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门诊制度及操作规程职责
门诊预防接种处方制度范本
![门诊预防接种处方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3b50b47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e.png)
门诊预防接种处方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门诊预防接种工作,确保疫苗安全、有效、规范地使用,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门诊预防接种工作中疫苗的采购、储存、运输、分发、接种及不良反应处理等环节。
第三条门诊预防接种工作应遵循安全、规范、免费、自愿的原则,确保适龄儿童和成人都能享受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
二、疫苗采购与储存第四条门诊应根据预防接种计划和实际需求,制定疫苗采购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五条门诊应从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单位采购疫苗,并签订采购合同,明确疫苗的品种、数量、价格、质量保证等内容。
第六条疫苗到达门诊后,应由专人负责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验收内容包括疫苗的品种、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等。
第七条疫苗应存放在符合疫苗储存要求的冷库中,确保疫苗的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同时,应定期检查疫苗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疫苗分发与接种第八条门诊应根据预防接种计划和实际需求,制定疫苗分发计划,并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九条门诊应按照疫苗分发计划,将疫苗分发到各接种点。
分发过程中,应确保疫苗的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第十条门诊接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熟悉疫苗的接种程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第十一条门诊应根据接种对象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疫苗接种方案,并告知接种对象及监护人。
第十二条门诊应在接种前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状况询问和评估,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接种。
接种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接种操作规程,确保接种安全。
第十三条门诊应做好疫苗接种记录,包括接种对象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接种日期、疫苗品种、批号、接种部位、不良反应等。
四、不良反应处理第十四条门诊应设立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机制,发现疑似不良反应 cases,应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第十五条门诊应对疑似不良反应 cases 进行详细记录,并跟踪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转诊。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岗位职责](https://img.taocdn.com/s3/m/4a87df1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c.png)
预防接种门诊岗位职责1、及时掌握本辖区儿童(包括外来儿童)情况,建立新生儿预防接种卡、证,按免疫程序的规定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实施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2、提出疫苗需求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
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疫苗效果的监测工作。
3、做好冷链设备的使用、保养工作,建立冷链运转记录。
4、进行常规接种率报告,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或事故进行报告。
5、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健康教育,对儿童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宣教。
6、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7、准确掌握辖区常住、暂住和流动人口中接种对象的变动情况,定期对辖区内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簿,消除免疫空白点。
8、掌握辖区内小学学生预防接种情况,定期查漏补种,杜绝发生因漏种而引发相关传染病的爆发。
9、承担上级布置的各项计划免疫工作任务。
10、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管理制度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预防接种中造成的感染或疾病传播,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和接种差错事故的发生,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以下制度:一、预防接种单位应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并建立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且经卫健局评审达标。
二、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应具有经过卫健局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承担。
三、预防接种门诊应设置候种、预检、询问告知及登记、接种、观察、办公等功能区,现场布局合理,避免与感染科室交叉。
四、配备合格的消毒设施、设备,做好接种前后接种室的消毒工作,做好消毒记录;定期对医疗用品及消毒物品进行更换,并做好更换记录。
五、配备足够的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严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方法、接种流程规范实施接种,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六、预防接种人员接种时,必须做到“三查七对一验证”,即接种前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卡(薄)与儿童预防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所接种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接种门诊管理制度
![接种门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508df8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a.png)
接种门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接种门诊的管理工作,提高接种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接种门诊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开展疫苗接种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第三条接种门诊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疫苗接种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保障接种对象的权益。
第四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接种门诊应当通过科学管理、规范流程,提高疫苗接种效率,降低接种风险。
第二章接种门诊管理第六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管理、物资管理、工作流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第七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疫苗接种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接种对象的个人信息、接种种类、接种时间等相关信息。
第八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预约接种服务制度,提供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方便群众接种疫苗。
第九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接种咨询服务制度,指导接种对象了解相关疫苗知识,提供科学的接种建议。
第十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疫苗保管管理制度,妥善保存疫苗,定期检查疫苗库存情况,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疫苗注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接种设备的管理、注射流程的规范、注射风险的应对等。
第十二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接种对象追踪管理制度,确保接种对象能够及时、完整地完成接种程序,提高接种效果。
第十三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接种监测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相关疫苗接种信息,做好疫苗接种监测工作。
第十四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接种风险评估和处理制度,做好应急处理准备,保障接种安全。
第三章接种门诊人员管理第十五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人员配备制度,保证足够的医护人员为接种工作提供支持。
第十六条接种门诊应当建立健全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每个人员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
第十七条接种门诊应当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接种技术和服务意识,确保服务质量。
规范化接种门诊规章制度
![规范化接种门诊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3633d5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f2.png)
规范化接种门诊规章制度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加强接种门诊工作的管理,规范接种流程,确保接种疫苗的安全有效性,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接种门诊人员,包括接种医师、护士等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接种门诊是指专门用于接种疫苗的机构,其具备有关疫苗接种条件和设备。
第四条接种门诊应遵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有效性。
第二章接种门诊的设置和管理第五条接种门诊应有专门的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包括接种医师、护士等。
第六条接种门诊应配备符合相关标准的接种设备和设施,保证接种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第七条接种门诊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
第八条接种门诊应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培训,确保接种人员的专业能力。
第九条接种门诊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接种设备和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转。
第三章疫苗接种流程第十条接种门诊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制定疫苗接种流程。
第十一条疫苗接种过程应先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接种者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第十二条疫苗接种过程应对接种者进行相关检查,如体温、过敏史等。
第十三条疫苗接种过程应选择合适的接种部位,并进行消毒处理。
第十四条疫苗接种应准确注射,注射完成后观察接种者情况,及时处理异常反应。
第十五条疫苗接种过程应做好接种记录,包括接种者基本信息、接种疫苗、接种时间等。
第四章疫苗接种后管理第十六条疫苗接种后,接种门诊应告知接种者相关注意事项,如接种反应、观察时间等。
第十七条疫苗接种后,接种门诊应定期对接种者进行随访,了解接种效果和接种者健康情况。
第十八条疫苗接种后发生异常反应时,接种门诊应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和报告工作。
第五章疫苗接种安全管理第十九条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接种工作的安全性。
第二十条接种门诊应定期开展疫苗的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接种疫苗的有效性。
第二十一条接种门诊应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保证接种人员的健康状态。
第二十二条接种门诊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记录管理系统,便于疫苗追溯和管理。
卫生院接种门诊管理制度
![卫生院接种门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86afa2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6.png)
一、总则为加强卫生院接种门诊的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疫苗接种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接种门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接种门诊的全面管理工作。
2. 设立接种门诊管理员,负责日常接种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3. 设立接种员,负责疫苗接种的具体操作和咨询。
4. 设立健康教育员,负责疫苗接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
三、接种门诊工作制度1. 接种门诊应设在交通便利、环境整洁、设施齐全的区域。
2. 接种门诊应设有预检区、接种区、留观区、健康教育区等区域,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3. 接种门诊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和消毒用品,确保疫苗接种安全。
4. 接种门诊应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种类、剂量和接种时间进行接种。
5. 接种门诊应实行实名制接种,要求受种者提供有效身份证件。
6. 接种门诊应做好接种登记工作,详细记录接种者信息、疫苗种类、接种时间等。
7. 接种门诊应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规定。
8. 接种门诊应定期对接种设备、药品和消毒用品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9. 接种门诊应定期对接种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接种技能和服务水平。
10. 接种门诊应积极开展疫苗接种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和接受度。
四、接种门诊安全管理1. 接种门诊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应对。
2. 接种门诊应加强药品和疫苗的管理,确保药品和疫苗的安全、有效。
3. 接种门诊应加强内部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 接种门诊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五、监督检查与考核1. 接种门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接种门诊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接种门诊管理员负责对接种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3. 接种门诊应定期对接种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态度等。
4. 接种门诊应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对表现优秀的接种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接种门诊人员管理制度
![接种门诊人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e17ffd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d.png)
一、总则为规范接种门诊人员管理,提高接种服务质量,确保预防接种工作安全、有效、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人员配置1. 接种门诊应配备具备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护师)资格的专业人员,负责接种工作的实施。
2. 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应熟悉预防接种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业务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三、职责分工1. 门诊主任负责接种门诊的全面管理工作,对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负总责。
2. 接种人员负责接种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接种前的咨询、接种时的操作、接种后的观察和随访。
3. 护理人员负责接种环境的管理、消毒、隔离以及接种后的观察工作。
4. 行政人员负责接种门诊的日常行政事务、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1. 接种人员应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预防接种免疫程序》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2. 接种人员在进行接种操作前,必须核对接种对象的信息,确认接种剂型、剂量和接种途径。
3. 接种人员应佩戴工作牌,穿着整洁的工作服,保持接种环境的清洁、卫生。
4. 接种人员在进行接种操作时,必须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5. 接种人员应做好接种对象的观察和随访工作,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接种对象,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6. 接种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考核与奖惩1. 接种门诊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知识、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方面。
2. 对表现优秀、业务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工作纪律、服务质量低下、造成不良后果的工作人员,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由接种门诊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c5bb9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c.png)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工作目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设立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提供有效的疫苗接种服务,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二、工作范围预防接种门诊工作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包括儿童疫苗接种和成人疫苗接种。
2. 疫苗存储和管理。
3. 疫苗供应和采购。
4. 疫苗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
5. 疫苗接种宣传和教育。
6.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
三、工作流程1. 接种前准备在开展接种工作前,必须认真准备,包括:- 检查疫苗存储条件,确保疫苗的质量和有效性。
- 制定接种计划,包括接种时间、地点和接种对象等。
- 准备接种所需的设备、用品和资料。
2. 接种操作- 接种前,对接种对象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并核对接种对象的个人信息和接种史。
- 按照疫苗接种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操作。
- 接种后,对接种对象进行观察和评估,并记录接种信息。
3. 疫苗管理- 疫苗采购: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进行疫苗采购,确保疫苗的及时供应和质量安全。
- 疫苗存储:配备专用冰箱和冷藏设备,遵守疫苗存储温度和条件要求,确保疫苗的保质期和有效性。
- 疫苗使用:按照疫苗使用管理制度,遵守疫苗使用时限和使用规则,确保疫苗的使用安全和有效性。
四、接种记录和信息管理- 对每位接种对象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接种信息、接种剂次和接种时间等。
- 做好信息的备份和归档工作,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完整。
五、宣传和教育工作- 制定宣传和教育计划,开展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 提供接种对象和家长咨询服务,解答疫苗接种相关问题。
六、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 监测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反应事件。
- 加强疫苗不良反应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众的用药安全。
七、工作要求- 遵循专业操作规范,确保接种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 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54a56e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d.png)
预防接种制度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所在地县(市、区)以上卫生局指定,承担本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接受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二、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报告所在地县(市、区)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疫苗接收、购进记录。
三、严格遵守疫苗储存、运输、使用管理规范,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冷链设备,保证疫苗质量。
四、严格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公示第二类疫苗的收费标准。
五、每月主动开展对责任区域适龄儿童的调查走访,及时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及各项预防接种相关资料,做好预约通知接种工作;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
六、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七、接种事情人员事情时应穿事情服、戴事情帽、实行佩证上岗;依照接种规范要求,对吻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注销薄与接种证,检察疫苗表面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工具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并依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实;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八、依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接种情况进行注销,并向所在地县(市、区)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使用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注销上报接种人数;在完成国家和省免疫规划后剩余第一类疫苗的,应当向原疫苗分发单位报告。
九、实施第一类疫苗接种要确保达到国家和省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收取第二类疫苗的服务费、接种耗材费;对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疫苗者,应告知疫苗相关知识、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以及接种禁忌征。
预防接种门诊规章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03bdb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8.png)
预防接种门诊规章制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预防接种逐渐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保护群众的健康,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预防接种门诊拟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介绍这些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
1. 接种资格(1)预防接种门诊仅对符合国家卫生部门相关规定的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具体接种资格将根据疫苗的适应症、接种对象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来确定。
(2)接种对象应提供相关身份证明和健康档案以供核实,确保接种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 接种预约(1)为了避免接种工作的混乱和拥挤,预防接种门诊实行预约制度。
接种对象可以通过电话、在线平台或现场预约的方式进行预约。
(2)预约时需要提供相关个人信息以及接种疫苗的名称和剂次,确保门诊能够准备充足的疫苗和工作人员。
3. 接种流程(1)接种前,接种对象需仔细阅读接种告知书,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工作人员应仔细向接种对象解释相关疫苗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2)接种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按照接种程序进行操作,并确保无菌操作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3)接种后,接种对象需在预定的观察区域停留一段时间,以便观察是否发生不良反应。
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工作人员。
4. 疫苗管理(1)预防接种门诊定期检查和更新疫苗的库存和有效期,并确保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疫苗的使用应按照国家卫生部门的指南进行,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对于已过期或损坏的疫苗,预防接种门诊应立即进行处置,避免对接种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5. 不良反应处理(1)如接种对象在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工作人员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并记录相关信息。
(2)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预防接种门诊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按要求配合调查和处理工作。
6. 接种记录和报告(1)预防接种门诊应建立完善的接种记录系统,记录接种对象的个人信息、接种的疫苗和剂次、接种日期等信息,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工作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工作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ffd9820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e.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工作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标题: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预防接种门诊是为了有效预防和把握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本工作制度的目标是确保预防接种门诊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和科学化,保障接种儿童和接种人员的健康平安。
二、工作职责1. 疫苗储存:严格依据疫苗储存管理要求,确保疫苗的储存温度恒定,防止疫苗的变质和失效。
2. 验收疫苗:接收到新疫苗后,进行验收,检查疫苗的包装和标签是否完好,确认批号和有效期,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到疫苗台账中。
3. 疫苗配送:依据疫苗需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精确配送疫苗到各接种点,确保接种点接收到正确的疫苗。
4. 接种登记:对接种人员进行登记,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接种日期、疫苗名称和批号等信息,并正确填写接种证明书,保证信息精确无误。
5. 疫苗接种:依据接种方案和接种指南,正确注射疫苗,确保接种程序规范和接种效果良好。
6. 不良反应监测:对接种后可能消灭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和记录,并依据相关要求进行上报和处理。
7. 健康宣教:向接种人员供应相关健康宣教,包括疫苗的作用、副作用和留意事项等,使接种人员能够正确理解接种的意义和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8. 疫苗废弃:对过期、变质、损坏的疫苗进行处理,并依据要求进行报废登记和销毁。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三、工作流程1. 疫苗储存管理流程a. 确定储存疫苗的特定储存区域。
b. 定期检查储存设备和温度记录,确保储存温度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c. 每天对疫苗储存温度进行记录和核对,准时处理温度特别状况。
d. 定期进行疫苗的库存盘点和质量检查,确保疫苗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 疫苗验收和配送流程a. 验收疫苗时,检查疫苗包装和标签是否完好,确认批号和有效期。
b. 将疫苗接收状况记录到疫苗台账中,包括批号、数量等信息。
c. 依据疫苗需求和配送方案,预备并进行疫苗的配送,确保疫苗的精确性和准时性。
d. 配送疫苗时,确认接种点的接收状况,并将疫苗配送状况记录下来。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8df364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4.png)
一、上班穿工作衣、佩带胸卡,衣帽整齐,服务热情周到,使用文明用语.坚守工作岗位,上班时间不干私活.二、保持室内外卫生整洁,按时做好室内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三、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疫苗、注射器、冷藏包、冰排与各种药械等.严格"三查三对〞, 即诊查儿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 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出生年月日、本次接种疫苗品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四、接种时严格疫苗接种操作技术,做到安全预防接种.五、接种后注意留观儿童反应情况,正确处理接种反应并与时上报. 与儿童家长或者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六、应与时处理剩余疫苗,并做好疫苗交接.与时上证、上册并与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登记薄或者录入微机.七、普与疾病防治知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八、正确使用和保养微机,做好数据备份,与时上报〔传〕计划免疫各种报表.九、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与疫情控制等工作.一、加强冷链设备的管理,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二、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时常擦拭保洁,冰箱冷冻室结霜不超过4 毫米,建立温度监测记录.每日2 次<上午上班后与下午下班前>观察记录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冷藏包每次用后与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与时送回冷冻室冻存.三、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 电源路线与插座应专线专用.四、所有计划免疫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1 、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预防接种工作规X》要求管理使用疫苗与注射器,实行专人管理.2、建立、健全各种疫苗和注射器出入库台帐,并做到帐物相符.3、疫苗按品名、批号、分类摆放,按规定的温度要求储存,并按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的领取和使用疫苗与注射器,杜绝失效浪费.4、冰箱内不得存放除疫苗以外的其它物品.5、严格遵守活疫苗、灭活疫苗的开启有效使用的时限.6、认真做好过期、失效疫苗、注射器与废弃疫苗、注射器的销毁处理与记录.7、若有发现疫苗或者注射器外包装破损或者从外观上有质量可疑,应暂停使用与时向上级部门报告.8、按规定进购和使用二类疫苗,相关资质文件和进货验收记录、分发记录齐全完整.9、每日2 次做好疫苗温度监测,并认真填写相关记录.为认真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卫生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 X》,为确保适龄儿童和泛博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杜绝疫苗因处置不当可能造成的不良伤害 ,特制定本制度 .一、县疾控中心由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疫苗的储存、运输管理工作 .接种单位也应确定专 <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 .二、各接种单位所进疫苗均由上级疾控部门逐级提供 ,并由疫苗冷藏车负责运送 ,或者由各接种门诊派专车通过配发的冷藏设备 <放置有冰排冷藏箱、冷藏包 >进行运输 .所有疫苗在运输到位后 ,应即将放置于冷库<冰箱、冰柜等冷链设备 >,保证疫苗质量安全 .疫苗在运输过程中 ,温度条件应符合储存要求 .三、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 ,应当索取和检查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提供规定的证明文件与资料 .收货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 ,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 ,做好记录 .符合要求的疫苗 ,方可接收 .疫苗的收货、验收、在库检查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四、疾控中心在向接种单位供应或者分发疫苗时 ,应提供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 .五、对验收合格的疫苗 ,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 ,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六、为保证合理使用疫苗 ,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各疾控中心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供应或者分发疫苗 .七、接种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 ##国药典》 <现行版 >、《预防接种工作规 X》等有关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要求 ,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 .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 ,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储存和运输 .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一、各预防接种门诊〔点〕要设立社会监督和意见箱,并有人专人负责管理.二、建立与所在辖区联系制度,听取和了解所在辖区群众的反映与意见.三、不定期向群众发放"征求意见卡〞,进行满意度调查.四、礼聘社会义务监督员,定期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五、各预防接种门诊〔点〕实施下列公开制度.〔一〕上岗人员佩戴附有本人照片、##和编号、科室、职称或者职务等内容的胸卡.〔二〕公示接种程序流程图、接种门诊平面示意图、预防接种须知、儿童免疫程序、疫接种价格.〔三〕公示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接种单位工作制度、安全注射制度、生物制品管理制度、冷链设备管理制度、接种副反应与事故处理监测报告制度等.一、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者自毁型注射器 .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 并通过计量认证〕 .二、预防接种室须达到《预防接种门诊规 X 化建设标准》要求. 使用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室进行消毒清洁,并用紫外线灯照射 30 分钟以上,做好登记.三、接种前须问询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 ,检查身体,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填写接种处方.四、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无标签或者标签不清, 过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者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五、接种时核对##、接种疫苗名称 .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 .按接种技术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卡介苗要分日接种.六、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者回收桶或者用毁型机集中毁型,并建立登记制度.七、接种后须观察 30 分钟.八、疫苗必须实行带冰接种.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九、医疗垃圾集中焚毁或者交正规医疗废物采集机构统一处理..一、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所属派出所、乡镇〔街道〕采集新生儿资料,每月定期到接生单位采集"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表〞 .二、例会制度 .指定辖区内的卫生员作为联络员 ,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 .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本月新生儿资料 ,核对本月采集的新生儿资料.三、与时查访 .卫生员收到卡后 ,与时巡访,调查新生儿的户籍所在地.发现户籍在其他医院辖区内的 ,应与时注明户口所在地地址 ,与时退卡给有辖权的医院.并反馈,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四、登记人册 .属于医院地段辖区的新生儿 ,工作人员应与时登记,建卡立册 .并按照计划免疫的程序 ,与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给家长 ,催促家长按时间来医院人保与接种有关疫苗 .如二个月未带小孩接种,应与时进行随访.五、资料保存 .新生儿入册后妥善保存报告卡 ,以备核查.做好"五变动〞登记工作.。
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窗口管理制度
![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窗口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b47293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3.png)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窗口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目标1. 规范预防接种门诊窗口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 保障接种者权益,确保接种安全。
3. 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三、工作职责1. 预防接种门诊窗口工作人员负责接种者的咨询、登记、接种、留观等工作。
2. 负责疫苗的接收、储存、分发等工作。
3. 负责接种门诊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四、工作流程1. 接种者到预防接种门诊窗口咨询,了解接种事项。
2. 工作人员对接种者进行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3. 工作人员告知接种者接种注意事项,如禁忌症、接种部位、接种时间等。
4. 接种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5. 工作人员根据接种者信息,领取相应疫苗。
6. 工作人员对接种者进行接种,并告知接种后注意事项。
7. 接种者在留观区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离场。
五、工作要求1. 工作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预防接种相关法律法规。
2. 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3. 工作人员应保持窗口整洁,提供优质服务。
4. 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5. 工作人员应做好疫苗的接收、储存、分发等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6. 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六、监督管理1. 预防接种门诊负责人负责对窗口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2. 医院定期对预防接种门诊窗口工作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整改。
3. 接种者对预防接种门诊窗口工作有投诉权利,医院应及时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预防接种门诊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以上制度,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窗口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接种者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f36466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9.png)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1.医疗单位取得《XX省预防接种门诊认证书》,设立预防接种门诊,承担本院管理范围内预防接种任务。
2.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须取得《上岗证》和《考核合格证》方可上岗,接种人员必须同时具备执业资格。
3.预防接种门诊一般分登记、候种、接种、观察、冷链室、资料档案室等功能分区(室),各功能分区须宽敞清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
4.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和移动硬盘,对接种资料实行信息化管理。
5.接种室配备足够接种台、接种盘、污物桶等设备以及必要的抢救药械、体检器材及消毒设施。
接种室要有降温取暖设备,并定期对室内空气、接种台面、地面等进行消毒。
6.接种人员持“三证”上岗,工作时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
7.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制度、疫苗使用和冷链管理制
度,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安全接种,杜绝接种事故。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报告调查工作。
8.接种人员须严格遵守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接种前履行预检和告知义务,发现有禁忌症和当前健康状况异常的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接种后观察30分钟。
9.按要求做好接种资料的记录、报告和保存工作。
各类接种资料要齐全完整、记录清晰并装订成册。
每月按时上报有关报表。
10.接种门诊负责人定期参加上级组织的会议培训。
每月组织本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例会培训。
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接种门诊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bcf85dba5e9856a571260e8.png)
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为了确保预防接种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差错,根据免疫规划有关要求,特制订规范化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接种门诊要求环境整洁、采光良好,通风保暖,有醒目的标志,并与病房、门诊等病区隔开,以避免交叉感染。
二、接种前及时收集儿童出生情况,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及时采取预约、电话、手机短信、通知单、口头通知等适当方式,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进行接种。
三、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情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必要时测量体温和进行检查,并做好预检记录。
凡有禁忌症的对象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做好家长或监护人解释工作,并在接种卡、证上做好记录.四、在实施接种前,采取口头或接种通知单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在免费的第一类疫苗中有第二类替代的同品种疫苗时,应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可以自愿、自费选择接种。
五、儿童预防接种证的登记要求完整、规范,由接种医生签名.六、接种人员必须持有《计划免疫上岗证》,接种时穿戴工作衣帽、口罩,洗净双手。
接种前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出现差错事故,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进行接种。
七、按冷链管理要求及时准备好所需疫苗,接种时必须做到苗不离冰,活疫苗开启后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超过一个小时未用完必须废弃。
八、及时准备好一次性注射器、70%酒精、棉签、冰排、冰藏包等器材。
九、进行紫外线消毒和操作台面及地面的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十、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30分钟.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和处理。
十一、发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和向县级疾控中心报告。
十二、接种完毕及时处理剩余疫苗,未打开的疫苗做好标记,放冰箱保存,于有效期内在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及时清理接种现场和消毒,做好相关记录。
十三、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接种卡,并确定需补种的名单,下次接种前补发通知。
预防接种制度
![预防接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b24edae804d2b160b4ec0fb.png)
1、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1)2、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职责 (2)3、安全注射制度 (3)4、生物制品管理制度 (5)5、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6)6、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 (8)7、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制度 (9)&预防接种操作规程 (10)9、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 (11)10、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12)11、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 (13)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上班穿工作衣、佩带胸卡,衣帽整齐,服务热情周到,使用文明用语。
坚守工作岗位,上班时间不干私活。
二、保持室内外卫生整洁,按时做好室内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疫苗、注射器、冷藏包、冰排及各种药械等。
严格“三查三对”,即诊查儿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出生年月日、本次接种疫苗品种(规格、齐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四、接种时严格疫苗接种操作技术,做到安全预防接种。
五、接种后注意留观儿童反应情况,正确处理接种反应并及时上报。
与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六、应及时处理剩余疫苗,并做好疫苗交接。
及时上证、上册并及时将接种情况转入预防接种登记薄或录入微机。
七、普及疾病防治知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
八、正确使用和保养微机,做好数据备份,及时上报(传)计划免疫各种报表。
九、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监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职责一、收集掌握本辖区人口资料,包括总人口数,15岁以下人口数,0-7岁各年龄组人口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及流动的适龄儿童数。
二、及时对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册、接种证。
三、按时对适龄儿童实施免疫接种,并做好接种记录。
四、统计接种资料,按时上报规定报表。
五、正确掌握各种疫苗免疫程序及接种技术、接种部位、接种剂量和接种禁忌症。
六、制定和上报疫苗需用计划。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7e084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d2.png)
防备接种门诊工作制度一、目的和背景本制度旨在规范和改进防备接种门诊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人员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防备接种门诊的全部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
三、工作流程1.预约与登记–患者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平台预约接种时间。
–接种人员依据接种人数和疫苗存量进行接种时间的布置。
–患者来院后,前台接待人员核对预约信息,并完成登记工作。
2.接种咨询–医生和护士向患者供给有关疫苗的咨询服务,解答疑问并告知接种注意事项。
–依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医生和护士判定是否适合接种,并在病历中做出相应记录。
3.疫苗准备与存储–医生和护士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从疫苗冷链库存中取出所需疫苗。
–在取出疫苗前,核对疫苗的品种、批号和有效期。
–依照规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存储疫苗,定期检查和记录疫苗的储存温度。
4.接种操作–医生和护士在干净、消毒良好的工作间内进行接种操作。
–在接种前,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确认患者是否符合接种条件。
–依据接种程序,将疫苗正确注射到患者体内,确保注射操作精准无误。
–在接种完成后,妥当处理疫苗废液和废弃物,保持工作间的清洁和整齐。
5.接种记录与报告–医生和护士适时、精准地记录患者的接种信息,包括疫苗名称、剂量、接种时间等。
–每天结束时,将接种记录整理成报告,上报给主管部门。
–定期对接种记录和报告进行审核和复核,以确保数据的精准性和完整性。
四、安全管理与措施1.疫苗安全–疫苗由专人管理,严格掌控疫苗的购进、接收和发放等环节。
–定期组织疫苗冷链运输和存储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设立疫苗库房,并按规定进行防火、防潮和防盗等措施。
2.废弃物管理–设立专门的废弃物收集容器和处理区域,确保废弃物的适时清理和处理。
–废弃物依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封装和处置。
–定期对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废弃物处理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门诊疫苗管理规章制度内容
![门诊疫苗管理规章制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8598d5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0.png)
门诊疫苗管理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门诊疫苗管理工作,提高疫苗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民众健康,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门诊的疫苗接种部门,负责门诊疫苗接种工作的所有医务人员和行政人员均应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三条门诊疫苗管理工作应按照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相关标准要求执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
第四条门诊疫苗管理工作应坚持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加强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效。
第五条门诊疫苗管理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保护患者隐私,提供优质服务,增强患者满意度。
第六条门诊疫苗管理科室负责全面贯彻执行本规章制度,定期进行疫苗管理工作的评估与改进。
第二章疫苗接种第七条门诊疫苗接种工作应坚持根据国家和地方疫情形势及疾病预防控制需求,合理、先进、有效地制定接种计划。
第八条门诊疫苗接种工作应按照相关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疫苗质量、接种技术和服务质量。
第九条门诊疫苗接种工作要加强注射操作规范,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针头、针长、注射角度和深度等要求,确保注射效果。
第十条门诊疫苗接种工作要建立健全疫苗接种记录,准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接种疫苗的详细情况和剂次,保留相关资料备查。
第三章疫苗储存和运输第十一条门诊疫苗管理科室负责疫苗的储存和运输工作,要按照相关规定确保疫苗的保质期。
第十二条门诊疫苗的储存和运输要严格遵守疫苗管理规定,配备符合相关标准的冷链设备,定期检测冰箱温度,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三条门诊疫苗的储存和运输要建立完善的记录和管理制度,包括疫苗的进销存记录、温度监测记录、疫苗报废记录等,确保数据真实可信,备查便捷。
第四章疫苗管理第十四条门诊疫苗管理工作要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五条门诊疫苗管理工作要加强疫苗风险评估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置。
第十六条门诊疫苗管理工作要开展疫苗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保证接种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dc946d8bceb19e8b8f6ba7b.png)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每天上班后,及时清理门诊室内外卫生,保证按时开诊。
二、接种人员上岗时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洁净,持证上岗。
应具备工作责任心,主动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知识。
尚未完成基础免疫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三、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安全注射”制度,避免接种差错和接种事故的发生。
四、做好疫苗、固定资产登记、保管、保证账物相符、账苗相符
五、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
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
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品器械等。
六、提倡微笑、人性化服务、尽量避免与家长发生冲突、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七、按照上级要求及时收集、整理人口资料、接种资料等,并按时上报。
八、服从上级临时指令性任务的调配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一、建立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事故登记本,专人负责。
二、对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偶合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三、责任报告人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四、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接到报告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立即核实,组织调查。
卫生部门调查组原则上由临床、流行病、免疫规划和实验室检验等有关专业人员组成。
六、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其他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
七、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
由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的,补偿费由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由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的,补偿费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八、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为0.33(1/3支)ml,并同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有关抗休克处理。
九、晕厥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松解衣扣,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温开水、热糖水喝,必要时可针刺或用手掐人中穴;数分钟后仍不恢复者,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并通知临床医生救治。
预防接种服务流程预防接种证、卡的建立流程1、为6岁及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通过查询金苗系统产院平台,通知家长办理预防接种证;同时,为6岁及6岁以下寄居本地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2、查验儿童接种手续(居住证明,出生证明,预防接种证)。
3、将儿童基本信息及接种信息录入金苗系统,统一使用金苗系统生成的儿童编码后6位做为接种证号。
4、预约下次疫苗接种时间及家长课堂听课时间。
5、联系公卫办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及儿保档案。
6、预防接种证交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7、新建儿童信息根据片区登记至《预防接种登记簿》,该册由门诊保管。
预防接种证.卡的使用管理流程1、每日接种结束后,根据接种通知单统计接种量,登记至疫苗日接种量统计表。
2、在金苗系统中进行门诊接种查询,将当日接种信息登记至《预防接种登记簿》。
3、每日将儿童接种信息上传服务器和作好数据备份。
4、每季度对《登记簿》进行整理。
免疫规划查漏补种流程1、专人负责,使用金苗系统每周查验。
2、电话通知督促接种,在系统中登记未种原因。
3、登记查漏补种表1,每月检查后对未种儿童再次通知。
4、每季度汇总,填写报表及总结。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1 皮内接种法1.1 适用疫苗:卡介苗。
1.2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1.3 操作方法1.3.1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左侧儿童胳膊1.3.2 用0.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度~15度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向旋转达80度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2 皮下接种法2.1 适用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2.2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附着处皮肤2.3 操作方法2.3.1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固定儿童双腿;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3.2接种人员用0.5ml注射器配上5.5号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度~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3/2,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3 肌内接种法3.1 适合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等。
3.2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3.3 操作方法3.3.1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坐于家长腿上,固定儿童双腿;家长左手紧抱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和中乱动。
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3.3.2使用时充分摇匀,注射第二针应更换另则部位。
3.3.3用适当规格的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度,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4 口服法4.1 用于口服脊灰疫苗的接种。
4.2 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苗送入儿童口中用凉开水送服咽下,月龄小的儿童,喂服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放入口杯内,加少许凉开水碾碎,溶解成糊状服用。
4.3 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一刻后再服。
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充分摇匀,无菌开启安瓿,准确吸取0.5ml。
五、选上臂三角肌皮肤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70~9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的2/3,放松皮肤,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棒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冷冻保存,使用时放在冷藏设备内,做到“苗不离冰”,严格“一人一杯一勺”制度。
四、服苗方法:(一)用一次性小勺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用37摄氏度凉开水送服咽下。
(二)月龄小的儿童,喂服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放入口杯内,加少许凉开水碾碎,溶解成糊状服用。
(三)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五、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
六、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七、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根据儿童身体状况及家长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预防接种证上做好登记。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一次性0.1ml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无菌开启安瓿,注入专用注射用水,摇动安瓿使之溶化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之充分混匀(注意不要产生泡沫),准确吸取0.1ml。
五、选接种儿童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酒精常规消毒,与皮肤呈10~15度角刺入皮内(严禁注入皮下或肌肉中),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头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拔出,勿按摩接种部位。
六、在预防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及家长签名等。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去。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流脑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无菌开启安瓿,注入专用注射用水,摇动安瓿使之溶化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之充分混匀(注意不要产生泡沫),准确吸取0.5ml。
五、选接种儿童上臂三角肌外下缘酒精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的1/3~2/3,放松皮肤,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含麻成分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做好记录。
三、疫苗要冷藏保存,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苗”制度。
四、检查疫苗是否有效后,无菌开启安瓿,注入专用注射用水,摇动安瓿使之溶化后,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之充分混匀(注意不要产生泡沫),准确吸取0.5ml。
五、选接种儿童上臂三角肌外下缘酒精常规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针头的1/3~2/3,放松皮肤,回抽无血后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批号、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接种完毕后,让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停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对接种后废弃的注射器和安瓿要正确妥善处理。
乙肝疫苗接种操作规程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洁。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
同时根据儿童身体状况及家长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预防接种证上做好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