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运动案例解读

合集下载

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分析与思考

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分析与思考

近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反全球化运动也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我们有必要以理性的目光审视这一全球化中的逆动现象。

就像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无可回避的问题一样,反全球化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无可回避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是形影不离、相伴而生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也开始触动许多人的切身利益。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们在全球化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威胁。

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回顾反全球化运动与推进全球化的国际峰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行。

这一形式的特点是反全球化运动的人士与对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发生正面冲突,而且往往出现暴力冲突。

1999年11月底12月初发生在美国的“西雅图风暴”,拉开了世界范围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

1999年1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在西雅图开幕。

与此同时,世界反全球化人士云集西雅图,对全球化进行抗议。

有4万人组成的全球化抗议者队伍与警察在整个西雅图发生全面冲突,被视为全球化象征的麦当劳快餐店被捣毁。

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被迫推迟5个小时开幕,不少代表团无法出席第一天的会议。

警方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实行宵禁。

到12月1日,警察逮捕抗议者310人,另有多人受伤。

在西雅图大规模反全球化示威游行之后,世界各地随后发生的所有反全球化示威游行都被称为“西雅图风暴”。

据统计,较大规模的反全球化活动,全世界2000年发生了7次,2001年发生了6次,全部属于这一类型,几乎每一次重大的国际经济、贸易或金融会议,会场外都会有此类抗议活动,并且时有抗议群众与警察发生冲突;到了2002年,情况有所变化,只有两次反全球化运动属于此类型,反全球化人士的行动更趋于理性。

反全球化运动与推进全球化的国际会议在同一时间,但在不同地点举行。

此类反全球化运动的特点是双方进行远程对话和抗辩,但不会发生正面冲突,更不会出现暴力冲突。

第二章案例解析:反经济全球化浪潮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章案例解析:反经济全球化浪潮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章案例解析:反经济全球化浪潮评析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近几年来,国际社会有一个现象十分引人注目: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群众性示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西方国家,凡举办国际会议的地方,总有一批存心闹事的反全球化斗士,他们簇拥在任何一个世界大会的会议厅前,用身体筑成人墙打起示威的标语,在大厦外喷漆、涂鸦。

这些人并非散兵游勇,他们来自一些有组织的大小团体,以示威游行的方式向国际组织施压,甚至不惜以流血和暴力来唤起全世界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关注。

1999年11月,世界贸易组织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部长会议,约10万名示威者爆发骚乱。

经历此次暴乱冲击,西雅图已成为惊弓之鸟,不但拒绝主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还放弃了申办2012年奥运会;2001年5月,英国伦敦市中心金融区1万多人集会,打出“我要全球生态保护,不要全球自由经济”、“全球化,当心点,我们不会放过你!”等巨幅标语。

示威者认为,大国推动的全球化政策造成大量失业、贫富悬殊和生态破坏,摧毁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幸福和希望。

在抗议过程中,警方与反全球化示威群众发生混战,有50人受伤,多家店铺被洗劫,其经济损失超过1亿美元;2001年7月,八国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

在大会开幕的前一天,有近10万名抗议者从世界各地云集该地,与近2万名会议治安警察形成两军对垒之势。

会议召开当天,抗议者向警察投掷燃烧弹,一个青年被警察当场开枪打死,另有200多人受伤。

一些银行、商店、邮局被砸,一些汽车被烧。

八国会议落幕之后,意大利花费1.2亿美元修缮被破坏的城市设施。

在2003年9月世界贸易组织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召开之际,又遭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反全球化斗士的示威抗议,其中一位韩国农民甚至自焚身亡。

有一位美国演员曾经说过:“比遭受议论更糟糕的是根本不被议论。

”迫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而敞开国门的国家也可能说同样的话:“比开放本国经济更糟糕的是根本就不开放。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在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由于现行国际机构和国际规则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因此,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和有利地位,获益最大;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将会加快其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

反全球化的例子

反全球化的例子

反全球化的例子以下是 7 条关于反全球化的例子:1. 你看现在很多企业把工厂都转移到国外,美其名曰降低成本,那国内的工人怎么办?这难道不是反全球化的一种表现吗?就像原本一起生活的家人,突然有一方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留下这边的人不知所措。

例子就是一些制造业外流,导致本地就业机会减少。

2. 现在各国的贸易壁垒变多了,各种关税提高,这不是在阻碍商品的自由流动吗?这不就像给交流的道路设了很多关卡,让大家都难以通行啊。

比如某些国家突然对特定商品大幅增加关税。

3. 你没发现很多技术都被封锁,不让外流,这不是违背了全球化知识共享的初衷吗?这就好比捂着自己的宝贝不让别人看一眼,多自私呀。

像一些核心技术禁止对其他国家出口就是典型例子。

4. 文化方面也有反全球化的迹象呀,自己的文化拼命保护,对其他文化的进入却诸多限制,这不是把文化的交流之门给关上了吗?这不类似于只允许自己家门里的声音传出来,却不让外面的声音传进去嘛。

比如某些国家限制外国文化产品的进入。

5. 再看看现在一些国家对移民政策的收紧,不就是不想让其他人随便进来嘛,这是不是对全球化人口流动的一种抵制呢?就好像家里不想接纳新的成员一样。

像某些发达国家提高移民门槛就是明显的例子。

6. 旅游也受到影响啦,签证越来越难办,这不是在阻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吗?这和在朋友之间竖起一道墙有啥区别。

比如某些热门旅游目的地对签证的要求突然变得很苛刻。

7. 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也变得没那么顺畅了,各种限制条件增多,这不是对知识无国界的一种挑战吗?这简直就像学校只让自己校内的学生交流,不让外面的学生进来一样。

像一些国家对留学生的限制变多就是例子。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反全球化的这些表现对世界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利的,我们应该多多推动全球化,而不是相反。

逆全球化典型事例

逆全球化典型事例

逆全球化是指国家或地区采取措施,以限制或减少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逆全球化的典型事例:1. 英国脱欧:英国于2016年举行公投,决定退出欧洲联盟(EU)。

这一决定意味着英国将重新获得控制国内事务的权力,包括移民、贸易和立法。

英国脱欧被视为逆全球化的一例,因为它意味着英国将独立于欧盟,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贸易和法律框架。

2.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包括对钢铁和铝等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以保护国内产业。

此外,美国还与中国展开了一场贸易争端,相互征收高额关税。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对外国产品的依赖,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机会,被视为逆全球化的表现。

3. 反全球化示威运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反全球化示威运动,例如占领华尔街运动和反全球化抗议活动。

这些运动抨击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力,主张更多的经济和政治自主权。

示威者通常反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不平等和社会不稳定,并要求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4. 国内市场保护:一些国家采取措施限制外国企业在本国市场的进入,以保护本国产业。

这包括设立贸易壁垒、采取限制性投资政策和实施本土优先政策等。

这种市场保护措施旨在提升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但也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减少和经济闭塞。

这些事例只是逆全球化现象的一部分,反映了一些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对或限制的趋势。

然而,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

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

反思全球化I热点专题逆全球化:思潮、原因与反思文/盛斌黎峰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同时全球不平 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民悴主义右 翼势力利用民众不满情绪乘势掀起新一轮逆全球化思潮。

这股逆全球化的浪潮让我们思考一直以来的全球化“倡导 者”因何转变为“搅局者”?究竟什么因素导致发达国家 社会与民众萌发了如此强烈的逆全球化情绪?作为经济 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中国应当如何有效应对逆全球化 思潮?逆全球化思潮及其主要原因第一次全球化发生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之后,它的驱 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蒸汽机、汽船、铁路等新技 术革命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二是斯密和李嘉图等自由贸 易思想的影响不断扩大,主要西方国家政府均显著放松了 对贸易的限制;三是金本位制降低了汇率波动的不稳定性 与风险,从而更有利于贸易与资本流动。

在此背景下,全 球贸易和对外资本流动激增,大量人口在各国间和大陆间 流动。

然而,第一次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突出的利益 分配问题,利益受损阶层开始通过选举、投票等形式公开 表达对全球化的不满情绪,进而直接影响了各国的贸易政 策和移民政策。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间出现“离心”现象。

之后,在经济大危机的冲 击下,各国为应对衰退、失业和收入分配恶化的矛盾,纷 纷采取“以邻为壑”的贸易战、货币战等超级保护主义政 策。

经济“大萧条”与贸易保护成为互为因果的恶性循 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建立起重塑全球治理的“布雷 顿森林体系”,西欧国家则联合起来共同面对战后的经济 社会发展问题,这些都导致贸易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速发展,从而掀起了第二次全球化浪潮。

20世纪90年代 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交通和通信成本的不断下 降,国际分工呈现出贸易投资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的显 著特征,巨大的商业力量在各国经济自由化改革的迎合下 使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达到空前规模,金融国际化进程加 快,加上国际组织与区域经济组织的经济协调作用日益凸显,使第二次全球化进入高潮期。

反全球化

反全球化

反全球化理解从本质上讲,“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结果,因为它的成员来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组织,拥有不同的政治观点,没有全球化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如交通、信息传递等,这些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来的。

因此说,离开了全球化,“反全球化”也就不复存在。

全球化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0年4月发表《千年报告》该报告的第一部分重点谈及全球化问题。

他认为:“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的悬殊差异。

第一,全球化的好处和机会仍然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在这些国家内的分布也不平衡。

第二,最近几十年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现象:成功地制定了促进全球市场扩张的有力规则,并予以良好实施,而对同样正确的社会目标无论是劳工标准,还是环境、人权或者减少贫穷的支持却落在后面。

更广义地说,全球化对许多人已经意味着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无法预测的力量的伤害,这些力量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造成经济不稳和社会失调,人们日益焦虑的是文化完整性和国家主权可能处于危险之中。

甚至在最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知道谁是主宰,为自己的工作担忧并担心他们的呼声被全球化的声浪淹没。

反全球化的深层原因在世界范围看,新的全球矛盾仍然是穷者与富者的对立。

但它通过新的各种形式,诸如社会抗议、贸易争端、民族冲突、宗教对立等形式表现出来。

在全球化加速的情况下,未来世界的危险性是资本的统治、技术的统治与少数集团、少数国家统治,即全球民主丧失下的全球治理。

因而新的世界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

未来世界不是没有冲突与战争,而是将面对新形式的冲突与战争,包括世界范围的冲突与战争。

如果全球化最后导致的是全球大多数人们没有得到利益,甚而失去家园、失去基本生存保障,那么全球化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全球化使得民族认同与民族主义问题空前突出,许多国内冲突与民族文化认同关系极大。

那些无法在全球经济中支配自己命运的人更需要民族认同与民族国家。

多元文化、认同、文明如何与单一经济共存是世界性挑战。

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全球化的利弊(2)

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全球化的利弊(2)

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全球化的利弊(2)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与评价反全球化运动敲响了全球化的警钟,它揭示的问题应该引起国内、国际和全球层面的高度重视,它提醒政府在推动全球化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和矫正其他方面的失衡和偏差。

反全球化运动至少让人们对今天的制度和政策进行反省,去努力解决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探索新的、更好的发展模式。

全球化同全球化一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作用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1.反全球化运动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全球化负面影响的理性思考。

反全球化者揭露的世界性问题是严重的,如人类共同的生态与资源危机;资本高速、超大规模、自由无界地流动对世界生产体系构成的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大量社会群体实在难以参与全球化。

从这个意义上看,反全球化并不是“庸人自扰”。

“我们全都生活在全球化中,形容我们为反全球化,难免有些过分简单化。

既然全球化已成为难以逆转的世界潮流,解决全球化争论的关键是要在全球化的前提下,减轻或者消除该潮流所带来的负面代价”。

2.反全球化不会阻碍全球化发展这一反映当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趋势。

从根本上看,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主导、科技促进、政府扶持的一种客观经济活动,有其发展的必然性。

绝大多数反全球化势力均不否认这一趋势,并不试图阻挡或逆转全球化潮流,其根本目的在于争取自身的利益。

3.反全球化提出了建构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迫切性。

大部分反全球化运动的参与者并非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些社会、经济的不良后果,反对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反对现存的西方国家主导的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反对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资本主义。

他们反对的往往不是某个国家,而是反对全球化背景下不合理、不公正、不透明的国际权力结构。

《面对经济全球化》优秀教学案例

《面对经济全球化》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目标意识。
3.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反思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负责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在全球化进程中始终保持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念,认识到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心态。
3.教育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学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断追求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和重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实例,讲授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背景和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分析全球化对
3.教师结合现实案例,讲解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战略和策略,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面对经济全球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经济全球化,理解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面对经济全球化》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全球化的背景、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逆全球化的原因和事件

逆全球化的原因和事件

逆全球化的原因和事件
逆全球化主要原因:
1.全球贫富悬殊拉大。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悬殊,底层群众和弱势群体获得利益少,大企业和精英阶层获得利益多,出现财富鸿沟。

2.各国失业问题凸显。

由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布局,全球生产和外包体系建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导致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部门的失业工人增加,成为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

3.国家民族主义回潮。

国与国之间最根本、最核心的关系是利益关系,全球化作为一种国家主权的让渡,从经济角度去国家化,会引起本国政府的不满,使得政治整体趋向保守、经济整体趋于内向。

逆全球化事件:
1.英国脱欧:在2016年,英国举行了一次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

在这次公投中,支持英国脱欧的票数占多数,最终导致英国脱离欧盟。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逆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美国贸易战: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执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征收关税和实施贸易限制。

这些政策被认为是逆全球化的表现之一。

3.欧洲难民危机:自2010年以来,欧洲面临着大量的难民涌入,这些难民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地区。

由于难民问题导致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逐渐加剧,一些欧洲国家开始采取限制难民进入的政策,这也被
视为逆全球化的表现之一。

总之,逆全球化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力量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逆全球化是什么

逆全球化是什么

逆全球化是什么逆全球化,即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

“逆全球化”重大事件时间轴一. 政治方面“逆全球化”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民粹主义。

1999年11月30日,为了抵制全球化给环境、动物和收入分配带来的负面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人士在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游行示威,他们的口号就是“反对全球化!”。

游行活动导致会议开幕式被迫取消。

2016年4月,“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将公投结果与政治生涯相捆绑的意大利总理伦齐宣布辞职,极右翼政党联盟党和民粹主义政党五星运动核心成员孔特成为新一任意大利总理。

2016年6月英国举行脱欧公投,52%的选民支持脱欧,48%的选民选择留欧,从此开始了波折的英国脱欧之路。

2015年6月24日,特朗普发表竞选宣言,承诺把就业机会拉回美国,并且阻止墨西哥移民进入。

2016年11月,声称为中下层民众争取利益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2018年11月,为了抗议政府加征燃油税,法国巴黎爆发“黄背心”运动,以表达对贫富差距拉大、生活状况恶化的不满,而贫富差距恶化是“逆全球化”兴起的重要原因。

从2019年5月的欧洲议会选举结果来看,英国“脱离欧盟党”、法国“国民联盟”、匈牙利的“青民盟”和意大利的“北方联盟”⑭等极右翼政党和民粹主义政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二. 经济方面“逆全球化”在经济上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本土主义。

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大萧条,波及全世界,银行资金短缺,市场恐慌。

面对经济危机,英国宣布终结英镑金本位制度,并率先发动了以邻为壑的单方面贬值,英国时任首相张伯伦推出“英联邦自由贸易运动”,在英联邦及殖民地内部推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则加征关税,由此拉开全球货币战和贸易战的序幕。

933年美国宣布放弃与英法两国续签双边汇率协定,让美元大幅贬值并提升进口关税,加入货币和贸易战,这使得德国和日本的出口受到重创。

类似地,2017年1月美国正式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贸易协定(TPP)。

99西雅图运动

99西雅图运动

99西雅图运动案例展示:1999年的1月30日,世贸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在西雅图开幕。

与此同时,大约有5万名工会成员、宗教人士、绿色环保人士、土著人、人权与和平主义者、女权主义者、小农场主组成的全球化抗议队伍走上了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街头,目的是呼吁世贸组织关心贸易环境和劳工福利政策等问题,对全球化表达不满与抗议。

人们与警察在整个西雅图发生了全面的冲突,在群情激愤之下,被视为全球化象征的麦当劳快餐店(麦当劳化是全球化的象征)被捣毁。

荷枪实弹的警察用催泪瓦斯、橡胶子弹(警察事后只承认用了胡椒粉喷射器)甚至挥舞棍棒试图驱散示威群众,然而示威的人们仍然勇敢地坚持着。

他们的行动最终迫使世贸组织部长会议推迟5小时开幕,不少代表无法出席第一天的会议。

到了下午3点左右,西雅图市长宣布紧急状态;下午6点,西雅图市中心实行了宵禁。

30日的游行结束之后,大约有6000~7000人参加了长达1周时间的专题讨论会、辩论会与学术讲座。

11月30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之后,包括印度、英国、法国、玻利维亚、瑞士、巴西、泰国等许多国家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自发地涌上街头举行抗议活动。

这所有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都被称为“99西雅图运动”(Seattle’99)。

案例解读:首先,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进行展示呢?一般认为,1999年11月底,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期间发生的“西雅图风暴”拉开了全球范围内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

而在文章《西雅图运动7周年纪念》中则称:“西雅图运动”拉开了世界范围内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帷幕——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运动,这是一场对公平、正义与道德有着最深刻的责任感的国际运动,这是一场追求民主理想与追寻生命的终极价值的国际运动,这是一场向政治权力与资本垄断吹响战斗号角的国际运动。

这些都说明了西雅图运动在反全球化运动中的地位。

那么该运动是如何拉开全球范围内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呢?西雅图运动究竟对此后的反全球化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摘选了一下几点作为总结:1、西雅图之后,反全球化活动频繁发生,几乎没有间断,年年都有新热点出现;时间轴。

逆全球化现象与中国对策

逆全球化现象与中国对策

“逆全球化”现象与中国的对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化深度发展, 全球经济日益融合, 密不可分, 但全球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反全球化的声音也一直没有消停过。

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 这种声音越来越响亮。

近年来,舆论普遍认为,“逆全球化”浪潮正在来临,表现为欧美国家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增长率下降以及移民政策的收紧等。

事实是,全球化进程的动能正在由发达国家转向新兴经济体。

在全球化新旧动能转化的过程中,中国需敢于面对全球治理机制碎片化、全球化速率下降等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开放型对外经济政策,主动迎接中国不断走近全球中心的下一次机遇。

一、逆全球化的具体表现(1)英国脱欧。

英国在2020年1月29日的全体会议上,以621票赞成、49票反对、13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英国脱欧协议,已于30日正式脱欧。

英国脱欧事件对欧盟的一体化进程乃至全球政治、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

有迹象表明英国脱欧给欧盟其他成员国带来示范效应。

这些国家已经没有自己的货币, 一旦脱离欧盟, 重新使用自己的货币, 势必对欧元的产生巨大的冲击, 全球化和货币一体化将遭到重创。

(2)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

特朗普上台推出了一系列的以邻为壑的政策, 给全球化进程蒙上阴影, 确实令人担忧。

例如他要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建围墙, 以阻止非法移民;对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征收高关税;美国退出TPP等贸易保护手段, 将制造业重新带回国内等。

特朗普上台所推行的贸易保护政策, 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非常不利的影响。

(3)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 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增长缓慢, 失业率高等困境。

为解决国内投资不足, 失业率高居不下, 经济增长缓慢等问题, 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政策, 重新重视国内制造业发展。

如德国的《工业4.0》, 英国的《制造业新战略》, 日本的《制造业基础白皮书》等。

毋庸置疑, 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将深度调整当前的全球价值链分工, 进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案例名称国际社会的反全球化运动

案例名称国际社会的反全球化运动

案例名称:国际社会的反全球化运动案例适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案例内容:近些年来,国际社会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群众性示威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几成燎原之势。

自1999年西雅图世贸组织会议遭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抗议者围困、堵截而发生大规模骚乱以来,凡是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国际会议,都成为反全球化示威的目标,而且每一次几乎都会演变成严重的暴力冲突。

2000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年会,数万名来自欧美各地的抗议者,包围了会议,堵断了交通,强烈反对国际金融资本推行全球化的计划,并与警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街道商店受到严重破坏。

2001年4月21日,第三届美洲国家组织首脑会议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来自美洲国家(古巴没有参加)的大批反对组建自由贸易区的示威群众情绪激昂,频频冲突会场。

2001年6月15日,瑞典哥德堡欧盟首脑会议发生大规模骚乱,大规模群众抗议“全球化”行动。

仅十天后,西班牙巴塞罗那近万示威群众聚集抗议世界银行年会在此举行,并和警方发生冲突,有几十人受伤,世界银行被迫取消在此开会的计划。

2001年7月20日,八国首脑会议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举行,抗议群众展开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行动。

峰会期间,警方一直无法完全控制当时持续了数天的骚乱,事件最后导致一名示威者被警员在近距离枪杀,有超过200多人受伤,近300人被捕,引起国内外许多强烈不满,批评声浪四起。

这种现象在2002年也时有发生。

2002年6月26日,G8峰会的东道主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把会议地点选在了偏远的落基山脉度假小镇卡纳纳斯基斯,以避免大规模的反全球化示威抗议活动。

但仍有各种抗议行为发生。

2003年6月2日—3日,八国峰会在法国小城埃维昂召开。

此次高峰会议除了正式参加会议的八国首脑外,还邀请了包括亚洲、非洲在内的多国元首参加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

与会国家领导人除少数下榻在埃维昂附近外,绝大多数都入住在瑞士莱蒙湖畔的洛桑和日内瓦。

反全球化运动案例解读

反全球化运动案例解读

有些抗议者走向极端,有 些抗议者为针对发展中国家的 更高的保护主义壁垒而辩护, 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将更加 恶化,但是尽管存在这些难题, 正是那些工会主义者、学生、 普通公民在布拉格、西雅图、 华盛顿和热那亚的街道上的游 行,才展示了改革发达世界议 事日程的需求。 ——《全球化及其不满》
全面看待反全球化运动
1 、ATTAC 及其所代表的法国反全球化运 动的产生绝非偶然,它是与当时法国的社会 状况和精神气候直接相关的。 2 、批判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经济 全球化、提倡建设“另一个世界”,是 ATTAC 及其所代表的法国反全球化运动的 理论基石。 3 、组织结构的开放性以及斗争形式和动员 方式的多样性,是ATTAC 及法国反全球化运 动的鲜明特点。
西雅图风暴
ATTAC—法国的反全球化运动
“9·11”事件
点击添加标题
反全球化运动案例解读
西雅图风暴——拉开序幕
1999年11月28日,世界贸易组织 部长会议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会议 期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百 个非政府组织和5万多抗议者举行了 声势浩大游行抗议活动。他们占据 交通要道,阻止各国代表前往会场, 并高呼着“关闭WTO”之类的口号。 一些示威者砸毁了麦当劳店的玻璃, 并与警察发生了冲突。警察动用了 催泪瓦斯、橡皮子弹和装甲车维持 秩序,最终导致会议无法正常进行。
• “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 全球化的悬殊差异。”————安南
①反全球化运动揭露了当代世界国际关系中许多不公 平、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以及人类面临的危机,使我们 更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认清了对其治 理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迫使人们思考如何拥有一 个合理的全球经济和全球社会。 ②反全球化运动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认识不到产 生全球化进程中的种种弊端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对这一进程的主导.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科技革命 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

逆经济全球化的事例

逆经济全球化的事例

逆经济全球化的事例逆经济全球化,也被称为反全球化,是指一种反向的经济全球化运动。

它的目标是减少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规模,限制外国投资者对当地企业的控制,并采取专利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产品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此外,逆经济全球化还可以支持当地企业,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全球市场的扩张。

一个典型的逆经济全球化的例子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旨在创建一个由中国贸易和投资主导的贸易联盟。

该计划涉及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以支持当地企业的发展,促进贸易和投资流动,同时限制外国投资者对当地企业的控制。

此外,该计划还可以提供各种优惠,包括税收优惠、贷款优惠、技术支持等,以支持本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的“印度制造2025”倡议,该倡议旨在加强印度制造业的竞争力,并将其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导者。

该倡议要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帮助印度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减少贸易壁垒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措施鼓励本国企业参与全球贸易,例如提供财政支持和技术支持等,以支持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国家也在采取一些逆经济全球化措施。

例如,英国政府推出了一项新的“英国现代工业战略”,旨在支持本国制造业,以及在全球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通过投资研发和创新,以及提高人力资源的可用性等方式。

此外,澳大利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旨在支持本国农业,如加强监管措施,限制外国投资者对当地企业的控制,以及出台一些税收优惠等,以支持本国农业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逆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反向的经济全球化运动,旨在减少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规模,限制外国投资者对当地企业的控制,并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贷款优惠、技术支持等,以支持本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成功。

facing up to anti-globalization课堂改革教学案例

facing up to anti-globalization课堂改革教学案例

facing up to anti-globalization课堂改革教学案例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各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

然而,与此同时,反全球化的声音和行动也在世界范围内浮现。

这一现象对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以“面对反全球化浪潮:课堂改革的案例”为主题,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应对反全球化浪潮,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一些学生对于全球化持有疑虑和反对的态度。

他们认为全球化导致了文化同质化、资源不均等问题,对本土文化和传统产生了冲击。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全球化及其影响,教师需要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全球化现象。

二、案例描述在本案例中,教师以“全球化与反全球化”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首先,教师介绍了全球化的背景和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随后,教师提出反全球化的观点,让学生思考反全球化的原因和合理性。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例如,一些学生认为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全球化导致了文化同质化和资源不均。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全球化的利弊,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案例分析本案例中,教师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全球化现象。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尊重学生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避免将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学生。

2. 引导学生全面看待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全球化的利弊,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 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现象,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包括全球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