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冲量和动量教案2
动量与冲量教案碰撞实验和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与冲量教案碰撞实验和动量守恒定律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动量与冲量这两个概念。
本篇文章将通过教案的方式,介绍动量与冲量的实验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实验一:简单碰撞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简单碰撞实验,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实验材料:1. 平滑水平桌面2. 两个带有弹性碰撞器的小车3. 测量尺4.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桌面上放置两个小车,使它们相距一定的距离。
2. 将其中一个小车推动起来,让其撞向另一个小车。
3. 使用计时器测量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速度,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4. 使用测量尺测量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位移,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在碰撞前,一个小车的速度较高,而另一个小车的速度较低。
当它们发生碰撞后,速度发生了改变。
根据观察结果可知,在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总动量始终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定律成立。
实验二:车辆碰撞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车辆碰撞实验,进一步探究动量与冲量的关系,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观察结果。
实验材料:1. 具有弹性碰撞器的两辆小车2. 长直路段3. 测速仪器实验步骤:1. 将两辆小车放置在长直路段的起始位置,它们应该面对面相距一定的距离。
2. 先推动一辆小车,让其沿直线方向前进一段距离。
3. 等待第一辆小车停下后,再推动第二辆小车使其与第一辆小车发生碰撞。
4. 使用测速仪器测量碰撞前后两辆小车的速度,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碰撞前后两辆小车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根据观察结果可知,碰撞后两辆小车的总动量与碰撞前相比发生了改变,但总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系统所受的冲量。
这表明冲量与动量的变化量成正比,且具有相同的方向。
因此,动量与冲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释碰撞实验的观察结果。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和工程领域,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 飞机在打着陆时的减速过程,需要考虑动量守恒定律,以确保安全降落。
教案二:冲量和动量
一冲量和动量安徽省舒城中学(231300)吕贤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冲量、动量的概念,知道冲量和动量的定义,知道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2)理解动量变化的概念,知道动量的变化也是矢量,知道运用矢量运算法则计算动量变化,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
2、能力目标会计算力的冲量和物体的动量,会计算一维情况下动量的变化。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建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教学重点】冲量和动量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动量变化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与推导、练习相结合。
【教具准备】投影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学习的动力学研究了力的瞬时效应,得出了力的瞬时作用效果。
力作用在物体上总要持续一个过程,产生一定的累积效果,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打击、碰撞、爆炸等问题,这类问题作用时间短,而且力是随时间变化的,无法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
物理学家们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引入新的概念,总结了新的规律。
本章将学习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
从本节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冲量问题:一个质量为m的静止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将获得多大12的速度?解:物体在力F 作用下得到的加速度为a =F/m ;经时间t ,据V =at 得,物体获得的速度t mF at V ==。
拓展分析:把t m F V =整理可得 Ft =mV由此得到:对于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V 0=0,m 一定),要使它获得某一速度: ①可以用较大的力作用较短的时间;②可以用较小的力作用较长的时间。
只要作用力F 和力的作用时间t 的乘积Ft 相同,这个物体就获得相同的速度。
也就是说:对一定质量的物体,力所产生的改变物体速度的效果,是由Ft 这个物理量决定的,那么Ft 这个物理量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1)定义力F 和力的作用时间t 的乘积Ft 叫做力的冲量,通常用I 表示。
物理教案-一、冲量和动量
物理教案-一、冲量和动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3、掌握动量定理,能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冲量和动量的概念。
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对冲量和动量矢量性的理解。
运用动量定理解决变力作用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篮球运动员碰撞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碰撞过程中力和作用时间对运动员运动状态的影响,从而引入冲量和动量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冲量(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
(2)公式:$I = F \Delta t$(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牛·秒(N·s)(4)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5)举例说明冲量的计算,如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力,大小为 5N,作用时间为 3s,计算冲量。
2、动量(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
(2)公式:$p = mv$(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4)动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5)通过比较不同质量和速度的物体的动量大小,加深学生对动量概念的理解。
3、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2)表达式:$F \Delta t = m\Delta v$(3)推导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加速度$a =\frac{\Delta v}{\Delta t}$,可得$F \Delta t = m\Delta v$(4)应用:解释现象:用动量定理解释鸡蛋落在海绵上不易破碎,而落在硬地上容易破碎的原因。
解决问题:一个质量为 3kg 的物体,初速度为 2m/s,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力,大小为 6N,作用时间为 4s,求末速度。
动量与冲量实验教案
动量与冲量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动量与冲量实验,掌握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同时了解动量守恒和冲量守恒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1. 动量的定义:动量表示物体运动的数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动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用公式表示为:p = m * v,其中 p 表示动量,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
2. 冲量的定义:冲量是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积分,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冲量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有关,用公式表示为:I = F * Δt,其中 I 表示冲量,F 表示力的大小,Δt 表示作用时间。
3.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初始动量等于末尾动量的总和,表示为:Σp初= Σp末。
4. 冲量守恒定律:在一个闭合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系统的总冲量保持不变。
即初始冲量等于末尾冲量的总和,表示为:ΣI初= ΣI末。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铁块、水平轨道、滚轮、线轮、传感器等2. 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等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将滚轮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确保滚轮的运动方向与轨道平行。
- 将铁块放置在轨道的一侧,调整铁块的高度使其与滚轮轮胎接触。
- 连接传感器到计算机,并打开数据采集软件。
2. 实验一:动量守恒实验- 将铁块拉到与滚轮静止时相同的位置,记录此时铁块的质量为 m1。
- 用计时器测量滚轮从静止到停止的时间,记录为Δt1。
- 按下开始按钮,让铁块与滚轮产生碰撞,记录碰撞后滚轮的速度为 v2。
-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计算滚轮碰撞前的速度 v1:m1 * v1 = (m1 + m2) * v2。
3. 实验二:冲量守恒实验- 将铁块拉到与滚轮静止时相同的位置,记录此时铁块的质量为 m1。
- 用计时器测量滚轮从静止到停止的时间,记录为Δt1。
- 按下开始按钮,让铁块与滚轮产生碰撞,记录碰撞后滚轮的速度为 v2。
- 根据冲量守恒定律计算滚轮碰撞前的速度 v1:m1 * v1 = m2 * v2。
冲量动量教案
备课稿——陈诚一、教学目标1.理解冲量和动量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单位和定义。
2.理解冲量和动量的矢量性,理解动量变化的概念。
知道运用矢量运算法则计算动量变化,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二、教学重点:动量冲量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动量变化量的计算,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思好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用具:粉笔头纸张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演示」让一个学生拿好一张纸,教师用一个粉笔头用力射穿纸张。
然后教师假装用粉笔头射向一位学生(实际手里没有粉笔头,但不让学生知道),学生肯定会做出躲避的状态。
【问答讨论】师问:那位学生为何要躲避?学生:粉笔头会弄伤他,粉笔头有杀伤力。
师问:我把粉笔头放到桌子上,你们为什么不躲避它呢?学生:它没有速度。
不具备杀伤力。
师问:按照你们的说法没有速度的不具备杀伤力,那么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每时刻都在高速运动﹙据资料上看达到105这样的数量级﹚,他们无时无刻不高速撞击着我们的眼睛,要知道我们的眼睛是我们最薄弱的地方。
为何我们却觉察不到呢?学生:空气分子的质量太小。
师问:其他同学为何不躲避?学生:粉笔头不射向他们。
【讨论总结】运动的物体能够产生一定的机械效果(如粉笔头穿透纸靶),这个效果的强弱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这个效果只能发生在物体运动的方向上。
物理学家们为了描述运动物体的这一特性,引入动量概念.·进行新课「板书」一、动量P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 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2.理解要点:【板书】(1)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板书】(2)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高中物理动量的教案
高中物理动量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推导。
3. 能够解决涉及动量的物理问题。
4. 发现动量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 动量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3. 动量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15分钟)
请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动量的概念和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与示范(30分钟)
1. 动量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与应用。
3. 动量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练习与讨论(30分钟)
1. 给学生若干动量问题,并让他们分组讨论解决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3.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书本上相关习题。
2. 搜集和整理一些实际动量应用的例子,并写出问题解答。
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动量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其动量问题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促进学生发现和了解动量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动量和冲量教案
动量和冲量教案【篇一:动量冲量教案】动量冲量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动量及冲量概念;2.理解和掌握动量定理的内容以及动量定理的实际应用;3.掌握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会用代数方法研究一维的矢量问题。
教学重点:动量、冲量的概念,动量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动量、冲量的矢量性教学过程:一、动量和冲量1.动量按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mv(1)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
(2)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3)动量的相对性:由于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选取有关,因而动量具有相对性。
题中没有特别说明的,一般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动量的变化:?p=p-p由于动量为矢量,则求解动量的变化时,其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若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在选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可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2)若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冲量按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i=ft(1)冲量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它与时间相对应。
(2)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不能说和力的方向相同)。
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保持不变,那么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
如果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如绳子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则绳的拉力在时间t内的冲量,就不能说是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
对于方向不断变化的力的冲量,其方向可以通过动量变化的方向间接得出。
(3)高中阶段只要求会用i=ft计算恒力的冲量。
对于变力的冲量,高中阶段只能利用动量定理通过物体的动量变化来求。
二、动量定理1.动量定理(1)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量度。
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2)动量定理给出了冲量(过程量)和动量变化(状态量)间的互求关系。
高一物理教案二:动量定理与冲量定理
高一物理教案二:动量定理与冲量定理动量定理与冲量定理动量定理和冲量定理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初学者需要掌握的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量定理和冲量定理的概念、公式及其在实际的物理学问题中的应用。
一、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是指在物体运动中,物体的改变动量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的时间积分成正比。
在同一方向上,除非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否则静止的物体前后动量变化为0。
因此,动量定理可以表示为:∆p = F∆t其中∆p是物体动量的改变量,F是作用于物体上的力,∆t是力作用时间的改变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可以将动量定理写成以下形式:∆p = m∆v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速度的变化。
动量定理的证明包括从质点动量定理、考虑外力的质点动量定理、改变物体形状的动量定理、整个连续介质的动量定理等几个层次。
在实际应用中,动量定理被广泛用于解决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领域的问题。
二、冲量定理冲量定理是指物体受到的冲量等于其动量的变化量。
对于取决于时间的力以及周期性力的情况,应使用冲量概念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冲量定理可以表示为:J = ∆p其中J是作用于物体上的冲量,也就是物体受到的力作用时间的积分。
冲量的量纲是力乘以时间,即牛秒(Ns)。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冲量的单位是牛顿秒(N·s),1 N·s等于1 kg·m/s。
在同一方向上,除非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否则静止的物体前后动量变化为0。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可以将冲量定理写成以下形式:J = m∆v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速度的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冲量定理被广泛用于解决碰撞、电磁学、声学等领域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应用案例1.碰撞问题在物理学中,碰撞通常被定义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产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碰撞通常是瞬间的,所以其动量和能量的变化也发生在瞬间。
根据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定理和冲量定理,我们可以求出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位置和动量等信息,从而确定碰撞的性质以及计算出相应的物理量。
物理教案-一、冲量和动量
物理教案-一、冲量和动量1. 引言本教案是关于冲量和动量的物理知识的教学内容。
冲量和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重要概念,在力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教案将围绕冲量和动量的概念进行讲解,通过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与应用。
2. 学习目标•熟悉冲量和动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理解冲量和动量的物理意义;•掌握冲量和动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冲量3.1.1 冲量的定义冲量是指力在单位时间内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积累,用符号I表示,其定义为:$$I = F \\cdot \\Delta t$$式中,F表示作用力的大小,$\\Delta t$表示作用时间的变化量。
3.1.2 冲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计算中,冲量的计算可以通过力与时间的曲线图中面积的计算来得到。
3.1.3 冲量的物理意义冲量描述了力在单位时间内对物体施加的影响。
冲量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力对物体的影响越大。
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3.2 动量3.2.1 动量的定义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用符号p表示,其定义为:$$p = m \\cdot v$$式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3.2.2 动量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计算中,动量的计算可以通过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来得到。
3.2.3 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总动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不变。
3.3 冲量和动量的应用3.3.1 碰撞问题利用冲量和动量的概念,可以分析和解决不同类型的碰撞问题。
如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等。
3.3.2 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交通安全、运动力学、研究宇宙中的运动等。
4.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理论讲解与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冲量和动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具体问题。
制作精美的物理冲量和动量教案:学习效果倍增
制作精美的物理冲量和动量教案:学习效果倍增在物理学中,冲量和动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设计一份精美的冲量和动量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个概念。
本文将会探讨如何制作一份精美的物理冲量和动量教案。
一、确定教学目标在开始制作教案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针对冲量和动量的概念,我们需要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其概念和应用,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因此,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1.了解冲量和动量的概念,能够区分二者之间的区别。
2.掌握冲量和动量的公式以及其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冲量和动量的概念和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
二、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
一个好的教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设计出合适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1.理论概念的呈现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冲量和动量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这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以简单易懂、条理清晰地方式来介绍这些概念。
通过案例和图片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公式的推导是紧接着理论概念介绍的重点内容。
针对公式的推导教学,我们可以采用板书或者PPT等展示方式,将公式用图形或代数形式展现出来。
接着是公式的应用,将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冲量和动量教学的教学策略:1.图像教学理论的公式可以被抽象化,表达出来的形式不太生动。
所以在理解冲量和动量的概念时,通常需要用浅显易懂的图像做支撑。
例如冲量便可以从力的运动过程中翻译成图像,图片等方法,直观地传递知识点。
2.实验教学科学教学注重从理解到实际的多方面接触。
在冲量和动量知识的传授,教师可以配合教具或者实验进行讲解,此时举例冲量的三原则,或者动量实验的场景展示可以更好地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物理教案动量与冲量的示与解析
物理教案动量与冲量的示与解析动量与冲量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示例和解析,介绍动量与冲量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动量的定义与计算动量是物体运动的特性,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质量 ×速度。
动量的单位是 kg·m/s。
示例:假设一辆质量为1000kg的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东行驶,求汽车的动量。
解析:根据动量的定义,动量=质量 ×速度。
将给定的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动量=1000kg × 20m/s = 20000 kg·m/s。
二、冲量的定义与计算冲量是物体受力作用时间的持续产生的效果,冲量的大小等于外力作用时间内改变动量的大小。
冲量的计算公式为冲量=力 ×时间。
冲量的单位是牛·秒(N·s)。
示例:一力士以50N的力推动一个物体,持续时间为2秒,求冲量的大小。
解析:根据冲量的定义,冲量=力 ×时间。
将给定的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冲量=50N × 2s = 100N·s。
三、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内,当外力为零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示例:一个物体A的动量为10 kg·m/s,另一个物体B的动量为5 kg·m/s,在无外力作用下两者发生碰撞,求碰撞后两者的动量之和。
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物体A的动量 + 物体B的动量 = 碰撞后物体A的动量 + 碰撞后物体B的动量。
代入已知数值计算,得到碰撞后的动量之和为10 kg·m/s + 5 kg·m/s = 15 kg·m/s。
四、动量与冲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 交通安全:了解动量与冲量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交通事故中的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2. 火箭推进原理:火箭发射时的推力产生的冲量能够改变火箭的动量,使其达到所需速度。
物理冲量教案模板高中
物理冲量教案模板高中
教学内容:冲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冲量的定义;
2. 掌握冲量的计算方法;
3. 掌握冲量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教学重点:冲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冲量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橡皮;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实例引入冲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冲量的定义。
第二步:讲解冲量的计算方法(15分钟)
教师介绍冲量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冲量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第三步:进行实验(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冲量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冲量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步:总结冲量的作用规律(10分钟)
教师总结冲量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让学生理解冲量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第五步:课堂练习(10分钟)
教师布置冲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冲量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反馈:布置作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探索其他与冲量有关的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动量与冲量
高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动量与冲量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高中一年级物理科目中的动量与冲量内容设计的教学计划。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动量与冲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描述动量与冲量的概念,掌握动量与冲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动量与冲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热爱,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动量与冲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 难点:动量与冲量的定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教学资料:教科书、讲义、实验指导书等。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约10分钟)1. 准备一段相关的视频或图片,介绍动量与冲量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动量与冲量的思考。
3. 针对学生的思考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动量与冲量的含义和作用。
步骤二:概念讲解 (约15分钟)1. 通过教科书或讲义,向学生详细解释动量与冲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变化和冲量的概念。
3. 指导学生掌握动量与冲量的基本公式和量纲关系。
步骤三:实验探究 (约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例如利用弹簧测量小车的动量变化。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总结动量守恒定律和冲量定理。
3. 同学们逐步理解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关系。
步骤四:应用拓展 (约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动量与冲量的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演示并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案。
步骤五:归纳总结 (约10分钟)1. 综合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应用讨论,帮助学生总结动量与冲量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物理教案:动量与冲量的计算与应用
物理教案:动量与冲量的计算与应用一、引言动量和冲量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起着关键作用。
本教案旨在介绍动量和冲量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它们的计算和应用。
二、动量的定义和计算动量是物体运动的一种属性,可以用来描述其运动状态的变化。
动量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用公式表示为p=mv,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三、冲量的定义和计算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是描述力对物体产生影响的一个参数。
冲量可以用力与时间的乘积来表示,用公式表示为I=FΔt,其中I表示冲量,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Δt表示力作用的时间。
四、动量和冲量的关系动量和冲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以推导出动量的变化率与冲量的关系:F=Δp/Δt。
这表明力的乘积是动量的变化率,也就是冲量。
五、动量和冲量的应用1. 碰撞实验碰撞实验是研究物体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量碰撞前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动量和冲量,从而对碰撞过程进行分析。
2. 交通事故的防护措施在交通事故防护方面,动量和冲量的概念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计车辆和道路的防护设施,可以减小事故发生时产生的冲量,从而降低伤害程度。
3. 运动器材的设计在运动器材的设计中,动量和冲量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设计高尔夫球杆时,需要考虑杆头与球的碰撞,通过调整杆头的质量和速度,来达到更远的击球距离。
六、动量守恒定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物体间不存在外力作用时,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动量的转移,但总的动量保持恒定。
七、动量和冲量的综合应用通过研究动量和冲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运动项目中,可以利用动量和冲量的知识来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并提出改进方案。
八、总结本教案介绍了动量和冲量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动量和冲量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对于理解和解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冲量教案模板范文高中
物理冲量教案模板范文高中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冲量的概念,掌握冲量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冲量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奋学习、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了解冲量的概念。
2. 掌握冲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冲量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冲量?
2. 冲量的计算方法。
3. 冲量与动量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冲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教师讲解:介绍冲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探讨冲量与动量的关系。
4.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性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等。
2. 教学课件:包括冲量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参考书目:物理教材、物理实验手册等。
六、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冲量的掌握程度。
3.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合作探究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精神和学习态度。
七、教学反思
本教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冲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冲量的概念,培养其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高中物理 冲量和动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冲量和动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冲量的概念,强调冲量的矢量性。
2.理解和掌握动量的概念,强调动量的矢量性,并能正确计算一维空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
3.学习动量定理,理解和掌握冲量和动量改变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分析有了力、时间、质量和速度的概念,为什么还要引入冲量和动量的概念?理解冲量、动量的概念。
冲量和动量都是矢量,使用这两个物理量时要注意方向性。
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F对物体作用一段时间t,力F和所用时间t的乘积有什么物理意义?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是物体内在的属性。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外部特征。
物体的质量与它运动速度的乘积有什么物理意义?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冲量和动量。
(二)教学过程设计1.冲量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如果有恒力F,作用在质量为m、静止的物体上,经过时间t,会产生什么效果呢?由Ft=mat=mv看出,力与时间的乘积Ft越大,静止的物体获得的速度v就越大;Ft越小,物体的速度就越小。
由公式看出,如果要使静止的物体获得一定的速度v,力大,所用时间就短;力小,所用时间就长一些。
力和时间的乘积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方面,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
明确:力F和力作用时间t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用I表示冲量,I=Ft。
写出:I=Ft力的国际单位是牛,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冲量的国际单位是牛·秒,国际符号是N·s。
写出:(1)单位:N·s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冲量也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冲量也是矢量。
写出:(2)冲量是矢量冲量的方向由力的方向确定。
如果在力的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
如果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如一绳拉一物体做圆周运动,则绳的拉力在时间t内的冲量,就不能说是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
对于方向不断变化的力的冲量,其方向可以通过动量变化的方向间接得出。
学习过动量定理后,自然也就会明白了。
说明:计算冲量时,一定要注意计算的是一个力的冲量,还是合力的冲量。
高一物理教案:冲量和动量
高一物理教案:冲量和动量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冲量和动量的含义,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应用问题。
2、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深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冲量和动量。
三、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请同学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力和量的例子,比如听LED屏幕的光亮、拍桌子发出的声音等现象的解释。
引导学生理解冲量的含义:冲量是$F$在物体上作用的时间$\Delta t$内所产生的动量变化量$\Delta p$。
即$I=F\Delta t=\Delta p$。
引导学生理解动量的含义: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
动量等于物体质量$m$和物体速度$v$的乘积,即$p=mv$。
动量是守恒量,也是向一切物质运动过程方向建立起的量。
Step 4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
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状态改变率的乘积,即$F=ma$(当物体质量不变时,$a$与$v$成正比关系)。
用教师准备好的碰撞车进行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报告。
将教师准备好的天平移到实验室内,再调平,加载重物,量测重物的重量。
给学生出一些有关冲量和动量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速度为20m/s的状态下与地面碰撞,能够减小物体的速度至5m/s,请问地面对物体的冲量是多少?
总结冲量和动量的知识点,并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冲量和动量的教学设计
冲量和动量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冲量和动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冲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应用冲量和动量的理论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冲量和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冲量和动量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碰撞实验的现象和问题,引起学生对冲量和动量的思考。
例如,两个小球碰撞后运动方向的变化、力的大小对碰撞后小球速度变化的影响等。
概念讲解(15分钟)1.冲量的概念:定义冲量为物体受到的力在时间上的积分,用公式表示为冲量=力×时间。
解释冲量计算公式中各个量的物理意义。
2.动量的概念:定义动量为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动量=质量×速度。
解释动量计算公式中各个量的物理意义。
示例分析(15分钟)以两个物体碰撞为例,通过示例分析展示如何计算冲量和动量。
考虑两种情况:相同质量的物体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分别计算两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冲量和动量变化。
练习与讨论(20分钟)1.给出几个冲撞实例,要求学生计算冲量和动量的数值并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计算理解冲量和动量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2.给学生几个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冲量和动量的理论解释和解决问题。
例如,汽车碰撞后如何减少冲撞力、运动员高速跳跃如何保证安全等。
实验演示(3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碰撞实验,利用弹簧冲撞示波器对冲量和动量进行测量和分析。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冲量和动量的概念。
拓展应用(15分钟)给学生几个拓展应用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冲量和动量的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以什么样的速度可以把一个静止的小球推出斜面等。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冲量和动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同时,回顾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反思通过对冲量和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实验演示和拓展应用的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冲量和动量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解析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和冲量
□教学目的
1.理解冲量和动量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单位和定义。
2.理解冲量和动量的矢量性,理解动量变化概念。
知道运用矢量运算法则计
算动量变化,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
□教学重点:
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教学难点:
动量变化量的计算
□教学用具:
玩具手枪(含子弹)、纸靶
□教学过程
【演示】:
取几颗弹丸,分发给学生传看。
将一颗弹丸装入玩具手枪,一手持枪,一手持纸靶,沿平行于黑板的方向击发:弹丸穿透纸靶接着,佯装再次装弹(不让学生知道实际是空膛),声明:数到"三"时,开枪然后举枪指向某一区域的同学,缓缓地数出"一、二、三",不等枪响,手枪所指区域的同学即已作出或抵挡或躲避的防御反应。
【问答式讨论】:
1.你们躲避什么?为什么要躲避? —--子弹,它有杀伤力。
2.刚才传看弹丸时,为什么不躲不闪? —--没有速度的子弹,不具有杀伤力。
3.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具有很大的速度(可达10'm/s),它们无时不在撞击着我们最珍贵也是最薄弱的部位—眼睛,为什么我们却毫不在乎? —--气体分子质量很小。
4.手枪所指区域以外的同学,为什么没有作出防御反应? —--子弹不是射向他们。
讨论总结:运动的物体能够产生一定的机械效果(如弹丸穿透纸靶),这个效果的强弱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这个效果只能发生在物体运动的方向上。
物理学家们为了描述运动物体的这一特性,引入动量概念。
一、动量P
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
记为:P= m v
单位:kg ·m/s 读作“千克米每秒”。
2.理解要点:
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
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
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
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②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
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3.动量变化△p 。
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 1和P 2,则称:△P=(P 2
-P 1)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动量变化△P 是矢量,其运算法则为:将表示初始动量的箭尾和表示末动
量的箭头共点放置,则:自初始动量P 1中的箭头指向末了动量P 2
的箭尾的有向线段,即为矢量△p 。
如图所示: 如果始、末动量都在同一直线上或相互平行,
则在该直线上选定一个正方向后,就可以将矢量
运算转换成代数运算了。
【巩固练习】:(投景):
一个质量是0.1kg 的钢球,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问题】:
如果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其动量为零
.那么,我们怎样使它获得动量呢? 我们把质量为m 的物体放到光滑水平的桌面上,为了使它获得一个动量,向它施加一个水平推力F ,经过时间t ,速度达到v ,则物体就具有动量P= mv 。
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规律,有:a=F/m ,v=at ,
得:Ft=mv (推导过程可由学生在阅读教材后完成)讨论 :
1.使静止物体获得动量的方法:施加作用力,并持续作用一段时间.
△P P 1 P 2
2.使物体获得一定大小的动量,既可以用较大的力短时间作用,也可以用较小的力长时间作用:即不论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如何,只要两者的乘积相同,则产生的动力学效果就相同。
结论:持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使物体获得动量,这一效果的强弱由力的大小F与持续作用时间t的乘积Ft来确定。
(问题:力能否使运动物体失去其动量?)
二、冲量I
l.定义:作用力F与作用时间t的乘积Ft,称为(这个)力(对受力物体)的冲量,记为:I=Ft
单位:N·s,读作"牛顿秒".
由式:P= m v可以看出冲量和动量的单位是相同的,即lN·s=lkg·m/s,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单位可以混用。
2.理解要点
①过程量:冲量描述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作用在静止物体上的一定大小的力,如果持续时间越长,则使物体获得的动量越大,这就是说,力的冲量是在时间进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
冲量总是指力在某段时间进程中的冲量,说某一时刻的冲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理解时要兼顾力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
②矢量性:如果力的方向是恒定的,则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巩固练习】:
1.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推力(以水平向右为正向),则:
①力在6s内的冲量是多少?方向如何?
②这个冲量在数值上与F---t图中阴影面积有何联系?
③如果推力方向不变,在6s内从零均匀增大到15N,你能计算出6s内的
冲量吗?
2.质量为0.5kg的物体以4m/s的速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①物体的动量是否保持不变?
②物体在半周期内的动量变化是多大?方向如何?一个周期内的动量变化
是多大?
③1/4周期内的动量变化是多大?
【总结】:
l.物理学中用动量P=mv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用冲量I=Ft描述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
2.动量和冲量都是矢量,在辨析概念时,必须考虑大小及其方向,运算时必
须遵循矢量运算法则。
【练习题】:
1.质量为0.2kg的垒球以30m/s的速度飞向击球手经击球手奋力打击后,以50m/s的速度反弹。
设打击前后,垒球沿同一直线运动,试分析:
①打击后,垒球的动量大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变大或变小了多少?
②在打击过程中,垒球的动量变化是多大?方向如何?
③思考:在①、②两问中,结果为什么会不同?
【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思考课本中"思考与讨论”。
3.将本章练习一中(1)、⑵、⑶题做在练习本上。
【说明】:
1.由于本节是第七章的第1节,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本节的中心概念—动量
2.动量和冲量,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正确理解它们是本节的重点.关于动量的物理意义,牛顿称之为"运动量",而今人对动量的理解是"物质运动的多少",即"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见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物理系和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联合编写的《物理学·力学》1978年9月第1版第182页)为避免混淆,本教案采用了顾建中教授主编的《力学教程》(人教出版社,1979年3月第1版)中的提法:"动量反映了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讲解中应强调:动量是一个动力学概念,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比速度这一运动学概念更能从本质上反映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
3.动量和冲量的运算,必须遵循矢量运算法则,这是本节的难点.虽然教材只安排了动量变化的运算,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合冲量、定向变力的冲量以及几个物体的总动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