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6章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模拟演练理47

合集下载

最新【全套解析】高三数学一轮复习-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理)-新人教A版课件ppt

最新【全套解析】高三数学一轮复习-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理)-新人教A版课件ppt

高三总复习
人教A 版 ·数学 (理)
即时训练 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求证:lga+2 b+lgb+2 c+lgc+2 a>lga+lgb+lgc. 证明:∵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a+2 b> ab>0,b+2 c> bc>0,c+2 a> ca>0, ∴a+2 b·b+2 c·c+2 a>abc>0, ∴lg(a+2 b·b+2 c·c+2 a)>lg(abc). 即lga+2 b+lgb+2 c+lgc+2 a>lga+lgb+lgc.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b∈N,ab可被5整除,那么a、b中 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假设的内容应为________.
答案:a、b都不能被5整除
高三总复习
人教A 版 ·数学 (理)
5.若0<a<1,0<b<1,且a≠b,则在a+b,2 ab ,a2+b2和2ab 中最大的是________.
高三总复习
人教A 版 ·数学 (理)
热点之二 分析法的应用 1.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它是从要证的结论出发,倒着分析, 逐渐地靠近已知. 2.用分析法证“若P则Q”这个命题的模式是: 为了证明命题Q为真,这只需证明命题P1为真,从而有…… 这只需证明命题P2为真,从而有…… … 这只需证明命题P为真. 而已知P为真,故Q必为真. 特别警示:用分析法证题时,一定要严格按格式书写,否则极易 出错.
高三总复习
人教A 版 ·数学 (理)
由于x1,x2∈(0,π2),故x1+x2∈(0,π). ∴cosx1cosx2>0,sin(x1+x2)>0,1+cos(x1+x2)>0, 故只需证明1+cos(x1+x2)>2cosx1cosx2, 即证1+cosx1cosx2-sinx1sinx2>2cosx1cosx2, 即证cos(x1-x2)<1. 这由x1,x2∈(0,π2),x1≠x2上式是显然成立的. 因此,12[f(x1)+f(x2)]>f(x1+2 x2).

2024年高考指导数学(人教A版理科第一轮复习)目录

2024年高考指导数学(人教A版理科第一轮复习)目录

课时规范练(A)课时规范练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课时规范练3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课时规范练5函数及其表示课时规范练7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课时规范练9指数与指数函数课时规范练11函数的图象课时规范练13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课时规范练15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课时规范练17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课时规范练19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课时规范练21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课时规范练23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及三角函数的应用课时规范练25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课时规范练27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课时规范练29数列的概念课时规范练31等比数列课时规范练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课时规范练35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课时规范练37数学归纳法课时规范练39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课时规范练41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关系课时规范练43空间向量及其运算课时规范练45直线的倾斜角、斜率与直线的方程课时规范练47圆的方程课时规范练49椭圆课时规范练51抛物线课时规范练53算法初步课时规范练55用样本估计总体课时规范练57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课时规范练59二项式定理课时规范练61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课时规范练63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课时规范练65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课时规范练67绝对值不等式课时规范练(B)课时规范练2简单不等式的解法课时规范练4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课时规范练6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课时规范练8幂函数与二次函数课时规范练10对数与对数函数课时规范练12函数与方程课时规范练14导数的概念及运算课时规范练16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大(小)值课时规范练18任意角、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课时规范练20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与正切公式及二倍角公式课时规范练2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时规范练24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及应用举例课时规范练26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向量坐标运算课时规范练28复数课时规范练30等差数列课时规范练32数列求和课时规范练3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课时规范练3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时规范练38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三视图、直观图课时规范练40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时规范练42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课时规范练44空间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时规范练46点与直线、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时规范练48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时规范练50双曲线课时规范练52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课时规范练54随机抽样课时规范练56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课时规范练58排列与组合课时规范练60随机事件的概率课时规范练6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课时规范练64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课时规范练66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的应用课时规范练68不等式的证明解答题专项解答题专项一函数与导数的综合问题第1课时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第2课时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能)成立问题第3课时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零点解答题专项二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解答题专项三数列解答题专项四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问题解答题专项五直线与圆锥曲线第1课时圆锥曲线中的最值(或范围)问题第2课时圆锥曲线中的定点(或定值)问题第3课时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或证明)问题解答题专项六概率与统计单元质检卷单元质检卷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单元质检卷二函数单元质检卷三导数及其应用单元质检卷四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单元质检卷五平面向量、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单元质检卷六数列单元质检卷七不等式、推理与证明单元质检卷八立体几何单元质检卷九解析几何单元质检卷十算法初步、统计与统计案例单元质检卷十一计数原理单元质检卷十二概率。

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 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高考数学(文)一轮复习  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33
28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文)
命题角度 2 证明存在性问题 例 4 若 f(x)的定义域为[a,b],值域为[a,b](a<b),则 称函数 f(x)是[a,b]上的“四维光军”函数. (1)设 g(x)=12x2-x+32是[1,b]上的“四维光军”函数, 求常数 b 的值; (2)是否存在常数 a,b(a>-2),使函数 h(x)=x+1 2是区间 [a,b]上的“四维光军”函数?若存在,求出 a,b 的值;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注意到:“至多有一个”的否定应为“至少有两 个”,知需选 B.
11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文)
3.若实数 a,b 满足 a+b<0,则( ) A.a,b 都小于 0 B.a,b 都大于 0 C.a,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0 D.a,b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 0
解析 假设 a,b 都不小于 0,即 a≥0,b≥0,则 a+b≥0, 这与 a+b<0 相矛盾,因此假设错误,即 a,b 中至少有一个 小于 0.
19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高考一轮总复习 ·数学(文)
【变式训练 1】 已知 x,y,z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
x+y+z=1,求证:1x-11y-11z -1>8. 证明 因为 x,y,z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
且 x+y+z=1,
所以1x-1=1-x x=y+x z>2
yz,① x
1y-1=1-y y=x+y z>2
b1=a1=1,q=f(m)=m2+m3,
17
板块一

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6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理2017052202

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6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理2017052202

∴当 n∈ N 且 n≥2 时, 3 3 2bn- 1 1 1 bn= f(bn- 1)= · ⇒bnbn- 1+ 3bn= 3bn- 1⇒ - 2 2 bn- 1+3 bn bn- 1 1 = . 3
1 ∴ 是首项为 b n
1 1,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3
触类旁通 综合法证明的思路 (1)综合法是 “由因导果 ”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 到未知 (从题设到结论 )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 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 (命题 )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 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 (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
[双基夯实] 一、疑难辨析 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 (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 )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 立的充要条件.( × )
3 . 用 反 证 法 证 明 结 论 “a > b” 时 , 应 假 设 “a < b”.( × ) 4.证明不等式 2+ 7< 3+ 6最适合的方法是分析 法.( √ )
解析
b- a 1 1 < 成立,即 <0 成立,逐个验证可得,①② a b ab
④满足题意.
4.[2017· 福建模拟] 设 a>b>0,m= a- b,n=
a-b,
m<n 则 m,n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
解析 解法一: (取特殊值法 )取 a=2, b= 1,得 m<n. b2- 2 ab <0 ,∴ m2<n2 ,∴ 解法二:(作差法 )由已知得 m>0,n>0,则 m2- n2= a+ b - 2 ab - a + b = 2b - 2 ab = 2 m <n .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知识梳理+聚焦考向+能力提升)6.6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理

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知识梳理+聚焦考向+能力提升)6.6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理

第十六页,共32页。
C 聚焦考向透析
考 向 二 分析法的应用(yìngyòng)
变式训练
2.已知△ABC三边a,b,c的倒数成等 差数列,证明(zhèngmíng):B为锐角.
证明:要证明 B 为锐角,根据余弦定理,也就是证明 cos B=
a2+c2-b2 2ac >0,即需证 a2+c2-b2>0.
要证明
2
≥f( 2 ),
(3x1-2x1)+(3x2-2x2) x1+x2
x1+x2
即证明
2
≥3 2 -2· 2 ,
3x1+3x2
x1+x2
因此只要证明 2 -(x1+x2)≥3 2 -(x1+x2),
3x1+3x2 x1+x2 即证明 2 ≥3 2 ,
3x1+3x2 因此只要证明 2 ≥ 3x1·3x2,
考 向 三 反证法
例题(lìtí)精编
审题视点 典例精讲 类题通法 变式训练
(2014·浙江杭州模拟)已知函数 f(x)=ax+xx-+21(a>1). (1)证明:函数 f(x)在(-1,+∞)上为增函数; (2)用反证法证明方程 f(x)=0 没有负数根.
(1)用增函数定义证明;(2)假设(jiǎshè)有 负数根,根据指数函数性质证出矛盾.
(2)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要 证…”“就要证…”等分析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P,再说明所要证明的数学问题成立.
第七页,共32页。
C 聚焦考向透析
考 向 一 综合法的应用(yìngyòng)
例题(lìtí)精编
已知 f(x)=l1n+xx-ln x,f(x)在 x=x0 处取最大值,
已知 f(x)=l1n+xx-ln x,f(x)在 x=x0 处取最大值,

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六章 数列、推理与证明 第七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理

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六章 数列、推理与证明 第七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理

[谨记通法] 1.利用分析法证明问题的思路 分析法的证明思路:先从结论入手,由此逐步推出保证 此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而当这些判断恰恰都是已证的命题 (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或要证命题的已知条件 时命题得证.如“题组练透”第 2 题. 2.分析法证明问题的适用范围 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或证明 过程中所需用的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分析法, 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常考虑用分析法.
答案: 6-2 2> 5- 7
2.用反证法证明“形如 4k+3(k∈N*)的数不能化为两个整 数的平方和”时,应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不能”的反面是“能”,应假设“形如 4k +3(k∈N*)的数能化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和”. 答案:形如 4k+3(k∈N*)的数能化为两个整数的平方和
分别为棱 PC,AC,AB 的中点.已知 PA⊥AC,PA=6,BC=8,DF=5. 求证:(1)直线 PA∥平面 DEF; (2)平面 BDE⊥平面 ABC.
(2)因为 D,E,F 分别为棱 PC,AC,AB 的中点,PA
=6,BC=8,
所证以明D:E(∥1)因PA为,DD,E=E12分PA别=为3,棱EPFC=,12ABCC=的4中. 点,所 又以PDAE⊥∥APCA,. DE∥PA,所以 DE⊥AC. 又又因因为为DPFA=⊄平5,面故DEDFF,2=DDEE⊂2+平E面F2D,EF, 所以∠DEF=90°,即 DE⊥EF. 因所为以A直C线∩PEAF∥=平E,面ADCE⊂F平. 面 ABC,EF⊂平面 ABC,
所以 DE⊥平面 ABC.
又 DE⊂平面 BDE,所以平面 BDE⊥平面 ABC.
角度二:数列证明题 2.设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对任意正整数 n,总存在正

高考一轮数学第六章 第六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高考一轮数学第六章  第六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返回
返回
1.(教材习题改编)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三个内角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应假设
A.三个内角都不大于60° B.三个内角都大于60° C.三个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 D.三个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 解析:假设为:“三个内角都大于60°”. 答案: B
(
)
返回
2.若函数F(x)=f(x)+f(-x)与G(x)=f(x)-f(-x),其中 f(x)的定义域为R,且f(x)不恒为零,则 A.F(x)、G(x)均为偶函数 B.F(x)为奇函数,G(x)为偶函数 ( )
第 六 章 不 等 式、 推 理 与 证 明
第 六 节 直 接 证 明 与 间 接 证 明
抓 基 础
明 考 向
教 你 一 招 我 来 演 练
提 能 力
返回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 什 么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及特点.
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
结论,不从结论的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
(3) 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 假设矛盾,有的与事实矛盾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 显的. 返回
返回
返回
[考题范例]
(12分) (2011· 安徽高考) (1)设x≥1,y≥1, 1 1 1 证明x+y+xy≤x+y +xy; (2)设1<a≤b≤c,证明logab+logbc +logca≤logba+logcb+logac.
返回
[精析考题]
[例3] (2011· 安徽高考)设直线l1:y=k1x+1,l2:y=k2x -1, 其中实数k1,k2满足k1k2+2=0. (1)证明l1与l2相交; (2)证明l1与l2的交点在椭圆2x2+y2=1上.

高三数学(文)一轮总复习(人教通用)课件:第6章 第六节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高三数学(文)一轮总复习(人教通用)课件:第6章 第六节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选考部分
1 .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3 + 7 < 2 5 成立时, ________ 把 “ 3+ 7<2 5”作为已知条件.(填“能”或“不能”)
答案:不能
2.用反证法证明“如果 a>b,那么 a3>b3”时假设的内容为 ________.
答案:a3≤b3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选考部分
D.(a2-1)(b2-1)≥0
答案:D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选考部分
2.设a=lg 2+lg 5,b=ex(x<0),则a与b的大小关系为 ( A.a>b C.a=b
答案:A
)
B.a<b D.a≤b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选考部分
1.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要证…”“就要证…”等 分析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P,再说明所要证明的数学 问题成立. 2.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 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选考部分
“板块命题点专练(十)”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选考部分
栏目 导引
Hale Waihona Puke 栏目 导引第十二章
选考部分
证明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选考部分
证明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选考部分
解析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选考部分
栏目 导引
第十二章
选考部分
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1)推导{an}的前n项和公式; (2)设q≠1,证明数列{an+1}不是等比数列.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第六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学案 文-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第六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学案 文-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

第六节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知识点一直接证明1.综合法(1)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______,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2)框图表示:P⇒Q1→Q1⇒Q2→Q2⇒Q3→…→Q n⇒Q(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要证的结论).2.分析法(1)定义:从____________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____,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2)框图表示:Q⇐P1→P1⇐P2→P2⇐P3→…→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答案1.(1)推理论证成立 2.(1)要证明的结论充分条件1.判断正误(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3)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4)证明不等式2+7<3+6最合适的方法是分析法.( )答案:(1)×(2)×(3)√(4)√2.要证明3+7<25,可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中最合理的是( )A.综合法 B.分析法C.反证法 D.归纳法答案:B3.已知点A n(n,a n)为函数y=x2+1图象上的点,B n(n,b n)为函数y=x图象上的点,其中n∈N*,设c n=a n-b n,则c n与c n+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a n=n2+1,b n=n,∴c n=n2+1-n=1n2+1+n.显然,c n随着n的增大而减小,∴c n>c n+1.答案:c n>c n+1知识点二间接证明反证法:假设原命题________,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______,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答案不成立矛盾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已知a,b∈N,若ab可被5整除,则a,b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反设正确的是( )A.a,b都不能被5整除B.a,b都能被5整除C.a,b中有一个不能被5整除D.a,b中有一个能被5整除解析:对原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叙述是:a,b都不能被5整除.答案:A热点一 分析法的应用 【例1】 已知a >0,证明a 2+1a 2-2≥a +1a-2.【证明】 要证a 2+1a 2-2≥a +1a-2.只需证a 2+1a 2≥⎝ ⎛⎭⎪⎫a +1a -(2-2).因为a >0,所以⎝⎛⎭⎪⎫a +1a -(2-2)>0,所以只需证⎝⎛⎭⎪⎫a 2+1a 22≥⎣⎢⎡⎦⎥⎤⎝ ⎛⎭⎪⎫a +1a -2-22,即2(2-2)⎝⎛⎭⎪⎫a +1a ≥8-42,只需证a +1a≥2.因为a >0,a +1a ≥2显然成立(当且仅当a =1a=1时等号成立),所以要证的不等式成立.【总结反思】(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已知m >0,a ,b ∈R ,求证:⎝ ⎛⎭⎪⎫a +mb 1+m 2≤a 2+mb 21+m .证明:∵m >0,∴1+m >0.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a +mb )2≤(1+m )·(a 2+mb 2),即证m (a 2-2ab +b 2)≥0,即证(a -b )2≥0,而(a -b )2≥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热点二 综合法的应用【例2】 已知函数f (x )=ln(1+x ),g (x )=a +bx -12x 2+13x 3,函数y =f (x )与函数y =g (x )的图象在交点(0,0)处有公共切线.(1)求a ,b ;(2)证明:f (x )≤g (x ). 【解】 (1)f ′(x )=11+x ,g ′(x )=b -x +x 2,由题意得⎩⎪⎨⎪⎧g 0=f 0,f ′0=g ′0,解得a =0,b =1.(2)证明:令h (x )=f (x )-g (x ) =ln(x +1)-13x 3+12x 2-x (x >-1).h ′(x )=1x +1-x 2+x -1=-x 3x +1.h (x )在(-1,0)上为增函数,在(0,+∞)上为减函数. h (x )max =h (0)=0,h (x )≤h (0)=0,即f (x )≤g (x ).【总结反思】综合法是一种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即由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等式或不等式成立.因此,综合法又叫做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其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这就要保证前提正确,推理合乎规律,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设{a n }是首项为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d ≠0),S n 是其前n 项的和.记b n =nS nn 2+c,n ∈N *,其中c 为实数.若c =0,且b 1,b 2,b 4成等比数列,证明:S nk =n 2S k (k ,n ∈N *).证明:由题意得,S n =na +n n -12d .由c =0,得b n =S nn=a +n -12d .又因为b 1,b 2,b 4成等比数列,所以b 22=b 1b 4,即⎝ ⎛⎭⎪⎫a +d 22=a ⎝ ⎛⎭⎪⎫a +32d ,化简得d 2-2ad =0.因为d ≠0,所以d =2a .因此,对于所有的m ∈N *,有S m =m 2a . 从而对于所有的k ,n ∈N *, 有S nk =(nk )2a =n 2k 2a =n 2S k .热点三 反证法的应用 考向1 证明否定性命题【例3】 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S n 是它的前n 项和. (1)求证:数列{S n }不是等比数列; (2)数列{S n }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解】 (1)证明:若{S n }是等比数列,则S 22=S 1·S 3,即a 21(1+q )2=a 1·a 1(1+q +q 2),∵a 1≠0,∴(1+q )2=1+q +q 2,解得q =0,这与q ≠0相矛盾,故数列{S n }不是等比数列.(2)当q =1时,{S n }是等差数列.当q ≠1时,{S n }不是等差数列.假设q ≠1时,S 1,S 2,S 3成等差数列,即2S 2=S 1+S 3,2a 1(1+q )=a 1+a 1(1+q +q 2).由于a 1≠0,∴2(1+q )=2+q +q 2,即q =q 2,∵q ≠1,∴q =0,这与q ≠0相矛盾. 综上可知,当q =1时,{S n }是等差数列;当q ≠1时,{S n }不是等差数列. 【总结反思】反证法的原理是“正难则反”,即如果正面证明有困难时,或者直接证明需要分多种情况而反面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a n +S n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求证:数列{a n }中不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 解:(1)当n =1时,a 1+S 1=2a 1=2,则a 1=1. 又a n +S n =2,所以a n +1+S n +1=2, 两式相减得a n +1=12a n ,所以{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12n -1.(2)证明:假设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记为a p +1,a q +1,a r +1(p <q <r ,且p ,q ,r ∈N *).则2·12q =12p +12r .所以2·2r -q=2r -p+1.①又因为p <q <r ,所以r -q ,r -p ∈N *.所以①式左边是偶数,右边是奇数,等式不成立.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考向2 证明“至多”,“至少”,“唯一”性命题【例4】 已知M 是由满足下述条件的函数构成的集合:对任意f (x )∈M , (ⅰ)方程f (x )-x =0有实数根;(ⅱ)函数f (x )的导数f ′(x )满足0<f ′(x )<1.(1)判断函数f (x )=x 2+sin x4是不是集合M 中的元素,并说明理由;(2)集合M 中的元素f (x )具有下面的性质:若f (x )的定义域为D ,则对于任意[m ,n ]⊆D ,都存在x 0∈(m ,n ),使得等式f (n )-f (m )=(n -m )f ′(x 0)成立.试用这一性质证明:方程f (x )-x =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解】 (1)①当x =0时,f (0)=0,所以方程f (x )-x =0有实数根为0; ②f ′(x )=12+14cos x ,所以f ′(x )∈⎣⎢⎡⎦⎥⎤14,34,满足条件0<f ′(x )<1.由①②可得,函数f (x )=x 2+sin x4是集合M 中的元素.(2)证明:假设方程f (x )-x =0存在两个实数根α,β(α≠β),则f (α)-α=0,f (β)-β=0.不妨设α<β,根据题意存在c ∈(α,β). 满足f (β)-f (α)=(β-α)f ′(c ).因为f (α)=α,f (β)=β,且α≠β,所以f ′(c )=1. 与已知0<f ′(x )<1矛盾.又f (x )-x =0有实数根,所以方程f (x )-x =0有且只有一个实数根. 【总结反思】当一个命题的结论是以“至多”、“至少”、“唯一”或以否定形式出现时,可用反证法来证,反证法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假设矛盾,与定义、公理、定理矛盾,与事实矛盾等.已知f (x )=x 2+ax +b . (1)求f (1)+f (3)-2f (2).(2)求证:|f (1)|,|f (2)|,|f (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2.解:(1)因为f (1)=a +b +1,f (2)=2a +b +4,f (3)=3a +b +9,所以f (1)+f (3)-2f (2)=2.(2)证明:假设|f (1)|,|f (2)|,|f (3)|都小于12,则-12<f (1)<12,-12<f (2)<12,-12<f (3)<12. 所以-1<-2f (2)<1,-1<f (1)+f (3)<1, 所以-2<f (1)+f (3)-2f (2)<2, 这与f (1)+f (3)-2f (2)=2矛盾, 所以假设错误,即所证结论成立.1.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2.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常常用“要证(欲证)…”“即要证…”“就要证…”等分析到一个明显成立的结论.3.利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时,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命题进行推理,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6-6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6-6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 文

∴f(0)≥0.于是 f(0)=0.
(2)对于 f(x)=2x,x∈[0,1],f(1)=2 不满足新定义中的条件②, ∴f(x)=2x,(x∈[0,1])不是理想函数. 对于 f(x)=x2,x∈[0,1],显然 f(x)≥0,且 f(1)=1. 任意的 x1,x2∈[0,1],x1+x2≤1, f(x1+x2)-f(x1)-f(x2)=(x1+x2)2-x21-x22=2x1x2≥0, 即 f(x1)+f(x2)≤f(x1+x2). ∴f(x)=x2(x∈[0,1])是理想函数. 对于 f(x)= x,x∈[0,1],显然满足条件①②. 对任意的 x1,x2∈[0,1],x1+x2≤1, 有 f2(x1+x2)-[f(x1)+f(x2)]2=(x1+x2)-(x1+2 x1x2+x2)=-2 x1x2≤0, 即 f2(x1+x2)≤[f(x1)+f(x2)]2.∴f(x1+x2)≤f(x1)+f(x2),不满足条件③. ∴f(x)= x(x∈[0,1])不是理想函数.综上,f(x)=x2(x∈[0,1])是理想函数, f(x)=2x(x∈[0,1])与 f(x)= x(x∈[0,1])不是理想函数.
命题角度2 分析法的应用
典例2
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求证:a+1 b+b+1 c=a+3b+c. 证明 要证a+1 b+b+1 c=a+3b+c,
即证a+a+b+b c+a+b+b+c c=3,
也就是a+c b+b+a c=1,
只需证c(b+c)+a(a+b)=(a+b)(b+c),
2.分析法 (1)定义:从___要__证__明__的__结__论___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__充__分__条__件_,直到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 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2)框图表示: Q⇐P1 ―→ P1⇐P2 ―→ P2⇐P3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其中Q表示要证明的结 论). (3)思维过程:执果索因.

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理

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理
2 2 2
1 1 1 证法二:设 a= +α,b= +β,c= +γ. 3 3 3 则由 a+b+c=1 可知 α+β+γ=0, 所以 a +b +c
2 2 2
1 2 1 2 1 2 =3+α +3+β +3+γ
1 2 = + (α+β+γ)+α2+β2+γ2 3 3 1 1 2 2 2 = +α +β +γ ≥ . 3 3
证明:(1)由已知得 sinAsinB+sinBsinC=2sin2B, 因为 sinB≠0,所以 sinA+sinC=2sinB, 由正弦定理,有 a+c=2b,即 a,b,c 成等差数列. 2π (2)由 C= ,c=2b-a 及余弦定理得 3 (2b-a)2=a2+b2+ab,即有 5ab-3b2=0, ∵b≠0,∴5a=3b.
命题趋势
直接证 明与 间接 证明
(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 明一般考查以不 等式、数列、解 5年20 析几何、立体几 考 何、函数、三角
2
基础自主梳理
「基础知识填一填」 1.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是 综合法 和 分析法 . (1)综合法: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 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综合法又称为: 由因导果法 (顺推证法). (2)分析法: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 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 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分析法又称为: 执果索因法 (逆推证法).
2.间接证明 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 不成立 ,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 矛盾 ,因 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理优秀PPT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理优秀PPT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直 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
件理
高考总复习数学(理科)
第六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第六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考纲要求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 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 的思考过程、特点.
考点探究
证明:3+ 考点3 用综合分析法证明命题 6>0,2 2+ 7>0,
欲证 3+ 6<2 2+ 7成立,
只需证(3+ 6)2<(2 2+ 7)2 成立.
考点探究
即 15+2 54<15+2 56, 只需证 54< 56,即证 54<56. ∵54<56 成立,∴原不等式成立. 点评:分析法的特点和思路是“执果索因”,是逆向思维,即从 “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或本身已经成立的定理、性 质或已经证明成立的结论等.通常采用“欲证——只需证——已知” 的格式,在表达中要注意叙述形式的规范.应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要 严格按分析法的语言表达,下一步是上一步的充分条件.
α(cos
30°cos
α+sin
30°sin
α)=12-21cos
2
α+21+12(cos
60°cos
2α+sin
60°sin
2α)-
3 2 sin
αcos
α-21sin2α=1
-12cos
2α+14cos
2α+
3 4 sin
2α-
3 4 sin
2α-41(1-cos
2α)=1-14cos

-14+14cos 2α=43.
方,宜用分析法. 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与练习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与练习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1.直接明(1)合法①定:从条件出,以的定、公理、定理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明的止,种明方法常称合法.②框表示:条件? ⋯ ? ⋯ ?③思程:由因果.(2)分析法①定:从的出,追溯致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成立的条件和条件或事吻合止.种明方法常称分析法.②框表示: ?⋯ ?⋯ ? 条件③思程:果索因.2.接明(1)反法:假原命不成立 (即在原命的条件下,不成立 ),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明假,从而明原命成立的明方法.(2)反法的步:①反——假命的不成立,即假定原的反面真;② ——从反和条件出,一系列正确的推理,得出矛盾果;③存真——由矛盾果,断定反不真,从而肯定原成立.【思考辨析】- 1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 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2) 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 )(3) 用反证法证明结论“ a>b 〞时,应假设“ a<b 〞. ()(4) 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认,推出矛盾.()(5) 在解决问题时,常常用分析法寻找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再用综合法展现解决问题的过程.()(6) 证明不等式 2+ 7< 3+ 6最适宜的方法是分析法. ( )1.点 A n (n ,a n )为函数 y = x 2 +1图象上的点, B n ( n ,b n )为函数 y = x 图象上的点,其中n ∈ N * ,设c n =a n -b n ,那么 c n 与 c n + 1 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反证法证明:假设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一个是偶数.用反证法证明时,以下假设正确的选项是①假设 a ,b , c 都是偶数;②假设 a ,b , c 都不是偶数;③假设 a ,b , c 至多有一个偶数;④假设 a ,b , c 至多有两个偶数.2+ bx + c = 0 (a ≠ 0)有有理数根,那么 a , b , c 中至少有________.3. 要证 a 2+b 2-1- a 2b 2≤ 0 只要证明 ________(填正确的序号 ).① 2ab - 1- a 2b 2≤ 0;4 4 ② a 2+ b 2- 1- a + b≤0;22③a +b- 1- a 2b 2≤ 0;2④ (a 2-1)( b 2- 1)≥ 0.4.如果 a a +b b>a b + b a ,那么 a 、 b 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5. (教材改编 ) 在△ ABC 中,三个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且 A , B ,C 成等差数列, a ,b , c 成等比数列,那么△ ABC 的形状为 ________三角形.题型一综合法的应用例1,且 a n+1=a n*).1 数列 { a n} 满足 a1=+1(n∈N23a n1(1)证明数列 { a n}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2)*1设 b n= a n a n+1(n∈N),数列 { b n} 的前 n 项和记为 T n,证明: T n< .6思维升华(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 )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 )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设 a、 b、 c 均为正数,且 a+b+ c= 1,证明:1a2b2c2≥ 1.(1) ab+bc+ ac≤; (2)++a3b c题型二分析法的应用例2 函数 f(x)= tan x,x∈0,2引申探究,假设 x1,x2∈0,21x1x2.,且 x1≠ x2,求证: [f(x1)+ f(x2)]>f22假设本例中 f(x)变为 f(x) =3x- 2x,试证:对于任意的x1, x2∈R,均有f x1+f x2≥f x1x2.22思维升华(1) 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方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 )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a>0,求证211a +2-2≥a+- 2.a a题型三反证法的应用命题点 1证明否认性命题例3 数列 {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且满足 a n+S n=2.(1) 求数列 { a n} 的通项公式;(2)求证:数列 { a n} 中不存在三项按原来顺序成等差数列.命题点 2证明存在性问题1 23(1)设 g( x)= x - x+是 [1, b] 上的“四维光军〞函数,求常数b 的值;22(2)是否存在常数 a, b(a>- 2),使函数 h(x)=1是区间 [a , b]上的“四维光军〞函数?假设存在,求出x + 2a, b 的值;假设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命题点 3证明唯一性命题例 5a≠ 0,证明关于x 的方程 ax=b 有且只有一个根.思维升华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分清命题“p? q〞的条件和结论;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 相反的假设綈 q;第三步:由p 和綈 q 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设綈 q 不真,于是原结论q 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 q 为真.所说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推出的结果与公理、定义、定理或矛盾,与临时假设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等都是矛盾结果.等差数列 {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a1= 1+2,S3=9+ 3 2.(1)求数列 { a n} 的通项 a n与前 n 项和 S n;(2)设 b n=S n(n∈N* ),求证:数列 { b n }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22.反证法在证明题中的应用2典例 (14 分 )直线 y= kx+m(m≠0)与椭圆 W:x+ y2=1 相交于 A、 C 两点, O 是坐标原点. 4(1)当点 B 的坐标为 (0,1) ,且四边形 OABC 为菱形时,求 AC 的长;(2) 当点 B 在 W 上且不是 W 的顶点时,证明:四边形OABC 不可能为菱形.思维点拨(1) 根据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及点 B 的坐标设出点 A 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求得点 A 的坐标,后求AC 的长;(2)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求出AC 的中点坐标 (即 OB 的中点坐标 ),判断直线 AC 与 OB 是否垂直.温馨提醒(1) 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思路及证题步骤,正确作出假设是反证法的根底,应用假设是反证法的根本手段,得到矛盾是反证法的目的.(2)当证明的结论和条件联系不明显、直接证明不清晰或正面证明分类较多、而反面情况只有一种或较少时,常采用反证法.(3)利用反证法证明时,一定要回到结论上去.[方法与技巧 ]1.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2.综合法的特点:从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3.分析法和合法各有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自然,容易找到解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表达繁;合法从条件推出,捷地解决,但不便于思考.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明途径,然后再用合法表达出来.[失与防范 ]1.用分析法明,要注意写格式的范性,常常用“ 要(欲)⋯⋯〞“ 即⋯⋯〞“ 只需⋯⋯〞等,逐步分析,直至一个明成立的.2.利用反法明数学,要假,并用假的命行推理,如果没有用假命推理而推出矛盾果,其推理程是的.A基( : 45 分 )1.假设 a、 b∈R,下面四个式子中恒成立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 lg(1 +a2)>0② a2+b2≥ 2(a- b- 1)③ a2+ 3ab>2b2a a+ 1④b <b+ 12.① p3+ q3= 2,求 p+ q≤ 2,用反法明,可假p+ q≥ 2;② a,b∈R,|a|+ |b|<1,求方程 x2+ax+ b= 0 的两根的都小于1,用反法明可假方程有一根x1的大于或等于 1,即假 |x1 |≥ 1.以下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填字母 ).a.①与②的假都b.①与②的假都正确c.①的假正确;②的假d.①的假;②的假正确3.分析法又称果索因法,假设用分析法明:“ a>b>c,且 a+b+ c= 0,求 b2- ac< 3a〞索的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a- b>0②a- c>0③ (a- b)(a- c)>0④ (a- b)(a- c)<04.假设 P= a+a+7, Q=a+3+ a+ 4(a≥ 0), P, Q 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5. a, b 是两个数,出以下条件:①a+ b>1;② a+ b= 2;③ a+ b>2 ;④ a2+b2>2;⑤ ab>1.其中能推出:“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 __________ .6.用反证法证明命题“ a , b ∈R ,ab 可以被 5 整除,那么 a , 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 整除〞,那么假设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a7.以下条件:① ab>0,② ab<0,③ a>0,b>0,④ a<0,b<0,其中能使 a + b ≥ 2 成立的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8.假设二次函数 f(x)=4x 2- 2(p - 2)x - 2p 2- p + 1,在区间 [- 1,1] 内至少存在一点 c ,使 f(c)>0 ,那么实数 p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9. a ≥ b>0 ,求证: 2a 3- b 3≥ 2ab 2- a 2b.10.设数列 { a n } 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 S n 是它的前 n 项和.(1) 求证:数列 { S n } 不是等比数列;(2) 数列 { S n } 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 30 分钟 )11.函数 f(x)= (1)x, a ,b 是正实数, A = f(a + bab), C = f( 2ab),那么 A 、 B 、C 的大小关2 ),B = f(2a +b 系为 __________ .12.如果△ A 1B 1C 1 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 A 2B 2C 2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①△ A 1B 1C 1 和△ A 2B 2C 2 都是锐角三角形; ②△ A 1B 1C 1 和△ A 2B 2C 2 都是钝角三角形;专注·专业·口碑·极致- 8 -13.凸函数的性定理:如果函数f(x)在区 D 上是凸函数,于区 D 内的任意 x1,x2,⋯, x n,有f x1+ f x2+⋯+ f x n≤f(x1+ x2+⋯+ x n),函数 y= sin x 在区 (0,π)上是凸函数,在△ ABC n n中, sin A+ sin B+sin C 的最大 ________.14.二次函数f(x)= ax2+ bx+ c (a>0) 的象与 x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假设f(c) =0,且 0<x<c ,f(x)>0.1(1) 明:是f(x)=0的一个根;1(2) 比与c的大小;(3) 明:- 2<b<- 1.15.四棱S-ABCD 中,底面是 1 的正方形,又SB= SD=2, SA= 1.(1)求: SA⊥平面 ABCD ;(2) 在棱 SC 上是否存在异于S,C 的点 F,使得 BF ∥平面 SAD?假设存在,确定 F 点的位置;假设不存在,明理由.。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时提能演练 6.6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理 新课标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时提能演练 6.6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理 新课标

(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结论为: x n+y n能被x+y整除,令n=1,2,3,4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得到此结论成立的条件可以为( )(A)n∈N* (B)n∈N*且n≥3(C)n为正奇数 (D)n为正偶数2.(2012·广州模拟)“所有9的倍数都是3的倍数,某奇数是9的倍数,故该奇数是3的倍数.”上述推理( )(A)小前提错(B)结论错(C)正确 (D)大前提错3.在△ABC中,sinAsinC<cosAcosC,则△ABC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4.若a,b,c是不全相等的实数,求证:a2+b2+c2>ab+bc+ca.证明过程如下:∵a、b、c∈R,∴a2+b2≥2ab,b2+c2≥2bc,c2+a2≥2ac,又∵a,b,c不全相等,∴以上三式至少有一个“=”不成立,∴将以上三式相加得2(a2+b2+c2)>2(ab+bc+ac),∴a2+b2+c2>ab+bc+ca.此证法是( )(A)分析法(B)综合法(C)分析法与综合法并用 (D)反证法5. (2012·杭州模拟)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度”时,反设正确的是( )(A)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度(B)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度(C)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一个大于60度(D)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度6.设函数f(x)是定义在R 上的以3为周期的奇函数,若f(1)>1,f(2)=3a -4a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a<34 (B)a<34且a≠-1 (C)a>34或a<-1 (D)-1<a<34二、填空题(每小题6分,共18分)7.设a>0,b>0,c>0,若a +b +c =1,则1a +1b +1c≥ . 8.(2012·大同模拟)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a ,b∈N,ab 能被3整除,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3整除”时,假设应为 .9.(易错题)设x ,y ,z 是空间的不同直线或不同平面,且直线不在平面内,下列条件中能保证“若x⊥z,且y⊥z,则x∥y”为真命题的是 (填写所有正确条件的代号). ①x 为直线,y ,z 为平面;②x,y ,z 为平面;③x,y 为直线,z 为平面;④x,y 为平面,z 为直线;⑤x,y ,z 为直线.三、解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0.求证:若a>0,则a 2+1a 2-2≥a+1a-2. 11.已知实数a ,b ,c ,d 满足a +b =c +d =1,ac +bd>1,求证: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探究创新】(16分)凸函数的性质定理为:如果函数f(x)在区间D 上是凸函数,则对D 内的任意x 1,x 2,…,x n 都有f(x 1)+f(x 2)+…+f(x n )n ≤f(x 1+x 2+…+x n n).已知函数f(x)=sinx 在(0,π)上是凸函数,则(1)求△ABC 中,sinA +sinB +sinC 的最大值.(2)判断f(x)=2x在R 上是否为凸函数.答案解析1. 【解析】选C.由结论x n +y n能被x +y 整除,验证n =1成立,n =2不成立,n =3成立,n =4不成立,故排除A 、B 、D ,只有C 满足.2. 【解析】选C.大前提,小前提都正确,推理正确,故选C.3. 【解题指南】将不等式移项,对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进行逆用,得出角的范围即可.【解析】选C.由sinAsinC<cosAcosC 得cosAcosC -sinAsinC>0,即cos(A +C)>0,∴A +C 是锐角,从而B>π2,故△ABC 必是钝角三角形. 4. 【解析】选B.由已知条件入手证明结论成立,满足综合法的定义.5. 【解析】选B.由反证法的定义可知,要否定结论,即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的否定是三内角都大于60°,故选B.6.【解析】选D.∵f(x)的周期为3,∴f(2)=f(-1),又f(x)是R 上的奇函数,∴f(-1)=-f(1),则f(2)=f(-1)=-f(1),再由f(1)>1,可得f(2)<-1,即3a -4a +1<-1,解得-1<a<34. 7.【解题指南】把1a +1b +1c中的1用a +b +c 代换,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解析】∵a +b +c =1,∴1a +1b +1c =a +b +c a +a +b +c b +a +b +c c=3+b a +c a +a b +c b +a c +b c≥3+2b a ·a b +2c a ·a c +2c b ·b c =3+2+2+2=9.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 =b =c =13. 答案:98.【解析】由反证法的定义可知,否定结论,即“a ,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3整除”的否定是“a ,b 都不能被3整除”.答案:a 、b 都不能被3整除9.【解析】①中x 为直线,y ,z 为平面,则x ⊥z ,y ⊥z ,而x y ,∴必有x ∥y 成立,故①正确.②中若x,y,z均为平面,由墙角三面互相垂直可知x∥y是错的.③x、y为直线,z为平面,则x⊥z,y⊥z可知x∥y正确.④x、y为平面,z为直线,z⊥x,z⊥y,则x∥y成立.⑤x、y、z均为直线,x⊥z且y⊥z,则x与y还可能异面、垂直,故不成立.答案:①③④10.【解题指南】利用分析法证明.由a>0,将不等式两边平方,不等式仍成立,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得证.【证明】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需证a2+1a2+2≥a+1a+ 2.∵a>0,∴两边均大于零.因此只需证a2+1a2+4+4a2+1a2≥a2+1a2+2+2+22(a+1a).只需证2a2+1a2≥2(a+1a),只需证2(a2+1a2)≥a2+1a2+2,即证a2+1a2≥2,而a2+1a2≥2显然成立,∴原不等式成立.【变式备选】已知a>6,求证:a-3-a-4<a-5-a-6.【证明】方法一:要证a-3-a-4<a-5-a-6只需证a-3+a-6<a-5+a-4⇐ (a-3+a-6)2<(a-5+a-4)2⇐2a-9+2(a-3)(a-6)<2a-9+2(a-5)(a-4),⇐(a-3)(a-6)<(a-5)(a-4),⇐(a-3)(a-6)<(a-5)(a-4),⇐18<20.因为18<20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方法二:要证a-3-a-4<a-5-a-6只需证1a -3+a -4<1a -5+a -6 只需证a -3+a -4>a -5+a -6∵a>6,∴a -3>a -4>a -5>a -6>0, 则a -3+a -4>a -5+a -6.所以原不等式成立.11.【证明】假设a ,b ,c ,d 都是非负数,因为a +b =c +d =1,所以a ,b ,c ,d ∈[0,1],所以ac ≤ac ≤a +c 2,bd ≤bd ≤b +d 2, 所以ac +bd ≤a +c 2+b +d 2=1, 这与已知ac +bd>1相矛盾,所以原假设不成立,即证得a ,b ,c ,d 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探究创新】【解析】(1)∵f(x)=sinx 在(0,π)上是凸函数,A 、B 、C ∈(0,π)且A +B +C =π, ∴f(A)+f(B)+f(C)3≤f(A +B +C 3)=f(π3), 即sinA +sinB +sinC ≤3sin π3=332. 所以sinA +sinB +sinC 的最大值为332. (2)∵f(-1)=12,f(1)=2, 而f(-1)+f(1)2=12+22=54, 而f(-1+12)=f(0)=1, ∴f(-1)+f(1)2>f(-1+12). 即不满足凸函数的性质定理,故f(x)=2x不是凸函数.【方法技巧】新定义题的解题技巧(1)对于新型概念的解题问题,要理解其定义的实质,充分利用定义解题是关键.(2)要证明一个函数满足定义需利用定义加以证明它满足的条件,若想说明它不满足定义,只需用特例说明即可.。

(全国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6.5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理

(全国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不等式、推理与证明6.5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课件理
第五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jiàn jiē)证明
第一页,共71页。
第二页,共71页。
第三页,共71页。
【知识梳理(shūlǐ)】 1.直接证明
内 容
综合法
分析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经 从待证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
过逐步的推理原,因最后 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
定 义
达到待证结论的方 法,是一种从(_y_u_á_n_yī
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 证明的事实的方法,是一种从
推导到结_果__(_j_ni的)ē 思维 _____追溯到产生这一结果的
方法 guǒ)
_结__果__的思维方法
原因
第四页,共71页。
内 综合法
容 可知(kě
从“_____”看“_____”, 特 逐步推已向知“未知”zh,ī其) 逐步 点 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
第三十页,共71页。
也可以取B1C1的中点D1,连接 (liánjiē)A1D1,DD1,D1B,可得四边形BDC1D1及 D1A1AD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可得平面A1BD1∥平面 ADC1,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结论.
第三十一页,共71页。
【规范解答】(1)因为AB=AC,D为BC的中点, 所以(suǒyǐ)AD⊥BC, 因为平面ABC⊥平面BCC1B1, 平面ABC∩平面BCC1B1=BC,AD⊂平面ABC, 所以(suǒyǐ)AD⊥平面BCC1B1, 因为DC1⊂平面BCC1B1,所以(suǒyǐ)AD⊥DC1.
2
第二十四页,共71页。
故只需证明1+cos(x1+x2)>2cosx1cosx2,即证
1+cosx1cosx2-sinx1sinx2>2cosx1cosx2,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6章 第6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6章 第6节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第五级
(2)单已第击知二此函级处数编f(辑x)=母a版x+文xx本- +样21(a式>1). ①求证• 第:三函级数 f(x)在(-1,+∞)上为增函数; ②用反证–法第证四明级f(x)=0 没有负实数根.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反设词 存在某个x
不成立 存在某个x成立
綈p且綈q 綈p或綈q
【活学活用】 3.已知数列{an}满足 a1=λ,an+1=23an+n-4,其中 λ 为实 数,n 为正整数.求证:对任意实数 λ,数列{an}不是等比数列.
证明:假设数列{an}为等比数列,则 a1,a2,a3 成等比数列. ∴a22=a1·a3. 又 a1=λ,a2=23λ-3,a3=49λ-4, ∴23λ-32=λ49λ-4. 整理得 9=0. 上式显然不成立. ∴假设不成立, ∴数列{an}不是等比数列.
答案:C
(2)解:要证 a2+a12- 2≥a+1a-2,
只要证 a2+a12+2≥a+1a+ 2.
∵a>0,故只要证
a2+a12+22≥a+1a+
22,

即 a2+a12+4
a2+a12+4≥a2+2+a12+2 2a+1a+2,
从而只要证 2
a2+a12 ≥ 2a+1a,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证文明本不样等式式问题的答题技巧
第二级 (12
分)已知
a,b,c
均为正数,求证:a2+b2+c2
• 第三级
+1a+1b+1c2≥– 第6 四3,级并确定 a,b,c 为何值时,等号成立.
»第五级
利用 a2+b2≥2ab,a12+b12≥a2b,再利用 ab+a1b≥2,根据这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解与练习 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理 新人教A版.pdf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解与练习 6.6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理 新人教A版.pdf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 什 么怎 么 考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1.用综合法、反证法证明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多为解答题,如2011安徽T19. 2.主要以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方程、数列等知识为载体考查,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属于高档题. [归纳·知识整合] 1.直接证明 (1)综合法 定义: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框图表示:→→→…→(其中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2)分析法 定义: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框图表示:→→→…→. [探究] 1.综合法与分析法有什么联系与差异? 提示:综合法与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在使用综合法证明时,易出现的错误是因果关系不明确,逻辑表达混乱.分析法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当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证明中需要用哪些知识不太明确具体时,往往采用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逐步反推,寻求使当前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转化为判定这些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 2.间接证明 反证法: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探究] 2.在什么情况下可考虑利用反证法证明问题? 提示: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形:(1)要证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2)若从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讨论,而从反面证明,只需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 [自测·牛刀小试] 1.下列表述:综合法是由因导果法;综合法是顺推法;分析法是执果索因法;分析法是逆推法;反证法是间接证法.其中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析:选D 由综合法、分析法和反证法的推理过程可知,都正确. 2.(教材习题改编)要证明+<2,可选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综合法 B.分析法 C.反证法 D.归纳法 解析:选B 要证明+b,那么>”假设内容应是( )A.=B.<C.=且<D.=或的否定为≤ . 4.在不等边三角形中,a为最大边,要想得到A为钝角的结论,三边a,b,c应满足________. 解析:由余弦定理cos A=<0,所以b2+c2-a2b2+c2. 答案:a2>b2+c2 5.下列条件:ab>0,ab0,b>0,a<0,b0且>0,即a,b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有3个. 答案:3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设a、b、c>0,证明++≥a+b+c. [自主解答] a、b、c>0,根据基本不等式, 有+b≥2a,+c≥2b,+a≥2c. 三式相加:+++a+b+c≥2(a+b+c), 即++≥a+b+c. ——————————————————— 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保持本例条件不变 ,试证明a3+b3+c3≥(a2+b2+c2)·(a+b+c). 证明:a、b、c>0,a2+b2≥2ab, (a2+b2)(a+b)≥2ab(a+b), a3+b3+a2b+ab2≥2ab(a+b)=2a2b+2ab2, a3+b3≥a2b+ab2. 同理,b3+c3≥b2c+bc2,a3+c3≥a2c+ac2, 将三式相加得, 2(a3+b3+c3)≥a2b+ab2+b2c+bc2+a2c+ac2. 3(a3+b3+c3)≥(a3+a2b+a2c)+(b3+b2a+b2c)+(c3+c2a+c2b)=(a2+b2+c2)(a+b+c). a3+b3+c3≥(a2+b2+c2)(a+b+c). 1.已知x+y+z=1,求证:x2+y2+z2≥. 证明:x2+y2≥2xy,x2+z2≥2xz,y2+z2≥2yz, 2x2+2y2+2z2≥2xy+2xz+2yz. 3x2+3y2+3z2≥x2+y2+z2+2xy+2xz+2yz. 3(x2+y2+z2)≥(x+y+z)2=1. x2+y2+z2≥. 分析法的应用 [例2] 已知函数f(x)=tan x,x,若x1,x2,且x1≠x2, 求证:[f(x1)+f(x2)]>f. [自主解答] 要证[f(x1)+f(x2)]>f, 即证明(tan x1+tan x2)>tan, 只需证明>tan, 只需证明>. 由于x1、x2, 故x1+x2(0,π). 故cos x1cos x2>0,sin(x1+x2)>0, 1+cos(x1+x2)>0, 故只需证明1+cos(x1+x2)>2cos x1cos x2, 即证1+cos x1cos x2-sin x1sin x2>2cos x1cos x2, 即证cos(x1-x2)f. ——————————————————— 分析法的适用条件 当所证命题不知从何入手时,有时可以运用分析法获得解决,特别是对于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行之有效,对含有根式的证明问题要注意分析法的使用. 2.已知a>0,求证: -≥a+-2. 证明:要证 -≥a+-2, 只要证 +2≥a++. a>0,故只要证2≥2, 即a2++4 +4≥a2+2++2+2, 从而只要证2 ≥ , 只要证4≥2, 即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反证法的应用 [例3] 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Sn是它的前n项和. (1)求证:数列{Sn}不是等比数列; (2)数列{Sn}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 [自主解答] (1)证明:若{Sn}是等比数列,则S=S1·S3,即a(1+q)2=a1·a1(1+q+q2), a1≠0,(1+q)2=1+q+q2,解得q=0,这与q≠0相矛盾, 故数列{Sn}不是等比数列. (2)当q=1时,{Sn}是等差数列. 当q≠1时,{Sn}不是等差数列.假设q≠1时,S1,S2,S3成等差数列,即2S2=S1+S3, 2a1(1+q)=a1+a1(1+q+q2). 由于a1≠0,2(1+q)=2+q+q2,即q=q2, q≠1,q=0,这与q≠0相矛盾. 综上可知,当q=1时,{Sn}是等差数列;当q≠1时,{Sn}不是等差数列. ——————————————————— 1.反证法的解题原则 反证法的原理是“正难则反”,即如果正面证明有困难时,或者直接证明需要分多种情况而反面只有一种情况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 2.反证法中常见词语的否定形式 原词否定形式至多有n个(即x≤n,nN*)至少有n+1个(即x>nx≥n+1,nN*)至少有n个(即x≥n,nN*)至多有n-1个(即x0,且ab+bc+ca>0和abc>0. 证明:必要性(直接证法): a,b,c为正实数,a+b+c>0,ab+bc+ca>0, abc>0, 因此必要性成立. 充分性(反证法): 假设a,b,c是不全为正的实数,由于abc>0, 则它们只能是两负一正,不妨设a<0,b0. 又ab+bc+ca>0,a(b+c)+bc>0,且bc0. 又a<0,b+c0,a+(b+c)>0,a>0. 这与a0, 即a+(b+c)>0. 又a0. 则a(b+c)Q B.P=Q C.P<Q D.由a的取值确定 解析:选C 假设P<Q,要证P<Q,只要证P2<Q2,只要证:2a+7+2<2a+7+2, 只要证a2+7ab,a<b及a=b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a≠c,b≠c,a≠b不能同时成立, 其中正确判断的个数为( ) A.0 B.1 C.2 D.3 解析:选C 正确;中,a≠b,b≠c,a≠c可以同时成立,如a=1,b=2,c=3,故正确的判断有2个. 5.不相等的三个正数a,b,c成等差数列,并且x是a,b的等比中项,y是b,c的等比中项,则x2,b2,y2三数( ) A.成等比数列而非等差数列 B.成等差数列而非等比数列 C.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 D.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 解析:选B 由已知条件,可得 由得代入,得+=2b, 即x2+y2=2b2. 故x2,b2,y2成等差数列. 6.在R上定义运算:=ad-bc.若不等式≥1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实数a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解析:选D 据已知定义可得不等式x2-x-a2+a+1≥0恒成立,故Δ=1-4(-a2+a+1)≤0,解得-≤a≤, 故a的最大值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7.某同学准备用反证法证明如下一个问题:函数f(x)在[0,1]上有意义,且f(0)=f(1),如果对于不同的x1,x2[0,1],都有|f(x1)-f(x2)|<|x1-x2|,求证:|f(x1)-f(x2)|<.那么他的反设应该是________. 答案:“x1,x2[0,1],使得|f(x1)-f(x2)|0,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法一:(补集法) 令 解得p≤-3或p≥, 故满足条件的p的范围为. 法二:(直接法) 依题意有f(-1)>0或f(1)>0, 即2p2-p-1<0或2p2+3p-9<0, 得- <p<1或-3 <p0,->1,求证:> . 证明:->1,a>0, 0<b,只需证·>1, 只需证1+a-b-ab>1,只需证a-b-ab>0, 即>1,即->1. 这是已知条件,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11.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1+,S3=9+3. (1)求数列{an}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 (2)设bn=(nN*),求证:数列{bn}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解:(1)由已知得 解得d=2, 故an=2n-1+,Sn=n(n+). (2)证明:由(1)得bn==n+. 假设数列{bn}中存在三项bp,bq,br(p,q,r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bpbr. 即(q+)2=(p+)(r+). (q2-pr)+(2q-p-r)=0. p,q,rN*, ∴2=pr,(p-r)2=0. p=r. 与p≠r矛盾. 数列{bn}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等比数列. 12.已知{an}是正数组成的数列,a1=1,且点(,an+1)(nN*)在函数y=x2+1的图象上.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1=1,bn+1=bn+2an, 求证:bn·bn+2<b. 解:(1)由已知得an+1=an+1,则an+1-an=1,又a1=1,所以数列{an}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an=1+(n-1)×1=n. (2)由(1)知,an=n,从而bn+1-bn=2n. bn=(bn-bn-1)+(bn-1-bn-2)+…+(b2-b1)+b1 =2n-1+2n-2+…+2+1==2n-1. 因为bn·bn+2-b=(2n-1)(2n+2-1)-(2n+1-1)2 =(22n+2-2n+2-2n+1)-(22n+2-2·2n+1+1) =-2n<0, 所以bn·bn+2100,求证:a1,a2,a3,a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 证明:假设a1,a2,a3,a4均不大于25,即a1≤25,a2≤25,a3≤25,a4≤25, 则a1+a2+a3+a4≤25+25+25+25=100, 这与已知a1+a2+a3+a4>100矛盾,故假设错误. 所以a1,a2,a3,a4中至少有一个数大于25. 4.如图,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和DCEF不在同一平面内,M,N分别为AB,DF的中点. (1)若CD=2,平面ABCD平面DCEF,求直线MN的长; (2)用反证法证明:直线ME与BN是两条异面直线. 解:(1)如图,取CD的中点G,连接MG,NG. 因为ABCD,DCEF为正方形,且边长为2, 所以MGCD,MG=2,NG=. 因为平面ABCD平面DCEF, 所以MG平面DCEF,可得MGNG. 所以MN==. (2)证明:假设直线ME与BN共面, 则AB平面MBEN,且平面MBEN与平面DCEF交于EN,由已知,两正方形不共面,故AB平面DCEF. 又ABCD,所以AB平面DCEF,而EN为平面MBEN与平面DCEF的交线, 所以ABEN.又ABCD∥EF, 所以ENEF,这与EN∩EF=E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ME与BN不共面,它们是异面直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习 资 料 汇编
2018版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6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6.6 直接证明
与间接证明模拟演练 理
[A 级 基础达标](时间:40分钟)
1.[2017·绵阳周测]设t =a +2b ,s =a +b 2
+1,则下列关于t 和s 的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t >s
B .t ≥s
C .t <s
D .t ≤s
答案 D
解析 s -t =b 2
-2b +1=(b -1)2
≥0,∴s ≥t ,选D 项.
2.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单调递减,若x 1+x 2>0,则f (x 1)+f (x 2)的值( )
A .恒为负值
B .恒等于零
C .恒为正值
D .无法确定正负
答案 A
解析 由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单调递减,可知f (x )是R 上的单调递减函数,由x 1+x 2>0,可知x 1>-x 2,f (x 1)<f (-x 2)=-f (x 2),则f (x 1)+f (x 2)<0.
3.[2017·东城模拟]在△ABC 中,sin A sin C <cos A cos C ,则△ABC 一定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答案 C
解析 由sin A sin C <cos A cos C ,得cos A cos C -sin A sin C >0,即cos(A +C )>0,所以A +C 是锐角,从而B >π
2
,故△ABC 必是钝角三角形.
4.[2017·郑州模拟]设x >0,P =2x +2-x ,Q =(sin x +cos x )2
,则( )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答案 A
解析 因为2x
+2-x
≥22x ·2-x
=2(当且仅当x =0时等号成立),而x >0,所以P >2;又(sin x +cos x )2
=1+sin2x ,而sin2x ≤1,所以Q ≤2.于是P >Q .故选A.
5.设x ,y ,z >0,则三个数y x +y z ,z x +z y ,x z +x y
( ) A .都大于2 B .至少有一个大于2 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D .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答案 C
解析 因为x >0,y >0,z >0,所以⎝ ⎛⎭
⎪⎫y x +y z +( z x +z y
)+⎝ ⎛⎭⎪⎫x z +x y =⎝ ⎛⎭⎪⎫y x +x y +⎝ ⎛⎭⎪⎫y z +z y +⎝ ⎛⎭
⎪⎫x z +z x ≥6,
当且仅当x =y =z 时等号成立,则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故选C.
6.下列条件:①ab >0,②ab <0,③a >0,b >0,④a <0,b <0,其中能使b a +a
b
≥2成立的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①③④
解析 要使b a +a
b ≥2,只需b a >0且a b >0成立,即a ,b 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①③④都能使b a +a b
≥2成立.
7.[2016·兰州调研]已知a ,b 是不相等的正数,x =a +b
2
,y =a +b ,则x ,y 的大小关
系是________.
答案 x <y 解析 ∵
a +b
2>ab (a ≠b )⇒a +b >2ab ⇒2(a +b )>a +b +2ab ⇒a +b >
a +b
2
2

a +
b >
a +b
2

即x <y .
8.已知点A n (n ,a n )为函数y =x 2
+1图象上的点,B n (n ,b n )为函数y =x 图象上的点,其中n ∈N *
,设c n =a n -b n ,则c n 与c n +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答案 c n +1<c n
解析 由条件得c n =a n -b n =n 2
+1-n =
1
n 2+1+n
,∴c n 随n 的增大而减小,∴c n +1<c n .
9.[2017·唐山模拟]已知a >0,1b -1
a
>1,求证:1+a >
11-b
.
证明 由已知1b -1
a
>1及a >0可知0<b <1,要证1+a >
11-b
,只需证1+a ·1-b >1,只需
证1+a -b -ab >1,
只需证a -b -ab >0,即
a -b
ab
>1, 即1b -1
a
>1,这是已知条件,所以原不等式得证.
10.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S 3=9+3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
(2)设b n =S n n
(n ∈N *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解 (1)由已知得⎩⎨

a 1=2+1,
3a 1+3d =9+32,
则d =2,故a n =2n -1+2,S n =n (n +2).
(2)证明:由(1)得b n =S n
n
=n + 2.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
则b 2
q =b p b r ,
即(q +2)2
=(p +2)(r +2), 所以(q 2
-pr )+2(2q -p -r )=0. 因为p ,q ,r ∈N *

所以⎩
⎪⎨
⎪⎧
q 2
-pr =0,2q -p -r =0,
所以⎝
⎛⎭
⎪⎫p +r 22=pr ,(p -r )2=0.
所以p =r ,这与p ≠r 矛盾,所以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B 级 知能提升](时间:20分钟)
11.若1a <1
b
<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 2
<b 2
B .ab <b 2
C .a +b <0
D .|a |+|b |>|a +b |
答案 D
解析 ∵1a <1b
<0,∴0>a >b .∴a 2<b 2,ab <b 2
,a +b <0,|a |+|b |=|a +b |.
12.已知m >1,a =m +1-m ,b =m -m -1,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大小不定
答案 B
解析 ∵a =m +1-m =
1
m +1+m

b =m -m -1=
1
m +m -1
.
而m +1+m >m +m -1>0(m >1), ∴
1
m +1+m
<
1
m +m -1
,即a <b .
13.[2017·邯郸模拟]设a ,b 是两个实数,给出下列条件:
①a +b >1;②a +b =2;③a +b >2;④a 2+b 2
>2;⑤ab >1.其中能推出:“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的条件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③
解析 若a =12,b =2
3,则a +b >1,
但a <1,b <1,故①推不出;
若a =b =1,则a +b =2,故②推不出;
若a =-2,b =-3,则a 2+b 2
>2,故④推不出;
若a =-2,b =-3,则ab >1,故⑤推不出;
对于③,反证法:假设a ≤1且b ≤1,则a +b ≤2与a +b >2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故a ,b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1.
14.已知a ,b ,m 为非零实数,且a 2+b 2
+2-m =0,1a 2+4b
2+1-2m =0.
(1)求证:1a 2+4
b
2≥
9
a 2
+b 2
; (2)求证:m ≥7
2.
证明 (1)要证1a 2+4
b
2≥
9
a 2
+b 2
成立, 只需证⎝ ⎛⎭
⎪⎫1a
2+4b 2(a 2+b 2
)≥9,
即证1+4+b 2a 2+4a 2b 2≥9,只需证b 2a 2+4a 2
b 2≥4,
根据基本不等式,有b 2a 2+4a 2
b
2≥2
b 2a 2·4a 2b
2=4成立.当且仅当2a 2=b 2
时等号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2)因为a 2+b 2
=m -2,1a 2+4b
2=2m -1,
由(1)知(m -2)(2m -1)≥9,即2m 2
-5m -7≥0,
解得m ≤-1或m ≥72.又a 2+b 2
=m -2>0,1a 2+4b 2=2m -1>0,所以m ≥72
.
敬请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