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待查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发热待查课件34页PPT

发热待查课件34页PPT
肝脓肿、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临床诊断步骤
1. 观察热程与伴随症状 2. 仔细追问病史 3. 全面反复的体格检查 4. 实验室检查 5. 诊断性治疗
临床诊断步骤(1)
—观察热程与伴随症状
➢ 热程短,有乏力、寒战,应用抗生素、病灶 切除、脓肿引流后停止发热,为感 染性疾病;
➢ 热程中等,呈进行性消耗、衰竭者,肿瘤多见; ➢ 热程长,无毒血症状,发作与缓解交替出
多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结节性 脂膜炎、成人Still病等 肾癌、肾上腺癌、肝癌、肺癌等
热射病、大的手术、创伤及烧伤等 脑出血、脑干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甲亢、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痛风
病因诊断的分析(1)
➢ 结核病
——感染性发热
➢ 伤寒和副伤寒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败血症
➢ 淋巴结、肝、脾进行性肿大——恶性组织细 胞病与淋巴瘤;
➢ 脉络膜结核结节——粟粒性结核; ➢ 心脏杂音改变——感染性心内膜炎。
陈灏珠 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临床诊断步骤(4)
——实验室检查
➢ 血、尿常规,肝功能,血沉; ➢ 血、尿细菌培养及胸片、B超; ➢ 嗜异性凝集试验、肿瘤抗原、自身抗体; ➢ CT、MRI、放射性核素、活组织检查。
周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翁心华,张婴元主编.传染病学.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热型与疾病
弛张热 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 重肺结核等
间歇热 疟疾、肾盂肾炎、布鲁菌病等 波状热 布鲁菌病 消耗热 败血症 马鞍热 登革热 回归热 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不规则热 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流感、阿米巴
陈灏珠 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发热待查PPTX 演示文稿

发热待查PPTX 演示文稿

数天至1周
数周至数月
二、经典型发热待查的病因分类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医 疗资源造成发热待查的病因构成比例不同。 (1)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引起发热待查的 最主要的病因,以细菌感染占多数,病毒次之。 (2)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所占的比例近年来有所 上升。成人still病、SLE是年轻患者常见病因,老年 患者中风湿性多肌炎/颞动脉炎等发病率上升。
发热患者的伴随症状和个人史提示的诊断线索
临床线索 伴随症状 关节疼痛 骨痛 血流感染、布鲁菌病、兔热病、Whipple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成人still病、 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家族性地中海热等 多发性骨髓瘤、任意肿瘤骨转移等 提示诊断
肌痛
睾丸疼痛 皮疹
Q热、钩端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旋毛虫病、心内膜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 湿关节炎、家族性地中海热、多发性肌炎等
第一阶段初筛
• 建议第一阶段筛查项目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隐血、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外周血涂片、甲状腺功能、乳酸脱氢
酶、肌酸激酶、血糖、血培养三套(需氧瓶+厌氧瓶)、中段尿
培养+菌落计数、降钙素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套、红细胞沉
降率、C反应蛋白、铁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球蛋白、淋巴 细胞亚群分类、自身抗体谱、肿瘤标志物、HIV、梅毒RPR和TPPA、 标准心电图、腹部B超、全身浅表淋巴结超声、胸部CT平扫。
实验室检 查重点
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
胸部影像学、细菌 培养
血和淋巴细胞计数、血清学检 验、胸部影像学、粪便检查、 肺/骨髓/肝脏活组织培养和细胞 学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 抗病毒和抗菌药物治疗,疫苗
管理
病情观察,记录体温 单,完善相关检查, 避免经验性用药 数周至数月

发热待查ppt课件

发热待查ppt课件

遵医嘱治疗
观察病情
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注意药物剂量和使 用方法。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伴随症状等,如有异 常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不宜过度使用退热药物
退热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宜过度使用 ,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不宜盲目使用抗生素
发热不一定是细菌感染所致,盲目使用抗生 素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不宜忽视伴随症状
发热待查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发热的常见原因 • 发热的诊断流程 • 发热的治疗方法 • 发热的预防与护理 • 案例分析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目的
通过本次PPT,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发热待查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发热待查的 认识和诊断能力。
背景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发热待查则是临床医生面临的常见难题。由于 发热原因复杂多样,诊断困难,因此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 床经验。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X线 检查有助于了解肺部病变情况。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 和范围,对于诊断肺部、腹部等脏器 疾病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MRI 检查有助于了解脑部病变情况。
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核素扫描等,针对特定病因 进行检测。
特殊检查
内窥镜检查
发热时伴随咳嗽、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检查。
不宜忽视病情变化
如发热持续不退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医检 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案例分析
06
案例一:长期低热不退
详细描述:患者长期出现低热症状,体温持续 在37.5-38℃之间,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随其

《发热待查诊断》课件

《发热待查诊断》课件

发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结词:深入解析
详细描述:发热的病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主要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 起;非感染性发热则由机体内部因素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发热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紊乱和 产热与散热平衡的失调。
发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04
发热待查的诊疗策略
针对病因的治疗
抗生素治疗
免疫治疗
对于感染性发热,应根据病原菌选择 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消除感染 源。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变态反应性疾 病引起的发热,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或 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抗病毒治疗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应使用抗 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 。
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
特殊类型发热
热射病
由于高温、高湿环境导致体温调 节中枢功能障碍,需要紧急降温 和对症治疗。
周期性发热
如布鲁氏菌病等,发热具有周期 性规律,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03
发热待查的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总结词
这是诊断发热待查的第一步,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情况, 以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
宣传发热的基本知识,教育公众正确 认识发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护理原则与注意事项
护理原则
及时降温,补充水分和营养,保持舒 适体位。
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治疗,避免盲 目使用退烧药。
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支持,缓解焦虑和恐 惧情绪。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持良好的 作息和饮食习惯,以便尽快康复。
细菌感染
如肺炎、尿路感染、中耳 炎等,需要使用抗生素进 行治疗。

(医学课件)发热待查分析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发热待查分析PPT演示课件


非感染性疾病:
1.多数WBC不高
2.WBC升高的有:AOSD,Sweet综合征,白血病,血管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
22
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发热的鉴别
流行病学资料 有无中毒症状 有无寒战 有无感染灶及病原体 抗感染治疗有无疗效

.
23
诊断步骤
1 2 3 4
详细问诊
细致体查
辅助检查
初步拟诊, 进一步检查
.
17
结缔组织病及血管炎
1.成人still病:
发热,关节疼痛,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WBC升高,ESR、CRP、Pt升高,血培养阴性
2.SLE
① 多系统损害② 补体降低 ③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
3.皮肌炎
① 近端肌肉受累② 抗JO-1阳性③ 肺间质病变④ 肌酶升高
.
18
结缔组织病及血管炎
他时间随机体温>37.8℃
.
4
发热的机制及分期
发热的机制
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
内源性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
.
5
发热的分期与分度
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低热:≤38℃ 中度发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
.
6
不明原因发热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广义:所有不明原因发热;临床上: 通常指狭义的FUO
1961年,Petersderf指出: ①发热三周以上②体温>38.3℃③入院一周无法确诊
1992年,Petersderf将“入院一周无法确诊”修改为:“ 经一周细检查后无法确诊”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

发热待查诊断思路
发热的诊断思路
精选ppt
1
第一部分 概 论
精选ppt
2
一、发热的定义
●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 体温在36.3~37.2℃;肛门内体温36.5~37.7℃;腋窝 体温36~37℃。
平均体温37.0 ℃,波动范围36.2~37.5℃
早晨6点最低,午后4~6点最高。
应注意:
•动态观察热型的变化可能对诊断更有帮助
•体温单和医嘱记录单中往往隐藏着重要的诊断线索
•勿滥用退热药
精选ppt
15
情况1
当 41
日 40
最 39
高 38
体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 治疗时间(天)

提示:治疗得当,病情恢复
精选ppt
16
情况2
当 41
日 40
温 治疗时间(天)

提示:① 细菌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② 感染菌可 能对所用抗菌药物耐药精;选p③pt 是否出现药物热 18
热型
许多病人常常在病程中曾经使用过不止 一种抗菌素,此时详细了解用药时间与体温 曲线变化情况可能会发现重要的诊断线索。
精选ppt
19
(三)热度与热程
1. 急性发热: 指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者
•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 •病毒是主要病原体 •非感染者仅占少数
精选ppt
20
2.原因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定义:指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几度超过38.5 ℃,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常规的实验 实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
感染
FUO 病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
膝关节发周热围待滑查膜的囊诊的断分思布路和步骤
2、 功能性发热:主要是由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是产热大 于散热,体温升高。
特点是:多为低热,很少超过38℃,常伴由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其他表现。
.
14
膝关节发周热围待滑查膜的囊诊的断分思布路和步骤
除排卵后低热、妊娠期低热以及在高温环境引起的生理性 低热外,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
室检查不能确诊(1周内)。
.
3
膝关节周围滑发膜热囊的的机分制布
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
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抗原抗体复合 物、炎症或某些化学物质等外源性致热源, 通过作用于体内细胞产生内源性致热因子, 间接或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平升高, 导致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 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 范围。
.
4
膝关节周围滑发膜热囊的的机分制布
.
5
膝关节周围滑发膜热囊的的病分因布
(一)、病因分类: 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感染性
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原虫 等病原微生物感染。
.
6
膝关节周围滑发膜热囊的的病分因布
2、非感染性疾病: (1)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如:恶性组织细
(2)老年人以巨细胞动脉炎占首位。
4、其他疾病:较多见的是药物热、功能性发热。
.
9
膝关节周围发滑热膜对囊机的体分的布影响
1、一定程度的感染性发热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如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增强,抗体产生增多, 肝脏解毒功能增高,有利于机体战胜致病因子。
2、发热过高或过久对机体不利,除防御反应减弱 外,还会引起机体能量物质及维生素过多消耗, 代谢失调和组织器官功能障碍。
(3)夏季低热:多见于幼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 善,夏季身体虚弱、且多发生于营养不良者或脑发育不全 者。特点是:低热仅发生在夏季,秋凉后自行退热,每年 如此反复出现,连续数年后多可自愈。
.
15
膝关节发周热围待滑查膜的囊诊的断分思布路和步骤
(三)、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
1、 感染性发热特点:
2、肿瘤性疾病:
(1)成人FUO前4位肿瘤性病因依次为:恶性组织细胞病、 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肝癌,占77.3%.
老年人FUO肿瘤性病因以实体瘤占首位,其次是恶性淋巴 瘤、恶性组织细胞病。
3、血管-结缔组织疾病:
(1)成人前4位病因依次为: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 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人Still病,占71.8%。
过37℃以上,且除外生理因素和测量方法误差时 即可诊断发热。 2、生理性体温升高的常见原因: ①进食:可升高体温0.2~0.7℃;②运动:剧烈运 动可升高体温1.5℃;③妊娠:妊娠前三月,可有 持续低热;④月经:经前低热;⑤高温环境;⑥ 生理性应激:心情紧张、焦虑等。⑦原发性体温 升高:原因不明,多见于女性。
.
12
膝关节发周热围待滑查膜的囊诊的断分思布路和步骤
(二)、鉴别器质性与功能性发热: 1、器质性发热:存在病理因素,主要是由
于致热原间接或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 平升高,导致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不能 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特点是:体温一般较高,≥38℃,常伴有相 应的组织器官病变、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的的病分因布
(二)、病因的分布和构成:
10% 20%
30%
感染性疾病
40%
结缔组织-血管性
疾病
肿瘤性疾病
原因不明
.
8
膝关节周围滑发膜热囊的的病分因布
1、感染性疾病:
(1)成人FUO前4位感染性病因依次为:结核、伤寒、局 灶性脓肿、败血症,占64.7%。
(2)老年人FUO感染性病因依次为:局灶性脓肿、结核、 败血症。
(1)原发性低热: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体温调 节障碍或体质异常;低热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热型 较规则,体温波动在0.5℃以内。
(2)感染后低热:由于病毒、细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 感染致发热后,低热不退,而原有感染已愈,可能与体温 调节中枢对温度调定点的功能尚未恢复有关。如伤寒治愈 后的低热。
发热待查的临床诊断与常用 抗菌药物特点
杜梅玲
.
1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概的述分布
1、发热的定义:
发热(fever):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使 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当 晨起休息时体温超过正常体温范围或一日 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时称为发热。
正常人体温范围:
口腔温度(舌下测量)36.3~37.21℃
胞病、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实体性肿瘤如:原发性肝癌、肺癌、肾癌、结肠 癌、胃癌、胰腺癌等。 (2)血管-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如:系统性红 斑狼疮、成人Still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少见的有:皮肌炎、结节性 多动脉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Wegener 肉 芽肿等。 (3)其他疾病:如药物热、脱水热、各种坏死组 织吸收热、中暑、功能热、伪热等。
起病较急,伴有寒战或无寒战;
常有感染中毒症状;
常有感染的定位症状和体征;
常伴有外周血像异常改变,白细胞计数增高或减低;
四唑氮蓝试验(NBT):如中性粒细胞还原NBT超过20%,提 示有细菌性感染,有助于与病毒性感染及非感染性发热鉴别;
直肠温度(肛门测量)36.5~37.71℃
腋下温度(腋窝测量)36.0~37.01℃。
.
2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概的述分布
2、发热待查的定义:发热待查又称未明热或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1).发热持续2~3周以上; (2).体温数次超过38.5℃; (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实验
3、非感染性发热大多对机体有害无益,可对机体 其消耗作用。
.
10
膝关节发周热围待滑查膜的囊诊的断分思布路和步骤
1、判断有无发热 2、鉴别器质性与功能性发热 3、区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发热 4、病因诊断
.
11
膝关节发周热围待滑查膜的囊诊的断分思布路和步骤
(一)、判断有无发热: 1、当口温超过37.3℃、肛温超过37.7℃、腋温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