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施、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新版)

合集下载

消防设备管理规定范文

消防设备管理规定范文

消防设备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消防设备的管理,提高消防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消防设备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使用的消防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消防器材、消防自动化设备、火灾报警设备、消防通信设备等。

第三条所有单位和个人在使用消防设备时,应当遵守本管理规定,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和维护。

第二章消防设备的选择与安装第四条消防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经过消防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五条消防设备的安装应由具备资质的消防设备安装单位进行,安装过程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第六条消防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对安装完成的消防设备进行验收,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章消防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第七条消防设备的维修保养由消防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消防设备的维修保养应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和相关规定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第九条消防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和维修记录,并保存至少三年。

第四章消防设备的检查与测试第十条消防设备的检查与测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功能达到要求。

第十一条消防设备的检查与测试周期应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不得延期或缩短检查周期。

第十二条消防设备检查与测试的结果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第五章灭火器具的保管与使用第十三条灭火器具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选购,并设置在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域、出入口等明显位置。

第十四条灭火器具的保管应定期进行检查,并确保灭火器具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五条灭火器具的使用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不得随意乱用或损坏灭火器具。

第六章火灾报警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第十六条火灾报警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十七条火灾报警设备的管理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新版消防管理制度

新版消防管理制度

新版消防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消防管理工作,防止和减少火灾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类单位和个人的消防管理工作。

凡在国家内设单位,都必须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消防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落实责任,防患于未然,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消防工作要有高度的重视,加强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消防文明建设和消防安全观念,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享有的消防安全格局。

第五条国家消防部门是负责消防工作的主管部门,各级地方消防部门和各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本系统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每个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制度,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和器材,合理配置专职和兼职消防人员,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七条消防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副组长一名,成员包括安全生产部门负责人、消防管理人员等。

第八条消防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本单位的消防工作。

第九条消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包括:(一)组织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和规章;(二)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三)负责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工作计划;(四)负责组织开展消防检查和消防演练。

第十条消防队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配备专职的消防人员,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和措施。

第十一条消防安全工作是单位领导班子的基本职责,必须由领导班子全面担负。

第三章防火设施和器材第十二条各单位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对建筑物进行防火检查和评估,确认防火等级,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防火设施的配置和保养,防止防火设施失灵或过期。

第十三条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和保养灭火器材、消防栓、消防水泵等设备,配备专业的消防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管理规定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管理规定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管理规定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管理规定是保障公共安全和防止火灾事故发生的重要法规。

本文将对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管理规定进行详细介绍,不再使用分段语句。

一、消防设施的管理规定1. 消防设施的建设消防设施的建设必须符合相关国家和地方的消防法规,包括建筑物内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器、疏散通道等。

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消防工程建设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2. 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包括定期巡查、保养和维修。

巡查内容包括消防设施的完整性、通畅性和可用性等方面的检查。

保养和维修包括消防设施的清洁、检修和更换等日常工作。

3. 消防设施的检测与验收消防设施的检测与验收是确保其功能完善和符合相关标准的重要环节。

消防设施的检测需要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验收。

对于不合格的消防设施,必须立即进行整改,直至符合相应要求为止。

二、灭火器材的管理规定1. 灭火器材的购置灭火器材的购置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并且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和规格。

购置过程中必须确保灭火器材的质量可靠,并且需要与专业生产厂家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2. 灭火器材的存放和保管灭火器材的存放和保管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并且需要定期进行清点和检查。

灭火器材应当妥善地放置在指定的位置,标识清晰可见,并且不得存放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

3. 灭火器材的维护和保养灭火器材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的关键。

维护和保养包括定期检查灭火器材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并进行清洁、加注灭火剂和更换零配件等工作。

对于维护不良或者使用寿命已过的灭火器材,必须及时更换或修复。

4. 灭火器材的培训和使用灭火器材的培训和使用是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扑救的关键。

相关人员必须接受消防教育培训,并且熟悉各类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应当根据火势大小和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

消防设备管理规定模版

消防设备管理规定模版

消防设备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消防设备的管理,提高火灾防控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场所、建筑物、企事业单位等的消防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消防设备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保证消防设备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火灾。

第四条消防设备管理的原则是全面、科学、便捷、高效。

第二章消防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第五条消防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建设单位、物业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

第六条建设单位负责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进行消防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和验收,并负责将验收合格的消防设备移交给物业管理单位或使用单位。

第七条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对社区、小区、商场等公共场所的消防设备进行日常巡查、维护保养和使用指导,并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第八条使用单位要保证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严禁占用或挪用消防设备,并定期组织消防培训和演练。

第三章消防设备管理的内容第九条消防设备管理的内容包括消防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验检测和消防培训演练等方面。

第十条消防设备的选型应根据所在场所的性质、用途、人员数量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消防设备能够满足灭火、疏散和报警等功能需求。

第十一条消防设备的安装调试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设备的安装质量和功能正常。

第十二条消防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消防设备的定期检验检测应由专业的检验机构进行,各项检验指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十四条消防设备的管理单位要组织定期的消防培训演练,提高人员的消防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消防设备管理的监督检查第十五条监督检查机构要定期对消防设备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消防设备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或纠正。

第十六条发现消防隐患或设备故障时,管理单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消防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消防安全条例最新版

消防安全条例最新版
3.个体工商户、居民住户应当履行消防安全义务,做好火灾预防工作。
三、火灾预防
1.建设工程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或者备案手续。
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定期进行检测、维修、保养,确保完好有效。
3.下列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并采取措施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1)公众聚集场所;
(2)医院、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
(3)住宅小区、高层建筑;
(4)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
(5)其他需要设置消防安全标志的场所。
4.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确需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5.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人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2.消防救援机构应当及时组织火灾扑救,查明火灾原因,依法对火灾事故进行处理。
3.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移动火灾现场物件,不得破坏火灾现场。
六、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消防救援机构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消防安全规定与本条例不一致的,按照本条例执行。本市其他消防安全规定与本条例不一致的,按照本条例执行。
-详细说明:化工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危险品管理制度,对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并配备专业的消防设备和人员。
3.商场、市场
-增加条款:针对商场、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增加火灾应急预案、人员疏散引导等方面的规定。
-详细说明:商场、市场应制定详细的火灾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路线、应急照明、安全出口指示等,并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消防器材设施管理规定

消防器材设施管理规定

消防器材设施管理规定一、背景介绍消防器材设施管理对于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消防器材设施的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制定了消防器材设施管理规定。

二、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目的和原则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消防器材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火灾事故进行有效的应对和救援。

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原则包括科学合理、全面统一、依法管理、宜人宜用等。

三、消防器材设施的分类和管理1. 消防器材设施主要分为消防水源、消防水泵、消防水池、消防水枪、灭火器等。

2. 消防器材设施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同时,应建立健全消防器材设施的档案管理制度。

3. 对于破损、老化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消防器材设施,应及时更换或修理,以确保其正常的工作状态。

四、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责任和义务1. 相关单位应对消防器材设施的管理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和检查工作。

2. 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应明确,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3. 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应与岗位职责相匹配,并有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制度。

五、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监督和检查1.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定期对单位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对违反消防器材设施管理规定的单位,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六、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改进和完善1. 针对消防器材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2. 各单位应加强经验交流和学习,不断提高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七、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意义消防器材设施管理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也是城市和社区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对消防器材设施的管理,可以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救援效率,增强公共安全意识。

八、消防器材设施管理的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消防器材设施管理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2024年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

2024年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

2024年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2024年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管理体制架构、设施维护管理、器材更新和调试、安全培训和督导、数据统计和分析以及责任追究。

具体内容如下:一、管理体制架构1. 建立完善的消防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消防机构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消防设施、器材的有效管理。

2. 设立专门的消防设施、器材管理部门,负责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维护和更新。

二、设施维护管理1. 制定消防设施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内容和频次。

2. 建立消防设施巡查制度,定期巡查消防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整改。

3. 建立设施维护记录,记录消防设施维护的时间、内容和责任人员。

三、器材更新和调试1. 设定器材使用期限,定期检查器材的使用情况,及时判定是否需要更新。

2. 对更新的器材进行调试和试用,确保器材能够正常运行。

3. 建立器材调试记录,记录器材调试的时间、内容和结果。

四、安全培训和督导1. 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建立消防安全督导机制,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数据统计和分析1. 建立消防设施、器材管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对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 根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六、责任追究1. 健全消防设施、器材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2. 对于失职、渎职的责任人员,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通过以上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消防设施、器材的有效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的保障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管理规定范本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管理规定范本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1、为了确保建筑物、场所和公共区域的安全,维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提高火灾防范和灭火能力,制定本管理规定。

2、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建筑物、场所和公共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学校、医院等。

3、所有建筑物、场所和公共区域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规定的位置设置和维护好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

二、消防设施的管理1、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能够满足灭火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功能性和可操作性,易于被人识别和使用。

2、消防设施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消防设施应设置在易于触及和使用的位置;消防设施应避免设置在易被临时堵塞的地方,如门口、通道、走廊等;消防设施的设置位置应明显标识,以便人员能够迅速找到。

3、公司、学校和其他单位应负责对其所在区域内的消防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

4、每一消防设施应设置标志牌或标识,以清晰标明设施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标志牌应采用醒目的颜色和明确的文字,方便人员使用。

三、灭火器材的管理1、所有建筑物、场所和公共区域应按照火灾风险等级和使用需求合理配置灭火器材。

2、灭火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应根据每个区域的面积、使用用途和火灾风险等级进行科学选择。

3、所有的灭火器材应经过严格的验收,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灭火器材必须是正规渠道购买的,并有有效的检测报告和合格证明。

4、负责管理的单位应定期组织对灭火器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定期进行灭火器材的试验和充装,保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5、灭火器材应放置在易于触及和使用的位置,且周围不应有任何阻挡和堆放物。

灭火器材的放置位置应标识清晰,以便人员迅速找到和使用。

四、应急演练和培训1、所有单位和建筑物的管理者应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和住户的消防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演练应包括逃生和灭火等方面的内容。

2、定期组织员工和住户参加消防培训,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防火和灭火的能力。

消防安全实施细则(最新版)

消防安全实施细则(最新版)

消防安全实施细则(最新版)消防安全实施细则(最新版)一、概述消防安全实施细则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规定。

本细则适用于所有的公共场所和居民区。

二、消防设施要求1. 火警自动报警系统1.1 公共场所必须安装完善的火警自动报警系统,并实现与消防监控中心的联网。

1.2 居民区应建立火警自动报警系统,设立报警装置和求助按钮。

2. 消防设备和器材2.1 公共场所应设置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等。

2.2 居民区应配备灭火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三、消防安全管理要求1. 应急预案1.1 公共场所应制定健全的消防应急预案,包括火灾逃生指南、公众疏散计划等。

1.2 居民区要建立居民自救小组,并进行定期演练。

2. 消防演练2.1 公共场所应每季度进行消防演练,检验消防设施和人员疏散情况。

2.2 居民区要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居民的火灾应对能力。

四、火灾风险评估1. 公共场所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确保安全防护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火灾隐患排查1. 消防安全检查1.1 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留存相关记录。

1.2 居民区应每月开展一次居民家庭消防安全检查,并指导居民消除隐患。

六、宣传培训1. 消防宣传1.1 公共场所应定期组织火灾防控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1.2 居民区应加强火灾防控知识培训,提升居民的火灾自救能力。

七、责任追究1. 若公共场所或居民区违反消防安全实施细则,造成火灾事故,相关责任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八、附则1.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替代之前版本的一切规定。

2. 公共场所和居民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加以执行。

以上为消防安全实施细则的最新版,旨在确保公共场所和居民区的消防安全。

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严格遵守,全力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的管理,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的管理。

第三条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消防器材管理第五条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消防斧、消防锤、消防警铃等。

第六条消防器材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配置,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第七条消防器材的配置应遵循“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原则,确保消防器材的合理布局和快速使用。

第八条消防器材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拆卸、更换、挪用或损坏消防器材。

第九条消防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清洁、润滑、调整等工作,确保消防器材的性能和可靠性。

第十条消防器材的报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更新消防器材,保证消防器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安全设施管理第十一条安全设施包括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通道、防火门、防火卷帘、应急照明、指示标志、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带等。

第十二条安全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确保安全设施的合理布局和有效使用。

第十三条安全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清洁、润滑、调整等工作,确保安全设施的性能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安全设施的报废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及时更新安全设施,保证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的使用和培训第十五条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拆卸、更换、挪用或损坏消防器材、安全设施。

第十六条消防器材、安全设施的使用应由专人负责,负责人的培训和考核应符合相关规定。

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范本

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范本

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保障单位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管理制度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商场等。

3.本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消防设施、器材的保管、使用、维护和管理,提高灭火救援能力,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4.本制度适用于消防设施、器材的监管人员和相关人员。

二、消防设施、器材的分类和保管1.消防设施、器材按照用途和性质分为灭火器材、消防设备和防火设施等类别。

2.对于消防设施、器材的保管,应采取专人管理、定期保养检查、定期更换等方式。

三、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1.所有消防设施、器材应根据其性质、用途进行合理使用。

2.使用消防器材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和要求进行正确使用,禁止私自挪用、擅自拆卸等行为。

3.消防器材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基本的灭火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1.消防设施、器材应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和检查,并记录相关情况。

2.在维护和保养时,发现存在不安全隐患的消防设施、器材应立即停用,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3.维修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完成时间、维修内容、维修人员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存档。

五、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1.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器材的台账,对设施、器材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备案。

2.组织开展定期的演练和测试,提高员工对消防设施、器材操作使用的熟练程度和应急处理能力。

3.严禁私自改变、损坏、挪动或擅自停用搁置消防设施、器材。

4.对于故意损坏或不按规定使用消防设施、器材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六、消防设施、器材的报废处理1.对于超过使用寿命或无法继续使用的消防设施、器材,应进行及时的报废处理。

2.报废处理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不得私自处置或流入市场。

七、附则1.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2.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执行。

以上为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的范本,旨在帮助企事业单位等相关机构制定和完善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措施,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确保消防设施、器材正常运行,预防火灾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有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

第三条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确保消防设施、器材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应对火灾事故。

第四条公司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公司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第二章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第五条消防设施、器材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选型、采购、安装、验收和投入使用。

第六条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进行。

第七条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查、清洁、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二)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三)对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记录,并保存至少一年;(四)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定期更换、维修,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八条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应按照以下周期进行:(一)每月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洁、维护;(二)每季度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功能测试;(三)每年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更换、维修。

第九条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应建立档案,记录消防设施、器材的型号、数量、安装位置、维护保养情况、更换维修情况等内容。

第十条公司应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使用消防设施、器材的能力。

第十一条公司应制定消防设施、器材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人员,确保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使用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灭火和救援。

第三章消防设施、器材的检查与验收第十二条消防设施、器材的安装、改造、扩建工程竣工后,应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机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消防设施、器材的验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的型号、数量、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二)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的安装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三)检查消防设施、器材的运行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可靠;(四)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功能测试,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消防设施安全管理规定(三篇)

消防设施安全管理规定(三篇)

消防设施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和企事业单位的消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活动。

第三条消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四条专业化管理是消防设施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应当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第二章消防设施管理第五条消防设施管理应当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和任务,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消防设施管理应当建立健全消防设施档案,包括设备的安装、维护、检查记录等信息。

第七条消防设施管理应当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并及时修复损坏的设备。

第八条消防设施管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九条消防设施管理人员应当及时掌握消防设施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第三章消防设施维护第十条消防设施的维护应当遵循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消防设施的维护应当定期进行,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消防设施的维护工作应当做到先预防,后修复,确保设备的长期使用。

第十三条消防设施的维护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维护任务。

第十四条消防设施的维护应当按照规定的维护周期和维护内容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第四章消防设施检查第十五条消防设施检查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十六条消防设施检查应当定期进行,不得超过规定的检查周期。

第十七条消防设施检查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对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

第十八条消防设施检查结果应当及时通报相关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如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消防设施检查的机构应当保证公正、客观、独立的原则,不得参与与其利益相关的活动。

第五章处罚和奖励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消防设施管理和维护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包括罚款、停业整顿等措施。

消防器材及设施管理制度

消防器材及设施管理制度

消防器材及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防器材及设施的管理,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及居民住宅区的消防器材及设施的管理。

第三条消防器材及设施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规范管理、方便使用、责任明确的原则。

第二章消防器材及设施的配置第四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及设施。

第五条消防器材及设施的配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灭火器材:包括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二)消防水带、消防水枪、消防斧、消防钩等消防工具;(三)消防报警设备:包括火灾报警器、手动报警按钮、消防应急广播、消防电话等;(四)消防指示标志:包括安全出口标志、消防通道标志、灭火器材标志等;(五)其他必要的消防器材及设施。

第六条消防器材及设施的配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其质量合格、性能良好。

第三章消防器材及设施的管理第七条各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器材及设施的管理工作,并明确其职责。

第八条消防器材及设施的管理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对消防器材及设施进行登记,建立档案,记录其类型、数量、位置、使用情况等;(二)定期对消防器材及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无损、功能正常;(三)对消防器材及设施进行定期更换、补充,确保其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四)对消防器材及设施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消防器材及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五)对消防器材及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其被占用、损坏或丢失。

第九条消防器材及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单位负责。

第四章消防器材及设施的使用第十条消防器材及设施的使用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和标准进行。

第十一条消防器材及设施的使用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具备相应的使用技能。

消防设施使用规章制度

消防设施使用规章制度

消防设施使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防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提高防火安全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类建筑、场所的消防设施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消防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标准。

第四条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参加过相关的消防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消防证书。

第二章消防设施的管理第五条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符合消防要求。

第六条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由专门人员负责,建立健全的消防设施档案,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

第七条消防设施的管理人员应按照规定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八条消防设施的管理人员应进行消防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第九条发生火灾时,管理人员应立即启动消防设施,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疏散和灭火,确保火灾的及时控制。

第十条严禁擅自改变、封闭或损坏消防设施,一经发现将受到处罚。

第三章消防设施的使用第十一条消防设施的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消防设施的使用规定,不得私自搬动或破坏消防设施。

第十二条消防设施的使用人员应认真学习消防知识,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第十三条消防设施的使用人员应加强消防安全意识,积极参与消防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火灾防范和自救能力。

第十四条发生火灾时,使用人员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疏散,配合管理人员进行灭火,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第十五条在使用消防设施过程中,如遇到设备故障或异常,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的维修或更换。

第十六条每个单位应建立消防设施使用记录,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处罚规定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

第十八条对于严重违反消防安全规定,造成火灾事故或人员伤亡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三篇)

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三篇)

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设和使用中,要求同时保证建筑物的消防、电气和通风三个方面的安全设施的安装、使用和管理。

这些规定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火灾、电气事故和通风不畅等安全隐患,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消防设施的管理规定:1. 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和安装,并符合消防验收的要求。

2. 消防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3. 消防设施的操作说明书应摆放在显眼位置,并定期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演习,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4. 消防设施的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不得私自堵塞或设置障碍物。

5. 消防设施的维修和更新应及时进行,不得存在超期使用或损坏未修复的情况。

二、电气设施的管理规定:1. 建筑物的电气设施应符合国家电气安全标准,由专业人员设计、施工和维修。

2. 电气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如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3. 电气设施的线路应明确标识,避免混乱和错误操作。

4. 电气设施的使用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基本的电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切勿擅自改动或修理设备。

5. 建筑物的电气负荷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配置,避免过载使用。

三、通风设施的管理规定:1. 建筑物的通风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能够保证空气流通和室内空气质量的合理调节。

2. 通风设施应定期清洁和维护,确保其畅通无阻。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3. 通风设施应具有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及时调整和维护室内环境。

4. 建筑物的通风设施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和布置,避免出现通风不畅的情况。

5. 使用人员应注意通风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得随意更改或关闭设备。

以上是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的一些基本要点,通过遵守这些规定,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和使用人员的安全。

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建筑物安全设施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能力。

2024年消防安全设施管理规定(2篇)

2024年消防安全设施管理规定(2篇)

2024年消防安全设施管理规定1.目的和范围为保证公司消防设施的完整、完好,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损失的扩大,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及公司财务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运用于公司所有岗位和区域。

2.职责2.1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及厂办公室负责对安全消防设施的购置、使用、维护进行监督管理。

2.2公司财务部负责安全消防设施的资金落实。

2.3公司保电车间负责对安全消防设施进行安装、检修与维护的组织管理。

2.4公司各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安全消防设施进行日常使用、维护的监督检查。

2.5公司办公室负责定期对各部门安全消防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器具设施的完好完整性,消防技能进行检查考核并组织培训。

3.管理内容和要求3.1安全消防设施的采购和供应。

3.1.1公司的消防设施、器具的配备由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报采购计划,由公司经理室审批,交供应部统一招标采购。

3.1.2供应部按审批计划在公司安全质量评审确定的合格供方内进行采购。

3.1.3新、改、扩建及重大技改项目中涉及到的安全、消防设施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主管进行落实,对灭火器固定撂放定期维护。

3.1.4各部门对所在区域的消防安全设施要妥加保护,除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外不能擅自使用。

3.1.5各部门对所在区域的消防安全设施如确需生产工作需要。

需要使用时,必须向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

对使用过的消防枪、水带要擦拭干净,晾干确保完好后还原,妥善保管。

3.1.6任何人在没有得到授权和批准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关闭消防水阀,拉下或关闭消防水管和闸。

3.1.7各部门在遇紧急情况,使用消防设施和灭火器后,要及时报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或厂办公室,同时上报事故的原因和灭火器使用的数量,由厂办公室按程序统一补齐办理。

3.1.8厂办公室建立《安全消防装备设施分类明细台账》,每季度对全公司安全消防设施投用及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对各部门进行设施器具完好性考核。

3.1.9对拆除、报废的安全消防设施和器具必须由厂安全领导小组及厂办公室审批,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应急措施,由厂办公室建立《安全消防设备更换、报废台账》。

新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新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设备、人员、物资等。

第三条消防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

第四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机构,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及上级部门关于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组织制定和修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三)审批消防安全专项经费;(四)监督、检查、考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五)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六)协调处理消防安全事故。

第七条消防安全办公室(以下简称“消防办”)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消防办职责:(一)贯彻执行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的决定;(二)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三)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四)制定消防安全预案;(五)负责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检查;(六)处理消防安全事故。

第三章消防安全责任制第九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十条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消防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专职消防安全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组织实施消防安全检查;(二)监督、指导各部门消防安全工作;(三)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四)负责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和检查;(五)处理消防安全事故。

第十二条全体员工应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第四章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员消防安全意识。

第十四条消防办负责制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消防办应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消防设施、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新
版)
消防设施、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1目的
为使消防设施、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确保及时实施灭火工作。

特制定本作业文件。

2范围
本作业文件适用于公司辖区内所有消防设施、设备。

3管理规定
3.1在生产区的每一个工(库)房都应有消防安全通道;生活区楼与楼之间应有消防安全通道。

消防通道的要求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宽度不应小于3.5米。

通道上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空高度大于4米。

3.2消防水源
3.2.1消防水应有可靠的水源,生产区管网应为环状,当采用环状管网有困难时,在采取不间断供水措施情况下可设计为枝状管网。

3.2.2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计算,但不应小
于20l/s,延续时间按3h计算。

3.2.3室内消火栓用水量应按充实水柱长度不小于10米计算,消火栓配置应保证每股水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每股水量不小于
20l/s,延续时间按3h计算。

3.2.4雨淋管网用水量应按同时作用最大一组雨淋管网水量计算,延续时间按2h计算。

3.2.5消防水储在厂区蓄水池时应设置加压泵,加压泵应保证水压不小于0.4Mpa,流量30l/s,若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用水量达到最大且水枪在任何建筑物的最高处时,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应小于10米;若采用低压给水系统,管道口的压力应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米水柱。

3.2.6若设置加压泵,则加压泵的动力性能应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消防加压泵的供电回路,在生产现场发生火灾时生产、生活用电切断后,能保证加压泵的用电系统有时显标志。

3.3室外消火栓
3.3.1危险性工房周围150米半径之内应有消火栓。

3.3.2地上式消火栓应有一个直径为150毫米或直径100毫米和两个直径为65毫米的栓口,地下式消火栓应有直径为100毫米和65毫
米栓口各一个。

3.3.3公司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分布图应标明有消火栓位置,枪口直径、流量、压力等。

地下式消火栓有高出地面的固定式标志牌,标志牌应符合GB2894—88中的要求。

3.3.4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不少于20I/S,水枪水柱必须大于10米。

3.4室内消火栓
在工房设计时,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距离15米设置一消火栓。

安装时消火栓口距地面1.15米,室内消火栓有两种,直径65毫米或直径50毫米。

3.5配置灭火器
3.5.1手提式灭火器的规格为:10公斤泡沫灭火器,8公斤干粉灭火器,5公斤二氧化碳灭火器,4公斤1211灭火器等。

3.5.2在生产区、工房和库房内,按50平方米一具进行配置。

特殊情况(如小库房、配电室小于50平方米)要求一处必须配置两具或两具以上。

3.6消防车的技术状态应满足下列要求
3.6.1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消防部门批准,组建专职消防
队,并配备足够的车辆、装备和器材。

3.6.2消防车本身与其它运输车辆共性的技术状态,应满足《机械标准》的要求。

3.6.3企业兼职消防队编制均以满足公安消防部门认定的防火等
级的要求为原则。

3.6.4消防通讯设备应完好有效,火警电话、调度电话、普通电话应完好畅通。

3.7管理要求
3.7.1任何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点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3.7.2非火灾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严禁私自使用消防器材。

室外消火栓半径1.5米。

储水池周围5米内不准放任何障碍物、种植物,不得占用消防通道。

3.7.3公司要建立消防器材及设施的登记册,详细登记本单位消防器材、设施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存放位置、负责人及有效期。

3.7.4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置在室内的墙壁消火栓、水带、水枪、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由所在单位防火负责人分管,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挂有统一规格标明负责人、领用日期的标签,防止丢失、损坏和过期。

3.7.6负责人员经常对消防器材进行维护保养,每周必须检查和保养一次。

3.7.7室外消防栓、消防储水池等由消防负责管理和使用,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7.8各单位应经常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并制订火险预案计划等使员工会检查、会保养、会使用消防器材。

4相关文件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