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如何根据心电图疾速判断房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4-07-09发表评论分享作者:张树龙 林治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指起源于心房并有规律心房律的心动过速,可分为局灶性房速和大折返性房速。
局灶性房速可能是由于自律性机制、触发机制和微折返机制所引起。
由于局灶性房速是激动由单一兴奋灶呈放射状、圆形或向心性向外传播,而并不存在电活动跨越整个折返环的情况,所以在局部最早心房激动部位进行点射频消融可以成功消除房速。
局灶性房速的起源点主要位于心房内一些特殊的解剖部位,如终末嵴、心房近三尖瓣环和二尖瓣环的部位、冠状窦口、肺静脉口、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接处、左右心耳等部位。
总的来说,局灶性房速在所有心电图导联上都可以看到由等电位线所分隔的P波。
但是,由于局灶性房速的心房起源部位不同和心房的整体除极向量不同,导致房速时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的差异。
通过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的分析大致可以定位局灶性房速的起源部位,这对射频消融时术前准备和靶点的快速标测有一定的帮助。
笔者回顾了根据P波形态定位房速起源部位的文献,并提出根据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快速判断房速起源的流程图。
1 左心房(左房)和右心房(右房)房速的判断左房和右房房速的P波形态差异是由左、右心房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的。
解剖学和影像学均已证实,左房位于胸椎的正前方,而右房主要在左房的前方,仅轻度位于右侧。
Tang等曾提出依据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鉴别左房房速和右房房速的流程图(图1)。
V1和aVL导联的P波形态最有助于区分左房房速和右房房速。
V1导联为右胸导联定位于心房的右前壁,左房的解剖位置处于心脏后部正中,左房房速的激动产生一个向前的除极向量,即在V1导联上为正向P波。
研究证实,V1导联的正向P波预测左房房速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
aVL导联定位于左房的高侧壁,与左房房速激动时产生的除极向量背离,故在aVL导联可观察到负向P波。
研究显示,aVL导联的负向P波预测左房房速的特异度高,但敏感度低;aVL导联的正向或双向P波预测右房房速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心电图预测
【 s r c 】 j ci eT td eE G o eoii f oa ta c yadap r f h rjcin . e h d ers et e Ab t a t Ob e tv osu yt C nt r no c l r la h cr i at o epoet s M t o sR t p ci h h g f ai t s t o o v
p st ea dn g t eb- ie to a rd cinfo rg t til aewa 0 % , e st iywa 5 ; I e d a d a a st rd cin o ii n e ai id rcin l e it m ih ra t s1 0 s n ii t s9 % v v p o r a r v la n VL l d op e it e o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课件
P’波的识别
• 首先,必须识别房速的P’波。要求识别12导联P’ 波的向量:包括P’波正向、负向、等电位、负正 双向(“先正后负”还是“先负后正”)
• 如果房速是非1:1房室传导,P’波相对容易识别, 1:1房室传导时,P’波常与T波融合,影响P’波 向量的正确识别
• 提高P’波识别的方法:颈动脉窦按摩,静脉注射 腺苷,心室超速起搏等
• V1导联P’波正向,预测左房房速的敏感性93%, 特异性88%,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4%
• I导联P’波等电位或负向,诊断左房房速敏感性 仅50%,特异性达100%
Tang CW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95;26:1315-1324. 基于31例病人资料
TSIk7wyR k*T)N yEVfXQpp1DSge-0Fr wbkABESayC ##R$dvD*GcXEL9F#M x0EwuQrVR 9bpJ7b)1uqYXtkeu9Q%07T 74kT5l- xitvOTgl2CR vr kjKr#JlC5k+ zGjKrb&C#zVMBcnnT vZ$9oxj v+9kdT0X2l TZQdny*1rBwEMP6teVzlfT GZ&vvq miOH J vDHhe4l1UH zKZebaT#faO0pGwm-cP&Xy k)2MI*J kh- HqkeZ m2qK#5Z%pLXSO7b$+bKjbQ4- mo1RH)nBX8#mF dk0+Z 2fdhF$l DEd4ScKeoNj a2YAteZSLMs * md*C 8+1IP( SNn7s 0AHNK+c x19wM2+- ZllK-4qU+(Z) YQ7J wdyiFpxj r+VjrF zD kkFnVE%z u1$y7H yaX1eX8dSTp2gvMIb-
房性心律失常速心电图定位及射频消融.ppt
15
RA vs LA
P波形态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PV NPV
16
Kistler P. et al. JACC 2006;48:1010-7
AVL
17
18
体表心电图房速定位
19
局灶性房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aVL 导联P波负向或等电为线 V1导联P波正向
是
否
左心房局灶
V1导联P波正向 ≥80ms I导联P波正向 ≥50mV
右心房局灶
aVR导联 P波负向
是
否
三尖瓣环 或间隔
非肺静脉局灶
左上肺静脉 左下肺静脉 右上肺静脉 右下肺静脉 II、III、aVF 导联P波正向
界嵴房速
II导联P波 ≥100mV
II、III、aVF 导联P波负向
V2-V6导联中 ≥3个导联P波负 向或正负双向
13
14
Kistler P. et al. JACC 2006;48:1010-7
体表12导联心电图P波形态分析
体表12导联心电图P波形态或向量分析,可大致判定 房速的起源部位; aVL 和V1导联的P波形态对鉴别右房和左房房速的价值 最大;
Ⅱ、Ⅲ和aVF导联反映房速的的高低:
正向P波,提示房速位于心房的上部,如:右房耳、右房高侧 壁、左房的上肺静脉或左房耳; 反之,则提示房速位于心房的下部,如:冠状静脉窦口、下肺 静脉等。
11
拖带
腺苷 消融
- 局灶起源播散 - 激动时间 < 50%TCL - 异常自律性无法拖带 - 仅在靠近起源点时有最短PPI - 剂量足够时可终止房速 - 局部
局灶房速: 常见起源
绝大多数房速的起源部位集中在心房某些特殊的解剖 区域内:
心电图和电生理学的数据定义局灶性左房心动过速的局部的解剖分布
(Circ J 2005; 69: 205 – 210)
方法和结果
Βιβλιοθήκη 总共 140例病人143个房 性心动过速 (AT) 病灶被 消融成功(男性56例, 平 均年龄 44.6±17.9 岁)。 左房起源 (LA) 36.4% (52/143 ATs) 46% (24/52) FLAT起源 于肺静脉口 36.5% (19/52) FLAT起 源接近二尖瓣环 余下的起源于左心耳, 间隔,LA顶部和冠状窦 里面
图1. 局灶性左房性心动过速局部的解剖分布。CS,冠状窦;LAA,左心耳, LIPV,左下肺静脉; LSPV,左上肺静脉; RIPV,右下肺静脉;RSPV, 右上肺 静脉; inf. MA,二尖瓣环下部 ; lat. MA, 二尖瓣环侧; sep. MA,二尖瓣环间 隔部; sup. MA,二尖瓣环上部。
图 4. (左) 12导联 ECG显示心动过速期间P波形态。在 II, III, aVF,和 V1–6导联显示P波 正向,在avL导联(如箭头指示)负向,在Ⅰ导联等电位。 (右)显示起源于LSPVos心动 过速期间I, II, V1 导联ECG,和从标测导管记录的心内电图描图。一条导管在His束,一 条导管在冠状窦里面。注意到在LSPVos 的标测导管的电描记图预示消融成功位点(箭 头)因为局部电图先于P波开始42ms。A,心房电图; H, His束电图 ; V,心室电图 ; LSPVos,左肺上静脉口。
图6.提议的从12导联ECG记录详细说明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位点法则。在 V1导联P波正向通常预示起源接近肺静脉(PV) 。在V1导联P波双向或负向 预示起源接近二尖瓣环(MA)间隔部或上部或左心耳 (LAA)。在V1导联P波正 向和在avL导联P波负向预示起源接近左肺 静脉。在V1导联P波正向和双向,负 向或在avL导联P波等电位预示起源接近右肺静脉。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摘要】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但其又如其它室上性心动过速一样,通过射频消融治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尽管射频消融治疗前需要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然后进行标测定位、消融,但通过体表心电图能对房速起源点快速定位,大体上指导房速的射频消融,缩短标测时间和X线的曝光时间。
本文主要介绍了左右心房不同起源点房速时体表心电图各导联P波形态变化,综述相关文献,总结规律,提高通过识别心电图定位FAT的能力。
【关键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P波;定位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房速)是起源于心房的快速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的维持无须房室结参与,一般其频率为130-250次/分,但也有比此频率快达300次/分或者慢达100次/房速。
通常年轻患者有更快的心率,曾有报道新生儿可达340次/分的房速1。
房速在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约占5%-15%;在儿童患者中发病率更高,无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患者中,房速约占10-15%;而在患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手术后的儿童患者中这个比例还要高2,3。
不同类型的房速发生机制不同,异常的自律性、触发活动、折返是其主要机制。
200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学会的专家组根据电生理机制和解剖结构将房速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Focal Atrial Tachycardia,FAT)和大折返性房速(Ma-RAT)4。
FAT是指有规律的心房激动从一小块心肌离心扩布,机制包括自律性、触发活动、微折返。
Ma-RAT是指折返围绕一较大的中心阻滞区进行。
总的来说FAT在所有体表心电图上都可以见到由等电线所分隔的P波。
有大量文献阐述了P波形态和心房起源位置的关系,随着现代电生理标测技术与心电图的结合,分析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可大致预测房速的起源部位。
导管射频消融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房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心电图初步定位,在射频消融治疗房速时能缩短靶点标测的时间。
不同起源部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P波形态分析及导管消融
—
re n
t An
to
i f
m
i c S it e
n
S UN Y
m
in
L IU X
u
e tc
.
f C a r d io l o g y S h a
,
g h a i C h e s t H o s p ita l
lia te d S h a
g h a i J ia
to
n
g U
n
iv
e rs
it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3 0 )
c a n a
e
(n
1)
,
c r is ta
(n
=
1)
,
ig h t
i a tr a
ptu
(n
3)
y
—
,
c o r o n a r
v e
y 2 y
in
r
o s tiu m s u s s
(
r
=
n
=
1) p
,
e r
in
y
d a l (n
v e
2
。
)
,
ig ht
m
a tr
pp
e n
da g e
=
(n
=
1)
.
T h e d i s t r ib u t i o
=
n
f A 1x
w a s
i r g ht
l
s e
r
i a tr a
m
l in
=
9 p a tie
n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心电图预测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心电图预测作者:徐晓丽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第21期[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对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预测情况。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资料。
结果患者常规心电图诊断局灶性房速起源部位和临床证实无明显差异(χ2=0.28,P>0.05);V1导联房性P波负向或正负双向预测右房房速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5%;Ⅰ导联和aVL导联P波负向预测左房房速的特异性分别达到了97%和92%,但敏感性分别仅有32%和50%。
结论常规心电图P波可以初步诊断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同时还应结合病史、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的特点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 心电图;P波;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中图分类号] R541.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1-45-02Origin of 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Predict Parts of the ECGXU XiaoliECG room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Medical College of 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06,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CG on the origin of 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parts of the projection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alysis of 8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ECG data. Results ECG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focal atrial sites and places of origin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linical(P>0.05);V1 lead atrial P wave negative 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bi-directional prediction from right atrial rate was 100%,sensitivity was 95%;Ⅰ lead and aVL leads to prediction of negative P wave velocity of left atrial specificity were 97% and 92%,respectively,but sensitivity of only 32% and 50%,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CG P wave can be an initial diagnosis of focal atrial tachycardia site of origin,should also be combined with medical history,onset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G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Key words] ECG;P wave;Focal;Atrial tachycardia;Origin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心律失常之一[1,2],对其心电图进行分析可以对房性心动过速起源进行判断,现报道如下。
局灶性房性心律失常起源心电图定位
282020.10 No.30房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很常见,从发生机制上可以分为折返性和局灶性。
折返性房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及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律失常表现为房性早搏和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的折返多与肺静脉肌袖相关,心房扑动的折返多与三尖瓣峡部相关,而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的特点是心律失常起源于心房内一个很小的文/ 王国强(重庆市康华众联心血管病医院主治医师)
图1 心脏右前斜位图2 心脏后前位
RAA SVC AO PA RV LAA
LPA LA
CS
CT RA RS RSPV
RI RIPV
LIPV LV
LSPV
IVC IVC
SVC
心电图上P波形态不仅仅取决于局灶性房性心律失常起源位置,还受心房激动顺序以及对侧心房激动的影响。
如,希氏束旁起源,通过冠状窦激动左房时下壁导联P波多为负向,通过Bachman束激动左房时下壁导联P波多为正向。
接受过外科手术或者已行射频消融手术后的患者,心房激动顺序往往已经被打乱,依据P波形态判断起源的方法价值有限。
此外,房性心动过速既可以是折返机制,也可以是局灶机制,虽然较短的心房激动时间和较长的舒张间期高度提示局灶机制,但心电图并不。
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鉴别局灶房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点
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鉴别局灶房性心动过速的起源点图一,局灶房速起源解剖分布的模式图体表心电图V1导联P波形态对局灶房速、房早的起源解剖位置判断意义最重要,V1导联位于心房右侧靠前,可以认为是一种右前对左后的关系。
因此,三尖瓣环起源的房速的V1导联P波形态均为负向(心房激动背离V1导联)。
同时肺静脉位于心房后面,所以肺静脉起源的房速V1导联P波形态普遍为正向(心房激动激动朝向V1导联)。
Kistler等认为V1导联P波形态为负向或正负双向诊断右房起源房速的特异性为100%,同时V1导联P波形态为正向或负正双向诊断左房起源房速的特异性为100%。
但对于房间隔起源的局灶房速,根据P波形态判断起源意义不大,因为P波形态不固定变化较大,较难区分为左侧或右侧间隔,然而间隔起源的房速P波往往较左右房游离壁起源的房速P波窄。
所以V1导联P波负向者房速多起源于右心房;P波正向者,房速除起源于左心房外,尚可能起源于右心房上部、后部;P波呈等电位线的房速者,多起源于Koch三角附近的相关解剖结构,如冠状静脉窦口、房间隔和希氏束附近甚至无冠窦。
此外,对于部分解剖关系接近的结构(如高位界嵴和右上肺静脉,左右房间隔,左心耳和左上肺静脉),通过P波形态进行房速起源点定位存在误差。
P波形态与窦性P波相似多提示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窦房结周围AT。
胸导联P波负向提示AT起源于右房前壁或左房游离壁,下壁导联P波为负向多提示低位心房起源。
界嵴起源的房速,由于心房激动(P波向量方向)从右至左,因此P波在导联I 、II直立而宽,在aVL导联呈正向,V1导联双向。
aVR导联负向P波对诊断界嵴房速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3%,而高、中、低界嵴根据下壁导联P波形态判断。
前间隔起源房速,V1导联P波形态为双向或负向,下壁导联为正向。
P波时限较窦性P波往往窄20ms,因此容易与慢快型AVNRT或前向型AVRT(高位前间隔旁道)混淆。
中间隔起源房速,V1导联P 波形态多为双向或负向,下壁导联为负向,容易与快慢型AVNRT或前向型AVRT(中间隔旁道)混淆。
室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RV双腔心及RVOT狭窄矫正术后VT
【男!!二一岁!!术后一0年!!心悸三年】
Ebstain畸形术后VT【男!!三六岁!!术后 半年】
RVOT- PVC
外膜起源的RVOT PVC /VT
起源左、右室流出道PVC体表ECG
RVOT病灶消融后
消融后心电图
感谢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门共同进步
►!!
VT类型
►特发性VT ►心肌梗死后VT ►心肌病VT ►ARVC VT ►束支折返性室速 ►其它: 尖端扭转性室速!!先心病室速等 ►双向性室速
VT心电图定位基本规律
►一!!V一:LBBB-右室!!RBBB-左室!! ►二!!肢体导联:起源部位上或下 ►三!!电轴:前或后 ►四!!II/III/avF导联!!若均为R!!提示VT源于
RVOT/LVOT!!若其中任一导联有S则源于心室 内较低位置?? ►五!!胸导联移行特点:
IVT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RBBB型VT【ILVT】
▪ 电轴左偏 ▪ 电轴右偏
►左室流出道VT ►左室游离壁VT
►LBBB形VT【RVOT】
▪ 电轴右偏或正常 ▪ 电轴左偏
源于主动脉窦的PVCs/VT体表ECG特点
►V一-V二导联的R波时限和R/S波电压 R波时限≥五0%和R/S电压≥三0%强烈提示主 动脉窦起源
►室间隔到左心室的心肌可存在于左冠状瓣或 右冠状瓣??患者这些心肌具有异常自律性 或触发活动而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导致 RMVT!!因结构特殊心电图表现各异??
RVOT VT 起源判定【简略法】
►I导联rS:
RVOT间隔
侧【偏前】!!
【心电课堂】刘世明教授: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定位局灶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课堂】刘世明教授: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定位局灶房性心动过速专家简介刘世明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治,特别是心脏起搏治疗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发表SCI 21篇,通讯作者13篇,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
现为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心血管介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获2014年广州医师奖。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指规律而快速的房性节律,可来自心房任一部位,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10-15%,可分为局灶性房速和大折返性房速,心室率多在140-240 BPM;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部分患者可为持续性发作,最终可发展为心肌病。
局灶性房速机制可能与由于自律、触发和微折返相关。
由于局灶性房速是激动由单一兴奋灶呈放射状、圆形或向心性向外传播,因而在局部最早心房激动部位进行点射频消融可以成功消除房速。
局灶性房速的起源点主要位于心房内一些特殊的解剖部位,如界嵴、三尖瓣环和二尖瓣环的部位、冠状窦口及体部、肺静脉口、房间隔和左右心耳等部位。
由于局灶性房速的起源部位不同和整体除极向量不同,导致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各异(表1)。
虽然三维标测能精确定位,房速P波形态的分析对于指导标测局灶性房速的起源仍然十分重要。
多位研究者通过系统的分析了P波形态而判断房速局灶起源。
P波从形态上通常被区分为等电位、正向、负向、正负双向(先正后负或先负后正),P波宽度、幅度或切迹等也在一些诊断流程中被考虑到。
一、区分左右心房起源第一步确立右房或者左房起源对于术前准备及选择电生理标测时入路具有较大意义。
由于左房位于胸椎的正前方,而右房位于左房前方偏右,所以左房和右房起源的P波形态差异在V1和aVL导联区别最明显。
左房房速时,局灶激动产生的除极向量向前,即在V1导联上为正向P波,但在aVL导联可观察到负向P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
【摘要】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但其又如其它室上性心动过速一样,通过射频消融治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尽管射频消融治疗前需要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然后进行标测定位、消融,但通过体表心电图能对房速起源点快速定位,大体上指导房速的射频消融,缩短标测时间和X线的曝光时间。
本文主要介绍了左右心房不同起源点房速时体表心电图各导联P波形态变化,综述相关文献,总结规律,提高通过识别心电图定位FAT的能力。
【关键词】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P波;定位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房速)是起源于心房的快速心律失常,心动过速的维持无须房室结参与,一般其频率为130-250次/分,但也有比此频率快达300次/分或者慢达100次/房速。
通常年轻患者有更快的心率,曾有报道新生儿可达340次/分的房速1。
房速在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成人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约占5%-15%;在儿童患者中发病率更高,无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患者中,房速约占10-15%;而在患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手术后的儿童患者中这个比例还要高2,3。
不同类型的房速发生机制不同,异常的自律性、触发活动、折返是其主要机制。
200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北美起搏与电生理学会的专家组根据电生理机制和解剖结构将房速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Focal Atrial Tachycardia,FAT)和大折返性房速(Ma-RAT)4。
FAT是指有规律的心房激动从一小块心肌离心扩布,机制包括自律性、触发活动、微折返。
Ma-RAT是指折返围绕一较大的中心阻滞区进行。
总的来说FAT在所有体表心电图上都可以见到由等电线所分隔的P波。
有大量文献阐述了P波形态和心房起源位置的关系,随着现代电生理标测技术与心电图的结合,分析心电图房性P波形态,可大致预测房速的起源部位。
导管射频消融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房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心电图初步定位,在射频消融治疗房速时能缩短靶点标测的时间。
本文主要阐述如何通过体表心电图P波形态对FAT的心房起源位置进行初步定位5-7。
1 左、右心房FAT的鉴别
FAT起源的主要位置包括界脊区域、肺静脉内或附近(上肺静脉更常见)、冠状动脉窦内或附近、上腔静脉、房间隔和Koch三角8。
有学者9,10报导63%的局灶性AT起源于右心房,37%起源于左心房。
Tang及其同事11研究了31例成功标测和消融房速患者12导联心电图,建立了鉴别右房房速和左房房速的算法。
V1和avL导联P波形态有助于鉴别右房房速和左房房速。
几乎所有左心房FAT心电图V1导联P波正向,这是因为左心房位于左后部位,激动向右前方即V1导联,,故V1导联P波直立,这个指标判断左心房FAT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4%;右心房FAT心电图V1导联P
波负向。
Kistler9认为V1导联区分左右心房定位最有价值,V1导联P波负向或正负双向预测AT定位于右房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价值为100%。
如果V1导联P 波初始呈等电线而后直立,则FAT来源于冠状窦口或右侧房间隔,如果忽略了P 波初始呈等电线将会误判为左心房FAT。
avL导联定位于左心房高侧壁,与左房房速激动时产生除极向量背离,故avL导联P波负向。
avL导联P波呈等电线后直立或双向判断右心房FAT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79%,阳性预测值83%,阴性预测值85%。
Ⅰ导联P波正向预测左心房FAT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低。
根据下壁导联P波形态可以区分心房的上部和下部起源的FAT。
Ⅱ、Ⅲ和avF导联的P波为正立,提示FAT起源于心房的上部,例如右心耳、右心房高侧壁、上腔静脉,左心房的上静脉或左心耳;如果P波为负向,则提示FAT起源于心房的下部,如冠状窦口、右心房后间隔或左心房下侧壁。
2 右心房FAT
2.1 界脊起源的FAT 界脊又称终末脊,右房内膜面的一条纵行隆起,起源于房间隔的上部,经过上腔静脉开口的前侧,向下延伸并跨越右房后侧游离壁,终止于下腔静脉开口的前缘形成的欧式瓣和欧式脊。
界脊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传导,横向传导缓慢,纵向传导快,从而易形成微折返;同时窦房结沿界脊走形,界脊中含有自律性组织,有利于发生FAT12。
以上原因导致该区域房速发生几率高,占FAT的31%。
avR导联P波负向可以除外三尖瓣环和间隔部房速,提示房速起源于界脊,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13。
Kistler9认为Ⅰ、Ⅱ导联正向,V1导联P波双向或窦律下及房速时均未正向预测FAT源于界脊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5%。
界脊是一长条形结构,分为上、中、下部。
Tada13等进一步改进算法以定位右房房速。
下壁导联P波直立,提示FAT源于界脊的上部;如果为等电线或双向,提示起源于界脊的中部;如果倒置,则起源于界脊的下部。
界脊中、上部起源的FAT大部分V1导联P波双向,与窦律相似,先正后负;界脊下部起源的FAT心电图V1导联P波负向。
由于右上肺静脉在解剖结构上接近于高位界脊,造成二者鉴别困难:如果窦性心律与房速发作时V1导联P 波极性一致,例如均为负向,则支持界脊起源的FAT;而起源于右上肺静脉的FAT心电图V1导联P波正向,而窦性心律时可为正向或双向。
2.2 房间隔起源的FAT14 房间隔起源的FAT多为折返机制,房室结或其移行组织参与了房速的发作。
确定了右房房速后,V5、V6导联负向P波提示FAT 起源于间隔部和冠状窦口。
间隔部房速包括起源于前、中、后间隔和Koch三角的房速。
随着起源部位由前间隔向后间隔过渡,下壁导联P波随之由正变负,而V1导联P波由负变正。
V1导联P波呈双向或负向,而所有下壁导联P波呈正向或双向常支持前间隔房速;V1导联P波呈双向或负向,而至少2个或3个下壁导联P波呈负向支持中间隔房速;V1导联P波呈正向,所有下壁导联P波呈负向则支持后间隔房速。
在一些研究中27%-35%的患者为起源于此区域的房速。
右房房速患者中有10%的患者起源于Koch三角的顶部。
由于左右心房同时激动,其下壁导联P波时限较窄:P房速/窦律<0.85,心动过速时P波时限比
窦性心律时短20ms。
2.3 冠状窦口起源的FAT15 冠状窦口起源的FAT较少见,约占7%,多起源于冠状窦口的上缘和后缘。
微折返和触发机制占约62%,异常自律性占38%。
主要根据胸前导联P波形态判断FAT起源于冠状窦口:V1导联P波初始部分位于等电线或轻度倒置,随后直立;V1- V 6导联P波第一部分负向逐渐加深,第二部分振幅逐渐降低。
由于冠状窦口位置较低,所以冠状窦口起源的FAT在下壁导联P倒置加深,而且倒置程度超过avF导联,avL导联和avR导联P波均称正向,Ⅰ导联P波振幅小于<0.05mv。
2.4 上腔静脉、右上肺静脉起源的FAT 上腔静脉位于心底,与高位右房相连,为肌袖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起源部位。
由于解剖上临近窦房结,导致房速时P 波形态与窦律相似,但下壁导联P波振幅比窦律时高,以Ⅱ导显著;avL导联P 波为负向,振幅低;Ⅰ导联P波正向,但振幅低平。
由于上腔静脉、右上肺静脉解剖位置接近,导致鉴别上腔静脉、右上肺静脉起源房速较为困难。
两者共同点为:所有下壁导联P波正向,avR导联P波为负向,大多数Ⅰ导联P波正向,avL导联P波极性不确定。
V1导联P波在上腔静脉静脉起源者为正向,而在右上肺静脉起源者为正负双向或位于等电位线。
总之,下壁导联、avR导联、Ⅰ导联、avL导联P波形态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V1导联P波特异性高。
当V1导联P波为正负双向或位于等电位线,同时avL导联也呈双向时,高度提示房速源于上腔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