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 运动、感觉和植物NS功能障碍,可恢复。
.
34
★恢复: ★产生原因(机制): 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脊髓的依赖性) 。
高位中枢的调节包括易化和抑制。 ★脊休克的产生与恢复说明了什么问题? ★临床联系:
低位脊髓横断伤→积极活动肌肉,锻炼?
.
35
.
36
.
37
.
38
去大脑僵直产生. 的部位和表现
39
.
40
●发生原因(机制):
正常时: 上位中枢(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小脑、前庭 核等)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对前角 运动神经元施加影响,使屈肌与伸肌的肌紧张度保 持平衡。
损伤后: ∵易化区>抑制区;∴牵张反射增强 ∵伸肌是抗重力肌,正常情况下反射活动强于屈肌
∴伸肌 >屈肌 (牵张反射)
元后下行;主要协调肌群间运动,调节肌张力(姿势);多为双 侧控制,主要终止γ-运动神经元。
▲顶盖(网状、前庭、)脊髓束:
参与近端肌肉有关的粗大运动和姿势调节
▲ 红核脊髓束:
参与四肢远端肌肉有关的精细运动的调节
.
29
3、传统传导路:
▲锥体系: 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构成; 传导发动随意运动的指令; 10-20%为单突触联系,完成精细动作。
☆运动程序的编制与储存 皮层小脑。
☆运动的指令(动令、执行)
皮层运动区→皮层脊髓和脑干束→骨骼肌
.
22
.
23
随意运动调节.各级中枢结构
24
㈠ 大脑皮层运动区:
1、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4区、6区)
.
25
.
26
.
27
.
28
2、其它下行性传导路
来源于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的侧支,由脑干核团换
B、肌紧张(muscle tonus):
(紧张性牵张反射)
重力牵拉引起肌肉抵抗性持续性收缩。
.
13
.
14
●传入神经:
Ⅰa 类传入纤维: 核袋、核链梭内肌均分布 环绕状分布(螺旋状未梢) 直径较粗(12~20μm)
Ⅱ类传入纤维: 仅核链梭内肌 呈花枝状分布 直径较细(4~12μm)
.
15
肌梭
骨骼肌纤维 核袋纤维 核链纤维
节律性运动: 如行走、嘴嚼和呼吸运动
.
3
随意运动:
☆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指向一定目标的运动, ☆ 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或因主观意愿而产生, ☆ 运动的方向、轨迹、速度和时程等都可随意选择,
并可在运动执行中随意改变, ☆ 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 ☆ CNS各级结构均参与对它的调节, ☆ 较复杂的随意运动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渐完善。
.
1
★ 肌群协调性收缩,依赖于CNS、外周感受器
(特别是骨骼肌本体感受器)信息传入
★ 骨骼肌具有两种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
2
反Leabharlann Baidu运动
☆ 最基本和简单的运动, ☆ 由特异的感觉刺激引起, ☆ 产生的运动有定型的轨迹, ☆ 不受意志控制,刺激--反射即自动地发生, ☆ 运动强弱因刺激大小而异,而不能被随意改变, ☆ 较短时间内 完成,所涉及的神经元数量较少。
.
4
骨骼肌内的两种本体. 感受器位置示意图 5
肌肉本体感受器及.其构成的反射通路
6
.
7
☆ 骨骼肌有两种纤维成分:快肌和慢肌
☆ 骨骼肌活动直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控制
☆ 前角运动神经元是CNS调控运动和姿势的“最后公路”
.
8
.
9
β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内肌,也支配梭外肌。
★ 运动单位(motor unit)
.
41
.
42
.
43
.
44
.
45
节
.
46
.
47
.
48
㈢ 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两类:
A、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震颤麻痹); B、运动过多而肌紧张减弱
(舞蹈病、手足徐动症)
.
49
.
50
● 病变部位:
中脑黑质
●可能机理:
黑质的DA递质系统功能不足, 纹状体的Ach递质系统功能亢进; 丘脑外侧腹核功能异常。
肌梭在骨骼肌中的位.置和两类梭内肌纤维 16
●反射中枢:
腱反射:脊髓相应节段前角α神经元(单突触) 肌紧张:中间神经元与前角α 神经元(多突触)
如:膝反射:L2-4 二(三)头肌反射:C5-6 (C7-8)
●传出神经:
α传出纤维( α1时相型、 α2紧张型)
●效应器:
梭外肌(快肌和慢肌)
.
17
牵张反射的意义:
.
51
●治疗机制?
左旋多巴; M-R拮抗剂; 5-羟色胺酸;
手术切除苍白球。
.
52
.
53
▲锥体外系:
泛指锥体系之外的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通路 包括: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
主要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运动,维持平衡。
.
30
.
31
.
32
.
33
㈠ 脊髓的整合功能
1、脊休克(spinal shock) ●脊动物 ●脊休克:
★概念: 高位脊髓突然受到损伤,损伤面以下的暂时功能 丧失,进入无反射活动、无反应状态。
☆ 使肌肉保持一定的收缩状态,维持肌肉张力; ☆ 维持机体的一定姿势; ☆ 协调随意运动;
☆ 参与呼吸调节,维持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
.
18
膝腱反射
.
19
.
20
.
21
㈢ 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
☆ 由主观意识支配而产生的骨骼肌运动称为 随意运动
☆ 运动的起源 大脑皮层联络区;
☆运动的设计 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外侧皮层;
一个α— 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
.
10
㈡ 牵张反射 (stretch reflex)
1、概念: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 引起 受牵拉的同一肌肉的反射收缩活动。
.
11
牵张反射结. 构模式图
12
2、类型:
A、腱反射(tendon reflex):
(位相性牵张反射) 快速叩击肌腱引起肌肉收缩。
.
34
★恢复: ★产生原因(机制): 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脊髓的依赖性) 。
高位中枢的调节包括易化和抑制。 ★脊休克的产生与恢复说明了什么问题? ★临床联系:
低位脊髓横断伤→积极活动肌肉,锻炼?
.
35
.
36
.
37
.
38
去大脑僵直产生. 的部位和表现
39
.
40
●发生原因(机制):
正常时: 上位中枢(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小脑、前庭 核等)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对前角 运动神经元施加影响,使屈肌与伸肌的肌紧张度保 持平衡。
损伤后: ∵易化区>抑制区;∴牵张反射增强 ∵伸肌是抗重力肌,正常情况下反射活动强于屈肌
∴伸肌 >屈肌 (牵张反射)
元后下行;主要协调肌群间运动,调节肌张力(姿势);多为双 侧控制,主要终止γ-运动神经元。
▲顶盖(网状、前庭、)脊髓束:
参与近端肌肉有关的粗大运动和姿势调节
▲ 红核脊髓束:
参与四肢远端肌肉有关的精细运动的调节
.
29
3、传统传导路:
▲锥体系: 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构成; 传导发动随意运动的指令; 10-20%为单突触联系,完成精细动作。
☆运动程序的编制与储存 皮层小脑。
☆运动的指令(动令、执行)
皮层运动区→皮层脊髓和脑干束→骨骼肌
.
22
.
23
随意运动调节.各级中枢结构
24
㈠ 大脑皮层运动区:
1、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4区、6区)
.
25
.
26
.
27
.
28
2、其它下行性传导路
来源于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的侧支,由脑干核团换
B、肌紧张(muscle tonus):
(紧张性牵张反射)
重力牵拉引起肌肉抵抗性持续性收缩。
.
13
.
14
●传入神经:
Ⅰa 类传入纤维: 核袋、核链梭内肌均分布 环绕状分布(螺旋状未梢) 直径较粗(12~20μm)
Ⅱ类传入纤维: 仅核链梭内肌 呈花枝状分布 直径较细(4~12μm)
.
15
肌梭
骨骼肌纤维 核袋纤维 核链纤维
节律性运动: 如行走、嘴嚼和呼吸运动
.
3
随意运动:
☆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指向一定目标的运动, ☆ 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或因主观意愿而产生, ☆ 运动的方向、轨迹、速度和时程等都可随意选择,
并可在运动执行中随意改变, ☆ 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 ☆ CNS各级结构均参与对它的调节, ☆ 较复杂的随意运动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渐完善。
.
1
★ 肌群协调性收缩,依赖于CNS、外周感受器
(特别是骨骼肌本体感受器)信息传入
★ 骨骼肌具有两种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
2
反Leabharlann Baidu运动
☆ 最基本和简单的运动, ☆ 由特异的感觉刺激引起, ☆ 产生的运动有定型的轨迹, ☆ 不受意志控制,刺激--反射即自动地发生, ☆ 运动强弱因刺激大小而异,而不能被随意改变, ☆ 较短时间内 完成,所涉及的神经元数量较少。
.
4
骨骼肌内的两种本体. 感受器位置示意图 5
肌肉本体感受器及.其构成的反射通路
6
.
7
☆ 骨骼肌有两种纤维成分:快肌和慢肌
☆ 骨骼肌活动直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控制
☆ 前角运动神经元是CNS调控运动和姿势的“最后公路”
.
8
.
9
β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内肌,也支配梭外肌。
★ 运动单位(motor unit)
.
41
.
42
.
43
.
44
.
45
节
.
46
.
47
.
48
㈢ 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两类:
A、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震颤麻痹); B、运动过多而肌紧张减弱
(舞蹈病、手足徐动症)
.
49
.
50
● 病变部位:
中脑黑质
●可能机理:
黑质的DA递质系统功能不足, 纹状体的Ach递质系统功能亢进; 丘脑外侧腹核功能异常。
肌梭在骨骼肌中的位.置和两类梭内肌纤维 16
●反射中枢:
腱反射:脊髓相应节段前角α神经元(单突触) 肌紧张:中间神经元与前角α 神经元(多突触)
如:膝反射:L2-4 二(三)头肌反射:C5-6 (C7-8)
●传出神经:
α传出纤维( α1时相型、 α2紧张型)
●效应器:
梭外肌(快肌和慢肌)
.
17
牵张反射的意义:
.
51
●治疗机制?
左旋多巴; M-R拮抗剂; 5-羟色胺酸;
手术切除苍白球。
.
52
.
53
▲锥体外系:
泛指锥体系之外的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通路 包括: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
主要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运动,维持平衡。
.
30
.
31
.
32
.
33
㈠ 脊髓的整合功能
1、脊休克(spinal shock) ●脊动物 ●脊休克:
★概念: 高位脊髓突然受到损伤,损伤面以下的暂时功能 丧失,进入无反射活动、无反应状态。
☆ 使肌肉保持一定的收缩状态,维持肌肉张力; ☆ 维持机体的一定姿势; ☆ 协调随意运动;
☆ 参与呼吸调节,维持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
.
18
膝腱反射
.
19
.
20
.
21
㈢ 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
☆ 由主观意识支配而产生的骨骼肌运动称为 随意运动
☆ 运动的起源 大脑皮层联络区;
☆运动的设计 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外侧皮层;
一个α— 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
.
10
㈡ 牵张反射 (stretch reflex)
1、概念: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 引起 受牵拉的同一肌肉的反射收缩活动。
.
11
牵张反射结. 构模式图
12
2、类型:
A、腱反射(tendon reflex):
(位相性牵张反射) 快速叩击肌腱引起肌肉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