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包仿真技术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降噪设计上的应用与实践
高速列车内部噪声仿真分析与研究
高速列车内部噪声仿真分析与研究作者:王建功范乐天高军高绍星来源:《中国机械》2013年第02期摘要:随着高速列车速度的提高,对噪声控制提出了挑战。
为保证车内外噪声符合人体舒适度及相关标准要求,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运用声学统计能量的方法,进行噪声控制方案的计算、对比分析,经过工程优化,在内部噪声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速列车;减振;降噪;0引言随着高速列车速度的提高,对噪声控制提出了挑战。
本文通过对高速列车车内噪声源分析,制定噪声控制方案,基本满足旅客舒适度要求,符合GB12816列车声学性能标准要求,高速列车车上设备较多,运行速度较快,给减振降噪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噪声控制计算仿真及分析传统的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在强度和振动计算方面取得很大成功,但在噪声预测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的数值方法建模的精度在大约20阶模态后较低,而重要的声学频率范围常常超过100阶模态。
基于上述原因,在高速列车的高频振动、高频噪音预测方面引进了统计能量分析技术。
准确的统计能量分析方法依赖于结构的高模态密度、高模态重叠度和短波波长。
然而,高模态密度、高模态重叠度和短波波长恰好是造成传统数值方法不精确和计算量大的因素。
相比之下,统计能量分析把复杂结构动力学系统的模态参数(频率、振形、阻尼等)处理成随机变量,其预测结果不能提供系统某个局部位置的精确相应,却能从统计意义上较精确地预测出各个子系统的响应级。
3车内噪声分析与计算3.1车内噪声源分析高速列车车内声场环境非常复杂,声源众多,根据噪声传递过程,可以分成直达声、透射声和振动辐射声。
直达声是从噪声源发出,以空气为媒介,从车窗、车门的缝隙和排风口等直接传播到车内的声音。
透射声指的是透过车身结构传到车内的声音。
振动辐射声为固体传播声,包括一次固体传播噪声和二次固体传播噪声。
一次固体传播噪声主要是轮轨、车辆机械系统引起的振动,振动能量通过固体结构和悬挂系统传到车体内壁,引起车体内壁振动,进而辐射噪声。
高铁列车加速噪声和振动评估与控制技术
高铁列车加速噪声和振动评估与控制技术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不断加快,高铁列车作为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然而,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高铁列车的加速噪声和振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乘客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因此,研究高铁列车加速噪声和振动评估与控制技术成为了当下不可忽视的热门话题。
一、高铁列车加速噪声和振动的成因高铁列车加速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机车设计机车的设计对高铁列车的性能和运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机车的动力性能和制动性能是产生加速噪声和振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高速列车启动时,高速电机开始工作,转动轮轴带动车轮转动,加速振动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
2.轨道设计轨道的设计也影响着高铁列车的噪声和振动。
对于平直路段,由于轨道条件优良,高铁列车的加速噪声和振动较小;而在弯道、坡度和道岔处,高铁列车的运动会受到轨道的限制,从而产生加速噪声和振动。
3.轮胎与轨道的摩擦高铁列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轨道的摩擦也是产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
轮胎与轨道接触面间的接触变形和滑移,以及负荷的变化,都会导致加速噪声和振动的产生。
二、高铁列车加速噪声和振动评估技术为了解决高铁列车加速噪声和振动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评估技术对其进行分析。
目前,高铁列车加速噪声和振动评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基于试验的评估技术针对高铁列车加速噪声和振动问题,可以采用试验台、悬挂振动台等装置进行试验评估。
通过对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进行实测分析,可以了解加速噪声和振动的发生机理及特点,并为之后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2.基于模型的评估技术为了更好地理解高铁列车加速噪声和振动的原因,研究人员还采用了模型分析的方法。
通过建立高铁列车的模型,分析其加速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并结合试验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和优化。
3.基于仿真的评估技术高铁列车加速噪声和振动评估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仿真技术。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降噪措施研究与效果分析
材的阻尼降噪. 列车在高速运行时, 向架及受 电 转 弓等 区域存 在非常强 的振动源 , 容易 引发车体 的辐 射噪声 , 需要对响应部位进行阻尼降噪处理 , j如
地板铝型材全 部喷 涂 4m 阻尼 浆 , 电弓 区域 铝 m 受 型材喷涂 4mm阻尼浆等 , 图 1 如下 所示.
E- i: c z a g i n @ t n c e c m. ma l s — h n l o g a g h . o r
6
大 连 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 大 学 学 报
第3 2卷
12 车体 内部 噪声 的控制措 施 .
1 2 1 设 备舱 的隔音 吸音处 理 .. 由于采用 8辆编组 6动 2拖 配置 , 部分 辅助动 力设备需移到车上设备舱 内安装, 增加 了单辅变流
1 1 车体 外部 噪声 的控 制措 施 .
的不断完善提供技术储备. 由于高速综合检测列 车特殊 的动力 设 备 布 置 , 其 噪 音 控制 技 术 带 来 为
新 的问题 和挑 战 .
车体外部 噪声 的主要 控 制措施 为 对车 体铝 型
1 降 噪 措 施 研 究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存在多种类型的噪声源 , 可 以笼统 的划分 为车体外部 噪声 及车体 内部噪
噪声产生的根源和有关噪声控制技术 , 分别采取车体高阻尼减震 、 设备舱隔音 吸音 、 空调管路阻尼处理 、 制 动单元吸音处理等降噪措施来 降低车 内噪声. 从高速综 合检测列车在静止状态 和运行状 态下的测试结果 分析 , 针对车内采取 的降噪措施 , 达到了预期 的隔音降噪效果 , 车声压值水平控制在 6 B以内. 整 8d 关键词 : 高速列车 ; 噪声 ; V 吸音 ; ; N H; 隔= 阻尼减振 ; 设备舱降噪 ; 声学包
声学包在汽车中的应用
声学包在汽车中的应用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的噪声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减少车辆噪声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影响,声学包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中。
声学包是一种能够吸收或者隔离声波的材料,可以减少车辆发动机、风噪声和路噪声等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它可以被用于汽车底盘、发动机舱、车门、车顶、车身等多个部位。
声学包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车内的舒适性和安静程度。
它可以减少驾驶员和乘客因为噪声而感到疲劳,同时也能提高音响系统的音质表现。
此外,声学包也有助于提高车辆的隔音性能,可以减少车辆发动机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声学包在汽车中的应用也不断创新。
例如,一些汽车生产商已经开始使用主动降噪技术,可以通过车内的麦克风和扬声器来实时调节车辆内的噪声水平。
总的来说,声学包在汽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安静程度,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车辆噪声对驾驶员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声学包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智能化。
- 1 -。
高速列车上的噪声振动与舒适性评价研究
高速列车上的噪声振动与舒适性评价研究随着高速列车的普及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噪声和振动对乘客舒适性的影响。
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对乘客的健康和旅行体验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对于高速列车噪声振动与舒适性的评价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为了评价高速列车上的噪声和振动水平,可以使用现场测量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高速列车上安装传感器来测量噪声和振动水平,并记录下来。
这些传感器可以放置在座椅和车厢不同位置,以获取全面的数据。
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噪声和振动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评估乘客在高速列车上的噪声和振动暴露水平,并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区域。
其次,还可以使用仿真方法来评价高速列车上的噪声和振动舒适性。
仿真方法可以根据高速列车的设计参数和运行条件,模拟噪声和振动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通过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乘客的位置和行为,可以评估在不同情况下乘客所受到的噪声和振动暴露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各种因素,以便优化列车设计和运营方案,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另外,对于高速列车上的噪声和振动,还可以通过主观评价方法进行评估。
主观评价方法可以通过乘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来获取数据。
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高速列车上的噪声和振动进行评价。
例如,他们可以评价噪声的响度、振动的频率和强度,以及是否对他们的旅行造成不适。
通过这些评价数据,可以了解乘客对高速列车上噪声和振动的敏感程度,进而改进设计和运营策略,提高舒适性。
此外,还可以基于物理参数和乘客感知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估高速列车上的噪声和振动舒适性。
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根据列车设计和运行参数,预测噪声和振动对乘客的影响程度。
通过这种模型,可以评估不同设计和操作方案的舒适性,并找到优化策略。
综上所述,高速列车上的噪声振动与舒适性评价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现场测量、仿真模拟、主观评价和数学模型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评估噪声和振动对乘客舒适性的影响,并为优化高速列车设计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乘客的旅行体验。
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城际、市域(郊)铁路减震降噪技术研发及应用方案(一)
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城际、市域(郊)铁路减震降噪技术研发及应用方案1. 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及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然而,这些铁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噪音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出发,开展减震降噪技术研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工作原理减震降噪技术研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减震技术:通过优化列车悬挂系统、轨道结构及材料,降低列车运行时的震动。
同时,引入地震预警系统,提前感知地震波,减少地震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降噪技术:通过改进列车气动设计、优化轮轨接触方式,降低列车运行时的空气动力噪声。
同时,采用新型隔音材料和吸音结构,对沿线居民区进行隔音改造。
•智能控制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列车运行状态、线路状况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以最优的运行状态实现减震降噪。
3. 实施计划步骤•技术研究:成立专业研发团队,进行减震降噪技术的基础研究。
•方案设计:根据技术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减震降噪方案。
•实验室测试:在实验室中对方案进行模拟测试,验证其有效性。
•现场试验:选择合适的线路进行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技术的实际效果。
•推广应用:经过验证有效的技术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
4.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及市域(郊)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
同时,也可适用于其他类似的轨道交通系统。
5. 创新要点•综合解决方案:本方案不仅关注单一的减震或降噪问题,而是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全方位降低轨道交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智能控制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列车运行状态和线路状况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保证减震降噪效果的同时,提高了运行效率。
•绿色环保理念:注重环保理念在方案中的应用,如采用新型环保材料、节能设计等,实现绿色出行。
高速动车组主动降噪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高速动车组主动降噪技术的探索与应用高攀;董孝卿;陈彪;蒋成成;田朋溢【摘要】传统的高速动车组噪声控制多采用吸隔声、减振等被动降噪方法,对中高频噪声的控制效果明显.但通过传统方法降低低频噪声,往往受到限制并且效果不明显.主动噪声控制技术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低频噪声,弥补被动噪声控制的不足.鉴于主动噪声控制在误差传感器附近形成安静区域的缺点,将虚拟传声器理论引入到主动噪声控制中,可进一步扩大主动噪声控制的应用范围.基于虚拟传感器技术的原理样机,经验证在实验室内可达到10~17 dB的降噪效果,在高速动车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达到约2.5 dB的降噪效果,实际运行中效果并不特别明显,但相比其他算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结合既有的研究成果,为提高动车组实际运行时的主动降噪效果需对客室内噪声来源、声场分布等特性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期刊名称】《铁道机车车辆》【年(卷),期】2018(038)005【总页数】4页(P12-14,21)【关键词】高速列车噪声控制;主动噪声控制;虚拟传声器【作者】高攀;董孝卿;陈彪;蒋成成;田朋溢【作者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71.9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铁出行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成为重要关注点。
其中,行驶时的噪声水平是衡量乘坐舒适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高铁噪声的控制成为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研究的热点。
一般来说,噪声控制可以从噪声源、噪声传播路径和噪声接收者三方面入手[1]。
传统噪声控制主要以噪声的声学控制方法为主,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吸声处理、隔声处理、使用消声器、振动的隔离与降低等。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虚拟仿真和模拟技术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虚拟仿真和模拟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速铁路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和效率,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虚拟仿真和模拟技术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虚拟仿真和模拟技术,包括相关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虚拟仿真是一种将现实世界的情景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技术。
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中,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用来模拟列车的行驶过程、车辆的运行状态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通过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准确地模拟列车的运行情况,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向操作人员反馈。
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虚拟仿真过程中,关键要素是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包括列车的结构参数、动力参数、空气动力学参数等。
这些参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虚拟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需要借助于先进的测量设备和大数据处理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首先,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用来评估列车的运行安全性。
通过模拟列车在不同运行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可以评估列车的安全性能,并优化列车的设计和运行方案。
其次,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用来培训操作人员。
通过模拟列车的行驶过程,操作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学习驾驶技巧并培养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此外,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用来评估新技术的可行性。
例如,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来评估新型列车的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实际要求。
与虚拟仿真技术相比,模拟技术更加注重真实性和精确性。
模拟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实验或者现场测试来模拟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运行情况。
模拟技术可以在实际环境中真实地还原列车的运行过程,从而更加精确地评估列车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在模拟过程中,关键要素是准确地测量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列车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
通过精确地测量这些参数,可以获得准确的列车运行数据,从而进行模拟分析。
模拟技术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超高速列车减震降噪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超高速列车减震降噪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高速铁路成为了现代人出行的一大首选。
然而,超高速列车的高速行驶对车体以及乘客的舒适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减震降噪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成为了超高速列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减震技术超高速列车高速行驶时会面临着复杂的路面情况,路面的不平整以及铁轨的弯曲都会对列车产生颠簸和震动。
这不仅影响了列车的运行效率,还对乘客的乘坐体验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列车减震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列车减震技术主要包括轮对减震、空气弹簧减震、磁浮减震等。
轮对减震是通过将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凸起特殊设计来减少对车体的振动。
空气弹簧减震则是利用气压在车体与铁轨之间形成一个空气缓冲层,缓解车体与铁轨之间的直接接触。
磁浮减震则是利用磁力使车体离开铁轨,降低车体的颠簸和震动。
这些减震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列车的震动,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
二、降噪技术超高速列车高速行驶时还会产生巨大的噪声,这不仅影响乘客的乘坐体验,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因此,降噪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列车降噪技术主要包括隔声材料的应用、减少空气流动的噪声、优化车体设计等。
隔声材料的应用是通过在车体、车窗等部位增加隔声材料来隔离声波传播,减少列车噪音的发生。
减少空气流动的噪声则是通过改变车体外形、增加流体力学设施或者在车体外表面安装降噪面来减少风噪。
优化车体设计则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来减少车体产生的噪音。
这些降噪技术的应用可以明显减少列车的噪声,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减少污染。
三、工程应用减震降噪技术的研究在超高速列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均有多个研究机构在探究减震降噪技术的研究,如日本的新干线列车就采用了磁浮减震技术,在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超高速列车在建设中应用减震降噪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列车运行效率,满足乘客的乘坐需求,也可以减少列车产生的污染,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噪声预测仿真技术分析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噪声预测仿真技术分析近年来,高速列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然而,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乘客和沿线居民们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空气动力噪声预测仿真技术应运而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空气动力噪声的来源。
高速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会产生空气动力噪声,主要是由列车的运行、空气的挤压和空气的流动引起的。
因此,准确预测和分析空气动力噪声的特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空气动力噪声的预测仿真技术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有限元分析(FEA)等数值方法,通过对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气动特性进行模拟和计算,来预测和分析空气动力噪声的发生和传播。
在进行空气动力噪声预测仿真技术分析时,首先需要进行列车的数值模型建立。
这包括对列车的几何形状和结构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建模。
然后,通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空气的流动和气动力的作用,得出列车表面的压力分布和气动特性。
在模拟完成后,可以通过结果解析软件进一步分析空气动力噪声的频谱特性和传播路径。
通过对列车表面压力和气动特性的分析,可以确定噪声产生的主要位置和原因。
同时,可以通过对空气流动的路径和速度分析,确定噪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
在空气动力噪声预测仿真技术的分析中,还需要考虑到列车的运行速度和环境因素。
列车的运行速度是影响空气动力噪声产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环境中的其他噪声和风场也会对空气动力噪声的产生和传播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分析时需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通过对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噪声预测仿真技术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噪声的产生机理和传播规律,为解决噪声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可以通过对列车结构和气动设计的优化,减少空气动力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此外,空气动力噪声预测仿真技术在列车设计和改进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列车不同部位的气动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进行结构改进和优化,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高速包装机传动系统声学贡献分析与降噪优化
高速包装机传动系统声学贡献分析与降噪优化作者:陈哲吾袁加乾陈文郭海保来源:《振动工程学报》2024年第03期摘要傳动系统引起的机械结构振动噪声问题是高速机械设备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振动噪声实验与仿真分析研究了高速包装机传动系统振动噪声源的定位及降噪优化问题。
建立了高速包装机传动系统振动噪声实验装置,构建了对应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基于实验测试数据进行了载荷识别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以该模型为基础,结合模态参与因子及声学贡献量分析方法,明确了高速包装机传动系统声学贡献量较大的模态频率和板面区域,并对传动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结果表明:通过模态贡献量分析和板面贡献量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噪声问题区域,以服务于相应机械结构设计的优化;在声学贡献量基础上进行结构优化可以有效抑制高速包装机传动系统的振动噪声。
关键词高速包装机; 传动系统; 声学贡献分析; 噪声优化引言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包装机的运转速度和工作效能越来越高,包装机高速运转引起的振动、噪声问题已经成为包装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
在高速包装机运转过程中,其传动系统由于内部激励作用、加工误差、装配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振动,这些振动通过连接部件传递到箱体、背板等结构部件上,从而引起结构部件的振动和噪声[2‑3]。
这种振动噪声不仅会影响工厂车间的工作环境,还会影响包装机的平稳性和效能[4]。
因此,对高速包装机传动系统进行振动噪声分析,并对其结构部件进行减振降噪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5‑6]。
目前,国内外针对包装机这类高速运转机械设备的减振降噪方法主要包括:传动系统结构的改进、加工装配精度的提高、阻尼材料的敷设、隔音罩隔音板的布置等[7‑9]。
这些方法或从振动激励源上入手,或从隔离噪声传播途径上想办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机械系统的振动噪声,提升了高速机械设备的运转速度。
高速列车轨道噪音控制技术的多源合成和传输
高速列车轨道噪音控制技术的多源合成和传输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高速列车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然而,高速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轨道噪音不可避免地给周围环境和乘客带来一定的干扰和不适。
因此,研究高速列车轨道噪音控制技术成为了热门的科研领域之一。
高速列车轨道噪音主要来源于列车运行时轮轨作用和大气声辐射两个方面。
为了有效控制高速列车轨道噪音,我们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多源合成和传输。
以下将详细介绍高速列车轨道噪音控制技术的多源合成和传输的相关研究进展。
首先,噪音的多源合成是实现噪音控制的重要步骤。
通过研究轮轨作用和大气声辐射的噪音特性,可以确定噪音的主要源头和特征频率。
对于轮轨作用噪音,可以通过优化轮轨几何、材料和运行参数等方面来减少噪音的产生。
例如,在列车设计阶段就可以对列车的轮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减少轮轨作用噪音的产生。
而对于大气声辐射噪音,可以通过设计隔音设备和降低列车运行速度等方式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此外,利用先进的噪音控制技术,如主动降噪技术和声学屏障技术,也可以实现对高速列车轨道噪音的控制。
其次,传输是将合成的噪音传达到目标位置的过程。
高速列车轨道噪音传输的关键是控制噪音传播路径和传播距离。
传统的轨道噪音传输路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介质传播,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路径或者添加障碍物等方式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例如,在建造高速铁路时可以考虑在列车与沿线居民区之间建造隔音墙,以阻隔噪音的传播。
另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利用地面或土壤作为传导介质传播噪音可以有效降低噪音的传播距离。
因此,可以通过地下隔音层等方式来改变传播路径,减少噪音对周围环境和乘客的影响。
此外,多源合成和传输技术还需要考虑不同工况下的噪音控制要求。
高速列车在不同速度和运行状态下会产生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噪音。
因此,针对不同工况下的噪音特点,需要制定相应的噪音控制策略。
例如,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噪音频率较高,可以采用主动降噪技术进行控制;而在列车减速或停车时,噪音频率较低,可以通过隔音层等被动控制技术进行控制。
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研究
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高速铁路的发展也日益迅猛,带来的噪声问题也是众多城市碰到的头疼之处。
高速列车穿越中小城市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噪声污染是实实在在的,虽然噪音水平可以通过控制速度、控制装置、隔振措施等因素来解决,但是它们无法解决主要的噪声源列车本身。
为了解决列车带来的噪声问题,针对列车把噪声智能化抑制,就需要研究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研究列车各个部件的噪声特性,可以通过噪声的测量和信号分析的方法,对列车结构和系统的声发射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不同列车系统的噪声特性,根据不同的噪声特性分析出噪声的发射源,为后续的噪声控制打下基础。
其次,要开发和研究列车抗噪声的控制技术。
要把噪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需要对系统进行改造,使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来解决噪声该噪音问题,比如,噪音减少技术、振动抑制技术、多层结构设计技术、减振器技术等。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噪声特性,通过计算机模拟设计出最佳的声学设计方案,避免设计中的误差,确保列车传出的噪声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控制高速列车带来的噪声污染,需要研究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
首先要研究列车噪声特性,从而了解列车噪音的发射源;其次,要开发和研究列车抗噪声的控制技术,使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来解决噪声该噪音问题;最后,要借助计算机模拟设计最佳的声学设计方案,避免设计中的误差,确保列车传出的噪声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安心住进美好的乡村小镇,享受宁静、安祥的生活。
近年来,针对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机械工程、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在抑制列车轮台噪声方面,研究者实现了小锥角抗噪声形状的设计,有效地抑制了各轮台的噪声;在减少列车机车室噪声方面,开发出了新型的隔声材料,有效地降低了机车室方面的噪声;在抑制列车机车室系统振动和噪声方面,研究者研发了隔振器安装抑制系统,通过控制隔振器的安装角度,有效地抑制了振动和噪声。
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研究
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也就是交通上的进步。
高速列车的出现无疑是交通的一个有力推手,它给时间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节约方式。
然而,高速列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声学设计问题。
首先,高速列车跑动时会发出非常强烈的声音,其声波会传播到距离它较近的住宅小区,给居民们带来严重的噪音污染。
其次,高速列车需要有足够的悬挂系统,以确保它可以达到较高的时速,而这种悬挂系统也会激发出随机的振动,从而产生更多的噪音。
而且,由于高速列车的直径较大,它会在行驶时发生移动轴承摩擦,从而产生更多的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旨在设计出能够有效抑制高速列车噪音污染的声学方法。
主要的设计方法有三种,它们分别是吸声体的利用、噪音源的消除和悬挂系统的改进。
第一种方法即吸声体的利用,它是利用材料(如泡沫、室内吸声材料等)的声学原理,在高速列车的外壳上安装材料,使声音能够被吸收,从而降低噪声污染。
第二种方法即噪音源的消除,它是利用消音器等技术,直接消除高速列车发出的噪音,从而达到减少噪声污染的目的。
第三种方法即悬挂系统的改进,它是利用吸能材料和其他类型材料来改变悬挂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从而降低产生的振动,减少噪声污染。
在当前的研究中,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在现有的声学设计方法中进行改进,以达到更优的减除噪声污染的效果。
新的声学设计方法包括:对声音的传播进行多角度的模拟;对悬挂系统进行改装,提高它的承受力和抗振性;对吸声材料的使用进行优化。
同时,新研究还开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可以在更小的时间内模拟出具有更好声学效果的设计结果。
总而言之,高速列车声学设计的研究对于减少噪音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利用吸声体,消除噪音源,改进悬挂系统。
现有的研究正在探索更加有效的设计方法,以达到更优良的声学性能。
以上就是关于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研究的3000字文章。
高速列车以其快速的旅行,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噪音污染,因此,高速列车声学设计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低噪声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
低噪声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速列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对于提高交通效率、缩短出行时间以及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高速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问题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低噪声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低噪声高速列车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轨道噪声控制技术。
在列车高速行驶过程中,当车轮与轨道之间存在间隙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
为了降低此类噪声,可以采用隔振系统技术,通过减少车轮和轨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噪声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使用吸声材料对轨道进行隔音处理,有效减少噪音的传播和扩散。
其次,轮轴噪声是高速列车噪声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当列车高速行驶时,轮轴会因为受力不均匀而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噪声。
因此,减小轮轴噪声是改善列车噪声环境的关键之一。
目前,可以通过对轮轴进行精细加工和表面涂覆等方式,降低其振动与噪声。
同时,也可以采用主动噪声控制技术,通过控制轮轴上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对振动和噪声的实时控制,从而降低轮轴噪声的产生。
此外,列车车体噪声也是高速列车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列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空气流动会引起车体表面的气动噪声。
为了降低车体噪声,可以采用流体动力学优化设计和气动外形设计等方法,减小空气流动对车体的影响,降低噪声的产生。
同时,还可以在车体表面覆盖吸音材料,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噪声,减少噪音的传播。
在高速列车设计中,减震系统也是一个关键技术,它对于减小列车振动和噪声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采用高效的减震系统,可以降低列车高速行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提高列车的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度。
目前,常使用的减震系统包括空气悬挂系统、液压减震系统以及磁浮减震系统等。
这些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小列车的振动并降低噪音的产生。
另外,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也是导致列车噪声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减小列车的运行噪声,可以采用先进的润滑技术,减少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接触摩擦力。
高速铁路隧道壁吸声材料降噪效果仿真分析
高速铁路隧道壁吸声材料降噪效果仿真分析于越;常亮;尹镪【摘要】应用SYSNOISE软件建立列车-隧道-隧道内壁吸音板结构的二维边界元模型,研究隧道内壁吸声结构不同铺设方案下的降噪效果。
根据高速铁路列车通过时隧道内壁吸声结构不同铺设面积、铺设位置等因素,分析其对列车通过时噪声的降噪效果,并综合考虑工程经济性等因素,计算4个较为典型的隧道内壁吸声结构的铺设方案。
计算结果表明:在隧道内壁全部铺设吸声材料的情况下,铺设隧道吸声结构对隧道内声压级的降噪效果约为14.3dB。
随着隧道内壁吸声材料铺设面积的增加,隧道内的降噪效果越好。
在计算选取的4个方案中,内壁整体铺设方案降噪效果最佳,内壁部分铺设方案降噪效果最差,两者的组合方案降噪效果适中,实际工程应用中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对降噪方案进行选取。
%A two-dimensional boundary element model for train, tunnel and sound-absorbing board structure on the tunnel surface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software SYSNOIE to evaluate different design proposals‘ noise reduction effects in tunnel. In this research, noise reduction effects are calculated while a high-speed train is running through the tunnel with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on the surface, and several influencing factors such as material area and locat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Four typical material installation proposals are designed and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stallation of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may reduce about 14. 3 dB if only the entire tunnel surface is covered with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The more the tunnel surface is covered with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the better the noise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four typical installation proposals, the one with fullcoverage is the best in noise reduction, while the one with partial coverage the wors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shows the intermediate result. Design proposals shall be carefully selected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with various factors considered.【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5页(P110-113,114)【关键词】高速铁路;隧道降噪;吸声结构;边界元法;仿真分析【作者】于越;常亮;尹镪【作者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8;X827铁路高速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铁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研究
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研究随着我国内陆铁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速列车相继投入运行,其舒适度和安全性受到了关注。
声学设计是保证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和让乘客感受更舒适的重要因素。
本文旨在研究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保证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和乘客舒适程度。
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可分为两类:声强测量法和声控制计算法。
声强测量法主要用于研究声源的特性和影响,确定高速列车的噪声控制措施,以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声控制计算法用于对空间声场的数值模拟,以便研究高速列车声效。
针对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设计,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方法可以不同。
在旅客车厢内,高速列车声学设计可以采用噪声改善材料来降低噪声,这些材料可以是吸声材料、隔声材料或振动控制材料。
针对轨道运行激发的振动,可采用消振结构或其他减振办法来控制振动噪声。
此外,高速列车还会产生大量的机械噪声,可以采用结构上的改造和检修保养来改善机械噪声。
在实施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来进行,以保证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和舒适度。
此外,还需要采用有效的设计方法,包括正确的衰减、分离、吸收和隔声材料的选择,以期能够使高速列车在运行中的声学特性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在技术上,高速列车声学设计可以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来改善,以提高整体声学效果。
例如,采用BEM(边界元方法)、有限元方法或FPE(有限元-电磁法)等数值模拟来预测声效,采用光纤传感器进行实时在线测量,采用智能信号处理进行实时在线控制,以及采用机器人技术进行实验,改善和优化高速列车的声学设计。
提出了针对高速列车的声学设计方法,它可以根据环境条件、设计要求、性能数据以及运行环境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高效、专业而又安全的声学设计方法。
在实施高速列车声学设计时,应当遵循有效的分析流程和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得控制高速列车的噪声的完整、科学的方法。
综上所述,高速列车的声学设计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主要包括声强测量法和声控制计算法,以及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方法。
基于SYSNOISE的高速铁路声屏障降噪效果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
基于SYSNOISE的高速铁路声屏障降噪效果仿真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带来的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沿线居民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中,如何有效地降低噪声污染,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声屏障是一种常用的降噪措施,通过将噪声源和受噪点之间隔离一定距离并设置隔音隔振设施来达到降噪的效果。
然而,声屏障的降噪效果与其结构形式、材料选择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优化。
在声屏障的设计和评估过程中,利用声学仿真软件来模拟和分析不同声屏障结构对噪声衰减的影响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SYSNOISE是一种常用的声学仿真软件,可以对复杂的空间声场进行三维模拟,对声源和接收声场进行分析和评估。
本研究主要基于SYSNOISE软件,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声屏障的降噪效果进行仿真分析,旨在探索最优的声屏障设计方案,为高速铁路噪声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一)研究内容1.建立高速铁路噪声模型利用SYSNOISE软件建立高速铁路噪声模型,模拟高速铁路在不同速度下的噪声特征。
2.声屏障设计与优化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噪声源和受噪点,设计不同结构形式的声屏障,并优化结构和材料,探究最优的声屏障方案。
3.声屏障降噪效果仿真分析利用SYSNOISE软件对设计好的声屏障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不同结构形式声屏障的降噪效果,验证声屏障的设计是否可行。
(二)技术路线1.高速铁路噪声模型构建使用SYSNOISE软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高速铁路噪声的三维建模,实现对不同速度下的噪声特征建模参数设置、网格划分、材料特性等过程。
2.声屏障设计与优化根据高速铁路噪声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对不同噪声源和受噪点进行声屏障的设计方案并优化,包括声屏障的结构形式、高度、长度、材料等。
3.声屏障降噪效果仿真分析利用SYSNOISE软件对设计好的声屏障进行仿真,对降噪效果进行验证和比较,得出最优的声屏障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车内动力舱声学特性的 用统计能量分析理论时,将车辆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
定量分析与噪声级预估分析,其目的是在设计阶段就能 并假定各子系统之间的主要能量流是由结构共振或声
预估出车内噪声级,对车内声场的状况做出评价,进行 学模态引起的,即统 计 能 量 分 析 通 常 是 关 于 各 个 共 振
通过建立设备 舱各区域子系统的 STL 预 测 模 型 (图 9),可 以 预 测 噪 声 传 递 损 失 性 能,确 定 各 部 分 材 料,也 可针对重点区域调
整不同的声学处理
机构。计算得到的 方 案 S1、S2、S3 的
图9 子系统 STL 预测模型
噪声传递损失对比曲线见图 10,可以看出,方案 S3 在
摘 要:通过用于某高速检测车噪声分析和预测的统计能量分析(SEA)模型的建立及分析,介 绍 了 高 速 列 车 声 学 包 仿 真 技 术 在 整 车 噪 声 分 析 中 的 应 用 ,为 声 学 包 仿 真 技 术 在 高 速 列 车 中 的 设 计 应 用 开 拓 了 新 思 路 。
关 键 词 :统 计 能 量 法 ;声 学 包 ;高 速 列 车 ;车 内 噪 声 中 图 分 类 号 :U270.38+4 文 献 标 识 码 :B
声学结构的评估、设计及优化,以缩短动车组声学设计 振荡器组之间的能量或功率流分析。振动功率损失和
周期,便于对已有结构进行噪声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功率流动规律可以用水箱模型描述。
统计能量分析技术在航空航天以及汽车 NVH 降
车 身 每 个 结 构 (或 声 学 )子 系 统 都 具 有 一 个 分 别 与
声 学 包 仿 真 技 术 在 高 速 综 合 检 测 列 车 降 噪 设 计 上 的 应 用 与 实 践 康 洪 军 ,蒋 维 钢
案 S3在厚20mm 的 吸 声 材 料 和 厚 28 mm 的 吸 声 材 料中间加入厚2mm 的隔声层,最外层附厚 30 mm 的 吸 声 材 料 ,形 成 声 学 包 结 构 。
4 动 力 设 备 舱 声 学 包 方 案
噪声控制主要从 噪 声 源 控 制、振 动 传 播 与 噪 声 源 传播控制以及接收 者 控 制 等 方 面 入 手。 其 中,对 噪 声 源进行控制是根本 途 径,但 受 车 辆 空 间、结 构 的 限 制, 往往难以实现。因此,噪 声 控 制 主 要 还 是 从 噪 声 源 传 播 控 制 入 手 ,对 传 播 路 径 进 行 声 学 处 理 、隔 断 。 振 动 传 播与噪声源传播控制技术是一种传统的被动式减振降 噪 控 制 技 术 ,这 项 技 术 国 内 外 的 发 展 都 比 较 成 熟 ,已 成 为目前解决振动噪声 控 制 问 题 的 重 要 手 段,相 应 的 被 动 控 制 噪 声 产 品 (如 吸 声 材 料 、隔 声 材 料 、隔 振 器 、阻 尼 材 料 等 )是 振 动 和 噪 声 控 制 的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
2 动力设备舱SEA 模型
由于采用全动力 配 置,高 速 综 合 检 测 列 车 的 部 分 辅助动力设备(动力 包)移 到 车 内,设 置 了 动 力 设 备 车 及设备舱,动力包 声 压 级 约 为 120dB(A)。 为 防 止 动 力 包 噪 声 影 响 车 内 噪 声 ,必 须 对 设 备 舱 进 行 声 学 处 理 , 并 进 行 降 噪 结 构 方 案 设 计 与 选 材 研 究 ,从 而 指 导 地 板 、 墙 体 结 构 的 设 计 ,降 低 车 内 噪 声 水 平 。
声学包是对交通工具的噪声处理措施和零件的总 称 ,包 括 吸 声 、隔 声 、消 声 、隔 振 和 阻 尼 减 振 材 料 等 。 根 据用户对该车车厢侧 走 廊 的 振 动 噪 声 的 期 望 目 标,初 步评估初始结构 (图 7)的 噪 声 水 平,进 而 分 析 噪 声 能 量传递路径,设计声 学 包 配 置 方 案。 图 8 所 示 为 3 种 大 间 壁 声 学 包 结 构 方 案 ,其 中 ,方 案 S1 为 原 始 结 构 ,采 用双层厚17mm 的 铝 蜂 窝 板,空 气 层 厚 50 mm;方 案 S2增加了厚50mm 的吸声 材 料,以 增 加 隔 声 性 能;方
5 整 车 声 学 包 仿 真 及 优 化
在 满 足 车 辆 总 体 性 能 指 标 的 基 础 上 ,优 选 重 量 轻 、结 构 简 单 、成 本 低 的 最 优 化 技 术 方 案 。 在 前 期 开 发 过 程 中 , 3次调整并对比分析 了 不 同 声 学 结 构 (图 11)的 性 能。 其中,图 11(a)为 方 案 SP1,采 用 原 始 结 构 双 层 厚 17 mm 铝蜂窝 板,填 充 厚 50 mm 吸 隔 声 组 合 材 料,外 附 厚30mm 吸声材料;图11(b)为方案 SP2,采用单层厚 22mm 铝蜂窝板,增加 厚 20 mm+2 mm 吸 隔 声 组 合 材料,外附厚40mm 吸声材料;图11(c)为 SP_LW 方 案,考虑 到 重 量 的 问 题,去 掉 厚 2 mm 隔 声 层,只 使 用 厚60mm 吸声材料。
·17 ·
铁 道 车 辆 第 50 卷 第 4 期 2012 年 4 月
式中:Ei,Pi,ni,ηi——— 分 别 为 第i个 子 系 统 的 平 均 能 量、平均输入功率、模 态 密 度 以 及能量损耗系数;
ηij——— 第i个子系统和第j个子系统之间的能量 传递损耗系数;
ω——— 圆频率(有限带宽中心)。 高于200 Hz频段范 围 内 的 声 响 应 具 有 多 模 态 特 性 ,且 空 气 传 播 声 占 主 要 地 位 。 根 据 上 述 理 论 ,就 可 运 用 SEA 预测该频段范围内车内空间的平均声压级。
3 噪 声 源 及 其 传 递 分 析
动 力 设 备 舱 主 要 噪 声 源 包 括 :动 力 包 噪 声 、排 气 噪 声 、传 动 系 噪 声 、轮 轨 噪 声 、空 气 动 力 噪 声 及 空 调 噪声等。侧走廊内噪声分别由设备舱内传入侧走廊 和 由 车 外 传 入 侧 走 廊 ,主 要 有 结 构 传 递 和 空 气 传 递 2 种 方 式 。 由 于 噪 声 工 况 的 复 杂 性 ,设 备 舱 声 学 包 虚 拟 评 估 分 析 主 要 考 虑 静 置 状 态 噪 声 源 ,即 3 台 辅 助 动 力 设 备 (图 3)。 以 动 力 包 的 噪 声 限 值 以 及 各 声 源 的 噪 声 数 据 作 为 噪 声 激 励 ,输 入 频 谱 数 据 如 图 4 所 示。
SEA 模 型 中 各 板 系 统 的 声 传 递 损 失 以 及 阻 尼 因 子均可通过子系统试验或仿真计算的方法得到。由于 各部位板的组成结构 不 同,因 此 先 计 算 板 系 统 的 声 传 递损失特性,然 后 将 其 输 入 整 车 模 型,这 对 简 化 整 车 SEA 模型和提高分析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8 ·
图5为动力设 备 舱 SEA 模 型 的 噪 声 能 量 分 布 云 图,图6为噪声传递 路 径 频 谱 图。 图 6 中 的 曲 线 所 示 为与侧走廊上部空间相邻的壁板子系统流入该空间的 噪 声 能 量 在 中 高 频 段 的 贡 献 值 ,可 准 确 、直 观 地 体 现 动 力设备舱在特定噪声工况下的噪声分布情况以及贡献 路径。
区域,它 的 响 应 假 设 是 在 频 带 Δf 内 包 括 同 类 型ni 个 模态的区域里的混响。
子系统的有限带宽能量利用功率平衡的概念来估 计 ,并 考 虑 到 子 系 统 间 的 耦 合 互 易 性 ,它 们 的 平 均 模 态 能量取决于以下功率流平衡方程组的解:
k
( ∑ ) 熿 η1 + η1j n1
考虑到客车整车开发流程的需要和工程分析的特 殊 性 ,经 合 理 的 声 学 简 化 处 理 ,可 以 通 过 以 下 方 法 建 立 整车 SEA 模型。SEA 模型建立流程如 图 1 所 示。 首 先根据图样建立三维 数 模,在 三 维 数 模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有限网格化处理,导入 ESI VA One分析软件,建立整 车 SEA 模型 (图 2)。 该 模 型 包 括 约 700 个 面 板 子 系 统和900个 声 空 间 子 系 统。 然 后 添 加 噪 声 源 激 励 载 荷 ,完 成 设 备 舱 预 报 模 型 。
设 计 制 造
铁 道 车 辆 第 50 卷 第 4 期 2012 年 4 月
文 章 编 号 :1002-7602(2012)04-0017-05
声学包仿真技术在高速综合检测 列车降噪设计上的应用与实践
康 洪 军1,蒋 维 钢2
(1.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唐山 063035; 2.汉高(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部,上海 201203)率 的 稳 态 能 量 水 平 ,即
Ei = mi〈vi2〉,Ei =ρVci2〈pi2〉 式中:Ei——— 子系统能量;
(1)
mi——— 子系统质量;
ρ——— 介质密度; c———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i——— 声空间的体积。
一个子系统定义为一个具有共振模态性能的有限
3种方案的 噪 声 分 布 云 图 如 图 12 所 示。 综 合 比 较,方案 SP2能更好地达到性能和重量的平衡。
整车声学包仿真减少了对物理样机测试的依赖, 加速了产品开发的过 程,并 优 化 了 噪 声 控 制 和 振 动 控 制材料的使用,在车 辆 开 发 前 期 对 噪 声 水 平 的 预 估 和 重量控制方面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应用 SEA 模型, 预测分析设备舱及车 内 中 高 频 噪 声 场,提 出 车 辆 声 学 改进设计结构方案,从 而 满 足 车 辆 设 计 的 噪 声 性 能 目 标 ,对 于 缩 短 开 发 周 期 、降 低 开 发 成 本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SEA 是个模型化分析方法,它 运 用 能 量 流 关 系 式 对 复 合 的 、谐 振 的 组 装 结 构 进 行 动 力 特 性 、振 动 响 应 级 及声辐射的理论评估,具 有 在 时 间 上 和 空 间 上 的 统 计 特性,这些能量流关 系 式 在 组 成 结 构 的 各 种 耦 合 的 子 系统(如板、壳等)之间具有一个简单的热类比。 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