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空气的流动教案1
小学三年级科学《空气怎样流动》教学设计教案
活动6:(六)探究冷热空气的对流——风的形成
1、提问: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风是什么?风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风的形成)
2.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看教材第8页上的插图、分组讨论汇报。
4、小结: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板书: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解释: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就会上升,上升是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活动4:(四)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
1、你想知道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吗?
2、让我们大家一起来阅读实验步骤,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3、实验完成后,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表格。
12、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板书:向上流动)
活动3:(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1、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
2、学生猜测、交流。
3、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教师演示纸杯平衡实验,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4.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5.学生讨论交流。
6.小结: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1、谈话:在平常的情况下,空气会向四面八方流动。可是当空气受热时又会怎样流动呢?请把你们的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
2、我们一起去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这幅图。我们来研究热空气是怎么流动。(板书:热空气)
3、你觉得小女孩的手在蜡烛不同的位置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学生的猜测)
4、到底谁的猜测距离,避免烫伤。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空气怎样流动
三年科学_空气的流动教案[教科版].doc
三年科学:《空气的流动》教案「教科版]桐乡市中山路小学朱徐杰背景分析“流动的空气” 一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四课,是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难点。
学生通过前儿课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对空气在某种情况下会流动也有一定的认识,再者学生对自然界中的风十分熟悉,对识别周围是否有风有许多的方法。
然而他们对“流动的空气就是风”这种认识尚未建立。
本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用香味和烟火为媒介把看不见的空气流动变成可以闻到的、看到的路线,从而直观认识风是空气在外力的作用下流动才产生的。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求知道风的成因,还要学习研究方法,为学生以后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莫定基础。
[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体验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越大;空气流动得越慢,风越小;%1通过对教室里的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知道教室里的空气也在流动。
%1能说出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风,并认识它们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过程;体验空气流动就是风的探讨过程;%1能根据假想的答案,自行设计观察空气流动的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规%1学生认识科学存在与周围世界,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世界的科学精神。
%1养成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建立空气流动与风之间的联系,即“空气流动就是风”的真正理解。
三教学难点:借助观察受风影响的可见物的运动情况来观察教室里风的运动情况。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风汕精、酒精灯、气球;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支香、一-合火柴。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种可以制造风的用品。
五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吹气球:请两位演示吹气球。
教师不小心把气球放掉了,飞了出去。
提问: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气球里而的空气向气球外流动,使气球、了出去)板书课题:流动的空气二教室里的空气在流动师:我们知道空气能够流动,那么现在我们教室里的空气在流动吗?学生猗测。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1-5课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1 空气占据空间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一节《空气占据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达成“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教材选用“在瓶子里吹气球”、“纸杯倒扣在水中”等实验,层层递进,使学生明确空气和固体、液体一样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
为后面几节课打好基础。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天真,探究积极性高。
经过一年级“空气”单元的学习,已经认识到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这对学习本节课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特殊性,学生在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认知冲突。
通过观察、假设、实验、分析、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1.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猜想。
2.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能够明确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
三、学习重点:1.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猜想。
2.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能够明确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
四、学习难点:1.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能够明确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充满各处。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水槽、装满黄豆的瓶子、装满水的瓶子、什么都不装的瓶子、套有气球的完整瓶子、套有气球的有孔瓶子、水等。
六、学习过程:2 会上升的热空气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4.在教师引导下,引发学生产生热空气会上升的假设。
5.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后,归纳概括得出“热空气会上升”的结论。
教材分析:《会上升的热空气》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6.空气的流动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6.空气的流动1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压力减小,冷空气压力大,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2.初步具有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的能力。
3.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学生对空气的基本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空气是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气体。
需要借助塑料袋、水、纸条等物体才能看到空气的存在。
并且初步具有了进行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观测记录的能力。
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一定的归纳、推理、分析和想象的能力。
因此,通过风的形成演示箱,借助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的实验,对学生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的认识有所帮助。
但对于三年级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而言,发现“热空气和冷空气之间产生力的变化,从而导致空气的流动而形成风”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由于学生对风的观测还没有认识,所以在后边的测试部分的问题设计就不能出现“刮什么方向的风?”这样的问题设计,要问成“风会从哪个方向向哪个方向流动?”3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和想象等能力,理解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原因是压力的变化。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1.空气的性质是什么?(学生回忆:空气是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气体。
)2.空气为什么被称作气体?(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它会流动。
)3.会流动就一定是气体吗?水也会流动啊。
(学生分析:像空气这样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质叫做气体。
水只能沿着物体表面流动叫做液体。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流动的空气。
活动2【讲授】观察流动的空气,认识风的成因。
1.请同学们取出学具袋中提供的塑料袋,捕捉半袋空气,怎样让袋里的空气流动起来呢?每个学生独立操作。
捕捉空气并用手压,空气就流动了。
2.为什么用手压空气就会流动?学生会说:是我们手的压力使空气流动起来了。
板书:力3.认识空气流动形成风。
3 空气怎样流动 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湘教版
3 空气怎样流动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具有的流动性质;2.了解不同温度和湿度对空气流动的影响;3.能够使用简单工具观察和实验空气流动;4.了解空气流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空气流动的性质和特点;2.使用简单工具观察和实验空气流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温度和湿度对空气流动的影响及其原因;2.掌握使用简单工具观察和实验空气流动的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观察气球被吹到了哪里,询问学生“气球是怎么飞走的?”2.出示风力车,让学生理解风对物体的影响。
3.给学生发放口哨,让学生自行吹哨子观察空气流动方向。
二、讲授(20分钟)1.引入空气流动概念,并讲解空气的流动性质和特点,以及不同温度和湿度对空气流动的影响。
2.使用实验器具(如纸片、风车等)进行实验,展示空气流动的情况。
3.让学生参与实验,用不同方法观察和测试空气的流动情况。
4.指导学生探究空气流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三、实践(30分钟)1.让学生观察窗帘或门边的飞舞的灰尘或头发等物体,分析其运动方向。
2.让学生用手或物品朝不同方向吹气,观察气流的流向和速度。
3.请学生在自己的课桌或教室中放置纸片或纸杯,观察它们在教室里的运动。
四、反思(5分钟)1.整理实验和观察结果,交流各组的发现和结论。
2.问学生,如果没有空气的流动,会有哪些不良后果?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
教学总结:1.在本节科学课中,学生了解了空气的流动性质和特点。
2.学生学习了如何用简单的实验工具观察和测试气流。
3.学生意识到空气流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方法。
教学提示:1.在实践环节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学生用力过猛,导致物品损坏或伤害学生。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发现和探索精神,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科学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1
想制造热风和冷风的方法。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造风,进一步了解空气的流动产生风;
三、作业
收集关于空气和我们的生活,以及和动物、植物生活的关系的资料,思考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空气会怎样?
验
⑴
烟
的
实
验
实物投影
1、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提醒学生不要对着香吹气;
2、展示学生画的空气流动路线图。
点燃香,观察烟飘的方向;
观察其他小组的烟飘的方向;
画出教室里空气流动的线路图;
想象空气在教室里流动的情况。
通过实验来感知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情况;通过想象来感受教室里风的存在。
⑵
制造风
指导学生制造不同的风。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教学思路
一、引入
实物投影
1、出示谜语;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风的知识?
讨论,猜谜;
思考,回答。
用猜谜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
究
活
动
1、
了
解
风
VCD
1、播放关于风的VCD;
2、提问:怎样看到风?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类型的风,我们是怎样判断的?
观看VCD;
流动的空气
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知道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空气的热的也有冷的;
2、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来体验风的存在;
3、鼓励学生用画图、想象等多种方法来感知空气的流动。
二、教学重难点:空气可以流动形成风。
三、材料准备:一瓶花露水、每组同学一支香、一盒火柴、一把扇子。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思考问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1.3空气怎样流动教案
第三课空气怎样流动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热空气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
2.科学探究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能借助合适的方法观察到空气的流动路径,类比推理,分析风是怎样形成的。
3.科学态度、STSE通过制作纸风车、模拟风的形成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
尊重证据。
利用“走马灯”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热空气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
难点: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圆规,图钉,剪刀,小木棍(或竹筷),蜡烛,火柴;蚊香、模拟风的形成实验装置箱等。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课件展示教材P8上方四幅图:生活中常见到的空气流动的现象。
(2)提问并思考: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二)新课学习1.蜡烛上方的纸风车(1)课件展示教材P8制作纸风车的步骤图。
(2)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强调剪刀的使用安全。
(3)学生按照步骤分组制作。
(4)学生相互评价制作的纸风车。
(5)提问:将纸风车靠近燃烧着的蜡烛的上方,会出现什么现象?(6)实验并记录: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7)思考并讨论:想一想,怎样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8)小结: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
(9)课件展示“走马灯”的发明。
(10)思考:自然界中风的形成,会不会就是这个原理呢?2.模拟风的形成(1)课件展示教材P10主题图。
(2)按照主题图进行实验。
模拟自然界中风的形成。
(3)记录:用图画记录蚊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并讨论:a.箱中的烟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b.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标出你制造出的“自然风”。
(5)小结: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流动的空气教案
流动的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2.掌握空气的流动规律。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空气的流动规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2.空气的流动规律。
3.空气的流动实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空气的流动规律。
2.空气的流动实验。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空气的特性和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流动规律。
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空气的流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入空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2. 讲授环节1.讲解空气的特性和组成,包括空气的成分、密度、压强等。
2.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流动规律,包括气流、涡流、湍流等。
3. 实验环节1.实验一:用吸管吹气球,观察气流的流动规律。
2.实验二:用吹风机吹出气流,观察气流的流动规律。
3.实验三:用烟雾机制造烟雾,观察烟雾在空气中的流动规律。
4. 总结环节1.总结空气的特性和组成。
2.总结空气的流动规律。
3.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归纳总结空气的流动规律。
六、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2.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空气的特性和组成、空气的流动规律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吸管、气球、吹风机、烟雾机等。
2.实验材料:烟雾液、气球等。
八、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环节的设计需要更加详细和具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气的流动规律。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环节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实验和探究。
3.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比较简单,需要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3空气是怎样流动》
2024秋季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3 空气是怎样流动》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空气流动的基本原理,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形成风。
•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和实验方法观察并描述空气的流动。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制作纸风车等简单器材,观察空气流动的现象。
•学生能够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分析风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积极态度。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流动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空气流动的基本原理,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形成风。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空气流动的现象。
教学难点•使用简单的工具和实验方法准确观察并描述空气的流动。
•引导学生理解并解释空气流动的原理。
教学资源•纸风车制作材料(纸张、剪刀、图钉等)、蜡烛、火柴、电风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纸风车的制作和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纸风车并观察空气流动的现象。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空气流动的原理。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吗?为什么风会吹过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新课学习• 2.1 空气流动的基本原理•解释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形成风的基本原理。
•展示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空气流动的过程。
• 2.2 制作纸风车并观察空气流动•教师演示纸风车的制作过程,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制作纸风车,并相互评价。
•学生将纸风车靠近点燃的蜡烛上方,观察纸风车的转动情况,并记录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讨论纸风车转动的原因,与空气流动的原理相联系。
• 2.3 模拟风的形成•教师使用电风扇模拟风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引导学生类比推理,分析风是怎样形成的,与空气流动的原理相结合。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下《6.流动的空气》 教案.doc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空气的流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禁塌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对烟的路线和方向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推测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塑料袋、气球、小风车。
风的形成实验盒、卫生香、火柴等。
演示材料: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3空气的流动教学设计大象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3空气的流动教学设计大象版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2.能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3.了解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空气的流动》。
上节课探究了热空气上升的事实性知识,开始从运动的视角关注空气的流动。
本节课学生将探究风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风的成因。
本节课仍然会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最后增加拓展活动一项。
虽然和上节课一样需要经历完整的探究活动,但本节课的重点在“制定计划”上。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观察空气运动的能力,能够观察并操作热空气性质的实验,具有初步的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但实操能力还不熟。
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发他们联想,推想和验证风的形成,聚焦问题。
二、学习目标:1.知道热空气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
2.能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
3.有利用模型搜集证据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对风门作用的了解,探寻工具中的科学原理,体会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三、学习重点: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根据自己的假设,制定出科学严谨的实验计划。
2.通过实验,探究风的形成过程。
四、学习难点: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根据自己的假设,制定出科学严谨的实验计划。
2.通过实验,探究风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风的形成演示箱、实验记录单等。
六、学习过程:。
三年级科学空气的流动教案1
提示:怎么将看不 见的空气显示出来 呢?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知道冷热空气 的对流形成风
用实物投影展示
了解冷热空气 对流图
(4) 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4、热空气的用途 (1) 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
同,它们会怎样?风是怎么形成的吗?
把观 察结 果写在 P72
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
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演示 P6 实验二 知道热空气的 流动方向是上
小组 先实 验再讨 升 论,记录观察结果
适当点拨
⑤
通过这 2 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 研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
是怎样流动的呢?
进行猜测
先进行假设
3、 那你们的想法对不对呢?我们做个 小试验吧。
二、自主学习 1、风的形成 (1) 如果请一个同学来吹个气球,并且对 着脸放掉气球中的气,会有什么感觉?
分组试验,小组讨 论体验
知道空气是会 流动的
(2) 这样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板书 流动的空气
风
(3) 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会流动的, 而且
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那课题的问题已经
解决了啊。
你们想想还可以用
什么气的流动
自然界中的空气又是怎么流动的呢?
(1) 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
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 板书 热空气
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知道风的形成 是空气的流动 造成的 学生自己思考 出切实可行的 方法
②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
流动的空气教案
流动的空气教案教案标题:流动的空气教案目标:1. 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它有质量和体积。
2. 理解空气的特性,包括它的压力和流动性。
3. 掌握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一个气球充气并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气球里面有什么?为什么气球会膨胀?探究活动:2. 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装置,例如一根吸管、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些水。
让学生团队合作进行以下实验:a. 将吸管插入水中,然后用手指捏住吸管的上端,再将吸管拔出水面。
观察吸管里面的现象。
b. 将吸管插入塑料瓶的盖子上,然后用手指捏住吸管的上端,再将吸管拔出瓶子。
观察瓶子里面的现象。
讨论和总结:3.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出以下结论:a. 吸管插入水中,水会上升到吸管内部,但不会溢出。
b. 吸管插入瓶子后,瓶子内部的空气会被吸管带出,瓶子内会形成真空。
拓展活动:4.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空气有质量。
他们可以使用一个空瓶子和一个带有盖子的秤。
a. 学生首先称量空瓶子的质量。
b. 然后,他们打开瓶子的盖子,将其置于秤上,观察秤的指示。
c. 最后,他们将瓶子的盖子盖好,再次称量瓶子的质量。
评估活动:5. 提供一个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空气的理解程度。
测验内容可以包括空气的特性、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等方面。
延伸活动:6.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与空气相关的现象,例如风的形成、气球的漂浮等,并记录下来。
教学资源:- 气球- 吸管- 塑料瓶- 水- 秤- 小测验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他们将培养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并通过讨论和总结来加深对空气的理解。
延伸活动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学案-6 流动的空气- 首师大版 (1)
流动的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空气的流动性,初步建立空气流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实验和查找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流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空气流动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空气流动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空气流动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实验和查找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的流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空气的流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1.探究新知(活动一)用塑料袋兜一些空气。
怎样让袋子里的空气流动起来?2.探究新知(活动二)照图中的方法,在一个实验箱内放一支蜡烛,在箱的左侧面开一个圆孔。
①不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把点燃的香放在实验箱的左外侧,观察香冒出的烟朝向什么方向?②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把点燃的香放在实验箱的左外侧,观察香冒出来的烟朝向什么方向?三、汇报展示,建构新知自然界的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成的。
当两地冷热不同时,热的地方的热空气就会上升,这样,冷的地方的冷空气会向热的地方流动,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于是就形成了风。
四、延伸课堂,拓展观察今天我们学习了空气流动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的流动。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们还学到了哪些知识?流动的空气(学案)【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空气的流动性,初步建立空气流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实验和查找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流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空气流动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空气流动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重点:建立空气流动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实验和查找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空气的流动。
【学习过程】一、思考导入空气的流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1.探究新知(活动一)用塑料袋兜一些空气。
怎样让袋里的空气流动起来?2.探究新知(活动二)怎样用充满气的气球使小风车转动起来?三、展示研讨自然界的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形成的。
4.3空气的流动(教学设计)-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描述风速和风向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
-解释为什么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会造成风。
-列举两种人类对空气流动的应用。
-解释空气污染的概念,并说出两种空气污染的来源。
-说出三种保护空气质量的措施。
板书设计
-重点知识点: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板书设计:应用:风扇、空调、航空器、船舶。
7.空气污染和保护空气质量
-重点知识点: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浓度超过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阈值。保护空气质量的措施包括使用清洁能源、推广节能减排的汽车、加强工业排放的监管等。
-板书设计:空气污染:污染物浓度超过危害阈值。保护空气质量: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工业排放监管。
-实验观察:让学生使用风速计观察不同地点的空气流动速度,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空气流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小风车,观察风车在不同风速下的转动情况,进一步理解空气流动的影响。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多媒体PPT,包含清晰的空气流动概念和原理的介绍,以及实验步骤和结果的展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空气的流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空气的流动”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空气流动”的技能。
-风的形成和气候:风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热量造成的。赤道地区阳光直射,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而高纬度地区阳光斜射,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区。这种气压差异引起了全球性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期的天气状况。
《空气的流动》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的流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探究空气流动的原理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将能更加直观地认识空气的流动规律,并深入理解它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适用对象:本作业设计适用于高中生物或物理课程的学生,也可作为化学或地理课程的拓展实践活动。
三、作业内容:1. 学生将分成小组,每组3-4人,共同完成以下实验和观察任务:- 利用吸管和蜡烛,观察烟雾在空气中的运动轨迹;- 利用纸条和电风扇,观察空气流动对纸条的影响;- 利用风筝、气球或风车等工具,观察不同气流对物体的影响;- 在风扇前放置香蕉或水果,观察气流对气味传播的影响。
2. 学生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结果,分析不同实验中空气流动的规律和特点,总结相关的科学知识,并撰写实验报告。
3. 学生将在课堂上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参与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
四、评价方式:1. 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质量进行评分,包括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的描述和分析。
2. 根据学生的课堂展示表现进行评分,包括对实验成果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交流能力等方面。
五、目标与意义: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空气的流动原理和特点,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增强他们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科知识上的提升,更有助于他们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空气的特性和流动规律;2. 理解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3. 学会利用不同方法观察空气的流动;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和特性;2. 空气的流动规律;3. 空气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特性;2. 空气的流动规律。
四、教学难点:1. 空气的流动规律。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3空气的流动教案大象版
3空气的流动◆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具体是主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3.4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空气的流动》一课是《科学》教材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中的第三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理解风的成因。
本课是继《热空气》一课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热空气的进一步研究,主要是研究风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同时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在实验能力上,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风的研究,初步具有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特别是推理想象的能力。
◆学情分析在一年级,学生已认知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无色透明、花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能流动,初步了解大气层是保护地球的“外衣”。
学生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这些知识储备对本课学习十分重要。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前一课热空气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本课,与前面的知识有沿袭性。
学生具有观察空气的客观存在和观察空气运动的能力,能够观察并操作热空气性质的实验,具有初步的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但能力还有所欠缺,具有初步动手制作的能力,但实操能力还不成熟,同时学生在设计实验,记录、分类、小组合作意识方面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三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初步具有可逆性的意识。
但此时还十分依赖具体事物的表象,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柱,因此仍需要大量的实物,更需要实验、分解、同化等支撑,同时还需要进行归纳概括。
语言及注意力的发展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基本维持在15-20分钟。
言语发展水平方面,口头语言还不够规范,书面语言刚刚涉及。
应通过接触现象、记录现象及猜想、发言汇报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能力。
学生知道冷热空气的存在,部分学生知道风的存在与它们有关,但对空气具体的运动不了解,对风形成的原因了解微乎其微,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发联想,推想和验证风的形成,聚焦问题。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1-5课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1课。
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知道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既是以前空气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又是对空气性质的新的认识,本课内容还会成为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流动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基础。
在知识上,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能用各种办法找到空气,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这些都是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学习基础。
但由于空气是看不见的物体,这种看不见的物体使学生无法觉察空气的变化,只能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来认识,这给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带来一定困难。
因此,本课,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相互启发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理解。
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科学课学习经历,观察、实验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都已具有一些基础。
因此,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实验材料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继续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原有认识出发,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挑起学生的矛盾认知,再通过典型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最终使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通过空气占据空间内容的研究,学生初步学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初步具有根据事实进行猜想的科学能力,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3.通过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研究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流动的空气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4
板书设计
流动的空气
空气是会流动的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沉
《流动的空气》反思
《流动的空气》在以学生们的猜想课题进入新课的开始,引人入胜,让学生们都积极参与,然后下面进行的就是一个吹气球再对某同学放气的小游戏,通过同学们感觉脸上有凉气。
从而意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进而介绍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再通过纸蛇跳舞实验,追问同学们,纸蛇是怎样跳舞的呢,是什么力量呢?最后通过学生们讨论交流总结是上升的热空气,接下来很自然引出冷空气是如何运动,从生活中打开电冰箱的门观察到什么。
最后拓展为自然界的空气流动,再有孔明灯和热气球的工作原理也是通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造成。
通过上完本堂课后,我深深意识到科学课上的实验是多么的重要,从实验中学习知识相当容易理解,学生感受最深,并且不容易忘记。
学生们最愿意参与,同时在实验中学生们的能力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