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教案: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1-2课时)Word版含答案
最新-高中数学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课时)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精品
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
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 a=
xi+yj.我们把有序数对(x,y)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x,y).其中x叫做a在x轴上
的坐标,y叫做a在y轴 上的坐标,上式叫做向量 y
的坐标表示.那么x、y的
ya
几何意义如何?
j
x
Oi
x
思考5:相等向量的坐标必然相等,作向 量 OA a,则 OA (x,y),此时点A是坐 标是什么?
行四边形?
B
,向量 OA,OB,OC 不共线,能否在直线OA、OB上分别找一
点M、N,使 OM ON OC ?
B
N
C
B
N
C
OA M
AO
M
B
N
C
B
N
C
OA M
AO
M
思考4:在上图中,设 OA=e1,OB=e2,
OC =a,则向量OM,ON 分别与e1,e2的
关系如何?从而向量a与e1,e2的关系如
问题提出
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是什么?
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 则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 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
2.用坐标表示向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设i、j是与x轴、y轴同向的两个单位向 量,若a=xi+yj,则a=(x,y).
3.用坐标表示向量,使得向量具有代数 特征,并且可以将向量的几何运算转化 为坐标运算,为向量的运算拓展一条新 的途径.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向量 的和、差、数乘运算,如何转化为坐标 运算,对于共线向量如何通过坐标来反 映等.
探究(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向量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4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实
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3)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方法和能力;通过对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归与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定理的学习和运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
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1.在△ABC中,=a,=b,AD为BC边的中线,G为△ABC的重心,以a,b为一组基
底来表示向量=.
解析:∵D是BC的中点,G是重心,
∴)
=a+b,
即a+b.
答案:a+b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H,M分别是AD,DC的中点,点F在BC上,且BF=BC,以a,b为基底分解向量.
解:由题意得
==b+a,
=
=
=a-b.。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人教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第一课时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要求: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准备:1.复习向量加法.减法及其几何意义.2.运算定律:结合律:λ(μa )=(λμ)a ;分配律:(λ+μ)a =λa +μa , λ(a +b )=λa+λb 3.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λa .二、讲授新课: 1. 问题的提出①给定平面的任意两个向量1e ,2e ,作出12123,e e e e -+.②对于平面上两个不共线向量1e ,2e ,是不是平面上的所有向量都可以表示为λ11e +λ22e .?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1e +λ22e . (讨论指出:(1) 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 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3) 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 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 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1,λ2是被a,1e ,2e 唯一确定的数量) 3.例1:已知向量1e ,2e 求作向量-2.51e +32e .(教师板演→学生反复画图)练习:已知向量1e ,2e 求作向量41e -3.52e .(学生板演→教师修订→学生修正)4.出示例2:如图ABCD 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M ,且=a ,=b ,用a ,b表示,,和5..思考:已知 a =2e 1-3e 2,b = 2e 1+3e 2,其中e 1,e 2不共线,向量c =2e 1-9e 2,问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d a b λμλμ=+、使与c 共线.6.小结: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三.巩固练习1. 已知a 、b 不共线,且c =λ1a +λ2b (λ1,λ2∈R ),若c 与b 共线,则λ1= .2. 已知λ1>0,λ2>0,e 1、e 2是一组基底,且a =λ1e 1+λ2e 2,则a 与e 1_____,a 与e 2_________(填共线或不共线).3. 已知如图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与BD 交于E ,O 是任意一点, 求证:OA +OB +OC +OD =4OE4.如图,不共线=t (t ∈R)用,表示.5.作业:课本P111 练习 (2)第二课时 2.3.2~2.3.3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和坐标表示及运算教学要求: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1e +λ22e2.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λa.3.提问:如何进行力的分解? 二、讲授新课:1. 教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①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我们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 xi y j =+…○1我们把),(y x 叫做向量a的(直角)坐标,记作(,)a x y =…○2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在y 轴上的坐标,○2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与.a相等的向量的坐标也为..........),(y x . (特别地,(1,0)i =,(0,1)j =,0(0,0)=)②出示例2:如图(略)分别用基底I ,j 表示向量...a b c d 并求出它们的坐标.2. 教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①若11(,)a x y =,22(,)b x y =,则a b +),(2121y y x x ++=,a b -),(2121y y x x --= 结论: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②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 x 2, y 2) - (x 1,y 1)= (x 2- x 1, y 2- y 1)③若(,)a x y =和实数λ,则(,)a x y λλλ=.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 设基底为i .j ,则a λ)(yj xi +=λyj xi λλ+=,即(,)a x y λλλ=④例4:已知a =(2,1),b =(-3,4),求a +b ,a -b ,3a +4b 的坐标.练习:已知平面上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2, 1), B(-1, 4), C(4, 4),求点D 的坐标使这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2. 小结: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三.练习1. 若M(3, -2) ,N(-5, -1) 且 21=MN,求P 点的坐标.2. 已知三个力1F (3, 4), 2F (2, -5), 3F (x , y)的合力1F +2F +3F =,求3F 的坐标.3. 已知:四点A(5, 1), B(3, 4), C(1, 3), D(5, -3) 求证:四边形ABCD 是梯形. 4.课本P111 练习 2 . 3第三课时 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学要求: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1.提问: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2.思考:如何用坐标表示两个共线向量? 二、讲授新课:1. 教学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①设a =(x 1, y 1) ,b =(x 2, y 2),其中b ≠a .由a =λb 得, (x 1, y 1) =λ(x 2, y 2) ⎩⎨⎧==⇒2121y y x x λλ 消去λ,x 1y 2-x 2y 1=0 这时向量ab 共线.(注:消去λ时不能两式相除;要注意什么;向量共线的有两种条件)②讲解例6:已知a =(4,2),b =(6, y),且a ∥b,求y.练习:已知a =(3,6),b =(x , 4),且a ∥b,求x.( 学生板演→教师修订→小结公式应用)③讲解例7:已知A(-1, -1), B(1,3), C(2,5),试判断A ,B ,C 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师画图→师生探究→教师板演→探究:当12p p pp ⇒时,求p 点坐标. )练习:已知A(-1, -1),B(1,3),C(1,5) ,D(2,7) ,向量与平行吗?直线AB 平行于直线CD 吗?④思考:设点P 是线段P 1P 2上的一点, P 1、P 2的坐标分别是(x 1,y 1),(x 2,y 2).(1)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中点时,求点P 的坐标; (2) 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求点P 的坐标.(教师分析→教师画图→学生板演) ⑤小结: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二.练习①.已知a =(1,2),b =(x ,1),若a +2b 与2a -b 平行,则x 的值为 .②.已知□ABCD 四个顶点的坐标为A (5,7),B (3,x),C (2,3),D (4,x ),则x = .③.若向量a=(-1,x)与b =(-x , 2)共线且方向相同,求x .④.小结:1.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 2.向量共线条件的适用类型. 五.作业1.课本P111 (5)(6)(7).2.已知点A(0,1),B(1,0),C(1,2),D(2,1),试判断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3.若=i +2j , =(3-x )i +(4-y )j (其中i 、j 的方向分别与x 、y 轴正方向相同且为单位向量). 与共线,则x 、y 的值可能分别为多少?4.若A (x ,-1),B (1,3),C (2,5)三点共线,则x 的值为多少?5.作业:P111 (1).。
必修四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A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掌握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理解这是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达.3.了解向量的夹角与垂直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中,会把向量的正交分解用于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向量.二、过程与方法1.首先通过“思考”,让学生思考对于平面内给定的任意两个向量进行加减的线性运算时所表示的新向量有什么特点,反过来,对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λ1e1+λ2e2的向量表示.2.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发现规律,通过解题来总结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化归”思想对解题的帮助,也要让学生善于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这部分的题.3.如果条件允许,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整节课的教学主线应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给予引导和提示.充分让学生经历分析、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数学,领悟思想方法的最好载体.学生经历的这种实践活动越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就越恰当而简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发现规律,通过解题来总结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应用.2.在让学生经历分析、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夹角与垂直的定义、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关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教学突破方法: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充分练习,发现规律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习方法: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要充分作图,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尺规.学生准备:练习本、尺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力是一个向量,力的合成就是向量的加法运算.而且力是可以分解的,任何一个大小不为零的力,都可以分解成两个不同方向的分力之和.将这种力的分解拓展到向量中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论呢?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提出问题①给定平面内任意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e1、e2,请你作出向量3e1+2e2、e1-2e2.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λ1e1+λ2e2的向量表示呢?②如上左图,设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是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我们通过作图研究a与e1、e2之间的关系.师生互动:如上右图,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e1,=e2,=a.过点C作平行于直线OB的直线,与直线OA交于点M;过点C作平行于直线OA的直线,与直线OB交于点N.由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可知,存在实数λ1、λ2,使得OM=λ1e1,ON=λ2e2.=,所以a=λ1e1+λ2e2.也就是说,任一向量a都可以表示成λ1e1+λ2e 由于OM+2的形式.由上述过程可以发现,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由这个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1、e2表示出来.当e1、e2确定后,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由这两个向量量化,这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极大的方便.由此可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定理说明:(1)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基底不唯一,关键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唯一.提出问题:①平面内的任意两个向量之间存在夹角吗?若存在,向量的夹角与直线的夹角一样吗?②对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能否用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来表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结合向量的定义和性质,思考平面内的任意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结合图形来总结规律.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总结的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回答不全面的学生给予提示和鼓励.然后教师给出总结性的结论:不共线向量存在夹角,关于向量的夹角,我们规定: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如图),作OA=a ,OB =b ,则∠AOB =θ(0°≤θ≤180°)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显然,当θ=0°时,a 与b 同向;当θ=180°时,a 与b 反向.因此,两非零向量的夹角在区间[0°,180°]内.如果a 与b的夹角是90°,我们说a 与b 垂直,记作a ⊥b.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对平面上的任意向量a ,均可以分解为不共线的两个向量λ1a 1和λ2a 2,使a =λ1a 1+λ2a2.在不共线的两个向量中,垂直是一种重要的情形.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如上,重力G 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就是正交分解,正交分解是向量分解中常见的一种情形.在平面上,如果选取互相垂直的向量作为基底时,会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方便.提出问题①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点都可用一对有序实数(即它的坐标)表示.对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每一个向量,如何表示呢?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向量和坐标是否是一一对应的?师生互动: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xi+yj①这样,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都可由x、y唯一确定,我们把有序数对(x,y)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x,y)②其中x叫做a在x轴上的坐标,y叫做a在y轴上的坐标,②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显然,i=(1,0),j=(0,1),0=(0,0).教师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向量a与有序实数对(x,y)一一对应.(2)向量a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没有关系,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系.如图所示,11BA 是表示a 的有向线段,A1、B1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向量a的坐标为x=x2-x1,y=y2-y1,即a的坐标为(x2-x1,y2-y1).(3)为简化处理问题的过程,把坐标原点作为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的起点,这时向量a 的坐标就由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唯一确定了,即点A的坐标就是向量a的坐标,流程表示如下: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 已知向量e1、e2(如右图),求作向量-2.5e1+3e2.作法:(1)如图,任取一点O,作OA=-2.5e1,OB=3e2.(2)作OACB.故OC就是求作的向量.例2 如下图,分别用基底i、j表示向量a、b、c、d,并求出它们的坐标.活动:本例要求用基底i、j表示a、b、c、d,其关键是把a、b、c、d表示为基底i、j的线性组合.一种方法是把a正交分解,看a在x轴、y轴上的分向量的大小.把向量a用i、j表示出来,进而得到向量a的坐标.另一种方法是把向量a移到坐标原点,则向量a终点的坐标就是向量a的坐标.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向量b、c、d的坐标.另外,本例还可以通过四个向量之间位置的几何关系:a与b关于y轴对称,a与c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a与d关于x轴对称等.由一个向量的坐标推导出其他三个向量的坐标.解:由图可知,a=1AA+2AA=2i+3j,----∴a =(2,3).同理,b =-2i +3j =(-2,3);c=-2i -3j =(-2,-3);d =2i -3j=(2,-3).点评:本例还可以得到启示,要充分运用图形之间的几何关系,求向量的坐标.四、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向量的夹角与垂直的定义,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如待定系数法、定义法、归纳与类比、数形结合.五、课堂作业1.如图所示,已知AP =34AB ,AQ =31AB ,用OA 、OB 表示OP ,则OP 等于( ) A .31OA +34OB ﻩB .31-OA +34OB C.31-OA -34OB ﻩD.31OA -34OB 2.已知e 1,e 2是两非零向量,且|e 1|=m ,|e 2|=n,若c =λ1e 1+λ2e2(λ1,λ2∈R ),则|c |的最大值为( )A .λ1m +λ2n B.λ1n +λ2m C.|λ1|m+|λ2|n D.|λ1|n+|λ2|m3.已知G 1、G2分别为△A 1B 1C 1与△A 2B 2C 2的重心,且12A A =e 1,12B B =e2,12C C =e 3,则12G G 等于( )A .21(e1+e2+e 3) B.31(e 1+e 2+e3) C.32(e1+e 2+e 3) D .31-(e 1+e 2+e 3) 4.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OP =OA +λ)||||(AC AC AB AB +,λ∈[0,+∞),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 BC的( )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垂心5.已知向量a 、b 且AB =a+2b ,BC =-5a +6b,CD =7a -2b,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A.A 、B、D B .A 、B 、C C.C 、B 、D D .A 、C、D6.如右图,平面内有三个向量OA、OB、OC,其中与OA与OB 的夹角为120°, OA与OC的夹角为30°,且|OA|=|OB|=1,|OC|=23,若OC=λOA+μOB(λ,μ∈R),则λ+μ的值为________.参考答案:1.B 2.C 3.B 4.B5.A 6.6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二、过程与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始终抓住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属性这一特征和向量具有数与形紧密结合的特点.让学生在了解向量知识网络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运算法则、运算律,能熟练向量代数化的重要作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见数思形、以形助数的思维习惯,以加深理解知识要点,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难点:对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的理解.教学关键: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探究.教学突破方法:结合向量坐标表示的定义及运算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最终得到结论.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启发诱导学习方法:在熟悉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运算法则、运算律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得到结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尺规.学生准备:练习本、尺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向量的坐标表示,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后,可使向量运算完全代数化,将数与形紧密结合起来,这就可以使很多几何问题的解答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数量运算.引进向量的坐标表示后,向量的线性运算可以通过坐标运算来实现,那么向量的平行、垂直,是否也能通过坐标来研究呢?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提出问题:①我们研究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现在已知a=(x 1,y1),b =(x 2,y 2),你能得出a +b ,a-b ,λa的坐标表示吗?②如图,已知A (x1,y 1),B (x 2,y 2),怎样表示AB 的坐标?你能在图中标出坐标为(x 2-x 1,y 2-y 1)的P点吗?标出点P 后,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师生互动:教师让学生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来进行两个向量的加、减运算,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去板书步骤.可得:a+b =(x 1i +y1j )+(x 2i +y 2j )=(x 1+x 2)i +(y 1+y2)j ,即a +b=(x 1+x 2,y 1+y 2).同理a -b =(x 1-x 2,y 1-y 2).又 λa =λ(x 1i +y 1j )=λx1i +λy 1j.∴ λa =(λx 1,λy 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把上述结论用文字叙述分别为: 两个向量和(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点与向量的关系:将向量AB 平移,使得点A 与坐标原点O 重合,则平移后的B 点位置就是P 点.向量AB 的坐标与以原点为始点,点P为终点的向量坐标是相同的,这样就建立了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平移也可以发现:向量的模与向量的模是相等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OP |=221221)()(y y x x -+-.--教师对总结完全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只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展开思维的翅膀,就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讨论结果:①能. ②AB =-=(x 2,y2)-(x1,y 1)=(x 2-x1,y 2-y 1).结论: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提出问题①如何用坐标表示两个共线向量?②若a =(x 1,y1),b =(x 2,y 2),那么2211x y x y =是向量a 、b 共线的什么条件?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直线平行的特点来推导向量共线时的关系.此处教师要对探究困难的学生给以必要的点拨:设a =(x1,y1),b=(x 2,y 2),其中b ≠0.我们知道,a 、b 共线,当且仅当存在实数λ,使a =λb .如果用坐标表示,可写为(x 1,y 1)=λ(x2,y 2),即⎪⎩⎪⎨⎧==.,2121y y x x λλ消去λ后得x 1y 2-x2y 1=0. 这就是说,当且仅当x 1y 2-x 2y 1=0时向量a 、b(b ≠0)共线.我们知道x 1y 2-x 2y 1=0与x 1y 2=x 2y1是等价的,但这与2211x y x y =是不等价的.因为当x 1=x 2=0时,x 1y2-x2y 1=0成立,但2211x y x y =均无意义.因此2211x y x y =是向量a 、b 共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此也看出向量的应用更具一般性,更简捷、实用,让学生仔细体会这点.讨论结果:①x 1y 2-x 2y 1=0时,向量a、b (b ≠0)共线.②充分不必要条件.提出问题:a 与非零向量b 为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a =λb ,那么这个充要条件如何用坐标来表示呢?师生互动:教师引导推证:设a =(x 1,y1),b =(x 2,y 2),其中b≠a ,由a=λb ,(x 1,y 1)=λ(x2,y 2)⎪⎩⎪⎨⎧==⇒.,2121y y x x λλ消去λ,得x 1y 2-x 2y 1=0. 讨论结果:a∥b (b ≠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教师应向学生特别提醒感悟:1. 消去λ时不能两式相除,∵y 1、y 2有可能为0,而b≠0,∴x 2、y 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2. 充要条件不能写成2211x y x y =(∵x 1、x 2有可能为0).3. 从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a ∥b(b ≠0){1221.a λb x y x y =⇔=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 已知a =(2,1),b =(-3,4),求a +b ,a -b ,3a+4b的坐标.活动:本例是向量代数运算的简单应用,让学生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进行向量的和、差及数乘的坐标运算,再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律和向量的坐标概念得出结论.若已知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始点和终点坐标,那么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就是此向量的坐标,从而使得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可以相互转化.可由学生自己完成.解:a +b =(2,1)+(-3,4)=(-1,5);a -b =(2,1)-(-3,4)=(5,-3);3a +4b =3(2,1)+4(-3,4)=(6,3)+(-12,16)=(-6,19).点评:本例是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常规题,目的是熟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公式. 例2 如图.已知ABC D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坐标分别是(-2,1)、(-1,3)、(3,4),试求顶点D 的坐标.活动:本例的目的仍然是让学生熟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这里给出了两种解法:解法一利用“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坐标相等”,解题过程中应用了方程思想;解法二利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向量的坐标,进而得到点D 的坐标.解题过程中,关键是充分利用图形中各线段的位置关系(主要是平行关系),数形结合地思考,将顶点D 的坐标表示为已知点的坐标.解:方法一:如上图,设顶点D 的坐标为(x ,y ).∵=(-1-(-2),3-1)=(1,2),=(3-x ,4-y ).由=,得(1,2)=(3-x ,4-y).∴⎩⎨⎧-=-=.42,31x x ,⎩⎨⎧==.2,2y x ∴顶点D的坐标为(2,2).-- 方法二:如上图,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 BC BA AD BA BD +=+= =(-2-(-1),1-3)+(3-(-1),4-3)=(3,-1),而OD =OB +BD =(-1,3)+(3,-1)=(2,2),∴顶点D 的坐标为(2,2).点评:本例的目的仍然是让学生熟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例3 已知a=(4,2),b =(6,y ),且a∥b,求y .解:∵a ∥b ,∴4y -2×6=0.∴y =3.例4 已知A (-1,-1),B (1,3),C (2,5),试判断A 、B 、C 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共线来判断.首先要探究三个点组合成两个向量,然后根据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来判断这两个向量是否共线从而来判断这三点是否共线.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熟练地运用向量共线的坐标形式来判断向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领悟先猜后证的思维方式.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A 、B 、C 三点,观察图形,我们猜想A 、B 、C三点共线.下面给出证明.∵AB =(1-(-1),3-(-1))=(2,4),AC =(2-(-1),5-(-1))=(3,6),又2×6-3×4=0,∴AB ∥AC ,且直线AB 、直线A C有公共点A,∴A 、B、C三点共线.点评:本例的解答给出了判断三点共线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实质是从同一点出发的两个向量共线,则这两个向量的三个顶点共线.这是从平面几何中判断三点共线的方法移植过来的.例5 设点P 是线段P1P2上的一点,P 1、P 2的坐标分别是(x1,y 1)、(x 2,y 2).(1)当点P 是线段P1P2的中点时,求点P 的坐标;(2)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求点P的坐标.活动:教师充分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这一结论可以推广吗?即当21PP P P =λ时,点P 的坐标是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一起探究,可按照求中点坐标的解题思路类比推广,有学生可能提出如下推理方法:由P P 1=λ2PP ,知(x -x 1,y -y1)=λ(x2-x,y2-y),-- 即⎪⎪⎩⎪⎪⎨⎧++=++=⇒⎪⎩⎪⎨⎧-=--=-.1,1)()(21212121λλλλλλy y y x x x y y y y x x x x 这就是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的这种积极探索,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品质.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探索λ的取值符号对P 点位置的影响,也可鼓励学生课后探索.解:(1)如图,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可知OP =21 (OP 1+OP 2)=(.2,22121y y x x ++). 所以点P 的坐标是(.2,22121y y x x ++) (2)如图(1)、(2),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有两种情况,即21PP P P =21或21PP P P =2. 如果21PP P P =21 ,如图(1),那么 OP ﻩ=1OP +P P 1=1OP +3121P P =1OP +31(2OP -1OP )=321OP +312OP =(32,322121y y x x ++). 即点P 的坐标是(32,322121y y x x ++).--同理,如果21PP P P =2图(2),那么点P的坐标是121222(,).33x x y y ++ 点评:本例实际上给出了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和线段的三等分点坐标公式.四、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平面向量的和、差、数乘的坐标运算,两个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定义法、归纳、整理、概括的思想,强调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培养自己不断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开拓的精神,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五、课堂作业1.已知a =(3,-1),b =(-1,2),则-3a -2b 等于( )A.(7,1) B.(-7,-1) C.(-7,1) D.(7,-1)2.已知A(1,1),B(-1,0),C (0,1),D(x,y ),若AB 和是相反向量,则D 点的坐标是( )A .(-2,0)B .(2,2)C .(2,0) D.(-2,-2)3.若点A (-1,-1),B (1,3),C (x ,5)共线,则使=λ的实数λ的值为( )A.1B.-2C.0 D .24.设a =(23,sin α),b=(cos α,31),且a∥b ,则α的值是( ) A .α=2k π+π4(k∈Z ) B.α=2k π-π4(k∈Z ) C.α=k π+π4(k ∈Z ) D .α=k π-π4(k ∈Z ) 5.向量=(k ,12),=(4,5),=(10,k),当k 为何值时,A 、B、C 三点共线?参考答案:1.B 2.B 3.D 4.C5.∵=(k ,12), =(4,5),=(10,k ), ∴AB =-=(4-k ,-7), =-=(6,k -5). ∵AB ∥BC ,∴(4-k )(k-5)+7×6=0.∴k 2-9k-22=0.解得k =11或k =-2.教案 B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明确任何一个平面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在具体问题中能够适当选取基底.2.了解向量的夹角与垂直的概念,以及向量正交分解的含义,理解用坐标表示向量的理论依据,知道向量的坐标的几何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感受探索与创造的学习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优化理性思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物理学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向量的坐标表示.教学难点平面向量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想一、情境设置1.向量加法与减法有哪几种几何运算法则?2.怎样理解向量的数乘运算λa?(1)|λa|=|λ||a|;(2)λ>0时,λa与a方向相同;λ<0时,λa与a方向相反;λ=0时,λa=0.3.平面向量共线定理是什么?非零向量a与向量b 共线存在唯一实数λ,使b=λa.4.如图,光滑斜面上一个木块受到的重力为G,下滑力为F1,木块对斜面的压力为F,这三个力的方向分别如何?三者有何相互关系?2 Array5.在物理中,力是一个向量,力的合成就是向量的加法运算.力也可以分解,任何一个大小不为零的力,都可以分解成两个不同方向的分力之和.将这种力的分解拓展到向量中来,就会形成一个新的数学理论.二、新知探究----探究(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思考1.给定平面内任意两个向量e 1,e2,如何求作向量3e 1+2e 2和e 1-2e 2?2.如图,设O A、OB 、OC 为三条共点射线,P 为OC 上一点,能否在OA 、OB 上分别找一点M、N,使四边形OMP N 为平行四边形?3.在下列两图中,向量OA 、OB 、OC 不共线,能否在直线OA、OB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OM +ON =?4.在上图中,设OA =e 1,OB = e 2,OC = a ,则向量OM 、ON 分别与e 1、e 2的关系如何?从而向量a与e 1、e 2的关系如何?OM =λ1e1,ON =λ2e2,a=λ1e 1+λ2e 2.5. 若上述向量e 1、e2、a 都为定向量,且e 1、e 2不共线,则实数λ1、λ2是否存在?是否唯一?6.若向量a 与e1或e2共线,a 还能用λ1e 1+λ2e2表示吗?7.根据上述分析,平面内任一向量a都可以由这个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1、e 2表示出来,从而可形成一个定理.你能完整地描述这个定理的内容吗?如果e 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 1+λ2e 2.8.上述定理称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不共线向量e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那么同一平面内可以作基底的向量有多少组?不同基底对应向量a的e 1 e 2OB CC--表示式是否相同?9. 两个向量和与差的坐标等于两个向量坐标的和与差;数乘向量的坐标等于该数与向量相应坐标的乘积.即:如果 a =(x1,y 1),b=(x 2,y 2),那么a±b =(x 1±x2,y 1±y 2),λa =(λx1,λy 1) a∥b 的充要条件是x 1y2=x 2y 1(需要证明)10. 任意给定平面中两个不平行的向量e 1、e2,那么平面中所有向量a 都可以用这两个向量表示.即a =xe 1+y e2.这里x 、y 是唯一确定的一对有序实数.{e 1,e2}叫做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x e 1+ye2叫做a 关于基底{e1,e 2}的分解式.探究(二)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思考1.不共线的向量有不同的方向,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和b ,作=a ,= b,如图.为了反映这两个向量的位置关系,称∠A OB 为向量a与b 的夹角.你认为向量的夹角的取值范围应如何约定为宜?[0°,180°]2.如果向量a与b 的夹角是90°,则称向量a 与b 垂直,记作a ⊥b . 互相垂直的两个向量能否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3. 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如图,向量i、j 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向量a与i的夹角是30°,且|a |=4,以向量i 、j 为基底,向量a如何表示?a=+2j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 ,使得a =x i +y j .我们把有序数对(x ,y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 =(x,y).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上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那么x、y 的几何意义如何? 5.相等向量的坐标必然相等,作向量=a,则= (x ,y ),此时点A 的坐标baAP--是什么?三、例题解析例1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个向量a =(1,3),b =(m,2m -3),使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c 都可以唯一的表示成c =λa +μb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c可唯一表示成c =λa +μb ,∴a 与b不共线,即2m-3≠3m,∴m ≠-3.例2 如图,M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条件=++CM BM AM 320,延长CM 交AB 于N,令CM =a ,试用a 表示CN . 解:∵,,NM BN BM NM AN AM +=+=∴由CM BM AM 32++=0,得=++++CM NM BN NM AN 3)(2)(0.∴CM BN NM AN 323+++=0.又∵A 、N、B三点共线,C 、M 、N三点共线,由平行向量基本定理,设,,NM CM BN AN μλ==∴=+++NM BN NM BN μλ3230.∴(λ+2)BN +(3+3μ)NM = 0.由于BN 和NM 不共线,∴⎩⎨⎧=+=+,033,02μλ∴{2,1.λμ=-=- ∴.MN NM CM =-=∴CM MN CM CN 2=+==2a .例3 设e 1与e 2是两个不共线向量,a=3e 1+4e 2,b =-2e1+5e2,若实数λ、μ满足λa +μb =5e1-e 2,求λ、μ的值.解:由题设λa +μb =(3λe1+4λe 2)+(-2μe 1+5μe 2)=(3λ-2μ)e1+(4λ+5μ)e2. 又λa +μb =5e1-e 2.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 325,45 1.u u λλ-=⎧⎨+=-⎩解之,得λ=1,μ=-1.四、小结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建立在向量加法和数乘运算基础上的向量分解原理,同时又是向量坐标表示的理论依据,是一个承前起后的重要知识点.2.向量的夹角是反映两个向量相对位置关系的一个几何量,平行向量的夹角是0°或180°,垂直向量的夹角是90°.3.向量的坐标表示是一种向量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它使得向量具有代数意义.将向量的起点平移到坐标原点,则平移后向量的终点坐标就是向量的坐标.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面向量的和、差和数乘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会根据这些原理求向量的坐标.2.深化对向量概念的理解,提高对向量运算的认识,优化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素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体验直角坐标系中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实现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2.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化归能力.三、情感与价值在数学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与形的和谐统一.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运算原理的构建.教学设想:一、情境设置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是什么?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2.用坐标表示向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设i、j是与x轴、y轴同向的两个单位向量,若a=xi+y j,则a=(x,y).3.用坐标表示向量,使得向量具有代数特征,并且可以将向量的几何运算转化为坐标运算,为向量的运算拓展一条新的途径.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向量的和、差、数乘运算,如何转化为坐标运算,对于共线向量如何通过坐标来反映等.二、新知探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1)
§2.3.4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教学目的:(1)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2)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3)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难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及运算的准确性授课类型:新授课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任作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yj xi a +=把),(y x 叫做向量a 的(直角)坐标,记作),(y x a =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 特别地,)0,1(=i ,)1,0(=j ,)0,0(0=.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若),(11y x a =,),(22y x b =,则b a +),(2121y y x x ++=,b a -),(2121y y x x --=,),(y x a λλλ=.若),(11y x A ,),(22y x B ,则()1212,y y x x AB --=二、讲解新课:a ∥b (b ≠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设a =(x 1, y 1) ,b =(x 2, y 2) 其中b ≠a .由a =λb 得, (x 1, y 1) =λ(x 2, y 2) ⎩⎨⎧==⇒2121y y x x λλ 消去λ,x 1y 2-x 2y 1=0探究:(1)消去λ时不能两式相除,∵y 1, y 2有可能为0, ∵b ≠0 ∴x 2, y 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2)充要条件不能写成2211x y x y = ∵x 1, x 2有可能为0 (3)从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a ∥b (b ≠0)01221=-=⇔y x y x b a λ三、讲解范例: 例1已知a =(4,2),b =(6, y),且a ∥b ,求y.例2已知A(-1, -1), B(1,3), C(2,5),试判断A ,B ,C 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3设点P 是线段P 1P 2上的一点, P 1、P 2的坐标分别是(x 1,y 1),(x 2,y 2).(1) 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中点时,求点P 的坐标;(2) 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求点P 的坐标.例4若向量a =(-1,x)与b =(-x , 2)共线且方向相同,求x解:∵a =(-1,x)与b =(-x , 2) 共线 ∴(-1)×2- x •(-x )=0∴x=±2 ∵a 与b 方向相同 ∴x=2例5 已知A(-1, -1), B(1,3), C(1,5) ,D(2,7) ,向量AB 与CD 平行吗?直线AB 与平行于直线CD 吗?解:∵AB =(1-(-1), 3-(-1))=(2, 4) , CD =(2-1,7-5)=(1,2)又 ∵2×2-4×1=0 ∴AB ∥CD又 ∵ AC =(1-(-1), 5-(-1))=(2,6) ,AB =(2, 4),2×4-2×6≠0 ∴AC 与AB 不平行∴A ,B ,C 不共线 ∴AB 与CD 不重合 ∴AB ∥CD四、课堂练习:1.若a =(2,3),b =(4,-1+y ),且a ∥b ,则y =( )A.6 B .5 C.7 D.82.若A(x,-1),B(1,3),C(2,5)三点共线,则x的值为()A.-3B.-1C.1D.33.若AB=i+2j,DC=(3-x)i+(4-y)j(其中i、j的方向分别与x、y轴正方向相同且为单位向量). AB与DC共线,则x、y的值可能分别为()A.1,2B.2,2C.3,2D.2,44.已知a=(4,2),b=(6,y),且a∥b,则y= .5.已知a=(1,2),b=(x,1),若a+2b与2a-b平行,则x的值为 .6.已知□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为A(5,7),B(3,x),C(2,3),D(4,x),则x= .五、小结(略)六、课后作业(略)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2.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学设计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学习,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意义,掌握正交分解下向量的坐标表示.认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实现向量由几何形式过渡到代数形式的桥梁.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二)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意义,能正确地运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了解向量夹角、夹角的范围及向量垂直.3.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理解平面向量与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用坐标进行向量的运算奠定基础. (三)学习重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正交分解下向量的坐标表示. (四)学习难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阅读教材第93页至第95页,填空:(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 不共线 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 任意 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a =1122+λλe e .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1e ,2e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 基底 .(2)向量夹角:已知两个 非零 向量a 和b ,作OA =a ,OB =b ,则∠AOB =θ叫作向量a 与b 的 夹角 .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θ︒≤≤︒.当a 与b 同向时,夹角θ=0︒;当a 与b 反向时,夹角θ=180︒.如果向量a 与b 的夹角是90︒,我们说a 与b 垂直记作 a ⊥b .(3)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 互相垂直 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x y =+a i j .则把有序数对(x ,y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 =(x ,y ). 2.预习自测(1)只有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可以作为基底( ) 【答案】√.(2)平面内的基底一旦确定,该平面内的向量关于基底的线性分解形式也是唯一的( ) 【答案】√.(3)若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则1122+λλe e (1λ,2λ为实数)可以表示该平面内所有向量( ) 【答案】√(4)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3π,则向量2a 与-3b 的夹角为( )A .6πB .3πC .23π D .56π 【答案】C .(5)已知基向量i =(1,0),j =(0,1),m =4i -j ,则m 的坐标是( ) A .(4,1)B .(-4,1)C .(4,-1)D .(-4,-1)【答案】C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1)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 ①λλ=a a ;②0λ>时λa 与a 方向相同;0λ<时λa 与a 方向相反;0λ=时λa =0. (2)运算定律:①结合律:()()λμλμ=a a ;②分配律:()λμλμ+=+a a a ,()λλλ+=+a b a b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教学案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第1课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93~P94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教材P93图2.3-2的作图过程,思考:如果e1,e2是两个不共线的确定向量,那么与e1,e2在同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能否用e1,e2表示?根据是什么?提示:可以.根据是数乘向量和平行四边形法则.(2)平面内的任意两个向量都可以平移至公共起点,它们存在夹角吗?提示:存在.(3)两个非零向量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当非零向量a与b共线时,它们的夹角是多少?提示:两个非零向量夹角θ的范围是0°≤θ≤180°.当非零向量a与b共线时,它们的夹角是0°或180°.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条件结论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基底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条件两个非零向量a和b作向量=a,=b,则∠AOB叫做向量产生过程a与b的夹角续表范围[0,π]特殊情况 θ=0°a 与b 同向 θ=90°a 与b 垂直,记作a ⊥bθ=180°a 与b 反向 [问题思考](1)0能与另外一个向量a 构成基底吗?提示:不能.基向量是不共线的,而0与任意向量是共线的. (2)平面向量的基底是唯一的吗?提示:不是.平面内任何不共线的两个向量都可以作为基底,基底一旦确定,平面内任何一向量都可以用这一基底唯一表示.(3)如果e 1,e 2是共线向量,那么向量a 能否用e 1,e 2表示?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当a 与e 1共线时可以表示,否则不能表示.[课前反思](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 (2)基底: ;(3)基向量: ;(4)向量的夹角: .讲一讲1.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且AB =2CD ,M ,N 分别是DC 和AB 的中点,若试用a ,b 表示[尝试解答]如图所示,连接CN,则四边形ANCD是平行四边形.用基底表示向量的方法将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作为基底表示其他向量,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运用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对待求向量不断进行转化,直至能用基底表示为止;另一种是通过列向量方程或方程组的形式,利用基底表示向量的唯一性求解.练一练1.如图所示,已知在▱ABCD中,E,F分别是BC,DC边上的中点.若,试用a,b为基底表示向量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E,F分别是BC,DC边上的中点,讲一讲2.已知|a|=|b|=2,且a与b的夹角为60°,则a+b与a的夹角是多少?a-b与a的夹角又是多少?即a+b与a的夹角是30°,a-b与a的夹角是60°.两个向量夹角的实质及求解的关键(1)实质:两个向量的夹角,实质上是从同一起点出发的两个非零向量构成的角.(2)关键: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关键是利用平移的方法使两个向量的起点重合,然后按照“一作二证三算”的步骤,并结合平面几何知识求出两个向量的夹角.练一练2.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1)求向量的夹角;(2)若E为BC的中点,求向量的夹角.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如图,延长AB至点D,使AB=BD,∵∠DBC=120°,(2)∵E为BC的中点,∴AE⊥BC,∴的夹角为90°.讲一讲3.如图,在矩形OACB 中,E 和F 分别是边AC 和BC 上的点,满足AC =3AE ,BC =3BF ,若,其中λ,μ∈R ,求λ,μ的值.(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唯一性的应用设a ,b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若x 1a +y 1b =x 2a +y 2b ,则⎩⎪⎨⎪⎧x 1=x 2,y 1=y 2.(2)重要结论设e 1,e 2是平面内一组基底,练一练3.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在边AC 上,且AN =2NC ,AM 与BN 相交于点P ,求证:AP ∶PM =4∶1.所以λ⎝⎛⎭⎫12b +12c -μ⎝⎛⎭⎫23c -b =b , 即⎝⎛⎭⎫12λ+μb +⎝⎛⎭⎫12λ-23μc =b . 又因为b 与c 不共线,所以⎝ ⎛12λ+μ=1,12λ-23μ=0.解得⎝ ⎛λ=45,μ=35.故即AP ∶PM =4∶1.——————————————[课堂归纳·感悟提升]———————————————1.本节课的重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应用、平面向量的夹角,难点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以下三个问题 (1)用基底表示向量,见讲1; (2)求向量的夹角,见讲2;(3)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见讲3. 3.本节课的易错点有两处(1)向量的夹角和直线的夹角范围是不同的,它们分别是[0,π]和⎣⎢⎡⎦⎥⎤0,π2.(2)两非零向量的夹角是将两个向量的起点移到同一点所成的角如练2.课下能力提升(十七) [学业水平达标练]题组1 用基底表示向量1.已知e 1,e 2是表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下面四组向量中,不能作为一组基底的是( )A .e 1,e 1+e 2B .e 1-2e 2,e 2-2e 1C .e 1-2e 2,4e 2-2e 1D .e 1+e 2,e 1-e 2解析:选C 因为4e 2-2e 1=-2(e 1-2e 2),从而e 1-2e 2与4e 2-2e 1共线.A.23b +13cB.53c -23bC.23b -13cD.13b +23c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且AD =13BC ,E ,F 分别为线段AD 与BC 的中点.试以a ,b 为基底表示向量题组2 向量的夹角问题4.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60°,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是( ) A .60° B .120° C .30° D .150°解析:选A 平移向量a ,b 使它们有公共起点O ,如图所示,则由对顶角相等可得向量-a 与-b 的夹角也是60°.5.已知非零向量a ,b ,c 满足a +b +c =0,向量a ,b 的夹角为120°,且|b |=2|a |,则向量a 与c 的夹角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画出图形,如图所示.在△OAB 中,因为∠OAB =60°,|b |=2|a |, 所以∠ABO =30°,OA ⊥OB , 即向量a 与c 的夹角为90°. 答案:90°解:如图,以OA ,OB 所在射线为邻边,OC 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ODCE ,在Rt △OCD 中,即λ=4,μ=2,∴λ+μ=6. 题组3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7.设向量e 1与e 2不共线,若3x e 1+(10-y )e 2=(4y -7)e 1+2x e 2,则实数x ,y 的值分别为( )A .0,0B .1,1C .3,0D .3,4 解析:选D ∵向量e 1与e 2不共线,∴⎩⎪⎨⎪⎧3x =4y -7,10-y =2x ,解得⎩⎪⎨⎪⎧x =3,y =4. 8.在▱ABCD 中,E 和F 分别是边CD 和BC 的中点.若,其中λ,μ∈R ,则λ+μ的值为________.答案:439.设e 1,e 2是平面内一组基向量,且a =e 1+2e 2,b =-e 1+e 2,则向量e 1+e 2可以表示为以a ,b 为基向量的线性组合,即e 1+e 2=________.解析:设e 1+e 2=m a +n b (m ,n ∈R ), ∵a =e 1+2e 2,b =-e 1+e 2, ∴e 1+e 2=m (e 1+2e 2)+n (-e 1+e 2) =(m -n )e 1+(2m +n )e 2. ∵e 1与e 2不共线,∴⎩⎪⎨⎪⎧m -n =1,2m +n =1,∴⎩⎨⎧m =23,n =-13.∴e 1+e 2=23a -13b .答案:23a -13b10.设e 1,e 2是不共线的非零向量,且a =e 1-2e 2,b =e 1+3e 2. (1)证明:a ,b 可以作为一组基底;(2)以a ,b 为基底,求向量c =3e 1-e 2的分解式; (3)若4e 1-3e 2=λa +μb ,求λ,μ的值.解:(1)证明:若a ,b 共线,则存在λ∈R ,使a =λb , 则e 1-2e 2=λ(e 1+3e 2).由e 1,e 2不共线,得⎩⎪⎨⎪⎧λ=1,3λ=-2,⇒⎩⎪⎨⎪⎧λ=1,λ=-23.∴λ不存在,故a 与b 不共线,可以作为一组基底. (2)设c =m a +n b (m 、n ∈R ),则 3e 1-e 2=m (e 1-2e 2)+n (e 1+3e 2) =(m +n )e 1+(-2m +3n )e 2.∴⎩⎪⎨⎪⎧m +n =3,-2m +3n =-1,⇒⎩⎪⎨⎪⎧m =2,n =1.∴c =2a +b . (3)由4e 1-3e 2=λa +μb ,得 4e 1-3e 2=λ(e 1-2e 2)+μ(e 1+3e 2) =(λ+μ)e 1+(-2λ+3μ)e 2.∴⎩⎪⎨⎪⎧λ+μ=4,-2λ+3μ=-3,⇒⎩⎪⎨⎪⎧λ=3,μ=1. 故所求λ,μ的值分别为3和1.[能力提升综合练]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a 与b 共线,则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B .设e 1和e 2为一组基底,a =λ1e 1+λ2e 2,若a =0,则λ1=λ2=0C .λa 的长度为λ|a |D .如果两个向量的方向恰好相反,则这两个向量是相反向量 解析:选B A 错,a ≠0,b =0时,λ不存在. C 错,λ<0时不成立.D 错,相反向量的模相等,故选B .2.A ,B ,O 是平面内不共线的三个定点,且,点P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Q ,点Q 关于点B 的对称点为R ,则等于( )A .a -bB .2(b -a )C .2(a -b )D .b -a3. 已知e 1,e 2不共线,且a =k e 1-e 2,b =e 2-e 1,若a ,b 不能作为基底,则k 等于________.解析:向量a ,b 不能作为基底,则向量a ,b 共线,可设a =λb ,则⎩⎪⎨⎪⎧k =-λ,-1=λ,则k =1.答案:14.如图,在△ABC 中,AB =2,BC =3,∠ABC =60°,AH ⊥BC 于点H ,M 为AH 的中点.若则λ+μ=________.解析:因为AB =2,BC =3,∠ABC =60°, AH ⊥BC , 所以BH =1,BH =13BC .因为点M 为AH 的中点,即λ=12,μ=16,所以λ+μ=23.答案:23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B 的中点,P 是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的圆弧BD ︵上的任意一点,设∠PAB =θ,向量 (λ,μ∈R ),若μ-λ=1,则θ=________.所以-λ+μsin θ=1,μsin θ=1+λ=μ, 所以sin θ=1,θ=90°. 答案:90°6.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为D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1)试以b ,d 为基底表示; (2)试以m ,n 为基底表示.7.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M 是AB 的中点,且,BN 与CM 相交于点E ,设=a ,=b ,试用基底a ,b 表示向量.解得⎩⎨⎧m =35,n =45,所以AE ―→=25a +15b .第2课时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核心必知]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94~P100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在平面内,规定e1,e2为基底,那么一个向量关于e1,e2的分解是唯一的吗?提示:唯一.(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作为基底,任作一向量.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x i+y j,那么(x,y)与A 点的坐标相同吗?提示:相同.(3)如果向量也用(x,y)表示,那么这种向量与实数对(x,y)之间是否一一对应?提示:一一对应.(4)已知a=(x1,y1),b=(x2,y2),如何求a+b,a-b,λa的坐标?提示:a+b=(x1+x2,y1+y2),a-b=(x1-x2,y1-y2),λa=(λx1,λy1).(5)若A(x1,y1),B (x2,y 2),你能求出的坐标吗?提示:能.=(x2-x1,y2-y1).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1)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a=x i+y j,则(x,y)叫做向量a的坐标,记作a=(x,y),此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3)向量i,j,0的坐标表示i=(1,0),j=(0,1),0=(0,0).(4)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文字符号加法两个向量和的坐标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减两个向量差的坐标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若a=(x1,y1),b=(x2,y2),a-b=(x1-x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 =b ,那么a 与b 的坐标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提示:若a =b ,那么它们的坐标相同,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相等向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分解是唯一的,所以相等向量的坐标相同.(2)与坐标轴平行的向量的坐标有什么特点?提示:与x 轴平行的向量的纵坐标为0,即a =(x ,0),与y 轴平行的向量的横坐标为0,即b =(0,y ).(3)点的坐标与向量坐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提示:区别:①表示形式不同,向量a =(x ,y )中间用等号连接,而点的坐标A (x ,y )中间没有等号.②意义不同,点A (x ,y )的坐标表示点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向量a =(x ,y )的坐标既表示大小,又表示方向;另外(x ,y )既可以表示点,也可以表示向量,叙述时应指明点(x ,y )或向量(x ,y ).联系:当平面向量的起点在原点时,平面向量的坐标与向量终点坐标相同. (4)两向量a =(x 1,y 1),b =(x 2,y 2)共线的坐标条件能表示为x 1x 2=y 1y 2吗?提示:不一定,为使分式有意义,需分母不为0,可知只有当x 2y 2≠0时才能这样表示. (5)如果两个非零向量共线,你能通过其坐标判断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吗?提示:将b 写成λa 的形式,根据λ的符号判断,如a =(-1,2),b =⎝⎛⎭⎫16,-13=-16(-1,2)=-16a ,故a ,b 反向.[课前反思](1)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 ;(2)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讲一讲1.如图所示,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AB 与x 轴正半轴成30°角.求点B 和点D 的坐标和的坐标.[尝试解答] 由题知B 、D 分别是30°,12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 设B (x 1,y 1),D (x 2,y 2).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 x 1=cos 30°=32,y 1=sin 30°=12,∴B ⎝⎛⎭⎫32,12. x 2=cos 120°=-12,y 2=sin 120°=32,∴D ⎝⎛⎭⎫-12,32.∴=⎝⎛⎭⎫32,12,=⎝⎛⎭⎫-12,32.求点和向量坐标的常用方法(1)在求一个向量时,可以先求出这个向量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再运用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得到该向量的坐标.(2)求一个点的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该点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向量的坐标.练一练1.已知O是坐标原点,点A在第一象限,||=43,∠xOA=60°,(1)求向量的坐标;(2)若B(3,-1),求的坐标.解:(1)设点A(x,y),则x=43cos 60°=23,y=43sin 60°=6,即A(23,6),=(23,6).(2)=(23,6)-(3,-1)=(3,7).讲一讲2.(1)已知向量a,b的坐标分别是(-1,2),(3,-5),求a+b,a-b,3a,2a+3b 的坐标;(2)已知A(-2,4),B(3,-1),C(-3,-4),且,,求M,N及的坐标.[尝试解答](1)a+b=(-1,2)+(3,-5)=(2,-3),a-b=(-1,2)-(3,-5)=(-4,7),3a=3(-1,2)=(-3,6),2a+3b=2(-1,2)+3(3,-5)=(-2,4)+(9,-15)=(7,-11).(1)平面向量坐标运算的方法①若已知向量的坐标,则直接利用向量和、差及向量数乘运算的坐标运算法则求解. ②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可先求出向量的坐标,再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求解.(2)坐标形式下向量相等的条件及其应用①条件:相等向量的对应坐标相等;对应坐标相等的向量是相等向量.②应用:利用坐标形式下向量相等的条件,可以建立相等关系,由此可求某些参数的值. 练一练 2.已知a =,B 点坐标为(1,0),b =(-3,4),c =(-1,1),且a =3b -2c ,求点A 的坐标.解:∵b =(-3,4),c =(-1,1),∴3b -2c =3(-3,4)-2(-1,1)=(-9,12)-(-2,2)=(-7,10),即a =(-7,10)=.又B (1,0),设A 点坐标为(x ,y ),则=(1-x ,0-y )=(-7,10),∴⎩⎪⎨⎪⎧1-x =-7,0-y =10⇒⎩⎪⎨⎪⎧x =8,y =-10,即A 点坐标为(8,-10).讲一讲3.(1)已知向量a =(1,2),b =(λ,1),若(a +2b )∥(2a -2b ),则λ的值等于( ) A.12 B.13 C .1 D .2 (2)设向量=(k ,12),=(4,5),=(10,k ),求当k 为何值时,A 、B 、C 三点共线.[尝试解答] (1)法一:a +2b =(1,2)+2(λ,1)=(1+2λ,4),2a -2b =2(1,2)-2(λ,1)=(2-2λ,2).由(a +2b )∥(2a -2b )可得2(1+2λ)-4(2-2λ)=0,解得λ=12.法二:假设a ,b 不共线,则由(a +2b )∥(2a -2b )可得a +2b =μ(2a -2b ),从而⎩⎪⎨⎪⎧1=2μ,2=-2μ,方程组显然无解,即a +2b 与2a -2b 不共线,这与(a +2b )∥(2a -2b )矛盾,从而假设不成立,故应有a ,b 共线,所以1λ=21,即λ=12.∴(4-k ,-7)=λ(10-k ,k -12),即⎩⎪⎨⎪⎧4-k =λ(10-k ),-7=λ(k -12),解得k =-2或k =11. ∴当k =-2或11时,A 、B 、C 三点共线.∴(4-k )(k -12)+7(10-k )=0,即k 2-9k -22=0,解得k =-2或k =11. ∴当k =-2或11时,A 、B 、C 三点共线. 答案:(1)A(1)向量共线的判定方法①利用向量共线定理,由a =λb (b ≠0)推出a ∥b . ②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表达式x 1y 2-x 2y 1=0直接求解. (2)三点共线的实质与证明步骤①实质:三点共线问题的实质是向量共线问题.两个向量共线只需满足方向相同或相反,两个向量共线与两个向量平行是一致的.②证明步骤:利用向量平行证明三点共线需分两步完成:(ⅰ)证明向量平行;(ⅱ)证明两个向量有公共点.练一练3.(1)已知a =(1,2),b =(-3,2),当实数k 为何值时,(k a +b )∥(a -3b )?这两个向量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2)已知点A (x ,0),B (2x ,1),C (2,x ),D (6,2x ).①求实数x 的值,使向量 共线;②当向量共线时,点A ,B ,C ,D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解:(1)∵a =(1,2),b =(-3,2),∴k a +b =(k -3,2k +2),a -3b =(10,-4). 由题意得(k -3)×(-4)-10(2k +2)=0,解得k =-13.此时k a +b =-13a +b =-13(a -3b ),∴当k =-13时,(k a +b )∥(a -3b ),并且它们的方向相反.——————————————[课堂归纳·感悟提升]———————————————1.本节课的重点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以下三个问题 (1)向量的坐标表示,见讲1; (2)向量的坐标运算,见讲2; (3)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见讲3. 3.要正确理解向量平行的条件(1)a ∥b (b ≠0)⇔a =λb .这是几何运算,体现了向量a 与b 的长度及方向之间的关系. (2)a ∥b ⇔a 1b 2-a 2b 1=0,其中a =(a 1,b 1),b =(a 2,b 2).这是代数运算,由于不需引进参数λ,从而简化代数运算.(3)a ∥b ⇔a 1b 1=a 2b 2,其中a =(a 1,b 1),b =(a 2,b 2)且b 1≠0,b 2≠0.即两向量的对应坐标成比例.通过这种形式较易记忆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而且不易出现搭配错误.课下能力提升(十八)[学业水平达标练]题组1向量的坐标表示1.已知=(-2,4),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A点的坐标是(-2,4)B.B点的坐标是(-2,4)C.当B是原点时,A点的坐标是(-2,4)D.当A是原点时,B点的坐标是(-2,4)解析:选D由任一向量的坐标的定义可知:当A点是原点时,B点的坐标是(-2,4).()A.(-2,3) B.(2,-3)C.(2,3) D.(-2,-3)3.若A(2,-1),B(4,2),C(1,5),则解析:∵A(2,-1),B(4,2),C(1,5),=(2,3)+(-6,6)=(-4,9).答案:(-4,9)题组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4.设平面向量a=(3,5),b=(-2,1),则a-2b=()A.(6,3) B.(7,3)C.(2,1) D.(7,2)解析:选B∵a=(3,5),b=(-2,1),∴a-2b=(3,5)-2(-2,1)=(3,5)-(-4,2)=(7,3).5.若向量a =(x -2,3)与向量b =(1,y +2)相等,则( ) A .x =1,y =3 B .x =3,y =1 C .x =1,y =-5 D .x =5,y =-1解析:选B 由题意,知⎩⎪⎨⎪⎧x -2=1,3=y +2,解得⎩⎪⎨⎪⎧x =3,y =1.6.已知A (-3,0),B (0,2),O 为坐标原点,点C 在∠AOB 内,|OC |=22,且∠AOC =π4.设 (λ∈R ),则λ=________.解析:过C 作CE ⊥x 轴于点E ,由∠AOC =π4知,|OE |=|CE |=2,所以(-2,0)=λ(-3,0), 故λ=23.答案:23∴(x 1+1,y 1-2)=13(3,6)=(1,2),(-1-x 2,2-y 2)=-13(-3,-6)=(1,2).则有⎩⎪⎨⎪⎧x 1+1=1,y 1-2=2,⎩⎪⎨⎪⎧-1-x 2=1,2-y 2=2, 解得⎩⎪⎨⎪⎧x 1=0,y 1=4,⎩⎪⎨⎪⎧x 2=-2,y 2=0. ∴C ,D 的坐标分别为(0,4)和(-2,0),因此=(-2,-4).题组3 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8.已知A (2,-1),B (3,1),则与AB ―→平行且方向相反的向量a 是( ) A .(2,1) B .(-6,-3) C .(-1,2) D .(-4,-8) 解析:选D=(1,2),向量(2,1)、(-6,-3)、(-1,2)与(1,2)不平行;(-4,-8)与(1,2)平行且方向相反.9.已知A (-1,4),B (x ,-2),若C (3,3)在直线AB 上,则x =________. 解析:=(x +1,-6),=(4,-1),∵∥,∴-(x +1)+24=0,∴x =23.答案:23证明:设E (x 1,y 1),F (x 2,y 2),所以(x 1+1,y 1)=⎝⎛⎭⎫23,23,故E ⎝⎛⎭⎫-13,23;所以(x 2-3,y 2+1)=⎝⎛⎭⎫-23,1, 故F ⎝⎛⎭⎫73,0. 所以=⎝⎛⎭⎫83,-23. 又因为4×⎝⎛⎭⎫-23-83×(-1)=0,11.平面内给定三个向量a =(3,2),b =(-1,2),c =(4,1),回答下列问题: (1)求3a +b -2c ;(2)求满足a =m b +n c 的实数m ,n ;(3)若(a +k c )∥(2b -a ),求实数k .解:(1)3a +b -2c =3(3,2)+(-1,2)-2(4,1) =(9,6)+(-1,2)-(8,2) =(9-1-8,6+2-2)=(0,6). (2)∵a =m b +n c ,∴(3,2)=m (-1,2)+n (4,1)=(-m +4n ,2m +n ). ∴-m +4n =3且2m +n =2,解得m =59,n =89.(3)∵(a +k c )∥(2b -a ),又a +k c =(3+4k ,2+k ),2b -a =(-5,2), ∴2×(3+4k )-(-5)×(2+k )=0. ∴k =-1613.[能力提升综合练]1.已知A (7,1),B (1,4),直线y =12ax 与线段AB 交于C ,且,则实数a等于( )A .2B .1 C.45 D.53解析:选A 设C (x 0,y 0),则y 0=12ax 0,∴=⎝⎛⎭⎫x 0-7,12ax 0-1,=⎝⎛⎭⎫1-x 0,4-12ax 0,∵,∴⎩⎪⎨⎪⎧x 0-7=2(1-x 0),12ax 0-1=2⎝⎛⎭⎫4-12ax 0,∴⎩⎪⎨⎪⎧x 0=3,a =2. 2.设向量a =(1,-3),b =(-2,4),c =(-1,-2),若表示向量4a ,4b -2c ,2(a -c ),d 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能构成四边形,则向量d 为( )A .(2,6)B .(-2,6)C .(2,-6)D .(-2,-6)解析:选D ∵四条有向线段首尾相接构成四边形,则对应向量之和为零向量,即4a +(4b -2c )+2(a -c )+d =0,∴d =-6a -4b +4c =-6(1,-3)-4(-2,4)+4(-1,-2)=(-2,-6).3.已知向量a =(1,0),b =(0,1),c =k a +b (k ∈R ),d =a -b ,如果c ∥d ,那么( ) A .k =1且c 与d 同向 B .k =1且c 与d 反向 C .k =-1且c 与d 同向 D .k =-1且c 与d 反向解析:选D ∵a =(1,0),b =(0,1),若k =1,则c =a +b =(1,1),d =a -b =(1,-1),显然c 与d 不平行,排除A 、B.若k =-1,则c =-a +b =(-1,1),d =a -b =-(-1,1),即c ∥d 且c 与d 反向.4.已知向量a =(2,3),b =(-1,2),若m a +n b 与a -2b 共线,则mn 等于( )A .-12 B.12C .-2D .2解析:选A 由向量a =(2,3),b =(-1,2),得m a +n b =(2m -n ,3m +2n ),a -2b =(4,-1).由m a +n b 与a -2b 共线,得2m -n 4=3m +2n -1,所以m n =-12.∴x (-y +2)-(-x -4)y =0,即x +2y =0. 答案:06.已知P 1(2,-1),P 2(-1,3),P 在直线P 1P 2上,且.则P 点的坐标为________.∴(x -2,y +1)=23(-1-x ,3-y ),∴⎩⎪⎨⎪⎧x =2+23×(-1)1+23,y =-1+23×31+23,即⎩⎨⎧x =45,y =35.故P 点坐标为⎝⎛⎭⎫45,35.∴(x -2,y +1)=-23(-1-x ,3-y ),∴⎩⎪⎨⎪⎧x =2-23×(-1)1-23,y =-1-23×31-23,即⎩⎪⎨⎪⎧x =8,y =-9.故P 点坐标为(8,-9).综上可得,P 点坐标为⎝⎛⎭⎫45,35或(8,-9). 答案:⎝⎛⎭⎫45,35或(8,-9)7.已知点O (0,0),A (1,2),B (4,5),且,试问:(1)t 为何值时,P 在x 轴上?P 在y 轴上?P 在第二象限?(2)四边形OABP 可能为平行四边形吗?若可能,求出相应的t 值;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解:由题可知=(1,2),=(3,3),=(1,2)+t (3,3)=(1+3t ,2+3t ). (1)若P 在x 轴上, 则有2+3t =0,t =-23;若P 在y 轴上,则有1+3t =0, t =-13;若P 在第二象限,则有⎩⎪⎨⎪⎧1+3t <0,2+3t >0,解得-23<t <-13.(2)=(-1-3t ,-2-3t )+(4,5)=(3-3t ,3-3t ).若四边形OABP 是平行四边形,则有即⎩⎪⎨⎪⎧3-3t =1,3-3t =2,方程组显然无解. ∴四边形OABP 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8.如图所示,已知△AOB 中,A (0,5),O (0,0),B (4,3),AD 与BC 相交于点M ,求点M 的坐标.∴74x -4⎝⎛⎭⎫y -54=0, 即7x -16y =-20.②联立①②,解得x =127,y =2,故点M 的坐标为⎝⎛⎭⎫127,2.。
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全册教案2..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二)
2.3.3平面向量地坐标运算教学目地:<1)理解平面向量地坐标地概念;<2)掌握平面向量地坐标运算;<3)会根据向量地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地坐标运算教学难点:向量地坐标表示地理解及运算地准确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地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地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λ2使=λ1+λ2(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地一组基底;(2>基底不惟一,关键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地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惟一. λλ2是被,,唯一确定地数量二、讲解新课:1.平面向量地坐标运算思考1:已知:,,你能得出、、地坐标吗?设基底为、,则即,同理可得<1)若,,则,两个向量和与差地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地和与差. <2)若和实数,则.实数与向量地积地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地相应坐标.设基底为、,则,即实数与向量地积地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地相应坐标. 思考2:已知,,怎样求地坐标?<3)若,,则=-=( x2,y2> - (x1,y1>= (x2- x1, y2- y1> 一个向量地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地有向线段地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地坐标.思考3:你能标出坐标为(x2- x1, y2- y1>地P点吗?向量地坐标与以原点为始点、点P为终点地向量地坐标是相同地.三、讲解范例:例1 已知=(2,1>,=(-3,4>,求+,-,3+4地坐标. 例 2 已知平面上三点地坐标分别为A(-2, 1>, B(-1, 3>,C(3, 4>,求点D地坐标使这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解:当平行四边形为ABCD时,由得D1=(2, 2>当平行四边形为ACDB时,得D2=(4, 6>,当平行四边形为DACB 时,得D3=(-6, 0>例3已知三个力 (3, 4>,(2,-5>,(x, y>地合力++=,求地坐标.解:由题设++=得:(3, 4>+ (2,-5>+(x, y>=(0,0>即:∴∴(-5,1>四、课堂练习:1.若M(3, -2> N(-5, -1> 且,求P点地坐标2.若A(0, 1>, B(1, 2>, C(3, 4> ,则-2=. 3.已知:四点A(5, 1>, B(3, 4>, C(1, 3>, D(5, -3> ,求证:四边形ABCD是梯形.五、小结:平面向量地坐标运算;六、课后作业:《习案》作业二十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数学必修四教案: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图3
活动 :如图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分别取与 x 轴、 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 i 、 j 作为基底 .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 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x、 y,使得
a=x i +yj
①
这样 ,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 都可由 x、 y 唯一确定 ,我们把有序数对 (x,y) 叫做向量 a 的坐标 ,记
关于向量的夹角 ,我们规定 :
图2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 a 和 b( 如图 2),作 OA =a, OB =b,则∠ AOB=θ (0 °≤θ≤ 叫18做0向°量) a
与 b 的夹角 . 显然 ,当 θ =0时°,a 与 b 同向 ;当 θ =180时°,a 与 b 反向 .因此 ,两非零向量的夹角在区间
示平面上任意向量的分解 ,对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乘以不同的系数后再进行合成将会有什么
样的结论?
(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图1
①给定平面内任意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
e1、 e2,请你作出向量 3e1+2e2、 e1-2e2.平面内
的任一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 λ1e1+λ2e2 的向量表示呢 ?
②如图 1,设 e1、 e2 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a 是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我们通
过作图研究 a 与 e1、 e2 之间的关系 .
活动 :如图 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O,作 OA =e1, OB =e2, OC =a.过点 C 作平行于直线 OB 的
直线 ,与直线 OA; 过点 C 作平行于直线 OA 的直线 ,与直线 OB 交于点 N. 由向量的线性运算性
质可知 ,存在实数 λ1、 λ2,使得 OM =λ1e1, ON =λ2e2.由于 OC OM ON ,所以 a=λ1e1+λ2e2.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4课件: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3课时)
第二章 平面向量§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2.3.3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明目标知重点填要点记疑点探要点究所然内容索引010203当堂测查疑缺 04明目标、知重点1.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2.掌握两个向量和、差及数乘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3.正确理解向量坐标的概念,要把点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区分开来.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向量的正交分解: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 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2)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 i ,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 =,则 叫做向量a 的坐标,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表示.互相垂直填要点·记疑点单位向量x i +y j 有序数对(x ,y )a =(x ,y )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即两个向量和的坐标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x ,y )(x 2-x 1,y 2-y 1)(x 1+x 2,y 1+y 2)(2)若a =(x 1,y 1),b =(x 2,y 2),则a -b =,即两个向量差的坐标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差.(3)若a =(x ,y ),λ∈R ,则λa =,即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x 1-x 2,y 1-y 2)(λx ,λy )探要点·究所然情境导学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点都可用一对有序实数(即它的坐标)表示.对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每一个向量,如何表示呢?能不能像点一样也用坐标来表示?探究点一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思考1 如果向量a与b的夹角是90°,则称向量a与b垂直,记作a⊥b.互相垂直的两个向量能否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答 互相垂直的两个向量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思考2 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如图,向量i、j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向量a与i的夹角是30°,且|a|=4,以向量i、j为基底,向量a如何表示?小结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a=x i+y j.我们把有序数对(x,y)叫做向量a的坐标,记作a=(x,y),其中x叫做a 在x轴上的坐标,y叫做a在y轴上的坐标.显然有,i=(1,0),j=(0,1),0=(0,0).思考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向量=a,若=(x,y),此时点A的坐标是什么?根据右图写出向量a,b,c,d的坐标,其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答 A(x,y);a=(2,3),b=(-2,3),c=(-3,-2),d=(3,-3).探究点二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思考1 设i 、j 是与x 轴、y 轴同向的两个单位向量,若设a =(x 1,y 1),b =(x 2,y 2),则a =x 1i +y 1j ,b =x 2i +y 2j ,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向量a +b ,a -b ,λa (λ∈R )如何分别用基底i 、j 表示?答 a +b =(x 1+x 2)i +(y 1+y 2)j ,a -b =(x 1-x 2)i +(y 1-y 2)j ,λa =λx 1i +λy 1j .思考2 根据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a +b ,a -b ,λa 的坐标分别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上述向量的坐标运算.答 a +b =(x 1+x 2,y 1+y 2);a -b =(x 1-x 2,y 1-y 2);λa =(λx 1,λy 1).两个向量和(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思考3 已知点A (x 1,y 1),B (x 2,y 2),那么向量 的坐标是什么?一般地,一个任意向量的坐标如何计算?点的坐标与向量的坐标有何区别?答 =(x 2-x 1,y 2-y 1). 任意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1)向量a =(x ,y )中间用等号连接,而点的坐标A (x ,y )中间没有等号.(2)平面向量的坐标只有当起点在原点时,向量的坐标才与向量终点的坐标相同.(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符号(x,y)可表示一个点,也可表示一个向量,叙述中应指明点(x,y)或向量(x,y).例1 已知a=(2,1),b=(-3,4),求a+b,a-b,3a+4b的坐标.解 a+b=(2,1)+(-3,4)=(-1,5),a-b=(2,1)-(-3,4)=(5, -3),3a+4b=3(2,1)+4(-3,4)=(6,3)+(-12,16)=(-6,19).反思与感悟 (1)已知两点求向量的坐标时,一定要注意是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2)向量的坐标运算最终转化为实数的运算.跟踪训练1 已知a=(-1,2),b=(2,1),求:(1)2a+3b;解 2a+3b=2(-1,2)+3(2,1)=(-2,4)+(6,3)=(4,7).(2)a-3b;解 a-3b=(-1,2)-3(2,1)=(-1,2)-(6,3)=(-7,-1).例2 已知a=(-2,3),b=(3,1),c=(10,-4),试用a,b表示c.解 设c=x a+y b,则(10,-4)=x(-2,3)+y(3,1)=(-2x+3y,3x+y),解得x=-2,y=2,∴c=-2a+2b.反思与感悟 待定系数法是最基本的数学方法之一,它的实质是先将未知量设出来,再利用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把一个向量用其他两个向量表示,这是常用方法.跟踪训练2 已知a=(10,-5),b=(3,2),c=(-2,2),试用b,c 表示a.解 设a=λb+μc (λ,μ∈R).则(10,-5)=λ(3,2)+μ(-2,2)=(3λ,2λ)+(-2μ,2μ)=(3λ-2μ,2λ+2μ).解 由A(2,-4),B(-1,3),C(3,4),得=(-2,-16)+(-12,-3)=(-14,-19).∴点M的坐标为(-11,-15).反思与感悟 向量的坐标运算是几何与代数的统一,几何图形的法则是代数运算的直观含义,坐标运算是图形关系的精确表示,二者的法则互为补充,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有效解决问题.跟踪训练3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3,7),(4,6),(1,-2),求第四个顶点的坐标.解 不妨设A(3,7),B(4,6),C(1,-2),第四个顶点为D(x,y).则A、B、C、D四点构成平行四边形有以下三种情形.∴(4,6)-(3,7)=(1,-2)-(x,y),(2)当平行四边形为ABDC时,仿(1)可得D(2,-3).(3)当平行四边形为ADBC时,仿(1)可得D(6,15).综上所述,第四个顶点的坐标可能为(0,-1),(2,-3)或(6,15).1.已知向量a =(1,2),b =(3,1),则b -a 等于( )A.(-2,1)B.(2,-1)C.(2,0)D.(4,3)解析 b -a =(3,1)-(1,2)=(2,-1),故选B.当堂测·查疑缺 1234BA答案 A12344.已知向量a=(2,-3),b=(1,2),p=(9,4),若p=m a+n b,则7m+n=________.呈重点、现规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内的点、以原点为起点的向量、有序实数对三者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关系图如图所示.2.向量的坐标和这个向量的终点的坐标不一定相同.当且仅当向量的起点在原点时,向量的坐标才和这个终点的坐标相同.3.向量坐标形式的运算,要牢记公式,细心计算,防止符号错误.。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示范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第二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第三节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第二课时整体设计教学分析1.前面学习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实际是平面向量的代数表示.在引入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后可使向量完全代数化,将数与形紧密结合起来,这就可以使很多几何问题的解答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数量运算.2.本小节主要是运用向量线性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推导两个向量的和的坐标、差的坐标以及数乘的坐标运算.推导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向量线性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3.引进向量的坐标表示后,向量的线性运算可以通过坐标运算来实现,一个自然的想法是向量的某些关系,特别是向量的平行、垂直,是否也能通过坐标来研究呢?前面已经找出两个向量共线的条件(如果存在实数λ,使得a =λb ,那么a 与b 共线),本节则进一步地把向量共线的条件转化为坐标表示.这种转化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将向量用坐标表示出来,再运用向量相等的条件就可以得出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要注意的是,向量的共线与向量的平行是一致的. 三维目标1.通过经历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表示方法.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2.引入平面向量的坐标可使向量运算完全代数化,平面向量的坐标成了数与形结合的载体.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形成见数思形、以形助数的思维习惯,以加深理解知识要点,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教学难点:对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向量具有代数特征,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紧密相联.那么我们在学习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直线与直线的平行是一种重要的关系.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0(A 、B 不同时为零)何时所体现的两条直线平行?向量的共线用代数运算如何体现?思路2.对于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过定点O 作向量OA →=a ,则点A 的位置被向量a 的大小和方向所唯一确定.如果以定点O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那么点A 的位置可通过其坐标来反映,从而向量a 也可以用坐标来表示,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坐标来研究向量问题了.事实上,向量的坐标表示,实际是向量的代数表示.引入向量的坐标表示可使向量运算完全代数化,将数与形紧密结合起来,这就可以使很多几何问题的解答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数量运算.引进向量的坐标表示后,向量的线性运算可以通过坐标运算来实现,那么向量的平行、垂直,是否也能通过坐标来研究呢? 推进新课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①我们研究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现在已知a =(x 1,y 1),b =(x 2,y 2),你能得出a +b ,a -b ,λa 的坐标表示吗?②如图1,已知A (x 1,y 1),B (x 2,y 2),怎样表示AB 的坐标?你能在图中标出坐标为(x 2-x 1,y 2-y 1)的P 点吗?标出点P 后,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活动:教师让学生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来进行两个向量的加、减运算,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去板书步骤.可得:图1a +b =(x 1i +y 1j )+(x 2i +y 2j )=(x 1+x 2)i +(y 1+y 2)j , 即a +b =(x 1+x 2,y 1+y 2). 同理a -b =(x 1-x 2,y 1-y 2).又λa =λ(x 1i +y 1j )=λx 1i +λy 1j .∴λa =(λx 1,λy 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把上述结论用文字叙述分别为:两个向量和(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点与向量的关系:将向量AB →平移,使得点A 与坐标原点O 重合,则平移后的B 点位置就是P 点.向量AB →的坐标与以原点为始点,点P 为终点的向量坐标是相同的,这样就建立了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平移也可以发现:向量AB →的模与向量OP →的模是相等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 →|=|OP →|=(x 1-x 2)2+(y 1-y 2)2.教师对总结完全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只要善于开动脑筋,勇于创新,展开思维的翅膀,就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讨论结果:①能. ②AB →=OB →-OA →=(x 2,y 2)-(x 1,y 1)=(x 2-x 1,y 2-y 1).结论: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 提出问题①如何用坐标表示两个共线向量?②若a =(x 1,y 1),b =(x 2,y 2),那么11x y =22x y是向量a 、b 共线的什么条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直线平行的特点来推导向量共线时的关系.此处教师要对探究困难的学生给以必要的点拨:设a =(x 1,y 1),b =(x 2,y 2),其中b ≠0.我们知道,a 、b 共线,当且仅当存在实数λ,使a =λb .如果用坐标表示,可写为(x 1,y 1)=λ(x 2,y 2),即⎩⎪⎨⎪⎧x 1=λx 2,y 1=λy 2.消去λ后得x 1y 2-x 2y 1=0. 这就是说,当且仅当x 1y 2-x 2y 1=0时向量a 、b (b ≠0)共线.又我们知道x 1y 2-x 2y 1=0与x 1y 2=x 2y 1是等价的,但这与y 1x 1=y 2x 2是不等价的.因为当x 1=x 2=0时,x 1y 2-x 2y 1=0成立,但y 1x 1与y 2x 2均无意义.因此y 1x 1=y 2x 2是向量a 、b 共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由此也看出向量的应用更具一般性,更简捷、实用,让学生仔细体会这点.讨论结果:①x 1y 2-x 2y 1=0时,向量a 、b (b ≠0)共线. ②充分不必要条件. 提出问题a 与非零向量b 为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是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a =λb ,那么这个充要条件如何用坐标来表示呢?活动:教师引导推证:设a =(x 1,y 1),b =(x 2,y 2),其中b ≠a ,由a =λb ,(x 1,y 1)=λ(x 2,y 2)⇒⎩⎪⎨⎪⎧x 1=λx 2,y 1=λy 2,消去λ,得x 1y 2-x 2y 1=0.讨论结果:a ∥b (b ≠0)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 教师应向学生特别提醒感悟:(1)消去λ时不能两式相除,∵y 1、y 2有可能为0,而b ≠0, ∴x 2、y 2中至少有一个不为0.(2)充要条件不能写成y 1x 1=y 2x 2(∵x 1、x 2有可能为0).(3)从而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有两种形式:a ∥b (b ≠0)⇔⎩⎪⎨⎪⎧a =λb ,x 1y 2-x 2y 1=0.应用示例思路1例1已知a =(2,1),b =(-3,4),求a +b ,a -b,3a +4b 的坐标.活动:本例是向量代数运算的简单应用,让学生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进行向量的和、差及数乘的坐标运算,再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律和向量的坐标概念得出结论.若已知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始点和终点坐标,那么终点的坐标减去始点的坐标就是此向量的坐标,从而使得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可以相互转化.可由学生自己完成.解:a +b =(2,1)+(-3,4)=(-1,5); a -b =(2,1)-(-3,4)=(5,-3);3a +4b =3(2,1)+4(-3,4)=(6,3)+(-12,16)=(-6,19).变式训练已知平面向量a =(1,1),b =(1,-1),则向量12a -32b 等于( )A .(-2,-1)B .(-2,1)C .(-1,0)D .(-1,2) 答案:D,试求顶点D 的坐标.图2活动:本例的目的仍然是让学生熟悉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这里给出了两种方法:方法一利用“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坐标相等”,解题过程中应用了方程思想;方法二利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向量OD →的坐标,进而得到点D 的坐标.解题过程中,关键是充分利用图形中各线段的位置关系(主要是平行关系),数形结合地思考,将顶点D 的坐标表示为已知点的坐标.解:方法一:如图2,设顶点D 的坐标为(x ,y ). ∵AB →=(-1-(-2),3-1)=(1,2),DC →=(3-x,4-y ). 由AB →=DC →,得(1,2)=(3-x,4-y ). ∴⎩⎪⎨⎪⎧1=3-x ,2=4-y . ∴⎩⎪⎨⎪⎧x =2,y =2. ∴顶点D 的坐标为(2,2).方法二:如图2,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BD →=BA →+AD →=BA →+BC →=(-2-(-1),1-3)+(3-(-1),4-3)=(3,-1), 而OD →=OB →+BD →=(-1,3)+(3,-1)=(2,2), ∴顶点D 的坐标为(2,2).图31时,仿例2得:D 1=(2,2)B 时,仿例2得:D 2=(4,6)ACB 时,仿例2得:D 3=(-(1,3),C (2,5),试判断A 、B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共线来判断.首先要探究三个点组合成两个向量,然后根据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来判断这两个向量是否共线从而来判断这三点是否共线.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熟练地运用向量共线的坐标形式来判断向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领悟先猜后证的思维方式.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A 、B 、C 三点,观察图形,我们猜想A 、B 、C 三点共线.下面给出证明.∵AB →=(1-(-1),3-(-1))=(2,4),AC →=(2-(-1),5-(-1))=(3,6), 又2×6-3×4=0, ∴AB →∥AC →,且直线AB 、直线AC 有公共点A , ∴A 、B 、C 三点共线.点评:本例的解答给出了判断三点共线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实质是从同一点出发的两个向.例1设点P 是线段P 1P 2上的一点,P 1、P 2的坐标分别是(x 1,y 1)、(x 2,y 2). (1)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中点时,求点P 的坐标;(2)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求点P 的坐标.活动:教师充分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这一结论可以推广吗?即当P 1PPP 2=λ时,点P 的坐标是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一起探究,可按照求中点坐标的解题思路类比推广,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如下推理方法:设P (x ,y ),由P 1P →=λPP 2→,知(x -x 1,y -y 1)=λ(x 2-x ,y 2-y ),即⎩⎪⎨⎪⎧x -x 1=λ(x 2-x )y -y 1=λ(y 2-y )⇒⎩⎪⎨⎪⎧x =x 1+λx21+λ,y =y 1+λy21+λ.这就是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的这种积极探索,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品质.时间允许的话,可以探索λ的取值符号对P 点位置的影响,也可鼓励学生课后探索.解:(1)如图4,由向量的线性运算可知图4OP →=12(OP 1→+OP 2→)=(x 1+x 22,y 1+y 22),所以点P 的坐标是(x 1+x 22,y 1+y 22).(2)如图5,当点P 是线段P 1P 2的一个三等分点时,有两种情况,即P 1P PP 2=12或P 1PPP 2=2.如果P 1P PP 2=12(图5(1)),那么图5OP →=OP 1→+P 1P →=OP 1→+13P 1P 2→=OP 1→+13(OP 2→-OP 1→)=23OP 1→+13OP 2→ =(2x 1+x 23,2y 1+y 23),即点P 的坐标是(2x 1+x 23,2y 1+y 23).同理,如果P 1PPP 2=2(图5(2)),那么点P 的坐标是(x 1+2x 23,y 1+2y 23).点评:本例实际上给出了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和线段的三等分点坐标公式.例2已知点A (1,2),B (4,5),O 为坐标原点,OP =OA +tAB .若点P 在第二象限,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向量的相等,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含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再进行求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组织步骤的能力,或者让学生到黑板上去板书解题过程,并对思路清晰过程正确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也要对组织步骤不完全的同学给予提示和鼓励.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化归”思想的利用.不等式求变量取值范围的基本观点是: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关于变量的不等式(组),那么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由已知AB →=(4,5)-(1,2)=(3,3). ∴OP →=(1,2)+t (3,3)=(3t +1,3t +2).若点P 在第二象限,则⎩⎪⎨⎪⎧3t +1<03t +2>0⇒-23<t <-13.故t 的取值范围是(-23,-13).点评:此题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点P 的坐标用t 表示,由点P 在第二象限可得到一个关于t 的不等式组,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t 的取值范围.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 解答:1.(1)a +b =(3,6),a -b =(-7,2);(2)a +b =(1,11),a -b =(7,-5); (3)a +b =(0,0),a -b =(4,6);(4)a +b =(3,4),a -b =(3,-4). 2.-2a +4b =(-6,-8),4a +3b =(12,5).3.(1)AB →=(3,4),BA →=(-3,-4);(2)AB →=(9,-1),BA →=(-9,1); (3)AB →=(0,2),BA →=(0,-2);(4)AB →=(5,0),BA →=(-5,0). 4.AB ∥CD .证明:AB →=(1,-1),CD →=(1,-1),所以AB →=CD →.所以AB ∥CD .点评:本题有两个要求:一是判断,二是证明.通过作图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然后再证明结论是一个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5.(1)(3,2);(2)(1,4);(3)(4,-5).6.(103,1)或(143,-1).7.解:设P (x ,y ),由点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AP →|=32|PB →|,得(x -2,y -3)=32(x -4,y +3),即⎩⎪⎨⎪⎧ 2x -4=3x -12,2y -6=3y +9.解之,得⎩⎪⎨⎪⎧x =8,y =-15.所以点P 的坐标为(8,-15).点评:本题希望通过向量方法求解,培养学生应用向量的意识. 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平面向量的和、差、数乘的坐标运算,两个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定义法、归纳、整理、概括的思想,强调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培养自己不断探索、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求实开拓的精神,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作业课本习题2.3 A 组5、6.设计感想1.本节课中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实际上是向量的代数运算.这对学生来说学习并不困难,可大胆让学生自己探究.本教案设计流程符合新课改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始终抓住向量具有几何与代数的双重属性这一特征和向量具有数与形紧密结合的特点.让学生在了解向量知识网络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运算法则、运算律,能熟练向量代数化的重要作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包括向量的代数运算与几何运算.相比较而言,学生对向量的代数运算要容易接受一些,但对向量的几何运算往往感到比较困难,无从下手.向量的几何运算主要包括向量加减法的几何运算,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及定比分点的向量式等.3.通过平面向量坐标的加、减代数运算,结合图形,不但可以建立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之间的联系,而且教师可在这两题的基础上稍作推广,就可通过求向量的模而得到直角坐标系内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甚至可以推出中点坐标公式.它们在处理平面几何的有关问题时,往往有其独到之处,教师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课下继续探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备课资料一、求点P 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的几种求法(1)定义法: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找到使P 1P →=λPP 2→的实数λ的值.例1已知点A (-2,-3),点B (4,1),延长AB 到P ,使|AP →|=3|PB →|,求点P 的坐标.解:因为点在AB 的延长线上,P 为AB →的外分点,所以AP →=λPB →,λ<0,又根据|AP →|=3|PB →|,可知λ=-3,由分点坐标公式易得P 点的坐标为(7,3).(2)公式法:依据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x =x 1+λx 21+λ,y =y 1+λy 21+λ,结合已知条件求解λ.例2已知两点P 1(3,2),P 2(-8,3),求点P (12,y )分P 1P 2→所成的比λ及y 的值.解:由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12=3+λ(-8)1+λ,y =2+λ×31+λ,解得⎩⎨⎧λ=517,y =4922.二、备用习题1.已知a =(3,-1),b =(-1,2),则-3a -2b 等于( ) A .(7,1) B .(-7,-1) C .(-7,1) D .(7,-1) 答案:B2.已知A (1,1),B (-1,0),C (0,1),D (x ,y ),若AB →和CD →是相反向量,则D 点的坐标是( ) A .(-2,0) B .(2,2)C .(2,0)D .(-2,-2) 答案:B3.若点A (-1,-1),B (1,3),C (x,5)共线,则使AB →=λBC →的实数λ的值为( ) A .1 B .-2 C .0 D .2 答案:D4.若A (2,3),B (x,4),C (3,y ),且AB →=2AC →,则x =________,y =________.答案:4 725.已知ABCD 中,AD →=(3,7),AB →=(-2,1),则CO →的坐标(O 为对角线的交点)为________.答案:(-12,-4)6.向量OA →=(k,12),OB →=(4,5),OC →=(10,k ),当k 为何值时,A 、B 、C 三点共线?答案:解:∵OA →=(k,12),OB →=(4,5),OC →=(10,k ), ∴AB →=OB →-OA →=(4-k ,-7),BC →=OC →-OB →=(6,k -5). ∵AB →∥BC →,∴(4-k )(k -5)+7×6=0. ∴k 2-9k -22=0. 解得k =11或k =-2.7.已知点A (2,3),B (5,4),C (7,10),若AP →=AB →+λAC →(λ∈R ),试问:当λ为何值时,点P 在第一与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当λ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点P 在第三象限内?答案:解:∵AB →=(3,1),AC →=(5,7), ∴AB →+λAC →=(3+5λ,1+7λ),而AP →=AB →+λAC →(已知), ∴OP →=OA →+AP →=(2,3)+(3+5λ,1+7λ)=(5+5λ,4+7λ).(1)若点P 在第一与第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5+5λ=4+7λ⇒λ=12;(2)若点P 在第三象限内,则⎩⎪⎨⎪⎧5+5λ<04+7λ<0⇒λ∈(-∞,-1).。
高中数学必修四人教A版 教案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
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两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2)会用两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解决向量共线、点共线、直线平行等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平面向量共线定理的坐标表示形式的探究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体会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和运用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重点:用坐标表示两向量共线.难点:两向量共线坐标表示的灵活应用.1.已知平面向量a=(x,1),b=(-x,x2),则向量a+b()A.平行于x轴B.平行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C.平行于y轴D.平行于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解析:∵a=(x,1),b=(-x,x2),∴a+b=(0,1+x2).∵a+b的横坐标为0,纵坐标为1+x2>0,∴a+b平行于y轴.答案:C2.平面上有A(2,-1),B(1,4),D(4,-3)三点,点C在直线AB上,且,连接DC延长至E,使||=|,则点E的坐标为.解析:∵,∴A为BC的中点.∴点C坐标为(3,-6).又||=|,且E在DC的延长线上,∴=-.设E(x,y),则(x-3,y+6)=-(4-x,-3-y),得解得答案:3.如图所示,已知直角梯形ABCD,AD⊥AB,AB=2AD=2CD,过点C作CE⊥AB于E,M为CE的中点,用向量的方法证明:(1)DE∥BC;(2)D,M,B三点共线.证明:如图,以E为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EC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1,则||=1,||=2.∵CE⊥AB,而AD=DC,∴四边形AECD为正方形.∴可求得各点坐标分别为E(0,0),B(1,0),C(0,1),D(-1,1),A(-1,0).(1)∵=(-1,1)-(0,0)=(-1,1),=(0,1)-(1,0)=(-1,1),∴.∴,即DE∥BC.(2)连接MB,MD,∵M为EC的中点,∴M,∴=(-1,1)-,=(1,0)-.∴=-.∴.又有公共点M,∴M,B,D三点共线.。
高中数学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一)学习目标
11.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12.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与数乘运算.
1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进而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1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22.通过探究学生体会正交分解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
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与互助学习的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正交分解下的坐标表示及其应用
2.难点是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1)-新版
(2)向量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作 =a, =b,则∠AOB= 叫作向量a与b的夹角.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当a与b同向时,夹角 = ;当a与b反向时,夹角 = .如果向量a与b的夹角是 ,我们说a与b垂直记作a⊥b.
【知识点】向量夹角、向量加减的几何意义.
【解题过程】如图,
作 , ,且∠AOB=60°,以OA、O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则 , , ,因为 ,所以△OAB为正三角形,所以∠OAB=60°=∠ABC,即a-b与a的夹角为60°;因为 ,所以平行四边形OACB为菱形,所以OC⊥AB,∠COA= ,即a+b与a的夹角为30°.
【解题过程】过C作 与 的平行线与它们的延长线相交,得平行四边形.
由∠BOC=90°,∠AOC=30°, , 可得平行四边形的边长为2和4,所以 =2+4=6.
【思路点拨】过C作 与 的平行线与它们的延长线相交,得平行四边形,然后将 用向量 与 表示即可.
【答案】6
●活动⑤强化提升,灵活应用
例3如图,在△ABC中,点M是AB的中点,且 ,BN与CM相较于点E,设 , ,试用基底 , 表示向量 .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阅读教材第93页至第95页,填空: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 ,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使a= .我们把不共线的向量 ,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向量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作 =a, =b,则∠AOB= 叫作向量a与b的夹角.向量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当a与b同向时,夹角 = ;当a与b反向时,夹角 = .如果向量a与b的夹角是 ,我们说a与b垂直记作a⊥b.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精选优课教案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通用)
2.3.1-----2.3.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向量的概念及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后对向量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坐标表示及综合前面的向量知识,同时又是后续向量的坐标运算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借助于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得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会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2、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了。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数学的精确性、概括性和同一性。
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学难点: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向量的加法运算(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2.实数与向量的积3.向量共线定理设计意图: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做好铺垫。
(二)引入新知设计意图:使学生自然进入探索新知环节(二)新课讲解1AB u r ,, 问题:已知非零向量那么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是否能用线性表示?a a 2, 问题:如果平面内的向量不能由单个向量线性表示 又该如何具体表示呢?121233 、,问题:已知向量求作向量2e e e e向量的合成 向量的分解问题4、对于平面内任意向量,是不是都可以用 e 1 e 2 来表示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用幻灯片演示分解过程向量的合成与分解是互逆过程,向量的合成适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分解当然也适合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而引导学生用平行四边形分解向量。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演示分解过程;使学生理解平面内任意向量都可以按向量e1、e2进行分解 经过之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加减法元算,此处的思考题意在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是否任意的向量都可以用任意的两个向量来表示,进而说明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问题1] 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你能否作出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2e 这两个方向上的分解向量?[问题2] 1122B C a O O e e λλ=+=+与b =(0)a a λ≠进行类比,a ,那么同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b 是否能用a 线性表示?:既巩固了上节的共线定理,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如果平面内的向量不能由单个向量线性表示,又该如何具体表示呢?进而形成本节课的设计主线:即从共线定理的一维量化到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二维量化.1e 、2e ,请作出向量1e +22e ;:此过程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借助平行四边形法那么可以合O 13e C22e 2e 1e M N O2e 1e M 此后我及时提出质疑:向量能合成,是否也可以进行分解?进而引出一般问题:是否任意的向量都可以在两个向量方向上进行分解呢?(如图〔二〕探究构建定理.小组合作探究设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你能否作出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1e 、2e 这两个方向上的分解向量?设计说明:问题1要求由小组合作来完成,并且每个成员要选定不同方向、大小的向量分别进行研究,这样设计从单个学生而言,表达向量a 的给定性,而从一个小组来说,又表达了向量:学生在小组分工操作后又进行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单个向量的分解,之后在组内交流,具体体验各种不同向量的分解,同时将向量a 用含有12,e e 的式子具体表示出来由小组个别成员展示组内分解的情况,并由学生总结出“a 可以用12,e e 线性表示〞,并将是否可以取到任意实数?进而让学生意识到实际操作的局限,从而借助1122B C a O O e e λλ=+=+中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观察类比,得出:1e 、2e 不共线,1e 、2e 共线情形,以及12,λλ的唯一性借助课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1e 、2e 共线情形〕 〔右图:任意a 都对应唯一的一对实数对〕问题2的设计是要与共线定理进行类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知识之间的微妙联系,并引导学生给出合理的唯一性的解释,同时还鼓励学生对结论进行归纳总结达了学生观察发现、类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当中,来主动12e e 、是夹角为1|1e =,2||2e =,向量a 与向量12e e 、的夹角均为|4a =,设a =12me ne +.某某数m,n.〔2〕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任选一组基底,再来求相应的实数对,但选择的标准是使运算更简便.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各抒己见,来达到一个共识12e e 、是两个垂直的单位向量时,是在直角三角形内解决问题,计算比较简便,同时引出向量的正交分解定义.,让学生继续求出此时的实数对1e 2ea(1) (2)并设计了问题:提到有序实数对你们会联想到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逐步体验向量与实数对的对应,而提及有序实数对,学生自然就会想到点的坐标,由此引发学生联想: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每一个向量,是否也有坐标表示呢?从而为向量坐标表示的定义作好铺垫.〔三〕向量坐标表示1.体验一一对应〔1〕我设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与x,y 轴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i 、j 作为基底,由学生自主将平面内的向量分别用基底表示;(如右图)〔2〕变换问题角度:假设有序实数对〔2,-1〕、〔-2,3〕等,能否作出向量2i j -、23i j -+?活动说明:由学生实际动手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作图. 我将学生的作图进行展示. 但在作图过程中,学生所作向量的起点都在原点,我及时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确可以选取平面内的任意点作为起点来作出相应向量,但这些向量都是相等向量.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与学生的认识统一,由于学生对于坐标的认识还仅仅限于直角坐标系,于是我便干脆以直角坐标系为基础,直接设计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个向量都与一对有序实数对唯一对应,而每一对有序实数对也都对应着唯一的一个向量,通过让学生实际感受向量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而使向量坐标表示的定义水到渠成.2.感受向量坐标定义〔1〕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关于向量坐标表示的定义,并要求学生标注关键的部分;〔2〕师生一起关注向量坐标表示的定义:①基底,i j 的基本特征;②平面上的任意向量均可用,i j 线性表示;〔依据是什么?〕 O xyi j a bi 、j 作为基底表示各向量,并写出它们的坐标.M O 的坐标就是该向量的终点的坐标;反之,点M 的坐标就是向量M O 的坐标设计意图:先用基底表示,进而获得坐标,使学生对于向量坐标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挖掘向量坐标与点的坐标的联系,不仅得到了一般结论,同时提出课后的一个思考问题:假设向量的起点不在原点,向量的坐标与向量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又有什么联系呢?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密度x O y i j a b c d。
高一数学 人教A版必修四教案: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1-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一)导入新课思路 1.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力是一个向量,力的合成就是向量的加法运算.而且力是可以分解的,任何一个大小不为零的力,都可以分解成两个不同方向的分力之和.将这种力的分解拓展到向量中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论呢?又如一个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竖直向下的重力G ,可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F 1和使物体垂直于斜面且压紧斜面的力F 2.我们知道飞机在起飞时若沿仰角α的方向起飞的速度为v ,可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速度vcosα和沿竖直方向的速度vsinα.从这两个实例可以看出,把一个向量分解到两个不同的方向,特别是作正交分解,即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分解,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是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那么a 与e 1、e 2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不共线的两个向量中,垂直是一种重要的情形.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在平面上,如果选取互相垂直的向量作为基底,是否会给我们带来更方便的研究呢?思路2.前面我们学习了向量的代数运算以及对应的几何意义,如果将平面内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那么平面内的任意一个点或者任意一个向量是否都可以用这两个同起点的不共线向量来表示呢?这样就引进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对几个向量进行分解或者合成,在黑板上给出图象进行演示和讲解.如果条件允许,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相应的课件来演示平面上任意向量的分解,对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乘以不同的系数后再进行合成将会有什么样的结论?(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图1①给定平面内任意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e 1、e 2,请你作出向量3e 1+2e 2、e 1-2e 2.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λ1e 1+λ2e 2的向量表示呢?②如图1,设e 1、e 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 是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我们通过作图研究a 与e 1、e 2之间的关系.活动:如图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OA =e 1,OB =e 2,OC =a .过点C 作平行于直线OB 的直线,与直线OA;过点C 作平行于直线OA 的直线,与直线OB 交于点N.由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可知,存在实数λ1、λ2,使得OM =λ1e 1,ON =λ2e 2.由于ON OM OC +=,所以a =λ1e 1+λ2e 2.也就是说,任一向量a 都可以表示成λ1e 1+λ2e 2的形式.由上述过程可以发现,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由这个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 1、e 2表示出来.当e 1、e 2确定后,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由这两个向量量化,这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极大的方便.由此可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λ1e1+λ2e2.定理说明:(1)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基底不唯一,关键是不共线;(3)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1、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唯一.讨论结果:①可以.②a=λ1e1+λ2e2.提出问题①平面中的任意两个向量之间存在夹角吗?若存在,向量的夹角与直线的夹角一样吗?②对平面中的任意一个向量能否用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来表示?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向量的定义和性质,思考平面中的任意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结合图形来总结规律.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总结的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回答不全面的学生给予提示和鼓励.然后教师给出总结性的结论:不共线向量存在夹角,关于向量的夹角,我们规定:图2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如图2),作OA=a,OB=b,则∠AOB=θ(0°≤θ≤180°)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显然,当θ=0°时,a与b同向;当θ=180°时,a与b反向.因此,两非零向量的夹角在区间[0°,180°]内.如果a与b的夹角是90°,我们说a与b垂直,记作a⊥b.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对平面上的任意向量a,均可以分解为不共线的两个向量λ1a1和λ2a2,使a=λ1a1+λ2a2.在不共线的两个向量中,垂直是一种重要的情形.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如上,重力G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就是正交分解,正交分解是向量分解中常见的一种情形.在平面上,如果选取互相垂直的向量作为基底时,会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方便.讨论结果:①存在夹角且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在区间[0°,180°]内;向量与直线的夹角不一样.②可以.提出问题①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点都可用一对有序实数(即它的坐标)表示.对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每一个向量,如何表示呢?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向量和坐标是否是一一对应的?图3活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使得a =x i+y j ①这样,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都可由x 、y 唯一确定,我们把有序数对(x,y)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 =(x,y)②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②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显然,i=(1,0),j =(0,1),0=(0,0).教师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向量a 与有序实数对(x,y)一一对应.(2)向量a 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没有关系,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系.如图所示,11B A 是表示a 的有向线段,A 1、B 1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向量a 的坐标为x=x 2-x 1,y=y 2-y 1,即a 的坐标为(x 2-x 1,y 2-y 1).(3)为简化处理问题的过程,把坐标原点作为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的起点,这时向量a 的坐标就由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唯一确定了,即点A 的坐标就是向量a 的坐标,流程表示如下:讨论结果:①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都可由x 、y 唯一确定,我们把有序数对(x,y)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 =(x,y).②是一一对应的.(三)应用示例思路1例1 如图4,ABCD,AB =a ,AD =b ,H 、M 是AD 、DC 之中点,F 使BF=31BC,以a ,b 为基底分解向量HF AM 和.图4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行分解,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步骤,并对书写认真且正确的同学提出表扬,对不能写出完整解题过程的同学给予提示和鼓励.解:由H 、M 、F 所在位置,有+=+=AD DM AD AM a b 212121+=+=AB 21=b +21a .21312131-+=-+-+=-==a 61-b . 点评:以a 、b 为基底分解向量与HF ,实为用a 与b 表示向量与HF . 变式训练图5已知向量e 1、e 2(如图5),求作向量-2.5e 1+3e 2作法:(1)如图,任取一点O,作=-2.5e 1,=3e 2.(2)作OACB.故OC 就是求作的向量.图6例2 如图6,分别用基底i、j 表示向量a 、b 、c 、d ,并求出它们的坐标.活动:本例要求用基底i 、j 表示a 、b 、c 、d ,其关键是把a 、b 、c 、d 表示为基底i 、j 的线性组合.一种方法是把a 正交分解,看a 在x 轴、y 轴上的分向量的大小.把向量a 用i 、j 表示出来,进而得到向量a 的坐标.另一种方法是把向量a 移到坐标原点,则向量a 终点的坐标就是向量a 的坐标.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向量b 、c 、d 的坐标.另外,本例还可以通过四个向量之间位置的几何关系:a 与b 关于y 轴对称,a 与c 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a 与d 关于x 轴对称等.由一个向量的坐标推导出其他三个向量的坐标.解:由图可知,a =1AA +2AA =x i +y j , ∴a =(2,3).同理,b =-2i +3j =(-2,3); c =-2i -3j =(-2,-3);d =2i -3j =(2,-3).点评:本例还可以得到启示,要充分运用图形之间的几何关系,求向量的坐标. 变式训练i ,j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AB =3i +2j ,=i +λj ,CD =-2i +j ,若A 、B 、D 三点共线,试求实数λ的值.解:∵BD =-=(-2i +j )-(i +λj )=-3i +(1-λ)j , 又∵A 、B 、D 三点共线,∴向量与共线.因此存在实数υ,使得=υ, 即3i +2j =υ[-3i +(1-λ)j ]=-3υi +υ(1-λ)j . ∵i 与j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故⎩⎨⎧=-=-,2)1(,33λv v∴⎩⎨⎧=-=.3,1λv ∴当A 、B 、D 三点共线时,λ=3.例 3 下面三种说法:①一个平面内只有一对不共线向量可作为表示该平面的基底;②一个平面内有无数多对不共线向量可作为该平面所有向量的基底;③零向量不可以作为基底中的向量,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活动:这是训练学生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正确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和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真正内涵.让学生清楚在平面中对于基底的选取是不唯一的,只要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以作为基底.解:平面内向量的基底是不唯一的.在同一平面内任何一组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而零向量可看成与任何向量平行,故零向量不可作为基底中的向量.综上所述,②③正确.答案: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平面向量定理的理解.思路2图7例1 如图7,M 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条件=++CM BM AM 320,延长CM 交AB 于N,令CM =a ,试用a 表示.活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的重要定理,它是解决平面向量计算问题的重要工具.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得到下面两个推论:推论1:e 1与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若存在实数λ1、λ2,使得λ1e 1+λ2e 2=0,则λ1=λ2=0.推论2:e 1与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若存在实数a 1,a 2,b 1,b 2,使得a =a 1e 1+a 2e 2=b 1e 1+b 2e 2,则⎪⎩⎪⎨⎧==.,2211b a b a解:∵,NM +=+=∴由AM 32++=0,得=++++3)(2)(0. ∴323+++=0.又∵A 、N 、B 三点共线,C 、M 、N 三点共线, 由平行向量基本定理,设,,μλ== ∴=+++μλ3230. ∴(λ+2)+(3+3μ)=0. 由于和NM 不共线, ∴⎩⎨⎧=+=+,033,02μλ∴⎩⎨⎧-=-=12μλ∴.=-=∴2=+==2a .点评:这里选取,作为基底,运用化归思想,把问题归结为λ1e 1+λ2e 2=0的形式来解决. 变式训练设e 1与e 2是两个不共线向量,a =3e 1+4e 2,b =-2e 1+5e 2,若实数λ、μ满足λa +μb =5e 1-e 2,求λ、μ的值.解:由题设λa +μb =(3λe 1+4λe 2)+(-2μe 1+5μe 2)=(3λ-2μ)e 1+(4λ+5μ)e 2.又λa +μb =5e 1-e 2.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154,523λλλλ解之,得λ=1,μ=-1.图8例2 如图8,△ABC 中,AD 为△ABC 边上的中线且AE=2EC,求GEBGGD AG 及的值. 活动:教师让学生先仔细分析题意,以明了本题的真正用意,怎样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三角形中的边相联系?利用化归思想进行转化完后,然后结合向量的相等进行求解比值.解:设μλ==GEBGGD AG , ∵BD =,即AD -AB =-AD , ∴=21(+). 又∵AG =λGD =λ(-AG ), ∴AG =λλ+1AD =)1(2λλ+AB +)1(2λλ+AC .① 又∵BG =μGE ,即AG -=μ(-AG ),∴(1+μ)=+μ,=μμμ+++111 又=32,∴=μ+11+)1(32μμ+.② 比较①②,∵AB 、AC 不共线,∴⎪⎪⎩⎪⎪⎨⎧+=++=+.)1(32)1(2,11)1(2μμλλμλλ解之,得⎪⎩⎪⎨⎧==23,4μλ∴.23,4==GE BG GD AG 点评:本例中,构造向量在同一基底下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利用相同基向量的系数对应相等得到一实数方程组,从而进一步求得结果. 变式训练过△OAB 的重心G 的直线与边OA 、OB 分别交于P 、Q,设=h ,k =,试证:311=+kh 解:设=a ,=b ,OG 交AB 于D,则=21(+)=21(a +b )(图略). ∴=32=31(a +b ),-==31(a +b )-k b =31a +331k-b ,-==h a -k b .∵P 、G 、Q 三点共线,∴λ=.∴31a +331k -b =λh a -λk b .∴⎪⎪⎩⎪⎪⎨⎧-=-=.331,31k k h λλ 两式相除,得.3311hk h k khk =+⇒-=-,∴kh 11+=3.(四)知能训练1.已知G 为△ABC 的重心,设AB =a ,=b ,试用a 、b 表示向量.2.已知向量a =(x+3,x 2-3x-4)与AB 相等,其中A(1,2),B(3,2),求x.图9解答: 1.如图9,AG =32, 而=+=+=21a +21(b -a )=21a +21b , ∴3232==(21a +21b )=31a +31b . 点评:利用向量加法、减法及数乘的几何意义.2.∵A(1,2),B(3,2),∴AB =(2,0).∵a=AB ,∴(x+3,x 2-3x-4)=(2,0). ∴⎩⎨⎧=--=+043,232x x x 解得⎩⎨⎧=-=-=.41,1x x x 或∴x=-1.点评:先将向量用坐标表示出来,然后利用两向量相等的条件就可使问题得到解决.(五)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向量的夹角与垂直的定义,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如待定系数法,定义法,归纳与类比,数形结合,几何作图.(六)作业。
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学案: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 2
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学案: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 2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学案: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2§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拓扑水解及座标则表示【学习目标】1.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备考1:向量b、aa?0就是共线的两个向量,则a、b之间的关系可以则表示为.备考2:取值平面内任一两个向量e1、e2,恳请同学们做出向量3e1?2e2、e1?2e2.(二)独立自主探究:(复习教材p93―p96)探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问题1:复习2中,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1e1??2e2的向量表示呢?那么存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并使。
其中,不共线的这两个向量e1,e2叫作则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
问题2:如果两个向量不共线,则它们的边线关系我们怎么则表示呢?1.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e1,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的向量,a是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2.两向量的夹角与横向::我们规定:未知两个非零向量a,b,作oa?a,ob?b,则叫做做向量a与b的夹角。
如果?aob??,则?的取值范围是。
当时,表示a与b同向;当时,则表示a与b逆向;当时,则表示a与b横向。
记作:a?b.在不能共线的两个向量中,??90,即两向量垂直是一种重要的情形,把一个向量分解为_____________,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
问题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即它的坐标)表而立.对于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每一个向量,如何则表示呢?3、向量的坐标表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于两个_______作为基为基底。
对于平面内的任一个向量,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____________,这样,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都可由__________唯一确定,我们把有序数对________叫做向量的坐标,记作=___________此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其中x叫做a在x轴上的坐标,y叫做a在y轴上的坐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一、教学分析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告诉我们同一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表示为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这样,如果将平面内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那么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平面内的任意一点都可以通过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得到表示,也就是平面内的点可以由平面内的一个点及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这是引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一个原因.在不共线的两个向量中,垂直是一种重要的特殊情形,向量的正交分解是向量分解中常用且重要的一种分解, 因为在平面上,如果选取互相垂直的向量作为基底时,会给问题的研究带来方便.联系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和向量的正交分解,由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表示得到启发, 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一个向量,最方便的是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 作为基底,这时,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个向量 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 使得a=xi+yj.于是,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 都可由x、y 唯一确定,而有序数对(x,y)正好是向量 a 的终点的坐标,这样的“巧合”使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向量与坐标建立起一一映射,从而实现向量的“量化”表示,使我们在使用向量工具时得以实现“有效能算”的思想.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掌握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能够在具体问题中适当地选取基底,使其他向量都能够用基底来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揭示图形(向量)与代数(坐标)之间的联系。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夹角与垂直的定义、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运用.四、教学设想(一)导入新课思路 1.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力是一个向量,力的合成就是向量的加法运算.而且力是可以分解的,任何一个大小不为零的力,都可以分解成两个不同方向的分力之和.将这种力的分解拓展到向量中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论呢?又如一个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的竖直向下的重力G ,可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F i和使物体垂直于斜面且压紧斜面的力F2•我们知道飞机在起飞时若沿仰角a的方向起飞的速度为V,可分解为沿水平方向的速度VCOS a和沿竖直方向的速度vsin a .从这两个实例可以看出把一个向量分解到两个不同的方向,特别是作正交分解,即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分解,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如果e i、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是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那么a与e i、e2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不共线的两个向量中,垂直是一种重要的情形.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在平面上,如果选取互相垂直的向量作为基底,是否会给我们带来更方便的研究呢?思路2•前面我们学习了向量的代数运算以及对应的几何意义,如果将平面内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那么平面内的任意一个点或者任意一个向量是否都可以用这两个同起点的不共线向量来表示呢?这样就引进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对几个向量进行分解或者合成在黑板上给出图象进行演示和讲解•如果条件允许,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相应的课件来演示平面上任意向量的分解,对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乘以不同的系数后再进行合成将会有什么样的结论?(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图1①给定平面内任意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e i、e2,请你作出向量3e i+2e2、e i-2e2.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是否都可以用形如X i e i+艇e2的向量表示呢?②如图1,设e i、e2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是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我们通过作图研究a与e i、e2之间的关系•活动:如图i,在平面内任取一点0,作0A =e i, OB =e2,OC =a .过点C作平行于直线OB的直线,与直线0A;过点C作平行于直线0A的直线,与直线0B交于点N・由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可知,存在实数入仆?2,使得0M = X i e i, ON =艇e2・由于0C 0M ON ,所以a = X i e i+ X e2.也就是说,任一向量a都可以表示成X i e i+ X e2的形式.由上述过程可以发现,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由这个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 i、e2表示出来•当e i、e2确定后,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由这两个向量量化,这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极大的方便•由此可得: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 i、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 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i、X2,使 a = X e i+ X e2.定理说明:(i)我们把不共线向量e i、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 基底不唯一,关键是不共线;(3) 由定理可将任一向量a在给出基底e i、e2的条件下进行分解;(4) 基底给定时,分解形式唯一.讨论结果:①可以•② a = X i e i + X e 2.提出问题①平面中的任意两个向量之间存在夹角吗?若存在,向量的夹角与直线的夹角一样吗?②对平面中的任意一个向量能否用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来表示?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向量的定义和性质,思考平面中的任意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结合图形来总结规律•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总结的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回答不全面的学生给予提示和鼓励•然后教师给出总结性的结论:不共线向量存在夹角,关于向量的夹角,我们规定:图2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如图2),作OA = a,OB=b,则/ AOB= 0 (0 °180 ° )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显然,当0 =0 °時与b同向;当0 =180 °睦与b反向.因此,两非零向量的夹角在区间[0 ° ,180 ° ]内如果a与b的夹角是90 ° ,我们说a与b垂直,记作a丄b.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对平面上的任意向量a,均可以分解为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入i a i和艇a2,使 a = X i a 1+ 曲2.在不共线的两个向量中,垂直是一种重要的情形.把一个向量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向量,叫做把向量正交分解.如上,重力G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就是正交分解,正交分解是向量分解中常见的一种情形.在平面上,如果选取互相垂直的向量作为基底时,会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方便.讨论结果:①存在夹角且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在区间[0 °向量与直线的挟角不一样.②可以.提出问题①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点都可用一对有序实数(即它的坐标)表示.对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每一个向量,如何表示呢?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向量和坐标是否是-- 对应的?图3活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轴、y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j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一个向量a,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y,使得a =x i +y j①这样,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都可由x、y唯一确定,我们把有序数对(x,y)叫做向量a的坐标,记作a =(x,y)②其中x 叫做a 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a 在y 轴上的坐标,②式叫做向量的坐标表示.显然,i =(1,0), j=(0,1), 0=(0,0).教师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向量a 与有序实数对(x,y) 一一对应. (2)向量a 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 终点的具体位置没有关系,只与其相 对位置有关系.如图所示,A| B !是表示a 的有向线段,A i 、B i 的坐标分别为(x i ,y i )、(X 2,y 2),则向量 a 的坐标为 x=X 2-x i ,y=y 2-y i ,即即 a 的坐标为(X 2-X 1 ,y 2-y i ).(3) 为简化处理问题的过程,把坐标原点作为表示向量 a 的有向线段的起点,这时向量a的坐标就由表示向量 a 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唯一确定了 ,即点A 的坐标就是向量 a 的坐标,流 程表示如下:a= jiyja 的來标为t J . y}讨论结果:①平面内的任一向量 a 都可由x 、y 唯一确定,我们把有序数对(x,y)叫做向量 a 的坐标,记作a=(x,y).②是 --- 对应的.(三) 应用示例思路11例 1 如图 4,1,T ABCD, AB =a,AD =b,H 、M 是 AD 、DC 之中点,F 使 BF=—BC,以 a ,b 为基3底分解向量AM 和HF .—— ——一一———— 1 — 1 _ • HF AF AH AB BF AH - BC - AD 3 2—1 — 1 - AB AD AD3 21 =a b.6点评:以a 、b 为基底分解向量 AM 与HF ,实为用a 与b 表示向量AM 与HF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行分解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步骤,并对书写认真且正确的同学提出表扬给予提示和鼓励.解:由H 、M 、F 所在位置,有,对不能写出完整解题过程的同学A M A D DM A D 1 DC2AD 1 AB 2b1AB =b+^a2 2 2图4变式训练图5已知向量e i、e2(如图5),求作向量-2.5e i+3e2. 作法:(1)如图,任取一点0,作OA=-2.5e i,OB =3e2.⑵作—0ACB.故0C0C就是求作的向量图6例2如图6,分别用基底i、j表示向量a、b、c、d,并求出它们的坐标.活动:本例要求用基底i、j表示a、b、c、d ,其关键是把a、b、c、d表示为基底i、j的线性组合.一种方法是把a正交分解,看a在x轴、y轴上的分向量的大小.把向量a用i、j表示出来,进而得到向量a的坐标.另一种方法是把向量a移到坐标原点,则向量a终点的坐标就是向量a的坐标.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向量b、c、d的坐标.另外,本例还可以通过四个向量之间位置的几何关系:a与b关于y轴对称,a与c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a与d关于x 轴对称等.由一个向量的坐标推导出其他三个向量的坐标解:由图可知,a= AA! + AA2=xi+yj,二 a =(2,3).同理,b=-2 i+3j=(-2,3);c=-2 i-3j=(-2,-3);d=2 i-3j=(2,-3).点评:本例还可以得到启示,要充分运用图形之间的几何关系,求向量的坐标变式训练i,j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AB =3 i+2j,CB=i+ Aj,CD =-2 i+j,若A、B、D三点共线,试求实数入的值.解:v BD = CD - CB =(-2 i+j)-( i+ 为)=_3i+(1-入)又••• A、B、D三点共线,•••向量AB与BD共线•因此存在实数u ,使得\B = u BD,即3i+2j= u [i+(1-入)=-3 ui+ u (1 入)T i与j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3v 3,故v(1 ) 2,V 1,•当A、B、D三点共线时,入=3.3.例3下面三种说法:①一个平面内只有一对不共线向量可作为表示该平面的基底:②一个平面内有无数多对不共线向量可作为该平面所有向量的基底;③零向量不可以作为基底中的向量,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活动:这是训练学生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正确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和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真正内涵.让学生清楚在平面中对于基底的选取是不唯一的,只要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以作为基底.解:平面内向量的基底是不唯一的.在同一平面内任何一组不共线的向量都可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而零向量可看成与任何向量平行,故零向量不可作为基底中的向量综上所述,②③正确.答案: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平面向量定理的理解例1如图7,M是厶ABC内一点,且满足条件AM 2BM 3CM 0,延长CM交AB于N,令CM =a,试用a表示CN .活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的重要定理,它是解决平面向量计算问题的重要工具.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得到下面两个推论:推论1:e1与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若存在实数入1、入2,使得入代什〃e2=0,则入1=艇=0.推论2:e1与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若存在实数 a 1,a2,b 1,b2,使得a1 b1 ,a = a 1e1+a2e2=b 1e 1+b2e2,则a2b2.解:••• AM AN NM ,BM BN NM,.••由AM 2BM 3CM =0,得(AN NM) 2(BN NM) 3CM 0.••• AN 3NM 2BN 3CM =0.又••• A 、N 、B 三点共线,C 、M 、N 三点共线, 由平行向量基本定理,设AN BN, CM NM , • BN 3NM 2BN 3 NM 0. •(入 +2)N +(3+3 uNM =0. 由于BN 和NM 不共线,2 0, 23 30,1NM MN. • CN CM MN 2CM =2a.点评:这里选取BN,NM 作为基底,运用化归思想,把问题归结为 九e i +艇e 2=0的形式来解决. 变式训练设e i 与e 2是两个不共线向量,a =3e i +4e 2,b =-2 e i +5e 2,若实数 入、曲满足Aa + pb=5e i -e 2,求 入、□的值.解:由题设 Aa + jib =(3 e i +4 Te 2)+(- 2 ®i+5 Q2)=(3 -2 u e i +(4 入 +5e (_2.) 又?a +(Jb=5 e 1-e 2.32 5,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 451.解之,得2 =1, -(1 =AG BG例2如图8, △ ABC 中,AD ABC 边上的中线且 AE=2EC,求 及 的值.GD GE活动:教师让学生先仔细分析题意,以明了本题的真正用意,怎样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与三角 形中的边相联系?利用化归思想进行转化完后,然后结合向量的相等进行求解比值 .•/ BD = DC ,即 AD -AB = AC -AD ,• AD = - ( AB + AC ).2又T AG =入GD = 2(AD - AG ),•CM解:设AG GD BGGEA AG = AD = AB + —1 2(1 ) 2(1 )又BG = jiGE,即AG - AB = y(AE - AG ),一一 .. 1 -A (1+ pAG = AB + i AE, AG =AB1两式相除,得1 3k1 1=3.h k(四)知能训练AC •①AE又AE = 2AC, A AG = J3 1 AB +3(1 -AC .②)比较①②,•/ AB、AC不共线,2(1 )2解之,得2(1 ) 3(1 ) 4,3 A2AGGD4更2GE 2.点评:本例中,构造向量在同一基底下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得到一实数方程组,从而进一步求得结果.变式训练,利用相同基向量的系数对应相等过厶OAB 的重心G的直线与边0A、OB分别交于Q,设OP =h OA,OQ kOB,试证:3h k解:设OA = a,OB= b,OG 交AB 于D,则OD A OG = — OD =1(a+b),QG OG OQ33QP OP OQ=ha-kb.••• P、G、Q三点共线,A QG QP.1 —=(OA21=(a +b )-kb =3一1OB)= (a+b)(图略).21 1 3ka + b,3 31 3kb =入ha -入3 "1 3k3 k.h 3hk.,1. 已知G 为厶ABC 的重心,设AB =a,AC =b ,试用a 、b 表示向量 AG .2.已知向量 a =(x+3,x 2-3x-4)与 AB 相等,其中 A(1,2),B(3,2),求 x.解答:— 2 ---------1.如图 9, AG = — AD ,3而 AD AB BD AB AG l AD点评:利用向量加法、减法及数乘的几何意义2. •/ A(1,2),B(3,2), ••• AB =(2,0).■/ a= AB , • (x+3,x 2-3x-4)=(2,0).x 2 3 2, 解得x 1或 x 3x 4 0 x1或 x 4.• x=-1. 点评:先将向量AB 用坐标表示出来,然后利用两向量相等的条件就可使问题得到解决(五)课堂小结1. 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向量的夹角与垂直的定义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如待定系数法,定义法,归纳与类比,数形结 合,几何作图.(六)作业-BC 1 1 1 a + — (b -a)= — a + — b ,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