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草书全集欣赏

合集下载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

米芾书法作品释文《三吴帖》行书。

纸本。

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

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纵30.6厘米,横6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

襄阳米黻上。

三吴有丈夫。

气欲吞海水。

开口论世事。

借箸对天子。

瑞节高如松。

—岁几繁使。

秋水浮湘月。

罇酒屡觏止。

言别不可攀。

寥虚看云驶。

法华台诗帖纸本行书纵29.8厘米横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法华台。

块圠有同色,雪深云未开。

终南晴夜月,仿佛似登台。

道林诗帖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

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砂步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掩桴。

悠悠摇艇子,真似剡溪图。

米芾《砂步诗帖》,行书墨迹。

书法潇洒遒媚,体势修长,结构紧密,颇具欧阳询遗韵,为米氏早年书法风貌。

秋暑憩多景楼帖纸本行书纵27.6厘米横3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秋暑憩多景楼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

山光随眦到,云影度江来。

世界渐双足,惟未入闽,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梦,应似穆王台。

李太师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

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

真宜批帖尾也。

穰侯出关诗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穰侯出关穰侯去国缓驱车ju蔡泽还来取范睢ju恶客只应真可厌恠他汉相馆丘墟《穰侯出关诗帖》又称《高氏三图》麻、楮混料纸行书纵29.4厘米横26.4厘米,宋绍圣(1094-1098年)间,约写于45岁左右吾友帖【释文】: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

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

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

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

《月仪》不能佳,恐他人为之,只唐人尔,无晋人古气苏太简参政帖上海博物馆藏【释文】:苏太简参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后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学士院印。

芾记。

叔晦帖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释文】: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文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以及其艺术风格和释文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以及其艺术风格和释文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以及其艺术风格和释文米芾,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一、米芾《淡墨诗帖》释文:淡墨秋山尽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淡墨诗帖》赏析:米芾传世作品中以长卷及小品为主,《淡墨诗帖》属米芾行草书中的小品,寥寥廿八字,变法无穷,气象万千。

“淡”、“墨”、“平”等字之浓重与“故”、“人”、“好”等字之轻灵有机的组织在一起,使作品带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米芾笔法的多变堪称宋人第一,古人所谓八面开锋,即是指米字而言。

单从此帖的“淡”、“秋”、“远”、“天”、“霞”、“故”、“人”、“不”等字的奈笔来看,各具形态,变化无穷。

【临池要诀】学某家帖要学其特点,方易见功。

临写此贴,特别要重视“墨”、“秋”、“尽”、“天”、“添”、“年”等字的神情气韵,以及通篇章法上的轻重缓急。

二、米芾《苕溪诗卷》欣赏释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苕溪诗卷》赏析:《苕溪诗卷》写于宋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年),是米芾三十七岁时的书法作品,是其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作之一。

米芾书体的特点可归结为“淋漓畅快、奇变纵横”八字。

前人对米字的评说也很多,如“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赵构)、“如快剑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黄庭坚)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米芾的风格。

米芾自己也提出“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等理论,学习米字时可以作为参考。

此帖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字数较多,是系统地学习米字的好范本。

如通过临写此贴,能掌握米字笔势“纵横开阖,转折如意”的特点,便可谓窥得米字堂奥矣,既而再进一步去临写《蜀素帖》、《方圆庵》。

三、米芾《彦和帖》彦和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芾顿首启。

经宿。

尊候冲胜。

山试纳文府。

且看芭山。

米芾的蜀素帖八首诗原文及注释

米芾的蜀素帖八首诗原文及注释

米芾(1051-1107)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与苏轼、黄庭坚、文同等人并称为“宋四家”,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擅长运用骈体和横折叠字,飘逸自然,被誉为“米体”。

蜀素帖八首是米芾的一组行草书法作品,包括《江雪》、《千秋节》、《秋夕》、《登岳阳楼记》、《兰亭集序》、《醉翁亭记》、《琵琶行》和《赤壁赋》。

这八首作品展现了米芾的高超书法技艺和深厚文学修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后人的目光。

1.《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大雪纷飞的壮美景象,通过对孤独老人独自垂钓的生动描写,寄托了作者处理世事的孤独心情。

2.《千秋节》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宫殿千门如画图,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这首诗以“The香”描绘了盛唐的繁华景象,千门万户的宫殿宛如巨型的画阵,而诗人的神情落寞,冷峻,蕴含了他身世多舛的悲悯之情。

3.《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这首诗写出了深秋季节的宁静和清冷的感觉,描绘出了作者倚在床上看牛郎织女的浪漫情景。

4.《登岳阳楼记》作者登上岳阳楼,放眼远望,风景如画,激发了作者赞美家国的深情。

这篇文章以概括、发挥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对岳阳楼的敬畏和对家国的深情。

5.《兰亭集序》孤云将会,行者怀感,岂无怆想所至乎?或剑奋辞,或环佩交颂;怨此自问也名自怀也,岂达于此!一春古华,力而游梁相于逍遥,斯已而已矣。

注释:兰亭集序是我国文学史上面的一篇致赞文章,它用辞令冠绝当时,且纤捷风雅,明理意,成为了书法名篇。

6.《醉翁亭记》此亭极好,而人烟旷绝,水面波澜不见。

初至,有山无水;既有水,亭上山下;有山有水,观者起念,尽期于海。

则徒者返骇。

注释:这篇文章以其严密的结构、优美的文采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是文学史上的一件珍贵成就。

7.《琵琶行》凄凄去去,扶桑已动。

汉家烟尘暗连山。

悲风伤梁汉。

宫阙相望。

注释:这首诗借物喻人,寄托了南北对峙的痴怀,诗句纯率,初文精丽,是当时文学艺术的精品。

米芾临王献之

米芾临王献之

米芾临王献之《鹅群帖》大图欣赏,米芾临王献之《鹅群帖》大图欣赏《鹅群帖》是一幅行草书法作品,为东晋王献之所书翰札。

宋代《淳化阁帖》收刻。

原作墨迹不可考,现存为宋代米芾临王献之《鹅群帖》。

《鹅群帖》是一幅行草书法作品,为东晋王献之所书翰札。

宋代《淳化阁帖》收刻。

原作墨迹不可考,宋代米芾临王献之《鹅群帖》。

《鹅群帖》草、行相参,随兴变化,不主故常,笔画连绵相属,气势奔放洒脱,毫无顾忌,正体现出献之豪放不羁的性情与功力相生相发的高度结合。

《鹅群帖》此帖传为宋临本,点画如挺竖、蟹爪钩,字势峻傲,重心摇撼向下的行气特征,颇合米芾家法。

线条轻重,字之大小皆悬殊多变,纵敛交互的姿态使形式章法充满纵向穿透力及横向的开拓张力。

章法大开大合,数字一笔的挥运令人赞叹。

原文:献之等再拜:不审海盐诸舍上下动静,比复常忧之。

姊告无他事。

崇虚刘道士鹅群并复归也。

献之等当须向彼谢之。

献之等再拜王献之行草书法作品赏析《鹅群帖》七种,东晋王献之所书翰札,为王献之著名法帖。

宋代《淳化阁帖》收刻。

原作墨迹不可考,有宋代米芾临本。

历代书法名家多有临摹,如元代鲜于枢,明代邢侗、王铎,清代傅山等。

《鹅群帖》草、行相参,随兴变化,不主故常,笔画连绵相属,气势奔放洒脱,毫无顾忌,正体现...《鹅群帖》的墨迹本为纸本。

钤有“叡思东阁”、“项墨林鉴赏章”、“平生真赏”、“南华僊史”、“神品”等鉴藏章。

其行款、章法皆与刻本一致。

逐字地仔细比较,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字都与刻本有出入,不是笔画形态上不合,就是字势上相左,尤其是第二行的“诸”字,第四行的“崇”字,以及第一、六、七行皆出现的“献之”,居然在笔画上有增损之别。

《东山松帖》下笔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

表现出从意适变、洒脱不羁的美,不拘荣枯浓淡、正侧藏露,将生命的原色呈现于使转顿挫之间。

其字势,散淡,漫不经心,信手布构,如田野学士,超朝参列。

古法、家法都在这里隐遁,以自己之笔墨,抒自我之心胸,真可谓“洗尽尘滓,独存孤迥”。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米芾《论草书帖》纸本草书纵24.7厘米横3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论草书帖》,草书九帖之五。

此帖亦名《张颠(癫)帖》、《草圣帖》、《论书帖》等,草书。

随笔一则,是米芾一段评论草书的手札。

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

米芾的草书取法晋人,从这幅草书中,可以品味出其对草书的见识。

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我们可以看出米芾在学习古人书法方面所下的功夫。

他的草书虽不如他的行书那样气势开张,但也不同凡响。

释文:草书若不入晋人格。

辄徒成下品。

张颠(癫)俗子。

变乱古法。

惊诸凡夫。

自有识者。

怀素少加平淡。

稍到天成。

而时代压之。

不能高古。

高闲而下。

但可悬之酒肆。

(*)光尤可憎恶也。

米芾《焚香帖》草书纵25.2厘米横25.2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释文]雨三日未解,海岱只尺不能到,焚香而已。

日短不能昼眠,又人少往还,惘惘!足下比何所乐?米芾《焚香帖》,又作《海岱帖》,草书九帖之九,为米芾知涟水军时所写之尺牍,以帖中有“焚香”二字,故取之以名。

“海岱”指海岱楼,在涟水。

米芾《元日帖》纸本纵25.2厘米横40.5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释文]: 元日明窗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永怀可知.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有暇作谱,发一笑於事外.新岁勿招口业,佳.别有何得泗戎东下未已有书至彼,俟之.此书约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

为草书九帖之三。

明代人都穆跋《元日帖》云:“翁此卷尝入绍兴秘府,后有其子元晖题识,盖海岳平生得意书也。

其中登海岱楼诗一首,下小字注云:'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夫海岳书,可谓入晋人之室。

”米芾《向乱帖》,又称《寒光帖》淡黄纸本。

行草书。

纵27.3厘米横3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向乱帖》是其四十一岁以前书写的。

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米芾简介: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着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

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

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

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

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着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

书家笔势,亦穷于此。

”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

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

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米芾,北宋着名的书画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湖北襄阳(今襄樊)人,居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人又称“米南宫”。

宣和年间,因书画方面成就得蔡京推荐,召为书画学博士。

他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官职,一方面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颠狂的个性和怪诞的举止使朝廷不能授以重任。

他的“颠狂”是闻名遐迩的,故人又称他“米颠”。

据《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米芾传》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视之。

米芾的行草《德忱帖》及释文

米芾的行草《德忱帖》及释文

⽐较,此帖颇具魏晋风韵,笔法圆转含蓄韵藉,有篆籀⽓。

节奏也较平和,神闲⽓定,故能随意布势,妙得⾃然。

此帖乃⽶芾佳作之⼀,虽然第⼋⾏⾄第⼗五⾏之间有的字略⼩,但⼤体上看来,不论是字形结构、映带关系、饱厚度或整体感来看,都是⼀篇难得的好作品。

单字⽅⾯,这帖有⼀些重复字出现,端看⽶芾怎么作变化:林:“林”君和满“林”。

前者看似慵懒,书写时漫不经意,最后⼀长点和君的⾸笔承接,笔势较铺张;后者把⽐竖起来写,多⽤藏锋,末⼀长点没有露锋,整个字看似挺劲,其实过拘谨了。

寺:“寺”院和在“寺”。

前者的“寺”较硬挺,第⼆个横画和第三个横画接连时,⽤下钩承接,使得字的锋利感提升,最末点连在竖钩上,使⼈把视觉焦点落在此处;后者的“寺”字,笔画厚重饱满,但并不会软⽽⽆⼒,和前者相较,后者的笔画紧缩在⼀块⼉,若⾮变化之需,寺字最好不要如此书写,因为会让字透不过⽓来。

海:泛“海”、去“海”、⾄“海”和“海”蝗。

四个“海”字因位置不同,各有其姿态。

第⼀个“海”上宽下紧,右边的“每”往左下倾,上轻下重,四个“海”字中只有此字有露出竖钩,整个“海”字成⼀个倒三⾓形;第⼆个“海”字,右边的“每”稍微向上提,也是上轻下重,不过这个字可以看作⼀般的⾏楷,因为没有姿态上的⼤变化;第三个“海”字稍⼩,笔画粗⽽提按不明显,呈现⼀个圆圆的体态,⽔字边和“每”的下半部有些模糊,但此字的墨韵尚佳;第四个“海”字,略带正⽅形,此字有⼀个特点,即“海”中间的横画粗旷的向右带开,这样的⼒道⽤在⼩⾏草上是罕见的。

求:“求”门馆和应“求”。

此⼆字没有很⼤的差别,唯有竖钩部分前者在钩的地⽅先轻提下顿再往上钩。

能:必“能”、“能”容和傥“能”。

第⼀个“能”字和第⼆个“能”⾃左半部的结构差不多,右半边有些不同,第⼀个“能”字较紧缩,第⼆个“能”字向下伸展,⼀竖带下后往下接时,线条皆是圆劲的,没有折⾓,第⼀个“能”字有折⾓;第三个“能”字不若前两字精采,粗细较⼀致,看似平淡。

米芾书法鉴赏(上卷)

米芾书法鉴赏(上卷)

米芾书法鉴賞(上卷)宋米芾《跋殷令名碑帖》行书<此帖线条优美、笔法精巧,在秀丽、清雅中有一种律动性。

给人以十分儒雅可爱的感觉。

>宋米芾《拜中岳命诗帖》行书<素笺纸本,纵29.3cm横101.8cm。

此作是米芾著名的行书作品之一。

卷首署“拜中岳命作”五字,卷前引首为清高宗弘历(乾隆)题“南宫逸翰”四大字,卷后有元代倪瓒跋。

此帖行笔已向外拓,字形宽绰,散朗多姿,取众家之长而自出新意。

章法疏落,行距较宽,但笔法穷极精密,转换多姿,有放纵倾侧之态。

他的悬手书是自幼写壁练就的,所以才能如此颐指气使,纵横如意。

此时米芾的书法已完全成熟,笔法清劲,结构稍见谲宕,较之其晚年的纵逸丰肥,尤显刻意,是米芾的精进之作。

>宋米芾《伯充帖》行草书<纸本。

信札一则。

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

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

芾顿首启。

辱教。

天下第一者。

恐失了眼目。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

同官行。

奉数字。

草草。

芾顿首伯充台坐。

>宋米芾《捕蝗帖》行书<此帖风格与米芾一般书作有些不同。

该作笔画较为粗犷恣肆,形成险中有稳、拙中见巧的重要特色。

>宋米芾《草书四帖》草书<是米芾草书佳作之一。

米芾平生属意于行书,于草书并非专攻,但他对草书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草书应师法晋人。

所以米芾所作的草书尽是上追晋人遗规,字字独立,取法古淡沉着,不以缠绕为能事,点画高古,在北宋时期的小草中属于上乘之作。

《元日帖》《吾友帖》《海岱帖》《中秋、目穷合帖》合装而成,故称《草书四帖》,又可称《草书五帖》。

学米芾加微信shufayi01咨询>宋米芾《道林诗帖》行书<纸本。

纵30.l厘米,横42.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鉴藏印记:“采秀堂”(朱文)、“紫芝堂印”(朱文)、“赵礼用观”(朱文)、“吴郡董宜阳印”(白文)、“全卿”(朱文半印)、“真赏”(朱文半印)等。

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遒劲,结态造势宽展肥美,为米氏之精品。

米芾经典作品集(附释文、作品简介)

米芾经典作品集(附释文、作品简介)

米芾经典作品集(附释文、作品简介)米芾(1051-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

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

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

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

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虽然画迹不传于世,但书法作品却有较多留存。

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

”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笔法,如“门”字右角的圆转、竖钩的陡起以及蟹爪钩等,都集自颜之行书;外形竦削的体势,当来自欧字的模仿,并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传师的行书面目或与褚遂良相似;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褚遂良的用笔最富变化,结体也最为生动,合米芾的脾胃,曾赞其字,“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

元丰五年(1082)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只一年就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

这先人为主的大令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总觉得右军不如其子。

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小王,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米芾据说学过羊欣,李之仪说,“海岳仙人不我期……笔下羊欣更出奇”。

那么米芾学羊欣大概在卜居海岳庵,是元佑六年之后的事情了。

米芾的草书及其书法观分析

米芾的草书及其书法观分析

米芾的草书及其书法观分析【摘要】米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作品极具特色,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本文通过对米芾的草书风格特点、创作技巧、艺术表现和书法观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米芾的草书以遒劲有力、奔放自如著称,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魅力。

他对书法的独特见解和独到观点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发。

米芾的草书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书法家和艺术爱好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米芾的草书及其书法观,继续挖掘其艺术价值和学术意义,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书法文化作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米芾、草书、书法观、风格、技巧、艺术表现、影响、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影响、展望。

1. 引言1.1 简介米芾(1051-1107),字子美,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画家、书法家。

其草书被誉为“天下第一”、“怪味”,是中国书坛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米芾出生在文人家庭,自幼酷爱书画,勤奋好学,尤其擅长草书。

他的草书作品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刚劲有力,富有变化和节奏感,被誉为“蕴藉不尽、气象万千”。

米芾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注重笔墨的运用,常常大胆挥洒,刀劲力道十足,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在书法创作中追求独具个性,不拘泥于规矩,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约束。

米芾的草书作品充满了激情和自由的气息,展现出他豁达洒脱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米芾的草书观强调“法非宗,神为主”,注重个性表达和情感体现,主张“心有灵犀一点通”,把握书法的灵魂与精神内涵。

他认为书法是一种表达个人境界和情感的载体,追求墨宝灵动,用笔尽致,通过书法展现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米芾的草书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也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独特的草书风格和书法观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被后人称颂为“怪诞盖世,开创前无古人”。

对于后人来说,继续深入研究米芾的草书及其书法观,可以启迪和激励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

《米芾书法全集》 放大版 152张

《米芾书法全集》 放大版 152张

《米芾书法全集》放大版152张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0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0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0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0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0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0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0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0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0[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9[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2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2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2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2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2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2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2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2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28[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2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7[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6[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3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6[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4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5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5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5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5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5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55[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5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5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5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5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6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6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6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6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64[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6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6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6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6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6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7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7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7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73[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7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7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7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7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7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7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8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8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82[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8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8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8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8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8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8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8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9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91[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9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9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9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9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9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9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9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9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00[放大]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0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0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0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0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0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0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0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0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09[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1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1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1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1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1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1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1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1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18[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1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2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2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2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2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2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2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2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27[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2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2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3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3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3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3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3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35[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36[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3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3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3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4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4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42[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43[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44[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45[放大]米芾书法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46[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47[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48[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49[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50[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51[放大]中国十大书法家墨宝全集—米芾书法全集152[放大]。

对米芾书法的评价

对米芾书法的评价

对米芾书法的评价
米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充满个性和创造力。

以下是对米芾书法的评价:
1.笔法精湛:米芾的书法以"米字"风格著称,其笔法精湛,笔锋灵活,字体多变。

他善于运用各种笔锋,包括侧锋、中锋、卧锋等,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功力。

2.灵动多姿:米芾的书法不仅注重笔法,还注重字形的变化和动态感。

他的字形多变,或长或扁,或大或小,或宽或窄,或正或斜,给人以灵动多姿的美感。

3.自然天成:米芾的书法追求自然天成,不刻意雕琢,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装饰。

他的作品往往看似随意,实则精心构思,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

4.意蕴深厚:米芾的书法不仅注重形式美,还注重意蕴深厚。

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深邃的内涵和思想,如《蜀素贴》等作品中所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5.创新精神:米芾的书法在创新方面也表现出极高的才华。

他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传统,还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总之,米芾的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其精湛的笔法、灵动多姿的字形、自然天成的风格、意蕴深厚的内涵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都为后人所称道。

米芾书法全集(含手卷·高清)

米芾书法全集(含手卷·高清)

米芾书法全集(含手卷·高清)【撷藏】《苕溪诗卷》,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米芾《蜀素帖》墨迹绢本29.7×284.3cm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米芾米芾《研山铭》卷南唐澄心堂纸行书纵36厘米,横13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吴江舟中诗卷米芾《行书虹县诗卷》纸本纵31.2厘米横487厘米米芾《拜中岳命作》纸本行书纵29.3厘米横10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2 米芾《拜中岳命作》纸本行书纵29.3厘米横10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7 米芾《箧中帖》(又称《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天机笔妙帖》)行草书18 米芾《箧中帖》(又称《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天机笔妙帖》)行草书。

珊瑚帖20 《珊瑚复官二帖》24 米芾《向太后挽词帖》纸本小字行楷纵30.2厘米横22.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9 米芾《新恩帖》纸本行书纵33.3厘米横48.5厘米北京故30 米芾《论草书帖》纸本草书纵24.7厘米横37厘米台北故31 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即为《中秋诗帖》(草书九帖之六、七)纸本草书42 米芾《德忱帖》纸本行草书纵25.4厘米横78.6厘米_调整大小46 米芾王略帖赞(《破羌帖跋赞》)行楷书纵22.9厘米横48.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8 米芾《来戏帖》翰牍九帖之一纸本行草书纵25.5厘米横43.6厘米49 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牍》翰牍九帖之二纸本行草书纵25.4厘米横43.2厘米50 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牍》翰牍九帖之二纸本行草书纵25.4厘米横43.2厘米52 米芾《适意帖》(又称《玉格帖》)翰牍九帖之四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横35.9厘米62 米芾《甘露帖》(又称弊居帖)纸本行书纵35.5厘米横50.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64 米芾《褚临黄绢本兰亭序跋赞》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65 米芾《褚遂良摹兰亭序跋赞》纸本 24 X 47.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作品年表

米芾作品年表

米芾作品年表卷一元佑前P006药洲题刻(后刻) 1073年熙宁六年癸丑 23岁 7月P007还珠洞题名自画像 1074年熙宁七年甲寅 24岁 5月P008天马赋(疑伪)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正月P018阎立本《步辇图》观跋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30岁八月八日P020三吴帖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23法华台诗帖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24道林诗帖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25砂步诗帖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33书海月赞跋伪作 1081年元丰四年辛酉 31岁P048庐山题书 1081年元丰四年辛酉 31岁十月P049盛制帖 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53寒光帖 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55吴江舟中诗帖 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68成伯公帖残约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69僧正文公帖约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70方圆庵记 1083年元丰六年癸亥 33岁四月九日P078重装张旭《深秋帖》并跋1084年元丰七年甲子34岁六月十九日P079再跋张旭《深秋帖》 1084年元丰七年甲子 34岁八月十五日P080郡官帖约元丰六-----八年P082雨寒帖约元丰六-----八年P083潇湘八景图(并序) 伪P091(附)题李营丘潇湘八景图伪卷二元佑P006相從帖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P018秋暑憩多景楼诗帖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36岁P020张季明帖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P024吾家法书帖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六月五日P027李太师帖P032蒋延祖夫人钱氏墓志约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P036好事家帖 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七月P038武帝书帖 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七月P040张颠帖《论草书帖》 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P042西园雅集李公麟作图米芾为诗集作序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七月P050知府帖(《致知府大人尺牘》)(《邂逅長者帖》)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P056辨法真迹(淳化阁帖跋)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元月P060题《褚摹兰亭序》卷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二月P070苕溪诗卷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八月八日P075跋殷令名头陀寺碑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九月五日P078颜鲁公碑阴记 (局部)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九月P079蜀素诗帖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九月二十三日P091叔晦帖P094海岳 1089年元祐四年已巳 39岁P095焦山题记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P096闰月帖《呈左相吕大防启》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八月P099篋中帖(《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牘》)(《天机妙帖》)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岁末P102东坡《木石图》诗跋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41岁岁末P103昨日帖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41岁岁末P105顾虎头帖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岁末P108久别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 42岁春P110竹前槐后诗卷《亦称《致希声吾英友尺牍》、《非才当剧帖》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初夏 42岁P114宠临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七月 42岁P116枉驾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七月 42岁P118珍醴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九月 42岁P120岁丰帖 1093年元佑八年癸酉秋 43岁P124依赦帖 1093年元佑八年癸酉秋 43岁P127明道观壁记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正月五日 44岁P130天衣怀禅师碑 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正月 44岁P139章圣天临殿记章圣天临殿铭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春 44岁P147裹鲊帖 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三月 44岁P148雍丘帖约1093年元佑八年癸酉秋 43岁卷三绍圣P006诏使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08催租诗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09粮院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14蒙教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16吏民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18拜中岳命作诗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21留简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28监斗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29木兰诗疑伪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九月二十六日P035过高邮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十月P036露筋之碑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十月P041淡墨秋山诗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P044方回帖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 45岁P046逃暑帖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盛夏 45岁P050穰侯出关P053浙江亭观潮诗(七律)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八月十八日 45岁P056杂抄诗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冬 45岁P058满庭芳词 1096年绍圣三年丙子三月 46岁P061乐兄帖 1096年绍圣三年丙子 46岁P064易说(疑)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47岁P069指喻帖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 47岁P071臈白帖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47岁P072自藏晋唐帖目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74与魏泰唱和诗《寄魏泰诗帖》(疑为摹本)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 47岁P078龙真行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47岁P084第一山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47岁P085久违帖(疑)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 47岁P087伯充帖《致伯充尺牍》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十一月二十五日 47岁P090南山帖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91尚书礼部侍郎墓志残石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93春和帖(《致新恩吏部侍郎尺牍》)(《沂水帖》)《政事帖》约1098年绍圣五年戊寅春 48岁卷四元符P005(贝兄)豉帖约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 48岁P007中伏帖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六月 48岁P008捕蝗帖《书尺牍〈一〉疑摹本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六月 48岁P014亭观帖宝月观(见英光堂帖)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八月 48岁P017净名斋记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中秋 48岁P023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中秋诗帖》(草书九帖之六、七)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中秋 48岁P029焚香帖《海岱帖》《两三日帖》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秋 48岁P033元日帖约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元旦 49岁P039葛德忱帖(《道味帖》)(《致葛君德忱閣下尺牘》)(《五月四日帖》)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四日 49岁P053梅惇帖出自停云馆法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55葛叔忱帖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59陋邦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62送陈觉民诗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66通判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68衰迟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十月 49岁P071廷议帖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3十连帖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4衰老帖(《提刑殿院帖》)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9司勳帖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8春序帖十一行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春 50岁P079淮山帖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81乡石帖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84吾友帖草书九帖之四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90参政帖《苏太简参政帖》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93陈揽帖(昨日帖书尺牍〈七〉)约1099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卷五建中靖国P005向太后挽词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51岁P009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二月 51岁P014长至帖(《公议帖》) 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夏至 51岁P016临沂使君帖(《阴郁帖》)(《致临沂使君尺牘》)(又称戎薛帖)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夏至 51岁P019雨应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51岁P021紫金研帖 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中秋P027五古与程节赠答诗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中秋 51岁P030建中靖国岁芾”题名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51岁P031自叙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51岁P054糖霜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51岁P055麝香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51岁P056章侯帖(恶札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51岁P057珊瑚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51岁P067蒋永仲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51岁P069上记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十一月二十一日P070壮观赋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51岁卷六崇宁(1102-1107年)P009新恩帖 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三月三日 52岁P011具状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四月 52岁P013久郁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 52岁P015左丞钧席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 52岁P018研山铭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 52岁P030弊居帖(《甘露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 52岁P032异石帖(西山书院帖平远山房本) 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 52岁P035三米《兰亭》跋二则 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 52岁P041褚摹《兰亭序》跋赞 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六月 52岁P047江宁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 52岁P048老妻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 52岁P052承天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六月 52岁P054褚临黄绢本兰亭序跋赞 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八月十五日52岁P062运副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十一月 52岁P064郏侨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 52岁P065伯修帖(《与伯修司长书》《丞果实帖》《致伯修老兄尺牍》)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 52岁P071來戏帖(《面谕帖》《求致翟画王帖书》《职思堂帖》《浙干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 52岁P075钟山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 52岁P076王略帖跋《破羌帖跋》 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三月九日 53岁P085王略帖赞《破羌帖赞》约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三月 53岁P094孔圣手植桧赞碑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 53岁P097晋纸帖(《自怡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 53岁P103业镜帖(《敬闻帖》)《致伯充尺牍》翰牍九帖之七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 53岁P106夏英公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 53岁P107韩马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 53岁P109彦和帖(《致彦和国士尺牘》《经宿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 53岁P113值雨帖《致伯充防御台座尺牍》)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 53岁P115清和帖(《致窦先生尺牍》) 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 53岁P119适意帖(《宗正帖》)(《获右军《王略帖》》)(《一百五十千帖》)又称《玉格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 53岁P125丹阳帖(《换玉笔架书》)(翰牍九帖之六)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 53岁P128贺铸帖(《易王献之二帖书》《玉格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 53岁P134白熟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 53岁P136临顾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秋 53岁P138英论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秋 53岁P139绝唱帖约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秋 53岁P140私居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腊月 53岁P143复官帖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五月 54岁P145同官帖约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 54岁P147灵峰行记帖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五月 54岁P156芜湖县学记碑 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七月后 54岁P169篆书周书?周官约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八月 54岁P174米芾拜石崇宁三年甲申 54岁P181章吉老墓志铭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九月 55岁P202真酥帖 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九月 55岁P205烝徒帖 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 55岁P210张都大帖《闻张都大宣德尺牍》(《书尺牍》〈六〉)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 55岁P216虹县诗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春 56岁P228忧畏帖 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春 56岁P231呈事帖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五月 56岁P237跋欧阳修集古录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八月一日56岁P240杂书帖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五月后 56岁P250跋蔡襄赐御书诗卷 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五月后 56岁P253戏成诗(《戏成呈私谏台坐诗札》《岳麓诗帖》翰牍九帖之九)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冬 56岁P260惠柑帖《与司谏台坐书》翰牍九帖之八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冬 56岁P266人安帖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 56岁P269小楷千字文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 56岁P278太宗帖赞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 56岁卷七大观P005书院帖约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正月 57岁P007章吉老墓表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五月 57岁P015经略帖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六月 57岁P017少时帖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六月 57岁P019行书多景楼诗册约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 57岁P023葛雪帖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十二月 57岁P034公兖帖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十二月 57岁P036广帅帖约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年末 57岁P039摹王羲之《大道帖》P040临王羲之《行穰帖》P043摹王献之《东山松帖》P044临王献之《中秋帖》(传)P047临王献之《鹅群帖》《宝晋斋法帖》临王羲之诸本王帖对照P051王略帖 (破羌帖)P053暴疾帖P054顷日帖P055妇母帖P056平安帖P057孙女帖P058事长帖P059敬伦帖P061米临十七帖P070临颜真卿《湖州帖》P071韩干照夜白题名卷八外编一《英光堂米帖》系列P007补填帖约在元丰六年左右P008适方上状帖P009初热帖九行P010门中帖(残)P011昨夕帖P012彦稽帖P014亦虚帖六行P015饿杀帖(不烦帖)P016昨夕帖(一饭帖)P017先白帖P018一麦帖P020提刑郎中帖守无为日(约1104年崇宁三年七月----1105年崇宁四月十月)P021政事帖P022爱女帖P023剧暑帖P024展唔帖P025贺圣朝词P026参赋P034长寿庵咏梅诗P036今日献祝寿纪庆生申诗P040米芾少意帖P041诉衷情词P044书祥瑞P046评纸帖(十纸说)P053摹古帖P054所居帖P055奉酬山甫P057寄薛郎中绍彭P058林逋诗跋(德行帖)P061题文同墨竹诗P062题苏轼墨竹诗P063踏莎行?雾失楼台(疑伪)P065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疑伪)P070离骚经(伪作)P103九歌(伪)P108燕然山铭(疑伪P112米芾篆隶P120正六译《波罗蜜经》序P123如来真赞P120右军帖赞卷九外编二P007曹子建应诏诗《宝晋斋》P026梅花赋(疑伪作)年三十四岁P043鲍参军舞鹤赋P062三馆暴书帖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伪残P072岳阳楼记(伪)P079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昔年诗〉P084鹤林甘露帖P086偶成蝶恋花一阕 "疑"P088下净名(疑伪)P089私居、浸足、壮观亭三帖(伪)P092问月诗传伪P094五言诗《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王维(伪)P097萧闲堂P103书唐崔颢的《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P111题雍丘崔明府丹灶李白(疑伪)P112太守召陪诸公游虎丘唐朱长文P120书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P121苗幕帖P122饶纸帖P122书法赞P123仲宁帖詹怀帖P124乐圃先生墓表P127动静交相养赋白居易P132秋阳赋P137春赋庚信P141答绍彭书来论晋帖误字P142常少府题破山寺诗P146昼锦堂记(又号“百衲碑”)P149王维《游感化寺》P151书【宁王山池】唐P152岑之敬(南北朝)洛阳道伪P154宋之问明河篇(伪)P157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伪P162鉴亭铭碑阴伪P163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唐李峤(伪)P165嵩山望幸唐王邕(伪)P167唐玄宗五律《幸蜀西至剑门》(伪)P168唐诗二首(韩偓刘禹锡)伪P171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沈佺期P176省试腊后望春宫唐林宽P177沙堤行,呈裴相公唐张籍(伪)P180宋之问扈从登封途中作(伪)P181跋东坡师子屏风赞(伪)P184千寻飞阁诗(伪)P185白莲花亭侍宴应制沈佺期唐(伪)P186古诗三首(伪)P188南海孔广陶集米芾书法,《重建云泉山馆记》P190道法参天地(伪)P191南明山(疑伪)P192面壁P193秀岩题刻(疑伪)P194城市山林P195王维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唐P196米氏云山八幅卷十文集P003米芾简介P008米芾年表P014米芾书论精粹P030砚史P036宝晋英光集P103襄阳诗钞P110米芾研究综述P114米芾尺牍书法艺术研究P299襄樊米公祠测鱼 2009.6编纂测鱼2009.6.11夜结稿于石门。

米芾年表

米芾年表

米芾年表卷一元佑前P006药洲题刻(后刻) 1073年熙宁六年癸丑 23岁 7月P007还珠洞题名自画像 1074年熙宁七年甲寅 24岁 5月P008天马赋(疑伪)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正月P018阎立本《步辇图》观跋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八月八日P020三吴帖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23法华台诗帖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24道林诗帖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25砂步诗帖 1080年元丰三年庚辰 30岁P033书海月赞跋伪作 1081年元丰四年辛酉 31岁P048庐山题书 1081年元丰四年辛酉 31岁十月P049盛制帖 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53寒光帖 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55吴江舟中诗帖 1082年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68成伯公帖残约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69僧正文公帖约元丰五年壬戌 32岁P070方圆庵记 1083年元丰六年癸亥 33岁四月九日P078重装张旭《深秋帖》并跋 1084年元丰七年甲子 34岁六月十九日P079再跋张旭《深秋帖》 1084年元丰七年甲子 34岁八月十五日P080郡官帖约元丰六-----八年P082雨寒帖约元丰六-----八年P083潇湘八景图(并序) 伪P091(附)题李营丘潇湘八景图伪卷二元佑P006相從帖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P018秋暑憩多景楼诗帖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P020张季明帖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P024吾家法书帖 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六月五日P027李太师帖P032蒋延祖夫人钱氏墓志约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丙寅 36岁P036好事家帖 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七月P038武帝书帖 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37岁七月P040张颠帖《论草书帖》 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P042西园雅集李公麟作图米芾为诗集作序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七月P050知府帖(《致知府大人尺牘》)(《邂逅長者帖》)1087年元祐二年丁卯 37岁P056辨法真迹(淳化阁帖跋)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元月P060题《褚摹兰亭序》卷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二月P070苕溪诗卷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八月八日P075跋殷令名头陀寺碑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九月五日P078颜鲁公碑阴记 (局部)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九月P079蜀素诗帖 1088年元祐三年戊辰 38岁九月二十三日P091叔晦帖P094海岳 1089年元祐四年已巳 39岁P095焦山题记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P096闰月帖《呈左相吕大防启》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八月P099篋中帖(《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牘》)(《天机妙帖》)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岁末P102东坡《木石图》诗跋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岁末P103昨日帖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岁末P105顾虎头帖 1091年元佑六年辛未 41岁岁末P108久别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 42岁春P110竹前槐后诗卷《亦称《致希声吾英友尺牍》、《非才当剧帖》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初夏 42岁P114宠临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七月 42岁P116枉驾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七月 42岁P118珍醴帖 1092年元佑七年壬申九月 42岁P120岁丰帖 1093年元佑八年癸酉秋 43岁P124依赦帖 1093年元佑八年癸酉秋 43岁P127明道观壁记 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正月五日 44岁P130天衣怀禅师碑 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正月 44岁P139章圣天临殿记章圣天临殿铭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春 44岁P147裹鲊帖 1094年元佑九年甲戌三月 44岁P148雍丘帖约1093年元佑八年癸酉秋 43岁卷三绍圣P006诏使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08催租诗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09粮院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14蒙教帖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16吏民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18拜中岳命作诗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21留简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28监斗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夏P029木兰诗疑伪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九月二十六日P035过高邮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十月P036露筋之碑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十月P041淡墨秋山诗帖 1094年绍圣元年甲戌 44岁P044方回帖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 45岁P046逃暑帖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盛夏 45岁P050穰侯出关P053浙江亭观潮诗(七律)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八月十八日 45岁P056杂抄诗 1095年绍圣二年乙亥冬 45岁P058满庭芳词 1096年绍圣三年丙子三月 46岁P061乐兄帖 1096年绍圣三年丙子 46岁P064易说(疑)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69指喻帖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 47岁P071臈白帖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72自藏晋唐帖目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74与魏泰唱和诗《寄魏泰诗帖》(疑为摹本)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 47岁P078龙真行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84第一山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 47岁P085久违帖(疑)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春 47岁P087伯充帖《致伯充尺牍》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十一月二十五日 47岁P090南山帖 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91尚书礼部侍郎墓志残石约1097年绍圣四年丁丑 47岁P093春和帖(《致新恩吏部侍郎尺牍》)(《沂水帖》)《政事帖》约1098年绍圣五年戊寅春 48岁卷四元符P005(贝兄)豉帖约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48岁P007中伏帖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六月 48岁P008捕蝗帖《书尺牍〈一〉疑摹本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六月 48岁P014亭观帖宝月观(见英光堂帖)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八月 48岁P017净名斋记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中秋 48岁P023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中秋诗帖》(草书九帖之六、七)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中秋 48岁P029焚香帖《海岱帖》《两三日帖》 1098年元符元年戊寅秋 48岁P033元日帖约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元旦 49岁P039葛德忱帖(《道味帖》)(《致葛君德忱閣下尺牘》)(《五月四日帖》)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四日 49岁P053梅惇帖出自停云馆法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49岁P055葛叔忱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59陋邦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62送陈觉民诗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66通判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五月 49岁P068衰迟帖 1099年元符二年己卯十月 49岁P071廷议帖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3十连帖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4衰老帖(《提刑殿院帖》)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9司勳帖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78春序帖十一行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春 50岁P079淮山帖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81乡石帖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84吾友帖草书九帖之四约 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90参政帖《苏太简参政帖》约1100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P093陈揽帖(昨日帖书尺牍〈七〉)约1099年元符三年庚辰 50岁卷五建中靖国P005向太后挽词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09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二月 51岁P014长至帖(《公议帖》)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夏至51岁P016临沂使君帖(《阴郁帖》)(《致临沂使君尺牘》)(又称戎薛帖)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夏至51岁P019雨应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21紫金研帖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中秋P027五古与程节赠答诗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中秋51岁P030建中靖国岁芾”题名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31自叙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54糖霜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55麝香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56章侯帖(恶札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57珊瑚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67蒋永仲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P069上记帖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十一月二十一日P070壮观赋约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51岁卷六崇宁(1102-1107年)P009新恩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三月三日52岁P011具状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四月52岁P013久郁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52岁P015左丞钧席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52岁P018研山铭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52岁P030弊居帖(《甘露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52岁P032异石帖(西山书院帖平远山房本)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52岁P035三米《兰亭》跋二则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五月52岁P041褚摹《兰亭序》跋赞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六月52岁P047江宁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52岁P048老妻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52岁P052承天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六月52岁P054褚临黄绢本兰亭序跋赞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八月十五日52岁P062运副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十一月52岁P064郏侨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52岁P065伯修帖(《与伯修司长书》《丞果实帖》《致伯修老兄尺牍》)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52岁P071來戏帖(《面谕帖》《求致翟画王帖书》《职思堂帖》《浙干帖》)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52岁P075钟山帖约1102年崇宁元年壬午末52岁P076王略帖跋《破羌帖跋》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三月九日53岁P085王略帖赞《破羌帖赞》约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三月53岁P094孔圣手植桧赞碑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097晋纸帖(《自怡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03业镜帖(《敬闻帖》)《致伯充尺牍》翰牍九帖之七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06夏英公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07韩马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09彦和帖(《致彦和国士尺牘》《经宿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13值雨帖《致伯充防御台座尺牍》)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15清和帖(《致窦先生尺牍》)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春53岁P119适意帖(《宗正帖》)(《获右军《王略帖》》)(《一百五十千帖》)又称《玉格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53岁P125丹阳帖(《换玉笔架书》)(翰牍九帖之六)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53岁P128贺铸帖(《易王献之二帖书》《玉格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53岁P134白熟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五月后53岁P136临顾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秋53岁P138英论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秋53岁P139绝唱帖约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秋53岁P140私居帖1103年崇宁二年癸未腊月53岁P143复官帖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五月54岁P145同官帖约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54岁P147灵峰行记帖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五月54岁P156芜湖县学记碑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七月后54岁P169篆书周书?周官约1104年崇宁三年甲申八月54岁P174米芾拜石崇宁三年甲申54岁P181章吉老墓志铭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九月55岁P202真酥帖 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九月55岁P205烝徒帖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55岁P210张都大帖《闻张都大宣德尺牍》(《书尺牍》〈六〉)1105年崇宁四年乙酉55岁P216虹县诗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春56岁P228忧畏帖 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春56岁P231呈事帖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五月56岁P237跋欧阳修集古录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八月一日56岁P240杂书帖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五月后56岁P250跋蔡襄赐御书诗卷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五月后56岁P253戏成诗(《戏成呈私谏台坐诗札》《岳麓诗帖》翰牍九帖之九)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冬56岁P260惠柑帖《与司谏台坐书》翰牍九帖之八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冬56岁P266人安帖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56岁P269小楷千字文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 56岁P278太宗帖赞约1106年崇宁五年丙戍56岁卷七大观P005书院帖约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正月 57岁P007章吉老墓表 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五月 57岁P015经略帖 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六月57岁P017少时帖 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六月 57岁P019行书多景楼诗册约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 57岁P023葛雪帖 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十二月 57岁P034公兖帖 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十二月 57岁P036广帅帖约1107年大观元年丁亥年末 57岁P039摹王羲之《大道帖》P040临王羲之《行穰帖》P043摹王献之《东山松帖》P044临王献之《中秋帖》(传)P047临王献之《鹅群帖》《宝晋斋法帖》临王羲之诸本王帖对照P051王略帖 (破羌帖)P053暴疾帖P054顷日帖P055妇母帖P056平安帖P057孙女帖P058事长帖P059敬伦帖P061米临十七帖P070临颜真卿《湖州帖》P071韩干照夜白题名卷八外编一《英光堂米帖》系列P007补填帖约在元丰六年左右P008适方上状帖P009初热帖九行P010门中帖(残)P011昨夕帖P012彦稽帖P014亦虚帖六行P015饿杀帖(不烦帖)P016昨夕帖(一饭帖)P017先白帖P018一麦帖P020提刑郎中帖守无为日(约1104年崇宁三年七月----1105年崇宁四月十月) P021政事帖P022爱女帖P023剧暑帖P024展唔帖P025贺圣朝词P026参赋P034长寿庵咏梅诗P036今日献祝寿纪庆生申诗P040米芾少意帖P041诉衷情词P044书祥瑞P046评纸帖(十纸说)P053摹古帖P054所居帖P055奉酬山甫P057寄薛郎中绍彭P058林逋诗跋(德行帖)P061题文同墨竹诗P062题苏轼墨竹诗P063踏莎行?雾失楼台(疑伪)P065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疑伪)P070离骚经(伪作)P103九歌(伪)P108燕然山铭(疑伪P112米芾篆隶P120正六译《波罗蜜经》序P123如来真赞P120右军帖赞卷九外编二P007曹子建应诏诗《宝晋斋》P026梅花赋(疑伪作)年三十四岁P043鲍参军舞鹤赋P062三馆暴书帖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伪残P072岳阳楼记(伪)P079从天竺归隐溪之南冈诗〈昔年诗〉P084鹤林甘露帖P086偶成蝶恋花一阕 "疑"P088下净名(疑伪)P089私居、浸足、壮观亭三帖(伪)P092问月诗传伪P094五言诗《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王维(伪)P097萧闲堂P103书唐崔颢的《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P111题雍丘崔明府丹灶李白(疑伪)P112太守召陪诸公游虎丘唐朱长文P120书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P121苗幕帖P122饶纸帖P122书法赞P123仲宁帖詹怀帖P124乐圃先生墓表P127动静交相养赋白居易P132秋阳赋P137春赋庚信P141答绍彭书来论晋帖误字P142常少府题破山寺诗P146昼锦堂记(又号“百衲碑”)P149王维《游感化寺》P151书【宁王山池】唐P152岑之敬(南北朝)洛阳道伪P154宋之问明河篇(伪)P157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杜甫伪P162鉴亭铭碑阴伪。

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迹,带译文版

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迹,带译文版

北宋书法家⽶芾的墨迹,带译⽂版⽶芾《盛制帖》,⾏草书墨迹,纵27.4厘⽶,横32.4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约元丰五年(1082年)。

释⽂:盛制珍藏,荣感。

⽇⼣为相识拉出,遂未得前见。

寒光之作,固所愿也。

⼀两⽇⾯纳次。

黻顿⾸。

天启亲。

《叔晦帖》,⽶芾书。

纸本,纵24.5厘⽶,横29.6厘⽶。

现藏⽇本东京国⽴博物馆。

释⽂:余始兴公故为僚宦,仆与叔晦为代雅,以⽂艺同好,甚相得,于其别也。

故以秘玩赠之,题以⽰两姓之⼦孙异⽇相值者。

襄阳⽶芾、元章记。

叔晦之⼦:道奴、德奴、庆奴。

仆之⼦:鳌⼉、洞阳、三雄。

⽶芾《伯充帖》,⼜称《致伯充尺牍》、《伯⽼台坐帖》、《眼⽬帖》,⾏草书。

纸本。

纵27.8厘⽶,横39.8厘⽶。

信札⼀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约书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五⽇。

纸上名家藏印累累。

释⽂:⼗⼀⽉廿五⽇。

芾顿⾸启。

辱教。

天下第⼀者。

恐失了眼⽬。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

同官⾏。

奉数字。

草草。

芾顿⾸伯充台坐。

⽶芾《箧中帖》,⼜称《致景⽂隰公阁下尺牍》、《天机笔妙帖》。

⾏草书。

纸本。

信札⼀则。

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

纵28.4厘⽶,横39.5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南宫天机笔妙(鲜于枢书)芾箧(qie)中怀素帖如何。

乃长安李⽒之物。

王起部、薛道祖⼀见。

便惊云。

⾃李归黄⽒者也。

芾购于任道家。

⼀年扬州送酒百馀尊。

其他不论。

帖公亦尝见也。

如许。

即并驰上。

研⼭明⽇归也。

更乞⼀⾔。

芾顿⾸再拜。

景⽂隰公阁下。

⽶芾《三吴帖》,⾏书。

纸本。

信札及五⾔古诗各⼀。

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

纵30.6厘⽶,横63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

襄阳⽶黻上。

三吴有丈夫。

⽓欲吞海⽔。

开⼝论世事。

借箸对天⼦。

瑞节⾼如松。

—岁⼏繁使。

秋⽔浮湘⽉。

罇酒屡觏⽌。

⾔别不可攀。

寥虚看云驶。

《张季明帖》,⽶芾书。

纸本,纵26.0厘⽶,横34.5厘⽶。

现藏⽇本东京国⽴博物馆。

米芾草书风格解析——以《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为例

米芾草书风格解析——以《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为例

2018-09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米芾草书风格解析———以《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为例张宏利(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00)摘要: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是米芾晚年的草书作品之一。

本文首先从北宋的草书环境谈起,接着讨论米芾个人对草书的评价态度及他个人的草书的形成。

然后以《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为例解析米芾草书的笔法、结构、章法及其影响其风格的其他因素。

最后,从对米友仁,吴琚等人的书风影响来讨论我们对于书法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米芾;草书;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影响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7-0019-02一、引言曹宝麟曾在《中国书法史》中写道:“我想,只有了解到米芾性格中的双重性,即真率和娇饰、狂傲和谦卑、坦诚和隐瞒等等首鼠两端的表现,才能来谈论他的书法和书论。

”透露出米芾是书法史上的怪异之才,也因一些乖僻的行为举止被传以为笑后被人称“米颠”。

米芾平生最得意的是他的行书作品,草书也不是他的专攻书体,但他对草书却有着自己的见解,他对晋人的草书最为崇尚,因此他的草书可以说是追随晋人的法则,强调字字独立,取法古朴沉稳,点画高古,在北宋时期的小草作品中实属上乘之作。

但米芾对自己的草书作品自信满满,很反感怀素、张旭一脉创新的狂草书风。

米芾在《论草书帖》这样写到:“草书若步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

……巩光尤可憎恶也。

”二、从《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解析米芾的草书风格可以从米芾早年草书看出其早期草书曾师从周越、苏舜卿。

由于过于看重纤瘦的结体,导致其草书作品不灵动,创造力受到了限制,给人以一种被脚铐制约,随意舞动的感觉,使其草书缺乏飞舞的柔美和线条弹性的艺术美。

《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是米芾草书九帖之六、七。

也称《中秋诗帖》。

草书,纸本,横36厘米,纵25.2厘米。

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中秋诗帖》作于米芾晚年,虽略显不自信,但根据其长期对书法研习,在此帖中我们仍能体会其有迹可寻的理性因子,在书法研究领域都能给我们以理性的启示和指导。

行草书结合之典范——米芾《临沂使君帖》

行草书结合之典范——米芾《临沂使君帖》

行草书结合之典范——米芾《临沂使君帖》现存米芾书迹,真、行、草、隶、篆诸多书体皆有涉及,然行书无疑代表其书法艺术成就。

苏轼的“风樯阵马”、黄庭坚的“快剑斫阵”可谓的评。

诚如苏、黄所言,米芾的行书纵横洒脱、跌宕多姿。

《临沂使君帖》为米芾写给临沂使君的信札。

此帖前二行“芾顿首。

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以行书写出,將要言之事交代清楚,古时书法的实用性当见一二。

第三行“如何芾顿首”,第四行“临沂使君麾下”转为草书,连绵恣肆,沉着痛快。

全篇可见,不同书体将信札分作两部分,信札格式又将同为草书的第三行与后一行予以区分,打破平均之势。

此帖为米芾行书与草书完美结合之作,前两行墨色浓淡跌宕,字距紧结无所连带;后两行虽字字连绵,却有朗朗之感。

文中行书部分提按明显,为米芾标志性纵势行笔。

第一行引首“芾”独立一字,起笔饱满乃文中墨色最浓处;“顿首戎”三字权且为一字组,字形稍大,气脉一致,“戎”字末尾“戈”画出锋凌厉;后两字及“薛”左半部分提按较轻,右下则行笔加重,如壓纸镇石,顿挫有力。

第二行前两字“帖五”为一字组,“上”字独立,字形向右收缩,有跳跃活泼之感;中间“纳阴郁”三字,字势呈S线形摆动,下笔如高空欲坠之石,字字险绝;后“为况”二字字形缩小独立,与开头“芾”字遥相呼应。

第三行连绵恣肆,行气左下,将前两行行书断开之处巧妙连环成一个整体,且中间字形收缩,两端扩张,又与第四行呈微弧形对应之势。

其中,“如何”“顿首”四字历代碑帖中颇为常见,且已然成为代表性连属形式。

“芾顿首”三字,更是成为一种个人符号。

第四行与前一行虽同为连带,却变幻章法,“临沂使”三字连属处细若游丝,将断不断;“使”字撇捺两笔纵横开张,“君麾”二字明显右倾,此三字字形为全篇最大,然笔画舒朗,了无沉闷之感。

“下”字断开连带,戛然而止,如珠落玉盘。

米芾行书面貌丰富,得益于其终身不断地探索。

其用功精勤,自况“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

米芾行草书法特点:体势俊迈,八面生姿

米芾行草书法特点:体势俊迈,八面生姿

米芾行草书法特点:体势俊迈,八面生姿米芾的行草、小行楷成就最高行草尤其以翰札为最精。

他虽写过麻笺十万,笔墨散落四海,而晚年竟宣布生平得意者为小行书一种。

“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

”是人间所得,皆可珍秘。

这些都是一些不经意的佳作,往往神妙出于意外。

他的行草书,体势俊迈,八面生姿。

正如朱熹所说:米字如“天马脱衔,追风逐电。

”为同一时代的苏、黄、蔡三大家所不及。

如明朝项穆在《书法雅言》所说:宋四家中,“惟元章更易起眼,且易下笔,每一经目,便思仿模。

”尤其米芾的行草和行楷书,似乎与二王并驾。

尽管自宋以来,学习米芾行草书的人们为数不少,可是卓然成家的却很少。

即使善学米书的米友仁、吴琚、王庭筠等名家,均亦无其面目。

可见米芾之书,极为难学。

在此必须指出,历来一般人们谈及米芾的书法成就,往往忽略他的草书。

这可能由于米芾的草书帖极难得到的缘故。

他的草书墨迹《论草书帖》收藏在故宫博物院,解放前刊于《故宫周刊》第十六册,第三百六十一期。

米芾的这个草书帖,有点有划,决不轻撩,像画龙、画符似的。

这才是真工夫,也是写草书的正格。

这充分体现了写草书必须以楷书为基础。

点,是入笔,一点住了;划,出笔、行笔为划,收笔归点。

草书成分更应具有点、划,笔力要沉着,跳动性要大。

换句话说,弹力要足,这才是极高度的草书。

米芾写的《论草书帖》恰恰如此,其优点是:(1)点的成分很足;(2)划的成分也很足,即起笔、收笔和运笔的笔道很充足;(3)很沉重;(4)跳动性大。

丝毫没有涨墨涨笔之处,具有六朝的风格。

现将米芾的《论草书帖》全文录下以飨读者。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

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擎诸凡夫,自有识者。

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

高闲而下,但可悬之酒肆,碧光(唐人)尤可憎恶也。

”(《宝晋英光集·补遗》)正因为米芾兼具理论及实践之所长,他以非凡的艺术才能,成为名重一时的名书法家。

总之:米芾的书法艺术成就很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他的用笔有时过于雄犷,而成俗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芾草书全集欣赏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

辄徒成下品。

张颠(癫)俗子。

变乱古法。

惊诸凡夫。

自有识者。

怀素少加平淡。

稍到天成。

而时代压之。

不能高古。

高闲而下。

但可悬之酒肆。

(*)光尤可憎恶也。

[释文]雨三日未解,海岱只尺不能到,焚香而已。

日短不能昼眠,又人少往还,惘惘!足下比何所乐?
米芾《焚香帖》,又作《海岱帖》,草书九帖之九,为米芾知涟水军时所写之尺牍,以帖中有“焚香”二字,故取之以名。

“海岱”指海岱楼,在涟水
[释文]: 元日明窗焚香,西北向吾友,其永怀可知.展《文皇大令》阅,不及他书.临写数本不成,信真者在前,气焰慑人也.有暇作谱,发一笑於事外.新岁勿招口业,佳.别有何得泗戎东下未已有书至彼,俟之.
此书约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

为草书九帖之三。

明代人都穆跋《元日帖》云:“翁此卷尝入绍兴秘府,后有其子元晖题识,盖海岳平生得意书也。

其中登海岱楼诗一首,下小字注云:‘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夫海岳书,可谓入晋人之室。


向乱道在陈十七处,可取租及米,寒光旦夕以恶诗奉承。

花卉想已盛矣。

修中计已到官。

黻顿首。

[释文]吾友何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

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

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

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

《月仪》不能佳,恐他人为之,只唐人尔,无晋人古气。

释文:
中秋登海岱楼作。

目穷淮海两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西轮。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
目穷淮海两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东轮。

信书亦一难事。

[释文] 南宫天机笔妙(鲜于枢书)芾箧中怀素帖如何。

乃长安李氏之物。

王起部、薛道祖一见。

便惊云。

自李归黄氏者也。


购于任道家。

一年扬州送酒百馀尊。

其他不论。

帖公亦尝见也。

如许。

即并驰上。

研山明日归也。

更乞一言。

芾顿首再拜。

景文隰公阁下。

道林楼阁鸣(此字点去)明丹垩,杉松振老髯。

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释文】芾顿首再拜前留简而去不得一见于今怏怏辱教知行李已及偶以林宪巡历既以回避遂谒告家居或渠未至急走舟次也粮如命他干一一示下对客草草
芾顿首
释文:芾非才当剧,咫尺音敬*然,比想庆侍,为道增胜,小诗因以奉寄。

希声吾英友。

芾上。

竹前槐后午阴繁,壶领华胥屡往还。

雅兴欲为十客具,人和端使一身闲。

释文:
芾顿首。

早拜见。

值雨。

草草。

不知轴议何者为如法。

可换更告批及。

今且驰纳。

芾皇(惶)恐顿首。

伯充防御台坐。

庭下石如何去里。

去住不过数日也。

释文:
芾顿首。

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

临沂使君麾下。

[释文]
十一月廿五日。

芾顿首启。

辱教。

天下第一者。

恐失了眼目。

但怵以相知。

难却尔。

区区思仰不尽言。

同官行。

奉数字。

草草。

芾顿首伯充台坐。


•评论
•转载(1391)
•分享(636)
•复制地址•编辑
《晓行巴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