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线段的和差

合集下载

第6章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6.4-6.8)

第6章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6.4-6.8)

6.4数学归纳法例题精讲【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 n ,5n N n ∈≥,则第一步应验证n = . 【参考答案】n =5(注:跟学生说明0n 不一定都是1或2,要看题目)【例2】设)(x f 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x f 满足:“当2()f k k ≥成立时,总可推出(1)f k +≥2)1(+k 成立”. 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A .若1)1(<f 成立,则100)10(<f 成立;B .若4)2(<f 成立,则1)1(<f 成立;C .若(3)9f ≥成立,则当1k ≥时,均有2()f k k ≥成立;D .若(4)25f ≥成立,则当4k ≥时,均有2()f k k ≥成立. 【参考答案】B【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若n 是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n n <-++++12131211Λ,从k 到+1k ,不等式左边添加的项的项数为 .【参考答案】当k n =时,左边为1214131211-+++++k Λ. 当1+=k n 时,左边为1212211212112141312111-+++++++-++++++k k k k k ΛΛ.左边需要添的项为121221121211-+++++++k k k k Λ,项数为k k k 212121=+--+.【例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22135n n +++能被14整除*n N ∈().【参考答案】当=1n 时,8545353361224=+=+++n n 能被14整除.假设当k n =时原命题成立,即422135n n +++能被14整除*n N ∈(). 当1+=k n 时,原式为4(1)22(1)1442221353355k k k k +++++++=⋅+⋅4422121423(35)5(35)k k k +++=+--44221213(35)565k k k +++=+-⋅.422135n n +++能被14整除,56也能被14整除,所以上式能被14整除,所以当1+=k n 时原命题成立. 综上所述,原命题成立.【例5】是否存在常数,a b 使得()()2112233413n n n an bn +⨯+⨯+⨯+++=+L 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先用1n =和2n =探求1,2a b ==,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例6】若*n N ∈,求证:23sin coscoscoscos 22222sin2n n nαααααα=L .【参考答案】① 1n =时,左=cos2α, 右=sin cos22sin2ααα=,左=右② 设n k =时, 23sin coscoscoscos 22222sin2k k kαααααα=L1n k =+时, 2311sin (coscoscoscos )cos cos2222222sin2k k k k kαααααααα++⋅=⋅L=111111sin sin cos22sincos2sin222k k k k k k αααααα++++++⋅=过关演练1. 等式22222574123 (2)n n n -+++++=( ).A . n 为任何正整数时都成立B . 仅n =1,2,3时成立C . n =4时成立,n =5时不成立D . n =4时不成立,其他成立. 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111...(1)1n n a a a a a a++-++++=≠-,在验证1n =时,左端计算所得项为 .3.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偶数*()n n N ∈,nna b -能被a b +整除”时,其第二步论证应该是 .4. 若*1111...()23n S n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1(2,)2n nS n n N >+≥∈,n 从k 到1k +时,不等式左边增加的项为 . 5. 若21*718,,n m m n N -+=∈,则21718n m ++=+ .6.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n >,第一步应该论证 . 7. 数学归纳法证明:111111111......234212122n n n n n-+-++-=+++-++(*n N ∈)时,当n 从k 到1k +时等式左边增加的项为 ;等式右边增加的项为 . 8.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1(1)n n a a ++++可以被21a a ++整除(*n N ∈).9. 用数学归纳法求证: (1)(1)123 (2)n nn +++++=; (2)222123+++ (2)1(1)(21)6n n n n +=++; (3)333123+++ (3)221(1)4n n n +=+. 10. 在数列{}n a 中,已知111,6(123...)1n a a n +==+++++,*n N ∈,若数列{}n a 前n项和为n S ,求证:3n S n =.6.5数学归纳法的运用例题精讲【例1】已知11=a ,)(*2N n a n S n n ∈=(1)求5432,,,a a a a ;(2)猜想它的通项公式n a ,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参考答案】 解:(1)151,101,61,315432====a a a a (2))1(2+=n n a n , 证明:(1)当n=1时,11=a 成立;(2)当n>1时,假设n=k 时,命题成立,即)1(2+=k k a k ,则当n=k+1时,⇒+=++121)1(k k a k S )2)(1(2222]1)1[(2221122++=+•+=+=⇒-+=++k k k k k k k k a k a a k a k k k k k 综上所述,对于所有自然数*N n ∈,)1(2+=n n a n 成立。

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原卷版)-【暑假预习课堂】2024年新八年级数学【赢在暑假】同步精讲精练(

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原卷版)-【暑假预习课堂】2024年新八年级数学【赢在暑假】同步精讲精练(

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推本溯源】根据图像解决下列问题(收费问题)1.某市规定了每月用水18立方米以内(含18立方米)和用水18立方米以上两种不同的收费标准.该市的用户每月应交水费y(元)是用水量x(立方米)的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1)若某月用水量为18立方米,则应交水费元;(2)当用水18立方米以上时,每立方米应交水费元;(3)若小敏家某月交水费81元,则这个月用水量为多少立方米?(方案问题)2.某校长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三好学生”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的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票价的六折优惠.”若全票价为240元,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假如校长带领x名学生去旅游,甲、乙旅行社的收费分别为y甲,y乙元.(1)写出y甲,y乙与x的函数关系式.(2)三好学生人数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个旅行社合算?(行程问题)3.共享电动车是一种新理念下的交通工具:主要面向3~10km的出行市场,现有A、B两种品牌的共享电动车,收费与骑行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品牌收费方式对应y1,B品牌的收费方式对应y2.(1)B品牌10分钟后,每分钟收费元;(2)写出A品牌的函数关系式为;(3)如果小明每天早上需要骑行A品牌或B品牌的共享电动车去工厂上班,已知两种品牌共享电动车的平均行驶速度均为20km/h,小明家到工厂的距离为6km,那么小明选择哪个品牌的共享电动车更省钱呢?(4)直接写出两种收费相差1.4元时x的值是.因此,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我们只需要分析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包含的变量及对应关系,结合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及图象,通过比较函数值的大小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体会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解惑】50m的水,打开排水阀门开始放水后水池中的水量与放水时间有如下例1:一蓄水池中有3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蓄水池每分钟放水32m B.放水18分钟后,水池中的水量为314m C.放水25分钟后,水池中的水量为30m D.放水12分钟后,水池中的水量为324my.则例2:如图,用绳子围成周长为10m的矩形,记矩形的一边长为m x,它的邻边长为m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是()A .5y x =-B .10y x =-C .5y x =+D .10y x =+ 例3:一根蜡烛长25cm ,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cm ,蜡烛燃烧时剩下的高度h (厘米)与燃烧时间t (小时)(05t ≤≤)之间的关系是 .例4:小明和小亮的家分别位于新华书店的东西两边,他们相约同时出发到新华书店购买书籍,小明骑车小亮步行.小明、小亮到新华书店的距离1y (m ),2y (m )与时间x (mi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过 min ,他们途中到书店的距离相等.例5:A 城有肥料200吨,B 城有肥料300吨,现全部运往C ,D 两乡,从A 城往C ,D 两乡运送肥料的费用分别是每吨20元和25元,从B 城运往C ,D 两乡的运输费用分别是15元和24元,C 乡需240吨,D 乡需260吨,设A 城运往C 乡的肥料量为x 吨,总运费为y 元.(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摩拳擦掌】1.(2023春·湖北黄冈·八年级统考期末)一次函数()12y k x k =++-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2k >B .2k <C .1k >D .1k <3.(2023春·安徽宿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学校劳动实践基地要围一个长方形菜园,菜园的一边利用足够长的墙,用篱笆围成的另外三边总长度恰好为24米,如图.设BC 边的长为x114.(2023春·河南郑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某商场举行“迎端午,庆佳节”活动,销售某商品在保持销售价80元/件不变的前提下,规定凡购买超过5件者,超出的部分打5折出售.若顾6.(2023春·湖北武汉·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一号探测气球从海拔10千米处出发,与此同时,二号探测气球从海拔30千米处出发.两只气球所在位置的海拔y (千米)与上升时间x (分)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上升40分时,两只气球位于同一高度,则这个高度是 千米.7.(2023春·江西萍乡·八年级统考期末)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且与x 轴交于点()2,0,则关于x 的不等式()10k x b -->的解集为 .8.(2023春·八年级单元测试)某水电站的蓄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提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某天0点到6点,进行机组试运行,试机时至少打开一个水口,且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说明:(1)进水口单位时间内进水量是多少?出水口单位时间内出水量是多少?(2)求0点到3点这段时间水池内水量y 与时间x 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3)试说明3点到4点和4点到6点这个时间段内进出水口的开放情况.9.(2023春·河北秦皇岛·八年级统考期末)“龟兔首次赛跑”之后,输了比赛的兔子没有气馁,总结反思后,和乌龟约定再赛一场.图中的函数图象刻画了“龟兔再次赛跑”的故事(x 表示时间,1y 、2y 表示路程),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900m,B种材料2850m,用这两种材料生产甲.乙两种吉祥物共2000个.设生产甲种吉祥物x个,生产这两种吉祥物所获总利润为y元.(1)求出y(元)与x(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该企业如何安排甲.乙两种吉祥物的生产数量,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知不足】1.(2023春·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一水池蓄水35m,放水20m,打开阀门后每小时流出3后池内剩余的水量Q()3m与放水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为()A .B .C .D .2.(2022秋·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若直线y kx b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0,>0k bB .>0,<0k bC .<0,>0k bD .<0,<0k b3.(2023·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校校考一模)甲乙两车沿着公路从A 地前往B 地,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y (km )与时间t (h )的对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甲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 .B .乙车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C .甲乙两车在10:00时相遇.D .乙比甲车先到达B 地.4.(2023春·重庆巴南·八年级统考期末)已知一次函数()13y m x m =-+的图象不经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四象限,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5.(2023春·河南周口·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甲、乙两人约好沿同一条路同时(不同地)出发去博物馆,已知甲开车从A 地出发,乙在A 地和博物馆之间距A 地2km 处骑电动车出发,甲在中途停车加油后又以原来的速度前进,他们距离A 地的路程()km y 与甲出发的时间()min x 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则有下列说法:①乙的总路程比甲少2km ;②甲加油时共停车了5min ;③甲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km/h ;④乙的平均速度为12km/h ;⑤甲在出发5km 时第一次与乙相遇.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填序号)6.(2023春·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已知一次函数()239y m x m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为 .7.(2023春·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周末,赵叔叔开车从西安()A 出发去240千米远的安康()B 游玩,当汽车行驶1.5时到达柞水县()C 时,汽车发生故障,需停车检修,修好后又继续向前行驶,其行驶路程y (千米)与时间x (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求汽车修好后(DB 段)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在距离西安()A 180千米的地方有一个服务区,求赵叔叔出发后多长时间到达服务区?8.(2023春·吉林·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某快递公司甲、乙两名快递员某月连续10天里派送快递,工作期间甲快递员因事停工3天,乙比甲晚工作一段时间,派送快递的数量与甲相同时因事停工、甲、乙各自的工作效率一定.设甲、乙两人各自派送快递的数量为y (件),甲工作的时间为x (天),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甲快递员每天派送快递件;(2)求乙快递员工作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求甲、乙两名快递员这10天派送快递的总数量.9.(2023春·云南昆明·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甲、乙两书店在这一天举行了购书优惠活动:甲书店:所有书籍按标价8折出售;乙书店:一次购书标价总额不超过100元的按原价计费,超过100元的部分打6折.设小红同学当天购书标价总额为x 元,去甲书店付1y元,去乙书店购书应付2y元.(1)分别写出付款金额1y、2y与x的关系式;(2)若小红当天购书的标价为120元,你帮小红算一下她去哪家书店买书更划算?10.(2023春·山东滨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为保护环境,某百货公司计划购买A型和B型两种环保节能灯.共购买50盏,且当天全部售出.其生产成本及销售单价如下表所示:设该百货公司每天购买A型节能灯x盏,每天销售两种型号的节能灯共获利润为y元.(1)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该百货公司计划每天采购这两种节能灯的总成本不超过1900元,要使得每天所获利润最大,求每天应各购买多少盏A型和B型环保节能灯?并求出最大利润.【一览众山小】1.(2023春·山西吕梁·八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某公司市场营销部的个人收入与其每月的销售量成一次函数关系(如图),由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营销人员月销售3万件的收入是()A.17000无B.18000元C.19000元D.20000元2.(2023春·山东临沂·八年级统考期末)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同时维修两段道路,所维修的道路长度y与维修的天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3.(2023春·广西玉林·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某地出租车的乘车里程和所付车费之间的关AB BC和射线CD组成.张老师乘坐出租车里程是11km.他应该付的系图象,分别由线段,车费是元.4.(2023春·重庆江津·八年级重庆市江津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五一节期间,重百商场搞优惠活动,其活动内容是:凡在本商场一次性购买商品超过200元者,超过200元的部分打七x≥件,则应付款y(元)与x(件)折,小明到该商场一次性购买单价为60元的礼盒x()4之间的关系式,化简后的结果是.5.(2023春·重庆江津·八年级重庆市江津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某水果店购进凤梨和榴莲两种水果共100kg,两种水果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所示a______,c=______;(1)则=(2)直接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该户6月份的水费是27元,求该户6月份的用水量?9.(2023春·重庆江津·八年级重庆市江津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如图,矩形ABCD中,3AB=,BC=,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D运动(不包含点A,点D).设点P运动4△的面积为y,的路程为x,其中APD(1)直接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注明x的取值范围,并在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2)观察函数图像填空:①该函数图像_________轴对称图形(填“是”或“不是”);②当_____________时,该函数取得最大值为_______③当y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y=时,x的值为__________(3)当410.(2022秋·陕西咸阳·八年级统考期中)公交是一种绿色的出行方式,今年某县全面开通环保电动公交车.公交车在每天发车前需先将蓄电池充满,然后立即开始不间断运行.为保上时,BPQ的面积为的坐标.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如图→→→B C(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求四边形OACD的面积.。

线段的和差-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培优题库(浙教版)(解析卷)

线段的和差-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培优题库(浙教版)(解析卷)

专题6.4 线段的和差模块一:知识清单1.线段的和与差:如下图,有AB +BC =AC ,或AC =a +b ;AD =AB -BD .2.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如下图,有:12AM MB AB ==.①线段中点的等价表述:如上图,点M 在线段上,且有12AM AB =,则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 ②除线段的中点(即二等分点)外,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如下图,点M ,N ,P 均为线段AB 的四等分点,则有AB PB NP MN AM 41====. PNMBA模块二:同步培优题库全卷共24题 测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点M 在线段AB 上,在①AB =2AM ;②BM =12AB ;③AM =BM ;④AM +BM =AB 四个式子中,能说明M 是线段AB 的中点的式子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借助图形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如图:∵AB =2AM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BM =12AB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AM =BM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故①②③都能说明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根据:④AM +BM =AB ,不能判断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借助图形分析是解题的关键.2.(2022·安徽合肥·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4 cm,延长AB至点C,使AC=11 cm.点D 是AB的中点,点E是AC的中点,则DE的长为()A.3 cm B.3.5 cm C.4 cm D.4.5 cm【答案】B【分析】根据线段中点得出AD=2cm,AE=5.5cm,结合图形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AB=4 cm,点D是AB的中点,∴AD=12AB=2cm.∵AC=11cm,点E是AC的中点,∴AE=12AC=5.5 cm.∴DE=AE-AD=5.5-2=3.5cm故选:B.【点睛】题目主要考查线段中点的计算,找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3.(2022·浙江·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A B C D E、、、、五点在同一直线上,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线段12AC=,则线段DE等于()A.6 B.7 C.8 D.9【答案】A【分析】首先根据D点是线段AB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可得AD=BD,BE=CE;然后根据线段AC=12,可得BD+CD=12,据此求出CE+CD=6,即可判断出线段DE等于6.【详解】解:∵D点是线段AB的中点,∴AD=BD,∵点E是线段BC的中点,∴BE=CE,∵AC=12,∴AD+CD=12,∴BD+CD=12,又∵BD=2CE+CD,∴2CE+CD+CD=12,即2(CE+CD)=12,∴CE+CD=6,即线段DE等于6.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线段的中点的性质,并能推得AD=BD,BE=CE.4.(2022·安徽·桐城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末)已知线段AB=10cm,线段AC=16cm,且AB、A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B在A、C之间,此时AB、AC的中点M、N之间的距离为()A.13cm B.6cm C.3cm D.1.5cm【答案】C【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结合中点的性质,分别算出AN、AM的长,然后再根据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16AC=cm,又∵AC 的中点为N ,∴8cm AN =, ∵10AB =cm ,∵AB 的中点为M ,∴5cm AM =,∴853cm MN AN AM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关系,解本题的关键在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5.(2022·浙江·七年级期中)如图,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C 为线段MB 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M ,B 重合).在同一直线上有一点N ,若1223CN AC <<,则( )A .点N 不能在射线AP 上B .点N 不能在线段AM 上C .点N 不能在线段MB 上D .点N 不能在射线BQ 上【答案】A【分析】当N 在C 点的左侧时,根据题意,可知CN AC <,结合图排除B , 当N 在C 点的右侧时,当C 点接近M 点时,111222AC AM MB <=,可排除C ;当C 点接近B 点时,1122AC AB MB <=,则可排除D . 【详解】213CN AC <<,CN AC ∴<, ①当N 在C 点的左侧时,结合图则,点N 不能在射线AP 上,故A 符合题意; N ∴在线段AM 上,故B 错误;②当N 在C 点的右侧时,当C 点接近M 点时,111222AC AM MB <=,此时点N 在线段MB 上;故C 错误;当C 点接近B 点时,1122AC AB MB <=,此时点N 在射线BQ 上,故D 错误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关系,比例关系,根据C 是动点,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6.(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长为12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M ,C 将线段MB 分为MC 和CB ,且:1:3MC MB =,则线段AC 的长为( )A .10B .9C .8D .7【答案】C【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求出AM 和BM 的长度,根据MC 和MB 的比例关系,可求出MC 的长度,最后用AM 加上CM 即可求出AC 的长.【详解】∵点M 为AB 中点,∴AM =BM =12AB =6cm , ∵:1:3MC MB =,∴13MC MB ==2cm ,∴AC =AM +MC =8cm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点的定义和成比例线段,熟练地根据中点的定义和线段间的比例关系求出需要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7.(2022·重庆·西南大学附中七年级期末)如图,点D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C 为DB 的中点,若16AB =,13DE AE =,则线段EC 的长( )A .7B .203C .6D .5【答案】C【分析】应用一条线上的线段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点D 为线段AB 的中点, ∴AD =BD =12AB =12×16=8,∵AD =AE +DE ,DE =13AE ,∴AE +13AE =8,∴AE =6,DE =2,∵点C 为DB 的中点,∴CD =12BD =12×8=4, ∴CE =DE +CD =2+4=6,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条线上各个线段关系,看清图中线段关系,熟练掌握两点间的距离计算方法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2022·浙江·)定义:当点C 在线段AB 上,AC nAB =时,我们称n 为点C 在线段AB 上的点值,记作A C B d n =※.甲同学猜想:点C 在线段AB 上,若2AC BC =,则23C AB d =※.乙同学猜想:点C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则13C AB d =※ 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猜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正确,乙不正确 B .甲不正确,乙正确 C .两人都正确D .两人都不正确【答案】A【分析】本题根据题目所给A C B d n =※的定义对两人的猜想分别进行验证即可得到答案,对于乙的猜想注意进行分类讨论.【详解】解:甲同学:点C 在线段AB 上,且2AC BC =, ∴23AC AB =,∴23C AB d =※,∴甲同学正确.乙同学:点C 在线段AB 上,且点C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有两种情况, ①当13AC AB =时,13C AB d =※,②当23AC AB =时,23C AB d =※,∴乙同学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新定义和线段的等分点的理解,对于线段的三等分点注意分类讨论即可. 9.(2022·绍兴市柯桥区七年级开学考试)如图,线段 CD 在线段 AB 上,且 CD =1,若线段AB 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则图中以A ,B ,C ,D 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可能是( )A .4B .3C .2D .1【答案】A【分析】根据数轴和题意可知,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AC +CD +DB +AD +CB +AB ,然后根据CD =1,线段AB 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图中以A ,B ,C ,D 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是: AC +CD +DB +AD +CB +AB =(AC +CD +DB )+(AD +CB )+AB =AB +AB +CD +AB =3AB +CD ,∵CD =1,线段AB 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AB >CD ,∴长度之和减1是3的倍数,而只有4-1=3是3的倍数,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10.(2022•松江区期末)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D 为CB 上一点,下列关系表示错误的是( )A .CD =AC ﹣DB B .BD +AC =2BC ﹣CD C .2CD =2AD ﹣ABD .AB ﹣CD =AC ﹣BD【思路点拨】根据图形可以明确线段之间的关系,对线段CD 、BD 、AD 进行和、差转化,即可发现错误选项.【答案】解:∵C 是线段AB 的中点, ∴AC =BC ,AB =2BC =2AC ,∴CD =BC ﹣BD =AB ﹣BD =AC ﹣BD ; ∵BD +AC =AB ﹣CD =2BC ﹣CD ; ∵CD =AD ﹣AC ,∴2CD =2AD ﹣2AC =2AD ﹣AB ;∴选项A 、B 、C 均正确. 而答案D 中,AB ﹣CD =AC +BD ; ∴答案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长度计算,熟练进行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1.(2022·湖北·老河口市第四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C 是线段AB 上一点,D 是BC 的中点,若12cm AB =,2cm =AC ,则BD 的长为______.【答案】5cm【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先求出BC ,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详解. 【详解】解:如图,12cm AB =,2cm =AC ,12210(cm)BC AB AC ∴=-=-=.D 是BC 的中点,11105(cm)22BD BC ∴==⨯=.故答案是:5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主要利用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2.(2022·浙江丽水·七年级期末)如图,P 是线段MN 上一点,Q 是线段PN 的中点.若MN =10,MP =6,则MQ 的长是____.【答案】8【分析】首先求得NP =4,根据点Q 为NP 中点得出PQ =2,据此即可得出MQ 的长. 【详解】解:∵MN =10,MP =6,∴NP = MN- MP =4, ∵点Q 为NP 中点,∴PQ =QN =12NP =2,∴MQ =MP +PQ =6+2=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出PQ =2是解题关键.13.(2022·宁夏·景博中学七年级期末)如图,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D 在线段CB 上,AB =10,DB =4,则CD =________.【答案】1【分析】先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5BC =,再根据CD BC DB =-即可得.【详解】解: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且10AB =,152BC AB ∴==, 4DB =,541CD BC DB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熟练掌握线段之间的运算是解题关键.14.(2022·陕西渭南·七年级期末)如图,AD =12BD ,E 是BC 的中点,BE =15AC =2cm ,则线段DB的长为_______cm .【答案】4【分析】根据BE =15AC =2cm 可以求得AC 长,进而得出AB 、BC 的长,即可求得DB 的长.【详解】解:∵BE =15AC =2(cm),∴AC =5BE =10(cm),∵E 是BC 的中点,∴BC =2BE =2×2=4(cm),∴AB =AC -BC =10-4=6(cm), ∵AD =12DB ,∴AD +DB =AD +2AD =6(cm),∴AD =2cm ,∴DB =4cm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和线段中点的概念,找出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5.(2022·山东威海·期末)如图,点C ,点D 在线段AB 上,点E ,点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若AB m =,CD n =,则EF 的长为________.【答案】12m +12n【分析】先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EC =12AC 、DF =12BD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C +BD =AB -CD =m -n ,最后根据EF =EC +CD +DF 求解即可.【详解】解:∵点E 、点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EC =12AC ,DF =12BD ∵AB m =,CD n =∴AC +BD =AB -CD =m -n∴EF =EC +CD +DF =12AC +CD +12BD =12(AC +BD )+CD =12( m -n )+n =12m +12n .故答案为12m +12n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点的定义、线段的和差等知识点,通过识图、明确线段间的关系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22·浙江·)已知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线段4cm,6cm AB BC ==,点D E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点F 是线段DE 的中点,则BF =_______cm .【答案】12或52【分析】根据中点定义求出BD 、BE 的长度,然后分①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求出DE 的长度,再根据中点定义求出EF 的长,然后根据BF =BE -EF 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②点C 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求出DE 的长度,再根据中点定义求出EF 的长,然后根据BF =BE -EF 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解:D 、E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4AB cm =,6BC cm =,114222BD AB cm ∴==⨯=,116322BE BC cm ==⨯=, ①如图1,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235DE BD BE cm =+=+=,点F 是线段DE 的中点,1155222EF DE cm ∴==⨯=,此时,51322BF BE EF cm =-=-=; ②如图2,点C 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321DE BE BD cm =-=-=,点F 是线段DE 的中点,1111222EF DE cm ∴==⨯=,此时,15322BF BE EF =-=-=, 综上所述,12BF =或52cm .故答案为:12或52.【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 17.(2022•和平区期末)已知线段AB =12,M 是AB 的中点,点C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C =5BC ,则C 、M 两点间的距离为 .【思路点拨】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推出AM =BM =AB =×12=6,并分点C 在点B 左侧和点C 在点B 左侧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由题意作出相关的图形,结合图形当点C 在点B 左侧时,MC =BM ﹣BC ;当点C 在点B 右侧时,MC =BM +BC ,利用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答案】解:∵AB =12,M 是AB 的中点, ∴AM =BM =AB =×12=6, 当点C 在点B 左侧时,如图1,∵AC =5BC ,∴AB =AC +BC =6BC ,∴MC=BM﹣BC=AB﹣AB=AB=×12=4;当点C在点B右侧时,如图2,∵AC=5BC,∴AB=AC﹣BC=4BC=12,∴BC=3,∴MC=BM+BC=6+3=9,综上所述,C、M两点间的距离为4或9.故答案为:4或9.【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及线段的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进行分类讨论(点C在点B 左侧时和点C在点B左侧时),注意结合图形联系线段中点的性质和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求解.18.(2022·北京海淀区·七年级期末)已知线段6cmAB=,若M是AB的三等分点,N是AM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为________.【答案】1cm或2cm【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点M是AB的三等分点,求出AM的长,由中点定义求出MN即可.【详解】当M是AB的左三等分点,∵AB=6cm,∴AM=11AB=6=233⨯cm,∵N是AM的中点,∴AN=NM=11AM=2=1 22⨯,当M是AB的右三等分点,∵AB=6cm,∴AM=22AB=6=433⨯cm,∵N是AM的中点,∴AN=NM=11AM=4=2 22⨯,线段MN的长度为1cm或2cm.故答案为:1cm或2cm.【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三等分点,线段的中点计算,掌握线段三等分的性质,线段的中点的性质,会利用分类思想求线段AM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2022·山东郓城县·七年级期末)某摄制组从A市到B市有一天的路程,由于堵车中午才赶到一个小镇(D ),只行驶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原计划行驶到C 地),过了小镇,汽车赶了400千米,傍晚才停下来休息(休息处E ),司机说:再走从C 地到这里路程的二分之一就到达目的地了,问:A ,B 两市相距多少千米.【答案】A ,B 两市相距600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可知DE 的距离且可以得到12AD DC =,12EB CE =,11()22AD EB DC CE DE +=+=,由1=2AB AD EB DE DE DE =+++计算即可得出结果.【详解】如图,由题意可知,400DE =千米,12AD DC =,12EB CE =, ∴ 111()400200222AD EB DC CE DE +=+==⨯=(千米)∴ 200400600AB AD EB DE =++=+=(千米) 答:A ,B 两市相距600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求解线段长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找出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20.(2022·辽宁大连市·)已知点D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C 在线段AB 上.(1)如图1,若8cm,6cm AC BC ==,求线段CD 的长;(2)如图2,若2BC CD =,点E 为BD 中点,18cm AE =,求线段AB 的长. 【答案】(1)1cm ;(2)24cm【分析】(1)先求出AB 的长,再根据中点定义求出BD 的长,进而可求CD 的长; (2)设cm CD 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AE ,然后列方程求出x ,进而可求AB 的长. 【详解】解:(1)∵8cm,6cm AC BC ==,∴8614cm AB AC BC =+=+=, ∵点D 为线段AB 的中点,∴11147cm 22BD AB ==⨯=. ∵CD BD BC =-,∴761cm CD =-=.∴线段CD 的长为1cm . (2)设cm CD x =.∵2BC CD =,∴2cm BC x =∵BD CD BC =+,∴23cm BD x x x =+=.∵E 为BD 中点,∴13cm 22DE BD x ==. 又∵D 为AB 中点,∴3cm AD BD x ==.∵AE AD DE =+,∴393cm 22AE x x x =+=. ∵18cm AE =,∴918,42x x ==,∴2624cm AB BD x ===,∴线段AB 的长为24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如果点C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 与BC ,那么点C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这时AC =BC =12AB ,或AB =2AC =2BC . 21.(2022·浙江·七年级期末)如图,线段8cm AB 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AB 的中点,N 是AC 的中点.(1)3cm AC =,求线段CM NM 、的长;(2)若线段AC m =,线段BC n =,求MN 的长度(m n <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CM =1cm ,NM =2.5cm ;(2)12n【分析】(1)求出AM 长,代入CM =AM -AC 求出即可;分别求出AN 、AM 长,代入MN =AM -AN 求出即可;(2)分别求出AM 和AN ,利用AM -AN 可得MN . 【详解】解:(1)8AB cm =,M 是AB 的中点,142AM AB cm ∴==, 3AC cm =,431CM AM AC cm ∴=-=-=;8AB cm =,3AC cm =,M 是AB 的中点,N 是AC 的中点, 142AM AB cm ∴==,11.52AN AC cm ==,4 1.52.5MN AM AN cm ∴=-=-=;(2)AC m =,BC n =,AB AC BC m n ∴=+=+,M 是AB 的中点,N 是AC 的中点,11()22AM AB m n ∴==+,1122AN AC m ==,111()222MN AM AN m n m n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M 、AN 的长. 22.(2022·平山县七年级期末)已知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如图1,若点C 在线段AB 上,AC =6cm ,CB =4cm ,则线段MN 的长为 cm ; (2)若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 +CB =acm ,则线段MN 的长度为 cm ;(3)如图2,若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AC -BC =bcm ,猜测MN 的长度,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答案】(1)5,(2)12a ,(3)MN =12b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中点的定义求解;(2)与(1)同理,根据中点的定义求解;(3)根据MN=CM-CN 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113222MC AC CN CB====,,∴MN=MC+CN=3+2=5,故答案为5;(2)与(1)同理有:1122MC AC CN CB==,,∴()11112222MC CN AC CB AC CB a+=+=+=,故答案为12a,(3)结论为:MN=12b,理由如下: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时,如图:则AC>BC,因为M是AC的中点,所以CM=12AC,因为点N是BC的中点,所以CN=12BC,所以MN=CM-CN=12(AC-BC)=12b.【点睛】本题考查中点的应用,熟练掌握中点的意义、线段的四则运算及准确画图是解题关键.23.(2022·杭州市七年级月考)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点D、E在直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1)若AB=18,DE=8,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②当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时,求AD的长;(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BE+=,则CDAB=.【答案】(1)①AD=7;②AD=203或243;(2)1742或116【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C=6,AC=12,①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CE=3,求得CD=5,由线段的和差得到AD=AC﹣CD=12﹣5=7;②当点C线段DE的三等分点时,可求得CE=13 DE=83或CE=23DE=163,则CD=163或83,由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2)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设BC=x,则AC=2BC=2x,求得AB=3x,设CE=y,得到AE=2x+y,BE=x﹣y,求得y=27x,当点E在点A的左侧,设BC=x,则DE=1.5x,设CE=y,求得DC=EC+DE=y+1.5x,得到y=4x,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1)∵AC=2BC,AB=18,∴BC=6,AC=12,①∵E为BC中点,∴CE=3,∵DE=8,∴CD=5,∴AD=AC﹣CD=12﹣5=7;②∵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DE=8,∴CE=13DE=83或CE=23DE=163,∴CD=163或CD=83,∴AD=AC﹣CD=12﹣163=203或12-83=243;(2)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设BC=x,则AC=2BC=2x,∴AB=3x,∵AB=2DE,∴DE=1.5x,设CE=y,∴AE=2x+y,BE=x﹣y,∴AD=AE﹣DE=2x+y﹣1.5x=0.5x+y,∵32AD ECBE+=,∴0.532x y yx y++=-,∴y=27x,∴CD=1.5x﹣27x=1714x,∴171714342==xCDAB x;当点E在点A的左侧,如图,设BC=x,则DE=1.5x,设CE=y,∴DC=EC+DE=y+1.5x,∴AD=DC﹣AC=y+1.5x﹣2x=y﹣0.5x,∵32AD ECBE+=,BE=EC+BC=x+y,∴0.532y x yx y-+=+,∴y=4x,∴CD=y+1.5x=4x+1.5x=5.5x,BD=DC+BC=y+1.5x+x=6.5x,∴AB=BD﹣AD=6.5x﹣y+0.5x=6.5x﹣4x+0.5x=3x,∴5.51136==CD xAB x,当点E在线段AC上及点E在点B右侧时,无解,综上所述CDAB的值为1742或116.故答案为:1742或116.【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准确识图分类讨论DE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4.(2022·浙江·七年级课时练习)小明在学习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时对下面一道问题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M,N分别是AC,BC的中点.若AB=12,AC=8,求MN的长.(1)根据题意,小明求得MN=___________;(2)小明在求解(1)的过程中,发现MN的长度具有一个特殊性质,于是他先将题中的条件一般化,并开始深入探究.设AB=a,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小明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请你帮助小明解答.①如图1,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则MN=______________;②如图2,M,N分别是AC,BC的三等分点,即13AM AC=,13BN BC=,求MN的长;③若M,N分别是AC,BC的n等分点,即1AM ACn=,1BN BCn=,则MN=___________;∴MN=12 a;故答案为:12 a;②∵AM=13AC,BN=13BC,∴CM=23AC,CN=23BC,∴MN=CM+CN=23AC+23BC=23AB,∵AB=a,∴MN=23 a;③∵AM=1nAC,BN=1nBC,∴CM=1nn-AC,CN=1nn-BC,∴MN=CM+CN=1nn-AC+1nn-BC=1nn-AB,∵AB=a,∴MN=1nn-a,故答案为:1nn-a.【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线段和差运算.25.(2022·深圳市高级中学初一期末)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 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运动的时间为t.(1)当t=1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2)当t=2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3)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求出AP的长;(4)在(3)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的长.【答案】(1)4cm;(2)4cm;(3)4cm;(4)4cm或12cm分析:(1) 观察图形可以看出,图中的线段PC和线段BD的长分别代表动点C和D的运动路程. 利用“路程等于速度与时间之积”的关系可以得到线段PC和线段BD的长,进而发现BD=2PC. 结合条件PD=2AC,可以得到PB=2AP. 根据上述关系以及线段AB的长,可以求得线段AP的长.(2) 利用“路程等于速度与时间之积”的关系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运动时间,可以求得线段PC和线段BD的长,进而发现BD=2PC. 根据BD=2PC和PD=2AC的关系,依照第(1)小题的思路,可以求得线段AP 的长.(3) 利用“路程等于速度与时间之积”的关系可知,只要运动时间一致,点C 与点D 运动路程的关系与它们运动速度的关系一致.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运动速度的关系,可以得到BD =2PC . 这样,本小题的思路就与前两个小题的思路一致了. 于是,依照第(1)小题的思路,可以求得线段AP 的长. (4) 由于题目中没有指明点Q 与线段AB 的位置关系,所以应该按照点Q 在线段AB 上以及点Q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求解. 首先,根据题意和相关的条件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根据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条件AQ -BQ =PQ ,得到AP 和BQ 之间的关系,借助前面几个小题的结论,即可求得线段PQ 的长.【解析】(1) 因为点C 从P 出发以1(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1(s),所以111PC =⨯=(cm). 因为点D 从B 出发以2(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1(s),所以212BD =⨯=(cm).故BD =2PC. 因为PD =2AC ,BD =2PC ,所以BD +PD =2(PC +AC ),即PB =2AP .故AB =AP +PB =3AP . 因为AB =12cm ,所以1112433AP AB ==⨯=(cm). (2) 因为点C 从P 出发以1(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2(s),所以122PC =⨯=(cm). 因为点D 从B 出发以2(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2(s),所以224BD =⨯=(cm).故BD =2PC. 因为PD =2AC ,BD =2PC ,所以BD +PD =2(PC +AC ),即PB =2AP .故AB =AP +PB =3AP . 因为AB =12cm ,所以1112433AP AB ==⨯=(cm). (3) 因为点C 从P 出发以1(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s),所以PC t =(cm).因为点D 从B 出发以2(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s),所以2BD t =(cm).故BD =2PC. 因为PD =2AC ,BD =2PC ,所以BD +PD =2(PC +AC ),即PB =2AP .故AB =AP +PB =3AP . 因为AB =12cm ,所以1112433AP AB ==⨯=(cm). (4) 本题需要对以下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i) 点Q 在线段AB 上(如图①).因为AQ -BQ =PQ ,所以AQ =PQ +BQ .因为AQ =AP +PQ ,所以AP =BQ .因为13AP AB =,所以13BQ AP AB ==. 故13PQ AB AP BQ AB =--=.因为AB =12cm ,所以1112433PQ AB ==⨯=(cm).(ii) 点Q 不在线段AB 上,则点Q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如图②). 因为AQ -BQ =PQ ,所以AQ =PQ +BQ .因为AQ =AP +PQ ,所以AP =BQ . 因为13AP AB =,所以13BQ AP AB ==.故1433AQ AB BQ AB AB AB =+=+=.因为AB=12cm,所以411233PQ AQ AP AB AB AB=-=-==(cm).综上所述,PQ的长为4cm或12cm.点睛:本题是一道几何动点问题. 分析图形和题意,找到代表动点运动路程的线段是解决动点问题的重要环节. 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常常可以将几何问题与代数运算结合起来,通过运算获得更多的线段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利条件. 另外,分情况讨论的思想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思考问题时要注意体会和运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一课一练《数与代数-应用题(和差问题)》-人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试题 一课一练《数与代数-应用题(和差问题)》-人教版(含答案)

《数与代数-应用题(和差问题)》一、填空题1.两袋沃柑共重120斤,第一袋倒给第二袋20斤,两袋沃柑一样重,第二袋原来有斤.2.四(1)班和四(2)班共有128本图书,四(1)班如果给四(2)班12本,两个班的图书就一样多了,那么四(1)班原来有本图书,四(2)班原来有本图书.3.甲、乙两人共有邮票84张,如果甲给乙6张,两人的邮票张数就一样多.甲原来有邮票张,乙原来有邮票张.4.六年级有185名同学,其中男生比女生多5人,六年级有名男生,名女生.5.冬冬和芳芳原来共有60张画片,冬冬给玲玲6张画片,冬冬又给了芳芳8张画片后,这时冬冬和芳芳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冬冬原来有画片张,芳芳原来有画片张.6.两袋水果共有20个,从第1袋取出7个水果放入第2袋,两袋中的水果个数相同,则第1个袋中原有水果个.7.三(1)班举行联欢会,买来甲、乙两筐橘子共245个,从甲筐取出20个放入乙筐里,甲筐橘子比乙筐还多5个.则甲筐原有橘子个,乙筐原有橘子个.8.两个仓库一共存有货物800吨,如果从甲仓库调50吨货物到乙仓库,那么两个仓库就一样多,原来甲仓库存有货物吨,乙仓库存有货物吨.二、选择题1.张宁和王晓星一共有画片86张.王晓星给张宁8张后,两人画片数同样多,王晓星原来有()张画片.A.35 B.51 C.742.姐姐有5.6元钱,妹妹有1.4元钱,姐姐给妹妹()元,她们的钱数就相等.A.3.2 B.3.5 C.2.13.小明有48支铅笔,小方有40支铅笔,小明给小方()支,他们的铅笔就同样多了.A.4 B.8 C.64.小灰和小白两只小兔共有40个萝卜,如果小灰给小白2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了,小灰原来有()个萝卜.A.24 B.20 C.225.师徒两人一共生产了38个零件,师父生产的零件个数比徒弟生产的零件个数多14个,师徒两人各生产了多少个零件?()A.24,14 B.25,13 C.26,12 D.27,11三、应用题1.甲、乙两个书架共放书350本,如果从甲书架拿出70本书放到乙书架上,这时两个书架上放的书相等.甲书架上原来放书多少本?2.张大伯今年栽了桃树和梨树共640棵,梨树比桃树多80棵.张大伯今年栽的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先把已知条件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再解答)3.甲、乙两人一起装订图书,10分钟共装订80本,甲每分钟比乙少装订2本,甲、乙每分钟各装订多少本?4.早晨7点整,妈妈开车送小明上学,去时路上拥堵,回到家已是7点58分,已知妈妈回来所用的时间比去时少了20分钟,请你算一算,去时用了多长吋间?5.妈妈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共用去460元.如果上衣比裤子贵100元,这件上衣的售价是多少元?这条裤子呢?6.甲、乙两仓库共有货物120吨,甲仓库给乙仓库2.4吨货物后,甲、乙两个仓库的货物一样多,甲、乙仓库原来各有货物多少吨?7.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少10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先画线段图,理解答)8.小明和小红到商店买作文本,所付的钱一样多,他俩共买了20本,小红比小明多拿4本,因此小红还给小明1.2元钱.小明和小红共花了多少钱?9.光明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同学去植树,一共植了160棵.其中四年级比五年级多植4棵.两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先画线段图表示出条件和问题,再解答)10.张宁和王晓星一共有画片86张.王晓星给张宁8张后,两人画片的张数同样多.两个人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先把已知条件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再解答)11.姐姐和妹妹共有540元,姐姐用掉60元后,就和妹妹的钱同样多.原来姐姐有多少元?妹妹有多少元?12.张明和李强一共要加工198个零件.完成任务时,张明比李强少加工24个.张明和李强各加工零件多少个?13.小明和小红共有邮票90张,如果小明给小红5张邮票,两人就一样多了.小明和小红原来各有多少张邮票?14.姐姐买了一套衣服共花了136元,上衣比裤子便宜28元,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15.小华和小方共有画片120张,如果小华送20张画片给小方,那么两人的画片就相等,小华和小方原来各有多少张画片?16.两根绳子共长48.4米,从第一根上剪去6.4米,从第二根上剪去7.4米,这时两根绳子一样长,求这两根绳子原来各长多少米?17.甲、乙两筐苹果共75千克,从甲筐取出5千克苹果放入乙筐里,甲筐苹果比乙筐多7千克.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18.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1)用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2)结合线段图列式解答19.两筐苹果共重86千克,如果从第一筐中取出5千克放入第二筐中,两筐的重量相等,这两筐苹果原来各重多少千克?20.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和是34岁,三年后爸爸比小明大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21.两个粮库共有粮食420吨.从甲粮库取出30吨粮食放入乙粮库,两个粮库的粮食就同样多.原来两个粮库各有粮食多少吨?(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答案一、填空题1.40.2.76;52.3.48,36.4.95,90.5.41,19.6.17.7.145、100.8.450,350.二、选择题1.B.2.C.3.A.4.C.5.C.三、应用题1.解:(350702)2+⨯÷4902=÷=(本)245答:甲书架原有245本书.-÷2.解:(64080)2=÷5602=(棵)28028080360+=(棵)答:张大伯今年栽的桃树有280棵;梨树有360棵.÷+÷3.解:(80102)2=÷102=(本)5÷-÷(80102)2=÷62=(本)3答:甲每分钟装订3本,乙每分钟装订5本.+分)2÷4.解:(7时58分7-时20=分20(58+分)2÷=分2÷78=分钟39答:去时用了39分钟.+元,5.解:设这条裤子售价是x元,这条上衣的售价是(100)x++=x x(100)460++=x x100460x=2360x=180+=(元)180100280答:这条上衣的售价是280元,这条裤子180元.-吨,则:6.解:设甲仓库原来有货物x吨,则乙仓库原来有货物(120)xx x-=-+2.4120 2.4x=2124.8x=62.4-=(吨)12062.457.6答:甲仓库原来有货物62.4吨,乙仓库原来有货物57.6吨.7.解:线段图:第二筐:(15010)2+÷=÷1602=(千克);80第一筐:-=(千克).1508070答:第一筐重70千克,第二筐重80千克.÷÷⨯8.解:1.2(42)20=÷⨯1.2220=⨯0.62012=(元)答:小明和小红共花了12元钱.9.解:如图:-÷(1604)2=÷1562=(棵),78+=(棵),78482答:四年级植树82棵,五年级植树78棵.10.解:如图所示:张宁的张数:-⨯÷(8682)2=÷702=(张);35王晓星的张数:-=(张);863551答:王晓星原来有51张画片,张宁有35张.-÷=(元),11.解:妹妹的钱数:(54060)2240+=(元),姐姐的钱数:24060300答:原来姐姐有300元,妹妹有240元.+÷12.解:(19824)22222=÷=(个)111-÷(19824)21742=÷=(个)87答:张明加工87个,李强加工111个.13.解:小红的张数:-⨯÷(9052)2=÷802=(张);40小明的张数:904050-=(张);答:小红有40张,小明原来有50张邮票.-÷14.解:(13628)2=÷1082=(元)541365482-=(元)答:裤子82元,上衣54元.-⨯÷15.解:(120202)2=-÷(12040)2=÷802=(张),40-=(张),1204080答:小方原来有40张,小华原来有80张.16.解:第一根长:--÷,[48.4(7.4 6.4)]2=-÷,[48.41]2=÷,47.42=(米);23.7第二根长:-=(米).48.423.724.7答:第一根原来长23.7米,第二根原来长24.7米.+⨯+÷17.解:甲筐:(75527)2=÷922=(千克),46-=(千克),乙筐:754629答:甲筐原来有苹果46千克,乙筐原来有苹果29千克.18.解:(1).+÷(2)(7212)2=÷842=(枚)42724230-=(枚)答:小春有邮票42枚,小宁有邮票30枚.19.解:第二筐原有苹果:(8652)2-⨯÷=÷762=(千克)38第一筐原有苹果:-=(千克)863848答:第一筐原有苹果48千克,第二筐原有苹果38千克.x+岁,20.解:设小明的年龄为x岁,则爸爸的年龄为:(24)x x++=2434x+=22434x=210x=,5+=(岁).爸爸的年龄为:24529答:小明5岁,爸爸29岁.21.解:如图:(420302)2-⨯÷=-÷(42060)2=÷3602=(吨),180-=(吨),420180240答:甲粮库有粮食240吨,乙粮库有粮食180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a.展示三角形中位线的动态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中位线的产生;
b.引导学生通过折叠、测量等实践活动,发现并验证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
c.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尝试使用中位线定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证明过程;
d.针对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涉及中位线定理的几何问题,并运用定理进行解答。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理解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方面较为顺利。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大家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这让我意识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继续寻找更多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我会通过具体的图形和逐步的逻辑推理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中位线定理来构造平行线或等分线段。
4.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讲解,加深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培养几何逻辑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深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掌握运用中位线定理进行严密的几何证明;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将中位线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决几何问题的策略;
4.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分享,提高表达几何证明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从具体的几何图形中提炼出一般性的几何性质和定理,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4《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6.4《组合图形的面积》课件

5.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下图的面积。(单位:厘米) (用四种方法) 方法一:3×4+(4+10)×(8-3)÷2 =12+35=47(平方厘米)
方法二:8×4+(8-3)×(10-4)÷2 =32+15=47(平方厘米)
5.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下图的面积。(单位:厘米) (用四种方法) 方法三:8×10-(8+3)×(10-4)÷2 =80-33=47(平方厘米)
2.找出计算基本图形面积需要的条件。 3.利用合理的方法,先计算出基本图形的面
积,再利用基本图形的面积和或差计算出 组合图形的面积。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 题、第3题、第6题、第7题、第10题。
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应用
题型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1.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cm)
估计这个池塘的面积是96 m2 。
3*.学校校园里有一块长方形的地, 想种上红花、黄花和绿草。一种 设计方案如左图。你能分别算出 红花、黄花、绿草的种植面积吗?请你 也设计一种方案,用上我们学过 的图形,并求一求每种植物的种植面积。 (选题源于教材P102练习二十二第11题)
答案略。
夯实基础
1.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43 m,高是20.1 m。 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10+10+5)×10÷2-6×8÷2=101(cm2)
易错点
4.小刚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正确吗?若不对, 请改正。 12.5×10.8+(5.2+8.4)×3.1÷2 =135+21.08 =156.08(m2)( )
易错点
改正: 12.5×10.8-(5.2+8.4)×3.1÷2 =135-21.08 =113.92(m2)
(26+42)×30÷2=1020(cm2) 8×15÷2×2+10×18÷2=210(cm2) 1020-210=810(cm2)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教案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1 线段、射线、直线1.了解线段的描述性概念,了解射线、直线的概念,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3.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直线的性质的发现、理解及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对大家而言并不陌生,在小学里我们对它已有了了解.现在我们继续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关知识.【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忆小学里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问题1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从生活中找到线段、射线、直线的例子,通过观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概念的理解.教材第106页“议一议”上面的内容.【归纳总结】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直线不可度量,线段可以度量.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问题2线段、射线、直线该怎样表示呢?【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并掌握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以下方式分别表示线段、射线、直线:【归纳结论】线段、射线、直线都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注意:表示射线时,端点字母必须写在前面.3.直线的性质问题3教材第107页上面的“做一做”.【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直线的性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归纳结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一事实可以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几何画图问题4按下列语句画图:(1)点P不在直线l上;(2)线段a、b相交于点P;(3)直线a经过点A,而不经过点B;(4)直线l和线段a、b分别交于A、B两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相应几何语句的意义,同时能结合语句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形.【归纳结论】规范画图是学好几何的基础,要养成规范画图,画图完毕即标上表示点或线的字母的良好习惯.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语句错误的是()A.延长线段ABB.延长射线ABC.直线m和直线n相交于P点D.直线AB向两方无限延伸,所以不能延长直线AB2.举出一个能反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实例.3.指出下图中的直线、射线、线段,并一一表示出来.4.作图题:已知平面上四点A、B、C、D,如图.(1)画直线AB;(2)画射线AD;(3)直线AB、CD相交于E;(4)连接AC、BD相交于点F.【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检测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B2.如栽树时只要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3.直线AB(或直线AC,直线BC);射线AB,射线BC,射线CB,射线BA;线段AB,线段AC,线段BC.4.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线段、射线、直线的有关知识.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到探究直线的性质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比较线段的长短1.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2.感受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经过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3.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教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教学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把弯曲的河道改直就可以缩短航程.在公园的河面上修建曲折的桥,就能增加观光的路程,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你有哪些方法?【教学说明】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线段公理问题1 教材第110页图4—6及有关图的内容.【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归纳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事实可以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把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2.线段的比较问题2 教材第110页的“议一议”.【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实物的比较到线段的比较,归纳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归纳结论】如果直接观察难以判断,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一种方法是用刻度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再进行比较,即度量法;另一种方法是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去,将其中的一个端点重合在一起加以比较,即叠合法.3.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问题3 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B.【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操作,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作图规律如下:(1)作射线A′C′(如图所示);(2)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B.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4.线段中点的定义及表示方法如图,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AM=BM=12AB(或AB=2AM=2BM).5.线段中点性质的运用问题4 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4cm,BC=3cm.如果点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多少?【教学说明】学生画图加以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线段中点的性质.【归纳结论】线段的和,差,中点计算时,应注意数形结合,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再加以分析.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从A到B有3条路径,最短的路径是()A.①B.②C.③D.都一样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已知线段AD>BC,则线段AC与BD的关系是()A.AC>BDB.AC=BDC.AC <BDD.不能确定3.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取点C,使BC=2cm,则线段AC的长是___cm.4.教材第112页上方的“随堂练习”第1题.5.教材第112页上方的“随堂练习”第2题.6.已知点A、B、C是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且AC=9cm,BC=5cm,求线段AB和BC的中点间的距离.【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线段的比较,线段的中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C2.A3.10或64.可用刻度尺量出AB各线段的长度,再量出线段A′B′的长度.将AB各线段和与A′B′长度作比较,也可用尺规作图法将AB的每段长度移到线段A′B′上,再做判断.5.6. 4.5cm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线段的公理,线段的比较,线段的中点等有关知识.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探究线段的公理,线段的比较方法,线段的中点的表示方法,到运用线段中点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等方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角1.通过实际情境,理解角的有关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会进行角的度量,以及度、分、秒的互化.3.进一步认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4.通过问题情境,认识角、表示角、度量角、进行角的互化,经历角的静态定义到动态定义的形成过程,体会运动变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5.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角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学会角度的测量,以及度、分、秒的互化.【教学难点】度、分、秒的互化.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教材第114页最上方的彩图及相关问题.【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从生活中的图形中找到角.初步感受角的形象,体会角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角的概念与表示方法问题1 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角有哪些表示方法?【教学说明】学生在小学对角的概念与表示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加以规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归纳结论】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边.角的表示方法常见的有三种:(1)用三个或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2)用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3)用数学标注.注意: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才能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问题2 教材第114页下方“做一做”.【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进一步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用旋转的观点描述角及认识平角,周角问题3 教材第115页“议一议”.【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从旋转的角度体会角的形成.【归纳结论】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3.角的度量及度、分、秒的换算问题4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已知道:1平角=180°,1周角=360°.度量角的单位除了度,还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度量单位,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归纳结论】为了更精密地度量角,我们规定:问题5 计算:(1)1.45°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2)1800″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与同伴进行交流,熟练掌握度、分、秒的计算.问题6 教材第116页“做一做”.【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角的表示方法和角的度量,会用角度来表示方位.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角是一条直线B.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C.两边成一条直线时组成的角是平角D.一个角不是锐角就是钝角2.教材第116页下方的“随堂练习”第1题.3.教材第116页下方的“随堂练习”第2题.【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角的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C2.(1)北偏东90°(2)虎豹园在南偏东0°(正南方),猴山在北偏东0°(正北方),大象馆在北偏东45°;(3)图略.∠AOC=∠AOB=90°,∠AOD=∠BOD=45°,∠COD=135°,∠BOC=180°;(4)锐角有∠BOD、∠AOD、∠AOC,钝角为∠COD、∠BOC,直角为∠AOB、∠AOC,平角为∠BOC.3.(1)15 ′,900″;(2)45′,0.75°.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到角的度量及度、分、秒的换算,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 角的比较1.运用类比的方法,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认识角的平分线,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3.通过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认识角的平分线及表示方法,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4.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比较角的大小,会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能熟练运用角的平分线.【教学难点】角的和、差、倍、分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还记得怎样比较线段的长短吗?类似地,你能比较角的大小吗?【教学说明】通过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学生很容易得到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角的大小比较问题1 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教学说明】学生通过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再与同伴交流,归纳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归纳结论】与比较线段的长短类似,如果直接观察难以判断,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对角进行比较:一种方法是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再进行比较,即度量法;另一种方法是将两个角的顶点及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放在重合边的同侧就可以比较大小,即叠合法.问题2 教材第119页上方的“做一做”.【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与同伴进行交流,进一步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3.角的平分线定义及表示方法教材第119页上方的“做一做”.问题 3 已知EOF为一直线,∠AOB=90°,OE平分∠COB,∠EOC=15°,求∠AOF的度数.【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分析,与同伴交流,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关系.【归纳结论】在进行角的和、差、倍、分计算时,往往结合图形来分析数量关系.4.估量角的度数问题4 (1)如图估计∠AOB,∠DEF的度数.(2)量一量,验证你的估计.【教学说明】学生先估量,再用量角器量一量,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AOB的内部任取一点C,作射线OC,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AOB>∠AOCB.∠AOC>∠BOCC.∠BOC=∠AOCD.∠BOC>∠AOC2.教材第120页上面“随堂练习”第1题.3.教材第120页上面“随堂练习”第2题.4.如图所示,OB是∠AOC的平分线,DO平分∠COE,若∠AOE=128°,求∠BOD的度数.【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平分线性质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A2.(1)135°,135°,45°(2)图中两个钝角相等,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的和为180°.3.45°,30°,60°4.64°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平分线性质等知识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角的平分线定义及性质,到运用角的和、差、倍、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5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和圆,了解与多边形和圆有关的概念.2.会计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在丰富的活动中训练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4.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正多边形的边、角特点和扇形圆心角的求法.【教学难点】多边形对角线条数计算公式的推导.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教材第122页最上方的彩图及相关问题.【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从生活中的例子找到多边形和圆,使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多边形及有关概念教材第122页彩图下方的内容.问题1 (1)n边形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多少个内角?(2)过n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几条对角线?【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与同伴进行交流,找出一般规律.【归纳结论】n边形有n个顶点,n条边,n个内角.过n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n边形一共有32n n()条对角线.问题2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度量,验证自己的猜测. 【归纳结论】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2.圆及有关概念问题3 教材第123页下方的“做一做”.【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例子,再通过画图,初步认识圆和扇形.【归纳结论】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称为半径.圆上任意两点A,B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记作AB,读作“圆弧AB”或“弧AB”;由一条弧AB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3.求扇形的圆心角和扇形面积问题4 将一个圆分割成三个扇形,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比为1∶2∶3,求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掌握扇形圆心角的求法.【归纳结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个扇形,这些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问题5(1)将一个圆分成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知道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吗?与同伴进行交流.(2)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在其中画一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你会计算这个扇形的面积吗?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进一步掌握扇形圆心角和扇形面积的求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引____条对角线,它们将这个六边形分割成___个三角形.六边形一共有___条对角线.2.教材第124页下方的“随堂练习”第1题.3.教材第124页下方的“随堂练习”第2题.【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对多边形和圆的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答案】1.3,4,92.如地板砖是正方形,蜂巢是正六边形.3.∠AOB=72°,∠AOC=108°,∠BOC=180°.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顾多边形和圆及有关概念.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4.5”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从学生了解多边形和圆的相关概念,到计算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章末复习1.掌握本章重要知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2.通过梳理本章知识,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回顾解决问题中所涉及的分类和类比思想.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3.在运用本章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回顾本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教学难点】利用本章相关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二、释疑解感,加深理解1.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4.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过平面内的四个点中的任意两个点可以画直线的条数是().A.4B.6C.4或6D.1,4或6【分析】平面内的四个点的位置关系有三种:①四个点在同一直线上,②有三个点在同一直线上,③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应分三种情况讨论,故选D.例2 如图,从A到B最短的路线是().A.A—G—E—BB.A—C—E—BC.A—D—G—E—BD.A—F—E—B【分析】从A到B,EB这一段是必走的,关键是看从A到E哪条路最近,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应选D.例3计算:(1)47°53′43″+53°47′42″;(2)22°30′16″×6;(3)92°56′3″-46°57′54″;(4)176°52′÷3.【分析】角之间的运算是60进制,加减运算要将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之间分别加减;分、秒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时要借1当60;乘法运算要用乘数分别与度、分、秒相乘,然后逢60进位;除法运算要用除数分别去除度、分、秒,度、分的余数乘60分别化为分、秒,一般除到秒,然后四舍五入.解:(1)47°53′43″+53°47′42″=(47°+53°)+(53′+47′)+(43″+42″)=100°+100′+85″=101°41′25″;(2)22°30′16″×6;=(22°+30′+16″)×6=132°+180′+96″=135°1′36″;(3)92°56′3″-46°57′54″;=(91°-46°)+(115′-57′)+(63″-54″)=45°+58′+9″=45°58′9″;(4)176°52′÷3=58°+(2°+52′)÷3=58°+172′÷3=58°+57′+1′÷3=58°57′20″.例4 在同一个小学的小明、小伟、小红三位同学住在A、B、C三个在住宅区,如图所示:A、B、C三点共线,且AB=60m,BC=100m.他们打算合租一辆车去上学,准备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三位同学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你认为停靠点应该设在_____________.【分析】若设在A处,三人步行路程之和为60+(60+100)=220m;若设在B处,则三人步行路程之和为60+100=160m;若设在C处,三人步行路程之和为(60+100)+100=260m.解:B处例5 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AM的长度.【分析】题中说明A、B、C三点共线,但无法判断点C是线段AB上,还是在AB 的延长线上,所以要分两种情况,求AM的长.例6 如图所示,已知AB为一条直线,O是AB上一点,OC是∠AOD的平分线,OE在∠BOD内,∠DOE=13∠BOD,∠COE=72°,求∠EOB的度数.【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平分线与角的和、差、倍分问题的应用,找准各角之间的关系,列等式解决.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如图,A,B,C三点共线,图中有___条线段,___条射线,能用字母表示的射线有____条.第1题图第2题图2.比较如图所示的线段的长度:(1)DC_____AC;(2)AD+DC_____AC;(3)AD+BD______AB.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经过一点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B.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C.一条直线只能用一个字母表示D.线段CD和线段DC是同一条线段4.如图所示,如果∠AOD>∠BOC,那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D>∠AOBB.∠AOB>∠CODC.∠COD=∠AOBD.∠COD与∠AOB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5.已知:如图所示,点A、B、C、D,按下列要求画图:(1)射线AD,直线BC;(2)射线BA,射线CD;(3)连接AC,并延长AC.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c,用圆规和直尺画线段.使它等于2a+b-c.(只需画图,不要求写画法).7.计算:(1)43°25′+54°46′;(2)90°3′-57°21′44″;(3)33°15′6″×4;(4)176°52′÷3.8.半径为6的圆中,扇形AOB的圆心角为150°,请在图中圆内画出这个扇形,并求出它的面积(结果保留π).9.如图,已知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12cm,CB=23AC,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教学说明】这部分安排了几个比较典型的重点题型,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前几题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最后两题可由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答案】1. 3 6 42.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C4.B5.6.如图所示,线段AE就是所求作的线段2a+b-c.7.(1)98°11′(2)32°41′16″(3)133°24″(4)58°57′20″8.如图,扇形∠AOB的面积为:π×62×150360=15π.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课堂你能完整地回顾本章所学的有关知识吗?你学会了哪些与本章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你还有哪些困惑与疑问?【教学说明】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积极与同伴交流,对于学生的困惑与疑问,教师应及时指导.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章复习课的练习.。

线段的和差(53张PPT)数学

线段的和差(53张PPT)数学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D
CB
解析 由题图可知:BD=BC+CD,AD=AC+BD-CB.
(2)如果CD=4 cm,BD=7 cm,B是AC的中点,那么AB的长为_____cm.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解析 如果CD=4 cm,BD=7 cm,B是AC的中点,则BC=BD-CD=7-4=3 cm,∴AB=BC=3 cm.
∴点O是线段AB的中点;∵AB=2OB,∴点O是线段AB的中点.故选C.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0,AC=6,则AD等于( )A.4 B.6 C.7.5 D.8
D
解析 ∵BC=AB-AC=4,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DB= BC=2,∴AD=AC+CD=6+2=8.故选D.
中点
知识点2 与中点有关的计算
答案
自我检测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A.AC=BC B.AC= ABC.AB=2AC D.BC= AB
B
答案
返回

6.4_线段的和差

6.4_线段的和差

3 AD .
2、如图,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AC=6, 则: ⑴BD= 6 ,AB= 18 ;
⑵点C是线段 AD 的中点,线段BC的中点是点 D
⑶在上述条件下,若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则AP = 9 , CP =
.
3 .
6
A
C
P
D
B
掌握方法
例2.如图,P是线段AE的中点,点C,D把 线段AE三等分.已知线段CP的长为1.5 cm, 求线段AE的长.
3 3 ∵ CP=AP ∴ x=6PC=6 × 1.5=9(cm) AB=6× 1.5=9(cm)
即 AB的长是9cm
线段的和差尺规作图
知识的应用
线段的和差
三个概念
求线段的长度
涉及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 方程思想 分类讨论
a
b
线段OB就是所求做的线段c = a - b
已知线段a, b, 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3a-b
(利用直尺和圆规).
画法: 1.画射线AF. a
A
a
b ba
C
D D
a
B
E
F
2.用圆规在射线AF上依次截取AB=BC=CD=a. 3. 在线段AD上截取DE=b. 线段AE就是所求的线段c.
从宾馆A出发去景点B有A→C →B, A →D →B
长度 的和差。 线段的和差从数量上看实质是两条线段的_____ 部分与整体 的关系。 线段的和差从图形上看反映了线段之间__________
掌握方法
例1.已知线段a,b.用直尺和圆规,求作: ( 1 ) a+ b ( 2 ) b- a.
画法: 1. 任意画一条射线AD. 2. 用圆规在射线AD上截取AB=a. a b

6.4 线段的和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6.4 线段的和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最后,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我布置了一些计算题和应用题,但缺少一些探究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我应该在未来的作业中增加一些探究题,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 简洁明了:
- 板书设计应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尽量用简洁的词语或短语来表达关键知识点。
- 每个重点内容下方,列出相应的例题或公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艺术性和趣味性:
- 板书设计可以采用彩色粉笔或不同字体来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内容,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
- 在板书的空白处,可以插入一些与线段和差相关的趣味图片或卡通,如线段跳舞、线段变魔术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能够运用线段的和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
1. 线段的和差定义及性质
2. 线段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线段的和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1 复习线段的基本概念,如线段的起点、终点、长度等。
1.2 引入线段的和差概念,通过图形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实践操作,加深对线段和差概念及运算规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线段的和差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和差概念及运算规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线段和差计算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线段GH的长度为10cm,线段HI的长度为2cm,求线段GH+HI的长度。
2.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线段的和差知识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申普级放6.4软件培训手册

申普级放6.4软件培训手册

培训手册一、硬件知识:1、 键盘:常用按键(按住不放的键):Ctrl 、Alt 、Shift 键:其它为击键点一下;常用键-空格键、回车键、删除键、光标键、Esc (退出)键、数字键、功能键F1-→F10 鼠标:左键-→选取、确定 右键-→取消、按住右键不放移动鼠标是屏移 按住中间键不放移动鼠标放大、缩小屏幕2、 扫描仪:A 、 扫描样板:打开桌面上扫描面板-→打开预览一定要打“√”,再点击扫描,出现预览窗口(第一次安装扫描时扫描显示的是彩色并有多个框,先选择文件-→重置-→设置-→自动功能下的√全部去除);将图像类型彩色改成黑白,分辨率改为200,输出信息为100%;色彩调节的临界值一般为100,可根据样板材质自行调节。

文件记数就是扫描样板的文件名,一次性最多保存9个文件,到第十个样板的时候自动覆盖第一个,如果不想覆盖就更改文件记数二、打开申普鞋样软件:B 、 调入样板、设置参数调入文件之前查看其它-→高级—扫描校正(扫描仪上盖左上角标签上数据)目的是为了使调入的样板割出来后和原样板一样大,如果样板修改割出后本码不准确,就要检查这里的数据是否正确。

数据输入时,点击鼠标左键增加,右键减少,按住Ctrl 键以100为单位,Shift 键以10为单位,单点鼠标以1为单位。

1其它-→本码参数—根据要求设置鞋号;先确定鞋号、基本码和扩缩范围,根据情况改变楦底样数据(注:楦底样长度要根据情况自定量出水平方向的长度。

改楦底样长度原因:同鞋号的鞋长度不一样,楦头长或底长是不含帮脚,样板已经包含帮脚长度,如果数据偏小扩缩后会出现大码大,小码小。

)2、 在报告中输入货号(和鞋号同时显示),鞋样描入-→字串在样板中点左键可输入独立的货号。

3、 选中图案区的“#”号,右下角的宽、高可改变鞋号的大小,调好后重打鞋号。

调入样板:Alt +数字(1—9)单个调入样板,Ctrl+2—9可同时调入多个样板样板调入时一定要分清层次(软件右上角帮、底、里、样)什么部位的样板就调入什么层,除了样层是单条的线,其它的都是部位,如果调错层次,可用属性点在样板上改变部位种类。

《6.4 线段的和差》课时同步练习2020-2021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6.4 线段的和差》课时同步练习2020-2021年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6.4 线段的和差》课时同步练习2020-2021年数学浙教新版七(上)一.选择题(共16小题)1.已知AB=1.5,AC=4.5,且A,B,C三点不共线,若BC的长为整数,则BC的长为()A.3B.6C.3或6D.4或52.两根木条,一根长20cm,另一根长24cm,将它们一端重合且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A.2cm B.4cm C.2cm或22cm D.4cm或44cm 3.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 等于()A.3B.2C.3或5D.2或64.某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银杏叶剪掉一部分(如图),发现剩下的银杏叶的周长比原银杏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垂线段最短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5.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AD的长为()A.2cm B.3cm C.4cm D.6cm6.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5cm,BC=4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是()A.1cm B.9cmC.1cm或9cm D.以上答案都不对7.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如果MC比NC 长2cm,AC比BC长()A.2cm B.4cm C.1cm D.6cm8.如果延长线段AB到C,使得,那么AC:AB等于()A.2:1B.2:3C.3:1D.3:29.如图,将一根绳子对折以后用线段AB表示,现从P处将绳子剪断,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最长的一段为60cm,若AP=PB,则这条绳子的原长为()A.100cm B.150cmC.100cm或150cm D.120cm或150cm10.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CD=3cm,M是AC的中点,N是DB的中点,AB=9.8cm,那么线段MN的长等于()A.5.4cm B.6.4cm C.6.8cm D.7cm11.数轴上A、B、C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c,且C在AB上.若|a|=|b|,AC:CB =1:3,则下列b、c的关系式,何者正确?()A.|c|=|b|B.|c|=|b|C.|c|=|b|D.|c|=|b|12.如图所示,某同学的家在A处,书店在B处,星期日他到书店去买书,想尽快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A.A→C→D→B B.A→C→F→B C.A→C→E→F→B D.A→C→M→B 13.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4.如图,线段AB=18cm,BC=6cm,D为BC的中点,则线段AD的长为()A.12 cm B.15cm C.13cm D.11 cm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B.若点B为线段AC的中点,则AB=BCC.若AP=BP,则点P为线段为AB的中点D.直线与射线不能比较大小16.如图:A、B、C、D四点在一条直线上,若AB=CD,下列各式表示线段AC错误的是()A.AC=AD﹣CD B.AC=AB+BC C.AC=BD﹣AB D.AC=AD﹣AB 二.解答题(共8小题)17.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N、P分别是线段AC,BC,AB的中点.(1)若AB=10cm,则MN=cm;(2)若AC=3cm,CP=1cm,求线段PN的长.18.已知:如图,在直线l上顺次有A、B、C三点,AB=4cm,AB>BC,点O是线段AC 的中点,且OB=cm,求:B、C两点之间的距离.19.如图,点B、C把线段MN分成三部分,其比是MB:BC:CN=2:3:4,P是MN的中点,且MN=18cm,求PC的长.20.如图,已知线段AB和CD的公共部分BD=AB=CD,线段AB、CD的中点E、F 之间距离是10cm,求AB,CD的长.21.如图,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2cm,CB=AC,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22.如图,C为线段AD上一点,点B为CD的中点,且AD=8cm,BD=2cm.(1)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求AC的长.(3)若点E在直线AD上,且EA=3cm,求BE的长.23.如图,P是线段AB上任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同时向A点运动,且C点的运动速度为2cm/s,D点的运动速度为3cm/s,运动的时间为ts.(1)若AP=8cm,①运动1s后,求CD的长;②当D在线段PB上运动时,试说明AC=2CD;(2)如果t=2s时,CD=1cm,试探索AP的值.24.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16cm,CB=12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 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不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6小题)1.解:∵BC边长为整数,A、B、C不共线,∴3<BC<6,∴BC=4或5.故选:D.2.解:如图,设较长的木条为AB=24cm,较短的木条为BC=20cm,∵M、N分别为AB、BC的中点,∴BM=12cm,BN=10cm,∴①如图1,BC不在AB上时,MN=BM+BN=12+10=22cm,②如图2,BC在AB上时,MN=BM﹣BN=12﹣10=2cm,综上所述,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2cm或22cm;故选:C.3.解:此题画图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计算.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AB=4.第一种情况:在线段AB外,AC=4+2=6;第二种情况:在线段AB内,AC=4﹣2=2.故选:D.4.解:某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银杏叶剪掉一部分(如图),发现剩下的银杏叶的周长比原银杏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A.5.解:∵AB=10cm,BC=4cm,∴AC=AB﹣BC=6cm,又点D是AC的中点,∴AD=AC=3cm,答:AD的长为3cm.故选:B.6.解:第一种情况:C点在AB之间上,故AC=AB﹣BC=1cm;第二种情况:当C点在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9cm.故选:C.7.解:∵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AC=2MC,BC=2NC,∴AC﹣BC=(MC﹣NC)×2=2×2=4(cm),即AC比BC长4cm.故选:B.8.解:如图,∵BC=AB,∴AC=AB+BC=AB+AB=AB,∴AC:AB=3:2.故选:D.9.解:当PB的2倍最长时,得PB=30cm,AP=PB=20cm,AB=AP+PB=50cm,这条绳子的原长为2AB=100cm;当AP的2倍最长时,得AP=30cm,AP=PB,PB=AP=45cm,AB=AP+PB=75cm,这条绳子的原长为2AB=150cm.故选:C.10.解:∵M是AC的中点,N是DB的中点,CD=3cm,AB=9.8cm,∴MC+DN=(AB﹣CD)=3.4cm,∴MN=MC+DN+CD=3.4+3=6.4cm.故选:B.11.解:∵C在AB上,AC:CB=1:3,∴|c|=,又∵|a|=|b|,∴|c|=|b|.故选:A.12.解:根据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可得C、B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线段CB的长度,所以想尽快赶到书店,一条最近的路线是:A→C→F→B.故选:B.13.解:要想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尽量是两地在一条直线上,因为两点间线段最短.故选:C.14.解:∵AB=18cm,BC=6cm,∴AC=AB﹣BC=12cm又∵D为BC的中点,∴CD=BC=3于是AD=AC+CD=12+3=15故选:B.15.解:A.线段公理,此项正确;B.中点的性质,中点将线段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条线段,此项正确;C.A、B、P三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点P不一定是线段AB的中点,此项错误;D.直线具有两边无限延伸性,射线具有一边无限延伸性,故直线与射线不能比较大小,此项正确;故选:C.16.解:∵A、B、C、D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B=CD,∴AC=AD﹣CD=AD﹣AB=AB+BC,故选:C.二.解答题(共8小题)17.解:(1)∵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C=AC,CN=BCMN=MC+CN=.故填:5.(2)∵AC=3,CP=1,∴AP=AC+CP=4,∵P是线段AB的中点,∴AB=2AP=8∴CB=AB﹣AC=5,∵N是线段CB的中点,CN=CB=,∴PN=CN﹣CP=.18.解:∵AB=4cm,OB=cm∴OA=AB﹣OB=3.5而O是线段AC的中点,∴AC=2OA=7∴BC=AC﹣AB=7﹣4=3故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cm.19.解:设MB=2x,则BC=3x,CN=4x,因为P是MN中点,所以MP=MN=×(2x+3x+4x)=x=9.解得x=2,∴PC=MC﹣MP=2x+3x﹣x=0.5x=1.20.解:设BD=xcm,则AB=3xcm,CD=4xcm,AC=6xcm.∵点E、点F分别为AB、CD的中点,∴AE=AB=1.5xcm,CF=CD=2xcm.∴EF=AC﹣AE﹣CF=6x﹣1.5x﹣2x=2.5xcm.∵EF=10cm,∴2.5x=10,解得:x=4.∴AB=12cm,CD=16cm.21.解:∵AC=12cm,CB=AC,∴CB=6cm,∴AB=AC+BC=12+6=18cm,∵E为AB的中点,∴AE=BE=9cm,∵D为AC的中点,∴DC=AD=6cm,所以DE=AE﹣AD=3cm.22.解:(1)图中共有6条线段;(2)∵点B为CD的中点.∴CD=2BD.∵BD=2cm,∴CD=4cm.∵AC=AD﹣CD且AD=8cm,CD=4cm,∴AC=4cm;(3)当E在点A的左边时,则BE=BA+EA且BA=6cm,EA=3cm,∴BE=9cm当E在点A的右边时,则BE=AB﹣EA且AB=6cm,EA=3cm,∴BE=3cm.23.解:(1)①由题意可知:CP=2×1=2cm,DB=3×1=3cm ∵AP=8cm,AB=12cm∴PB=AB﹣AP=4cm∴CD=CP+PB﹣DB=2+4﹣3=3cm②∵AP=8,AB=12,∴BP=4,AC=8﹣2t,∴DP=4﹣3t,∴CD=DP+CP=2t+4﹣3t=4﹣t,∴AC=2CD;(2)当t=2时,CP=2×2=4cm,DB=3×2=6cm,当点D在C的右边时,如图所示:由于CD=1cm,∴CB=CD+DB=7cm,∴AC=AB﹣CB=5cm,∴AP=AC+CP=9cm,当点D在C的左边时,如图所示:∴AD=AB﹣DB=6cm,∴AP=AD+CD+CP=11cm综上所述,AP=9cm或11cm24.解:(1)∵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C=16cm,CB=12cm,∴CM=AC=8cm,CN=BC=6cm,∴MN=CM+CN=8cm+6cm=14cm,即线段MN的长是14cm;(2)解:∵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C+CB=acm,∴CM=AC,CN=BC,∴MN=CM+CN=AC+BC=(AC+BC)=acm,即线段MN的长是acm;(3)解:如图:MN=b,理由是:∵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C﹣CB=bcm,∴CM=AC,CN=BC,∴MN=CM﹣CN=AC﹣BC=(AC﹣BC)=bcm,即线段MN的长是bcm;。

第6.4章四端口元件

第6.4章四端口元件
耦合臂③:一路经2g/4、另一路经2g/4(等幅同相)在③口输 出,输出相位比①口输入的相位滞后,
隔离口④:一路经g/4、另一路经3g/4(等幅反相)在④口输 出,④无输出。
正交混合电桥的S参数
由端口①输入的功率:
端口①匹配无反射; S11 0 直通臂②输出功率为一半,相位滞后/2;
S21
j1 2
则得 2n

可得实用中两种特殊选择:
1)对称耦合器:
2
S12 S34
, S13
j
e 2 j , S24
j
e2 j
即S13和S24的相位选取相同,其S矩阵为:
0 j 0
S04 S
j
0 0
0 0
j
0
j
0
2)不对称耦合器 0,
S12 S34
, S13
e j0
▪ 信号由端口①输入时,端口 ②和③为等幅同相输出,端 口④无输出(隔离端口);
▪ 若信号由端口④输入,则由 端口②和③等幅反相输出, 端口①无输出。
▪ 当用作功率合成器时,输入信号 分别加于端口②和③,则在端口 ①输出和信号(和端口),在端 口④输出差信号(差端口)。
0
j2 j2 0
j2 0 S
S04
S12 S013
0 0 S24
0 0 S34
S24
S34 0
0 1 j0
0110
S04 S
1 0.707
j
0 0
0 0
j 1
S04 U
1 0.707
1
0 0
0 0
1 1
0 j1 0
0 11 0
耦合端口的耦合系数为
S13 2 2

第06章 相位差测量

第06章 相位差测量

(6.2-2)
式中, T为两同频正弦波的周期; ΔT为两正弦波过零点的时 间差。
第6章 相位差测量
图6.2-1 比较法测量相位差
第6章 相位差测量
若示波器水平扫描的线性度很好, 则可将线段AB写为 AB≈k(tC-tA), 线段AC≈k(tC-tA), 其中k为比例常数, 式 (6.2-2)改写为
第6章 相位差测量
6.3.1
模拟式直读相位计
图6.3-1(a)是模拟式直读相位计的原理框图, 图(b)是相 应各点的波形图。 两路同频正弦波u1和u2经各自的脉冲形 成电路得到两组窄脉冲uc和ud。 窄脉冲出现于正弦波电压 从负到正通过零的瞬间(也可以是从正到负过零的瞬间)。 将uc、 ud接到双稳态触发器的两个触发输入端。
第6章 相位差测量
图6.3-1 模拟式直读相位计的原理框图与各点的波形
第6章 相位差测量
uc使该触发器翻转成为上面管导通(i=Im)、 下面管截止 (e点电位为+E)的状态; ud使它翻转成为下面管导通(e点电
位近似为零)、 上面管截止(i=0)的状态。 这样的过程反复进
行。 双稳态电路下面管输出电压ue和上面管流过的直流i都 是矩形脉冲, 脉冲宽度为ΔT, 重复周期为T, 因此它们的 平均值正比于相位差φ。 以电流为例, 其平均电流为
第6章 相位差测量
6.3 相位差转换为时间间隔进行测量
式(6.2-2)中, T为两同频正弦波的周期, ΔT为两正弦 波过零点的时间差, 它们都是时间间隔。 6.2节中通过刻度 尺测量出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出的T、 ΔT, 然后代入式 (6.2-2)计算出相位差φ。 若通过电子技术设法测量出T与ΔT, 同样代入式(6.2-2)也可得到相位差φ。 本节介绍两种实用的 相位计——模拟式直读相位计和数字式相位计。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2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4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2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4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6.4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该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等基础知识。

他们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中位线定理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线定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理解中位线定理的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线定理。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学PPT、例题、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内容,例如:“在三角形ABC中,点D是边AB的中点,点E是边AC的中点,求证:DE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

”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定义和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定理的图形表示,并通过逻辑推理,解释中位线定理的正确性。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知识

6.1几何图形1.数学中的平面是____________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几何图形.3.若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____________,这样的图形称为立体图形.4.若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____________,这样的图形称为平面图形.A组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一组是()A.三角形、圆、球、圆锥B.点、线、面、体C.角、三角形、四边形、圆D.点、相交线、线段、正方体2.按组成面的平或曲划分,与圆锥为同一类型几何体的是()A.正方体B.长方体C.球D.棱柱3.下列图形中,表示立体图形的有()第3题图A.1个B.2个C.3个D.4个4.围成圆锥的面有()A.1个B.2个C.3个D.4个5.一个正方体锯掉一个角后,顶点的个数是()A.7个B.7个或8个C.7个或8个或9个D.7个或8个或9个或10个6.如图所示,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得到第二行的某个图形.请填出对应的图形(填序号).第6题图(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7.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一个汉字,这说明____________;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画出一个扇面,这说明_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纸片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形成一个圆锥,这说明____________.8.下图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第8题图9.如图.(1)这个图象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2)它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3)从它的表面看,你观察到哪些平面图形?第9题图10.现有一个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绕它的一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B组自主提高11.如图是用七巧板拼出的图案,如果整个图案的面积是1,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第11题图12.如图,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叠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长方体.在叠成的新长方体中,表面积最小是多少?第12题图C组综合运用13.十八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证明了简单多面体中顶点数(V)、面数(F)、棱数(E)之间存在一个有趣的关系式,被称为欧拉公式.请你观察下列几种简单的多面体模型,解答下列问题:第13题图(1)根据上面的多面体模型,完成表格中的空格:可以发现顶点数(V)、面数(F)、棱数(E)之间存在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2)若一个多面体的面数比顶点数大8,且有30条棱,则这个多面体的面数是____________;(3)某个玻璃饰品的外形是简单多面体,它的外表面是由三角形和八边形两种多边形拼接而成,且有24个顶点,每个顶点处有3条棱.设该多面体外表面三角形的个数为x,八边形的个数为y,则x+y的值为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6.1 几何图形【课堂笔记】1.可以无限伸展 2.点 线 面 体 3.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4.在同一个平面内 【分层训练】1.C 2.C 3.C 4.B 5.D 6.(1)④ (2)③ (3)② (4)① 7.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8.略 9.(1)立体图形 (2)4个面,6条棱,4个顶点. (3)三角形 10.48πcm 3或36πcm 311.由题图可知,最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占七巧板拼出的图案面积的14,所以题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4. 12.236cm 213.(1)6 6 V +F -E =2 (2)20 (3)14 【解析】(1)正八面体的顶点数为6,四面体的棱数为6.V ,F ,E 之间存在的关系为V +F -E =2.(2)由题意可得F =V +8,即V =F -8.由V +F -E =2可得F -8+F -30=2,解得F =20.(3)∵V =24,且每个顶点处有3条棱,∴E =24×3÷2=36.由V +F -E =2,得F =2+36-24=14.∴x +y =F =14.6.2 线段、射线和直线1.线段可以用表示它的两个端点的____________表示,也可以用一个____________来表示.2.直线可以用它上面任意两个点的____________表示,也可以用一个____________表示.3.射线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两个字母表示,表示端点的字母要写在____________.4.经过两点____________一条直线,可以简单地说成:____________一条直线.A 组 基础训练1.数轴是一条( )A .线段B .射线C .直线D .以上均可2.下列各图中直线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3.根据”反向延长线段MN”这句话,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画直线AB,使AB=2cmB.画直线AB的中点CC.在射线AB上截取AC,使AC=1cmD.延长射线AB到点C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B.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C.直线的长度大于射线的长度D.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射线也是可以无限延伸的6.平面上不重合的两点确定1条直线,不同的三点最多可确定3条直线,若平面上不同的n个点最多可确定10条直线,则n的值为()A.4 B.5 C.6 D.77.笔直的窗帘轨,至少需要____________个钉子才能将它固定,理由是____________.8.如图,图中共有____________条直线,共有____________条射线,共有____________条线段.第8题图9.如图,已知A,B,C,D四个点,请按要求画图:第9题图(1)画线段AC;(2)画射线BD;(3)画直线CD.10.按要求画出图形,并回答问题:(1)画直线l,在直线l上取A,B,C三点,使点C在线段AB上,在直线l外取一点P,画直线BP,射线PC,连结AP;(2)在(1)中所画图中,共有几条直线,几条射线,几条线段?请把所有直线和线段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来.11.如图,已知数轴的原点为O,点A所表示的数为3,点B所表示的数为-2.(1)数轴的原点左边的部分(包括原点)是什么图形?怎样表示?(2)射线OA上的点所表示的数是什么数?端点O表示什么数?(3)数轴上表示不小于-2,且不大于3的部分是什么几何图形?怎样表示?第11题图B组自主提高12.A,B两城之间有铁路相通,两城之间有C,D,E,F四个停靠站,则运行于A,B两城之间的列车,共需制作的火车票有()A.5种B.10种C.15种D.30种13.如图,平面内有六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OA,OB,OC,OD,OE,OF,从射线OA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各条射线上写上数字1,2,3,4,5,6,7,….第13题图(1)数20在射线________上;(2)请写出六条射线上数字的排列规律;(3)数2017在哪条射线上?14.平面内有若干条直线,探究最多可将平面分成几个部分:若有1条直线,平面被分成2个部分(1+1=2);若有2条直线,平面最多被分成4个部分(1+1+2=4);若有3条直线,平面最多被分成7个部分(1+1+2+3=7);…(1)若有6条直线,平面最多被分成几个部分?(2)若有n条直线(n为正整数),平面最多被分成几个部分?C组综合运用15.握手是社交常见的礼节,与人初次见面,往往以握手示礼.新学期开学,老师为了让新同学相互认识,要求全班同学互相握手为礼,并同时彼此介绍自己.试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全班有40人,那么一共握手多少次?(2)如果全班有n人,那么一共握手多少次?(3)你能不能从(1)(2)两题中得到启示,如果平面上有n个点,且其中任意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经过其中任意两点画直线,一共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参考答案6.2 线段、射线和直线【课堂笔记】1.大写字母 小写字母 2.大写字母 小写字母 3.表示它的端点 射线上另外任意一点 前面 4.有一条而且只有 两点确定【分层训练】1.C 2.C 3.A 4.C 5.C 6.B 7.两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8.1 8 6 9.图略10.(1)如图所示;第10题图(2)2条直线,12条射线,6条线段,直线l ,直线BP ,线段AC ,BC ,AB ,AP ,CP ,BP.11.(1)射线 射线OB (2)非负数 0 (3)线段 线段AB 12.D 13.(1)∵20÷6=3……2,∴数20在射线OB 上.(2)规律如下:设n 为正整数,则数6n -5在射线OA 上;数6n -4在射线OB 上;数6n -3在射线OC 上;数6n -2在射线OD 上;数6n -1在射线OE 上;数6n 在射线OF 上.(3)∵2017÷6=336……1,∴数2017在射线OA 上.14.(1)22 (2)n (n +1)2+1 15.(1)780次 (2)n (n -1)2次 (3)n (n -1)2条6.3 线段的长短比较1.一般地,如果两条线段____________,那么我们就说这两条线段相等. 2.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____________最短,简单地说,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A 组 基础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可以比较长短B.直线比射线长C.线段可以比较长短D.线段可能比直线长2.已知线段AB和线段CD,使A与C重合,若点D在AB的延长线上,则() A.AB>CDB.AB=CDC.AB<CDD.无法比较AB与CD的长短3.已知A,B是数轴上的两点,AB=2,点B表示-1,则点A表示()A.1 B.-3 C.1或-3 D.3或14.A,B两点间的距离是指()A.连结A,B两点间的线段长度B.过A,B两点间的直线C.连结A,B两点间的线段D.直线AB的长5.为了估计池塘两岸A,B间的距离,小明在池塘一侧选取了一点P,测得PA=16m,PB=12m,那么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5m B.15m C.20m D.30m6.如图所示,比较图中AB,AC,BC的长度,可以得出AB____________AC,AC____________BC,AB+BC____________AC.第6题图7.某工程队在修建高速公路时,将如图的弯曲的道路改直,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第7题图8.用”>”、”<”或”=”填空:(1)如果点C在线段AB上,那么AC____________AB,AB____________BC;(2)如果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那么AD____________AB,BD____________AD;(3)如果点C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则BC____________AC.9.如图,利用圆规比较四边形ABCD中四条边的长短,并用”>”连接.第9题图10.如图,线l表示一条小河,点A,点B表示两个村庄,在何处架桥才能使A村到B 村的路程最短?第10题图11.如图所示,沿大街AB段上有四处居民小区A,B,C,D,且有AC=CD=DB.为了改善每个小区的居民的购物环境,想在AB上建一家超市,每个小区的居民各执一词,难以定下具体建设位置,如果由你出任超市负责人.从便民、获利的角度考虑,你将把超市建在哪里?第11题图B组自主提高12.为解决村庄用电问题,政府投资在已建电厂与A,B,C,D这四个村庄之间架设输电线路.现已知这四个村庄及电厂之间的距离(单位:km)如图所示,则把电力输送到这四个村庄的输电线路的总长度最短应是()第12题图A.19.5km B.20.5km C.21.5km D.24.5km13.如图所示,有一正方体纸盒,在点C′处有一只小虫,它要爬到点A吃食物,应该沿着怎样的路线才能使行程最短?你能设计出这条路线吗?第13题图C组综合运用14.如图,一条街道旁有A,B,C,D,E五幢居民楼,其中BC=DE=2AB=2CD.某大桶水经销商统计各居民每周所需大桶水的数量如下表:第14题图他们计划在这五幢楼中租赁一间门市房,设立供水点.若仅考虑这五幢楼内的居民取水所走路程之和最小,你将把门市房选择在哪幢楼中?参考答案6.3线段的长短比较【课堂笔记】1.长度相等 2.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分层训练】1.C 2.C 3.C 4.A 5.D6.<>=7.两点之间线段最短8.(1)<>(2)><(3)>9.BC>CD>AD>AB10.连结AB,线段AB与线l的交点P就是架桥之处.第10题图11.超市应建在CD段上12.C13.答案不唯一,如图虚线为一种.第13题图14.设AB=a,则BC=2a,CD=a,DE=2a.若供水点在A楼,则55a+50(a+2a)+72(a+2a+a)+85(a+2a+a+2a)=1003a;若供水点在B楼,则38a+50×2a+72(2a+a)+85(2a+a+2a)=779a;若供水点在C楼,则38(a+2a)+55×2a+72a+85(a+2a)=551a;若供水点在D楼,则38(a+2a+a)+55(2a+a)+50a+85×2a=537a;若供水点在E楼,则38(a+2a+a+2a)+55(2a+a+2a)+50(a+2a)+72×2a=797a. ∴桶装水供应点设在D楼时总路程最小.6.4线段的和差1.如果一条线段的____________是另两条线段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那么这条线段就叫做另两条线段的和.2.如果一条线段的____________是另两条线段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那么这条线段叫做另两条线段的差.3.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仍是一条____________.4.若点C把线段AB分成____________的两条线段AC与BC,则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A组基础训练1.如图,AD=CB,则AC与BD的长度关系是()A.AC>BD B.AC<BD C.AC=BD D.不能确定第1题图2.如图,如果点C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①AB=2AC;②2BC=AB;③AC=BC;④AC+BC=AB,上述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有()第2题图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形不符合的是()第3题图A.AD-CD=AB+BCB.AC-BC=AD-BDC.AC-BC=AC+BDD.AD-AC=BD-BC4.如图,有a,b,c三户家用电路接入电表,相邻电路的电线等距排列,则三户所用电线中()第4题图A .a 户最长B .b 户最长C .c 户最长D .一样长5.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线段AC 的中点,若AB =8cm ,BC =2cm ,则MC 的长是( )第5题图A .2cmB .3cmC .4cmD .6cm6.已知线段AB =6,C 在线段AB 上,且AC =13AB ,点D 是AB 的中点,那么DC等于( )A .1B .2C .3D .4 7.如图,直线上有四个点A ,B ,C ,D ,看图填空:第7题图(1)AC =____________+BC ; (2)CD =AD -____________;(3)AC +BD -BC =____________.8.如图所示,M,N在线段AB上,且MB=4cm,NB=16cm,且点N是AM的中点,则AB=____________cm.第8题图9.如图所示,M,N把线段AB三等分,C为NB的中点,且CN=5cm,AB=____________cm.第9题图10.在一次实践操作中,小张把两根长为23cm的竹竿绑接成一根长40cm的竹竿,则重叠部分的长为____________cm.11.如图,已知线段a,b(a>b),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第11题图12.先画图,再计算.(1)画线段AB=2cm,延长线段AB至点C,使AC=2AB,取线段BC的中点D;(2)求线段BD的长.13.如图,A,B是线段MN上的两点,且MA∶AB∶BN=2∶3∶4,MN=36cm,求线段AB和BN的长度.第13题图B组自主提高14.下列说法:①若PA=PB,则P是线段AB的中点;②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必是线段的中点;③点A,B,C在同一直线上,且AC=2,BC=4,点P是AB的中点,则CP=1.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15.已知线段AB=12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且AC∶BC=1∶2,若D是AC 的中点,求线段CD的长.C组综合运用16.(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10cm,CB=8cm,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第16题图(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AC+CB=x(cm),(1)中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AC-BC=y(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把(1)条件中的”如图”去掉,”点C在线段AB上”改成”点C在直线AB上”,其余条件不变,你能得出线段MN的长度吗?参考答案 6.4 线段的和差【课堂笔记】1.长度 长度 和 2.长度 长度 差 3.线段 4.相等 【分层训练】 1.C 2.D 3.C4.D 【解析】同一条电线中竖着的线段两两相加,可知每户的两条竖线加起来一样长;每户横着的线段也一样长.5.B 6.A 7.(1)AB (2)AC (3)AD 8.28 9.30 10.611.(1)作射线AP.(2)用圆规在射线AP 上截取AB =BC =a.(3)用圆规在线段BC 的反方向上截取CD =b.线段AD 就是所要作的线段,即AD =2a -b(见图).第11题图12.(1)如图:第12题图(2)BD =1cm .13.设MA =2x ,则AB =3x ,BN =4x ,∴MN =MA +AB +BN =9x =36,∴x =4,∴AB =3x =12cm ,BN =4x =16cm .14.①②③15.根据题意,有两种情况:①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设AC =x ,则BC =2x. ∵AB =12cm ,∴AB =AC +BC =x +2x =3x =12, ∴x =4,∴AC =4cm .又∵D 是AC 的中点,∴CD =12AC =2cm .②当点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第15题图∵AC =BC =1∶2,∴A 为BC 的中点, ∴AC =AB =12cm .又∵D 为AC 的中点,∴CD =12AC =6cm .综上所述,CD 的长为2cm 或6cm .16.(1)MN =MC +CN =12AC +12CB =5+4=9(cm ).(2)MN =12x(cm ).理由:MN =MC +CN =12AC +12CB =12(AC +CB)=12AB =12x(cm ).结论: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长是线段AB 长的一半.(3)MN =12y(cm ).理由:如图,MN =MC -NC =12AC -12BC =12(AC -BC)=12y(cm ).第16题图(4)1cm 或9cm .6.5 角与角的度量1.角是由____________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____________,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____________而成的图形,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____________,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____________,角用符号____________表示,读做____________.2.一条射线绕着它的顶点旋转,当终边与始边成____________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旋转到终边和始边____________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3.1°=____________分,1′=____________度;1′=____________秒,1″=____________分.A组基础训练1.如图,下列表示∠1正确的是()第1题图A.∠OB.∠AOBC.∠AOCD.∠OA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B.角的边越长,角越大C.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角的边是两条线段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①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②平角是一条直线;③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④周角是一条射线.A.1 B.2 C.3 D.44.下列四个图中,能用∠1,∠O,∠AOB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5.如图,O是直线AE上一点,则图中小于平角的角共有()A.7个B.8个C.9个D.10个第5题图6.如图,有下列说法:①∠ECG和∠C是同一个角;②∠OGF和∠OGB是同一个角;③∠DOF和∠EOG是同一个角;④∠ABC和∠ACB不是同一个角.其中正确的说法有()第6题图A.1个B.2个C.3个D.4个7.用放大倍数为4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0°的角,则观察到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8.(1)时钟的分针每分钟转过____________度的角,时钟的时针每分钟转过____________度的角;一只表的分针走了48°的角,则时间过去了____________分钟;一只表的时针走了45°的角,则时间过去了____________分钟;(2)三点半时,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所夹锐角是____________度;(3)钟表上12时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夹锐角是____________度.9.把下列角度化成度、分、秒的形式:(1)38.33°;(2)3.76°.10.把下列角度化成度的形式:(1)15°48′36″;(2)22°32′24″.11.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如图所示图形中所有小于平角的角.第11题图12.计算:(1)53°18′29″+47°41′31″;(2)108°18′-65°43′;(3)180°-(35°47′+56.5°).B组自主提高13.正方形的玻璃被截去一个角后,剩下的角的个数是()A.3 B.3或4 C.4或5 D.3或4或5 14.如图,∠BAC和∠DAE都是70°30′的角(AD在∠BAC内部,AC在∠DAE内部).第14题图(1)如果∠DAC=27°30′,那么∠BAE等于多少度?(写出过程)(2)请直接写出图中相等的角;(3)若∠DAC变大,则∠BAD如何变化?C组综合运用15.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有几个角?(2)在图2中有几个角?(3)在图3中有几个角?(4)以此类推,如图4所示,若一个角内有n条射线,此时共有多少个角?第15题图参考答案 6.5 角与角的度量【课堂笔记】1.两条有公共端点的 顶点 旋转 始边 终边 ∠ 角 2.一条直线 再次重合 3.60160 60 160【分层训练】1.C 2.A 3.D 4.D 5.C 6.C 7.10° 8.(1)6 0.5 8 90 (2)75 (3)82.5 9.(1)38.33°=38°19′48″ (2)3.76°=3°45′36″ 10.(1)15°48′36″=15.81° (2)22°32′24″=22.54°11.∠A ,∠B ,∠ACD ,∠BCD ,∠ACB ,∠ADC ,∠BDC. 12.(1)101° (2)42°35′ (3)87°43′ 13.D 【解析】如图所示.第13题图14.(1)∠BAE =(∠BAC -∠DAC)+∠DAE =(70°30′-27°30′)+70°30′=113.5°;(2)∠BAC =∠DAE ,∠BAD =∠CAE ; (3)∵∠BAD =∠BAC -∠DAC ,∠BAC =70°30′,若∠DAC 变大,则∠BAD 变小.15.(1)1个 (2)3个 (3)6个 (4)(n +1)(n +2)2个6.6 角的大小比较1.如果两个角的____________,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角相等. 2.如果两个角的____________,那么我们就说度数较大的角较大.3.____________的角是直角,____________的角是锐角,____________的角是钝角.A 组 基础训练1.下列各角中,不是钝角的是( )A.13周角B.59平角C.74直角D.25平角 2.两条射线把一个平角分成1∶2∶3三部分,这三部分中,最大的一部分等于( ) A .80° B .90° C .100° D .120° 3.在∠AOB 的内部任取一点C ,作射线OC ,则一定存在( ) A .∠AOB>∠AOC B .∠AOB<∠BOC C .∠BOC>∠AOC D .∠AOC>∠BOC4.(连云港中考)已知∠α=17°18′,∠β=17.18°,∠γ=17.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α=∠β<∠γ B .∠α=∠β>∠γ C .∠α=∠γ>∠β D .∠α=∠γ<∠β5.已知∠ABC 与∠MNP ,若点B 与点N 重合,BC 与MN 重合,且BA 在∠MNP 的内部,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 .∠ABC>∠MNPB .∠ABC<∠MNPC .∠ABC =∠MNPD .不能确定6.如图,比较下列各角的大小,用”>”或”<”填空:第6题图(1)∠AOC ____________∠AOB ; (2)∠BOD ____________∠COD ;(3)∠AOC____________∠AOD.7.比较角的大小:37°18′____________37.18°.8.(1)如图1所示,若∠AOB=∠COD,则∠1____________∠2(填”>”、”<”或”=”).图1图2第8题图(2)如图2,∠AOC=∠BOD=90°,∠COD=15°,则图中比∠COD大的角有____________个.9.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第9题图10.如图,试找出图中的直角和锐角.第10题图11.如图所示,∠AOC=90°,∠BOD=90°,∠BOC=25°,求出∠COD,∠AOD的度数,并比较∠AOC,∠BOC,∠COD,∠AOD的大小,用”<”连接.第11题图12.把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拼在一起.(1)写出图中∠A,∠B,∠BCD,∠D,∠AED的度数;(2)用”<”将上述各角连接起来;(3)指出上述各角中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第12题图B组自主提高13.足球射门,不考虑其他因素,仅考虑射点到球门AB的张角大小时,张角越大,射门越好.如图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E均在格点上,球员带球沿CD方向进攻,最好的射点在()第13题图A .点CB .点D 或点EC .线段DE (异于端点)上一点D .线段CD (异于端点)上一点14.已知∠α,∠β都是钝角,甲、乙、丙、丁四人计算16(∠α+∠β)的结果依次是28°、48°、60°、88°,其中只有一人计算正确,他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5.已知下列三个时刻1∶20,9∶30,11∶40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试比较这三个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C 组 综合运用16.如图所示,点P 为直线l 外一点,过点P 画直线PA ,PB ,PC ,…,分别交l 于点A ,B ,C ,…,请你用量角器量出∠1,∠2,∠3的度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再用刻度尺量出PA ,PB ,PC 的长度,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连接.观察角度和长度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结论?第16题图参考答案6.6角的大小比较【课堂笔记】1.度数相等 2.度数不相等 3.等于90°小于直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分层训练】1.D 2.B 3.A 4.C 5.B6.(1)>(2)>(3)<7.>8.(1)=(2)49.画图略10.直角:∠ADB,∠ADC,∠BAC.锐角:∠B,∠C,∠BAD,∠CAD.11.∠COD=65°,∠AOD=155°,∠BOC<∠COD<∠AOC<∠AOD.12.(1)∠A=30°,∠B=90°,∠BCD=150°,∠D=45°,∠AED=135°.(2)∠A<∠D<∠B<∠AED<∠BCD.(3)∠A与∠D是锐角,∠B是直角,∠AED与∠BCD是钝角.13.C14.B15.∠α=80°,∠β=105°,∠γ=110°,∠α<∠β<∠γ.16.∠1<∠3<∠2,PB<PC<PA,角度越大,线段长度就越短.6.7角的和差1.如果____________的度数是____________的度数的和,那么这个角就叫做另两个角的____________.2.如果____________的度数是____________的度数的____________,那么这个角就叫做另两个角的差.3.从一个角的____________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______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A 组 基础训练1.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如下不同方式摆放,则图中锐角α与β相等的是( )2.如图,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C 平分∠DOB.若∠COB =35°,则∠AOD 等于( )第2题图A .35°B .70°C .110°D .145°3.用一副三角板画角时可画出许多不同度数的角,下列哪个度数画不出来( ) A .15° B .75° C .105° D .65°4.(宁波中考)已知∠AOB =60°,在∠AOB 内取一点C ,引射线OC ,若∠AOC 是∠BOC 的23,则∠AOC 为( )A .20°B .24°C .36°D .40° 5.已知∠AOB =60°,∠BOC =45°,则∠AOC 为( )A .105°B .15°C .105°或15°D .75° 6.根据图填空:(1)∠AOC =∠AOB +∠____________; (2)∠BOD =∠COD +∠____________; (3)∠AOC =∠AOD -∠____________;(4)∠BO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OC ;(5)∠BOC=∠AOC+∠BOD-∠____________.第6题图7.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叠放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C.若∠ACD=120°,则∠BCE=____________.第7题图8.(1)如图1,O是AB上一点,OE平分∠BOC,OF平分∠AOC,则∠EOF的度数是____________.图1图2(2)如图2,O是AB上一点,∠BOC=Rt∠,∠AOD∶∠BOD=2∶7,则∠COD的度数是____________.图3第8题图(3)如图3,∠AOD=130°,∠AOC=88°,OB是∠AOD的平分线,则∠BOC的度数是____________.9.如图,∠AOC和∠BOD都是直角.第9题图(1)若∠DOC=25°,则∠AOB的度数是____________;(2)若∠AOB=152°,则∠DOC的度数是____________.10.(1)如图1,将长方形ABCD沿AE折叠,使点D落在点D′的位置.若∠CED′=60°,则∠AED的度数是____________.图1图2第10题图(2)如图2,将长方形纸片ABCD的∠C沿着GF折叠(点F在BC上,不与点B,C重合),使点C落在长方形的内部点E处.若FH平分∠BFE,则∠GFH的度数是____________.11.如图,OB是∠AOC内部的一条射线,把三角尺的60°的顶点放在点O处,转动三角尺,当三角尺的OD边平分∠AOB时,三角尺的另一边OE也正好平分∠BOC.求∠AOC 的度数.第11题图12.如图,∠BOC -∠BOA =14°,∠BOC ∶∠COD ∶∠AOD =2∶3∶4,求∠COD 的度数.第12题图B 组 自主提高13.如图,已知∠BOD =2∠AOB ,OC 是∠AOD 的平分线,则下列四个结论:①∠BOC =13∠AOB ;②∠COD =2∠BOC ;③∠BOC =12∠AOB ;④∠COD =3∠BOC.其中正确的是( )第13题图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14.已知∠AOB =40°,过点O 引射线OC ,若∠AOC ∶∠COB =2∶3,且OD 平分∠AOB ,求∠COD 的度数.C 组 综合运用15.如图1是一副三角尺拼成的图案:(所涉及角度均小于或等于180度) (1)∠EBC 的度数为________度;(2)将图1中的三角尺ABC绕点B旋转α度(0°<α<90°)能否使∠EBC=2∠ABD?若能,则求出α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图2、图3供参考)第15题图参考答案 6.7 角的和差【课堂笔记】1.一个角 另两个角 和 2.一个角 另两个角 差 3.顶点 相等 【分层训练】1.B 2.C 3.D 4.B 5.C 6.(1)BOC (2)COB (3)DOC (4)AOD AOB (5)AOD 7.60° 8.(1)90° (2)50° (3)23° 9.(1)155° (2)28° 10.(1)60° (2)90° 11.∠AOC =120° 12.∠COD =102° 13.B 14.有两种情况:(1)如图1所示,当射线OC 在∠AOB 的内部时,由∠AOC ∶∠COB =2∶3,可设∠AOC =2x°,则∠COB =3x°.∵∠AOB =40°,∴∠AOC +∠COB =40°.∴2x +3x =40,解得x =8.∴∠AOC =2x°=16°.∵OD 平分∠AOB ,∴∠AOD =12∠AOB =12×40°=20°.∴∠COD =∠AOD -∠AOC =20°-16°=4°.第14题图(2)如图2所示,当射线OC 在∠AOB 的外部时,由∠AOC ∶∠COB =2∶3,可设∠AOC =2x°,则∠COB =3x°.∵∠AOB =40°,∴∠COB -∠AOC =40°.∴3x -2x =40,解得x =40.∴∠AOC =2x°=80°.∵OD 平分∠AOB ,∴∠AOD =12∠AOB =12×40°=20°.∴∠COD =∠AOD +∠AOC =20°+80°=100°.综上所述,∠COD 的度数为4°或100°.15.(1)∵∠EBD =90°,∠ABC =60°,∴∠EBC =∠EBD +∠ABC =90°+60°=150°.故答案为:150.(2)能;①逆时针旋转:90°+60°-α=2α,解得:α=50°;②顺时针旋转:当0°<α<30°时,有90°+60°+α=2α,解得:α=150°,不符题意,舍去;当30°<α<90°时,有360°-90°-60°-α=2α,解得:α=70°.综上所述,逆时针旋转α=50°或顺时针旋转α=70°.6.8 余角和补角1.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____________,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____________,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____________.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____________,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____________,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____________.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_______.4.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_______.A组基础训练1.(绍兴中考)若∠α=35°,则∠α的余角是()A.35°B.55°C.65°D.14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这个角B.任何一个角都有余角C.一个角的余角小于45°,则这个角大于45°D.若∠1+∠2+∠3=90°,则∠1、∠2、∠3互余3.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等于40°,则这个角的补角等于()A.140°B.130°C.120°D.50°4.因为∠1+∠3=180°,∠2+∠3=180°,所以∠1=∠2的依据是()A.同角的余角相等B.等角的余角相等C.同角的补角相等D.等角的补角相等5.如图,∠α=25°,∠AOC=90°,B,O,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则∠β的度数为()第5题图A.65°B.25°C.115°D.155°6.已知∠1=20°,∠2=30°,∠3=60°,∠4=150°,则∠2是____________的余角,____________是∠2的补角.7.若一个角的余角为37°26′,则这个角等于____________,这个角的补角等于____________.8.南偏东30°方向与北偏东30°方向所成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9.已知∠AOB =50°,∠BOC 与∠AOB 互为余角,则∠AOC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 10.(1)一个角的余角是这个角的补角的15,求这个角的度数;(2)一个角比它的余角的4倍多15°,求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11.如图,已知∠AOC =15∠AOB ,OD 平分∠BOC ,且∠DOC 与∠AOC 互余,求∠AOB 的度数.第11题图B 组 自主提高12.若∠1与∠2互为补角,且∠1>∠2,那么∠2的余角是( )A.12(∠1+∠2)B.12∠1C.12∠2D.12(∠1-∠2) 13.(1)已知∠A =50°,则∠A 的余角是____________,补角是____________,补角与余角的差是____________.(2)已知一个角是x ,则它的余角是____________,补角是____________,补角与余角的差是____________.14.如图,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 的方向是北偏西40°.第14题图(1)若∠AOC =∠AOB ,则OC 的方向是____________;(2)如果OD 是OB 的反向延长线,那么OD 的方向是____________;(3)∠BOD 可看做是OB 绕点O 逆时针方向旋转180°至OD 所成的角,作∠BOD 的平分线OE ,OE 的方向是____________;(4)在(1)(2)(3)的条件下,OF 是OE 的反向延长线,则∠COF =____________. 15.(1)如图1,∠AOB ,∠COD 都是直角,试猜想:∠AOD 与∠BOC 在数量上存在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COD 绕点O 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时,你原来的猜想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第15题图C组综合运用16.已知∠AOB是一个直角,作射线OC,再分别作∠AOC和∠BOC的平分线OD,OE.(1)如图1,当∠BOC=70°时,求∠DOE的度数;(2)如图2,当射线OC在∠AOB内绕点O旋转时,∠DOE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3)当射线OC在∠AOB外绕点O旋转且∠AOC为钝角时,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相应的∠DOE的度数(不必写出过程).第16题图参考答案 6.8 余角和补角【课堂笔记】1.直角 互余 余角 2.平角 互补 补角 3.相等 4.相等 【分层训练】1.B 2.C 3.B 4.C 5.C 6.∠3 ∠4 7.52°34′ 127°26′ 8.120° 9.90°或10° 10.(1)67.5° (2)15° 11.∠AOB =150° 12.D13.(1)40° 130° 90° (2)90°-x 180°-x 90° 14.(1)北偏东70° (2)南偏东40° (3)南偏西50° (4)20° 15.(1)∠AOD 与∠BOC 互补.理由如下:∵∠AOD +∠BOC =∠AOC +∠BOC +∠BOD +∠BOC =∠AOB +∠COD =90°+90°=180°,∴∠AOD 与∠BOC 互补. (2)仍然成立.理由如下:∵∠AOD +∠BOC =360°-∠AOB -∠COD =360°-90°-90°=180°, ∴∠AOD 与∠BOC 互补.16.(1)∵∠AOB =90°,∠BOC =70°, ∴∠AOC =90°-∠BOC =20°.∵OD ,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 ∴∠COD =12∠AOC =10°,∠COE =12∠BOC =35°,∴∠DOE =∠COD +∠COE =45°. (2)∠DOE 的大小不变.理由如下:∵∠DOE =∠COD +∠COE =12∠AOC +12∠COB =12∠AOB =45°,∴∠DOE 的大小不变. (3)∠DOE 的大小有两种:如图1,∠DOE=45°;如图2,∠DOE=135°.第16题图6.9直线的相交(第1课时)1.如果两条直线____________,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____________.2.顶点____________,角的两边____________所组成的角叫对顶角.3.对顶角____________.A组基础训练1.以下四种说法: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不相等;④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其中正确的是()A.1个B.2个C.3个D.4个2.∠1的对顶角是∠2,∠2与∠3互补,若∠3=45°,则∠1的度数为()A.45°B.135°C.45°或135°D.90°3.平面内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构成的对顶角共有()A.3对B.6对C.12对D.不能确定4.(宁波中考)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E是∠AOD内一点,已知∠AOE =90°,∠BOD=45°,则∠COE的度数是()第4题图A.125°B.135°C.145°D.155°。

2021高中数学6.4.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2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2021高中数学6.4.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2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3)在解答三角形的综合题时,如果已知条件的关系式中 同时出现角和边,应当利用正弦定理进行消元,实现边角统 一,化为仅含边的关系式或仅含角的关系式.即“边角会聚 综合题,正弦定理来统一”.
[口诀记忆] 斜三角形把我问,两个定理有区分; 余弦定理多见边,正弦定理角必现; 边边角,解难辨,正弦值,先计算; 等于 1,九十度,大于 1,矛盾出; 小于 1 时怎么办?利用大角对大边; 边角会聚综合题,正弦定理来统一.
(2)由(1)知 C=34π,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c2=a2+b2-2abcos C=
22+(2 2)2-2×2×2 2×- 22=20,所以 c=2 5. 由正弦定理sinc C=sinb B,得2 25=s2in 2B,
2
解得
sin
B=
55,从而
cos
B=2
5
5 .
设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点 E,
(2)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一般要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进 行边和角的转化.
[过关训练]
1.(2018·全国卷Ⅲ)△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
b,c.若△ABC 的面积为a2+b42-c2,则 C=
(C )
π
π
A.2
B.3
π
π
C.4
D.6
解析:∵S=12absin C=a2+b42-c2=2abc4os C=12abcos C,
(2)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已知 sin2B+sin2C=sin2A+sin Bsin C.
①求角 A 的大小; [解析] ①由正弦定理可得 b2+c2=a2+bc, 由余弦定理得 cos A=b2+2cb2c-a2=12, 因为 A∈(0,π),所以 A=π3.

6.4线段的和差——黄有宇

6.4线段的和差——黄有宇

练习巩固
(1)AC+CB=______ (2)AB-CB=______ (3)BC=______-AC
练习巩固
已知:如图,直线l上有A、B、C三点,且线段 AB=8cm,线段BC=5cm,求线段AC的长。
l
A
B
C
AC=AB+BC =8+5=13cm
l A C
B
AC=AB-BC =8-5=3cm
变式
已知: 直线l上有A、B、C三点,且线段 AB=8cm,线段BC=5cm,求线段AC的长。 l A B C
AC=AB+BC =8+5=13cm
l A C B
分 类 讨 论
AC=AB-BC =8-5=3cm
例1
已知线段a,b.用直尺和圆规,求作: (1) a+b
a b
变式: (2) b-a.
思考题: 使AB=2a-b 画法: 1. 任意画一条射线AD.
(3) BD =
3 AD .
练习巩固
2、如图,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AC=6, 则: ⑴BD= 6 ,AB= 18 ;
⑵点C是线段 AD 的中点,线段BC的中点是点
⑶在上述条件下,若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则AP = 9 , CP =
D .
3 . Pຫໍສະໝຸດ 6ACD
B
方 程 思 想
例2
如图,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C、D把 线段AB三等分.已知线段CP=1.5cm,求 AB的长。
6.4 线段的和差
杭州育才中学 黄有宇
如图,已知线段a=1.5cm,b=2.5cm,c=4cm
a b c
a,b,c三条线段之间的 长度有什么关系? ∵ 1.5+2.5=4

6.4 线段的和差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课件

6.4 线段的和差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课件
概念 几何表

图示
类似地,还有线段的五等分点、六等分点等.
D
[解析] 选项 A B C D不能 不能 不能 能 Nhomakorabea图示
本节知识归纳
中考常考考点 考点:线段的中点,主要考查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求线段 的长.
难度 常考题型 选择题、填空 题
考点:求线段的长
C
[解析] 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
那么这条线段就叫做另两条线段的和.
差,那么这条线段就叫做另两条线段的差.
条件 图形
作法
结论
例题点拨
作线段的和差时,“内”“外”要分清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同时注意“加”在外画 (即在线段的延长线上),“减”在内画(即在线段上),简记为“外”加“内”减.
知识点2 线段的中点 重点
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6.4 线段的和差
学习目标
1.理解线段和差的意义,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 2.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用刻度尺二等分线段. 3.会进行有关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1 线段的和与差 重点
两条线段的和
两条线段的差
概念 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和, 如果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2cm,延长线段 AB至点C,使BC=AB.
则AC= 4cm
D
A
B
C
点B是线段AC的 中点
在这个图中,如何延长使点A成为线段的中点?
练习
1、已知BD=4厘米,延长BD到点A,使BA=5厘米,
点C为AD的中点,则BC= 4.5 厘米.
2、已知点P在线段AB上,E、F分别是AP和BP的中点.
解: 设AB= x A ∵ 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C P D B
1 1 1 1 ∴ CP = AB AB 1 1 ∴ CP = x x 2 3 ∴ AP = AB x 2 3 2 2 1 = 1AB ∵ 点 C、D把线 段AB三等分, =6 x
1 1 x ∴ AC = AB 3 3 ∵ CP=AP -AC
∴AB=6PC ∴ x=6PC=6 × 1.5=9(cm) AB=6× 1.5=9(cm)
6
即 AB的长是9cm
练一练
C D A 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的 中点, ⑴ 根据条件填空: ①AC= AB,AC= 2 CD AB= 4 CD B
4.5 ⑵若AB=6cm, 其它条件不变,则线段AD=__
CD=AD- AC 。
画一画
已知线段a,b如图。用 直尺和圆规作图: (1)a+b (2)b-a
a
b
请按下面的步骤操作: 1、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2、对折这张纸,使线段AB的两个 端点重合; 3、把纸展开铺平,标明折痕点C。 问:线段AC和线段BC相等吗?
线段的中点
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 AC与BC,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
(1)如果AP=8,BP=6,求线段EF的长; 7
ab (2)若线段AP=a,BP=b,求线段EF的长; 2
(3)若点P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线段AP=a,
BP=b,线段EF的长有变化吗? 请你通过
计算说明.
ab 2
6.4线段的和差
线段的和差
c
a A
B
b C D
1、如果线段c的长度是线段a,b的长度 和,我们就说线段c是线段a,b的和,记 做c=a+b,即AC=AB+BC. 2、如果线段a是线段c与b的差,记做a =c-b.
练一练
如图,已知直线上四点A、B、C、D,则有
A
B
C
D

AC= AB +BC ;AD-AB= BD CD+BC= DB ;
若C是线段AB的中点, 则你能得到哪些关系式? AC=BC
1 AC=BC= AB 2 AB=2AC=2BC
C
A
பைடு நூலகம்
B
选一选
如图,下列说法 ,不能判断点 C 是线段 AB的中点的是( C )
A、AC=CB
C、AC+CB=AB
B、AB=2AC
1 D、CB= AB 2
例2、如图,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点C、D把线段 AB三等分。已知线段CP=1.5cm,求线段AB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