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涿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技术交底工程施工建筑组织设计模板安全监理方案实施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
中铁十七局集团张呼铁路ZHZQ-2标
技术交底书
工程项目隧道工程
合同号
ZHZQ-2标
初期支护分项工程名称
中铁十七局集团施工单位
里程
DK66+966 DK65+016~
交底日期2014年6月20日
交底地点
一号隧道进口
监控量测施工技术交底
一、交底内容
监控量测
1、量测项目
隧道的监控量测主要以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隧道浅埋地段地表沉降、隧道下穿长城烽火台施工段为必测项目。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距离
量测频率
<1B
2次/d
B(1~2)
1次/d
B
)(2~5
1次/2~3d
/3d次1
>5B
/7d
1次
资料.
.
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7.量测数据上传通过现场量测的数据及时通过网络将电子数据整体传输至服务器,预测可分析,自动生成时态曲线图进行回归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能出现的最大值,并与位移管理等级进行比较。用于上传数据的手机或其他手机专机专用,专人管理。客户端PC持通讯设备,与测量仪器固定匹配。位移管理等级表2
CRD法测点布置图三台阶七步法测点布置图
拱顶下沉测点图例周边收敛测点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点布置示意图图2
资料.
.
每个断面必须挂牌,需标明埋设点时间、里程、责任人。
5、量测断面间距
根据《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本标段隧道具体情况,各级围岩量测断面间距为Ⅴ级围岩地段5m;Ⅳ级围岩地段10m;Ⅲ级围岩地段30m。为掌握各级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在各级围岩起始地段增设量测断面。
(2)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及洞身浅埋段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仰坡稳定、地表水渗透等情况的观察。
隧道的监控量测设计方案
监控量测一、采用新奥法修建的隧道,应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中,并作为施工工序中不可缺少内容认真实施。
监控量测不仅检测施工各阶段围岩和支护动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可为调整初期支护设计参数、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工时机,了解隧道施工对附近既有构筑物的影响,提供反馈,并作为信息化设计的依据;同时积累资料,为以后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二、监控量测计划与内容1、监控量测计划应根据隧道的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开挖方式及机械设备等因素制定,并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进行,监控量测作业应根据下图(图1 )所示进行:监控量测计划的内容包括:两侧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的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作业人员的组织等。
施工过程中,当地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及时修订监控量测计划。
2、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1 )掌握围岩和支护状态,进行日常施工管理;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或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3)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4)将监控量测结构反馈与设计及施工中;(5)掌握隧道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图1监控量测反馈程序图框3、监控量测项目(1)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2)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1。
(3)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2。
表1必测项目表2选测项目(4)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及数码成像,必要时应进行物理力学实验。
(5) 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及其发展。
渗水、变形观察和记录。
(6) 对软岩大变形可能发生时可对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内力、锚杆拉拔试验等进行量测。
(7) 对围岩为土砂质时可对围岩内部位移、锚杆轴力、初期支护内力、锚杆拉拔试验等进行量测。
隧道监控量测专业技术交底书
2.3.1地质素描
爆破后立即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素描,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要有照片记录。
①代表性测试断面的形状、位置、尺寸及编号;
②岩石名称、结构、颜色;
1.1、提供监控设计的依据和信息。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和规律,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于了解围岩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可靠程度,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为围岩级别变更、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是实现信息化施工不可缺少的工序,是直接为设计和施工决策服务的。
1.2、指导施工,预报险情。作出工程预报,确立施工对策,做到监视险情、安全施工。
③层理、片理、节理裂隙、断层等各种软弱面的产状、宽度、延伸情况、连续性、间距等;各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力学属性、粗糙程度、充填的物质成分和泥化、软化情况;
④岩脉穿插情况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软硬程度及破碎程度;
⑤岩石风化程度、特点、抗风化能力;
⑥地下水的类型、出露位置、水量大小及锚喷支护施工的影响等;
⑦施工开挖方式方法、锚喷支护参数及循环时间;
B测点要尽量靠近开挖断面,要求在2m以内。
C整个过程做好记录,并随时检查有无错误。记录内容应包括断面位置、测点编号、初始读数、各次测试读数、当时温度、以及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等。
2.3.4数据整理
量测数据整理包括数据计算、列表或绘图表示各种关系。
A周边相对位移计算式为
μi=Ri-R0
式中:R0-初始观测值
施 工技 术 交 底
交底单位:中天路桥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寺坪隧道
日 期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详细]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成都华川集团有限公司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TJ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八年七月十五日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1)2.1、工程概况 (1)2.2、地质水文概况 (3)3、监控量测的目的 (6)3.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 (6)4、监控量测的意义 (7)5、监控量测管理机构、人员及设备要求 (8)5.1、管理机构、人员配置 (8)5.2、职责 (8)5.3、监控量测设备管理 (9)6、监控量测项目和频率 (10)6.1、监测项目 (10)6.2、量测频率 (10)7、监控量测方案 (11)7.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 (11)7.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 (12)7.3、洞口段地表沉降监测 (13)7.4、隧道净空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 (14)7.5、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水位观测 (18)7.6、洞内、外观察 (19)7.7、必测项目的测点布置 (20)7.8、必测项目的量测频率及数据分析 (25)7.9、部分选测项目的监控量测 (28)8、监控量测实施及要求 (30)8.1、净空变化量测 (30)8.2、拱顶下沉量测 (34)8.3、地表下沉量测 (34)9、监控量测控制和结束基准 (36)9.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6)9.2、位移控制基准 (38)9.3、量测结束标准 (39)10、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 (39)10.1、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39)10.2、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40)10.3、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43)11、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 (47)11.1、日报 (47)11.2、月(周)报 (47)11.3、专题报告 (48)11.4、监测总报告 (48)12、工程安全性管理及应对措施 (49)12.1、工程安全性管理内容 (49)12.2、监测管理质量保证措施 (51)13、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52)13.1、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52)13.2、监测点保护措施 (53)13.3、安全文明作业 (53)附表 (54)折多山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1、编制依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状态和支护、衬砌的可靠程度,确保施工安全及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及时为隧道围岩级别变更、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为施工决策管理服务,实现信息化施工管理.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3/T 2177-2015);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6、《公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DB51/TB2243-2016)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9、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10、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2、工程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2.1、工程概况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施工,TJ1标段起止桩号:K0+000~K5+500,路线全长5500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隧道主洞4875米,平导1300米,路基及涵洞工程.路基工程:路基总长0.625公里,标准路基宽10米.涵洞工程:钢筋砼箱涵13.2米/1道,管段内主要结构物见下表(表1-1):表1-1 涵洞工程一览表表1-2 设计线路平曲线表主线表1-3 设计线路平曲线平导表1-4 设计线路竖曲线主线(单位:米)曲线要素变坡点 间距(米)纵坡 (%)半径 R(米)切线 T(米)外矢距 E(米)170 5.700 1 K0+170 3749.762 4500 61.875 0.425 400 2.950 2 K0+570 3761.562 55000.000 151.250 0.208 5640 2.400 3K6+2103896.99225000.000362.5002.6282130-0.5表1-5 设计线路竖曲线平导(单位:米)曲线要素变坡点 间距(米) 纵坡 (%) 半径 R(米) 切线 T(米)外矢距 E(米)170 5.700 1 PK0+170 3749.762 4500 61.875 0.425 400 2.950 2 PK0+570 3761.562 55000.000 151.250 0.208 5640 2.400 3 PK6+2103896.92225000.000362.5002.6282130-0.542.2、地质水文概况2.2.1地形地貌折多山隧道全长4875米,场区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隧址区一般海拔标高3600~4600米,折多山顶峰海拔4862米,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区域地貌为中高山构造剥蚀地貌,河谷分布有长条的河流侵蚀堆积地貌,河谷一般呈“U ”字形.2.2.2气象和水文根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资料,折多山隧道段工程设计区域进口的年平均气温为2.2℃.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米.出口的年平均气温为2.8℃.气温垂直递减率0.43℃/100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0℃~6.6℃,年极端最低气温是-23.7℃.气温垂直变化与高寒气候特征明显.场区以折多山为分水岭将隧址区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单位,场地地表水主要位于进口的发源于折多山的折多河及位于出口的兰泥巴河,为大渡河支流,折多河在光明以上总体流向为SE向,在光明汇入解放沟,总体流向转为EW向,至团结流向转为向北,在康定城于雅拉河汇合于瓦斯河,为隧道进口处的最大地表水体,调查时最大水深约1米,流量3~4米³/s,位于隧道出口的兰泥巴河整体向南流过场地,为出口处的最大地表水体,调查时最大水深约1~2米,流量3米³/s,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来自于地表降水和折多山高山融雪水,向下游汇入大渡河.2.2.3岩层岩性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区地层区划属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马尔康分区金川雅江小区,属扬子地层区康定地层分区,除第四系外,地层中的岩石受构造影响,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工作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Q4米e)、崩积层(Q4c)、崩坡积层(Q4c+dl)、坡洪积层(Q4dl+pl)、泥石流堆积层(Q4sef)和第四系更新统(Q p fgl)冰水堆积层;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如年各组(T3r1)、中统杂谷脑组(T2z)、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γβ5)及断层构造岩.2.3地质构造及地震2.3.1地质构造隧址区地跨松潘-甘孜造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印至运动奠定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局.工程区区域构造上属于鲜河NW向构造带,以东属于龙门山NE向构造带,以南为川滇SN向构造带,以上三大构造带共同组成了中国西南著名的“Y”字形构造格局,又称“三岔裂谷系”.隧址区的大地构造背景正处在这三岔口交接地带.对于本工程,鲜水河断裂带主要由一系列北北西向断裂构成.鲜水河断裂带挽近期活动十分明显,地震活动比较强烈,热泉分布比较多,鲜水河断裂带上的近代地震具有强度大、频度高的特点,断裂未来强震的复发将对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3.2隧址区主要断层及特征据区域资料及本次调查,场区初步查明的主要断裂带有5条,分别为F15(金龙寺-磨子沟断裂)、F17(惠远寺-勒吉普断裂)、F17-1(惠远寺-勒吉普支断裂)、F18(二台子断裂)、F22(多尔金措-龙古断裂).2.3.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公司2015.10提交的《G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隧址区的地震基本烈度≧Ⅸ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4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根据区域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性特点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的研究,在工程场地周围大于150千米的区域划分出龙门山地震带、长江中游地震带、鲜水河-滇东地震带和巴颜喀拉山地震带,包括13个地震构造区、共计232个潜在震源区;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统计求出了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建立了适合该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3.表2-3 G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根据场地工程地震条件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结果,分别计算并得到了G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进口、出口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为10%、5%、2%和1%的基岩场地设计地震反应谱.3、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检验设计、施工是否合理和围岩、结构是否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它始终伴随着施工的全过程,是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作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应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3.1、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保证隧道暗挖和明挖结构的稳定和施工安全.根据量测结果,分析可能发生危险的征兆,判断工程的安全状况,采取措施,遏制危险的趋势,确保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以施工量测的结果指导现场施工,进行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更切合实际,安全合理,有利施工.将现场量测的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修正设计参数,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通过量测结果的信息反馈,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通过量测了解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对其安全及稳定性进行评价.提供判断围岩和初期支护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通过量测积累数据来判定其受施工影响的程度,以决定对其采取的保护措施.为以后设计、施工积累经验.4、监控量测的意义随着我国交通的迅速发展,通过这些隧道工程实践,推动了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已被广泛采用,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取得的成绩还不够,还不能适应隧道工程发展的需要,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技术水平还较低.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科技攻关.监控量测作为隧道施工的三大核心之一,可为评价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以及了解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等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对隧道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它是保障隧道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工作必不可少,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质素描、隧道周边位移收敛和拱顶下沉等必测项目以及其它一些选测项目的量测工作.通过隧道开挖目测围岩地质状况和实测的有关变位信息,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依据;利用量测信息的反馈,修改设计、指导施工;根据量测结果,提供围岩收敛趋势情况,判断围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供施工建议,以便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稳定程度,并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从而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监控量测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安全、指导施工、修正设计、积累资料,其可以及时提供拱顶下沉、周边收敛信息,判断设计参数的合理性,提出更加恰当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支护措施,实现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控制,达到既能安全快速施工,又能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5、监控量测管理机构、人员及设备要求5.1、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在臧高公司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建设总指挥部的指挥下,监理单位的监督下,根据隧道风险等级和管理要求,项目部成立隧道监控量测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精测队负责实施.组长:王宝明副组长:杨金桥、周易组员(监控量测小组):李森、刘平、刘勇、王思怡领导小组设在项目部,精测队对口管理监控量测工作;工程部、安质部、分部经理和总工,负责对重大异常情况的施工方案进行研究.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负责监控量测工作的具体实施,及时埋设观测标,进行观测,数据处理完成及时反馈现场,指导施工作业.5.2、职责⑴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职责配备专业监控量测人员和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监控量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根据设计要求,编制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细则),经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编制监控量测管理办法,并抓好具体落实.按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方案.配合监理对现场监控量测的检查和复核工作.根据预警等级对现场情况进行处理.⑵组员(监控量测小组)职责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小组,配备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专业人员和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保证网络覆盖、监测仪器、传输工具、客户端管理等硬件配置的到位与正常使用.依照监控量测规范和实施方案认真开展量测工作,负责督促分部、架子队进行测点埋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安全评价等工作,对监控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编制月度监控量测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展监控量测工作.负责在实施监控量测工作前,通知现场监理人员实施监理,并填写监控量测日志表,详细记录监控量测实施时各部位里程位置,工况环境及地质简明情况.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和软件计算处理分析,在每个掌子面完成量测后实时计算处理,根据软件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提出评价意见.建立管理台账和周报、月报分析制度,结合地质情况分析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律,预警后采取工程措施的效果,对施工安全进行评价.每日测量工作结束数据及时计算成果,立即运用软件对当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打印日报表,报送分部工程部,在洞口公示牌张贴监控量测日报.每周、月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齐全并按要求编制周报、月报,报项目部、监理站.5.3、监控量测设备管理监测组根据量测工作的需要,及时提供设备计划,组织采购.加强监测小组量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标定,并建立健全仪器设备台帐.按照仪器使用管理规定,进行量测仪器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仪器精度满足要求.投入主要仪器设备表6、监控量测项目和频率6.1、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是为了在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稳定、判断支护结构工作状态、指导设计施工的经常性量测.必测项目在本项目主洞和平导隧道施工中均需进行,选测项目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增设,具体内容如下:监测项目6.2、量测频率监控量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定,一般每断面量测频率和周期见下表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测频率注: B—隧道开挖宽度.按位移速率确定的监测频率7、监控量测方案7.1、监控量测的基本要求成立相应的机构组织,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地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根据设计要求或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编制《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经监理、建设单位批准后严格实施.将现场监控量测作为工序引入作业循环,并结合地质预报做出评价,优化设计参数,实施动态管理.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埋点数量、位置、时间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规定,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测点应牢固,挂牌标示.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工程竣工后,监控量测资料要纳入竣工文件.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监控量测数据应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记录.7.2、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量测项目一般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7.2.1必测项目包括:①洞内外观察;②周边位移;③拱顶下沉;④地表下沉.监控量测必测项目7.2.2选测项目包括:⑴钢架内力及外力; ⑵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⑶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 ⑷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⑸衬砌裂缝监测; ⑹锚杆轴力;⑺支护、衬砌内应力; ⑻围岩弹性波测试;⑼渗水压力、水流量; ⑽爆破震动;监控量测选测项目7.2.3隧道地质及支护状况变化情况观察工作要求:观察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以及喷射混凝土的效果.观察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略图(地质素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对已施工区段的观察也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的状况.7.3、洞口段地表沉降监测7.3.1监测仪器精密水准仪、钢尺等.7.3.2监测实施方法测点布置如示意图.沉降变形观测点沿建筑角点、拐点布置,或沿建筑边墙线布置.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米,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洞口地表下沉观测点布置示意图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准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米米,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米米,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7.3.3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隆陷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则高差△H=H -h即为沉降值.7.3.4监测频率对于暗挖隧道施工,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1B时(B为隧道最大开挖宽度),2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1~2B时,1次/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2~5B时,1次/2~3天;当开挖面与量测面距离>5B时,1次/7天.7.3.5数据分析与处理地表沉降量测随施工进度进行,根据开挖部位、步骤及时监测,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图、加速度曲线图.7.4、隧道净空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在进行隧道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量测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如位移出现异常情况,应加大量测频率.其量测的频率应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离开挖面距离确定.7.4.1工作要求隧道量测断面的围岩收敛情况包括量测拱顶下沉、净空水平位移.各测点应在避免爆破作业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一般为0.5~2.0米,并在下一次爆破循环前获得初始读数.初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数.净空水平收敛测线的布置应根据施工方法、地质条件、量测断面所在位置、隧道埋置深度等条件确定.在地质条件良好,采用全断面开挖方式时,可设一条水平测线;当采用台阶开挖方式时,设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拱顶下沉量测应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内进行.当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可将测得的净空垂直位移来代替拱顶下沉量测.斜测线的设置有助于了解垂直方向的变化情况.净空位移量测的测线布置数量可参照下表.净空变化量量测线数7.4.2测量原理及方法⑴净空水平收敛量测收敛值是指已知两测点间在某一时间段内距离的改变量.设t1时刻观察值为R1,t2时刻观测值为R2,则收敛值∆u=R1-R2,此值除以时间差∆t=t2-t1,即为收敛速度,必须指出,前后两次观测时的量测方法相同,即收敛计悬挂方向相同,钢带尺张紧力调整过程相同,这样可以消除仪器悬挂,调整张力等系统读数,以利提高量测精度.全断面开挖时,通过测a线来判断水平收敛情况;上下台阶开挖时,下台阶开挖时,要增测d线,以确保下台阶施工的安全.⑵拱顶下沉量测①监测目的拱顶下沉监测值是反映地下工程结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数据,是围岩与支护系统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最明显的的反映.②沉降点埋设与测试沉降点埋设原则应以能反映结构安全为原则,并尽量与地表沉降测点相对应,以利于对比分析.拱顶下降的水准基点布设在洞内和洞外均可,要布设牢固,易于监测.在隧道开挖断面拱顶隧道中心处布置一个拱顶沉降观测点,该观测点采用Ф8钢筋弯成三角形,固定在待测点上.测点大小要适中,监测时用一把长度适宜的(长度依据隧道高度而定)钢卷尺,尺端连一个挂勾,可以挂在测点上.监测应在水准仪及挂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不得在测点和挂尺处有振动时进行监测;尽量选择在监测环境好时进行监测.③数据分析与处理对同一测点而言,拱顶沉降计算如下式:U=Ui-Ui-1式中:Ui——第i次监测高程;Ui-1——第i-1次监测高程;U——第i次沉降值;对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加速度曲线图进行反馈.测桩布置形式④监测断面布置间距的确定监测断面必须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但太近会造成开挖爆破下的碎石砸坏测桩,太远又会漏掉该量测断面开挖后的变形量,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相关条文规定,测点应距开挖面2米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值,各类围岩条件下的监测断面间距按以下要求布置.Ⅲ类围岩 20~50 米,本隧道取20米;Ⅳ类围岩 10~20 米,本隧道取10米;Ⅴ~Ⅵ类围岩 5~10 米, 本隧道取5米;⑤监测结论围岩遵循“急剧变化-缓慢变化-基本稳定”的变形规律,说明本工程采用的支护结构强度和刚度是合理有效的,具有可靠的安全度,可以将其作为永久支护.围岩的变形主要产生在掌子面推进后30米内,而且主要是上台阶的开挖对位移变形影响较大,一般在开挖后的3d~10d内变形较大,20d以后趋于缓和,30d左右基本趋于稳定,因此应加强围岩变形监测,调整初期支护时间,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加快隧道的成洞进度.整理资料时,若发现拱顶及水平收敛位移量过大或下沉速度无稳定趋势时,应停止洞内开挖,对下部结构采取补强措施,如增加喷射混凝土厚度,加长、加密锚杆,加挂更密更粗的钢筋网;提前施作仰拱,提前施作二次衬砌等;使围岩在变形过程中逐渐达到稳定.7.5、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水位观测7.5.1监测目的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的揭露,致使隧道周围的高压水体突然向隧道施工现场涌入.由于涌水发生的突然性和部位的不易判定性,致使其规模和动力特征很难预测,加之施工空间有限,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危害,造成围岩失稳,发生掩埋设备和人身伤亡事故,使工程建设遭受严重损失,影响隧道的正常施工,也可能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短期或长期影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及地表出露水体水位进行监测,为摸清工程区域内地表及地下水体的特征提供基础资料.7.5.2监测点的确定原则及分布通过调查及现场踏勘,初步圈定了监测点,主要为自然出露地表的、且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泉井、水库等.对于隧道中线3千米以内的地表水源地,如果具备以下特征之一的均被列为监测点.a、靠地下水补给的天然泉、井、以及有泉水补给的水库;b、居民生活主要取水点;c、居民反映隧道修建已发生水量变化的点.7.5.3监测方法及频率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观测根据隧道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隧道排水及受纳水体流量观测采用堰测法(三角堰或梯形堰).在一般季节,非敏感地质段位,每周观测2~3次,丰水期、遇岩溶地质段。
隧道洞内监控量测点布设施工技术交底书1
《洞内监控量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需要埋设监控量测点的里程:DK363+066
②进洞前必须做好进洞人员登记,戴安全帽。
3.环保、文明措施:
①注意夜间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
②施工便道、场区道路合理规划布置,定期专人整修,保持平顺,并定时进行洒水。
③司机文明行车,礼貌行车;各安全重要区域设置长久性固定安全警示牌、宣传牌.
④施工时专人负责指挥机械,保持机械运转正常,所有材料堆码整齐,下垫上盖。
技术交底书
交底单位名称:中铁四局张唐铁路ZTSG-6标项目部第二项目队编号:
工程名称
新建张唐铁路
设计文件图号
双线隧道辅助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法参考图(张唐施隧参07-01~07-19)
施工部位
榆木岭隧道监控量测点埋设
交底日期
2013年9月22日
一.技术交底内容:
1.交底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本管段榆木岭隧道开挖施工洞内监控量测点位的布设。
2.点位布置示意图及说明:
点位示意图见后附图。
监控量测观测点严格按照示意图每规定断面布设,对于Ⅲ,Ⅳ,Ⅴ级围岩每规定断面布设5个观测点(埋设位置见附图);Ⅱ级围岩布设3个即可,即布设A,D,E三点。A、B、C三点在施工上台阶规定里程断面时布设;D、E两点在施工下台阶规定里程断面时布设,所有测点必须在洞身开挖后2小时内布设完毕。A、B、C、D、E五点在规定里程的同一断面内,A点位于隧道中线拱顶处,B点和C点高程设置为上台阶拱脚以上一米处;D点和E点高程设置为下台阶仰拱填充顶面以上一米处。
围岩级别
入岩深度(cm)
初支混凝土厚度(cm)
外露长度(cm)
超欠挖(cm)
钢筋长度L(cm)Ⅱ级10源自5≥10X
隧道监控测量方案
隧道监控测量方案1. 引言隧道是一个封闭的道路系统,通常位于地下或山脉中,连接两个地点。
由于隧道的特殊性,其监控和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监控隧道可以帮助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供实时的数据以便进行维护和改进。
本文档提出了一个隧道监控测量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监控和测量隧道的关键参数。
2. 监控设备2.1 摄像头为了实现对隧道的实时监控,我们建议安装摄像头。
摄像头可以用于监测隧道的交通状况和行人活动。
建议在出入口和重要位置安装摄像头以获得最佳监控效果。
摄像头应具备高分辨率和低光照下的良好表现,以确保清晰的图像质量。
2.2 温度传感器温度是隧道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
安装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内的温度变化。
这对于检测火灾或其他温度异常非常有用。
温度传感器应该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并能够与监控系统实时通信。
2.3 烟雾传感器烟雾是隧道内部可能发生的火灾的一个重要指标。
安装烟雾传感器可以及时检测到隧道内的烟雾,并发出警报。
烟雾传感器应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可靠性,以确保在火灾发生之前及时发出警报。
2.4 气体传感器隧道中的气体浓度是另一个需要监控的重要参数。
高浓度的有害气体会对隧道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危害。
安装气体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隧道中气体浓度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
气体传感器应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种气体。
3. 数据采集和存储为了实现对隧道的监控和测量,采集和存储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采集传感器数据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
建议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收集传感器数据,并配备数据收集节点。
数据收集节点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4. 数据分析和展示隧道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展示对于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决策非常重要。
建议使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来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异常,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向用户呈现。
5. 报警系统隧道监控中的报警系统是一项关键功能。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11监控量测目的⑴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
⑵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⑶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⑷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
⑸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22监控量测项目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必测项目是隧道工程应进行的日常监控量测项目;选测项目是为满足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特殊要求进行的监控量测项目。
⑴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测;拱顶相对下沉量测;浅埋地段地表下沉量测;⑵选测项目包括:围岩内部变形量测;隧道隆起量测;爆破震动量测;孔隙水压力量测;水量量测。
33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⑴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围岩级别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mm)Ⅲ30~50Ⅳ10~30Ⅴ55~10⑵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参考下表。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开挖方法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断面法一条水平测线台阶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⑶选测项目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应考虑围岩代表性、围岩变化、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的变化。
监控量测断面应在相应段落施工初期优先设置,并及时开展量测工作。
⑷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
44监控量测频率⑴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确定。
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
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断面开挖距离(mm)监控量测频率(00~11)BB22次/d(11~22)BB11次/d(22~55)BB11次//(22~33)dd>5B11次//7d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监控量测频率>5511~5511次/d0.5~1111次//(22~33)dd0.2~0.511次/3d<0.211次/7d⑵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计划资料整理
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计划资料整理一、前言二、编制目的三、依据1.《隧道公路工程设计规范》2.《隧道工程监测技术规范》3.《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4.相关标准和规程四、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隧道公路工程的监控量测工作,包括隧道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
五、内容1.监控目标明确:对隧道公路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行监控,数据收集和分析,变形和震动监测等。
2.监控设备选择: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控目标,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变形测量仪、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3.监测点布置: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控要求,合理布置监测点位,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采集和分析: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
5.报告编制和交付: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交付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
6.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和处理。
7.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六、工作流程1.确定监测目标和需求:根据工程特点和监测要求,确定监测目标和需求。
2.设备采购和布置:根据监测需求,购买适当的监测设备,并进行设备布置。
3.数据采集和分析:定期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4.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交付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
5.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和处理。
6.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7.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需要,对监测方案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七、持续改进监控量测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需要不断进行持续改进。
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八、总结隧道公路工程监控量测实施方案是确保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实施方案的编制目的、依据、范围、内容、工作流程、持续改进等进行了整理。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
中铁十七局集团张呼铁路ZHZQ-2标
技术交底书
到小钢板处。
量测时全站仪直接测量反光靶标就可完成,测点应牢固可靠、标识清楚,并注意保护,严防爆破损坏。
(3)量测点埋设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测点布设按照设计和规程要求进行,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适当加宽。
(4)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埋深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量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5)量测要求
初期支护施作2h后即埋设测点,初始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取。
4、测点布设
隧道监控量测点实物见图1,量测断面布置图见图2。
图1 监控量测点实物图。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技术交底
①、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②、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③、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④、观测人员相对固定。
⑤、记录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荷载、温度、降水、水位等。
⑥、采用统一基准处理数据。
⑹、变形监测作业前,应收集相关水文地质、岩土了程资料和设计图纸,并根据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基础埋深、建筑结构和施下方法等因素,进行变形监测方案设计。方案设计,应包括监测的目的、精度等级、监测方法、监测基准网的精度估算和布设、观测周期、项目预警值、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内容。
位移管理等级表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mm)
施工状态
Ⅲ
U<(U。/3)
可正常施工
Ⅱ
(U。/3)≤U≤(2U。/3)
应加强支护
Ⅰ
U>(2U。/3)
应采取特殊措施
注:U-实测位移值;U。-设计极限位移值。
②、根据位移速率判断:速率大于1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速率变化再0.2~1.0mm/d时,应加强观测,做好加固的准备;速率小于0.2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③、根据位移速率变化趋势判断: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围岩处于稳定状态;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围岩尚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率变化上升时,围岩处于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采取紧急措施。
④、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大于或等于0.8时,围岩不稳定,应加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小于0.8时,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中交二公局安江高速公路TJ1合同段
交底施工部位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云南省,隧道区域上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区域。
冬春季寒冷而干燥,夏无酷暑,常有劲风。
总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从河谷到高山区可细分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4个气候类型,西南部高温少雨,日照较多:东北部多雨潮湿,日照较少。
气候具有干湿季明显的特点,每年降水多集中在6~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为地下水补给的旺盛时期: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为干季,降水量和地表、地下水源显著减少,每年3~5月往往有春旱发生。
此外,受地形影响具立体气候特点,一般在同一纬度带,标高较高时气温下降、降水量增大;通常标高增高l00m,气温下降0.5℃,降水量增加约40mmo多年平均气温12.2~16.3℃,年平均气温13.4℃(县城17℃),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9_3℃;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0.2℃;多年平均降水量823.3~1206.8mm;多年平均蒸发理1633.3~2214.9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1~75%;多年平均绝对湿度10.8~13.6毫巴。
据调查隧址区12月至次年3月为下雪霜冻期,该区在海拔1400m以上冬季路面常结冰;干季同时亦是风季,一般风速约2~4m/s,最大时可达28mis。
本项目共有6条隧道,各隧道工程概况如下。
2、水文气象条件隧道区地形切割较深,冲沟、坡面凹沟、山间谷地等负地形较发育,地表水体较发育,在调绘过程中发现隧道进口K62+780处为人工鱼塘,常年有水,水流量较小,水塘约为32×19m,水深2~3m。
地表水主要受季节性大气降水影响。
隧道进出口均处斜坡地带,地表水位低于设计洞口标高,暴雨期隧道无被漫淹的危险,坡面地表水易于向沟谷排泄,坡面漫流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小。
洞身段基岩主要由中至微风化花岗岩构成,属相对隔水层,地表水对工程影响小,局部裂隙发育部位,透水性较好,对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影响。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等两种类型。
隧道监控量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工作顺利进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特进行本次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监控量测工作概述(1)监控量测工作是指对隧道围岩、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2)监控量测工作分为现场监控和远程监控两部分。
2. 监控量测项目及方法(1)监控量测项目:包括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变形、地下水位、地面沉降等。
(2)监控量测方法:1)围岩变形:采用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地质雷达等设备进行监测。
2)支护结构变形:采用钢卷尺、位移计、全站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3)地下水位:采用水位计、地下水监测井等设备进行监测。
4)地面沉降:采用全站仪、GPS等设备进行监测。
3. 监控量测工作要求(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监控量测工作。
(2)确保监控量测设备性能良好,数据准确可靠。
(3)监控量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设备操作。
(4)监控量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上报。
4. 安全注意事项(1)监控量测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监控量测设备操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
(3)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确保安全。
(4)地下水位监测井等设备操作人员应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确保人身安全。
(5)监控量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三、交底责任1. 施工单位负责组织监控量测工作,确保监控量测质量。
2. 监控量测人员负责现场监控量测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上报。
3. 施工单位应定期对监控量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监控量测工作顺利进行。
四、交底时间及地点1. 时间:[具体时间]2. 地点:[具体地点]五、其他事项1. 施工单位应将本次安全技术交底内容纳入施工记录,作为施工过程的重要依据。
2.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监控量测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编号:
1.量测方法
⑴水平收敛量测方法
水平相对净空变化的量测要求在预埋件按要求的时间及方法埋设后进行,首先进行仪器的安装,(见图五)。
图五水平收敛仪器安装
当仪器安装完成后,用弹簧秤、钢丝绳、滑管给钢尺施加固定的水平张力(弹簧秤拉力90N),并在百分表读得初始数值X0(因第一次量测的初始读数是关键性读数,应反复测读;该读数必须连续量测3次的误差R≤0.18mm(R值根据收敛计不同而异))。
用同样方法进行间隔时间t后t时刻的Xt值量测。
温度修正的公式也可参考仪器说明书的。
t时刻的周边收敛值Ut(即为百分表两次读数差)的计算:
Ut=L0-Lt+Xtl-Xto
式中:L0—初读数时所用尺孔刻度值;
Lt—t时刻时所用尺孔刻度值;
Xtl—t时刻时经温度修正后的百分表读数值, Xtl= Xt+εt
Xto—初读数时经温度修正后的百分表读数值, Xt0= X0+εt0
Xt—t时刻量测时百分表读数值;
X0—初始时刻百分表读数值;
ε—温度修正值,
εt=α(T0~T)L
α—钢尺线膨胀系数;
T0—鉴定钢尺的标准温度,T0=20℃;
T—每次测量时的平均气温;
L—钢尺长度。
⑵拱顶下沉量测方法
拱顶下沉量测采用水准测量法进行,后视点应设在一个固定的临时水准点上(如稳定的衬砌),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
(见图六)
将拱顶初始相对高差P0与t时刻相对高差P t相减,即为t时刻的拱顶下沉量。
即:Ut=(Q0+P0)-(Q+P)=(Q0-Q)+(P0-P)。
若Ut为正值,则表示拱顶下沉;若Ut为负值,则表示拱顶向上位移。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交底单
1次/天
1次/2天
1次/周
喷混凝土应力量测
表面应力解除法
每一级围岩段选一组每组3~5个测点
二次衬砌施作前进行
二次衬砌压应力量测
各类型压力盒
每一级围岩段选一组,每组2~5个断面,每断面5~11个测点
二次衬砌施作后开始
交底人
接交底人
第2页/共2页
①监控量测计划:详见表。
②量测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
根据现场量测数据及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曲线的时间横坐标下注明施工工序和掌子面距量测断面的距离。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回归分析,以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确定二衬施工最佳时机;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剧增长现象,此时表明围岩和支护呈不稳定状态,应加密监控并适当加强支护,必要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通过监控量测对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控。 (4) 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5) 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杆锚固效果,喷层开裂部位、宽度、长度及深度,模筑混凝土衬砌的 整体性,防水效果等,以表格和素描形式记录下来。
3.2地表下沉量测(见表3-3)
表3-3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
埋置深度H H>2B
B<H<2B H<B
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m) 20-50 10-20 10
备注 B表示洞室开挖宽度
量测目的:隧道洞口及明洞地段仰坡的稳定和浅埋段隧道开挖时引起的地表
初始位移速度、作用荷载等)。 根据以上所述并结合本隧道的实际情况,将洞内、外观察、周边位
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作为必测项目。锚杆锚杆轴力作为施工监控量测 选侧项目。同时配备选测项目所需的设备,必要时实施选测项目。
主要监控量测项目如下:
3.1洞内、外观察
洞内、外观察包括工作面观察和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观察。 观察频率:每一循环进尺,都必须进行一次工作面观察,并作好客 观详尽的记录。在地质变化不大地段,可每天按一个工作面记录,对已成 洞地段主要是支护效果的观察,频率同工作面。 观察内容: (1)工作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观察和描述:包括岩石名称、岩石 产状、风化变质情况,断层、层理、节理等结构面的分布、走向、产状及频率,有 无偏压,工作面及毛洞自稳情况,地下水情况及影响等内容,并以表格和素描形 式记录。 (2) 工作面附近初期支护状态观察和已成洞的支护效果观察:包括锚
____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一、 隧道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隧道工程为____隧道,起点位于____,终点位于交界口村,全长 2889米(左右幅合计)。隧道工程施工是本合同段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工程。
二、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内容,是监视围岩和支护稳 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判断设计、施工是否正确合理的主要依据,是监视施工是否 安全可靠的眼睛。为了更精确更迅速的了解围岩的动态变化,判定其稳定性,从而 保证施工安全,进行科学严谨的监控量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隧道施工中开挖形成后,必须立即喷射不小于4cm厚的混凝土及时封闭围 岩 作 为 初 支 初 喷 层 , 紧 跟 监 控 量 测 , 监 控 量 测 应 在 开 挖 后 24小时进行,否则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掌子面作业。
1、 施工监测目的 (1)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 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3.4量测频率与结束标准 量测频率:量测频率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而定。
结束标准:根据收敛速度判别:一般地段;收敛速度>5mm/d时,围岩处于急剧 变化状态,加强初期支护系统。收敛速度<0.2mm/d时,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浅埋地段,加强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严格控制过大变形。
各量测项目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周结束,软弱围岩大变形地段位移长时间不 能稳定时,延长量测时间。
(6) 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 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 、依据和指导作用。
2、 监测实施原则
(1) 监控工程安全与改进设计、指导施工相结合,以监控工程安全为主。 (2) 监测将侧重地质条件差、结构受力复杂及工程薄弱环节等重点部位,
并将各监测项目的测点(线)布设在该部位,设置成重点监测断面 。 (3) 将重点监测断面与一般监测断面、临时监测断面相结合,以重点监测 断面为主。 (4) 选用稳定、可靠、新型、先进的观测仪器设备。 (5) 所选择的监测项目应具有代表性和可信性,获得的观测资料能够满足 反馈施工设施、综合评价工程的工作状态、预报和控制工程安全等 要求。
目的:根据收敛位移量、收敛速度、断面的变形形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支护 的设计施工是否妥当和衬砌的浇注时问。
量测方法:收敛量测设计包括断面间距、量测频率、测线布置和测点埋设时间等 。这些内容的决定与地质条件、地压分布、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进度、断面 收敛速度等有关。
量测断面间距:一般情况下,洞口段和埋深小于2B的地段,间断5~10m一个断面 ,其余地段视地质情况,每隔 5-50m设一个断面。
在开挖形成的下沉之前埋设,一直测到下沉稳定。
为 了 在 开 始 下 沉 前 进 行 量 测 , 要 从 工 作 面 前 方 H +h1
处或2B处开始量测(H:埋深,h1:上半断面高度)。
量测频率: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距离
L
≤2D时,每日l-2次;2D<L≤5D时,每日一次;L>5D时,每周一次。
3.3拱顶下沉及水平净空位移量测
3、 施工监测项目
监控量测的项目主要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类别、跨度、埋深 、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等综合确定。而且,在隧道工程中进行量测,绝不 是单纯为了获取信息,而是把它作为施工管理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手段,因 此量测信息应能确切地预报破坏和变形等未来的动态,对设计参数和施工 流程加以监控,以便及时掌握围岩动态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预估最终位 移值、根据监控基准调整、修改开挖和支护的顺序和时机等),满足作为 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如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重要参数(
序号 1 2
表3-4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项目名 方法及 布置 测试精 测量时间间隔
称
工具
度
1
16d~ 1~
大于3
~15d 1个月 3个月 个月
沉陷情况。
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测
仪
器
:采
用
DSZ-
2全自动电子水准仪,铟钢尺等精密水准量测仪器,仪器精度±0.1mm。
量测方法:测点断面沿纵向(隧道中线方向)布置,断面间距见表《地表下
沉 量 测 断 面 间 距 表 》 。 在 隧 道 洞 口 地 段 埋 设 断 面 。 横 向 间 距 范 围 为 2-
5m。,每断面至少布置11个测点,隧道中线附近密些,远离中线处疏些。测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