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 考前大串讲(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专题07
2021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静电场专题(07)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
【总结提升】 (1)当粒子平行于电场方向射入时,粒子做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和受 力情况决定了粒子的运动情况,粒子可能做周期性的运动.
1
2
C 多维 课堂 突破
考点一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1.常见的交变电场 常见的交变电场的电压波形有方形波、锯齿波、正弦波等. 2.常见的题目类型 (1)粒子做单向直线运动(一般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2)粒子做往返运动(一般分段研究). (3)粒子做偏转运动(一般分解研究).
多维探究
(1)在 t=0.06 s 时刻,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何处. (2)荧光屏上有电子打到的区间有多长?
8
解析:(1)电子经电场加速满足 qU0=12mv2 经电场偏转后侧移量 y=12at2=12·qmUL偏Lv2 所以 y=U4U偏L0 ,由图知 t=0.06 s 时刻 U 偏=1.8U0, 所以 y=4.5 cm 设打在屏上的点距 O 点的距离为 Y,满足Yy=L+L L2
(1)23 s 内小物块的位移大小; (2)23 s 内电场力对小物块所做的功.
5
解析:(1)设 0~2 s 内小物块的加速度为 a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E1q-μmg=ma1 即 a1=E1q-mμmg=2 m/s2 位移 x1=12a1t21=4 m 2 s 末的速度为 v2=a1t1=4 m/s 设 2~4 s 内小物块的加速度为 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E2q-μmg=ma2 即 a2=E2q-mμmg=-2 m/s2
以连续产生粒子的粒子源,O 点到 A、B 的距离都是 l.现在 A、B 之间加上电压,电压 UAB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粒子源在交变电压的一个周期内可以均匀产生 300 个粒子,粒子质量为 m、电荷量为-q.这种粒子产生后,在电场力作用下从静止开 始运动.设粒子一旦碰到金属板,它就附在金属板上不再运动,且电荷量同时消失,不 影响 A、B 板电势.不计粒子的重力,不考虑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已知上述物理量 l=0.6 m,U0=1.2×103 V,T=1.2×10-2 s,m=5×10-10 kg,q=1.0×10-7 C.
高三物理考前复习大串讲(1-3)
物理考前复习大串讲(1)――隐含条件的挖掘如何迅速识破高考命题中的隐含条件,选择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简洁高效地完成解题,集中体现了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平常解题中养成通过审题仔细分析推敲关键词语,从物理模型、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变化和临界状态中去寻找挖掘隐含条件的良好习惯.就命题中条件的隐含形式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1.隐含在题给的物理现象中.题设的条件中必然反映若干物理现象,这些现象本身就包含了解题所需的已知条件.深刻领会物理现象的含义、产生原因和条件是获取已知条件的关键.例:“宇航员在运行的宇宙飞船中”示意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通迅卫星”示意卫星运行角速度或周期与地球的相同,即同步,“导体处于平衡状态”示意物体是等势体,内部场强为零……2.隐含在物理模型的理想化条件中.在试题中常将理想化条件隐含在有关词语或题意中,需要运用理想模型去捕捉和挖掘.如质点和点电荷,都不计其形状和大小;轻质弹簧即不计其重;光滑表面即不计其摩擦;理想变压器即不计功率损耗等.3.隐含在临界状态中:当物体由一种运动(或现象、性质)转变成另一种运动(或现象、性质)时,包含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隐含着物体的临界状态及其临界条件,需通过分析、推理来挖掘.4.隐含在题设附图中:许多物理试题的部分条件常隐含于题设图形中及图形的几何性质中,需考生通过观察、分析予以挖掘和发现.5.隐含于常识中:许多物理试题某些条件由于是人们的常识而没有在题中给出,造成所求量与条件之间一种比较隐蔽的关系,需考生据题意多角度分析,展开联想,深刻挖掘,根据一些常识,提取或假设适当的条件和数据,以弥补题中已知条件中的不足进而达到解题目的. 例题1.在真空中速度v =6.4×107m/s 的电子束连续地射入两平行极板之间,极板长度L =8.0×10-2 m,间距d =0.50×10-2 m,两极板上加50 Hz 的交流电压U =U 0sin ωt ,如果所加电压的最大值U 0超过某一值U c 时,将开始出现以下现象:电子束有时能通过两极板,有时间断不能通过,求U c 的大小.(m e =9.0×10-31 kg,e =1.6×10-19 C) 命题意图:考查挖掘理想化条件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B 级要求.错解分析:没有通过分析解得电子束通过极板的时间,并与电压周期比较,挖掘t ﹤﹤T 的条件,将电场理想化处理,使问题求解更为复杂、易错.解题方法与技巧:该题既有物体本身理想化,又有所处条件的理想化.(1)首先,电子可被理想化为点电荷;(2)从“两极板不带电时,电子束将沿两极板之间中线通过”可知:电子束间相互作用可忽略,电子重力可忽略;(3)由于电子通过极板时间为:t =v L =72104.6100.8⨯⨯-=1.2×10-9 s,而交流电周期:T =f 1=501 s=10-2 s 可见t <<T ,因此,电子通过极板区的正弦交变电场在t 时间内可理想化为匀强电场.(这是一个隐含条件,也是解题关键)则有:t =vL ① 由运动学公式:2d =21at 2 ②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a =m F =md eU c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U c =222eL d mv =91 V物理考前复习大串讲(2)――物理状态及物理过程的分析成功的高考命题具有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的特点.尽管"立意"是考题的灵魂,但是复杂新颖的情境设置同样是命题者苦心经营的重要环节,考生能否从复杂的物理情景中,对物理状态和过程作出清晰明了的认识和分析是重点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物理过程,即物理现象变化发展过程,它与某一段时间相对应.状态则与物理过程中的某个时刻相对应.任何一个物理过程均有初末两个状态及无数个中间状态.物体的状态通常用状态参量描述.一个物理问题的求解,很重要的环节即是对题目中包含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只有对物理过程的本质作深刻的透析,才能发现其遵循的规律,才能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规律去求解某状态下的未知状态参量或某过程中未知过程量,达到对问题的求解目的.一般说,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可能是只讨论某一确定状态下各参量间关系;有些复杂问题往往包含几个或多个连续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考生树立善于将复杂过程隔离分为若干个不同阶段来处理的意识,对每个阶段初末状态及每个过程遵循的不同物理规律作深入的分析,同时要注意两相邻阶段中间状态,或某过程中临界状态的分析.所有这些如果都分析清楚了,一般说来问题的解决思路也就明确了.例题:质量为m 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如图所示.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3x0的A 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为m 时,它们恰能回到O 点.若物块质量为2m ,仍从A 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 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到达的最高点与O 点的距离.命题意图: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为依托,考查考生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及运用动量观点、能量观点综合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错解分析:考生不能将该复杂的物理过程化阶段逐层分析,对不同阶段物体状态及运动规律透析不到位,导致错误.解题方法与技巧:(1)物体下落与钢板碰撞过程.由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知碰前物体的速度为v 0=06gx ,设碰后速度为v 1,因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故物体与钢板系统动量守恒.mv 0=2mv 1 ∴v 1=20v =06gx /2(2)弹簧开始压缩到又伸长至O 点的过程.刚碰完弹簧开始压缩时的弹簧的弹性势能令为Ep ,当它们一起回到O 点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零.由机械能守恒,有Ep +212mv 12=2mg x0所以Ep =21mg x0(3)当物体质量为2m 时,由自由落体知识及动量守恒定律,有v 0′=06gx 和2mv 0′=3mv 2,解得v 2=3206gx ,其中v 2为物体与钢板碰后的共同速度. 刚碰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 ′,它们回到O 点时,弹性势能为零,但它们仍继续向上运动,设此时速度为v,则有Ep ′+21(3m )v 22=3mg x0+21(3m )v 2.又因与钢板碰撞的两次过程中,弹簧的初始压缩量都是x 0,故有Ep ′=Ep ,从而由以上求得:v =0gx(4)物体回到O 点后继续上升过程.当质量为2m 的物块与钢板一起回到O 点时,弹簧的弹力为零,物块与钢板只受到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一过O 点,钢板受到弹簧向下的拉力作用,加速度大于g .由于物块与钢板不粘连,物块不可能受到钢板的拉力,其加速度仍为g,故在O 点物块与钢板分离,分离后,物块以速度v 竖直上抛,因此,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g v 22=20x .物理考前复习大串讲(3)――物理模型的建立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新课标高考中更加突出对考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查,大量实践应用型、信息给予型、估算型命题频繁出现于卷面,由此,如何于实际情景中构建物理模型借助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则成了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建模,”就是将带有实际色彩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和类比等方法转化成理想的物理模型.理想化模型就是为便于对实际物理问题进行研究而建立的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而能力立意又常以问题立意为切入点,千变万化的物理命题都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结合某些物理关系,给出一定的条件,提出需要求的物理量的.而我们解题的过程,就是将题目隐含的物理模型还原,求结果的过程.运用物理模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下:(1)通过审题,摄取题目信息.(2)弄清题给信息的诸因素中什么是起主要因素.(3)在寻找与已有信息(某种知识、方法、模型)的相似、相近或联系,通过类比联想或抽象概括,或逻辑推理,或原型启发,建立起新的物理模型,将新情景问题“难题”转化为常规命题.(4)选择相关的物理规律求解.上述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如下:特别注意:从理想模型向实际问题转变。
吐血整理丨高考物理知识点梳理及串讲
吐血整理丨高考物理知识点梳理及串讲————————————————————————————————作者:————————————————————————————————日期:高中物理知识盘点串讲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高考物理第三轮复习基础知识查漏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贵州地区高考物理第三轮复习基础知识查漏一.质点的运动(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平=s t(定义式)2.有用推论 220t V V -=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 平=122V V +4.末速度Vt =0V at + = 022V as +5.中间位置速度VS/2=22122V + 6.位移s =V 平t =2201122t V t at V t at +=- 7.加速度a =0t V V Vt t-∆=∆{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 = 2aT {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 组差法求纸带加速度a=()()65432129s s s s s s T ++-++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①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②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③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23-……(n n --1)④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10. s--t 图、v--t 图.图像的物理意义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和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截距的物理意义s--t 图 中与纵轴交点表示位置点,截距表示位移;与横轴交点表示时刻,截距表示时间。
v--t 图中与纵轴交点表示速度,截距表示速率;与横轴交点表示时刻,截距表示时间。
斜率的物理意义 s--t 图 中的斜率表示速度;v--t 图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面积的物理意义v--t 图中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讲-物理实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讲态度决定一切,细节是成败的关键第七讲物理实验学会正确选用仪器熟练掌握实验原理迅速提高解设计类物理实验的能力概述物理考纲对实验有下述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19个学生分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控制实验条件;2、会正确使用13种常用仪器——包括选器材、选电路、选量程;3、会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4、会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4、会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选择实验原理,设计出最优的测量电路,并安排相应的实验步骤。
近年高考对实验要求越来越高,占分达20分,除了在II卷中专设二道实验作图、填空、计算、连实物等题目外,在I卷或在II卷计算题中有时还有与课本上演示实验相关或与高科技信息相关的选择题及计算题出现。
实验题的难度越来越高,进一步加强了对实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考查——即频频出现设计类实验题。
第一章实验基础知识一.物理实验的基本要求二.高中物理学生实验的分类1.验证性实验(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研究性实验(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3.观察也描绘类实验(1)描述小电球的伏安特性曲线(2)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4.测定物理量的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3)测金属电阻率(4)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5)测玻璃砖的折射率(6)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7)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5.仪器使用、组装类实验(1)长度的测量(2)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3)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4)练习使用示波器(5)传感器的简单应用附:测量对象:长度、时间、质量、力、电流对基本仪器归纳仪器功能:放大、间接、组合也可以这样归类斜槽类对实验的主要实验装置归纳打点计时器其它类三.演示实验鉴于演示实验数量较多(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有106个)。
高考物理复习 考前大串讲(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专题10 磁场(含解析)
专题10 磁场【基础知识梳理】一、磁场、磁感应强度 1.磁场(1) 基本性质: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磁场力的作用。
(2) 方向:小磁针的N 极所受磁场力的方向。
2.磁感应强度3.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的区别二、 磁感线 1.磁感线(1)定义:在磁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这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一致。
(2)磁感线的特点①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曲线,并不是客观存在于磁场中的真实曲线。
②磁感线在磁体(螺线管)外部由N 极到S 极,内部由S极到N 极,是闭合曲线。
③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较密的地方磁场较强,磁感线较疏的地方磁场较弱。
④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一致。
⑤磁感线不能相交,也不能相切。
2.几种常见的磁场(1)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的磁场(如图所示)(2)常见电流的磁场3.磁场的叠加:磁感应强度为矢量,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地磁场的特点(1)磁感线由地理南极发出指向地理北极(地球内部相反)。
(2)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由地理南极指向地理北极。
(3)北半球具有竖直向下的磁场分量,南半球具有竖直向上的磁场分量。
(4)赤道平面距地面相等高度的各点,磁场强弱相同,方向水平向北。
三、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1.安培力的方向(1)左手定则:伸出左手,让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电流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2)两平行的通电直导线间的安培力:同向电流互相吸引,异向电流互相排斥。
2.安培力的大小(1)当B⊥L时,安培力最大,F=BIL。
(2)当B∥L时,安培力等于零。
注意:F=BIL中的L是有效长度,即垂直磁感应强度方向的长度。
如图甲所示,直角形折线abc中通入电流I,ab=bc=L,折线所在平面与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垂直,abc受安培力等效于ac(通有a→c的电流I)所受的安培力,即F=BI·2L,方向为在纸面内垂直于ac斜向上。
高考物理总复习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专家指导).docx
高考物理三轮复习知识点串透态度决定一切,细节是成败的关键第一讲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知识网络二.热点透析(一)三个模型的正确理解:1. 轻绳(1) 不可伸长一一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不能承受压力,拉力必沿绳的方向。
(3) 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与运动状态无关。
2. 轻弹簧(1) 约束弹簧的力是连续变化的,不能突变。
(2) 弹力的方向沿轴线。
(3)任意两点的弹力相等 3. 轻杆(1) ------------------------ 不可伸长和压缩 沿杆方向速度相同。
(2) 力可突变一一弹力的大小随运动可以自由调节。
(二)受力分析习惯的养成:1. 受力分析的步骤: •宏观物体(动量従理应用和圆周运动研究) 微观粒子力的存在性判断--利用牛顿定律 弹簧的弹力多解性■大小 f=? u mg f=? umg cos 0(1)重力是否有Q(2)弹力看四周q”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分析摩擦力”〔大小:由牛顿定律决定静摩擦力|〔由牛顿定律判定I 方向彳I 多解性(4)不忘电磁浮 2. 正确作受力分析图要求:正确、规范,涉及空间力应将其转化为平面力。
(三)共点力平衡的分析方法1. 判断一一变量分析(1) 函数讨论法「(2) 图解法(△法)L 方法的 .- (3) 极限法 「选择思路~ (4) 物理法 丿 2. 平衡状态计算:I RtA :三角函数勾股定理三个力作用一一合成平衡法:jI F]2= —F3构成封闭△〜解厶一般△: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相似定理EF X =O受四个力及以上一一分解平衡法E F v =0受4个力及以上:一般利用函数讨论「已知2个条件:函数式 受3个力SI 已知3个条件:△法选择项中无极值——极限分析法确受 定力 研分 究析■■ ■ 条件运动类中 販嬉何IKF 为tri 力匀交速运动 (削线.曲线〉2”・* • vj S^tt ----- at ?S ■•七一二・( V (>H> s 「_ L 1. 金勺变速曲线运动中対公 式的理解.対M.V.S 变化关豪 的理解2. 合运动利分运动的硝定3. 运动过程的分析4. 变轼分析自曲落体类半撇问眩 渡河问18S. 2n-l IflWASI L _ _____! ____♦『JL%町不等于条AS=aT 1 2 3 V 仃大小不变 方向改变V 。
高考物理考前必读 知识点串联
概率波、物质波、不确定关系
h p
x p
h 4
原子、原子核
原子结构
电子的发现:汤姆生;电子电荷量的确定:密立根
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玻尔理论:能量量子化,能级跃迁hν=Em-En 大量原子从量子数为n的能级向基态跃迁,可能辐射 光谱线的条数为N=n(n-1)/2 天然衰变:α衰变
机械振动、机械波
机械振动 A、f、T 机械波 λ 、 f、 v
v f
横波、纵波
简谐运动特征:
1.受力特征F=-kx 2.机械能守恒 3.典型模型 ①弹簧振子 ②单摆
T 2 l g
受迫振动
f振=f驱 共振:振幅最大 f驱=f固
波的特有现象
①波的干涉:频率相同两列波叠加,有的区 域振动总是加强,有的区域振动总是减弱 ②衍射:明显衍射条件l障碍物≈波长
Mm mg GM gR 2 2 R
忽略地球自转, G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人造 卫星
a
G
Mm m v2 4 2 m 2 r m 2 r r2 r T
G Mm m v2 GM v1 gR R2 R R
GM GM GM r3 ,v , , T 2 r2 r r3 GM
曲线、圆周
特点:(1)F合与v不共线(2)变速运动(3)速度沿轨迹切向
平抛运动 (1)匀变速曲线运动 (2)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 相同;动量变化量相同 (3)可分解为水平的匀速直 线运动和竖直的自由落体运动 圆周运动 x 2r 2 (1)v ,
t T t t
2
在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合外力 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 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此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有解析):第七章 第2讲 机械波
2024年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义(有解析):第七章第2讲机械波【A级——夯实基础】1.关于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波只能发生干涉现象,有的波只能发生衍射现象B.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大C.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中的质点,其位移始终最大,振动减弱区域的质点,其位移始终保持最小D.当观测者靠近波源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大于波源的振动频率解析:干涉、衍射是波共有的特性,A错误;当满足d≤λ时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错误;在干涉图样中,质点的位移随时间时刻发生变化,C错误;在多普勒效应中,观测者与波源相对靠近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大于波源的振动频率,D正确。
答案:D2.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则机械波的传播也将立即停止B.纵波中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与波的传播速度方向垂直C.横波中的质点在一个周期内沿波的传播方向运动一个波长的距离D.横波中两个振动情况总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一定等于波长的整数倍解析:波是把振动的形式传播出去,如果波源停止振动,已经振动的质点继续把振动形式传播出去,故机械波的传播不会立即停止,故A 错误;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即纵波中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与波的传播速度方向平行,故B错误;横波中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故C错误;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等于波长,故横波中两个振动情况总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一定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故D正确。
答案:D3.(2023·浙江卷)将一端固定在墙上的轻质绳在中点位置分叉成相同的两股细绳,它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离分叉点相同长度处用左、右手在身体两侧分别握住直细绳的一端,同时用相同频率和振幅上下持续振动,产生的横波以相同的速率沿细绳传播。
因开始振动时的情况不同,分别得到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波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两手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并不相同B.甲图中绳子的分叉点是振动减弱的位置C.乙图中绳子分叉点右侧始终见不到明显的波形D.乙图只表示细绳上两列波刚传到分叉点时的波形解析:从甲图两列波的传播知两手开始振动时方向相同,且在分叉点处波程差为0,此处为振动加强位置,故A、B错误。
高考物理复习 考前大串讲(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专题06 机械能(含解析)
专题06 机械能【知识网络】【知识清单】一、功的概念1. 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a、力; b、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3. 功的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 计算公式:W=Fl cos α公式的应用及适用条件力F 大小、方向都恒定力F可以是物体所受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力F与所做功W具有对应性,与物体是否受其它外力、运动状态无关位移l 相对地面的位移是力F作用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二、对正功、负功的理解1. 功是标量,只有量值,没有方向.功的正、负并不表示功的方向,而且也不是数量上的正与负。
我们既不能说“正功与负功的方向相反”,也不能说“正功大于负功”,它们仅表示相反的做功效果2.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这两种说法是等效的。
例如,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10J ,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0J 。
3. 比较做功多少时,只比较功的绝对值,不看功的正负号。
例如,-8J 的功要比5J 的功多。
4. 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5. 力做正功还是负功的判断方法 (1)看力F 与位移l 的夹角αα<90°,力做正功;α>90°,力做负功;α=90°,力不做功。
(2)看力F 与速度v 的夹角αα<90°,力做正功;α>90°,力做负功;α=90°,力不做功。
看速率增大还是减小,若在力作用下速率增大,此力做正功,反之做负功。
三、总功及其求解方法由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知,合力与分力做功也是可以等效替代的,因此计算总功时有两种基本思路:1.先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再根据公式W 合=F 合lcos α求解合外力的功.该方法适用于物体的合不能看作质点的物体,可看作是质点系。
l 是指受到力F 作用的质点发生的位移 夹角ɑ α为F 、l 的正向夹角,故001800≤≤α备注功是标量,虽有正负,但不表示大小,只表示是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即其正负是表示能量转化的方向性的。
高考物理复习 考前大串讲(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专题11 电磁感应(含解析)
专题11 电磁感应考点内容要求说明考情分析电磁感应现象Ⅰ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况。
2.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3.不要求用自感系数计算自感电动势。
题型:本章单独考查以选择题为主,涉及功能关系的综合题以计算题为主。
形式:感应电流的产生、判断、图象,电磁感应与磁场、电路、力学综合。
策略:重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掌握力电知识综合的处理方法。
磁通量Ⅰ楞次定律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Ⅱ自感、涡流Ⅰ【基础知识梳理】一、电磁感应现象1.磁通量(1)概念: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面积S和B的乘积。
(2)公式:Φ=BS。
(3)单位:1 Wb=1_T·m2。
(4)物理意义:相当于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
2.电磁感应现象(1)电磁感应现象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现象。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②特【典例】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内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3)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产生感应电流;如果回路不闭合,则只产生感应电动势,而不产生感应电流。
(4)能量转化发生电磁感应现象时,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二、楞次定律1.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回路磁通量变化的情况。
(3)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2.右手定则(1)内容①磁感线穿入右手手心。
②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
③其余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2)适用范围:适用于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感应电动势(1)概念: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2)产生条件: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与电路是否闭合无关。
(3)方向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7
第2讲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考纲下载:1.电阻的串、并联(Ⅰ) 2.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Ⅰ) 3.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Ⅱ)主干知识·练中回扣——忆教材 夯基提能 1、电阻的串、并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流 I =I 1=I 2=…=I n I =I 1+I 2+…+I n 电压 U =U 1+U 2+…+U n U =U 1=U 2=…=U n 电阻 R 总=R 1+R 2+…+R n 1R 总=1R 1+1R 2+…+1R n分压原理或分流原理 U 1∶U 2∶…∶U n = R 1∶R 2∶…∶R n I 1∶I 2∶…∶I n =1R 1∶1R 2∶…∶1R n功率 分配P 1∶P 2∶…∶P n = R 1∶R 2∶…∶R nP 1∶P 2∶…∶P n =1R 1∶1R 2∶…∶1R n2、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电动势①电动势的计算:非静电力搬运电荷所做的功与搬运的电荷量的比值,E =W q;②电动势的物理含义:电动势表示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势能本领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2)内阻:电源内部导体的电阻. 3、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①内容: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阻之和成反比; ②公式:I =ER +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③其他表达形式a 、电势降落表达式:E =U 外+U 内或E =U 外+Ir ;b 、能量表达式:EI =UI +I 2r. (2)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①一般情况:U =IR =E R +r·R =E1+r R ,当R 增大时,U 增大;②特殊情况:a 、当外电路断路时,I =0,U =E ;b 、当外电路短路时,I 短=Er,U =0.巩固小练1、判断正误(1)电动势为矢量,其方向由电源负极指向正极.(×)(2)电源的重要参数是电动势和内阻.电动势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与电源的体积无关,与外电路无关.(√)(3)闭合电路中电流越大,路端电压越大.(×)(4)在闭合电路中,外电阻越大,电源的输出功率越大.(×) (5)电路中某电阻大,该电阻的功率不一定大.(√) (6)电源的输出功率越大,电源的效率越高.(×) [电阻的串、并联]2、电阻R 1与R 2并联在电路中,通过R 1与R 2的电流之比为1∶2,则当R 1与R 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时,R 1与R 2两端电压之比U 1∶U 2为( )A 、1∶2B 、2∶1C 、1∶4D 、4∶1 解析:选B 由并联电路特点可知 R 1R 2=I 2I 1=21,由串联电路特点可得 U 1U 2=R 1R 2=21,B 正确. [对电动势的理解]3、下列关于电动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的电动势跟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的功成正比,跟通过的电荷量成反比B 、电动势的单位跟电压的单位一致,所以电动势就是两极间的电压C 、非静电力做的功越多,电动势就越大D 、E =Wq 只是电动势的定义式而非决定式,电动势的大小由电源内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解析:选D 电动势的定义式E =Wq中,E 与W 、q 无关,E 反映的是电源的属性,由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特性决定,A、C错误,D正确;电动势的单位虽然与电压单位相同,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B错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4.某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池组的总内阻r=1 Ω,外电路电阻R=5 Ω,理想电压表的示数U=3.0 V,则电池组的电动势E等于()A、3.0 VB、3.6 VC、4.0 VD、4.2 V解析:选B由于电压表的示数为路端电压,而U=IR,则I=UR=0.6 A,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0.6×(5+1) V=3.6 V,故选项B正确.[路端电压、输出功率]5、将一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池与外电路连接,构成一个闭合电路,用R表示外电路电阻,I表示电路的总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U外=IR可知,外电压随I的增大而增大B、由U内=Ir可知,电源两端的电压随I的增大而增大C、由U外=E-Ir可知,电源输出电压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减小D、由P=IU外可知,电源的输出功率P随输出电流I的增大而增大解析:选C因R的变化,才使I发生了改变,故不能用U外=IR来分析U外随I的变化情况.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U外=E-Ir,E、r为定值,故U外随I的增大而减小,A、B错误,C 正确;对于P=IU外,I增大,R减小,若R<r,由输出功率P随外电阻变化曲线可知,R减小,P减小,D错误.核心考点·分类突破——析考点讲透练足考点一电阻的串、并联1、串、并联电路的几个常用结论(1)当n个等值电阻R0串联或并联时,R串=nR0,R并=1n R0.(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3)在电路中,某个电阻增大(或减小),则总电阻增大(或减小).(4)某电路中无论电阻怎样连接,该电路消耗的总电功率始终等于各个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和.2、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改装为大量程电压表改装为大量程电流表原理串联电阻分压并联电阻分流改装原理图分压电阻或分流电阻U=I g R+I g R g,所以R=UI g-R gI g R g=(I-I g)R,所以R=I g R gI-I g改装后的电表内阻R V=R+R g>R g R A=RR gR+R g<R g1.[多选]一个T形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10 Ω,R2=120 Ω,R3=40 Ω.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 V,内阻忽略不计.则()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80 V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80 V解析:选AC当cd端短路时,等效电阻R=R1+R2R3R2+R3=40 Ω,A正确;当ab端短路时,等效电阻R′=R2+R1R3R1+R3=128 Ω,B错误;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根据欧姆定律得I=ER1+R3=10010+40A=2 A,故U cd=IR3=80 V,C正确;当cd两端接测试电源时,I′=ER2+R3=100120+40A=58A,U ab=I′R3=25 V,D错误.2、[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电路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表G和一个变阻器R组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表是电流表,R 增大时量程增大B 、甲表是电流表,R 增大时量程减小C 、乙表是电压表,R 增大时量程增大D 、乙表是电压表,R 增大时量程减小解析:选BC 由电表的改装原理可知,电流表应是G 与R 并联,改装后加在G 两端的最大电压U g =I g R g 不变,所以并联电阻R 越大,I =I g +I R 越小,即量程越小,B 正确,A 错误;对于电压表应是G 与R 串联,改装后量程U =I g R g +I g R ,可知R 越大,量程越大,C 正确,D 错误.考点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问题一 闭合电路的功率及效率问题电源总功率任意电路:P 总=EI =P 出+P 内纯电阻电路:P 总=I 2(R +r)=E 2R +r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 内=I 2r =P 总-P 出 电源的输出功率任意电路:P 出=UI =P 总-P 内纯电阻电路:P 出=I 2R =E 2R(R +r )2P 出与外电阻 R 的关系电源的效率任意电路:η=P 出P 总×100%=UE ×100%纯电阻电路:η=RR +r×100%由P 出与外电阻R 的关系图象可知: ①当R =r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P m =E 24r;②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小; ③当R <r 时,随着R 的增大输出功率越来越大;④当P 出<P m 时,每个输出功率对应两个外电阻R 1和R 2,且R 1R 2=r 2.1、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 并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0 A 和 2.0 V .重新调节R 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 A 和24.0 V .则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输出功率为( )A 、32 WB 、44 WC 、47 WD 、48 W解析:选A 电动机停止转动时,可将电路看成纯电阻电路,则电动机电阻R =U 1I 1=2.00.5 Ω=4 Ω;当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 =I 2U 2=2.0×24 W =48 W ,电动机电阻消耗功率P R =I 22R =4×4 W =16 W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 出=P -P R =32 W ,A 正确.2、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 =12 V ,内阻r =3 Ω,R 0=1 Ω,直流电动机内阻R′0=1 Ω,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 1时使甲电路输出功率最大,调节R 2时使乙电路输出功率最大,且此时电动机刚好正常工作(额定输出功率为P 0=2 W ),则此时R 1和R 2的值分别为( )A 、2 Ω,2 ΩB 、2 Ω,1.5 ΩC 、1.5 Ω,1.5 ΩD 、1.5 Ω,2 Ω解析:选B 因为甲电路是纯电阻电路,当外电阻与电源内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所以R 1=2 Ω;而乙电路是含电动机的非纯电阻电路,欧姆定律不适用,电路的输出功率P =IU =I(E -Ir),当I =E2r =2 A 时,输出功率P 有最大值,此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 0=2 W ,发热功率为P 热=I 2R ′0=4 W ,所以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R 入=P 0+P 热=6 W ,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U M =P 入I =3 V ,电阻R 2两端的电压为UR 2=E -U M -Ir =3 V ,所以 R 2=UR 2I =1.5 Ω,B 正确. 问题二 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判断 (1)故障特点①断路特点:表现为路端电压不为零而电流为零;②短路特点:用电器或电阻发生短路,表现为有电流通过电路但用电器或电阻两端电压为零.(2)检查方法①电压表检测:如果电压表示数为零,则说明可能在并联路段之外有断路,或并联路段短路;②电流表检测:当电路中接有电源时,可用电流表测量各部分电路上的电流,通过对电流值的分析,可以确定故障的位置.在运用电流表检测时,一定要注意电流表的极性和量程;③欧姆表检测:当测量值很大时,表示该处断路,当测量值很小或为零时,表示该处短路.在运用欧姆表检测时,电路一定要切断电源;④假设法:将整个电路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假设某部分电路发生某种故障,运用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进行推理.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6 V,当开关S接通后,灯泡L1、L2都不亮,用电压表测得各部分的电压是U ab=6 V,U ad=0 V,U cd=6 V,由此可判定()A、L1和L2的灯丝都烧断了B、L1的灯丝烧断了C、L2的灯丝烧断了D、变阻器R断路解析:选C由U ab=6 V可知,电源完好,灯泡都不亮,说明电路中出现断路故障,且在a、b之间.由U cd=6 V可知,灯泡L1与滑动变阻器R是接通的,断路故障出现在c、d之间,故灯L2断路,C正确.4.[多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由于某一电阻发生短路或断路,A灯变暗,B灯变亮,则故障可能是()A、R1短路B、R2断路C、R3断路D、R4短路解析:选BC由于A灯串联于干路中,且故障发生后,A灯变暗,故知电路中总电流变小,即电路总电阻变大,由此推知,故障应为某一电阻断路,排除选项A、D.假设R2断路,则其断路后,电路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A灯变暗,同时R2断路必引起与之并联的B灯中电流变大,使B灯变亮,推理结果与现象相符,故选项B正确.假设R3断路,则也引起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使A灯变暗,同时R3断路也必引起与之并联的电路(即R1所在支路)中电流增大,B 灯中分得的电流也变大,B灯变亮,故选项C正确.考点三电路的动态变化分析问题一不含电容器电路(1)判定总电阻变化情况的规律①当外电路的任何一个电阻增大(或减小)时,电路的总电阻一定增大(或减小);②若开关的通、断使串联的用电器增多时,电路的总电阻增大;若开关的通、断使并联的支路增多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③在如图所示分压电路中,滑动变阻器可视为由两段电阻构成,其中一段R并与用电器并联,另一段R串与并联部分串联.A、B两端的总电阻与R串的变化趋势一致.(2)分析思路[典题1]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解析]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下滑动,则R0连入电路的有效电阻减小,R总减小,由I=ER总+r 可知I增大,则由U内=Ir可知U内增大,由E=U内+U外可知U外减小,故电压表示数减小.由U1=IR1可知U1增大,由U外=U1+U2可知U2减小,由I2=U2R2可知电流表示数减小,故A正确.[答案]A1、如图所示,E为内阻不能忽略的电池,R1、R2、R3为定值电阻,S0、S为开关,与分别为电压表与电流表.初始时S0与S均闭合,现将S断开,则()A.的读数变大,的读数变小B.的读数变大,的读数变大C.的读数变小,的读数变小D.的读数变小,的读数变大解析:选B当S断开后,闭合电路的总电阻增加,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总电流减小,故路端电压U=E-Ir增加,即的读数变大;由于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减小,故R3两端的电压增加,通过R3的电流增加,即的读数变大;B正确.问题二含电容器电路(1)电路的简化不分析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时,把电容器所在的电路视为断路,简化电路时可以去掉,求电荷量时再在相应位置补上.(2)电路稳定时电容器的处理方法电路稳定后,与电容器串联的电路中没有电流,同支路的电阻相当于导线,即电阻不起降低电压的作用,但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其并联电器两端电压相等.(3)电压变化带来的电容器变化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电容器的充、放电.若电容器两端电压升高,电容器将充电;若电压降低,电容器将通过与它连接的电路放电,可由ΔQ=C·ΔU计算电容器上电荷量的变化量.[典题2](2016·沈阳质检)如图所示,R1=R2=R3=R4=R,电键S闭合时,间距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C的正中间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电键S断开时,则小球的运动情况为()A、不动B、向上运动C、向下运动D、不能确定[解析]电键S断开,电路的总电阻变大,干路电流减小,R4两端电压减小,则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也减小,匀强电场的场强减小,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减小,所以小球所受合力向下,C 正确.[答案] C2.[多选](2016·东北联考)如图所示,C 1=6 μF ,C 2=3 μF ,R 1=3 Ω,R 2=6 Ω,电源电动势E =18 V ,内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开关S 断开时,a 、b 两点电势相等B 、开关S 闭合后,a 、b 两点间的电流是2 AC 、开关S 断开时,C 1带的电荷量比开关S 闭合后C 1带的电荷量大D 、不论开关S 断开还是闭合,C 1带的电荷量总比C 2带的电荷量大解析:选BC S 断开时外电路处于断路状态,两电阻中无电流通过,电阻两端电势相等,由题图知a 点电势与电源负极电势相等,b 点电势与电源正极电势相等,A 错误;S 断开时两电容器两端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动势,而C 1>C 2,由Q =CU 知此时Q 1>Q 2,当S 闭合时,稳定状态下C 1与R 1并联,C 2与R 2并联,电路中电流I =E R 1+R 2=2 A ,此时两电阻两端电压分别为U 1=IR 1=6 V 、U 2=IR 2=12 V ,则此时两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 ′1=C 1U 1=3.6×10-5 C 、Q ′2=C 2U 2=3.6×10-5 C ,对电容器C 1来说,S 闭合后其两端电压减小,所带电荷量也减小,B 、C 正确,D 错误.考点四两种U -I 图线的比较及应用电源U -I 图象 电阻U -I 图象 图形物理意义 路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规律 电阻两端电压随电流的变化规律 截距 与纵轴交点表示电源电动势E ,与横轴交点表示短路电流E r 过坐标轴原点,表示没有电压时电流为零坐标的乘积UI 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表示电阻消耗的功率 坐标的U 、I 比值表示外电阻的大小,不同点对应的外电阻大小不同 每一点对应的比值均等大,表示此电阻的大小不变 斜率的绝对值 内电阻r电阻大小[典题3] [多选]在如图所示的图象中,直线Ⅰ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 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 相连组成闭合电路.由图象可知( )A 、电源的电动势为3 V ,内阻为 0.5 ΩB 、电阻R 的阻值为1 ΩC 、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 WD 、电源的效率为50%[解析] 图线Ⅰ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源电动势E =3 V ,图线Ⅰ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r =0.5 Ω,A 正确;图线Ⅱ的斜率表示电阻R 的阻值为1 Ω,B 正确;由Ⅰ、Ⅱ图线的交点坐标可知该闭合电路的电流I =2 A ,路端电压U =2 V ,电源输出功率P 出=UI =4 W ,C 正确;电源效率η=P 出P 总=U E≈66.7%,D 错误. [答案] ABC1、[多选](2016·上海质检)如图所示,直线A 、B 分别为电源a 、b 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设两个电源的内阻分别为r a 和r b ,若将一定值电阻R 0分别接到a 、b 两电源上,通过R 0的电流分别为I a 和I b ,则( )A 、r a >r bB 、I a >I bC 、R 0接电源a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但效率较低D 、R 0接电源b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小,效率较低解析:选ABC 在电源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中,斜率表示电源内阻,r a >r b ,A 正确;在图象中作出定值电阻R 0的伏安特性曲线,与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交点表示电路工作点,I a >I b ,B 正确;R 0接电源a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大,但效率较低,R 0接电源b 时,电源的输出功率较小,但效率较高,C 正确,D 错误.2、(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硅光电池是一种太阳能电池,具有低碳环保的优点.如图所示,图线a 是该电池在某光照强度下路端电压U 和电流I 的关系图象(电池内阻不是常数),图线b 是某电阻R 的U -I 图象.在该光照强度下将它们组成闭合回路时,硅光电池的内阻为( )A 、8.0 ΩB 、10 ΩC 、12 ΩD 、12.5 Ω解析:选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 =E -Ir ,当I =0时,由a 与纵轴的交点读出电源电动势为E =3.6 V.根据两图线交点处的状态可知,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2 V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 =0.2 A ,则内阻r =E -U I =3.6-20.2Ω=8 Ω,选项A 正确.专题突破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2016·安徽联考)某同学做电学实验(电源内阻r 不能忽略),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同时变大,则他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下图中的( )解析:选C 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同时变大,其电路一定是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的是同一个固定电阻,他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C.2、(2016·湖北七市联考)有一个电动势为3 V 、内阻为1 Ω的电源.下列电阻与其连接后,使电阻的功率大于2 W ,且使该电源的效率大于50% 的是( )A 、0.5 ΩB 、1 ΩC 、1.5 ΩD 、2 Ω解析:选C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E R +r ,电源效率η=I 2R I 2(R +r )×100%>50%,P =I 2R >2 W.即⎝⎛⎭⎫E R +r 2R >2 W ,得12 Ω<R <2 Ω,要使电源的效率大于50% 应使R >r =1 Ω,故C 正确.3、飞行器在太空飞行,主要靠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若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0 mV ,短路电流为40 mA.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 Ω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则它的路端电压是( )A 、0.10 VB 、0.20 VC 、0.30 VD 、0.40 V解析:选D 电源没有接入外电路时,路端电压值等于电源电动势,所以电动势E =800 mV.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短路电流I 短=E r ,所以电源内阻r =E I 短=800×10-340×10-3Ω=20 Ω,该电源与20 Ω的电阻连成闭合电路时,电路中电流I =E R +r =80020+20mA =20 mA ,所以路端电压U =IR =400 mV =0.4 V ,D 项正确.4、(2016·潍坊联考)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缓慢向右移动,则( )A 、灯泡L 变暗B 、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C 、电容器C 上的电荷量增加D 、流过R 1的电流方向由左向右解析:选D P 向右移动,总电阻变小,干路电流变大,L 变亮,电源内部消耗功率变大,A 、B 错误;R 两端电压变小,与其并联的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 变小,由Q =CU 知,电容器放电,左极板带负电,C 错误,D 正确.5、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由于某处出现了故障,导致电路中的A 、B 两灯变亮,C 、D 两灯变暗,分析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R1短路B、R2断路C、R2短路D、R3短路解析:选D A灯在干路上,A灯变亮,说明电路中总电流变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的外电阻减小,这就说明电路中只会出现短路而不会出现断路,选项B被排除;因为短路部分的电阻变小,分压作用减小,与其并联的用电器上的电压降低,C、D两灯变暗,A、B两灯变亮,这说明发生短路的电阻与C、D两灯是并联的,而与A、B两灯是串联的.观察电路中电阻的连接形式,只有R3短路符合条件,故应选D.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12 V,电源内阻为1.0 Ω,电路中的电阻R0为1.5 Ω,小型直流电动机M的内阻为0.5 Ω,闭合开关S后,电动机转动,电流表的示数为2.0 A.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4 WB、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7.0 VC、电动机产生的热功率为4.0 WD、电源输出的功率为24 W解析:选B电动机两端的电压U M=E-I(r+R0)=7.0 V,B正确;电动机输出的功率P出=U M I-I2r M=12 W,A错误;电动机产生的热功率P热=I2r M=2.0 W,C错误;电源输出的功率P=EI-I2r=20 W,D错误.7、(2016·重庆月考)两位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定值电阻R0、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一个同学记录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测量数据,另一同学记录的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测量数据.根据数据描绘了如图乙所示的两条U -I直线.则图乙中图线①和图线②的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滑到了最右端B、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C 、定值电阻R 0上消耗的功率为1.0 WD 、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解析:选B 由题图乙可得,电源的电动势E =1.5 V ,r =1 Ω,交点位置 R +R 0=U 2I=2 Ω,R 0=U 2I=2 Ω,R =0,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滑到了最左端,A 项错误;当电路中外电阻等于内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但因R 0>r ,改变滑动变阻器时无法达到电路中内、外电阻相等,此时当外电阻越接近内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越大,B 项正确;R 0消耗的功率P =IU 2=0.5 W ,C 项错误;电源的效率η=IE -I 2r IE,电流越小,电源效率越大,可见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滑到最右端时效率最大,D 项错误.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各元件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某灯泡突然出现故障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关于故障原因或故障后其他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L 1灯丝突然短路B 、L 2灯丝突然烧断C 、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变小D 、电容器C 上电荷量减少解析:选B 若L 1灯丝短路,电路中R 总变小,干路电流变大,A 错误;若L 2灯丝烧断,R 总变大,干路电流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B 正确;当r =R 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由于无法确定r 和R 总关系,所以无法确定P 出的变化情况,C 错误;由Q =CU 知,U 变大,Q 变大,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9、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不计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当电键闭合后,两小灯泡均能发光.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灯泡L1、L2均变暗B、小灯泡L1变亮,小灯泡L2变暗C、电流表的读数变小,电压表的读数变大D、电流表的读数变大,电压表的读数变小解析:选BC滑片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总电流变小,路端电压变大,故电流表的读数变小,小灯泡L2变暗,电压表的读数变大,进而可知小灯泡L1两端电压U L1=U路-U L2变大,小灯泡L1变亮,B、C正确.10、某同学将一直流电源的总功率P E、输出功率P R和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 r随电流I变化的图线画在了同一坐标系上,如图中的a、b、c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直线a表示电源的总功率P EI图线B、曲线c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P RI图线C、电源的电动势E=3 V,内电阻r=1 ΩD、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P m=2 W解析:选AD电源的总功率P E=EI,直线a表示电源的总功率P EI图线,选项A正确;电源的输出功率P R=UI=(E-Ir)I=EI-I2r,曲线b表示电源的输出功率P RI图线,曲线c表示电源内部的发热功率P rI图线,选项B错误;由直线a的斜率可得电源的电动势E=4 V,选项C错误;当I=1 A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P m=2 W,选项D正确.11、(2016·浙江联考)如图所示,图甲中M为一电动机,当滑动变阻器R的触头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中,两电压表的读数随电流表读数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流表读数在0.2 A 以下时,电动机没有发生转动.不考虑电表对电路的影响,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电源电动势为3.4 VB 、变阻器的触头向右滑动时,读数逐渐变大C 、此电路中,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0.9 WD 、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 Ω解析:选BD 由题图乙可知E =3.6 V ,A 错误;变阻器的触头向右滑动时,其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总电流变小,路端电压变大,则读数变大,B 正确;由题图乙知电动机内阻r M =4 Ω,当I =0.3 A 时,电动机输出功率最大,最大为3.0 V ×0.3 A -(0.3 A)2×4 Ω=0.54 W ,C 错误;当I =0.1 A 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大值.由题图乙可知r M =4 Ω,r =2 Ω,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R =E I-r -r M =30 Ω,D 正确. 1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电流表的示数变为零,若电路中故障发生在灯L 、电阻R 上,用一根导线来判断电路故障,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将导线并联在R 两端,电流表无示数,一定是L 断路B 、将导线并联在L 两端,电流表无示数,一定是R 断路C 、将导线并联在R 两端,电流表有示数,一定是R 断路D 、将导线并联在L 两端,电流表有示数,一定是L 断路解析:选CD 电流表的示数变为零,说明电路故障为断路,将导线与用电器并联进行检测时,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与导线并联的用电器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另一个用电器断路或两个用电器都断路.若将导线并联在R 两端,电流表无示数,则可能是L 断路,也可能是R 、L 都断路,A 错误;若将导线并联在L 两端,电流表无示数,则可能是R 断路,也可能是R 、L 都断路,B 错误;若将导线并联在R 两端,电流表有示数,则一定是R 断路,C 正确;若将导线并联在L 两端,电流表有示数,则一定是L 断路,D 正确.。
碑碎市碰碗学校高考物理复习 大串讲(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专题 恒电流
感碍州碑碎市碰碗学校专题09 恒定电流【基础知识梳理】一、电流、电阻、电阻定律1.电流(1)定义: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3)三个公式①定义式:I=qt;②决定式:I=UR;③微观式:I=neSv。
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2)公式:I =U R。
(3)适用条件:适用于金属和电解液导电等纯电阻电路。
3.电阻定律 (1)电阻 ①定义式:R =U I。
②物理意义: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R 越大,阻碍作用越大。
(2)电阻定律①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②表达式:R =ρl S。
(3)电阻率 ①计算式:ρ=R S l。
②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
③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伏安特性曲线 1.I =U R 与R =U I的区别(1)I =U R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I 与电压U 成正比,与电阻R 成反比。
(2)公式R =U I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明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2.伏安特性曲线(1)在R 一定的情况下,I 正比于U ,所以I -U 图线和U -I 图线都是过原点的直线。
如图甲、乙所示,I -U 图线中,R 1<R 2;U -I 图线中,R 1>R 2,此时,导体的电阻为U -I 图线的斜率,R =U I =ΔUΔI。
(2)在R 变化的情况下,I 与U 不成正比,而是一条曲线,如小灯泡的U -I 图线(如图丙所示),此时电阻R =U I ≠ΔUΔI,即R 为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而不是切线的斜率。
三、电功、电功率及电热 1.电功(1)定义: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做的功称为电功。
高考物理复习 考前大串讲(基础知识查漏补缺)专题02 相互作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专题02 相互作用【知识网络】【知识清单】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特性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独立存在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如此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①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按一定比例(或标度)画出线段,其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明确力的作用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表示力的作用线。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②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③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比拟3.力的分类4.四种根本相互作用①万有引力 ②电磁相互作用 ③强相互作用 ④弱相互作用 二、重力 1.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
作用点物体的每一局部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如此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2.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如此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3.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物理量比拟内容重力质量区别决定因素由质量和地理位置共同决定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与位置无关表示方法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天平联系在同一地点,物体重力的大小G跟物体质量成正比,即G=mg 三、弹力1.形变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自身的几何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称作形变。
形变2.形变的分类(1)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2)范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的形变或多或少仍有保存而不能复原的形变。
3.弹性限度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过大,超出了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就不能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吐血整理丨高考物理知识点梳理及串讲
高中物理知识盘点串讲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动量与动量守恒【知识网络】【知识清单】一、冲量1. 冲量: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
表示为I = F·t。
2. 冲量是个矢量。
它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3. 冲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牛顿·秒(N·S)。
=·。
4. 物体受到变力作用时,可引入平均作用力的冲量。
I F t5. 冲量是力的时间积累量,是与物体运动过程相联系的量。
冲量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动量发生改变,因此冲量的大小和方向只与动量的增量直接发生联系,而与物体动量没有什么直接必然联系。
6. 冲量是矢量,因而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成和分解。
合力的冲量总等于分力冲量的矢量和。
二、动量=。
1. 动量:物体质量与它的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
表示为P mv2. 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
3. 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为千克·米/秒(kg·m/s)。
4. 动量与物体的速度有瞬时对应的关系。
说物体的动量要指明是哪一时刻或哪一个位置时物体的动量。
所以动量是描述物体瞬时运动状态的一个物理量。
动量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但它不能表示物体运动快慢,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但不具有相同的动量。
5. 当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时,其动量的方向可用正负号表示。
6. 动能与动量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但意义不同。
物体动能增量与力的空间积累量——功相联系,而物体动量的增量则与力的时间积累量——冲量相联系。
三、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的比较名称项目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定义式 p =mvE k =12mv 2Δp =p ′-p 矢标性 矢量 标量 矢量 特点 状态量状态量过程量关联方程E k =p 22m ,E k =12pv ,p =2mE k ,p =2E kv特别提醒:1. 因为速度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所以动量也跟参考系的选择有关,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动量是相对地面而言的。
2. 物体动量的变化率 ΔpΔt 等于它所受的力,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四、动量定理1. 物体受到冲量的作用,将引起它运动状态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动量的变化。
2.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
用公式表示为:F t P P mv mv 合·=-=-21213. 在中学阶段,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通常是指单个物体,合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一切外力的合力。
实际上,动量定理对物体系统也是适用的。
对物体系统来说,内力不会改变系统的动量,同样是系统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系统的动量变化。
不加声明,应用动量定理时,总是以地面为参照系,即P1,P2, P都是相对地面而言的。
4. 动量定理说明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的数值相同,方向一致,单位等效,但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冲量就是动量的增量。
对方向变化的力,其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般不同,但冲量的方向与动量变化的方向一定相同。
若公式中各量均在一条直线上,可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根据已知各量的方向确定它们的正负,从而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公式中的“-”号是运算符号,与正方向的选取无关。
5. 动量定理揭示的因果关系。
它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物体动量的变化是由它受到的外力经过一段时间积累的结果。
6. 动量定理的分量形式: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动量变化只由这一方向上的外力冲量决定。
F x t=mV x′-mV xF y t=mV y′-mV y7. 动量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
对于变力的情况,动量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8. 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表示,F=(P′-P)/t=ΔP/t。
从该式可以得出:合外力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率。
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为研究同一力学过程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研究方法。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要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而用动量定理只涉及始末状态的动量,因而在过程量未给出的情况下,用动量定理解题较为方便,尤其对于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的情况,就更为简便。
9. 动量定理应用举例(1) 解释现象①在ΔP一定的情况下,要减小力F,可以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要增大力F,可缩短力的作用时间。
②在F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t短则ΔP小,作用时间t长则ΔP大;③在t一定的情况下,作用力F小则ΔP小,作用力F大则ΔP大。
(2) 定量计算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确定合外力及作用时间;③找出物体的初末状态并确定相应的动量;④如果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选定正方向,并给每个力的冲量和初、末动量带上正负号,以表示和正方向同向或反向;如果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⑤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 ⑥解方程,讨论。
五、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 动量守恒定律内容: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就保持不变。
用公式表示为:P P P P 1212+='+' 或 m v m v m v m v 11221122+='+'2. 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无论是宏观物体构成的宏观系统,还是由原子及基本粒子构成的微观系统,只要系统所受合外力等于零,动量守恒定律都适用。
3. 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物体系。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物体系的内力,系统之外的物体的作用于该系统内任一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
内力只能改变系统中个别物体的动量,但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只有系统外力才能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4. 守恒条件(1)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
(2)近似守恒:系统受到的合力不为零,但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系统的动量可近似看成守恒。
(3)分方向守恒:系统在某个方向上所受合力为零时,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5. 三种常见表达式(1)p =p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 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
实际应用时的三种常见形式:a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适用于作用前后都运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b .0=m 1v 1′+m 2v 2′(适用于原来静止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比如爆炸、反冲等,两者速率及位移大小与各自质量成反比)。
c .m 1v 1+m 2v 2=(m 1+m 2)v (适用于两物体作用后结合为一体或具有相同速度的情况,完全非弹性碰撞)。
(2)Δp =0(系统总动量不变)。
(3)Δp 1=-Δp 2(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在中学阶段常用动量守恒公式解决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规定好正方向,v v v v 1212、、、''方向由正、负号表示。
6. 两个物体构成的系统如果在某个方向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个方向上动量守恒。
7. 碰撞、爆炸等过程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很大,远大于外力,外力可忽略。
碰撞、爆炸等作用时间很短的过程可以认为动量守恒。
六、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1.碰撞的种类及特点分类标准种类特点能量是否守恒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损失最大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共线对心碰撞(正碰) 碰撞前后速度共线非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后速度不共线2.碰撞和爆炸的比较名称比较项目爆炸碰撞相同点过程特点都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相互作用的力为变力,作用时间很短,平均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可以认为碰撞、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能量情况都满足能量守恒,总能量保持不变不同点动能、机械能情况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动能会增加,机械能不守恒。
弹性碰撞时动能不变,非弹性碰撞时动能要损失,动能转化为内能,动能减少,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3. 反冲运动(1)反冲运动是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
(2)反冲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合外力为零或外力的作用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利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查漏补缺】动量和动量定理一、动量与冲量概念的理解及大小的计算1.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的比较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定义式p=mv E k=12mv2Δp=p′-p标矢性矢量标量矢量特点状态量状态量过程量关联方程E k=p22m,E k=12pv,p=2mE k,p=2E kv联系(1)都是相对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选取地面为参考系(2)若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则动量一定也发生变化;但动量发生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2. 冲量的理解与计算(1)恒力的冲量计算恒力的冲量可直接根据定义式来计算,即由I=Ft而得。
(2)对于在同一方向上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力,可以用平均力计算冲量。
(3)方向恒定的变力的冲量计算。
如力F的方向恒定,而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该力在时间t=t 2-t 1内的冲量大小在数值上就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4)一般变力的冲量计算在中学物理中,一般变力的冲量通常是借助于动量定理p t F ∆=⋅来计算的。
(5)若过程中有多个力分别作用,可分时间段先求出各个时间段内各个力的冲量,然后得出整个过程中力的冲量。
(6)合力的冲量计算几个力的合力的冲量计算,既可以先算出各个分力的冲量后再求矢量和,又可以先算各个分力的合力再算合力的冲量。
失分预警 动量和冲量都是矢量,计算时一定要指明方向。
【典例1】关于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时,动量的增量Δp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B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减小时,动量的增量Δp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C .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动量的增量Δp 为零D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动量的增量一定不为零 【答案】ABD当物体速度减小时,p 2<p 1,如图(b)所示,Δp 与p 1或p 2方向相反,B 选项正确。
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其方向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动量可能不变化即Δp =0,也可能动量大小不变而方向变化,此种情况Δp ≠0,C 选项不正确。
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动量的方向变化,即动量一定变化,Δp 一定不为零,如图(c)所示,故D 选项正确。
【典例2】如图所示,竖直面内有一个固定圆环,MN 是它在竖直方向上的直径.两根光滑滑轨MP 、QN 的端点都在圆周上,MP >QN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a 、b 分别从M 、Q 点无初速度释放,在它们各自沿MP 、QN 运动到圆周上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合力对两滑块的冲量大小相同B .重力对a 滑块的冲量较大C .弹力对a 滑块的冲量较小D .两滑块的动量变化大小相同 【答案】 C二、动量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1.动量定理理解的要点 (1)矢量式.(2)F 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3)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 (4)由Ft =p ′-p ,得F =p ′-p t =Δpt,即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2.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内各物体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也可以是相对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