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观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分析:《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
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
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1、翻译第一自然段: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 B、方:当时 C、仅:几乎,将近 D、既而:随着 E、际天: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G、沃:用水淋洗 H、势极:来势极其2、翻译第二自然段:重点字词:岁――年。
尽――穷尽。
标――树立,举。
倏尔――忽然。
略――一点点逝――去,往3、翻译第三自然段:重点字词:文――画着溯迎――逆流迎着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鲸波――巨浪4、翻译第四自然段:重点字词:溢――满穹――高僦赁――租用容――许,使。
三、整体感知:提示:(教师补充)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学设计第1篇】《观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把握文章写作顺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看完有怎样的感受,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大潮是什么样的,又是怎样描写的。
(二)新课教学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2.导读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人声鼎沸”,并指导朗读。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3)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学生练习。
3.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带着生字词齐读全文,读完后,思考: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2)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上问题,5分钟后小组代表回答(3)互相点评,教师小结(4)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4.再读课文,拓展提高(1)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
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5.思路引导,背诵壮观(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三)巩固提高1.创设情境,运用语句2.积累词汇,并运用词汇(四)小结作业1.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在文中学会生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并能积累和运用。
3、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1、课文3、4自然段内容的理解和感悟;2、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鼓励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观潮》。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在我国的浙江省,那里的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天下奇观。
)区别:“观潮”与“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理解“天下奇观”的含义。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1、检查生字情况。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三、创设情景,整体感知观看录象。
四、突破重点,朗读感悟(随机板书)1、钱塘江大潮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2、找出课文中描写潮水景象的段落。
3、自由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仔细体会,读出你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需要,在读中理解词句,读中感悟,读后质疑,合作学习、交流,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读出真情实感。
)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你读懂了什么?理解“人声鼎沸”的含义,学学“闷雷滚动”的声音。
⑵“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表演“人群沸腾”的情景,刚才这情景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人声鼎沸。
)质疑:你还有什么问题?⑶“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读出壮观的感受,分组比赛读。
)⑷“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5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篇11、教材分析《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同学“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同学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依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
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沛用电化教学手段,协助同学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同学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
让同学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同学,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同学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四、说学情我班同学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溢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4篇)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4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4篇)》,快快拿去用吧!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3、能运用“边读边想画面”的阅读方法学习本课,使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5、通过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教学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
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3.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学读懂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我们浙江省的旅游景点非常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像美丽如画的杭州西湖,文化底蕴深厚的绍兴,优美自然风光的千岛湖,佛教胜地普陀山……真是举不胜举。
我国宋代有大诗人苏轼游览了浙江的一处胜景后,让他久久不能忘怀,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你们知道他讲的“潮”是哪儿的潮?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海宁的盐官镇去领略一下这名扬中外的钱塘江潮。
四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四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四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遍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2、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描写潮来时的重点句子;3、学习作者抓住多个特点,有次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体会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积累课文重点语句,想象文中描绘的大潮景象;三、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钱塘江大潮来潮的声音音频,钱塘江大潮视频;五、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横贯江面人声鼎沸人山人海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齐头并进奔腾西去风号浪吼白浪翻滚颤动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一起来感受钱塘江的奇特之处。
在此之前,来回顾一下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之时的场景,你们有信心能读好吗?请一个小组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2.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课件出示)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学生自由说)【设计意图:播放浪潮的声音,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3.既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钱塘江大潮的景象,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到农历八月十八日的盐官镇。
(二)细品课文,领略壮观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平静人山人海)2.谁能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人们的心情。
(期待)“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

《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观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奔“潮”,整体感知1 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着而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2 入文理解“观潮”(1) 导入: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2) 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一句。
A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者说一说吗?B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二品位“奇”,感觉奇观师: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 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 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课件出示:__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__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件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3 学生读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是什么?眼看潮水就要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5篇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1《观潮》(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钱塘江大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钱塘江大潮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钱塘江大潮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钱塘江大潮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钱塘江大潮内容,强调钱塘江大潮的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钱塘江大潮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钱塘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的形成》
(3)小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描述和自己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任务完成活动: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任务,如观察自然景观、描述自然景观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独特。
这次观潮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力量和魅力。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让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同时,我也意识到自然景观的珍贵和脆弱。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大自然,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这美丽的景象。
板书设计
①钱塘江大潮的地理位置: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
②潮来时的景象:潮来时,江面上的水迅速上涨,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观潮篇一.《观潮》教案6.《观潮》教学设计.《观潮》教案5.《观潮》教案4.《观潮》教案3.《观潮》教案2.《观潮》教案1.《观潮》教案.《观潮》说课稿.《观潮》备课笔记.《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观潮》译文.《观潮》自学评估.《观潮》评估测试.《观潮》能力训练.《观潮》综合能力测试.《观潮》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观潮》同步强化训练.《观潮》同步练习周密《观潮》mp3音频课文朗读周密《观潮》flash课文朗读《观潮》图片素材《观潮》ppt课件《观潮》ppt课件(2)《观潮》ppt课件(1)观潮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难点是稳重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二、认读。
1. 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溯()僦()绮()溢()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三、研读。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潮又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它是怎样产生的……”汽车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前进,我的脑海里翻腾着一连串的问题。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教学设计5篇

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教学设计5篇一、“耳闻目睹”胜于“万语千言”。
《观潮》是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
全文围绕“奇”字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形象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面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通过创设情境,缩短心理距离,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在教学时怎样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学会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大潮的雄壮,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呢?根据课标和对学生的分析,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放录像——读中感悟悟中想象——语言描绘的方法,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在初步谈话,理解课题,检查预习,反馈交流之后。
我马上让学生观看录像,感受大潮雄伟的情景。
具体过程如下:师:同学们看见过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吗?你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老师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生:(大声地)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目睹大潮的雄壮气势,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吧!(播放从网上下载下来的钱塘江大潮录像:随着由声音到影像的越来越响,越来越近,潮水越显得壮观。
并出现了一线潮、回头潮、碰头潮等。
)生看钱塘江大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师:能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海鑫:钱塘江大潮真雄伟啊!晨裕:钱塘江大潮的景象真壮观啊!刘涛: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啊!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5篇】语文在不同年级、不同知识层次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育手段。
语文作为快速发展的学科,需要关注学科内涵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创新。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观潮》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
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四、教学准备:远程教学软件、电视电脑、录像带。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课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师生互动交流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课件(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伟。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情景让人惊心动魄。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七篇)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篇1【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的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有二,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关键词句、重点段落,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
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教案(精选8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教案(精选8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11课《观潮》,这是一篇绘景文,作者以事物原本的发展变化作为观察顺序,用人潮相对,动静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本课要两课时完成,依照大纲要求,第一课时,在指导同学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同学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同时依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逐渐”、“恢复”造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同学从中学习怎样积累资料;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同学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注意积累资料”,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注意积累资料”,即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和积累资料的。
“潮来之时”是文章的重点局部,所以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而讲读课文在语文基本功训练和重点读写项目的训练方面负担着最主要的训练任务,因此,编者将这课布置在这里,是在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它为例,让同学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事物的,在知识体系上,它与上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街接紧凑。
同时也为下单元“内容中体会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本课是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篇幅不长,但“天下奇观”的景象极为少见,因此,我将借助电教手段(录相、录像等)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让同学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潮来时宏伟的气势,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习,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范文三篇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写了被成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章分为四个自然段,先总写,然后从“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方面具体刻画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有声有色,有景色的正面描写,也有观潮人的侧面烘托,是很好的进行朗读训练的文章,同时,也是进行写景类文章。
写作训练的典范。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的目的。
基于此认识,我创设了“为钱江潮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的学习环境和探究主题,促使学生积极地研究课文,理解、收集、整理、运用有效信息,最终达成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基础目标:1、小组合作,制作音乐风光解说片,凭借问题情境解决,感受钱江潮的壮观,展现钱江潮的壮观,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进行朗读训练。
发展性目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信息检索、处理、重组、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感受钱江潮的壮观。
2、难点:能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整理、并整合成具有学生思维特色的导游词。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让学生走进文本。
1、播放录象,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202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观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朗读课文,将视频传送至班级微信群,布置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视频。
【媒体应用说明:本环节教师通过微信收集课前相关的资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使教学环节提前到课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风光秀丽,你一定去过许多旅游胜地、大山名川,今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追逐一场水的盛宴。
板书:观潮(指导书写“潮”)(齐读课题。
)【运用希沃中的汉字功能学习“潮”。
】二、预习入手,了解学情1、昨天回家都预习了吗?读课文了吗?老师把检查的权力交给大家:出示学生预习时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认真听,运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点评。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课文读过了,生字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依次出示词语:依旧笼罩薄雾蒙蒙霎时横贯恢复(3)检查多音字情况【运用希沃动画功能,色差功能检查生字词。
】(4)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吗?相机出示思维导图: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5)游戏: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运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超级游戏,进行辨认。
】三、朗读感悟、发展语言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呢?2.自由练读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水的句子,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把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案

小学四年级观潮教案【篇一: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案】1、《观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7个会认的字,13个会写的字,14个要掌握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出示钱塘江大潮的录像)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指名学生回答。
二、整体入手,自主读文。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轻声读课文。
(2)把不懂的生字读音弄清楚,读准确。
(3)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2.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4.读准多音字:4.检查生字:课件出示新词,指读—齐读。
5.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6.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读通课文。
1、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2、练读难段,自由读,指名读。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的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盐”等12个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潮”等13个字和“奇观”等15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了解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能说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把握内容要点。
4.读古诗《浪淘沙》,能在课文中找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句子。
5.能找出具体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景象的句子,通过感情朗读,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说说想象到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的与同学交流,了解抓特点写具体的写法,感受体会钱塘潮的壮观奇特。
重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3、4、5。
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5。
教学准备:教师:“盐”等12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盐”等12个会认读字字卡。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
(PPT出示单元导读)预设:这个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3.小结:对了。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不一样的美。
学习这些课文,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以便在脑海中展开想象,形成具体形象的表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感情朗读品味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观潮》1一、教材分析《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
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
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
录制两遍。
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
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
《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
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
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
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
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
教学重点: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
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
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2。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
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突破难点的方法:(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二、教学要求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
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
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
5分钟)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三、教学过程(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
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范读课文。
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
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
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
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1。
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2。
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这是主要的)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录像教学方法: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a。
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
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⑤组织学生讨论。
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a。
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b。
“横贯”是什么意思?c。
“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这样比,说明了什么?d。
“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表现出什么?e。
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f。
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
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再读全文。
方式: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观潮》2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分析:《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
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
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1、翻译第一自然段: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B、方:当时C、仅:几乎,将近D、既而:随着E、际天: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G、沃:用水淋洗H、势极:来势极其2、翻译第二自然段:重点字词: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