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3章5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3.5 力的分解》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5 力的分解》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沧州市颐和中学高中物理《3.5 力的分解》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过程导入:师: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可以用一个力来等效替换某几个力,这个过叫做力的合成。

那在效果相同的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用几个力来等效替换某一个力呢?这个过程就叫做力的分解。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一、力的分解【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师:如何求解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呢?生:从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两个分力与合力之间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是以两个分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对角线,而力的分解则是以一个已知的力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两个相邻的边。

师:不错!由此可以看到: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师:既然大家都知道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就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两个相邻的边,那大家看看黑板,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力,那大家能不能求出它的两个分力呢?师:好多学生犹豫了,为什么呢?相信不少同学已经看出来了,如果没有特殊限制,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如下图: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是否真的会作平行四边形,注意学生作图的顺序。

从上图可以看出,力F 可以分成F 1 、F 2,也可以分成F 3、F 4,还可以分成F 5 、F 6,还可以……,也就是说可以用来等效替换F 的分力有无数对。

二、将一个已知力力分解的几种情况:1 2、已知其中一个分力F 1的大小和方向3结论:1、当F F F 21+3、当F F F 21+时无解。

4、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结论:1、当已知大小的分力>θcos F 时,有两组解。

2、当已知大小的分力=θcos F 时有唯一的一组解。

3当已知大小的分力<θcos F解。

三、实际问题中的力的分解具体问题中一个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呢?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两个实例:1、农田耕作时,拖拉机斜向上拉耙。

拖拉机拉着耙,对耙的拉力是斜向上的,这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另一方面同时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

高中物理 3.5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 3.5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江苏省溧阳市高中物理3.5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溧阳市高中物理3.5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溧阳市高中物理3.5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力的分解》(一)、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强化“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初步掌握一般情况下力的分解要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定分力的方向。

4、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分力。

5、尝试运用力的分解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理问题,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6、能区别矢量和标量,知道三角形定则,了解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是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方法三、教学难点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四、实验器材电子台秤、木块、钩码、细线、长条状三合板、胶带纸、笔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设计[知识回顾]1、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力的合成。

例如:两个孩子拎水桶的力F1、F2和大人拎水桶的力F效果相同,F1、F2就是F的分力,而F是F1、F2的合力。

2、力的合成遵从什么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请学生板书,画出图形,并作说明)[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我们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是否可以用合力来替代分力?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当然可以用合力替代分力,等效替代的思想就是我们研究力的合成的目的。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5力的分解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5力的分解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

力的分解一、教材分析:《力的分解》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五节,是在学习了《力的合成》之后编排的。

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进一步学习其它物理知识的基础,而在力学中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处理力的两种基本方法是我们以后学习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也是对矢量概念及矢量的计算的进一步加深。

所以说本节内容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因此力的分解这节课在整个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我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点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体验等活动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的理念。

首先通过做游戏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这样学生就会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从生活中逐渐提炼出高中物理中常见的三种模型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最后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游戏中的问题,并能更深入地解决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现象,这样既达到了首尾呼应的完整效果又充分体现了学习物理是要服务于生活,学有所用的设计要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力的概念,强化“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知道力的分解是力合成的逆运算。

(2)初步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3)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作图并计算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并能得出简单结论的能力。

(3 ) 应用力的分解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物理问题。

(4)训练学生用数学工具解决好物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事物热爱生活的好习惯(2)使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服务于生活,(3)使学生能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和勇气。

四、学情分析:学习力的分解对于刚进入高一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有一定困难的。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原因有:首先,学生的年龄较小理性思维还不是很成熟;其次,从代数运算思维转化为矢量运算思维,导致多解问题出现,学生会比较迷茫,不知道究竟如何分解一个力;另外有一部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较弱,这对求解物理问题来说也是有一定障碍的。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3-5 力的分解 教案 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3-5 力的分解 教案 含解析
θ θ
o
G
进行

G (甲)
G (乙)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和正交分解。 3.矢量相加的法则(如何统一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 ⑴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位移矢量相加时也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次位移的始端重合,来观察。 ⑵什么是三角形定则? 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⑶什么叫做矢量?什么叫做标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 量叫做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⑷阅读说一说,画出表示速度变化量 v 的有向线段。
v2
v
教学反思
v1
教学过程(设计) 1.力的分解 ⑴阅读教材第一、二段体会为什么说可以用力 F1 和力 F2 代替拉力 F 的作用? 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研究耙的运动情况和它在泥土中陷入的深 度,就要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分别进行讨论。就可以用水平方向 的作用力 F1 和竖直方向的作用力 F2 来代替拉力 F 的作用。 (等效思想) ⑵什么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是什么关系? 已知一个力求它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⑶讨论为什么刀刃的夹角越小越锋利? 当合力一定的情况下,两个分力夹角越大,分力越大。故越锋利。 2.如何进行力的分力如果没有其他条件的限制,对于同一对角线可以作出多少个 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无数个。 ⑵已知一个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 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⑶把一个物体放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物体受到重力,大小为 G,方 向竖直向下,现在需要沿平行于斜面的方向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对物 体的运动分别进行研究,该如何建立坐标系, 重力 G 的分解?两个分力 G1 和 G2 各是多少? 沿斜面: G1 G sin 垂直斜面: G2 G cos 通过以上分析,思考为什么一座大桥要造很长的引桥? 一座大桥的引桥就是一个斜面。上桥时,车辆所受重力的分力 G1 与运 动方向相反,阻碍车辆前进;下桥时分力 G1 与运动方向相同,使车辆 运动加快,为了便于行车,造引桥,减小斜面的倾角。 ⑷如图所示,图甲中挡板与斜面垂 直,图乙中挡板与水平面垂直。在 图甲、乙两种情景中,重力为 G 的 光滑球放在倾角为 的斜面和挡板之间,思考两图中球所受的重力产 生了什么作用效果,并将甲、乙两图中光滑球所受重力按照力的作用 效果进行分解,并求出每个分力的大小。 (5)常用的力的分解的思路有哪些?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5力的分解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5力的分解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1

力的分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的最后一节,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以来普遍认为比较困难的一节内容,难度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等效替代”这种物理思想的建立,这在于让学生深层次的认识为何要将力进行合成和分解;二是不知“如何分”,分是按照实际效果来分,而找实际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的。

所以教学设计的重心是放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等效替代的思想和如何寻找力的作用效果这两个方面。

教材编写思路如图1:图1二、教学设计思路第一方面:引入设计以学生拔河引入课题。

请三名学生模拟拔河时僵持不下的状态,中间的轻松拉动学生,引起学生好奇,从而引入新课。

第二方面:实验设计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感知“力的实际效果”,这样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力的实际效果的确立。

学生根据力的实际效果确定两分力的方向,然后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训练学生用作图法和计算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化“等效法”的思维教学。

教学过程:可用多媒体演示拖拉机拉耙、人拉箱子情境引入课题并提出问题:斜向上的拉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然后设计演示实验进行验证;紧接着提出斜面上的重力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最后照应引入的“四两拨千斤”,提出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让学生用橡皮筋和钩码模拟抬水过程,通⎪⎪⎪⎩⎪⎪⎪⎨⎧探究4探究3 探究 2 探究1 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力的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教学过橡皮筋的长度来认知分力大小的变化。

第三方面:数学知识的运用分力与合力究竟是什么关系呢?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力的分解是按照力的实际效果来分解,而不是按人的意愿随意地来分解,自然找到力分解的依据:根据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从而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进而提出如何作平行四边形,让每一位学生亲自动手画矢量图。

学生在学习力的分解后,不能正确理解“分力与合力等效”的含义,对分力的性质产生误解,应强调“分力与合力等效”这一原则,它们相互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分力和用三角函数知识进行运算。

高中物理3.5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5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A.FA一定小于G
B.FA与FB大小相等
C.FA与FB是一对平衡力
D.FA与FB大小之和等于G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意在考查考生受力分析的能力和理解推理能力.A,B等高,且两绳AO,BO长度相等,由平衡条件可知FA,FB大小相等,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G,而FA与G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故B正确
A. mgB. mg
C. mgD. mg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力的平衡,意在考查考生受力分析的能力.题中每根支架对照相机的作用力F沿每根支架向上,这三个力的合力等于照相机的重力,所以有3Fcos30°=mg,得F= = mg,故选项D正确.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上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A,F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拔高】
1、如下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A. B.
C. mgtanαD. mgcotα
【答案】A
【解析】对楔形石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两侧面所受弹力的合力和重力平衡,依三角形关系可知sinα= ,F弹= .
④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则可分解成多少种情况?
⑤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大小,则可分解成多少种情况?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
A.增大过桥车辆受的摩擦力
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C.增大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上的分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3-5力的分解 教案 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 3-5力的分解 教案 含解析

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要使学生理解力的分解同样体现等效思想,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解一个力有无数个解,本节课就是利用实例来说明如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力。

矢量相加法则是新引入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与三角形定则是一致的。

力的分解在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动能定理等力学综合知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是在分析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力的分解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掌握矢量相加法则。

二、素质教育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教学点(1)使学生在力的合成的知识基础上,正确理解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的含义;(2)初步掌握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一个已知力;(3)会用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分力,熟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或平台获取知识。

2、过程与方法教学点(1)从力的作用效果,进一步领会分力代替合力的等效思维方法;(2)通过经历实验体验的过程,充分认识“科学猜想—体验探究—分析总结”的研究方法;(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通过体验和交流等活动逐步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学习习惯;(2)美育渗透点: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把欣赏科学成果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分享实验体验和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之情,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根据等效替代思想,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并求出分力;2、难点: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3、解决办法:细致分析具体情况,通过演示实验、问题引领来学习力的分解。

四、教学器材塑料板、砝码、细绳、米尺、小车、头发丝、多媒体图片、视频、Powerpoint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

2024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cos(θ) = (两个力的大小) / (合力的大小)
2024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力的分解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5节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力的分解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力的分解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力的分解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3.授课时间:2024年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力的分解概念,掌握力的分解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将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力的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和逻辑思维。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解决力的分解问题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除了教授理论知识,我还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练习。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更多的问题解决和练习环节。
教学总结:
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理解力的分解的难点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地进行教学,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力的分解。

高中物理第3章3.5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第3章3.5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3.5 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3.5 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3.5 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3。

5 力的分解师:如果对角线确定了以后,根据几何学的知识,它的两条邻边是不是就唯一确定了呢?生:不是,当对角线确定了以后,它相邻的边有很多组.师: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作出一条对角线,然后作这条对角线相邻的两条边,看能够做多少条.学生练习,体验不加以限制的话,一个力的分力有无数组解生:有无数组解.师:这样研究一个力的分力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研究一个力的分力呢?生:可以放在具体受力环境中进行解决.[演示实验]参考实验,可以进行实物投影(图3—5-1)师:一个水平放置的薄木片,在它的上面放置一个小物体,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生:可以看到薄木片被压弯,师:这一个效果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生:是由于物体本身的重力引起的,它产生了一个使物体向下压的效果.师:我们能不能把木片竖直放置而使物体静止呢?如果不能,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它静止?生:当然不能,应该用一个绳子拉住物体才能使它静止.师:为了使力的作用效果更容易被观察到,我们用一根橡皮筋代替绳子,当木片竖直放置时(图3—5—2),橡皮筋发生了形变,也就是受到了弹力;木片是不是发生了形变?继续演示实验师:仔细观察木片竖直放置时,木片的受力形变情况和橡皮筋的受力形变情况应该是怎样的呢?生:木片不发生弯曲,说明木片没有受到物体力的作用;橡皮筋被拉长了,说明橡皮筋对物体有力的作用.师:使橡皮筋发生形变的力是什么力?生:原因还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使橡皮筋发生了形变.师:如果既不竖直放置木片,也不水平放置木片,而是让木片与地面成一角度(图3—5—3),我们再来看一下橡皮筋和木片的形变情况.生:木片和橡皮筋同时发生了形变,说明两个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多媒体投影例题:把一个物体放在倾角为口的斜面上,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但它并不竖直下落.从力的作用效果来看,应该怎样将重力分解?两个分力的大小与斜面的倾角有什么关系?师:大家可以讨论探究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1.如果斜拉桥塔柱两侧的钢索不能呈对称分布,如图3—5—4所示,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塔柱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下呢?解析:因为钢索的斜向拉力会对塔柱产生两个效果:一方面竖直向下压塔柱,另一方向沿水平方向拉塔柱,故可以把两个斜向的拉力各分解为一个竖直向下的分力和一个水平方向的分力.要使一对钢索对塔柱拉力的合力竖直向下,如图3-5-5所示,只要它们的水平分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了,即F1x=F2x,而F1x=F l sina,F2x=F2sinβ所以有F l sina=F2sinβ,即F l/ F2=sina/sinβ.结论:两侧拉力大小应跟它们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弦成反比.2.在倾角o=30’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斜面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的光滑圆球,如图3-5—6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压力和对挡板的压力.答案;3/340 N20N,3/3解析:球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这个重力总欲使球向下运动,但是由于挡板和斜面的支持,球才保持静止状态,因此球的重力产生了两个作用效果,如图所示,根据作用效果分解为两个分力:(1)使球垂直压紧斜面的力F2;(2)使球垂直压紧挡板的力F1.由几何知识可得几与几的大小.如图3—5—7所示,三个力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由几何关系得,球对挡板的压力F1=Gtana=3/320N,其方向与挡板垂直.球对斜面的压力F2=G/cosa=3/340N,其方向与斜面垂直.(注意:以上两个例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其中第一个难度大些,可供学生整体水平较高的班级使用,第二个和我们的例题类似,可以在例题之后直接进行,如果再进一步地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使挡板缓慢地逆时针旋转,让学生求解在这种情况下重力两个分力的变化情况,锻炼学生分析动态变化的问题的能力)二、矢量相加法则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是矢量,力的合成与分解不能简单地进行力的代数加减,而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来确定合力或者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前面我们学过的矢量还有位移,位移的相加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吗?我们来看教材69页“矢量相加法则”这部分内容,然后回答有关问题.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定则不仅仅适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迁移能力、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师:位移的矢量合成是否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第3章5力的分解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5 力的分解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重点)2.了解力的分解的一般方法,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都是矢量运算法则.(重点)3.会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难点)
一、力的分解及分解法则
1.定义:已知一个力求它的分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逆运算.
2.分解法则: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力F 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F1和F2.
3.分解依据
(1)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如果没有限制,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2)实际问题中,要依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或需要分解.
二、矢量相加的法则及力的效果分解法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3.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第一个矢量的始端指向第二个矢量的末端的有向线段就表示合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实质上是一样的.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把已知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与F2,此时物体受到F、F1、F2三个力的作用.
(×)
(2)一个力不可能分解出比它自身大的力.(×)
(3)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4)由于矢量的方向用正负表示,故具有正负值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
(5)矢量与标量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运算方法不同.(√)
2.(多选)将力F分解为F1、F2两个分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和F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由F求F1或F2叫作力的分解
C.由F1、F2求F叫作力的合成
D.力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BCD[分力和合力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同时作用在物体上,A错;由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可知B、C正确.力的合成和分解都是矢量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D正确.] 3.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力,下列哪种分解法是不可能的( )
A.分力之一垂直于F
B.两个分力与F都在一直线上
C.一个分力的大小与F的大小相同
D.一个分力与F相同
D[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一个分力与F相同,则另一个分力为零,所以这种分解方法不可能.]
力的效果分解法
两种典型实例
实例分析
地面上物体受斜向上的拉力F,拉力F一方面使物体沿水平地面
前进,另一方面向上提物体,因此拉力F可分解为水平向前的力
F1和竖直向上的力F2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其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物
体具有沿斜面下滑趋势的分力F1;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
F2,F1=mg sin α,F2=mg cos α
A O 与A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且θ=60°,所有接触点和面均不计摩擦.试求小球对墙面的压力F1和对A点压力F2.
[解析]小球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压紧墙壁和A点,作出重力及它的两个分力F1′
和F2′,构成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小球对墙面的压力F1=F1′=mg tan 60°=100 3 N,方向垂直墙壁向右;
小球对A点的压力F2=F2′=
mg
cos 60°
=200 N,方向沿OA方向.
[答案]见解析
上例中,若将竖直墙壁改为与左端相同的墙角B撑住小球且B端与A端等高,则小球对墙角的压力分别为多大?方向如何?
[提示]由几何关系知:F A=F B=mg=100 N,故小球对A、B点的压力大小都为100 N,方向分别沿OA、OB方向.
按作用效果分解力的一般思路
1.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C[A项中物体重力分解为垂直于斜面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G1和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向下滑的分力G2;B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沿两条细绳使细绳张紧的分力G1和G2,A、B项图均画得正确.C项中物体的重力应分解为垂直于两接触面使物体压紧两接触面的分力G1和G2,故C项图画错.D项中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水平向左压紧墙的分力G1和沿绳向下使绳张紧的分力G2,故D项图画得正确.]
力的分解及分解法则
1.
将某个力进行分解,如果没有条件约束,从理论上讲有无数组解,因为同一条对角线可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有无穷多个(如图所示),这样分解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实际分解时,一个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一组确定的分力.
2.一个合力分解为一组分力的情况分析
(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时,有唯一解.
甲乙
(2)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时,有唯一解.
甲乙
(3)已知合力F以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时,若F与F1的夹角为α,有下面几种可能:
①当F sin α<F2<F时,有两解,如图甲所示;
②当F2=F sin α时,有唯一解,如图乙所示;
③当F2<F sin α时,无解,如图丙所示;
④当F 2>F 时,有唯一解,如图丁所示. 【例2】 把一个80 N 的力F 分解成两个分力F 1、F 2,其中力F 1与F 的夹角为30°,求:
(1)当F 2最小时,另一个分力F 1的大小;
(2)F 2=50 N 时,F 1的大小.
[解析] (1)当F 2最小时,如图甲所示,F 1和F 2垂直,此时F 1=F cos 30°=80×
32
N =40 3 N.
甲 乙
(2)根据图乙所示,F sin 30°=80 N×12=40 N <F 2 则F 1有两个值.
F 1′=F cos 30°-F 2
2-(F ·sin 30°)2=(403-30) N
F 1″=(403+30) N.
[答案] (1)40 3 N (2)(403-30) N 或(403+30) N
(1)画矢量图是解决力的分解问题的有效途径.
(2)涉及“最大”“最小”等极值问题时,可多画几种不同情形的图,通过比较鉴别正确情景.
2.把一个已知力分解,要求其中一个分力F 1跟F 成30°,而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F 2=33
F ,但方向未知,则F 1的大小可能是( ) A.12
F B .32F C.233F D .3F
C [如图所示,由于F 2<F 2=33F <F ,所以F 1的大小有两种情况,根据F 2=33
F 可知,F 2有
两个方向,F21和F22,对于F21利用几何关系可以求得F11=
3
3
F,对于F22利用几何关系得F12=
23
3
F,选项C正确.]
力的正交分解法
1.定义: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的方法.
2.坐标轴的选取:原则上,坐标轴的选取是任意的,为使问题简化,坐标轴的选取一般有以下两个原则.
(1)使尽量多的力处在坐标轴上.
(2)尽量使某一轴上各分力的合力为零.
3.正交分解法的适用情况
适用于计算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合力情况.
4.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1)建立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轴和y轴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
(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轴和y轴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3)分别求出x轴、y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F x=F1x+F2x+…
F y=F1y+F2y+…
(4)求共点力的合力:合力大小F=F2x+F2y,合力的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α,则tan α
=F y
F x
.
【例3】在同一平面内共点的四个力F1,F2,F3,F4的大小依次为19 N,40 N,30 N和
15 N ,方向如图所示,求它们的合力.(sin 37°=0.6,cos 37°=0.8)
思路点拨:①由F 1与F 2,F 2与F 3间夹角的大小确定x 轴和y 轴方向,便于几个力在坐标轴上的分力计算.
②求出沿坐标轴上的合力F 合x 和F 合y ,再求总的F 合.
[解析] 若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几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计算过程十分复杂,但采用力的正交分解法求解较简洁.以几个力的作用点为原点,沿F 1方向和F 4反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各个力分解到这两个坐标轴上,如图甲所示,
甲 乙
沿x 轴、y 轴的合力分别为
F x =F 1+F 2cos 37°-F 3cos 37°=27 N ,
F y =F 2sin 37°+F 3sin 37°-F 4=27 N.
F x 、F y 与总的合力F ,如图乙所示,则F =F 2
x +F 2y ≈38.2 N,tan φ=F y F x
=1. 即合力的大小约为38.2 N ,方向与F 1夹角为45°斜向右上.
[答案] 38.2 N 方向与F 1夹角为45°斜向右上
坐标轴的选取原则与正交分解法的适用情况
(1)坐标轴的选取原则:坐标轴的选取是任意的,为使问题简化,建立坐标系时坐标轴的选取一般有以下两个原则:
①使尽量多的力处在坐标轴上.
②尽量使某一轴上各分力的合力为零.
(2)正交分解法的适用情况:适用于计算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合力情况.
3.如图所示,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