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全面启动广邀社会各界参与确保结论独立公正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26•【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2023年12月26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系统梳理了《纲要》实施两年多来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进展情况,深入分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纲要》实施的主要举措。

一、《纲要》实施进展情况良好“十四五”前半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打压、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迈上新台阶,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重要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国内生产总值(GDP)跨过120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展是确保国家行稳致远、跻身世界前沿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现代化、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

它是以科技进步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主线,各个领域的力量融合、共同推进,形成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

要实现科技发展的更大可能,必须统筹协调、尊重创新,推动改革创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为此,提出了以下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一)高瞻远瞩,科技先行科技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基础。

要树立“科技先行、经济第一”的发展理念,加快科技发展步伐,使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大幅提升,强化科技投入的效益功效,完善因材施教的“培养制造”模式,加大重点领域的投入。

(二)突出创新,全力支持实施高水平创新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立项培育重点成果,把握全球科研前沿动向,把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

加强与国际公认高水平创新平台的联系合作,持续弘扬创新精神,健全人才流动机制,特别是鼓励创新者,提供优厚的发展空间,满足他们的创新需要。

(三)及时推出,建立促进科技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国家应及时推出因材施教的培养计划,针对不同学科要求建立不同的大学生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及行业发展需求,形成资源共享、培养目标统一、知识传播自由的知识共同体融合。

(四)重视应用,促进发展要突出决策科学的应用,重视关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把握科技发展的步伐和脉搏,严格把控发展的质量,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摸索出发展的成功之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保持科技进步的节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把握机遇,强势发展要积极应对新兴产业新技术的发展,把握机遇,加强国际合作,挖掘新的局面,以强有力的责任感和行动激发新的科技发展活力,实现新的发展空间,努力推动产业经济和科技创新行业协同发展,实现中国科技的蓬勃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复兴,必须采取务实的措施,突出科技发展的首要性,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培养新型国际优势,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完整的科技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09.07.27•【文号】国科发计[2009]425号•【施行日期】2009.07.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执行情况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09〕4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中科院、工程院、自然基金委、中国科协: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推进《规划纲要》战略任务的落实,科学制定“十二五”科技规划,科技部将组织开展《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估意义《规划纲要》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切实执行《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

加强对《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对于推进任务落实,提高实施水平,确保《规划纲要》的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纲要》的各项战略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启动实施,“十二五”将进入攻坚阶段。

本次检查评估工作,要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目标要求,对《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检查评估,把握进展,总结经验,形成关于自主创新战略实施情况的基本判断;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为“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制定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进一步推动《规划纲要》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1991.12.01•【文号】•【施行日期】1991.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1991-1995-2000)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引言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充分证实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面对国际科技的激烈竞争,大力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十分重视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是振兴经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和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必然选择。

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坚定不移地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繁荣的夙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和切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批准实施了科技攻关、“星火”、“863”、“火炬”、工业性试验、科技成果及新技术推广等多项科技计划,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2万多项,为经济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问题,产生经济效益达2800多亿元,比前30年的总和还高出几倍。

目前,全国已拥有1000多万人的自然科学技术队伍,建立起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科技体系,形成了较强的科技攻坚能力。

科技体制改革在全社会确立了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地位;科技工作形成了纵深部署、有机联系的格局;开发型研究机构面向经济并逐步转轨变型;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型科技计划体制正在形成,科技工作的机制、格局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所有这些,都为9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科技工作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主要是: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改革缺乏总体规划和协调;经济建设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压力、动力与活力、国家财政对科技投入强度低,金融、企业投入渠道尚待拓宽;科技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广大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和三线地区科技人员的许多具体问题亟待解决;科技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理顺。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表力建科技强国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表力建科技强国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发表力建科技强国中国2月9日发布一项雄心勃勃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尽快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勾画宏伟的路线图。

根据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1年)》(“纲要”全文见《新华月报》3月号·记录——本刊编者),到2021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年投入总量将超过9000亿元,投入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企业将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由2000多名顶尖科学家和科技政策专家历时一年多制定的这个纲要,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首个国家科技规划。

纲要确定,到2021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提高到2%;到2021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以上。

2021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创纪录的1.23%,在发展中国家居首位。

但是,世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比重都在2%以上。

纲要部署了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68项优先主题,16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专项,8个重点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它们涵盖能源、资源、农业、制造业领域,载人航天和探月、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等战略工程,生物、信息、制造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及蛋白质、纳米等科学研究。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都是“迫切需要科技支撑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以及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领域”。

他说:“目前,中国还不是经济强国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薄弱。

”这部*****字的纲要突出强调“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的目标。

纲要提出,要推动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同时在财税政策和建立研发平台上给企业大力支持。

科技政策专家们设计了中国各类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增强竞争力的实现路径,提出到2021年左右,以大量专业化中小企业为基础,在各产业中造就一批效益突出、创新业绩出众、成长迅速、实力强大的中国企业,并使其中佼佼者跻身世界500强,形成“航母级”企业。

认真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开创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认真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开创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维普资讯
¨
二 是应对世 界科技 革命和提 高我 国竞争力 的需要 。 当今世 界 新科技革 命迅猛发展 不断 引发新的创新浪潮
科技成 果转化 和产业更 新换代 的周期 越来 越短 .科 技作为第 一生产 力的地
事业 的更大发展 需要我 们从 国情 出
远影响。
二 、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指导 方针和 目标
未来 1年 . 5 我国科技发展要确定一 个 怎样 的指导方针 7 目标是什么 7这是
关系科技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 也是制
济社会发 展和 国防建设作 出了重大贡
献 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 科体 系 拥有 了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 , 具备了一定 的 自主创新能力,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 了重要基础 。 但也要看到 目前我 国的 科学枝术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 发展 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 关键技术 自主 研发比例低 发明专利少 .科技成果转
要基于 以下几方面考虑 。

是实现我 国新阶段发展 目标的需要 十六大提 出,要在本世纪头 2 0
年 集中力量 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 实现这一宏伟 目 标靠什 么 最根本是依靠两大动力 一要靠坚定不穆地推进 改革开放 二要 靠科技进步和剖新的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经济增长平 均保持在 9 以上 . % 未来 1 年. 5 能否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 持续增长 这是国内 外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霰国已经跨上 了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 10 O0美 元这个台阶 , 2 2 年要达到 3( 美元 这是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 到 0a 00 ; 期 面 向未来 . 我们站 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应该清醒地看到 . 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面临许 多突 出问题 . 经济结构不合理 质量和效益不高 特别是能

方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方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方案

方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方案一、背景和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与发展,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该纲要第一次明确了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战略意义。

经过10年的实施,该纲要已经成为指导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文件之一。

为了及时了解和评估《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科技部组织开展了该纲要的中期评估工作。

本工作方案旨在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等,为科技部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提供指导。

二、工作目标本中期评估工作旨在:1、全面了解《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总结成就,分析成功经验;3、提出建议措施,加强规划实施,推动科技发展。

三、工作任务1、了解《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

收集有关实施情况的文件、报表和其它资料,了解实施进展、成效和问题;2、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总结成就和成功经验。

分析规划实施中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经验,明确规划实施的优点和可借鉴之处;4、提出建议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科技部加强规划实施的建议措施,为科技发展提供指导。

四、工作内容1、收集资料。

科技部将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收集实施过程中的文件、报表和其它资料,了解实施进展、成效和问题。

2、召开专家评估会议。

评估专家将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专业领域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

3、编制评估报告。

将评估结果整理成报告,明确《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建议措施等。

五、工作方法1、文件研究法。

对纲要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政策、规章、规定等文件进行分析,了解实施过程中的制度、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情况。

建设项目“三同时”评审制度(3篇)

建设项目“三同时”评审制度(3篇)

建设项目“三同时”评审制度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紧缺,建设项目的规模不断增大,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建设项目在启动和建设过程中满足社会各方的需求和利益,减少不必要的环境和社会风险,需要建立起科学、规范和完善的评审制度。

本文主要探讨建设项目“三同时”评审制度的意义、内容和实施方法,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第一章引言1.1 背景城市化是当代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也是解决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项目的规模不断增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然而,由于建设项目的规模庞大,施工周期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和风险。

因此,建设项目在启动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规范和全面的评审。

1.2 目的和意义建设项目“三同时”评审制度是指在建设项目启动和建设过程中,对项目的规模、用地、环境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核,以确保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在满足社会各方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环境和社会风险。

建设项目“三同时”评审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通过评审制度,对建设项目的规模、用地和资源利用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项目的规模和用地合理,资源利用合理,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资源。

(2)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通过评审制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和审核,确保项目的建设不对环境造成过大的破坏和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通过评审制度,对建设项目的社会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核,确保项目的建设不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在国际上,建设项目的评审制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例如,欧洲各国在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时,都会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审核,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美国也有类似的评审制度,对大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和审核,确保项目的规模和用地合理,不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编制工作方案_1

编制工作方案_1

编制工作方案编制工作方案1“十二五”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也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发改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

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

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

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

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7月至12月底前)。

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

认真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开创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认真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开创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认真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开创我国科技的新局面━━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摘要)温家宝(2006年1月9日)这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是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

一、深刻认识制定《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们党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形势和任务作出的.从2003年6月开始,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力量,在深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规划纲要》。

中央提出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实现我国新阶段目标的需要.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靠什么?最根本是依靠两大动力,一要靠坚定不移地推进,二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撑。

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保持在9%以上,未来15年,能否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这是国内外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已经跨上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这个台阶,到2020年要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面临许多突出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特别是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日益严重。

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找出路、找办法。

没有科技的和创新,就不可能真正走上科学的道路。

要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研究科学技术怎么支撑、怎么引领的问题。

二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

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

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

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是指2016年至2020年的国家发展规划,该规划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中期评估是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的重要环节,以便总结经验,及时调整策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下面就十三五规划的中期评估进行阐述。

首先,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的首要任务是对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判。

在经济方面,中期评估应重点评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就业水平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情况。

对于社会发展来说,中期评估应关注社会保障体系、健康教育、就业培训和住房条件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此外,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方面的评估也是中期评估的重要内容,如对水资源、大气质量和土地利用的保护等等。

其次,中期评估应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剖析和总结。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结构调整的困难等等。

中期评估应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便在后续的规划实施中作出调整和改进。

此外,中期评估还应对规划目标与现实情况的匹配性进行检验。

在编制规划时,可能存在着对现实情况的一些假设和预期,而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则会与原先的预期有所不同。

中期评估应对规划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契合度进行评估,以便在后续的规划修订中进行调整和完善。

最后,中期评估还应对规划的政策措施进行评价。

规划的实施往往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对于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评估也是中期评估的重要内容。

中期评估应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考核,以便在后续的规划修订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总而言之,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是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的重要环节,即对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判,剖析和总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检验规划目标与现实情况的匹配性,评价规划的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中期评估,可以及时调整策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7〕5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7〕5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7〕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四川省人民政府2017年1月26日四川省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为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体系和规范高效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精神,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目标导向,聚焦发展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扩大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自主权,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营造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科研环境,实现从科研管理到创新服务的转变,为全省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经济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改革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包括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研发(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和人才等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科技计划体系,形成分类管理、系统全面、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新机制,建立完善统一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管理效率,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作者:来源:《学会》2021年第07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落实国家有关科技战略规划,特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一、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印发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统筹部署下,各地区各部门不懈努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持续完善,科学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大幅提高,科普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普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现代科技馆体系初步建成;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实现新突破;建立以科普法为核心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组织实施体系,探索出“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的建设模式,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为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本刊记者 刘长杰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

在收入水平上,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在目标设置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四五”乃至未来的15年,中国将如何来建设现代化强国?值得注意的是,纲要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针对纲要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具体内容,本刊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对“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这一战略定位予以解读。

科技创新,核心中的核心再也没有人会怀疑中国选择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心。

2021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出现了45次,“科技”出现了24次。

有人做过比较,两个词的出现频率为近三年来最高。

“今年两会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创新,代表和委员们谈论最多的也是创新。

”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学教授刘涛雄说,整个社会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氛围,已经被调动起来。

事实上,早在党的十八大上,创新就被提到重要位置。

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主持召开重要会议还是深入地方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重视创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1.05.26•【字号】青科发规〔2021〕31号•【施行日期】2021.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规范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根据《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青发〔2019〕11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青政〔2015〕80号)《青海省关于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青办字〔2020〕76号)等文件精神,我厅制定了《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21年5月2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专项组织第三章专项项目立项和实施第四章项目合同变更第五章监督检查和验收第六章附则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青发〔2019〕11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省级财政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的实施意见》(青政〔2015〕80号)《青海省关于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青办字〔2020〕76号)等文件精神,为规范重大科技专项(以下简称“重大专项”)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大专项是指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汇聚省内外科技创新资源,支持我省重点领域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的专项科技计划。

第三条重大专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重大要求,围绕实施“一优两高”战略、保护“地球第三极”、培育“四种经济形态”、创建“五个示范省”的总体布局,紧密对接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全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开展行业、产业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战略新产品开发、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开展全链条一体化设计,滚动支持,动态调整。

健全制造业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方案

健全制造业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方案

健全制造业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方案一、背景分析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成果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制造业科技成果的评估和定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估标准不统一、定价不合理等,导致科技成果无法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健全制造业科技成果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科学评估机制科学评估机制是确保制造业科技成果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其价值的前提。

具体来说,应建立以下科学评估机制:1.建立评估标准体系。

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包括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的考量,形成完备的评估指标体系。

2.构建评估方法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估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技术对标、专家评审等多种手段,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信。

3.制定评估流程与机制。

明确科技成果评估的流程,规定评估的时间节点和参与方,确保评估工作的及时性和公正性。

三、市场定价机制市场定价机制是保障制造业科技成果能够在市场中得到适当定价的保证。

具体来说,应建立以下市场定价机制:1.市场供需平衡。

通过调控科技成果的供给和需求,确保供需平衡,避免因供需失衡而导致定价偏高或偏低。

2.定价标准的可操作性。

制定科技成果定价的标准具体、可操作,避免因定价标准过于抽象而导致的评估难度和争议。

3.市场竞争机制。

建立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来推动科技成果的定价。

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科技成果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4.完善监管机制。

加强对市场定价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保证科技成果的定价在合理范围内。

四、政策保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是确保科学评估和市场定价机制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执行的关键。

具体来说,应建立以下政策保障机制:1.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应加强对科技成果评估和市场定价工作的引导,明确指导方向,推动科技成果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制定激励政策。

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于优秀的科技成果给予奖励,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实施情况十四五中期评估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实施情况十四五中期评估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实施情况十四五中期评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是国家针对科学素质普及和提升而制定的一项长期行动计划。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十四五中期评估是对该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实施情况的评估和总结,旨在分析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十四五中期评估中,首先要对计划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全面评估。

目标是明确规定的科学素质提升目标,包括提高人民群众科学素质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等。

任务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

评估需要对目标的实现度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次,需要评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在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实施情况。

这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科普活动等方面。

评估要考察各个领域的政策措施是否得以有效贯彻和实施,各个层面的工作是否有序、有力地推进。

同时,还需要评估各个领域的实施效果,科学素质是否得到提升,科学知识是否进一步普及。

评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的中期效果,还要关注重点地区和群体的情况。

科学素质普及是一项全民行动,但由于各地区和群体之间的差异,有些地区和群体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

评估要查看哪些地区和群体的科学素质提升效果较好,哪些地区和群体存在滞后和问题,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评估还要关注对全民科学素质的评价体系和监测机制。

科学素质的评价是科学行动规划实施的重要环节,要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对科学素质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

监测机制是对计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评估要考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情况,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及监测机制的有效性。

最后,评估还要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的推进机制进行评估。

这包括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能力,资源投入和利用效果等方面。

评估要考察推进机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是否能够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9 9 4 ,1 6( 6 ):8 2 — 9 5 .
] ] ] ]
c o mp o u n d s [ J ] .C e me n t a n d 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 r c h ,1 9 7 7,7( 5 ) :
5 2 3 . 5 3 5 .
种行 之有 效 的方法 。
R a s h i d Y R .A n l a y s i s o f p e r s t r e s s e d c o n c e r t e p r e s s u r e v e s s e l s [ J ] .
N u c l e a r E n g i n e e i r n g a n d De s i g n,1 9 6 8 ( 7 ) :3 3 4 ・ 3 4 4 .
Hi l l e me i e r B. Hi l s d o f H K .F r a c t u r e me c h ni a c s s t u d i e s o n c o n c et r e
参 考文 献 :
[ 1 ] 朱维新 .用离心模型研究土石坝心墙裂缝 [ J ] .岩土工程 学报 ,
于 沭, 等∥土石坝裂缝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6 5 ( 9 ) : 7 5 7 - 7 6 6 .
5 结

D i S L .S o n g Q G.S h a n B G .A i f n i t e e l e m e n t s i m u l a t i o n m o d e l
9 9 ( S T 1 0 ):2 1 0 9 - 2 1 2 2 .
Ce d o l i n L, B a  ̄ nt a Z Ef f e c t o f in f i t e e l e me n t c h o i c e i n b l u n t
计算的代价不至于过高,裂缝宽度深度的判断结果对 工程具有实用的借鉴意义。综合研究结果认为 ,基于 F L A C 3 D应 用 I n t e f r a c e 单 元模 拟 土 石坝 裂 缝 的开展 是
f o r c r a c k s i n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J ] .I AB S E C o l l o q u i u m o n C o m p u —
r a t i o n a l Me c h a n i c s o f C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es r ,1 98 7,3 7 8 ・ 3 8 6 . Na y a k G C, Z i e n k i e wi c z O C.El a s t o - p l a s t i c s t r e s s a n ly a s i s .A g e n — e r li a z a t i o n or f v a r i o u s c o n s t i t u t i v e r e l a t i o n s i n c l u d i n g s t r a i n s o f t e n i n g
[ J ] .I n t e n r a t i o n a l j o u na r l f o r n u m e r i c l a m e t h o d s i n e n g i n e e i r n g ,
1 9 7 2,5 ( 1 ) : 1 1 3 — 1 3 5 .
二J O
] _

1J
[ 2 ]
水利 电力部 ,交通部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 ,等 .土坝裂缝及
¨ J ¨ 2 3 4 5 i r a s e k M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w i t h e m b e d d e d c r e k s [ R ] .L a u s a n n e :

c r a c k b a n d a n l a y s i s [ J ] .C o m p u t e r m e t h ds o i n a p p l i e d m e c h ni a c s
a n d e n g i n e e i r n g ,1 9 8 0 ,2 4( 3 ):3 0 5 — 3 1 6 .
S u i d a n Mu b b a d a, S e h n o b i r e h Wi l l i a m C .F i n i t e e l e me n t a n ly a s i s o f
ei r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 J ] .J o u na r l o f t h e S t uc r t u r a l D i v i s i o n ,1 9 7 3 ,
本 文 对基 于 F L A C 3 D应用 I n t e f r a c e单元 模 拟土 石 坝裂 缝 开展 的方法 进行 了研 究 ,探讨 了 I n t e f r a c e单 元 的基 本理 论 和与 土石坝 裂缝 的相 似性 。通 过 坝肩边 坡 坡度 变化 造成 的土石 坝 出现心墙 裂 缝 的离心 模型试 验 验证 数值 模拟 方法 在 模 拟 土 石 坝 裂缝 开 展 的可 行 性 。 结果 表 明 ,建议 的 I n t e f r a c e 单 元设 置 密度值 、参数 取 值方 法 是合 理 的 ,既保 证 了计算 求 解 的可靠 性又 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