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国海洋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新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回想起去年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犹豫是不是要遵从自己的梦想,为了考研奋斗一次。

当初考虑犹豫了很久,想象过所有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为什么呢?有一个重要的考量,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这话听来可能过于空洞吧,但事实却是如此。

大家也都可以看到,当今社会的局势,浮躁,变动,不稳定,所以我经常会陷入一种对未来的恐慌中,那如何消除这种恐慌,个人认为便是充实自己的内在,才不至于被一股股混乱的潮流倾翻。

而考研是一条相对比较便捷且回报明显的路,所以最终选择考研。

所幸的是结局很好,也算是没有白费自己将近一年的努力,没有让自己浑浑噩噩的度过大学。

在准备备考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了一份复习时间规划。

并且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复习。

给大家一个小的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踏踏实实的打好我们的基础,复习比较晚的同学也不要觉得时间不够,因为最后的成绩不在于你复习了多少遍,而是在于你复习的效率有多高,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调整好心态,保证自己每天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到你,做好自己!在此提醒大家,本文篇幅较长,因为想讲的话实在蛮多的,全部是我这一年奋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以及走过的弯路,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有所帮助。

最后结尾处会有我在备考中收集到的详细资料,可供各位下载,请大家耐心阅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02)材料科学基础或(81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815)固体物理或(846)综合化学或(852)无机化学或(853)分析化学或(854)有机化学(802)材料科学基础参考书:《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徐恒钧;《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冯端、师昌绪、刘治国。

众所周知,真题是考研英语复习的treasure,正所谓真题吃透,英语不愁!那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拿真题练手呢?假如你是从1月份开始准备考研,考虑到你第一个月刚入门,决心不定、偷工减料,并且觉得考研难不时地需要给自己做点心理建设,那么1月份等同于没学。

2021中国海洋大学有机化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中国海洋大学有机化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政治,李凡老师的政治班是一门极棒的课程,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答题技巧,逻辑性和归纳方法极好,可惜很少有人接触这一个课程。

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抽出一天的时间把它看下。

《政治新时器》一套书的使用,来复习政治就差不多的。

过了十一黄金周,《政治新时器》里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和习题我过了一遍,过第二遍时我直接做得配套练习题,错题我就按照配套答案里的索引找到知道点那本书里的内容,做好标注,并在笔记本上做好总结,所谓的总结,更多是指会议的差别记忆,无中生有提法的重点记忆等等,或者说每复习一道题,要有发散思维,考虑之前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那道题怎么考的,找出题目来进行对比分析,第三遍基本就不怎么错了,这样做也为我之后做试题打下了基础。

主观题就是靠背了,背诵不太容易讲方法,很容易陷入一句话不停地说的情况,总结也就是理解为王吧,我的一个不成熟的做法是“随时”回顾,吃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睡觉前等等,试试能不能自己串联起来。

英语资料:一本单词书、两套英语真题。

我的英语阅读可以说特别的差,开始做阅读时,经常只对1、2个。

英语基础差的同学不要怕。

只要下苦工,英语及格还是没有太大问题。

我是四月底开始准备背《一本单词》,我大概花了50几天背完。

大概方法就是上午背新的单词,晚上把上午背的单词又看一篇,一天后,二天后,三天后,五天后,一周后,半个月后,一个月后复习一篇。

有些背单词一天都要八小时,背的想吐,但是一定要坚持。

背单词也不要太细,就是看到单词知道它的中文意思就可以了。

8月份,看了蛋核英语的长难句解析课程,然后开始阅读部分,直接做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里真题阅读。

每天早上开始晨读,早上背英语真题中的长短句,吃完晚饭后,又把上午背的长短句温习一遍。

每天做一篇阅读,做完一篇英语阅读,第二天就要分析阅读,开始分析阅读特别的慢,把文中不认识的单词、长短句标记出来。

可能看一遍阅读看完要花费一个多小时,比较耗费时间,但是有收获。

中英一字一句的翻译看,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单词,要把它不常用的意思记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是一年考研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是考验的重要时刻,我是从大三上学期学习开始备考的,也跟大家一样,复习的时候除了学习,还经常看一些学姐学长们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在他们的经验里找到可以帮助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今年成功上岸啦,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希望大家可以在我的经历里找到对你们学习有帮助的信息!其实一开始,关于考研我还是有一些抗拒的,感觉考研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可是后来慢慢的我发现考研真的算是一门修行,需要我用很多时间才能够深入的理解它,所谓风雨之后方见才害怕难过,所以在室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一起踏上了考研之路。

虽然当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但是既然选择了,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平白的付出,说什么都要坚持下去!因为是这一路的所思所想,所以这篇经验贴稍微有一些长,字数上有一些多,分为英语和政治以及专业课备考经验。

看书确实是需要方法的,不然也不会有人考上有人考不上,在借鉴别人的方法时候,一定要融合自己特点。

注:文章结尾有彩蛋,内附详细资料及下载,还劳烦大家耐心仔细阅读。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与化工专考研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971)化工原理中国海洋大学材料与化工专考研参考书目:姚玉英等,《化工原理》(第二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众所周知,真题是考研英语复习的treasure,正所谓真题吃透,英语不愁!那应该什么时候开始拿真题练手呢?假如你是从1月份开始准备考研,考虑到你第一个月刚入门,决心不定、偷工减料,并且觉得考研难不时地需要给自己做点心理建设,那么1月份等同于没学。

真正投入考研事业要从2月份开始算:2、3月两个月的时间怎么也可以背完一轮单词并学到一点语法皮毛了,故在4月这个春暖花开之际刚好可以开始练习真题啦~千万不要单词没背多少或者跳过语法直接做真题,这样不仅做题过程很生涩,而且囫囵吞枣只能是浪费真题,关于真题大家可参考木糖的。

4月—12月差不多9个月的时间,真题练习该怎么规划呢?建议可以这样安排:①4月—5月完成考研英语真题中的阅读部分;②6月—8月完成考研英语真题中除作文外的部分;③9月—11月除了近几年真题,将剩下的真题全都做完,包括作文;④12月成套做最后三年的真题,当考前模拟,注意整体的做题效率,如一篇阅读最多最多20分钟内完成,同时也要确保正确率。

不仅单词需要每天坚持背,贯穿考研全程,真题也是每天都要有接触,保持做题的“手感”、训练“语感”并培养英语的学习兴趣。

拿到真题具体怎么做?以阅读为例:第一步:先看所有题干,抓关键词除非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否则不建议先浏览文章再做题。

因为咱们是应试,是为了做对题去的,不带着目的去看文章就是在浪费时间,就是在耍流氓。

而且一张考研英语真题中共5篇阅读,一般只有2篇阅读考主旨题才需要通读全文。

而主旨题又通常放在最后,出题顺序基本上和行文顺序保持一致,做到最后一题时就看完了文章的大部分内容。

所以,真的不要一上来就读文章,而是先看题。

第二步:根据关键词定位原文找出答案考研英语阅读“六大题型”高分解题技巧!值得拥有!解题技巧先放在这儿,不懂如何做题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抓题干关键词简单,在原文中找关键词应该也不难,难的是对关键词所在之处的理解,更难的是理解了原文并把C、D选项排除之后,在A、B两选项之间徘徊迷惑,甚至选了错的那个。

想必大部分同学都有这样的苦恼,但不管题做得怎么样,不管你是蒙对的还是真错的,一切都过去了,不要去想了,不要过分在乎自己的对错,接下来的超精读才是我们的重头戏。

第三步:super intensive reading(超精读)超精读——逐词、主句、逐段、逐篇、逐题地研读。

我们做真题就是为了深度分析考研英语的命题规律,发挥真题的最大价值。

另外在超精读的过程中还可以继续背单词、学语法并分析翻译长难句。

所以再次提醒一下大家真的不用等到单词、语法完全学到位了再开始练真题,因为背单词、学语法和做真题三者之间不冲突,甚至慢慢训练之后可以相辅相成。

阅读超精读要做到什么程度呢?①没有一个核心词汇不认识——在练习真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背单词,并且把单词放在文章中、具体的语境中更容易理解记忆并掌握其用法。

②没有一个句子是难句——在做阅读超精读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语法、分析长难句~如果能做到看懂并熟练地翻译一个句子,那么基本功就非常扎实了。

③全文会翻译——把握文章的总体意思,不仅是为了做对主旨题,也是为了以后如果遇到主题类似的文章也方便自己理解。

④掌握选项规律——弄懂这道题的正确选项为什么是对的,错误选项为什么是错的,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考研英语中的阅读部分一定要这样仔仔细细地做,保证能提高好几度的阅读理解水平。

完型、新题型偏向于技巧性质,没有必要整篇超精读,做完题目、对完答案、看看解析就可以了,重点记忆文中的核心词汇,积累固定搭配。

虽然真题资料可以为我们省去了很多自己手动翻译的时间,但一篇阅读整个超精读的过程下来也需要花不少的时间(一篇阅读超精读大概要2个小时)。

特别是初期可能会比较慢,因为刚开始单词、语法基础还不是很牢固,这是正常的。

我们就要靠这么一步一步来夯实自己的基础,越到后面就越顺手。

所以不要怕麻烦,不要图快,现在静下心来一步一步做到位,后期就能省好多事儿。

(971)化工原理专业课复习我专业课分数不是很高,没有经验可以讲。

但是有忠告给大家……之前看别人的经验贴说大纲出来再看就赶趟什么的,我倒不是否定前人经验,还是感觉要看个人条件吧,。

我就是等到八月份出来才开始学的专业课,我觉得完全时间不够用,而且感觉专业课的题越来越活了。

还有人说专业课完全不用补课,自己背一背就可以了什么的,我感觉并不是这样。

最后我和同学上了一个冲刺押题课,才知道自己差了多少。

初试备考我最头疼的是专业课。

因为当时没好好学过,等于零基础。

短时间内就要考试,真是非常大的挑战。

最后成绩还算可以,起作用最大的是书本和习题,超级推荐研教新版习题!背起来相对轻松,注意反复加深记忆即可。

大题我则是做的专业课的真题集,这个非常重要,意提升答题效率,因为真的时间很紧张,我推荐把自己的教材翻出来整理重要的知识点为关键点,只要勾些重点词汇就行,以及真题一本(注意要有详解),就差不多了。

注意笔记必须要自己整理,记忆的时候反复阅读,记住关键词,记要点即可。

做这个的原则是少挖井多挖坑,涉及面要广,但不需要太深入,比如要掌握工业上常用的板式塔的类型板式精馏塔如下图所示。

塔为一圆形筒体,塔内设多层塔板,塔板上设有气、液两相通道。

塔板具有多种不同型式,分别称之为不同的板式塔,在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工业上常用的板式塔的类型有: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等。

板式塔塔板流体流向分布类型可分为U形流,单溢流,双溢流等。

专业课一开始的复习方向就错了,说是做笔记其实把书抄了一遍几乎,没任何作用,后来抄的一个字没看,专业知识绝对不是一遍看下来就完了,要想考上也要三遍五遍才可以。

其实就是理解记忆,背熟了就没问题。

研教新版的专业课习题里面涵盖了大纲中所有考察部分。

里面还有很多往年的原题,及经典题型,并且还配有答案,所以基础薄弱,的同学建议多看看这题集巩固基础。

随书还附赠精缩版小册子方便携带,还有串记手册、习题册,使用比较方便答题和记忆效果好。

另外,我们在做题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题,有了错题证明我们有些知识还没掌握,还可以继续提高自己。

无论哪一科都需要整理错题,只不过是有点需要整理在笔记本上,有点记在书上就行。

像政治因为内容太多,就做到辅导书上就行,况且李凡的《政治新时器》上有答案分析,而且分析的挺透彻的,只需要将题目所在位置,与涉及知识点标一下,等下一轮复习时注意一下即可。

英语错题更没法在笔记本上记笔记了,一是每一篇阅读理解题有5个,你问问你考研的学长学姐,看看他们在做的时候错几个,根本就整理不过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做完每一年的四篇后,在辅导书上总结一下,正好《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上在每一年的真题讲解结束后,都留了一页空白页让你做总结整理。

而专业课最好是记在笔记本上,这样方便以后的复习。

专而业课复习的时候,看看历年的考题就会大致摸出方向,一般不会考偏、生僻的,至会考大家最熟悉、最重要的,例如:但是这样并不意味着简单,很多考点你尽管知道是什么,但要能够掌握,还是挺困难的。

我是到了12月份才知道自己之前还有一本,发现了之后悔不当初,这本书按照题型分类,省去了自己整理的很多麻烦,系统又有条理。

但是看的时候仍然需要整合成自己的话,虽然考试时写到差不多就行,但是考场上并不一定会记得当时整理的所有,肯定会有遗忘,所以准备的时候多一点较好。

考试的时候我分析今年真题就会发现,贴近实践的东西考得越来越多了。

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改变。

个人推荐还是去补课吧,补课老师会给你缕出一个清晰的思路,特别有助于你去理解和记忆,而且还有一些答题技巧什么的。

当我发现这些的时候已经晚了,所以还是奉劝大家,别等到最后拍大腿后悔。

只有过来人才有体会。

但是只是个人见解,也不乏有的人天生逻辑感很强之类的。

专业课从八月份开始接触的时候,报了各种补课班学习,并且十分喜爱,专业水平没问题,但知识面广泛度不敢恭维,最后成绩专业课一般,个人感觉最后的大题太难了,分数应该全扣在那上面了,而且貌似今年的考点也比较偏,之前背过,有些忘了。

我参加了补课班之后,有老师讲各种专业课技巧,收获很多,个人觉得那种上课得来的知识比自己看书要更容易记忆吧,有氛围在里面。

可能也因人而异。

教材做了能有2-3遍,其余的书看了1-2遍,练习也都做了。

不过理论我抠的并不是很细的那种。

那时候主要是为了看看结构和一些考点。

我会用本子做题,用红笔批改,把一些错误用荧光笔标注上,每周都会复习一遍,还要总结各种表达。

专业课就是反复背,但我背考点从来不会用笔写,因为我写一写就变成机械抄写了,根本不往脑子里走。

很多人是这样,所以还是不要自欺欺人好了。

我专业课用了研教新版教材,大概看了至少3遍吧,也都背了,所有的考点都抠得很细。

因为有的题很容易出那种基础的知识点。

背了复习资料书,买了研教新版模拟题来做,背了至少3遍,唯独没有练过大题。

真题大概也做了5.6遍,因为会有重复。

当时做的时候就不太会,还各种查资料,现在看来真是占了大便宜。

专业知识部分是自己在网上根据用百度搜索,挑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再搜索,最后自己整理。

这方面,有一位老师的那本书里讲的很详细,书名我忘记了,不过讲的再细,同样是要自己整理出重点。

我在复习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初期看书的时候只是看,看完了什么都不记得,以至于最后又找学姐买了她写的笔记,根据自己看的书又重新整合,最后大约有十万字,时间特别不够,要挤出其他科目的时间记忆专业知识。

所以学弟学妹们引以为戒,若是大三下学期有时间,可以慢慢细细看看,会觉得很有意思,你会想了解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