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力学讲义资料
损伤力学ppt课件第二章 一维损伤理论(1)-精选文档
1 d D1 E de ~ E D 1 E
二者比较
~ d E d e
卸载线的斜率, 也称卸载弹性模量
一、Loland模型
Loland 把混凝土单轴拉伸破坏的过程分为:
f
在整个试件范围内产生微开裂 在破坏区开裂
f
~ ~ E
f
假设材料和损伤均为各向同性,损伤本构关系
1 A A f C C 1 E 1 0 exp B 2 C 1 f 2
* f
* f
损伤演化方程:
1 A A f C C D 1 * C * exp B C f
~
D
D0
~
例:单轴拉伸、线弹性本构方程
e E
~ 取代 产生损伤后,用
,
e
e ~ E
~
E E 1 D
~ E E 1 D
也可将上式记为:
受损材料的弹性模量 (有效弹性模量)
~ E D 1 E
由
e E
对应的损伤方程:
1 D F R D 1 0f C C 1M f 2M f
一般情况下 R 采用断裂时的应变,若 D0 0 ,由于当
1 C 1 C 1 f 2 R C C 1 2
R
1 ,由上式可得: 时, D
可得:
E ( 1 D ) e
e
~
进一步处理可得:
d dE dD 1 D E 1 D E e e d d d e e e
损伤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损伤力学已在工程实际中成功地得到应用,解决 了核电站管接头的低周疲劳、飞机涡轮发动机叶片和 涡轮盘的蠕变疲劳、混凝土梁的断裂、金属塑性成形 及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损伤监测等工程问题。
经典的固体力学理论虽然完备地描述了无损伤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材料的力学性能(弹性、粘弹性、塑性、粘塑性等), 然而,材料或构件的工作过程就是不断损伤的过程, 用无损材料的本构关系描绘受损材料的力学性能显然 是不合理的。
损伤力学旨在建立受损材料的本构关系、解释材 料的破坏机理、建立损伤的演变方程、计算构件的损 伤程度、从而达到预估其剩余寿命的目的。因此,它 是经典的固体力学理论的发展和补充。
损伤力学的内容资料和仅供参方考,不当法之处,请,联系改既正。 联系和发源于古典的 材料力学和断裂力学,又是它们的必然发展和必要补 充。损伤力学主要研究宏观可见缺陷或裂纹出现以前 的力学过程,含宏观裂纹物体的变形以及裂纹的扩展 的研究则是断裂力学的内容。所以人们常将损伤力学 与断裂力学联结在一起,构成破坏力学或破坏理论的 主要内容。
损伤力学、断裂力学和细观力学都是研究不可 逆的破坏过程的科学,它们三者组成了从细观尺度直 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损伤力学的发展历史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损伤力学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材
料与结构的变形与破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断裂力学的关系: * 无耦合的分析方法: 70年代末,损伤力学限制在只 研究材料在宏观裂纹出现以前的阶段,当宏观裂纹出 现以后则用断裂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损伤力学(推荐完整)
绪论:损伤力学的分类
基 于 细 观 的 唯 象 损 伤 力 学 ( Meso-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MCDM)
研究思想:结合连续损伤力学和细观损伤力学主要思想 建立损伤材料的宏细微观结合的本构理论,把宏观力
学行为和细观损伤演化联系起来,即表征宏观的损伤参量 能对应细观的损伤演化与累积。
按表征损伤方式分类 能量损伤理论 几何损伤理论
13:39
绪论:损伤力学的分类
连续损伤力学(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CDM)
研究思想:将具有离散结构的损伤材料模拟为连续介质模 型,引入损伤变量(场变量),描述从材料内部损伤产生、 发展到出现宏观裂纹的过程,唯像地导出材料的损伤本构 方程,形成损伤力学的初、边值问题,然后采用连续介质 力学的方法求解。
弹性损伤:弹性材料中应力作用而导致的损伤。材料发生损 伤后没有明显的不可逆变形,又称为弹脆性损伤;
塑性损伤:塑性材料中由于应力作用而引起的损伤。要产生 残余变形。
蠕变损伤:材料在蠕变过程中产生的损伤,也称为粘塑性损 伤。这类损伤的大小是时间的函数。
13:39
绪论:损伤的分类
按照材料变形和状态区分(狭义上分类) 疲劳损伤:由应力重复作用而引起的,为其循环次数的函数,
13:39
绪论:损伤的分类
按照宏观的材料变形特征分类(广义上分类) 脆性损伤、韧性损伤和准脆性损伤
脆性损伤: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存在为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韧性损伤:材料在变形过程中存在为孔洞的萌生、长大、汇
合和发展等; 准脆性损伤: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13:39
绪论:损伤力学的分类
损伤力学
➢ 尽管在各种材料、各种情况下,损伤的表现形式很多、 很复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需要耗散能量 的不可逆过程。因此,可以利用宏观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处理它们。
➢ 采用宏观变量代表内部因损伤或其他因素而发生的变化, 叫内部状态变量,简称内变量。这种内变量的选择具有 相当的任意性。在选择时应注意到要使之确实能代表物 质的内部变化,具有明确的力学意义,还要尽量简单, 便于分析计算、间接测量与试验。
1. 无损延性断裂
不考虑损伤(即 w 0)的情况下,式(2.3.6)简化为
代入式(2.3.4),得
~ 0 exp
d
dt
B
n 0
exp(n
)
(2.3.7) (2.3.8)
对此式积分,并利用初始条件
0
0,得
t
1 n
ln
1
nB 0nt
(2.3.9)
延性蠕变断裂的条件为 ,于是得到延性蠕变断裂的时间为
➢ 动态损伤(Dynamic damage):在动态载荷如冲击载荷作用下,材料内 部会有大量的微裂纹形成并扩展。这些微裂纹的数目非常多,但一般得 不到很大的扩展(因为载荷时间非常断,常常是几个微秒)。但当某一 截面上布满微裂纹时,断裂就发生了。
2.2 损伤类型及损伤变量
❖ 根据不同的损伤变量,如果不考虑损伤的各项异性, 损伤变量可以是一个标量;如果考虑到损伤的各项 异性,损伤可以是矢量或者张量;
➢ 目前微细观结构的变异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相互关 系和解释仍然是一个难题。但此仅仅使用微观方法很 难解释宏观的现象并用于宏观现象的计算和分析。
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
➢ 宏观方法:就是从宏观的现象出发并模拟宏观的力学 行为。宏观唯象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材料的本构关系中 掺入损伤变量,使得含有损伤变量的本构关系能真实 描述受损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
第五章_损伤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材料和物理学家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微缺陷产生的 扩展的机理,但所得的结果不易与宏观力学量相联系。
力学工作者则着眼于宏观分析,其中最常用的是
断裂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裂断力学主要研究裂纹尖端 附近的应力场和应变场、能量释放率等,以建立宏观 裂纹起裂、裂纹的稳定扩展和失稳扩展的判据。
但断裂力学无法分析宏观裂纹出现前材料中的微
在宏观尺度下是指裂纹的扩展,可用宏观水平的 断裂力学变量进行研究。
编辑版pppt
25
(b)建立损伤演变方程。
材料内部的损伤是随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变化 及腐蚀等)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描述损伤的发 展,需要建立描述损伤发展的方程,即损伤演变方程。
选取不同的损伤变量,损伤演变方程也就不同,
但它们都必须反映材料编真辑版实ppp的t 损伤状态。
21
编辑版pppt
22
编辑版pppt
唯象学方法由于是从宏观的现象出发并模拟宏观 的力学行为来确定参数,所以得到的方程往往是半理 论半经验的,其研究结果也较微观方法更容易用于实 际问题的分析。其不足之处是不能从细、微观结构层 次上弄清损伤的形态和变化,因此,其研究难以深入 本质而且切合损伤在微编、辑版细ppp观t 层次上的实际。 19
(c)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方法研究材料和结构中的损伤。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运用宏、细
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损编伤辑版力ppp学t 问题。
20
6)损伤研究的基本过程
(a)选择合适的损伤变量。
描述材料中损伤状态的场变量称为损伤变量,它 属于本构理论中的内部状态变量。从力学意义上说, 损伤变量的选取应考虑到如何与宏观力学建立联系并 易于测量。
不同的损伤过程,可以选取不同的损伤变量,即 使同一损伤过程,也可以选取不同的损伤变量。
第一章 损伤概念ppt课件
损伤力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断裂力学
10mm
损伤断裂过程 的发展
3. 二者研究的模型不同。 • • 断裂力学:针对一个或若干个宏观主裂纹,研究含裂纹模型的奇异缺陷的扩 展规律(裂纹尖端应力场具有奇异性)。 损伤力学:研究材料的分布型细观缺陷的扩展和含有细观缺陷的材料的力学 性质。
三、损伤的分类
金属材料:
脆性破坏(Brittle fracture):由微裂纹的孕育形成、 扩展和汇合成主裂纹的脆性破坏过程。破坏前,应变 小,涉及弹性应力应变关系。 韧性(延性、粘性)破坏(Ductile failure):由微观 孔洞形核、长大、汇合的韧性破坏过程,一般涉及弹 塑性大变形本构关系。
二、损伤变量的量测
1. 直接量测: 金相学方法直接测定材料缺陷:如位错的分布于密度、 空洞、微裂纹的数目、分布、取向,破坏的晶粒数与总晶 粒数之比,金属材料的晶粒尺寸为10~100um,晶间缺 陷、蠕变空洞直径为2~5um,所以,直接观察决定于实验 技术水平,获得信息也需作一定宏观尺度下的统计处理, 方可用于损伤力学。 设备与手段:超声显微装置、声谐波、声衰减、红外紫外摄 像机、x射线等检测手段。 2. 间接量测: 测量微观损伤的宏观表现:弹性模量变化、密度、容重、显 微硬度变化等,可以是力学量或电学量等。
损伤固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变量为:
, ,
及常数E、
等。
除了以上的所有变量以外,还增加了损伤变量D(可以张量表示,对 各向同性损伤是一个损伤变量 ), ——物理意义上的时间。 结构的损伤分析即使在弹性范围内,也是非线性的。
3. 应用于不同损伤类型的分析
含损伤本构方程
结构分析变量: 条件:载荷约束
平衡方程 几何方程
精品课程《损伤力学》ppt课件全
两大假设:均匀、连续
σC
评选寿
定材命
s
b 强度指标
1
应用
材料力学
SU
强度分析
强度理论
f , k , NC f C
断裂力学的韧度问题
均匀性假设仍成立,但且仅在缺陷处不连续
σC
K IC i,C Ji, JC JR TR
阻力C
选 工 维 缺陷 材 艺 修 评定
应用
断裂力学
裂纹扩展准则 f i C T TC N f f i , a,...
• 晶间开裂 • 夹杂物与基体间的分离
位错型缺陷引起微裂纹
位错运动对材料断裂有两方面的作用: • 引起塑性形变,导致应力松弛和抑制裂纹扩展; • 位错运动受阻,导致应力集中和裂纹成核。
例如:位错塞积群的前端,可产生使裂纹开裂的应力集 中。
位错塞积模型
• 滑移带前端有障碍物,领先位错到达时,受阻而停止不前; • 相继释放出来的位错最终导致位错源的封闭; • 在障碍物前形成一个位错塞积群,导致裂纹成核。
损伤的定义
损伤是指材料在冶炼、冷热工艺过程、载荷、温度、 环境等的作用下,其微细结构发生变化,引起微缺陷成胚、 孕育、扩展和汇合,从而导致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 最终形成宏观开裂或材料破坏。
• 细观的、物理学—损伤是材料组分晶粒的位错、微孔栋、 为裂隙等微缺陷形成和发展的结果。
• 宏观的、连续介质力学—损伤是材料内部微细结构状态的 一种不可逆的、耗能的演变过程。
强度 稳定
材料 韧化 加工
二、损伤力学研究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初边值问题、变 分问题
破坏预报 寿命预报
损伤力学
本构方程与演化 方程
损伤变量的定义、 测量
损伤力学讲义
力学中假设材料是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但在显微镜或光学显微
镜下看到的材料组织并非均匀,存在着如裂纹、夹渣、气泡、孔 穴等缺陷。岩石、混凝土材料由于是一种地质材料或人工合成材
料,本身就在其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这种缺陷就是其损伤
的实质性表现。
岩体工程的失稳,大多是由断层和裂隙扩展促成的。地下工程中由于开采引起顶 板上覆岩层的破坏、围岩松动、离层的形成显然也是岩体中微裂纹扩展汇合造成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材料和介质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直至破坏全过程的机理、本构 关系、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都非常重视,并且用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材料和 物理学家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微缺陷产生和扩展的机理,但是所得结果不易与宏观力学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分析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 (1)选择合适的损伤变量
描述材料中损伤状态的场变量称为损伤变量,它属于本构理 论中的内部状态变量。从力学意义上说,损伤变量的选取应考虑到 如何与宏观力学量建立联系并易于测量。不同的损伤过程,可以选 取不同的损伤变量。即使同一损伤过程,也可以选取不同的损伤变 量。
方程和损伤演化方程。
宏观损伤力学用不可逆热力学内变量来描述材料内损伤缺陷及其 变化,而不去更细致地考虑其变化的机制。它从Kachanov(1958)损
伤力学基本思想的提出到80年代中期一直占主导地位,通常称之为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DM)。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连续介质 损伤力学理论已日趋成熟,并在各学科、领域得以应用。
想很值得借鉴,它既包含了细观力学的基本思想,又为细观描述到宏观分析
找到桥梁。
宏观损伤力学的方法是通过引进内变量来把材料内结构的变化现 象渗透到宏观力学现象来加以分析。它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和不可逆热
力学理论,将包含各种缺陷的材料视为一种连续体,认为损伤作为一
第七章_细观损伤力学
方向又包含了不同材料细观损伤的几何和物理特征,
为损伤变量和损伤演化方程提供了较明晰的物理背景。
整理版ppt
4
4)细观损伤力学与连续损伤力学的区别
在细观力学方法中必须采用一种平均化方法,以 把细观结构损伤机制研究的结果反映到材料的宏观力 学行为的描述中去。
比较典型的方法有:
(1)不考虑微缺陷间相互作用的非相互作用方法 (亦称为Taylor方法);
15
为了描述韧性材料细观损伤的机制及其演化过程, 须建立适当的模型来描述材料的细观结构。Gurson摈 弃无限大基体的假设,提出有限大基体含微孔洞的体 胞模型。这种模型更加接近于真实的材料细观结构, 为损伤的描述(如作为损伤变量的孔洞体积百分比) 及宏观体积膨胀塑性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Gurson给出了4种微孔洞的体胞模型:
第七章 细观损伤力学
第一节 细观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微裂纹损伤 第三节 微孔洞损伤
整理版ppt
1
第一节 细观损伤力学的基本概念
在损伤力学中,除连续损伤力学方法外,还有 一种同样重要的方法,即细观损伤力学方法。
1)连续损伤力学
连续损伤力学,又称唯象损伤力学,它不问损 伤的物理背景和材料内部的细观结构变化,只是从 宏观的唯象角度出发,引入标量、矢量或张量形式 的损伤变量,通过连续介质力学、热力学等方法构 造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和演化方程,使理论预测与 实验结果(如承载能力、寿命、刚度等)相符合。
(2)微孔洞的长大。随着不断的加载,微孔洞周围材 料的塑性变形量越来越大,微孔洞也随之扩展和长大。
(3)微孔洞的汇合。微孔洞附近的塑性变形达到一定
程度后,微孔洞之间发生塑性失稳,导致微孔洞之间
的局部剪切带,剪切带中的二级孔洞片状汇合形成宏
损伤力学资料
损伤力学目录0 前言 (1)1 为什么要进行随机结构非线性分析? (2)2 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3 什么是经典混凝土本构? (5)3。
1 经典弹性本构 (5)3。
2 经典塑性本构 (6)4 什么是弹塑性损伤本构? (6)5 什么是随机损伤本构? (9)6 怎么进行混凝土随机损伤非线性反应分析? (10)7 小结 (10)附录作业 (12)参考文献 (13)0 前言由于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高,钢筋抗拉强度高,两者结合后协同工作,利用混凝土抗压和钢筋抗拉,能使得两者材料各尽其能,组成性能良好的结构构件。
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包裹,钢筋不容易被腐蚀,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
正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这些优点,从其出现于中国至今,已在建筑、隧道、桥梁、高速公路、地铁、大坝、港口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以天然砂石为骨料加水拌合,经过浇筑成型、凝结硬化形成的固体材料[1]。
它是一种多相颗粒复合材料,从宏观结构来看,它是骨料分散在水泥浆基体中的二相材料;从微观来看,它是由水泥凝胶、氢氧化钙结晶、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毛细管及孔隙水、空气泡等组成。
对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固体力学假设其为处处连续,毫无初始缺陷的均匀各向同性材料,这与混凝土材料的实际情况不一致。
经典材料强度理论假设材料为均匀连续,分析结构的应力状态,根据材料的屈服或者极限应力判断结构是否达到屈服或者破坏,即在此理论下,混凝土只有两个状态:正常服役状态(无损伤)和破坏状态。
然而,结构的破坏一般不会突然发生,它是由于结构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长大、汇合成宏观裂纹,并继续扩展,导致结构强度、刚度持续下降,最终失去承载能力,也就是说,混凝土的全寿命分析与微裂纹的产生、扩展密不可分。
为了确定微裂纹的演化,必须对裂纹的产生、扩展的规律有所研究,才能深入分析裂纹的扩展规律及其对结构的影响.损伤力学主要研究混凝土材料内部微观裂纹的产生和发展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最终导致材料或者结构破坏的规程和规律.损伤力学是先确定损伤变量,运用应变等效原理和Clausius-Duhem不等式,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得到损伤力学基本方程。
第一章 损伤概念
从以上的推导可见,损伤的线性累加原理是损伤运动方程的一个积分结 果,二者是完全等价的。材料内部某质点内(材料构元)如果已全都损 伤,就应该满足线性累加原理的(1.12)式。以(1.8)式出发进行分离 变量和积分,在和的条件下,同样可积分得(1.12)式。
0
n 1
1
n 1
A 1 ( n 1) t1
1.4 连续各向同性损伤理论
一、损伤定义 二、应变等效假设
1.5 损伤运动方程和线性累加原理
一、脆性断裂时间(常拉加载) 二、线性累加原理
1.1 前言
一、什么叫损伤
苏联学者L.M.Kachanov最早提出“损伤” 的概念。(1958) • 固体材料在不适合的环境条件、机械作用 下(如外载荷、温度、腐蚀等等),材料 内部微观裂纹、微观孔洞的萌生、汇合、 扩展造成材料的局部劣化,这就是材料的 损伤。 • 材料损伤将导致材料强度、刚度、韧性下 降和使用寿命的缩短。
一、 损伤变量的选择
遵循两个原则: (1) 足够简单, (2) 有明确的力学意义。 一般用D函数来表示损伤变量 简单情况下: D是标量,描述各向同性损伤; 复杂情况下: D是向量,描述各向异性损伤。
Kachanov,Lemaitre采用的损伤变量与有效应力有关(连续损伤理论); Rousselier 的空洞模型理论选用的损伤变量与质量密度有关; Dragon 与 Mroz 选用裂纹密度;…… 以上研究者均采用连续介质力学与不可逆热力学的方法,导出相应的连续损伤力学的本构 方程与演化方程。
复合材料(主要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基体裂纹 界面分层 纤维断裂
四、损伤力学研究内容
1. 定义损伤变量:(Damage)
从固体力学和不可逆热力学的角度去定义于量测损伤.
损伤力学基本原理
3.0
2.5
2.0
1.5
1.0
0.5 1E-8 1E-7 1E-6 1E-5 1E-4 1E-3 0.01 0.1 Strain rate 1 s
1
10
100 1000
应变率强化
任晓丹 第四讲:损伤力学基本原理
混凝土的基本非线性特性 损伤与损伤变量 不可逆热力学基本原理
混凝土的破坏模式
受拉破坏
受压破坏
任晓丹 第四讲:损伤力学基本原理
混凝土的基本非线性特性 损伤与损伤变量 不可逆热力学基本原理
损伤变量
损伤变量是损伤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用于反映材料内 部缺陷状态的一个物理量; 可以通过对材料微结构的物理分析(如空隙长度、面积、体 积、形状、排列方式等)选择并确定损伤变量,也可以依据 对表观物理量(如密度、弹性常数、超声波波速、电阻等) 的间接测量 来选择并确定损伤变量; 与其将损伤变量定义为联系于某一可观测现象的具体物理 量,毋宁把损伤变量定义为一类反映材料宏观性质劣化的内 变量; 在现象学层面上,没有必要对损伤变量给出具象的解释,仅 在细观力学研究中,这种解释才是必要的。
三轴实验结果与分析
单轴受压实验 约束受压实验 体积膨胀、约束强化
任晓丹 第四讲:损伤力学基本原理
混凝土的基本非线性特性 损伤与损伤变量 不可逆热力学基本原理
混凝土的基本非线性特性
动力加载实验结果与分析
f dc fc
3.5
Tedesco&Ross (1998 ) Gary & Klepaczko (1992) Lok & Zhao (2004 SFRC) Abrams (1917) Hatano & Tsutsumi (1960) Takeda (1959, 1962) Atchley & Furr (1967) Wesche & Krause (1972) Bresler & Bertero (1975) Kvirikadze (1977) Malvern & Ross (1984, 1985) Grote Park & Zhou (2001 Mortar) Dong et al (1997) Watstein (1953, 1955) Ban & Muguruma (1960) Cowell (1966) Millstein & Sabnis (1982) Sparks & Menzies (1973) Hjorth (1976) Popp (1977)
损伤与断裂力学知识点ppt课件
破坏力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古典强度理论:
断裂力学:
K, J K IC , J IC
损伤力学:
C
损伤力学定义
以强度为指标 以韧度为指标 以渐进衰坏为指标
细(微)结构 引起的
不可逆劣化(衰坏)过程 材料(构件)性能变化 变形破坏的力学规律
连续损伤力学将具有离散结构的损伤材料模拟为 连续介质模型,引入损伤变量(场变量),描述 从材料内部损伤到出现宏观裂纹的过程,唯像地 导出材料的损伤本构方程,形成损伤力学的初、 边值问题,然后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求解
17
损伤变量
“代表性体积单元”
它比工程构件的尺寸小得多,但又不是微结构,而
损伤力学
Damage Mechanics
损伤准则与 损伤演化
σC
a
SU
损伤响应 与初边值
损伤参量 i ,
~
d ~ f ,...
本构方程 dt ~
f , ~
演化方程:(2)类本构
4
损伤力学所研究缺陷的分类
损伤力学中涉及的损伤主要有四种:
微裂纹 (micro-crack) 微空洞 (micro-void) 剪切带 (shear bond) 界面 (interface)
D
YD 0
25
YD 损伤过程中的损伤耗散功率
损伤材料存在一个应变能密度和一个耗散势
利用它们,可以导出损伤-应变耦合本构方 程、损伤应变能释放率方程(即损伤度本构 方程)和损伤演化方程的一般形式
26
热力学第二定律限定损伤耗散功率非负值
损伤过程是不可逆 D 0,
第六章 连续损伤力学 PPT课件
第一节 弹脆性损伤理论 第二节 粘脆性(蠕变)损伤理论 第三节 弹塑性损伤理论 第四节 疲劳损伤理论
第一节 弹脆性损伤理论
1)弹性各向同性损伤模型 对于等温和线弹性情况下的弹性各向同性损伤材
料,由于塑性变形很小、温度梯度为零,因此耗散不 等式变为:
R 0
其中损伤扩展力R的含义是表征材料提供产生新的弹 脆性损伤的能力,数量上等于损伤扩展所耗散的能量 密度。因此, R也可称为损伤能量释放率密度。
金属材料在恒定单轴拉伸应力下的典型蠕变曲线 由OACDEF表示,常可分为3阶段: * 第1阶段是减速蠕变(CD段),应变率随时间连续 降低。
* 第2阶段是稳定蠕变(DE段),应变率近似常数, 应变随时间线性增大。 * 第3阶段是加速蠕变(EF段),应变率随时间迅速 加大,最后发生材料破坏。
实际上,材料在不同的应力水平或不同的温度环 境下,可能处于不同蠕变阶段,具有不同的蠕变机制 和微结构变化。
1
nm
t fi
n 1
A
I
n 0
h0
例2 等矩形截面梁受一般弯曲
设弯矩M=M(x),x是沿梁长度方向的坐标,有 应力场:
x, y M x y1 m
I0
积分损伤演变主程,可得:
x, y,t
1
n
1
A
M
n
I
n 0
x
损伤准则和破坏准则,也可推广到三维的情况。
4)损伤演化方程
(1)Kachanov方程
Kachnov于1958年在研究最简单的单轴拉伸脆性 损伤破坏时,提出以下损伤演变方程:
A(
超经典损伤力学讲义
(1)奇异损伤
奇异损伤主要是指在岩体工程范围内所含有的一条或若干条较大的断裂带,且内 部常有充填物。对于这类工程岩体,虽然断裂带数目较少,但其力学性质和没有断裂 带部位的岩体相比差异较为明显,所以断裂带的力学性质,对工程岩体具有决定性的 作用,应重点分析。著名的Goodman单元,界面接触单元(COJB)等都是这方面的 代表性方法。
1. 岩石材料损伤的微细观表现
一般岩石材料的组织结构为:
晶体+晶间质 微层理(沉积造成) 泥质 颗粒+胶结质 钙质 硅质 微劈理(造岩造成) 微节理(受力造成)
岩石组织
+孔隙(水)+微裂纹
Sprunt和Brace(1974)详细研究了不同岩石中的自然孔隙和微裂纹,注意到 孔隙率可由两种方式定义,即总的和表观的。表观孔隙率是相连于岩石外表面的 孔隙和微裂纹互相连通的体积的量度;总的孔隙率是所有孔隙和微裂纹所占体积 的量度,它既包含与外表面相连的孔隙和微裂纹,也包含与外表面不相连的孔隙 和微裂纹。 岩石中自然存在的孔隙和微裂纹的形状和尺寸如下图所示。
Chelmsford花岗闪长Granodiorite016
0.29
0.9
0.8
1.0
1.1
1500
2000
150
360
扫描电镜技术也充分证明了岩石是一种自然损伤材料,其自然损伤大 致有下面几种: (1)孔隙 在沉积岩中最为常见,在颗粒支撑、接触式胶结物连接或颗 粒连接等胶结类的碎屑岩(如砂岩)中,孔隙的体积含量相当高。砂岩孔 隙的类型主要是粒间孔隙,分布比较均匀,孔隙的大小与沉积颗粒的尺寸 和分选性有关,形态取决于颗粒形态和颗粒粒径的级配。石灰岩中的孔隙 含量低于砂岩,形态还与胶结物有关。孔隙是一种典型的三维细观损伤。 (2)颗粒边界及界面裂纹 沉积岩中,颗粒与颗粒之间或颗粒与各种胶 结物之间的结合一般都比较薄弱;或者结晶质岩浆岩中矿物颗粒之间或者 结晶界面,以及变质岩中重结晶矿物之间的结合相对较弱。所以岩石中的 颗粒边界成为重要的初始细观损伤。在颗粒边界常形成界面裂纹、或者结 晶界面裂纹的细观损伤的形状受碎屑颗粒、矿物颗粒或者晶体颗粒的外形 所控制。
损伤力学ppt课件第二章 一维损伤理论(1)
~ 0 f E 1 D0 C1 ~ E 1 D f C2 f f f u
参数确定 利用条件:
d d
0
f
1 D0
f
f
C1 1 D0 1 f
~
D
D0
~
例:单轴拉伸、线弹性本构方程
e E
~ 取代 产生损伤后,用
,
e
~ E
E 1 D
也可将上式记为:
受损材料的弹性模量 (有效弹性模量)
e ~ E
~ E E1 D
~ E D 1 E
由
e E
可得:
E0 1 DT
损伤演化方程:
f 1 AT f AT DT 1 expBT f
DT 0
0 f
损伤演化率:
f 1 AT dD AT BT T DT d 2 exp BT f
,由于当
F
1 C1 1 f 济成,1989)
模型的提出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一般的混凝土材料只有在加载初期,应 力应变才呈现线性关系。
该模型认为无论峰值应变前还是峰值应变后,应力应变关系均为曲线。
损伤演化方程由实验结果拟合出:
D A1 f
D 1
B1
0 f
A2 C2 1 f f
B2
f
A1 , A2 , B1 为材料常数,可由边界条件确定: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尔盖耶夫所谓的“中观”,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说的细观 (meso)。顾名思义,只有仔细地看,才能看清(用肉眼看不清, 或看不见;借助普通放大镜,放大数倍,才可看清)。 由此可见, 谢尔盖耶夫划分的细观界限较为合适。故细观界限尺寸:1mm ~
4.1岩体(石)初始细观损伤的CT检测 4.2 岩石细观损伤 CT数分布的特性规律 4.3 岩石细观损伤 CT数分布规律的数学分析 4.4 岩石细观损伤 CT数与岩石损伤密度的关系 4.5 岩石细观损伤CT数据伤变量公式讨论
第1章 损伤力学基础
1.1 材料的损伤与损伤力学
损伤是指材料或介质中各种非设计缺陷的存在和发展。材料 力学中假设材料是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但在显微镜或光学显微 镜下看到的材料组织并非均匀,存在着如裂纹、夹渣、气泡、孔 穴等缺陷。岩石、混凝土材料由于是一种地质材料或人工合成材 料,本身就在其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这种缺陷就是其损伤 的实质性表现。
(2)建立损伤演化方程
材料内部的损伤是随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变化等)作用的 变化而变化的。为了描述损伤的发展,需要建立描述损伤发展的方 程,即损伤演化方程。选取不同的损伤变量,损伤演化方程也就不 同,但它们都必须反映材料真实的损伤状态。
(3)建立考虑材料损伤的本构关系
这种包含了损伤变量的本构关系,即损伤本构关系或损伤本构 方程,在损伤力学计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或者说起着关键或核心 的作用。
经典不可逆热力学认为:熵是一种同温度变化有关的、描述系统内部 无序混乱变化程度的量。对近平衡态不可逆热力学系统,Prigogine认为: 系统总熵S 是一个具有广泛性质的可加量,熵的变化 dS由两部分组成,即
细观损伤主要从材料内的颗粒、晶体、微裂纹、空洞等细观结 构层次上研究各类损伤的形态、分布及其演化特征,从而预测材料 的宏观力学特征。细观损伤理论是一种多重尺度的连续介质理论。 一般认为,细观损伤模型为损伤变量和损伤演化赋予了较为真实的 几何形状和物理过程,并为宏观损伤理论提供较高层次的实验基础, 有助于对损伤过程本质的认识。因此,80年代中后期,细观损伤力 学成为损伤力学的主导发展方向之一。
岩土损伤力学
西安科技大学
叶万军 2014年 9 月
目录
第1章 损伤力学基础
1.1 材料的损伤与损伤力学 1.2 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1.3 损伤力学的热力学基础 1.4 损伤变量和有效应力
第2章 岩体损伤力学
2.1 岩石材料的损伤及损伤现象 2.2 岩体损伤及层次分析 2.3 岩石损伤状态的几何描述 2.4 节理岩体损伤力学分析 2.5 岩体动力损伤力学分析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分析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
(1)选择合适的损伤变量
描述材料中损伤状态的场变量称为损伤变量,它属于本构理 论中的内部状态变量。从力学意义上说,损伤变量的选取应考虑到 如何与宏观力学量建立联系并易于测量。不同的损伤过程,可以选 取不同的损伤变量。即使同一损伤过程,也可以选取不同的损伤变 量。
宏观损伤力学用不可逆热力学内变量来描述材料内损伤缺陷及其 变化,而不去更细致地考虑其变化的机制。它从Kachanov(1958)损 伤力学基本思想的提出到80年代中期一直占主导地位,通常称之为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DM)。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连续介质 损伤力学理论已日趋成熟,并在各学科、领域得以应用。
国内余寿文在材料断裂损伤的细观力学方面进行了较早的研究;夏蒙芬提 出了统计细观力学的思想,他认为材料细观损伤力学应该包括3个层次的描述, 即细观描述、统计描述,然后才能上升到宏观层次上进行描述分析。这种思 想很值得借鉴,它既包含了细观力学的基本思想,又为细观描述到宏观分析 找到桥梁。
宏观损伤力学的方法是通过引进内变量来把材料内结构的变化现 象渗透到宏观力学现象来加以分析。它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和不可逆热 力学理论,将包含各种缺陷的材料视为一种连续体,认为损伤作为一 种场变量在其中连续分布,损伤状态由损伤变量进行描述。在满足力 学、热力学基本假设和定理的条件下,唯象地推求出损伤材料的本构 方程和损伤演化方程。
上式可写成率的表述形式
W Q E K
(1-2)
对于连续损伤介质,上式中各量均与损伤变量有关。当不考虑体
力矩和面力矩时,有
e,
Q h
W
(
)
f
(1-3)
所以:
e h ( ) f (1-4)
1.2 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从立足点和研究尺度大致可分为微观方法、 细观方法与宏观方法,而损伤变量的选取和意义直接与研究方法有 关。
施斌教授提出的界限尺寸为:小于0.002mm的结构单元体及 其组合体为微观范畴,150.002mm的结构单元体及其组合体为 细观范畴,大于15mm为宏观范畴。
损伤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958年Kachanov研究蠕变断裂时引用“连续性因子”和有 效应力的概念。Rabotnov又进一步引进“损伤因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采用连 续介质力学的唯象方法,研究了材料蠕变损伤过程。此后20年,这些概念和方法仅局 限于分析蠕变断裂。到70年代后期,原子能工业和航天技术工业材料行为的研究遇到 许 多 问 题 , 损 伤 的 概 念 又 开 始 被 重 视 起 来 。 经 Lemaitre ( 1978 , 1981 ) 、 Chaboche (1980,1981),Hult(1979),及Krajcinovic(1981)等学者的努力,在内变量理 论和不可逆热力学一般框架的支持下,逐渐形成了“损伤力学”这门学科。
断裂力学无法分析宏观裂纹出现以前材料中的微缺陷或微裂纹的形成及其发展对 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而且许多微缺陷的存在并不都能简化为宏观裂纹,这是断裂力 学的局限性。经典的固体力学理论虽然完备地描述了无损材料的力学性能(弹性、粘 弹性、塑性、粘塑性等),然而,材料或介质的工作过程就是不断损伤的过程,用无 损材料的本构关系描绘受损材料的力学性能显然是不合理的。
岩体工程的失稳,大多是由断层和裂隙扩展促成的。地下工程中由于开采引起顶 板上覆岩层的破坏、围岩松动、离层的形成显然也是岩体中微裂纹扩展汇合造成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材料和介质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直至破坏全过程的机理、本构 关系、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都非常重视,并且用各种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材料和 物理学家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微缺陷产生和扩展的机理,但是所得结果不易与宏观力学 量相联系。力学工作者则着眼于宏观分析,其中最常用的是断裂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断裂力学主要研究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和应变场、能量释放率等,以建立宏观裂纹 起裂、裂纹的稳定扩展和失稳扩展的判据。
1.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可表述为:作用于系统上的
功的增量 W 加上系统接受的热的增量 Q 等于系统内能的增量 dE
加上动能的增量 dK
W Q dE dK
(1-1)
式中 d ——与过程无关的量变(状态增量);
——与过程有关的量变(过程增量可微函数时,
若考虑到动量守恒定律:则(1-4)式的局部形式为
eijij hi j 0
(1-5)
式中 e ——单位质量含有的内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反映出哪些能量参与了能量的转化与平衡?
2.热力学第二定律——Clausius-Duhem不等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自然界中,系统内部的无序混乱变化引起的 增值不可能小于零。
损伤 实验 研究
选择损伤变量 损伤演变方程 损伤初始条件
建立损伤材料 本构方程
应力分析
损伤破坏准则
强度分析
数值计算
实验验证 工程实际应用
1.3 损伤力学的热力学基础
材料内的损伤是一个不可逆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基本定律是材料损伤
研究的基础。研究不可逆热力学是要明确不可逆过程必须满足的约束条件 和基本定律,从而找到建立材料损伤状态方程的基准和方法。
缺点:微观方法因其理论不够完善,且统计量浩繁,
使之仅能处理某些损伤现象,并且对于大部分工程材 料来讲,在分子、原子层次上认识其损伤机理也不一 定是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由于材料的损伤现象涉及到从微观到宏观各种尺度的过程和各 层次的互相耦合。而在远离平衡条件下,微观的原子、分子层次与 宏观层次之间没有简单的、直接的联系。比较现实的途径是通过若 干中间层次作为联系微观与宏观的桥梁,这种中间尺度称为细观尺 度。
(4)根据初始条件(包含初始损伤)和边界条件求解 材料各点的应力、应变和损伤值
由计算得到的损伤值,可以判断各点的损伤状态。在损伤达到 临界值时,可以认为该点(体积元)破裂,然后根据新的损伤分布 状态和新的边界条件,再作类似的反复计算,直至达到材料的破坏 准则而终止。
建立具体问题的 损伤模型
不可逆热力学与连续 介质力学的均衡定律
Costin(1983)从脆性材料的微裂纹发育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微裂纹损伤细 观模型,用于分析脆性岩石材料的变形和破坏;
Krajcinovic(1985)指出唯象学模型不能有效地处理材料损伤的细观过程, 建立了一个以细观力学为基础的损伤理论;
Hult(1985)依据材料孔洞的形态、尺寸和密度定义了细观损伤变量,并 根据孔洞的自相似扩展原理,建立了损伤率与应变率之间的关系;1987年从 孔隙介质的延性变形和材料弥散引起的损伤发展两方面提出了适用了于多晶 体材料的细观损伤模型,但主要是适应于多晶体金属材料的蠕变分析。
损伤力学是研究材料或介质从原生缺陷到形成宏观裂纹直至断裂破坏的全过程, 也就是通常指的微裂纹的萌生、扩展或演变、宏观裂纹形成、裂纹的稳定扩展和失稳 扩展的全过程。损伤力学主要是在连续介质力学和热力学的基础上,用固体力学的方 法,研究材料或介质宏观力学性能演变直至破坏的全过程。损伤理论旨在建立受损材 料的本构关系、解释材料的破坏机理、建立损伤的演变方程、计算材料的损伤程度, 从而达到预估其剩余寿命或评价介质稳定程度的目的。因此,它是经典的固体力学理 论的发展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