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2.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时的现象。
2. 提问: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5分钟)1. 分组讨论:光的折射现象是什么?折射定律是什么?2. 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2. 讨论:为什么光在折射时会改变传播方向?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3. 拓展学习:介绍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光纤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使学生掌握了折射定律,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5篇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5篇海阔凭你们跃,天高任你们飞。
愿你们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1《长度的测量误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2.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课题】长度的测量误差【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教学教案2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教案四篇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 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 14 页图 1-4 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 1、看 15 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 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 秒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 1、2、3 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2—2 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 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物理教案具有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过程、整合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和提供评估反馈等多重优势。
它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和参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三)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二、进行新课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讨论回答。
(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选20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选20篇)八年级物理教案 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2、通过观察和初步实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焦点和焦距;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带着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重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归纳规律。
预习导学: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感知有关方法,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
在问题给出时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导入:同学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我们会看得更清楚;旅游时有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们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眼睛近视的同学配一副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楚东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上述现象中的秘密,引出课题,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题目:预习习题: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规律制成的。
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如镜片。
2、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透镜有两个。
八年级物理教案 2物理力学注重从微观到宏观。
以往的技术科学和绝大多数的基础科学,都是或从宏观到宏观,或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微观,而物理力学则建立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成就之上,运用这些成就,建立起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理论,这也是物理力学建立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八年级物理教案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9篇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1教学目标1. 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2. 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尽管在小学已学过温度计,这里仍需给予重视.实验特点(1)本实验的操作技术并不难,但是从向杯内倒入开水到杯内水的温度将至室温,水温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实验过程中测个环节的温度时,读数要快,否则,温度就要下降.(2)温度计的玻璃壳易碎,初中学生活波好动,如果组织不好,易损坏仪器.教法建议1.实验的组织课前要编好实验小组,每组以2~3人为宜.如果仪器不够,可以考虑分批进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所提高.2.实验过程(1)准备阶段.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注意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度值就是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值.教师要把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作示范.(2)测温过程.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热开水的温度:教室气温:手指的感觉估计温度℃实测温度℃(每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值)烫热温按如1图所示,把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将被测的热水随烧杯放在下面.不要用手拿着温度计观察读数,以免读数时不准确,使误差偏大.接下来按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48页)上的步骤,先记录教室气温,然后测出刚倒入杯内热水的温度,记录在上的表格上.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至水温与教室的温度相同为止.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估计温度和实测温度可能有较大差别.因此,本实验不能提出具体的误差要求,也不要批评.要保证学生实事求是地填写数据.3. 处理数据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代表时间,单位为min(分钟);纵轴为温度,单位为℃.按照记录描点,然后用平滑的线把各个点连接起来,记录下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教学设计方案【课题】【重点、难点解析】用温度计测开水的温度时,由于温度计开始时的示数与室温相同,温度计中的液体(测温物质)要从开水中吸收热量,使温度计的示数增加,当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到最高不再上升时(稍停片刻开始下降),就是开水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8篇】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8篇】篇一: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通过摩擦在生活中应用的事例引起学生的注意。
利用学生亲身的探究感受到摩擦力,体会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认识到什么是摩擦力?对于什么是摩擦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标要求,课堂中没有特意分出三种摩擦力,可以放到后面摩擦力的应用时介绍。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在探究的猜想、设计实验环节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在猜想时,列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在设计实验中,提出在实验中关健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都体现了教师在探究中的引导作用。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反思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方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探究教学思路。
此过程中时间因班级基础不同有所不同,教师应活掌握。
摩擦力的应用中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生活中摩擦力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分析归纳能力。
篇二:八年级物理精品教案篇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教案一、实验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 目的要求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实验器材玻璃板、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直尺、铅笔。
3. 实验步骤(1) 在桌面上放置一只蜡烛,并在蜡烛上方放置一块玻璃板。
(2) 观察并记录蜡烛在玻璃板中的成像位置和大小。
(3) 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置另一只蜡烛,调整其位置,使其与成像位置重合。
(4) 观察并记录蜡烛的成像位置和大小。
(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思考题(1) 为什么选择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2)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二、实验2:测定物体密度1. 目的要求学习测定物体的密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待测物体。
3. 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2) 将量筒中装满水,记录水的体积。
(3) 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水中,记录水的体积变化。
(4) 计算待测物体的体积。
(5) 根据公式ρ=m/V计算待测物体的密度。
4. 思考题(1) 如何确保待测物体完全浸入水中?(2) 实验中如何减小误差?三、实验3:制作简易指南针1. 目的要求学习制作简易指南针,了解地磁场的性质,提高动手能力。
2. 实验器材磁针、铁钉、棉线、软木塞。
3. 实验步骤(1) 将磁针插入铁钉的一端,确保磁针可以自由旋转。
(2) 将铁钉插入软木塞中,固定在平面上。
(3) 观察并记录磁针的指向,了解地磁场的性质。
4. 思考题(1) 为什么磁针会指向地球的南北方向?(2) 地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是什么?四、实验4:研究串并联电路特点1. 目的要求学习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提高电路实验操作能力。
2.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灯泡、电阻、导线。
3. 实验步骤(1) 连接一个串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
(2) 连接一个并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教学,使学生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和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对比实验,归纳推理能力(根据光传播的一些个别现象,推想光传播的一般规律),动手能力(制作小孔成像实验装置)3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过程活动流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引入新课进行新课激发兴趣(一)光源光把世界打扮得如此美丽动人(出示迷人夜景图),同学们对光感兴趣吗?观察课本32页“色彩斑斓的光现象”夜景图。
引题同学们,我们要看清五彩缤纷的世界,必须有光射入我们的眼睛,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除了太阳、电灯之外,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板书):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火柴、霓虹灯、蜡烛、电灯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反馈练习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
B.萤火虫。
C.水母。
D.霓虹灯。
提出问题(二)光的传播手里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它可以发光,是一个光源。
有一个问题: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出去的?请同学们根据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设计实验让学生讨论回答。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进行实验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实验(合作)分析实验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让各组学生展示不同的实验组合:A.光手电、水B.激光手电、汽水瓶C.激光手电、玻璃砖D.激光手电、白纸E.激光手电、平面镜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板书:)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弯的。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使用:米尺、卷尺、尺子等。
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3. 实验原理:物体长度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
2. 介绍本节课的实验目的:测量物体长度,提高测量技巧。
二、实验器材与方法(10分钟)1.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米尺、卷尺、尺子等。
2. 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介绍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换算测量等。
三、实验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测量对象(如书本、桌子等)。
2. 组长负责指挥,组员分工合作,进行测量。
3. 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0分钟)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测量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误差、操作不当等。
3. 讨论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五、实验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强调测量方法的正确运用。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学生,指导需要改进的学生。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实验内容,整理实验报告。
2. 思考实验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测量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强调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精选8篇)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八年级的物理教案(精选8篇)一般教师会在正式上课前准备好教学辅助用的教案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八年级的物理教案,内容仅供参考。
八年级的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努力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和图象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关系。
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比较,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由此建构密度概念,理解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种类的可行性。
3、通过查表和练习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教学重点】重点是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难点是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教学准备】教学演示准备:多个装有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的杯子。
同体积的铜块、铝块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准备:天平、砝码、刻度尺、体积成倍变化的三个物块(木块、铁块、橡皮块)多组。
【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主题:师: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等特性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有没有其它特性能够让我们更加有效的鉴别物质呢?新闻图片放送:假"金元宝"骗取数十万(多媒体展示)逐次出示实物或图片:1、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
2、同体积的铜块、铝块3、同体积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4、体积悬殊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师提问与引导:1、你怎么辨别它们呢?2、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吧!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师取大小悬殊的两个砝码,请学生比较他们的质量大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案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物理试验教案教案及反思认真备课,不但备同学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同学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纳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准时间支配都作了具体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班级物理试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关怀!八班级物理试验教案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履行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老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答:2×104厘米)500微米=______米。
(答:0.0005米)对同学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同学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准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学问。
二、新课教学1.新课的引入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关于物体运动的学问。
板书:“第二章简洁的运动一、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同学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四周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4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4篇(一)实验名称:测量光的折射角实验内容:使用实验仪器测量不同介质中光线的折射角,并绘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图。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步骤:1. 安装实验仪器,调整仪器使其水平放置。
2. 将光源对准测量仪器,记录入射角。
3. 将不同介质放置在仪器中,记录折射角。
4. 重复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绘制散点图,并通过拟合得到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教学重点: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的图表绘制以及实验结论的总结。
教学难点:折射角的测量和不同介质的影响。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结合学生自主操作,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过程。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强光直射眼睛,使用实验仪器时注意仪器的稳固。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4篇(二)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 第一单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物理量、单位和测量-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第二单元:运动的描述-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 运动图像的绘制和解读3. 第三单元:力的概念和性质- 力的定义和分类-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牛顿三定律的重要性及应用4. 第四单元:压力和浮力-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5. 第五单元:能量的转换-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能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能量转换和利用6. 第六单元:电学基础-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电路的基本元件和连接方式- 常见电学现象及相关应用7. 第七单元:热学基础- 温度、热量和热能的概念- 热量传导、传递和转化-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和应用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课程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和延申,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了解水有三种状态,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实验目的(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学生必须按时参加实验,不得迟到、早退。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纪律,不得随意操作仪器设备。
(3)学生要爱护实验器材,实验完毕后要将器材归位。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实验器材:扬声器、细线、小球、铁架台。
(2)实验步骤:a. 将细线系在小球上,将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b. 将扬声器连接到电路中,调节音量。
c. 观察小球在扬声器发声时的振动情况。
(3)实验现象:观察到小球在扬声器发声时振动。
(4)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实验二:测量物体长度(1)实验器材:尺子、物体。
(2)实验步骤:a. 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b. 记录测量结果。
(3)实验现象:通过尺子测量得到物体的长度。
(4)实验结论:物体长度可以通过尺子测量得到。
3. 实验三:探究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1)实验器材:两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尺子。
(2)实验步骤:a. 将两个物体释放,观察它们的下落速度。
b. 记录下落时间。
(3)实验现象:两个物体释放时,下落速度相同。
(4)实验结论: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没有影响。
4. 实验四:制作简易指南针(1)实验器材:磁铁、铁丝、棉线。
(2)实验步骤:a. 将磁铁的一端磨尖,插入铁丝中。
b. 将铁丝的另一端穿过棉线,制成简易指南针。
(3)实验现象:指南针可以指示南北方向。
(4)实验结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指南针可以利用地磁场指示南北方向。
5. 实验五:探究浮力的大小(1)实验器材:不同质量的物体、水、尺子。
(2)实验步骤:a. 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b. 记录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实验现象:物体在水中浮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有关。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华8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精华8篇)八年级物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实验,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与弹力有关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又是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进一步学习重力、浮力、简单机械等知识的必备技能。
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不必分析它的三要素,重点放在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边探索边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遇到新器材,需要探索其使用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从而自己制作弹簧测力计。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最新11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最新11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调节。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制作眼睛模型,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眼睛成像原理以及眼镜的矫正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凸透镜、烧瓶、水、牛奶或墨水、平行光源或多媒体课件、凹透镜。
四、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2、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才能看清物体?(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可以用凸透镜来矫正。
2、教学互动互动1眼睛就好似一架照相机,你知道是如何看物体的吗?明确利用眼球模型(或多媒体课件、挂图)观察分析,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互动2我们是如何看清远处与近处的景物的?明确讨论分析,看远处与近处景物通过调节晶状体形状,使景物的像始终落在视网膜上就看清楚了。
互动3探究探视眼的矫正。
明确由于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晶状体变凸,或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引导学生设想用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使远处景物传来的光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能看清远处的景物。
互动4探究远视眼的矫正。
明确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
引导学生设想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互动5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自的度数不同,镜片相同吗?明确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眼镜度数不同,眼镜的凹凸程度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教案
年第一学期
实验目录:
实验一、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测量平均速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声音的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固体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水的沸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光反射时的规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九、测量物质的密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汇总:
实验一、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提出问题】
1、怎样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2、如何测硬币的直径?周长?
3、如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
【设计实验】
1、积累法:测课本的厚度(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或N匝金属丝的直径为D,再计算每一张纸的厚度或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D/N。
)
2、替代法:测硬币的直径,如图21-1所示。
3、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1-2所示。
(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匝金属丝的长度为L,再计算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L/N。
)
所需器材:刻度尺、作业本、物理课本、细铜丝、硬币、三角板、纸条、针【进行实验】
1、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2、测硬币的直径(画示意图如21-1所示)
测得:1角硬币直径为;5分硬币直径为。
3、测细铜丝的直径
【评估与交流】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 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
损。
(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
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实验二、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测跑步和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将小车置于斜面上一定高度处,让其自由往下运动,
小车将在平面上运行一段直线距离;
2>.用刻度尺测量出这段直线距离的长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行驶这段直线距离所用的时间;
3>.根据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S= , t= ,
v = 2.测跑步和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1>.用刻度尺测出某同学一步的距离,用以步代尺的方法测量操场跑道的实际长度;
2>.在操场的跑道上,测量跑步和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3>.仿照前面,记录数据,利用公式计算出跑步和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甲学生姓名:
走一步的距离: ;绕操场跑道内道走一圈用多少步: ; 操场跑道内道一圈的长度: 。
乙学生姓名:
走一步的距离: ;绕操场跑道内道走一圈用多少步: ;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