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学案1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5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二、教材分析: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主要说明两点。
一是说明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个体适应能力无论多强,如果它的基因不能付给后代,它在进化上就没有贡献,如骡。
二是指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同种生物中一群能够自由交配的个体。
在“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标题下,还重点讲述了基因库和基本频率的概念,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这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对于学生达成本小节知识目标十分重要,其中第1题实际上涉及群体遗传学中的“哈代----温伯格平衡”的内容。
三、教学内容及地位:1、内容: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本节包括3小节:第一小节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第二小节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三小节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其中第一小节可用2课时教学,第二、三小节可各用1课时教学。
本教学设计的是第一小节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着重要讲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有: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关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教材着重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宏观与微观,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宏观方面主要通过具体的一些种群例子进行介绍种群的概念;微观方面主要是通过基因频率的变化进行介绍学习。
2、地位:本节中关于种群的内容,可为后面第二和第三小节中有关种群的内容打下基础;有关进化的原材料等知识需要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中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等内容作基础。
3、学生分析学习任务:关于种群,首先理解什么是种群;能够说明两点:以使说明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二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最后认识到: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基因库和基因频率,认识并理解什么是基因库;能够解释种群的基因频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学生水平: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对其局限性尚不了解。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教学设计1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四课时的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属于理解层次。
教材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进化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并且学会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三部分内容。
共同进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二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关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教材通过两个实例来说明,并且指出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也较好地体现了学习生物学的价值。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首先指出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接着讲述了生物进化的几个重要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述的不仅是物种的更替,而且包括地球环境的变迁和生态系统的演变,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共同进化的观点。
在本小节第三部分,教材简单介绍了中性学说和间断平衡说,让学生认识到在进化论领域至今仍有不同观点,进化理论仍在不断发展,同时也再次强调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理论的重要地位。
在介绍不同观点时,如何处理主流观点和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教学中仍需要把握好尺度。
学生情况分析:我校生源属于E类学生,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要尽可能使用直观教学方法,用大量身边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或者使用图片或影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策略:(附件一教案和附件二课件附件三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及说明:教学反思:此节课要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一个课时即可。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教材分析本小节包含三部分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材主要说明两点:一是说明个体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个体适应能力无论多强,如果它的基因不能传给后代,它在生物进化上就没有贡献,如骡;二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同种生物中一群能够自由交配的个体。
如果同种生物的两个异性个体相距甚远,没有交配机会,它们就分别属于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是独立进化的,有可能演变成两个物种。
在“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标题下,还重点讲述了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
这个活动对于学生达成本小节知识目标十分重要。
其中实际还涉及到“哈代—温伯格平衡”。
学生通过已学遗传学知识可以知道,五个条件都成立时,种群基因频率会保持不变。
但自然界这五个条件不可能同时具备,因此,种群基因频率会不断发生变化。
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于本小节的第二部分,由于本模块已经学习了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因此,这里可以着重讲突变率及突变在进化中的意义。
关于本小节第三部分,教材主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完成。
二、学情分析本部分相关内容涉及到遗传学的有关计算,由于本模块初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而且掌握较好。
所以本节内容相对简单,难点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实例来讲解种群的含义及种群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课本的思考与讨论,应该让学生多参加活动,主动学习。
这对本节的学习有很打帮助。
三、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5、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学案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学习目标】1)简述拉马克的进化理论(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自学导引】一、拉马克的_________学说二、达尔文的_________学说缺陷:1.对________________不能解释2.把_____作为进化单位【课后习题】1.某植物单植年产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A.物种是可变的;B.过渡繁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自然选择。
3.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下列哪一项符合达尔文对生物进化过程的论述()A.变异——生存斗争——有利变异的积累——适者生存;B.生存斗争——生物变异——有利变异的积累——适者生存;C.环境变化——生物变异——适者生存——有利变异积累;D.生物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有利变异积累。
5.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看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其缺陷()A.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B.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D.认为物种的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骤变不可能形成新物种。
(点评:通过这5道小题的测试,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很好的掌握了本节的精髓,尤其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环境在选择生物,而不是生物在适应环境”“变异产生于环境变化之前”)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学习目标】1、说明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自学导引】【课后习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鲫鱼是一个种群(B)同一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彼此交配(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是一个种群(D)广口瓶中饲养的全部果蝇是一个种群2、基因频率是指()(A)种群的基因库(B)某种基因在某个生物体中出现的比率(C)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率(D)某种基因型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率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量的个体,其中AA 个体为40% ,Aa个体为50%,aa个体为10%,则A、a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40% 、10%(B)40% 、60%(C)65% 、35%(D)35% 、65%4、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 。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教学设计6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的教学设计1.课标解读:1.1教学目标:1.1.1了解物种、隔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概念。
1.1.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1.3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2教学重点:1.2.1物种和隔离的概念。
1.2.2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3教学难点: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2.教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教材中重点介绍了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形成物种的过程。
教材中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物种形成的过程。
地理隔离形成了差异,其实质是因为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当这一差异越来越大时,形成生殖隔离,通过分析,使学生感悟生物进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过程。
教材中的材料可以增加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构建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
(该课时在全模块中的地位,可以包含不同教材的对比)3.学情分析:根据我校C类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我校历届低进高出的实例说明,我们能在生物这个学科上突破原有的水平,并且能因此而提高高考的总分。
因此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作出准确的定位,不能单凭兴趣或想当然去学习。
C类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体现出随意性大,缺乏恒心,自觉性不足的特点。
针对这种状况,根据学科的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联系学生实际,认真细致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拟定各阶段的发展目标。
4.教学方法:六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按“目标定位、问题设计、阅读理解、对症点析、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六个环节进行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生物知识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剌激学生感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的能力。
5.教学过程:5.1目标展示:5.2问题设计:1、什么是物种?物种又是如何形成的?物种和种群有何区别?2、区分物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演示操作:演示CAI课件,给出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图。
根据不同岛屿环境条件的特点结合不同地雀的食性、喙的形状和栖息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地雀的特征和岛屿生存条件将地雀安放在适宜的岛上(放错会发出鸣响)。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教学设计5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的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概述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二)课标解读1、水平要求解读“概述”属于“理解”水平,其水平要求是: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2、具体目标解读(1)知识通过实例理解“物种、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等概念;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资料分析”,促进学生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同样生物也在进化。
此外,要求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3)能力本节课可通过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加强学生间互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一)在全部模块中的地位“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二小节。
本小节包括物种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部分内容。
生物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理论,也是对人们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深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引言与第一小节“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相衔接,自然引出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一个物种的问题。
关于物种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分类学上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形态学标准,进化论中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遗传学标准——能否自由交配,生态学上主要以生态要求是否一致为标准。
本小节物种定义采取的是遗传学标准。
关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首先交待了隔离的概念,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等。
接下来安排“资料分析”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物种分化过程,来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课标与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课标与教材分析一、课程具体目标《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第三部分知识。
本节主要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等知识点。
学情分析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形成“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难点: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1.教材内容的选择体现本《标准》内容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意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学会健康地生活。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同样应当体现内容标准的这些思路,并且应当进一步落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因此,要使学生达到《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要求,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三个基本概念。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活动建议,依据学生已有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以及使学生能定量讨论种群基因组成特点、定量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等,本单元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学会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普遍、最根本的影响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因此本小节教学,要使学生能够解释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其中“定向”改变是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实现的,因此,教学应该安排学生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自然选择作用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逻辑严密,安排有学生讨论和探究活动,是发展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良好载体,因此,本小节教学,应该使学生尝试和模仿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小节内容理论性较强,前后顺序逻辑严密,以系列的问题推进教学进程,以教师讲解、讨论、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
大致思路如下。
1.通过问题讨论引入本课。
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使学生领悟到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并引出种群的概念。
页 1 第2.通过讨论种群与物种的区别和种群与生物进化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种群是繁殖的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如何描述种群的遗传组成?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案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解释物种、隔离等相关概念;2、阐明物种形成的过程;3、分析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及三个基本环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探究“达尔文雀”的进化过程,阐明物种形成的过程。
3、通过对比“达尔文雀”和“四倍体西瓜”的形成,概况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和三个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达尔文雀”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2、从科学家对地雀的持续性研究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长期性,从而培养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3、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二部分内容,是在从分子水平研究进化原因的基础上,对生物进化的进一步研究,在生物进化理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面建议从生命进化观的视角,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进化的实质及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这对建立物种形成过程的模型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学生在还学习了染色体变异和多倍体育种,对理解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互动设计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欢迎同学们来到生物课堂,感悟生命之美,我们先来欣赏一个短片。
刚才的视频像我们展示了加拉帕戈斯群岛各个小岛之间截然不同的地理风貌以及生活在岛上的13种地雀。
早在1835年,年轻的达尔文随着“贝格尔号”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了这13种地雀,并把他们制成标本带回英国研究,最后将他们写进了《物种起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示范教案: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3课时
第3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1)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的变化(要求在不同环境中两种颜色桦尺蠖数量有变化)。
(2)两个鱼塘的鲤鱼的变化(两塘的鱼先是相同,后不同)。
(3)把课本P119的假想过程情境图制作成动画。
(4)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最好绘出海洋中不同生态的岛上生活不同的鸟)。
以上动画要活泼有趣又不失原则性,动画中每一个变化过程都要能够控制,这些动画最好能链接在一个课件里,而且要有较强的交互性。
2.学生课前预习提纲(1)阅读课文。
(2)思考“本节聚焦”中的3个问题。
[情境创设]1.屏幕显示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动画,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
2.以此动画引出以下几个问题,用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1)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两种颜色的桦尺蠖是同属一个物种还是两个物种?(2)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师生互动]1.引导学生释疑以上问题。
师: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得弄清两个概念:种群和物种。
先回忆种群的概念。
生: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要求举例)(屏幕显示一块有牛马的草地)师:比如一个草原上的全部黄牛是一个种群,全部马也是一个种群。
牛种群个体间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吗?(能)马种群个体间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吗?(能)马和牛能交配吗?(不能)(这些以问答形式进行)也就是说,相同种的个体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不能交配。
在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研究中,把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这样很自然地引出物种的概念。
接着就问,不同种的生物都不能交配吗?不是。
(要求学生回答并举例)如:骡——是马和驴交配产生的后代,为什么马和驴不属于同一物种呢?生:因为,马和驴的后代——骡,是不育的。
师:我们把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比如山羊与绵羊的杂种不活,马与驴、虎和狮的杂种不育,绝大多数不同种间不能交配。
高中生物第七章单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第七章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和进化》课本P110~128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两节,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包括三部分内容: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认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认识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科学领域没有终极真理,存在质疑和争论不仅是正常的,而且能促进科学的进步。
第1节用一课时完成。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小节:第一小节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第二小节是《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第三小节是《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内容,概念较多,内容较抽象,用两个学时完成。
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组成,但内容较简单,各用一学时完成。
本节内容能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形成生物在进化、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点。
单元教学要求: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 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单元教学重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单元教学难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单元课时安排: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课时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2课时②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课时③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P110~113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2、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演绎说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力目标1.利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形成生物在进化的观点教学重点:1、拉马克进化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㈠隔离与物种
⒈隔离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的现象。
⑴若引起隔离的原因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导致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称为________。
⑵若引起隔离的原因是由于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导致种群间个体不能相互交配,或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称为_________。
⒉物种:指能够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⒊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物种之间肯定存在着_____________;物种之间出现了________则标志着已经形成新物种。
㈡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实例: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地雀的形成
⒈这些地雀的祖先都属于__________物种,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岛屿上。
⒉由于各个岛上的地雀种群被______隔开,不同种群就可能出现不同的_____和______,而一个种群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⒊不同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各不相同,__________对不同种群________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
因此,不同种群__________发生的变化不同。
⒋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________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渐步出现_______。
这样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理论
⒈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________的改变。
⒉________和_________产生进化的原始材料。
⒊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⒋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