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_朱国平

合集下载

基于椭圆傅里叶变换的鱼类矢耳石和听沟形态识别

基于椭圆傅里叶变换的鱼类矢耳石和听沟形态识别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 2014年 3—5月于我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采
集 3种圆属鱼类共 103尾(表 1)。在实验室解 冻后对样品进行生物学测量:叉长 (forklength, FL,精确到 1mm)、体质量(bodymass,BM,精确 到 1g),并提取耳石。除去耳石包膜和黏液并清 洗,放入盛有 95%乙醇的离心管保存。 1.2 矢耳石图像采集
聚类分析,将 8种天竺鲷属鱼类分为 3个群组; TUSET等[14]通过测量 3种鎠属(Serranus)鱼类耳 石的形态参数计算出形状指标,并区分 3种鎠属 鱼类耳石的形态。而几何形态测量法则更为直 观,其主要是 采 用 椭 圆 傅 里 叶 分 析,如 方 舟 等 [15] 利用 2种 形 态 分 析 方 法 识 别 2种 沙 丁 鱼 (Sardinella)耳石形态,认为在鱼类耳石的判别分 析中,傅里 叶 方 法 比 传 统 形 态 测 量 法 更 有 效;侯 刚等[16]对北部湾 3种金线鱼属(Nemiptemy)鱼类 矢耳石形态进行识别分析,并重建了 3种金线鱼 耳石形态;王英俊[17]利用傅里叶分析研究鱼类耳 石形态,认为前 20次谐值可以描绘耳石形态特 点。
摘 要:为了解鱼类矢耳石和听沟的形态特征,根据 2014年 3—5月采自我国南海东沙群岛海域 103尾圆 属鱼类(长体圆 Decapterusmacrosoma、泰勃圆 D.tabl、无斑圆 D.kurroides)的矢耳石,进行椭圆傅里叶 变换分析。耳石整体形态和听沟形态轮廓经图像处理后解析为椭圆傅里叶描述子,并对耳石整体形态轮廓和 听沟形态轮廓重建得到 20个谐次。从圆属鱼类的耳石整体形态和听沟形态轮廓分别提取 77个椭圆傅里 叶描述子系数来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耳石整体形态主成分分析显示,第 1主成分和第 2主成分分别 解释了总变异的 41.3%和 12.4%;而听沟形态的第 1主成分和第 2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 33.8%和 30.1%。3种圆属鱼类耳石整体形态的交互检验判别分析成功率为 100%、95.7%、100%,听沟形态的交互 检验判别分析成功率为 96.4%、95.7%、95.8%。研究结果表明,椭圆傅里叶变换分析对圆属鱼类耳石整 体形态和听沟形态识别效果显著。

长江口水域四种鱼类的耳石微化学研究

长江口水域四种鱼类的耳石微化学研究

长江口水域四种鱼类的耳石微化学研究刘洪波;姜涛;邱晨;杨健【摘要】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技术(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对长江口不同水域中捕获的焦氏舌鳎、皮氏叫姑鱼、鱼和光泽黄颡鱼耳石中的Sr含量进行耳石微化学研究,结果发现,焦氏舌鳎是典型的海水鱼类,不仅Sr:Ca比(按惯例标准化为Sr:Ca× 103)的移动平均值高(>7),而且Sr含量面分析图亦呈现为对应高盐度海水的黄色或红色图谱.虽然皮氏叫姑鱼和鱼从出生直至被捕Sr∶Ca比的移动平均值都在3-7间波动,总体上属河口半咸水栖息鱼类,但从Sr含量面分析图来看,皮氏叫姑鱼生活史履历更为复杂,可包括淡水(对应蓝色图谱)和半咸水生境(对应绿色图谱);而鱼仅在长江口较高盐度半咸水或海水生境中活动,未见进入过淡水的履历.光泽黄颡鱼表现出仅利用淡水生境的履历,其Sr:Ca比的移动平均值仅在1.5-3间窄幅波动,整个生活史均在淡水区域里活动,表现为长江口典型的淡水栖息鱼类.本研究从新的角度提供了较为客观、直观和最新的信息,用以较为准确地重建和掌握长江口这些不同鱼类的生境利用特征.【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8(049)006【总页数】7页(P1358-1364)【关键词】耳石;微化学;焦氏舌鳎;皮氏叫姑鱼;鱼;光泽黄颡鱼;长江口【作者】刘洪波;姜涛;邱晨;杨健【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无锡21408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无锡214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Q959.4长江口是太平洋西岸的第一大河口, 其上游可延伸到海洋潮汐所至的安徽大通, 下游经江苏启东、上海南汇等地汇入大海(庄平等, 2006)。

一种鱼耳石微化学分析的微取样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鱼耳石微化学分析的微取样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鱼耳石微化学分析的微取样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继隆,马波,李培伦,鲁万桥,唐富江,李雷申请号:CN202110912722.4
申请日:20210810
公开号:CN113588328B
公开日:
202204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鱼类鉴别及生活史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耳石微化学分析的微取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同一鱼样本的两个矢耳石进行包埋,一个用于分析耳石核心区结构,另一个用于耳石微取样;(2)用于分析耳石核心区结构的矢耳石包埋后采用电子微探针进行元素面分析,确定耳石核心区结构图;(3)按照步骤(2)确定的耳石核心区结构图对用于耳石微取样的矢耳石进行微取样,取样位置为耳石核心区。

本发明借助EPMA分析技术开展耳石特定区域的微取样方法。

此方法能够精确划分目标区域,准确采集该区域的样品,为耳石微取样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法。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地址:15007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河松街23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程小芳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鱼类耳石形态研究进展

鱼类耳石形态研究进展

鱼类耳石形态研究进展何文平【摘要】鱼类耳石形状具有高度的物种特异性,在种类及种群识别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综述了鱼类耳石形态的特征参数、耳石形态研究方法及其在鱼类种类及种群识别中的应用.%Fish otolith morphology is in high species specific with the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in species and population identification research. The characters of otolith morph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otolith morph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species and population identification were summarize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00)030【总页数】3页(P14760-14762)【关键词】耳石;形态特征;种群识别【作者】何文平【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重庆4024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耳石是存在于硬骨鱼类内耳的膜迷路内石灰质硬组织,主要由碳酸钙构成,起平衡和听觉作用。

内耳的椭圆囊、球囊和听壶中分别具有微耳石(Lapillus)、矢耳石(Sagittaes)和星耳石(Asteriscus)各1对。

鱼类耳石的形态、大小、功能和微结构特征随种类而存在差异[1]。

微耳石和星耳石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而矢耳石为镰刀状(Sickleshaped)或针状(Needle shaped)[2]。

骨镖鱼类和其他硬骨鱼类之间在耳石形态和大小上存在较显著的差异。

在骨缥鱼类中,可能由于与听力密切相关,星耳石和韦伯氏器(Weberian apparatus)靠得很近,且比矢耳石大得多。

骨镖鱼类以外的其他硬骨鱼类,矢耳石通常最大[3]。

鱼耳石微结构和微化学分析在渔业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鱼耳石微结构和微化学分析在渔业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鱼耳石微结构和微化学分析在渔业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周玲;千琳勃;赵素梅;李猛
【期刊名称】《化纤与纺织技术》
【年(卷),期】2022(51)4
【摘要】鱼耳石是鱼类在其生长期间于内耳中沉积而形成的碳酸钙晶体,研究鱼耳石的轮纹结构和鱼耳石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可以获取鱼类的生长信息、生活史类型、孵化规律、洄游特征及水环境变迁等重要信息,对渔业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综合了目前常用的鱼耳石分析处理方法,如电子探针分析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质谱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如鳗鲡幼鱼的日龄推算、台湾乌鱼的洄游、海洋鱼类的
种群识别等,展示了鱼耳石微结构和微化学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目前鱼耳石研
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周玲;千琳勃;赵素梅;李猛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邢台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邢台学院数
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31.1
【相关文献】
1.野外采集和人工饲养胭脂鱼耳石微结构特征分析
2.东太平洋茎柔鱼的耳石微结构
3.头足类角质颚微化学及其在渔业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头足类角质颚微化学
及其在渔业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5.基于耳石微化学分析的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海银鲳耳石形态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东海银鲳耳石形态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农业资源与环境东海银鲳耳石形态特征研究耳石[1-9]是倾斜或者平置于硬骨鱼类内耳的膜迷路内的组织,它主要由碳酸钙构成,无机成分占85%以上,耳石中心为1个圆形的核,核的中心是耳石原基,1个耳石通常具有1个中心核和1个原基,但也有极少数耳石具有1个中心核和2个原基,或2个中心核和2个原基,核周围为同心环纹的生长轮。

在膜迷路内的椭圆囊、球囊和听壶中各具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一对,其中微耳石侧扁,矢耳石一般较大,外形有亚圆形、长圆形、盾形等几种,可分为背面、腹面、前缘、后缘、外缘、内缘等几部分,星耳石一般较小。

它对鱼类的平衡和听觉起很重要的作用。

鱼类耳石[10-13]是鱼类良好的信息载体,耳石的形态、大小、功能和微结构特征随种类而存在差异,因此,耳石的形态特征通常作为种类或种群鉴定的工具,而且可作为鉴定年龄和分析生长的材料。

耳石微结构是研究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长、发育、死亡、生存环境条件等众多方面的有力途径,在日龄鉴定、孵化期和产卵期调查以及早期生长研究中具有其它研究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国内外曾有过一些耳石形态特征与微结构特征的特征,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国外:Torres,G.J.,Lombarte,A.,and Morales-Nin,B Saggital[33]利用耳石的大小和形状变化来识别不同地域内的三种鳕鱼;Pannella发现耳石上存在日轮,因此耳石日轮生长的研究逐步成为国际鱼类生物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如Williams,T.P.,and Bedford,B.C[32]利用耳石的形态特征来鉴定鱼类的年龄。

在我国,郭弘艺,唐文乔等[14]对中国鲚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研究分析了鲚属鱼类的耳石形态及其与其它鱼类耳石不同之处,同时为鉴别凤鲚、七丝鲚、短颌鲚、刀鲚4种鲚属鱼类提供科学依据;刘必林等[15]、陆化杰等[16]利用主成分分析及主成分之间的关系分别对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和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耳石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更好地了解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提供参考,并且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上述两种鱼类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随着胴长不断增加,耳石绝对尺寸逐渐增大,相对尺寸却逐渐减小的科学理论资料;裘海雅等[17]在研究鱼类耳石与年龄关系的进展中,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鱼类耳石与年龄关系的研究概况,包括耳石生长,耳石日轮、年轮、重量以及耳石元素指纹分别与年龄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在探讨目前研究耳石存在的问题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为今后研究耳石提供研究的方向;王菲等[3]研究了东海条石鲷仔鱼耳石日轮与生长的关系,提出耳石轮纹可作为条石鲷仔鱼日龄的判别依据,为准确掌握鱼类的产卵场和产卵时间提供理论性依据,进而为研究特定鱼类资源的发生机制提供科学方法;廖锐等[2]在探究鱼类耳石研究和应用进展中,对耳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所述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许多参照的科学资料,为顺利研究银鲳耳石作了铺垫。

耳石微细结构和微化学示踪技术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耳石微细结构和微化学示踪技术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耳石微细结构和微化学示踪技术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应

耳石为硬骨鱼类内耳中经生物矿化沉积形成的碳酸钙结晶,不会被鱼体再吸收,其微细结构可以用来判读鱼类的年龄以及生活史阶段,耳石中沉积的化学信息能完整的记录鱼类从出生至死亡所经历的环境信息。

本实验利用记录于耳石内高分辨率信息,结合耳石的微结构特征,探讨鱼类种群划分、鱼类早期生活史重建以及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小黄鱼耳石的日轮结构及轮纹宽度等微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用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μ-XRF)新技术,以天为时间尺度高分辨率提取了耳石中的元素指纹图谱,并基于Sr/Ca值重建了长江口和渤海小黄鱼个体的早期洄游生活史。

2、应用全耳石微化学分析研究了黄、渤海小黄鱼早期补充群体的种群结构。

元素指纹图谱方法和碳氧稳定同位素方法对小黄鱼种群的划分均与现有的划分观点一致,将黄渤海小黄鱼划分为渤海种群、黄海中部种群和黄海南部种群,碳氧同位素关联分析判别成功率为85.7%,元素指纹分析判别成功率为86%。

3、首次尝试利用耳石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发现耳石δ15N与肌肉组织δ15N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2=0.723),耳石δ15N 可以作为肌肉δ15N的替代指标应用于确定生物种属的营养位置,并基于鱼类耳石δ15N建立了黄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高营养层次连续营养谱。

用鳞片和耳石鉴定鲫年龄的比较研究

用鳞片和耳石鉴定鲫年龄的比较研究
表 1 两观测者分别用鳞片和耳 石鉴定洪湖和洞庭湖鲫年龄的吻合率
Tab. 1 Wit hin - st ruct ure rate of agreement in ages assigned independent ly by tw o readers t o scale and ot olit h sampl es of C. aurat us from t he Dongt ing Lake and t he Honghu Lake. 鳞片 S cale 洞庭湖 年龄组 A ssigned age Dongt ing Lake 吻合率 Percent agreement 1 2 3 4 5 6 7 8 总计 In t otal 90. 5 168 50. 9 175 97. 0 168 88. 6 94. 5 71. 4 100. 0 44 109 14 1 n 洪湖 Honghu Lake 吻合率 Percent agreement 80. 8 91. 2 30. 8 6. 7 0. 0 0. 0 26 57 39 30 15 8 n 洞庭湖 D ongt ing Lake 吻合率 Percent agreement 97. 6 98. 2 85. 7 100. 0 42 111 14 1 n 耳石 Ot ol it h 洪湖 Honghu Lake 吻合率 Percent agreement 95. 7 94. 4 92. 9 88. 2 88. 9 93. 3 90. 0 100. 0 92. 6 23 54 28 17 27 15 10 1 175 n
鲫( Carassi us aur atus L. ) 是广布性的鱼类, 在目前绝大多数利用过度的水体中 , 其渔 业地位更显重要。对鲫的年龄和生长已作过一些研究 , 但多数用鳞片来鉴定年龄[ 1 通常存在低估鱼类年龄的问题 , 在生长缓慢的种群和高龄个体上更易出现 发现鲫鳞片上检出的年轮数少于鳍条上的年轮数 [ 4 5] 。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 甚至被用作比较其它材料准确性的基准 [ 7

耳石在鱼类年龄生长和群体鉴别中应用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耳石在鱼类年龄生长和群体鉴别中应用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耳石在鱼类年龄生长和群体鉴别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的开题报告
题目:耳石在鱼类年龄生长和群体鉴别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一、背景和研究意义
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最具生物多样性和经济价值的类群之一,在生态
系统和食物链中居重要地位。

鱼类的年龄、生长和群体鉴别是鱼类生物
学和资源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目前,许多研究常常依赖于鱼类的形态、
大小、颜色等一些表征性的特征,这种方法不仅繁琐,而且受到环境影
响较大。

因此,开发鱼类新的年龄、生长和群体鉴别方法具有较高的研
究和应用价值。

耳石是一种鱼类的内耳感觉器官,具有记录鱼类生长年龄和环境变
化的信息的功能。

其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可以提供关于鱼类年龄、生长
和群体鉴别的重要线索。

因此,本研究旨在初步探究耳石在鱼类年龄生
长和群体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提供新的可靠的鱼类年龄、生长和群体鉴
别方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对象:本研究将选取几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的鱼
类作为研究对象,如鲈鱼、鲤鱼等。

2. 采样和处理:选择成熟期鱼类的耳石进行采集和处理,采用酸洗、重量和形态测量等方法。

3. 观察和分析:使用显微镜、CT扫描、SEM等显微技术观察和分析耳石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并进行鱼类年龄、生长和群体鉴别。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初步探究耳石在鱼类年龄生长和群体鉴别中的应用性,并提供新的鱼类年龄、生长和群体鉴别方法。

此外,该研究对于提高区分不同水域中鱼类的科学精度、更好地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鱼类生物学和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极角坐标的耳石测量和鱼类种群鉴别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极角坐标的耳石测量和鱼类种群鉴别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极角坐标的耳石测量和鱼类种群鉴别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方舟,陈新军,李建华,金岳,苏杭
申请号:CN201410769025.8
申请日:20141212
公开号:CN105740918A
公开日:
2016070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基于极角坐标的耳石测量和鱼类种群鉴别方法,涉及鱼类养殖和管理,尤其涉及一种通过鱼类耳石测量判别区分鱼的种群的方法,以耳石照片的中心点作为测量基准点;找出耳石形态中具有突出特征的端点、凹凸点或拐点作为特征点;通过建立极坐标,将上述各特征点与核心点连线,测量核心点至各特征点的径向长度,获得一组特征长度数据;用测量软件依次测量出相邻两条连线之间的夹角,获得一组特征角数据;结合所述的特征长度数据和特征角数据,利用判别分析法或者灰色聚类分析法,判别被测样本的种群分类。

与现有的单纯使用长度的鉴别分析法相比,本发明的方法使耳石测量和鱼类种群鉴别的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可以显著提高鱼类种群鉴别的判别正确率。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地址: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章鸣玉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耳石在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中的应用

耳石在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中的应用

的一系列研究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评述。
基金项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No. 30870285 ) ,云 南 联 合基金项目( No. U0936602 ) ,中 国 科 学 院 知 识 创 新 重 要 方 向 性项目( No. KSCX2-YW-Z-016 ) ; * 通讯作者,E-mail:fish@ ioz. ac. cn; 第一作 者 介 绍 邓 维 德,男,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鱼 类 学; E-mail:dddwade@ 163 . com。 收稿日期:2009-10-13 ,修回日期:2009 -12 -19
2期
邓维德等:耳石在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中的应用
·173·
图 2 大西洋鲱矢耳石示意图 ( 引 自 Svetocheva 等[12])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Clupea harengus ( from Svetocheva et al. ,2007[12])
图 3 矛尾虾虎鱼矢耳石 Fig. 3 Otolith of 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
鱼 类 的 耳 石 是 一 种 钙 化 组 织,存 在 于 鱼 类 的内耳中。因为耳石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生 长的 特 点,所 以 耳 石 也 成 为 判 断 鱼 类 年 龄 与 生 长的重要材料。
利用耳石纹理特征验证鱼类年龄的方法有 一百 多 年 的 历 史,已 发 展 成 为 一 种 比 较 成 熟 的 年龄鉴定方法。虽然耳石的形成原理尚未完全 清 楚 ,其 对 鱼 体 生 长 的 反 映 有 待 进 一 步 研 究 ,但 这并不妨碍耳石在鱼类年龄生长研究中的应 用。本文将针对鱼类耳石在鱼类年龄生长有关

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_朱国平

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_朱国平

包括字词 频 数 统 计、引 文 分 析、共 词 分 析 和 简 单 的文献累 积 计 量,例 如 单 个 作 者、研 究 组 或 者 国 家的总发行物数量。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 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并在此基础上思 考专题研究发展问题,是文献计量学在学术期刊 及专题 评 价 方 面 的 重 要 应 用[4]。 本 研 究 从 文 献 计量学角度统计、分析和比较了全球南极鱼类耳 石研究相关文献,以便清晰地表明和深入挖掘南 极鱼类耳石研究方面的热点方向和不足之处,从 而为了解南极鱼类耳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 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情报支持。
图 1 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年代分布 ( 图中数字为对应年代文献量)
Fig. 1 The decadal distribution of study on Antarctic fish otolith( The figure indicates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in the corresponding decade)
因此而为了解南极鱼类耳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长期以来南极鱼类耳石一直是南极生态研究一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情报支材料与方法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11材料来源的计量方法研究文献信息的结构分布数量关本研究收集的文献主要来源于国际主要数系变化规律和定理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据库包括webknowledgesciencedirect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科学j其方法jstor
DOI:10.13233/ki.mar.fish.2013.03.014
文章编号: 1004 - 2490( 2013) 03 - 0289 - 07
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4种金线鱼矢耳石识别研究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4种金线鱼矢耳石识别研究

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的4种金线鱼矢耳石识别研究侯刚;王学锋;朱立新;卢伙胜;冯波【摘要】利用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采自北部湾海域的24尾红棘金线鱼(Nemipterus nemurus)、32尾金线鱼(N.virgatus)、36尾深水金线鱼(N.bathybius)和35尾日本金线鱼(N.japonicus)性成熟后的矢耳石样本,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了4种鱼类矢耳石形态识别问题.耳石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值,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通过判别分析区分4种金线鱼的耳石,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分析耳石形态变异.结果表明: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30.78%、28.44%和11.75%,可以将四种金线鱼耳石区分开来.其中Ⅰ型地标点6、10、1 1,Ⅱ型地标点2,Ⅲ型地标点7,贡献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相对扭曲主成分的逐步判别分析中,四种鱼的平均判别成功率达91.3%;交互验证结果显示,四种鱼的平均判别成功率达89.8%,表明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可以作为鱼种耳石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耳石形态学与鱼种判别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年(卷),期】2014(045)003【总页数】8页(P496-503)【关键词】矢耳石;几何形态测量学;地标点法;薄板样条分析;判别分析;金线鱼属【作者】侯刚;王学锋;朱立新;卢伙胜;冯波【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湛江524088;南海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湛江524088;南海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湛江524025;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威海264209;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湛江524088;南海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湛江52402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湛江524088;南海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中心湛江524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9.3耳石由于具有代谢上的惰性,一旦沉积,材料很难被重新吸收或者改变,因而在鱼类生活史履历(通过元素指纹分析)和种类、种群识别(通过形态分析)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Campana et al,1993)。

东南极凯尔盖朗群岛与克洛泽岛小鳞犬牙南极鱼群体耳石形态初步分析

东南极凯尔盖朗群岛与克洛泽岛小鳞犬牙南极鱼群体耳石形态初步分析

东南极凯尔盖朗群岛与克洛泽岛小鳞犬牙南极鱼群体耳石形态初步分析杨丹;方倩;魏联;朱国平【期刊名称】《极地研究》【年(卷),期】2022(34)3【摘要】耳石外型分析已广泛用于鱼类种群识别,而东南极克洛泽岛与凯尔盖朗群岛的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被认为存在两个不同的地理种群。

由此,本研究利用6个耳石形状指标(形态因子、圆度、环率、矩形趋近率、椭圆率和幅形比)和椭圆傅里叶系数对凯尔盖朗群岛与克洛泽岛的小鳞犬牙南极鱼耳石外型进行描述和分析。

分析前,首先排除个体异速生长效应对耳石形态造成的影响,再应用主成分分析选取后续判别分析的成分。

基于形状指标和椭圆傅里叶系数相结合的耳石外型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判别成功率为80.00%。

来自凯尔盖朗群岛与克洛泽岛的小鳞犬牙南极鱼耳石外型整体形态相似,但耳石外部轮廓存在着细微差异。

结合以往的遗传学结论和标志放流结果,耳石外型研究可以初步推断,克洛泽群岛和凯尔盖朗群岛之间存在种群交换,但因为两个区域之间的交换比例和机制尚不清楚,需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如耳石微化学、标志放流等作进一步阐述和补充。

【总页数】8页(P303-310)【作者】杨丹;方倩;魏联;朱国平【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相关文献】1.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南极电灯鱼耳石形态学研究2.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南极电灯鱼耳石形态学研究3.凯尔盖朗群岛:法国最远的领地4.南大洋凯尔盖朗海台区的流场结构及季节变化5.印度洋南部凯尔盖朗群岛底下古次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锇同位素证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极大西洋扇区南极磷虾渔获率序列的振荡模态分析

南极大西洋扇区南极磷虾渔获率序列的振荡模态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3年11月, 20(6): 1274−1283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研究论文收稿日期: 2013−06−25; 修订日期: 2013−08−21.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3B03); 国家973计划项目(2012AA091802);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P201210); 上海海洋大学“海鸥计划”项目(B-5003-11-0023).作者简介: 杨晓明(1972−), 男, 副教授, 从事渔业地理信息系统及渔业海洋学研究. E-mail:xmyang@ m 通信作者: 朱国平, 副教授. E-mail: gpzhu@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11.3446.S.20130927.1750.001.html 网络出版时间: 2013−09−27 17:50DOI: 10.3724/SP.J.1118.2013.01274南极大西洋扇区南极磷虾渔获率序列的振荡模态分析杨晓明1,2,3,4, 朱国平1,2,3,41.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 201306;2.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3.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中心, 上海 201306;4. 农业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 201306摘要: 为了解释南极大西洋扇区的48区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 )资源的多尺度振荡模态特征及其与环境振荡之间的响应关系, 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对1982−2011年间的南极磷虾月均渔获率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其振荡表现出了0.5 a 、1 a 、1.5 a 、2.5 a 、7 a 和11 a 等多个周期, 其中高频振荡对南极磷虾资源变动影响较大, 低频振荡影响较小; 3个亚区渔获率都为冬高夏低季节性振荡, 48.1~48.3亚区最高值依次出现在5月、 6月和9月, 渔获率的最低值出现在1月; 所有振荡周期中以1 a 为最主要振荡周期(方差解释率为46.7%), 南极磷虾年补充规模对其渔获率最为重要; 其2.5 a 振荡和海冰面积3.0 a ;振荡有关; 渔获率低频振荡周期与气候-海流系统振荡周期有关。

几种前处理方法所获刀鲚(Coilia nasus)耳石年轮的效果比较

几种前处理方法所获刀鲚(Coilia nasus)耳石年轮的效果比较

几种前处理方法所获刀鲚(Coilia nasus)耳石年轮的效果比较姜涛;刘洪波;卢明杰;陈婷婷;杨健【期刊名称】《渔业科学进展》【年(卷),期】2016(037)002【摘要】本研究较为系统地比较了刀鲚(Coilia nasus)耳石的几种碾磨方法及耳石酸蚀前处理所获刀鲚耳石年轮的效果.结果显示,耳石横截面碾磨法更易获取较为清晰的年轮,而矢状面碾磨法的效果不及前者,但后者在用于耳石微化学的研究中却更有优势.经5%EDTA处理过的耳石,比用1%HC1处理过的耳石,更容易获得较好的年轮效果.本研究还发现,刀鲚耳石年轮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形态变化,与刀鲚生活史中的生境变化有关联性.【总页数】6页(P62-67)【作者】姜涛;刘洪波;卢明杰;陈婷婷;杨健【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无锡 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无锡 21408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无锡21408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无锡21408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无锡214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6;S917.4【相关文献】1.溯河洄游长江刀鲚(Coilia nasus)摄食虾类的调查 [J], 姜涛;刘洪波;李孟孟;杨健2.长江下游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的时空分布 [J], 刘熠; 任鹏; 杨习文; 李新丰; 徐东坡; 方弟安3.长江中下游流域刀鲚(Coilia nasus)生态表型的划分 [J], 姜涛; 刘洪波; 轩中亚; 陈修报; 杨健4.长江刀鲚(Coilia nasus)“生态活水”育种研究 [J], 曹文景;李荣福;寇祥明;顾树信;孙龙生;王守红;王曙光;吴雷明5.赣江发现溯河洄游型刀鲚(Coilia nasus) [J], 杨一帆;姜涛;高小平;轩中亚;陈修报;李乐康;刘洪波;杨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覆盖率管理策略和中国履约

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覆盖率管理策略和中国履约

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覆盖率管理策略和中国履约左涛;朱建成;王新良;时永强【期刊名称】《极地研究》【年(卷),期】2017(029)001【摘要】This paper outlines the main elements of observer coverage in the Scheme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bservation (SISO) of the 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 (CCAMLR), and reviews the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the scientific observation program for the Chinese krill fishery during the past six fishing seasons. The objective is to help members of the Chinese krill fishing fleet better understand and properly implement CCAMLR policies in the convention area. The SIS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monitoring, control, and surveillance system of CCAMLR. It has a series management procedure including observer designation, observation task and function definition, assessment, and operational review. It is mandatory for all fisheries in the CCAMLR convention area to carry an observer. The observer coverage in the SISO is designed and operated at three levels: sampling of vessels, sampling of hauls among vessels, and sampling within hauls. Since commencing a krill fishery program in the 2009/10 fishing season, China has made every effort to ensure both maximum possible coverage and high-quality scientific observation. During the past six fishing seasons of 2009—2015, nearly 30 scientific observers have beendeployed onboard 19 of the 23 operating vessels. The annual observed coverage of fishing days varied from 81%–100% (mean: 94%), and the annual vessel coverage ranged from 66%–100% (six year mean: 82%), 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50% requireme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apability of Chinese observers in response to possible future adjustments of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regarding observer cover-age, we suggest organizing an open and transparent observer training program us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xperts. In addition, the recruitment of international observers would be a flexible and alternative way to overcome temporary shortages of qualified observer personnel.%回顾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管理体系中科学观察覆盖的主要要素,以及在过去的6年中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执行科学观察计划的主要成果,旨在帮助中国磷虾渔船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的政策、规定.国际科学观察制度是CCAMLR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监管组成部分.它是由观察员指派、职责和方法标准、执行效果评估等组成的相对独立管理机制.科学观察员覆盖率是其实施策略的核心评价指标,它在渔船、网次以及具体观察任务3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管理规定.南极磷虾渔业必须接受CCAMLR严格监管并实施科学观察.2009—2015年6个渔季,中国渔船在贯穿所有渔业活动中,按照CCAMLR要求执行最大可能全面、系统的观察覆盖.已有的23船次中,19船次执行科学观察,聘用科学观察员近30人.各渔季的观察天数覆盖率介于81%—100%(平均覆盖率为94%);渔船覆盖率介于66%—100%,6个渔季平均覆盖率为82%,超过CCAMLR的50%的要求.为应对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管理可能的调整,建议我国建立开放的科学观察培训机制,积极储备极地渔业国家科学观察员人力资源,开拓灵活简便的多重委派途径.【总页数】9页(P124-132)【作者】左涛;朱建成;王新良;时永强【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0;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0;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00;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7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71;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渔业调查的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种群年龄结构分析 [J], 朱国平;吴强;冯春雷;许柳雄;陈新军;黄洪亮;陈雪忠;赵宪勇2.日本水产厅渔业调查船开洋丸赴南极调查南极磷虾 [J], 缪圣赐3.海洋渔业资源声学评估技术及在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评估中的应用 [J], 杨洋;朱国平4.南极磷虾及磷虾渔业 [J], 吴伟平; 谢营樑5.上海水产集团等渔业集团两艘远洋渔船代表中国赴南极海域开展磷虾探捕 [J], 徐吟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包括鲈形目的 11 科 72 种,灯笼鱼目的 1 科 19 种,鳕形目的 6 科 13 种以及仙女鱼目的 3 科 8 种,胡瓜鱼目的 2 科 5 种,鲉形目的 3 科 4 种,海 鲂目的 1 科 4 种及金眼鲷目、鲽形目和奇鲷目的 各 1 科 1 种( 表 2) ,也就是说,依据目前的数据, 尚有约 1 /2 的南极鱼种耳石未被研究,或未出版 在上述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中。研究最多的 3 个 科为南极膝科( 32 种) 、灯笼鱼科( 19 种) 和鳄冰 鱼科( 12 种) 。
表 1 1954 ~ 2012 年南极鱼类耳石研究文献来源分布 Tab. 1 The distribution of journal source on study of
Antarctic fish otolith in the Southern Ocean from 1954 to 2012
期刊英文名 English name of journal
Polar Biology CCAMLR Science Cybium Antarctic Science Journal of Ichthyology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
其它 Others
篇数 Number of documents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来源 本研究收集的文献主要来源于国际主要数
据 库,包 括 Web of Knowledge、ScienceDirect、 JSTOR、 EBSCO、 Wiley Online Library、
收稿日期: 2013 - 03 - 08 基金项目: 国家“863”计划项目( 2012AA092302) 和上海海洋大学“海鸥计划”( B - 5003 - 11 - 0023) 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 朱国平( 1976 - ) ,男,安徽池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极地生物学与渔业生态学研究。
20 14
8 7 5
3
1 ~2
2. 4 研究鱼种 共有 10 目 30 科 128 种南极鱼类的耳石已被
关键词: 南极; 鱼类; 耳石; 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 Q 931. 1,G 353. 11
文献标识码: A
与世界其它大洋不同,南大洋的鱼类种类非 常有限,目前统计南极鱼类仅 275 种[1],且大部 分为特有 种[2]。 尽 管 个 体 较 小,且 数 量 有 限,但 南极鱼类仍为全球所关注,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和科学研究意义。负责任南极渔业管理的基础 即是全面理解表征这些种群的生活史参数,许多 关键生活史信息也多基于这些决定种群数量特 征的生长和营养因素。作为南极鱼类研究的对 象之一,耳石中包含着大量有关该鱼类年龄和过 去生活史等方面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因此, 长期以来,南极鱼类耳石一直是南极生态研究一 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包括字词 频 数 统 计、引 文 分 析、共 词 分 析 和 简 单 的文献累 积 计 量,例 如 单 个 作 者、研 究 组 或 者 国 家的总发行物数量。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 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并在此基础上思 考专题研究发展问题,是文献计量学在学术期刊 及专题 评 价 方 面 的 重 要 应 用[4]。 本 研 究 从 文 献 计量学角度统计、分析和比较了全球南极鱼类耳 石研究相关文献,以便清晰地表明和深入挖掘南 极鱼类耳石研究方面的热点方向和不足之处,从 而为了解南极鱼类耳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 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情报支持。
本研究利用逻辑斯蒂函数反映国际、单位间
及作者间三个层面上的南极鱼类耳石研究合作
的“成熟状况”,逻辑斯蒂函数中的参数利用负二
项对数似 然 法 进 行 非 线 性 最 小 化,计 算 式 分 别
为:
Pi
=

1
+
1 exp[- k(
yi

Yc)
]}
( ) -
Inyi
=
∑D
yi
i
In
Pi 1 - Pi
+ NDi In( 1 - P290
海洋渔业
2013 年
SpringerLink、ProQuest 论 文 库、SciELO、Taylor &
Francis Online、BioOne、Cambridge Journals 及
Oxford Journals 等。同 时,依 托 Google 学 术 搜 索
分析南极鱼类耳石研究领域论文的期刊分 布规律,能够了解到该领域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 哪些核心期刊,可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 定的指导。通过对所选的 108 篇文献样本的分 组检索,剔除非期刊文献,共有 91 篇文献来自于 35 种期刊,论文发表期刊分布情况如表 1 所示。 可见,南极鱼类耳石研究论文大多发表在与极地 研究有关的期刊“Polar Biology”、南极海洋生物资 源养护委员会( CCAMLR) 主办的期刊“CCAMLR Science”以及专注南极研究的“Antarctic Science” 上,3 个期刊发表的论文占所有期刊发表论文总 数( 91 篇) 的 45. 1% 。尽管有 8 篇文献发表在法 国期刊“Cybium”上,另有 5 篇文献来自于俄罗斯 期刊“Journal of Ichthyology”,但这些文献基本上 发表 于 1990 年 之 前。 发 表 在 加 拿 大 期 刊 “Canadian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tic Sciences”上的 3 篇文章均是来自于美国欧道明 大学量化渔业生态学中心( Center of Quantitative Fisheries Ecology,Old Dominion University) ,内容 为耳石微化学研究。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尽管期 刊种类较 多,涉 及 范 围 较 广,但 南 极 鱼 类 耳 石 研 究成果大多发表在极地领域的主流刊物上。
第3 期
朱国平: 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91
成及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2000 年以后,南极鱼 类耳石的研究又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总的来讲, 1980 年为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一个较为明显的 分界线,此前年均文献量为 0. 23 篇,而此后年均 文献量迅速增长到 3. 06 篇。 2. 3 期刊分布规律分析
功能( Google Scholar) ,补充未被国际主要数据库
收录的其它文献来源。
1. 2 分析方法
以“Antarctic”、“otolith”和“fish”为 主 题 词,
以上述文 献 来 源 为 检 索 源,进 行 文 献 检 索,检 索
时间范围为不限。检索到与南极鱼类耳石研究
主题相关度较高的文献 108 篇,并利用文献计量
图 1 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年代分布 ( 图中数字为对应年代文献量)
Fig. 1 The decadal distribution of study on Antarctic fish otolith( The figure indicates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in the corresponding decade)
DOI:10.13233/ki.mar.fish.2013.03.014
文章编号: 1004 - 2490( 2013) 03 - 0289 - 07
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朱国平1,2,3
( 1.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10306; 2.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文献计量学( Bibliometrics) 是以文献体系和 文献计量 特 征 为 研 究 对 象,采 用 数 学、统 计 学 等 的计量方 法,研 究 文 献 信 息 的 结 构 分 布、数 量 关 系、变化规 律 和 定 理 管 理,并 进 而 探 讨 科 学 技 术 的某些结 构、特 征 和 规 律 的 一 门 科 学[3],其 方 法
2. 1 文献类型 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信息分类可知,期刊源
文献占绝 对 优 势 ( 84. 3% ) ,其 次 为 报 告 类 文 献 ( 9. 3% ) ,硕博论文和图书章节两种类型的文献 来源均不足 5% 。 2. 2 文献增长规律分析
最早关于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文献记载出 现于 1954 年,挪威人 OLSEN 基于耳石年轮对南 乔治亚岛水域花纹南极鱼( Notothenia rossii) [6]及 短腹头带冰鱼( Chaenocephalus aceratus) 和南乔治 亚拟冰鱼( Pseudochaenichthys georgianus) [7]的年 龄进行了研究。20 世纪 60 年代未发现有关于南 极鱼类耳石的文献报道。70 年代出现的 5 篇文 献中,有 4 篇为利用耳 石 年 轮 鉴 定 年 龄。80 年 代,南极鱼类耳石研究迅猛发展,文献数量为 70 年代的 7 倍( 图 1) ,且研究内容也拓展到耳石微 结构和微化学等其它领域。90 年代,南极鱼类耳 石研究势头稍有减缓,研究内容也基本上未突破 80 年代的范围,但在此期间出现了南极鱼类耳石 晶体结构的研究[8],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真裸 南极鱼( Harpagifer antarcticus) 的耳石矿物质组成
一项研究的合作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出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化程度及广泛性。本研
究从国际合作( 除文献第一单位所在国以外,参
与到该研究中的其它国家数量) 、单位合作( 除文
献第一单位外,参与到该研究中的其它机构) 及
作者合作( 参与到该研究中的所有作者数量) 3 个
层面反映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合作状况,并将其
3. 农业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海洋大学,上海 201306)
摘 要: 以目前国际主要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研究了南大洋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现状与 进展。结果显示,1980 年以前,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相对较少,而此后该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南极鱼类耳石 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南极研究领域主流期刊。目前共有 10 目 30 科 128 种南极鱼类的耳石已被研究,研究最 多的三个科为南极膝科( Nototheniidae,32 种) 、灯笼鱼科( Myctophidae,19 种) 和鳄冰鱼科( Channichthyidae,12 种) ,但尚有部分南极鱼种耳石未被研究。南极鱼类耳石研究的范围基本上与其它鱼类类似,主要为年轮、微 结构、外型及微化学等,有关耳石晶体结构及矿化等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南极鱼类耳石研究仍局限在南极 研究相对较为发达的几个国家,且国际合作相对较为缺乏。国际、单位及研究人员之间的成熟合作状况均相 差 11 年左右,其中研究人员之间的成熟合作状况形成于 1988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