋
涂尔干区分了两种目的。 其一,单纯维持生命,守护自身,追求的是个人的提 高和个人发展,这种行为缺少道德价值,在道德上是 中性的。 其二,如果我们不仅是自己享受生命,也能够维持我 们的家庭,目标指向的是家庭利益,那么这便是道德 的行为。 由此,得出结论:“由道德规范规定的行为,总是追 求非个人目的的行为。”
以“美德袋”为基础的品格教育(通过纪律、良好的行 为例子等灌输传统价值观)→ 道德教育的现代模式派别(奉行“价值中立观”和“无 导向教育观”,避免灌输)→ “品格教育观”复兴,强调教师的权威、道德榜样示范 作用、学校环境的道德氛围的作用等。
9
3.思想背景——以社会事实作为研究对象
“涂尔干主张社会学以“社会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而 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事实。进一步而言,社会团 结的基础是集体意识,而集体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为 道德。”所以涂尔干道德教育理论是其总体研究思路的自 然迁移。
24
(6)启发自觉,切忌苛求和压制
涂尔干虽强调纪律道德,它对人的行为带有约束强制 性,但这不意味着对儿童进行纪律教育应采取强迫的 手段,相反,他认为,必须重视提高儿童对纪律的认 识,启发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涂尔干关于社会问题的界定

涂尔干关于社会问题的界定

涂尔干关于社会问题的界定涂尔干,中国近现代社会学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社会问题的界定,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也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下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社会问题的本质涂尔干认为,社会问题是指影响社会健康、稳定和发展的各种不良现象和矛盾。

这些不良现象可以是贫困、失业、犯罪、腐败等,而矛盾则可能来自于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文化差异等。

在他看来,社会问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出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社会问题也是必然的。

2. 深入分析社会问题涂尔干认为,要解决社会问题,首先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

他强调,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要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结构性原因和社会机制。

针对贫困问题,不能仅限于提供临时救助,而是要深入探讨贫困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打破贫困的循环。

这种从深入分析问题的角度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寻找更有效的解决途径。

3.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涂尔干指出,社会问题往往具有多重性、系统性和历史性。

它们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导致的,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相互作用而成。

失业问题可能涉及经济结构调整、教育体系、劳动力市场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社会问题也具有系统性,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可能会牵涉到其他方面,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干预。

社会问题也具有历史性,它们往往是社会发展和变迁的产物,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4. 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在涂尔干看来,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每个公民都需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改革制度来解决问题的结构性原因,社会组织和企业也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

而每个公民也应该有责任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动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力量。

5. 结语涂尔干的社会问题界定,不仅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和方向。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件第四讲 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形成:涂尔干

西方社会学理论课件第四讲 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的形成:涂尔干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 3、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准则: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 (1)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 将社会事实看作是客观事实; (2)将社会事实看作是客观事实; 把社会事实区分为规则事实和不规则事实; (3)把社会事实区分为规则事实和不规则事实; 确定社会类型; (4)确定社会类型; 先寻找事物的原因后考虑它的功能; (5)先寻找事物的原因后考虑它的功能; 通过社会本身的性质来解释社会事实; (6)通过社会本身的性质来解释社会事实; 通过比较来确定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 (7)通过比较来确定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
三、自杀论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 , 自 杀的类型包括: 杀的类型包括:
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 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 1 、 利己型自杀 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 , 它与社会 的整合程度成反比。 的整合程度成反比。 利他型自杀产生于过分屈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 2 、 利他型自杀 产生于过分屈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 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 义,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 失范型自杀由社会混乱造成 在混乱中, 由社会混乱造成, 3 、 失范型自杀 由社会混乱造成 , 在混乱中 , 个体 行为因失去规范而痛苦。 行为因失去规范而痛苦。 宿命型自杀由于社会控制过度而造成的 由于社会控制过度而造成的。 4、宿命型自杀由于社会控制过度而造成的。
谢 谢!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社会学研究对象—— 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 1 、 社会学研究对象 —— 社会事实 : 存在于个人 之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 之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 它具有外在性 强制性、普遍性与独立性。 外在性、 它具有外在性、强制性、普遍性与独立性。 解释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则是只能用社会事实 2 、 解释社会事实的基本原则是 只能用社会事实 来解释社会事实, 来解释社会事实,根据社会事实的外部特征来 进行定义 排除所有的成见, 定义, 进行定义,排除所有的成见,防止个人的感情 干扰。 干扰。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涂尔干对社会学的最重要贡献之一,就是把社会团 结区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类型,并用来分 析所有的社会,而不是社会中的组织。 涂尔干提出社会团结类型概念,是为了考察传统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化的社会根源以及这种变化 对社会结构所造成的影响。
(一)机械团结 机械团结存在于不发达社会和古代社会,它通过强烈 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人个体结合在一起。
(三)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和它所发挥的功能混为 一谈。 1、涂尔干认为,功能解释代替因果解释的做法会导 致社会学向心理学的还原。 (1)对目的论所作的批判
(2)功能分析不能取代因果分析。功能分析是一种 共时性分析,而因果分析常常是历时性分析。
2、涂尔干赋予因果分析特殊的重要性。
涂尔干认为,一切社会的观念都具有这种强制力; 人类大多数的意向不是个人自己生成的,而是在 外界的引导、熏陶和压迫下形成的。社会高于个 人,社会事实无法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以及其 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而必须用社会学的方 法、观点解释。
(二)社会事实与纯粹个体事实的区别:
1、社会事实的外在性(存在于个体身外)。
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 和特殊的决定因素。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 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它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是 先行的社会事实造成的。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 “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了人们的意识。这 种“强制”既指人们无法摆脱其熏陶和影响,又 指对于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
(1)有关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的理论,集中体现在涂尔
干1893年的博士论文《社会分工论》里。这本书也是涂
尔干的开山之作。一开始他就显示了他反对单一的功利 主义思维的立场,他指出社会是多元的,是由种种矛盾 的部分组成的,是要适应相互矛盾的种种需要的,必须

涂尔干

涂尔干

埃利希埃利希之所以被资产阶级法学界公认为法社会学的创始者,在于他对法律概念和法律来源的解释不同于传统的观念。

他既否定古典自然法学学说把法说成是人类理性,公平正义之术,也否定实证主义将法作为主权者的命令、一种严密的规范体系。

而认为法是社会性团体中通行的规范的一种:“法社会学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管理、控制、规定社会的法的构成部分和仅仅是单纯的审判规范分离出来,并阐明其有组织的权利构成。

”他主张国家官员,尤其是法官不应受立法的约束,而必须去自由地发现法律,自由地裁判案件。

他认为法律“根据性”的规则,在第一次制定出来的时候,从本质上说是不完整的,一旦被制定出来,实际上就变成陈旧的东西了,既难适应目前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

为了论证“法社会学”的合理性,埃利希提出了法律发展的重心在于社会本身这一著名的法社会学的命题。

他明确提出,在法律发展过程中,国家和国家立法活动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国家立法仅是法律中很小的一部分,而社会本身和社会秩序才是法律发展的决定因素。

这种社会秩序尽管没有被制定成法律条文,却支配着整个社会生活,是一种“活的法律”,即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判例、习惯和民间的契据文书。

既然如此,在司法活动中,法官当然不能被法律条文所束缚,必须去自由地发现这些“活的法律”。

而法学的任务,同样在于研究这些“活的法律”。

埃利希宣称他的学说的中心思想是:法的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法学或判决,而在社会本身。

他认为法比国家出现得更早,国家制定和执行的法仅是法中很小的一部分。

即使在现代,国家对法所起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大量存在的是活的法。

这种法不同于国家执行的法,而是社会组织的内在秩序。

尽管这种法在法律命令中没有地位,但它却支配着社会生活本身。

人们生活在无数复杂的法律关系中,但除少数人外,都自愿履行这些关系所赋予的义务,如履行父亲或丈夫的义务,尊重他人财产,清偿债务,等等,其动机并不是出于害怕国家的强制。

涂尔干的社会观

涂尔干的社会观

涂尔干的社会观
涂尔干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影响了很多人。

他的社会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配不公:涂尔干认为,当前社会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导
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他主张通过改革经济制度和税收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2. 人性本恶:涂尔干认为,人性本恶,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自
私自利的驱动。

他主张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约束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防止社会动荡。

3. 民主与专制:涂尔干认为,民主制度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政治
制度,可以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避免专制主义的危害。

他主张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民主化进程。

4. 文化多样性:涂尔干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应该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传统。

他主张通过文化交流和对话,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

涂尔干的社会观深刻而实用,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 -。

社会、集体表征和人类认知——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 刘文旋

社会、集体表征和人类认知——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 刘文旋

社会、集体表征和人类认知——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刘文旋讨论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知识社会学,首先应当注意一个事实,即涂尔干把他的知识理论安置在了他的宗教研究当中,因此他的知识理论并不独立于他的宗教研究而存在。

但把知识理论放在这样一种从属的位置上,其好处是它使得涂尔干无需再对其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加以另行解释了,因为这一开始就得到了解释:涂尔干把宗教看作必然是一个集体的、因而也是社会的现象,因此他也把知识的社会学条件定位到了相似的集体现象之中。

按照实证主义的传统看法,宗教是科学知识的一种较不发达形式,我们的所有理解范畴都是由它而来或者经由它而来的,因为宗教无非是对社会的符号表征和对人类社会组织及其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认知表达。

但是,认为知识与宗教联系在一起,或者至少知识的范畴(即使不是其确切内容)与宗教联系在一起,立即导致了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困难,正如帕森斯指出的那样,在涂尔干的工作中存在着一种决定论和唯意志论、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的紧张关系(参见Parsons, pp.409-450)。

这些困难与涂尔干所采纳的方法论以及他随之对社会和“社会的”这些概念的理论构造有关。

本文将结合这两个因素,并主要依据《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原始分类》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著作,对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提出讨论。

一涂尔干很大程度上是在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背景下发展其社会理论的。

从方法论上说,他把实证主义和有机论(organicism)糅合在了一起。

这两者在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里原则上并不互相排斥,因为作为一种被重新阐释了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仅仅强调这样一条规则:对于现象必须根据那些现象自身作出解释,而不能诉诸与经验无关的“事实”。

有机论则根据某种强调社会和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联系或相似性的模型构造关于世界的概念。

在有机论看来,社会是一个整体性的实体,具有超出其组成成员之上的自身生命。

实证主义当然可以是、并且主要是反整体论的,例如在斯图尔特·穆勒的著作中,实证主义就被导向了一种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直接影响自杀率的社会原因 、 (1)对自杀现象的分类 ) 形态学分类法、 形态学分类法、溯源法分类法 分为三大类型(以及一个附带类型):利 分为三大类型(以及一个附带类型):利 ): 己型自杀、利他性自杀、失范型自杀( 己型自杀、利他性自杀、失范型自杀(以 及宿命型自杀)。 及宿命型自杀)。
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义务性(群体的规范要求个人牺牲生命) 义务性(群体的规范要求个人牺牲生命) 内疚性(群体任务难以完成,自杀避免蒙羞) 内疚性(群体任务难以完成,自杀避免蒙羞)
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 失范型自杀:社会经济危机破坏和谐, 失范型自杀:社会经济危机破坏和谐, 出现价值迷失的社会失范状态, 出现价值迷失的社会失范状态,威胁个 人的生存,使个人无法实现自我, 人的生存,使个人无法实现自我,从而 导致自杀的增多。 导致自杀的增多。 宿命型自杀: 宿命型自杀:集体力量对个人的超强控 制以及个人无法忍受过多的限制。 制以及个人无法忍受过多的限制。
(2)社会分工的后果 ) 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造成了空隙, 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造成了空隙,削 弱了集体意识。 弱了集体意识。 造成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 造成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现代社会中社会团结面临的危险 、 (1)社会解组的危险 ) 社会解组: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 社会解组: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 整体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 堆积的状态。从根本上来说, 堆积的状态。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道 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生了故障, 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发生了故障,从而使 社会连结纽带出现松弛和断裂。 社会连结纽带出现松弛和断裂。
(2)个人自杀事件与自杀率 ) 个人自杀事件:属于个人行为, 个人自杀事件:属于个人行为,对它的 解释可由心理学完成。 解释可由心理学完成。 自杀率:自杀者在某一群体或某一社会 自杀率: 所占的比例。 所占的比例。既是由个人的自杀行为构 成的, 成的,又是一个群体或社会才可能具有 的突生现象。 的突生现象。
主要著作
)、《 《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 社会分工论》 )、 学方法的准则》 )、《 学方法的准则》(1895)、《自杀 )、 )、《 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 )、 形式》 形式》(1912)等。 )
一、生平
(一)时代背景 (二)学术背景 1、法国学术渊源 、 悠久的启蒙主义传统 圣西门和孔德 2、同时代人的影响 、 两位老师的影响 对手塔德
(2)社会整体观 ) 社会就其实质来说是这样的一 个整体: 个整体:其个体的相互结合和 相互作用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由 个体特征加以解释。 个体特征加以解释。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事实 ) 定义:一切行为方式, 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 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 是不固定的, 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 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 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 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 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3、国外学术渊源 、 斯宾塞 英国人类学者史密斯 康德 滕尼斯 冯特
冯 特 康德
(二)个人经历 1858年,出生于法国; 年 出生于法国; 1879—1882年,入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年 入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882—1887年,执教于公立中学; 年 执教于公立中学; 1887—1902年,任教于波尔多大学; 年 任教于波尔多大学; 1902—1917年,任教于巴黎大学; 年 任教于巴黎大学; 1917年11月15日,去世。 年 月 日 去世。
(2)反常分工对社会团结的破坏作用 ) 反常分工(变态分工):不具有能够发挥 反常分工(变态分工):不具有能够发挥 ): 有效调节作用的牢固的道德基础, 有效调节作用的牢固的道德基础,因而无 法保证通过它们而发生改组的新型社会结 构能长期维持下去。 构能长期维持下去。
反常分工的类型 社会分工速度过快, 社会分工速度过快,个 速度过快的分工 人脱离了原来群体, 人脱离了原来群体,又 未与新群体建立联系。 未与新群体建立联系。 (“失范”) 失范”
(2)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 )有机团结( ) 存在于近代工业社会的由发达的社会分工, 存在于近代工业社会的由发达的社会分工,以 及社会成员间的异质性所决定的一种社会联结 方式。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 方式。在这种社会联结形式下,由于分工导致 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社会如 的专门化,增强了个体间的相互依赖。 同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 同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个人都按照 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的职能。 社会的分工执行专门的职能。 复原性制裁( 复原性制裁(restitutive sanctions) )
(三)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1897年发表的《自杀论》是涂尔干最 年发表的《自杀论》 年发表的 著名的代表性著作,被奉为社会学界 著名的代表性著作, 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 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该书的研究重 点是对自杀现象进行因果分析。 点是对自杀现象进行因果分析。
1、 关于研究对象的说明 、 (1)自杀的定义 ) 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 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 积极的或消极的行动, 积极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 亡结果的都算作自杀。 亡结果的都算作自杀。
机械团结 低度的分工 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 约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 低度的个性
有机团结 高度的分工 微弱的集体意识 复原性法律占主导地位 高度的个性
特殊的规范性模式上的 抽象的一般的价值上的 一致是重要的 一致是重要的 社区对越轨者进行惩罚 较低的相互依赖 原始的或乡村的 专门化的社会控制机构 高度的相互依赖 城市的与工业的
三 、评价与思考
(一)评价 “涂尔干是迄今为止在法国和英国最成功 的思想之父,在美国,他的思想通过帕森 的思想之父,在美国, 斯和默顿的著作而广泛传扬, 斯和默顿的著作而广泛传扬,并成为社会 科学共通的精神食粮, 科学共通的精神食粮,如果说他不是我们 的父辈,则应当说是我们的祖辈。 的父辈,则应当说是我们的祖辈。”
(3)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与它所发挥的功能 ) 混为一谈,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并重。 混为一谈,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并重。 主要研究方法:共变法、控制比较 主要研究方法:共变法、 研究步骤:假设 推测 推测—检验 研究步骤:假设—推测 检验
(二) 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 在涂尔干看来, 在涂尔干看来,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社会事实,而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 社会事实, 的社会事实, 的社会事实,它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社 会事实。 会事实。
什么是社会联系的纽带? 什么是社会联系的纽带?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将个人联结在一起的是处于自然状态的人 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订立的契约。 为了共同的利益而订立的契约。
孔德的国家强力论 国家依赖其强制性的力 量将个体成员“束缚” 量将个体成员“束缚” 到一起。 到一起。
斯宾塞的自由竞争论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同等 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力, 的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力,而 每个人的利益又只能在他人 那里获得, 那里获得,由这种平等的自 由竞争形成了社会。 由竞争形成了社会。
请思考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有哪些区别?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有哪些区别? 你如何看待社会中的种种自杀现象? 你如何看待社会中的种种自杀现象?
第四讲 涂尔干
一、生平 二、社会学思想 三、评价与思考
涂尔干(1858-1917) ) 涂尔干 Emile Durkheim, , 又名迪尔凯姆。 又名迪尔凯姆。法国 社会学家, 社会学家,社会学的 学科奠基人之一。 学科奠基人之一。
1、社会团结的含义 、 与“社会内聚力”、“社会整合”的含义大 社会内聚力” 社会整合” 体相同, 体相同,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 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 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 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 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 联系状态。 联系状态。
(3)有机团结所面临的威胁 ) 整体层次上:共同价值方面缺乏一致, 整体层次上:共同价值方面缺乏一致,各 自坚持自己的利益。 自坚持自己的利益。 极端的个人主义:个性的过分发展不仅损 极端的个人主义: 害着把个人联结为社会的有机团结, 害着把个人联结为社会的有机团结,而且 也严重地威胁着个人自身的幸福。 也严重地威胁着个人自身的幸福。 (4)多层次道德体系的建立 )
涂尔干: 涂尔干:集体意识 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集体意识( ): “同一社会一般公民所共有的信仰和情 操的总体” 操的总体”。
2、社会团结的类型 、 (1)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 )机械团结( )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以及现代的那些不发达的 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通过根深蒂固的集 社会的一种社会联结方式, 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 体意识将同质性的诸多个体凝结成一个整体, 个体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 个体对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个性淹没在对集 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 体的遵从中,并有一致的宗教和道德倾向。 约束性制裁( 约束性制裁(repressive sanctions) )
二、 社会学思想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 迪尔凯姆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论述是他 整个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整个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社会 学发展所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 学发展所作的最重要贡献之一。
1、迪尔凯姆的社会观 、 (1)社会唯实论 ) 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 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尽管社会是有无 数个人联合而成的, 数个人联合而成的,但他本身是属于高于个人 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具有超越个人的独特性质, 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具有超越个人的独特性质, 这种独特性无法在单个人身上找到。 这种独特性无法在单个人身上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