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20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教学重点:了解《青山不老》的故事内容和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故事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PPT、图片展示。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入故事: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答,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如“你们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吗?”、“你们知道传统的中秋节是怎样过的吗?”等等。

2. 介绍本课故事的背景:告诉学生本课故事的名字是《青山不老》,是一个讲述了一个男孩通过一场宝剑比赛,最终得到了宝剑的故事。

Step 2 学习新课(15分钟)1. 阅读原文:让学生认真阅读故事的原文,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解释和讲解。

2. 细读原文:老师可以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意义,如“男孩是怎样通过宝剑比赛得到宝剑的?”,“为什么男孩会变得年轻?”等等。

Step 3 学习文化知识(15分钟)1. 讲解故事与传统文化的联系:通过图片和简单的解释,让学生了解到故事中的宝剑和仙草、长寿的象征意义,以及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2. 辨析句子中的成语: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Step 4 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小结故事的内容:让学生简单总结一下故事的内容,并回答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样的传统文化?”2. 评价学习效果:通过个别或整体询问学生,评价他们对故事和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Step 5 课堂延伸(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喜欢的传统文化元素,并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来分享。

2. 课外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作文,或者从家里带来一件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物品进行展示。

Step 6 课堂结束(1分钟)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和鼓励,鼓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案(一)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虫子的目标明确、坚持不懈朝着目标前进的精神值得学习。

同时它不懂得思考,不懂得变通,不懂得寻找一些捷径的毛病,我们也还是要摒弃.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

我们班里的男同学很封建,一向认为“男女有别”,老不愿意搭理我们女生,连那几个男同学干部见了我们也常常避得老运。

我常想找个机会让我们的思想来个chè dǐ( )的转变。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模板第【1】篇〗16 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1、通过填表格、想想说话等手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研读重点段落,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

3、通过读写迁移,体现对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的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先来做个连线游戏,看看谁的课外知识最丰富。

媒体出示:人物奇迹张衡杂交水稻詹天佑主持建造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茅以升地动仪袁隆平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2、你觉得这些奇迹需要付出什么?3、是的,奇迹就是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这些造福于人类的奇迹。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梁衡,去认识一位鲜为人知的普普通通的81岁的老人,平凡的他又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板书:奇迹4、出示课题,齐读。

说明:通过复习旧知识,将新旧知识间形成联系,加强学生对奇迹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思考: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在文中划出相关内容。

2、交流。

(1)出示词语,齐读。

参天土炕肆虐盘踞治理风雨同舟归宿劲挺恭敬淤泥荡漾日月同辉领悟风雨同舟(2)理解词语的含义,媒体出示: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

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

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本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

教学中我设计了“品读奇迹——感受环境——品析老人”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机介绍: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对比引导学生反思这里的一些地方现在已经不同了,这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茂密的山林,如诗如画的山林。

)3.引发质疑:这样的改变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看到这样的奇迹,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4.导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梁衡走进晋西北,在课文《青山不老》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两幅不同的图画,旨在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谁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找出相关的段落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主读文,结合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以梁衡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的情景表现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出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从侧面表现老农的勇敢、默默奉献和创造出的巨大生态价值。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学1.谈话导入:2009年,国家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出人意料的是晋西北一位默默无闻的山野老农获得许多人的提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梁衡一起去采访他,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交流“如臂如股”的意思。

汇报信息卡片。

结合卡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借助人物信息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取文中与老人相关的重要信息,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实践中不断锤炼整体感知的能力。

)二、导学活动一:感受“奇迹”老人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1)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①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②联系比较: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我们的学校?③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光。

①读着这样的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词语?②指导朗读。

活动二:体会环境艰苦默读课文,结合泡泡提示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用波浪线画出关键词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过程和方法:1、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读题。

3、提出阅读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词语。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读——理解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自读自悟,读出自己。

(一)自读“自读提示”,明确要求: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2、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那我们先来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板书:创造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这个奇迹。

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青山不老》,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欣赏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2.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粘贴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出示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之情。

然后提问学生他们最喜欢的一种自然景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

Step 2:预习导入(5分钟)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或讲解前几课的内容,回顾并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然后带领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标题。

Step 3:课文学习(25分钟)1. 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青山不老》。

2. 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短语,并解释课文中的一些难点词语和句子。

3.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美。

4. 分组合作,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 了解辞藻和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例子。

Step 4:课文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回答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 调查自己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一段描写它们的话。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想象一下自己变成了一种自然景物,用想象出的事情写一篇短文。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回答课堂小结的问题。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后习题。

2. 仿写一篇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短文。

以上就是我为您准备的《青山不老》教学案。

如有需要,请参考并使用。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六篇】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六篇】

3、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学习生字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 震撼? 2、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二 3、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4、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 通和认同。
课件pocomaker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 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
二、感受奇迹
1、出示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弓I:有一个山野老汉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竟创造了这样一块绿洲。学生 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个自然段具体地介绍了这块绿洲。作者受到震撼把他称之为奇迹。出示句子:十五年啊……奇迹。老师 板书:奇迹
3、学生读句子,想想哪里体现了“了不起”?学生抓住数字,从老人“植树时间长”“绿化面积广”两个角度感受到了 老人绿化家园的决心大,成绩突出,认为这很了不起。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 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 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 我们敬仰和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西北,探望一位为环保事业无私奉献的老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3、通过学写环保格言,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院屋,创设情境:问:“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小院子?”(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教师深情解说,创设情境:“这是多美的小院啊!”自由读读这段话。

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好吗?(配乐,引读)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么美的小院子是谁的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小院,走进黄土高原上的一位老人。

(板书课题: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1、初读课文两遍(第一遍大声读,第二遍默读):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字词检查:土炕、肆虐、盘踞、风雨同舟、归宿、恭敬、如臂如股、劲挺、淤泥、防风林带、林网、霜冻。

⑴读:指名读,齐读。

⑵默写:肆虐(一人黑板上默写)。

3、解意:有不理解的自己提出来,学生互相解答。

三、理解奇迹老人创造怎样的奇迹,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揭示了?1、从数字理解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为什么?“一亩”有多少大?(667平方米)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大约有多大?我们的教室大约50平方米,一个家庭大约100平方米,下沙总面积约3400万平方米。

那么大约是多少个教室那么大?多少个家?几个下沙米?(5万个,2万5千个,十四分之一个)这就是“奇迹”的意思。

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齐读。

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

部编六上第20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部编六上第20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部编六上第20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重点】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

现在我们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

(板书:青山不老)3.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出版有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觅渡》等。

设计意图:链接专题,揭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听读任务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尝试自己解决字音问题。

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

(随文识字)粼lín虐nüè踞jù载zǎi擎qíng锹qiāo劲jìng拄zhǔ2.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信息卡片。

釆访地点:采访对象:性别:年龄:主要外貌特征:感人事迹:预设:釆访地点:晋西北山沟的一个小院采访对象:一位山野老人性别:男年龄:81主要外貌特征:瘦小感人事迹:一位山野老人在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的晋西北,十五年内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创造了一片青山。

3.综合卡片信息,梳理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教师小结:本文可以釆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初读正音,扫清阅读障碍。

借助人物信息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取文中与老人相关的重要信息,学习梳理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实践中不断锤炼整体感知能力。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9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9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9篇)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篇1教材解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准备: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猜字激趣。

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预设交流点:(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第【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说说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20青山不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20青山不老教案

19*青山不老教学目标1.认识“粼、虐、踞、载、擎、锹、淤、杖”,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理解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造福子孙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让有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3)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谁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名读,纠正或表扬——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出示: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精推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2、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这里不仅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他们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我们这节语文课就来讲述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板书:青山不老)二、读课前提示,明确本课的阅读要求。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三、自由读课文,感悟奇迹。

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学生讨论回答2、解读奇迹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明确:很长师: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师: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罗店中学的校园面积差不多30亩,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停顿)(123个)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

师:(引)奇迹已然创造,我们就要用心去品读,找出具体描写这一奇迹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第一自然段师:(引)树木营造了欲滴的绿色,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那么这里的树是什么样的生:读(杨树、柳树一层层的绿梯)师: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树土的关系在老人心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明确: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师: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农民有了沃土才会有希望,而树恰恰是保证水土流失的关键,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树造林上,这树是他的命根,这树是他的希望,这树就是诠释他生命价值的最好体现。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1】篇〗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学写倡议书。

教学流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懂环境之险恶1、出示词语:肆虐盘踞记载铁锹绿波劲挺价值山川共存日月同辉指名学生带读词语,然后请学生从这些词语中任选几个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故事发生在中国晋西北,这里以前的环境如何?指名学生交流[课前自学第二题]。

学生用“恶劣”一词概括环境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恶劣”程度还不够,恶劣中还有几分危险,圈出第二自然段“险恶”一词。

老师板书:险恶二、感受奇迹1、出示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引:有一个山野老汉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竟创造了这样一块绿洲。

学生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个自然段具体地介绍了这块绿洲。

作者受到震撼把他称之为奇迹。

出示句子:十五年啊……奇迹。

老师板书:奇迹3、学生读句子,想想哪里体现了“了不起”?学生抓住数字,从老人“植树时间长”“绿化面积广”两个角度感受到了老人绿化家园的决心大,成绩突出,认为这很了不起。

4、过渡:这些数字概括地介绍了这块绿洲。

老汉创造绿洲真了不起。

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地说一说你还从哪些事中读出了老汉的“了不起”?学生交流概括老人十五年如一日“早出晚归”“孤独坚守”“放弃享福”。

老师板书:早出晚归、孤独坚守、放弃享福5、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三、理解“青山不老”1、过渡:出示第七自然段。

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这一奇迹让作者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作者为什么从这一句话中选取了“青山不老”四个字作为文章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完成[课中共学第一题]。

3、小组交流汇报,全班补充。

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谈,一是青山在以老人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保护下会长青、常绿。

二是老人创造奇迹的精神永垂不朽,代代相传。

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到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执着精神、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推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1】篇〗《青山不老》说课稿一、说教材《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地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地恶劣和生活条件地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地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地人生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粼粼、肆虐、盘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地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地艰辛和决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2.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交流。

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

课件出示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地,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当地环境地恶劣,这样在课文地学习中,学生更能理解老人地崇高与伟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读“阅读提示”,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快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地奇迹?“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地奇迹。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地条件下创造奇迹地?①“大环境”──险恶;②“小环境”──艰苦。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20.《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解析《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保护环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说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设计思路1.紧紧围绕导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开展学习和讨论。

2.针对问题结合阅读策略:有目的阅读和抓关键句体会3.通过默读、关键句段品读,体会老人植树艰辛、创造奇迹和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出示改造后晋西北绿树青山的图片。

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2.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梁衡,走进这座不老的青山。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测1.检查字词肆虐盘踞铁锹险恶淤泥恭敬荡漾劲挺归宿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学习本文,我们需要弄清楚哪三个问题?(指名回答)三、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相关的句段做好标记。

(给出阅读策略:有目的阅读、抓关键词句)重点品读第四自然段: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从哪体会到了不起?(抓住数字感悟奇迹)第五自然段: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这句体会到什么?(树的特点作用:茂盛、抵挡山洪)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补充:第五自然段老人说的话:理解:“保住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体会黄土、绿树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

2.老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这一奇迹的?( 学法指导: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小组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
肆虐盘踞淤泥劲挺荡漾绿洲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

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

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

师巡回了(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2自然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

【课件5】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
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
(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肆虐”,什么叫“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关键把握“县志”(二字,志:文字记录;县志: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这句话是什说一说。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干旱、霜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

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的说法。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被迫搬迁一次。

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C.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教学第一段
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
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
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
(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
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

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板书③第3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交流,反馈: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板书:艰苦)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人说呢?
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2)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示)生读:【课件7】“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9】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鼓励学生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出示:【课件10】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生命绿色!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
小环境艰苦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通过这节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不老”的含义。

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