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第二课时 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
2018-2019学年度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2 对数函数 2.2.2 第二课
第二课时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应用(习题课)【选题明细表】1.若m∈(,1),a=lg m,b=lg m2,c=(lg m)3,则( C )(A)a<b<c (B)c<a<b(C)b<a<c (D)b<c<a解析:因为m∈(,1),所以a=lg m<0,1>m>m2>0,所以a>b,c=(lg m)3>lg m=a,所以c>a>b.故选C.2.若函数y=f(x)与函数y=ln+1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f(x)等于( A )(A)e2x-2(B)e2x(C)e2x+1(D)e2x+2解析:若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那么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而y=ln+1的反函数为y=e2x-2,故选A.3.若log m3<log n3<0,则m,n应满足的条件是( D )(A)m>n>1 (B)n>m>1(C)1>n>m>0 (D)1>m>n>0解析:因为log m3<log n3<0,所以0<n<1,0<m<1且<<0,即lg 3(-)<0⇔lg 3()<0.因为lg 3>0,lg m<0,lg n<0,所以lg n-lg m<0,即lg n<lg m⇔n<m,所以1>m>n>0.故选D.4.已知函数f(x)=log(a-1)(2x+1)在(-,0)内恒有f(x)>0,则a的取值范围是( D )(A)(1,+∞) (B)(0,1)(C)(0,2) (D)(1,2)解析:由-<x<0,得0<2x+1<1.若f(x)>0恒成立,则0<a-1<1.所以1<a<2.5.函数f(x)=lo(x2-2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D )(A)(1,+∞) (B)(2,+∞)(C)(-∞,1) (D)(-∞,0)解析:函数f(x)=lo(x2-2x)的定义域为(2,+∞)∪(-∞,0),设函数的单调增区间即u=x2-2x的单调减区间,u=x2-2x的单调减区间为(-∞,0).故选D.6.若函数f(x)=ln(x2+ax+1)是偶函数,则实数a的值为.解析:函数f(x)=ln(x2+ax+1)是偶函数,所以f(x)=f(-x),即ln(x2+ax+1)=ln(x2-ax+1),所以ax=-ax在函数的定义域中总成立,所以a=0.答案:07.不等式lo(4x+2x+1)>0的解集为 .解析:由lo(4x+2x+1)>0,得4x+2x+1<1,即(2x)2+2·2x<1,配方得(2x+1)2<2, 所以2x<-1,两边取以2为底的对数,得x<log2(-1).答案:(-∞,log2(-1))8.已知函数f(x)=lg(1+x)+lg(1-x).(1)求函数f(x)的定义域;(2)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3)求函数f(x)的值域.解:(1)由求得-1<x<1,所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1).(2)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对于任意的x∈(-1,1),因为f(-x)=lg(1-x)+lg(1+x)=f(x),所以f(x)为偶函数.(3)f(x)=lg[(1+x)(1-x)]=lg(1-x2).由x∈(-1,1)可得t=1-x2∈(0,1],所以y≤lg 1=0,所以函数f(x)的值域为(-∞,0].9.已知log2b<log2a<log2c,则( A )(A)()b>()a>()c(B)()a>()b>()c(C)()c>()b>()a(D)()c>()a>()b解析:因为log2b<log2a<log2c,所以c>a>b,所以()b>()a>()c.故选A.10.(2018·许昌五校高一联考)函数f(x)=log a|x-1|在(0,1)上是减函数,那么f(x)在(1,+∞)上( A )(A)递增且无最大值 (B)递减且无最小值(C)递增且有最大值 (D)递减且有最小值解析:由|x-1|>0得,函数y=log a|x-1|的定义域为{x|x≠1}.设g(x)=|x-1|=则有g(x)在(-∞,1)上为减函数,在(1,+∞)上为增函数.因为f(x)=log a|x-1|在(0,1)上是减函数,所以a>1.所以f(x)=log a|x-1|在(1,+∞)上递增且无最大值.11.函数y=lo(-x2+6x-5)在区间(m,m+1)上为减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为.解析:令t=-x2+6x-5,由t>0得x∈(1,5),因为y=lo t为减函数,所以要使y=lo(-x2+6x-5)在区间(m,m+1)上为减函数,则需要t=-x2+6x-5在区间(m,m+1)上为增函数,又函数t=-x2+6x-5的对称轴方程为x=3,所以解得1≤m≤2.答案:[1,2]12.已知函数f(x)=log a(a>0,且a≠1)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求m 的值.解:根据已知条件,对于定义域内的一切x,都有f(-x)=-f(x),即f(-x)+f(x)=0,所以log a+log a=0.整理得log a=0,所以=1,即(m2-1)x2=0.所以m2-1=0.所以m=1或m=-1.若m=1,=-1,f(x)无意义,则舍去m=1,所以m=-1.13.已知f(x)=2+log3x,x∈[1,9],求y=[f(x)]2+f(x2)的最大值以及y取最大值时x的值. 解:因为f(x)=2+log3x,所以y=[f(x)]2+f(x2)=(2+log3x)2+2+log3x2=(2+log3x)2+2+2log3x=(log3x)2+6log3x+6=(log3x+3)2-3.因为函数f(x)的定义域为[1,9],所以要使函数y=[f(x)]2+f(x2)有意义,必须满足所以1≤x≤3,所以0≤log3x≤1.所以6≤y=(log3x+3)2-3≤13.当log3x=1,即x=3时,y=13.所以当x=3时,函数y=[f(x)]2+f(x2)取得最大值13.。
2018版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1课件: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1-1 精品
[解析] 要使原式有意义,则a-1>0.
4 1-a2·
1 a-13
=|1-a|·(a-1) -34
=(a-1)·(a-1) -34
=(a-1)
1 4
=4
a-1.
[常见误区]
错解
错因剖析
忽略了偶次方根中被开方数必
A 须是非负数,即漏掉阴影处而导
致错误
[防范措施] 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要关注条件中有无隐含条件,在出现根式时,要注意是不是
a 为负数:n为奇数,a的n次方根只有一个,为n a; n为偶数,a的n次方根不存在.
零的 n 次方根为零,记为n 0=0.
2.(n a)n 与n an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答案:对(n a)n 的理解:当 n 为大于 1 的奇数时,(n a)n 对任 意 a∈R 都有意义,且(n a)n=a,当 n 为大于 1 的偶数时,(n a)n 只有当 a≥0 时才有意义,且(n a)n=a(a≥0). 对n an的理解:对任意 a∈R 都有意义,且当 n 为奇数时,n an =a;当 n 为偶数时,n an=|a|=a-,aa,≥a0<,0, 如:3 -33=- 3, -32=|-3|=3.
类型 3 有限制条件的根式的化简 [要点点击] 有限制条件的根式化简的步骤
[典例 3] 化简:设-3<x<3,求 x2-2x+1- x2+6x+9的 值.
[思路点拨] 将根式化为幂的形式,然后按照幂的运算性质 进行化简计算.
[解析] x2-2x+1- x2+6x+9 = x-12- x+32 =|x-1|-|x+3|, 当-3<x≤1 时, 原式=1-x-(x+3)=-2x-2. 当 1<x<3 时, 原式=x-1-(x+3)=-4. 因此,原式=- -24x,-12<,x- <33< . x≤1,
最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人教A版高中数学目录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1.3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2.2双曲线2.3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3二项式定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第二讲古希腊数学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五讲微积分的诞生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第七讲千古谜题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选修3-2选修3-3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第四讲球面三角形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选修3-4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选修4-1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选修4-2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选修4-3选修4-4第一讲坐标系第二讲参数方程选修4-5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选修4-6第一讲整数的整除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选修4-7第一讲优选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选修4-9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高中人教版(B)教材目录介绍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第二章函数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3.3 幂函数3.4 函数的应用(Ⅱ)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2 直线方程2.3 圆的方程2.4 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的相关性第三章概率3.1 随机现象3.2 古典概型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基本初等函(Ⅱ)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 数列2.2 等差数列2.3 等比数列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3.2 导数的运算3.3 导数的应用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四章框图选修4-5第一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 基本不等式1.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4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1.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2.1 柯西不等式2.2 排序不等式2.3 平均值不等式(选学)2.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第三章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3.1 数学归纳法原理3.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1 指数与指数运算疑点透析1.如何理解n 次方根的概念若一个数x 的n 次方等于a ,那么x 怎么用a 来表示呢?是x =n a 吗?这个回答是不完整的.正确表示应如下:x =⎩⎪⎨⎪⎧na ,n 为奇数±n a ,n 为偶数,a >0不存在,n 为偶数,a <00,a =0 主要性质: ①当n 为奇数时,n a n =a ; ②当n 为偶数时,n a n =|a |=⎩⎪⎨⎪⎧ a ,a ≥0,-a ,a <0. 2.如何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分数指数幂m n a 不可以理解为m n 个a 相乘,它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规定m n a =n a m (a >0,m ,n ∈N *,且n >1),m n a -=1mn a=1n a m (a >0,m ,n ∈N *,且n >1),在这样的规定下,根式与分数指数幂表示相同意义的量,它们只是形式上不同而已.0的正分数指数幂为0,0的负分数指数幂无意义,负数的分数指数幂是否有意义,应视m ,n 的具体数而定.3.分数指数幂和整数指数幂有什么异同相同:分数指数幂与整数指数幂都是有理数指数幂,都可以利用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其运算形式为a r ·a s =a r +s ;(a r )s =a rs ;(ab )r =a r ·b r ,式中a >0,b >0,r 、s ∈Q ,对于这三条性质,不要求证明,但需记准.不同:整数指数幂表示的是相同因式的连乘积,而分数指数幂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它表示的是根式.4.指数幂的运算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计算结果不能同时含有根号和分数指数,也不能既有分母又含有负指数.例1÷3a -73a 13. 解 原式=()()()1191113237132233a a a a --⎡⎤⎡⎤÷⎢⎥⎢⎥⎣⎦⎣⎦ =971316662a a a a --⎛⎫⎛⎫÷ ⎪ ⎪⎝⎭⎝⎭=973136666a +--=a 0=1.例2 求.解 原式=114424333⎡⎤⎛⎫⎢⎥⨯ ⎪⎢⎥⎝⎭⎢⎥⎣⎦ =121417443346333+⨯⎛⎫== ⎪⎝⎭=363. 例1、例2两道例题都既含有分数指数幂又有根式,应该把根式统一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便于计算.2 解读指数函数的四个难点在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性质后,下面来分析突破指数函数的几大难点,供同学们学习掌握. 难点之一:概念指数函数y =a x 有三个特征:①指数:指数只能是自变量x ,而不能是x 的函数;②底数:底数为常数,大于0且不等于1;③系数:系数只能是1.例1 给出五个函数:①y =2×6x ;②y =(-6)x ;③y =πx ;④y =x x ;⑤y =22x +1. 以上是指数函数的个数是________.分析 根据所给的函数对系数、底数、指数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是否满足指数函数的定义. 解析 对于①,系数不是1;对于②,底数小于0;对于④,底数x 不是常数;对于⑤,指数是x 的一次函数,故①、②、④、⑤都不是指数函数.正确的是③,只有③符合指数函数的定义.答案 1难点之二:讨论指数函数y =a x (a >0,且a ≠1),当a >1时,是增函数;当0<a <1时,是减函数.例2 函数y =a x (a >0,且a ≠1)在[1,2]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a 2,求a 的值. 分析 遇到底数是参数时,应优先分类讨论,此题应先对a 进行分类讨论,再列出方程并求出a .解 当a >1时,函数y =a x 在[1,2]上的最大值是a 2,最小值是a ,依题意得a 2-a =a 2,即a 2=3a 2,所以a =32;当0<a <1时,函数y =a x 在[1,2]上的最大值是a ,最小值是a 2,依题意得a -a 2=a 2,即a 2=a 2,所以a =12. 综上可知,a =32或a =12. 难点之三:复合指数函数y =a x (a >0,且a ≠1)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二次函数等进行复合时,特别是研究单调性时,应掌握好“同增异减”法则.例3 求函数y =13⎛ ⎪⎝⎭的单调递减区间.分析 指数函数与指数型复合函数的区别在于,指数自变量是x 还是x 的函数.此题先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再利用复合函数的“同增异减”法则求解.解 由-x 2+x +2≥0知,函数的定义域是[-1,2].令u =-x 2+x +2=-(x -12)2+94,则y =13⎛ ⎪⎝⎭,当x ∈[-1,12]时,随x 的增大,u 增大,y 减小,故函数的递减区间为[-1,12]. 难点之四:图象指数函数y =a x (a >0,且a ≠1)的图象特征是:当a >1时,在y 轴的右侧,a 越大,图象越往上排;在y 轴左侧,a 越大,图象越往下排.当0<a <1时恰好相反.例4 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比较0.7-0.3与0.4-0.3的大小.分析可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y=0.7x及y=0.4x的图象,从图象中得出结果.解如图所示,作出y=0.7x、y=0.4x及x=-0.3的图象,易知0.7-0.3<0.4-0.3.评注图象应记忆准确,在第二象限中靠近y轴的函数应是y=0.4x,而不是y=0.7x,这一点应注意.3对数与对数运算学习讲解1.对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 x=N(a>0,且a≠1),那么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做x=log a N,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解读:(1)由对数定义可以知道,当a>0,且a≠1时,a x=N⇔x=log a N,也就是说指数式与对数式实际上是表示a、N之间的同一种关系的两种形式,因此可以互相转化;(2)根据对数定义可以知道,a log a N=N,即a的log a N次方等于N,对数恒等式也是化简或计算的重要公式.2.对数的性质(1)零和负数没有对数,由于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所以a x=N(a>0,且a≠1)中N总是正数;(2)1的对数为0,由于任何非零实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所以log a1=0;(3)底数的对数等于1,由于a1=a对于任何非零实数都成立,所以log a a=1.3.对数的运算性质若a>0,且a≠1,M>0,N>0,那么:(1)log a(MN)=log a M+log a N,即正数积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的各个数的对数和;(2)log a MN=log a M-log a N,即两个正数商的对数,等于被除数的对数减去除数的对数;(3)log a M n=n log a M,正数的幂的对数等于幂的底数的对数乘以幂指数.这些性质一般运用于对数的计算、化简或证明中.例1 将下列对数式化成指数式、指数式化成对数式:(1)log 3127=-3;(2)log 232=5; (3)63=216;(4)10-3=0.001. 解 (1)3-3=127;(2)25=32;(3)log 6216=3; (4)log 100.001=-3,也可写成lg 0.001=-3.评注 本题考查了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解题所用知识都是依据对数的定义,要注意对数的真数是指数的幂,对数的值是指数式中的指数.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1)3log 72-log 79+2log 7322; (2)lg 25+23lg 8+lg 5·lg 20+(lg 2)2. 解 (1)原式=log 723-log 79+log 7(322)2 =log 723×(322)29=log 71=0; (2)原式=2lg 5+2lg 2+lg 5·(lg 5+2lg 2)+(lg 2)2=2(lg 5+lg 2)+(lg 5)2+2lg 5·lg 2+(lg 2)2=2+(lg 5+lg 2)2=3.评注 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求值和化简,是对数运算常见的题型,对数运算性质的正向运用可以把真数的乘、除、乘方、开方运算转化为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这样就简化了计算,体现了利用对数运算的优越性.4 换底公式的证明及其应用换底公式是对数运算、证明中重要的公式,但有些同学对其理解不深,应用不好,故下面加以补充,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一、换底公式及证明换底公式:log b N =log a N log a b. 证明 设log b N =x ,则b x =N .两边均取以a 为底的对数,得log a b x =log a N ,∴x log a b =log a N .∴x =log a N log a b ,即log b N =log a N log a b. 二、换底公式的应用举例1.乘积型例1 (1)计算:log 89·log 2732;(2)求证:log a b ·log b c ·log c d =log a d .分析 先化为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通过约分即可解决.解 (1)换为常用对数,得log 89·log 2732=lg 9lg 8·lg 32lg 27=2lg 33lg 2·5lg 23lg 3=23×53=109. (2)由换底公式,得log a b ·log b c ·log c d =lg b lg a ·lg c lg b ·lg d lg c=log a d . 评注 此类型题通常换成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再通过约分及逆用换底公式,即可解决.2.知值求值型例2 已知log 1227=a ,求log 616的值.分析 本题可选择以3为底进行求解.解 log 1227=log 327log 312=a ,解得log 32=3-a 2a. 故log 616=log 316log 36=4log 321+log 32=4×3-a 2a 1+3-a 2a=4(3-a )3+a . 评注 这类问题通常要选择适当的底数,结合方程思想加以解决.3.综合型例3 设A =1log 519+2log 319+3log 219,B =1log 2+1log 5,试比较A 与B 的大小. 分析 本题可选择以19及π为底进行解题.解 A 换成以19为底,B 换成以π为底,则有A =log 195+2log 193+3log 192=log 19360<2,B =log π2+log π5=log π10>log ππ2=2.故A <B .评注 一般也有倒数关系式成立,即log a b ·log b a =1,log a b =1log b a.5 精析对数函数一、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y =log a x (a >0,且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0,+∞). 由对数的定义容易知道对数函数y =log a x (a >0,且a ≠1)是指数函数y =a x (a >0,且a ≠1)的反函数.在对数函数中自变量是对数式中的真数,函数值为对数,这一点在运用对数时要谨记.若对数式中的底数为自变量时,此函数不是对数函数.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对数函数性质的记忆与运用的注意事项(1)数形结合——利用图象记忆性质.x =1是“分水岭”;(2)函数的单调性决定于底数a 大于1还是大于0小于1;(3)指数函数y =a x 与对数函数y =log a x (其中a >0,且a ≠1)互为反函数,它们的概念、图象、性质,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2.对数函数图象分布规律如图所示,在同一坐标系中多个对数函数底数的变化规律是:在直线x =1的右边区域,在x 轴上方,对数函数的图象越靠近x 轴,底数越大,且底数均大于1;在x 轴下方,对数函数的图象越靠近x 轴,底数越小,且底数均在(0,1)之间.图中的对数函数的底数a ,b ,c ,d 的大小关系是0<a <b <1<c <d .在具体解题时,还可利用特殊值法.例1 函数y =log (x -1)(4-x )的定义域是________.解析 由⎩⎪⎨⎪⎧ x -1>0x -1≠14-x >0可得⎩⎨⎧ x >1x ≠2x <4,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x |1<x <4,且x ≠2}.答案 {x |1<x <4,且x ≠2}评注 函数定义域就是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x 的集合,若出现对数,要使其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例2 函数y=log a x,y=log b x,y=log c x,y=log d 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b、c、d与正整数1的大小顺序是()A.1<d<c<a<bB.c<d<1<a<bC.c<d<1<b<aD.d<c<1<a<b解析作出直线y=1,可知其与对数函数y=log a x,y=log b x,y=log c x,y=log d x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就是该对数函数的底数a、b、c、d,于是c<d<1<a<b.答案 B评注利用特殊值的办法解决有关对数函数的图象问题,可减轻记忆的负担,使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6三类抽象函数问题的解法大量的抽象函数都是以中学阶段所学的基本初等函数为背景抽象而得.解题时,若能从研究抽象函数的背景入手,通过类比、猜想出它们可能为某种基本初等函数,常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进而加以解决.一、以正比例函数为模型的抽象函数例1 已知f(x)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对任意x,y∈R,都有f(x+y)=f(x)+f(y),且x>0时,f(x)<0,f(1)=-2,求f(x)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由条件f(x+y)=f(x)+f(y)联想正比例函数f(x)=kx,其中k<0,满足已知条件.由此猜想函数f(x)是区间[-3,3]上的减函数且又为奇函数,这样问题的解决就有了方向.解因为对任意x,y∈R,都有f(x+y)=f(x)+f(y),于是取x=0,可得f(0)=0,同时设y =-x,得f(x-x)=f(x)+f(-x),所以f(x)+f(-x)=0,即f(-x)=-f(x),知函数f(x)为奇函数.下面证明它是减函数:任取-3≤x1<x2≤3,则x2-x1>0,又x>0时,f(x)<0,即f(x2-x1)<0,f(x2-x1)=f(x2)+f(-x1)=f(x2)-f(x1)<0.所以函数f(x)在区间[-3,3]上是减函数.当x =-3时,函数f (x )取最大值;当x =3时,函数f (x )取最小值.f (x )max =f (-3)=-f (3)=-f (1+2)=-[f (1)+f (2)]=-[f (1)+f (1)+f (1)]=-3f (1)=6;f (x )min =f (3)=3f (1)=-6.评注 本题求解有两个特点:一是赋值;二是在求最值时,反复运用条件.这是求解抽象函数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二、以指数函数为模型的抽象函数例2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实数集R ,满足条件:存在x 1≠x 2,使得f (x 1)≠f (x 2),对任意x 和y ,有f (x +y )=f (x )·f (y ).(1)求f (0);(2)对任意x ∈R ,判断f (x )值的正负.分析 由已知猜想f (x )是指数函数y =a x (a >0,且a ≠1)的抽象函数,从而猜想f (0)=1且f (x )>0. 解 (1)将y =0代入f (x +y )=f (x )·f (y ),得f (x )=f (x )·f (0),于是有f (x )[1-f (0)]=0.若f (x )=0,则对任意x 1≠x 2,有f (x 1)=f (x 2)=0,这与已知题设矛盾,所以f (x )≠0,从而f (0)=1.(2)设x =y ≠0,则f (2x )=f (x )·f (x )=[f (x )]2≥0,又由(1)知f (x )≠0,所以f (2x )>0,由x 为任意实数,知f (x )>0.故对任意x ∈R ,都有f (x )>0.评注 从已知条件联想到指数函数模型,为问题的解决指出了方向.但在推导过程中,说理的严密性是很重要的,如不能由f (x )[1-f (0)]=0,直接得出f (0)=1,这是求解有关抽象函数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地方.三、以对数函数为模型的抽象函数例3 设函数f (x )是定义域(0,+∞)上的增函数,且f (x y)=f (x )-f (y ).(1)求f (1)的值;(2)若f (6)=1,求不等式f (x +3)+f (1x)≤2的解集. 分析 由已知猜想f (x )是对数函数y =log a x (a >0,且a ≠1)的抽象函数.解 (1)将x =y =1代入f (x y)=f (x )-f (y ), 得f (1)=f (1)-f (1),所以f (1)=0.(2)因为f (6)=1,所以2=f (6)+f (6),于是f (x +3)+f (1x )≤2等价于f (x +3)-f (6)≤f (6)-f (1x ),即f (x +36)≤f (6x ), 而函数f (x )是定义域(0,+∞)上的增函数,所以⎩⎪⎨⎪⎧ x +36≤6x ,x +36>0,解得x ≥335, 因此满足已知条件的不等式解集为[335,+∞). 评注 (1)对不等式右端的“2”进行变形是本题求解的关键之处;(2)本题是增函数概念“若x 1<x 2,则f (x 1)<f (x 2)”的逆用.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去掉函数的符号“f ”,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7 巧解指数、对数函数综合题指数函数y =a x 和对数函数y =log a x 互为反函数,它们有共同的底数,且底数起了核心作用,其变化规律是:当a >1时,它们在各自的定义域内都是增函数;当0<a <1时,它们在各自的定义域内都是减函数,因此在解决指数、对数函数型问题时,以底数为突破口,往往能够快速解题.1.共享底数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其底数一致,即log a N =b ,a b =N .利用它可以解决指数、对数方程及互化等问题.例1 方程log 3(1-2·3x )=2x +1的解x =________.解析 将对数式化为指数式,得32x +1=1-2· 3x ,即3·(3x )2+2·3x -1=0,得3x =13,故x =-1. 答案 -12.亮出底数在有些指数、对数函数问题,特别是图象问题中,只要突出底数作用,即亮出底数,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就可解决.例2 当a >1时,在同一坐标系中,能表示函数y =a -x 与y =log a x 的图象的是( )解析 由a >1时,有0<1a <1,则指数函数y =a -x =(1a)x 在R 上是减函数,对数函数y =log a x 在(0,+∞)上是增函数,故排除B 、C 、D.答案 A3.变换底数对数或指数运算最怕是不同底,这时可利用换底公式等手段变换底数.例3 若log a 2<log b 2<0,则( )A.0<a <b <1B.0<b <a <1C.a >b >1D.b >a >1解析 化为同底,有1log 2a <1log 2b<0, 从而log 2b <log 2a <0,即log 2b <log 2a <log 21.∵对数函数y =log 2x 在(0,+∞)上是增函数.∴0<b <a <1.答案 B4.讨论底数当底数不定时,常分0<a <1与a >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例4 函数y =a x 在[0,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5,则a =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a >0,且a ≠1.①当a >1时,有a 1-a 0=5,即a =6;②当0<a <1时,有a 0-a 1=5,即a =-4(舍去).综上知,a =6.答案 65.消去底数有时候指数及对数问题的底数存在,会给解题带来一定的麻烦,我们还可利用转化的思想(如用同底法、换底法等)消去底数,使问题简化.例5 设0<x <1,a >0且a ≠1.试比较|log a (1-x )|与|log a (1+x )|的大小.解 作商⎪⎪⎪⎪⎪⎪log a (1-x )log a (1+x )=|log (1+x )(1-x )|, ∵0<x <1,∴0<1-x <1,1<1+x <2,0<1-x 2<1,∴|log (1+x )(1-x )|=-log (1+x )(1-x )=log (1+x )11-x=log (1+x )1+x 1-x 2>log (1+x )(1+x )=1. ∴|log a (1-x )|>|log a (1+x )|.。
人教版高中数学详细目录(特别精确)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割圆术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应用举例1.3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2.2双曲线2.3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及其关系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曲线与方程2.2 椭圆2.3 双曲线2.4 抛物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 变化率与导数1.2 导数的计算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 定积分的概念1.6 微积分基本定理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 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2 排列与组合1.3 二项式定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 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第二讲古希腊数学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第七讲千古谜题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选修3-2选修3-3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第四讲球面三角形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选修3-4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选修4-1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选修4-2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选修4-3选修4-4第一讲坐标系第二讲参数方程选修4-5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选修4-6第一讲整数的整除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选修4-7第一讲优选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选修4-9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高中人教版(B)教材目录介绍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第二章函数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3.3 幂函数3.4 函数的应用(Ⅱ)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2 直线方程2.3 圆的方程2.4 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的相关性第三章概率3.1 随机现象3.2 古典概型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3.4 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基本初等函(Ⅱ)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 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4 向量的应用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五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第二章数列2.1 数列2.2 等差数列 2.3 等比数列第三章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椭圆2.2 双曲线2.3 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3.2 导数的运算3.3 导数的应用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第四章框图选修4-5第一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2 基本不等式1.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4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1.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第二章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 2.1 柯西不等式2.2 排序不等式2.3 平均值不等式(选学)2.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第三章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3.1 数学归纳法原理3.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
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 别如克*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3第一章 算法初步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阅读与思考 割圆术第二章 统计 2.1 随机抽样阅读与思考 一个著名的案例阅读与思考 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阅读与思考 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 相关关系的强与弱第三章 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阅读与思考 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必修4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 别如克*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 (ωx+ψ)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第一章 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2应用举例 1.3实习作业第二章 数列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2等差数列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2.4等比数列2.5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三章 不等式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4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椭圆2.2双曲线2.3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1变化率与导数3.2导数的计算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1.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4.1流程图4.2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曲线与方程2.2椭圆2.3双曲线2.4抛物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变化率与导数1.2导数的计算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1.5定积分的概念1.6微积分基本定理1.7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1.2排列与组合1.3二项式定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2.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4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3.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3-1第一讲早期的算术与几何第二讲古希腊数学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瑰宝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五讲微积分的诞生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第七讲千古谜题第八讲对无穷的深入思考第九讲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选修3-2选修3-3第一讲从欧氏几何看球面第二讲球面上的距离和角第三讲球面上的基本图形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作者:别如克*第四讲球面三角形第五讲球面三角形的全等第六讲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第七讲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八讲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选修3-4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第二讲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第三讲对称与群的故事选修4-1第一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第二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讲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选修4-2第一讲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第二讲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第三讲逆变换与逆矩阵第四讲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选修4-3选修4-4第一讲坐标系第二讲参数方程选修4-5第一讲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第二讲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第三讲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选修4-6第一讲整数的整除第二讲同余与同余方程第三讲一次不定方程第四讲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选修4-7第一讲优选法第二讲试验设计初步选修4-8选修4-9第一讲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第二讲决策树方法第三讲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第四讲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高中人教版(B)教材目录介绍必修一第一章集合1.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第二章函数2.1 函数2.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2.3 函数的应用(Ⅰ)2.4 函数与方程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3.1 指数与指数函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3.3 幂函数3.4 函数的应用(Ⅱ)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1 空间几何体1.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 平面真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2.2 直线方程2.3 圆的方程2.4 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 别如克*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第二章 统计 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的相关性第三章 概率 3.1 随机现象3.2 古典概型3.3 随机数的含义与应用 3.4 概率的应用必修四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Ⅱ) 1.1 任意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章 平面向量 2.1 向量的线性运算2.2 向量的分解与向量的坐标运算2.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4 向量的应用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3.2 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必修五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2 应用举例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2.2 等差数列 2.3 等比数列第三章 不等式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2 均值不等式3.3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4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3.5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选修1-1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与量词1.2 基本逻辑联结词 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圆2.2 双曲线 2.3 抛物线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3.1 导数3.2 导数的运算 3.3 导数的应用选修1-2第一章 统计案例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第四章 框图选修4-5第一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 1.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2 基本不等式1.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4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 1.5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第二章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 2.1 柯西不等式2.2 排序不等式2.3 平均值不等式(选学) 2.4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模型第三章 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3.1 数学归纳法原理3.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作者: 别如克*作者: 别如克*。
(完整)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n a n;当 为偶数时,⎨-a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点整理〖2.1〗指数函数①如果 x n = a , a ∈ R , x ∈ R , n > 1,且 n ∈ N + ,那么 x 叫做 a 的 n 次方根.当 n 是奇数时, a 的 n 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当 n 是偶数时,正数 a 的正的 n 次方根用符号 0;负数 a 没有 n 次方根.表示,负的 n 次方根用符号- n a 表示;0 的n 次方根是②式子na 叫做根式,这里 n 叫做根指数, a 叫做被开方数.当 n 为奇数时, a 为任意实数;当 n 为偶数时, a ≥ 0 .③根式的性质: ( n a )n = a ;当 n 为奇数时, = a n =| a |= ⎧a⎩(a ≥ 0) .(a < 0)(2) 分数指数幂的概念m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an= (a > 0, m , n ∈ N +, 且 n > 1) .0 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 0.②正数的负分a -m= ( )1 m( ) 1(a > 0, m , n ∈ N , n > 1) 注意口诀:数指数幂的意义是:nn = n m+且 .0 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aa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 a r ⋅ a s = a r +s (a > 0, r , s ∈ R ) ② (ar )s= a rs (a > 0, r , s ∈ R ) ③ (ab )r = a r b r (a > 0, b > 0, r ∈ R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 指数函数函数名称指数函数定义函数 y = a (a > 0且 a ≠ 1) 叫做指数函数a > 1 0 < a < 1图象y 1yOya x(0,1)xya xy 1Oy(0,1)x定义域 R值域 (0,+∞)过定点 图象过定点(0,1),即当 x=0 时,y=1.奇偶性 非奇非偶单调性在 R 上是增函数在 R 上是减函数n a n a nn a m nab〖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 对数的定义①若 a x = N (a > 0,且a ≠ 1) ,则 x 叫做以 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 x = log a N ,其中 a 叫做底数, N 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x = log a N ⇔ a x = N (a > 0, a ≠ 1, N > 0) .(2) 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 a 1 = 0 , log a a = 1, log a a b = b .(3) 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 lg N , 即log 10 N ;自然对数: ln N , 即log e N (其中 e = 2.71828 …).(4) 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 a > 0, a ≠ 1, M > 0, N > 0 ,那么①加法: log M + log N = log (MN )②减法: log M - log N = logMaa aaaaN③数乘: n log a M= log a M n (n ∈ R )log aN = NlogM n =nlog M (b ≠ 0, n ∈ R ) log N =log b N(b > 0,且b ≠ 1)⑤a bba⑥换底公式:alog aa ④【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对数函数函数名称对数函数定义函数y = log a x(a >0 且a≠ 1) 叫做对数函数图象a > 1 0 <a < 1yOx 1(1, 0)y log a xxyOx 1(1, 0)y logaxx定义域(0, +∞)值域R过定点图象过定点(1, 0) ,即当x = 1 时,y = 0 .奇偶性非奇非偶单调性在(0, +∞) 上是增函数在(0, +∞) 上是减函数函数值的变化情况log a x > 0 (x > 1)log a x = 0 (x = 1)log a x < 0 (0 <x < 1)log a x < 0 (x > 1)log a x = 0 (x = 1)log a x > 0 (0 <x < 1)a 变化对图象的影响在第一象限内,a 越大图象越靠低,越靠近 x轴在第四象限内,a 越大图象越靠高,越靠近 y轴在第一象限内,a 越小图象越靠低,越靠近 x 轴在第四象限内,a 越小图象越靠高,越靠近 y 轴(6)反函数的概念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 =f (x) 中解出x ,得式子x =( y) .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y) ,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 =(y) 表示x 是y 的函数,函数x =(y) 叫做函数y =f (x) 的反函数,记作x =f -1( y) ,习惯上改写成y =f -1(x) .(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 =f (x) 中反解出x =f -1( y) ;③将x =f -1( y) 改写成y =f -1(x) ,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q①原函数 y = f (x ) 与反函数 y = f -1(x ) 的图象关于直线 y = x 对称.②函数 y =f (x )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 y = f -1(x ) 的值域、定义域.③若 P (a , b ) 在原函数 y = f (x ) 的图象上,则 P ' (b , a ) 在反函数 y =f -1(x ) 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 y =f (x ) 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 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 y = x 叫做幂函数,其中 x 为自变量,是常数.(2) 幂函数的图象(3) 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 y 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 +∞) 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 .③单调性:如果> 0 ,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 +∞) 上为增函数.如果< 0 ,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 +∞) 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 x 轴与 y 轴.④奇偶性:当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 (其中 p , q 互质, p 和 pqqq ∈ Z ),若 p 为奇数 q 为奇数时,则 y = x p 是奇函数,若 p 为奇数 q 为偶数时,则 y = x p是偶函数,若 p 为偶数∆ qq 为奇数时,则 y = x p 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幂函数 y = x , x ∈(0, +∞) ,当> 1 时,若 0 < x < 1,其图象在直线 y = x 下方,若 x > 1 ,其图象在直线 y = x 上方,当< 1时,若 0 < x < 1,其图象在直线 y = x 上方,若 x > 1 ,其图象在直线 y = x 下方.(1)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补充知识〗二次函数①一般式: f (x ) = ax 2 + bx + c (a ≠ 0) ②顶点式: f (x ) = a (x - h )2 + k (a ≠ 0)③两根式: f (x ) = a (x - x 1 )(x - x 2 )(a ≠ 0)(2)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③若已知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 f (x ) 更方便.(3) 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2bb 4ac -b 2①二次函数 f (x ) = ax + bx + c (a ≠ 0)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 x = - , 顶点坐标是(- , )②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 -4ac - b 2b ] 上递减,在[- 2a2a b , +∞) 上递增,当 x = - b 时,2a 2a b b2a 4af min (x )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 - ] 上递增,在[- , +∞) 上递减,当 4a 2a 2ax = - b时 , f (x ) = 2amax4ac - b 2.4a③二次函数 f (x ) = ax 2 + bx + c (a ≠ 0) 当∆ = b 2 - 4ac > 0 时,图象与 x 轴有两个交点M (x ,0), M (x ,0),| M M |=| x - x |= . 1 1 2 2 1 2 1 2 | a |(4) 一元二次方程 ax 2 + bx + c = 0(a ≠ 0) 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 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设一元二次方程 ax 2 + bx + c = 0(a ≠ 0) 的两实根为 x , x ,且 x≤ x .令 f (x ) = ax 2 + bx + c ,从以下四个1212b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 a②对称轴位置: x = -③判别式: ∆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2a(5) 二次函数 f (x ) = ax 2 + bx + c (a ≠ 0) 在闭区间[ p , q ] 上的最值b b设f (x) 在区间[ p, q] 上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令x0=1 ( p +q).2(Ⅰ)当a > 0 时(开口向上)b b b b①若-<p ,则m =2af ( p) ②若p ≤-≤q ,则m =2af (-)2a③若->q ,则m =2af (q)①若-2a≤x,则M =f (q) ②- 2a >x0 ,则M =f ( p)(Ⅱ)当a < 0 时(开口向下)b b b b①若-<p ,则M =2af ( p) ②若p ≤-≤q ,则M =2af (-)2a③若->q ,则M =2af (q)①若-2a ≤x0 ,则m = f (q) ②-2a >x0 ,则m =f ( p) .x0f (-b)2ax0f (-b)2a“”“”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指数与指数幂
问题2 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 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原 问题 当生物死亡后 它机体内原有的碳 会按原 定计划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 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 定计划确定的规律衰减 大约每经过 年衰减 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 半衰期” 这个时间称为“ 为原来的一半 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此 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内碳14含量 含量P与死亡年 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内碳 含量 与死亡年 t 1 5730 数t P=( ) 2 之间的关系: 之间的关系: (1)求当生物死亡了 )求当生物死亡了5730,2×5730,3×5730 , × , × 年后,它们体内碳14的含量分别为多少 的含量分别为多少? 年后,它们体内碳 的含量分别为多少? (2)指出下列各式所表示的含义。 )指出下列各式所表示的含义。
1.n次方根的概念 次方根的概念: 次方根的概念 定义:如果一个数的 如果一个数的n( 次方等于a, 定义 如果一个数的 (n>1,n∈N*)次方等于 , ∈ 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 次方根 次方根. 那么这个数叫做 的n次方根 即若x , 叫做a的 次方根 其中n>1,且n∈N*. 次方根, 即若 n=a,则x叫做 的n次方根,其中 叫做 且 ∈ 2.n次方根的性质: 次方根的性质: 次方根的性质 奇次方根的性质 在实数范围内, 方根的性质: 奇次 方根的性质 : 在实数范围内 , 正数的奇次 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负数. 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负数 偶次方根的性质: 在实数范围内, 偶次 方根的性质:在实数范围内 , 正数的偶次 方根的性质 方根有两个,它们是互为相反数 负数没有偶次 它们是互为相反数; 方根有两个 它们是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偶次 方根. 方根 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 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 的任何次方根都是
2018-2019学年度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 2.1.1 第一课
第一课时根式【选题明细表】1.化简-得( C )(A)6 (B)2x(C)6或-2x (D)6或2x或-2x解析:原式=|x+3|-(x-3),当x≥-3时,原式=6;当x<-3时,原式=-2x,故选C.2.+π等于( A )(A)4 (B)2π-4(C)2π-4或4 (D)4-2π解析:+π=4-π+π=4.故选A.3.若2<a<3,化简+的结果是( C )(A)5-2a (B)2a-5(C)1 (D)-1解析:原式=|2-a|+|3-a|,因为2<a<3,所以原式=a-2+3-a=1.4.化简-得( C )(A)6 (B)2x(C)6或-2x (D)-2x或6或2解析:-=|x+3|-(x-3)=故选C.5.若x<0,则|x|-+= .解析:因为x<0,所以原式=-x-(-x)+=-x+x+1=1.答案:16.若81的平方根为a,-8的立方根为b,则a+b= .解析:因为81的平方根为±9,所以a=±9.又因为-8的立方根为b,所以b=-2.所以a+b=-11或a+b=7.答案:-11或77.等式=(5-x)成立的x取值范围是.解析:要使==|x-5|=(5-x),则所以-5≤x≤5.答案:[-5,5]8.若代数式+有意义,化简+2.解:由+有意义,则即≤x≤2.故+2=+2=|2x-1|+2|x-2|=2x-1+2(2-x)=3.9.若a<,则的化简结果是( C )(A)(B)-(C)(D)-解析:因为a<,所以2a-1<0,所以=.又==.故选C.10.设f(x)=,若0<a≤1,则f(a+)= .解析:f(a+)====|a-|,由于0<a≤1,所以a≤,故f(a+)=-a.答案:-a11.已知+1=a,化简()2++= .解析:由已知+1=a,即|a-1|=a-1知a≥1.所以原式=(a-1)+(a-1)+(1-a)=a-1.答案:a-112.已知a<b<0,n>1,n∈N*,化简+.解:当n是奇数时,原式=(a-b)+(a+b)=2a;当n是偶数时,因为a<b<0,所以a-b<0,a+b<0,所以原式=|a-b|+|a+b|=(b-a)+(-a-b)=-2a.所以+=13.若a2-b2>0,试化简a-b.名师点拨:由于本题待化简式中的分母一个为a-b,另一个为a+b,因此可想到统一分母的形式便于化简后通分,从而第一个式子分子分母同乘以a+b,第二个式子分子分母同乘以a-b,变形后的两个式子的分子均含完全平方式,开方时要考虑它们的符号,从而需分类讨论.解:原式=a-b=-,因为a2-b2>0,所以a+b>0且a-b>0或a+b<0且a-b<0.当a+b>0且a-b>0时,原式===.当a+b<0且a-b<0时,原式==.。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第1课时根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1
【解析】∵ 4x2y2=2|xy|=-2xy,∴xy≤0.又 xy≠0,∴xy<0. 故选 B.
(2)【解析】原式= x-12- x+32=|x-1|-|x+3|. ∵-3<x<3, ∴当-3<x<1 时,原式=-(x-1)-(x+3)=-2x-2. 当 1≤x<3 时,原式=(x-1)-(x+3)=-4. ∴原式=--24x,-12≤,x-<33. <x<1,
B.2n
C.-2m 【答案】C
D.-2n
【解析】原式= m+n2- m-n2=|m+n|-|m-n|,∵
n<m<0,∴m+n<0,m-n>0.
∴原式=-(m+n)-(m-n)=-2m.
忽略 n 的奇偶分类导致式子n an(a∈R)化简出错 【示例】计算:3 1+ 23+4 1- 24.
【错解】3 1+ 23+4 1- 24=(1+ 2)+(1- 2)=2. 【错因】因为4 1- 24>0,而 1- 2<0,所以4 1- 24 ≠1- 2.
是±2;③当 n 为大于 1 的奇数时,n a对任意 a∈R 都有意义;
④当 n 为大于 1 的偶数时,n a只有当 a≥0 时才有意义.其中说 法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
3 (2)若
a-1 3有意义,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1)③④ (2){a|a≠3}
【解析】(1)①16 的 4 次方根应是±2;②4 16=2,所以正 确的应为③④.
D.(1-2x)2
【答案】C
【解析】∵ 1-2x2=|1-2x|,x>12,∴1-2x<0.∴ 1-2x2
=2x-1.
2.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
2019_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课件新人教A版
跟踪训练 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3 -23;
(2) 4 -32;
(3) 8 3-π8; (4) x2-2xy+y2+ 7 y-x7.
解析:(1) 3 -23=-2; (2) 4 -32= 4 32= 3; (3) 8 3-π8=|3-π|=π-3; (4)原式= x-y2+y-x=|x-y|+y-x. 当 x≥y 时,原式=x-y+y-x=0; 当 x<y 时,原式=y-x+y-x=2(y-x). 所以原式=02, y-x≥xy,,x<y.
① 5 -a5=________.
② 6 3-π6=________.
③
614- 3 383-3 0.125=________.
D. 5 -55=-5
【解析】 (1)由于n an=|aa,|,nn为为奇偶数数,, 则选项 A,C 排除, D 正确,B 需要加条件 a≠0.
(2)① 5 -a5=-a. ② 6 3-π6=6 π-36=π-3.
跟踪训练 2 下列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正确的是( )
1
A.- x=(-x) 2 (x>0)
B.6
y2=y
1 3
(y<0)
C.x
3 4
=
4
1x3(x>0)
D.x
1 3
=-3
x(x≠0)
解析:-
x=-x
1 2
(x>0);6
y2=(y2)
1 6
=-y
1 3
(y<0);x
3 4
=(x-3)
n>1)
分数 指数 幂
负分数 指数幂
规定:a
-
m n
2018-2019学年度高中数学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 2.1.2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选题明细表】1.下列一定是指数函数的是( C )(A)y=a x (B)y=x a(a>0且a≠1)(C)y=()x (D)y=(a-2)a x解析: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形如y=a x(a>0,且a≠1)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结合选项从而可判断选项C正确.故选C.2.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y=2x与y=()x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是( A )(A)关于y轴对称 (B)关于x轴对称(C)关于原点对称 (D)关于直线y=x对称解析:由作出两函数图象可知,两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故选A.3.若函数f(x)=2x+b-1(b∈R)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有( D )(A)b≥1 (B)b≤1(C)b≥0 (D)b≤0解析:因为y=2x,当x<0时,y∈(0,1),所以,函数f(x)=2x+b-1(b∈R)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有b-1≤-1,解得b≤0.故选D.4.函数y=(a2-5a+5)a x是指数函数,则有( C )(A)a=1或a=4 (B)a=1(C)a=4 (D)a>0且a≠1解析:因为函数y=(a2-5a+5)a x是指数函数,所以解得a=4.故选C.5.已知a>0,且a≠1,若函数f(x)=2a x-4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为10,则a= .解析:若a>1,则函数y=a x在区间[-1,2]上是递增的,当x=2时,f(x)取得最大值f(2)=2a2-4=10,即a2=7,又a>1,所以a=.若0<a<1,则函数y=a x在区间[-1,2]上是递减的,当x=-1时,f(x)取得最大值f(-1)=2a-1-4=10,所以a=.综上所述,a的值为或.答案:或6.若指数函数y=f(x)的图象经过点(-2,),则f(-)= .解析:设f(x)=a x(a>0且a≠1).因为f(x)过点(-2,),所以=a-2,所以a=4.所以f(x)=4x,所以f(-)==.答案:7.方程|2x-1|=a有唯一实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解析:作出y=|2x-1|的图象,如图,要使直线y=a与y=|2x-1|图象的交点只有一个, 所以a≥1或a=0.答案:{a|a≥1,或a=0}8.函数y=()的值域是.解析:由≥0且y=()x是减函数,知0<y=()≤()0=1.答案:(0,1]9.若函数f(x)=a x-1(a>0,a≠1)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0,2],求实数a的值.解:当a>1时,f(x)在[0,2]上递增,所以即所以a=±.又a>1,所以a=;当0<a<1时,f(x)在[0,2]上递减,所以即解得a∈ .综上所述,实数a的值为.10.不论a取何正实数,函数f(x)=a x+1-2的图象恒过点( A )(A)(-1,-1) (B)(-1,0)(C)(0,-1) (D)(-1,-3)解析:f(-1)=-1,所以函数f(x)=a x+1-2的图象一定过点(-1,-1).11.若函数f(x)=3x+b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则b的取值范围为.解析:由函数y=3x+b的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可得1+b≤0,求得b≤-1.答案:(-∞,-1]12.(2018·海南中学高一期中)已知函数f(x)=且f(-2) =3,f(-1)=f(1).(1)求f(x)的解析式,并求f(f(-2))的值;(2)请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内,利用“描点法”画出y=f(x)的大致图象.解:(1)由f(-2)=3,f(-1)=f(1)得解得a=-1,b=1,所以f(x)=从而f(f(-2))=f(3)=23=8.(2)“描点法”作图,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f(x)的图象如图所示.13.已知函数f(x)=(x-a)(x-b)(其中a>b),若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g(x)=a x+b的图象大致为( A )解析:由二次方程的解法易得(x-a)(x-b)=0的两根为a,b;根据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可得f(x)=(x-a)(x-b)的零点就是a,b,即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观察f(x)=(x-a)(x-b)的图象,可得其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在区间(-∞,-1)与(0,1)上,又由a>b,可得b<-1, 0<a<1;函数g(x)=a x+b的图象,由0<a<1可得其是减函数,又由b<-1可得其与y轴交点在x轴的下方;分析选项可得A符合这两点,B,C,D均不满足.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式探究:若
a>0
且
a+
1
=7,求
1
a2
+
1
a2
及
1
a2
-
1
a2
的值.
a
解:设
1
a2
+
1
a2
=t,则
a+
1
+2=t2,即
t2=7+2=9.
a
由
a>0
知
1
a2
+
1
a2
=3,
设
1
a2
-
1
a2
=m,则
a+
1
-2=m2.即
m2=5.
a
所以 m=± 5 .
综上可知
1
a2
+
1
a2
=3,
1
a2
-
1
分数指数幂;二是由外向里化为分数指数幂.
即时训练 1-1:将下列根式化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1)m2· m (m>0);
(2) m m (m>0);
解:(1)m2·
m
=m2·
1
m2
=
2 1
m2
=
5
m2
.
1
(2)
m
m=
1
mm2 =
3
m2
=
3
m2
2
3
= m4 .
(3) ab3 ab5 (a>0,b>0).
.
答案:-3
5.(根式的化简)已知 x>0,则 3 x x =
.
1
答案: x 2
课堂探究·素养提升
题型一 根式与指数幂的互化
【例 1】 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
(1) a a (a>0);(2) 3 a a (a>0);
名师导引: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要求是什么?(①根指数↔分数指数的分母;②
1
1
解:(1)( x 2 + y 2 )2=x+y+2 xy =18.
1
1
所以 x 2 + y 2 =3 2 .
1
1
(2) x 2 - y 2 ;(3)x-y.
1
1
解:(2)( x 2 - y 2 )2=x+y-2 xy =6.
又 x<y,
1
1
所以 x 2 - y 2 =- 6 .
1
1
1
1
1
1
(3)x-y=( x 2 )2-( y 2 )2=( x 2 + y 2 )( x 2 - y 2 )=3
a2
=±
5.
方法技巧
条件求值问题的基本步骤是先找条件和所求之间的关系,然后进
行化简,最后代值运算,求值过程中要注意平方差公式、立方差公式以及一元二次方
程中根与系数关系的灵活应用.
即时训练 3-1:已知 a2x=
2
+1,求
a3x ax
a 3 x ax
的值.
解:令 ax=t,则 t2= 2 +1, 所以 a3x a3x = t 3 t 3
)(3
3
b2
)=
3
14
a6b3
.………………………………………12
分
2
2
方法技巧
进行指数幂运算时,化负指数为正指数,化根式为分数指数
幂,化小数为分数,化带分数为假分数进行运算,便于进行乘除、乘方、开
方运算,以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
即时训练 2-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2
(1)1.
5
1 3
×(-
7
)0+80.25×
1
解:(3)原式=[
2 b 3
4
2
]3
=
b
23 14
2 3
=
1
b9
.
(4)法一 从外向里化为分数指数幂.
y2
x3 y6 3
=( y2
x3 y6 3
)
1 2
=[
y2
(
x3
3
y6
1
)2
1
]2
x y x3
x y x3
x y x3
={
y2
[
x3
(
y6
1
)3
]
1 2
4
2
+(
3
2
×
6
3 )6-
2 3 3
;
解:(1)原式=(
2
)
1 3
×1+(23)
1 4
×
1
24
+(
1
23
1
× 32
)6-(
2
)
1 3
=2+4×27=110.
3
3
7
(2) 3 a 2 a3 ÷ 3 a8 3 a15 ÷ 3 a3 a1 .
解:(2)原式=
3
7 3
a2a 2
÷
8 15
a 3a 3
÷
3
3 1
a 2a 2
7
= 3 a2 ÷ a 3 ÷ 3 a2
2
7
1
= a 3 ÷ a 6 ÷(a-2) 3
=
27
a3 6
÷
2
a3
=
a
1 2
2 3
=
1
a6
3
1
【备用例 1】 (2017·金安区高一期中)(1)化简 9 2 ×6 4 6 ÷30;
(2)化简(
1
)
}
1 2
x y x3
=(
y2
)
1 2
·(
x3
)
1 4
(
y6
1
) 12
x
y
x3
3
1
33
=
y
1
· x4 1
· y2 = x4 y2
1
31
5
= y4 .
x2 y4 x4 x4 y4
法二 从里向外化为分数指数幂.
1
y2
x
x3 3
y6
=
y x3
y2 x
x3 y6 3
y
x3
=
y2 x
规范解答:(3)原式=(-4a-2-1b-3+1)÷(12a-4b-2c)
=- 1 a b c =- -3-(-4) -2-(-2) -1 1 ac-1=- a .……………………………………9 分
3
3
3c
1
11
3
(4)原式=2 a 3 ÷(4 a6b6 )×(3 b 2 )
=(
1
11 1
a3 6b 6
3
3
(3) a2 a 2 .
1
1
a2 a 2
解:(3)由于
3
a2
-
3
a2
=(
1
a2
)3-(
1
a2
)3,
3
3
1 a2
1
a2
a
a1
1
a2
1
a 2
所以有 a2 a 2 =
1
1
1
1
a2 a 2
a2 a 2
=a+a-1+1
=7+1
=8.
6
a5
.
题型三 附加条件的幂的求值问题
【例 3】
已知
1
a2
+
1
a2
=3,求下列各式的值.
(1)a+a-1; (2)a2+a-2;
解:(1)将
1
a2
+
1
a2
=3
两边平方,
得 a+a-1+2=9,即 a+a-1=7. (2)将a+a-1=7两边平方,得a2+a-2+2=49, 所以a2+a-2=47.
的形式,即两者是等价的)
1.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知识探究
n am
1
m
an 0
没有意义
探究
1:整数指数幂表示的是相同因式的连乘积,那么分数指数幂
m
an
能否理解为
m
n
个 a 相乘(a>0,m,n∈N*,且 n>1),该式有何规定?
m
答案:不能.分数指数幂是根式的另一种写法,规定 a n = n am .
=(1-a)(a-1)-1(-a)
1 4
=-(-a)
1 4
.
1
1
纠错:忽略了题中(-a) 2 有意义的条件,若(-a) 2 有意义,则-a≥0,故 a≤0.
1
正解:由(-a) 2 有意义,可知-a≥0,故 a≤0,
11
1
所以(1-a)[(a-1)-2(-a )2 ]2 =(1-a)[(a-1)-2] 2
2 ×(-
1
1
6 )=-3× 2 2 × 2 2 ×
1
32 =-6 3 .
题型四
1
易错辨析——忽略 a n有意义出错
11
【例 4】 化简:(1-a)[(a-1)-2(-a )2 ]2 .
11
错解:(1-a)[(a-1)-2(-a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