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全面复习资料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考的基本知识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考的基本知识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体育教师招聘考试考的基本知识一、标准: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本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其功能与价值是(健身)和(育人)。
2.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3.学习领域目标是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4.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5.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6.新健康三维观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7.三级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
8.课程目标体系的递进关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9.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是(自我评定)、(相互评定)、(评定)。
10.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应为(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
1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为(体能的评定)、(知识与技能的评定)、(学习态度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和(健康行为)的评定5个方面。
12.对现有体育项目的改造方法有(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修改内容)、(降低难度要求)和(改造场地器材)。
13.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工作量)4方面的考核。
14.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高中)学段。
体育教师考试专业知识
体育教师考试专业知识1. 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要求体育教师是中小学校的重要岗位之一,其职责是负责教授学生体育课程,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推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以下要求:•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责任心和耐心,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体育教学法和教学设计体育教学法是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巧的总称。
良好的体育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常见的体育教学法包括:•指导教学法:通过直接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动作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动作的方式;•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协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游戏化教学法:通过将体育活动设计成游戏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除了选择适当的体育教学法,体育教师还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确定。
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选择,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3. 体育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体育课程是中小学教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和要求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符合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需要,涵盖多种体育项目,力求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
在教材选择上,体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安排选择适合的教材。
教材要求内容丰富、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讲解,同时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教辅资料和多媒体资源,以提升教学效果。
4. 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规律的学科。
体育教师需要了解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教师招聘专业知识复习材料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8第八部分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第三条国家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体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
第四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
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六条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第七条国家发展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体育科学技术成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体育事业。
第八条国家对在体育事业中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体育交往。
对外体育交往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第二章社会体育第十条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社会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
第十一条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
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指导。
第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之填空题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之填空题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是:(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2、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有:(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观赏性)。
3、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方面。
4、训练课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两类。
5、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和(实战法)。
6、竟技体育包含了(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竟赛)、(竟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7、补充能量基本上可有三个途径:(磷酸肌酸系统)、(乳酸系统)和(氧化系统)。
8、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由(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三个时期构成。
9、战术按表现特点分类可分为:(阵形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
10、力量素质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四种。
11、体能构成的三个因素是:(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
12、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以以上个方面。
13、运动训练方法依发展竞技能力的目的分类,可分为(体能训练方法)、(技能训练方法)、(战术能力训练方法)。
14、运动训练方法按体能进行分类,可分为(力量训练方法)、(速度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方法)等。
15、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分类,可分为(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等。
16、运动训练方法依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分类,可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
体育教师招聘理论复习资料三
体育理论复习资料三判断题1.人体运动主要是依靠骨骼和肌肉来完成,所以加强体育锻炼就会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
( )2.行进间下达口令时,除“向后转走”外,动令一般都落在右脚上。
(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通过人的身体形态即身高和体重等来决定素质项目的标准。
( )4.运动时人体需氧量和摄氧量达到动态平衡的运动称为有氧运动。
( )5.和健康有关的体能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身体成份等。
( )6.在持轻物投准的学习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自然挥臂的动作方法上。
( )7.小学生在进行球类运动学习时应以球性提高和控球能力提高为主,并注重兴趣培养( )8.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包括体能、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学生自我评定、小组互评以及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综合评定。
( )9.学生掌握快速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技术是学习提高跳跃练习水平的关键。
( )10.武术教学中当学生处于静止用力时(如马步或虚步),教师要抓住时机多进行讲解。
( )11.小学1-2年级30米快速跑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跑直线上。
( )12.无论什么运动,运动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身体健康素质。
( )13.学生中出现的肥胖现象主要原因是吃得太好、太多的缘故造成的。
( )14.肌肉的伸展练习是最好的准备活动。
( )15.在进行体育动作练习时,人的身体重心并不是固定的,它是随着人体姿势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 )16、体育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17、对中小学生来说,在一个周期的训练中,通常是先加强度,适应后逐渐地增加量,量和强度呈起伏状态。
()18、体育教学原则可适应体育训练,而运动训练的原则则不适应体育教学。
()19、篮球中的罚球是属于闭锁性运动技能。
()20、分解教学法更有利于开放性运动技能的学习。
()21、美国心理学家上顿的研究指出,从小学5—6年级起,更多人具有认同努力而不认同能力的态度倾向。
()22、排球网上标志杆不属于球网的一部分,标志带不属于球网的一部分。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教师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教师复习资料(7)60、何为“极点”?如何正确对待“极点”?答:在剧烈运动的开始阶段,由于人体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跟不上运动器官需要,常发生各种不舒服的感觉,如呼吸困能,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甚至不愿再继续运动下去,这种状态称“极点”。
出现“极点”后,应继续坚持运动,由于神经、呼吸和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呼吸变得均匀而加深,动作感到轻松,不舒服的感觉消失,出现“第二次呼吸”状态。
61、关节扭伤、皮肤擦伤时,出血时,骨折和关节脱位时,各采用什么急救方法?关节扭伤、皮肤擦伤时,要作伤部包扎。
出血时,要立即止血。
骨折和关节脱位时,要进行临时性固定。
62、包扎法有哪几种?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
63、什么叫外出血?血液自创口向体外流出。
64、加压包扎法怎样操作?小血管出血时,在创口上放几块消毒纱布或折叠的清洁手帕,然后用绷带或宽布带作加压包扎。
65、四肢动脉出血时,手指压迫的部位在哪里?(1)前额出血时,压迫耳屏前上一横指处;(2)面部出血时,压迫下颌角前约1.5厘米处(3)肩部和上臂出血时,压迫锁骨上窝内1/3出;(4)前臂和手出血时,压迫上臂内侧中点处;(5)手指出血时,压迫指根部两侧;(6)大腿和小腿出血时,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7)足部出血时,同时压迫胫骨前下端和内后方。
66、体育比赛的宗旨是什么?和平、友谊、进步。
67、体育比赛为什么能如此吸引人?这是因为体育比赛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振奋精神的教育性,活跃身心的娱乐性和表现健、力、美的艺术性,它能使观赏者心旷神怡,兴奋陶醉。
观赏一些精湛超群的体育表演,观众会感到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68、问:观赏者应具备的观赏道德是什么?主要指观赏者有正确的观赏态度和行为。
在态度方面,要了解体育比赛的宗旨是和平、友谊、进步,完善人的身心健康;理解“重在参与”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在行为方面,要遵守体育比赛的纪律,尊重裁判和对方选手,用语谦虚文明,即使在发现裁判员误判、漏判,甚至错判时,也不寻闹事。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6)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6)1.动作要求: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动作节奏2.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主体因素:A人体结构力学特征。
B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会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
是形成运动技术的重要是基础。
)C感知觉能力。
D动作技能的储存数量。
F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
G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客体因素:A竞赛规则。
B技术环境。
C器材设备与场地。
3.竞技战术的构成:A.战术观念:指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运用条件等进行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
B.战术指导思想:指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指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C.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
指在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D.战术知识: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有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两种形式。
包括对专项战术运用原则与战术形式,战术的发展趋势,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约等方面的了解与把握程度。
E战术形式:指战术活动中具体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
F.战术行动: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
4.战术分类表现特点(阵型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心理战术。
) 人数(个人战术、小组战术、集体战术)功防性(功防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普适性(常用战术、特殊战术)5.战术能力指运动员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
6.战术训练方法:A分解与完整训练法。
B虚拟现实训练法。
C减难与加难训练法。
D想象训练法。
E程序训练法。
F模拟训练法。
G实战法。
7.战术方案制定的考虑的因素:A考虑充分发挥本方各方面的优势。
B考虑抑制对方的长处,不让对方发挥其优势。
8.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A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
B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包括进攻与防守以及心理等。
教师招聘考试 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复习资料2第四章呼吸机能概述第一节呼吸运动和肺通气量2.呼吸的三个环节(连续过程):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代谢)视图二、肺通气机能(二)基本组成:1、潮气量: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平静呼吸时约400-600毫升。
2、补吸气量:平静吸气之后,再做最大吸气时,增补吸入的气量。
约1200毫升。
深吸气量: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
3、补呼气量:平静呼气之后,再做最大呼气时,增补呼出的气量。
约900-1200毫升。
4、余气量:最大呼气后仍贮留于肺内的气量。
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之后,仍存留与肺内的气量。
平衡肺泡内气体分压,使吸气时不致于O2分压过高,呼气时不致O2分压过低,造成静脉血液动脉化时断时续,影响气体交换。
呼气困难会使功能余气量增加。
5、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
,供参考。
男:3500毫升女:2500毫升6、.肺总容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
男:5000毫升,女:3500毫升(四)肺泡通气量、连续肺活量、时间肺活量(理解)概念:每分钟吸入肺泡的实际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第三节气体交换和运输二、气体运输概念: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氧的运输运输载体:血红蛋白(Hb)结构的亚铁离子氧容量:每100毫升血液中Hb与氧结合的最大量氧含量:每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实际量。
氧饱和度:每100毫升血液中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
2.氧离曲线:是表示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3.氧储备血液、肺:1300——2300毫升肌红蛋白(骨骼肌、心肌、肝脏):240——500毫升,与氧的亲和力大于血红蛋白,在体内氧分压极度下降时才解离氧。
5.氧脉搏概念: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所摄取的氧量。
为评定心肺功能的综合指标。
值愈高说明心肺功能愈好,效率愈高。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精品文档一、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以身体练为主要手段,研究体育知识和技能为基本内容,旨在增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具有健身和育人的功能与价值。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研究领域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五个研究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运动技能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新健康三维观包括身体、心理、社会适应。
三级课程体系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
课程目标体系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新课标对学生研究成绩评定形式是自我评定、相互评定、教师评定。
体育与健康研究评价标准应该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
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能的评定、知识与技能的评定、研究态度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为的评定。
对现有体育项目的改造方法包括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修改内容、降低难度要求和改造场地器材。
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工作量四方面的考核。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研究划分为六级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高中学段。
而水平六是发展性目标。
划分研究水平的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新课标选择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学性、简易性、健身性、兴趣性和实效性。
4.背越式跳高是一种直线转弧线的加速助跑方式,起跳腿是使用远离横杆的脚快速起跳。
5.400米×4接力赛中,每个接力区的距离为20米;100米×4接力赛中,每个接力区的距离也为20米。
中小学体育学科专业教师招聘专业知识考试题库(1)(含解析)
体育专业知识(二)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下列不是学习运动解剖学基本观点的是()。
A.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B.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C.遗传与进化相联系的观点D.运动与解剖相对应的观点2.()是由骨细胞和骨基质构成。
A.骨细胞B.骨纤维C.骨髓D.骨组织3.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约占人体体重的()。
A.60%-70%B.80%-90%C.40%-50%D.70%-80%4.实践性、创造性、灵活性是()的三个基本特征。
A.体育学科教学内容B.体育学科教学方法C.体育学科教学设计D.体育学科教学原则5.骨的长长主要是()的成骨方式进行。
A.膜内成骨B.软骨内成骨C.膜外成骨D.软骨外成骨6.人体获得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称为()。
A.吸收B.营养C.消化D.物质代谢7.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
A.30分钟B.40分钟C.50分钟D.60分钟8.以下哪项不是体育考试的项目()。
A.肺活量B.立定跳远C.80米9.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为()。
A.大腿肌B.小腿腓肠肌C.腹肌D.上肢肌10.羽毛球运动中,发球时,发球员的球拍应首先击中()。
A.球托B.羽毛C.羽毛与球托的连接部D.以上都可以11.准备活动可以降低骨骼肌的()。
A.弹性B.伸展性C.粘滞性D.兴奋性12.机体处于无氧状态时,体内糖分解产生的最终代谢产物是()。
A.二氧化碳B.乳酸C.酮体D.水13.在人的身体中,()是心血管内循环流动着的液体。
A.血液B.血浆C.血浆蛋白D.血小板14.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以下哪项不是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A.骨B.骨连接C.骨密度D.骨骼肌15.体育游戏主要是以发展学生()为主的游戏。
A.兴趣B.体力C.技能D.智力16.踝关节扭伤后正确处理方法是()。
A.立即冷敷按摩B.立即热敷按摩C.立即冷敷,24小时后热敷D.48小时后冷敷按摩17.体能测试时,学生跑完800或1000米后,突然停止不动,易引起()。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6
综合知识(五)请用单线图的画法画出下列一组技巧典型动作图(10分)俯平衡————手倒立————前滚翻————蹲立————起立4、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请举出5个学生最喜欢的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方法。
答:灵敏协调素质是只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迅速、正确、协调改变身体运动的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素质,是田径运动员不可缺少的身体素质之一。
(一)徒手练习:1)听口令做目标选择性快速折反跑练习。
2)快速后蹬跑。
3)原地跳起转体360度或180度。
4)脚步移动练习。
如:前后、左右、交叉的快速移动。
单脚为轴的前后、转体的移动。
左右侧滑步、跨跳步的移动。
5)原地、行进间或跑步中听口令做动作。
如:喊数抱团成组。
加、减、乘、除简单运算得数抱团组合,看谁最快等。
(二)组合练习:1)10秒小步跑接15—20米的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2)10秒高抬腿跑接15—20米的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3)一对一面向站立,双手直臂相触,虚实结合相互推,使对方失去平衡。
4)一对一弓箭步牵手互换面向站立,虚实结合互推互拉使对方失去平衡。
5)双膝跪地(正向逆向都可)听口令后迅速起身接加速跑。
6)身体平躺或趴在地面上,听到口令后做左右转体(可一周也可多周)后接加速跑(正向逆向都可)。
7)行进间的转体跳(180度或者360度)。
(三)游戏练习:1)走矮子步:教练与一名队员将跳绳拉直,并把高度适当降低,队员在绳子下走矮子和滑步动作。
2)“跟屁虫”游戏。
两人或多人一组,其中一人做站立或活动的各种动作,并不断变换花样,其他人必须照他的样子做出与之相同的动作。
要求:想象力丰富,变换动作快。
3)“打老鼠”游戏:学生围成一个圆,在圆内进入一人或多人扮演“老鼠”,由围成圆圈的同学拿球类进行滚动,以来打到圈内的“老鼠”。
被打到的“老鼠”与圆圈上滚球的同学互相轮换。
4)听号接球:练习者围圈报数后向着一个方向跑动,教练持球站在圈中心,将球向空中抛起喊号,被喊号者应声前去接球。
2024年体育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常考知识点核心考点高频考点精选
2024年体育教师招聘考试体育学科专业知识常考知识点核心考点高频考点精选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考点一•骨骼肌收缩的形式1.向心收缩,例如仰卧起坐时,人体由仰卧位至坐位腹直肌是向心收缩;持哑铃臂前屈肱二头肌的向心收缩;2.离心收缩,例如仰卧起坐时,人体由坐位至仰卧位时,腹直肌是离心收缩;持哑铃臂前屈再复原,是肱二头肌的离心收缩;3.等长收缩,例如蹲马步、十字悬垂、手倒立等静止动作时。
4.超等长收缩,例如跳深练习时股四头肌作,游泳时的划臂动作肱二头肌作超等长收缩。
考点二•工作状态与机体吸氧量、需氧量1.真稳定状态时机体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平衡。
2.假稳定状态时,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吸氧量水平,但仍小于需氧量。
考点三•脑干对躯体运动的反射1.状态反射:例如,在做体操的后手翻、空翻及跳马等动作时,就是利用状态反射。
2.翻正反射:例如,体操运动员的空翻转体,跳水运动中转体及篮球转体过人等动作,都要先转头以带动身体使动作迅速协调完成。
3.旋转运动反射:例如,在弯道上跑步时,身体向左侧倾斜,将反射性地引起躯干右侧肌张力增加,以保持身体姿势。
4.直线运动反射:例如,人从体操器械掉下来时用手撑地。
考点四•三大供能系统1.磷酸原系统,供能在6—8秒时达到最大值,如:举重、投掷项目属于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
2.酵解能系统,供能在30秒-2分钟左右时为供能高峰值,如:200米跑、100米游泳、1分钟跳绳等。
3.氧化能系统,维持运动的时间较长(糖类可达1.5-2小时,脂肪可达更长时间),是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
考点五•组织损伤1.急性损伤的早期处理原则: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及减轻炎症。
处理方法: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
考点六•绷带包扎法1.环形包扎法适用于头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等处。
3.转折形包扎法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来源:王一新的日志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
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
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
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
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
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
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
⑸室外活动组织。
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
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
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
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
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
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
56、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弹跳、柔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