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故事八篇

合集下载

家风家教小故事

家风家教小故事

家风家教小故事在家庭教育中,家风和家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个家庭的风气和教育方式,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下面,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些家风家教小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故事一,尊老爱幼。

有一位叫小明的孩子,他的爷爷奶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他们依然非常健康和活跃。

小明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尊敬长辈,照顾老人。

每次回家,小明都会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事情,陪他们聊天,给他们倒水等等。

在小明的身上,父母教导的家风和家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故事二,诚实守信。

小红是一个非常诚实守信的孩子。

有一次,她在学校捡到了一部手机,她主动交给了老师。

老师找到了手机的主人,主人非常感激小红的诚实。

小红的父母非常为她感到骄傲,他们从小就教育小红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种家风和家教在小红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故事三,孝敬父母。

小华的父母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爷爷奶奶对他非常好,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小华从小就懂得孝敬爷爷奶奶,每天都会给他们倒水、买菜、洗衣服。

他的爷爷奶奶对他非常满意,他们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对的,小华也因此成长得非常健康快乐。

故事四,勤俭节约。

小李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勤俭节约。

小李知道父母的辛苦,他从小就不乱花钱,不乱要求。

他知道家里的条件有限,所以他会珍惜每一分钱,不会乱花。

他的勤俭节约的家风和家教,让他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也让他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

以上就是几个家风家教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家风和家教,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注重家风家教,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8篇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8篇

家风家训故事优秀8篇我们的家风家训的故事篇一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的家庭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父母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我的家庭是个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与我们合住,十多年来一直其乐融融,在小区里传为佳话。

爸爸是山东人,不喜欢甜食,但对外婆做的菜从来不挑剔,总是装作很爱吃的样子。

妈妈现在还经常讲起外婆给爸爸吃桂圆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见丈母娘,外婆按绍兴习俗给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圆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为爸爸喜欢吃,以后经常给他做,一吃就是两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

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话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有时会因为小事争吵起来,父母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即使有时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没有道理,父母也没有丝毫责怪他们的意思。

爸爸总是说,孝顺孝敬,没有顺没有敬,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

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百孝顺为先","孝敬无底线",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把它作为我们的家风家训,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我还要把这几句话告诉其他小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大家共同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我们的家风家训的故事篇二在我小时候,我不懂得什么叫做家风、家规、家训,后来我才慢慢的懂得……从我懂事起,妈妈就要求我要勤奋,要上进,起初我不太理解,埋怨妈妈对我要求太苛刻。

上学后,我努力学习,争取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争取在各个方面达到更好,这才理解所谓的上进和积极,是要靠汗水和努力才能达到的,只有这样才能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在我上二年级时,有一次因为我偏要买一个玩具,而奶奶没有给我买,我就和奶奶大吵大闹,还说出让奶奶走、不是我亲奶奶之类的话,让奶奶很伤心。

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家风家训的小故事

家风家训的小故事家风家训小故事篇一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沉淀下来最闪亮的瑰宝。

“孝”是很神奇的一个字,它会传染会蔓延,它渗透在家人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传给下一代,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

在代际相传中,孝心像一颗种子,慢慢植入我们心灵的土壤,生根发芽。

最美的“军功章”爷爷是一名军人,是一个胸怀大志铁骨铮铮的汉子。

抗日时期,铁血男儿的爷爷加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经历了无数场战斗,立了大大小小的战功,获得的军功章也可以挂满胸怀。

幼时的我经常缠着爷爷问你觉得哪个军功章最好看,爷爷总是笑笑不说话,后来我才知道,最美的军功章在爷爷心里。

战争结束后,表现优秀的爷爷被分到南京空军任职,那时的爷爷踌躇满志,想大干一番事业。

可是,刚任职不久的他却接到家里来信说母亲病的严重,无人照料。

得知消息后爷爷很纠结,权衡再三,带着对军营的恋恋不舍转业返乡,亲力亲为的照顾母亲起居。

我问爷爷,你不觉得可惜吗?爷爷说,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可是能照顾你太奶奶的却只有我一个,能把卧病在床的母亲照顾好也是一件光荣的事。

那一刻,我知道了爷爷心里最美的军功章是什么,是太奶奶幸福的微笑。

我钦佩爷爷在名利与孝道前的选择,他把年迈的母亲放到第一位,虽然牺牲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却收获了浓浓的母子情,是爷爷用孝道给太奶奶筑造了一个幸福的晚年。

老吕家的传统从小生活在爷爷言传身教下的爸爸也是个十分重视孝道的人,他的口头禅就是“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岁月给了奶奶太多磨难,到了老年,健康状况就像坐上过山车一样迅猛地下降,大病小病不断冒出来。

一日三餐吃药是奶奶的日常,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药丸倒在手心里能堆成一座小山,到了后来只能卧床养病了。

爸爸是奶奶最小的儿子,奶奶病倒时,爸爸正值事业上升期,工作上的事情常常让父亲忙得不可开交,可是即便这样,爸爸仍然尽到了赡养父母的责任,街坊邻居都对爸爸竖起大拇指,称赞爸爸是个孝子。

爸爸工作忙,为了能全方位照顾奶奶,爸爸为奶奶请了保姆,并和妈妈分时间段全天候24小时护理。

好家风好家训故事

好家风好家训故事

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家,是每个人心中的港湾,好的家风和家训是家庭和谐稳定的基石。

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好家风好家训的故事。

故事一,孝顺是家风的起点。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的家风非常好,全家人都十分团结和睦。

小明的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但小明总是很孝顺地帮助他们做一些家务。

每天放学回家后,小明都会主动去爷爷奶奶的房间问候他们,并且主动帮他们拿东西、倒水等。

小明的父母看在眼里,非常欣慰,也都在家里践行着孝顺的家风。

渐渐地,这种孝顺的家风也影响到了小明的同学和邻居,他们也都开始更加关心和孝顺自己的家人。

故事二,诚信是家训的基石。

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叫小芳的女孩,她的家庭非常贫困,但是她的父母一直教育她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次,小芳在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她没有犹豫,第一时间送到了失主手中。

失主非常感动,感谢小芳的诚信,还送给她一笔酬劳。

小芳回到家后,将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父母对她非常骄傲,他们说,诚信是家训的基石,小芳做得非常好。

从那以后,小芳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信念,也深受周围人的尊敬和信任。

故事三,和睦是家风的体现。

有一户人家,父母经常吵架,家里充满了负能量,孩子们也经常感到压抑和不安。

后来,父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开始进行沟通和调解,慢慢地,家里的气氛变得和睦起来。

父母也学会了互相尊重和包容,他们一起制定了一些家规家训,让家庭更加和谐。

孩子们看到父母的变化,也开始更加关心和体谅父母,家庭氛围也变得越来越融洽。

最终,这个家庭充满了温馨和幸福的气息。

好家风好家训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告诉我们,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好的家风和家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无论是孝顺、诚信还是和睦,都是我们每个家庭需要传承和培养的美德。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好家风好家训传承下去,让每个家庭都充满爱与温馨。

家风家训(优秀8篇)

家风家训(优秀8篇)

家风家训〔优秀8篇〕我的家风家训篇一善心常存,惠及自己;以善养德,造福社会。

——题记在我心中,家风如那连绵温柔的雨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形之中滋润着恰如小苗的我们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最近,随着“家风〞一词霸占了各大网络社交媒体,我也不由自主盯着那千奇百怪的跟帖思潮涌动——在我尚且年幼的时候,“善心常存〞的家训就在心头根深蒂固。

犹记得童年时代爷爷手把手教我念那抑扬顿挫的《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怎奈何固执的爷爷任凭我仰着天真茫然的面庞,硬是灌输给我一些让人似懂非懂的大道理,然后用颇有望子成龙意味的深邃目光,透过厚厚的老花镜盯着我:“记住这条家训:善心常存。

〞懵懵懂懂的我开始慢慢学会给予衣衫褴褛的乞丐一些吃的,学会在萧索秋风中帮素不相识的大姐姐捡起被吹得满地狼藉的传单,学会在公车上给挺着大肚子的孕妇阿姨让座……最初这些善举都是我从父母那里耳闻目染来的,于是也就有模有样地学习起来。

家门前的小树越长越高,枝繁叶茂,枝桠上晃悠着的树叶黄了又绿,深褐色的枝干盘虬卧龙,书写着成长的痕迹。

几经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我从豆大的小妞儿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姑娘,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

但说来荒唐,我对从前深信不疑的家训产生了疑心。

在小学校园,对同学的要求我总是有求必应,但得来的后果便是诸如崭新的橡皮擦旁落他手,漂亮的玩偶被折腾得缺胳膊少腿,或者是一个人孤零零地挥着扫把,担负起整个小组的值日任务……我不甘心,但暂且只能忍气吞声,心底有些彷徨无措:这和我认知中的,不太一样呀。

记忆犹新的仍是那次出门在外,仅仅为了避雨的我走进书店,随手把伞倚在书架上,然后竟忘我地沉迷书海。

结果一合上书,回头发现伞凭空消失了。

本已打算自认倒霉,但结账时我出乎意料地看见前面一位老人家手腕上正挂着我的雨伞。

先是有种失而复得的喜悦感贯彻全身,接着我很快冷静下来,观察到了伞柄上熟悉的小划痕,内心纠结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恭恭敬敬地询问老人这把伞是不是拿错了。

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家教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家教一直被视为极为重要的一环。

一个家庭的风气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家风家教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父亲的榜样》。

小明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他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却是一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

小明小时候常常看到父亲对人诚实守信的态度,深受感染。

父亲告诉他,“做人要讲诚信,不要说谎,不要欺骗别人。

”小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风熏陶,他也一直秉承着父亲的教诲,成为了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故事二,《母亲的耐心》。

小红的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对待孩子总是充满耐心和爱心。

小红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因为功课问题和母亲吵架。

但是,母亲从不放弃对小红的教育,她总是耐心地给小红讲解知识,帮助她解决问题。

最终,小红也慢慢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故事三,《爷爷的敬老之道》。

小李的爷爷是一个非常尊重长辈的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他都会对长辈客气有礼。

小李常常听爷爷说,“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学会敬老尊贤。

”小李从小就受到了爷爷的影响,他也成为了一个懂得尊敬长辈的人。

这些家风家教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往往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良好的家风和家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人生观。

因此,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在当今社会,家风家教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家庭教育成为了塑造孩子品格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家风家教的培养,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益终身,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总之,良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的软实力,它不仅能够影响孩子的成长,也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重视家风家教的培养,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和和谐的成长环境。

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的家风家规家训故事(精选10篇)

我的家风家规家训故事(精选10篇)

我的家风家规家训故事(精选10篇)无论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风家训,“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家风家训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我的家风家规家训故事(精选10篇),欢迎阅读!我的家风家规家训故事1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海内外华人中进行了“你的家训是什么”的随机调查采访。

从被采访者回答的情况看,有的回答是家训的问题,有的回答是家教的问题,有的回答是家风的问题。

家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有区别的。

所谓家训,是指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比较笼统和概括,比如“诚信、孝顺、进取、自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

所谓家教,是指家长对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比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懒惰”、“待人要有礼貌”等。

所谓家风,是指在家训的规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体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践行下,形成的一种家庭风尚,比较外在和独特,比如“乐善好施”、“诚实守信”等。

家训在中国古代体现得比较明显,那时社会教育不发达,教育手段也较为缺乏,加之人口流动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个地域居住的往往较多,一个家庭出现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鲜见。

为加强对族人或者家人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或道德规范,族人(家庭)中年长者就要为本族(家)人制定家训,写于家谱中,悬挂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否则要受到家法的惩罚。

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须是直接接触、面对面进行。

家训则可以间接传承,即创立家训的人没有必要和被传承的子孙面对面教授,可以中间接力传承。

中国古代出现不少有名的家训,如《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教在中国古代也相当出彩,因为那时候社会教育不甚发达,基础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阶段,高层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处于蒙昧阶段,人们思想的开化大多靠家庭教育来进行。

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精选17则)

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精选17则)

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精选17则)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篇1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我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

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

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惹事和同学打架。

”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

在她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篇2想起以前在自己家里吃饭的时候,无疑这些菜都是我的了,事后给爸爸讲了“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我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家过年,因为开饭的时间有点晚,我的那些表哥表姐都觉得饿了,看到饭桌上摆着做好的几道菜就想大快朵颐,被我拦住了,“让爷爷先吃”边说边跑到爷爷的身边说:“爷爷你就先吃一口吧,我们都饿了,您先吃一口我们几个就可以吃了”,大人们听了都笑着称赞说:“这孩子真懂事!”爸爸就是这样在生活中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家规家训无形地渗透给我们,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理解并遵守家规,成为一个敬老孝亲、爱国奋进的好学生、好青年。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通用20篇)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通用20篇)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通用20篇)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通用20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的家风家教故事作文篇1“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家风是一个家的一种道德标准,就如同粮食一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成分。

而我家的家风,则是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有诚实的人。

我在家里的桌子旁看到了一张50元的纸币。

是谁的呀?管他的呢,只要被我捡到,就是我的啦。

我拿着钱坐在椅子上盘算着如何用这笔钱。

“呃,我不是在超市看到一套精美的图书,妈妈一直没给我买吗,哈哈!这次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正当我起身要去买的时候,看了一下时间,啊,不早了,还是吃完饭再去买吧!吃饭时,妈妈突然说了一句:“我傍晚放在桌子上的50元钱不见了,你们谁有看到?”妈妈说完后,我心里不禁揪成一团,手心直冒冷汗:“怎么办,怎么办,那钱是妈妈的,要还给妈妈吗,可要是还给妈妈,买那套书的希望就泡汤了……”这时爸爸摇头,妹妹摇头……妈妈见我精神恍恍惚惚,便问:“怎么了,你看到了吗,还是你不舒服?”“我没看见,我没看见,我吃饱了,我先去看书。

”我捏紧口袋里的那让我心里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的50元钱,匆匆忙忙从餐桌逃脱,进了房间。

我躺在床上,翻弄着那50元。

怎么呀!还是还给妈妈吧!我心中犹豫不决。

妈妈推开房门进来了,我连忙将钱塞进口袋,从床上坐起来。

妈妈坐在旁边,关切地问:“你今天晚上怎么了,有心事吗?”“我……我……”我支支吾吾不知怎么回答,“妈妈,对……对不起,我看到了那钱,拿走了想用这钱买书,没还给您,真是对不起,我以后不会再这样了。

”我鼻子有些发酸。

“傻孩子,你能勇于承认错误,说明你还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那50元本来就是准备给你买书的……”什么,原来妈妈早就看出来是我拿的,只是想让我自己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做回一个诚实的自己。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家风家教故事八篇【篇一】“陈大妈,儿子又带您出来晒太阳啦!您真有福气啊!下辈对您这么好。

我们看着都羡慕呢!”每每和邻里街坊们一起闲谈的时候,陈大妈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不为别的,只因为陈大妈有个和睦的好家庭。

陈大妈的儿子——老藏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老藏全名藏模俊,霍山县衡山镇古城社区居民。

说起老藏敬老孝老,可谓有口皆碑,可他常说:“没什么好夸赞的,孝敬父母是子女的本分。

只要工作不忙,就陪在老人身边。

这也是给下辈做表率,言传身教嘛。

”家庭和睦,他对父母尽心侍奉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可是老藏却用实际行动反驳了这句话。

老藏的父亲有腿疾,不能走远路,终年只能在家里来回走动,吃饭也要家人搀扶,母亲也患有多种疾病常年需要照顾。

为了让老人们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他和妻子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事无巨细尽心侍奉。

20多年来,一家人没有红过一次眼,没吵过一次架,老藏一家也成了街坊邻居羡慕的对象。

2016年老藏的父亲去世了,老藏更加明白了“尽孝要及时”的道理,只要是母亲想要的,老藏都尽量满足,生怕哪一点做的不好惹老人不高兴。

老藏说,如今只有母亲一个,他更要好好孝顺,不留遗憾。

做饭、洗脚、剪指甲、聊天、带母亲出去玩……早已成了老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孝心传承,他为子女做好榜样老藏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大家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邻居们都夸老藏是个“好儿子”,妻子说他是“好丈夫”,女儿说他是“好父每当看到我家老藏忙前忙后伺候婆婆,我就知“。

他妻子常说:”亲.道自己嫁对了人。

他的细心、耐心、孝心,都感动着我,作为妻子,我必须和他并肩站在一起,好好侍奉婆婆,教育女儿,不能给我们家老藏丢脸”。

他女儿告诉我们:“每次回家听到别人夸赞爸爸和妈妈,我都感到无比光荣。

作为他们唯一的女儿,我一定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好品质、好行为,做个他们的孝顺女儿”。

老藏的孝行带动了妻女,一家人和和气气,妻贤女孝,邻里亲善。

及人之老,他是大家的“好儿子”对于邻居李奶奶来说,她又多了个好儿子。

优秀家风小故事

优秀家风小故事

优秀家风小故事优秀家风小故事(精选30篇)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选3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秀家风小故事篇1曾有一次,儿子衣服内的羽绒被小伙伴们当做玩具吹得满天飞,我得知后很是生气,质问儿子为什么没有反抗或者去告诉老师,可儿子一句平淡的话语却让我很是羞愧,“爸爸,别生气,这又没关系的,我又不疼,衣服少了几根羽绒没啥关系。

老师看见已经批评他们了。

”那时,我确实被小家伙的.“胸襟”所折服,是的,儿子这不是懦弱,而是自己对待别人的宽容的做法。

试想,如果当时他就立刻反抗,甚至与小伙伴打做一团,那场面和结果可以想象,但正是他的“平静”化解了一切,看来,“对外要和”这条家训真正深入了他的心,而且这样的事情也是不甚枚举。

优秀家风小故事篇2记得在小的时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儿,都会忘记爸爸或妈妈规定的时间回家,玩儿的尽兴的时候就会很晚回去。

让大人们很着急,于是妈妈就对我很认真地说:“我们是怎么规定的时间,为什么每次都不遵守规定,这么晚才回来。

现在我们就规定,同样的错误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吗?”我点了点头,并向妈妈保证下一次一定遵守规定,按时回家。

好景不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

一次暑假的'时候,我的作业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儿,妈妈告诉我最晚六点半回家,不要影响别人家吃饭的时间,我同意了。

我们玩儿得非常开心,她的妈妈再三邀请我在她家吃饭,我欣然的接受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打电话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为已经超过七点半了。

一回到家,就被妈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我知道自己的错误是没有准时回家,并且在别人家吃饭不光打扰了别人,也给别人带来负担。

暗下决心,绝不再犯。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家风、家训、家教”是什么。

“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精选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精选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家家教故事八篇【篇一】“ 大,儿子又您出来晒太阳啦!您真有福分啊!下您么好。

我看着都敬羡呢!”凡是和里邻居一同的候,大都是大家敬羡的象。

不的,只因大有个友善的好家庭。

大的儿子——老藏是个近名的大孝子。

老藏全名藏模俊,霍山衡山古城社区居民。

起老藏敬老孝老,可交口称誉,可他常:“没什么好夸的,孝敬父亲母亲是子女的安分。

只需工作不忙,就陪在老人身。

也是下做楷模,言身教嘛。

”家庭友善,他父亲母亲悉心服侍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但是老藏却用行反了句。

老藏的父有腿疾,不可以走路,年只能在家里来回走,吃也要家人扶,母也患有多种疾病常年需要照。

了老人度一个安、祥和的暮年,他和老婆向来陪在父亲母亲身,事无巨悉心服侍。

20 多年来,一家人没有一次眼,没吵一次架,老藏一家也成了邻居居敬羡的象。

2016 年迈藏的父逝世了,老藏更为理解了“尽孝要及”的道理,只假如母想要的,老藏都尽量足,惟恐哪一点做的不好惹老人不高。

老藏,此刻只有母一个,他更要好好孝,不留憾。

做、洗脚、剪指甲、聊天、母出去玩⋯⋯ 早已成了老藏平时生活的一部分。

孝心承,他子女做好榜老藏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持,大家看在眼里,感在内心,居都夸老藏是个“好儿子”,老婆他是“好丈夫”,女儿他是“好父”。

他老婆常:“每当看到我家老藏忙前忙后服侍婆婆,我就知道自己嫁对了人。

他的仔细、耐心、孝心,都感人着我,作为老婆,我一定和他并肩站在一同,好好服侍婆婆,教育女儿,不可以给我们家老藏丢人”。

他女儿告诉我们:“每次回家听到他人夸赞爸爸和妈妈,我都感觉非常荣耀。

作为他们独一的女儿,我必定继承和弘扬他们的好质量、好行为,做个他们的孝敬女儿”。

老藏的孝行带动了妻女,一家人和随和气,妻贤女孝,邻居友善。

及人之老,他是大家的“好儿子”关于邻居李奶奶来说,她又多了个好儿子。

“有次家里来小偷,就我一个在家,吓得我不敢在家里待了。

那几日,都是模俊每日来陪着我,还给我做饭,真的不简单。

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

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

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有关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文学体裁的一种,属于口头文学,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精选13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1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基博乃是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的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

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悲伤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在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

等到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

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文学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

”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权重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家训家规家风的名篇小故事2胡适倡导“独立、合群、重学”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社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共舞,无暇顾及。

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的如何爱孩子的嫌疑。

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上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上一校最高一排。

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

关于家教家风的名人故事

关于家教家风的名人故事

关于家教家风的名人故事1、孟母三迁说起中华经典家风故事,小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著名的人物,在完善儒家的学说方面,孟子贡献非常的大,但是孟子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的热爱学习,这都归功于他的母亲逐步教化的结果。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依旧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这回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于是孟母安下心来,认为这才是孩子该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这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给孩子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不惜三次迁居,这才成就了旷世大儒...2、曾国藩家训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为深刻的当属曾国藩家训的故事。

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是社会公众一致认可并极力推崇的。

他一生戎马倥偬,但对子女、对家庭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

曾国藩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还强调“和以治家”,更是以此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

让人熟知的便是曾国藩的家书,其家教、家训基本都体现在他写的家书中。

他前后写了一千余封家书,事无巨细,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他独特且朴实的治家育人理念。

他对家人的教育与训诫让他的家族受益匪浅,后人都十分赞赏他的治家方略,直到现在,众多家庭仍然在学习与践行他的家训。

3、祖昌教孙南北朝时期的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

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

因长期被骂,孙子越来越讨厌读书。

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告诫儿子说到“他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

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

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内容摘要】【篇一】,“陈大妈,儿子又带您出来晒太阳啦,陈大妈的儿子——老藏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家庭和睦,他对父母尽心侍奉,xx 年老藏的父亲去世了,老藏更加明白了“尽孝要及时”的道理,只要是母亲想要的,老藏都尽量满足,生怕哪一点做的不好惹老人不高兴,孝心传承,他为子女做好榜样,老藏的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大家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邻居们都夸老藏是个“好儿子”,妻子说他是“好丈夫”,女儿说他是“好父亲”,老藏的孝行带动了妻女,一家人和和气气,妻贤女孝,邻里亲善,及人之老,他是大家的“好儿子”,对于邻居李奶奶来说,她又多了个好儿子,“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住在一起,搭把手,帮帮忙,那都不是事,当问到老张的孝字经时,他说,“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也没明确立过什么家训,【篇二】,是啊,做人不能忘本。

【篇一】“陈大妈,儿子又带您出来晒太阳啦!您真有福气啊!下辈对您这么好。

我们看着都羡慕呢!”每每和邻里街坊们一起闲谈的时候,陈大妈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不为别的,只因为陈大妈有个和睦的好家庭。

陈大妈的儿子——老藏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老藏全名藏模俊,霍山县衡山镇古城社区居民。

说起老藏敬老孝老,可谓有口皆碑,可他常说:“没什么好夸赞的,孝敬父母是子女的本分。

只要工作不忙,就陪在老人身边。

这也是给下辈做表率,言传身教嘛。

” 家庭和睦,他对父母尽心侍奉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可是老藏却用实际行动反驳了这句话。

老藏的父亲有腿疾,不能走远路,终年只能在家里来回走动,吃饭也要家人搀扶,母亲也患有多种疾病常年需要照顾。

为了让老人们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他和妻子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事无巨细尽心侍奉。

20多年来,一家人没有红过一次眼,没吵过一次架,老藏一家也成了街坊邻居羡慕的对象。

xx年老藏的父亲去世了,老藏更加明白了“尽孝要及时”的道理,只要是母亲想要的,老藏都尽量满足,生怕哪一点做的不好惹老人不高兴。

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家训小故事(一):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

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

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家风家训小故事(二):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家风家训小故事(三):总统教子自立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仅有名望而且富有。

但他严格要求自我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靠父母。

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

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风家教故事八篇家风家教故事八篇【篇一】“陈大妈,儿子又带您出来晒太阳啦!您真有福气啊!下辈对您这么好。

我们看着都羡慕呢!”每每和邻里街坊们一起闲谈的时候,陈大妈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

不为别的,只因为陈大妈有个和睦的好家庭。

陈大妈的儿子——老藏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老藏全名藏模俊,霍山县衡山镇古城社区居民。

说起老藏敬老孝老,可谓有口皆碑,可他常说:“没什么好夸赞的,孝敬父母是子女的本分。

只要工作不忙,就陪在老人身边。

这也是给下辈做表率,言传身教嘛。

”家庭和睦,他对父母尽心侍奉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

可是老藏却用实际行动反驳了这句话。

老藏的父亲有腿疾,不能走远路,终年只能在家里来回走动,吃饭也要家人搀扶,母亲也患有多种疾病常年需要照顾。

为了让老人们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他和妻子一直陪在父母身边,事无巨细尽心侍奉。

20多年来,一家人没有红过一次眼,没吵过一次架,老藏一家也成了街坊邻居羡慕的对象。

2016年老藏的父亲去世了,老藏更加明白了“尽孝要及时”的道理,只要是母亲想要的,老藏都尽量满足,生怕哪一点做的不好惹老人不高兴。

老藏说,如今只有母亲一个,他更要好好孝顺,不留遗憾。

做饭、洗脚、剪指甲、聊天、带母亲出去玩……早已成了老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孝心传承,他为子女做好榜样老藏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大家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邻居们都夸老藏是个“好儿子”,妻子说他是“好丈夫”,女儿说他是“好父亲”。

他妻子常说:“每当看到我家老藏忙前忙后伺候婆婆,我就知道自己嫁对了人。

他的细心、耐心、孝心,都感动着我,作为妻子,我必须和他并肩站在一起,好好侍奉婆婆,教育女儿,不能给我们家老藏丢脸”。

他女儿告诉我们:“每次回家听到别人夸赞爸爸和妈妈,我都感到无比光荣。

作为他们唯一的女儿,我一定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好品质、好行为,做个他们的孝顺女儿”。

老藏的孝行带动了妻女,一家人和和气气,妻贤女孝,邻里亲善。

及人之老,他是大家的“好儿子”对于邻居李奶奶来说,她又多了个好儿子。

“有次家里来小偷,就我一个在家,吓得我不敢在家里待了。

那几天,都是模俊天天来陪着我,还给我做饭,真的不容易。

做了这么多年邻居,他对我们就跟对自己父母一样,是我们大家的好儿子。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住在一起,搭把手,帮帮忙,那都不是事。

”老藏憨憨地对我们说。

当问到老张的孝字经时,他说,“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也没明确立过什么家训。

父母年轻时,为生活和子女奔波,如今老了,没有什么比陪伴在他们身边更让他们高兴的了。

父母用青春换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就用孝心换父母的幸福晚年。

我们的父母以前也是这样对待上辈的。

现在自己也为人父母,这样做也是给女儿当个榜样。

言传身教、代代相传嘛!”【篇二】每年年三十,吃过年夜饭,父亲都会带着我们一家人来到烈士陵园,给长眠在那里的一位革命烈士“送灯”,烈士名叫黎本益,论辈份我称呼他爷爷,对于他的了解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文史资料得到——家境贫寒,年仅16岁就怀着一颗报国的赤子之心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牺牲时年仅28岁。

按老家习俗,年三十这一天,要给已故长辈送盏长明灯,父亲便一直坚持这样做,几十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后来,父亲老了,我们劝他“上灯也不是非得亲自去,您年纪大了,把自己照顾好最要紧,现在生活这样好,万一有个闪失,可划不来。

”父亲听了,坚决不同意,还为此跟我们置了气,他说:“现在日子是越过越好了,人也越来越舒坦,可做人呐,不能忘了本,不要忘了现在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只要我还能走得动,就一定要亲自去。

”是啊,做人不能忘本。

从小,父亲就教育我,我们是农民的孩子,勤劳朴素、不畏艰险是我们身上的特质。

我的父母均出身农村,特别是父亲,爷爷奶奶走得早,父亲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苦难的经历让他深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重要,而这也成了我们最常听的“唠叨”,他总是说,“人啊,要知足,不能因为现在条件好了就追求享受,能吃饱穿暖就行了,与你们的本益爷爷相比,你们的生活……”回想起这些,儿时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日夜操劳、母亲在灯下缝缝补补的画面又浮现在我眼前,无比清晰,无比温暖。

我突然明白了,父亲是想用这种最虔诚的方式来守住心中的那个“本”。

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由无数像黎本益那样的革命先烈在艰苦的条件下,抛舍个人一切所换来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无论何时都不能忘却的“本”。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这个“本”常记于心,更要把这个接力棒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以良好的家风筑起民族的希望。

【篇三】叮铃铃…刚进家门,来不及放下手中物品,掏出手机一看,是单位领导打来电话,已经下班了,这时候来电话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带着疑惑摁下了接听键,电话那头是领导略显急促的话语“刚接到上级纪委通知,借调你去省纪委参与相关案件查办工作,你晚上准备一下,明天一早出发……”“什么案件?需要多长时间?”一连串的疑问换来一连串的“不清楚”……晚饭时,妻子和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互相分享着一天中各自的所见所闻,我则在一旁默默地夹菜吃饭,想着如何跟家人道出这次的分别。

自从到纪委工作以来,参与大大小小的案件调查不在少数,一办案就要出差,少则半年,长则一年,这期间,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靠妻子一个人操持,除了上班,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学习,定期还得探望两边的父母,妻子默默地承受,从无怨言。

这次出门不知又要呆多长时间……想到这里,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妻子察觉到我的反常,问道:“怎么啦?”“额…晚上你帮我收拾几件衣服”“怎么,又要出差?”“嗯,明天一早走,我不在家的时候,辛苦你啦……”“嗨,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婆婆妈妈啦?”妻子笑着打断我说,“放心吧,这么多年,又不是第一次了,正因为组织上相信你,才会把重担交给你,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看着妻子鼓励的眼神,我的内心充满感激与愧疚。

作为党员,妻子深知“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腐败不除,则四维不张,四维不张,则国将不国,国衰则家败”的道理。

这么多年来,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让她能够克服种种困难,给予我莫大的支持。

是啊,广大奋战在一线的纪检人,正是因为有了家人们的理解与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家人们的默默奉献,才使得我们能够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在与腐败作斗争的漫长道路上,永远以最高昂的斗志、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篇四】我出生于安徽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家庭,既非官宦世家,也非书香门第,薛姓在历史上也不曾是什么名门望族。

所以家风是什么,对于出生于90年代后的我来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

“家风”,词典上的解释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词语外延是——“传承”。

看到这些,我似乎慢慢在时光碎片中捕捉到一些记忆中的家风。

奶奶今年89岁了,却极为端庄守礼,全无农村老阿嬷的世俗气,她是旧社会的淑女,老家芜湖繁昌。

在那个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年代,从芜湖繁昌嫁到合肥肥东,已是远嫁了。

彼时的爷爷家只是寒门,爷爷跟所有农民一样整天在黄土地里刨生活,吃的是粗米饭,住的是土坯瓦顶。

可是当年奶奶就依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带着几匹红布,乘船渡过长江,过来嫁了一个结婚前连一面都不曾亲见的爷爷。

婚后奶奶不怨家远,不叹家贫,和爷爷岁月静好,蓬门陋室中倒也把生活的清苦过成了甘甜。

后来,农村土改,家里有了土地,爷爷又因为早年读了些书,认识字,在村里做了个会计。

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几个儿女也陆续出生,奶奶有四个女儿,两个儿子,最小的儿子便是我的父亲。

奶奶的大女儿最是聪明漂亮,乖巧懂事,却在不到五岁的时候夭折了。

据说某一天奶奶在后院的水井旁洗衣,大女儿在一旁陪伴,顷刻间老院的土墙倒下了,从此奶奶的长女没了,奶奶也留下了终身的腿疾,一遇阴雨天就痛。

我年少时奶奶就跟我说过无数遍这段往事,每每说完,她眼里都有莹莹点点的泪光闪动,我想,爱女在眼前死去,是奶奶终身的痛了。

不料,父亲九岁时,爷爷竟因为骨瘤去世了。

家中的顶梁柱瞬间崩塌,面对五个弱子,一对高堂,奶奶是真正无助了。

有人劝她回乡改嫁,但她牙关紧咬,默默地做了一个孀妻寡母。

她穿破衣,咽糠饭,却从不委屈孩子,一块较好的补丁也要补到孩子的衣服上去,家中一贫如洗,却让她的五个孩子都读了书。

她像村里的男人一样,挽起袖子、裤腿,起早摸黑地带着孩子下田劳作,撑起了全家的生活。

族亲中曾有人欺她失去丈夫,孩子又小,多次打家里田亩的主意,奶奶拉着孩子去控诉,甚至誓死保卫一家人赖以生存的田亩,她倔强地挺立,不退让,不屈从,悲壮又决绝。

几十年红尘岁月已过,时光淘洗,美人老去。

如今奶奶的五个儿女都各自成了家,子孙如藤蔓伸展,瓜瓞绵绵,都在各自的命运里浮沉挣扎。

听人说,奶奶年轻时是美丽的,一头青丝总梳得一丝不乱,发髻光滑,簪着雪白的银篦银簪。

现在年近九十的她头发脱落稀疏,长发已剪了三十多年了,却还是每天梳得服服帖帖,衣衫也干净清爽。

她不喜欢跟我们住在城里,晕车,又嫌吵,多年前就坚持要一个人回乡下住,父亲拗不过,只好在老家为她盖了新居。

初夏时节,秧苗青绿,栀子吐芬,奶奶喜欢穿一身家织布的连襟盘扣的褂子,或蓝衫或白衫,坐在檐下看守门前场地翻晒的粮食,眉目从容安然。

簌簌的枣花落在她的衣巾上,斑驳的叶影跳跃在她的发上,脸上,细细碎碎地追逐嬉闹。

奶奶这一生忙碌艰辛,她是农村的一枚平凡至极的小人物,却一生活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

她用几十年岁月的言传身教,教育了她的五个儿女,教会他们坚韧,务实,勤俭和仁德。

也让我们这些孙辈,时刻谨记她做人的道理,不敢忘却。

如今我也成了家,我想,如果我要从这个家里传承什么,如果这个家有什么东西是能让我终生受益的,那一定是奶奶用她一生的时光酿造的这一杯醇厚的家风美酒——酒中满溢着坚韧,务实,勤俭和仁德。

【篇五】“包容、诚信、勤学、进取、自省”,这是霍山县公安局上土市派出所所长**的微信签名,也是他为家人立下的家规。

**自小受到家族浓厚家风的影响,牢记“奉先祖,孝双亲;守王法、重师尊;爱兄弟、信友朋;睦宗族、和相邻;别夫妇、教子孙”,谨遵恪守,不敢相忘。

后来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他把这种严谨的家风带给了爱人和孩子,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家规。

包容**无论在哪里工作,总能与同志融洽相处,互帮互助。

“每个人都有毛病,每个人都有缺点,不能只看他人不足,更要看到他人优点”,这是**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上土市派出所任所长这几年,在他的影响下,大家从没红过脸,争过嘴。

但“包容”不是“和稀泥”,**的包容不是无原则的,他只要发现了不良现象,就坚决予以批评指正。

为纠正同志们身上发现的不良思想和苗头倾向,他经常与同事开展谈心谈话,该所也因此连续三年获得市局“零违纪所队”光荣称号。

**是**镇司法所的一名人民调解员,多年来从事群众纠纷调解工作,工作态度好、能力强、方法多、效率高,为人正直、品德高尚、仗义执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