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公共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应用

公共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应用

公共管理在政府部门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西方各国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而兴起的一种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与改革理论。

以弹性市场机制为基础,主张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公共部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再造以提升公共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在这场活动中,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日益凸显出来,这种管理方式被称为“公共管理”。

在公共管理浪潮方兴未艾的今天,透过各国公共管理运用的种种现象,剖析其背后产生的动因,对于我们了解和全面分析公共管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而提升我国政府公共管理能力是必要的。

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发展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从根本上都归结于生产力力发展的结果,在生产力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技发展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当然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也不例外。

(二)管理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新制度经济学。

公共管理起源于英国、美国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并逐步扩展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突出。

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

“公共性”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基础内涵,决定了公共管理的客体或对象是公共事务,即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

(三)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公共利益必然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也必然满足统治阶级的根本需要;公共管理模式力图将政府市场化,冒着让社会步入危险的风险让市场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一味注重实效的公共管理模式由于过分强调对“绩效”、“效率”的追求,反而易导致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二、公共管理理论应用于我国政府管理的影响(一)加强政府的治理作用。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的概念具有三重含义:其一,公共管理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其二,公共管理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其三,公共管理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或组织对社会的管理。

一般认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一、公共管理的主要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广泛的具有公共性的组织,或者说,一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而围绕着社会事务开展活动的组织都属于公共管理主体的范畴。

二、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具体表现则是提高社会治理活动的效率,促进社会发展的保证全社会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三、公共管理的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概括的说,主要是由政治的,法律(政策)的和管理的三个方面构成。

四、公共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成的,以合作关系为纽带的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统一整体。

公共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新的类型,而人类的社会治理是与人类社会一道生成的,绵延至今,进化成了公共管理这一新的治理文明形态2、论述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前提。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大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转折点,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工业社会已经走到了自己的顶峰,开始了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

后工业社会是指工业社会以后的社会发展时期。

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先提出。

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后工业社会”的认识,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观是以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依据的,他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贝尔所描绘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轴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日益成为社会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源泉。

自从贝尔提出“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后,在知识界,一场探讨后工业社会并寻求建构方案的运动就展开了。

公共管理十个基本理论

公共管理十个基本理论

公共管理十个基本理论•一般管理的职能战略:确定组织目标和重点;设计操作计划以实现既定目标内部构成要素:人员组织与调配,人事指挥与人事管理制度,控制绩效管理的外部要素:处理组织与外部单位的关系,处理与独立组织的关系,处理与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公共管理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是以政府为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而对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公共体现在: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公共参与性,合作共治性。

•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体系:L公共管理主体理论: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理论2.公共资源管理理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与公共财政管理,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3.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理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管理,信息技术与公共管理创新,工商管理技术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4.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理论: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改革,公共治理新模式5.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理论: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伦理,公共责任,公共管理法律和公共管理监督等•公共管理VS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强调结果和目标,重视管理的夕卜部环境,注重公众意愿和要求、与社会互动、竞争与责任,强调来自体制夕卜的监督,主体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重视执行的过程,关注组织内部运行,强调规则和程序,依靠规则和程序、政府自身权威,关注政府运行和层级关系,依靠自身监督和自我约束,主体是政府。

管理VS行政联系:都是人类社会活动形式,管理为行政提供有意义的营养成分,行政为管理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区别:管理比行政外延更宽,历史更长,二者的组织主体不同,管理涉及的是实现结果和对达成的结果承担个人责任,行政本质上涉及执行指令和服务,关注过程,程序和符合规定•公共管理的发展:L行政学,威尔逊,古德诺,泰勒,马克斯韦伯,怀特等①公共行政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并以正式政府组织机构(官僚体制)为研究主要领域②政治一行政二分法成为行政学的理论基础③行政学致力于行政管理的一般普遍性探索④行政学强调以效率原则为最高标准2.新公共行政学,罗伯特,西蒙,沃多尔以公平为核心,行政管理对好的管理与社会公平作出承诺,抛弃了传统的二分法3.公共管理学,70-80S ,政府改革与政府再造•传统公共行政模式L基本思想:行政部门处于政治领导的正式控制之下并建立在官僚制的严格等级模式的基础之上,由常任,中立,和无个性特征的官员任职,只受公共利益的激励,不偏不倚地为任何政党服务,仅仅执行被政治官员确定的政策2.理论来源(七条原理)官僚化的组织原则;认为存在一种最佳工作方式并极力推崇科学管理原则,严格列出工作细节化程序;通过官僚制提供服务;信奉政治与行政二分,行政仅是执行命令的工具,政策或战略问题是政治领导人的职责范围;假定公务员个体的动力来源于对公共利益的忠诚和追求,那么公共服务的供给便是无私的;需要中立的,匿名的,终身制的且有能力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提供同样服务的职业官僚队伍;执行由他人提供的指令而无需为结果承担个人责任。

(精华版)朱立言-公共管理概论

(精华版)朱立言-公共管理概论

公共管理学概论绪论公共管理通常可以理解为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或理解为公共组织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

它是在传统公共行政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其主要或核心部分仍然是政府管理活动。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一、管理的含义管理的这一定义具有如下基本含义:(l)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

管理者可以是以个人形式存在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管理的环境条件即指管理者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条件。

外部环境条件主要是指管理者所管理的组织和成员所面对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内部环境条件是管理者所管理的组织内部的状况,包括组织性质、组织制度、人员状况、组织技术水平、组织文化等。

(3) 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的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管理需要有效地动员和配置资源。

(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

(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的意义上,一方面,管理是管理者有目的和有意识的活动;另一方面,管理的主要作用对象是被管理者。

就这些方面而言,管理是管理者主观见之于被管理者客观的活动,是典型的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管理具有两重性:一是它的自然属性,反映其共性。

二是它的社会属性,反映其个性。

二、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基本活动及其功能。

就我国的管理实践,尤其是公共管理的实践来看,可以把管理的职能主要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1.计划职能计划职能就是明确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各分支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的活动。

计划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首要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

计划职能的特点主要有:预先性;预测性;评价性;调整性。

2.组织职能组织职能是管理者按照组织的特点和原则,通过组织设计,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并使之有效运行,以实现目标的活动。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

论我国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论我国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论我国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柳宝珠随着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

一现代社会的公共管理主体,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以政府为核心、由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组织系统。

政府基本属性和职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表现,以及当代公共事务变化发展的趋势,决定了作为公共组织最重要构成部分的政府组织,是公共管理的首要主体,也是公共管理的核心。

政府公共管理主体的首要地位,不仅决定于政府的本质属性以及政府与市场基本关系的根本要求,而且还具体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变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管理的需求上。

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非政治性公共事务的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作为涉及社会全体公众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其基本内涵有政治性事务、经济性事务和狭义社会性事务。

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农耕经济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简单,占居社会主要地位的是政治性公共事务,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也主要集中在这一范围内并体现为阶级性极强的政治统治,而在当代,随着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多样化的要求,使原先许多属于个人的、市场的事务具有了公共的性质,进入了社会公共事务的领域;另一方面是随着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以及国家内部阶级对抗的相对减弱,政治性公共事务相对减少,从而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事务呈现了非政治性公共事务不断扩大的发展势头。

公共事务必须由社会公共组织来进行协调和管理,而政府正是社会中基于管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最基本的公共机构。

因此,伴随着非政治性公共事务的增加,统筹管理这些公共事务的职能也必然并首先进入政府领域,使政府职能的内容和范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阶级统治职能相对的社会管理职能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为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增进新的具体的内容。

(完整版)公共治理理论

(完整版)公共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产生背景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生的社会、经济和管理危机,推动了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范式变革。

2、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政府公共管理的范围日趋扩展规模不断扩大,公共行政获得了相对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地位。

3、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

4、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5、西方学者的努力和众多社会组织集团的迅速成长。

治理的含义1、治理的基本含义:“治理”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

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治管理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

它特别地关注在一个限定的领域内维持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政治权威的作用和对行政权力的运用。

2、罗茨(R.Rhodes)关于治理的六种不同定义:a.作为最小国家的管理活动的治理,它指的是国家削减公共开支,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b.作为公司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指导、控制和监督企业运行的组织体制;c.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将市场的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的公共服务;d.作为善治的治理,它指的是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e.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它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f.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它指的是建立在信任与互利基础上的社会协调网络。

3、格里•斯托克(GerryStoker)关于治理的五种观点a.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

b.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

c.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

d.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

e.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

公共管理选择题

公共管理选择题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在消费上,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是()A.竞争性B.排他性C.自然垄断性D.顾客导向性答案:C2.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是()A.公共性B.历史性C.政策引导性D.管理参与性答案:A3.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相同之处是()A.管理的一般职能B.管理的性质C.管理的使命D.责任的性质答案:A4.按照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公共管理资源与公共管理手段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建构的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

其中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公共危机管理B.传统行政管理方法C.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技术D.当代公共管理治理的新工具答案:C5.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者们由于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取向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研究途径。

美国著名学者波齐曼主张的研究途径是()A.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管理途径C.政治途径D.法律途径答案:A6.通过分析公共管理人员怎样进行实际操作进行研究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是()A.案例分析法B.实体分析法C.系统分析法D.实践抽象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20世纪70年代出现并成为了公共行政学中主流学派的是()A.新公共行政学B.行为科学C.政策科学D.公共政策分析答案:CD2.公共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

按照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可以划分为(AB)A.纯公共产品 B.准公共产品C.有形的公共产品 D.无形的公共产品3.威尔逊(Woodrow Wilson)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要困难。

为了使政府不走弯路,他把政府划分为两个领域(spheres)即()A.政治B.行政C.治理 D.公共服务答案:AB4.戴维·H·罗森布鲁姆在《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中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A.管理途径B.政治途径C.法律途径D.组织命令途径答案:ABC5.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实践抽象法B.实体分析法C.实验法D.系统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答案:ABCD6.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B·Denhardt)把公共行政学理论概括为()A.政治与行政B.官僚机构与民主政治C.组织与管理D.理论与实践E.公共组织理论答案:ABCDE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政治—行政”二分理论的人物是()A.威尔逊B.韦伯C.泰勒D.西蒙答案:A2.组织成员对命令的服从仅仅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感召力和煽动力的组织是()A.神秘化组织B.传统组织C.合理—合法化组织D.商业组织答案:A3.第一次运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公共行政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将公共行政学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的学者是()A.古利克B.厄威克C.福莱特D.伦纳德·D·怀特答案:D4.揭示了政府机构不断膨胀的两大动力:“一是官员想要增加的是下属而不是对手;二是官员们相互之间制造工作”这一理论的是()A.帕金森定律B.公共选择理论C.瓦格纳的理论D.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理论答案:A5.提出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的理论是()A.新公共管理理论B.新公共服务理论C.公共治理理论D.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答案:C6.提出公民的需要就像“顾客”的需要的公共管理理论是()A.传统的行政管理理论B.新公共管理理论C.公共治理理论D.新公共服务理论答案:B7.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A.公共经济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B.公共行政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C.公共服务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D.公共责任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答案:B8.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是()A.产权理论、演化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B.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C.演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产权理论D.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答案:D9.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最明显的动因是()A.政府和社会的需要B.政府和财政的需要C.社会和经济的需要D.财政和经济的需要答案:D10.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初期的改革对象主要是()A.政府内部管理的模式和方法B.公共部门私有化C.公共服务代理化D.建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伙伴关系答案:A11.“新公共管理”最初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欧洲现象,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行政改革实践中的()A.政治途径B.法律途径C.管理主义D.宪政主义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新公共管理蕴涵的两大管理基本理念是()A.管理的自由化B.管理的市场化C.管理的多元化D.管理的政府垄断化答案:AB2.随着政府职能与支出的不断扩张,公共选择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包括()A.组织类型的理性选择B.市场机制与个人选择C.分权化政府D.自由化答案:ABCD3.下列学者中,没有提及公共治理理论的学者是()A.詹姆斯·N·罗泽瑙B.R.罗茨C.H.西蒙D.格里·斯托克答案:BCD4.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容包括()A.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B.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C.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D.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答案:ABCD5.公共治理关于多元公共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包括()A.权力依赖关系B.互动的伙伴关系C.互相的监督关系D.权力的层级关系答案:AB6.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建构包括()A.怀特的系统化行政理论B.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学化行政管理原则C.福莱特的动态化行政管理理论D.公共选择理论答案:ABC第三章公共组织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是(D)A.权威性 B.独占性 C.政治性 D.公共性2.被称为“军队型组织”,又是最常被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是(A)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矩阵制3.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B)A.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C.准政府组织D.事业单位4.下列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A.国务院B.妇联C.红十字会D.共青团答案:C5.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创建科层制理论的是()A.泰勒B.韦伯C.梅奥D.法约尔答案:B6.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是()A.民间性B.志愿性C.非分配性约束D.公共性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组织的物质要素包括()A.目标B.人员C.经费D.物资设备答案:BCD2.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矩阵制答案:ABCD3.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非政府性B.组织性C.非营利性D.自治性答案:ABCD4.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中的准政府组织的是()A.居委会B.工会C.福利院D.中国气象局答案:AB5.在我国,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政治性B.非经济性C.营利性D.政府主办并主管答案:ABD6.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有()A.组织标准化B.公、私分明化C.工作秩序化D.管理规范化答案:ACD第四章公共领导一、单项选择题1.领导连续流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管理学家坦南鲍姆和()A.施米特B.利克特C.布莱克D.罗伯特答案:A2.强调没有唯一的绝对的合理领导方式,领导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环境三因素之间的互动的领导理论是()A.特质理论B.行为理论C.权变理论D.变革型理论答案:C3.根据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可以将行政组织体制划分为(A)A.首长制与委员会制B.层级制与职能制C.集权制与分权制D.完整制与分离制4.领导机关中平行地设置若干部门,如国务院设各部、委、办;省政府设各厅、局等,这种领导体制属于()A.层级制B.职能制C.分权制D.首长制答案:B5.当事情已经按照它固有的规律运行的时候,领导者就不要再左右它,而是让它按自己的方式进行,这种领导方式属于(D)A.集权型领导方式B.民主型领导方式C.参与型领导方式D.放任型领导方式6.公共领导者素质的核心是()A.领导能力B.领导沟通C.领导激励D.领导协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导向、统领的作用B.影响、表率的作用C.协调、沟通的作用D.迎接挑战、引发变革的作用答案:ABCD2.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西方经典领导理论主要有()A.领导魅力理论B.权变理论C.行为理论D.特质理论答案:BCD3.领导协调需要遵循的原则有()A.以人为本B.求同存异C.互惠双赢D.灵活机动答案:ABCD4.在《身在高层——世界上最卓越的领导者》中提出:“领导=建立关系=沟通”这个公式的美国学者是(BD)A.弗雷德·菲德勒B.戴维·平卡斯C.马克斯·韦伯D.尼克·得波尼斯5.下面属于有效的沟通形式的有(ABCD)A.口头形式B.书面形式C.非语言形式D.电子媒介形式6.与领导的执政能力相关的因素包括(ABD)A.政府所具有的强制力B.政府存在的合法性C.领导方式D.民众的支持第五章公共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问题特征的是()A.选择性B.动态性C.时效性D.静态性答案:D2.在下列选项中,既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的是()A.政策议程B.政策沟通C.政策执行D.政策评估答案:C3.政策生态环境可以分为()A.经济资源环境与政治法治环境B.社会总环境与工作环境C.社会文化环境与国际环境D.输入—输出环境答案:B4.公共政策发展对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是(D)A.公共政策对公共管理的价值进行规制和调节B.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C.公共决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又贯穿于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D.实现公共管理价值导向与建构公共管理运作平台5.公共政策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发挥的主要功能不包括(C)A.行为引导功能B.利益协调与分配功能C.行为限制功能D.调控和规制功能6.选择政策工具的基础原则是(A)A.以公共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B.以个人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C.以团体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D.以群体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依据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可区分为(ABD)A.自愿性工具B.混合性工具C.服务性工具D.强制性工具2.霍莱特和拉米什构建政策工具选择模型的变量包括(BC)A.国家财富B.国家能力C.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D.政策子系统的抽象程度3.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又是现代政策分析的中心环节的是()A.公共政策问题的出现B.公共政策问题的建C.公共政策问题的确立D.公共政策问题的解决答案:BC4.科布提出的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包括(ABC)A.外在创始型B.政治动员型C.内在创始型D.合力推进型5.公共政策制定的微观流程包括的环节有(ABD)A.发现问题B.确立目标C.方案拟订、评估与抉择D.政策合法化6.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可体现为(AD)A.形式上的合法性B.内容上的合法性C.执行上的合法性D.实质上的合法性第六章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人力资源区别于其他一切资源的最根本的特征是(D)A.再生性B.社会性C.生物性D.能动性2.通过霍桑实验,形成人际关系学派,奠定行为主义理论基础的学者是()A.梅奥B.马斯洛C.弗鲁姆D.麦格雷戈答案:A3.20世纪80年代,起因于对日本管理模式的研究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B)A.科学管理理论B.企业文化理论C.现代管理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4.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交叉方式来全面评价员工绩效的评估方法是(B)A.目标管理评估法B.360度评估法C.行为对照表法D.行为锚定评价法5.中国开始探索公务员制度的时间是(C)年 A.1988 B.1992 C.1993 D.19786.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始于19世纪中叶的()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科学管理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巴纳德2.绩效评估的功能包括()A.控制功能B.激励功能C.开发功能D.沟通功能答案:ABCD3.影响薪酬制定的内在因素有()A.职员的工作性质和劳动量B.年龄和工龄C.组织的经营和财务状况D.工作的时间性和危险性答案:ABCD4.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有(ABD)A.政治中立B.政务类与业务类公务员分类管理C.党管干部D.公开考试择优录用5.在我国,国家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形式包括()A.调任B.轮换C.转任D.挂职锻炼答案:ACD6.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A.政治回应B.组织效率C.个人权利D.社会公平答案:ABCD第七章公共预算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的预算年度为()A.6个月B.12个月C.3个月D.9个月答案:B2.在中国,公共预算的审计作为预算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承担者是()A.人大预算监督/工作委员会B.财政部门C.发展改革委员会D.审计部门答案:D3.省级预算执行的组织领导机关是()A.审计厅B.中央人民政府C.财政厅D.省人民政府答案:D4.对政府决算进行审查和批准的部门是()A.司法部门B.行政部门C.立法部门D.监督部门答案:C5.政府决算审查的具体形式不包括()A.自审B.联审互查C.上级部门审查D.公审答案:D6.以下不属于基层单位决算报告按数字内容进行划分的是()A.决算数字B.预算数字C.会计数字D.基本数字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阿伦·希克把政府预算的职能划分为()A.计划B.管理C.控制D.协调答案:AB2.阿伦·希克认为公共预算包括的要素有()A.资源发现B.资源申请C.资源分配D.资源保护答案:BCD3.中国的一个完整的预算周期所包括的阶段有()A.预算编制B.批准C.执行D.审计和评估答案:ABCD4.政府预算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A.人员支出B.公用支出C.项目支出D.资源支出答案:ABC5.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包括()A.税收部门B.海关C.中国人民银行D.各专业银行答案:ABCD6.地方政府收入预算的执行部门主要是()A.税务部门B.财政部门C.审计部门D.海关答案:ABD第八章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中,不在中国目前划分的范围之内的是()A.国际标准B.国家标准C.行业标准D.地方标准答案:A2.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的是(D)A.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B.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C.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合理D.向社会及时发布大量有价值的政务信息,引导企业自主走向市场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方法的是()A.简化法B.统一法C.排列法D.组合法答案:C4.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管理过程的学科理论是()A.管理哲学说B.系统方法说C.管理过程说D.管理活动说答案:C5.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西方国家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是(A)A.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有效利用资源B.推行市场化的政策取向C.重点建设数据库资源,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D.完善政务信息政策法规6.主要工作是汇集信息,将提取的政务信息进行汇合、集中,这属于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的()A.准备阶段B.综合整理阶段C.实施阶段D.评估阶段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政务信息公开的原则包括(ABCD)A.合法性原则B.及时性原则C.真实性原则D.利益平衡原则和不收费原则2.信息资源管理具体业务工作等活动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主要包括()A.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B.信息技术专业人才C.信息管理专业人才D.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答案:BC3.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的渠道包括()A.行文渠道B.媒体渠道C.机构性渠道D.制度性渠道答案:ABD4.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包括()A.机制框架B.经济框架C.建设工程框架D.建设内容框架答案:ABCD5.政务信息采集的基本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检索法D.与会法答案:ACD6.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框架包括()A.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B.政务信息机构组织管理法律制度C.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法律制度D.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ABCD第九章公共危机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突发事件可以按照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进行分类。

公共管理案例论述答案

公共管理案例论述答案

三、判断选择题1、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A2、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公共管理则是具体A3、P途径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程,而是受管理主义的影响,B4、公共部门改革内容的一般性、普遍性,是不同国家的公共部门改革,B5、政府职能的内容、范围和行为方式来源于社会的需求,政府职能是不变化的。

B6、公共领导是指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A7、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人为中心,把人看做是一种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B8、公共政策制定包括该政策方案规划设计、政策形成到政策合法化在内的一系列步骤A9、领导协调就是领导者的个体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对领导方式的把握程度B10、公共组织是以实现私人利益为目的,以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B1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差别在于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运作”,B12、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B13、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种要素的一种特定安排,A14、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是指对某一特定的职务作出明确规定,A15、公共部门评估是根据绩效目标,运用评估指标和科学的评估方法,,按照一定评估B一、单项选择题1、在消费上,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特征的是什么C、自然垄断性2、哪种理论提出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C、公共治理理论3、根据政事分开的基本原则进行事业单位改革,D、国有企业4、下列哪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行为主义时代的代表人物? C、梅奥5、科层制组织中,作业是根据工作类型和目的进行划分A、专门化6、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D、公共性7、强调没有唯一的绝对的合理领导方式, C、权变理论8、政策制定的首要环节是什么? B、确立问题9、公共管理绩效质的标准的核心是指公共服务与公共D、公众物质和精神需求10、领导机关中平行地设置若干部门,如国务院设各部、委、办;B、职能制1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对象是哪项? D、公共管理活动12、提出公民的需要就像“顾客”B、新公共管理理论13、马克思·韦伯从组织体制角度为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创立理论框架,A、官僚制理论14、设计薪酬制度和进行薪酬管理必须首要考虑的是哪项因素? C、公平性15、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D、政策制定16、哪一种组织结构常常被军队采用,被称为“军队型组织”A、直线制17、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制中,公共部门对消费者负责B、委托代理关系18、非营利组织的哪种特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A、非分配性约束19、公共政策制定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C、政策方案拟定20、政府处理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是什么职能? D、社会管理职能21、哪位学者第一次运用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公共行政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D、怀特22、早期的公共行政学者主要采用研究途径是什么? C、制度或法理23、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和技术化B、科学管理之父24、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阐述的理论是什么?B、政治行政二分理论25、以下哪种方法是通过直接参与某项工作,从而细致、深入地体验、A、工作实践法26、根据权力集中的程度和行使的特点划分,属于哪种公共领导体制?B、集权制和分权制27、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相互讨论A、德尔菲法28、1979年撒切尔政府开展了什么改革方案推动了公共部门绩效C、雷纳评审29、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对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A、定量分析方法30、在行政首长领导下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C、直线职能制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全2、公共治理关于多元公共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包括哪些?AB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全4、领导能力包含哪些内容?ABD5、职务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全6、公共组织纵向结构的层级制优点包括哪些?ABCE7、公共政策制定的微观流程包括的环节有哪些?ABCD8、公共政策制定的工具分为哪些类型? ADE9、公共政策定性分析方法包含哪些? ABCE10、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中的准政府组织的是哪些ABA、居委会B、工会11、随着政府职能与支出的不断扩张,公共选择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包括哪些?全12、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差别主要表现哪些方面?ABCD13、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包含哪些?全14、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BC15、领导能力发挥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ABE16、领导方式有哪些类型?ACD17、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哪些?ABCD18、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流程包括哪些? AC19、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AE20、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过程主要表现为哪些阶段? ACE21、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价值因素有哪些? ABCD22、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哪些?全23、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包括什么?全24、广义的薪酬的构成有哪些?全25、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又是现代政策分析的中心环节的是以下哪个阶段?BC26、科层制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全27、政府沟通的障碍包括哪些? ACE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ABCD29、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过程组织实施阶段包含哪些? BCDE30、西方国家公共部门改革的特点包括哪些?全案例1从双汇瘦肉精到上海染色馒头,答: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两大根本性瓶颈问题,两类失灵相互作用,产生叠加效应,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高发频发。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复习题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考试复习题

一、多项选择题1、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理论,下列属于公共权利的特征的是:①社会性②政治性③综合性④约束性2、公共组织的特征有:①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②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③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④活动具有政治性⑤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组织行为结果评判较困难⑥具有一定的独占性3、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②强制性③非营利性④服务性4、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有:①公共需求②主体意识③政府能力④社会发育程度5、下列产品中,适合混合提供的产品有(BDE )A邮政B教育C气象D医疗E体育6、承担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机构有:①政府专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基层部门,如我国的民政部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专业管理部门②业务涉及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内容的政府部门,如物价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等③从事监督、评估和协调等管理工作的非营利组织,如当代西方教育领域中的专门的非政府性质的联合会、评估机构等④直接从事公共事业产品提供的部门,如我国目前的各种非政府组织,事业单位和一些特殊的或承担公共产品生产的企业单位7、政府职能的特征:①整体性②适应性③差异性④统一性8、事业单位的特征:①服务性②公益性③实体性④公有性9、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运行特点有:①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②事业的活动由国家直接负责③事业单位经费由国家财政供给④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10、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方法包括:①行政方法②经济方法③法律方法11、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柔性方法有:①行政指导②公共事业管理合同③行政授权④行政委托⑤情感方法和心理方法12、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战略规划的SWOT分析包括:①S优势②W弱点③O机会或机遇④T 威胁13、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形成的因素有: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的较显著的变化③技术的发展④国际间交往和关系的变化发展14、公共事业中公共财产和资源的类别包括:①公共设施、公共产品②公共信息资源③公共人力资源15、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提出者包括:①政治领袖或政治领导人②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③大众传媒16、公共支出的原则包括:①公平原则②效益原则③稳定原则17、以公众对政府的期待为标准,公共事业管理责任可以分为:①回应②弹性③胜任能力④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⑤廉洁18、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控制机制包括:①行政控制机制②立法控制机制③司法控制机制④公民参与控制机制19、公民参与的基本方式有:①公开听证②民意调查③咨询委员会④利益群体20、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制度建设的内容有:①建立完善的法律框架②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履行机制③行为守则④公民参与21、确认公共产品的两个标准:①非排他性②非竞争性22、非政府组织的特点:①组织性或正规性②民间性或非政府性③非营利性④自治性⑤自愿性⑥非政治性⑦非宗教性23、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有:①道德建设驱动自律②制度建设推动自律24、公共部门绩效的基本指标包括:①经济②效率③效果④公平二、概念题4’×5:1、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西方行政学说》完整版复习资料

《西方行政学说》完整版复习资料

西方行政学说》期末复习指导书---填空题一、填充题1.从学科发展历史来看,行政学是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P32.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从行政学研究的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界定。

P133.韦伯是最早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因此,有人把韦伯称作组织理论之父。

P364.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科学管理运动密切相关的,而对于这场运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影响的乃是泰勒。

P405.泰勒所谓的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工作而又愿意努力干的人。

P426.法约尔对于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的。

P507.怀特作为西方行政学的奠基人,尤其擅长人事行政问题的研究。

他坚信行政管理存在着一些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原则。

P658.怀特指出,端正官纪应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进行,这两个途径要相互补充,灵活运用。

P759.综观古利克的整个行政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它明显具有一体化和实践性的特征。

P9610.古利克的个人兴趣一直都主要在公共财政、人事和城市政府这些领域。

P9411.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职能组成:计划,组织和控制。

P10312.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对组织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

P11113.在行政学研究中,西蒙是以事实与价值因素的区别为其方法论的出发点。

区分这两种因素的理论依据是逻辑实证主义学派的知识理论。

P12614.林德布洛姆对渐进分析的层次进行了划分,即划分为简单的渐进分析、断续的渐进分析和策略分析三个层次。

P15015.沃尔多著有《公共行政的事业》等大量行政学名著,是西方新公共行政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

P16616.里格斯基于对不同社会形态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及文化、历史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比较研究,而创立了行政生态学这个重要的行政学分支学科的。

P18517.行政生态学是以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私人管理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私人管理自我国设置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教育以来,有关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私人管理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争论一直不断。

直至今天依然是基本概念混乱不清,基础理论肤浅薄弱,学术论著自相矛盾的现象相当普遍。

本文试图规范澄清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私人管理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理顺三者的相互关系,以促进我国的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教育和研究健康深入发展。

一、公共管理概念何谓公共管理?有人认为,公共管理(学)就是行政管理(学)。

例如,夏书章教授就是这样看的。

他指出,行政管理学是从西方引进的,英文为administration,意为行政、管理,因此,有人把它译为行政学,有人把它译为行政管理学。

因为行政天生具有公共性特质,因此,英文administration前通常有PUbIie加以限制、形容和修饰,所以,有人也把它译为公共行政学,有人译为公共管理学。

⑴我理解夏老的意思,公共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仅仅是个译名不同的问题,并无实质性的内容差别。

如果我的理解是夏老的本意。

那么,有几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

其一,假定行政、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过去在外国表达的可能是同一个对象的含义,但是也不是对国外在这一个领域全部研究现状和历史的全面概括,至少它没有能够概括进去国外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全球治理等理论。

其二,既然我们把外国在这个方面的理论引进国内,那就遇到一个与中国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问题,而夏老的看法没有完成这项工作。

其三,当前中国教育部在专业设置上把公共管理设为一级学科,把行政管理置于公共管理之下设为二级学科,表达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有差别的意向,此时再把行政管理等同于公共管理,值得商榷。

当然,夏老强调公共管理就是行政管理不仅在译文上有他的道理,而且在实践中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行政管理即政府管理确实在公共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舍弃政府的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只是一句空话。

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

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

横向分权:公共组织的权力体系逐步由单纯 的直线型权力关系向直线权力关系和参谋权 力关系并存的状态转变。 纵向分权:在权力分配上,体现集权与分权 相融合的趋势.
2013-7-9 40
公共组织 非公共组织
组织变革
科层制
2013-7-9 41
第四节 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 一、科层制的基本特征 科层制组织的特征 组织标准化:分工专业化、工作指标化、人员统一化 工作秩序化:命令服从关系、信息沟通关系等 管理规范化: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为指导、
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明确每一个成员的职权范围和协作 形式、精确计算组织成员的工作成果.
2013-7-9 34
第四节 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
三、公共组织的变革
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 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 (1)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由以 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 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 (2)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由保 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 为主的方向转移 35
一、科层制的基本特征 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实现劳动分工,明确规定每一个成员的权力
和责任,并且把这些责任和权力作为正式职责
而使之合法化; 各种公职或职位格的隶属关系,形成一 个指挥链或者等级体系;
2013-7-9 27
第四节 传统公共组织的困境与变革
2013-7-9 7
非公共组织
追求私人利益 提供私人产品 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 遵循价值规律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主体: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性质
公共组织性质
社会性
权威性
法制性
系统性 主动性
2013-7-9 8

第三讲公共关系主体讲稿

第三讲公共关系主体讲稿

第三讲公共关系主体讲稿一、引言1.1 背景介绍公共关系是指组织与其内外部公众之间相互沟通、理解、合作和互动的过程。

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以达到组织的目标和公众的利益。

1.2 本讲目标本讲的主要目标是介绍公共关系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

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发展公共关系,提高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效果。

二、公共关系主体的角色和作用2.1 政府在公共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在公共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在公共关系中,政府需要加强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建立信任和共识,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和引导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保护公众的权益和利益。

同时,政府还需要对公众的意见和反馈进行及时回应,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政府在公共关系中的角色是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2.2 企业在公共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公共关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在公共关系中,企业需要与公众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关系,以获取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公众利益和环境保护等方式,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形象,提升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同时,企业还需要根据公众需求调整和改进产品和服务,提供满足公众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只有与公众保持良好的关系,企业才能够获得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

2.3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非营利组织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存在的组织,它们在公共关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目标是为公众提供便利和服务,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与政府和企业合作,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非营利组织还可以通过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某一特定领域的认知和了解,引导公众对该领域问题的关注和关心。

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的主体
B-中国国情分类(公办/民办): 公办的非营利组织是指由政府主办、不以营利为目的、以推进社会公益事业为宗旨的社会组织。从层次角度而言,还可分为中央、地方以及基层政府主办的非营利组织。 民办的非营利组织是指由民间主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机构。民办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可分为以下类型: 1、慈善机构。如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基金会。 2、社会福利机构。如民间兴办的养老院、医疗康复中心、孤儿院。 3、文化教育事业。如各类民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中专等等。 4、财团(基金会)机构。这是通过接受中央、地方政府的财政援助或者个人委托的专项基金,而成立的财团(基金会),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5、群众团体。这是由群众自愿组合而成立的各种团体,如同学会、老乡会、动物保护协会、球迷协会,等等。
缺点:
容易形成地方的块块分割,不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添加标题
容易形成地方主义,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宏观控制。
添加标题
各层级行政首长管辖事务过多,责重事繁,难于事事精通;
添加标题
公共组织的横向结构
按业务性质分工 按业务性质分工,是指按公共管理 的业务性质异同来组成公共组织单位。 例如:财政、外交等均为不同的业务, 就以此为基础,设置不同的单位。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类型与作用
添加标题
政治学意义上的政府,统治集团借以实现其统治意志的政治机关。
添加标题
行政学意义上的政府,专指根据官僚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关。
添加标题
社会学意义上的政府,指社会组织的一种,它与一般的社会组织如家庭相比,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综上所述,政府是指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机关,是国家表达意志、发布命令和处理事务的机关。 广义的政府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所有机关,包括国家的立法、司法与行政机关。其中立法机关负责制定法律,行政机关负责执行法律,司法机关负责运用法律审判案件。 狭义的政府仅仅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即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关体系,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这里所研究的对象主要就是狭义的政府。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公共管理基础理论

3、我国旳公共财政之路 199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建
设公共财政旳要求; 党旳十五届五中全会《提议》明确将建立
公共财政初步框架作为“十五”时期财政 改革旳主要目旳; 党旳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 了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旳改革目旳。由此看 来,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相应旳公共财政制 度配合已经成为共识。 总体来讲,财政运营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 旳生产建设财政,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旳公共财政。
(一)公共经济基础理论
1、市场经济中旳政府 (1)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旳原因:公共产品
垄断 外部影响 非对称信息
2)、市场失灵旳体现 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外部负效应问题 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旳形成 失业问题 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资源旳过分使用
(2)、政府旳经济职能与政府失灵 1)、政府旳经济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管理者,是指在当代民主国家,是经 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 公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旳公职人员。
1、公共管理者旳角色。 (1)执行与捍卫宪法旳角色。 (2)人民受托者旳角色。 (3)贤明少数旳角色。 (4)平衡轮旳角色。 (5)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旳角色。
2、公共管理者旳技能 (1)技术性技能 (2)人际关系技能 (3)概念化技能 (4)诊疗技能 (5)沟通技能
2)、三个部门旳协作与配合
领域 活动主体
第一部门
政治 政府组织
第二部门 经济 营利组织
提供主要物品
主要资源起 源
主要组织目 旳
垄断性公共 物品 强制性税收
公共利益
私人物品 销售收入 私人利益
第三部门
社会
非获利组 织
非垄断性公 共物品 捐赠、拨款、 收费 集体利益

公共管理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公共事务涉及全体社会公众生活质量与共同利益得一系列活动,即这些活动得实际结果、公共事务得基本特征:1)公益性。

公共事务得受益者就是全体社会公众。

公共事务所提供得物品与服务由全体公众享用,就是社会发展必不可缺少得条件。

因此,公共事务得公益性反应社会整体得公共利益。

2)非营利性、就是指公共事务有关得管理与服务不能以营利为目得。

公共事务得公益性决定了一般情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提供得物品与服务时不需要付费得。

有时为了弥补服务过程中产生得经费不足,或平衡享受物品与服务方面得实际差异,也会采取收费得办法,但绝不就是以营利为目得。

3)规模性。

第一公共事务对社会整体而言就是不可分割得,虽然有技术因素,但主要就是强调“共同”得特质;公共事务得范围十分庞大,覆盖全社会得公共事务需要大量得投入,而且大部分属于经常性支出,同时,公共事务得某些内容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体现出一定得效益。

公共事务得规模性要求较强得投资能力。

3)阶级性。

由于人类得相当长得时期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共同利益中必然包括统治阶级得利益要求,公共事务得具体要求也要满足阶级得需要、从阶级得角度瞧,公共事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反映长期历史发展得客观要求;另一类就是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级得特殊要求。

它得变动往往取决于统治阶级对社会整体利益得认识与判断。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就是指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得物品、非竞争性就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得消费不会减少她对其她消费者得供应;非排她性就是指从物品得所有关系来瞧,同一物品不仅供其占有者来消费,无法排斥占有者以外得人来消费。

依据不同得标准,公共物品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主要包括:1)纯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

凡就是满足消费上得非排她性等特征得物品时纯公共物品;凡就是不能严格满足非排她性等特征得公共物品就是准公共物品。

2)有形得公共物品与无形得公共物品。

有形得公共物品指瞧得见、摸得着得公共物品;无形得公共物品就是指政府提供得法律、政策与制度等一类服务。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看完考试必过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看完考试必过

公共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看完考试必过公共管理学复一、公共管理:是关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二、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都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实施具体方案、监控和评估执行过程,都要对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组织资源、信息资源等内部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管理目标,都要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方法和技术也大同小异。

不同点:1.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目标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3.制衡性与自主性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三、公共领域的变化1.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稳定地扩大2.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3.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四、传统行政学的局限1.理论框架局限2.管理主体局限3.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4.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六、公共物品: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七、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和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八、公共管理的组成要素: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2.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3.公共管理的首要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4.公共管理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具有复杂性、差同性、变动性。

九、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XXX)1.公共政策途径(P途径):强调与政策阐发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有密切的关系。

P途径的特征:1.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2.重视非量化和实物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3.强调与政策分析相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2.企业管理途径(B途径):主张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思潮是其代表。

B途径的特征:1.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2.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3.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4.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公共部门治理与公共管理

公共部门治理与公共管理

公共部门治理与公共管理公共部门治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各方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过程,旨在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公共管理则是在公共部门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政策、规划和实施项目、监督和评估等方式来管理和运作公共事务。

公共部门治理与公共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人民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一、公共部门治理的重要性公共部门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公共利益:公共部门应该以公众利益为导向,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公共部门治理的有效性决定了这些服务的便捷性和质量。

2. 有效分配资源:公共部门具有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社会不公平的潜力。

因此,公共部门治理需要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并预防腐败和滥用职权等问题的发生。

3. 促进社会发展:公共部门的决策和行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良好的公共部门治理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的福祉。

二、公共管理的挑战与应对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针对性的应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及应对措施:1. 参与度不足:公共管理需要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参与,但现实中常常缺乏充分的参与和民众的反馈机制。

应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增加公众对决策的参与度,充分考虑不同利益方的需求。

2. 资源短缺:很多公共管理项目受到资金、人力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应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公共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3. 制度建设不完善:公共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章制度,但现实中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备、执行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应加强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评估。

三、公共部门治理的实践与创新在公共部门治理的实践中,不断的创新是提高治理效能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公共部门治理的实践和创新方式:1. 引入科技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公共管理伦理导论

公共管理伦理导论
202X
公共管理伦理 导论
第一讲
目录
CONTENTS
01 析概念 02 寻背景 03 探实质 04 明事理
添加标题
析概念
添加标题
伦理 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伦理
01
一、伦理(Ethics)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 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4
㈠伦理的涵义
慧的爱。希腊字philia的意思是爱和朋友,sophia的意思是智慧。 哲学的三个基本领域: 认识论(epistemology,研究知识的学问) 形而上学(metaethics,研究实在本性的学问) 伦理学(ethics,研究道德的学问)
3.学科形态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元伦理学(metaethics) ——
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 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 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案例:“就近入学的疑惑”
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的程序方 式
公共管理的价值立 场。
(1)谁制定了这项政策?谁有权分配教育资源? 谁对这项政策拥有解释权?
(2)资源分配是如何实施的?谁制定了分配程序? 谁执行这些程序?
价值观念的实现方式和道德美德如何塑造成型的理论学科。
35
㈣伦理学
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关于道德的学说和理 论体系。也称道德哲学:「philosophy of morality」或「moral
philosophy」 。
36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伦理学家”,《论语》 是世界上第一部“伦理学著作”。
7
伦理的现代涵义:
伦理:指行为事实如何的规律(moral principles) 和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standards of behavior)。

楚明锟-公共管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楚明锟-公共管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

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公共性:体现为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执掌公共权力,谋求公共利益,管理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

(它表明,公共性致力于实现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而不是单纯为某一个特定阶层或群体服务;公共管理不是一种统治方式,也不是一种政治控制的方式,而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所实施的公共管理,必须秉持公共精神,恪守公共价值,推出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进而实现公共利益。

)服务性:就是由公共部门来提供私人和社会无力或不愿提供的,却又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非排他性服务。

工具主义:人是社会化、组织化的人,组织是社会控制得以实现的有效工具,只得控制体系,尤其是内部控制的形态可以看做是人类社会控制形态的一个缩影。

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效率之间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效率的提高为社会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平的实现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基本保证。

正义途径:正义作为政治全力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共性在公共领域的体现,以及它的多元性特征决定了它可以作为平衡诸如公平、效率等多元价值的一种中心原则或途径。

服务价值:就是管理活动的服务化,同时,公共管理还需要把服务化的过程进一步向前推进,将之延展到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实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个体服务意识的普遍生成,使他们的行为合乎社会正义的标准,以形成服务的价值取向。

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它是公共管理主体在运行和发展中遵循公民至上理念,回应公民需求,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新型治理模式。

它的本质在于服务导向和公民本位。

政府: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和,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组织。

狭义的政府指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也就是广义政府中的行政机关,即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行使行政权力、执行行政职能、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组织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主体之间的关系
• 1、公共组织是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活动的主角,而政 府即是主角的主角, 具有合法性和强制性。政府与非政府 组织的关系应当是分工协作的关系,而非政府组织处于配 合、弥补的地位。 • 2、个人是公共组织的基本组成单位,没有个人则组织 无法形成。个人的力量会影响到组织的管理,特别是领导 者的力量。 • 3、公共组织是管理个人的载体,没有公共组织就没有 组织中的个人,更谈不上个人作用的发挥和管理活动的开 展。组织给予的个人的学习晋升机会,合理分工等因素影 响个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 4、公共组织中的个人利益必须依附于集体利益。


再见谢谢!
我国公共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 在中国的国家机构是从中央到地方,从上级到下级,形成垂直领导关系。全 国人民体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进行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由全国人民代表大全产生的国 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受全国人大的监督。各级权力机会是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由它产生各级政府、各级法院与检察院。国家机构按照民主 集中制的原则活动。 1、决定与执行的关系。人大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行使立法、重 大事项决定、选举和任免、监督等国家权力。人大制定的法律、作出的决定, “一府两院”必须执行。 2 2、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人大代表人民拥有对 “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权。“一府两院”必须依法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接受人大的监督。 3、协调一致开展工作的关系。人大与“一府两院”虽 然职责不同、分工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反映和实现人民的根本 利益,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在这一前 提下合理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既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避免 不必要的牵制,使各个国家机关既专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 作。 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正确理解和处 理好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国 家各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公共管理主体存在的问题
• 组织方面: • 强政府、硬行政手段、全方位管理、缺乏责任及低 行政效率是传统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随着经 , 济社会的发展转型,这一模式的弊端日渐明显。由于 政府失败,出现了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服务外包 的出现,依靠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 • 个人方面: • 行政领导的确定一般是按照中央提名,地方决定的 方式,形成垂直领导关系,下属参与较少,民主得 不到体现。
公共管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主讲人: 主讲人:
公共管理的主体
•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共公事物进行的管理 活动。公共管理主体包括以组织形式出现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又包括以个 人形式出现的领导者 被领导者和管理者。 国外对公共管理主体的界定,是 从“公共服务”活动来溯及体的,凡为“为追求公共利益服务的人员”就是公 共管理主体。典型代表是梅戈特女士,她说:“主体的划分很难有明确的界限,因 为我们对公共服务概念的理解大大扩展了。公共服务不仅包括政府的三个分 支(即立法、司法、行政) 部门,而且包括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个层 次包括非赢利部门。所以,公共管理的主体就成为所有追求为公共利益服务的 人员,无论这些服务是由政府履行还是非赢利机构执行. 国内从从“谁干什么”的思路来鉴定公共管理的主体:管理公共事务、提供 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主体。 三类主体:广义的政府组织(包括执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 以及政治协商机构即共产党、人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政府、政协) 和各种追求公共利益的、没有国家权力的非政府组织(公共事业单位、公益 性企业、自治组织、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以及个人 从国内和国际进行区分:国内组织、多国区域性组织、全球性组织
我国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关系
• • • • • • • • • 在我国,依据管理主体与公共权力中心的距离,可以将其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直接掌握公共权力处理公共事务的国家机关(广义的政府),也可称为权力 组织。 第二类是执政党,它在权力组织的形成和运行过程中有着正式的合法的重要的地位与作 用。 第三类是政治团体,它们与国家权力不具有正式的、直接的、法律的联系,但是也与 国家权力相关,如工会、妇联、共青团等。 第四类是依靠法律与政府授权来处理公共事物的公共部门,如各类事业单位等。 第五类是在政府指导下,由基层群众组成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 治组织。 第六类是不依靠公共权力来处理公共事务的民间组织,一般分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 业单位两类。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中介组织将伴随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成 为不可或缺的公共管理主体。可见随着与公共权力直接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主体所 处理的公共事务的性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政治性趋于减弱,而社会性趋于增强。 总之公共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开放式体系。目前,这一体系的构成是中 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部门、自治组织和 社会团体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这种公共管理的主体与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 主体范围不尽相同。
越南国家公共主体及其关系
• 越南最高权力体制一般被称为“四驾马车”,这是指总书记、国家主席、国会主席和 政府总理分别由四个人担任。党的总书记不兼任政权机关职务,2006年4月份召开的越 共十大上,其总书记也是差额选举出来的,这被称之为国际共运史上的破天荒。国家 主席是国家元首,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 国会主席领导国会,政府总理掌管行政。党权,军权,立法权与行政权有分工与制约。 四位领导人基本上五年一换。 在越南,国会是越南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任期五年,通常每年5~6月和10~11月间举行 两次例会,由国会常务委员会召集举行,每次40天左右,国会代表完全实行差额直接 的民主选举产生,国会代表有权就某一问题质询包括总理在内的任何一位政府成员, 质询场面向全国直播。每次国会会议总有一些部长收到质询,即使代表提问毫无道理, 部长也不能发火,甚至还得保持微笑。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 由国会代表选举产生,并对国会负责,向国会报告工作,国家主席任期与国会任期相 同。现任国家主席阮明哲,2006年6月就职。越南政府是国会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 执行机关。政府任期与国会任期相同,现任总理阮晋勇,于2006年6月越南第十一届国 会第九次会议上当选为总理,于2007年7月越南第十二届国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连任总 理。 越南在政治上逐步开放,解除党禁,允许多党制。2006年6月1日越南民主党宣布该党 复建,民主党是胡志明主席几十年前亲自批准创建的,过去曾经为争取越南独立建了 许多功勋。民主党的主席是五年前曾担任越共总书记的黎可飘。2001年4月,农德孟接 替他的总书记职务,他转而担任民主党主席。民主党的副主席是当今越南著名的民主 党领袖、民主党创建时的总书记黄明正。此外,越南国民党一些老党员,正在筹备复 建国民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