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解决问题
第8课时 解决问题(2)
(1)因为11吨在12吨以内,就直接计算:2.5×11=27.5(元) (2)方法一:先计算出超过的部分需要多少钱, (17-12)×3.8=5×3.8=19(元) 再加上12吨以内的:19+2.5×12=19+30=49(元)。 方法二:先按2.5元每吨计算,再加后面超过5吨少算的: 17×2.5=42.5(元) 超过部分:(17-12)×3.8-(17-12)×2.5= 5×3.8-5×2.5=19-12.5=6.5(元) 一共:42.5+6.5=49(元) 答:(1)小云家上月应付水费27.5元; (2)小可上月应付消费49元。
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 前面3km应收7元,后面4km按每千
米1.5元计算……
7+1.5×4 =7+6 =13(元)
可以先把7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 再加上前3km少算的。
方法二:
1.5×7=10.5(元) 前3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
完成《课课过关》本课时的习题
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完成下面的 出租车价格表吗?
行驶里程/ 千米 出租车费/ 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结:在解决不是同一种价格的问题时,应该从多方 面考虑,一定要分析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
巩固练习
1、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 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 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1)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水 费多少元? (2)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缴水 费多少元?
解决问题
2
1、计算 3.5+6.25×7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
巩固运用
(教材P73 T1)
1.估算。
76×9≈ 720 432×2≈ 860 246×4≈ 1000
106×5≈ 500 503×7≈ 3500 305×8≈ 2400 123×3≈ 360 490×4≈2000 129×3≈ 390
(合理即可)
(教材P73 T3)
2.张大爷家的稻谷大约有多少千克?
把59、63、62、57、58、 62、58都看作60。
60×8=480(千克) 答:张大爷家的稻谷大约有480千克。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根据实际情 境的需要
往大估 往小估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第2题和第4题; 2.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分析与解答
29×8与250元进行比较。
我直接计算29×8。
232<250,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所求问题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所需条件 三(1)班有29人参观,门票每人8元
分析与解答
29×8与250元进行比较。 29 × 8 ≈240(元)
… …
估一估。
接近30 约等号
30×8=240 29×8<240
所以250元钱够了。
所求问题 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所需条件 三(1)班有29人参观,门票每人8元 回顾与反思
有30人买门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 250元肯定够了。
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
92 × 8 ≈720(元)
接近90
92>90,92×8>720 答:带700元买门票不够。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8课时解决问题(1)第8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会收集、选择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在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单位“1”“分率”与所对应的量的相对性。
进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位“1”“分率”与具体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 找一找,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1)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2)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
2. 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1)篮球有35个,足球的个数是篮球的,足球有多少个?(2)六(1)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相等,六(1)班有女生多少人?3.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利用单位“1”的量,来解决更多的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中两个练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地复习了有关单位“1”的知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单位“1”、分率与具体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思辨交流(一)阅读与理解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要求的是()的面积。
【设计意图:审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8课时《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8课时《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准确运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基本概念。
2.运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策略。
2.理解并运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2.复习题、练习题及答案。
3.教学课件及投影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一道与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相关的简单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重点知识1.介绍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概念。
2.分析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掌握运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练习与拓展老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其他同学学习到更多解题思路。
第五步:课堂小结对本课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练习册上指定的练习题,加强对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理解与掌握。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学生表现,发现学生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加强相应的训练与引导,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优质教案安排,希望能够对您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解决问题部分,具体涉及的是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包含对已知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通过四则运算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具模型等。
-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讲解与示范: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并给出标准解题步骤。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与分享: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解题过程,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解题步骤等方面展开,以清晰、条理分明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思考题三个层次,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主要围绕教学效果、学生反馈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进行。
教师应认真思考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教案严格按照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3.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学重点:1.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学难点:1.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先明确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解决。
2. 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后解决。
2. 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应注重实践性和思考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10分钟)”。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8课时《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8课时《连续两问解决问题》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连续两问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的第8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连续提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和简单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处于发展中,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引导来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设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连续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连续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数学游戏。
2.教学素材:包括实物、图片、卡片等。
3.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和展示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个水果?”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用加减法来解决。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公园的场景,让学生提出“小明有多少个朋友?”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用加减法来解决。
第二单元第8 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教材: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新课1. 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 讨论交流,总结解题方法。
三、巩固练习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强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课后自主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巩固练习”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针对这一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巩固练习的重要性1. 巩固新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使之更加牢固。
2. 提高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年级上册五单元第8课时 问题解决(1)西师版2025版
5.废品收购站的李爷爷收购了很多空酒瓶,他把这些 空酒瓶堆放成了一个近似梯形。最上层1个,第2层2 个……最底层19个,这堆空酒瓶一共有多少个?
(1+19)×19÷2 =20×19÷2 =190(个) 答:这堆空酒瓶一共有190个。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计算堆放成横截面近似梯形的原木 (或钢管)总根数的方法: 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 层数÷2
课后作业
01 练习二十四第1、2题。 02 作业课件中的相关练习。
(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四第2题)
3.一堆钢管最上层有14根,最下层有26根。每相邻 两层相÷2 =40×13÷2 =520÷2 =260(根) 答:这堆钢管共有260根。
4.有一块梯形田地,上底长10 m,下底长15 m,高为 20 m,种一棵树占地面积为5 m²,问可以种多少棵树?
这堆原木有多少根?
方法三: 横截面像梯形,能不能 也用(顶层根数+底层根 数)×层数÷2计算呢?
(3+8)×6÷2 =11×6÷2 =66÷2 =33(根) 答:这堆原木有33根。
小贴士
三种方法比较, 第三种最简单。
课堂练习
1.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底层有20支, 顶层有4支。
共17层。
(4+20)×17÷2=204(支) 答:一共有204支铅笔。
6.小红在剧场里看节目,从后往前数座位,她发现最 后一排有50个座位,往前每排都比后一排少2个座位, 一共有12排,第一排有多少个座位?这个剧场一共设 置了多少个座位?
50 -(12-1)×2=28(个) (28+50)×12÷2=468(个) 答:第一排有28个座位。这个剧场一共设置 了468个座位。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8课时解决问题(8张)人教版
6个瓶子只能装2.4kg,需 要准备7个瓶子!
(2)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 1.5m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分析与解答 25÷1.5=16.666…(个)
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
1.5×17=25.5(m),丝带不够。
这里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 要舍去,取整数为16。
解:44.72 ÷ 10.4 = 4.3≈5(次) 答:需要运5次。 二、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 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 几个生日蛋糕? 解:4 ÷ 0.32 = 12.5≈12(个) 答:他最多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
四、课堂小结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的结果是小数,不管小数 照这样部计算分,要第运44.一位是多少,要将小数部分的数都舍去,向整
5m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5m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
第(1)小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一取整数。 要将2. 这些红丝带不够包装16个礼盒。 答:他最多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 (2)王阿姨用一根25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72吨水泥,需要运多少次? 25≈6,需要6个瓶子。
这些红丝带不够包装16个礼盒。
第72吨8水数课泥时,部需解要决分运问多少进题次?一,这就是“进一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要把一个数后 李师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25≈6,需要6个瓶子。
要5k将g香2面.油分装的在最位多可数盛0. (即使这个数是5或者比5大)全部舍去,这
五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新插图)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8课时 小数的估算及解决实际问题-课件
总钱解数法−大一米的比钱较数剩−肉下的的钱钱数数=剩下的钱数
100−61.2−21.2=17.6(元)
17.6>10
17.6<20
答: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但不够 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大米解的法钱二数+肉比的较钱总数的+鸡钱蛋数的钱数=总钱数
61.2+21.2+10=92.4(元)
61.2+21.2+20=102.4(元)
小结一下小数估算的要诀。
①判断“够”时,所有的数据都应估 大或不变;
②判断“不够”时,所有的数据都应 估小或不变;
③估算的时应注意估算的幅度要适度, 并能解决问题。
三 随堂练习
英才小学的操场长59.6m,宽49.8m,这个操场 的面积超过了3000m2了吗?
59.6<60 49.8<50 60×50=3000 59.6×49.8<3000
够买: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后,100元花不完。
解法四
大米 肉
鸡蛋
单用价“超过数”量估算 总价
30.6 >30 2 61.2 >60
26.5 >25 0.8 21.2 >20
10
1
10
20
120买米Fra bibliotek过60元买肉超过20元
60+20+20=100(元)
不够买:再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后,钱数超过100元。
答:这个操场的面积没超过3000m2。
四 培优训练
妈妈带150元钱去超市购物,买了2壶食用油, 每壶50.8元,还买了2.5kɡ皇冠梨,每千克8.2元, 剩下的钱还够买2瓶单价为15元的酸奶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课件
提船 B型船
限乘/人 3
2
(1)8名师生在公园租船游玩,如果每条船都坐满,可 以怎样租船? 方案一:3×2+2=8(人) 方案二:2×4=8(人) 答:租2条A型船和1条B型船或租4条B型船。
(2)如果租一条A型船50元,租一条B型船30元,哪种 租船方案更省钱? 2×50+30=130(元) 30×4=120(元) 120<130 答:租4条B型船更省钱。
方案 ②:50×4+40×1=240(元) 方案 ④:50×2+40×4=260(元) 方案 ⑥:50×0+40×7=280(元) 240<260<280 答:方案②最省钱。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过列表的方法解决 问题,可以做到不重复、 不遗漏的列出不同的方案。
3 测量
第7课时 列表法在规划方案中的应用
方案 ① ②
日记本(2元) 钢笔(3元)
5
2
2
答:他可能会按照方案①或方案②购买。
28人去划船。小船限坐4人,大船限坐6人。 (1) 如果每条船都坐满,可以怎样租船?
小船限坐4人
大船限坐6人
租船 方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限乘 6人/只
5 4 3 2 1
0
限乘 4人/只
0 1 3 4 6
7
总人数
30 28√ 30 28√ 30 28√
按方案②、 ④、⑥能 恰好把人 装完。
28人去划船。如果租一条大船50元,租一条小船40元。 (2)哪种租船方案最省钱?
小船限坐4人, 租金40元
大船限坐6人, 租金50元
租船 方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限乘 6人/只
5 4 3 2 1
0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二)》(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会使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受到直观形象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际情境,理解题目的意思,正确列出计算式,并能够准确计算出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列出计算式,并能够准确计算出结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如何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8课时解决问题(1) 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2. 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纸笔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二、基本步骤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列出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和检验。
2. 教师通过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按照基本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
3.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三、实际问题的解决(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可以参考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提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决。
2.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每个小组将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或查找资料,了解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解决问题(4)
这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 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 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分析与解答 假设这条道路有18km。
根据假设的这条路的长度,请你列式计算。 一队每天修多少千米:__1_8__1_2 _ _32________
二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__1_8 _ _1 8___1 ________ 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___1_ _32 __52____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___18__52__3_56_______
1( 1 1 ) 12 18
1 5 36
71 5
假设这条道路有18km。 假设这条道路有30km。 假设这条道路是1。
18 (18 18) 12 18
=1 ( 1 1 ) 12 18
1 5 36
71 5
30 ( 30 30) 12 18
=1 ( 1 1 ) 12 18
1 5 36
这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 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 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分析与解答 假设这条道路是1。
根据假设的这条路的长度,请你列式计算。 一队每天修多少千米:__1__1_2__11_2________ 二队每天修多少千米: __1__1_8 _ _118_________ 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__11_2 _1_18__3_56___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__1___356___35_6 ______
这条路有多长呢?
这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 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 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
分析与解答
能不能假设知道这条路有 多长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解决问题(2)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8课时 解决问题(2)
复习铺垫,注重迁移
1.张亮家预计一月份的生活费是1200元,实际节 约了 1 ,节约了多少元?实际一月份的生活费是
6
多少元?
1200× 1 = 20(0 元) 6
1200 – 200 = 1000(元) 答:实际一月份的生活费是1000元。
236 (1 109) = 236 9 118
118 = 18(次)
答:蝗虫每秒能振动18次。
4.鸡的孵化期是21天,鸭的孵化期比鸡长 1 。
3
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课本P16练习三第5题】
21 (1 1)
鸭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3 = 21 4
3 = 28(天)
鸡的孵化期21天
鸭的孵化期 比鸡长 1
75次
比青少年多
4 5
多(少)的量是单位 婴 儿:
“1”的几分之几。
75 + 75× 4 5
= 75 + 60
?次
75×
(1+
4)
= 75× 9 5
5
= 135(次)
= 135(次)
“1” 80分贝
人听到多少分贝?
1
降低 8
1.生产一批零件,第一天生产了300个,第二天比
第一天多生产了
4 15
,第二天生产了多少个?
方法一: 300 + 300× 4 15
方法二:300× (1 + 4 ) 15
= 300 + 80
= 300× 19
= 380(个)
15
= 380(个)
答:第二天生产了380个。
解答正确吗?通过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8课时解决问题
3+4= 7 2+7= 9 8-6= 2
6+2= 8 7-5= 2 6-3= 3
3.【课本58页第3题】
你能从图中 提出数学问 题并解答吗?
通过今天的学 习,你们有哪 些新的收获?
解决问题
完成对应课时的练习。
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列式计算?
6 + 2 = 8 (朵)
解答正确吗? 想:( 8 )-2=6(朵) 解答正确。
关于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12
3
一共有8只 。草丛里有多少只 ?
怎样解答?
12
3
8 - 3 = 5 (只)
解答正确吗?
1 2 34 5
还剩5只。
解答正确吗?
12 4
3
5
还剩5只。
从图中你能提 出其他数学问 题并解答吗?
1. 一共有9只小兔,房子里有几只小兔? 9 - 3 = 6 (只)
2. 【课本58页第1题】
一共有几个? 6 + 3 = 9 (个)
还剩下几只? 8 - 4 = 4 (只)
3. 【课本58页第2题】
9-3= 6 0+9= 9 2+4= 6 8-1= 7
要解决的问题是 “还剩几只 ”。
怎样解答?
求还剩几只,怎样计算?
9 - 3 = 6 (只)
一共有 9 只 ,
跑走 3 只 。
还剩?只
解答正确吗?
还剩6于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树根下有6朵 。草地上有2朵 。
12
1
一共有多少朵 ?
5
3
2
4
6
怎样解答? 树根下有6朵 。草地上有2朵 。 一共有多少朵 ?
第8课时 解决问题(4)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课题第八课时解决问题(4)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点就是找出工作总量是多少。
而例题与以前的知识不同,没有直接给出工作总量,通过质疑让学生想出能否假设出总量是多少,然后分别进行列式计算,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假设任何数可以得到同一结果。
让学生明确假设总量是任何数都可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学会利用单位“1”解决与分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问题时,经历猜想、尝试和获得结论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并掌握数学模型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分数除法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单位“1”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类问题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习题。
①修路队修一条公路,每天修25m,20天修完,这条公路长多少米?②修路队修一条500m的公路,20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③修路队修一条500m的公路,每天修25m,多少天能修完?(1)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指名汇报,说说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
教师适时板书。
①25×20=500(m),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②500÷20=25(m),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③500÷25=20(天),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导入新课。
师:工程问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工程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4)]【设计意图】通过三道习题,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工程问题进行复习,回忆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为新知识的探究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