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吸附材料分离茶多酚的初步结果比较
茶多酚的分离提取实验改进及结果分析
茶多酚的分离提取实验改进及结果分析冯愉慷卢羽茜康绮云摘要:重点介绍了以绿茶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的实验室制法。
该实验室制法在原有的金属离子沉淀法,有机溶剂直接萃取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个适合实验教学的实验.关键词:茶多酚;提浸;实验室制法;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从天然植物茶叶中分离提纯的多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约占茶叶干重的25。
其中儿茶素类在茶多酚中占比倒最大,约80% ,且抗癌防癌活性最强。
儿茶素属黄烷醇类,据报道:其抗癌活性按如下次序递减;(一)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一)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一)表没食子儿茶索(EGC)>(一)表儿茶索(EC)。
各种儿茶索在茶多酚中所占的比倒分别为(%)[1]:EGCG 50~60,ECG 15~2O,EGClO~15,EC 4~6;它们的结构见图1。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目前已有了相当的研究,其中溶剂浸提、金属离子沉淀是研究和报道较多的提取法,近几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如树脂吸附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法及微波浸提法等。
1.传统方法回顾1.1金属离子沉淀法金属离子沉淀法是利用茶多酚能与某些金属离子络合成结晶性沉淀物的特点,使其从浸提液中分离出来,实现与其它杂质的初步分离。
到目前为止,已有Ca2+、Mg2+、Ba2+、Fe2+、Zn2+、Al3+等多种离子用于沉淀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报道[2.6],这种提取过程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从流程可见,茶叶经热水浸提后,加入沉淀剂即可得茶多酚与金属离子的结晶性沉淀物,不必浓缩浸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同时由于这些沉淀的选择性较高,产品的纯度相对较好,但在其后的稀酸转溶过程中茶多酚损失较大,而且沉淀剂有的是有一定毒性的金属离子,有的偏碱性易造成茶多酚的氧化。
因此在产品的纯度、收率、成本及安全性上仍不是完全令人满意。
1.2 有机溶剂萃取法溶剂浸提法是传统的茶多酚提取法,过程比较简单。
不同方法提取茶多酚的比较研究
茶多酚提取率高 、品质优的最佳提取工艺 。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与仪器 茶叶 : 信阳毛尖 , 市售 , 新鲜 ; 岛津 UV -
2201紫外分光光度计 ; SHZ - C 型循环水式多用 真 空 泵 ; 1000W 恒 温 水 浴 装 置 ; 旋 转 蒸 发 器 RE52CS; KQ - 5013型超声波清洗器 ; 分液漏斗 ; 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 ; 电子天平等 ; 无水乙醇 、 乙酸乙醋 、氯仿 、石油醚 、无水硫酸镁等 , 均为 分析纯 ;
往处 理 好 的 茶 叶 中 分 别 加 人 80% 的 乙 醇 100mL , 在 55℃、65℃、75℃、85℃、95℃五个不
1 10
图 1 茶多酚标准曲线
同温度下分别提取 35nim , 测滤液吸光度 , 见表 1。
表 1 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温度对茶多酚提取液吸光度的影响
提取温度 ℃) 吸光度
往处 理 好 的 茶 叶 中 分 别 加 人 80% 的 乙 醇 100mL , 在 75℃ 下 分 别 提 取 15m in、 25m in、 35nim、45m in、55m in, 测滤液吸光度 , 见表 2。
表 2 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时间对茶多酚提取液吸光度的影响
提取时间 (m in) 15
25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 4 ] 。以制备好的茶多 酚标准样品制成标准溶液 ,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扫描 , 得测定波长 λ = 274nm。分别量取 0100, 2100, 4100, 6100, 8100, 10100mL 浓 度 为 011000mg /mL的标准样液于 6只 50mL 容量瓶中 , 用水 稀 释 至 刻 度 , 以 蒸 馏 水 为 参 比 , 在 波 长 274nm 处测定吸光度 , 根据浓度与吸光度绘制标 准曲线 , 回归出曲线方程 。测出茶多酚粗品试液 的吸光度 , 参照标准曲线并根据试液配制情况 , 计算茶多酚粗品中茶多酚的含量 。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论文导读: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羟基酚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其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价高10~20倍,而且无毒,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天然抗氧化剂。
目前国内外茶多酚粗品的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方法、微波浸提法等6种方法.此外,还有低温纯化酶提取法,和盐吸法等。
沉淀法的优点是:①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生产安全性好;②工艺比较简单:茶叶经浸泡后,加入沉淀剂即可得到茶多酚与金属结晶性沉淀物,不必浓缩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成本低;③选择性强,因而产品的纯度较好,可达95%以上,有的高达99.5%;④产品色泽好,水溶性好.缺点是:①无机盐沉淀剂沉淀转溶时pH值波动大,而茶多酚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影响产品品质;②过滤和稀酸转溶过程中茶多酚的损失较大;③溶液中咖啡碱等干扰物质因与茶多酚配合物的吸附产生共沉淀作用而被带入沉淀中,影响茶多酚的纯度.此外,有些金属盐残留对产品安全性也构成隐患;④工艺操作控制比较严格,废渣、废液处理量大。
关键词:茶多酚,溶剂提取,沉淀法,超临界流体微波萃取0.引言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羟基酚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其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价高10 ~20 倍,而且无毒, 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天然抗氧化剂。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最为重要。
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学名Camelliasinensis)。
日本千叶大学山下泰德教授等科学家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茶多酚的提取技术
论文导读: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羟基酚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其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价高10~20倍,而且无毒,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天然抗氧化剂。
目前国内外茶多酚粗品的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方法、微波浸提法等6种方法.此外,还有低温纯化酶提取法,和盐吸法等。
沉淀法的优点是:①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生产安全性好;②工艺比较简单:茶叶经浸泡后,加入沉淀剂即可得到茶多酚与金属结晶性沉淀物,不必浓缩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成本低;③选择性强,因而产品的纯度较好,可达95%以上,有的高达99.5%;④产品色泽好,水溶性好.缺点是:①无机盐沉淀剂沉淀转溶时pH值波动大,而茶多酚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影响产品品质;②过滤和稀酸转溶过程中茶多酚的损失较大;③溶液中咖啡碱等干扰物质因与茶多酚配合物的吸附产生共沉淀作用而被带入沉淀中,影响茶多酚的纯度.此外,有些金属盐残留对产品安全性也构成隐患;④工艺操作控制比较严格,废渣、废液处理量大。
关键词:茶多酚,溶剂提取,沉淀法,超临界流体微波萃取0.引言茶多酚是一类存在于茶叶中的多羟基酚性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其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的抗氧化效价高10~20倍,而且无毒,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天然抗氧化剂。
茶多酚(Tea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较为重要。
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本草千叶IT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学名Camelliasinensis)。
日本千叶大学山下泰德教授等科学家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茶多酚提取综合试验(1)
茶叶提取茶多酚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酒石酸亚铁法测定茶多酚含量;2)掌握天然植物中提取活性物质的实验方案设计及操作方法;3)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4)熟悉数据处理及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茶多酚是一类以儿茶素类为主体的多酚类化合物,由于其酚性羟基易氧化而提供质子H +,而具有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
含醇羟基的有机溶剂对植物多酚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而含水的有机溶剂对多酚的溶解能力比纯有机溶剂大,这是因为含水有机溶剂可破坏多酚分子间的氢键从而减弱了多酚间的缔合,有利于多酚的溶出。
二、试验仪器及药品BS210S 电子分析天平 722分光光度仪 KQ-5200超声波振荡器RE-52D 旋转蒸发器 粉碎机试验原料:苏州碧螺春绿茶(2008年春制取,冰箱保存).... ....三、试剂与溶液配制1.标准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没食子酸乙酯(100℃烘干燥1h )25mg ,水溶解,定容至25mL 容量瓶中,作为标准溶液。
2.酒石酸铁溶液称取硫酸亚铁(GB 664)1.0g ,酒石酸钾钠(GB 1288)5.0g ,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L ,可稳定10天。
3.pH7.5的磷酸缓冲液a 液: 1/15mol/L 的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磷酸氢二钠(GB 1263)23.877g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L 。
b 液: 1/15mol/L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称取经110℃烘干2h 的磷酸二氢钾(GB 1274)2.2695g ,加水溶解至250mL 。
c 液:.取a 液85mL 和b 液15mL 混匀,即得pH7.5的缓冲液。
四、试验方法(一)分析方法多酚类物质能与亚铁离子生成紫蓝色络合物。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虽然各种儿茶素的呈色度不同,但茶多酚中的儿茶素组成范围大致相同,在此范围内,对吸光度的影响不大,故用一条标准曲线即可。
此标准曲线与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标准曲线一致,但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不易得到,故用没食子酸乙酯。
用大孔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选择性吸附分离茶多酚和咖啡因
1前
言
茶多酚 和咖 啡因 是茶叶 中最 重要 的两类 生理活性 成分 。茶 多酚 是茶 叶 中酚 类物质 及其
衍生物的总称,又称作茶鞣质 、茶单宁,占茶叶质量的 1% 6 左右。茶多酚主要包括儿茶素 类 ( 黄烷酮类) 、黄酮、黄酮醇类、花青素类 、花 白素类和酚酸及缩酚酸类 【。其中儿茶 l 】
用大孑 氨 甲基聚苯 乙烯树脂 L 选择性 吸附分离茶 多酚和咖啡因
杨文泓 赵 长青 高杰 汤海 燕 程绍玲 阎虎 生 料
00 1 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天津 307
摘要: 种市售树脂 A S5 A S 和 A S1 对茶多酚和咖啡 因的混合 物水溶液的吸 附表明, 3 D .、 D . D . 8 7 具有弱极性的 A S 对茶 多酚 的吸附量最大。 D一 8 随着树脂极性的增加 ( S5A S8A S1) D A 一 D . D一 , < < 7 从 混合物 中对茶 多酚的选择性吸 附作用增加,表 明对茶多酚的吸 附可 能包含疏水作用和氢键 ,
而对咖啡 因的吸 附为疏水作 用。在此基础 上,合成 了不同交联度 (%一 6 D B)的 大孔氨 甲 8 2% V 基 聚苯 乙烯树脂 , 些树脂具有疏水基质 和可与酚类化合物 形成较强氢键的氨基。对茶 多酚和 这 咖啡因的混合物溶液的吸附表 明,这些树脂对茶多酚具有高吸附量和 高吸 附选择性。交联度为 1%的 大孔氨 甲基 聚苯 乙烯树脂对茶 多酚具有 最大的吸附量 , 0 交联度为 2 %的大孔氨 甲基 聚苯 2 乙烯树脂对茶 多酚具有最 大的吸附选择性。 关键词:吸 附树脂 :疏水作用 ;氢键;荼多酚;咖啡 因
维普资讯
茶多酚萃取实验报告
茶多酚萃取实验报告引言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萃取技术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并评估不同条件下的萃取效果。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绿茶叶样品–无水乙醇–蒸馏水–醋酸铵2.实验方法:1.将绿茶叶样品研磨成粉末状。
2.取一定量的茶叶粉末,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与茶叶粉末的质量比为10:1。
3.在恒温摇床上以160 rpm的速度进行浸提,浸提时间为60分钟。
4.将浸提液过滤,收集过滤液。
5.将过滤液置于水浴中加热,蒸发至浓缩。
6.在浓缩液中加入适量的醋酸铵,使其溶解。
7.用蒸馏水稀释浓缩液,得到最终的茶多酚溶液。
实验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按照上述方法从绿茶叶中成功提取出茶多酚溶液。
实验结果表明,在浸提时间为60分钟以及茶叶粉末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够较好地被提取出来。
结果讨论茶多酚的萃取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浸提时间、溶剂种类和比例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浸提时间为60分钟,以及茶叶粉末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
这些条件的选择是基于之前的研究结果和实验经验。
浸提时间的选择是为了保证充分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但过长的浸提时间可能导致其他有害物质的溶解。
我们选择了60分钟的浸提时间,认为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茶多酚的提取效果较好。
茶叶粉末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的选择是为了保证浸提的充分性。
我们选择了10:1的比例,认为这个比例下茶叶粉末能够与无水乙醇充分接触,使茶多酚充分溶解。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从茶叶中提取出茶多酚溶液,并评估了不同条件下的萃取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浸提时间为60分钟以及茶叶粉末和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茶叶中的茶多酚能够较好地被提取出来。
这些结果对于茶多酚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张三,李四,王五. 茶多酚的提取与分离[J]. 化学杂志,2000,28(2):123-130.2.ABC, DEF, XYZ.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ea polyphenols[J].Journal of Chemistry, 2005, 35(4): 567-574.。
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
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徐悦;须海荣;孙丽丽;陆遥;庄丽明;叶俭慧【摘要】本文研究了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VPP能有效去除绿茶中过多的茶多酚,而基本不影响其他品质化学成分.PVPP 对茶多酚的吸附在2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容量的70%,25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在15~95℃、pH值3.5~6.5范围内,PVPP对茶多酚有着稳定的吸附容量.茶汤提取时同步添加PVPP(10 min)是将PVPP应用于绿茶饮料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处理方法.PVPP处理能有效减少绿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对游离氨基酸浓度影响较小,从而降低酚氨比,优化绿茶饮料滋味;能显著提高绿茶饮料亮度,改善汤色和澄清度.通过绿茶饮料生产中的常规过滤工艺——布袋过滤和高速离心两个步骤能去除茶饮料中的PVPP残留.【期刊名称】《茶叶》【年(卷),期】2019(045)002【总页数】8页(P61-68)【关键词】PVPP;绿茶饮料;茶多酚;儿茶素;色差值;浊度【作者】徐悦;须海荣;孙丽丽;陆遥;庄丽明;叶俭慧【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亚什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200233;亚什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200233;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市场上也有许多类型的有许多类型的即饮型茶饮料产品,其中大多数是带有风味和香味调节剂的风味茶饮料。
由于现在消费者对健康、营养价值及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关注,不添加调味物质的纯茶饮料也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具有更高抗氧化能力的绿茶纯茶饮料。
然而,由于生产成本和顾客对价格的可接受度等原因,茶饮料大多以中低档茶为原料,其茶多酚含量高而游离氨基酸含量低,所以市售绿茶纯茶饮料普遍存在苦涩味明显、货架期褐化和茶乳酪形成等问题[1],导致市场认可度低。
离子沉淀法、溶剂萃取法提取茶多酚的比较研究
纯度高, 无须使用大量 的氯仿等有机试剂 , 成本低。 但 该 方法 会产 生 大 量 的废 液 、 渣 、 水 , 环境 污 废 废 对 染大。 目 前应用的较多的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茶多 酚工艺 已趋成熟 , 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但该法也存
剂 更 高 些 。两 种 不 同 提 取 方 法 对 茶 多 酚 的 提 取 率 结 果 见 表
提 取茶 多 酚 , 中 A¨ 会 引 发 老 年 痴呆 症 ; 时在 其 l 同 实验 过 程 中所 采 用 的离心 分离 萃取 , 过程 繁琐 次 每
离 心都 有可 能 造 成 部 分茶 多 酚 氧 化 ; 且 p 的控 而 H 制 也是 十分关 键 的 , p 若 H值 超 过 6, 沉 淀 的量 减 则
滤液浓 缩 除杂 质 有 机溶 剂萃取 回收溶 剂一
干燥_ 茶 多酚产 品 。 +
23 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对茶多酚的提取率对比 .
传统的离子沉淀萃取法多采用 S“ 、b b p 2 等重金 属离 子
21 0 0年 第 1期
蚕 桑茶 叶通 讯
・ 1・ 3
提取 , 残留的重金属 离子 会对人 体 造成 伤害 , 医药 和食 品 为
属离子的提取率最高, 1.7 为 5 4 %。由此可见, 单一 金属离 子沉淀 提取茶 多 酚的提取 率较 复合 型金 属离 子低得多。因此 , 用复合金属离子提取茶多酚具有 较 高 的实用 价值 。 表 1 不 同金属 离子沉 淀提 取茶 多酚效 果 比较
几种天然材料对茶多酚与咖啡因的吸附与特性分离
)
引言
利用 化 学 合 成 的 树 脂 吸 附 和 层 析 分 离 物 质 的 方 法 广 泛
用于化工和天然活性物的生产 ! 虽然 " 树脂吸附法与溶剂萃 取 法 # 特 别 是氯 仿 等 有 毒 溶 剂 $ 或 金 属 离 子 沉 淀 法 相 比 对 环 境和健康比较安全 " 但仍可能存在树脂聚合不完全和有害残 基或降解物被洗脱的危险 " 对食品和药品原料生产仍存在一 定忧虑 % 与 BCD- 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方法相比 " 设备和 生产成本较低 & 但天然提取物的成分复杂 " 树脂容易污染 " 使 用次数有限 " 特别是对一些价格不太高的天然产物生产 " 树 脂的价格仍然过高 & 茶叶是世界上除水以外的第一大饮料 " 作为解渴饮料已 有数千年的历史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 茶叶中含有多种高含 量的药用和保健成分 " 是开发价值最高的植物材料之一 & 茶 叶中 的 生 物 活 性 成 分 包 括 茶 多 酚 # 儿 茶 素 等 $’ 咖 啡 碱 ’ 茶 氨 酸 ’ 茶多糖和茶黄素等 EFGHI! 茶多酚具有多种药理功能和显著 的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 其含量占茶叶干重的 HKL!
收稿日期 " TXX^LXTLXQ
基金项目 "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TXXQ‘TXWXWXXR $% 广州市科技支撑项目 &TXXZfWLKR^W $ 作者简介 " 欧阳振 ! 研究方向为植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电子信箱 "*&ZM]WgWQM[3"B % 李海航 & 通信作者 $! 教授 ! 研究方向为植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电子 信箱 "*&h2+&2+’DgC+2""[3"B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茶多酚的研究
全面提高茶农种茶制茶销茶技术水平。
针对茶农普遍存在的科技文化素质低、市场销售信息不灵、急需掌握茶叶生产新技术的现状,制定人才激励机制,充实茶叶科技队伍。
引进消化茶叶先进技术。
组织企业、专业大户、领导干部、农户,到省内外茶叶生产先进市县参观、学习、考察。
5.4 着力建设无公害生态茶园,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水平各级农业部门在努力提高茶叶内质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抓好茶叶的卫生质量安全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农药残留。
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在茶区建立生态茶园或无公害茶园示范片,推进茶区生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建设的步伐,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水平。
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茶叶生产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认证。
大面积推广施用有机肥、生物肥、矿物肥,减少无机肥用量,提倡科学适时合理施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鲜叶质量。
加工中要严格要求成品茶含水量的达标。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叶》(N Y 5244.204),实施无公害茶叶的理化指标和安全指标。
对有条件和上规模的企业积极开展ISO 9000质量体系、ISO 4000环保体系、HA CCP 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的认证,确保茶叶质量卫生安全。
5.5 抓好茶厂优化改造,积极应对茶叶市场准入当前茶叶市场准入(即Q S 认证)的关键在于加工厂的优化改造,从目前我市茶厂现状看,全市共333家茶厂,大部分茶叶初制厂加工环境卫生条件差,机械设备陈旧简陋,管理水平低,加工茶叶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不具备产品检验能力,无法达到茶叶市场准入要求。
根据全省茶叶优化改造的目标要求,我市在今后5年需要改造200家。
各地要以开展全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市、区)评比为契机,积极做好茶厂优化改造总体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切实出台扶持政策,加快改造进度,确保我市茶叶市场准入工作顺利开展。
5.6 扶持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推进茶叶产业化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将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作为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第一抓手。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2、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能够利用超声波的机械能破碎茶叶细胞,从而使得茶多酚 更容易从细胞内部释放出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提取时间短、效率高,同时还可 以减少溶剂的使用量。
3、微波辅助提取法
3、微波辅助提取法
微波辅助提取法利用微波的电磁场使茶叶中的分子产生振动和旋转,从而破 坏茶叶细胞,使得茶多酚更容易被提取出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提取时间短,效 率高,但是设备的成本较高。
3、色谱分离法
3、色谱分离法
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可以将茶多酚溶液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 离。常用的色谱柱包括硅胶柱、大孔树脂柱等。色谱分离法的优点是分离效果好, 产品品质高,但是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
3、色谱分离法
结论: 茶多酚的提取纯化工艺是提高其品质和产量的关键环节。各种新型的提取纯 化工艺不断涌现,如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可以大大提高茶多酚的提取效率。在纯化工艺方面,沉淀法、膜分离法和色谱分 离法等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未来需 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工艺和技术,实现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 剂,从茶叶中萃取茶多酚。超临界流体具有高渗透能力和良好的传质性能,能够 有效地将茶多酚从茶叶中分离出来。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的优点在于选择性强、提 取效率高,且对环境友好。
二、提取溶剂的选择
二、提取溶剂的选择
溶剂的选择是茶多酚提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极性的溶剂对茶多酚 的溶解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茶多酚的化学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常用的 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水。对于有机溶剂,其极性越接近茶多酚,越有利于提取。 研究表明,乙醇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其与茶多酚的极性相似,能够有效地溶解茶 多酚。此外,甲醇、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也可用于茶多酚沉淀法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比较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比较茶多酚是茶叶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
对茶多酚的不同的提取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对合理提取茶多酚及推进茶多酚应用开发方面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茶多酚(tea-polyphenols,简称TP)是茶叶中多羟基酚类衍生物的总称,占茶叶干重的15%-35%[1],其化学组成儿茶素类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此外还有黄酮及黄酮醇类、花白素及花青素、酚酸类及缩酚酸等, 是一类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2],具有抗癌、抗衰老、抗辐射、清除人体自由基、降低血糖血脂[3]等一系列药理功能,在食品加工、医药保健、日用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对茶多酚的不同的提取方法并进行了比较,对合理提取茶多酚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目前茶多酚制备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溶剂提取法、离子沉淀提取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法、微波浸提法和膜分离法。
1 溶剂提取法[4]茶多酚易溶(或可溶)于水、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等,所以溶剂萃取法可有水提取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两种。
溶剂提取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缺点是:用水提取茶多酚提取率低,产品纯度低,产品易氧化,且其中含有大量杂质。
而用有机溶剂提取,提取率虽可有所提高,但由于浸提液中不但含有茶多酚,而且还含有茶色素、咖啡碱等杂质,要得到精品,还须反复除杂精制。
同时需要用大量的有机溶剂,有的有机溶剂回收困难,有毒、易燃,不利于安全生产。
2离子沉淀提取法[5]2.1沉淀法的原理是利用茶多酚在一定的介质条件下可以和某些物质络合形成沉淀物的性质,使其从浸提液中分离出来,从而与水溶液中咖啡碱、单糖、氨基酸等组分分离来提取茶多酚。
2.2沉淀法的优点是: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工艺比较简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
产品的纯度较好,水溶性好。
2.3缺点是:2.3.1茶多酚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2.3.2过滤和稀酸转溶过程中茶多酚的损失较大;2.3.3溶液中咖啡碱等干扰物质因与茶多酚配合物的吸附产生共沉淀作用而被带入沉淀中,影响茶多酚的纯度。
4种茶叶水提物及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
4种茶叶水提物及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马慧;茹鑫;王津;赵路漫;王硕【摘要】采用水提法对红茶、乌龙茶、绿茶和茉莉花茶进行提取,并对抽提物中总酚含量和各个儿茶素单体含量进行测定,通过常见的3种抗氧化能力测试方法,即DPPH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ABTS)]法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法对4种茶叶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同时比较茶多酚和VC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茶叶水提物均有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绿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的DPPH法及FRAP法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优于红茶,红茶的ABTS+·清除率略高于其他3种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儿茶素总量、总酚含量、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含量和DPPH法、FRAP法结果呈现正相关,而与ABTS法结果呈现负相关.此外,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高于VC.【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9(040)008【总页数】6页(P65-70)【关键词】茶叶水提物;茶多酚;VC;抗氧化;相关性分析【作者】马慧;茹鑫;王津;赵路漫;王硕【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市食品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3;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市食品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3;南开大学医学院,天津市食品科学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50【正文语种】中文茶起源于中国,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品,其发挥的益处被广泛熟知,深受人们的喜爱。
膜分离和聚酰胺吸附对金花茶多酚的纯化
膜分离和聚酰胺吸附对金花茶多酚的纯化颜栋美;李仁菊【摘要】结合中空纤维膜分离与聚酰胺吸附对金花茶中的茶多酚进行纯化研究,考察金花茶提取液分别经过分子量为300,100,10,3 k的中空纤维膜分离后,各透过液和截流液中茶多酚的含量情况.当提取液透过分子量为10 k的中空纤维膜时,茶多酚含量提高到39.36%;透过液再经聚酰胺吸附纯化,茶多酚的纯度可提高到79.42%.【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0(026)001【总页数】3页(P42-43,91)【关键词】金花茶多酚;聚酰胺;吸附;纯化【作者】颜栋美;李仁菊【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金花茶(C.Nitidissma)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被誉为“茶族皇后”、“植物界的大熊猫”,在国外则被称为“幻想中的黄色山茶”[1]。
世界95%的金花茶分布在中国广西防城港。
金花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适合于制绿茶[2]。
聚酰胺与酚类或醌类等化合物容易形成氢键缔和,特别适合于茶多酚的制备分离。
本试验利用中空纤维膜先分离除去蛋白质和纤维大分子物质再结合聚酰胺吸附,研究广西防城港特有金花茶粗老叶片中茶多酚的富集和纯化,以期为金花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1 主要材料与仪器金花茶老干叶:广西合浦永佳金花茶开发有限公司;没食子酸:色谱纯;聚酰胺:80~100目,浙江台州四甲生化塑料厂;真空冷冻干燥机:Model77500 freezedrysyste,US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1601型,日本岛津;膜分离试验机:TM-HF-XS型,金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空纤维柱:北京市旭成超滤设备厂;微波炉:samsung N7Q77,苏州三星公司电子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Sartorius ME215S,德国;旋转蒸发器:RE-52AA型,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Ⅲ型,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四种吸附材料分离茶多酚的初步结果比较
Abstract : The absorption capability and isolation effect s of four absorbent s used in ext racting polyp henols f rom low grade tea have been compared. Furt hermore , t he antioxygen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bility of t he tea polyp henols eluted f rom t he four absorbent s have also been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Key wordssorbent ; isolation effect ; f unctional analysis
从表 2 可知 ,硅藻土作为吸附剂 ,其特点是工艺 简单 、价格较便宜 ;以聚酰胺树脂为吸附剂 ,其吸附 量最大 ,但工艺较繁 、价格较贵 ;而 D2301 树脂对咖 啡因吸附较少 。显然可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选择适合 的吸附剂 ,例如将茶多酚用作一般食品添加剂 ,可采 用硅藻土作为吸附剂 ,如果要求产品中咖啡因少 ,可 用 D2301 树脂作为吸附剂 。甚至还可以考虑将不同 吸附剂按某种比例混合装柱使用 ,可能得到事半功 倍的分离效果 。
[4 ] 杜琪珍 ,李名君 ,程启坤.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茶叶中 的儿茶素. 中国茶叶 ,1996 (3) :20~21
Comparison of isolating tea polyphenols with f our adsorbents from low grade tea
茶多酚提取纯化工艺比较分析_李大刚
图3
树脂吸附法工艺流程
树脂吸附法分离纯化茶多酚的文献报道始于 本世纪初, 这期间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树脂的种 类、孔内尺寸、孔内化学修饰、洗脱剂的种类以 及洗脱速率等, 指标有茶多酚的提取率、 纯度、 吸附率、解吸率等。能与茶多酚形成氢键的树脂 吸附能力最好,如聚酰胺树脂,获得茶多酚的纯 度可达 96% 以上、 收率在 11 ~ 25% 之间, 其中 儿茶素 的 总 含 量 可 达 65% 、 咖 啡 碱 含 量 低 于 1%〔21 - 24〕。多种吸附柱串联吸附分离,可将茶多 酚中某一种或者几种儿茶素进行纯化回收 ,如获
〔28 - 29 〕
。
1 —超临界流体萃取釜; 2 —气液分离釜; 3 —压缩机; 4 —茶多酚萃取塔; 5 —茶多酚精制罐
( 1) 选 择茶多酚产物中一种或几种的儿茶素目标性强 , 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吸附分离目标儿茶素 ; ( 2 ) 纯度高,同时对咖啡碱的脱除率高; ( 3 ) 产品
树脂吸附法分离茶多酚的优点为:
纯化的一种方法,国内外学者目前研究较多的是 金属沉淀剂的选择以及用量。常见的提取茶多酚
4+ 3+ 2+ 2+ 3+ 的沉 淀 剂 有: Se 、 Al 、 Zn 、 Ca 、 Fe 、 Ba2 + 、Mg2 + 等离子, 在相同的情况下这些金属 4+ 3+ 2+ 离子对茶多酚沉淀的顺序是 Se > Al > Zn > Fe3 + > Mg2 + > Ba2 + > Ca2 +〔10 - 12〕。 采用沉淀法
No. 2 Jun. 2011
茶多酚提取纯化工艺比较分析
李大刚
1
袁淑芳
1
不同方法提取茶多酚比较研究
表 4 有机溶剂提取次数对茶多酚提取液 吸光度影响
提取次数 1 吸光度 0.621
2 0.317
3 0.158
4 0.042
5 0.018
233料液比对提取率影响将处理好的茶叶中分别加入80乙醇40ml60ml80ml100ml120ml140ml在超声波260功率下分别提取25min测滤液吸光度见图低成本减少提取液体积减轻后序工作故选择加入80ml乙醇即料液比为18234提取次数对提取率影响将处理好的茶叶中加80乙醇80ml在超声功率下提取25min抽滤得滤液按上述方法反复提取超声波提取次数对提取率影响提取次数吸光度07810456008300340014次浸提后茶多酚已基本被提出茶多酚提取量随着提取次数增加而增加
茶多酚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关系标准曲线如图 1 所 示。由图 1 得出 A(吸光度)对于 C(浓度)曲线方程为: A = 0.0961 C + 0.0079,相关系数 R = 0.9936。
收稿日期:2009–06–08 作者简介:张素霞(1973~
),女,讲师,研究方向:生物研究开发。
2009 年第 7 期
and the traditional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was comparison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extraction rate and quality was also studied too. The conclusion shows:the ultrasonic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研究
水提取法 以水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提取多次, 合并提取液后用氯仿萃取, 分出氯仿
相后改用 乙酸乙酯多次萃取 ,合并乙酸乙酯相并减压蒸馏浓缩近干, 将其干燥 ( 真空 、冷冻 或喷雾 干燥 )后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即得产品 。 此法有机溶剂使用少,工艺简便 , 成本低 ,产 品纯度高,但提取率低 。 有机溶剂萃取法I 4 是将茶 叶用有机溶剂 ( 如乙醇 、甲醇 、丙酮、乙醚等)浸提数次 ,合 并滤液 。滤液经减压蒸馏浓缩 ,加入适量水后用氯仿萃取, 脱除其中的咖啡 因和色素等,并 回收咖啡 因。 水层用 乙酸乙酯进行 萃取, 得到含有茶多酚的乙酸乙酯溶液 , 经浓缩 、 干燥, 得 到茶多酚粗品。该提取方法的优点是茶多酚提取率相应提高 ,色素 、 咖啡因分别脱除 , 便于
茶多酚层析纯化实验
茶多酚柱层析纯化分离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茶多酚的原理2. 掌握柱层析分离纯化的工艺流程和方法二、实验内容1. 茶多酚的柱层析纯化分离2. 纯化前后样品多酚含量的测定三、实验原理1. 大孔树脂分离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是以苯乙烯和丙酸酯为单体,加入乙烯苯为交联剂,甲苯、二甲苯为致孔剂,它们相互交联聚合形成了多孔骨架结构。
树脂一般为白色的球状颗粒,粒度为20~60 目,它的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剂,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的影响。
树脂吸附性能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生成氢键的结果。
同时由于大孔吸附树脂的多孔结构使其对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具有筛选作用。
使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及其分子量大小可以经一定溶剂洗脱分开而达到分离、纯化、除杂、浓缩等不同目的。
大孔吸附树脂按其极性大小和所选用的单体分子结构不同,可分为非极性、中极性和极性三类。
1)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是由偶极矩很小的单体聚合制得的不带任何功能基,孔表的疏水性较强,可通过与小分子内的疏水部分的作用吸附溶液中的有机物,最适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也称为芳香族吸附剂,例如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
2)中等极性大孔吸附树脂中等极性大孔吸附树脂是含酯基的吸附树脂,且多功能团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
其表面兼有疏水和亲水两部分。
既可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又可由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也称为脂肪族吸附剂,例如聚丙烯酸酯型聚合物。
3)极性大孔吸附树脂极性大孔吸附树脂是指含酰胺基、氰基、酚羟基等含氮、氧、硫极性功能基的吸附树脂,它们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极性物质,如丙烯酰胺。
一般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符合以下规律:非极性物质在极性介质(水) 内被非极性吸附剂吸附,极性物质在非极性介质中被极性吸附剂吸附。
2. 柱层析原理层析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 The absorption capability and isolation effect s of four absorbent s used in ext racting polyp henols f rom low grade tea have been compared. Furt hermore , t he antioxygen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bility of t he tea polyp henols eluted f rom t he four absorbent s have also been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Key words : tea polyp henol ; absorbent ; isolation effect ; f unctional analysis
2. 3 抑菌性能测定 由表 1 可知 ,茶多酚对大肠杆菌有显著的抑制
作用 。
表 1 茶多酚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测试结果 Table 1 Inhibition result wit h E. coli by tea polyp henols
试验号
加入量/ mL
LB
茶多酚
菌落/ 个
1 (对照)
5
1 实验
1. 1 材料 茶叶 ,低档乌龙茶及茶梗 ,福建安溪 ;硅藻土 ,活
性碳 513~257 μm ( 30 ~60 目) ,聚酰胺树脂和 D2 301 树脂 ,均为国产 ;其他试剂 ,化学纯以上 ,市售 。 1. 2 方法
茶多酚浸提流程 :称取一定量低档茶叶或茶梗 →加水浸没 →加热 ,煮沸 10 min →过滤 →滤液待用 , 滤渣可重复再提一次 →合并滤液待用 。
·96 ·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2000 年
过氧化值 = V ×c ×01017 ×100/ m , 式中 , V 为 KMnO4 体积 ,mL ; c = 01025 mol/ L ; m 为试样质 量 ,g ;3 个样品质量均为 012 g (图 2) 。由图 2 可见 , 空白对照与 2 个添加茶多酚 (100 mg) 样品相比 ,已 被显著氧化 。因此可证明提取物的抗氧化性 。
2 结果与讨论
2. 1 紫外2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结果 扫描范围 200~300 nm ,参比及稀释浓度均相
同 ;同时设立标准品作为正对照 。扫描结果见图 1 。 四种吸附剂的洗脱产物均有二个吸收峰 ,第一个峰 位于 215~230 nm 之间 ,是茶多酚吸收峰[1 ] ,第二 个峰位于 270~280 nm 之间 ,系咖啡因吸收峰 。其 中聚酰胺吸附量最大 ,D2301 树脂吸附的样品中咖 啡因含量最少 。
第 27 卷 第 2 期 2000 年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J OU RNAL OF B EIJ IN G UN IV ERSIT Y OF CHEM ICAL TECHNOLO GY
Vol. 27 , No. 2 2000
四种吸附材料分离茶多酚的初步结果比较
陈劲春 李 一 刘春秀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北京 100029)
0
> 1 000
2 (硅藻土吸附)
415
015
2
3 (硅藻土吸附)
4
1
0
注 :茶多酚的质量浓度为 01003 g/ mL 。
214 选择吸附剂 大规模生产过程需要采用吸附量大 、分辩率高 、
再生容易 、性能稳定 、价格便宜的吸附剂 。但基本上 优良的吸附剂售价都较高 。因此还应结合考虑产品
咖啡因 吸附量/ ( mg·g - 1)
工艺 价格/ 流程 (元·kg - 1)
硅藻土
14161 棕黄色透明 8153 简单 22
活性炭
18161 黄色澄清 11115 简单 29
D2301 树脂 64129
淡黄色
27118 较繁 较贵
聚酰胺树脂 76143
淡黄色
53167 较繁 最贵
图 2 过氧化值测定结果 Fig. 2 POV determination result
各种吸附剂的活化按各自说明书进行处理 。硅 藻土 、活性炭直接加入茶汁吸附 ; 聚酰胺 、D2301 树 脂装成 (π/ 4) cm2 ×20 cm 柱后使用 ;载样流速与洗 脱流速均加调控 。洗脱过程为蒸馏水洗 2 次 →乙醇 ( w = 15 %) 洗 2 次 →乙醇 ( w = 80 %) 洗 2~3 次 ,然 后进行减压蒸馏浓缩 。
质量要求灵活选用某种吸附剂 。以本实验采用的四 种吸附剂为例 ,吸附分离效果比较见表 2 。
表 2 吸附剂应用效果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t he isolation effects wit h adsorbents
吸附剂
茶多酚 吸附量/ ( mg·g - 1)
洗脱液 外观
从表 2 可知 ,硅藻土作为吸附剂 ,其特点是工艺 简单 、价格较便宜 ;以聚酰胺树脂为吸附剂 ,其吸附 量最大 ,但工艺较繁 、价格较贵 ;而 D2301 树脂对咖 啡因吸附较少 。显然可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选择适合 的吸附剂 ,例如将茶多酚用作一般食品添加剂 ,可采 用硅藻土作为吸附剂 ,如果要求产品中咖啡因少 ,可 用 D2301 树脂作为吸附剂 。甚至还可以考虑将不同 吸附剂按某种比例混合装柱使用 ,可能得到事半功 倍的分离效果 。
图 1 吸附剂吸附洗ison of the scan results of extracts eluted from
absorbents with Shimadze UV23000 spectrophotometer
2. 2 过氧化值测定 KMnO4 标准溶液经标定 , c = 01025 mol/ L 。
摘 要 : 采用硅藻土 、活性炭 、聚酰胺树脂 、D2301 树脂作为吸附剂 ,比较了它们对茶多酚的吸附容量与分辨效果 。 并对洗脱产物的抗氧化性能以及抗菌性能进行了测定 。 关键词 : 茶多酚 ; 吸附剂 ; 分离效果 ; 产物鉴定 中图分类号 : Q 946
茶多酚是茶叶中儿茶素类 、黄酮类 、黄酮醇类 、 花色素类 、酚酸类等多酚化合物的总称 ,其中儿茶素 是主要成份[1 ] 。目前用于分离茶多酚的方法有四 种 ,即有机溶剂萃取法 、离子沉淀提取法 、吸附法和 CO2 超临界萃取法 。吸附法是利用各种吸附剂选择 性吸附和洗脱剂的选择性洗脱作用达到目标产物与 其它杂质相互分离 ,具有较多优点[2 ] 。而吸附剂的 吸附容量及分辨率是选择吸附剂应着重考虑的因 素 。本文选择四种材料作为吸附剂 ,比较它们对茶 多酚的吸附分离效果 。
[4 ] 杜琪珍 ,李名君 ,程启坤.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茶叶中 的儿茶素. 中国茶叶 ,1996 (3) :20~21
Comparison of isolating tea polyphenols with f our adsorbents from low grade tea
CHEN Jing2chun L I Yi L IU Chun2xiu
产物采用日本岛津 UV23000 型紫外2可见光分 光光度计扫描且比较它们的吸收光谱 ,并对其抗氧 化性能进行测定 。测定方法基本相同[3 ] 。
收稿日期 : 1999209220 第一作者 : 男 ,1947 年生 ,教授 ,理学博士
抗菌试验 :以大肠杆菌 ( E. Coli) 为测试菌 。先 挑选单菌落接种于 5 mL LB 培养液振荡培养过夜 ; 将配制的质量浓度为 0103 g/ mL 的茶多酚溶液 ,按 设计比例加入 2 ×YT 培养液中混匀 ,再取 5 μL 菌 液接种并培养过夜 ,第二天取 5μL 直接铺板计数及 光镜观察[4 ] 。
参考文献
[ 1 ] 陶荣达. 茶多酚的制备和应用研究的进展. 化学世界 , 1997 (2) :64~67
[ 2 ] 高永贵. 茶叶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综述. 茶叶 ,1996 , 22 (2) :44~47
[ 3 ] 汪小钢 ,萧伟祥. 吸附树脂层析在茶多酚分离制备中 的应用. 茶叶通报 ,1997 ,19 (2)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