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科学》近十年载文与核心作者群分析-论文
大豆论文
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特性的研究重庆工商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004级单光印指导老师:周文斌摘要: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是大豆分离蛋白重要的功能特性,乳化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
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研究的试验方法很多,有分光光度法,离心法,电导法等。
蛋白质乳化性是指蛋白质能使油与水形成稳定的乳化液而起乳化剂的作用。
在离心速度为3000r/min的条件下,对影响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的油相体积分数, 蛋白质溶液浓度,均质压力、pH、离子强度、离心速度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得出:在测定的范围内,对乳化稳定性影响最大的是油相体积分数, 然后依次是蛋白质溶液浓度、均质压力、pH、离子强度。
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的大小都比较小。
结果表明蛋白质溶液浓度1%时最佳的乳化条件为:油相体积分数25%,离子强度为0.1mol/L, 均质压力为20Mpa,pH为6。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乳化稳定性; 离心法Abstract:The emulsibi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characteristic of soybean separation protein, the application of emulsibility in food industry has extremely widespread used. There are many methods to measure the soybean separation protein emulsible, such as the spectrophotometric, the centrifuge process, and the conductivity, and so on. The protein emulsibility is refers to the protein mass energy to cause the oil and the water forms the stable emulsion as the emulsifier function.Under the 3000r/min condition, to make the emulsion of the soybean separation protein more stable , oil phase volume score, the protein solution concentration, pH, the ion intensity and the centrifugal speed were researched. In the determination scope, Obtained: the affects which affect in a big way to the emulsion stability is the oil phase volume score. the protein solution concentration, homogeneous pressure pH, the isotropic pressure, the ion intensity were followed in order,the centrifugal speed and the centrifugal time to influence emulsion stability are quite small. The result indicated the best emulsified condition is: The oil phase volume score 25%, protein solution concentration 1%, pH is 6, the ion intensity is 0.1, homogeneous pressure is 20 Mpa, the speed centrifugal 3000 r / min, centrifugal time 5 min.Key words: soy protein isolates; emulsion stability; centrifugal method第一章前言1.1 大豆蛋白质概述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食品的第一大营养素。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七版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年版)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作者:北京大学图书馆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日期:2015-8-25人气:273?标签:北大核心?法律类?政治类?经济类?教育类?文学类历史类?医学类?农业类?工业类序号?中文刊名Q(除Q94/Q98).生物科学(除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1?生态学报2?生物多样性3?应用生态学报4?生态学杂志5?遗传6?微生物学报7?生物工程学报8?水生生物学报9?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0?微生物学通报11?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2?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3?古生物学报14?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5?生物技术通报16?古脊椎动物学报17?微体古生物学报19?生物物理学报20?生物技术21?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Q94.植物学1?植物生态学报2?西北植物学报3?植物学报4?植物研究5?植物科学学报6?植物生理学报7?菌物学报8?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9?广西植物10?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1?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Q95/Q98.动物学/人类学1?兽类学报2?昆虫学报3?动物学杂志4?应用昆虫学报5?人类学学报6?四川动物7?野生动物(改名为:野生动物学报) 8?中国实验动物学报S.综合性农业科学1?中国农业科学2?华北农学报3?干旱地区农业研究4?南京农业大学学报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江苏农业学报7?西北农业学报8?华中农业大学学报9?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0?西南农业学报11?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2?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4?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5?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6?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7?南方农业学报18?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9?新疆农业科学20?江苏农业科学21?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2?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3?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4?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5?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6?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7?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9?甘肃农业大学学报30?河南农业科学31?浙江农业学报32?新疆农业大学学报33?福建农业学报34?四川农业大学学报S1农业基础科学1?土壤学报2?水土保持学报3?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4?土壤通报5?土壤6?中国水土保持科学7?中国生态农业学报8?中国土壤与肥料9?中国农业气象10?水土保持研究S2农业工程1?农业工程学报2?农业机械学报3?灌溉排水学报4?中国沼气5?节水灌溉6?农机化研究7?排灌机械工程学报8?中国农村水利水电S3,S5农学(农艺学),农作物1?作物学报2?中国水稻科学3?玉米科学4?麦类作物学报5?中国油料作物学报6?植物遗传资源学报7?棉花学报8?分子植物育种9?大豆科学10?杂交水稻11?核农学报12?作物杂志13?种子14?花生学报15?中国稻米S4植物保护1?植物病理学报2?植物保护3?植物保护学报4?中国生物防治学报5?农药学学报6?农药7?环境昆虫学报8?中国植保导刊9?植物检疫S6园艺1?园艺学报2?果树学报3?北方园艺4?中国蔬菜5?中国南方果树6?食用菌学报7?热带作物学报8?中国瓜菜9?经济林研究。
大豆
第24卷 第2期2005年 5月大 豆 科 学SO Y B EAN SCIENCEVol.24 No.2May 2005我国大豆转基因研究进展3武小霞 李文滨33 张淑珍(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哈尔滨150030)摘要 我国大豆转基因发展很快,本文就大豆转基因中常用的方法:农杆菌介导法、电击法、PEG 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传导的原位基因转化等的技术环节、在大豆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方面转化外源基因上的应用状况,大豆再生体系建立以及对国内大豆转基因的展望。
关键词 大豆;转化方法;外源基因;再生体系中图分类号 S5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41(2005)02-0144-06 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经济作物,对改善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的贡献。
但同时大豆的品质和产量又受各种病、虫、草害的影响,人们试图利用转基因方法来改善大豆的产量、品质和抗逆能力,按着人的需求培育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
本文将对20年来我国在大豆转基因研究与利用方面的概述,特别是重点阐述采用的主要转基因方法、转入外源基因和大豆再生体系建立以及在大豆上应用的状况及展望。
1 国内大豆转基因的主要方法国内大豆转基因的主要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电击法、PEG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等方法,下面将它们的技术环节、在大豆上应用的状况做以介绍。
111 农杆菌传导法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外源基因农杆菌介导转化大豆最早始于Facciotti(1985)。
Hinchee (1988)首次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转基因大豆植株,再生植株后代呈3∶1分离。
此项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被大多数转基因工作者使用。
111.1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机理农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杆菌。
现已发现,与植物基因转化有关的有两种类型:一为根癌农杆菌(A g robacteri um t umef aciens),它含有Ti质粒,能诱导被侵染的植物细胞形成冠瘿瘤;二为发根农杆菌(A g robacteri um rhi z ogenes),它含有Ri 质粒,能够诱导被侵染的植物细胞产生毛发状根。
大豆业遗传领域的拓荒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
数量性状遗传体系》 最近出版, 他参与编撰的 《 田间试验和 统计方法》 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采集1 0 0 5 0 多种大豆 品种
南 京农 业 大学 拥有 全 球 第 三 、 中国第 二 的大 豆 种 质 综 合性 状 数据 库 , 存 1 0 0 保 0 多份 大 豆 品种 , 5 这个 数据 库 的存 在, “ 是 国家大 豆改 良中心 ” 址南农 的重 要原 因。 选 提起 这个 “ 库” 农 大 的师生对 盖钧 镒 的敬 意溢 于言表 。 0 纪8 宝 , 2世 0 年代 , 盖钩 镒 首次 赴豆 生 0 产因胞 囊线 虫病 几乎 陷入 灭顶 之灾 , 中国北 京小 黑豆 的抗 是
少年壮志奉献农 业
盖钧 镒 1 3 年 出生于 江 苏 无 锡市 , 的父母 虽 然 文化 96 他
想 主 义色 彩 的年代 , 盖钧 镒 毫不 犹豫 立下 为农 业奉 献一 生 的
志愿 。
16 年, 3 9 盖钧镒 报 考 大豆 遗 传学 家马育华 的研 究生 , 在
水平 不 高 , 却非 常重 视 对他 们 兄 妹 的教 育 , 小 学 中学 读 的 他
份, 建成大豆种质综合性状数据库。 规模仅次于中国国家种
质库 和美 国农业部 的大豆种质 资源 库 。 19 年, 9 8 国家 启动 种子工程 , 南农 大 豆研 究 所 “ 力挫群 雄” 争 得 “ , 国家大 豆 改良中心 项 目” 落户。
6 年 代 初 参加 育成 并 推 广 了南 京农 学 院第 一 批 大豆 新 品 种 0 “ 农 1 3 3 、“ 农1 3 6 等 。 此他 就 将根 深 深 扎 南 — ” 南 — ” 3 3 从 在大 豆遗 传 育种 领域 , 即便在 “ 革” 文 那样 的艰 难 岁月 , 钧 盖
大豆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应与群体育种
四、结论
ms1雄性不育群体可获得15 15% 20% 1、ms1雄性不育群体可获得15%-20%的 不育性。 不育性。 2、ms1亚群体的改良是可以成功的。 ms1亚群体的改良是可以成功的。 大豆ms 群体通过不断优化、选择, ms1 3、大豆ms1群体通过不断优化、选择,群 体仍具有变异类型广泛、 体仍具有变异类型广泛、株型性状分离均 衡的特点。 衡的特点。 亚群体改良与种质创新、 4、亚群体改良与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的结 合为轮回群体的实际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合为轮回群体的实际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群体
db
81.3
21.0
31-125
2.6
76.0
0-8
35.5
73.7
1-141
LD 组Ⅰ 组Ⅱ 组Ⅲ
90.8
25.0
41-153
2.5
68.7
0-7
36.6
65.8
1-107
85.2
21.8
32-138
2.6
75.0
0-8
38.1
69.4
3-144
80.3
24.0
35-138
4.7
45.0
0-10
36
54
10
47
26
27
22
47
31
25
15
19
41
27
72
15
69
16
21
28
51
27
51
223210184033
67
22
78
15
28
56
73
18
9
40
59
1
99
杨庆凯教授——大豆研究的全才
杨庆凯教授——大豆研究的全才常汝镇【期刊名称】《大豆科技》【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1-3)【作者】常汝镇【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杨庆凯教授是我大学和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同窗好友,1958年秋我们同时考入东北农学院农学专业,分在同一个班,又住同一个宿舍。
本科毕业后又一同考取王金陵教授的研究生,八年同窗,朝夕相处。
杨庆凯教授非常聪明,勤奋刻苦,学习成绩很好。
我们在校学习期间正遇上三年困难时期,生活十分艰苦,他默默忍受,用心读书。
研究生毕业,他留校任教,我服从分配,到了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
分配工作不久,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文革期间学校几经搬迁,教学和科研都受到影响,但大豆研究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了下来,在王金陵老师的带领下,孟庆喜、吴宗璞、高凤兰、杨庆凯等各位老师共同努力,保存了大豆育种材料,选育了一批大豆优良品系,从1971年配制的Logbean×东农47-1D组合选育出极早熟的东农78-26,后经黑龙江省审定,定名为东农36。
这是一个高蛋白极早熟品种,这一品种的推广将大豆种植向北推进约100公里,开创了超早熟大豆育种的先河。
同年配制的黑河3号×丰收12组合育成东农76-287,后审定为东农37。
文革后学校回迁哈尔滨,教学和科研逐步走上正轨,东北农业大学成立了大豆研究所,杨庆凯教授除教学外,还主持大豆研究所的工作,有一段时间还担任农学系主任,但他痴迷于大豆研究,后来辞去了系主任职务,专心研究大豆。
在教学上,他曾主讲生物统计和田间试验、作物育种等课程,他表达能力强,讲课生动,很受学生欢迎。
为了讲好生物统计,他又系统地学习了高等数学,由他主笔编写了《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他还撰写了《计算器进行方差分析的优化程序》、《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科普文章,推广统计分析的实际应用。
他的基础知识深厚,对教学和科研都十分有益。
在研究上,他在大豆遗传育种、栽培、病理以及大豆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涉猎,而且取得很好的成绩。
大豆新品种合农152特点与亲本系谱分析
大豆新品种合农152特点与亲本系谱分析作者:郭美玲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赵海红徐杰飞赵星棋来源:《种子科技》2022年第05期摘要:大豆新品种合农152母本为合农68,父本为黑河45,2021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该品种累加与聚合了双亲的优良基因与性状,具有早熟、适应性好、蛋白质含量较高、抗大豆生产主要病害(灰斑病)、高产稳产、生产潜力大等突出特点,品种表现优异。
该品种亲本系谱由91个材料组成,分别来自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美国、日本及加拿大,包括地方品种(农家品种)19个,占亲本材料总数的20.88%,育种品系或育成品种72个,占亲本材料总数的79.12%,说明该品种遗传背景复杂,具有遗传多样性。
该品种亲本系谱含有国内外核心祖先亲本16个,其中重要核心祖先亲本7个,即金元、白眉、四粒黄(吉林省)、嘟噜豆、克山四粒荚、小粒豆9号和十胜长叶;直接亲本75个,特别是含有重要直接亲本11个,为群选1号、黑河54、丰收10、绥农4号、十胜长叶、合丰25、北丰11、合丰35、绥农10、绥农14和合丰50,这些祖先亲本与重要亲本对该品种遗传基础与品种表现影响极大,为品种优良表现夯实了基础。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合农152;品种特点;亲本系谱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5-0005-04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B合农152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新育成的早熟大豆优良品种,2021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该品种的母本合农68在黑龙江省为中熟品种,突出特点是单株节数(16~18个)、每节荚数(3~4个)、每荚粒数(2.5个左右)与总荚数(45~50个)多,丰产性好,油分含量较高(21.68%),抗逆性强[1]。
其父本黑河45在黑龙江省为极早熟品种,特点是抗灰斑病、蛋白质含量高(42.16%)、丰产性好、适应性强[2]。
该品种遗传了父本和母本的优良基因与性状,特别是早熟丰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好等重要性状,品种改良效果明显,创新性强,达到了预期目标。
大豆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摘要:大豆原产于中国,是我国的传统作物,栽培利用已有5000年历史。
大豆是靠群体生产来提高产量的作物,不同的种植密度通过影响大豆的株型、群体结构从而影响产量。
通过合理化的大豆的种植密度,来调控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对影响和发掘大豆产量潜力至关重要。
在种植密度大时,大豆的个体所拥有的空间和营养面积小,个体生长细弱;种植密度小时,个体所拥有的光、气、水、肥份额大,个体长势健壮。
目前,国内外研究正在探索窄行密植对大豆产量、品质、株型以及群体结构的影响和作用,以便应用到实际育种工作中,挖掘大豆产量潜力,从而选育出优良的大豆品种。
关键词:大豆、窄行密植、株型、群体结构植物群居在一起,在植物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共存的形式叫做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具有特殊的组成成分、结构和外貌,植物在受环境影响的同时,还形成群落内部环境,后者又反过来影响群落中的植物本身。
大豆的群体结构是指田间生长着的大豆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在空间的配置状态。
单位面积上植株的多少对群体结构有直接的影响。
植株少了,群体稀疏,叶面积指数小,尽管个体生长发育良好,群体很难布满空间;植株太多,群体密集,叶面积指数过大,株间郁闭,单株开花数减少,影响产量。
虽然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补偿、反馈和自动调节(叶片调位运动、叶片镶嵌),然而这种补偿是有限度的,要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
美国大豆专家R.L.Cooper于1967年开始研究密植半矮秆体系,其结果证实,减小行距可增加产量。
黑龙江省在引进其体系基础上,形成了“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体系。
以上的增产的原因在于加大了种植密度,改变了田间配置,株距和行距更加接近,可使群体更好地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1]。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大豆密植(窄行密植)的研究逐渐重视,研究其对于产量、品质、株型和群体结构的影响,以寻求在育种工作上有所突破。
本研究以辽豆14为研究材料,研究辽豆14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株型变化规律、产量构成因素变化规律及群体生态因子变化规律,分析矮秆密植大豆群体结构与群体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及其对产量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探讨矮秆密植大豆的超高产株型及群体生理生态特性。
大豆的营养价值与发展前景l论文
大豆的营养价值与发展前景摘要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大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适宜多种人群。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营养价值《史记》里有记载,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吃豆有几千年的历史。
当下,大豆更是膳食指南中规定的中国居民每天都该摄入的食物之一。
人们常吃的豆类有十余种,为什么独独大豆获得了“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等等美誉?这主要是因为大豆5个无可比拟的优点:1.所有植物性食物中,只有大豆蛋白可以和肉、鱼及蛋等动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相媲美,被称为“优质蛋白”。
2.动物性食物虽能补充优质蛋白,但却带来了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
大豆中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富含的卵磷脂还有助于血管壁上的胆固醇代谢,预防血管硬化。
3.富含钙质:每100克大豆中含有钙200毫克左右,其钙含量是小麦粉的6倍,稻米的15倍,猪肉的30倍。
4.含多种保健因子:例如异黄酮、植物固醇、皂甙等多种“非营养成分”,对于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维护健康有重要作用。
5.食用方式丰富:可以加工成豆浆、豆腐、豆干、腐竹、豆芽,发酵后可制成豆豉、豆汁、酱油及各种腐乳,大豆深加工则能生产分离蛋白、卵磷脂等产品。
大豆蛋白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促使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于1999年10月公布了关于大豆蛋白的健康的声明:食物中每天包含25克大豆蛋白可以减少心脏疾病的危险。
如每天4次进食,每次应摄入6.25克大豆蛋白,在每次吃的食物中必须含有少于1克的饱和脂肪和少于20毫克胆固醇。
如今,关于大豆蛋白的抗癌研究也已提交FDA专家论证,不久将有结果公布。
尽管大豆粉在营养上和性价比上有着许多特点,但是它却不能单独做成食品或直接食用。
它需要一个载体。
面粉被发现是大豆粉最好的载体。
由于两者的粗细度相同,面粉可以与大豆粉以任何比例混合,并且可以制成各种主食如面包、馒头、面条、方便面、饼干、蛋糕、油条、饺子皮和馄饨皮等。
我国早期大豆著作简介
《 大豆 的种 法》 ,
丁振 麟 编著 ,革 新 出
版 社 ,1 9 5 1 。3 2 开,5
万字。
改 良》 ,杨国藩著 ,商
务 印书馆 ,1 9 3 4 。3 2 开 ,5 万字。
全 书 分 序 言 、 产 况 和 分 布 、性 状 、 大 豆 的 品 质 、气 候 与 土 壤 、栽 培 法 、贮 藏 、 用 途 ,共 8 章。
章 中分 述 了概 论 、品种 、风 土 、栽 培 制 度 、整地 及施 肥 、播 种 、管 理 、收获共 8 节 。作 者指 t t ; ,当
瘤可以吸收空气 中的氮 素( 固氮 ) ” 、“ 籽 粒 之 蛋 白 质 、 油 分 和 糖 源自( 淀) 粉 质含量分别 占
时“ 美 国大农场 中,尚存 以大豆之代替苜蓿而充家
e n t ,1 91 2。
本 书 是 王云 五 主编 的“ 万 有 文章 ” 丛 书 中 的
一
本小 册 子 。 全书包 括
总 论 、大 豆 、小 豆 、蚕
豆 、豌 豆 、花 生 、豇
《 大豆》一书 由李
煜瀛( 字石 曾 ) 撰写 , 书 中首 次谈 到大 豆“ 根
豆 、菜 豆 、龙 爪 豆 、红 花 豆 、藕 豆 、刀 豆 、苜蓿 、车轴 草 等共 1 4 章 ,“ 大 豆” 是 本 书 的第 一 章 ,也 是 最重 要 的 一章 。“ 大豆”
章 , 内容 包 括 大 豆 的种 植 、植 株 的构 造 和实 验 分 析( 化学成分 ) 、大 豆 在食 物链 中 的位 置 、大 豆 食
品 、大 豆 加 j 1 - 等 。 法 文 本 出 版 后 ,先 后 被 译 为
≯ “ ‘ : 灞 口 ‰ 薯 厦 ■ 撰 , 远 《 东 大 生 豆 物 》 , 学 李 研 煜 究 瀛 会
历史的回顾——大豆学术交流
专家视点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674-3547(2019)05-0001-03历史的回顾——大豆学术交流收稿日期:2019-10-08第一作者:常汝镇,中国著名大豆专家,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原顾问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1963年8月26日至9月3日,中国作物学会在江苏徐州召开了全国豆类作物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47位代表,收到论文42篇,会后编印了论文集,王金陵、张子金、费家骍、王国勋等大豆知名专家出席会议。
会议期间除学术交流活动,重点讨论了黄淮地区夏大豆生产。
当时黄淮地区大豆面积很大,最多时有7000多万亩,冬小麦收后主要种植夏大豆,当时玉米极少种植。
生产上利用的大豆品种主要还是地方品种,土地条件较差,有盐碱斑,豆田菟丝子危害严重,豆天■专家视点蛾、造桥虫普遍发生,大豆田缺苗断条很普遍。
会议认为提高黄淮地区夏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对改变我国大豆的生产面貌有极其重要意义。
此后一段时间,科研工作受到冲击,科研活动难以开展,学术交流也处于停滞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科研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学术交流也再行起步。
1981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卜慕华副所长提议并筹办了在济南召开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会议经过酝酿,成立中国大豆研究会,即现在的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
会议决定将此前在徐州召开的豆类学术讨论会定为第一届会议,济南会就称为第二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选举王金陵为理事长,卜慕华、张子金为副理事长,马育华为顾问,王国勋为秘书长。
从此以后每四年召开一次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从未间断。
第三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在武汉举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承办,会议地点就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内,到会人数超过接待能力,临时购置了床铺等设备,才基本都住下来。
会议选举王金陵为理事长,卜慕华、张子金为副理事长,常汝镇为秘书长。
黑龙江农业科技杂志社期刊简介
里龙注浪池科技粢志社Heilongjiang Journal Pr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 …《大豆科学》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豆专业领域学术期刊。
1982年由我国大豆知名专家王金陵和王连铮组织创办,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深受国内外学者欢迎。
本刊已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先后被美国化学文大頁科学 摘(CA )数据库、CAB International 数据库'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EBSCO 学术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SWEOflO ©3O0G3S0 数据库(CACD )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刊登内容主要刊登大豆遗传育种' 品种资源、分子生物技术、耕作栽培、生理生态、土壤肥料、植物保护、食品加工、药用功能及 工业用途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研究简报、国内外研究述评、学术活动简讯乳I 新品种介绍等。
刊物信息双月刊,单月20日出版。
国内邮发代号:14-95,国外邮发代号:Q5587。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哈南市监广变字[2019] 第 10 号。
投稿网址: … 联系电话:0451-********o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1SSN 200-9841CN 23T 227/S\ORTII11RN IIORTlCUtWRI 2019/01豔NONGJI SHIYONG Yl WEIXII : 2019.1《北方园艺》1977年创刊,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黑龙江省园艺学会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面向国 内外公开发行的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普及相结合的园艺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本刊连续8次跻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前列,被美国化学文摘(CA )数据库、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webTM )、中 国知网(CNKI )系列数据库等知名平台收录。
《大豆科学》的综合评价
《大豆科学》的综合评价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2001-2003年5000余种统计刊源360万余篇中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集“中国期刊网”中心网站的全文下载记录统计,《大豆科学》2002-2004年度引文计量指标及Web下在统计指标如下:
表1 2001-2003年《大豆科学》的综合评价
* 表内2002年的Web下载数据为下载量,2003年的为下载率。
表2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平均值统计
以上二表内的数据均引自2002-2004年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
从以上二表可以看出,《大豆科学》的几项指标均高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平均值。
关键词:《大豆科学》评价。
如何提高大豆种子的纯度
02
大豆种子的品种和分类
常见大豆品种
适合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种植,抗灰斑病、褐斑病,抗旱性较强。
黑河43号
黑河38号
黑河45号
嫩丰15号
适合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种植,早熟,抗倒伏,抗灰斑病。
适合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种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适合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种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结论总结
结果对比与讨论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大豆种子纯度检测技术
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大豆种子纯度检测方法
确定了影响大豆种子纯度的主要因素
验证了该方法在提高大豆种子纯度方面的有效性
1
提高大豆种子纯度的实际应用
2
3
在农业生产中,提高大豆种子纯度可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xx年xx月xx日
如何提高大豆种子的纯度
引言大豆种子的品种和分类提高大豆种子纯度的技术手段实验方法与数据分析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contents
目录
01
引言
1
大豆种子的重要性
2
3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种植
大豆是重要的食品原料,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腐竹等。
亚有限结荚品种
结荚高度较高,成熟不一致,产量较低,但品质较好。
晚熟品种
生育期长,产量较高,但品质一般,适合在积温较低的地区种植。
无限结荚品种
结荚高度高,成熟不一致,产量较低,但品质较好。
不同品种的优缺点
03
提高大豆种子纯度的技术手段
种植地选择与整理
东北大豆科学种植创新研究
致富经验Zh ifu jin g ya n东北大豆科学种植创新研究孙文波东北土地以黑土为主,黑土富含腐殖质和有机质。
东北自然环境优越,气候适宜,税费合理,是我国主要的大豆种植省份。
近年来,由于过度种植和人为破坏,黑土肥力下降,引进国外大豆导致东北大豆产量持续下降,严重阻碍了东北大豆产业的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从施肥和种植方式的角度分析东北大豆种植存在的问题,提出大豆科学种植的创新与发展。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研究提高大豆产量的技术和方法对我们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豆的种植习性和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的因素,然后对大豆的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种植措施。
目前,我国大豆的种植范围很广。
如果能改进大豆栽培技术,将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大豆的栽培和发展。
多年来,低价进口转基因大豆和土地退化导致大豆产量下降。
同时,作为世界大豆需求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大豆经常存在严重缺口,需要依靠进口来解决大豆供应问题。
东北是中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加工省。
大豆产业的衰退影响了大豆产业的发展。
东北大豆栽培亟待有所发现大豆存在的问题,提高东北大豆产量。
1东北大豆种植中存在的问题1.1大豆科学施肥豆科植物的根与其他植物的根稍有不同。
大豆根用细菌形成根瘤菌,将含氮物质固定在大气和土壤中供大豆使用。
大豆本身对氮的需求量很大。
许多种植者相信大豆根瘤菌可以提供大豆所需的养分。
因此,施肥集中在磷和钾肥上,导致氮肥缺乏。
但结果表明,根瘤菌固定的氮素仅能满足大豆需氮量的30%-40%,不能满足大豆的全部需氮量。
许多农民在施肥方面有盲目性。
氮、磷、钾肥的使用不符合科学比例。
化肥在土壤中的比例失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虽然化肥投入量很大,但产量并没有增加。
它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导致经济效益差。
施肥方式很多,但很多种植者施肥时机和方式都不当。
在春天,种子和肥料混合并同时施用。
在施肥过程中,由于种子肥料不分青红皂白、施肥深度浅、施肥不均匀等原因,导致种子、幼苗被烧毁。
大豆科学 论文撰写指南
在正文中列出 2 位作者的姓氏,加论文发表的年 份。 例如:
Bi Y L and Liu Z T. 2007. Discussing on breeding of super soybean varieties. Soybean Science, 26(1): 92-95(毕远 林,刘忠堂. 2007. 关于大豆超级种培育的探讨. 大豆 科学, 26(1): 92-95) 在正文中引用格式为:(毕远林和刘忠堂, 2007)
(/misc/about.shtml) 7.2 专著
作者姓名,著,编著/ed.,(如为译著还应写出译者 姓名)出版年份,书名,版次(初次不写),出版者,出版 地,pp.+引文页码。
在正文中的引用方法同期刊论文。 例如:
Dong Z, ed. 2000. Soybean yield physiology. Agricultural Press, China, Beijing, pp.20-25(董钻, 著. 2000. 大豆 产量生理.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 北京, pp.20-25)
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研5 个要素。应避免要素不全和繁简失当。内容须尽 可能详细,字数多于中文摘要,500 字左右。“研究简报” 的英文摘要重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 个要素,250 字左右。关键词要要采用规范的专业术语, 能代表文章内容,便于读者检索,查全查准,要避免使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方法:本刊采用在正文中直 接引用作者姓名和发表年份的著录方法“作者年制”。 英文文献的引用方法与中文文献的引用格式相同。私人 通讯之内容直接在正文中引用,不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引用方法为(姓名,年,私人通讯)。Intenet 网站上的信 息和资料直接在正文中引用,不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 引用方法为(姓名,年,详细网址)。
我国大豆产业、科技和种业发展的思考——盖钧镒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for Crop Genetics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
基于产业链全程发展整体规划布局大豆科研
产业链设置 “8个体系、8个平台” 1.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大豆高产技术种植示范平台) 2.大豆育种基础性研究体系(大豆改良创新平台) 3.大豆高产栽培基础性研究体系(大豆持续高产技术创 新平台) 4.大豆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体系(大豆转基因育种创新 平台) 5.大豆基因组学研究体系(大豆基因组信息研究平台) 6.农业(大豆)机械研发与应用体系(大豆设施设备创 新平台) 7.大豆食品开发研究体系(大豆传统食品工艺创新平台) 8.大豆深度加工研究体系(大豆深度创新平台)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for Crop Genetics and Germplasm Enhancement
地力和光能资源高效利用的大豆栽培技术
一、发展农田循环生产模式,增强农田碳汇功能,实现物质减量化投入, 促进低碳农 业发展 (1) 秸秆直接还田循环利用模式。 (2) 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生产中的碳 排放。 二、发展农牧结合循环模式,减少废弃物污染,提高牧业竞争力 (1) 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技术。 (2) 能源化利用技术。主要指废弃物“沼气”利用技术 (3) 综合化利用技术。废弃物产生的沼液、沼渣可用于蔬菜、花卉、马铃薯、水稻等 多种作物的高效栽培。 (4) 养殖业废弃物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 三、发展农菌循环链, 延长农田产业链, 提高农民收入
重任
• 大豆基本自给的概算 1500+4500=6000万吨 6000×60%=3600万吨, i.e.增加2100万吨 • 潜力何在 1.5亿亩×180kg=2700万吨 1.8亿生产从高产片推广到全部大田 • 现有生产上实现的高产事实说明存在品种和技术 的可能性 • 关键在于育种和生产技术的创新,要在环境变化 和国际竞争的动态过程中发展
欢迎订阅2024年《大豆科学》
欢迎订阅2024年《大豆科学》
佚名
【期刊名称】《大豆科学》
【年(卷),期】2024(43)1
【摘要】《大豆科学》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大豆专业性学术期刊,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
主要刊登有关大豆遗传育种、品种资源、生理生态、耕作栽培、植物保护、营养肥料、生物技术、食品加工、药用功能及工业用途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研究简报、国内外研究述评、学术活动简讯和新品种介绍等。
【总页数】1页(P119-1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欢迎订阅2023年《大豆科学》
2.欢迎订阅2023年《大豆科学》
3.欢迎订阅2022年《大豆科学》
4.欢迎订阅2023年《大豆科学》
5.欢迎订阅2024年《大豆科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大豆抗病育种摘要
大豆抗病育种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大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但是,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病虫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豆抗病育种的研究。
本文将对大豆抗病育种的背景、现状以及未来进行探讨。
一、大豆抗病育种的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豆生产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大豆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而且是重要的农业作物。
然而,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防治方法包括化学药物、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但是这些方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选择进行大豆抗病育种。
二、大豆抗病育种的现状目前,大豆的品种多样性极高。
大豆栽培时,病毒、菌、虫、草等害虫会对大豆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并逐渐导致大豆的生长停滞、叶片逐渐凋萎、减少茎秆复合,同时会导致产量的下降。
人们选择通过育种的方法,来寻找能够抵御不同病虫害的大豆品种。
目前,大豆抗病育种主要分为生物防治和分子育种两种方法。
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包括利用真菌、细菌、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来对抗病虫害。
生物防治主要依赖于天然杀菌剂和生物制品,通过抑制和杀灭病原体,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这样不仅可以保持环境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大豆的种植品质和收成。
2、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分析大豆基因组的结构和基因组中存在的通路,来筛选抗病性更强的大豆品种。
分子育种的主要方法包括基因组学、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大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为培育更加耐病性的大豆品种提供支撑。
三、大豆抗病育种的未来对于大豆抗病育种的未来展望,两种方法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具体而言,大豆生物防治将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杀菌剂和生物制品,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现有的保护措施中去。
生物防治不仅能够保留环境,同时也能够保证大豆种植的品质和产量。
而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准确地寻找具有高抗病性的基因。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培育更强和耐病的豆品种,并能够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 l y s i s o n Pu bl i s he d Ar t i c l e s a nd Co r e Aut ho r s Gr o u p f o r S o y be a n Sc i e n c e f r o m 2 0 0 4 t o 2 01 3
图1 《 大豆科学》 近 十年载文量时间分布
Fi g . 1 Ti m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a r t i c l e s p u b l i s h e d i n
S o y b e a n Sc i e n c e i n r e c e n t t e n y e a r s
wr i t t e n b y c o r e a u t h o r s w e r e b i g , o c c u p i e d a b o u t 4 8 % , a n d t h e a r t i c l e s w r i t t e n b y t h e c o r e a u t h o r s i n No t r h e a s t Ch i n a we r e t h e
摘
要: 采用文献计量学 的方法 , 通过分析载文量的时间分布 、 基金论文 比、 核 心作者群 的发 文量 、 核 心作者群所属 机
构分布 以及论文合著率等指标对 2 0 0 4 ~ 2 0 1 3年《 大豆科 学》 的载文和 核心作者 群情况进 行 了统 计分析 。结果 表 明: 《 大豆科 学》 稿源丰 富 , 论文基金 比较 高 , 核心作者 群发文量较大 , 占总发文量 的 4 8 %, 其 中东北地 区的核心作者 发文
a u t h o r i t a t i v e , a n d we l l r e c e i v e d a n d 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 a u t h o r s . Ke y wo r d s : S o y b e a n S c i e n c e ; P u b l i s h e d a r t i c l e s ; Au t h o r s ro g u p; Co o p e r a t i o n p r o p o t r i o n
表1 《 大豆 科学》 近十年基金论 文发 文量 排名
Ta b l e 1 Ra n k o f f o u n d a i t o n a ti r c l e s q u nt a it i e s i n S o y b e a n S c i e n c e n i r e c e n t t e n y e a r s
要外部特征之一 , 是 决定期刊论文质量 的关键 , 而 核 心作者 更 是 期 刊质 量 稳 固 和 继 续 发 展 的坚 实 基
础 … 。 为此 , 本 文采 用文 献计 量 学 的方 法 , 对《 大 豆
科学 》 近十年来 的载文 与 核 心作 者 情 况进 行 统计 分 析 与评价 , 旨在 反 映该 刊 近 期 的发 展 状 况 , 为 其 发
( 图1 ) 。说明《 大豆科学》 稿源丰富 , 传递科研成果 的 能力越来 越 强 , 影 响力 越 来 越 大 ; 也 从 一 个 侧 面
说明 2 0 0 9— 2 0 1 0年大豆 领域 的研究 热度 比较 高 。
1 . 2 基金 项 目论文
基金论 文 是 指期 刊 刊 载 的 由各 类 基 金 项 目资 助 的论文 , 基金论 文 比是 指 基金 论 文 数 占论 文 总数
( C S C D) 核心 库 、 国际应 用生 物科 学 中心 ( C A B I ) 、 生
1 载 文统计分 析
1 . 1 载 文量 的 时间分 布
载文量 的时 间分 布 可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 期 刊 的发展 变化 。 自 2 0 0 4 —2 0 1 3年 的 l 0年 间 , 《 大 豆 科 学》 出版 了 5 4期 , 共刊载 1 8 0 7篇 文章 。期 间经历 2
展提供一定参考 , 并从一个侧面反映我 国大豆领域
研究 的现状 。
的比例 , 是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_ 2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1 3
第一作者简介 : 王萍( 1 9 8 0 一 ) , 女, 硕士 , 助理研究员 , 主要从事科技信息研究 。E - m a i l : e m p e r e r 3 @1 2 6 . c o m 。
W ANG Pi n g, S UN Mi n g — mi n g
( I n f o r m a t i o n C e n t e r o f He i l o n g j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H a r b i n 1 5 0 0 8 6 , C h i n a )
物学 文摘及 《 化 学文摘 》 ( C A) 等 国 内外 重 要数 据 库 收录, 为全 国中文 核心 期 刊 、 中 国科 技 核 心期 刊 、 中
国农 业核 心期 刊 。
载文 情况 常 被 用 作 衡 量 学 术 类 期 刊 吸 收 和 传 递信 息 能力 的主要 指 标 之 一 ; 作 者 是 期 刊 论 文 的重
十年载文 与核 心作 者群 分析
4 5 9
全部发文量 的 4 2 . 9 %( 表1 ) 。这些 国家级 的基 金项
姗 挪 邶
㈣ ∞ 0
目是 国家重 点 支 持 、 对 国家发 展 具 有 重要 意义 的项 目, 可见 , 《 大豆 科学》 收录 文章 的研究 领 域与 国家 重 点支持 的研究领域相 一致 , 能够反 映我 国大豆领域 研
究 的热点 、 重点, 因而在 大 豆研 究领 域 具有 重要 的学
术地位 , 是 一线科研人员 必不可少 的参考书 。
2 【 ) f 2 f ) 【 2 ( x ) 8 2 ( ) f ) 9 2 o l 0 加l 】 2 o l 2 2 o } 3
年份 Y e a r
量最多 , 此外 , 该刊论文合著率较高 , 平均为 9 4 . 1 %。 关键 词 : 《 大豆科学》 ; 载文 ; 核心作者 ; 合 著率
中图分 类号 : ¥ 5 6 5 . 1
文献标 识码 : A
D OI : 1 0 . 1 1 8 6 1 / j . i s s n . 1 0 0 0 - 9 8 4 1 . 2 0 1 4 . 0 3 . 0 4 5 8
次 刊期 变动 : 2 0 0 7年 由季 刊 变 更 为 双 月 刊 , 页 码 也 做 了相 应调 整 , 由9 6页 调 整 为 1 4 4页 , 2 0 0 8—2 0 1 2 年增至 1 8 0页 , 2 0 1 3年恢 复 页 码 至 1 4 4页 , 载 文 量 也 因此呈现 “ 迅 速增加 . 缓 慢增 加. 平稳 降低 ” 的趋 势
术研 究发 展计 划 ( 8 6 3计 划 ) 和 国家重 点基 础 研究 发 展计 划 ( 9 7 3计 划 ) 发 文 量最 高 , 共 计 发表 7 7 6篇 , 占
0 ㈤ 8 6 4 2 。 O
董 g 焉一 I f l ^ 彗 蝴
图2 《 大豆科学》 近十年基金论文 比
Ab s t r a c t : T h e p u b l i s h e d a r t i c l e s a n d c o r e a u t h o r s g r o u p s i t u a t i o n we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r o u g h t i me d i s t ib r u t i o n o f a t r i c l e s , r a t e o f
第3 3卷 第 3期
2 01 4拒
大 豆 科 学
S OYBEAN SCI ENCE
V0 l _ 3 3 No . 3
6月
J u n.
2 01 4
《 大 豆 科 学》 近 十 年载 文 与核 心 作者 群 分析
王 萍 , 孙 明明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 院 信息中心 , 黑龙 江 哈尔滨 1 5 0 0 8 6 )
f u n d p r o j e c t a r t i c l e s , a t r i c l e s w r i t t e n b y c o r e a u t h o r s , i n s t i t u t e s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o f c o r e a u t h o r s 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 p r o p o t r i o n u s i n g b i b — l i o m e t r i c s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j o u r n a l ma n u s c i r p t s w a s a b u n d a n t , r a t e o f f u n d p r o j e c t a r t i c l e s w a s h i g h , a r t i c l e s q u a n t i t y
Fi g . 2 Ar t i c l e s s u p p o r ed t b y f o u n d a t i o n a c c o u n t f o r t h e wh o l e p u b l i s h e d a r t i c l e s i n S o y b e a n S c i e n c e i n r e c e n t t e n y e a r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