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水文
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4.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4.1.1地形及地貌保德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浅沟、冲沟、宽谷等黄土地貌发育,有梁、峁、塔、小台坪等黄土沟间地貌,有陷穴、漏斗、黄土桥等黄土溶洞地貌,还有崩塌、滑坡、错落等黄土重力地貌。
地表千沟万壑,梁峁交错,支离破碎,属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
4.1.2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根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钻孔、探井揭露,堆场区地层从新到老依次为全新统卵砾石、新近堆积黄土、上更新统马兰黄土,中更新统砾石黄土,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砂岩夹泥岩、页岩。
考虑到地基土时代、堆积成因、类别、岩性及力学性质,将堆场场区出露地层从上至下划分为四层,现分述如下:第Ⅰ层根据岩性和力学性质分为两个亚层第Ⅰ1层卵砾石(Q42):灰、灰褐色,主要分布在大井沟沟谷底部,主要为冲洪积堆积物,散粒结构,分选较好,磨圆度较差,母岩以砂岩、泥质砂岩、灰岩等为主,卵石含量约30%,粒径一般5cm 左右,砾石含量约40%,粒径一般5mm左右,充填物主要为中粗砂。
从沟头至沟口厚度由薄逐渐变厚,在赤泥堆场坝址部位层厚1-2.5m。
第Ⅰ2层黄土状土(Q42):浅黄色,干,稍密,以粉土为主,砂粒含量较高,局部相变为粉砂,结构松散,具大孔隙,具湿陷,中压缩性,顶部含大量植物根系,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主要分布在沟谷坡顶处,厚度较小,一般0-3m。
第Ⅱ层马兰黄土(Q3):浅黄、土黄色,成分为粉土,堆积成因主要为风积,稍湿,稍密,具大孔隙,垂直节理较发育,砂粒含量稍高,局部相变为粉砂,具湿陷,中压缩性,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主要分布在沟谷坡顶处,多处直接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厚度不等,从坡顶到坡头厚度逐渐变薄。
第Ⅲ层砾石黄土(Q2):红黄、红褐色,成分为粉土,稍湿,中密,低压缩性,含大量钙质结核,无湿陷,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较高,韧性较高,分布不均匀,只在局部出露,厚度不大,与下伏基岩呈不整合接触。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工程设计、施工和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 资源所需参数的主要手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常用的野外试验有三大类:
①水文地质试验(钻孔压水试验、抽水试验) ②岩土力学性质及地基强度试验
(岩体变形试验、抗剪试验、抗压试验、点荷载试验)
③地基处理试验 (如:土体载荷试验) 四、长期观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
反滤层作用是预防潜蚀,它必须能顺利排水以降 低孔隙水压力,还要阻止细颗粒通过反滤层的孔 隙被渗水携走。
三、天然建筑材料的勘探与试验
(一)砂砾料产地勘探与试验 水上部分以坑探为主,水下部分用钻探,也 可坑探和钻探相结合。勘探深度应达施工机械有 效开采深度以下1m;若只能水上开采,则勘探深 度至水上最大可能开挖的深度。勘探网的布置, 应按不同勘探阶段,根据产地地层成因和有效层 分布条件,采取不同间距的勘探网。
(二)水文地质测绘
1.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及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及任务:通过对地质、地貌、 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地下水的调查,填绘水文 地质图,查明勘察区内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的开发利用远景评价,并对区内 存在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等提出防治措施。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应是查明以下各项: (1)与地下水形成有关的区域水文、气象因素。 (2)区域地质、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特征。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其分布。 2.水文地质测绘的精度 采用比例尺较提交成果图件比例尺大一级的 地形图作为填图底图,外业填图完成后,再缩小 一级比例尺绘制图件作为正式资料提交。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先从水文学知识点开始: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水在地球上分布,循环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水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1.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地方,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2.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而自大气中降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降水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提供了生命需要的水资源。
3. 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海等;地下水是指地下水层中的水资源,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
4. 蒸发和蒸腾:蒸发是指地表水面蒸发为水蒸气的过程;蒸腾是指植物体内水分蒸发为水蒸气的过程。
5. 河流和湖泊:河流是一种地表水体系,湖泊是由地表水蓄积而成的水域。
水文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工程地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地质条件对于水文的分布和循环有着很大的影响。
接下来是工程地质知识点:工程地质是研究土地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以及地质构造与地下水的关系等内容的科学。
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土体的物理性质:土体是由固体颗粒、液体和气体所组成的多相体系,其物理性质包括土层的密度、孔隙度、渗透性等。
2. 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的力学性质包括土壤的压缩性、抗剪性、胀缩性等,这些性质对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质构造与地层特征: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形态和地质构造形态的特征,地层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构造上的地带。
4. 斜坡和岩土工程:斜坡是地面上的倾斜地面,岩土工程是指以岩石和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土木工程建筑和其他工程等为主要应用领域的交叉学科。
以上是工程地质的一些基础知识,工程地质对于水文学的实践和应用有着很大的影响。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水文与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地下水文学,水文地质工程等多个方面,对于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工程项目都有较大的影响。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
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应正确反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及其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岩土锚固设计和施工所需参数,提出设计、监测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建议。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地层土性和岩性及其分布、岩组划分、风化程度、岩土化学稳定性及腐蚀性;2)场地地质构造,包括断裂构造和破碎带位置、规模、产状和力学属性,划分岩体结构类型;边坡工程重点研究对边坡稳定性有影响的软弱夹层(带)的变形特性和不同条件下的抗剪强度;
3)岩土天然容重、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指标,具有传力结构时,地基的反力系数,抗剪强度指标及剪切试验的方法应与分析计算的方法相配套;
4)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厚度、埋深,地下水的类型、水位、补给排泄条件、渗透系数、水质及其腐蚀性;
5)隧道及地下洞室工程的围岩分级、岩体初始应力场、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性质和分布;
6)边坡工程应提出边坡破坏形式和稳定性评价,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稳定性较差的大型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和地下水位动态监测;
7)抗浮锚固工程还应提出抗浮设防水位,抗浮设防水位应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地质特点、历史记录、现场实测水位、使用期内地下水位的预测以及建筑物埋置深度综合确定;
8)锚杆施工方法的建议。
3、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工程勘察方法、勘察孔布置及深度应根据锚固结构及其影响范围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的有关规定。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作业及答案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环境:以岩石圈为主,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演化的,影响人类生活、生存和工程建设活动的岩土介质,是一个开放的、演化的动态系统。
2.岩石圈:从上地幔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由岩石组成的空间3.工程地质条件:客观存在的地质环境中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4.地质作用: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壳结构和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5.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的地壳岩石发生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6.岩浆作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地球内部的岩浆向外部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面,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7.变质作用:在地壳中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形成新的岩石的地质作用。
8.地震作用:地内机械能突然释放,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的地表引起地表猛烈冲击。
9.工程地质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二、思考题1.简述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答:(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2)论证与建筑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3)选择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4)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5)研究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期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6)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论述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具有制约作用体现在:以一定作用影响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某些地质条件不具备而提高了工程的造价;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称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合称一、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是研究地质因素对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该区域的岩土结构、地层特征、地形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1. 岩土结构岩土结构是指由岩石和土壤构成的地质体系。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岩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可承载能力。
例如,在高层建筑物或大型桥梁的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的岩土结构是否能够承受大量重量。
2. 地层特征地层特征是指不同深度下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土壤层。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不同深度下不同类型的地层特征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隧道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深处是否存在较硬的岩石层。
3. 地形地形是指一个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貌的总体表现。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地形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考虑该区域的地形是否平坦,以确保道路的安全性。
二、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和岩土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水文地质条件是指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包括该区域的地下水位、渗透性、含水层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
1.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当地土壤或岩石下面存在的自然水位。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地下水位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隧道施工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是否存在较高的地下水位。
2. 渗透性渗透性是指土壤或岩石对于液体流动能力大小的描述。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渗透性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堤坝建设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土壤或岩石的渗透性是否足够低,以确保堤坝的安全性。
3. 含水层含水层是指土壤或岩石中存在的水层。
在建筑物或其他工程项目中,需要考虑该区域含水层对于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建设地下停车场时,需要考虑该区域是否存在较大的含水层,以确保停车场不会被淹没。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一)工程地质概况1、地层岩性本车站范围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人工堆积Qml)、第Ⅰ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上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3al)、第Ⅰ海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中组浅海相沉积Q42m)、第Ⅱ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Q41h及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3al)、第Ⅲ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五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e al)、第Ⅱ海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四组滨海~潮汐带相沉积Q3d mc)、第Ⅳ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三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c al)、第Ⅲ海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二组浅海~滨海相沉积Q3b m)、第Ⅴ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一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a al)。
岩各层具体分布详见工程地质断面图及地质柱状图,其岩性特征描述见表1。
表1 岩性特征表2、围岩分级、岩土施工分级及承载力基本值表2 岩性特征表3、场地类别、场地土类型及场地复杂程度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场地类别为Ⅳ类;依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地土类型为软弱~中软土,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测规范》(GB50307-2012)3.0.8判定为复杂场地。
4、地震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0.1,本工程所在位置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1,本场地为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5、不良地质现象(1)地震液化本明挖区间范围内分布地震液化土层,主要为第Ⅰ海相层⑥3粉土,遍布于已勘探整个站区内,具体为线路右DK31+416~DK31+453范围埋深3.4~11.1m,具体分布详见工程地质断面图,据《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抗液化指数为0.32~0.98;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指数0.18~12.78。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
地球的物理性质
• 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 地磁 • 地热
• 地球的密度和重力
• 用地球的质量除以地球的体积,便可得出 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17g/cm3,而地壳上部 的岩石平均密度是2.65g/cm3,由此推测地 球内部必有密度更大的物质。 • 地核部分密度可达13g/cm3左右。
• 地球的重力一般是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 力。 • 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理想的扁球体(旋转椭球 体),并且内部密度无横向变化,所计算出的重 力值,称理论重力值。 • 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 度不同,以致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称为重力异常。 • 比理论值大的称正异常,比理论值小的称负异常。
•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 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 陆部分平均厚度37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 厚度则只有约7km。 • 一般说来,高山、高原部分地壳最厚,如 我国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可达70km。 • 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中间被康 拉德面所分开。
Hale Waihona Puke • 上层地壳(即A层),其成分以O、Si、 Al及K、Na等为主,和花岗岩的成分相 似,所以叫花岗岩层;此层又称为硅铝 层(Sial)。 • 下层地壳,其成分虽然也以O、Si、Al 等为主,但Mg、Fe、Ca等成分则显著增 加,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所以叫玄武 岩层,又称为硅镁层。
• 大气圈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重 要的作用: (1)大气可以供给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须 的碳、氢、氧、氮等元素。 (2)大气可以保护生物的生长,使其避免 受到宇宙射线的危害。 (3)防止地球表面温度发生剧烈的变化和 水分的散失,如若没有大气圈,地球上 将不会存在水分。
(4)一切天气的变化,如风、雨、雪、雹 等都发生在大气圈中。 (5)大气是地质作用的重要因素。 (6)大气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 大气容易遭受污染,大气环境的质量直 接关系着人类健康。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1工程地质1.)地形地貌及气象概况拟建隧道位于滇池断陷盆地北部边缘地带盘龙江Ⅲ级阶地。
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总体上南低北高。
本次勘探各钻口孔口标高为1898.31M~1900.23M,本区间断处盘龙江与金叶河之间,并与之基本平行,西侧距盘龙江间距约180~200M,东侧距金叶河间距约180`~220M。
昆明市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干雨季分明。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6℃,最热平均月份平均气温19.8℃,最冷月份平均气温7.7℃,年日照实数为2481.2小时,无霜期227天。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002毫米,冬春两季干旱少雨,降水量稀少,夏秋季节雨水充沛,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6%~90%其中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0~75,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2.0~3.0M/S。
2.地层岩性本次勘测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45.0米,按照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及岩性名称,勘测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第四系人工活动层(Q4ML),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层(Q4AL+PL)及第四系上更新世冲洪积层(Q3AL+PL)三大类,场区各岩土层分布及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人工活土层(Q4ML)杂填土<1>1:杂色。
稍密。
稍湿。
表层为沥青混凝土,下含杂石,局部为路基结构层。
连续分布,厚度0.50~0.70mm,平均厚度0.54mm。
分布在盾构顶板以上。
素填土<2>2:褐黄,褐灰。
稍密。
湿。
重要成分在粘性土夹杂碎石,多为路基填筑层。
连续分布,层顶埋深0.50~0.70m,厚度1.0~4.9m,平均厚度2.16m .分布在盾构顶板以上。
<2>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层(Q4AL+PL)粘土<2>1:褐黄。
可~硬塑。
湿。
居中压缩性。
含云母、氧化铁及风化碎石.局部为粉质粘土.连续分布.层顶埋深1.5~0.70m,厚度1.1~2.5m,平均厚度为1.79m,多分布在盾构顶板以上。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属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世界上任何建(构)筑物,如房屋、厂房、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管道及水利水电工程,都是修建在地壳表层(地表或地表下定深度的地方) 的地质环境之中,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方面表现为地质环境以一定的作用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性和能否正常使用:另方面,建筑物的兴建又会以各种方式反馈作用于地质环境,使自然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最终又影响到建筑物本身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研究的目的是促使两者之间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来实现的。
通过勘察和分析研究,阑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并评价存在的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二是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三是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就是分析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过程、影响因素、边界条件,作出定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各种参数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作出定量评价,明确作用的强度或工程地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发生发展的进程,预测出施工过程中和建成以后这种作用会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和结论,提供设计和施工参考,共同制定防治措施方案,以便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消除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工程地质的内涵。
首先从字面拆分,为工程和地质。
工程就是工程建设,土木工程诸如此类的人类行为,地质就是地球的性质特征等一系列的属性。
工程地质就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
水文地质的内涵。
水文地质的重点在于水文,它是研究地下水的。
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件
表示岩土透水性能大小的指标,称为渗透系数, 用符号K表,单位m/d(米/天)
§3 含水层和隔水层
一、概 念
二、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
一、 概
念
含水层: 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隔水层: 不能透过也不能给出水的岩层,或透过 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渗 透系数<0.001m/d)
溶隙的体积,通常 由钻孔中所取得的 岩心测量而得
二、水在岩土中的存在形式
沸石水、结晶水
地 矿物结合水 壳 岩 石 中 的 水 空隙中的水
结构水 结合水
强结合水(吸着水)
弱结合水(薄膜水)
液态水
固态水 气态水
重力水
毛细水
吸着水——又叫强结合水,指由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 牢固地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的薄层(通常只有几个水 分子厚)水膜。是一层近于固态的水。
薄膜水
吸着水
薄膜水——又叫弱结合水,是指在吸 着水层以外的液态水膜。这层水不受 重力影响,但由于引力不等薄膜水质 点可由厚的地方向薄处转移。
重力水——指在重力作用下,贮存 在岩石和土壤的非毛管孔隙中自由 运动的水。
土粒
重力水
毛细管水——受毛管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毛细 管孔隙(直径0.001-0.1毫米)中的水。
1、孔隙水
含水层松散未经胶结,这些松散层包括第四系及部 分第三系沉积岩和坚硬基岩的风化壳。可为潜水 或承压水。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含水层的成因类型 、岩性结构、颗粒成分、厚度和分布面积,当井 筒施工通过第四系松散含水层或开采接近含水层 底板,出现涌水、涌砂、片帮:当第四系含水层 与矿体上覆基岩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成为矿坑 充水的主要水源。
承压水盆地剖面示意图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自然环境地质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滑坡、坍塌、泥石流、风化、侵蚀、岩溶、地震等)和天然建筑材料。
2、工程地质问题:一是自然环境地质因素对工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而产生的问题。
二是由工程活动而引起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
从而形成的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新的地质问题(工程地质作用)。
3、地球构造:固体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4、地质作用: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5、地质作用的类型:⑴内力地质作用。
①构造运动②岩浆作用③变质作用④地震;⑵外力地质作用。
①风化作用②剥蚀作用③搬运作用④沉积作用⑤固结成岩作用;⑶工程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
6、矿物: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中所形成的天然单质元素或化合物。
7、造岩矿物: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但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仅30余种,这些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如石英、方解石及正长石等。
8、岩石: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9、岩浆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成的岩石。
10、岩浆:位于地壳深部和地幔中,以硅酸盐为主和一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水蒸气及其他挥发性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等)组成的高温高压熔融体。
11、侵入岩:岩浆通过地壳运动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冷凝,侵入到上部岩层中形成的岩浆岩称为侵入岩。
12、喷出岩:岩浆沿着一定通道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13、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接触关系及距地表的深度等。
14、岩浆岩依SiO2含量可划分为:⑴超基性岩(SiO2 <45%)⑵基性岩(SiO2 =45%~52%)⑶中性岩(SiO2 53 ~ 65%)⑷酸性岩(SiO2 > 65%)。
15、岩浆岩构造类型:⑴块状构造;⑵气孔构造;⑶杏仁构造;⑷流纹构造。
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
市四环线及大河路快速化工程(东四环段)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编制:审核:批准:铁建中原工程市东四环工程项目经理部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地形地貌本项目位于市,所在区域位于黄岸,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地形较平坦,稍有沟谷。
地势总的特点是北低南高,地面高程在80.0-100.0m,相对高差较小。
2、地层与岩性经钻探揭露,场地80m勘探深度揭露的地层基本分三套地层:第四系全新(Q4al):由灰色~褐黄色粉土、粉质黏土及粉细砂组成,其成因为黄河冲积沉积物,层底深度约18-25m。
第四系上更新统(Q3al):其成因为冲积相,层底深度59-60米左右。
岩性由褐色、黄褐色的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
第四系中更新统(Q2al):其成因为冲积相,层底深度80米以下。
岩性由棕红、黄褐的粉质黏土、粉土组成,普遍含钙核、铁质锈斑,钙核胶结成层广泛分布。
揭示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别为:填筑土(Q4ml)、粉土(Q4al)、粉砂(Q4al)、粉土(Q4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4al)、细砂(Q4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4al)、粉土(Q3al)、细砂(Q3al)、粉质黏土(Q3al)、粉土(Q3al)、粉土(Q2al)、粉质黏土(Q2al)、钙质胶结(Q2al)、细砂(Q2al)。
1、填筑土(Q4ml):杂色,稍湿,稍密,以建筑增垃圾为主,含有大量的碎石、灰渣、三七灰土,地表为路面结构层,下部为灰褪色素填土,岩性为粉土。
2、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土质不均匀,主要成份以粉土为主,韧性低,干强度低,稍有砂感。
3、粉砂(Q4al):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稍密,主要成份以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组成,砂质均匀、纯净,级配好,分选性差。
4、粉土(Q4al):褐黄色-灰黄色,湿,稍密,土质较均匀,韧性低,干强度低,含少量铁质氧化物锈柒和灰绿色条纹。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
总结词
工程地质的研究内容包括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等。
详细描述
工程地质研究涉及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孔隙率、含水量等;化学性质,如酸碱度、氧化还原 性等;力学性质,如抗压、抗拉、抗剪强度等。此外,工程地质还研究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如滑 坡、泥石流、地震等。
水标准。
水位动态
监测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了解水 位随时间、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变 化规律,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提供依据。
地下水污染评价
污染源调查
01
调查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如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等,了
解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
污染扩散分析
02
通过模拟软件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扩散范围和趋势,预测潜在的
污染影响区域。
污染治理方案
03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和措施,降
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评价
1 2
基础稳定性影响
评估地下水对工程基础稳定性的影响,如地基承 载力、抗滑稳定性等,确保工程安全。
施工期排水
分析施工期排水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制定合理的 排水方案,防止因排水导致的不良地质现象。
岩土体的工程分类
根据岩土体的不同性质, 将其分为不同的工程地质 类型,如岩石、碎石土、 砂土、粘性土等。
地质构造的评价
断裂构造
研究断裂的类型、规模、活动性以及 与工程的关系,判断其对工程安全的 影响。
褶皱构造
岩层产状与接触关系
了解岩层的倾斜、弯曲和相互接触关 系,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研究褶皱的类型、规模、形态和形成 时代,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名词解释
水文循环: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重力水:距离固体表面很远的那部分水分子,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这部分水称为重力水。
毛细水:地下水面以上岩石细小空隙中形成的,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而上升一定高度的水。
滑坡:边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带)整体滑动破坏的现象。
上升泉:靠承压水补给,在出露处水自下向上运动的泉
下降泉:靠潜水或上层滞水补给,水自出口自由泄流的泉。
潜水:埋藏于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裂隙水:埋藏于岩基裂隙中的地下水。
孔隙水:埋藏和运动于松散沉积物中的重力水。
渗透系数(K):表示岩土透水性的指标,水力坡度为1时的渗透速度。
上层滞水:指赋存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上面的重力水。
临空面:指位于滑坡体前缘的自由面。临空面的存在使滑体沿滑动方向有了变形空间,如基坑的壁面、边坡的坡面。
崩塌:指在陡坡地段的边坡上,岩土体被多组张裂缝和节理裂隙分割,因受重力作用突然脱离母体,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的现象。
解理:矿物受打击后,严格按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断口:矿物受打击后,无固定方向裂开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的性质。
断层: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断裂两侧岩石仅因开裂而分离,并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地质作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及表面形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发展,促进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
01.
02.
03.
04.
目录
水文与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
水文与工程地质的研究方法
水文与工程地质的应用领域
水文与工程地质的发展趋势
1
水文与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
水文与工程地质的定义
1
水文: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运动规律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建设中地质条件的评价、预测和利用
地质构造: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分布和稳定性
地质灾害: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危害和防治措施
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水文与工程地质的重要性
水文与工程地质是工程建设的基础
01
水文与工程地质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03
水文与工程地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05
水文与工程地质对工程建设选址、设计、施工和运营具有重要影响
3
跨学科合作可以促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4
跨学科合作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提高人才竞争力
智能化技术应用
A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水文地质进行监测和评估
B
地理信息系统:将水文地质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数据可视化和分析
C
智能监测设备: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水文地质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4
机场工程:机场选址、跑道设计、停机坪设计
5
道路工程:道路选线、路基稳定、路面结构设计
1
桥梁工程:桥梁选址、基础设计、结构设计
2
隧道工程:隧道选址、围岩稳定性评价、支护设计
3
地下工程
地铁:水文与工程地质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包括地下水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等。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对于各种工程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相关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各种地质和水文信息,以及评估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各种自然地质和水文风险。
下面本文将介绍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一、工程地质资料1. 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地质调查报告是工程地质资料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文件,它是从事土木工程建设所必要的、基础的信息和数据的收集、编制和完善,通常包含区域国土情况、区域构造及其变形,区域岩性、岩层结构、地质构造类型、区域地质特征、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等,同时还包含针对特定工程项目所需的地质信息。
2. 地质工程报告地质工程报告指的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所编制的报告文件,通常包含工程规划、设计及各种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和识别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和风险,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3. 工程地质调查图工程地质调查图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地质地形地貌图、地球物理探测图、核磁共振图、遥感图像等、进行综合分析,详细描述某个固定范围的地质条件,以便于更好地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识别各种工程地质风险。
4. 地质结构图地质结构图则是通过对各种区域构造、岩性、岩层结构等进行的大规模地质调查、采集、制图,详细描述某个固定范围内的地质结构特征和变化情况,以便工程规划、设计人员更好的了解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地质信息和风险。
二、水文地质资料1.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具体水文地质问题所制定的报告文件,通常包含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数据收集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水文地质地层分布及其特征,以及水文地质预警等内容。
2. 湿陷土地调查报告湿陷土地调查报告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软土区的调查报告,包括湿陷土地、软土工程地质、地勘与建筑物安全、工程勘探、观测与测试等内容。
这样的报告对于软土区的工程建设非常重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软土区工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问题。
3. 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地下水资源的调查报告,主要包括水文地质环境、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地下水水质、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护等内容,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某一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
水文与工程地质知识点水文学和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和地质工程问题的重要学科。
水文学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和利用规律,工程地质学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水文学和工程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第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分布、流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冰雪水等。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水文观测、水文分析、水文模拟和水文预测等。
第二,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
地下水是地球表层以下的水体,它是由降水、融雪和地表水补给形成的。
地下水的分布受地质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地下水的分布可以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和水文地质模型来研究和预测。
第三,地下水的流动和补给。
地下水通过地下水流动形成地下水流域和地下水流量。
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受地下水流动力学和地下水流动条件的控制。
地下水的补给包括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补给和人工补给等。
第四,地下水的利用与管理。
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广泛应用于灌溉、饮用水供应和工业用水等方面。
地下水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地下水开采和水资源保护是地下水利用与管理的核心内容。
第五,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措施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地质工程勘察与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第六,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质条件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约束因素。
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包括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等。
合理评价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第七,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地质灾害是地质条件引起的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工程地质学通过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可以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人类安全的影响。
以上是关于水文学和工程地质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介绍。
水文学和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和地质工程问题的重要学科,对于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入体产状 (按形态、大小、与围岩的关系等划成): 岩墙(岩脉):狭长板状侵入体。 岩床 : 板状侵入体。 延展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 岩盆与岩盖 : 中凹边凸延展方向与水平层理一致 岩株及岩基:规模大
岩浆岩类型 表格ppt33
超基性岩浆岩 SiO2<45%
基性岩浆岩 45 - 52%
中性岩浆岩 45 - 65%
岩浆作用 1喷出作用 2侵入作用 1)浅成侵入作用 2)深成侵入作用
§2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
一、喷出活动与火山构造
喷出活动(火山活动、火山爆发)
岩浆喷出地表在地表冷凝的全部过程
活火山(active volcano)——现代仍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
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 ——人类史后喷发过,但长期以来静
地质年代 1)相对年代(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2)绝对年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质事件发生距今多少年)
地球的历史就记录在岩石中
岩层 —— 层状岩石(包括沉积岩、层状变质岩、层状火山岩)。 地层 —— 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岩层 地层 = 岩层+时间 (年代)
§1. 相对年代的确定
相对年代的确定就是要判断一些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这些地质事 件保留在地质历史留下的物质纪录中. 可根据几个基本原则来判断: 地层层序律 生物层序律 切割穿插定律
沉积岩的类型 1碎屑沉积岩:砾岩、砂岩、泥岩、页岩等。
2化学及生物化学沉积岩:灰岩、硅质岩、磷质岩等。 3生物沉积岩:生物碎屑灰岩、煤等。 4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
层理构造 概念——指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颗粒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 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层与层的差异,是由于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环境及性质的变化而造成 的,每一层为同时、同沉积条件下形成的,所以表现为层内的均一性, 而层间由于条件变化,表现为层间差异性。
变质岩 岩浆岩占地壳总体积的64.7%; 沉积岩占地壳总体积的7.9%,占陆地表面积的75%; 变质岩占地壳总体积的27.4%。
变质作用 —— 岩石基本上在固态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 , 而使岩石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变化的 地质作用。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 变质岩 。 原 岩 = 变质作用 = 变质岩 岩浆岩 = 正变质岩 沉积岩 = 负变质岩(等号相当于箭头)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各种因素是相互配 合的,而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主导因素不同,显出不同的变质特征 。
岩浆岩 §1 概 念 岩浆 —— 上地幔或地壳深处,天然产出的成分以硅酸盐为主的高温溶 融物质。 化学成分: SiO2 为主 大量Al2O3、Mg O、Fe O …… 富含挥发份:H2O、CO2、NH2、H2S 物理性质: 温度高(650°-1400℃) 压力大(几千大气压)粘稠流体
岩浆类型 依据 SiO2含量的多少,岩浆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酸性岩浆(SiO2 65%) 中性岩浆(SiO2 65~52%) 基性岩浆(SiO2 52~45%) 超基性岩浆(SiO2 45%) 基性岩浆—— 温度高、压力小、 稀 酸性岩浆—— 温度低、压力大、 稠 岩浆在地下深处形成之后,常沿着静岩压力较小的破碎带或软弱带向上 运移或喷溢到地表面上来,这个作用过程就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在向上运移、侵位后,在地壳上部某处冷凝下来,此作用过程就叫 侵入作用此时冷凝而成的岩石就称为侵入岩 岩浆直接喷出地表后冷凝成岩的作用过程,称火山作用。冷凝而成的岩 石称火山岩或喷出岩
§1 概 念 大家已有了岩石的概念:岩浆、沉积岩、变质岩,它们是不同的地质环 境和不同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侵入岩是在地下形成,但现在大量突出地表,甚至形成高山,如五台 山、黄山等由侵入岩或其变质岩组成;沉积岩,原始应水平沉积,地表 大量倾斜、弯曲、断裂。这些说明地壳上岩石发生了运动,发生变形、 变位,改变了原来的状态。
酸性岩浆岩 SiO2>45%
科马提岩
玄武岩
安山岩
流纹岩
苦橄玢岩
辉绿岩
闪长玢岩
花岗斑岩
橄榄岩
辉长石
闪长岩
花岗岩
沉积岩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定义 大气、水和生物在太阳辐射下能、重力能和日月引力能的影响下产生的 动力,对地表所进行的各种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 作用范围: 地表
结果: 减小地表起伏、夷平高差。
将风化、剥蚀物搬运到它处。
沉积作用 :
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堆积沉淀下来。
固结成岩作用 :
松散沉积物(任何动力搬来的机械的或化学的)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沉积岩 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或重结晶形成的坚硬的岩石叫沉积岩 沉积岩一般只保存在温度低于 200℃,静岩压力在200MPa以下的环境中
分选性、磨圆度反映了搬运介质的性质及距离的远近。以结构成熟度的 高低来综合描述。通常成熟度高说明分选性、磨圆度好搬运距离远;成 熟度低说明分选性、磨圆度不好搬运距离近。
地层层序律 —— 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层序规律。 由于后期地壳运动经常使地层发生变动(倾斜、倒转等)改变了原始的 地层层序
化石 —— ◇埋藏在岩层中的地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 或遗迹。(壳、骨、 蛋等硬体及活动痕迹)。
人类对现代生物及古生物的研究,认识到生物的演化是从简单到复 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具有不可逆的生物演化规律。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类型 地震作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
风化作用:
组成地壳的岩石在地表的常温、常压下,由于气温变化、气体、水容液
及生物的共同作用,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剥蚀
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而破坏,破坏产物同时被搬走。
搬运作用 :
• 地壳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水平运动:岩层受水平挤压或引张作用的运动。使岩层产生褶
皱、断裂。 • 垂直运动:地壳垂直的升降运动,地壳大面积上升和下降,形成
大规模的隆起和坳陷。 • 地壳运动的速率:一般以缓慢渐变的方式进行,以mm/y计,不易
为人所察觉,也有表现十分强烈,短期内发生快速突变,如火山 爆发、地震等。 • 水平构造 • 未经构造变动的沉积岩层,其形成时的原始产状 • 是水平的,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新岩层在 • 上,形成产状近似水平的构造——水平构造,亦称水 • 平岩层。水平岩层多分布在大范围内均匀指升或下降的地区,如 陕北的中生界地层。 • 倾斜构造 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的岩层发生倾斜,岩层 • 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有一定夹角的岩层,为倾斜构造( • 倾斜岩层)。 • 常是褶皱的一翼或断层的一翼,大区域内同一方 • 向倾斜和倾角基本一致的岩层又称单斜构造。 • 倾斜构造的产状——可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 • 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表示。 加本子上的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1)接触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 (3)区域变质作用 (4)混合岩化作用
§4 、三大类岩石的互相转化 当原已形成的岩石,一旦改变其所处的形成时的环境,岩石将随之发生 改造,而转化为其它类型岩石。
三大类岩石的分布状况为
岩石圈表层大陆面积
沉积岩70%,岩浆岩20%,变质岩10%
我国火山分布 我国台湾处于环太平洋带上,有火山十六座——活火山 黑龙江德都五大莲池,二百多——休眠火山 南京江宁方山、六合桂子山(燕山期火山)——死火山
§3.侵入作用及侵入岩 侵入作用——岩浆由地下深处向上运移,未达到地表层,而在地下占居 一定空间并冷凝成岩的过程。 侵入作用形成的岩浆岩称侵入岩体 侵入岩体的产状是指岩体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以及它形成 时所处的深度与环境。
裂隙式喷发形成的地形为熔岩流和熔岩被。 熔岩是熔浆流动过程中冷凝的,具各种形态(均反映出流动痕迹): 熔岩被、舌状熔岩流,绳索状溶岩,枕状熔岩,熔岩瀑布地表熔岩可组 成大面积高原, 如印度的德干高原,由玄武岩组成,厚3000米,面积 100平方公里。
世界火山分布
现代世界上活火山500多座,主要分布板块边界上: • 环太平洋火山带 —— 中、酸性 • 地中海—印尼火山带 —— 基、酸性 • 洋脊火山带 —— 基性
•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其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如构造带 (数千km),小的如岩石的片理。是地壳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所 造成的永久变形。
• 主要由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变化,使岩层或岩体发生变 形和变位的运动称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构造 形迹——褶皱、断裂等。
• 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控制着海、陆变迁及其分布轮廓, 地壳的隆起和坳陷,山脉和海沟的形成。地壳运动至今仍在发展 运动中,一般认为晚第三纪(距今2500万年)以来的构造运动为 新构造运动。而又将人类历史时期至现在所发生的新构造运动称 为现代构造运动。
工程地质与水文复习资料 绪论 工程地质学: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理论,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 境相互关系,应用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与正常使用。是地质学的一 个分支。 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和运移的规律,为合理利 用地下水和有效防治地下水的危害提供科学论据和依据。是研究地下水 的科学。
岩石圈表层总面积
岩浆岩占总面积的76%,沉积岩20%,变质岩不足4%。
岩石圈的总体积
沉积岩约占总体积的5%,岩浆岩35%,变质岩60%。
转化
1出露到地表面的岩浆岩、变质岩与沉积岩,在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 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经过风化、剥蚀、搬运作用而变成沉积物,沉积物 埋到地下浅处就硬结成岩--重新形成沉积岩。 2埋到地下深处的沉积岩或岩浆岩,在温度不太高的条件下,可以以固 态的形式发生变质,变成变质岩. 3不管什么岩石,一旦进入高温(大于700~800℃)状态,岩石就将逐 渐熔融成岩浆。岩浆在地下浅处冷凝成侵入岩,或喷出地表而形成火山 岩。
生物层序律 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生物越原始,越简单、越低级;年代越新的地 层所含生物越进步、越复杂、越高级。 不同时期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组合,而相同时期且在相同 相通的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只要原先海或陆相通,无论相距多 远)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