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件

合集下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PPT课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PPT课件
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这是对马克 思主义的发展
从革命的阶段性看 0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二月革命 的特点
02 从革命的道路看
走的是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04
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 Nhomakorabea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9课
对俄国
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 路;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区别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
领导 阶级不同
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
十月革命推翻对象是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反动统治
革命 性质不同
革命 对象不同
俄国二月革命的特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从革命的理论看 0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9课
目录
1 1.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2 2.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 3 3.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的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01 根本原因
俄国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 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02 直接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加 剧了社会矛盾
03 主观原因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
十月革命的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七月事件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结果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2.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3.1918年春,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治体制 在苏俄初步确立
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对人类历史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 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统编版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课件1

统编版历史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教学课件1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全俄罗斯皇帝是专制的、无限的君主。服从其最高权力,不仅是出于敬 畏,而且是出于良知,此乃上帝的旨意。
——摘自1892年《国际根本法》
1.背景
(2)政治背景: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 和监视……. 1861年获得解放之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 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 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人类文明史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大国崛起》
3.影响
世界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 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 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 争的局面,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 助了中国的也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 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 就是结论。”
……
课堂小结
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 实践
背景
过程 意义
经济背景: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政治背景: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理论基础:列宁主义的形成 直接原因: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新纪元;打击帝国主义统治;鼓舞民族解 放运动;改变世界格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2)人民生活水平较 低
(3)阻碍经济发展
思考:斯大林体制的教
训? 1.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31张PPT)

满足了人民 的土地要求
新生苏维埃政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性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政权。
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事件
1.背景
2.过程
3.影响
Q:革命带来了什么?
材料1:“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和财产……不平等的特权 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企业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
三、结果
结合课文和所提供的材料,想一想, 为什么苏维埃政权会得到广大工农的 支持?
P90页:学思之窗
三 、 结 果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新政权为什么能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以上政策分别满足了人民怎样的要求?
满足了人民当 家作主的愿望
满足了人民 的和平要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事件
1.背景
2.过程
3.影响
Q:为什么会爆发革命?
探究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①经济基础:
②政治基础:
③社会条件:
④国际条件:
一、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一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 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902年成立的金属销售辛迪 加掌握了全国冶金工业资本的70%,1904年成立的顿涅茨 煤炭销售辛迪加控制了俄国南部煤产量的75%,12家银 行控制了全国银行资本的80%。
十月革命
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无产阶级社会 主义革命
三 、 结 果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1.在首都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宣布一切权 力转归工兵 代表苏维埃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建立政府—— 人民委员会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ppt课件

三、伟大的开端
2、历史意义 (1)对俄国: 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 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 级专政国家,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 家作主”的美好愿望。 B、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 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 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 造了重要前提。
三、伟大的开端
(2)对世界: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政权(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
革命对象: 沙皇专制统治; 目标:
“面包、停止战争”
结果:
推翻沙皇制度 两种政权并存;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退出一战
外交:
继续一战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变化
• 1、政权:沙皇专制—两个政权的并存—资 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 • 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 义革命 • 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 • 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探究:俄国十月革命有何特点?中国革命道路和俄国革命道
路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①从革命的理论看: 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 ②从革命的道路看 : 走的是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③从革命的阶段性看: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④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 不同道路: 俄国 “城市中心论”;中国“农村包围城市”。 原因: 具体国情不同 启示: 符合本国的国情, 不能照搬别国经验。
三、伟大的开端
• 答案提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如下措施:第 一,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 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 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 映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厌恶。第三,通过《土地法令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解决了 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改变生产资料所 有制,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 泛的同盟。 • 这三条措施无一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 人民要求废除剥削制度,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的强烈愿望。苏维埃政权及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 上的措施,得到了广大工农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中外历史纲要 高一历史下册 高中历史 高考历史 精优课件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中外历史纲要 高一历史下册 高中历史 高考历史 精优课件

解放斗争
列宁主义
十 的诞生

战时共产

主义



利 与 苏 联
十月革命 的胜利
新经济 政策




义 实 践
苏联建设 社会主义
斯大林 模式
实践
时间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 1918年
内容
意义
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和平 夺权
“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引发国内50万工人士兵示威游行。 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
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 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7月17日,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
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 府所在地东宫。次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 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 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内容 农业:余粮征集制:将农民除口
单粮一、的种公子有粮制以外的一切余量收集 高到度国集家中手管中理 否定商品货币 绝对工商分的业业配义平: : :均大 取 集主中 消 中小 自 分企 由 配关业 贸 ,系国 易 强有制化劳动





义 实 践
苏联建设 社会主义
实践
政治 社会 矛盾
阶级 基础
经济 基础
思想 基础
组织 基础
列宁主义背景
十 的诞生 月 革
标志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2: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2: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课导入
列宁实事求是,不盲从权威,在马 克思主义指导下,通过论证,提出 社会主义有可能在少数国家甚至单 独一国获得胜利的理论,丰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为十月革命在落后 的俄国率先胜利和建立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请思考: (1)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有 哪些? (2)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 表 大会关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决议
从材料中可知,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方式发生 了怎样的转变?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1)转变:由和平夺权到暴力夺权。 (2)原因:七月流血事件后,资产家政权。
【想一想】
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收归中央,削弱地方行政权
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中断,源流分明,脉络清晰。 2.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确保君主专制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高于法治,所有的官员都听命于皇帝,从而赋予了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 法治色彩。 4.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完备的政治结构,建立起严密的统治网络。 5.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宗法观念、宗法关系影响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 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2)“四月提纲”: ①背景: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 土地和面包,临时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第 一次世界大战。 ②提出:1917年4月,列宁。 ③内容:提出了争取用和平方式,实现从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④意义:为二月革命后革命指明了方向。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3)每一次改革都有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要学会用一分 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因严重损害农民 的利益而导致战后的经济、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中的一些 原则和经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
3.苏联建立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 联”。
4.苏联模式
含义 措施 结果
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 式”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 集体化”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 1937 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 “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 二位。苏联在很短时间内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C.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D.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 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 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B、C 三项。根据材料“《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十月革 命胜利”,可知反映的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故答案为D项。
核心归纳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理论角度: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 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单独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 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革命道路: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的革命。
【材料二】 “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 革命和平发展、使政权无痛苦地从资产阶级转归工人和农民, 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国家政权实 际上已落到由军事集团支持的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只有 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新高潮的任务。”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两篇)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两篇)
谁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红




























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 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
为什么社会主义革命偏偏发生在 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到底是偶然的 还是必然的?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 矛盾,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
[材料分析]
1914年的东普鲁士之战,俄军伤亡25万人之多; 1915年的春夏大战中,俄军更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伤亡 和被俘的人员超过了170万。1916年底,前线俄国装备 困难,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1917年,全国男性 劳动力中已有1500万人(近一半)被强迫入伍,150多 万人战死,四百多万人伤残,妇女、儿童被赶进工厂,使 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饥饿席卷 全国,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
“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 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上俄
最 薄 弱 的
国 是 帝
环国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
1、经济基础: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 段,资本主义已有一定发展。
节主

义 2、政治基础:一战使俄社会矛盾尖锐


条 3、外部原因:一战为俄革命提供好的国际
环境
4、组织基础:有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标志:1903 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 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__布__尔__什__维__克____”。这次代 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 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3.内容 (1)列宁认为,___帝__国__主__义___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 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 弱的一环”。
③结果: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__工__兵__代__表__苏__维__埃____的领导人 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达成协议,将政权交给临时政府,自己则处于次要 地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它继续进行 __帝__国__主__义____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 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拓展】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客观因素 ①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 基础。 ②俄国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 薄弱的环节。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时 机。
(2)主观因素 ①俄国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②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较为成熟。 ③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 ④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
【特别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是许多措施超出战时需要 的限度,导致了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1)时间:1921 年3 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___新__经__济___政策。 (2) 内 容 : 新 经 济 政 策 的 重 心 是 调 整 国 家 与 农 民 的 关 系 , 通 过 __粮__食__税____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__私__营__企__业____有一定程 度的发展, 并以__租__让__制____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3) 意 义 : 新 经 济 政 策 的 实 施 , 稳 定 和 恢 复 了 国 民 经 济 , 巩 固 了 __苏__维__埃____政权。 3.苏联模式 (1)建立:1924 年1 月,列宁逝世。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___农__业__集__体__化___”。

2016年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件新人教版必

2016年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件新人教版必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 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但同时又认为当时不能采取以一般的暴 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 其主要依据是 导学号 89910575 ( A.资产阶级成功领导了反封建的二月革命 B.俄国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 局面 C.俄国人民迫切要求退出战争实现和平 D.临时政府掌握着所有的武装力量 )
• 特别说明:俄国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比较 落后的国家,这一特点造成了俄国资本主义 力量较为薄弱,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但是,不利于革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
•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重点) • 1.革命理论: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 念,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 家单独取得革命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 发展。 • 2.革命道路: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 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 3.革命性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 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 革命。 •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
二、用数字提炼法认识俄国十月革命 1.一个过渡: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2.四个变化: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 的变化。 资产阶 沙皇专 两个政 工兵苏维 (1)政权: ―→ ―→ 级临时 ―→ 制政权 权并存 埃政府 政府 资产阶级 社会主 (2)革命任务: ―→ 民主革命 义革命 (3)革命策略: 和平夺权 ―→ 武装起义 (4)国家性质: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解题培能
• 一、原始史料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 原始史料包括历史文献、报纸杂志、铭文碑 刻等,一般是由当时的历史亲历者或作者亲 自搜集资料并考证后写成,文学价值可能不 太高,但比较翔实可信,后世考证历史常用 到原始史料。运用“这些经常被参考、引用 或套用的原始资料”命制的试题即“原始史 料型试题”,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ppt课件(优秀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ppt课件(优秀版)
__________和______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 (2)十月革命成功地资在本_主__义_______世界体系上 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国帝际国无主产阶义级统
殖治民地,半鼓殖舞民了地人__民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社__会_主__义_理的论解放斗争。
• (国3际)十社月会主革义命将_______________变为现实, 开创了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新局面,也 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得胜利的形式。
• (3)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冲破了 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 义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 的发展。
• (4)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 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 质的阶段。
• 2.胜利原因
• 客观原因:(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 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 国家。(2)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 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 时机,俄国反动军队集中于前线,后方薄弱。
• (2)七月事件:①时间:1917年7月。②原因: 前俄线军在______出击遭到惨临时败政。府③经过: __________出动军队进行血腥镇压,两首个政都权笼 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④结果: __________并存局面结束。
• 2.十月革命的经过
• (1)1917年11月6日晚,起义开列始宁,______亲 自领导。到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 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 (3)意义:①表明苏_维_埃______政权在俄国建立, 世无界产上阶级第专一政个_____________工_人__国家诞生。 ②一批______、农民和士兵的代表人民走上了各 级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岗位,代表______行使 权利或监督权利的实施。

高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优秀教学PPT18 人教课标版

高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优秀教学PPT18 人教课标版
一直执着于生命的简约格调,只愿用一颗淡然的心看云卷云舒,看季节更迭。许多不合时节的事物,必然会被光阴遗落,就像曾经繁茂的秋叶,待生命枯竭,终将脱离叶脉的相系相牵。而我,一直在这里,抖落一身的负累,永恒以树的姿态站立于季风中,昂首向着那无边温暖的碧蓝晴空。 夜幕降临了,春雨柔柔的亲吻着薄如蝉翼的纱帘,有节奏的淅沥在窗棂上,更增添了无限的意念。意念中的我,在幸福和恬淡中,漫捻心弦化为若水般的轻柔曼妙在深情的雨夜里。此刻,窗外的雨不再是清冷的秋雨了,在我的眸里是一种柔软,似撒娇少女的情怀,是怜、是爱、是柔、是润在我的心里是一种憧憬,憧憬着一份美好的未来,与你相拥在花雨飘飞的时节,让爱情肆意的怒放在油纸伞下,青石边,丁香小巷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时光,这样的时刻,心不经意间便醉了、醉了、醉在这如曼妙轻盈舞步的秋雨中
思考:这个提纲是发表于什么时候、什 么背景下?材料中提到的革命的“第 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是指什 么?“第一阶段”是如何完成的?
(1)时间:1917年4月
(2)背景:①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 存的局面。
②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 但临时政府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3)第一阶段指资产 阶级革命,第二阶 段指社会主义革命; (4)第一阶段通过二 月革命完成
时光荏苒,岁月无声。日子不紧不慢的如涓涓溪水静静的流去,而从身边流去的只有时光,沉淀下来的是与你一路相伴的幸福和快乐,温馨和安暖。于我,在这个凋零都感受到诗意横溢的秋,只想做一件事,拈一片绯红的枫叶,轻轻地刻上我的心语。对信仰,是我今生永不改变的主题!而后,幸福的寄往有你的那个城市。从此,在我心里,于我的生命里,轻握你许的安暖,静静地在岁月的彼岸,为你守候一世永恒! 一段情,反复的掂量,最后加深了岁月的绵长。一路追赶里,一路追忆里,最后得到的是什么,最后又失去的是什么。或许,只有我们在静思的时候才会明白,这路的追忆里,我们得到的快乐往往比痛苦要少。当相思成殇的时候,除了对月徒悲叹之外,什么也不曾抓到。

人民版历史必修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ppt
第一章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3)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表明,革命的和平 发展已不可能;
3、过程和胜利:
1易91错7年点1辨1月析7日: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打临时政府所在 地(1冬)二宫月,推革翻命了推以翻克的伦是斯沙基为皇首统的治资,产是阶资级产临时阶政级府民,主 成革立命了;以十列月宁革为命首的推世翻界的上是第资一产个阶工农级苏政维府埃,政是府社。会 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 而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 次尝试; (3)十月革命是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的新时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革 命的新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 农 无代价征收农民的余 粮 业 容 工 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业 流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通 分 强制劳动;国家集中 配 分配(实物配给制)
新经济政策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 余粮收集制
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 经营中小企业 从产品交换到允许自由 贸易 实行按劳分配
• 拓展二: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攻打冬宫
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 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 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于1917年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 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信号, 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 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 念物,现停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战 时 共 产 内 主 容 义 政 策 的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2、工业: 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3、交换和流通方面: 一切生活必需品由 国家集中分配 4、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 则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 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 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后者列宁等 后者有组织有准备 后者《四月提纲》
指导纲领: 前者没有;
结果:
前者两种政权; 后者社会主义国家
四、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1、性质: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对人类历史 打破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对世界
活是十分贫苦的。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
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
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 1/3)。——《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 俄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2、《四月提纲》发表——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
3、7月流血事件——导火线 4、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7年11月6日)
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 行沙皇的内外政策 (3)、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 的方针策略 (4)、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社会矛盾复杂尖锐是根本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红色十月”是前苏联辉煌时代的标志, 以“红色”和“十月”命名的商品或 活动不胜枚举。“红色十月”巧克力 如今仍是俄罗斯最畅销的本土品牌之 一,其厂址依然位于克里姆林宫附近。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 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 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 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 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 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 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 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 中最重要的部门。
冬宫,俄国沙皇的宫殿,在圣彼得堡,始建于18世纪中叶。 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于此。
思考: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什么不同?
性质: 前者——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后者 ——社会主义革命 目标:“面包、停止战争” ; 后者建立社会主义
领导者: 前者工人士兵;
组织性: 前者自发;
(3)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材料三: 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 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 和痛苦 ——列宁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 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 而不发 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群众游行示威 ——列宁 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它给俄国带 来什么的影响? 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 露了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不满。
时间 1918——1921年 背景 残酷的战争,经济严重困 难,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 目的 ①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 中起来保证战争的需要②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或 模式
1921——1927年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工农联盟濒临破裂 ①直接目的是解决经济 困难和政治危机②探索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或模式
政治上:沙皇专制
• 社会矛盾: 复杂、交织 • 一战影响: 加剧社会矛盾
客 观 条 件
材料四: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 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多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 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的1/3) ——王斯德主编的《世界现代史》
俄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 级的矛盾 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 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 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 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 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 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 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
20世纪初俄国的冶金工厂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
1、客观条件: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2)政治条件: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3)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2、主观条件:革命力量强大
封建双重压迫,有很强的革命性
(1)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受资本主义,
(2)有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义阶段 (2)沙皇专制(3)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 锐。
3社会条件: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为革命 创造了有利时机。 4国际条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 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总结 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 物质前提: 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 发展落后: 经济上:农业国,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条件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2、《四月提纲》发表——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
3、7月流血事件——导火线
4、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1)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代表大 会,通过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国家权 力的决议。
(2)10月提出了在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 议,加紧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提出“全部 政权归苏维埃”,作为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的口号。
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上流社会举行的豪华酒宴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1经济状况:(1)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 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 定发展。(2) 经济相对落后;a农业为主;b资 本主义薄弱;c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大(3)社会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政治状况:
(1)俄国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沙皇专制
•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背景
a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 c广大人民要求和平、土地; d帝国主义干涉
二、巩固苏维埃政权
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新生的苏 政治上: 维埃国家制度
外交上: 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结束同德
措 施
奥集团的交战状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军事上: 组建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的 进攻 (1)剥夺剥削者政策:建立社会主义经 经济上: 济制度,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 国有;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将土地分给农民 。
(3)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 (4)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沙俄因参加“一战”而造 ⑴背景: 成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 主要矛盾: 人民大众---沙皇专制统治
(1)二月革命
⑵性质: ⑶结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 制制度,罗曼 诺夫王朝灭亡 两个政权并存
评 价
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
一方面: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 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 保障军事胜利。 另一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 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 结束,这些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宿,反而进 一步加强,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 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 治危机。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得到什么信息?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社会状况 1经济状况:(1)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 府实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 济有了一定发展。(2) 经济相对落后;a 农业为主;b资本主义薄弱;c对外国资本 依赖性大(3)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 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 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 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 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 安慰的。
实质 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中,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或 实行排斥商品货币关系, 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 特点 利用军事行政手段,直接 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 过渡到社会主义 到社会主义
• 2、苏联的成立: • ①成立的时间②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③1924年宪法④ 俄国国名的变化
联系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及其评价
•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 • 1、新经济政策: • ①原因:a由于经济破坏和战时政策导致经济危机b经济 危机引起政治危机c战时政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 ②内容:农业、工业、流通、分配 ③意义:3点 • 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①新经济政策的产生有其社会经济 原因,但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这一规律 决定的②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恢复、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 交换,主要“新”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 产,它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③新经济政策反映 了在苏联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 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 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是一 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