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民工荒”问题凸现。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当前的就业问题和制度进行初步分析和对策探讨。

关键词:就业;就业政策;自主创业;社会环境;和谐社会1 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特征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

有用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

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和单位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求职者的才干来招聘员工,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竞争。

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因为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观的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其实大多数家庭的背景还是很普通的,家里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以后要找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生活得更好,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

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日后的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去追求高薪水和大城市,要求很高。

可以说,这种思想非常普遍地存在,是一种很现实的人生动力。

因此,有很多人在用工荒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其实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加重了“就业难”和“用工荒”。

1.2 低端制造业成就了现有的就业模式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处于底层地位,在世界经济运作中仅仅是粗放型的基础生产,缺少了很多经济环节。

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大规模地停留在低端产品上的现象而言的。

低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缺少经济环节,不需要中高级人才,也不能给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就成了低端产品制造的主力军,充其量他们大都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同工不能同酬,付出和收益不能成正比,农民工作为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考入大学,然而大学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变少、工作难找、竞争激烈等方面。

那么,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毕业人数增加导致就业岗位不足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而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过多,毕业生就业求职难度增加,就业压力也不断加大。

对策:政府应该加强就业政策制定与落实,不断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同时,学校应该更为注重培养实用性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降低就业难度。

二、就业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服务业、创新型企业为主的新就业模式越来越普及。

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传统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就业机会已经非常有限,造成了供求矛盾突出。

对策:学校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状况、用人单位需求的深入了解和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大学生也要调整自己的职业观念,合理把握就业市场趋势,把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条件差,相对的求职决心和机会较少。

对策:政府应该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就业扶贫政策,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回到本地区发展。

可以通过免息贷款、创新创业园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鼓励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创业。

四、大学教育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有些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用人需求不匹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策:大学应该加强与社会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摘要: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几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国家、学校教育、社会与个人四个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分析对策1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现状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错配,大学生就业地点相对集中,学生的就业压力在逐渐加大。

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难的困境将成为政府与社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首先是高校中的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都不够合理,很多课程中的内容过于陈旧,大学生的就业观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例如有些课程中介绍求职的难易程度和薪酬待遇的高度和受教育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并不合理。

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是在不断提高的,因而专业课程的设置也应该符合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但是很多高校并没有从市场的需求来改变大学生课程体系。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不够完善和全面,并且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观念过于落后,对学生来说没有多大的作用,这就导致一些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定位,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就业观念。

其次是结构性就业不足,大学生就业观念错位。

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s h lr o is e T i i t eb c g o n r u h asu y i e p a t a n l s f h u r n mp o me t tt s c o a s sah t s u . h s s h a k r u d f c t d ,n t r ci l ay i o ec re t i os h c a s t e l y n au s
变大学生的就业观 , 促进解决 大学生就业 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 有
3 大学生、 、 用人单位对待就业 问题 比较务实
大学毕业生 的 自主择业意识 、 竞争意识 比以往有技术 素质 和综合 能力 , 对建设和发 业前 夕往往是积极筹备 主动 出击 ,广泛联系通过多种渠道推 销 对 在招聘 大学毕业生时不再仅仅关注毕 展大学生就业市场提 出合理化建议 ,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就业 自己。 于用人单位来说 ,
关 于 当前 大 学 生就 业存 在 的 问题及 对 策探 讨
芦 玲 高锦 南
( 冈职 业技 术 学院 黄
黄冈 480 ) 3 02
摘 要 大学生 就业 问题 已经是关 系到社会稳定 和发展 的大 问题 。面对逐年增多 的毕业生 队伍 , 如何解决好他们 的就业 问题 已经 是 国内外专家学者讨 论的热点问题 。本 文在 切实分析 目前 大学生就业现状 的基础上 , 对大学生 就业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切实 的 分析 , 并且结合相关 的理论 , 分析产生这 些问题 的原因 , 在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 切实的提出可行 的操作策略 。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政策 对 策 中图分类号 F 4 . 2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1 - 8 0 8 5 5 5 1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5篇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5篇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5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解决方案(精选篇1)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

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

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

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

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__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

青年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

青年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

青年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
青年就业问题与解决途径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如何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成为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青年就业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完善教育体系,提高青年就业竞争力
教育是提高青年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实践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青年技能培训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二、拓宽就业渠道,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为青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还要加强就业指导,引导青年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高就业匹配度。

三、强化社会保障体系,为青年提供安全感
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青年提供充分的保障,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例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青年基本生活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使更多青年受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青年住房难题。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青年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关注青年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抗压能力。

同时,开展就业心理素质培训,提高青年应对职场挑战的能力。

总之,解决青年就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毛概论文关于大学生就业

毛概论文关于大学生就业

毛概论文关于大学生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些观点和原则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观点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大规模解放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和武装斗争中的经验,这是巨大的财富,应当继承下去。

但同时,要教育他们认识到:旧的雇佣制企业还是中心,还是主要。

”这一观点强调了对农民工的重视和对产业工人的培养,为今天大学生扎实就业提供了一些启示。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一方面,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高校毕业生供应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就业市场需求结构不合理,企业对高素质、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倾向较大。

这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中的“实事求是”原则可为我们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面对大学生就业现状,明确就业困难的原因。

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我们要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教育与产业结合,加大对学生的实践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加强就业服务与指导,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资源平台,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动态,提高择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毛泽东思想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原则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真正符合市场需求。

同时,我们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贫困地区和家庭贫困学生的就业。

结语: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些观点和原则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由剖析及指导对策2008 年金融危机席卷全世界,我国在努力促进经济回暖的同时,进行着产业构造的调整、升级,并逐渐开始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

而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将来和中坚力量,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睦社会建设及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要素之一。

大学生就业难是多年来高校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固的基础。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由(一)外面要素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据统计,201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 660 万,比 2010 年增添了29 万;2012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80 万,再创历史新高。

我国已进入劳动年纪人口增添的顶峰期,占有关部门统计,每年需要布置就业2400 万人 [1] ;同时,据专家预计,我国隐性失业人员约有3000 万,乡村还有 1.5 亿充裕劳动力需要转移[2] ;此外,目前全世界金融危机余波影响仍在连续,外国经济复苏迟缓甚至阻滞,市场劳动力需求增添速度减缓,所以大学生就业碰到了亘古未有的困难。

2.产业构造发生变化。

跟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升级,某些行业已逐渐向非洲等地域转移,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加快了产业构造的更改。

以珠三角为例,当前正利用金融危机进行“腾笼换鸟”,准备从制造型产业向服务型产业过渡。

这一调整,势必致使本来产业的技术人材相对剩余,原技术构造不可以适应新产业的要求。

这也将加重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改变。

上世纪末出现的一场全世界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和速度。

这类改革从根本上影响社会职业构造和就业方式的变化 [3] ,同时也使用人单位对人材的要求从重学历向重能力素质、重职业道德转变。

传统的学历观点已经逐渐淡化,高学历低能力势必被裁减出局。

职业中心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着巨大挑战。

4.高校教育教课改革滞后。

大学生就业swot分析

大学生就业swot分析

大学生就业swot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3)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5)二、大学生就业现状概述 (6)2.1 大学生就业率概况 (7)2.2 就业行业分布 (8)2.3 就业岗位类型 (9)2.4 毕业生收入水平 (11)三、SWOT分析概述 (12)3.1 SWOT分析法介绍 (14)3.2 SWOT分析的优势与局限 (15)四、大学生就业的优势 (16)4.1 专业知识与技能 (17)4.2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8)4.3 学习能力强,适应性好 (19)4.4 校园人际关系网络 (20)五、大学生就业的劣势 (21)5.1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23)5.2 薪资待遇相对较低 (23)5.3 就业竞争压力大 (24)5.4 信息不对称,求职效率低 (25)六、大学生就业的机会 (26)6.1 政策支持与鼓励 (27)6.2 新兴产业发展 (29)6.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30)6.4 “互联网+”行动计划 (31)七、大学生就业的威胁 (33)7.1 经济下行压力 (33)7.2 劳动力市场饱和 (34)7.3 技术进步带来的替代风险 (35)7.4 不稳定的国际就业环境 (36)八、基于SWOT分析的策略建议 (37)8.1 利用优势,提升竞争力 (39)8.2 改善劣势,增强实力 (40)8.3 抓住机会,拓展就业渠道 (41)8.4 防范威胁,降低风险 (43)九、结论与展望 (44)9.1 研究结论总结 (45)9.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6)一、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对大学生就业进行SWOT分析,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深入剖析,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建议和策略。

(完整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管理类毕业论文

(完整版)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管理类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

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就业难是不是国家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呢?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截至2009年3月10日,普通高校本科生毕业生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尽管如此,中国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

但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积弊,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大学生就业率一降再降呢?个人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总结大学生就业率一降再降的原因包括:外部客观原因、政策方面的原因、高校方面的原因、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以及内在主观原因。

关键词就业率经融危机政策对策一、外部客观原因:金融危机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等国家进口产品数量明显下降,我国出口量减少,企业效益降低,市场观望心态加剧;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1)经济增长对新增就业的贡献在逐步缩减。

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年为例,当年我国新增就业人口750万,对应的经济增速为8.8%。

次年新增就业人口达到1037万的高峰,经济增速则回落至7.8%。

2007年GDP同比增长11.4%,当年新增就业人口却下降至590万人。

2008年GDP同比增速较上年回落了2.4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口相应减少了100万人。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就业形势的现状出发,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应对之策。

1. 当前就业形势的挑战1.1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难、找工作差的现状。

1.2 技能与需求不匹配部分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导致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1.3 行业结构转型影响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部分传统产业就业需求减少,新兴行业的发展反而更吸引大学生就业,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

2. 当前就业形势的机遇2.1 互联网经济崛起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互联网行业成为许多大学生就业的理想选择。

2.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扶持政府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扶持下,大学生创业的环境逐渐优化,创业成为一种新的就业出路。

2.3 人才短缺领域需求增加随着国家重视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这些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3. 应对策略3.1 多元化就业观念大学生应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包括自主创业、外企就业、公务员考试等。

3.2 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

3.3 主动拓展人脉在就业过程中,建立广泛的社交网络和人脉关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源。

综上所述,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充满挑战与机遇。

只有认清形势,积极应对,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分析一、本文概述在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特殊时期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深入剖析,我们期望能为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自身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以应对当前的就业困境,推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将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形势进行概述,分析疫情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具体影响。

随后,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就业机会减少、招聘流程变化、就业心理压力增大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包括经济形势、政策环境、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当前的就业困境。

这些对策和建议将涉及政府政策支持、高校教育改革、企业招聘模式创新以及大学生自身能力提升等多个层面。

通过实施这些对策,我们期望能够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由于疫情的持续影响,许多企业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措施的实施,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限制和困难,如线下招聘会取消、面试流程调整等,给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疫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和生活,使得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焦虑、迷茫等心理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准备和求职积极性。

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带来了变革。

传统的线下求职方式受到了限制,线上求职、远程面试成为了主流。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五篇范文]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五篇范文]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五篇范文]第一篇: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的高等教育院校规模和生人数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大学教学质量偏低,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特别是2008年末2009年初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更为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由于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和退役军人等劳动力总量的增加,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等种种因素,中国面临严重的大学生就业高峰,全社会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

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至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学生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客观的说,这是有失公允的。

我认为,总体来说,有两个大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

一、中国大学生处在中国社会就业难的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增长,为什么中国在GDP增长达到11%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出现了这么大的一个就业难的问题?据美国之音报导,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政治学教授苏黛瑞就中国大学生为什么过剩的问题发表评论说,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能够创造适合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经济的结构也不适合吸收社会上的劳动力。

其实质原因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是遵循着一个畸形的模式,中国GDP增长的50%依赖出口。

国家和地方的硬件投资开发包括建桥,修路,建各种市政美容设施,修各地政府机关大楼,建各种工业旅游园区等形象工程也是GDP增长的主要原因。

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100万一步步跃升到如今的610万。

但在这些年间中国的GDP不过从10万亿增加到30万亿,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

粗放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增长所吸收的劳动力大部份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农民工。

社会就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相关配套制度相关的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却未能跟上这种就业机制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每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的就业压力在逐渐加大。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成为影响就业情况的重要因素,导致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因而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非常关键的。

该文首先说明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基本现状,其次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详述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自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加大。

但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严重。

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而大学生的就业观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不够完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也在不断的变化,因而逐渐出现了新的就业观念的矛盾,这就导致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因而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基本现状1、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积极的方面(1)风险竞争意识在不断的提升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机制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不够理想的就业情况,很多大学生都出现了消极沮丧的焦急情绪。

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职业稳定性的观念,面对就业风险竞争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在心态上比较积极的,同时对就业有了不同的看法,更加注重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风险竞争意识。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2)职业的流动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在就业形势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发生了变化,主要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三篇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三篇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三篇篇一: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

以下本文对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

总结起来,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二、缺经验: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

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二、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全国高校毕业生成倍增加,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毕业生增加的比例。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XX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

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六、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

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一、就业困难急剧增加。

大学生从20多年前的“天之骄子”成为一个集中的弱者群体。

20XX年之后,不少大学生开始出现失业或者隐形失业的状况,到20XX年大学生失业问题开始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够影响劳动者就业的因素,已经远远不限于本国国内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能力,更多或更宽的是来自于全球经济状况和国内外的人才竞争力。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1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

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成因分析2.1毕业生个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择才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 (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涮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

47.7%;外语能力。

占47.7%。

相关。

2.6教育机制的弊端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

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

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

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

3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对策3.1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学生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与其它产品一样,高校培养大学生也存在着“产销”是否对路、供求是否平衡的问题。

高校在设置专业时不能被就业市场牵着鼻子走,要认真研究、善于把握就业市场波动的规律,学会比市场变化快一拍,只有增设一些新兴的、前瞻性的专业。

才能充分掌握就业市场的主动权。

同时政府也应尽快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向高校随时发布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对策分析三篇下面职场的我就给大家共享的关于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缘由对策分析,欢迎阅读!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篇一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生就业难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化解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对策,一是高校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力量以适应社会需求;二是高校应当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对同学综合素养力量的培育;三是政府要加大统筹高校生就业政策宣扬和优待政策落实的力度。

2022年毕业季立刻到来,新一批毕业生即将迈入社会,在他们迈入社会之前,首要的就是解决就业问题。

当前,高校生毕业人数呈不断递增态势,但是,数量浩大的毕业生军却不得不接受一个高毕业率低就业率的事实。

2022年,中国高校生毕业人数为212万人,而2022年则达到了680万人,十年时间,毕业人数猛增。

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0%,而到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却降到了令人咋舌的55.7%,如此巨大的差别让人不禁汗颜。

2022年毕业期将至,即将有699万毕业生走出校内,开头面临就业压力。

伴随着毕业生如潮水般地涌向就业市场,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则是呈现一个缓慢增长趋势,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

一、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高校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缘由:客观方面主要是结构性冲突突出,结构性冲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区域经济进展不平衡与大批毕业生涌入经济发达地区的冲突。

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进展快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毕业生首选的抱负就业地。

依据我们的调查,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而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区人才奇缺,大城市的一些边远郊区、县、乡镇一级的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也远未饱和。

地域经济进展不平衡导致的人才"扎堆'现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缘由之一。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有助于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为政府、高校和企业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研究大学生就业对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新形势下,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对策,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为政府、高校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1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背景与现状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产业和基础服务业的用工需求减少,部分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迅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而部分大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上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大学生就业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吸引了大量大学生前来就业,导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自身兴趣和发展潜力,导致就业不稳定和职业发展受限。

简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解决对策

简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解决对策

简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解决对策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数量呈跃进式增长态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而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由市场、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因素造成。

1.1 市场需求因素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

2002年至2009年期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145万人增长到610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了630万,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今年约有1000万的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与之相对的是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国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通过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及就业率统计表明,扩招近十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总体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综合素质及就业取向等因素,与市场实际需求产生严重的错位,就业市场普遍存在“有人没事干,有事没有干”现象。

以我市为例,根据市人才市场的用工需求分析,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新型工业化迅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目前我市重点发展的机械、制造、电子、纺织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常出现“招工难”现象,而文史类、法律类、管理类专业人才又出现“求职难”状态,我市就业市场的需求与专业人才的供给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

1.2 高校教育因素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突出表现在:一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专业趋同现象严重,社会急需的专业毕业生供应不足,而需要较少甚至是“夕阳”产业的毕业生又供应过剩,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二是技能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不够,大学毕业生应当具备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未能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得到有效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学生:陆诗铭学号:82指导老师:竞专业:行政管理年级:13秋学校: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10月摘要大学毕业生是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大学生就业现状 (2)第三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3)3.1、政策不完善,易造成社会壁垒,加大大学生就业难度 (3)3.2、高校在学科建设、学生的培养摸式等方面与人才市场需求不符,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4)3.3、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4)3.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5)第四章对策探讨 (7)4.1、政府部门发挥职能 (7)4.1.1、优化产业结构,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7)4.1.2、规就业市场,培育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 (7)4.1.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8)4.1.4、引导大学生面向中小企业、第三产业 (8)4.1.5、积极引导大学生到特定地区或从事特定职业 (8)4.2、高校现有教学体制调整 (9)4.3、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10)4.4、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10)第六章结论 (11)致 (12)参考文献 (13)第一章引言近几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股市低迷,人民币贬值,国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影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第二章大学生就业现状经过了去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

去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然而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大学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据《2014典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尽管2014典企业在市场上收入平均增长23.4%,招聘规模达到38万人,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学应届毕业生,比2013的606人增加了12.8%。

但2015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加上14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201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第三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3.1、政策不完善,易造成社会壁垒,加大大学生就业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

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同时,在高校毕业生创业这一方面,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技术扶持,管理扶持,经济扶持的相关政策还不完善,扶持的力度还不大,办理相关手续的程序还很复杂。

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时过分关注文凭、存在性别歧视、生源地域歧视、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等情况。

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

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

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

此外,在找工作时,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造成就业难。

这一系列因素,都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3.2、高校在学科建设、学生的培养摸式等方面与人才市场需求不符,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同时,高校老师在工作中,科研压力大,没时间精心备课,不讲究教育方法,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考试一锤定音。

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还有些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 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3.3、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

“中国现有人口近13.68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人;2014年,这一数字达727万人;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49万人,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由于学习期间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不适合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毕业时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顺利就业。

具体说,从地区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多,岗位多,待遇较好,高校毕业生偏好较多,竞争大,中西部地区需求较少,虽竞争小,但因地区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受学生青睐。

从学历层次看,就业困难者主要集中二本、三本院校及冷门专业,重点院校、热门专业供不应求。

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趋于下降,薪酬、福利减少。

非正规就业岗位比重增加,高端服务业的岗位不足。

部分东部城市开始讨论人口控制政策,有可能造成东部就业人数的紧缩。

3.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优势群体,他们有思想、有知识,而且年轻,身体好,接受新生事物快。

然而,由于这些年来大学的一再扩招,导致大学生从生源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有所下降,一大批拥有“真毕业证、假能力”的学生走向社会。

通过调查,许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认为当代大学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欠缺:(1)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很多毕业生对专业是一知半解,大部分还需要企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中间差”的局面。

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2)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很多毕业生的能力停留在书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行。

(3)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的需要。

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规的职业指导与清晰的职业规划。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对应聘前的单位了解不够,造成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

同时,简历与求职信设计得的过于死板,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择业缺乏目的性。

甚至有些学生对简历及求职信造假,造成“信任危机”,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第四章对策探讨4.1、政府部门发挥职能4.1.1、优化产业结构,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够增加不同层次、类别的就业机会,缓解供求总量失衡。

从需求类型上看,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同时能带来需求类型的改变,特别是会增强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

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就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顺应产业升级的趋势,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企业,满足更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从长远看,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措施4.1.2、规就业市场,培育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市场自身的缺陷以及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使得政府不能再满足于“守夜人”的角色,而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市场机制的建立和调节过程中来,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包括就业市场)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首先,政府应做好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公布工作。

政府应当及时收集不同时期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

把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通过上网和发行出版物的方式向全社会公布,作为政府决策和大学生个人择业的重要参考,以此来平衡大学生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4.1.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据有关调查,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与一些发达40%的创业率相比,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今后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4.1.4、引导大学生面向中小企业、第三产业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一些发达的中小企业比例已达75%以上,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就业总数的75%以上。

而我国由于不少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发展资金短缺、服务容有限等原因,其吸纳就业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

因此,在促进社会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大有潜力可挖4.1.5、积极引导大学生到特定地区或从事特定职业当前,我国现行的劳动人事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存在着二元制分割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在医疗、保险、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而且户口、档案不能自由流动。

由于西部、农村、基层、企业一线的条件大多很艰苦,在各方面与大城市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他们更担心自己以及后代在教育、医疗、生活等方面受到影响,甚至是宁可失业,也不选择中小城市、西部地区或农村。

这无形中增加大城市的就业压力,存在了大量的摩擦性失业。

因此,为积极引导大学生到特定地区或从事特定职业,政府要实施鼓励性的就业政策4.2、高校现有教学体制调整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