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隧道出入口视觉适应性研究
基于安全的隧道口景观设计研究
近年来 , 作为高速公 路交通 咽喉 的隧道 , 交通 安全 问题 日益凸显 。通过隧道 行车安 全与景 观协调 处理技 术 的研究 最 大限度地 降低交通事故率 , 切实提升 国家公路 网整体 的交 通安全水平 , 为驾驶员提 供容错 的公路设 计 , 这对 实 际道 路 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 良 好 的路 侧环境 及隧道 口景 观建设 不
的反应和调整 , 避免 交通事故的发生 。 表 1 交通事 故的影晌因素分析统计表
仅有 助于使驾驶员拥有愉悦心情 , 满足道路使用者 的心 理需 求, 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 , 还减少交通事 故的发生 , 降低人 民 财产 的损失 , 必将带 来重大的直接经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 2 0 l 0 % 4 1 1 8 2 l l 0 2 9 1 2 6 l 6 5 l 3 3 2 l 1 隧道洞 内外亮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 2 0 I 1 4 " / 5 1 1 l O 2 1 H 3 0 1 6 1 I j 5 I l 1 2 M 隧道 E l 是高速公路事故的频发 段 , 其主要原 因是隧道 洞 口的明暗适应和洞 内光照度 不足 。因为车辆 出入 隧道 的过 2 0 n 7 l 2 U l 6 2 8 l 9 3 3 1 n 6 1 0 1 5 程是一个光线强弱 、 明暗变 化剧烈 的过程 , 将会 发生 种种 特 雌 1 1 2 3 2 9 3 3 1 4 1 1 M 殊 的视觉问题。因急剧的亮度变化 , 短 时间内驾驶员很难辨 认洞 内路面 目 标或物体 , 这就 形成 了“ 黑 洞效应 ” , 容 易发生 3 基于驾驶行为的隧道洞 口景观营造的方法 视觉障碍及心理恐慌 , 危及行 车安全。如果 驾驶 员行驶在光 3 . 1 驾驶 员的心生理 特性 亮度变化明显的道路上 , 会 因为视觉感 受对环境适应的滞后 驾驶员 的心理特性 : 红 色能够促 进驾驶 员血液 的循环 , 性, 而导致视觉 障碍 的 出现 , 严重影 响行 车安 全性 。而此 时 提高行动力 , 会有 警觉 和冲动 的感觉 , 接触时 间过长容易焦 驾驶员极易选择紧急制动 , 进 而可 能会 导致 车辆侧翻。尽管 躁 , 但 因为它 引起 的关 注度 高 , 适合作 为警示 标志。橙 色给 为了提高隧道段的安全性 , 在其 内部 已经安 放 了照明设施 , 人温暖的感觉 , 其 明视度 高 , 易引人注 意。绿色 能够使驾驶 但是仍然没有彻底 改变隧道 内外光亮度的差异现象 。所 以 , 员心情愉悦 , 从而 降低 紧 张度 , 这是道 路景观 以绿 色为主 的 减少 因驾驶员驶进 隧道产生 暗适应 而发 生交通 事故 的有效 主要原因之一 ; 蓝色会 使驾驶 员有 冷静 的感 觉 , 能引发他们 途径 是控制车辆在 隧道入 口处的速度。同时 , 由于隧道具有 的思考 , 但接触 时间过长容 易忧 郁。驾驶员 的生理特 性 : 驾 封闭性的特点 , 尘埃和废气极易在路面长存 , 时间一长 , 路面 驶员心率均值随着色彩 的冷 暖在 变化 , 在冷色系时驾驶员 的 的附着系数下 降。如果 遇到雨 天 , 车辆 由湿路 进入 干路 时 , 心率均值 比较低 , 驾驶 员心 情 比较愉悦 , 放松 。而 暖色系时 路面附着 系数骤变 , 只要 在进 隧道时改 变行车 速度 , 就会 因 驾驶员的心率均值明显高于冷 色系 , 容易产生焦躁不安 的情 车辆 打滑失控而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 , 解决隧道 口的安 全问 绪 , 随着时问的增长疲惫感 也会越来越强 。颜 色的 明度也对 题 主要从 隧道洞 口的明暗适应 和洞内的光照度人手。 驾驶员 的心率有 影响 , 明度 高的驾驶 员 比较兴奋 , 可 以缓解 2 隧 道 口安 全 处 理 方 法 疲 劳。结合周 围的景 观一般在路侧种植绿色的植 物 , 可 以缓 隧道 E l景观设计具有复杂性 高、 专业性强 、 涉及 学科广 、 解视觉疲劳 , 使心情渝悦 。而光秃秃 的土黄色容易使驾驶 员 系统性强等特点。分析隧道段事故 的发生原 因可知 , 应该 把 产生乏 味疲惫 的感觉 , 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在即将到达交叉 隧道 1 : 3 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 下 表为某高速公路与隧道 I : 1 相关 口也要种植 一些 能提醒驾驶员的景观色彩。 的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统计表 。 3 . 2 隧道 洞 口景观 营造的基本方法 由表 1 可知 , 隧道 口亮度 的变化是 造成 交通事故的重要 我们通过在进入 隧道 口的过渡 段依次 种植绿 、 黄、 红三 诱因。因为这 个诱 因而 引起 的交通 安全 事故 高达隧道 口总 种颜色 的植物 , 并辅以 限速 交通 标志 实现双重控速 的效果 。 交通事故的 2 9 %; 同时 , 与隧道 1 3的形状 和路面状 况相关 的 基本方法如下 : : 因素 占将近 2 3 % 。通 过适 宜 的洞 门景观 营造 , 可 以有 效地 在高速公路上 , 以车辆的设计车速 1 2 0 k m / h 为例 , 我们要 降低隧道洞口的事故率。 求先让车辆按设计车速 1 2 0 k m / h 行驶 , 然后在开始绿化黄色植 目 前, 国内外解决该 问题 的方 法有 两个 , 其 一是通 过加 物处设置限速 1 0 0 k m / h 标志, 在红色植物开始种植处设置限速 强隧道人 口段的照明来减小亮度差异 , 改善驾驶 员的视觉适 8 0 k m / h 标志 , 在隧道 口处设置限速 6 0 k m / h 标 志。以驾驶员 应性 , 从而提高行车的安 全 ; 其 二是增 加交 通信息 提示 的标 的正常反应时间为 1 . 5 s , 则可依次计算 出以下参数: 志, 使驾驶员较早地 了解 到前方 路段 的情况 , 及 时做 出相应 《 下转第 6 9页 )
公路隧道照明研究现状概述
公路隧道照明研究现状概述摘要:隧道照明保证了隧道内的驾驶安全问题和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随着我国隧道里程增加,照明的节能问题也尤为重要,本文从多个方面概述学者在隧道照明技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上的研究发展,以作为后续系统研究的参考。
关键词:隧道照明,交通安全,侧壁材料,照明节能,归纳分析引言优质的隧道光照环境能有效地降低隧道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驾驶体验。
在此基础上,如何有效地降低能耗也成为公路隧道照明研究的重点之一。
基于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 隧道照明安全问题1.1 灯具布置方式公路隧道的交通安全不仅受到光源、光色和色温等因素的影响,灯具的布置方式也同样重要。
因此,合理的灯具布置方式不仅能改善路面亮度,还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灯具的布置方式包括安装位置、间距、挂高、偏转角和俯仰角。
隧道照明的灯具布置方式主要有四种:中央布灯、两侧对称布灯、两侧交错布灯和中线侧偏布灯。
肖尧[1]通过照明计算软件DIALux,进行了仿真实验。
找出了隧道内饰反光材料与灯具的最佳组合方案,以满足交通安全和照明节能的要求。
实验结果表明,灯具布置方式对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的影响显著,其中中央布设的照度最高,照度均匀度也最优,而双侧交错布设的照度次之,单侧(右侧)布设的照度最低。
灯具俯仰角一般在-60°~60°之间,正值代表顺光照明,负值代表你光照明,0°代表对称照明。
1.4 眩光眩光是隧道照明中需要避免的因素,类似于"黑白洞效应",它由于隧道内外亮度差异过大而引起。
眩光是一种视觉条件,由于亮度变化差异较大,会引起观察者不舒适或降低其观察、辨识重要物体的能力。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发布的隧道照明标准指出,隧道出口是眩光源,会使得驾驶人常难以发现、视认前车后的小型车辆和障碍物。
因此,需要在隧道出口段加强照明来改善这种视觉困难。
然而,由于眩光取决于许多可变因素,所以这种增加的程度很难概括地加说明。
城市快速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探析——以徐州市三环西路隧道洞口景
景观设计
现代园艺
2016 年第 10 期
城市快速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探析
—— —以徐州市三环西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为例
王凯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4)
摘 要:随着城市快速路建设迅速发展,道路景观显得越发重要。隧道作为快速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景观要求不 言而喻。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是隧道设计技术的重要发展,也是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延伸。本文结合徐州市三环西路隧道 景观设计工程实践,探讨洞口造型、外墙贴面、植物造景等在隧道洞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 具体设计分析
徐州三环快速路是实现徐州主城区实现各组团之间快 速联系的主要交通系统。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时抓住“两汉文 化”,融景于路,通过文化元素的融合,体现徐州当地风采。 3.1 南岗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南岗隧道周边分布了几片大气恢宏的古建筑群,因此在 设计洞口造型时就结合古建筑的样式,通过一定的提炼简化 手法使之演变成适合用于隧道洞口景观的造型。 3.2 新淮海西路隧道口设计
2004(6) 5 关向群.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实用方法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04(1)
(责任编辑 张芝)
- 76 -
新淮海西路隧道靠近云龙湖风景区,云龙湖是徐州最优 秀的自然景观。隧道洞口造型设计时从汉代传统纹样中提取 云气纹元素,以祥云图案勾勒出隧道入口的主要形态。顶部
大孔往小孔渐变的设计,既考虑到了遮光段视线安全因素, 也丰富了整体造型的灵动与美观。
隧道黑洞效应及缓解对策
隧道黑洞效应及缓解对策摘要:司机白天进入隧道时,会产生黑洞效应,这是导致隧道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实地调查南京的三条典型隧道,结合CIE提出的视觉适应曲线,对隧道进口部位的光线过渡进行了相关分析,计算出隧道进出口段缓坡直线建议长度,并提出了利用植物、反光板、遮光建筑缓解黑洞效应的措施,对提高隧道行车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隧道;黑洞效应;进出口;视觉1、现场调查及数据采集1.1 调查地点及环境针对隧道黑洞效应,本文选取了南京市的集庆门隧道、卫岗隧道、茅山隧道进行了调查。
1)集庆门隧道集庆门隧道全长560米,双向四车道,隧道净高4.5m,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2)卫岗隧道卫岗隧道位于沪宁高速连接线,双向四车道,隧道口限速60公里/小时,限高4.5米。
3)茅山隧道茅山隧道位于宁常高速公路,东隧道和西隧道右洞相继贯通而成,其中东隧道长597米,西隧道282米,按双向分离式6车道标准建设。
2.2 测定要素及仪器隧道照度测定:从隧道洞口外30m开始至隧道内照度无明显变化点为止,沿行车方向每隔2.5m布置一个测量点,使用希玛公司生产的Digital Lux Meter AR813A型照度仪进行测量。
运行速度测定:测量点与照度仪同步,采用BUSHNELL手持式雷达测速仪测量自由流条件下的运行速度V85。
交通量测定:以每五分钟为时间段测定隧道口的交通量,用于判断交通流是否处于自由流。
3、视觉适应曲线由于隧道口附近范围内部分测量点速度变化较小,所以对所测量运行速度进行归并,得到特征位置的平均运行速度见下表:表1各隧道运行速度测量表集庆门隧道位置(m) -50 -20 0 30V85(km/h) 59.65 45.65 40 32卫岗隧道位置(m) -30 0 30V85(km/h) 81 76 79茅山东隧道位置(m) -50 -20 0 20V85(km/h)107.65 113100.65107.65茅山西隧道位置(m) -20 0 20V85(km/h) 112110.65110.65针对视觉的光适应过程,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提出了视觉适应曲线,即不影响视觉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环境亮度随时间发展降低最快的曲线为:Lin=Ltr(1.9+t)^-1.4,如下图:图1 视觉适应曲线通过实测的照度与运行速度,计算出调查隧道的实际照度曲线,与视觉适应曲线对比如下图:图2各隧道实际照度曲线与视觉适应曲线对比图由上图可看出,在隧道入口处,由于入口建筑遮挡,照度突变,导致前方照度即驾驶员视觉感知的光线照度急剧下降,与视觉曲线对比,降低速率过快,影响了视觉的正常工作。
公路隧道进出口行车安全的视觉适应指标
难 , 易造成 群死 群伤 事故 . 极 随着我 国公 路建 设 的迅
速发 展 , 隧道 、 长 隧 道 以及 隧道 群 的 大 量 涌 现 , 长 特
使公 路 隧道 的安 全运 营保 障技术 成 为 了 国内学者 研
究 的热 点.
调 查研究 表 明 , 隧道 进 出 口亮度 的急 剧 变化 , 极 大地 增加 了驾 驶员 视 觉 心 理 生 理 荷 载 , 诱 发 不 良 并 驾驶 行 为 , 至 导 致 交 通 事 故 . 内 学 者 对 公 路 甚 国 隧道 研究 主要 集 中在线 形安 全设 计 、 行车 视距 理论 、 安全 行 车速度 等 方 面 引 , 缺 少 行 车试 验 的支 持 , 但
型眼动仪 系统 , 过大 量行 车 试验 , 通 获取 驾驶 员 在 隧
道进 出 口处 的瞳孔 对 光 照 强 度 的反 应 , 现 用定 量 实 分析 方法研 究 驾驶 员 的动 态 视觉 反 应 特 性 , 讨 隧 探
14 试 验测定要素 .
14 1 隧道 照度 测量 . .
道进 出 口事 故 产生 的原 因 , 用 于 评 价 隧道 运 营 的 并
V0 . 5 NO 7 13 .
J l 2 07 uy 0
( trl c n eE io ) Na a S i c dt n u e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章编号 : 005 5 2 0 ) 70 1—5 10 6 X( 0 7 0 —0 5 0
公路 隧 道进 出 口行 车 安 全 的视 觉 适 应 指 标 木
杜 志刚 潘 晓东 郭雪斌
(. 1 同济大学 道路与交通工程 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上海 2 0 9 ; . 0 0 2 2 杭州市城 市规划编制 中心 ,浙江 杭州 3 0 2 ) 10 7
论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
论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是隧道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能发挥保护生态、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多重功能。
本文将从绿化设计的目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绿化设计的目的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美化环境:隧道作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其洞口段往往是人们进入或离开城市的第一印象,因此绿化设计要通过植物的布局、色彩搭配等手段,营造出美丽宜人的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2. 保护生态:隧道建设往往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绿化设计要考虑到这一点,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保护原有的植被,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 净化空气:隧道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和粉尘,绿化设计应选择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作用,改善空气质量。
4. 调节气候: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可以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通过植物的阻隔和蒸腾作用,降低气温、增加湿度,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二、绿化设计的原则1. 适应性原则:根据隧道洞口段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植物种类,确保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2. 生态性原则:绿化设计要考虑到隧道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选择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构建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多样性原则:绿化设计应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4. 安全性原则: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应注重安全性,避免选择有刺激性、有毒性或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以免对行人和周围居民造成伤害。
5. 经济性原则:绿化设计要考虑到经济成本,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绿化方式,确保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化设计的方法1. 植物选择:根据洞口段的地形、气候和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观赏效果好的植物种类,如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 植物布局:根据洞口段的空间尺度和形状,合理布局植物,营造出层次感和景观效果,可以采用分散式、集中式或线性布局等方式。
隧道与互通式立交小间距路段标志视认性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3-6478.2023.S1.043隧道与互通式立交小间距路段标志视认性研究王晓玉1,刘国山2,陈泽1,刘建国1,王旭1,李之啸1(1.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1;2. 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摘要:本文针对隧道与互通式立交小间距路段事故频发,对隧道与互通净距较小路段的标志视认性进行分析研究。
在分析“国标”文字高度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车辆运行速度、标志信息量、驾驶员出隧道后的明暗适应等多种因素,分析出隧道后驾驶员交通标志的视认性,并分别从汉字高度、视认距离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基于运行速度、标志信息量、明适应条件下的汉字高度及视认距离的计算模型,并给出不同因素条件下汉字高度、视认距离的最小计算值。
最后依托工程项目实例,采用该计算模型对隧道出口与互通式立交出口小间距路段出口预告标志的视认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标志视认性的优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道路工程;互通式立交;隧道;标志视认性;小间距路段中图分类号:U491.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78(2023)S1-0175-05Study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igns in Tunnel and Interchange with Small SpacingSectionWANG Xiaoyu1, LIU Guoshan2, CHEN Ze1, LIU Jianguo1, WANG Xu1, LI Zhixiao1(1.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Ji'nan Shandong 250101, China; 2. Shandong High-spee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o., LTD., Jinan Shandong 250000, 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frequent accidents in the sections with small spacing between tunnels and interchanges, the visibility of signs in sections with small clearance between tunnels and interchanges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text height model,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vehicle running speed, sign information, and driver's adaptation after exiting the tunnel, the visual recognition of the driver's traffic sign after the tunnel is analyz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Chinese character height and visual distance, and a calculation model based on running speed, sign information, Chinese character height and visual distan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lear adaptation is proposed, and the minimum calculation value of Chinese character height and visual distance under different factors is given. Finally, based on the project example, the calculation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visual recognition of the exit warning signs of the small-pitched road section of tunnel exit and interchange exit, and an optimization design scheme to strengthen the visibility of the sign is proposed.Key words: road works; interchange; tunnel; sign visibility; small-pitch segments收稿日期:2023-06-17作者简介:王晓玉(1991-),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从事交通工程研究及设计工作.176交通节能与环保第19卷0引言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中,互通式立交及隧道的设置是一项重要的规划内容,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路网的不断加密,山区高速公路比例越来越多,导致部分路段互通立交与隧道相距较近。
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5年起
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5年起施行经过将近4年的努力,《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简称“新标准”)已于2014年9月30日正式签发,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简称“03版标准”)自2004年3月1日施行以来,适应了当时和其后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对指导全国公路工程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在公路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技术。
“新标准”在“03版标准”9章107个条文的基础上,调整为10章135个条文,主要在12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满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1.理念转变:公路功能决定技术等级的选用一直以来,在确定公路技术等级的诸多考虑因素中,由于交通量是唯一可以明确量化的指标,各地往往都以交通量作为技术等级选用的决定性要素,造成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功能与需要脱节。
“新标准”打破了传统观念,明确公路功能作为确定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
要求在公路建设时,首先要根据项目的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分析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路功能及类别;然后以功能为主,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选用技术等级;再以技术等级为主,结合地形条件选用设计速度,并由设计速度控制路线平纵设计;最后,根据公路功能、等级、设计速度,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通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车道数、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各类构造物的技术指标或参数、各类设施的配置水平等。
这项调整将对路网结构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2.显著提升:调整设计车辆和车辆折算系数大型化是载重车辆发展的方向之一,依据《公路设计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标准”细化了设计车辆类型,增加了设计车辆总体尺寸。
在“03版标准”的基础上,新增大型客车、铰接客车两种车型,车辆类型由三类调增至五类;最大总长铰接列车为18.1米,较“03版标准”增长4.1米,最大总宽由2.5米增至2.55米。
隧道洞门景观设计研究
隧道洞门景观设计研究[摘要]:文章对隧道洞门景观绿化设计、特点、总体的思路、生态设计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隧道洞门景观生态设计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453 -01一、隧道洞门景观设计的概念隧道洞门是隧道的表情,较大程度影响区域景观。
洞门的景观设计包含洞门、相关范围内的边坡、仰坡和相关的景观因素(铭牌等),除工程构筑物本身的美感外,重点研究构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工程损伤引起的环境恢复和人们因此的认同反映。
二、隧道洞门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2.1 保护、节约和利用自然资源设计坚持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思路,尽可能减少对土地、水、生物资源的破坏,提高使用效率,将自然元素及自然过程显露以引导人们体验自然,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洞口环境处于有原生植被覆盖的,简单而单调的山体之中。
因自然界条件的差异,隧道景观设计的场地条件也具有多样性,如山地、河谷条件、附近的构筑物、建筑物条件、风景区条件、气候条件等等。
搞好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就需要对隧道洞口的自然环境进行系统地、实用化地研究。
充分借鉴、利用自然界中的山、水等周边环境的优越条件,隧道洞门的设计结合周边山体的特点,融为一体。
2.2 自然的色彩和肌理设计隧道洞口所用材料的色彩和肌理,带给司乘人员的视觉感觉是突出而明显的。
隧道洞口的色彩可以是多样化的,最常用的色彩是材料的本色,如混凝土的青灰色、毛石的自然色泽、砖砌体的色彩等。
近年来,因石材、涂料等新型材料的不断创新应用,出现了各种颜色,打破了隧道洞口灰秃秃的旧貌。
一般说来,色彩的使用宜单纯,不应采用纯度高的明亮色,避免视觉上的突兀感,颜色的使用宜控制在二种左右。
材料肌理可以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改变,主要体现在材料表面纹饰的变化。
肌理的设计应尽可能降低亮度并减轻洞口的压迫感。
实践中对水泥衍生品多采用塑面、剁斧、凿毛、横向线条和竖向线条等材料肌理的简单变化来降低大面积端墙的压迫感。
从CIE88-2004看《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的先进性
从CIE88-2004看《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的先进性摘要:在深入研究CIE88—2004《公路隧道和地道照明设计指南》的基础上,分析比较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和JTJ 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在隧道照明设计思想及方法上的不同。
对具体隧道采用《细则》方法进行照明优化设计,并将设计结果与按《规范》设计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采用CIE隧道照明的设计思想,不仅符合隧道行车的视觉适应特点,而且还有利于隧道照明节能,隧道照明的舒适性与节能性均体现出《细则》的先进性。
关键词:隧道照明;CIE;《细则》;视觉适应;节能随着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我国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范也逐步完善。
1990年前,我国对公路隧道照明没有具体规定。
1990年12月1日,交通部颁布实施了JTJ 026—199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从而使我国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有了相应的设计技术标准[1]。
目前,国内约有1 000多座2000年以前建成的公路隧道,其照明系统的设计及运营管理主要采用该规范的相关规定。
2000年6月1日,交通部颁布了交通行业公路隧道照明设计及运营管理的专业规范,即JTJ 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简称《规范》)。
之后10多年间,已建成的7 000多座公路隧道其照明系统设计及运营管理主要采用该《规范》的相关规定。
上述2个规范对推进我国公路隧道照明工程科技进步、规范其设计行为、完善隧道照明体系等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和隧道照明技术起步较晚,规范编制阶段的经验和基础性工作不足,未能全面覆盖相关技术内容,在隧道照明的分期实施、短隧道照明设计方法与取值、节能光源及灯具的应用标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2]。
鉴于此,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在总结近些年我国隧道照明建设经验及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吸收了隧道照明设计经验及科研成果,参考CIE88—2004《隧道和地下通道照明指南》和CEN4380—2003《照明设备—隧道照明》,编制了JTG/T D702-01—2014《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简称《细则》),并在2014年8月1日由交通运输部正式颁布,同时还颁布了JTG D70/2 —2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以指导隧道机电设计的规范化。
快速路出入口布置原则及适应性浅议
车流 的影 响时 , 匝道便成为交叉 口型。 1 12 横 向位 置 分 类 .. 匝道 的横 向位置 即 匝道落 地 点在道 路 横断 面上 的相对 位 置 ,不 同的 匝道横 向位 置对应 不 同 的匝道 关 联交 叉 口。根据横 向位置 , 匝道 可分 为下 列三 类 。 1 12 1 内侧 式 匝道 . .. 即 匝道 接 地 位 置 对 应 平 面道 路 靠 近 中央 分 隔
产生 的影 响可以忽 略不计 ,该类 匝道便是路段型 匝道 , 不会 对 交 叉 口带 来 附加 影 响 。
1 112 交 叉 口型 ...
当 出 ( ) 匝道 落 地 点 与 下 ( ) 交 叉 口距 人 口 上 游
离较 短 ,上 下 匝道 车 流 主要 通 过 交 叉 口进 口道 或 出 口道进 行 集 散 ,交 叉 口车 流运 行 明显 收 到 匝道
带 的 l一2 车 道 , 图 1. 示 ( 中仅 表 示 出 了 条 如 a所 图 下 匝道 , 匝道 情 况 类 似 ) 上 。
112 2 中 间式 匝道 .. .
出更高 的要求 ,出口匝道接地点与相邻交叉 口进 口渠 化 段 之 间 应 具 备 足 够 长 度 的交 通 缓 冲段 ( 或 衔 接 段 ) 根 据 出入 口匝 道 与地 面 道 路 的 相对 位 置 。 ( 向 位 置 和 横 向 位 置 ) 地 面 道 路 衔 接 段 ( 叉 纵 对 交 口) 行分类研究。 进 11 匝 道 与 相邻 道 路衔 接 类 型 分 析 . 根 据 快 速 路 出人 口匝 道 接 地 点 在 地 面道 路 上 的位 置 不 同可 分 为 两 个 方 面 :纵 向位 置 分 类 和 横
城市下穿隧道的优化设计
城市下穿隧道的优化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下穿隧道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设计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隧道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城市下穿隧道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城市下穿隧道;优化;缓解交通压力1引言城市快速通道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并且已被广泛认可。
其中,下穿隧道是一种重要的方式,目前我国城市下穿隧道的建设已经非常普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铁隧道:地铁是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重点,地铁隧道是地铁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众多地铁线路,其中不少线路都采用了地下隧道的形式。
(2)道路隧道: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不少城市开始建设道路隧道,将道路交通从地面转移到地下。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众多道路隧道,如北京的东二环隧道、上海的南北高架隧道等。
(3)水利隧道:为了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少城市开始建设水利隧道,将水资源从远处引入城市。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众多水利隧道,如北京的南水北调隧道、广州的珠江新城隧道等。
总之,我国城市下穿隧道的建设已经非常普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加强。
2城市下穿隧道问题现状(1)建设成本高隧道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复杂工程,其建设成本往往比地面建设高出很多。
隧道建设需要先进行地质勘探,确定隧道的位置和长度,然后进行设计和规划,考虑到隧道的安全性、通行能力和环保要求。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用高端的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隧道掘进机、地质雷达等,以确保隧道的质量和进度。
此外,隧道建设还需要考虑到周边环境和社会影响,如噪音、震动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因此,隧道建设的成本往往比地面建设高出很多,但其带来的交通便利和经济效益也是不可替代的。
(2)道路线形设计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城市的隧道由于线形先天视区受限,视距不良,容易导致驾驶员产生不良的驾驶心理和行为,例如过度加速或急刹车等,这些行为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公路隧道洞口减光措施的研究综述
公路隧道洞口减光措施的研究综述潘贝贝a.b翁季a.b(重庆大学a.建筑城规学院b.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摘要:通过对国内隧道洞口的减光措施相关研究的分析总结,综述了减光措施的类型、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针对国内减光措施的应用现状,简要论述了隧道洞口的减光措施在实际工程中应注意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隧道洞口减光措施减光建筑植被减光景物亮度0. 引言在公路隧道项目运营中,行车安全性与视觉舒适性历来是隧道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而隧道洞口段,由于处在明暗交替区,洞内外的亮度突变极易引起短暂性的视觉功能降低,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
在隧道洞口段采取一定的减光措施,一方面可以人性化地处理好洞内外光过渡问题, 降低亮度剧变对驾驶员所造成的的视觉冲击, 另一方面可以减弱隧道入口段加强照明的亮度水平,降低隧道工程在运营期间的能耗。
因此,隧道洞口减光措施的设置,对于改善行车环境、确保行车安全以及节能降耗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减光措施的必要性1.1 安全性需要白天特别是晴天的情况下,驾驶员在刚进入隧道的瞬间,由于洞内外亮度差异悬殊,驾驶员的眼睛要经过一定的适应时间才能看清隧道内部的情况;同样,驾驶员在刚出隧道的瞬间也要经过一段时间以适应洞内外明暗变化,即所谓的“黑洞”和“白洞”效应。
在车速较快的情况下,“黑洞”及“白洞”效应极易导致驾驶员视觉功能的降低及反应时间的不足,从而诱发交通事故。
因此,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隧道洞口处进行减光设计,即采取一定的减光措施降低隧道洞口附近区域的光照亮度,缓和隧道洞口内外的亮度差异,延长驾驶员的视觉调整时间,以实现明暗环境的顺利过渡,是非常必要的。
就“人眼的视觉适应特征”讲,暗适应比明适应所需的反应时间更长、反应过程更复杂,因此,暗适应的“黑洞效应”比明适应的“白洞效应”所产生的的危害更大。
由此看来,在隧道入口处进行一定的减光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1.2节能性需要图1 南京纬七路过江隧道遮阳棚 在现阶段的隧道照明研究中,为了降低隧道洞口内外的亮度差异,消除“黑洞”和“白洞”效应,人们往往在洞口段采取加强照明的方式,以实现在隧道出入口处光照亮度的逐级变化,从而将洞口段的亮度剧变控制在人眼可快速适应的范围内。
隧道内部视觉引导系统如何设计
隧道内部视觉引导系统如何设计在现代交通体系中,隧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缩短了路程,提高了运输效率。
然而,隧道内部相对封闭的环境给驾驶员带来了一定的视觉挑战,这就使得隧道内部视觉引导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良好的隧道内部视觉引导系统应该能够在保证驾驶员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在隧道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那么,这样的系统应该如何设计呢?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照明设计。
隧道内的照明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亮度要求,还要避免明暗交替过于剧烈,造成驾驶员的视觉不适。
可以采用分段式照明,根据隧道的入口、中间段和出口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亮度和灯光颜色。
在入口处,灯光亮度应逐渐增加,以帮助驾驶员适应隧道内的环境;中间段保持稳定、均匀的照明;出口处则逐渐降低亮度,避免驾驶员在驶出隧道时受到强光刺激。
此外,还可以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如 LED 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
标识和标线的设计也是视觉引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晰、醒目的标识和标线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明确的行车方向和车道信息。
例如,在隧道内设置限速标识、车道分隔线、紧急停车带标识等。
标线的颜色和宽度要符合标准,并且要有良好的反光性能,以便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也能清晰可见。
标识的字体大小和形状要易于识别,内容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文字导致驾驶员分心。
隧道内的显示屏也是一种有效的视觉引导手段。
可以在隧道内安装可变信息显示屏,实时发布交通信息、路况预警、施工提醒等内容。
显示屏的位置要选择在驾驶员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比如隧道顶部或者侧壁。
同时,显示屏的亮度和对比度要适当调整,以确保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都能清晰显示信息。
另外,色彩的运用也能对视觉引导起到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冷色调如蓝色和绿色可以给人带来平静、舒适的感觉,有助于缓解驾驶员在隧道内的紧张情绪;而暖色调如黄色和橙色则具有较高的警示性,可以用于标识危险区域或重要信息。
通过合理搭配色彩,可以增强视觉引导的效果。
公路隧道入口区域驾驶人吸睛效应综合评价
公路隧道入口区域驾驶人吸睛效应综合评价
韩磊;杜志刚;马傲君;焦方通
【期刊名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年(卷),期】2024(24)2
【摘要】为全面和系统评价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视觉吸引对驾驶人吸睛效应视觉表现的影响,本文招募30名被试开展自然驾驶实验,采集驾驶人在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不同视觉吸引条件下的眼动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选取驾驶人吸睛效应敏感评价指标,并分别构建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识别和探究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视觉吸引对驾驶人吸睛效应视觉表现的影响特征和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驾驶人吸睛效应敏感视觉指标为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扫视持续时间和扫视幅度;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不同视觉吸引条件对驾驶人吸睛效应的视觉表现和综合效率有显著影响,且受驾驶人年龄和驾驶经验的个体特质因素影响显著,而性别因素对其没有显著性影响;视觉吸引的存在均会不同程度地损害驾驶人的正常视觉绩效,降低其合理有效性;提示标语视觉吸引条件下,驾驶人的视觉注意水平最差,视觉认知负荷程度最高,吸睛效应的负面影响最大,广告牌条件次之。
【总页数】10页(P313-322)
【作者】韩磊;杜志刚;马傲君;焦方通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
【相关文献】
1.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
2.高速公路长隧道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变化
3.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路段驾驶人视觉注意转移规律研究
4.基于驾驶人因的夜间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诱导系统优化研究
5.公路隧道出入口遮阳棚对驾驶人明暗适应能力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隧道比及隧道群路段行车安全及驾驶人视觉负荷研究现状
高隧道比及隧道群路段行车安全及驾驶人视觉负荷研究现状摘要:高隧道比路段及隧道群路段行车环境复杂,驾驶人会相较于普通路段会频繁经历“黑洞现象”及“白洞现象。
”从而导致驾驶人视觉负荷增大,从而影响隧道行车安全。
为探讨高隧道比路段和隧道群路段,对驾驶人行车安全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隧道群和高隧道比路段目前研究现状,理清高隧道比路段和隧道群路段驾驶人行车特性,结合目前研究现状总结出高隧道比路段和隧道群路段行车安全和解决驾驶人视觉负荷的方法及其相对措施。
关键词:高隧道比;隧道群;视觉负荷;黑洞效应;白洞效应0引言我国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多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逐渐形成了大量的高桥隧比路段(注:桥隧比=(桥梁里程+隧道里程)/路段总里程×100%)。
高桥隧比路段与平原区的高速公路相比,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由高比例的桥梁及隧道构筑物组成复杂道路线形,且呈现隧道长、间距短、隧道毗连、桥隧相接、路基-桥梁隧道频繁过渡、坡陡弯急、天气多变且恶劣天气多,给驾驶人及车辆营造了特殊的运行环境,易发生由人-车-路-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交通事故。
同理隧道群公路隧道群的发展促使出入口段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和推动隧道路段的行车安全。
据相关研究发现[1],隧道群入口段和出口段的事故占比最高,达到了 28%和 34%。
追尾事故是隧道群各区段事故的主要类型,占事故的一半以上。
驾驶人的主观因素是导致隧道群运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驾驶人分心、疲劳等。
国内专家认为,隧道出入口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光环境的急剧变化,即“黑洞效应”与“白洞效应”。
隧道群的光环境变化频繁,驾驶人要经历多次明暗适应,有时会出现明暗适应重叠的现象,尤其是隧道间距较小时。
因此,对隧道路段行车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推动显得尤为重要。
1隧道路段驾驶人视觉研究现状隧道出入口是事故发生率最高的路段,其主要原因是隧道出入口亮度变化频繁,从而导致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进一步导致驾驶人视觉负荷影响行车安全。
重庆大学建筑学实验教学中心历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训练项
王景阳
陈纲
曾旭东
已结题
2009
(第三届)
自助式竹材避灾棚创新开发
严卓夫俞策皓、肖希、杨艺
王朝霞,王雪松,覃琳
已结题
优秀项目
自助灌溉的墙面绿化模块
任洁胡辰、赵启东
王雪松覃琳王朝霞
已结题
优秀项目
重庆大学建筑馆空间活力提升的设计研究
黄炎徐腾,冯立星,涂颖佳,杨光
玮宝黄新月
王梦颖
许景峰
王中德
翁季
2014年已结题
优秀项目2014年结题
可自维持的小型生态移动式候鸟保护站设计
颜思敏凌雯倩
赵偲圻
宗德新
黄瓴
未结题
良(2015年结题)
基于模数化的多组合式灾后应急用房设计
朱瑞欧阳玉卓陈伟
曾旭东
阎波
未结题
合格(2015年结题)
2014立项(第八届)
5项
低成本虚拟现实平台搭建
张瑾
钱天健
张卫凌
谭少华,
韩贵锋
结题
合格
LED媒体立面眩光限制措施研究
刘思文
李怡霏
潘天
严永红
结题
中
2016
第10届
基于人体脑波节律的的城市公园声景感知研究
郭岸、姚汉、李姿默
谢辉
结题
集装箱建筑声学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改造低成本探究
耿一涵、彭翔威、任杰
许景峰
张斌
建筑城规学院公共空间利用模式研究
——以重庆大学第二综合楼为例
魏皓严黄海静
已结题
2012(第五届)
6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9 期
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
标
准
化
Vo 1 . 4 2 No . 1 9
2 0 1 4年 1 0月
Tr a ns po r t a t i o n S t a n da r d i z a t i o n
Oc t . 2 0 1 4
城 市隧道 出入 口视觉适应性研 究
陈 鹏 ,潘 晓 东 ,付 志斌 ,邱 汉 骐
C H E N P e n g , P A N X i a o — d o n g , F U Z h i — b i n , Q I U H a n — q i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R o a d a n d T r a ic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o f t h e Mi n i s t y r o f E d u c a t i o n , T o n g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8 0 4 , C h i n a )
s i d e t h e c i t y t u n n e l e n t r a n c e s , a n d a n a l y z e s c h a n g e s o f b r i g h t n e s s , v i s u a l a d a p t a b i l i t y i mp a c t o n o b s t a c l e d i s t a n c e o f v i s u a l c o g n i t i o n a t t h e t u n n e l e n t r a n c e . T h e s t u d y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o n g e n e r a l s e c t i o n s o f t u n n e l
e n t r a nc e p up i l di a me t e r s t a bi l i z e s a t a bo u t 1 . 8 mm; i n d a r k a d a pt a t i o n i nt e r v a l p up i l d i a me t e r v a r i e s ro f m
Ab s t r a c t : Wh e n a v e h i c l e e n t e r s a t u n n e l f r o m g e n e r l a s e c t i o n , t h e d r i v e r S v i s u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p r o d u c e s d r a ma t i c l a c h a n g e s . T h e mu t a t i o n o f d r i v i n g e n v i r o n me n t i s o n e o f t h e i mp o r t a n t r e a s o n s t h a t u r b a n t u n n e l b e c o me s a c c i d e n t f r e q u e n t l y — o c c u r r i n g s e c t i o n . T h e a r t i c l e c o mb i n e s d r i v i n g e x p e r i me n t a l a n a l y s i s wi t h
( 同济 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 实验 室 ,上海 2 0 1 8 0 4 )
摘 要 :车辆 由城 市道路 进入城 市隧道 时 ,驾驶 员的视 觉环境 变化较 为剧 烈 ,行 车环境 的突变是城 市隧道成为事
故 多发路段 的重要原 因之一 。采 用行 车实验与理 论分析相 结合 的方法 ,研 究 了城 市隧道 出入 口驾驶 员的生理特
性 ,分析 了隧道 出入 口亮度 变化 、视 觉适应性 对隧道入 口障碍物视认 距 离的影响 。研 究结果表 明 :城 市隧道进
口一般路段 瞳孔 直径 稳定在 1 . 8 mm左右 ,暗适应 区间瞳孔直径从 约 1 . 9 m m变化到 约4 . 7 m m,到 完全适应 时稳 定在
4 . 5 m m左 右 , 直 至 出 口位 置 。
a b o u t 1 . 9 a m r t o a b o u t 4 . 7 mm;w h e n p u p i l f u l l y a d a p t s t o t h e d a r k ,p u p i l d i a me t e r s t a b i l i z e s a t a b o u t
关键 词 :城 市隧 道 ;动 视 点 ;视 觉 适应 性 ;行 车 安 全
中图分类号 :U 4 9 1 . 3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4 7 8 6 ( 2 0 1 4 ) 1 9 — 0 0 0 1 — 0 6
Vi s ua l Ada pt a bi l i t y a t Ur ba n Tun ne l En t r a nc e a nd Ex i t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a l y s i s ,s t ud i e s dr i v e r s ps y c h o l o g i c l a a n d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bo t h i ns i de a nd o u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