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休会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发展”的改革 目标 。这就 要求教师 改变 过于单一 的教学方 式, 积极探索 能够 充分体现 学生主体地位 , 高学生 自主创 提
新精神和 实践 能力 的教 学方式 , 使学 生由传统 的被动 学习
课 时, 计了有趣 的辩题 , 设 模拟表演 公民大会 的辩 论 , 形
变为在教师引导下的自 主探究、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学会
在此过程中应加 强引导, 并培养学生倾 听他人意见 的意识 。
现在新课程 正在 实施 , 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 , 我们面临 的 问题还很 多, 由此衍生的教学观念和 教学理论及方法, 是 指导我们教育教学的法宝 。 只要我们不断学习 , 正转变我 真
们的教学观念和行 为, 深入理解新课程精神 的实质 , 研究学

壳坛 论
2 0 年第8 总第8 期 ) 08 期( 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刘 玉才
兖州市第五 高级 中学, 山东 兖州 2 2 0 7 10
普通 高中课程改革实施 以来 , 广大历 史教师围绕新理念 、 新课标 、 新教材积极探索 教学改革 , 构建 了形式 多样 的课堂教
生, 或者一种新 的发 明创造, 往往都是从发现一个 问题开始
的。 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 的问题 意识 。 只有顽强地坚持这种问题 意识的人 , 才能很好地开动 脑筋 , 出创见 。问题意识是创造 性思维 的力量源泉 , 提 是创
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

八、 培养学生 自主探 究和合作交流能 力
协 作, 展个性 。 发
但是 ,我们也清 醒地看到 ,不少教师 在设计教学活 动 时, 并没有考虑学 生的实际能力与教学的实际需要 . 而是盲 目追 求活动 的多样化 , 分注重活动 的新颖性 , 重形式 , 过 只 不 重效果 , 存在 明显的形式主 义倾 向。教师为 了让学 生积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认识丰南一中吴永平新一轮课改大潮正在全国铺开,2008年河北省高一年级将全面使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新教材,新教材同老教材相比,从编写体例到内容设置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因此每一名历史教师,又都站在了崭新的教学起点上,新的理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接踵而来。

历史教材如何把握,高中历史教学路在何方?本人通过参加新教材培训,并结合自身研读新教材的实际,谈几点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认识。

一、新老教材的关系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已经用了十余年了(其间虽有增删修订,但都是小修小补,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动。

),其历史功用自不必说。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其缺点和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个人认为主要有:1.泛政治化功能过强。

高中五本历史教材中政治史的比重几乎占二分之一。

中国近代现代史中中共党史所占比例又近乎一半。

历史的阶级服务功能体现的太明显。

2.重理论轻史实内容枯燥乏味。

为了保证通史的连贯性,教材对很多历史内容都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粗糙而没有细节。

使历史只是流于文字,失去了其本有的生动与鲜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

同时也就不利于历史这一学科的发展。

3.与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实际脱离太远。

没有真正打开尘封的历史大门,没有让历史走进现实,也没有让现实溶入历史,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长时间久用同一模式的教材不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往往是一劳永逸。

一年备下课、写下教案,以后就周而复始的使用。

不利于知识的更新,更不利于教学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编写上打破了原有的章节体系,突破了王朝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

以模块为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历史合编为系统,组织性跳跃性强。

新教材在内容上的调整与创新有:1.增强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相联系的内容。

比如在必修课程《历史Ⅱ》中,增加了“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内容,以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

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首 先通过讲 述侵华 日军的罪 行让学生认 识到 灭亡 中国、称 霸西 太
适应 科技发展 和社会 文化变迁 的需要 ,也 是全 面推 进素质 教育 的
必然 要求。 每位教 师都是新课 程改革 实践的参 与者和 实践者 , 为 作 高 中历史一线教 师 , 我把 教学上 的点滴心得 写出来 。 同行 商榷。 与
碍 , 时又紧 、 务又重 , 课 任 高中新课程 不得不 负重而 行
! 新 颖 的教 学 方 式使 用 问题
历史 教材是历 史课程资源 的核心 ,是进行 历史课 程教 学的基 础, 合理 利用与开 发历史教 材 。 必须 吃透 教材 。就高 中历史课 程而 言 ,教材 编写体 系有 了根本 改变 ,不再 像 旧教 材那样 以时 间为线 索 , 照通 史的模式 , 按 从古到 今 , 中国写到世 界 , 从 把政 治 、 经济 、 文 化、 思想 等方面的 内容放在 同一朝代 的章节里 。 而是 以 “ 专题 ” 的形 式 , 古今 中外的历 史编 成政 洽史 、 将 经济 史 、 化史 三个 必修 和数 文 个 选修 教材 , 这有助 于从 多视 角 、 多层次 、 多渠 道揭 示人 类历 史发 展 的基本过 程。 它克服 了旧版教 材内容繁 乱的弊端 , 注重 了知识的 整体性。 这样 更接近于 大学历史 专业的学 习 , 也有助 于学生 能够 系 统 地掌握某 一专题 的历史知识 、因此 , 我首先 对教材结 构 , 文 内 课
容 有一个 总体认识 : 对照课标 , 出教 学内容 的重点 、 点。 次 了 找 难 其
历 史课程 改革存在 的一股“ 浮躁 现象” 在 实施课 程改革 的过 程 中. 出现 了学 生还没有 学习基本 历史知识就 过度地采 用探讨 ( 辩 论 ) 动 、 与式小 组活动 、 堂历 史短剧 、 看历 史影像 资料 、 活 参 课 观 展 示课外 收集 的有关 资料 或提前 准 备学 习内容 等探 究学 习的倾 向。 仔 细观察 和深入 了解这种 看似热热 闹闹 .课堂 很是活 跃的表 象背 后 ,可 以发现许 多学生并没 有应该学 到的基本 历史知 识。也就 是 说, 历史 教育 的 目标并没 有达 到 , 学任务也没 有真正 完成 。如果 教 听任这种 现象长 期发展下去 ,中学 历史 课程质 量将会 受到严重 影 响 , 改的预期 目标就会泡 汤。 课 学生没有很 好地掌握 历史基础 知识

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

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

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天津市津南区天华实验中学崔英关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发展趋势,我有以下几点看法:1、历史课程将在高中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更加迅速,科技成果会大量涌现,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多、更大的变化,人民生活质量将会有巨大的改善。

与此同时,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也会有很大改变。

随着科学知识的大量涌现和更新,学校课程必然会进行调整,科学类课程在新世纪的学校中会占据重要位置和较多课时,以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当然,学校教育也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更加重视人文学科知识,这其中就包括历史课程。

因为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时候会更需要加强人际交流和人文关怀。

这是由于科技成果使人们日常生活的自动化、程序化程度大大提高,过去需要人做的事情现在都由机器去做了,结果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见面机会不断减少,人们在工作中和工作之余都会显得孤独。

因而,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人们会要求学校、社会更加关注人际交往,提高人文意识,加大人文关怀教育,以增进、密切人与人的关系。

在这种人文教育中,历史课程会发挥并承担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任务。

所以,在21世纪的高中教育中,历史课程会因其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而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生存和奋斗经历的记录,它充满了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人们创造财富的历史过程本身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学习这种历史智慧可以使学生明白人类所具有的巨大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体验历史智慧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高中历史课程就是专门以现代科学方法展示、介绍人类历史智慧的一门基础课程,学习它可以促进高中学生认识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可以激发和铸造出新的人文精神来推动社会前进,可以增强高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高中历史课程还可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当今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激发高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引导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这些教育作用都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历史课程衔接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历史课程衔接的几点思考
学 生 都 不 重 视 历 史 课 的 学 习 ,甚 至 有 些 学 校 的 历 史 课 经 常

初 中与高中历史课程 的“ 节 ” 脱
从新 课标设计 的教科 书编排结 构来 看 .初 中为通 史框 架 , 中开专题课提 高。高 中新 教材采用 “ 高 模块 十专题 ” 编排
方 式 , 种 以专 题 为 主 的 形 式 , 给 教 学 带 来 不 少 困 难 。况 这 会
同 , 程标 准 的 要求 不 同 , 何 使初 高 中历史 教 学 顺 利衔 课 如 接, 不着 痕迹 地过 渡 , 也是 一个值 得我 们认 真探 讨 的问题 。 首先 , 们来看一 下在初 高 中历 史教 学的衔接 上 , 我 还存 在 着哪些值得 注重 的问题 , 以寻求解决 的方法 。
时下 , 课程改革正 在我省正如火 如荼 地进行着 。高 中 新 历史 不再 像 旧教材 那 样按 照 通 史 的模 式 和 时 间先 后顺 序 编 排 内容 , 古 到 今 , 中 国写 到世 界 , 政 治 、 济 、 从 从 把 经 文 化、 思想 等方 面 的内容放 在 同一 朝代 的 章节 里 。 而是 以“ 专 题” 的形 式 , 古今 中外 的历 史 编成 政 治 史 、 济 史 、 将 经 文化 史三 个必 修和 数个选 修教 材 , 样更 接 近于 大学 历史 专业 这 的学 习 ,也 有 助 于学 生 能 系统 地把 握 某 一 专题 的历 史 知 识 。新 教 材 的改革使 初 高 中历 史 教学 衔接 , 成为 历史 教 师 十分 关注 的问题 。 因为初高 中历 史教 学本 身在各 方 面都不 是孤 立 的 , 相互 之 间有 一定 的联 系 。学生 在进 入 高 中历 史
二 、 生 对 待 历 史 课 程 的 态 度 学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感受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感受
理 论探 索
2 Q ! M 0 至 T 釜1 H E R L 翅! A N D 上 2
浅谈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感受 王 敏 Leabharlann ( 山东省惠 民县第一 中学
高 中 新课 程改 革在 全 国范 围 内轰轰 烈烈 地展 开 了 ,历史 新课 程打 破 了 传 统 的课程 体系 , 呈 现 出模块 型和 组合 化特 征 。它 能否 在 实践 中顺 利实 旌 , 能否达 到预 期 效果 ,十 分令人 关 注。及 时 总结新 课程 实旋 中 的经验 和 问题 , 十 分有 必 要 。现 我 就个 人 的实践 体验 谈谈 感受 。 1教 师 与新课 程 同步成 长
2 5 1 7 0 0)
要 从基 本现 象 、概 念 、观 点 自身深 入 理解 ,如基 本知 识 点 的含 义 、定义 、 内容 、特 点 、本质 、实质 、特 性 、属性 、地位 、作用 及产 生和存 在 的条件 、 背 景 、原 因等 方面 进行深 挖 细扣 ,从 而揭示 事 物产 生 的原 因及 现 实意义 , 预 见可 能造 成 的后 果 。例如 ,世 界史 中近代 资 产阶 级革 命或 改革 ,就其 所 发生 的社 会历 史背 景而 言 ,各 国既存 在着共 性 ,又 有着 十分 明显 的差 异 。 新课程的几个模块涉及领域广,知识深邃,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专业知 从其共 性 来说 ,首 先 ,各 国革命 或改 革前 ,这 些 国家 的资本 主义 经济 都得 识的更 新、学 习,提 高 自己的教学 水平 ,才 能够适应 新课程 教学 。一方面 社 到一 定程 度 的发展 , 并且资 产 阶级 随着 自身经 济力 量 的不 断增强 而成 为一 会 、学 校要 为教师提 供更 多的学 习提升 的平 台、机 会 ,另一方面 教师 自身应 支新 兴 的政 治力量 。其 次 ,各 国资产 阶级 经济 的发 展都 受 到了严 重 的阻碍 该与新 课程共 同成长 。不但 要熟练 掌握 自己的专业 知识 ,还 必须 有丰富 的文 和束 缚 ,这种 阻碍 和 束缚正 是各 国 资产 阶级革 命 或改革 得 以爆发 的最 深刻 学 、社 会科 学、地理 、政治 、现代 信息技 术等其他 相关 方面的知 识, 因为现 的动 因 。然而 ,各 国所受 的阻碍 和束 缚 并非都 是来 自当时横 行于 世 的封建 在 的人 才培养 目标变 了 ,新 时代要 求我们 培养 的人 才是 复合型人 才, 因此 更 专制 统治 ,英、法 的革命 ,俄 国 1 8 6 1 年 改革 ,主 要是 由于 封建专 制制 度或 要求学 科 间的整合 ,教师 自身 的知识结构 必须符合 时代 的要求 。我在教 学之 封建 势力 的 阻碍 ;北 美等地 都 是饱 尝英 国殖 民统 治之苦 ,资本主 义 的发 展 余 ,经 常上 网看新 闻 了解 时事动 态、浏 览“ 中学历 史教学 园地” 等 历史教 学 网 举步 艰难 ;统一 前 的德意 志和 意大 利都 处于政 治 分裂状 态 ,严 重制 约着 两 站更 新 自己的知识 ,把握 时代脉搏 ,每节课 上都有 鲜活 的内容教给 学生 。 国经 济 的发 展 ;而独 立后 的美 国 ,北方 的资本 主 义工 商业 和南 方使 用黑 人 2 转 变教学 模式 奴 隶劳动 的 大种 植 园经济 都得 到 了长足 发展 ,两 种经 济 的矛盾 不断 尖锐 , 课 堂教 授型 一 指导 策划 型 。孔 子 曾说 :“ 学 而不 思 则 罔。” 古今 中外 的 黑人 奴 隶制 成为 美 国资本 主义 经济 继续 发展 的 巨大阻 力 ;东方 的 日本和 中 大 学 问家都 十分 强 调思 考在 学 习中 的作用 。在 旧的模 式 下,历 史 教学 大都 国却 由于殖 民主 义和 封建 主义 的双 重压 迫成 为它 们进 行 资产阶 级 改革或 革 采 用“ 保姆 式” 教 学方 式 ,其 最大 的特 点就 是 “ 不 放手 ” 。事无 巨细 ,全是 老 命 的主 要原 因 。也正 是基 于各 国革 命或 改革 前后 不 同的社 会历 史背 景 ,不 师 说 了算 。 “ 满 堂灌 ” “ 满 堂 问” ~ 言 堂” 的局面 随处 可 见。学生 毫无 独立性 可 同的政 治 、经济 发展 经历 , 决定 了革命 或改 革进 程 中的主 要对 象 、任务 、 言 ,只 是 一个个 记 忆 的机器 。它 严 重束缚 了学生 的创 造性 思 维 。教师 要让 革 命或 改革 的领 导阶级 、群 众基 础、主 要 内容和经 历 呈现 出多样 性 的特 点。 学 生 自己 掌握材 料 ,省去机 械 传输 所造 成的 大量 时间 的耗 费 , 课 下 自己吃 , 4 教会 学生 掌握 识记 技巧 课 上谈 味 道 ,课上 应该 成 为学 生各 种理解 碰 撞 、质疑 创 新的 一方 舞 台。让 4 . 1 借 助拼 音和 已有 知识— — 联想识 记 学 生在 自身 的“ 体 验” 中 学 习历史 ,在体 验 中“ 学 会 学习 历史 ” ,这就 是 能力 例 1 :中 国古代 史上 的 重点知 识— —历 朝在 西北 地 区是如 何 设机 构加 的培养 过程 和人 文 素质 的提 高过程 。“ 随 文成 形 ,随课 成型” ,可 以是“ 启发 强 管辖 的 ?它包 括汉 朝在 西域 设置 的 西域都 护 ,唐朝 太 宗和 武则 天时 期分 式” “ 自学 式” “ 讨论 式” ,也 可 以是传 统 的“ 讲授 式 ” ,但 完 全可 以让 学生 轮流 别 设安 西都 护府 和 北庭 都护府 ,清 朝 设伊犁 将 军 。这 四个机 构作 为重 点知 过 把瘾 ,当然准 备 必须 充分 ,教师 指 导 ,集 中 小组智 慧 是少 不 了的。 识 , 既要识 记 ,又 要分清 先 后顺序 ,尤其 是唐朝 先 后设 置的 两个 机构 更易 3 循 序渐 进 、分析 比较 。培 养学 生思 维能 力 混 淆 。我们 从这 四个机 构 中各取 一个 关键字 :西、 西 、北 、犁 ,即可 以通 思维 的深 刻性 集 中表现 在 善于 深入 地思 考 问题 ,通 过纷 繁复 杂 的表面 过 读音 的谐 音和 已有 的地 理专业 名词 “ 西西 伯 利 ( 亚 )” 进行 识记 。 现 象 ,抓 住事 物 的本质 和 规律 ,预 见事 物 的发 展进 程 。思维 的深 刻性 是 一 4 . 2将 书面 文字 转化 为 口语—— 口语 识 记 切 思 维 品质 的基础 ,只有 善于 思考 问题 ,抓 住 事物 的本 质和 规律 ,培 养较 例 2 :中 国古代 史 关于 科举 制 的创立 的意 义表述 如 下 :科举 制 的创立 强的概 括 能力 ,才 谈得 上 思维 的敏 捷性 、独 创 性和 批判 性 。因此 ,我 们在 是 封建 选 官制度 的一大 进步 :它 冲破 世家 大族 垄断 仕途 的局 面 ,起到 抑制 教学 过程 中 ,要 求学 生深 入钻 研 问题 ,揭示 事 物产 生 的原 因及现 实意 义 , 门阀 的作 用 ;扩 大 了官 吏来 源 ,大批 门第 不高 的庶 族地 主知 识分 子 ,通 过 预 见 可能 造成 的 后果 ;紧 扣 时代脉 搏 ,联 系实 际 ,创设 情境 ,内引外 联 , 科 举考 试 参加 了政 权 ,“ 大 者登 台 阁,小 者任 郡县 ” ;科举 制把 读 书 、考试 引发 学生 深入 思考 。 和 做 官紧 密联 系起 来 ,从而 提高 了 官员 的文化 素质 ;科 举取 士把 选拔 人 才 我们 认为 ,在 历 史教 学 中必须 让 学生清 晰 掌握 、透 彻理 解 ,同 时又 能 和 任命 官 吏 的权力 ,从 地方 豪 门士族 手里 集 中到 中央政 府 ,大大 加 强 了中 独 立 完备 地幅 射 出众 多结 果 的知识 或 启示 。对 于基 础知 识要 全方 位 、深 层 央集权 ,有 利于政 局 的稳定 。因此 ,这一 制度 为历 朝沿用 ,影 响深远 。“ 唐 次地 透彻 理解 ,就是 要从 它与 其他 知 识间 多种 联系 的广 度上 加 以理解 ,从 玄宗 时 ,诗赋 成为 进士科 主 要 的考 试 内容 ,有 利于 唐诗 的发展 。” 我们 可 以 它与 其他 相关 知 识之 间 的区 别与 联系 上 ,从它 与某 些近 似知 识 的异 同上 , 将 其 口语 化识 记 :统治 基础 扩大 了 ,官员 素质 提高 了 ,中央 集权 加强 了, 在某 一 知识体 系 中 与其他 知 识的 关系 等方 面加 以理 解 。所谓 深层 次 ,就 是 文化 教育 发展 了 。

论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几点反思

论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几点反思

论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要求,那么作为老师怎样才能真正领会新课程理念,搞好历史教学呢?本文认为作为老师只有在课改教学过程中时常注重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反思高中历史新课改实施多年来,广大老师们都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本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始终坚持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对自己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师生之间互动教学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活动,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两者要完美地融为一体,营造一种积极、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学生,学生必须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有些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辅助教学时,忽略了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讨论都被音视频、图片、文字所代替,学生已不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看客,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欣赏精彩画面上,忽略了实质内容,逐渐脱离了学习活动,历史课慢慢变成了单纯的观赏课,这就使多媒体教学的本意丢失。

如在教学《郑和下西洋》时,教师用电子地图来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出发点不错,但过于亮丽的画面误导了学生,再加上缺乏适当提问和互相讨论,就造成台上热闹,台下冷清,时间一久,学生很容易开小差。

所以,在利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特点和授课类型,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巧妙融合多种教学方法,科学运用多媒体,使之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设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如涉及人机对话形式的思考题与讨论题,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和讨论,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造力,所以教师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实行素质教育,开展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近几年,中国教育系统一直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作为中学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历史课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于2017年首次发布,2020年进行了修订,引入了许多新变化。

一、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新版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将其作为课程重点之一。

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版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将通过学习历史,培养跨学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审美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增加历史学科的多样化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在内容安排上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的多样性。

传统的历史课程大多集中于政治史和国际史方面的教学,而新版课程将增加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通过多样性的历史学科内容,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本质和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新版课程加强了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

传统的历史课程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记忆,而新版课程更注重历史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如文献搜集、资料分析、历史调查、历史考古等,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研究方面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四、推崇多元思维和价值观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推崇多元思维和价值观。

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只强调一种价值观和历史观,而新版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历史事件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核心价值观。

五、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新版历史课程标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传统的历史课程往往偏重外国历史和外国文化的教育,而新版课程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课程调整通知更改课程时间表

课程调整通知更改课程时间表

课程调整通知更改课程时间表尊敬的学生:经过我们认真的调研和讨论,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决定对课程时间表进行调整。

在本次调整中,我们会尽量减少对您造成的不便,同时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教学效果。

详细的调整内容如下:1. 定义课程调整的目的与原则作为教育机构,我们始终以提供优质教育为己任,并且不断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进行课程的优化和调整。

本次课程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时间安排,以及教师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调整后的课程时间表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和综合考量,我们决定对课程时间表进行如下调整:- 周一:- 上午:- 8:00-9:30:数学课- 9:45-11:15:物理课- 下午:- 13:30-15:00:化学课- 15:15-16:45:英语课- 周二:- 上午:- 8:00-9:30:历史课- 9:45-11:15:地理课- 下午:- 13:30-15:00:体育课- 15:15-16:45:美术课- 周三:- 上午:- 8:00-9:30:语文课- 9:45-11:15:音乐课- 下午:- 13:30-15:00:生物课- 15:15-16:45:信息技术课- 周四:- 上午:- 8:00-9:30:英语课- 9:45-11:15:化学课- 下午:- 13:30-15:00:物理课- 15:15-16:45:数学课- 周五:- 上午:- 8:00-9:30:地理课- 9:45-11:15:历史课- 下午:- 13:30-15:00:美术课- 15:15-16:45:体育课请注意,上述时间表仅作为范例,实际课程时间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

总体而言,我们会尽量保持每门课程的时长和上课频率的稳定性,以确保对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3. 调整后的教学计划说明随着课程时间表的调整,我们相应地进行了教学计划的调整。

在前述课程时间表的基础上,各位教师将会制定新的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和学习进度的合理安排。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变化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全国各高中提供了一套统一的教学大纲,这套大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内容在经历了三年的教学实践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因此,在2020年,教育部对这套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本文将介绍这套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新变化。

一、知识范围扩大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范围进行了扩大。

原本的课程只涵盖中国历史的相关内容,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等。

而在新修订的标准中,加入了世界历史的内容,如世界古代史、世界现代史等。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地位和作用。

二、问题意识的强调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标准强调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现实问题,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实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标准还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材料分析的加强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了材料分析的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历史资料和文献,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评价。

通过材料分析,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避免片面和主观的观点。

同时,材料分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四、多元文化的包容新修订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包容。

标准要求学生研究和理解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培养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修订主要是从知识范围、问题意识、材料分析和多元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4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2024年,我国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将进行更新,新的课程标准被称为“核心素养版”。

这个新的标准将带来一系列变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下面是对这个新的标准的一些简要介绍。

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因为在信息爆炸和全球化的时代,仅仅掌握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一系列的综合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挑战中取得成功。

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结构新的课程标准将历史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知识、主题知识和扩展知识。

核心知识是指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历史知识,主题知识是与核心知识相关的主题和问题,扩展知识则是与核心知识有关的其他知识。

通过这样的划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课程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将历史课程的内容扩展到了全球范围。

除了中国历史之外,学生还将学习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这样的改变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国际环境。

四、课程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将参与到一系列的实践项目中,通过调查研究、讨论辩论、创作写作等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历史素养。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五、评估方式新的课程标准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之外,学生还将参加项目展示、实践评估和综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考核。

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使评估更加客观和公正。

六、教师角色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教师将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引言2023年,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将全面实施。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这一新课程标准对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更新和改革。

本文将对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目标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并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针对这一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生应该能够正确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的特点,避免片面的观点和偏见。

2.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分析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历史应用能力:学生应该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现实问题中,能够通过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4.培养学生历史研究能力:学生应该能够独立进行历史研究,并能够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教学内容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事记:学生应该掌握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发展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历史人物:学生应该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

3.文化与艺术:学生应该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各种文化和艺术形式,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

4.传统与现代:学生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能够对比和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

5.地理与历史: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了解地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2023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讲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历史知识和事件,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索。

2.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历史研究和讨论,通过合作来培养自己的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6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3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教创新1教师的学科知识有待拓宽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这也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历史教师知识结构的水准将对历史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内容更多也更深。

例如必修课《历史Ⅱ》“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个专题,“新课标”要求通过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括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再将这些特点综合起来,认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还要通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的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

这个专题从涉及的历史知识到运用的思维方法和指导理论,都是比较深奥的。

这些更多更深的内容就需要教师自身学科知识的拓宽。

2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学科视野宽广,知识要点深遂,这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显著的特点。

学科视野宽广铸就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内容新鲜,饶有趣味,时代感强的长处。

知识要点深遂,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解剖典型,获取研究历史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方式如探究式学习,如何践行这些学习理念呢?首先,要引导学生质疑。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2023年修订)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2023年修订)解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年版2023年修订)解读引言历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以及学生的需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2023年进行了修订。

本文将对此次修订的内容进行解读,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新的课程标准。

1. 修订背景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课程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因此,本次修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1.加强时代性:针对当代社会的历史事件、人物和问题进行适度增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时代责任感。

2.增加国际视野:加入了国际历史的研究内容,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

3.强调原始资料的运用: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历史资料进行独立研究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提高评价要求:修订了评价体系,更好地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能力的掌握,鼓励学生发展综合性的历史思维。

2. 课程目标新版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历史事实的理解、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历史现象的解释等。

2.发展研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培养他们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开展独立研究和论证的能力。

3.培养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增强责任感: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

3. 重点内容本次修订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新的课程标准将高中历史课程分为若干模块,包括中国古代与近代史、世界古代与近代史、地方历史与文化传承等。

1.中国古代与近代史模块:此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包括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革等。

2.世界古代与近代史模块:此模块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全球意识。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感受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感受
少 不 了的 。 3循序 渐进 、 析 比较 。 养 学 生 思维 能 力 . 分 培 思 维 的 深 刻性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表 现 在 善 于 深 入地 思考 问题 ,通 过纷 繁 复 杂 的 表 面 现象 , 住 事 物 的本 质 和 规 律 . 见 事 物 的 发 展 抓 预
求 学 生 深 入钻 研 问题 , 示 事 物 产 生 的 原 因及 现 实 意 义 , 见 揭 预 可 能 造 成 的后 果 ; 扣 时 代 脉 搏 , 系 实 际 , 设 情 境 , 紧 联 创 内引 外 联, 引发 学 生 深 入 思 考 。 我 们 认 为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必 须 让 学 生 清 晰 掌 握 、透 彻 理 解 . 时又 能 独 立 完 备 地 幅射 出众 多结 果 的知 识 或 启 示 。 于 同 对 基 础 知 识 要 全 方 位 、 层 次 地 透 彻 理 解 , 是 要 从 它 与 其 他 知 深 就 识 间多 种 联 系 的 广 度 上 加 以 理 解 .从 它 与 其 他 相 关 知 识 之 间 的 区别 与 联 系 上 . 它 与 某些 近似 知识 的异 同上 , 某 一 知 识 从 在 体 系 中与 其 他 知识 的关 系等 方 面 加 以理 解 。 谓 深 层 次 , 是 所 就 要 从 基 本 现 象 、 念 、 点 自身 深 入 理 解 , 基 本 知 识 点 的 含 概 观 如 义、 义、 定 内容 、 点 、 质 、 质 、 性 、 性 、 位 、 用 及 产 特 本 实 特 属 地 作 生 和存 在 的 条 件 、 景 、 因 等 方 面 进 行 深 挖 细 扣 , 而 揭 示 背 原 从 事 物 产 生 的原 因 及 现 实 意 义 , 见 可 能 造 成 的 后 果 。 例 如 , 预 世 界 史 中 近代 资产 阶级 革 命 或 改 革 ,就 其 所 发 生 的社 会 历 史 背 景 而言 , 国既 存在 着 共 性 , 有 着 十分 明显 的 差 异 。 其 共性 各 又 从 来说 , 首先 , 国革 命 或 改革 前 , 各 这些 国家 的 资本 主义 经 济 都 得 到一 定 程 度 的 发展 , 且 资 产 阶 级 随着 自身 经 济力 量 的不 断 增 并 强 而成 为 一 支 新兴 的政 治 力量 。其 次 , 国资 产 阶级 经 济 的 发 各 展都 受 到 了 严 重 的 阻碍 和 束缚 , 这种 阻碍 和 束 缚 正是 各 国资 产 阶 级革 命 或 改 革得 以爆 发 的 最深 刻 的 动 因 。然 而 , 国所 受 的 各 阻 碍 和束 缚 并 非都 是 来 自当 时横 行 于 世 的 封建 专 制 统 治 ,英 、 法 的革 命 , 国 16 年 改 革 , 俄 81 主要 是 由 于 封建 专 制 制 度 或 封 建 势 力 的 阻碍 ; 美 等 地 都 是 饱 尝 英 国殖 民统 治 之 苦 , 本 主 义 北 资 的 发 展 举 步艰 难 :统 一前 的德 意 志 和 意 大 利 都 处 于 政 治 分 裂 状 态 重 制 约 着 两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 独 立 后 的美 国 , 方 的 严 而 北 资 本 主 义 工 商业 和南 方使 用 黑 人 奴 隶 劳 动 的 大 种 植 园 经 济 都 得 到 了 长 足 发展 . 种 经 济 的矛 盾 不 断 尖 锐 , 人 奴 隶 制 成 为 两 黑 美 国资 本 主 义 经 济 继 续 发 展 的 巨 大 阻 力 ;东 方 的 日本 和 中 国 却 由于 殖 民 主 义 和 封 建 主 义 的 双 重 压 迫 成 为 它 们 进 行 资 产 阶 级 改 革 或 革 命 的 主 要 原 因 。也 正 是 基 于 各 国革 命 或 改 革 前 后 不 同 的 社会 历 史 背 景 , 同 的政 治 、 济 发 展 经 历 , 定 了革 不 经 决

高中作息时间表2023

高中作息时间表2023

高中作息时间表2023根据最新的高中教育改革方案,高中作息时间表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下面是2023年高中作息时间表的详细内容。

周一至周五早上7:30-7:50:早自习,备课、课前预习早上8:00-8:40:第一节课,上午最重要的一节课早上8:50-9:30:第二节课,继续学习新课程内容早上9:50-10:30:第三节课,增强基础知识早上10:40-11:20:第四节课,提高技能和能力下午2:30-3:10:第七节课,巩固复习下午3:20-4:00:第八节课,深化学习晚上7:00-9:30:自修,作业完成和课外阅读周六、周日早上9:00-9:50:上课早上10:00-10:50:上课下午1:30-2:20:上课下午2:30-3:20:上课晚上7:00-9:30:自修,作业完成和课外阅读作息时间的合理安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高中生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在2023年的高中作息时间表中,又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关注呢?一、早自习和晚自修通过早自习和晚自修,学生可以提前预习和巩固练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周六、周日授课在周六、周日安排授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兼顾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更好地平衡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

三、课程设置高中课程的优化和调整,旨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上的第一节课也更为重要,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四、自由活动时间在作息时间表中,合理安排了自由活动时间,可以让学生适当放松和休息,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这段自由活动时间里,学生可以进行体育锻炼、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和其他有益的学习活动。

五、作息时间的科学性高中作息时间表的安排是有科学性的,以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让学生在健康愉悦的状态下学习。

通过作息时间表的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关于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解读(版)

关于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解读(版)
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同样是深化和推进我国当前 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增强根底教育国际竞争力 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
• 研制学生开展核心素养,特别是 研制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国家任 务,是国家对根底教育课程改革 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所提出的任 务,是这次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必 须完成的任务。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制
◆史家撰写的历史:撰写的历史,无论是何人以何种形式 撰写的历史,都是对客观历史的记录或描述。在这个过 程中,不可防止地会将记录者、描述者的思想观念渗透 其中,会表现出某种主观性。〔主观性作用于客观性〕
◆客观存在的人类历史和史家撰写的历史,并不是截然对 立的。客观存在的人类历史是史家撰写历史的根底和认 识的源泉,同时它也依靠史家的撰写而将其呈现在人们 面前。对史家撰写的历史来说,其根本的要求是真实, 即撰写的历史,首先要符合客观历史的真实,这是撰写 历史的最高要求。
▲韩国Key competencies、critical competencies,等
〔2〕 海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基 于终身学习的全民教育。
1996年UNESCO“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 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的报告,提出“终身学习 〞作为一切重大教育行动和变革的指导原那么。 该原那么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提高教 育质量的着眼点从“教〞转向“学〞,强调教 育的使命就是使人学会学习。经过开展,到 2003年,形成“终身学习〞五大支柱。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Biblioteka 制〔一〕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
1、国际大背景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开 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全球化的知 识经济时代,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培养成为各国的重中之重。因此各国和各 国际组织都加大了对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力度。 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 〔EU〕、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OECD〕,以及 各个兴旺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提升其国民核心 素养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科 技交流的国际化,各国各地区对国民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几点体会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几点体会论文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深入认识到高中历史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活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大胆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研究,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一、课堂上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动力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要引导学生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

如在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时,教师可围绕教材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构建知识网络等。

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时,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注意宏观、微观相结合以及把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潮流作为衡量的标准。

对社会热点或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思辩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保证为学生搭建展示探究成果平台,使学生通过展示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体会自身成长发展带来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爱国情感。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思维开阔、见解独特、感官敏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给学生的感官以新的刺激,使其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搞清楚哪些知识适合视觉冲击,哪些知识适合听觉感受,哪些知识适合动手实践。

对高中历史新课标内容及实施的几点认识-最新年精选文档

对高中历史新课标内容及实施的几点认识-最新年精选文档

对高中历史新课标内容及实施的几点认识四川从2010年开始正式实施国家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有哪些新的特点?在实施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一类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尽快地了解,尽快地思考。

现将本人学习中的几点随感转录于此,以求教各位同仁。

1.对高中课标内容的几点认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相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在课程理念、文本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可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它提出的要求包括:1.1提高人文素养,促进个性发展。

“课标”前言中提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人文素养的提高是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历史学科作为“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理应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本身就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就应该做到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来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反对邪教、反对战争等),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恐怖威胁、爱滋病与其它传染病、环境恶化、核扩散与核辐射、贩毒与吸毒等予以关注),弘扬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

“课标”课程性质中提到:“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个性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从历史人物鲜活的事例中获得精神滋养(历史上仁人志士既有勤奋学习、热爱祖国等共同的特征,但他们成长、成功的道路又带有不同的特点,这种鲜明的个性风格与共性特征毫无疑问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另一方面在学习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这就要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培养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 史 学 科 的主 干 知 识 、 历 史 发 展 的基 本 线 索 、 重要 的历史现 象 、 重 要 历 史 人 物 的
活动等 , 否则 就难 以解 决历 史 问题 。在新 课改 背景 下 , 历 史试 题大 多采用 的是 新材料 , 学生必须在记忆教 材 知识 的基础上 解答 相关 问题 。因此 , 在教 学过程 中, 教师要 引导学生改变记 忆习惯 , 避 免死 记硬 背 , 采用科 学 、 合理 的方法 进行 记忆 。例如 , 在讲 解“ 赫鲁晓夫 改革 的背景 ” 这部分 内容 时 , 笔 者并 没有 直接给
知识 。
总之 , 教师要将课 堂时 间 留给 学生 , 激 发学 生 学 习兴趣 , 引导 学生 自主学 习、 积极 探究。唯有如此 , 高 中历史教学才 会呈现生 机与 活力 , 课 程改革 才能真
正取得实效 。
吁学娃 立睫 / / 2 0 1 5 . 4
史 学 习产 生 一 定 的 陌生 感 。 凶此 , 在历史教学 中 , 教 师应引导 学生感受 历史 , 与
历史人物进行“ 沟通 ” 与“ 交流 ” , 消除 历史学 习陌 生感 , 激 发学 习历史 的兴趣 。 在教学实践 中, 笔者结合米易 中学正在进 行 的市级课 题《 中学 乡土历 史课程 资 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 适时补充米易地 区的 乡土历史 , 激发 了学生学 习历史的
兴趣 。例如 , 在讲解 “ 中 国古代历 史上 城市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与演变 ” 的相关 知识 时, 笔 者介 绍 了攀枝花市 的发展历程 , 从而使学生进一 步理解 了古代 城市 由政 治功 能向经 济功 能转 变的发展 趋 势 ; 在讲解 “ 改革开 放后 以公有 制为 主体 、 多种 所有 制并
存” 这一 问题 时 , 笔者介绍 了米易县安 宁铁钛 等几大 民营企业 的情 况 , 提 高 了学 生对 该知识点 的兴趣 。实践表 明, 在教学过程 中适 当增加 乡土历史 课程 资源能
够 拉 近 历 史 与现 实 的距 离 , 使历史教学变得生动 。 三、 引导 学 生 分 析 材 料 。 改变 学 生 记 忆 习惯
传统历史教学 的一大特点就是教 师直 接 向学生 灌输历史 结论 , 要求 学生对 历史结论进行死记硬背 。这种做法不仅 会影响学生 的记忆效 果 , 还会使 学生对 历史学习产生畏惧和抵触情绪 。记忆在历 史学 习中非常重要 , 学生 要牢 固记忆
出结 论 , 而 是 呈 现 了相 关 材 料 和 问 题 , 学 生 在 阅 读 材 料 并 回答 问 题 后 就 能 深 刻 理 解 赫 鲁 晓夫 改 革 的背 景 。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 , 无论是讲解历史背 景 、 历史 事件 的影响 , 还是引 导学生 对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进 行评 价 , 教师 都可 以先呈 现相关 材料 , 然 后引 导学生 阅读 、 思考 , 回答 相 关 问 题。这 不 仅 有 利 于 学 生 理解 知 识 , 还 利 于学 生 记 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