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手工制壶的经历
浅谈紫砂陶全手工技艺
年 “ - 意用手捏 成 ,而有天然 之趣 ”的高超 “ … ・ 随 全手 工 ”技
艺 。全手工紫砂作品 ,不但体现了独有的 民族特色 ,艺趣品位 : 还会原汁原味的还原出传统作品的精神面貌 、神采风韵 。作者的 同样作品 ,也会存有不同的变化 。再有是数量有限 ,符合了当前 收藏品位与艺术品位的潜在价值观 ,所以深受收藏家们的推崇与
才能学会与 “ ”对话交流 ,才能体会到 “ 壶 壶”的生命与活 力 。 宜兴紫砂艺术要发扬光大 ,全手 工制作 是几百年来能工巧匠集体 智慧的经验 ,它为后辈们创造 了宝贵的典范 ,它在工艺流程 中手 法的合理 、巧妙及人与身心 完美结 合时 ,无法用 语言 来表达 。从 拍身筒 、起身筒 、竹 篦篦身 筒 ,这 个工 艺流程 ,只有心神体 会 , 才能 体察壶 的蕴涵 ,有些 感觉只 能意会 不能言 传 ,而 恰恰这 一 点 ,它就有了生命的气息 ,俗话 就是 “ 活”了。 总之 ,紫砂需要 传承也需要创造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 ,不需要夸大所谓全手工 紫砂 器的绝 对工艺价值 ,而影响紫砂艺术的发展方 向。紫砂艺术 需要全 手工维 系 ,但不是衡量紫砂艺术的唯一标准 。让我们用更 多的精 力去倡 导人文紫砂 ,艺术紫砂 ,文化紫砂 ,共同为创造紫
壶 ,以手工制作紫砂壶 ,以人的灵气注入紫砂 ,使原 本没有 生命
的五 色 土 经 过 人 的 亲 近 、摩 挲 、拿 捏 ,充 分 调 和 紫 砂 泥 的 内 在 构
成 ,使之成型 ,紫砂泥才能活起来 。 【 关键词 】紫砂壶,工 具 是 很 特 别 、很 重 要 的 内容 ,壶 艺 越 精 致 ,工
浅谈紫砂 陶全手工技艺
吴利群
桶 ”等 的 圆 器 、方 器 成 型 工 序 的 专 业 技 术 。 “ 手 工 ”作 品 的制 全
以情的细腻融于壶的灵动——浅谈紫砂壶全手工创作的情感元素
文 艺生 活 L I T ER A TuR E L I F E
艺 术 广 角
以情 的细腻融于壶 的灵动
一
浅谈 紫砂 壶全手工创作 的情感元 素
范 卓 华
( 江 苏省 宜兴 市 丁 蜀镇 陶 华 阁 工作 室 , 江 苏 宜兴 2 1 4 2 0 0 )
摘 要: 全手- r - ,  ̄ l , 作紫砂 壶与半手 工以及模 型创 作相比 , 不仅仅是 器具形神 的差别 , 更 多的是 紫砂壶内在价值的
达 出独特 的江南水乡韵味 , 而盖钮则 传递出天降甘霖的意蕴 ,
最 为常见 、 最为生活化 的工具 , 而我 国古代 灯 两者上下衔接 , 气韵相通 , 浑然天成 。 该壶在创作过程 中, 笔者 之前最为传统 、 油 就将 自身独特 的对 江南 水乡 的特 色 以文化 的情感予 以表达 , 具形态各异 ,千变万化 ,江南农村最为普遍的则是使用 “
。 基于对此 的了解 , 笔者曾创 作“ 心灯” 壶, 整体壶身设计成 同时融入尊天 、 享 天的 自然元 素 , 给把玩者 以“ 品江南美景 , 享 灯 ” “ 心” 型, 也像 “ 油灯 ” 使用 的“ 碗” , 壶钮 设计成火苗状 , 这一 设 天人合一 ” 的美感 归宿 。
二、 紫砂创作须汲取诗词 ,而 千年 文化 之根则是源于
儒、 道、 法诸家 。 传 承这些文化 的精髓 , 化为制作者 内在特有 的
文化情感 , 汲取顺 法 自然的元素 , 并将 两者整合于紫砂壶 的创
作过程 中 , 这便让紫砂 壶携 带了灵动 的文化 内涵 。 这其 中最紧 要的便是体现 “ 妙” 字。 文化之妙与紫砂创作之妙异 曲同工 , 都
设计落地稳健舒适 , 壶嘴 、 壶把 、 壶钮与壶盖搭配合度 自然 , 为
浅谈全手工花货紫砂壶创作之路
起 的平衡 感 。 因为竹 节 比较适 用于 壶 嘴 , 松 缠 是 苍
绕 比较适合 于 壶把 。 壶身 用梅 花点 缀 。 好 地诠 释 了 很
“ 寒三 友 ” 岁 的位置 与气质 ( 图 1 。 见 )
归纳 起 来 ,做 好 这 把壶 可 以用 四个 方 面 概括 : 泥 、 、 、 。这 把 壶 泥料 选 取 的是 八 十 年代 的紫 形 工 功
熟 . 注 重造 型 之外 的“ ” 精 神 的表 现 , 传 承传 更 竹 之 是 统 中出新 姿 的艺术 作 品 紫砂 竹 型茗 壶 深 受世 人 喜 爱追 捧 .源 于它 的造
型清 新 . 更源 于它 所蕴 涵 的精 神 品质 。本文 旨在 通过
浅 陋之 作 “ 竹 壶 ” 更 多喜 欢 竹 型 茗 壶 的人 . 造 雅 让 从
徐建 光 : 浅谈 全 手 工 花 货 紫砂 壶 创 作 之 路
经 验 交 流
3 7
泥 . 不 艳 不 俗 .朴 素 自
“ ” 工 的要求 ; 至于 “ ” 就 是 指茶 壶 的功 能 。顾名 思 功 ,
义 . 壶 就 是 用 来 泡 茶 喝 的 。这 把 “ 聚 一 堂 ” 不 仅 茶 欢 壶 满 足 了 喝 茶 的 功 能 . 也 是 一 把 看 壶 。平 时 可 以 把 它 它
好 全 手工花 货 紫砂 壶 。 做好 全手 工传 统作 品开 始 。 从
如 :仿古 型 ” “ “ 、 如意 壶 ” 练好 点 、 、 的基本 功 , 。 线 面 对
于 日后 花货 的创 作将 显得 游刃 有余 ;3 平 时生 活 中 ()
要 联 系 自然 。 观察 、 思 考 。 能将 花 鸟 虫草 惟 妙 多 多 才
浅谈紫砂壶的生产流程及发展历程
一
层 较细致 的表皮层 ,而 内壁 面虽在 打拍泥 片时也受 拍
但往 往是 简单 加工 , 泥料 颗粒 之 间相 对疏 松 , 烧成 后 人 的思 考情感 , 其是紫砂壶 艺 由于饮 茶方式 的演变 , 打 , 尤 自 而疏松 的内部呈 现一定 的气孔 率 。 问世 以来便有历代 不少著名 的文人学 者 、名 家雅 士及诗 制 品表面成梨皮状 ,
松 柴 , 到 15 直 9 7年才被 倒 焰窑代 替 , 焰窑 的燃 料是 烟 倒
2 独 特 的成 形 技 艺
煤。17 年 , 9 3 隧道窑取代 了倒 焰窑 , 隧道 窑则 以重油为燃
紫砂 壶从 明代 中叶起 就开始用匣钵烧成 , 这与上述 紫 紫砂壶 的成 形方法有 手工 、注浆 、旋 坯和 印坯等几 料 。 种。其 中手工成形 是传统 的制作方 法 , 而制作技艺 的关键 砂壶 自明代起 因饮 茶方法改 变 ,制 壶发生 历史性 转折 相
关键词 : 紫砂 壶 ; 计 成 形 : 成 设 烧
1 前 言
则是脱 空成形和坯件 表面的精加工 。所谓精加 工 , 是指用 竹片、 明针 、 刀具及 用这 些 材质制 作 的其 它专 用工 具 , 对
足 嘴 把手 的壶 口、 、 的表面 进行 精 细 的 身 盖 宜兴 的陶文化历 史悠久 , 新石器 中期 的史前 文化 . 已接上 颈 、 、 、 从 修整 , 这是紫砂 壶成为工 艺品 的关键之 一 。它 的作 走过 了漫 长 的 7 0 0 0多年 , 而宋 、 明时期 产 生 的紫砂 陶器 括平 、
紫砂 熟泥颗粒 大小不一 , 成形 时坯体 表面呈 现高 则是宜 兴 陶文化 的代表 和根 基 ,这其 中除了受吴 文化 的 用 在于 : 在精 加工 并 共性渲 染 . 还具 有深深 的人 文个性 , 长期 的发展演 变过 低不 平 , 在 使坯面平整光 润。这时坯体 外表形成 程 中 ,紫砂与诗 书画铭 的吸纳交融 ,充盈 文化味 与书卷 起 的颗粒 向下挤压 ,
浅谈全手工制壶的经历
4 总结
片在 石膏模具 中用工具成形 的 ,比起 全手 工壶来说 较为
秘 不
! 矫
. . . 乔
乖
. : 乔
J
乖出乖 秘
乖出乖
尔
乖≤ 坏
( 上接 第 6 0页 )
形 成 了一 朵 盛 开 的葵 花 。 “ 更 无 柳 絮 因风 起 , 惟有 葵 花 向 日 开 的 向 日葵 , 可谓巧形 、 巧色 、 巧工 。体现 Ⅲ一种清 秀 、 明 倾” 向 日葵 , 就 是 向往 光 明 之 花 , 给人 带 来 美 好 希 望之 花 。
的常 人 难 学 的一 种 高 档 手 艺 。
关键词 : 传 统印坯 ; 全手工制作 ; 紫砂壶
1 前 言
笔者从事制壶 已有 十几年 , 紫砂 已成 了笔者 生命 里不
可或缺 的一部分 。紫砂壶 以其独 特的魅力 , 蛊惑 着每一个 人, 但 又让 人品味 , 让人冷静 , 让人慰 籍 滋润 , 它光泽 明亮 而不 张扬 , 内敛而深遽 , 温婉 如玉 , 以矜 持为 自己营在一番
的工具 , 它是紫砂壶 成为工艺 品的关键 之一 , 也 是 紫 砂 的 简 单 , 也 省 时省 力 。 独 特 之 处 的成 因 。 灌 浆 壶 是 把 泥 晒干 后 , 进行 捣碎用水 和成 泥浆 , 再 把
浆灌到模 具胚具里 面 , 等泥浆干 后 , 去掉 模具 , 壶把 、 嘴等
记得 以前有很 长一段 时 间 ,笔者一 直视 做壶 为一种 只 、 线梗 等专用工 具 , 对坯 型进行精 加工 , 最 后用 明针 , 各 为了生存 而努力赚 钱 的工作 , 起早 到 晚 , 一天 可 以做好几 种 刀 具 进 行 细 部 精 细 处 理 来 体 现 造 型 精 神 .表 达 设 计 意 把壶。 但 对于壶 的泥质 、 款式 、 工 艺美观从不 去研究探索 , 图 .这是 商 品与艺 品 的标 志和分界 线其 中包含造 型 的原 只要一天能 完成几把壶 就可 以。随着时 间的推移 , 紫砂 的 创性 。 魅 力 愈发光 芒 四射 , 此时, 笔者 已被 深深 地 吸引 住 了 , 如 笔者 现在全手 工做壶都 要从选 泥料 、 造型、 实 用美观 饥 似 渴地 去 了解体 会 紫砂 的 内涵 。经 过几 年 的学 习 、 看 方 面进 行精心设 计研究 。选泥料 喜欢平 时看 到的好泥 矿 书, 丰富 了 自己 的文化 知识 , 再 加上 多 年 的历经 的磨 砺 , 就买 下 , 进行风 化 、 除杂 、 粉碎 、 练制 、 陈腐 等一 系列工序 , 至今 已经逐步形 成 了 自己的独 特 的紫 砂创作 风格 。从一 再 进 行 试 制 泥 坯 烧 成 , 达 到 满 意 效 果 方 可 进 行 制 壶 。以前 味地 做光 货 、 统货 , 发展 到 现在 的 花货 ( 竹货 ) , 从 印坯成 天做几 把壶 , 现在是几 天做一把 壶 . 从 打泥条拍 身筒脱
制壶心得体会
制壶心得体会制壶心得体会自古以来,制壶作为一门精细的工艺品制作技艺,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求。
通过制壶的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与乐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制壶需要具备一颗耐心和恒心。
制作一个精美的茶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经历许多步骤和细腻的操作。
从选择原材料到设计、切割、制造、打磨,每个环节都需要仔细考虑和把握。
而且,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有耐心去解决,不能急于求成。
只有具备耐心和恒心,在每一个细节中都投入敏锐的观察和专注的精神,才能制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其次,制壶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独特思维。
在制作过程中,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只有敢于尝试新的制作方式和设计理念,才能让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创新不仅表现在形状和造型上,还体现在工艺和细节上。
通过尝试不同的工艺方法和技巧,我能够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并探索出新的制作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
再次,制壶需要具备质量意识和严谨态度。
制作一个优秀的茶壶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例如原材料的选择、轮廓的合理性、空气的流通以及是否适合使用等。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我强调了对品质的追求,并将其融入到每一件壶中。
每一道工序都要确保精确无误,并保证工艺的完美无瑕。
只有对质量严苛要求,才能制造出真正满足使用者需求的茶壶。
此外,制壶提醒我要关注自然和环境。
一个好的壶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既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也要尊重自然和环境。
在创作过程中,我时常考虑怎样使壶更加与自然相触,如何将自然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中。
例如,利用植物的纹理或动物的形态,赋予壶一个独特的生命力。
此外,我也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采用绿色制作工艺,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关注自然和环境,我在制壶的过程中也与大自然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系和共鸣。
最后,制壶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艺术表达。
通过制作和欣赏茶壶,我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
茶壶是传递情感的媒介,每一件壶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人生。
紫砂壶制作心得体会
紫砂壶制作心得体会制作紫砂壶是我多年来的一项爱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制作紫砂壶的神奇之处,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制作紫砂壶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心态。
制作一个完整的紫砂壶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挑选原料、制作壶体、雕刻装饰和烧制等等。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操作,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壶的质量问题。
因此,制作紫砂壶需要我保持冷静、细致和耐心,不能急躁或心浮气躁。
其次,制作紫砂壶需要细腻的触觉和精湛的技艺。
紫砂壶的特点就是精美细腻,手感舒适。
在制作过程中,我需要严格掌握每个动作的力度和角度,以确保壶的形状和线条流畅自然。
同时,我还需要通过感觉来判断壶体的厚薄和手柄的握持度,以便制作出质量上乘的作品。
这就需要我对紫砂泥的特性和工艺要求有深入的了解,加之多年的实践经验,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地掌握制作技艺。
再次,制作紫砂壶需要创新和独特的观点。
每个制作者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观点,我也不例外。
我总是试图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将一些新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
这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来推动紫砂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紫砂艺术才能够与时俱进,增添新的活力与魅力。
最后,制作紫砂壶是一种享受和快乐。
每当我开始制作一件紫砂壶时,我会完全沉浸其中,忘却一切烦恼和烦闷。
制作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当我见到一件精美的作品呈现在我眼前时,我感到非常的满足和快乐。
制作紫砂壶让我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也帮助我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放松身心。
总之,制作紫砂壶是一个需要耐心、细腻、创新和享受的过程。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体验,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项活动,同时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我愿意将这些心得和体会传承下去,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和乐趣。
浅谈宜兴紫砂壶的手工制作技艺
砂 艺人应 该进一 步努力 学习 . 提 高 自己的文化 知识水 平 ,
努 力把 传 统文 化 的优秀 方 面吸 收到 紫砂 茶具 的创 作 中 .
为紫砂艺术 的提高 , 为 弘扬 中 1页 )
缀, 恰 到好处 , 具 有 实 用 性 和欣 赏 性 。
壶 的酸 甜苦味辣 。在制作 传创作实 践 中最大 的乐趣所在 。 纵观 紫砂 陶艺 发展 的轨迹 . 无不 包含着 深厚 的文化 底蕴 . 无不 融汇文 人文化 的气息 。 作为 紫砂艺 人 只有不 断学 习 。
不断创 新 . 才 能作 出无愧 时代要 求 的优 秀作 品 , 才 能为宜
磨细 , 用( 4 0目~ 6 0目) 的筛 子过 筛 , 加上 l 8 %的水拌 和 。 用 木槌干锤 百炼之后 , 再陈腐 半个月 以上 , 成 为适合 手工
成 型的紫砂 泥 。因为这样 的泥 , 有别於 机械 生产 的泥 , 还
篦 身筒 : 拍 打完成后 的壶 身要用 “ 篦 子” 篦。 好 的篦身 筒工艺 不是轻轻 一套而 过 , 而应 在身筒烂 , 中硬 的基 础上 篦到三遍 , 这样 烧成后器皿 不易变形 。 明针 工 : “ 即了坯” 。明针 功 夫的好坏 , 直接 影 响到壶 体表面 “ 包 浆的形成 ” 。它 的作用有 : 1 、 “ 刨光 ” 将 表面 的高
磨坯体 , 最后达 到镜 面般 的光亮 。明针 的使 用可使紫砂 壶 坯体 的有机结构最后 固定下来 。 在 烧成 上温 度 不能 过高 , 过 高之 后 会变 形 、 起泡 , 过 低 之后会不 熟 , 壶体 没有光 泽 。比如黄龙 山 的底 槽青 , 温
度可 以达到 1 2 0 0 o C 标准 。烧 出来 的茶壶 , 既不变形 , 色泽 艺 。既有优 良的 日用功 能 , 又有着 很高 的艺术欣 赏价值 。 鲜艳 。不管什 么泥料 , 在烧 成上应 多次试 验 , 达 到最 佳温 较 优质 的茶具 , 看上去 光滑如镜 , 色泽鲜 艳 , 造 型美观 , 摸
浅论全手工紫砂壶
传统 的紫砂壶全 手工成 形方式不 外乎有 “ 打身筒 ” 、
普及性 的使 用价值与商业 价值 。
“ 手 工” 品的特 色 全 作
成 功 的 “ 手 工 ” 品 , 是高超 的专业 技能 与脱 俗 全 作 都
“ 镶身筒 ” 等的 圆器 、 方器成形 工序 的专业技术 ; 非全 手工 制作 历来也 有 “ 挡坯法 ” “ 、 注浆 法 ” 等便 捷成 形 的专业 技 其 巧 。虽 然最后 的结 果差不多 , 品造 型也会 大 同小 异 , 作 喝 审 美眼光 的创 造结 晶 , 间凝 聚与体现 着创作 者 的汗水 、 眼到 手 茶使用 与陈列欣 赏的 区别甚 微 , 使得 一般人难 以分辨 , 但 智 慧与综合 艺术素养 。要求作 者在 制作时 能有 “
关 键 词 : 砂壶 ; 手工 ; 全 手工 紫 全 非
品 的制作 对作 者本 身 的“ 基本 功 ” 要求 甚 高 , 先 宜兴 紫 原 砂工 艺厂规定 的三年全手 工学徒期 . 就是 为 了强化 “ 基本 。“ 成形工 艺 , 要求制作者对 制作材料 、 具的 工 说到紫砂 壶 , 总有人 会 问 : 是不是 “ 全手工 制作 ” ?言 功 ” 全手工 ” 同时 , 还存 在工 艺手续 繁 下之意, 好像 还有 “ 器加 工 ” 。其实 紫砂 壶到 目前 为 充分 了解 与制作 技术相 当熟练 , 机 的 止 , 没 有 “ 化 ” 用机 械 方式 “ 压 一 个 ” 批量 “ 还 进 到 一 来 生 琐 与周期 性长 、容易变形 与很难 形成批量 生产 等 困难 因 出于商业 利益 的考 虑 , 多从业 者一 般不会 轻 很 产” 。 的 任何不 同等级和档次 、 有着 千差万别 的紫砂作 品 。 素 。故 而 , 非全手 工 ” 品相对 而言 就容 作 都 是人们用 手做 出来 的 。所 以 , 广义 上来讲 : 从 紫砂壶 作 易选择 这种工艺 方式 。而 “ 比如 “ 坯” 挡 成形 , 首先对 “ 打泥 片” 的要 求就 不是 品皆属“ 手工 ” 品。但从 收藏 家与业 内专家看来 , 制 它们 还 易很 多 , 苛刻 ”对 “ 性 ” , 泥 及工具 的熟知 程度 要求 也 不是 太 是 有着很大 的 区别 。从 成形工艺 上来说 , 紫砂壶 可分 为 : 那 么“
略谈全手工创作紫砂壶的创新元素
略谈全手工创作紫砂壶的创新元素摘要:紫砂壶创作艺术,贵在创新。
本文在简要阐述了创新的原因是切合多方内需后,着重结合具体的实例,就创新元素分别源于诗词、源于自然界和源于时代情感做了详细的论证。
关键词:紫砂艺术;创新元素;情感与价值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33-01全手工创作紫砂壶贵在一个“新”字。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造型设计要体现一个“新”,内涵元素要彰显一个“新”,唯有新,才能体现紫砂壶的价值,才能表现制壶艺人的追求。
一、追求创作的“新”,能有效满足各类内需紫砂艺术,本就与文化一脉相承,是文化精神特有的外在表达与交流,也是文化艺术内在本质特征的外显,在创作中若融入“新”的要求与元素,必定能满足文化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
而作为创作者和鉴赏者,在设计、鉴赏过程中必定受到文化以及时代气息和当世社会审美倾向的影响,若能融入“新”的要求与元素,也必定能满足创作者和鉴赏者的审美内需,实现创作和审美过程中的人壶合一。
由此观之,紫砂壶创作中的“新”,能赋予文化以味道,能赋予紫砂艺术以生命的张力,也能赋予艺人和鉴赏者以审美情趣,能有效满足各方的内在需求,是紫砂壶创作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源于诗词的“新”,能有效激发创作火花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值得用一生去品味,去涵咏,而其散发出的文化味、历史味、厚重味,能给予紫砂壶创作以新的灵感与火花,也更能体现创作设计中的新意。
首先,是汲取豪放派词人苏东坡等的思想,在壶的创作中着力体现豪放气息。
借鉴“提梁壶”的设计,我创新性地设计出“日月壶”,该壶在大气、雄健中见清美,赋予日月同辉的时代气息,给予立意简约的骨干味道,体现洗练朗润的诗魂文骨。
静观,则有传统审美中的书卷气;把玩,则有唯我独尊、一览众山小的霸气,给人一种胸襟的开阔、意境的超然、诗心的洒脱和内在心灵的震撼,真正在创新中融古典诗词与紫砂艺术、民族之气于一身。
其次,是汲取婉约派李清照、柳永等的精髓,在壶的设计中着力彰显婉约风味。
从“玉笠壶”浅析全手工紫砂壶
从“玉笠壶”浅析全手工紫砂壶作者:陈杰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9期摘 ; 要:紫砂陶艺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具有丰富文雅的造型语言,独特的风格。
本文从“玉笠壶”出发,阐述了全手工与非全手工的区别,全手工作品的特色,以及它的定义与判定。
关键词:全手工;紫砂壶;玉笠壶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26-01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离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
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
再说壶艺本身就是感情。
所以一件较完美的作品,必须能够发抒艺术的语言。
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油然而生的艺术感受。
而纯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就是完美的作品,其不借用任何模具,完全凭手感制作出壶身、壶把、壶盖。
本人认为真正的优秀紫砂作品应该是全手工的,但这对制作者有一定的要求,须熟悉紫砂壶制作的每个步骤,熟练掌握紫砂壶各项制作工艺,这样才能让紫砂壶各部位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寓工艺与艺术一体,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成功的“全手工”作品,都是高超的专业技能与脱俗审美眼光的创造结晶,其间凝聚与体现着创作者的汗水、智慧与综合艺术素养。
要求作者在制作时能有“眼到手到”、随意赋形的把握能力。
有鉴于全手工作品的难度,所以这类作品,都会选用上等的原料,更多的还是名家的经典佳作。
明代时大彬的成功,不仅是“善于总结前人之法”,更多的是“随手制作,颇极精工”的全手工功力;清代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享誉于世的“曼生壶”经典,也许当初陈曼生看上的就是杨彭年的“随意用手捏成,而有天然之趣”的高超全手工技艺。
全手工紫砂作品,不但是体现了独有的民族特色(艺趣品位,还会原汁原味地还原出传统作品的精神面貌、神采风韵。
同一作者的同款作品,也会存有不同的变化,再有是数量有限,符合了当前收藏品位与艺术品位的潜在价值观,所以深受收藏家们的推崇与欢迎。
浅论全手工紫砂壶
宜 兴紫 砂全 手工 成型技 法 是指 沿用 明代 传 承至 民国
作紫 砂 陶的一整 套传统 、 法 已大体建立 ” 技 。因此 , 可
以说 时大 彬是 宜兴 全手 工紫 砂壶 成 型技术 的真正 开
创者 .他 不愧 是 宜兴紫 砂工 艺史 上 一位 里程 碑式 的
紫砂 ) 印坯 车 胎为广 。到 了嘉 庆 、 光 时 , 道 陈曼 生极力 倡 导壶 艺 古法 , 故捏 造 车 胎 之 法极 盛 , 工 杨 彭 年 、 名 邵二 泉 、 彩霞 , 冯 稍后 的黄玉 麟等俱 用此 法 ” 该 书作 。
子 、 线扛 、 身 筒 、 明针 等传 统 的紫 砂 成 型工 艺 做 篦 刮 技法 。 么 , 全手 工成型 技法所 制 的紫砂 壶 自然 就 那 用
第4 3卷 第 1 期
21 0 0年 2月
江
苏
陶
瓷
Ja g uC rmis in s ea c
V0. 3No 1 1 . . 4 F bu r 2 1 e r ay 0 0 ’
,
6 1
浅论全手 工紫砂 壶
谈 文 华
( 宜兴 2 4 2 ) 12 1
20 0 6年 5月 2 5日, 国务 院公 布 了全 国第 一批 非
巨匠 !
或 解 放初 蜀 山生 产 合作 社 时 . 木 转 盘 、 用 打泥 片 、 镶
身筒 、 身筒 、 拍 通壶 嘴 、 搓壶 把 、 花 梗 、 贴 复脂 泥 、 的 捻
据 民 国二 十 六 年 (9 7年 ) 李 景 康 、 虹所 撰 13 , 张 《 阳羡 砂 壶 图考 》 上 卷 ) 出 : 砂 “ 工 沿革 , ( 指 紫 造 由明 代 到 顺治 、 康熙 年 间 , 以捏 造 车坯 为 多 , 以手捏 与 全 印模 者 罕见 , 了雍 正 、 到 乾隆年 间 , 市制 之器 ( 即普通
紫砂壶全手工制作过程(完整版)
紫砂壶全手工制作过程(完整版)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文人王文柏对珠圆玉润的宜兴紫砂由衷地赞美。
小小的、湿润质朴的紫砂壶更是深得文化人的宠爱,世间茶具称为首。
一件紫砂工艺品的成功,要经过十到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
要完成这些工序,一是要靠艺人们的制作技艺,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两者缺一不可。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
手工成型的关键在于泥胚成型技巧的规范恰到好处及表面的精细加工。
精细的刮平修正,可以使器形结构更加严谨,轮廓线条分明得体,筋囊文理清晰,达到珠圆玉润、浑然一体的制作要求。
下面分享一下本人好友应书良(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全手工做壶的过程,带壶友们了解紫砂。
①把熟泥料置于泥凳上,用木搭子捶打,打成泥片。
②打泥条。
③ 切泥条
④ 盖内壁章
⑤ 搓壶嘴
⑥搓壶把
⑦ 内壁章
⑧ 底片、口片
⑨ 围身筒
⑩ 拍打身筒
上口片
拍底部身筒
上口片
敷泥浆
做壶盖壶嘴17、壶把18、制作壶钮19、挖出水孔20、挖空壶嘴21、装壶嘴
22、装壶把23、填泥巴,修整使连接处均匀24、壶盖章25、装壶钮26、切壶口
27、修整壶体内部28、敲底章29、精心修整
30、制作完成,我和应书良老师合影。
《学工(心得感受总结)—紫砂壶制作》
《学工(心得感受总结)—紫砂壶制作》第一篇:学工(心得感受总结)—紫砂壶制作紫砂壶制作为期两天的学工生活结束了,但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回想起在劳技中心的两天,感受颇深。
在那里,我们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动脑的辛苦,合作的兴奋和努力的汗水。
我的学工是紫砂壶制作。
当我第一次来到教室的时候,被教室后面摆放的各种茶壶所吸引。
这些作品勾起了我学独立制作出好的泥塑作品的强烈愿望。
我们用了一节课把泥灌入模具里,然后在下午打开模具。
老师在投影仪下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我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生怕漏掉一丝细节。
当我打开模具时,一个娇小圆润的紫砂壶出现在眼前,那么可爱。
我拿起挖嘴刀,却迟迟不敢落下。
因为我实在是不忍心在这样一张光滑圆润的“脸”上留下“疤痕”。
我努力静下心来,重新拿起挖嘴刀,一笔一画,仔仔细细,刮掉多余的紫砂泥,在我的刀下,这把紫砂壶的轮廓显得更清秀了,我的手法也更熟练了。
我想象着:我就是一个紫砂大师,正在一个安静的房间中娴熟的操作着,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外面的世界一切都与我无关,霎时间,世界无声,只留刀子与紫砂壶之间摩擦的声音。
我终于成功的静下心来了,为了继续保持这种状态,我始终一句话也不敢说,用挖嘴刀轻轻抹平被挑起的泥渣。
让它与壶体细细密密的融合在一起。
可是当我真正开始在壶上装饰的时候,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拿起刀,放下,又拿起刀,又放下,我对自己说:“这是最后一步了,成功与失败就看这一次了,前几步都做得很好,如果这一步……哎,怎么办呢。
”看着别人都已经开工,我把心一横,心想:试试看吧,我可以战胜它。
刀在壶身掠过,如蜻蜓点水一般,我小心翼翼,在心里默念: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生怕稍不留神把壶扎透。
我尽力把刀想象成一支笔,告诉自己只不过是拿着笔在画画而已。
可手里已经出了很多汗,身上也冒了很多冷汗。
终于刻好了,前面刻了四个字“竹报平安”,后面刻了一些竹子和一个池塘,竹子稍稍倾斜,好像有风将它轻轻吹动,池塘波光粼粼,充满了诗情画意。
紫砂壶制作实训总结
紫砂壶制作实训总结作为一次紫砂壶制作的实训体验,我在这段时间里深入学习了紫砂壶制作的过程,从中不仅获得了技艺,也收获了人生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训的主要总结:1、工艺与历史:首先,我对紫砂壶的制作历史和工艺有了深入的了解。
紫砂壶在中国茶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茶具,更是一种艺术品和文化符号。
我了解到,紫砂壶的制作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包括选泥、炼泥、制坯、雕刻、烧制等多个环节。
每一把紫砂壶都是手工制作,因此每个环节都需要极高的技艺和经验。
2、技艺学习:在实训期间,我主要学习了制坯和雕刻两个环节。
在制坯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如何将泥条盘成壶身,并且通过多次尝试,逐渐提高了制作效率和质量。
在雕刻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运用刀具在紫砂壶上进行刻画和刻字。
这个过程需要非常细致的专注力和技巧,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雕刻技巧。
3、经验积累: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了紫砂壶制作的艰辛和不易。
制作紫砂壶需要高度的耐心和毅力,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
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我深刻理解了“慢工出细活”的道理,也意识到了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种技艺。
4、团队协作:在实训期间,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紫砂壶的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共同检查和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协调,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5、人生启示:这次实训给我带来了许多人生启示。
首先,我认识到了学习和成长需要不断的付出和努力。
在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地尝试、调整、反思和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
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制作紫砂壶,也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其次,我认识到了耐心和毅力的重要性。
制作紫砂壶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专注,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困难时,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源兴号制壶浅谈
源兴号制壶浅谈在源兴内有这么一个传说,有个叫吴亚贷的人,每天做二只壶,一只来卖,另一只取盖留在家中,壶身浸在井里(过身后留下许多盖)。
当无钱生活时,拿只壶到当铺当一个银元,当客户要多买一支时,亚贷就拿张当票给他,到当铺去要。
亚贷过身后,有人要买壶,妻子就从井口捞出一把来配盖,井中壶越少越贵,所谓“人死壶过价”。
现在,我家祖传有一把雍正年期间制的大扁壶,潮州人通常称之为“柿扁壶”,它高8厘米,宽14.5厘米,口径8.5厘米,壶嘴为三弯嘴,壶把用“暗接法”处理,泥色为紫黑色,壶底印款为“雍正年制。
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老祖公吴英武创立了“源兴”,从此老祖公的手拉坯制壶有了自己的品牌,作坊在潮州枫溪大路顶源兴内(众人都称红罐铺)。
迄今已传五代,历代来,我家的制壶人如下图:吴英武,人称“吴孟臣”,因擅长仿制惠孟臣的壶,且制出的壶颇与相似,真伪难辨,所以才得此佳名。
我有藏有吴英武与吴炳炎合制的一把梨形壶。
壶高8.4厘米,宽11厘米,口径6厘米,壶嘴为三弯嘴,泥色为灰黑色,壶底有刻款(孟臣制),整把壶气度宏大,优雅大方。
(注:吴英武和吴英武之前的祖先多是制作大壶,泥料采用原矿土,壶面无施加化妆土)之后,出现了一些印款为“源兴炳记”、“圃”、“圃督制”的小壶,这在工夫茶区中的影响非常大。
“源兴炳记”梨形壶,壶高6.3厘米,宽8厘米,口径4厘米,泥料为红土(没有施加化妆土)。
在当时仿制的“孟臣壶”就多有施加化妆土,(注:在源兴炳记和源兴号制的壶中泥料有朱泥,也有红陶土,只有用红陶土制的壶才有施加朱泥化妆土,不称釉,从源兴号,源兴河记到现在仍有采用这种祖传工艺生产)。
也出现了印款为“乾隆年制”、“嘉庆年制”的年代小壶。
这是在当时一些古董商认为壶的年代越久越有收藏价值,就越值钱,所以要求制壶人仿制乾隆和嘉庆年代的壶。
还有一些印款为“源兴昌记”、“源兴龙记”、“源兴德记”、“源兴荣记”等等的手拉坯茶壶。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印款的茶壶呢?这是因为有一些客户或陶器经营商看重“源兴”的知名度高,制作朱泥壶的工艺好,泥料持地好,再加上“源兴”(“源”指财源滚滚,“兴”指生意兴隆)这个吉祥的招牌名,都纷纷来定做朱泥壶,比如“德记茶庄”定作的荧,印款就为“源兴德记”。
描写紫砂壶制作的过程作文
描写紫砂壶制作的过程作文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简直就是一场手工艺术的大秀!
一大早,师傅们就开始忙活了。
他们拿起一团泥巴,就像玩橡
皮泥一样,左揉揉、右捏捏,直到泥巴变得柔软又富有弹性。
这可
不简单,得靠多年的经验和手感才行。
接下来,就是给这泥巴塑形的时候了。
师傅们手持雕刻刀,像
是在画布上挥洒自如,转眼间,泥巴就变成了一个个初具雏形的紫
砂壶。
线条流畅得跟水波似的,真是让人佩服。
上色环节来了!师傅们拿起各种颜色的颜料,轻轻涂抹在壶身上。
这颜色搭配得恰到好处,让人一看就觉得特舒服。
给壶上色可
讲究了,既要符合壶的风格,又得让人看着顺眼。
最后就是烧制了。
把紫砂壶放进炉子里,用大火烧上几个小时。
这过程就像是在给壶“洗澡”,把里面的杂质都烧掉,只留下最纯
净的部分。
出炉后的紫砂壶,简直就像艺术品一样,让人看了就忍
不住想摸一摸、泡一壶茶。
总之,紫砂壶的制作过程就像是一场手工艺术的盛宴,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匠人的心血和汗水。
如果你有机会亲眼看到,肯定会被它的魅力所折服!。
难得一见!供春壶的全手工制作记录!
难得一见!供春壶的全手工制作记录!全手工供春壶文丨砂海墨韵相传,最早的一把紫砂壶乃是由供春制作,他以树瘿为形,斫木为模,设计制作了一把紫砂壶,即为:「供春壶」。
而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的,便是全手工供春制作。
打泥条、拍泥片图中泥料为老段泥,制壶的第一步,便是打泥条,将泥条用搭子拍成泥片。
划泥片算好大概尺寸,划出做身筒所需要的泥片。
盖内壁章这是之前做全手工的一个习惯,在壶的内壁盖上作者的款印。
接身筒将划好的泥片放置于转盘之上围接,算好口径,划去多余的泥片。
刮身筒用拍子拍出弧度收口,使上腹成鼓型,也就是壶身的底腹,用篦子光刮壶身。
上底片用矩车按尺寸划好底片,而后上滋泥使底片与口粘合,之后用拍子拍紧、拍匀。
拍身筒用拍子与泥的摩擦力带动转盘转动,是壶口收圆,并拍出壶身,装好口片。
壶身纹理供春壶既以树瘿为型,便要做出其形状和纹理。
以手指不规则按压,表现出凹凸不平的壶身形状,仿树瘿。
以特制的工具自然印压壶身,表现出外表斑驳的树皮之感。
做壶盖将泥片放置于圆形盖座之上,制微鼓形,然后将小泥条围筑,同样以滋泥粘合。
搓流把将开始的泥料搓制长圆柱形,以塑流把的形状。
挖壶嘴用挖嘴刀将壶嘴挖孔,并掏空理净。
出水口在身筒的接缝处为壶把位置,在直线对面,则为壶流的位置,试装确定位置之后,画出壶嘴安置区域,并在此处用工具开出水孔。
装流把这时候将流、把用滋泥,分别与壶身粘连,并用工具理清接合处。
开口片画好壶口尺寸,用矩车划出,而后开口片,并理净。
壶把纹理在壶把、壶流等细节上,也要表现出与壶身一致的质感与细节,用工具雕塑装饰。
安壶钮用工具雕塑出灵芝的形状,确定位置,并用滋泥粘合于壶盖。
生坯完工最后便是生坯完工了,多遍检查感受,对不满意的地方再做调整,等到壶身干燥就可以进窑烧制了。
以上这些也只是大概的介绍一下流程,其实内在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学问,比如工具的制作,各部件连接处的光修等等。
一把用心的壶,做成型可能很快,而修整细节等则才是最花时间的,这把全手工供春亦是如此,短短的一个视频和图文亦不能尽释。
制壶总结心得体会
制壶总结心得体会制壶总结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制壶工人,我一直努力追求工作的卓越和品质的卓越。
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多年后,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
首先,制壶需要专注和耐心。
制壶的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操作,一丝不苟的态度。
我们必须全神贯注地观察,仔细处理杯壶的每一个部分,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是完美无瑕的。
同时,由于每个工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地完成每一件工作。
其次,制壶需要技巧和经验。
不同种类的壶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要求,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和经验,以便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应对各种情况和困难。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制作出更加精美的壶。
此外,制壶需要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制壶的过程中,我经常需要与其他工人和设计师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
在团队中,我们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及时反馈问题和意见。
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我们才能够实现团队的协同效应,最终完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最后,制壶需要热爱和追求卓越。
制壶是一门精湛的艺术,需要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和热爱。
只有对工作有足够的热情和追求,我们才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和掌握技术。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要求和标准,追求更高的品质和更好的作品。
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追求卓越,我们才能够在这个领域中不断突破和创新。
在制壶的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制壶不仅是一件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慢慢地掌握了一些制壶的技巧和经验,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品质和水平。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追求卓越,我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制壶工人。
紫砂壶制作工艺发展史
紫砂壶制作工艺发展史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茶具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蕴含了丰富的技艺和文化内涵。
早在唐代,紫砂壶已经开始流行。
当时的紫砂壶主要采用手工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主要在壶身雕刻鱼虾等图案,壶盖则用鹿角制成。
到了明朝,紫砂壶的制作技艺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紫砂壶大师,如汪大年、陈可之等。
清代时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不仅在造型和设计上更为讲究,而且对砂土的选择和烧制也更加讲究。
此时期的紫砂壶大师有文征明、高拱、李铁夫等。
其中,文征明的紫砂壶以形似果实的“文果壶”、独具匠心的“兔毫壶”等为代表,成为了紫砂壶的经典之作。
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但是,在一些传统紫砂壶大师的努力下,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得以保持,并且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赞赏。
今天,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新的材料和技术不断应用于紫砂壶的制作中。
同时,紫砂壶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收藏。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 以要 用 竹 范重 新 整 理 , 使 其达 到相 对圆整 ) , 再 加 塑 上 口片 和
缺 的一 部 分 。 紫砂 壶 以 其 独 特 的魅 力 , 蛊 惑着每一个 人 , 但 又 让
人品味 , 让人冷静 , 让人慰籍滋润 , 它 光 泽 明 亮 而 不 张扬 , 内 敛 而 深遽 , 温婉如玉 , 以 矜 持 为 自 己营 造 一 番 雅 致 , 一份从 容 , 一 道 悠
时, 笔 者 已被 深 深 地 吸 引 住 了 , 如 饥 似 渴 地 去 了 解 体 会 紫 砂 的 内
涵。经过几年的学 习 、 看书, 丰 富 了 自己 的 文 化 知 识 , 再 加 上 多 年经 历的磨砺 , 至今 已 经 逐 步 形 成 了 自己 独 特 的 紫 砂 创 作 风 格 。
用明针“ 了” 光, 打上 印底 印 , 待干后进窑烧成 。
闲 的风 景 。正 是 这 紫 砂 的 魅 力 , 使 得 紫 砂 在 岁 月 的搏 浪 中 , 融 入
了笔 者 的 生命 与 情 感 。
记 得 以前 有 很 长 一 段 时 间 , 笔 者 一 直 视 做 壶 为 一 种 为 了 生 存而 努力赚钱的工作 , 起 早到晚 , 一 天 可 以 做 好 几 把 壶 。 但 对 于
茶壶的工艺 , 鼓 励艺人在传承的基础上 创做个性 化作品 , 紫 砂 茶 壶 造 型 必 将 层 出不 穷 , 推 陈 出新 。 笔者现在全手工做壶都要从 选泥料 、 造型 、 实 用 美 观 方 面 进
艺 。目前 , 宜 兴 紫 砂 茶 壶 的制 作 工 艺 种 类 大 概 可 以 分 为 三 种 : 全
关键词 : 传 统印坯 ; 全手工制作 ; 紫砂 壶 中 图分 类 号 : J 5 2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4 1 1 5 ( 2 0 1 4 ) 1 0 —2 5 3 —1
笔者从事制壶 已有 十几 年 , 紫 砂 已 成 了 笔 者 生 命 里 不 可 或
壶 的泥质 、 款式 、 工艺美 观从不 去研究 探索 , 只 要 一 天 能 完 成 几
把 壶 就 可 以 了 。随 着 时 间 的推 移 , 紫砂 的魅力愈 发光芒 四射 , 此
全手工制作紫砂 茶壶 , 在 于 全 手 工 制 作 茶 壶 的 过 程 的 灵 活
性和创 造性 中, 作 者会 随心情和灵 感 的不同 , 创 意 出不 同 作 品 ,
现代人制壶大多 已由传统 印坯成 形发 展为 全手工 制 作 , 笔 者 也 不 例 外 。之 前 总 想 象 不 出 全 手 工 紫 砂 壶 是 怎 么 做 出 来 的 ,
视全手工为一种充 满奥秘 , 充 满 神 奇 的 常 人 难 学 的 一 种 高 档 手
者、 消 费 者 对 紫 砂 茶 壶 不 断 提 高 的 要 求 。重 视 全 手 工 制 作 紫 砂
手工制作茶壶工艺 , 半手工制作茶 壶工艺 ( 石 膏模 型 壶 ) , 手 拉 坯 制作茶壶工艺 ( 手拉坯壶) 。
行精心设计研究 , 选 泥 料 喜 欢 平 时看 到 的 好 泥 矿 就 买 下 , 进 行 风
其实全 虚
坨, 瓤 只拍 打 身 筒 制 作 雏 形 , 用泥 团搓 、 捏、 塑、 琢 等 手 法 制 作 附 件的雏形坯体 , 运用勒只 、 篾只 、 刮 只、 复 只、 线梗 等专用 工具 , 对 坯型进行精加工 , 最 后 用 明针 、 各 种 刀 具 进 行 细部 精 细 处 理 来 体 现造型 精神 , 表达 设计 意图 , 这 是 商 品 与 艺 品 的标 志 和 分 界 线 , 其 中包 含 造 型 的 原创 性 。 全 手 工 紫 砂 茶 壶 是 指 完 全 不 借 助 模 具 或 者 使 用 很 少 量 模 具 制 作 成 型 的 紫砂 壶 。全 手 工 紫 砂 工 艺 成 型 上 可 以 分 为 “ 拍 打 成
2 0 1 4 年第@期 民间文艺
浅 谈 全 手 工 制 壶 的 经 历
陈 明 先
( 江 苏 宜 兴 2 1 4 2 0 0 )
摘要 : 现 代 人 制 壶 大 多 已 由传 统 印坯 成 形发 展 为 全 手 工 制 作 , 笔 者也 不例 外 。 之 前 总 想 象不 出全 手 工 紫砂 壶是 怎 么做 出 来 的 , 视 全 手 工 为 一 种 充 满 奥秘 、 充 满 神 奇 的 常人 难 学 的 高档 手 艺 。
从 一味地做光货 、 统货 , 发 展到 现在 的花货 ( 竹货 ) , 从 印 坯 成 形
至现在手工成形 , 技 艺 日臻 成 熟 、 全 面。
也只有全手工制作模 式带 有 随机性 的灵感 创意 , 紫 砂 新 品新 作 才会不断涌现 , 原创作品亦不断增加 , 才 能 满 足 越 来 越 多 的 收 藏
新 品 新 款 也 就 应 运 而 生 。也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不 断 涌 现 出在 传 统 的
基 础 上 传 承 发 展 的紫 砂 艺 术 作 品 , 紫砂艺 术才能繁 荣 , 才 能 把 紫
砂 事 业 进 一 步 向前 推 进 。其 他 , 制作茶壶 的工艺 , 都 无 法 跳 出 框 定的款式和大 小 , 更 无 法 在 不 经 意 间 创 造 出 出其 不 意 的 作 品 。
底 足片 , 待 干 后 用 矩 车开 出足 圈 和 口来 , 整 理 足 圈 和 口片 跟 壶 身
筒 的接 面 , 再做壶盖 ( 弓形壶 盖 由弓弧形 泥 片, 平 面泥 片和撮 口
三部分组成) , 把这三 部分 加塑完 成后 开掉撮 口内的平泥 片 , 整 理 完成 , 按 上 壶 钮 后 再 按 照 壶 身 的 比例 塑 壶 嘴 、 壶 把 。按 照 “ 把 随壶身走 , 嘴 随把 尾 出” 的理念按上 壶嘴 、 壶把 , 尽 量 地 使 其 在 壶 身 的半 经 线 上 处 理 壶 身 和 壶 嘴 跟 壶 身 的 接 触 面 , 使 其 顺 畅 后 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