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坐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后限时练13种群和群落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 对点专题训练13 种群和群落(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生物 对点专题训练13 种群和群落(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生物对点专题训练13 种群和群落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考生物对点专题训练13 种群和群落)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考生物对点专题训练13 种群和群落的全部内容。

对点专题训练13 种群和群落1.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1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2两曲线中能反映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是BB.t0~t2期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C.t1~t2期间为开发动植物资源的最佳时期D.t2时该种群增长倍数为0答案D2.如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最初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B.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0C.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D.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增加,最后会超过K值解析在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甲与乙两种群之间为捕食关系,即乙捕食甲;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在K值。

答案A3.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记名计算法B.种群在理想条件下,表现为“J”型增长,其λ值是不变的,且λ≥1C.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食物、空间等资源的利用率D.退耕还林、还草导致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解析记名计算法多用于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统计,不能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在理想条件下,表现为“J"型增长,其λ值是不变的,且λ>1。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12讲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12讲 种群和群落(解析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限时集训第12讲种群和群落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年龄组成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群落垂直分层C.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跳蝻属于一个种群,可以通过样方法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D.利用数学模型研究“J”型曲线时,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属于模型假设[解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竹子有高有矮属于种群的特征,不属于群落特征,B错误;种群是指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而跳蝻是蝗虫的若虫,蝗虫还有成虫,故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跳蝻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J”型曲线的模型假设是食物、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D正确。

2.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衍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网孔过大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B.对于活动能力强的昆虫需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C.适当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种群数量会使酵母菌种群的K值增大D.在理想条件下,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则该种群增长率为λ-1[解析] 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网孔过大,只能调查其中大鱼的数量,因此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A错误;对于具有趋光性的昆虫需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B错误;K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适当增加培养液中酵母菌初始种群数量不会使酵母菌种群的K值增大,C错误;“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为λ-1,D正确。

3.图Z12-1表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D )图Z12-1A.a曲线表示该种群的生存环境理想,没有其他生物和该种群生活在一起,没有竞争和天敌B.b曲线表示该种群生活在现实环境中,影响该种群个体生存的生物因素是天敌C.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原因是种内斗争,不适应的个体被淘汰D.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原有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因素[解析] 曲线a表示“J”型曲线,条件是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但存在其他生物,A错误;曲线b表示“S”型曲线,生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都影响该种群个体的生存,B错误;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即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C错误;物种入侵已成为破坏我国原有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因素,如水葫芦等,D正确。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13种群和群落

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13种群和群落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重温考纲要求]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

1.与种群有关的正误判断(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6)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7)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2.与群落有关的正误判断(1)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6)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7)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8)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 √)一、“独具个性”的生物种群1.(2016·全国甲,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计算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算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 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3)种群和群落

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3)种群和群落

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高中生物(十三)种群和群落全员必做题1.[2021·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调查趋光性昆虫类群的丰富度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C.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控制害虫的数量D.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2021·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联考]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会经历草本植物、灌木和森林三个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草本植物占优势时,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B.三个阶段相比较,该地的植物种类已经完全不同C.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动物的存在可增加物种多样性D.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变3.[2021·江西省宜春市高三月考]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其增长速率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4. [2021·广东省湛江市高三调研]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5.[2021·河南省高三二模]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

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

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讲练课时作业(十三)种群与群落及生态系统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讲练课时作业(十三)种群与群落及生态系统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十三)一、选择题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所示)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的增长曲线。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项错误。

“J”型增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持续增长,且有一定的增长率,但是并不是没有死亡和迁出,B项错误。

b(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的变化趋势。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C项正确。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密度也达到最大并保持相对稳定,D项错误。

2.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垂108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种群数量,但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内容。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X)/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数。

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导致种群数量估算值偏大,故A项正确;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会导致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大,B项正确;若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则存在较大的偶然性,会使实验误差较大,C项正确;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仍可按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不会影响推算,D项错误。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整合训练(十三)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整合训练(十三)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整合训练(十三) 种群和群落[全员必做题]1.[2019·湖南株洲高三统一质检]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濒危动物金丝猴的数量常采用标志重捕的方法B.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C.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类群都有分层现象D.群落演替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各个阶段解析: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J”型增长曲线为指数增长,没有最大值,B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一般具有分层现象,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特点,植物的分层是由于光照不同导致的,动物的分层取决于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故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类群都有分层现象,C正确;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各个阶段,D正确。

答案:B2.[2019·赣州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欧洲兔被带入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它的繁衍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

生态专家先后采用引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可增加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也可引起群落演替的发生B.y1年后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变化反映狐狸也是袋鼠的被捕食者C.y2年后欧洲兔数量明显减少,但对袋鼠影响不大,这与病毒的专性寄生有关D.y3年后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稳定不变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可降低当地的物种多样性,A错误;y1年后欧洲兔数量基本不变,袋鼠的数量下降,反映狐狸是袋鼠的捕食者,B错误;y2年引入粘液瘤病毒,欧洲兔数量明显减少但对袋鼠影响不大,说明病毒专性寄生于欧洲兔,C正确;y3年后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保持不变,D错误。

答案:C3.[2019·吉安市高三模拟]光裸的岩地上长出森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衣阶段形成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苔藓不会使岩石分解B.草本植物阶段比灌木阶段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分解者的功能强C.森林阶段的群落中不能找到地衣、苔藓,但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D.人类在弃耕农田的活动会改变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速度和方向解析: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先驱物种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A错误;灌木植物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灌木植物阶段比草本阶段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多,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强,B错误;群落演替是优势种的取代过程,在森林阶段群落中仍然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C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人类在弃耕农田的活动会改变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高三生物2021新高考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十三) 种群和群落

高三生物2021新高考版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十三) 种群和群落

整合训练(十三)种群和群落全员必做题1.[2020·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三诊]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调查趋光性昆虫类群的丰富度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C.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控制害虫的数量D.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成立于阿拉善左旗月畔的公益组织致力于阿拉善地区荒漠化防治,经过十多年努力,目前极耐旱的梭梭树在阿拉善地区已大量种植,使不断沙漠化的阿拉善成为了绿洲。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阿拉善成为绿洲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初生演替B.荒漠变为绿洲体现了人类活动能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梭梭树的种植对阿拉善地区的气候条件没有影响D.随着演替的进行,梭梭树的生物量会持续增加3.[2020·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

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地区进基因型引入前,原地引入后5年,本地引入后8年,本地AA 50% 54% 58%aa 20% 24% 28%B.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C.研究该地区的范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4. 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5.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

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3种群和群落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整合训练13种群和群落

整合训练(十三) 种群和群落全员必做题1.[2023·广东佛山二模]晋代《南方草木状》记载:“蚁在其中,并窠而卖………南方柑树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讲的是广东一带以草席包着黄猄蚁的蚁窠出售,以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是世界上“以虫治虫”的最早记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猄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物种丰富度等B.黄猄蚁与柑橘害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寄生或种间竞争C.黄猄蚁防治柑橘害虫比喷洒农药等化学防治方法见效更快D.黄猄蚁的引入降低了柑橘害虫的环境容纳量2.[2023·陕西省西安市高三调研]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若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则该种群数量可能会上升B.图乙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C.图丙中两种草履虫的数量此消彼长,他们之间为捕食关系D.图丁中植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动物的分层导致的3.[2023·山东淄博三模]同资源种团是指具有相似的生态资源需求、觅食对策,并在A.B.不同的同资源种团间,物种间的竞争较弱C.同资源种团内的各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处于相同营养级D.对受损群落进行恢复重建时,同资源种团的物种可互相代替4.[2023·湘豫名校高三联考]我国乌梁素海是疣鼻天鹅多年集中繁殖栖息的湖泊湿地。

该地于1996年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2005年后连年干旱,水域被承包给渔民和农民,2013年至2017年间大规模施工建设旅游景区。

某科研团队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法获得了1996年至2017年间该地疣鼻天鹅秋季种群数量和具有繁殖能力的成鸟数量,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标记后难以重捕会导致所得疣鼻天鹅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B.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改善了疣鼻天鹅的栖息环境,提高了其K值C.2005年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了疣鼻天鹅的繁殖和栖息D.2014年后疣鼻天鹅种群数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5.[2023·江苏省海安市高三质检](不定项)互花米草引种后随着其快速繁殖,入侵本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锐减。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精讲课件)-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3 种群和群落(精讲课件)- 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性环境问题


层次


保护生物多样性
价值

措施

_自__生__
生态工程 原理
循环 协调
整体
一 、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数量特征
概念
意义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 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解题技巧 1.运用数学模型分析“J”形曲线
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方程式模型:Nt=Ntλt,λ代表当年种群数量和与前一年种群数 量的比值,不是增长率。 (1)λ>1时,种群密度增大,如图中AB段(不包括B点) (2)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如图中B、D点 (3)λ<1时,种群密度减小,如图中BD段(不包括B、D点)
C 【解析】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效果是提高种群数量的K值,即实现种群数 量发生图1中③到②的变化,A错误;图2中①曲线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 长,环境最优越,而③曲线的数量最少,故图2中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 程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③,B错误;渔业捕捞时要确保捕捞后种群数量 不小于K/2,即图中P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有害动物防治的最终目的是使种群K值降低,而不是降为0,这样不 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故选C。
年龄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 优势种群
性别比例
种间关系
出生率、死亡率
群落的空间结构
迁入率、迁出率
群落的演替
种群密度
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种群的结构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2 种群和群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2 种群和群落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课后限时集训(十二) 种群和群落(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武汉高三质检)任何自然种群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会因某些限制因素的作用而停止增长。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与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够间接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这可能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导致丰富度提高C [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A错误;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种群密度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群落的丰富度也不会提高,D错误。

]2.(2020·河北高三联考)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4时间段,甲种群和乙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相同B.甲种群在t2时刻数量最大C.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则在t3时刻进行防治效果最佳D.乙种群的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D [在t0~t4时间段,甲种群为“S”型增长,在t4时已达到K值,乙种群的数量在t4时是否达到K值不确定,A、B错误;若甲为有害动物,则数量越少时防治效果越好,C错误。

]3.(2020·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恒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作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B.6 h前种群数量因种内斗争激烈而增长缓慢C.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12 h后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B [可通过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估算本实验中酵母菌的大约种群数量,此方法为抽样检测法,A正确;6 h前种群数量不是最高,而且食物和空间充裕,种内斗争不激烈,B错误;根据图中“S”型曲线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正确;12 h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限制因素是营养物质缺乏和生存空间限制,D正确。

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突破讲解(新教材):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原卷版)

高考生物复习重难点突破讲解(新教材):专题13 种群和群落(原卷版)

1专题13 种群和群落一、单选题1.(2023·吉林白山·统考模拟预测)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除了样方法、标记重捕法外,还有粪堆计数法,其原理是动物种群数量与所发现粪堆的数量呈正相关,该方法特别适合因行踪隐蔽或者夜间活动等而不易观察的动物。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到动物活动密集的区域取样B .粪堆计数法可以准确计算出动物的种群密度C .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时,需要考虑动物的日排便数D .气候条件变化,如雨水因素,会导致调查结果偏高2.(2023·河南·二模)图1表示当一种动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K 值代表环境容纳量。

图2表示K-NK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N 值代表种群的数量。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2A .K 值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的最大数量B .K 值时种内竞争最剧烈,且出生率等于死亡率C .K-NK 可代表种群增长的未利用空间D .每次都在接近t1时捕鱼,可获得最大的持续捕捞量3.(2023·湖北·统考模拟预测)蓝细菌在适宜的气象条件和无机盐浓度下,会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水华的形成分为相互区别而又连续的4个过程,即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上浮聚集。

下图表示2005~2014年太湖水华形成过程中蓝细菌休眠和复苏的时间进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太湖蓝细菌复苏期,气温越高,水华复苏的时间就越早B .在太湖蓝细菌休眠期,气温越低,蓝细菌休眼时间越早C .蓝细菌上浮聚集提高了湖泊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 .水华的形成受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共同影响4.(2023·湖北·模拟预测)已知蚯蚓能缓解干旱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对番茄茎叶脱落酸(ABA )水平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3A .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与番茄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B .高干旱胁迫下番茄植株ABA 含量增加,促进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C .低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通过增加土壤含水量来缓解干旱胁迫D .高干旱胁迫条件下,蚯蚓能促进番茄植株合成ABA 来对抗干旱胁迫5.(2023·山东德州·统考二模)种间关联是不同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联性,通常是由群落生境的差异影响了物种的分布而引起的。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只需用心观察,勤于思索,多联络生活实践,就可以快乐轻松的学好生物。

小编预备了高三生物二轮温习种群和群落课时练习题,详细请看以下内容。

一、选择题1.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

结合以下图剖析,以下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假定图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那么e点后增长速率为0B.为维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正确机遇应选择在d点C.假定图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那么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D.K值是环境容纳量,普通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动[答案] A[解析] e点种群数量到达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0;维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正确机遇是K/2处,即c点;防治虫害应在b点;环境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2.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以下相关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动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当种群数量到达d点时环境阻力末尾影响种群增长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坚持最高的增长率[答案] A[解析] 由于食物和空间等条件有限,种群密度越大,种内妥协越剧烈,因此,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环境容纳量即K值,遭到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曾经末尾影响种群增长;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对应K/2值),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

3.以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形状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招致种群中生物集体数量改动时的四种情形,以下有关发生这些变化缘由的剖析,最合理的是()A.假定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那么a点后的变化缘由能够是过度放牧B.假定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那么b点一定添加了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发作的变化说明生态系统解体D.图④表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说明捕捞过度[答案] A[解析] 图②中发酵罐菌种数量的K值与空间、营养、氧气等环境要素有关,K值增大不一定是添加了营养供应的结果;图③中c点后该种群灭绝,但该生态系统不一定解体;图④中d点捕捞后没有低于K2,所以不属于捕捞过度。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温习课时作业13种群和群落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温习课时作业13种群和群落
D.经常使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式调查温带落叶林动物的丰硕度
答案A
解析曲线①③别离代表动 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A项正确;能量不能循环,
B项错误;进入冬眠状态的动物细胞中结合水的比例明显上升,C项错误;采纳样方式或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种群密度而不是丛林动物的物种丰硕度,D项错误。应选A项。
9.(2017·三门峡一模)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C.第21~37天,成虫增加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加
答案C
解析依照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第13-25天,由于环境条件适宜,成虫数量个体繁衍加速,而不是生长加速,故A项错误;第17-29天,成虫的数量尽管增加,但其增加率下降,说明死亡率增加,故B项错误;第21-37天,成虫增加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因为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加重,致使成虫增加率的下降,故C项正确;第1-37天,成虫数量先增加后大体不变,呈现“S”型增加,故D项错误。应选C项。
5.(2017·潮州市二模)以下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点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减缓种间竞争
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所有动物的种群密度
D.提取青蒿素医治疟疾,利用了青蒿的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在雌雄同体的生物种群中,不存在性别比例的特点,A项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内不同生物散布在不同的空间的数量不同,使它们一起竞争的食物和空间减少,这有助于减缓种间竞争,B项正确;关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常采纳样方式,C项错误;利用生物入药,是直接价值的表现,D项错误。
2.(2017·永州二模)用奶瓶培育黑腹果蝇,观看成虫数量的转变,结果如表所示:

2021-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13 种群和群落

2021-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提升练13 种群和群落

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练13 种群和群落一、单项选择题(共9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xx·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解题指导】本题涉及的重要知识点:(1)种群的概念(一定自然区域、同种生物、所有个体)。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3)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稳态是相对的)。

(4)群落的水平结构(多种因素造成的水平方向上生物的镶嵌分布)。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A选项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故B选项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中,故C选项错误;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故D选项正确。

2.(xx·江苏高考)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方法。

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正中央有2个计数室,长宽各为1 mm,深度为0.1 mm,体积为0.1 mm3,故A项错误,B项正确。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要先盖上盖玻片,再在边缘滴加样液,故C项错误。

新坐标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练13 种群和群落

新坐标2016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练13 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5· 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C.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2.(2015·汕头市高三二模)下图为2010年日本、中国、印度三国的人口年龄图解,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日本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B.印度死亡率相对较高C.中国人口问题已得到完全解决D.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3.(2015·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4.(2015·泰州市一模)下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C.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5.(2015·石景山区一模)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 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右图所示结果。

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D.两岛的社鼠因为存在地理隔离,最终将导致生殖隔离6.(2015·北京市西城区二模)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K值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7.(2015·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下图表示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演替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层完全取代了灌木层D.在草本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8.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和群落(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5· 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C.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2.(2015·汕头市高三二模)下图为2010年日本、中国、印度三国的人口年龄图解,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日本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B.印度死亡率相对较高C.中国人口问题已得到完全解决D.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3.(2015·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4.(2015·泰州市一模)下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C.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5.(2015·石景山区一模)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 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右图所示结果。

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D.两岛的社鼠因为存在地理隔离,最终将导致生殖隔离6.(2015·北京市西城区二模)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K值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7.(2015·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下图表示某种类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演替速度不随时间而变化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乔木层完全取代了灌木层D.在草本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8.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B.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丰富度低C.该地能恢复到第4阶段说明人类活动未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的原因与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等的保留有关9.(2015·深圳市高三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结果如下表。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表中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C.土壤中的小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D.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10.(2015·东莞市高三调研)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只有捕食关系B.幼鱼和成鱼处于同一营养级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D.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11.(2015·湖北省襄阳市高三调研)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12.(2015·大庆一模)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C.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D.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二、非选择题13.(2015·东城区高三期末)乔木树种馨香木兰是云南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

研究人员为探讨馨香木兰种群的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1)为调查馨香木兰所处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本研究中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5m×5m,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1m×1m,可见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为馨香木兰所处的A、B、C三个群落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

16.25中,丰富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层,推测是由于其中不仅有相应的种类,还含有一定数量的____________幼树,因而其种类和个体数都较丰富。

(3)科研人员调查了三种群落中的馨香木兰的植株胸径 (胸径的大小可表示植株的树龄大小),绘制成下图。

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在一段时间内____________的变化趋势,但需结合生物的生存环境具体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馨香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_______型。

虽然现在馨香木兰有丰富的幼树,但难以进一步发育为优势种。

其原因可能是幼树耐荫蔽,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下能生长良好。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树木对光照的需求加大,在与其他阔叶乔木的____________中不占优势,从而生长受阻。

14.(2015·重庆市一中考前模拟)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

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的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1)螺的活动范围小,获得实验数据可通过样方取样,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2)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__________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______________。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圆田螺属于________________,它和凸旋螺之间构成____________关系。

水稻种群中碳的输出除水稻的呼吸途径外,还有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4)科研人员还发现在稻鸭区水稻的根系明显比常规区的发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____________演替。

【详解答案】1.C 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20种,属于对物种丰富度的表述,A错误;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均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B、D 错误;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2只/叶是对种群密度的表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 正确。

2.A 3.D4.C 由图可知,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即种群数量处于K/2时。

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这有利于种群迅速恢复到K值,A正确;种群的数量=(重捕前标志的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导致重捕标志个体数量减少,所以所得数值可能偏大,B正确;a点和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均是增长型,C错;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D正确。

5.B 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50只上下波动,可见50只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环境有限的资源,导致种群数量下降,A错误;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6月到7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B正确;6~8月B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黄鼠狼的捕食,C错误;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错误。

6.D7.D 由图可知,该群落的演替是从裸岩阶段开始的,属于初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初生演替开始缓慢,然后加快,A错;人类活动将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错;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取代仅是优势取代,C错;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正确。

8.C 过度砍伐的森林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因此,与针叶林相比,草丛中的动物分层现象简单,丰富度低;表中群落演替的情况并没有反映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9.D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进行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生活在土壤不同的深度,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由表中取样地点、取样时间与动物种类及数量的关系可知此实验探究了水分和时间对土壤动物分布的影响。

10.C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而浮游动物以藻类植物为食,故幼鱼与浮游动物是捕食和竞争关系;幼鱼和成鱼由于食性不同,所以处于的营养级不同;由于是人工生态系统,维持的过程中要投喂大量饲料,故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不同种生物在垂直方向的配置状态,成鱼和幼鱼只是同一种生物,不能构成群落。

11.A 各样地同土层土壤中动物丰富度差异较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A正确;据题干和题图分析可知: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B错;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C错;表中数据给出的是各层土壤动物类群数和总个体数,而种群数量指的是同种生物的数量,无法判断,D错误。

12.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 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B正确;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C正确;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发生变化,只不过变化幅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错误。

13.解析:(1)依题意“调查乔木层和灌木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5m×5m,而调查草本层时最小样方面积为1m×1m”,可见选取样方的大小依植物类型而定,设计最小样方面积的原则,是保证在最小面积内基本上能反映组成群落的物种数量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