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通用版)一轮复习第42讲中国区域地理作业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课城乡规划知识点讲解含习题2023年修改整理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2课城乡规划知识点讲解含习题2023年修改整理

城乡规划第42课普查讲42城乡规划1.都市空间形态的特点江苏单科,3分)下图为“某都市总体规划示意市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18该都市规划的空间形态类型及其特点是集中团块型(集中式);(1分)布局紧凑;节约用地;易造成交通拥堵(任答两点,得2分)。

解析:本题考查都市空间形态及其特点。

据图可知,该都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布局紧凑,其类型为集中团块型(集中式)。

该布局类型的特点是布局紧凑,节约公共设施投资,节约用地,但都市人口与功能区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

2.阻碍都市群进展的因素江苏单科,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018材料一 都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都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紧密、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都市共同组成。

都市群的进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都市群内部各都市及城乡区域协同进展。

材料二 成渝都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图a为成渝都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年、2010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b为2000材料三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都市2016年GDP年成渝都市群部分都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年和20161)依照成渝地区都市进展现状及都市群进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都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要紧问题。

(4分)答案:核心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都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都市间进展不均衡;都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任答四点,得4分)解析:据图b可知,成渝都市群内成都和重庆两个核心都市人口规模远大于其他都市,因此能够推知核心都市与其他都市的经济实力差距悬殊,对周边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其他都市人口规模均较小,且相差不大,因此可推知该都市群都市等级区分不明显,都市等级体系不够成熟和完善;由于成渝都市群目前处于规划建设时期,因此结合题干材料中都市群的定义,可推测成渝都市群目前还存在都市间的经济联系不强,互联互通亟待加强,都市经济进展中缺乏合作与分工,都市间互补不够等问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

2021 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最新研究说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外表枯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外表,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想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答复1~2 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2.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1.解析第1题,当前火星外表枯燥寒冷,而数十亿年前潮湿的环境下可能有生命体进化,说明气温低、枯燥,使其很难孕育生命,而这是火星距离太阳较远造成的,故D正确。

第 2 题,可以借鉴地球生命现象存在的条件,与②③④三项关系最密切。

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

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

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

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 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处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

读图完成3~4 题。

某行星冲日图某行星凌日图3.太阳系中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A.木星与土星B.金星与火星C.金星与木星D.火星与土星4.以下关于凌日和冲日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水星和金星可发生凌日现象B.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可发生凌日现象C.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可发生冲日现象D.在地球上既可看到火星凌日,也可看到火星冲日3.解析第3题,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远近的排列顺序可知,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金星与火星。

第 4 题,根据题意可知,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应该位于太阳和地球轨道之间,即水星和金星可发生凌日现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湛江一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1~3题。

1.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2.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3.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重庆七校联考)沙棘为多年生落叶性灌木,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沙棘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

沙棘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近年来,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有所下降。

下图为我国沙棘种植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不属于沙棘生长习性的是()A.喜光,耐寒暑B.喜高温C.耐旱,耐盐碱D.抗风沙5.我国在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沙棘的主要原因是()A.该地区黄土广布,土层较深厚B.该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C.沙棘果单产高,经济价值高D.该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6.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下降,其可能原因不包括()A.引种地气候条件与野生地差异大B.人工种植沙棘密度增大,通风条件变化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人工引种技术落后西沙群岛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值高且对环境影响小。

由于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目前没有国家进行商业化开采。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地理试题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地理试题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答案与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并认真核对答题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各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16页。

如遇缺页、漏印、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

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答案:C解析:“传统的打坝淤地”ABD的功能都有,“治沟造地”实现了“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所以“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

答案来源于材料和所学知识。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答案:B解析:设问问的是“生产条件”,AC可排除;结合材料“生产集约高效”,可知答案应为B。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材料所示为陕西省延安市,位于黄土高原,根据“小区域往往具有大区域的共性”的原理(该原理请查看以下链接:付费阅读-1|高考命题思想与破题之道),再结合所给材料,我们可推知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答案为C。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2讲 不同区域尺度的发展课件 湘教版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2讲 不同区域尺度的发展课件 湘教版

第42讲 │ 要点探究 42讲
3.台湾工业的分布特点及产业结构的变化 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 ①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等位于台湾西部平原 的沿海城市。 的沿海城市。 原因:从地形来看,城市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原因:从地形来看,城市位于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 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农业发达,这为城市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大陆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 从开发历史来看,西部与大陆相距较近,是大陆移民首先到达、最 早开发的地区,因此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早开发的地区,因此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促进了城 市和工业的发展。城市多在沿海,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 市和工业的发展。城市多在沿海,交通便利,尤其是海运便利,高 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 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这为台湾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很 大便利。 大便利。 台湾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 ②台湾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是波动 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在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 上升;第三产业升幅较大,在三类产业中所占比例最高。
海南岛
南海
季风气候 热带物种
第42讲 │ 考点整合 42讲
外向 平坦 热带农业
热带森林 旅游业
民族风情 环保意识
第42讲 │ 考点整合 42讲
太行 秦岭 长城
过渡
集中 疏松 植被
暴雨
毁林开荒 轮荒
第42讲 │ 考点整合 42讲
南京 沪宁杭 武汉
水土流失 洪涝
第42讲 │ 考点整合 42讲
平原
第42讲 │ 要点探究 42讲

2020届高考地理选考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2020届高考地理选考一轮复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解析 外电入鲁,优化了山东省的能源结构,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利于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输电工程的原因及影响
将新疆丰富的煤炭和风能资源等就地转化成电力输送到电力紧缺地区的工程,
被称为“疆电外送”工程。下图示意“疆电外送”工程线路。读图回答7~8题。
输电工程的原因及影响
7.新疆发展“疆电外送”的不利条件是 A.能源不足 B.国内市场小 C.交通不便
质性的重大突破,到2017年三条输电通道全部建成后,可新增省外来电1 800 万千瓦左右。读“外电入鲁通道规划示意图”,回答5~6题。
输电工程的原因及影响
5.外电入鲁的原因是山东省
①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②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③距离输电地近,送电方便
④酸雨危害日益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对输入地的影响
①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 促进经济发展
②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减轻环境污染
③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对输出地的影响
①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 济优势
②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③ 缩小东西部差距,对 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
命题探究
调水工程的原因及影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中线
东线
调水量 ★☆☆
★★☆
★★★
水质 工程难度
★★★ ★★★
★★☆ ★★☆
★☆☆ ★☆☆
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南水北调的意义
社会效益:改善受水区投资环境,缓解用水不足,促进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促进受水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生态效益:美化受水区环境,控制受水区地面沉降趋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42 中国的区域差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42 中国的区域差异(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作业42 中国的区域差异一、选择题(2019年某某省高三模拟)圩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

某某省某某的圩田,可追溯到三国时代的曹魏江淮屯田时期,以后历代开垦不断,尤其在北宋年间发展较快。

《宋史·叶衡传》记载,某某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据此完成1-2题。

1.对某某圩田建设影响较弱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质 C.土壤 D.水源解析:根据材料圩田是在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

大多位于气候湿热、水源充足的地区,且发展种植业的地区需要土壤较为肥沃,A、C、D项错误;地质条件对圩田建设没有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2.某某圩田建设可( )A.改善土壤水分条件B.根除湖区水旱灾害C.提高某某的调蓄能力D.改变湖区作物熟制解析:根据材料,圩田的作用是挡水护田,防治过多的水进入农田,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故A项正确;圩田能够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但是无法根除水旱灾害,B项错误;圩田对湖泊的调蓄能力没有影响,C项错误;作物熟制由气温决定,圩田不会改变农田的气温条件,D项错误。

答案:A(2019年某某省枣庄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在我国南海分布着许多宛若翡翠的环礁,环礁由珊瑚虫营造而成,造礁珊瑚一般只生活在水温较高、光线充足、水质清洁、饵料和氧气充足的水域。

近年来,南海环礁区域开发活动日盛。

下图为我国南海某环礁礁顶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礁前斜坡珊瑚的生长速度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①海水较深②风浪拍抚③基底坚实④水体清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从材料中看造礁珊瑚一般只生活在水温较高、光线充足、水质清洁、饵料和氧气充足的水域。

海水较深水温较低、光线不足,不利于造礁珊瑚生长,①错;风浪拍抚氧气充足,②对;基底坚实利于造礁珊瑚稳定,③对;水体清澈,水质清洁,利于造礁珊瑚生长,④对,选择C。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区域地理之中国自然地理(附答案)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区域地理之中国自然地理(附答案)

中国自然地理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地形起伏度=(最高海拔-最低海拔)×(1-100 km2范围内的平地面积/100 km2)/500。

下图分别为我国沿102°E和35°N地形起伏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形单元中,位于两幅图示范围内,地形起伏最明显的是() A.江南丘陵B.藏北高原C.天山山脉D.黄土高原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所在地形区()A.平均海拔①地高于③地B.④地在①地的西北方向C.②地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D.③④两地位于平原雾凇是过冷却雾滴(低于0 ℃的雾滴)在寒冷的物体上撞冻而形成;雨凇是过冷却雨滴(低于0 ℃的雨滴)碰到冰点以下的地面或物体,立即冻结而成坚硬的冰层。

下图为中国主要雾凇及雨凇观赏地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有关我国雾凇及雨凇观赏地分布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雨凇山谷多山顶少B.雨凇南方多于北方C.雾凇多分布于北方和南方高山D.雾凇与雨凇皆是季风区多于非季风区4.我国华南地区雨凇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冻结核少B.低温少C.降水多D.低山多5.黄山观赏雾凇、雨凇的季节也是黄山观云海的最佳季节,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季节()A.昼长长,日照时间长B.太阳高度小,阳光充足C.气温高,低云的凝结高度升高D.气温低,层积云的高度下降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

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

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

下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6~8题。

6.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A.四季常青B.根系发达C.喜阴喜湿D.耐盐耐碱7.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8.丹霞山地区是我国的()A.热带植被南界B.亚热带植被北界C.暖温带植被南界D.中温带植被北界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每年某个季节湖泊的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出现了“推冰”自然奇观(图一),其中以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

通用版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学案含解析

通用版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学案含解析

其次讲中国地理分区四大区域概览1.在图中填写四大分区名称2.分界线(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2)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是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3.划分的主导因素(1)南方与北方:气候。

(2)北方与西北:夏季风影响。

(3)青藏与西北、北方、南方:地形。

学问整合一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北方地区1.地形区图中的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E黄土高原。

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1)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带。

(2)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潮湿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潮湿地区。

3.河流图中的F松花江,G汾河,H渭河。

4.资源图中的I大庆油田,J辽河油田,K 成功油田,L 中原油田。

5.城市图中的①济南,②太原,③西安,④哈尔滨。

6.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二)南方地区地形区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E云贵高原河流长江、珠江、C澜沧江、M汉江铁路途京广线、I宝成线、F焦柳线、G京九线、H浙赣线等水能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上游工业基地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三)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差异1.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位置范围地形跨我国地势其次、三级阶梯,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小而分散跨我国地势其次、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袤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暖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燥热多雨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湖、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大水量小、季节改变大、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秋汛资源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自然林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煤、石油、自然气常规能源足够,铁矿丰富生态问题洪涝灾难、水体污染、酸雨、“红漠化”“石漠化”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平原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2.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农业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渔业发达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水稻、油茶、甘蔗、茶叶、自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工业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三角”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人民生活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龙舟竞赛、游泳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铁路、马路为主,冬季溜冰[集训过关]下图为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比照图。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题。
6.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第2页(共19页)
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适宜大规模的机械
化作业,所以该地区应该是种田的少但种田大户增多了,所以 D 对。
故选:D。
第9页(共19页)
【点评】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变化特征。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 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 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如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 6~8 题。
90 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 从 2015 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 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 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
【分析】抓材料中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
出务工,而且主要种植冬小麦和水稻,结合选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根据上图可知,该地区主要种植水稻和冬小麦,种植结构不复杂,所以 A
错;
复种指数跟气候有关,该地区气候没有改变,所以 B 错;
以前是双季稻,现在是单季稻,说明管理没有精细化,所以 C 错;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四《区域地理》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四《区域地理》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四《区域地理》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所在大洋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2.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暴雪B.烈风C.酷寒D.冰原下图是世界四条著名河流河口附近地区图。

读图回答3~5题。

3.乙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不能说明此现象成因的是( )A.地势落差大,河水落差大,河口处泥沙不易沉积B.流经低平的盆地,利于河水流动中泥沙沉积C.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D.流域面积小,流量小,河流携带泥沙能力有限4.图示四个区域,为重要乳畜业分布区的是( )A.甲、乙 B.乙、丙C.甲、丙 D.丙、丁5.四图中河流都参与海陆间的水循环,图中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与西风带关系密切的是( )A.甲B.乙C.丙D.丁(2019·北京海淀高三期末)西班牙东南部M地区(图1)是西班牙土地最贫瘠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改造土壤(图2)、建造大面积日光温室等措施发展农业,使其成为欧洲其他地方蔬菜和瓜果的主要生产基地,有欧洲“菜篮子”之称。

据此,完成6~7题。

6.关于M地农业生产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层沙土可增大气温日较差,提高农作物品质B.细颗粒黏土通气透水性好,利于作物根系发育C.冬季日光温室可改善温度条件,抵御严寒霜冻D.夏季日光温室可加强日照条件,提高生产潜力7.为提高农民经济收入,M地可采取的适宜措施是( )A.开垦荒山,扩大种植面积 B.加大劳动力投入,精耕细作C.利用航空运输提高运输效率D.发展菜、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2019·黑龙江大庆高一月考)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

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下图)。

新人教版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演练卷1附答案详析

新人教版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演练卷1附答案详析

2020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操练卷 1( 时间: 45 分钟满分:90分)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4 分)(2019 ·皖中名校结盟联考) 以下图表示海南岛的地点。

读图,达成1~ 2 题。

1. 1 月 1 日,当海口正中午,地球上昨年面积与进入新年的地区面积之比为()A.小于 1/2B.大于 1/2 小于 2/3C.等于 2/3D.大于 2/32. 1 月 1 日,与三亚对比,海口()A.日间时间更长B.中午太阳更低C.日出方向偏北D.正中午刻更晚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特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异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阳历10 月 8 日左右。

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地点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地点为()A.15°B.105°C.195°D.285°以下图是“四地 6 月 22 日日夜长短散布表示图”,图中暗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4~ 6 题。

4.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同样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乙、丁5.当丁地日出时,世界标准时是()A.5时B.12 时C.20 时D. 22 时6.三个月后四地中午太阳高度比较,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某年 3 月 9 日,在中国北极黄河站 (78 °55′N,11°56′E)的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初次日出。

以下图为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

据此达成7~8 题。

7.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刻,当地地方时和拍摄方向约是( )A. 0 时正北B. 6 时正东C.12 时正南D.18 时正西8.推断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是()A. 3 月 31 日前后B. 6 月 11 日前后C. 7 月 3日前后D. 9 月 12 日前后(2019 ·华中师大附中模拟) 读以下图,达成9~ 10 题。

(2024版)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4版)2024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考法精练含解析

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考法精练含解析

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重庆巴蜀中学适应性考试]余秋雨《我的山河》:“干燥和湿润发生了摩擦,寒冷和温暖拔出了刀戟,马鞭和牛鞭甩在了一起,草原和庄稼展开了拉锯……”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文字内容描述的区域可能()A。

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地带B.冬季平均气温接近0 ℃C.位于400 mm年等降水量线附近D.位于秦岭—淮河一线2。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能()A.受热量制约,选择在河谷发展农业B。

过度放牧和耕作,导致土地沙化严重C.利用肥沃土壤,走规模化农业之路D。

大力开发水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2020皖江名校联考]拉萨河谷、日喀则、林芝被称为西藏的三大粮仓。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下游谷地是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拉萨市位于拉萨河下游.下图示意拉萨河流域与拉萨市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

西藏三大粮仓都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①海拔较低,热量充足②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③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④河流无结冰期,灌溉便利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4.拉萨河下游谷地成为西藏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地区的根本原因是()A。

土地承载力大 B.粮食产量大C.河流流域面积大D。

城镇密度大5.拉萨市形成与发展的良好基础是()A.淡水资源丰富B。

农业基础好C.河运便利D.气候温和[2019湖北武汉调研]下图示意R河流域,R河最终注入L湖。

L湖后期因面积缩小而一分为二.据此完成6-8题。

6.R河径流量从源头到河口()A。

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7.L湖“一分为二”的原因不包括()A.人类过度引用河水B。

流域内蒸发量增大C。

源头冰川融水增加D。

湖泊中部地势较高8。

L湖萎缩对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为()A.农业灌溉水源减少B.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C。

当地气温日较差变小D。

土地荒漠化加剧张家口崇礼区将承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的比赛。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备、考、练)全国通用版课时达标42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备、考、练)全国通用版课时达标42

课时达标(四十二)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

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县,在太康县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

据此完成1~3题。

1.太康县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C)A.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D.基础设施完善2.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B)A.环境改变较小B.协作条件较好C.接近原料产地D.地租更加便宜3.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D)A.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B.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C.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D.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解析第1题,太康县位于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纺织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故C正确;东部沿海地区交通更为便捷,基础设施更为完善,市场更为广阔,A、B、D错误。

第2题,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抱团转移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之间的协作,B正确。

第3题,纺织企业和服装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大规模外迁在短期内会造成过去地区部分劳动力失业,D正确。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迁会加快迁出地产业升级的速度,并不会造成社会失稳等问题。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

下图为1990~2011年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轨迹图(图中数字表示年份)。

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的移动轨迹是(C)A.一直向东南移动B.东南→西南→东北→西北C.总体向东南移动D.总体向南方移动5.下列时间段与引起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的动力对应正确的是(D)A.1990~1994年劳动力B.1994~1997年原料C.2004~2007年市场D.2007~2011年产业转移解析第4题,据图分析,我国纺织业产业规模重心移动方向呈现出东南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西北方向的变化,总体上表现出向东南方向大致移动的轨迹。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B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图留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南亚某区域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地势东部较高,西部较低 B .图中甲地区和乙地区地势均和缓 C .图中丙地区相对高度差别最大 D .图中丁地区地势最为坎坷 2.下列说法符合图中各地地理特征的是A .河流B 段大量沉积从A 段带来的泥沙 B .可用GPS 系统干脆绘制此地图C .乙地旁边为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D .图中河流A 段旁边侵蚀较严峻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3.图中最大高差约为 ( ) A .78米 B .88米 C .98米 D .278米4.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较急、较深的高山河谷中进行,图中最相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为 ( )A .①B .②C .③D .④罗摩桥是由一连串礁石与沙洲组成,时隐时现。

在神话史诗中,罗摩桥是印度教英雄罗摩王子修建的浮桥。

2005年7月,印度政府拟斥资开凿横穿罗摩桥的运输河(下图),但遭到印度教教徒的剧烈抗争至今。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修建该运输河面临的自然障碍主要是A .风浪大B .盐度高C .暗礁多D .水域深6.若该运输河建成通航,则印度东、西海岸之间的海上航程将缩短约 A .300 km B .600 km C .900 km D .1200 km 7.该运输河的修建遭到反对主要是由于印度政府忽视了A .水文因素B .经济因素C .文化因素D .环境因素八达岭长城是著名遐迩的万里长城中特别宏伟壮丽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才智。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42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42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冲关四十二(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河北临漳高二月考)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

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

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

下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丹霞梧桐特征可能是( )A.四季常青B.根系发达C.喜阴喜湿D.耐盐耐碱2.野外实地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3.丹霞山地区是我国的( )A.热带植被南界B.亚热带植被北界C.暖温带植被南界D.中温带植被北界解析:1.B 2.D 3.C [第1题,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秋季叶子变黄,不是四季常青的;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说明其根系发达、喜阳耐旱;处南岭山脉中段,说明其不适应盐碱地。

第2题,丹霞梧桐秋季叶子变黄,该地地处亚热带,而其他树木是常绿的,所以考察应在秋季枝叶茂盛时进行容易发现该树。

第3题,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而丹霞梧桐是落叶林植被,说明这里是暖温带植被南界。

]读图,回答4~5题。

4.一般情况下,河流R( )A.只有春汛B.只有夏汛C.只有秋汛D.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5.与太湖平原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交通发达D.水热条件好解析:4.D 5.B [结合图示经纬度数值判断,图示区域为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流有春季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和夏季降水形成的夏汛;和太湖平原相比,优势条件是土地面积广、人口少,即人均耕地面积大。

](2019·山西大学附中模拟)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
(2019·济南模拟)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

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沟渠纵横的水田,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

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

村主任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

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
A.山东B.台湾
C.四川D.浙江
2.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A.地形B.河流
C.土壤D.植被
解析:第1题,“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说明该处与大陆之间有大海相隔,则为岛;“椰林成排”,应位于热带地区,据此可判断可能位于台湾。

第2题,渡海来此之前,这里应该人烟稀少而森林覆盖率高;由于人口增加,为获得充足的粮食,开垦耕地种植水稻;则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植被。

答案:1.B 2.D
(2019·唐山模拟)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
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
a)。

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
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

据此回答3~
5题。

3.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4.此路段冷季( )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 ℃
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5.该铁路线可能是( )
A.青藏铁路B.滨绥铁路
C.北疆铁路D.贵昆铁路
解析:第3题,暖季气温要比冷季高,则可判断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可判断②为棚内、①为棚外;故B正确。

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④为棚内。

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冷季较暖季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冷季比暖季小,则C正确。

图示冷季时棚外最高气温低于5 ℃,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A、B错误;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00-18:00的白天,则D错误。

第5题,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5 ℃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 ℃,可判断为青藏高原。

答案:3.B 4.C 5.A
(2019·合肥模拟)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

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

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据此回答6~8题。

6.图a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 )
A.甲、乙、丙B.乙、甲、丙
C.乙、丙、甲D.丙、乙、甲
7.与其他生态区相比,图b中Ⅰ曲线代表的生态区突出的气候特征有( )
A.积温高
B.年降水量多
C.年平均风力小
D.年太阳辐射量多
8.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A.草场过度放牧B.作物成熟收割
C.副高逐渐北移D.夏季降水增加
解析:第6题,华北平原西部、北部为山区,森林分布广,则代表森林生态区的是乙。

从森林区向内陆,降水减少,则丙为草原生态区;平原地区对应的甲是农业生态区。

第7题,由冬季林地植被覆盖率较草地高,可判断Ⅰ曲线是草原生态区、Ⅲ曲线是森林生态区,Ⅱ曲线是农业生态区。

草原生态区气候干旱,则年太阳辐射量多。

第8题,Ⅱ曲线(农业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的明显不同在于6月份出现低值。

结合华北平原农业类型,6月正是农作物成熟时期,因农作物被收割而植被覆盖度下降。

答案:6.C 7.D 8.B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据此回答9~11题。

A.地形、热量
B.热量、水分
C.水分、热量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10.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热带气旋的形成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1.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③④⑤D.③④
解析:第9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纬度位置不同导致的差异,影响因素主要是热量;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表现为因距海远近不同(水分)而形成的差异。

第10题,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第11题,干旱地区,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和有机物的积累。

答案:9.B 10.D 11.D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梯田是山区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条状台阶式田地。

陕南汉水谷地和陕北黄土高原都有大面积梯田分布,但两地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差异。

(1)分析黄土高原发展梯田农业的主要原因。

(2)说出凤堰梯田农业生产的特点(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并分析原因。

(3)分析黄土高原梯田农业春季常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原因。

解析:(1)黄土高原修筑梯田的原因一方面具体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另一方面应分析梯田农业相比坡耕地的优点。

(2)由景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秦岭—淮河
以北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以南地区以水田为主)可知,凤堰梯田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应为水稻;凤堰梯田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作物熟制应为一年两熟。

(3)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

答案:(1)地势起伏大(或地表崎岖),坡度陡;人多地少,(在山坡上)修筑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修筑梯田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

(2)特点: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原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条件好,降水充足。

(3)春季气温较低,覆盖地膜有利于保温;有利于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春季多大风天气,覆盖地膜有利于减小风力侵蚀。

13.(2019·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研学旅行小组7月选择下图中的“三江并流”保护区进行地理考察,考察中发现:崇山峻岭中,并肩奔腾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丹霞峰丛和灿烂的喀斯特台地都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三江并流”地区有100多座海拔5 000 m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

与雪山相伴的是静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然而好多的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

“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中药资源和民族药资源的重要宝库。

(1)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

(2)“三江并流”保护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地区,但大多的峡谷河畔却因干旱而荒凉一片。

请运用地理学原理解释干热河谷形成的自然原因。

(3)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较多的原因。

(4)说明如何依托生物多样性,实现“三江并流”地区的脱贫致富。

解析:(1)可从山地及河流形成角度分析。

(2)可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角度分析。

(3)可从纬度、垂直地带性及地形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角度分析。

(4)可从产业选择及延长产业链角度分析。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隆升;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形成河谷;高山与大江交替分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的自然奇观。

(2)“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的下沉气流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并在山谷的上空积聚下沉,加剧了河谷底部干热环境的形成。

(3)“三江并流”地区由于纬度低,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垂直带谱复杂,动植物种类众多;高山峻岭,山高谷深,气候复杂,局地小气候类型多,动植物种类独特;“三江并流”地区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亚欧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独特的地质地貌也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生态体系。

(4)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