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考点33—34)共57页
红军长征PPT课件.
强渡大渡河
•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河 上的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 国民党军第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 图阻止红军过河。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 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 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 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海,进入城街,展 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战,红4团占 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迅速渡 过了大渡河。
我走喽!
谢谢!
再见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 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 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 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 上的错误,挽救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的 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 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 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 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我来 了!
授课人:吴荣圣
目录
• • • • 长征线路图 长征经过的省份 关于长征的诗词 歌颂长征的歌曲与影 视作品 概述 长征的开端 血战湘江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胜利会师 各地的红军长征纪念 馆 • 长征的意义 • • • • • • •
• • • •
巧渡金沙江
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 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 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 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 绕圈子,时东时西,忽 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 分兵力。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 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 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 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 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 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 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 渡河以南的企图。
九上历史长征知识点
九上历史长征知识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行动,被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长征的知识点。
一、长征的起因长征的起因是蒋介石政府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五次“围剿”。
当时,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但面临着蒋介石政府的大规模进攻。
为了保护革命事业和生存,中国共产党决定进行一次战略转移,即长征。
二、长征的时间和路线长征的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长征的路线是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最终到达陕西延安。
三、长征的组织和领导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的一次行动。
毛泽东、朱德等党的领导人在长征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坚决领导着红军队伍完成了长征任务。
四、长征的困难和挑战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例如,面临着敌军的追击和围剿,面临着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缺乏食物的情况。
在长征中,红军历经艰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五、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长征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组织能力,加强了党内的团结和纪律。
其次,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更广大的社会支持,扩大了党的影响力。
最重要的是,长征为中国共产党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六、长征的历史评价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
长征的成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长征的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被党和人民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和发扬。
七、长征的纪念和影响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事件,得到了广泛的纪念和研究。
每年的10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表彰长征的伟大意义。
长征的影响也超越了中国国内,被世界各国的革命者和历史学家所关注和研究。
八、长征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长征是一个充满了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的历史事件。
例如,红军女兵们在长征中表现出色,她们以坚定的信仰和勇敢的作风,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征》知识点专题汇总
《长征》知识点专题汇总1、起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经过参与人员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经过时间1934年10月—1935年10月路线经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11省;翻越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岷山、六盘山等2 0座大山;翻越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亚克夏山、马塘梁子)、仓德山(昌德山、昌德梁子)、打古山(拖罗岗、施罗山、塔鲁岗)等5座雪山;渡过雩都河、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腊子河、渭河等22条河流;1935年9月国民党军集中130多个团的兵力,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方针,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了新的围剿。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开辟新苏区。
1935年11月19日红2、红6军团共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
1936年3月20日红军进到贵州西南的盘县、亦资孔地区。
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电令红2、红6北渡金沙江,同红4方面军会师。
1936年3月31日红2、红6军团离开盘县,分两路向西急进。
1936年4月25~28日2、6分别从云南西北部的石鼓、巨甸地段渡过金沙江,向北前进,连续翻越了几座大雪山。
1936年7月2日到达甘孜地区,同红4方面军胜利会师。
7月5日红2、红6、红32军奉中革军委电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7月初红2、红4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共同北进,通过茫茫数百里的草地,击溃了国民党军的拦截。
9月初胜利进入甘南,控制了漳县、洮州、渭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8座县城及广大地区。
红1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附近地区南下,接应红2、红4方面军北上。
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4、红2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1方面军会师。
至此,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抗日战争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篇章,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外侮的壮丽史诗。
本文将从抗日战争的背景、全面抗战的展开、抗战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并对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抗日战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
而日本作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断侵略中国的领土和利益,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开始了长期的抗争。
二、全面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可以追溯到1937年7月7日,那一天,日本军队发动了对中国北部的卢沟桥的侵略,引发了全面战争。
中国政府决定全面抗战,并领导人民抗击日本军队的入侵。
全面抗战的展开,动员了全国人民,掀起了广泛的民族抗战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三、抗战中的重要战役抗战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其中,八百壮士坚守上海的淞沪抗战、武汉保卫战、广州保卫战、遵义会议等都是抗战中的重要事件。
特别是淞沪抗战,中国军民以顽强的抵抗精神,在日本侵略军的围攻下坚守到最后一弹,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正义;武汉保卫战的失败,使得国民党政府不得不迁都至重庆,从而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了艰难时期。
四、抗战英雄的诞生在长期的抗战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
其中,孙立人、陈毅、聂荣臻等无数志愿军将领和解放区领导人,在艰苦的条件下指挥作战、领导抗战,为中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著名的抗战英雄焦裕禄、黄继光、邱少云等也为中国人民树立了榜样,他们的事迹至今仍在人们心中流传。
五、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反抗外侮的伟大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解放战争成功打下了基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战还使得中国人民觉醒,意识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重要性,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考红军长征知识点
高考红军长征知识点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平的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这一历史性时刻背后,有着中国共产党长达近三十年的英勇抗争和浴血奋斗。
其中,红军长征是这段历史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在高考中,对于红军长征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以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
一、背景红军长征发生的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这一时期正是中国革命处于低谷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国共内战中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严重打击,独立自主发展的根据地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红军高层为了保全实力,重新集结和发展党的力量,决定进行长征。
二、起点红军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这也是当时中央苏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正是在江西时期,红军的战术转为游击战争,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战役,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然而,随着国民党对红军的重重围剿,红军不得不选择离开江西,保全自己的力量。
三、目标红军长征的目标地点是陕北,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最后一个根据地。
而长征的过程中,红军军事上首要的任务是要保持队伍的生存和爆发力,保证红军的战斗力不受到过度的损耗。
当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红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四、路线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十余次转移和巨大的牺牲。
红军长征的路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离开苏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向贵州、四川方向转移;第二阶段是穿越滇、黔、川边境地区,红军进行了一次艰苦的转移;第三阶段是东进到达陕南,红军取得了一次战略上的转移;第四阶段是贯穿川西北,最终到达陕北。
五、意义红军长征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体现在虽经过巨大的牺牲,红军最终得以保存下来的事实上,也体现在深刻的政治意义上。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党和人民进行抗战的先声。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后来中国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六、影响红军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与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六军团长征从1934年8月到10月,起点是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段,最终到达鄂西与红3军会师,3军恢复二军团番号,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七军团长征从1934年9月到11月,起点是中央苏区,终点是闽浙赣苏区。
十军团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起点是赣东北,至皖南伏击国民党军王耀武部,遭到白军猛烈反击,伤亡惨重;随后在皖南怀玉山遭到白军围歼,除参谋长粟裕率先头部队突围外,余部全军覆灭。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红军长征知识点总结
红军长征知识点总结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红军长征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红军长征参与部队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初,博古等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将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共中央机构向西转移至湖南西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一决定未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
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机关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瑞金、古城向西转移,由此开始了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二十四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则被留下在项英、陈毅等人领导下进行游击战,开始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蒋介石预见到中央红军的意图,在红军前往湘西的必经之路上集结大量兵力组成四道封锁线。
10月21日晚,中央红军在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一带突破国民革命军第一道封锁线,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携大量辎重沿粤赣、湘粤湘桂边缓慢西行。
11月5日至8日,突破了广东城口与湖南汝城之间的第二道封锁线。
八年级名著长征知识点
八年级名著长征知识点八年级名著《长征》是一部描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文学作品,作者巴金通过深入的调研和真实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段艰苦卓绝的征程。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长征》中的几个经典知识点。
1. 长征的起点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接受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始了几乎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长征。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瑞金地处江西省中部,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根据地。
在此前,国共两党在瑞金地区进行了长达几年的军事斗争,掌握了一定的军事控制权。
这为红军的开赴长征提供了比较稳定的基础。
2. 长征的路线长征的路线跨越了中国的18个省份,全长24000多千米。
红军在长征中走过了无数的山川河流,经历了艰辛的战斗和迁徙。
在长征初期,红军遭遇了数次重大的挫折,但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及时地调整了战略,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和策略,最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实现了胜利。
长征的路线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壮观的历史画卷,更是充满了民族精神和革命情怀的传奇。
3. 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历程,它对中国革命史和世界革命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被敌人围剿的危险局面,取得了新一轮革命斗争的发展基础。
同时,长征也给世界革命提供了典范和宝贵的经验。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4. 长征的领袖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人物毛泽东、朱德等领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带领着红军顶住了极大的困难和压力,在战斗中始终保持了高昂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之一,长征期间他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念,直接推动了新中国的成立。
总之,《长征》这部名著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人文精神和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
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真理和能量,用这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进步。
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考点33—34)ppt课件
复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简要经过 ; 2、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中国犯下的滔天
③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 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要求他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人士的努力,蒋介石被迫同意联共 抗日。国共之间已经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 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胜利
第四次反 1932年 30多
“围剿”
底
个师
周恩来 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
朱德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
胜利
第五次反 “围剿”
1933年 10月
100万
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城市 中心论,向城市全线出击
失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原因是什么?
广大红军将士能够坚持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方针
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
罪行; 3、知道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史实; 4、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意义; 5、能够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
量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6、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及其作用。
网络构建
长征原因 参加长征的红军 红军长征 长征开始时间 遵义会议:时间、内容、重要性 长征结束时间
《红军长征记》——最早的长征回忆录
伟大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之赞美、为之出版的书籍多多。
追溯长征“红色文献”的源头,许多专家学者都知道有一部长征亲历者最早的回忆录——抗战时期在延安,党中央曾部署编辑过一部《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或《长征记》,但是70多年来,至少在笔者的视野范围内,却似乎一直少有人说清它的内容、说准它的书名。
这样一部伟大的红色史籍,不知道怎么就像是被淹没了。
直到2002年,一则“《红军长征记》显露哈佛大学”的消息震动了出版界和收藏界,署名“沈津”的作者撰文,自称在哈佛燕京图书馆里发现了朱德签名赠送给《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的《红军长征记》,70多年来第一次证实了这部“最早的长征回忆录”实物的存在。
一些出版社自然想起了重印这套珍贵的《红军长征记》。
可是燕京图书馆却没有找到它。
几年前,著名红色收藏家杨翔飞在武汉淘寻旧书《红军长征记》——最早的长征回忆录逯士博时,突然发现一册装订粗糙缺少封面,只有上册没有下册,但是从前面“出版的话”,到“关于编辑的经过”,再到中间内容“出发前”……“第二次占领遵义城”等,直到最后一篇文章,全部内容完完整整,里面说得明明白白,这正是在1937年开始编辑、1942年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刊行的《红军长征记》。
大概是与“长征”有缘,让我有幸为大家揭谜这部伟大的史书。
特此摘录:出版的话这本富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珍贵的历史价值的《红军长征记》一书(原名《二万五千里》),从1937年2月22日编好直到现在,已经5年半以上了,其间因编辑的同志离开延安,而伟大的抗日战争又使我们忙于其他的工作,无暇校正,以致久未付印,这是始终使我们放不下心的一件憾事。
现在趁印刷厂工作较空的机会,把它印出来,为的是供给一些同志作研究我军历史的参考,以及保存这珍贵的历史资料(近来借阅的同志很多,原稿只有一本,深恐损毁或遗失)。
本书的写作,系在1936年,编成于1937年2月,当许多作者在回忆这些历史事实时,仍处于国内战争的前线,因此,在写作时所用的语句,在今天看来自然有些不妥。
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考点33—34)讲解
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指示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
平型关大捷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创造抗日根据地”的口号,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此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抗日根据地。
聂荣臻率部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党员, 著名的医生。一九三七年中国的 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医疗队, 于一九三八年初来中国,三月底 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 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他工作热 忱、责任心强,均称模范。由于 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 感染,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中国共产党
(2)国民党爱国官兵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 事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礼堂 举行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
胜利
第四次反 1932年 30多
“围剿”
底
个师
周恩来 声东击西,大兵团伏击,
朱德
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歼
胜利
第五次反 “围剿”
1933年 10月
100万
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城市 中心论,向城市全线出击
失败
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原因是什么?
广大红军将士能够坚持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方针
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失败?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
红军长征与抗日战争的密切关系
红军长征与抗日战争的密切关系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是两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尽管它们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首先,红军长征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次战略性撤退。
长征期间,红军面临着严峻的困境,包括敌人的追击和艰苦的环境条件。
然而,正是通过长征,红军得以保持了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征锻造了红军的战斗力、组织能力和忍耐力,为日后的战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抗日战争是红军长征的必然延伸。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在1937年爆发,持续了八年之久。
红军长征的成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组织基础,使他们能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红军长征期间形成的游击战争战术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于有效地消耗敌人的战斗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红军长征还加强了共产党与其他抗日力量的合作,形成了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之间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两者的共同目标上。
红军长征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想,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一个以工农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抗日战争的目标是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
尽管目标不同,但两者都追求着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都是为了实现中国的统一和繁荣。
红军长征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抗日战争则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践。
最后,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的密切关系也体现在两者的历史地位上。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壮举,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韧意志和顽强斗争精神,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而抗日战争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斗争之一。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的提升,也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
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
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事件,两者相伴相生,为中国的革命和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红军长征1927年8月,蒋介石发动了“清党运动”,这是对左派力量的大规模镇压。
毛泽东等领导的工农革命军部队在南昌发动的起义被镇压,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已经处于失败的边缘。
1934年10月,中国红军从江西开始了一场漫长的撤退,这就是著名的红军长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困境中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战略,它的实现使中国革命得以继续。
在长征中,红军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人员和装备经常处于短缺状态,加之面对敌人的种种困难和艰险,红军在途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改组和完善,为后来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长征是一个长期的锤炼,锤炼了红军的意志、战斗力和灵活机动性。
红军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寻找建立临时基地的方法。
他们主动攻占土地,组建根据地,利用当地人民的资源进行生产、储备物资,同时开展群众工作,疏散难民,治理疾病,下乡调查,建立各种政治组织和军事组织,维护群众利益,争取民心。
除了长征中的组织和策略方面,红军的奋斗精神也深深打动了人和历史。
长征是一次真正的革命的跋涉,红军的先遣队不受政治动荡的影响,保持了自己的意志,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遵义会议中的胜利。
在红军战士的不懈努力下,红军在长征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二、抗日战争在长征之后,红军继续与中央军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共产党秘密地进行着抗日各种准备。
这是为了应对日本政府在中国大规模进攻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抵御,争取民众支持。
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了。
中国人民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以抗日为主要目的统一,宣布成立了中央军委,颁布了《共同纲领》,为全党制定了更主动、稳步、前进的抗日路线。
在这次抗战中,红军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在抗日前线开展了积极的游击战争,并积极组织各种游击队和地方民兵进行游击攻击。
中国的长征与抗日战争
中国的长征与抗日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而中国革命的两个重要里程碑,分别是长征和抗日战争。
本文将以不同的段落来探讨这两场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一段:长征——中国革命的转折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次战略撤退,其目的是为了躲避敌人的围剿,并创建新的根据地。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经历了艰苦卓越的战斗,越过了五岭、四渡赤水、草地、戈壁沙漠等一系列险阻,最终到达了陕北地区并与当地农民建立了联系。
长征不仅是一次战略撤退,更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第二段:长征的影响——统一抗日战线的形成长征使得中共中央得以在陕北地区建立起来,并与中国农民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这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长征过程中,党的领导能力得到了提升,军事战略也得到了锤炼。
同时,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与当地群众紧密合作,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提高了人民的参与意识和对革命的支持度。
这些都为统一各个力量,组成统一抗日战线打下了基础。
第三段:抗日战争——中国与日本的大规模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对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是二战期间唯一拖垮日本的战争。
自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以来,中国人民展开了长达8年的艰苦抗战,最终在1945年的日本投降中取得了胜利。
抗日战争动员了全国人民,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各方力量团结一致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
第四段:抗日战争的意义——中国人民的伟大牺牲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据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的伤亡人数接近3000万人。
尽管如此,中国人民始终坚持抵抗,不屈不挠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
他们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奉献为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结论:长征和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重要节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打破了敌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封锁,使其得以在陕北建立起合作基础,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现代史红军的长征知识点
中国近代现代史红军的长征知识点红军长征是指在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中国近代现代史红军的长征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近代现代史红军的长征知识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1.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从东北到南方的福建,到处都有抗日的旗帜。
各界爱国人士愤怒谴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无法继续进行。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又抛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表面上看蒋介石是以抗日为最终目的,“安内”是为了“攘外”;然而以蒋介石害怕共产党革命甚于害怕日本侵华,不难看出,这是其为维护反动统治,以先“安内”为借口,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压制抗日民主运动。
“安内”是真,“攘外”在当时是掩人耳目而已。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不抵抗政策”的目的和实质是一致的。
中国近代现代史红军的长征知识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列表学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思考:红军为什么能够基本上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而没能取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四次反“围剿”时,王明“左”倾错误虽在党内占统治地位,但周恩来、朱德抵制错误指令,采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取得反“围剿”胜利。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如果中共中央能够执行毛泽东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根据地特点的正确军事主张,是可以取胜的。
然而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的“左”倾错误,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中国近代现代史红军的长征知识点: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1.中央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
红军长征初期由于继续执行王明“左”倾错误损失惨重。
2.遵义会议1)会议召开的背景:大多数党的干部和红军指战员对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境地的不满情绪达到了顶点,并从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正确。
长征体现的高考知识点
长征体现的高考知识点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高考历史科目中的重要知识点。
长征发生在1934年至1936年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经过艰苦的战斗与艰难的跋涉,最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长征是红军在十年内战中的一个转折点,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讨论长征相关的高考知识点。
首先,长征对于高考历史科目而言,是一道必考题。
考生需要了解长征所发生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并能够将其与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和联系。
长征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标志着红军从一片狭小的苏维埃根据地撤离到了更广阔的革命根据地,使得红军得以重建和壮大。
同时,长征中的一系列战役与战略决策,也对革命战争理论和战斗策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长征还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有关。
比如,地理学科中可以深入研究长征途经的地理环境,从地形、气候、交通、资源等方面分析长征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语文学科可以通过阅读和解析长征中的文学作品,如《红色娘子军》、《在井岗山上》等,深入了解长征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和意义。
还有,军事学科则可以通过研究长征的战略决策、军事行动和红军的组织结构等,深入剖析战争的本质和战争胜利的要素。
更重要的是,长征是一段具有历史意义的人民事业。
这场远征涉及到广大农民与工人的利益,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
长征中的红军战士展现了极高的革命意志和不同凡响的战斗力,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自己对于农民、工人阶级的无私奉献和无畏精神。
长征的成功,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赢得了更多的群众支持和政治影响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政治、组织等方面的领导地位。
除此之外,长征还具有较大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长征中的红军战士和指挥员们,他们的形象和事迹不仅成为历史的见证,也成为了文学、电影、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创作素材。
例如雷锋的哥哥雷华清在长征途中的牺牲,成了许多作品中的感人情节。
复习考点抗日战争——共31页文档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时局转折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团结抗日
• 七七事变……7月8日,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日。
• 中共中央发表《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 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武装保卫平津,武装保卫华北”,“国共 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解放战
渡江战役与南京、上海等地的解放 A
争
三大战役及其解放的地区
三大战役 参战部队 主要地点
解放地区
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沈阳、长春、锦 东北全境 州
淮海战役 规模最大 以少胜多 人民群众全力支持
平津战役
中原、华东 以徐州为中心 解放军
基本解放了长江 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广大地区
东北、华北 北平、天津、张 基本上解放了华
复习考点抗日战争——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的一次胜利。
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 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1)日军进攻 英国殖民地,英国要求中国派兵入缅作战
• 意图:解除日军对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威胁,保卫 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
• 《中英共同防御缜缅路协定》--保卫滇缅公路
• 意义:
– 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 – 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 – 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红军长征考点课件.ppt
6、三路红军会合在哪一年?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支方面军与甘肃会宁 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金沙江
遵义
红一方面 军
瑞金
7、红军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 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从图中可以看出1929—1933年间中国 共产党还创立了哪些革命根据地? 其中最大的根据地是哪一个?
观察与思考
观察图7—40,思考并回答:
1、这些革命根据地有什么共同的区域特点?
大都建立在各省的交界处,这些地方敌人的力 量比较薄弱,革命的基础比较好,有利于革命 队伍的存在与发展。
2、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够在这 些地方存在?
时间 背景
1924-1927年 多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中共三大: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实现
政治 基础 成果
破裂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发动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内容: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红 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意义: 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这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
自己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的会议,使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1935年10月,红军在哪里会师?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