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

合集下载

自由贸易试验区 制度创新案例

自由贸易试验区 制度创新案例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积极推进的经济改革试验区域,旨在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体制创新等多种手段,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进程。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经建立了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本文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介绍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些案例。

一、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进贸易便利化,通过优化海关监管、加快通关速度、降低贸易成本等方式,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

在这方面,上海自贸区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一站式”服务的理念,即企业只需在一个窗口完成所有的进出口手续。

同时,上海海关还推出了“先放行后查验”的新模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快速通关。

此外,上海自贸区还推出了“单一窗口”系统,将各个部门的审批流程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

二、金融创新制度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还致力于推进金融创新,通过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自贸区外汇管理等方式,打造国际化金融中心。

其中,浦东新区自贸区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浦东新区自贸区率先推出了“自由贸易账户”,允许企业在自贸区内自由开设外汇账户,并且实现了自由兑换人民币和外币的功能。

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跨境资金流转,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浦东新区自贸区还推出了“金融自由化试点”,对外资银行的设立和经营进行了放宽,吸引了大量的国际金融机构入驻。

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还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监管和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中,广东自贸区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广东自贸区成立之初,就推出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了知识产权仲裁、调解、诉讼等多种解决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此外,广东自贸区还加强了知识产权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的打击力度,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利益。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全辑---银行业(第1-8期案例)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全辑---银行业(第1-8期案例)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全辑---银行业第一批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一)存款利率市场化创新案例:放开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主要内容:从今年3月份开始,人民银行放开了自贸试验区内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中国银行为一名在自贸试验区内就业的人员办理了首笔个人小额外币存款业务,利率经双方商量确定。

突破点:放开了自贸试验区内小额外币(300万美元以下)存款利率上限,实现了外币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应用价值:在自贸试验区实现外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培育和提高金融机构外币利率自主定价能力,完善市场供求决定的外币利率形成机制,为下一步复制推广,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

(二)企业融资创新案例:境外人民币借款主要内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商业银行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

例如: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分别为交银租赁自贸区子公司和自贸区企业办理了境外人民币借款。

突破点:在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往需要扣减相应的外债额度,而中资企业申请外债额度需要以个案报批),可以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

应用价值:从境外借入资金可以用于区内生产经营、区内项目建设、境外项目建设。

目前,境外借款利率远低于境内利率水平,对于借款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三)支付结算创新案例: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提供金融服务主要内容:商业银行可以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开展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提供结售汇业务。

例如:中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江铜国际物流公司合作,办理了自贸试验区首笔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签订了以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为商品标的的3个月期限场外远期合约,共计交易1000吨,约合40手。

突破点:允许境内银行为企业提供境外市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项下的结售汇业务。

应用价值:为国内大宗商品企业利用国际市场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资金管理创新案例1: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主要内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可以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便利企业在境内外进行资金的双向调拨。

2013-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涉自贸区十大案例

2013-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涉自贸区十大案例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涉自贸试验区典型案例(2013—2018年)案例一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与德迅物流公司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案——在涉外保险人代位求偿权案件中,若无法律明确规定或当事人约定,运用最密切联系原则识别冲突规范时,综合各方因素以保险事故发生地为适用准据法的连接点为宜一、基本案情2011年12月31日,苏州博世公司以自己为被保险人,与太平洋保险苏州分公司签订了货物运输保险合同。

2012年6月29日,德迅物流公司根据其与苏州博世公司签订的长期货物运输合同承运苏州博世公司一批转向柱系统马达产品,运输路线从德国到中国苏州。

该批货物在运输途中因单车事故导致共2,736件货物不同程度的受损,造成苏州博世公司损失人民币709,831.39元。

太平洋保险苏州分公司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以及公估公司关于货损情况的公估报告,向苏州博世公司赔付了人民币704,831.39元,故起诉至法院判令德迅物流公司赔偿人民币704,831.39元及相应利息。

二、裁判结果法院认为,涉案货物运输保险事故发生地位于中国境内,太平洋保险苏州分公司作为货物运输保险的保险人向作为货物运输承运人的德迅物流公司代位行使赔偿请求权所依据的货物运输合同之运输目的地亦位于中国境内,故与本案涉外保险代位求偿法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涉案货物发生保险事故受损,太平洋保险苏州分公司作为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向被保险人苏州博世公司支付相应保险赔偿金后可依法取得代位求偿权。

由于涉案货物运输属国际航空运输,出口国德国和目的地国中国均是《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1999年5月28日订立于蒙特利尔,一般简称“《蒙特利尔公约》”)的缔约国,且该公约已对两国生效。

根据该公约的相关规定在货物运输中造成毁灭、遗失、损坏或者延误的,承运人的责任以每公斤17特别提款权为限。

2009年国际民航组织对该公约责任限额数值进行修改,修改后每公斤货物的赔偿限额提高至每公斤19特别提款权。

上海自贸区创新案例

上海自贸区创新案例

上海自贸区创新案例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给企业松绑的魔法清单。

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前啊,企业要进入一个区域投资,那得面对一长串让人眼花缭乱的限制条件。

就好像你想去一个游乐场玩,结果门口列了一堆“这个不能玩、那个不能玩”的规矩,还都是些很模糊的规定,把企业弄得晕头转向的。

但是上海自贸区推出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可就相当于游乐场给你一张清单,上面明确写着哪几个设施因为维修或者特殊原因不能玩,其他的你都可以自由选择。

企业一看,心里就有数了。

这个模式规定了哪些领域是限制或者禁止外商投资的,只要不在这个清单里的行业,外资企业就可以自由进入。

这就大大减少了外资企业进入的门槛,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涌入。

比如说,以前一家外资的高科技企业想在上海开展新业务,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去搞清楚到底能不能做,现在看一眼负面清单,没有它的业务类型在限制里,那就可以大刀阔斧地干起来了。

这就像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企业投资决策变得更加快速和简单。

二、单一窗口——企业办事的一站式购物体验。

以前企业要办理进出口业务啊,那简直是一场噩梦。

就好比你要做一顿大餐,结果你得跑好几个菜市场去买菜,一个菜市场只能买到一种菜。

企业要办海关的手续得跑海关部门,办检验检疫得跑到另一个地方,还有外汇管理、税务等等,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和要求,企业的工作人员就得在各个部门之间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跑,腿都跑细了,还经常因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互通,出现各种重复提交材料的情况。

上海自贸区的单一窗口就像是一个超级大超市,企业所有要办的进出口相关的事情,在这里都能一站式搞定。

企业只需要在这个统一的平台上提交一次材料,然后这个平台就像一个超级管家一样,把信息分发给各个相关部门,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等部门就在这个平台上协同工作。

比如说,企业申报货物进出口的时候,在单一窗口上填写好货物信息、报关单等内容,海关那边就能马上收到信息开始审核,检验检疫部门也能同时看到相关内容,判断是否需要抽检等,外汇管理部门也能根据交易情况做好外汇收支的监管准备。

长三角商业创新案例

长三角商业创新案例

长三角商业创新案例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商业创新的重要领域。

在这个地区,有许多企业和创业者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成功地创造了许多商业奇迹。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长三角商业创新案例。

一、杭州互联网金融杭州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许多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

2014年,蚂蚁金服推出了支付宝余额宝,这是一种基于货币市场基金的理财产品。

余额宝以其高收益、低门槛、随时可取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理财产品之一。

此外,支付宝还推出了花呗、借呗等消费信贷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费方式。

二、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由国家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中国第一个以跨国公司投资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该园区于1994年成立,至今已经发展成为集科技、产业、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园区内有众多知名企业入驻,如英特尔、索尼、三星等。

三、浙江省零售业创新浙江省在零售业方面有着很高的创新能力。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杭州西湖银泰城。

这是一座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商场,其独特的设计和定位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购物和娱乐。

此外,还有杭州银泰百货、杭州万象城等知名商场。

四、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成立于2013年9月29日,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该试验区实行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和改革措施,如取消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和创业。

五、南京软件谷南京软件谷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较早的软件产业园区之一。

该园区以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为主要产业方向,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南京软件谷还与国内外多个城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了软件产业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六、宁波舟山港宁波舟山港是中国东海沿岸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上海自贸区 金融创新案例

上海自贸区 金融创新案例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是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下是十个符合标题内容的案例,介绍了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具体实践。

1. 上海自贸区金融科技创新:上海自贸区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试验区,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金融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金融服务。

2. 金融开放创新:上海自贸区通过放宽金融业务准入限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金融机构进驻,推动了金融业的开放和创新。

比如,境外金融机构可以在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3. 人民币国际化创新:上海自贸区成立了人民币自由兑换试点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通过放宽外汇管理政策,促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使用,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上海自贸区。

4. 金融监管创新:上海自贸区建立了金融监管创新试验区,探索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措施。

比如,引入了风险监测技术和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了金融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5. 金融衍生品创新:上海自贸区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引入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

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提供了对冲风险、价值发现和投资机会等功能,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

6. 互联网金融创新:上海自贸区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创新模式,推出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

7. 金融科技创新:上海自贸区成立了金融科技创新基地,培育了一批金融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

这些企业和项目通过运用新兴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升级。

8. 绿色金融创新:上海自贸区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

通过引入绿色金融指数、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和绿色投资的增加,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9.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创新:上海自贸区建立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创新。

通过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监管和维护,提高了金融消费者的信心和满意度。

上海总评典型事例

上海总评典型事例

上海总评典型事例当谈及上海总评典型事例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多样性的城市,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其繁荣的经济发展,更是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探讨上海总评典型事例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些代表性的案例,窥见这座城市的精髓和演变。

**1.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在经济领域探索创新的代表性事例。

2013年设立的自贸区在金融、服务业、贸易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点,放宽了外资准入限制,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同时促进了服务业的开放和改革。

这一举措带动了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在此设立总部或区域性办事处,加速了上海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步伐。

**2. 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界性盛会——世博会,展现了上海城市形象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世博会不仅仅是一次大型展览,更是一次展示上海城市发展成就和全球交流合作的机会。

通过此次盛会,上海向世界展示了其城市规划、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果,展现了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和活力,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

**3. 上海城市更新与保护**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上海在城市更新与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典型事例。

例如,静安雕塑公园所在地原为老工业厂区,通过城市更新与改造,成功打造成一个集文化、艺术、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既保留了历史文化痕迹,又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类似的例子还有田子坊等地,将历史建筑和现代商业相结合,展现了上海在城市保护与更新方面的探索和成就。

**4. 上海文化与艺术的繁荣**上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强市,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中心。

例如,外滩的欧式建筑、豫园的古典园林、上海歌剧院等文化场馆,展现了上海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上海国际艺术节、电影节等国际性文化活动的举办,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我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一、引言我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是我国扩大开放、探索创新的重要试验田。

自2013年设立以来,上海自贸区一直积极探索创新,推动改革,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围绕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展开全面评述,旨在深入挖掘其创新实践的内涵与价值,并从多维度全面评估其意义与影响。

二、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实践1. 金融创新上海自贸区率先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探索建立跨境人民币业务切实举措,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上海自贸区还积极打造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推动自贸区内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开放型金融体系。

2. 贸易投资便利化上海自贸区在外商投资准入、跨境贸易便利化、投资服务创新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服务。

优化的贸易环境和政策,进一步提升了上海自贸区的国际吸引力。

3. 政策创新上海自贸区充分发挥自身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贸易、金融、法律等多领域进行政策试点,打破行政壁垒,提高市场准入率,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4. 法治环境上海自贸区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积极探索推进“一试三区”政策,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还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投融资、税收、知识产权等法治体系,为企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法治环境保障。

5. 科技创新上海自贸区积极探索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与国际先进科技的合作交流,推动自贸区内外创新资源的高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的热土,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政策和评台支持。

三、案例分析1. 自贸试验区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上海自贸区探索建立以人民币为主币种的跨境资金管理体系,既满足了企业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又提高了外汇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企业跨境投融资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通过金融服务创新,促进了企业跨境业务的便利化和效率化。

2. 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成效显著上海自贸区不断创新税收政策,以减税降费方式为企业减轻负担,推动了上海自贸区贸易投资便利化。

关于政商交往中边界模糊的案例

关于政商交往中边界模糊的案例

关于政商交往中边界模糊的案例1. 杭州千岛湖地产开发案杭州千岛湖地产开发案是一个典型的政商交往边界模糊的案例。

在该案中,地方政府与地产开发商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土地资源供给,而地产开发商则通过行贿等手段获取了政府的支持。

这种模糊的边界导致了政府行为的不公正和市场竞争的扭曲。

2. 西门子电力项目案西门子电力项目案是一个涉及跨国公司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案例。

在该案中,西门子公司通过行贿等手段获取了中国政府的合同,并获得了在中国电力市场的垄断地位。

这种边界模糊导致了政府的失职和市场的不正常竞争,损害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

3. 安徽宿州市征地案安徽宿州市征地案是一个典型的政商交往边界模糊的案例。

在该案中,当地政府与地产商之间存在勾结关系,政府利用征地的权力为地产商提供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地产商则通过行贿等手段获取了政府的支持。

这种模糊的边界导致了征地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和农民权益的受损。

4. 北京奥运场馆建设案北京奥运场馆建设案是一个涉及政府与建筑商之间关系的案例。

在该案中,政府为了成功举办奥运会,向建筑商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建设项目。

而建筑商则通过行贿等手段获取了政府的合同和支持。

这种边界模糊导致了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建筑商的垄断现象。

5.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是一个典型的政商交往边界模糊的案例。

在该案中,政府为了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

而金融机构则通过与政府官员的关系,获取了更多的资源和利益。

这种边界模糊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和金融风险的积累。

6. 江苏南京城中村改造案江苏南京城中村改造案是一个涉及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关系的案例。

在该案中,政府为了城市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整合,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进行城中村改造。

然而,由于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纠葛,导致了征地过程中的不公正行为和居民权益的受损。

7. 广东珠海特区土地开发案广东珠海特区土地开发案是一个涉及地方政府与土地开发商之间关系的案例。

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首先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于2024年,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第一个试验点。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金融、贸易、法律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在金融领域,上海自贸区率先推出了人民币自由全球使用的试点,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贸易领域,上海自贸区推行了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多便利;在法律领域,上海自贸区推出了对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监管制度,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加稳定和透明的市场环境。

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其他地区的借鉴和参考。

其次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于2024年,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自贸区在智能制造、跨境电商、外资保税物流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比如,在智能制造领域,广东自贸区建设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跨境电商领域,广东自贸区建设了多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推动了电子商务与跨境贸易的融合发展;在外资保税物流领域,广东自贸区设立了多个国际化保税商务港,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进出口服务。

广东自贸区的经验给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此外,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福建自贸区成立于2024年,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一员。

福建自贸区在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金融创新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福建自贸区建设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基地,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和创新;在电子商务领域,福建自贸区建设了多个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升级;在金融创新领域,福建自贸区推行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试点,推动了金融业的转型升级。

福建自贸区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综上所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上海、广东、福建等地的成功实践案例都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自贸区创新案例

自贸区创新案例

自贸区创新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自贸区那些超厉害的创新案例!就说那上海自贸区吧,哇塞,那真的是一片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热土啊!
你知道吗,在那里有个例子简直太惊人了!有一家做跨境电商的公司,以前他们要面对各种繁琐的手续和流程,那可真是让人头疼啊!但在自贸区里,政策创新了,一下子给他们松了绑。

他们可以更自由地开展业务,就像小鸟被放归蓝天一样欢快!这可多好呀,反问下,这不是造福了企业和消费者吗?
再看看福建自贸区。

那里有个关于金融创新的例子。

以前企业贷款可难了,各种门槛和限制。

但在自贸区,创新的金融政策出台,就像是给企业开了一扇通往财富的大门!企业融资变得容易多了,发展动力那叫一个足啊!好比汽车加上了超强马力的引擎,能不跑得快吗?
还有广东自贸区,有个关于贸易便利化的创新举措。

以前货物通关那叫一个慢啊,企业等得着急上火。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新的通关模式就像给贸易开通了高速公路,快速又顺畅!货物能快速到达目的地,企业能不高兴吗?哎呀呀,这真的是太赞啦!
这些自贸区的创新案例,就像星星之火,点燃了经济发展的熊熊大火!它们让一切变得更高效、更便捷、更有活力!这就是自贸区的魅力所在啊,朋友们!它们真的在不断推动着咱们的经济向前奔跑,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所以说,自贸区的创新绝对是值得我们大大点赞和期待的!。

上海自贸试验区第八批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

上海自贸试验区第八批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

创新点
一是充分运用上海自贸试验区有关分账核算单 元境外融资的创新金融政策,围绕自由贸易账户 本外币一体化的优势,开展跨境飞机融资租赁业 务,是融资租赁行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进行的一 项业务创新。 二是突破了飞机融资业务专业性较强、时效性要 求较高等难点,有效满足了企业的多币种融资、 结算、汇兑等需求。此外,运用自由贸易账户跨 境筹措资金,符合当前“扩流入、防流出”的宏 观政策。
一是有利于境内外企业集团实现本外币 资金的在岸集约化管理,在降低汇兑成 本的同时,拓展资金跨境融通渠道并提 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有利于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 展,通过资金池的搭建,将境外、区内 资金等金融资源投入到境内的科技创新 和实体经济,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有利 于吸引更多资产管理中心功能落户上海 自贸试验区。 三是有利于促进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 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应用价值
一是有利于拓展跨境飞机租赁融资渠 道,通过运用自由贸易账户资金可自由 汇兑的优势,企业可以实现本外币资金 的统筹管理。同时,通过运用自由贸易 账户的跨境投融资、结算、汇兑便利, 可以在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寻找更 有优势的融资解决方案。 二是为飞机租赁企业“走出去”提供资 金融通服务,有利于推动 企业“走出 去”。
上海自贸试验区第八批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
(2017 年 10 月)
序号 类别 案例名称 主要内容 创新点 应用价值
自由 贸易 1 账户 功能 创新
首批全功能型 跨境双向人民 币资金池落地 上海自贸试验 区
在沪商业银行按照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关于进一 步拓展自贸区跨境金融服务功能 支持科技创新和实 体经济的通知》有关精神,成功为企业搭建了全功能 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 一是工行上海市分行率先开展此项业务, 为大润发集 团搭建了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 该资金池 的主办企业大润发集团的子公司, 是“上海科技创新 职业清单”内企业,得益于上海自贸区科创新政,该 公司通过开设境内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E) ,实现了 大润发集团本外币资金在岸集约化管理, 在降低汇兑 成本的同时,拓展了资金跨境融通渠道。 二是花旗银行成功为香港艾兰得集团搭建全功能型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 这是首家境外跨国公司通过 开设境外机构自由贸易账户(FTN) ,实现了全球资金 的统一调配和融通管理, 通过跨国公司财资管理中心 开立 FTN 账户, 灵活地将全球主要货币以原币形式汇 集到上海自贸试验区, 协助包括境外企业在内的相关 主体也能享受到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ຫໍສະໝຸດ 2序号类别

上海自贸区第六批金融创新案例

上海自贸区第六批金融创新案例
自由贸易账户项下首笔利率互换交易
(“金改40条”第2条,支持经济主体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涉外投资活动,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
2016年4月8日,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与星展银行上海分行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贸试验区交易系统达成首笔上海自贸试验区利率互换交易,该交易以自由贸易账户为载体,以人民币作为名义本金,美元作为结算货币,采用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
二是通过产品结构设计方式创新,针对保单质押贷款实际还款期限不确定性较高的特点,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将还款期限不确定的债权分割成期限确定的独立债权,并通过制度设计相关举措缓解偿还风险,降低了资产证券化再投资风险。
一是通过资产证券化项目运作,盘活了保险存量资产,优化了保险投资收益;
二是加速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紧密融合,丰富“资产证券化”优质投资标的,给予资本市场投资者新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复制推广性。
一是“上海金”基准价将成为全球黄金市场的主要定价基准之一,有利于发挥人民币作为黄金计价结算货币地位的形成,进一步完善国际黄金价格体系;
二是有助于推动进一步推动中国黄金市场的开放融合,引导中国黄金市场规范发展,促进形成多层次、更加开放的中国黄金市场体系形成。
9
金融市场创新
上海清算所推出中国信用债指数
(“金改40条”第33条,支持上海清算所向自贸试验区内及境外投资者提供金融资产交易)
二是发挥商业银行综合金融服务与数据集中优势,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平台开展全球采购与销售、跨境物流运输、跨境支付便利等环节提供与之配套结算融资服务,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充分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银企合作新模式。在满足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管理集约化需求的同时,也为传统商业银行突破经营时空范围,探索扩大自贸试验区内外客户服务覆盖面、寻求未来盈利增长突破点等方面提供有益探索与尝试。

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案例新金融

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案例新金融

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案例新金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金融作为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上海得到了迅猛发展。

下面将介绍上海新金融产业体系建设的案例。

首先,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国内金融业的重要中心。

为了更好地支持新金融产业的发展,上海在金融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调整。

比如,上海率先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和监管措施,为新金融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其次,在金融创新方面,上海积极引进和培育新金融企业。

例如,上海自贸区成立了多个金融创新实验区,并推出了一系列的金融创新试点项目,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贸易融资、智能投顾等。

这些创新项目为上海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推动了新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上海还大力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

金融科技是新金融产业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通过建设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推动金融科技创业孵化等方式,吸引了大批金融科技企业入驻上海,并提供了专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些举措进一步加强了上海新金融产业体系的建设。

最后,上海还加强了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

上海拥有众多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为金融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同时,上海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海内外优秀金融人才入驻上海,提升了上海新金融产业体系的人才素质和竞争力。

总之,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新金融作为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得到了迅猛发展。

上海通过金融政策创新、金融创新试点、金融科技发展以及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为上海新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相信在上海的不断努力下,新金融产业体系将继续蓬勃发展,并为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5周年创新实践案例集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5周年创新实践案例集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旨在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5周年创新实践案例集,汇集了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和企业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一、苏州工业园区“创意小镇”模式苏州工业园区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意产业基地。

在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苏州工业园区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了“创意小镇”模式,通过在园区内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小镇,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创意企业入驻,为园区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积极探索金融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上海自贸区不断推动金融开放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试点,如扩大外汇业务自主权、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等,为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三、杭州“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创业中心,杭州以“互联网+”为引领,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杭州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智慧城市示范项目,为长三角区域的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南京沿江产业带跨江发展合作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动脉之一,南京作为长江下游城市,积极探索跨江发展合作的新模式。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南京和江苏南通、镇江等沿江城市加强协作,共同规划跨江产业带,推动跨江发展合作,打造跨江经济带,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五、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合作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合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积极探索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示范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体系。

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典型案例范文

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典型案例范文

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典型案例范文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典型案例范文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通过建设高质量发展基地,国家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商品质量、增加对外贸易收入等,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将结合若干典型案例,探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的有关经验和教训。

1. 案例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是中国于2013年设立的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贸易和投资领域实行一系列创新政策和制度试点。

自设立以来,上海自贸区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海自贸区通过简化行政审批、优化通关服务等方式,提高了国际贸易的便利程度,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上海自贸区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推动了市场开放和金融改革,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和国际贸易的便利。

上海自贸区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制度建设,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法律保障。

尽管上海自贸区取得了众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仍然存在较多限制,制约了一些行业的发展。

上海自贸区在国际贸易标准和规则的适应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尤其是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等领域。

上海自贸区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亟需完善,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规范运作。

2. 案例二:新加坡世界级物流枢纽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和物流中心,其世界级物流枢纽的发展经验值得学习。

新加坡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效的物流管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物流基地。

新加坡的高效物流服务和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使得企业能够更快、更便捷地将产品运送到全球各地。

新加坡的世界级港口和机场设施,为货物的快速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新加坡的数字化物流和智能化仓储管理,增强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然而,新加坡的世界级物流枢纽也面临一些挑战。

地处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合作仍存在一些制度上的壁垒。

市场化运作片区开发 典型案例

市场化运作片区开发 典型案例

市场化运作片区开发典型案例1. 案例一:深圳前海自贸片区深圳前海自贸片区是中国首个试点自贸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开发。

该片区位于深圳市南部,占地面积116.9平方公里。

通过引进外资、放宽贸易限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措施,前海片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入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 案例二:上海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政府为推动市场化改革而设立的一块特殊经济区域,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开发。

该试验区位于上海市,占地面积120.72平方公里。

通过推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上海自贸试验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入驻,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案例三: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开发。

该园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488.3平方公里。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金融支持等措施,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业者。

4. 案例四:广州南沙自贸片区广州南沙自贸片区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开发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开发。

该片区位于广州市南沙新区,占地面积119.82平方公里。

通过推动外贸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南沙自贸片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入驻,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5. 案例五:重庆两江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开发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开发。

该新区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和南川区,占地面积206.5平方公里。

通过推动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打造创新创业环境、优化服务等措施,两江新区吸引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者,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6. 案例六: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开发区,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开发。

该新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占地面积2,270.6平方公里。

通过引进外资、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滨海新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入驻,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先进案例

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先进案例

金融开放门户建设先进案例今天咱们来唠唠金融开放门户建设里超厉害的上海自贸区这个例子。

一、政策松绑,金融创新的温床。

上海自贸区那可是金融开放的前沿阵地。

以前啊,金融监管方面有好多条条框框,就像给金融活动穿上了一件紧身衣,活动起来可不得劲儿了。

但是在自贸区呢,政策开始松绑啦。

比如说,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迈出了很大的步伐。

以前,企业想把钱在国内外自由地转一转,那手续繁琐得能把人绕晕。

现在在自贸区,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则,就像走在绿色通道上一样顺畅。

就拿跨境人民币业务来说吧。

以前外资企业在国内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投资、贸易结算,就像隔着一层玻璃,能看到机会但是操作起来麻烦得很。

在自贸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企业可以更自由地用人民币进行跨境投资、贸易融资等操作。

这就好比给企业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宝箱,里面都是人民币跨境业务带来的各种机遇。

二、吸引金融机构云集,金融生态超活跃。

有了这么好的政策,那些金融机构就像闻到花香的蜜蜂一样,纷纷涌向上海自贸区。

各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都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开展特色业务。

比如说,一些外资银行原本在中国的业务开展得比较受限,但是在自贸区,它们可以推出很多针对跨境业务的创新金融产品。

像花旗银行在自贸区就推出了专门为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金融服务套餐。

这个套餐就像是一个金融大礼包,里面有不同的产品组合,可以满足企业从资金结算到风险管理的一系列需求。

而且众多金融机构的聚集,还带来了人才的汇聚。

金融界的各路精英就像超级英雄一样,纷纷来到这里大展身手。

这些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又进一步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整个金融生态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热带雨林,各种生物(金融机构和业务)在这里蓬勃生长。

三、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开放的最终目的。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可不是光在金融圈子里自嗨。

它最重要的是服务实体经济。

这里有很多中小企业,以前因为自身规模小,在传统金融体系下很难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第三批)2014年3月25日和7日4日,上海市金融办等先后发布了利用自贸区账户开展贸易融资、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18个创新案例。

2014年12月10日,上海市金融办等部门正式发布第三批九个金融创新案例,再次推出上海自贸区的创新成果。

与此前两批创新案例相比,第三批发布的案例首次有了国际金融市场平台、自贸区保险业务创新等内容,更受外界关注。

随着金融行业创新脚步的不断加快,上海自贸区内金融机构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

截至2014年10月末,自贸区内一行三会批准的金融机构有106家,与金融相关的服务企业,如信息服务公司、股权投资企业,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3386家,合计占自贸区新设的企业四分之一。

第三批发布的9个金融创新案例,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平台的开放创新、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业务创新、企业跨境并购融资的业务创新,以及保险机构集聚和保险业务创新等四个方面:“上海金”提升金融中心定价权金融市场平台的开放创新,代表性的案例为今年9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的正式启动。

上海黄金交易所副总经理宋钰勤介绍,目前已上线三个可在自贸试验区交割的现货黄金合约。

同时,金交所单独设立了一个黄金保税交割仓库,为进口和转口黄金提供交割、仓储保管、清算、物流等配套服务。

截至12月8日,国际板累计成交黄金82.58吨,成交金额196.47亿元。

境外投资者以离岸人民币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市场交易,是国际板的核心。

投资资金既包括自贸区内的离岸资金,也包括自贸区外的离岸资金;既包括离岸的人民币,也包括离岸的可兑换货币。

市金融办主任郑杨表示,以人民币计价交易,进行黄金保税分割,对于在沪金融市场利用自贸区创新优势,推进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建设,扩大金融市场开放有重要借鉴意义,也有利于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集聚能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价影响力。

宋钰勤透露,日前交通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成功完成首笔黄金实物进口业务。

银行普遍反应,进口通道通畅、通关效率较高,已成为商业银行进口黄金的新渠道。

郑杨在还透露,目前原油期货交易的方案已经形成,并得到国务院批准。

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在自贸区设立国际资产交易的平台,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也在研究如何利用自贸区的优势,设立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平台,或者是开展面向国际的金融交易业务。

这几个要素市场的交易的平台和业务,将在自贸区挂牌第二年时有很大进展。

跨境人民币使用惠及中小企业与以往推出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业务创新案例不同,此次案例延伸至中小企业和居民服务,包括自由贸易账户项下中小企业跨境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居家费用跨境人民币支付和互联网企业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等。

比如,中行上海分行与中银香港、上海付费通联合推出沪港两地居家费用电子账单跨境支付平台,大大方便了异地置业的沪港居民在线跨境缴纳物业费;浦发上海分行为一家互联网旅行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经常项下集中收付服务。

而农行上海分行依托自由贸易账户,帮助自贸区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防范汇兑风险管理能力。

农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贷款、贸易融资、跨境结算及汇兑”等方面,农行打出了一套支持自贸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组合拳”。

比如,参照人民币离岸市场价格在分账核算单元项下发放贷款,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前不久,农行就为一家中小型民营服装贸易企业发放了自由贸易账户项下的流动资金贷款,用以支持企业在国内采购环节的用款需求,并以企业未来向国外销售服装的货款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向企业发放贷款,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

首个航保协会条款打破审批惯例在企业跨境并购融资的业务创新上,本次主要发布了股权质押跨境并购融资、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收购融资两个案例。

其中,招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以境外非居民持有的境内上市公司原始股作为质押,为该非居民的境内特殊目的子公司提供并购融资支持,成功发放了1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贷款,并通过试验区内FTN账户,以外保内贷的方式,形成还款资金保障。

招商银行上海自贸分行行长助理王凡表示,该跨境并购项目面临境内、境外两套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以及债权、债务人权利义务划分和衔接的难题。

招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充分发挥离岸、在岸、试验区“三位一体”业务优势,在“离岸”完成司法转递和律师见证等工作,“在岸”实现并购融资,自贸试验区通过自由贸易账户(FTN账户)进行资金监管和还款保证。

该项目中FTN 账户的开立较好地解决了在境内处置境外公司原始股东持有的境内上市公司股权的难题。

而在保险机构集聚和保险业务创新方面,自贸区内也有了新突破。

太保集团注册成立了全国首家由保险机构投资设立的专业养老投资公司,太平人寿自贸区分公司实现人民币保单境外销售,并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以再保分出分入业务和投资运作形式,实现本外币保费资金的双向跨境流通。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日前开发了首个上海航运保险协会条款——无船承运经营者保证金责任保险条款,并完成保监会备案,会员可直接使用,打破了以往每项保险产品均由各家保险公司分别报送保险监管部门审批的做法。

第三批自贸试验区9个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1:上海黄金交易所设立国际板类别:金融交易平台建设主要内容: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于2014年9月18在自贸试验区正式启动,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金”品牌。

目前上线三个可在自贸试验区交割的现货黄金合约,分别是:交易单位100克和1千克,成色99.99的iAu100、iAu99.99,交易单位为12.5千克、成色99.5的iAu99.5。

金交所单独设立了一个黄金保税交割仓库,为进口和转口黄金提供交割、仓储保管、清算、物流等配套服务。

在自由贸易账户框架下,离岸资金可以在自贸试验区内参与国际板交易,也可以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主板所有合约交易。

突破点:一是会员国际化。

自贸试验区内及境外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专业投资机构以及黄金精炼企业均可参与。

二是交易资金国际化。

在自由贸易账户框架下参与人民币报价的黄金等贵金属交易,实现离岸资金与在岸资金的融合。

三是定价国际化。

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金”人民币黄金定价机制和实物交割标准。

四是储运和交割国际化。

促进上海成为亚太黄金转口中心。

应用价值:推动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价格从区域性的价格逐步向国际性的价格转变,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金”。

有利于促进我国黄金市场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自由贸易账户项下中小企业跨境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类别:人民币跨境使用主要内容:农行上海市分行支持自贸试验区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一是参照人民币离岸市场价格基准,在分账核算单元下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二是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跨境人民币项下代理福费庭业务;三是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立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四是通过分账核算单元,以接近离岸市场价格,提供汇兑服务。

突破点:通过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和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在贷款、贸易融资、信用证、购付汇等方面发挥跨境人民币综合创新优势,支持自贸试验区中小企业发展,拓展和完善自由贸易账户金融服务功能。

应用价值:利用自由贸易账户资金划转便利和跨境融资功能,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防范汇兑风险管理的能力。

3:居家费用跨境人民币支付类别:人民币跨境使用案例名称: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银香港、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研究推出沪港两地居家费用电子账单跨境支付平台。

该平台可以帮助在内地置业的三十万香港居民以及在香港置业的四十万内地居民实现异地在线缴纳跨境物业费、管理费等民生类费用。

未来,通过该平台亦可将服务扩展到更多的沪港跨境支付项目,可缴付费用种类也将在政策许可范围内逐步拓展。

突破点:该项目是我国首家且唯一建成的民生类电子账单跨境支付平台。

该项目利用自贸试验区人民币跨境支付政策,成功实现沪港两地在线缴付物业费、管理费等民生类费用,且平台的搭建也提供了拓展后续跨境服务的可行性。

应用价值:提供了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新渠道,有利于促进自贸试验区内电子商务发展,便利居民跨境缴纳物业费、公用事业费等居家费用,为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和民生服务提供了新的契合点。

4:互联网企业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类别:人民币跨境使用主要内容:某旅行网是一家在线票务服务商,浦发银行针对该集团成员公司众多、跨境收付款较为分散的特点,帮助企业将所有的跨境机票、酒店等旅游费用收付款集中在自贸区平台,为其度身定制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方案,通过简化资金划付手续,降低跨境交易成本。

突破点:试验区首单面向互联网企业的服务贸易项下的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根据互联网企业跨境结算特点,提供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服务。

应用价值:是跨境人民币在服务贸易领域业务的创新发展,对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政策提升跨境资金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利于促进互联网企业在自贸试验区集聚发展。

5:股权质押跨境并购融资类别:企业跨境并购融资主要内容:招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以境外非居民持有的境内上市公司原始股作为质押,为该非居民的境内特殊目的子公司提供并购融资支持,成功发放了1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贷款,并通过试验区内FTN账户,以外保内贷的方式,形成还款资金保障。

突破点:该跨境并购项目面临境内、境外两套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以及债权、债务人权利义务划分和衔接的难题。

招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充分发挥离岸、在岸、试验区“三位一体”业务优势,在“离岸”完成司法转递和律师见证等工作,“在岸”实现并购融资,自贸试验区通过自由贸易账户(FTN账户)进行资金监管和还款保证。

该项目中FTN账户的开立较好地解决了在境内处置境外公司原始股东持有的境内上市公司股权的难题。

应用价值:利用试验区跨市场、跨境交易,帮助跨境客户盘活非居民持有的境内资产,拓展企业跨境并购融资渠道,高效地完成并购。

6: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类别:企业跨境并购融资主要内容:由东方证券公司直投子公司在自贸试验区募集并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性质的人民币跨境并购基金,依托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资政策,通过境外直接投资(ODI)、上海银行跨境直贷美元并购贷款、基金托管等金融服务,完成了对某境外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帮助该公司实现在境外退市、在境内A股上市。

突破点:一是突破以往跨境股权收购审批慢、程序复杂的瓶颈,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对外投资审批高效、快捷、便利的服务优势,以及对外投资与前置核准脱钩的政策优势,在20天内即完成方案制定、审批流程、资金汇兑和划转二是利用商业银行境外美元并购贷款利率低的优势,有效降低收购资金成本。

应用价值:利用自贸试验区政策和制度优势,借助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贷款两种方式,探索中资企业境外并购的新模式,支持优秀的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推动A股市场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