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文化革命”:论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兴起
心理学史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心理学划分:(一)时间:哲学心理学(公元前6世纪—-19世纪中叶)灵魂、心灵为研究对象科学心理学(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意识、潜意识、行为和心理(二)地域西方心理学:英国、法国、德国、古希腊、罗马等欧洲国家、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中国心理学:古代、近代苏俄心理学史:苏联与俄罗斯,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苏联时期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心理学史的编纂原则历史编纂学:专门研究史学著作的编写方法和原则的科学(历史写作本身、历史编写体系的特征、历史编写中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些典型哲学问题。
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伟人说强调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伟人凭借其天才和人格力量而把他们的意志加诸历史.时代精神说(波林):时代精神的作用就是社会的、文化的条件阻止或促进科学的发展。
2、现在主义和历史主义现在主义:根据现在的知识观、价值观来解释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主义:将历史事件置于所发生的历史情境中予以考察,根据当时的知识观、价值观来理解历史事件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内在历史观:心理科学内部发生的事情,注重理论和方法演变的细节描述,关注学科内部的思想发展历史。
外在历史观:强调考察影响心理学发展的外部动因,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其他学科等外部条件入手,分析心理学历史发展的进程。
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冯特心理学1、理论体系:以实验法为支撑,着重研究人类意识经验的内容、结构及其组合规律。
也叫构造心理学、内容心理学。
包括个体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意识过程,实验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人类的高级精神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2、内容:(1)对象:人类的直接经验.自然科学(间接经验)经验分为经验的主体(感觉、情感、意志等主体直接经验到的)和经验的客体(人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经验间接推论而获得的)(2)心身关系理论—-身心平行论人的心理与生理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二者具有协调性,但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3)研究方法:A 实验内省法——借助于实验进行内省的心理学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内省形式。
二十世纪影响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十件大事
二十世纪影响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十件大事转自:心理科学陈永明张侃李扬韩布新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100101,北京二十世纪心理学在我国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特别是近20余年来,心理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心理学科研、教育和临床应用工作以及组织机构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心理学从业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我国心理学家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以及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影响不断增加。
为了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值此人类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中国心理学会组织全国理事和国内各高校的心理系主任投票,选出了二十世纪对中国心理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十件大事。
兹将这十件大事及其来龙去脉介绍如下。
1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北京大学建立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了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1908-1911年蔡元培先生(中国教育家,1868-194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了冯特讲授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民族心理学课程,成为冯特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他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于1917年支持该校哲学门(系)的心理学、哲学教授陈大齐(1886-1983)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当时仅是一间简单实验室,位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前面的一个房间,门上有块标有心理仪器标本室牌子。
第二年陈大齐开始讲心理学实验课,并另辟一个房间专供学生实验之用。
同时,陈大齐在1918年出版《心理学大纲》,这是中国第一本大学心理学教本,反映冯特时代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科学水平。
这标志中国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 中国第一个心理系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1920年专门攻读心理学的赴美留学生陈鹤琴(1892-1982)、廖世承(1892-1970)、陆志韦(1894-1970)回国,并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此时该校在教育科中设立了一个心理系,不久高等师范改为东南大学。
关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三个问题
之, 就是指以中国文化 为背景 、 为底蕴 , 兼顾 中国文
化 角度 与 心理学 角度 来研 究 中国人 心 理 与行 为规律
的一r心理学分支学科。要准确把握这一定义 , J 先
社会文化冈素是影响个 人心理 与行为 的重要变量, 在其研究 中越来 越重视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与行为
的深刻影响 , 并力 图在其研究 结果中向人展现文化 因素在其中所起 的重要作用 , 当代世界心理学所发
的“ 文化 革命 ” cl r v uo ) , (u u leo tn…” 也越来越 明 ta r l i
显 地成 为 当代 世界心理 学 发展 的重 要趋 势之 一 。
这种大背景下 , 心理学研究的文化取 向也越来越受 到一 中国心理学研究 者的青 睐 , 并采取 丁一些积 极的行动, 其中之一就是积极 开展中国文化心理学 的研究 。但是,初生之物 , “ 其形 必丑。 由于中国文 ” 化心理 学 的研究 现 尚处 于初 始 阶段 , 于 “ 么 叫 中 对 什
“ 文化” 为与政治 、 作 经济等 因素并列使 用i , t 这种 寸
“ 化 ” 往 指狭 义 的 中国文 化 ; 文 往 在其 他情 况 下 , 主要 用广 义 的 中国文化 的含 义 。
巾图文 化心 理 学不 是 指 中 目 的文 化 心 理 学 ( 这
*收稿 日期 :0 6— 9—1 20 0 2
国文化 心理学 ” 怎样 证明 中 国文化里 有 心理 学 ” ?“ ?
朝所施 的文治和教化 的总称 。根据《 辞海》 对于 “ 文
化” 作 的解 释 , 巾 国文 化 心 理 学 单 ,义 化 ” 洲 所 在 “ 一
的含义 自然是采用“ 文化” 的第一种 含义 , 顺理成章 地 , 国文化 也有 广 义 狭 义之分 : 义的 中 国文 化 中 广 指中国人在其社会历史实践 过程中所创造 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的 中国文化指 中曰社会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中国咨询心理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介绍释梦和自由联想技术的精神分析文献开始被翻译介绍到中国.1917年,经曾在德国冯特实验室学习的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在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21年,中国心理学会在上海成立.这两个重要事件推动了中国引进国外心理治疗的步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些使用行为疗法的原理分析心理障碍的文章开始见于报刊. 1933年,美国学者博士在北京协和医院主持神经精神科工作,开设了包含精神分析培训内容的课程.戴秉衡当时曾教授这门课程.三十年代,心理学家丁赞分别在重庆中央实验研究所和北京仁利地毯工厂建立了心理学诊所.同一时期,上海大厦大学心理协会建立了儿童心理诊察所,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诊治.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发展全部停滞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仍不均衡,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1979年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5个阶段——启动阶段、空白阶段、准备阶段、初步发展阶段、以及发展和职业化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是根据专业人士和参与者的工作及他们的发表物,以及该领域的标志性事件来划分的.启动阶段为1949年到1965年.在这期间只有少数专业人员做了零星的心理治疗工作.上海心理学家黄嘉音,发表了一些书籍并报告了如何运用行为疗法原理治疗儿童问题黄嘉音,1951,1952.另外,在这个阶段,还有其他中国心理学家试图使用心理治疗原理治疗其病人.该阶段最有影响力的工作是运用快速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神经衰弱病人.该模型是一个短期治疗取向的模型,是由一些中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发展出来的.开始,它只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但后来也被运用于治疗其它焦虑障碍.这一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躯体锻炼、主题演讲以及小组讨论等活动在内.该模型采用用巴浦洛夫的理论解释神经衰弱症的病因.通过解释、鼓励、布置家庭作业以及支持性治疗方法对病人起进行治疗.根据相关文章报道,这种治疗方式是很有成效的,激发了专业人员对于心理治疗工作的兴趣.文化大革命之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被指责为泛性论.所有心理学家都跟随前苏联的学术方向学习并运用巴浦洛夫的理论来治疗病人.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7,心理学被批判为伪科学.那时没有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几乎所有心理学家都被迫到工厂、农村进行劳动.而心理治疗则处于一个更为糟糕的境地.在此阶段没有任何心理治疗的文章发表,因此这个阶段被称为空白阶段.准备期持续大约九年1978-1986.由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打破了中国的坚冰.这段时期,尽管仅有很少有中国的心理治疗的出版物出版,但大量西方着名心理治疗师如弗洛伊德、荣格和弗洛姆的着作被翻译成中文并出版.并且,各种工作坊、培训项目,以及学术会议开始在中国出现.一群有雄心的学者开始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领域进行探索,同时80年代初一些心理门诊陆续出现在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之中.中国的心理治疗的初步发展阶段由1987年至2001年.此阶段中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有关心理治疗的文章数量迅速增加.不但所发表的文章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均在不断改善.心理治疗的对象在逐步扩大,所采用的治疗理论与方法也在增多陈仲庚、钱铭怡,1997.该阶段的另一个特征是中国的专业人士开始根据其临床经验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论和模型,并发表了他们的着作.全国各大城市的大学和综合性医院普遍建立了咨询和治疗门诊,同时还出现了心理治疗中心和私人诊所.心理治疗的培训项目和工作坊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加,质量上更有明显提高.另外,90年代初,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创立了两个与心理治疗和咨询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即心理治疗和咨询专业委员会和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2001年末,中国心理学会也创立了另一个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即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几个专业委员会的建立,促进了更多的学流不断得到加强.发展和职业化阶段始于2002年.在该阶段,心理治疗和咨询在的进步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明显的.其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为政府部门开始对专业人员的资质进行管理.2001年,中国的劳动部提出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并于2002年开始实施.2002年,中国的卫生部会同人事部开始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设立心理治疗学专业,并于当年组织实施相关专业人员的考试.中国心理学会于2007年2月通过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及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上述情况提示中国的心理治疗发展开始步入职业化时期.经济改革后,80年代起,几乎所有的西方主流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被引入中国.中国的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深受西方各种理论和流派的影响.然而,中国的专业人员也在努力改进其工作,使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更适合于中国的文化和国情. 赵山明等2003检索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81-2000中心理治疗的文献,发现中国各种理论学派的心理治疗文献数量呈指数增长.他们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心理治疗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尽管从1987年起中国心理治疗和咨询快速发展,但是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专业人士的数量,特别是经过良好训练的人数是远远无法达到民众对专业服务的需求的.中国的专业人士应该对所有理论、方法和技术采取开放态度.通过学习国外同行的经验,中国专业人员应更加主动地发展适合中国文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为中国的民众服务.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美国的兴起原于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改革运动和学校指导运动的兴起、公立教育迅速普及、心理测量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等等.心理咨询出现之初,并没有被人们视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正如同人们对咨询一词的理解一样,许多人把它看做是学校的某些功能,或把它与指导等同起来,认为它只不过是某种教育功能的花样翻新.心理咨询的先驱者之一son指出:即便是心理咨询的专业出版物似乎也“忽视了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职业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前的出版物中,把指导、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概念混为一谈”而且“在1931年以前的专业文献中从没有提及到咨询这个概念”.的确,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其专业功能、服务对象和范围,其所运用的原理和方法等,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和丰富起来的.以下为各个发展阶段:11900 — 1909在20世纪最初的10Davis是第一个在公立学校建立系统的指导课程的人.作为Grand Rapids密执根州学区的督学,他在1907年就建议该学区所辖学校的英文教师为学生开设每周一次的指导课程,以塑造学生的人格,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Davis深受当时美国改良主义教育家和等人的影响,认为指导有助于医治美国的社会问题.尽管当时Davis等人所作所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但却是早期心理咨询的主要表现方式学校指导的雏形.在波士顿,被公认为“职业指导之父”的Parsons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1908年,他首创的波士顿职业指导局,标志着职业指导走向规范化,是心理咨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Parsons去世一年后出版的职业选择Choicinga Vocation,1909一书在全美发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波士顿地区.当时,波士顿学区的督学专门指派了117名中小学教师作为“职业咨询者”.由于学校认识到职业计划的重要意义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波士顿现象”在美国其它主要城市迅速蔓延.到1910年,全美已有35个城市开始效仿波士顿.Beers曾是耶鲁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他的一生中曾因心理疾病而数次入院治疗,目睹精神病院的恶劣环境,及病人所受到的种种非人待遇.他在一颗发现自我的心灵A Mind That Found itself,1908一书中对此给予了深刻揭露,呼吁改善精神病院的医疗条件,改革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Beers的贡献是使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美国心理健康运动发生的原动力,亦被视为心理健康咨询的先驱者之一.21910 — 1919在这10年里,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对心理咨询的发展影响深远,第一个是美国“国家职业指导学会”NVGA于1913年成立,并从1915年开始发行不定期的专业刊物.1921年“国家职业指导简报”NVBB成为一个定期出版的刊物.随后,它先后数次更名为“国家职业指导”1924~1933,“职业,就业指导”1933~1944,“职业,就业指导期刊”1944~1952,“人事与指导”1952~1984,“咨询与发展”1984.这些名称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该学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关注的重点领域.国家职业指导协会成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专业学术组织和一份专业出版物,使得早期纷乱的职业指导运动得以溶为一体,引导早期的职业指导运动朝着科学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并使得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角色得到社会的进一步认可.第二个重要事件是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发现特殊人才,开发了一系列心理测量工具,其中包括着名的军队A型和B型智力测验.战后,这些测验大多转向民用,从而促进了心理测验迅速发展.而当时,由于职业指导运动还没有一种明确的哲学理念作为其实践的指导思想,为了从心理学中寻求合理的理论基础,它便迅速接纳了心理测量,以使自己拥有一个更具有说服力、更为“科学的”职业身份.320年代20年代是一个相对安静的时期.美国开设咨询专业的大学,无一例外地都在强调职业指导.20年代中期,波士顿和纽约开始为咨询者颁发资格证书Nugent,1990,职业指导的职业化特征进一步明确;美国第一个咨询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评估文件的问世、Edward Strong发表的“Strong职业兴趣量表”SVLL,1928成为职业指导朝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此外,美国联邦政府也开始为退伍军人提供职业指导服务.这些事件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心理咨询的发展及其职业化进程.总之,20年代,职业指导运动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兴趣问题已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心理咨询开始更广泛的关注人格问题和发展问题.430年代“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模式.这一模式在随后20年里的心理咨询实践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心理咨询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它所关心的内容大为扩展,超出了职业指导这一狭窄的范围.1932年,作为指导的教育Education as Guidance一书出版,提出了“教育即是指导”的观点.他认为学校中的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咨询者,建议应把“指导”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教育中.他的呼吁使咨询者认识到职业选择仅是他们所担负的指导责任中的一部分.3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心理咨询中,其主要的标志是美国就业服务处宣告成立,并在1939年出版了第一部职业名称词典,该书随即成为职业指导专家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主要信息来源.5、40年代40年代对心理咨询的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是Carl Rogers的咨询理论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国政府对心理咨询的参与.Carl Rogers的杰出贡献是在1942年出版的咨询与心理治疗Counselingand Psychotherapy一书中,对Williamson的“咨询者中心”原则以及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主要观点提出质疑.Rogers把心理咨询的重点转移到当事人身上,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咨询模式、“不指示”nondirective的咨询原则.他认为应赋予当事人对自身成长以责任感,应创造机会让当事人感受到被接纳、被倾听,这样就会使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更有自信心.他把咨询者定位于一种不判断的nonjudgmental、接纳的角色,咨询者就象一面镜子,要对当事人的语言和情感作出明确的显示.Carl Rogers革命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学都把他的贡献视为其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心理咨询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以便对军队和工业领域的特殊人才进行选拔和训练.战争也使得人们以一种新的观点去看待工作,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传统的职业性别角色观念开始瓦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个人的自由.战后,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委员会VA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学培训.VA对职业咨询者的专业角色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咨询心理学家”Counseling Psychologist.VA的参与对大学的心理咨询专业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专业教育的内容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咨询心理学开始作为一种明确的职业与职业指导相分离.650年代50年代是心理咨询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10年,至少有四个重大的事件对心理咨询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人事与指导协会成立APGA;美国心理学会APA第17分会咨询心理学会DCP成立;国防教育法NDEA颁布;以及大量新的指导与咨询理论的出现.760年代6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事件是,和提出的人本主义咨询理论.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小组咨询方法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发展,心理咨询的重点开始从一对一的方式向小组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咨询方式转变.随着咨询的革命Revolution in Counseling,1966一书的出版,行为主义心理咨询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价值.该书提出了“变化的根本在于学习”而不仅仅是领悟的观点.Aubrey提出:竞相出现的、丰富多样的心理咨询方法学意味着心理咨询者的认识和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在这10年里,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一是在1963年,美国颁布了“社区心理健康中心法案”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enters Act,使得各个社区有权力建立自己的社区心理健康中心.这些中心开始公开招聘教育系统以外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咨询开始向社会渗透,职业化特征更加明朗;另一个趋势是,APGA和17分会继续朝向职业化方向发展.1961年,APGA公布了“心理咨询者的道德规范”条例.1964年,咨询心理学分会在Greyston大会上对学校心理学家作出了更加明确的界定,并从1969年开始,发行该学会的专业刊物:咨询心理学家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870年代心理咨询迅速发展国家、州级执照制度的建立APGA进一步发展壮大980年代专业教育与资格的标准化心理咨询职业化心理咨询服务多样化80年代的心理咨询更加强调为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服务.以上即为我所整理的资料.。
中国心理学思想发展的脉络
中国⼼理学思想发展的脉络 作者:杨鑫辉 理清和把握中国⼼理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对于认识和掌握中国⼼理学思想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学习和研究整个中国⼼理学的历史,进⾏中外⼼理学的⽐较研究,都有重要的作⽤。
当前尚缺乏这种把握整体的研究。
尽管中国⼼理思想起源很早,内容极为丰富,头绪也繁多,但是,在认真地全⾯地考察这些思想理论以后,中国⼼理学思想发展的脉络仍是很清楚的。
对这些思想发展脉络的把握,应遵循整理和研究⼼理学思想的基本原则,这就是:第⼀,内在逻辑与外部历史条件兼顾的原则,即既要研究⼼理学思想本⾝的发展规律,⼜要看到社会历史条件对它的影响。
第⼆,古今参照的原则,即以现代⼼理学概念、理论体系为框架,去对照整理⼼理学思想这份珍贵遗产。
第三,中外⽐较的原则,即对中国与外国⼼理学思想进⾏⽐较研究,找出不同历史⽂化背景下产⽣的⼼理学思想的特点,并且坚持⼼理学本⼟化与世界性的辨证统⼀性。
运⽤以上原则去考察中国⼼理学思想发展历史的主要⽅⾯,我们发现有五条主要线索能帮助理清其发展脉络。
⼀、唯物论与唯⼼论⼼理学思想的对⽴ 对于古代思想家的⼼理学思想的研究,我们⽆意对他们的哲学思想倾向作标签式的划分,但是,⼜必须承认哲学思想对他们有影响这个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部中国⼼理学思想史,也就是⼀部唯物论与唯⼼论⼼理学思想⽃争发展的历史。
这⼀条红线对于理清⼼理学思想的发展是⾮常重要的。
在论及思想史诸问题时,⼈们⾃然会看重先秦诸⼦百家争鸣的历史。
就⼼理学思想来说,儒墨道法兵医等家最为重要,它们各⾃的哲学思想倾向不同,导致了他们的⼼理学思想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来⾃各家哲学观点的对⽴,⽽且还来⾃⼀家内各派别哲学观点的差别与对⽴。
孔⼦创⽴的“以道教民”的儒家,在他死后分成了许多流派。
《韩⾮⼦.显学》说:“儒分为⼋”。
其中最重要的有发扬孔⼦唯⼼论倾向的“孟⽒之儒”,和发扬孔⼦唯物论倾向的“孔(荀)⽒之儒。
”此后儒家内部唯物论与唯⼼论⼼理学思想的⽃争⼀直没有停⽌过。
2心理学历史
心理学的历史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是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对自己心理的关注其实是渊远流传在我们中国文化里头就有很多对心的分析心的判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讲得就是自己的心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讲的也就是我们人类的需求人类的心理活动甚至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哲学流派叫心学心学代表人物:王阳明它的基本观点就是世上无心外之物世上无心外之理但是什么是心心存在何处心有什么样的表现这样一个问题难住了人类的科学家几千年那么心理学的历史到底从何算起呢心理学的历史:现在公认的是从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算起。
那是1879年12月,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室,他想研究一下,人类的意识活动的基本过程。
他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就是记录一下一个小球撞击桌面,到人类意识到这种撞击的反应,那么这种时间的差异就是他所研究的问题。
这是第一次用定量的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所以冯特被公认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不光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还招收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这些人都成为各个国家的心理学的领军人物爱德华·铁钦纳:在康奈尔大学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斯坦利·霍尔:儿童心理学运动之父和青春期发展理论家。
其中一个是铁钦纳铁钦纳作为冯特的学生把心理学的实验传统带到了美国创立完善了结构主义的心理学理论结构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的意识而人类的意识就是由一块块意识的元素所组成所以这就是像科学的结构主义理论一样人类的心理活动也应该从元素研究开始心理学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叫威廉·杰姆斯他是公认的美国心理学的奠基者威廉·杰姆斯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他对意识问题也很关注但他不同意冯特和铁钦纳的观点他不认为意识只是一些毫无生命的简单的元素和方块他觉得意识就像一条生命的泉水源源不断融入到我们的心中所以他创造了一个概念叫意识流作为这个机能主义的奠基人他觉得心理学家更应该关注各种心理活动它存在的原因意义和价值他信奉达尔文主义所以认为所有的人类的心理活动都是几千万年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特质而这种心理特质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把以威廉·杰姆斯为首的心理学理论流派叫机能主义流派机能主义:技能主义是心理学史上第二个流派,主张研究人类意识及功能。
中国本土心理学文化底蕴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文化底蕴摘要:随着西方科学心理学的衰落和文化转向的兴起,本土心理学面临着崛起的契机。
而中国本土心理学作为世界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心理学解释,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颗耀眼新星。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复兴,将为面临困境的科学心理学提供广阔的研究视野,拓展全新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本土心理学文化转向本土文化一、当代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与本土心理学的兴起毋庸置疑,科学心理学自冯特创立以来,依然以科学主义心理观、精致的实证方法为支持,以价值中立的立场,引领着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范式。
应该说科学心理学突出了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确证性和可操作性,对摆脱一切不以经验为基础的哲学思辨性、抽象性的心理学说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其贡献是原创性的。
但是从本质上讲,这种研究取向的自然科学主义心态及做法,在带给心理学巨大荣誉与辉煌的同时,也使之陷入到难以解脱的窘境,人们对于心理学之于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引发了从内涵到外延的深入思考。
事实表明,单凭自然科学品性还无法为这一难题求解。
现代科学心理学正迷失在对“科学主义”的追逐中。
心理学的出路何在?心理观和方法论的突破势在必行,心理学家们做出了种种的努力和探索:非主流心理学的启发、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相关学科的发展助势,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促成了文化因素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的根本转变,由被遗忘的角落变为被关注的中心,由幕后走向台前,由无关因素变为关键因素,这种文化转向的出现被美国心理学家皮特森认为是除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对人的心理行为解释之外的第四种解释维度。
心理学的文化转向犹如平行于认知革命的一场文化革命,这种文化转向既有科学哲学和历史的原因,也受到世界范围内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地影响。
文化转向的主要表现是:①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反思与诘难;②多元文化心理学的兴起;③跨文化心理学面临的批评及其转变;④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分支领域对文化影响的关注。
心理学的历史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历史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与行为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统计等方法,揭示和解释人们思维、感知、情绪、学习、记忆和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然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还是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程。
一、古代思想与心理学的脱胎之路古代的哲学家对人类的心灵活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他们提出了各种心理学思想。
例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感性和欲望。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心理形式原则”,认为心灵活动是由身体活动所引发的。
这些思想为后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确立19世纪中叶,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一时期的心理学被称为“实验心理学”,以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怀姆德和威廉·旭夫纳为代表。
他们倡导使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心理活动,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主流学派。
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非主观的心理过程。
以约翰·华生和伊万·巴尔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建立起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四、心理学的认知革命20世纪中叶,认知心理学逐渐兴起,并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地位。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人类思维过程和内部心理活动,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信息加工的结果。
以乔治·米勒、诺曼·卡普兰和乔治·阿特金斯等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关于思维、感知和记忆的重要理论。
五、古老和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现代心理学不再局限于西方国家,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象。
古老的东方智慧,如佛教和道家思想,也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为心理学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视角。
六、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扩展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它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
2 心理学的历史
二心理学的历史开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之父,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人类意识活动的基本过程,小球撞击地面到人的大脑反应,第一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
冯特的学生,爱德华·铁钦纳,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创立完善了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
结构主义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的意识,而人类的意识就是由一块块意识的元素组成,就像科学的结构主义理论一样,人类的心理活动也应该从元素研究开始。
斯坦利·霍尔,儿童心理学运动之父和青春期发展理论家。
威廉·詹姆斯,美国心理学的奠基者,哈佛心理学教授,不同意冯特和铁钦纳,不认为意识只是一些毫无生命的简单的元素和方块。
创造意识流,机能主义的奠基人,更应该关注各种心理活动存在的原因、意义和价值。
信奉达尔文主义,认为所有的人类的心理活动都是几千万年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特质。
机能主义,心理学史上的第二个流派,主张研究人类意识及其功能。
在美国机能主义兴起时,欧洲,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主要是由无意识的冲动所引起,常用自由联想法,反应了下意识的心理欲望和需求。
但是,弗洛伊德的很多观点和理论,其实没有现代科学的证据,大部分的证据来自对病人的分析,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冰山理论意识、潜意识理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美国,行为主义,华生和斯金纳华生,认为心理学家应该更多地研究一些可以观察、可以测量、可以定义的心理学变量,这个变量他称之为行为。
因为行为是人类外显的表现,可以做具体的观察、研究,这种行为他认为是我们对外在刺激的一种自发自动的一种反应,他觉得行为是可以塑造,是可以改变的。
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他坚持认为,任何人如果给以足够的行为的塑造,可以让他变成我们所期望的任何其他人。
最著名的实验是小艾伯特实验。
行为主义的第二个代表人物叫斯金纳,他认为心理学家不应该花时间去研究不可捉摸的人类意识,我们应该去研究人类的行为。
浅论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浅论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音乐心理学是在西方音乐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实践通过不断创新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即:早期的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文化大革命对中国音乐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
一、早期的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尝试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
当时,国内有一些学者开始研究音乐对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响。
但由于受当时政治、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成果非常有限。
直到1950年代,国家成立了音乐学专业以后,中国音乐心理学研究才得以更加深入。
二、文化大革命对中国音乐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对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运动的波动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研究工作受到极大的干扰。
许多学者被指责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他们的研究成果被批判为“修正主义”、“反动”。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78年,中国领导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恢复了学术自由,加快了各学科的发展。
中国音乐心理学在这次大背景下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音乐产业和音乐教育呈现出十分活跃的态势。
学界和社会对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的音乐心理学研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多元化和跨学科研究。
随着心理学、语言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的互相渗透,中国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日益多样化。
由传统的认知和感性的研究方向向心理生理和神经学的研究方向转变。
同时,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心理学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总之,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初步尝试到受到文化大革命的重创,再到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过程。
目前,中国音乐心理学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相信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音乐心理学一定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心理学中国化的学术演进与目标_葛鲁嘉
2007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2007第36卷第4期Jour nal of Shaanx i N ormal U 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 n)Vol.36No.4 心理学研究心理学中国化的学术演进与目标葛鲁嘉(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心理学的中国化是指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本土化。
中国本土文化中并没有产生出现代的科学心理学,而是从西方文化中引入的。
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这主要体现为三次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三次大的批判、转折和重建。
可以把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本土化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心理学本土化的热点与难题包括科学观的问题、本土契合问题、文化转向问题、多元文化问题、方法论的问题、全球化的问题、原始创新问题。
心理学本土化的演变与趋势涉及不同文化中的本土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的隔绝与交流、心理学的文化与社会资源、心理学发展的传统与更新、心理学演变的分裂与融合。
心理学本土化的出路与结局就在于将其定位为文化的心理学、历史的心理学、生活的心理学、创新的心理学、未来的心理学。
关键词:心理学本土化;心理学中国化;本土化发展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7)04-0118-06收稿日期:2007-03-15作者简介:葛鲁嘉(1956 ),男,辽宁沈阳市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博士。
一、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史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没有产生出现代的科学心理学,中国现代的科学心理学是从西方引入的。
中国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
这主要可以体现为三次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三次大的批判、转折和重建。
第一次大的模仿、复制和跟随是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
当时,西方工业文明的昌盛与中国封建王朝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中国心理学史】中国心理学史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
而德国传统的文化研究者则将文化理解为一种以生命或生活为本位 的活的东西,或者说,生活的样态。
• 在德国传统的文化研究者看来,文化的形态化、制度化、模式 化正意味着文化的死亡,因此他们有文化是活着的文明、文明是死 了的文化之类的观点。
• 总之,“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悠长的历史中,在一种制度下形成 的、渗透到民族的血脉中的集体记忆。
•
• 传统文化它源自于东亚黄河、长江流域的氏族公社,形成于公元 前21世纪的夏朝,成熟于西周一直延续到1840年前的清朝。中国古 代文明特指从古(面积不断变化)至清的全体人民的一脉相成的生
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以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和价值
观念等统一性作为存在的前提条件。毋庸置疑,如果上述统一性遭 到破坏,就会引起文化变迁,最终导致中国古代文明的改变。
Hale Waihona Puke • 文化有那些种类?可以按不同标准划分。按文化是否用文字记 载划分,可以划分为文字记载的文化和非文字记载的文化。
• 按照文化是保留在地上还是保留在地下可以将文化划分为地上 文化与地下文化。
• 文化还可以划分为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
• 什么是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和当代 文化几个组成部分。
3、什么是中国文化心理学
• 在回答“文化究竟如何影响心理与行为”这一问题时,心理学 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可称为背景论,认为文化心理学是研 究在某种文化背景或文化土壤上发生的心理与行为;另一种可以 称为对象论,认为由文化所引起的差异是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 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文化 心理学是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以及中国文化所引起的中国人心理与行 为活动规律的学科。
心理学(1)
心理学(一)1、社会赞许性:是个体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或出于自己心理的需要,而表现出良好形象的倾向。
2、朴素现实主义:是指我们不认为自己不知道,而是认为自己知道,也就是我们认为自己所认为的世界就是现实世界。
3、简单重复效应:又称单纯曝光效应,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
4、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5、自我实现者的十五种心理特质:(1)全面和准确的知觉现实;(2)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3)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5)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6)具有自主性,在环境和文化中能保持相对独立性;(7)具有永不衰退的鉴赏力;(8)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9)对人充满爱心;(10)具有深厚的友谊;(11)具备民主的精神;(12)区分手段与目的;(13)富于创造性;(14)处事幽默、风趣;6、心理学未来三大研究领域:(1)认知神经领域:借用生物技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看看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不是受到了人脑生物的具体局限,脑区的范围在什么地方,表现又有何不同,这些脑科学的革命对人类的认知科学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核心思想就是,我们的人脑就是一个黑箱,我们很难知道这个黑箱的具体运作,通过我们的输入和输出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黑箱的基本运作和基本的研究范式;(2)文化革命: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人的心理机制。
比如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思维、判断、情绪、认知等各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差异;(3)积极心理学:心理学家应该多多关注人类的优点、美德和最佳行为。
我们不仅有思维的优势,还有情感的优势、道德的优势、创造的优势。
我们人有追求、有理想,也有同情心、有利他心。
人不光是一个生物的动物,也是一个社会的动物,更是一个道德的动物。
心理学是一个通人心、接地气、有追求的、伟大的科学;心理学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升华自己,提升自己,创造新的自己的一个历史。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含答案(名师推荐)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150题)1、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A.自我实现理论B.归因理论C.期望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答案】:C2、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答案】:B3、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答案】:C4、用多种感觉通道识记时效果最显著的智力类型是()。
A.视觉型B.听觉型C.动觉型D.混合型【答案】:D5、在美国本土之外,最大的、最有指标意义的欧洲美元交易市场在(),欧洲美元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
A.巴黎B.东京C.伦敦D.柏林【答案】:C6、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的特点。
A.丰富性B.完整性C.概括性D.稳定性【答案】:A7、“大五”人格理论有五大因素。
“代表个人能与人和睦相处的程度,得分高者表现为信任,直率,利他。
”这个因素是()。
A.外倾性B.宜人性C.责任心D.开放性【答案】:B8、下列关于股权投资基金募集流程及先后顺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投资者确认、基金路演期、协议签署及出资B.募集筹备期、基金路演期、协议签署及出资C.募集筹备期、基金路演期、投资者确认、协议签署及出资D.基金路演期、投资者确认、协议签署及出资【答案】:C9、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A.态度B.情感C.道德D.技能【答案】:D10、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时间是()。
A.1789年B.1879年C.1859年D.1689年【答案】:B11、假设交易者预期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远期合约价格波动会大于近期合约价格波动,那么交易者应该进行()。
当代中国心理学的两次批判运动
第二次批判运动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心理学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认 可和应用。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心理学再 次遭遇了批判和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批判包括: 心理学被视为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物、不符合中国传统文 化价值观、与国情不符等。这些批判主要来自于当时的 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研究不足与展望
03
第二次批判运动:人 本主义
人本主义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 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强调研 究人性,如人的尊严、价值、意义和 自由等。人本主义心理学突破了传统 心理学的方法论束缚,以现象学和存 在主义为哲学基础,强调对个体经验 和意义的关注。
VS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具有自我实 现、自我超越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 促使人们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人本 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类的自由意志 和创造力,认为人类具有自主选择和 自我决定的能力。
02
第一次批判运动:行 为主义
行为主义概述
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派别,强调对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之 间的研究。它认为人类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 来研究,并可以通过特定的刺激和反应来预测和控制。
行为主义在20世纪初期在美国兴起,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中国,行为主义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研究不足
尽管中国心理学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 整体上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心理学研究的质 量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 叉研究不够充分;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还需要加强 等。
展望
未来,中国心理学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加 强心理学的基础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加强心 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促进多学科融合;加强 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提高心理学的社会认可度和影 响力;加强心理学在教育和健康领域的应用,提高人 们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文化魅惑_价值与使命_阿拉坦巴根
收稿日期:2011-12-01作者简介:阿拉坦巴根(1972—),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姜永志(1984—),男,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
2012年5月第39卷第3期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y ,2012Vol.39No.3我国民族心理学研究的文化魅惑:价值与使命阿拉坦巴根,姜永志(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43)摘要:近几年,在文化范式的变革方面民族心理学发展较快,并取得部分有价值的成果。
但是由于贫弱的发展基础,加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魅惑和难以释怀的文化情结,使民族心理学研究面临很多现实的理论问题。
对民族心理学文化魅惑所具有的文化意义的阐释,可以发现民族心理学现存的显性问题,从而明确文化心理学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民族心理学;文化魅惑;文化情结;价值与使命中图分类号:B84-0,B8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57(2012)03-0134-0420世纪后期,哲学界出现了一场哲学的文化范式革命,这一文化范式革命不仅与后现代哲学共同推动了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文化变革,而且这场变革催生出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社区心理学以及话语心理学等众多后现代取向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这些心理学分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反对一元文化霸权,倡导心理学研究的文化多元与文化公平,同时为民族心理学研究提供话语权和发言权,使以文化为本质特征的民族心理学研究得到新的发展契机。
民族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合成的心理学分支,它天然具有一种文化的魅惑,其文化品性构成了民族心理学的最主要特征。
而对民族心理学文化特征挖掘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民族心理学的价值问题,民族心理学为何在冯特《民族心理学》问世之后几经兴衰而未能与其他分支学科合流或消亡,这不能不说与它的文化魅惑,即它存在价值的源泉和动力有关。
“心理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心理运动和行为体现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原始人认为人的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随着科学的生长,心理学的东西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
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诲学家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javasc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人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一定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运动和行为体现。
这就是人的心理运动,或简称之为心理。
具体地说,外界事物或体内的变革作用于人的机体或感官,经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信息加工,就产生了对事物的感觉和知觉、影象和表象,进而进行阐发和思考。
人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打交道时,总会对它们产生某种态度,形成种种情绪。
人在生活实践中还要通过行动去处置惩罚和厘革周围的事物,这就体现为意志运动。
以上所说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人的心理运动。
心理运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由客观事物引起、在头脑中产生的主观运动。
任何心理运动都是一种不停变革的动态历程,可称为心理历程。
人在认识和改革客观世界中,各自都具有差别于他人的特点,大家的心理历程都体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别。
这种差别既与大家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有关。
这就是所说的人格或本性。
心理历程和人格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东西。
心理学还研究人的个别的和社会的、正常的和异常的行为体现。
动物心理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这不但是为了认识动物心理运动自己,也有助于对人类心理运动的了解。
在高度生长的人类社会中,人的心理得到了充实的生长,使他攀登上动物进化门路的顶峰。
心理学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底子科学。
发展简史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已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的“文化革命”:论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兴起
摘要:在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心理学中展开了一场以文化为主题的心理学“文化革命”,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模式以及研究方法等展开激烈讨论,作为中国本土的文化心理学也悄然兴起,并对此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化革命中国文化心理学
传统科学心理学在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主张主客二分,把人类心理视作自然客体加以单独研究,以期得出全人类普适的基本心理行为规律。
同时在研究方法上采取自然科学模式下的实证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否定了人作为一个在社会文化生成模式下的文化建构物[1]。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出现,改变了这样的状况,主张历史和文化因素对科学研究过程有重大影响[2]。
一场文化与心理学之间的“革命”悄悄的来临了。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心理学“文化革命”
心理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早在冯特建立科学心理学之初便已存在,在他构建科学心理学框架之时就已经设想构建两部分心理学:个体心理学(即经典西方科学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通过对文化历史的分析,了解人类心理中文化特有的规律)[3]。
由于种种原因,最终科学心理学屹立在历史的宽广道路上,而文化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却一直被遗忘在了角落里。
随着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到来,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兴起,终于促使心理学对文化的重新思考与关注,就这样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文
化心理学,心理学中“文化革命”的枪声打响了[4]。
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及心理模式无疑要受到所处环境下的文化熏陶,文化心理学改变了以往的研究模式,包括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及学科定位上的重新反思,努力达到心理学应实现的目的:实现人的终极成长。
二、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定义
要理解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内涵必须先了解何谓“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辞海》中对“文化”所作的解释是: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那么在心理学研究中,一般采用广义的定义,“中国文化”也就指中国人在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总和。
汪凤炎,郑红等进一步将中国文化分为实物层面、行为层面以及思想观念层面[5]。
中国文化心理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中的相关心理学问题,即在中国文化的载体下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根据上述等人的介绍分类,那么中国文化心理学就包括:中国人生产实践创造实物过程中蕴含的心理(上流社会以及民间各种创造的实物)、中国人行为层面上的心理(讲孝道、各种民俗活动等)以及思想观念层面里的心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精华等)[5]。
三、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展望
中国文化心理学是在文化心理学诞生的背景下而产生的,研究所关注的重心当然在心理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上;在研究的原则上
应坚持多元化:研究的视角、基本研究原则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研究的视角即心理学研究应该持科学主义视角还是人文主义视角,传统心理学重视实证主义,把个体当做自然人进行研究,其结果无疑失去了文化效度;随着文化因素加入了心理学研究中,一种以人文视角研究心理学的呼声渐起渐高。
在基本的研究原则上,坚持科学历史主义、文化性等原则;在具体研究方法上,灵活采用语义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目前在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上,香港、台湾的学者已经对面子、孝道、人情等进行了一些验证性研究,所研究的层面属于文化中的行为层面,而中国人内在思想观念层次及实物层面的心理现象没有涉猎。
我国内地一些学者如吉林大学葛鲁嘉教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工作,以期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下梳理出理解和敢于本土民众的心理生活[6]。
中国文化心理学应该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尊重文化的主体性,努力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心理学体系,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的,影响是广泛的。
荣格与马斯洛在心理学领域的成绩是世界公认的,而他们的思想来源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可以这么说,中国文化自始至终一直在影响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如今在大陆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做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势必将开创心理学的另一番天地。
最后用申荷永先生的一句话最为结语“中国文化本身便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心理学的意义也正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色[7]”,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春天正在走来。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田浩,葛鲁嘉.文化心理学的启示意义及其发展趋势[j].心理科学,2005,28(5).
[2]继海英.论心理学的文化转向[j].广西社会科学,2011,9.
[3]许波,钟暗华.论心理学与文化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3.
[4]吕晓峰,邵华.论心理学与文化关系[j].心理科学,2011,33.
[5]汪凤炎,郑红.关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三个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
[6]吕晓锋,孟维杰.国内心理学文化思维问题反思[j].心理科学,2009,32(4).
[7]申荷永.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m].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