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探测器登月着陆轨道优化设计数模国赛word版

合集下载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精确建模及最优轨道设计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精确建模及最优轨道设计
V I = V L + ω×R 图1 坐标系示意图
Fig. 1 C oordinate systems








(4)
对式 ( 4) 进行求导 ,可以得到探测器相对于惯性空间 的加速度为 dVI dt

按右手坐标系确定 。oxL yL zL 为月固坐标系 , 参考平 面是月球赤道面 , oxL 沿月球赤道面与起始子午面 的交线方向 , oyL 沿月球自转轴方向 , 该坐标系是右 手坐标系。 Ax 1 y1 z1 为原点在探测器的轨道坐标系 ,
0 引言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 对月球资源和环 境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 ,是人类走出地球 , 探索未知 世界所必需 经历的 重要步骤 。从 1959 年 至今 , 美 国、 前苏联和日本三个国家已成功地实现了对月球 的探测 。随着航天科技的不断发展 , 我国的月球探 测计划 “嫦娥工程” 也已经顺利展开 。 由于月球没有大气 ,探测器着陆时无法利用大气 制动 ,只能利用制动发动机来减速 , 在很大程度上限 制了探测器所能携带有效载荷的质量 。探测器在月 面着陆可以分为硬着陆和软着陆 。硬着陆对月速度 不受限制 ,探测器撞上月球后设备将损坏 , 只能在接 近月球的过程中传回月面信息 ;软着陆对月速度比较 小 ,探测器着陆后可继续在月面进行考察 , 因此相比 于硬着陆 ,软着陆更具有实用意义。目前已发表的文 献中探测器的动力学模型大多都是采用二维模型 , 即 假设月球探测器在一个固定的铅锤面内运动 , 没有考 虑侧向运动 ,而且所采用的模型都是在忽略月球自转 的基础上得到的 。但由于发动机安装偏差、 姿控 系统误差和月球自转等因素的存在 ,探测器难以保证 始终在固定的铅锤面内运动。文献 [9] 虽然考虑了探 测器在三维空间的运动 ,但所用模型经过了较高程度 的简化 , 将月球引力场假设为平行定常引力场 , 并且 没有考虑月球自转对系统的影响。 对于两点边值问题 ,除了某些特殊系统外 ,通常 难以求得最优控制规律的解析表达式 。因此 , 必须

数学建模全国赛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数学建模全国赛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摘要人类掌握航天技术之后,探测地外天体的首选目标就是月球。

我国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6日成功登陆月球,嫦娥三号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任务,由于外太空的各种因素对探测器的影响很难进行人工干扰,为了保证登月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平稳降落和应对外太空的影响,本文对探测器的软着陆过程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设计。

针对问题一,本文采用逆向推理和微元分析的思想方法,从着陆点进行倒推,将每段进行微分,分析受力和运动状态,在达到6个阶段状态要求的前提下,求解出探测器θ,最终确定近月点与的水平位移为514.8km,通过坐标变换公式得出偏转角=17.0437远月点位置为:近月点:位置——(19.51W,27.08N)正上方15km处,速度为1.68km/m,方向为探测器俯仰姿态角83.17o远月点:位置——(19.51E, 152.92S)正上方100km处,速度为1.60/km m,方向为远月点弧的切线方向。

针对问题二,在轨道设计中,本文主要考虑粗避障与精避障阶段,为了避开月球表面的大型坑洞和障碍物,本文将附录中的两幅图像都分化为100⨯100的小区域分别模拟着陆,最终利用优选法绘制出了安全区域和软着陆轨道的图像。

着陆轨道的优化是一非线性、终端时间自由且带有控制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

本文利用着陆器质心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采取直接求解法,将问题转化为目标函数为燃料最省的的优化问题,运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得出最小燃料消耗为468.25kg。

关键词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优化模拟退火算法一.问题重述嫦娥三号于1时30分成功发射,抵达。

嫦娥三号在着陆准备轨道上的运行质量为2.4t,其安装在下部的主减速发动机能够产生1500N到7500N的可调节推力,其比冲(即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为2940m/s,可以满足调整速度的控制要求。

在四周安装有姿态调整发动机,在给定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后,能够自动通过多个发动机的脉冲组合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控制。

月球探测器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

月球探测器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

月球探测器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一、概述随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断深入,月球作为地球的近邻,已成为众多航天任务的重要目标。

月球探测器作为执行这些任务的关键工具,其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推力控制是月球探测器轨道设计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探测器的能源利用、任务执行效率和安全性。

对月球探测器推力控制轨道进行优化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探测器的性能,也是实现高效、安全、经济的月球探测任务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月球探测器推力控制轨道的优化设计方法。

我们将介绍月球探测器的轨道特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包括重力场模型、大气扰动、太阳辐射压等因素对轨道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分析推力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轨道设计中的应用,包括推力大小和方向的控制、轨道转移策略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推力控制轨道设计方法,旨在实现探测器能源利用的最大化、任务执行时间的最短化以及轨道安全性的提升。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月球探测器的轨道设计提供一种新的优化思路和方法,为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同时,我们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推动航天工程领域在轨道设计、推力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

1. 探月任务的重要性与意义探月任务是人类探索宇宙、认识自然、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里程碑。

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首次登月以来,月球探测任务不仅在科学探索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更在推动科技进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激发人类探索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月球探测任务的重要性与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月球探测任务对于科学探索具有深远意义。

月球作为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拥有独特的地理、地质和天文条件,是研究太阳系形成和演化、地球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对月球的深入探测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月球的构造、地质特征、矿产资源、大气环境等,为认识宇宙的奥秘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线索。

月球探测任务在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月球探测需要先进的航天技术、通信技术、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等多领域的支持。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一、本文概述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和利用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嫦娥三号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软着陆于月球表面,不仅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也为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软着陆过程作为探月任务中的关键环节,其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问题一直是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任务的轨道设计与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嫦娥三号软着陆任务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任务背景、软着陆过程的关键技术难点以及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在软着陆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优化模型建立的必要性。

文章将综述国内外在月球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轨道优化方法、制导与控制策略、以及着陆精度与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优化模型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提出一种针对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轨道动力学特性、制导与控制算法、着陆环境等多因素,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实现对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

还将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任务的技术水平,还可为其他航天器在复杂环境下的轨道设计与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月球环境及轨道特性分析在进行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之前,首先需要对月球的环境和轨道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

月球,作为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其表面环境复杂多变,重力场分布不均,且没有大气层保护,这些特点对嫦娥三号的软着陆轨道设计和控制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月球的重力场分布对轨道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

由于月球内部质量分布不均,其重力场呈现出复杂的特性,尤其是月球表面附近的重力梯度变化较大。

数学建模获奖论文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数学建模获奖论文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摘要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太空和月球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国的探月工程项目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嫦娥三号是我国首次实行外天体软着陆任务的飞行器,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地外天体软着陆自主避障。

对于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虽然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这仍然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嫦娥三号运行轨道的近月点和远月点的速度,然后确定了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

在这基础上,对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进行拟合确定,通过制导技术分析六个阶段最优控制策略。

最后,对确定的轨道和最优控制策略进行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在对问题一近月点和远月点位置确定和速度分析时,本文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求得在近月点的飞行速度为1.67km/s,在远月点的速度为1.63km/s,然后用微元迭代的方法,解得近月点的位置19.51W,32.67N,15km,远月点的位置160.49E,32.67S,100km。

在轨道的确定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将嫦娥三号软着陆的轨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近月点到距月球表面2400米的高空,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本文建立了基于软着陆二维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确定轨道,进而用MATLAB拟合出轨道。

第二阶段是从距月球表面2400米到4米,考虑到要避开月球表面障碍物,所以,用MATLAB将附件 3中的图像进行平面和三维作图,从而根据所做出的图像确定出此阶段的运行轨道。

在第三阶段的划分是嫦娥三号从4米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个阶段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在六个阶段运动过程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中,首先运用显示制导法进行六个阶段燃料的最优控制,约束条件是嫦娥三号在每个阶段燃料的使用尽量少。

然后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对六个阶段的轨道最优化进行设计,得出嫦娥三号着陆过程每个阶段最优轨道控制,通过避障制导技术得出嫦娥三号软着陆六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关键词:二维动力学模型最优控制策略显示制导法一. 问题重述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

月球探测器直接软着陆最优轨道设计

月球探测器直接软着陆最优轨道设计

2006—12—12, 12:19:12.37
2006—12—16. 2006一12—12.
19:57:22.27
12:19:12.34
207394.620
—6694.903
207391.730
·一6694.960
207391.060
0.968282
1.16079
0.968282
1.16113
0.968281
10920.967
2524.718
(7,/-0.1567。,SO.03330)
10920.966
2524.717
(wo.0355。,SO.00830)
10920.965
2524.717
(wo.0076。。SO.0022。)
表2月球软着陆制动段的有关参数
Table 2
Related parameters of braking stage of lunar soft—landing module
目标约束条件中,落地点高度^,取为0(不考虑 月球自转和落地点与目标点距离△r),则相应的约 束方程为:
{:三;
根据文献[3]中计算的击中轨道结果,利用其中 的推力最优控制公式计算最省能量的着陆轨道。假 定发动机推力大小恒定、方向分为恒定和可变两种
收稿13期:2006.06.21; 修回171期:2006.11-20 基金项目: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M450213)
问题,但若推力大小可变,则相当于采用了多级制 动,对安全定点着陆非常有利。因此在有条件的情 况下还是应尽量使用可变推力的发动机。

咎 口



t/s
(a)P=-2kN
0 ∞∞i0 1∞'∞t80卅0枷270枷抽300 t/s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

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李冬雪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7月国内图书分类号:V448.233国际图书分类号:629.783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硕士研究生:李冬雪导师:荆武兴教授申请学位:工学硕士学科、专业:飞行器设计所在单位:航天工程系答辩日期:2007年7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V448.233U.D.C.: 629.783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 OPTIMAL DESIGN OF LUNAR EXLPORER SOFT LANDING ORBITUSING FININTE THURST CONTROLCandidate:Li DongxueSupervisor:Prof. Jing Wuxing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Spacecraft Design Affiliation:Dept. of Astronautic Engineering Date of Defence:July, 2007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月球软着陆轨道设计是我国开展登月活动所必须先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从时间顺序上看,软着陆轨道可分解为以下几个阶段:霍曼转移段(有限推力变轨)、无动力下降段和动力下降段。

其中,根据不同最优控制要求,动力下降段又可分为燃料最省控制方式和精确定点着陆方式。

本文重点对有限推力变轨段和动力下降段的轨道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有限推力变轨段,将虚拟卫星概念应用于变轨问题研究,建立了有限推力变轨段相对运动动力学模型。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最优控制教材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最优控制教材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最优控制摘要月球软着陆是月球探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嫦娥三号采用自环月轨道开始的软着陆方案。

嫦娥三号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要保证准确地在月球预定区域内实现软着陆,关键问题是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

如何设计一条最优的软着陆轨道,采用最优的控制策略,使得嫦娥三号不仅能够安全、准确降落到预定降落点,而且使发动机消耗的燃料最少,是一个极具挑战的研究课题和任务。

对于问题1,本文采用经典二体问题的矢量解法并结合月心赤道惯性系求解得到了嫦娥三号在椭圆环月轨道上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速度和方向。

处理问题2时,依据软着陆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通过分别建立各个阶段的动力学模型来确定着陆轨道,如在动力下降段建立了均匀球体三维动力学模型和月心惯性系下软着陆动力学模型;在垂直下降段的接近段,建立了平面月球二维动力学模型,在垂直下降段的着陆段建立了垂直动力学模型。

为了最优控制嫦娥三号准确、安全降落到预定点,并且消耗燃料最少,在软着陆的6个阶段分别进行优化控制,得到最优变轨时发动机点火和关车的最佳位置,以及推力方向的最优控制律。

如进入霍曼转移轨道后,关闭发动机,利用月球引力飞行;根据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给出耗燃最优控制律,确定在动力下降段的最优推力并优化着陆轨道;在垂直下降段,分别对嫦娥三号在2400m和100m拍摄到的数字高程图中各个像素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数字高程图中区域的统计分布情况,嫦娥三号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调整位置,选择高程在100米左右的区域进行软着陆。

处理问题3时,由于机动点处的速度和位置的微小变化会对轨道产生影响,而在月球软着陆主制动段,影响制导精度的误差源主要有偏离标准飞行轨迹的初始条件误差和导航与控制传感器误差。

因此建立了初始条件误差模型和导航与控制传感器误差模型进行敏感度和误差分析。

表明发动机关机时的速度变化时,目标半径将变化非常巨大,同样发动机关机时的半径的变化同样会产生巨大的误差。

2014全国数学建模A题一等奖论文

2014全国数学建模A题一等奖论文

v2 = 526.94m / s 。即远月点的速度为 526.94 m / s .方向为水平方向。
图 3 着陆准备轨道环绕模拟
由于近月点和远月点分别是椭圆轨道的长半轴的两个端点, 且两点的连线经过月心 (图 3),因此由对称性可知远月点的位置为(19.51E,32.31S),高度为 100000 米。
360 = 30.301千米 / 度 2πR P 为纬度改变 1o 水平距离的改变量。 p=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1 2 1 2 mv1 + mg ′h近 = mv 2 + mg ′h远 2 2 其中: v1 为近月点的速度; v2 为远月点的速度。
⑵模型的求解 在本题中由于我们无法确定任意时刻减速动力以及速度的大小及方向, 因此我们通 过假设简化模型,从而对问题进行求解。由于发动机推力主要是用于减少飞行器的横向 速度,同时克服由月球引力引起的径向速度,我们假设了嫦娥三号可以通过自身调节机 制使得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受恒力作用,方向向下,水平方向也受恒力作用,方 向与水平速度方向相反,初速度为 1700m/s。 因此我们可以将抛物线下降的过程分解成竖直方向匀加速,水平方向匀减速的运 动。(如图 1)由附件 2 可知,嫦娥三号在 3000m 时已经基本位于目标上方,所以我们 认为在 3000 米处水平速度近似为 0,57 m / s 为其竖直方向速度。
§3 模型的假设
1.由给出的附件月球的形状扁率为1/963.7256,数量级较小,假设月球为一个球体。 2.由于从近月点100km左右的高度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时间比较对短,假设嫦娥三号不受 非球项、日月引力摄动等影响因素的影响。 3.假设月球引力场为平行定常引力场,嫦娥三号着陆轨道不受月球自转的影响。 4.假设月球表面海拔为零的球面势能为0。 5.假设嫦娥三号水平移动的距离近似为着陆划过月球表面弧度长度。 6.假设月球的重力加速度恒定,为 1 / 6 g 。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一、本文概述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月球作为地球的近邻,已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目标。

月球探测器的软着陆技术是实现月球探测任务的关键之一。

其中,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是实现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提高月球探测任务的成功率和精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的基本原理和有限推力控制轨道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月球探测器软着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接着,本文重点探讨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包括轨道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优化算法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分析不同优化算法在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还将对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轨道优化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技术概述月球探测器的软着陆技术是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安全、稳定着陆的关键环节。

它涉及到轨道设计、导航与控制等多个方面,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月球探测器的软着陆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接近段、下降段和着陆段。

接近段是指探测器从月球轨道进入着陆轨道的过程,需要精确计算轨道参数,确保探测器能够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

下降段是探测器从月球轨道逐渐接近月球表面的过程,这一阶段需要不断调整探测器的姿态和速度,以实现安全着陆。

着陆段则是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进行着陆的阶段,需要精确控制探测器的着陆位置和姿态,以确保探测器能够稳定地着陆在预定区域。

在实现软着陆的过程中,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月球探测器的推进系统通常具有有限的推力,因此需要通过优化轨道设计,使得探测器在有限的推力下能够精确地实现软着陆。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数学建模赛题77902392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数学建模赛题77902392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数学建模赛题77902392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摘要本文通过对着陆以及绕行过程中,各个因素对着陆速度以及着陆地点的影响的描述,通过对软着陆过程的探索,建立合理的模型来确定最优控制策略以及着陆轨道。

针对问题一、二,就着陆器轨道的近月点以及远月点的位置和嫦娥三号在该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进行分析,通过天体运动规律等,计算出近月点坐标分别为:(19.51°W,50.00°N),远月点坐标为:(19.51°E,50.00°S)。

近月点速度为1.67km/s,方向与径向成157 arccos1670θ=。

远月点速度为1.63km/s,方向与径向成21.67 arctan 1.63θ=。

针对问题三,求解最优策略,通过建立不同的坐标参考系,建立一系列月球着陆动力学方程,解出径向最优轨迹和燃耗次优控制方向角。

构成多项式制导公式。

针对问题四,确定嫦娥三号着陆轨道,应用多项式方程,仿真出着陆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径向距离与时间的图像,并对图像做出解释。

最后,对着陆过程中的各个因素产生的影响,对此阶段进行误差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

解决在软着陆过程中,获取最优控制策略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软着陆; 多项式制导公式; 天体运动学公式; 误差分析;敏感度分析一.问题重述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由于没有月球软着陆的经历,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嫦娥三号的着陆控制、减少软着路过程的燃料消耗将是面临的实际问题。

附件1 :给出了问题的背景与参考资料;附件2 :给出了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附件3: 给出了距2400m处的数字高程图;附件4 :给出了距月面100m处的数字高程图;试就我国的航天技术和外国软着陆的经验的相关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下面的问题:(1)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2)嫦娥三号近月点和远月点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共3篇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共3篇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共3篇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1月球探测器软着陆有限推力控制轨道优化设计近年来,人类对月球的探测工作日益深入,其中软着陆技术作为月球探测的重要环节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软着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推力控制让探测器缓慢降落,以避免探测器着陆时受到过大的冲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探测器的推力控制往往面临着多种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有限推力控制下实现月球探测器软着陆。

月球探测器着陆过程中内部推进系统所提供的推力都是有限的,因此软着陆需要通过对控制轨道的优化来保证探测器的着陆平稳。

探测器着陆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首先,需要对着陆区域进行有限制的搜索并找出一个合适的着陆点。

这需要针对不同探测任务确定不同的搜索标准,如着陆点的地形条件、光照强度等。

其次,需要优化着陆器的下降轨迹以应对地形和重力场等外部扰动,从而实现探测器的平稳着陆。

优化过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防止探测器在下降过程中与障碍物或坑洞碰撞;避免探测器受到不稳定的环境干扰;保证探测器在着陆前有足够的水平速度,从而避免在着陆时产生过大的冲击。

最后,需要在保证探测器着陆平稳的前提下,优化探测器最终降落点的位置,使其能够顺利完成预定的科学任务。

因此,着陆点的选择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采取数学模型和计算设计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建立一套数学模型去描述探测器下降的轨迹,并利用优化算法求解最优解。

例如可以采用流形法或者神经网络算法实现优化控制,或者采用模糊控制或者PID控制等方法来实现探测器的控制。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基础数据和仿真数据来对着陆过程进行模拟,以达到最优控制的效果。

在探测器软着陆的过程中,资金和时间限制都是重要考虑因素。

因为这个原因,优化设计需要采用最简单、经济的方案,并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硬着陆。

在着陆任务过程中,软着陆技术需要运用混合控制策略来实现较高的成功率和精度。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日益深入,月球作为地球的近邻,已成为空间科学研究的热点。

嫦娥三号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实施软着陆任务,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月球软着陆技术的国家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的设计与控制策略,以期为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of human space exploration, the moon, as a close neighbor of the Earth,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space science research.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Chang'e-3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a soft landing mission, marking China as one of the few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master lunar soft landing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desig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e Chang'e-3 soft landing orbit,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future lunar exploration missions.本文将对嫦娥三号软着陆任务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任务目标、着陆环境分析以及技术难点等方面。

接着,文章将详细阐述软着陆轨道的设计原则与优化方法,包括轨道参数的确定、轨道稳定性分析以及轨道优化算法的应用等。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数学建模赛题论文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数学建模赛题论文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07006016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

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

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 2014 年 9 月 15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摘要本文通过对着陆以及绕行过程中,各个因素对着陆速度以及着陆地点的影响的描述,通过对软着陆过程的探索,建立合理的模型来确定最优控制策略以及着陆轨道。

针对问题一、二,就着陆器轨道的近月点以及远月点的位置和嫦娥三号在该点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进行分析,通过天体运动规律等,计算出近月点坐标分别为:(19.51°W,50.00°N),远月点坐标为:(19.51°E,50.00°S)。

数字艺术设计赛题第02套

数字艺术设计赛题第02套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艺术设计”赛项(中职组)赛题 02一、情境创设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你将跟随探月飞船之视角进行一段浪漫的探月之旅。

本赛题围绕探月为主题,构建了三个工作模块:创意绘画是在草图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创意能力,完成绘画的创作;三维建模根据所给的透视图完成两个三维模型的创建;交互展示需要完成赛题各项场景制作与交互功能的实现。

二、任务设计模块一数字创意绘画(一)参考草图(二)任务描述1.背景介绍: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

草图表现了嫦娥号月球车登陆月球表面的情景:嫦娥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缓缓行驶,不远处有一名中国宇航员正在开展探月科考工作。

2.技术要求:数字绘画要求考生以草图为参考蓝本,应用提供的数字软件绘制1张能够表达此主题的完整插画。

要求整体构图完整、物体结构清晰、色彩搭配调和、画面艺术美观,能够表达星空这一场景,突出“嫦娥号”这一主体形象。

3.创意要求:绘画创意要补足车身上的文字(嫦娥号)和国旗形象,画面需要补充中国宇航员形象。

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根据创意构思重新设计构图,并且在不改变主体形象的基础上,增减画面中的场景要素、地形地貌,可以自行设计光影关系等等,确保画面有一定的美观性,创意表现要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提交文件类型1.提交源文件,删除无关图层,保持图层分类清晰;2.提交输出文件.JPG图片,图片尺寸的长度或宽度不低于2480px,分辨率300dpi;3.提交文件夹内包含源文件、JPG图片文件。

模块二数字模型设计(一)任务描述根据所提供的原图,分析其造型特征,使用3dsMax或Maya软件进行建模、分UV、贴图制作。

月球着陆系统方案

月球着陆系统方案

月球着陆系统方案引言月球着陆系统是指用于将航天器成功地着陆在月球表面的一系列技术和设备。

由于月球表面环境极其恶劣,其中包括低重力、极端温差、强烈辐射等因素,设计和实施一个稳定可靠的着陆系统对于成功完成月球探测任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月球着陆系统方案,包括系统组成、着陆模块的设计和测试、着陆过程的控制等。

系统组成月球着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着陆器:着陆器是月球着陆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载有探测器和设备的航天器安全降落在月球表面。

着陆器需要具备抗震、防尘、隔热等性能,以应对月球表面的恶劣环境。

2.下降阶段:下降阶段是着陆器从进入月球轨道到到达着陆点之间的阶段。

在下降阶段,着陆器需要准确计算下降的速度和角度,以确保在月球表面着陆时能够平衡稳定。

3.着陆过程控制系统:着陆过程控制系统是月球着陆系统的关键部分,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引擎和推进剂对航天器进行控制,以确保航天器在下降过程中保持稳定。

着陆过程控制系统需要具备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能力,以确保航天器能够精确着陆在预定的着陆点上。

4.着陆检测装置:着陆检测装置用于对航天器着陆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它可以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来检测航天器的速度、姿态和位置等参数,以及分析月球表面的情况,并将这些信息传送给着陆过程控制系统进行调整。

着陆模块的设计和测试着陆模块是月球着陆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其设计和测试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陆器的安全和稳定性。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设计:着陆模块的结构设计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抵御着陆过程中的冲击和震动。

此外,结构设计还应该考虑重量的控制,以确保整个着陆器系统的负载能够满足要求。

2.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对于着陆模块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抗冲击性、耐高温性、抗辐射性等特性。

3.模拟实验: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模拟实验来验证着陆模块的设计是否满足要求。

这些实验可以包括结构强度测试、重力模拟测试、温度循环测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球探测器登月着陆轨道优化设计摘要:为研究月球着陆器从着陆准备轨道向月面软着陆的最优控制问题,在考虑月球自转基础上,以减小燃耗和安全避障为指标,综合考虑天体对着陆器引力、月球自转、发动机推力等因素对着陆器绕月飞行的影响,将着陆器的登月过程分解为准备轨道、减速下降、姿态调整、避障着陆等几个阶段,对不同阶段的轨道定位、动力控制和着陆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建模分析和计算优化。

针对第一问,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动力学模型对着陆器绕月轨道=1.692×103m/s,的速度、姿态及落点等进行高精度定量分析,得到结果如下:速度v近=1.614×103m/s,方向为该点所在的椭圆轨道切线方向。

近月点坐标为v远(1752km, 199.51。

, 44.12。

)。

,远月点坐标为(100km, (18.47−2.08k)。

,− 44.12。

)。

针对第二个问题提出的轨道的最优控制问题,本文针对着陆器着陆过程中的下落过程利用动力学微分方程、霍曼变轨和轨道优化理论进行了建模,利用龙格库塔四阶方法求出不同控制策略下着陆器运动状态的数值解,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着陆器的控制策略和燃料消耗进行了优化,得出了优化后的控制轨道和相应的动力控制策略;针对避障扫描过程利用梯度分析和搜索算法,针对着陆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着陆时间提出了着陆方案。

最后,本文针对计算过程中可能引入的误差和太阳、地球等其他天体、月球自转可能引起的误差进行了分析,考察论证了计算结果的精度。

同时对于实际着陆器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参数变化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主要考虑推力F变化带来的影响,对控制方案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轨道优化模拟退火常微分方程龙格-库塔算法自主安全避障一、问题重述1.问题背景月球的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都已经开展了各自的月球探测计划。

我国也早已启动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也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

它实现了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

2.提出问题准确软着陆的关键是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

本论文中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3)对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二、问题分析对于第一问,分析月球、地球、太阳等天体对嫦娥三号的引力、月球扁率等因素对着陆点的影响,并判断是否可以忽略以简化计算。

另外,应充分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

再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等列动力学方程组解得近远月点的坐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对于第二问,要实现软着陆的最优控制,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需要从节省燃料和确保安全着陆两个方面考虑,其中前三个阶段主要考虑节省燃料的问题,第四阶段粗避障阶段综合考虑安全和节能两个方面,第五、第六阶段以安全着陆为重点,兼顾节约能源。

根据以上设计目标,本论文给出着陆器在各个阶段不同的飞行设计方案如下:1)对于着陆准备阶段,主发动机在远月点施加冲量进行霍曼变轨,只进行一次引擎推进减速,最大程度利用天体间引力为着陆器提供飞行动力,使着陆器从远月点高度沿椭圆轨道降低到近月点高度,以节省燃料。

2)对于主减速阶段,主发动机持续工作较长时间,燃料消耗巨大。

故应当基于动力学方程建立飞行器的最优轨道控制模型来尽量减小燃料消耗。

考虑到问题的求解较难,本文采取模拟退火算法求得最优解。

3)对于快速调整阶段,为了衔接主减速段和后续粗避障段,着陆器的姿态发生较大变化。

为了防止发动机熄火等因素,必须令发动机推力平缓变化。

同时基于快速以及节约燃料等因素加以综合考虑。

4)对于粗避障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在较大着陆范围内剔除明显危及着陆安全的大尺度障碍,为精避障提供较好的安全点选择区域,避免出现近距离精避障避无可避的风险,整体提高系统安全着陆概率。

本文拟运用梯度分析的方法找到安全着陆区域,基于确保着陆器成像因素,实际采用下降轨道接近与水平面夹角约45°的直线下降方式逐步靠近着陆区。

一旦接近着陆区,着陆器开始悬停。

5)对于精避障阶段,主要是在粗避障选取的较安全区域内进行精确的障碍检测,确保识别并剔除危及安全的小尺度障碍,确保落点安全。

下落过程中,采用分类处理措施,根据不同的距离,采取不同的下落速度,以节省燃料。

6)对于缓慢下降阶段,为了保证着陆月面的速度和姿态控制精度,着陆器要以较小的设定速度匀速垂直下降,并保持着陆器水平姿态。

从约30m高度垂直下降到离着陆点上方约4m的位置。

对于第三问,本文回顾了在计算前两个问题时为了简化计算而忽略的可能引发误差的因素,如地球、太阳等其他天体、月球的偏心率等问题对实际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文中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的精确性,分析了文章中得出的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范围,对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进行了评价。

在对敏感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本文主要考虑在着陆器实际运行时运行参数与理论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讨论了当发动机最大推进力、着陆器飞行姿态等参数与理论值存在偏差时计算结果产生的变化,对计算结果和控制方案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三、问题假设1.假设月球表面及绕月轨道为绝对真空,不存在任何空气阻力;2. 假设着陆器在真空中进行姿态调整的速度足够快,调整时间可以忽略不计;3. 假设着陆器的质量仅随燃料消耗而减小,不因其他因素发生变化;4. 假设着陆器初始燃料质量不小于1.4t;5. 假设着陆器始终工作正常,运行参数不随环境发生变化。

四、定义变量m:嫦娥三号质量;M:月球质量;G:万有引力常数;μ:月球引力常数;R:月球平均半径;r:着陆器距月心距离;(ϕ,θ):着陆器经纬度;v e:着陆器比冲;F:着陆器主发动机推力;h i:阶段i嫦娥三号距月面的瞬时高度;v i:中嫦娥三号的瞬时速度;m i:阶段i中嫦娥三号的瞬时质量;ε(X):误差X对结果的影响量级。

五、模型建立与假设1.近月点和远月点模型建立选嫦娥三号为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于月球表面不存在稠密的大气层,月球卫星的运动无能量耗散问题。

其运动主要受到月亮、地球、太阳等其他星体对其产生的引力以及主发动机的推动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 MmR2,得:月球对其引力:F月=3.47×103N地球对其引力:F地=6.49N太阳对其引力:F日=1.42×10 N其中,取万有引力常数G=6.67×10−11N⋅m2⋅kg−2,嫦娥三号在100km环月圆轨道上的飞行重量m=2.4×103kg,月球质量M=7.35×1022kg,环月圆轨道高度r环=105m,月球平均半径R=1.74×106m,地球质量M地=5.98×1024kg,地球与嫦娥三号距离取月地平均距离r地=3.84×108m,太阳质量M日=2.0×1030kg,太阳与嫦娥三号距离取日地平均距离r地=1.50×1011m。

随着轨道高度的降低,月球引力逐渐增大,而其他引力基本不变。

可见F月≫F地、F日,因此只需考虑月球对其的万有引力影响,地球、太阳等其他天体可以忽略不计。

现在考虑月球扁率对其影响,月球的赤道半径R赤=1737.646km,极区半径R极=1735.843km,而着陆点位于北纬44.12。

,半径介于二者之间。

若把极区半径当成赤道半径计算,其误差影响(η)为:η=F极−F赤赤=(R赤2R极2−1)×100%代入数据,算出值为0.207%,而实际上扁率影响还要远小于该值,因此扁率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把月球看作一个球体,取月球的实际平均半径R=1737.013km。

现在考虑着陆点与近月点的经纬度关系。

如图1,以月心为极点建立如图所示球极坐标系,则着陆点的经纬度可以表示为(ϕ,θ)。

其中,ϕ=199.51。

,θ=44.12。

当着陆点在水平方向改变1km 时,其精度改变为:Δϕ=12πR cos θ=0.000128。

当着陆点在竖直方向改变1km 时,其精度改变为:Δθ=12πR=0.0000916。

因此后面阶段对经纬度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着陆点经纬度等价于近月点经纬度。

在此球极坐标系中,近月点坐标为(1752km, 199.51。

, 44.12。

)。

如图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提供向心力GM r 2=m ∙v 2r推得嫦娥三号在100km 环月圆轨道上的飞行速度为v 环=√μR +r 远其中,月球引力常数μ=GM =4.902×1012N ⋅m 2⋅kg −1,代入数据v 环=1.633×103m/s在椭圆轨道运动过程中,嫦娥三号总机械能守恒,且在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E 等于其动能和势能之和,同时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列出方程如下:图2 图1{v近v远=R+r远R+r近E A=1mv近2−μm近E B=12mv远2−μmR+r远E A=E B解得:v 近=1.692×103m/s,v远=1.614×103m/s,方向为该点所在的椭圆轨道切线方向。

不考虑月球自转情况,因为远月点与近月点的经纬度关于月心对称,故远月点坐标为(100km, 19.51。

,− 44.12。

)。

现考虑月球自转对经度的影响。

根据开普勒三大定律,可以推导得椭圆轨道周期公式:T=2π√a3而由远月点到近月点,正好为椭圆轨道的一半,算得其时间t=(2k+1)T/2=(2k+1)6822s,其中k为沿椭圆轨道绕月旋转圈数。

其值由着陆器具体绕月情况即可确定。

月球自转周期T转=27.32166日=2.361×106s。

因此自转对经度带来的影响∆ϕ=(2k+1)68222.361×106×360。

=(2k+1)×1.040。

修正后的远月点坐标为(100km, (18.47−2.08k)。

,− 44.12。

)2.6个阶段的着陆轨道及最优控制策略1)着陆准备轨道其最优变轨策略为霍曼变轨方法。

霍曼变轨是一该阶段由远月点变轨至近月点。

种空间常用变轨方法,途中只需分别在远月点和近月点进行减速,相对地节省燃料。

具体操作如下:Δm=∫Fdt v e其中,t为该阶段所用时间。

由于v e是定值,因此只要推力产生的冲量越小,其燃料消耗也就越小。

而该阶段动量及质量公式为{m10v10−m1f v1f=∫Fdt m10−m1f=∫Fdtv e其中,v10=v环,v1f=v B。

把∫Fdt看作一个整体,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唯一性,得到无论F取何值,∫Fdt 都为一定值。

因此,基于减小月球引力对变轨的影响这一因素考虑,这里推力取最大值F=7500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