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新版浙江省瞿溪华侨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SAS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SAS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SAS-每日好题挑选【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连结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对。

【例2】如图,在△ABC中,AB+AC=6cm,BC的垂直平分线l与AC相交于点D,则△ABD的周长为cm。

【例3】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50°,则∠A等于。

【例4】如图,△ABC的两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两点.若BC边长为8cm,则△ADE的周长为cm.【例5】如图,在△ABC中,AB=8,AC=6,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长的取值范围是.【例6】如图,CD=CA,∠1=∠2,EC=BC.求证:AB=DE。

【例7】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DE,BE=CF。

求证:AC∥DF。

【例8】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BD。

(1)求证:△BAD≌△CAE;(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

【例9】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E,CF都是△ABC的高线,P是BE上一点,且BP=AC,Q是CF延长线上一点,且CQ=AB,连结AP,AQ,QP。

求证:(1)AQ=PA;(2)AP⊥AQ。

【例10】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90°。

(1)当点D在AC边上时,如图①,线段BD,C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论;(2)将图①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②,线段BD,C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例11】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结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当t为何值时,△ABP和△DCE全等?【例12】如图(1),AB=7cm,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AC=5cm。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1)-每日好题挑选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1)-每日好题挑选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认识三角形(一)-每日好题挑选【例1】若a、b、c表示△ABC的三边长,则|a-b-c|+|b-c-a|+|c-a-b|=。

【例2】若三角形的周长为17,且三边长都是正整数,那么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多少个?请分别写出它们的边长。

【例3】(1)“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小组准备制作一组三角形,记这些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并且这些三角形三边的长度为大于1且小于5的整数。

用(a,b,c)表示一个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如(2,3,3)表示边长分别为2,3,3的一个三角形。

请列举出所有满足条件的三角形。

(2)各边长都是整数,且最大边长为8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例4】在△ABC中,∠A=50∘,∠B=30∘,点D在AB边上,连接CD,若△ACD为直角三角形,求∠BCD的度数。

【例5】在△ABC中,∠A:∠B=5:7,∠C-∠A=10°,则∠C=。

【例6】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

【例7】如图,是三个等边三角形随意摆放的图形,则∠1+∠2+∠3等于。

【例8】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是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则∠1+∠2=。

【例9】如图所示为一张方格纸,纸上有一灰色三角形,其顶点均位于某两网格线的交点上,若灰色三角形面积为平方公分,则此方格纸的面积为平方公分。

【例9】如图,已知直线a和直线外同侧两点M,N(点M,N的连线与直线a不平行),请在直线a上找一点P,使|PM-PN|的值最大,并简要说明理由。

1.1认识三角形(一)-每日好题挑选-答案【例1】【答案】;【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去掉绝对值,再对原式进行化简。

【例2】解: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令a≤b≤c.∵a+b+c=17a+b>c,∴c≤8,∵a≤b≤c a+b+c=17,∴c≥6,∵c≤8c≥6,∴6≤c≤8,故c 的取值只能是6、7、8,当c=6时,a=5,b=6;当c=7时,a=5,b=5或a=4,b=6或a=3,b=7当c=8时,a=1,b=8或a=2,b=7或a=3,b=6或a=4,b=5所以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①6,6,5;②7,5,5;③7,6,4;④7,7,3;⑤8,8,1;⑥8,7,2;⑦8,6,3;⑧8,5,4;所以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8个。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试卷有答案(数学)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试卷有答案(数学)

第1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题)1.如图,已知MB =ND ,∠MBA =∠NDC ,则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 ≌△CDN 的是(B ) A. ∠M =∠N B. AM =CN C. AB =CD D. AM ∥CN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C ) A. 5 B. 6 C. 12 D. 163.如图,图中∠1的度数为(D ) A. 40° B. 50° C. 60° D. 70°(第3题)(第4题)4.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尺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那么∠2的度数为(C )A. 15°B. 20°C. 25°D. 30°(第5题)5.如图,在余料ABCD 中,AD ∥BC ,现进行如下操作:以点B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BA ,BC 于点G ,H ;再分别以点G ,H 为圆心,大于12GH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 内部相交于点O ,画射线BO ,交AD 于点E .若∠A =96°,则∠EBC 的度数为(B )A. 45°B. 42°C. 36°D. 30°6.如图,已知∠1=∠2,AE ⊥OB 于点E ,BD ⊥OA 于点D ,AE ,BD 的交点为C ,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C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 (第6题)) ,(第7题))7.如图,BE ⊥AC 于点D ,且AD =CD ,BD =E D.若∠ABC =72°,则∠E 等于(B ) A .18° B .36° C .54° D .72°【解】 可证△ADB ≌△CDE ,△ABD ≌△CBD ,∴∠E =∠ABD =12∠ABC =36°.(第8题)8.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的长分别是100,110,12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 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 △ABO ∶S △BOC ∶S △CAO =(C )A .1∶1∶1B .9∶10∶11C .10∶11∶12D .11∶12∶13【解】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ABO ,△BOC ,△CAO 分别以AB ,BC ,AC 为底时,高线长相等,则它们的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9.如图,BF 是∠ABD 的平分线,CE 是∠ACD 的平分线,BF 与CE 交于点G .若∠BDC =140°,∠BGC =110°,则∠A 的度数为(B )A. 70°B. 80°C. 50°D. 55° 【解】 连结B C.∵∠BDC =140°,∴∠DBC +∠DCB =40°. 又∵∠BGC =110°,∴∠GBC +∠GCB =70°. ∴∠GBD +∠GCD =30°. ∴∠ABD +∠ACD =60°.∴∠ABC +∠ACB =100°.∴∠A =80°.,(第9题)) ,(第10题))10.如图,在△ABC 中,AD 是∠BAC 的外角平分线,P 是AD 上异于A 的任意一点,设PB =m ,PC =n ,AB =c ,AC =b ,则m +n 与b +c 的大小关系是(A )A. m +n >b +cB. m +n <b +cC. m +n =b +cD. 无法确定(第10题解)【解】 如解图,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AE =AC ,连结ED ,EP .∵AD 是∠BAC 的外角平分线, ∴∠CAD =∠EA D. 在△ACP 和△AEP 中,∵⎩⎨⎧AC =AE ,∠CAP =∠EAP ,AP =AP ,∴△ACP ≌△AEP (SAS ).∴PC =PE . 在△PBE 中,PB +PE >AB +AE , 即PB +PC >AB +A C.∵PB =m ,PC =n ,AB =c ,AC =b , ∴m +n >b +c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为3 cm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将△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且点A ′在△ABC 外部,则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__3__cm.,(第11题)) , (第12题))12.如图,在△ABC 中,AB >AC ,按以下步骤作图:分别以点B 和点C 为圆心,大于12BC 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相交于点M 和点N ;作直线MN 交AB 于点D ;连结C D.若AB =8,AC =4,则△ACD 的周长为12.1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x ,则化简式子|x -2|+|x -9|=__7__. 【解】 提示:2<x <8.(第14题)14.如图,在△ABC 中,已知∠1=∠2,BE =CD ,AB =5,AE =2,则CE =__3__. 【解】 在△ABE 和△ACD 中,∵⎩⎨⎧∠1=∠2,∠A =∠A ,BE =CD ,∴△ABE ≌△ACD (AAS ). ∴AC =AB =5.∵AE =2,∴CE =3.15.如图,在4×5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在图中找两个格点D 和E ,使∠ABE =∠ACD =90°,并使AC =DC ,AB =EB ,则四边形BCDE 的面积为__3__.,(第15题)),(第15题解))【解】 如解图,四边形BCDE 的面积为8-3-32-12=3.(第16题)16.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O ≌△ADO .有下列结论:①AC ⊥BD ;②CB =CD ;③△ABC ≌△ADC ;④AD =C D.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解】 ∵△ABO ≌△ADO ,∴∠AOB =∠AOD ,AB =AD ,∠BAO =∠DAO . ∵∠AOB +∠AOD =180°, ∴∠AOB =∠AOD =90°, ∴AC ⊥BD ,故①正确.在△ABC 和△ADC 中,∵⎩⎨⎧AB =AD ,∠BAC =∠DAC ,AC =AC ,∴△ABC ≌△ADC (SAS ), ∴CB =CD ,故②③正确.AD 与CD 不一定相等,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第17题)17.如图,△ABC 三边的中线AD ,BE ,CF 的交点为G .若S △ABC =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4__.【解】 ∵△ABC 的三条中线AD ,BE ,CF 交于点G , ∴S △ABD =S △ACD ,S △AFG =S △BFG , S △AGE =S △CGE ,S △BDG =S △CDG , ∴S △ABG =S △ACG .∴S △BFG =S △CGE .同理,S △BFG =S △BDG ,∴图中6个小三角形的面积都相等.∴S 阴影=13S △ABC =4.18.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顶点,若长方形纸片的一组对边与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交成∠1,∠2,则∠2-∠1=90°.(第18题)(第18题解)【解】 如解图.∵AB ∥DC ,∴∠2=∠3.∵∠3+∠4=180°,∴∠2=180°-∠4. 又∵∠1+∠4=90°,即∠1=90°-∠4.∴∠2-∠1=180°-∠4-(90°-∠4)=90°.(第19题)19.如图,在△ABC 中,∠A =52°,∠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D 1,∠ABD 1与∠ACD 1的平分线交于点D 2……依此类推,∠BD 5C 的度数是56°.【解】 ∵∠A =52°, ∴∠ABC +∠ACB =128°.∵BD 1,CD 1分别平分∠ABC 和∠ACB ,∴∠D 1BC +∠D 1CB =12(∠ABC +∠ACB )=64°.∴∠D 1=180°-64°=116°.同理,∠D 2=180°-64°-12×64°=84°……∴∠D 5=180°-64°-12×64°-⎝ ⎛⎭⎪⎫122×64°-⎝ ⎛⎭⎪⎫123×64°-⎝ ⎛⎭⎪⎫124×64°=56°.20.如图,图①是一块边长为1,周长记为P 1的等边三角形纸板,沿图①的底边剪去一块边长为12的等边三角形纸板后得到图②,然后沿同一底边依次剪去一块更小的等边三角形纸板(即边长为前一块被剪掉等边三角形纸板边长的12)后得到图③……记第n (n ≥3)块纸板的周长为P n ,则P n -P n-1=⎝ ⎛⎭⎪⎫12n -1.(第20题)【解】 ∵P 1=3,P 2=212,P 3=234,P 4=278,∴P 4-P 3=18=⎝ ⎛⎭⎪⎫123=⎝ ⎛⎭⎪⎫124-1……故P n -P n -1=⎝ ⎛⎭⎪⎫12n -1.三、解答题(共40分) 21.(6分)如图,△ABC ≌△A 1B 1C 1,AD ,A 1D 1分别是△ABC 和△A 1B 1C 1的角平分线.求证:AD =A 1D 1.(第21题)【解】 ∵△ABC ≌△A 1B 1C 1,∴AB =A 1B 1,∠B =∠B 1,∠BAC =∠B 1A 1C 1.∵AD ,A 1D 1分别是△ABC 和△A 1B 1C 1的角平分线,∴∠BAD =12∠BAC ,∠B 1A 1D 1=12∠B 1A 1C 1.∴∠BAD =∠B 1A 1D 1. 在△ABD 与△A 1B 1D 1中,∵⎩⎨⎧∠BAD =∠B 1A 1D 1,AB =A 1B 1,∠B =∠B 1,∴△ABD ≌△A 1B 1D 1(ASA ). ∴AD =A 1D 1.(第22题)22.(6分)如图,在△ABC 中,AB =CB ,∠ABC =90°,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边上,且BE =BD ,连结AE ,DE ,C D.(1)求证:△ABE ≌△CB D.(2)若∠CAE =27°,∠ACB =45°,求∠BDC 的度数. 【解】 (1)∵∠ABC =90°, ∴∠CBD =90°=∠AB C. 在△ABE 和△CBD 中,∵⎩⎨⎧AB =CB ,∠ABE =∠CBD ,BE =BD ,∴△ABE ≌△CBD (SAS ). (2)∵△ABE ≌△CBD , ∴∠AEB =∠CD B.∵∠AEB 为△AEC 的外角,∴∠AEB =∠CAE +∠ACB =27°+45°=72°, ∴∠BDC =72°.(第23题)23.(6分)如图,△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求∠α的度数.【解】∵∠1+∠2+∠3=180°,∠1∶∠2∶∠3=28∶5∶3,∴∠1=140°,∠2=25°,∠3=15°.设BE与CD的交点为F.∵△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ABE≌△ABC≌△AD C.∴∠2=∠ABE,∠3=∠AC D.∴∠FBC=2∠2=2×25°=50°,∠FCB=2∠3=2×15°=30°.∵∠α是△FBC的一个外角,∴∠α=∠FBC+∠FCB=50°+30°=80°.24.(6分)如图,已知BD,CE是△ABC的高线,点F在BD上,BF=AC,点G在CE的延长线上,CG=A B.求证:AG⊥AF.(第24题)【解】∵BD,CE是△ABC的高线,∴∠BEC=∠CDB=90°.∵∠EHB=∠DHC,∴∠EBH=∠DCH.又∵BF=CA,AB=GC,∴△ABF≌△GCA(SAS).∴∠BAF=∠G.∵∠AEG=90°,∴∠G+∠GAE=90°,∴∠BAF+∠GAE=90°,即∠GAF=90°,∴AG⊥AF.(第25题)25.(6分)如图,已知BE,CF分别是△ABC中AC,AB边上的高线,在BE的延长线上取点P,使PB=AC,在CF的延长线上取点Q,使CQ=A B.求证:AQ⊥AP.【解】∵BE,CF分别是△ABC中AC,AB边上的高线,∴∠AEB=∠AFC=90°,∴∠ABP+∠EAF=90°,∠ACQ+∠EAF=90°,∴∠ABP=∠ACQ.在△ABP 和△QCA 中,∵⎩⎨⎧PB =AC ,∠ABP =∠QCA ,AB =QC ,∴△ABP ≌△QCA (SAS ). ∴∠APB =∠QA C.∴∠APB +∠PAE =∠QAC +∠PAE , 即180°-∠AEP =∠PAQ . ∴∠PAQ =90°,即AQ ⊥AP .26.(10分)旧知新意: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1)尝试探究: 如图①,∠DBC 与∠ECB 分别为△ABC 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 与∠DBC +∠ECB 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初步运用:如图②,在△ABC 纸片中剪去△CED ,得到四边形ABDE .若∠1=130°,则∠2-∠C =50°.小明联想到了曾经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图③,在△ABC 中,BP ,CP 分别平分外角∠DBC ,∠ECB ,则∠P与∠A 有何数量关系?请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答案:∠P =90°-12∠A .(3)拓展提升:如图④,在四边形ABCD 中,BP ,CP 分别平分外角∠EBC ,∠FCB ,则∠P 与∠A ,∠D 有何数量关系?(第26题)【解】 (1)∠DBC +∠ECB =(180°-∠ABC )+(180°-∠ACB )=360°-(∠ABC +∠ACB )=360°-(180°-∠A )=180°+∠A.(2)∵∠1+∠2=180°+∠C , ∴130°+∠2=180°+∠C , ∴∠2-∠C =50°.∵∠DBC +∠ECB =180°+∠A ,BP ,CP 分别平分外角∠DBC ,∠ECB ,∴∠PBC +∠PCB =12(∠DBC +∠ECB )=12(180°+∠A ),∴∠P =180°-(∠PBC +∠PCB )=180°-12(180°+∠A )=90°-12∠A ,即∠P =90°-12∠A.(第26题解)(3)如解图,延长BA ,CD 相交于点Q ,则∠P =90°-12∠Q ,∴∠Q =180°-2∠P ,∴∠BAD +∠CDA =180°+∠Q =180°+180°-2∠P =360°-2∠P .。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3 证明(1)-每日好题挑选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3 证明(1)-每日好题挑选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3证明(一)-每日好题挑选【例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a∥b时,一定有∠1=∠3B.当∠1=∠3时,一定有a∥bC.当a∥b时,一定有∠1+∠2=180°D.当∠2+∠3=180°时,一定有a∥b【例2】如图,在△ABC中,CE⊥AB于点E,DF⊥AB于点F,AC∥DE,CE平分∠ACB,则图中与∠FDB相等的角的个数为个。

【例3】如图,点D在∠AOB的平分线OC上,点E在OA上,ED∥OB,∠1=25°,则∠AED=°。

【例4】如图①是我们常用的折叠式小刀,图②中刀柄外形是一个直角梯形挖去一个小半圆,其中刀片的两条边缘线可看成两条平行的线段,转动刀片时会形成如图②所示的∠1与∠2,则∠1与∠2的度数和是°。

【例5】如图,AB∥CD,∠ABE=∠DCF。

求证:∠E=∠F。

【例6】如图,DE⊥AC于点E,∠AGF=∠ABC,∠1+∠2=180°。

求证:BF⊥AC。

【例7】如图,∠ABD和∠BDC的平分线交于点E,∠ABD的平分线交CD于点F,∠1+∠2=90°。

(1)求证:AB∥CD;(2)若∠2=25°,求∠3的度数。

【例8】(1)如图①,已知∠ABC,射线ED∥AB,交BC于点O,过点E作∠DEF=∠ABC,说明BC∥EF的理由;(2)如图②,已知∠ABC,射线ED∥AB,交BC于点O,∠ABC+∠DEF=180°,判断直线BC与直线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根据以上探究,你发现了一个什么结论?请你写出来;(4)如图③,已知AC⊥BC于点C,CD⊥AB于点D,DE⊥AC于点E,H为BC上一点,HF⊥AB于点F。

若∠1=48°,试求∠2的度数。

【例9】已知,如图,∠XOY=90∘,点A.B分别在射线OX、OY上移动,BE是∠ABY的平分线,BE的反向延长线与∠OA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试问∠ACB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给出证明;如果随点A、B 移动发生变化,请求出变化范围。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新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本文介绍了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的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其中,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文章还介绍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重要线段中线和高线的定义、命题和证明步骤。

此外,文章还讲解了全等三角形、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点计算角度和线段长度。

最后,文章列举了八个考点,包括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求三角形的某一边长或周长的取值范围、证明三角形全等等。

例题部分也包括了两个问题的解答。

1、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是(C)。

2、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B)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不能唯一作出直角三角形的是(C)已知一锐角及其邻边。

4、已知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相交于点O,设△BDO面积为1,则S△ABC=(6)。

5、在图中,由于AB=CD。

AD=BC,所以△ABO≌△CDO,△ABO与△CDO的对应顶点分别为AO和CO,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1,选项A。

6、根据中线定理可知,DF=EF=BF=AF=1/2AC,所以四边形DCEF是平行四边形,面积为AC的一半,即22.5cm,选项B。

7、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BP/PC=AB/AC,所以BP/AB=PC/AC,由此可得△BPC与△ABC相似,所以∠BPC=2∠A,选项A。

8、由于BD是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所以BD=DC=4,由勾股定理可得AD=3,所以AB=5,所以ΔABD的周长为12,选项D。

9、将三角形按照图中的方式编号,可以发现只有第3块的形状与原来的三角形相同,所以应该带第3块去。

10、以B为顶点的外角为∠ABC=180°-∠A=130°,以C为顶点的外角为∠ACB=180°-∠A=130°,由于外角和等于360°,所以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的夹角为130°/2=65°,选项A。

新浙教版八上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新浙教版八上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复习总目1、掌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2、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点概要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 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 (2)按边分类:3、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定义: (1)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三角形的高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 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6、三角形的稳定性:(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7、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SAS ) (ASA ) (AAS ) (SSS ) (HL )(2)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1)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3)旋转变换中考规律盘点及预测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历年来是经常考到的填空题的类型,三角形角度的计算也是考到的填空题的类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往往会考到。

典例分析三角形直角三象形 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例1、小华要从长度分别为5cm 、6cm 、11cm 、16cm 的四根小木棒中选出三根摆成 一个三角形,那么他选的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_ 6 .___11___.____16___. 例2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AB ,垂足为F ,DE=DG , △ADG 和△AED 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 的面积为( ) 例3 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 ≌△ACD 的是( ) A.BD=DC ,AB=AC B.∠ADB=∠ADC ,BD=DC C.∠B=∠C ,∠BAD=∠CAD D.∠B=∠C ,BD=DC例4 如图,点B 、F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 、D 在直线BE 的 两侧,AB ∥DE ,BF =CE ,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 使得AC =DF .基础练习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是( )A 、B 、C 、D 、 2、下列各图中,正确画出AC 边上的高的是( )A 、B 、C 、D 、 3、如图1,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 ) A 、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B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C 、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D 、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4、图2中的三角形被木板遮住了一部分,被遮住的两个角不可能是( ) A 、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B 、两个锐角;C 、一个锐角,一个直角;D 、一个直角,一个钝角; 5、以下不能构成三角形三边长的数组是( )A 、(1,3,2)B 、(3,4,5)C 、(23,24,25) D 、(3,4,5)6、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55°和65°,这个三角形的外角不可能是( )A A A AB B B BC C C C E E EE BA CD EF 图1图2A 、115°B 、120°C 、125°D 、130°7、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碎成如图3所示的四块(图中所标1、2、3、4),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大小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 )去 A 、第1块; B 、第2块; C 、第3块; D 、第4块;8、如图4,在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且CD 、BE 相交于一点P ,若∠A=50°,则∠BPC=( )A 、150°B 、130°C 、120°D 、100°9、用12根火柴棒(等长)拼成一个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和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 10、如图5,在△ABC 中,D 、E 分别是AC 、BC 边上的 点,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为( ) A 、15° B 、20° C 、25° D 、30° 二、耐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30分)11、在△ABC 中,若∠A -∠B=90°,则此三角形是________三角形;若C B A ∠=∠=∠3121,由此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12、如图6,已知AC=BD ,要使△ABC ≌△DCB , 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13、设△ABC 的三边为a 、b 、c ,化简______________|b a c ||a c b ||c b a |=--+--+--1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7cm ,第三边长是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cm ; 15、如图7,在△ABC 中,已知AD=DE ,AB=BE ,∠A=80°,则∠CED=________16、如图8,把矩形ABCD 沿AM 折叠,使D 点落在N 点处,如果AD=35cm ,DM=5cm ,∠DAM=30°,则AN=_____cm ,NM=______cm ,∠BNA=_________度;17、如图9,△ABC 中,AB=AC ,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BD 、CE 交于点O ,且AD=AE ,连结AO ,则图中共有_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18、如图10,已知∠B=∠C ,AD=AE ,则AB=AC ,请说明理由(填空) 解:在△ABC 和△ACD 中, ∠B=∠______ (__________) ∠A=∠______ (________________)12 3 4图3ABCED 图5ABCDO图6D AB EC 图7 A B CD N M 图8 A B C DE O图9 ABD图10ABEAE=________ (__________) ∴△ABE ≌△ACD (______________)∴A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11所,∠A+∠B+∠C+∠D+∠E=________; 20、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直接得到30°、45°、60°、90°四种角,利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另外一些特殊角,如75°、120°等,请你拼一拼,用一副三角板还能拼还能拼出哪些小于平角的角?这些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细心做一做(共60分)24、(8分)某产品的商标如图15所示,O 是线段AC 、DB 的交点,且AC=BD ,AB=DC ,小华认为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他的思考过程是: ∵AC=DB ,∠AOB=∠DOC ,AB=AC , ∴△ABO ≌△DCO你认为小华的思考过程对吗?如果正确,指出他用 的是判别三角形全等的哪个条件,如果不正确, 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2)-每日好题挑选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2)-每日好题挑选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认识三角形(二)-每日好题挑选【例1】已知P是△ABC内任意一点。

(1)如图1,求证:AB+AC>PB+PC;(2)如图2,连接PA,比较12(AB+AC+BC)与PA+PB+PC的大小关系。

【例2】利用三角形的中线,你能否将图中的三角形的面积分成相等的四部分(给出3种方法)?【例3】如图,A,B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的两个格点,在格点中任意放置点C,恰好能使的ΔABC的面积为的2点的个数为。

【例4】如图,在△ABC中(AB>BC),AC=2BC,BC边上的中线AD把△ABC的周长分成60和40两部分,求AC和AB的长。

【例5】已知AD是△ABC的高,∠BAD=70°,∠CAD=20°,(1)求∠BAC的度数;(2)△ABC是什么三角形。

【例6】(1)如图,在△ABC中,∠B=40°,∠C=80°,AD⊥BC于D,且AE平分∠BAC,求∠EAD的度数;(2)上题中若∠B=40°,∠C=80°改为∠C>∠B,其他条件不变,请你求出∠EAD与∠B、∠C之间的数列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7】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B=13cm,BC=12cm,AC=5cm,求:(1)△ABC的面积;(2)CD的长;(3)作出△ABC的边AC上的中线BE,并求出△ABE的面积;(4)作出△BCD的边BC边上的高DF,当BD=11cm时,试求出DF的长。

【例8】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为E,F,CG是AB边上的高线。

(1)试猜想线段DE,DF,CG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点D在底边的延长线上,则(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又存在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docx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docx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知识框图锐角三角形朱国林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角的关系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角平分线交点的位置重要线段中线将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高线三角形高线的位置定义真命题命题假命题判断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一个相关概念基本事实定理推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就是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推出来的一般型证明只需要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证明(1)按题意画出图形文字型证明的步骤(2)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3)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性质用来求线段、角度全等三角形判定SSSSASASA AAS要特别注意:是否有公共角及公共边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理论依据: SSS 定理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三角形根据 SSS、 SAS、ASA 作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理论依据: SAS 定理相关知识角平分线的性质理论依据: AAS 定理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考点一、判断三条段能否成三角形考点二、求三角形的某一或周的取范考点三、判断一句是否命,以及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考点四、利用角平分、垂(90°角)、三角形的外角、内角和、全等三角形来算角度考点五、利用垂直平分的性、角平分的性、全等三角形来算段度考点六、明三角形全等,以及在三角形全等的基之上一步明段、角度之的数量关系考点七、画三角形的高、中、角平分,以及基本形的尺作法考点八、方案,求河等、例 1 已知两条段的分是3cm、 8cm ,要想拼成一个三角形,且第三条段 a 的奇数,第三条段取多少厘米?1、某一三角形的两分是 3 和 5,三角形的周的取范()A、 10≤ a<16 B 、10< a≤16 C 、10< a< 16 D 、2< a< 82、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相等的两部分是三角形的()A、中 B 、高C、角平分 D 、一的中点且和条垂直的直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不在个三角形的内部,个三角形()A. 必定是角三角形B.必定是直角三角形C.必定是角三角形D.不可能是角三角4、△ ABC的三个不相外角的比2: 3: 4,△ ABC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2)含答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2)含答案解析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填空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A.4 B.5 C.9 D.132.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A.50° B.30° C.20° D.15°3.如图所示,△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20° B.30° C.35° D.40°4.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A.1种B.2种C.3种D.4种5.尺规作图是指()A.用直尺规范作图B.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C.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D.直尺和圆规是作图工具6.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 B.40° C.70° D.35°7.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45° B.54° C.40° D.50°8.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75° B.60° C.65° D.55°9.如图,在△ABC中,∠CAB=7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的位置,连接EC,满足EC ∥AB,则∠BAD的度数为()A.30° B.35° C.40° D.50°10.如图所示,△ABC与△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BD.若△ABC不动,将△BDE绕点B旋转,则在旋转过程中,AE与CD的大小关系为()A.AE=CD B.AE>CD C.AE<CD D.无法确定二、认真填一填11.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且周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共有个.12.如图,在△ABC 和△DEF 中,已知:AC=DF ,BC=EF ,要使△ABC ≌△DEF ,还需要的条件可以是 .(只填写一个条件)13.若△ABC ≌△DEF ,且∠A=110°,∠F=40°,则∠E= 度.14.在△ABC 中,∠A :∠B :∠C=1:2:3,则∠A= ,∠C= .15.如图,在△ABC 中,∠B=60°,∠C=40°,AD ⊥BC 于D ,AE 平分∠BAC ;则∠DAE= .16.如图,D 、E 分别是△ABC 边AB 、BC 上的点,AD=2BD ,BE=CE ,设△ADC 的面积为S 1,△ACE 的面积为S 2,若S △ABC =6,则S 1﹣S 2的值为 .17.如图,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P 处,已知∠1+∠2=100°,则∠A 的大小等于 度.18.如图,△ABC 中,∠BAC=100°,EF ,MN 分别为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如果BC=12cm ,那么△FAN 的周长为 cm ,∠FAN= .三、解答题19.如图,点A、C、D、B 四点共线,且AC=DB,∠A=∠B,∠E=∠F.求证:DE=CF.20.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E=∠CDF,AF=CE.(1)从图中任找两组全等三角形;(2)从(1)中任选一组进行证明.21.如图,在△ABC中,∠B=40°,∠C=110°.(1)画出下列图形:①BC边上的高AD;②∠A的角平分线AE.(2)试求∠DAE的度数.22.作图,如图已知三角形ABC内一点P(1)过P点作线段EF∥AB,分别交BC,AC于点E,F(2)过P点作线段PD使PD⊥BC垂足为D点.2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CAF=∠B.24.如图,点D为锐角∠ABC内一点,点M在边BA上,点N在边BC上,且DM=DN,∠BMD+∠BND=180°.求证:BD平分∠ABC.2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8cm,BC=6cm,点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B→C→E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那么当t取何值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10?26.(14分)课本拓展旧知新意:我们容易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1.尝试探究:(1)如图1,∠DBC与∠ECB分别为△AB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DBC+∠ECB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2.初步应用:(2)如图2,在△ABC纸片中剪去△CED,得到四边形ABDE,∠1=130°,则∠2﹣∠C= ;(3)小明联想到了曾经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图3,在△ABC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与∠A有何数量关系?请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答案.3拓展提升:(4)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EBC、∠FCB,∠P与∠A、∠D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若需要利用上面的结论说明,可直接使用,不需说明理由)《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9,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可能是()A.4 B.5 C.9 D.13【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进一步选择.【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第三边大于5,而小于1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三角形的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此题基础题,比较简单.2.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A.50° B.30° C.20° D.1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2的同位角∠4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进行求解.【解答】解: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4=∠2=50°.∴∠3=∠4﹣∠1=50°﹣30°=20°.故选:C.【点评】本题应用的知识点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如图所示,△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20° B.30° C.35° D.4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求出∠ACB=∠A′CB′,都减去∠A′CB即可.【解答】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ACA′=∠BCB′,∵∠BCB′=30°,∴∠ACA′=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4.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A.1种B.2种C.3种D.4种【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常规题型.【分析】要把四条线段的所有组合列出来,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组成三角形的组数.【解答】解:四根木条的所有组合:9,6,5和9,6,4和9,5,4和6,5,4;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能组成三角形的有9,6,5和9,6,4和6,5,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5.尺规作图是指()A.用直尺规范作图B.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图C.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D.直尺和圆规是作图工具【考点】作图—尺规作图的定义.【分析】根据尺规作图的定义作答.【解答】解:根据尺规作图的定义可知: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故选C.【点评】尺规作图是指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6.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A.50° B.40° C.70° D.3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数据线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证明.【解答】解:∵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A=180°﹣(∠ABC+∠ACB),=180°﹣2(∠DBC+∠BCD)∵∠BDC=180°﹣(∠DBC+∠BCD),∴∠A=180°﹣2(180°﹣∠BDC)∴∠BDC=90°+∠A,∴∠A=2(110°﹣90°)=40°.故选B.【点评】注意此题中的∠A和∠BDC之间的关系:∠BDC=90°+∠A.7.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45° B.54° C.40° D.5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DE=∠BAD.【解答】解:∵∠B=46°,∠C=54°,∴∠BAC=180°﹣∠B﹣∠C=180°﹣46°﹣54°=80°,∵AD平分∠BAC,∴∠BAD=∠BAC=×80°=40°,∵DE∥AB,∴∠ADE=∠BAD=4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与概念是解题的关键.8.一副三角板如图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75° B.60° C.65° D.5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因为三角板的度数为45°,60°,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1=60°,∠2=45°,∴∠α=180°﹣45°﹣60°=75°,故选A.【点评】本题利用三角板度数的常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CAB=7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DE的位置,连接EC,满足EC ∥AB,则∠BAD的度数为()A.30° B.35° C.40° D.50°【考点】旋转的性质.【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CB=∠CAB,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AE,∠BAC=∠DAE,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式求出∠CAE,然后求出∠DAB=∠CAE,从而得解.【解答】解:∵CE∥AB,∴∠ACB=∠CAB=75°,∵△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ED,∴AC=AE,∠BAC=∠DAE,∴∠CAE=180°﹣70°×2=40°,∵∠CAE+∠CAD=∠DAE,∠DAB+∠CAD=∠BAC,∴∠DAB=∠CAE=4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熟记各性质并求出∠DAB=∠CAE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ABC与△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BD.若△ABC不动,将△BDE绕点B旋转,则在旋转过程中,AE与CD的大小关系为()A.AE=CD B.AE>CD C.AE<CD D.无法确定【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本题可通过证△ABE和△CBD全等,来得出AE=CD的结论.两三角形中,已知了AB=BC、BE=BD,因此关键是证得∠ABE=∠CBD;由于△ABC和△BED都是等边三角形,因此∠EBD=∠ABC=60°,即∠ABE=∠CBD=120°,由此可得证.【解答】解:∵△ABC与△B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BC,BE=BD,∠ABC=∠EBD=60°;∴∠ACB+∠CBE=∠EBD+∠CBE=120°,即:∠ABE=∠CBD=120°;∴△ABE≌△CBD;∴AE=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当出现两个等边三角形时,一般要利用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从中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二、认真填一填11.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且周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5 个.【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分析】设第三边的长为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定理可以确定x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则4﹣3<x<4+3,所以1<x<7.∵x为整数,∴x可取2,3,4,5,6.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12.如图,在△ABC和△DEF中,已知:AC=DF,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的条件可以是AB=DE .(只填写一个条件)【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根据“SSS”添加条件.【解答】解:若加上AB=DE,则可根据“SSS”判断△ABC≌△DEF.故答案为AB=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有“SSS”、“SAS”、“ASA”、“AAS”.13.若△ABC≌△DEF,且∠A=110°,∠F=40°,则∠E= 30 度.【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A=110°,∠C=∠F=40°,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ABC≌△DEF,∠A=110°,∠F=40°,∴∠D=∠A=110°,∠C=∠F=40°,∴∠DEF=180°﹣110°﹣40°=30°.故答案为: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其性质得出对应角相等是解题关键.14.在△ABC中,∠A:∠B:∠C=1:2:3,则∠A= 30°.,∠C= 9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有三角形内角和180度,又知三角形内各角比,从而求出.【解答】解:由三角形内角和180°,又∵∠A:∠B:∠C=1:2:3,∴∠A=180°×=30°,∠C=180°×=90°.故填:30°,90°.【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已知条件,从而很容易知道各角所占几分之几.而解得.15.如图,在△ABC中,∠B=60°,∠C=40°,AD⊥BC于D,AE平分∠BAC;则∠DAE= 1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B=60°,∠C=40°可得∠BAC的度数,AE平分∠BAC,得到∠BAE和∠CAE的度数,利用外角的性质可得∠AED的度数,再根据垂直定义,得到直角三角形,在直角△ABD中,可以求得∠DAE的度数.【解答】解:∵∠C=40°,∠B=60°,∴∠BAC=180°﹣40°﹣60°=80°,∵AE平分∠BAC,∴∠BAE=∠CAE=40°,∴∠AED=80°,∵AD⊥BC于D,∴∠ADC=90°,∴∠DAE=180°﹣80°﹣90°=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垂直的定义,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综合利用各定理及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如图,D 、E 分别是△ABC 边AB 、BC 上的点,AD=2BD ,BE=CE ,设△ADC 的面积为S 1,△ACE 的面积为S 2,若S △ABC =6,则S 1﹣S 2的值为 1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求出△AEC 的面积,再根据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求出△ACD 的面积,然后根据S 1﹣S 2=S △ACD ﹣S △ACE 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E=CE ,∴S △ACE =S △ABC =×6=3,∵AD=2BD ,∴S △ACD =S △ABC =×6=4,∴S 1﹣S 2=S △ACD ﹣S △ACE =4﹣3=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主要利用了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需熟记.17.如图,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P 处,已知∠1+∠2=100°,则∠A 的大小等于 50 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已知求出∠ADP+∠AEP=360°﹣(∠1+∠2)=260°,根据折叠求出∠ADE+∠AED=×260°=1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1+∠2=100°,∴∠ADP+∠AEP=360°﹣(∠1+∠2)=260°,∵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P处,∴∠ADE=∠ADP,∠AED=∠AEP,∴∠ADE+∠AED=×260°=130°,∴∠A=180°﹣(∠ADE+∠AED)=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折叠的性质的应用,注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18.如图,△ABC中,∠BAC=100°,EF,MN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如果BC=12cm,那么△FAN的周长为12 cm,∠FAN= 20°.【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EF,MN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F=BF,AN=CN,即可得△FAN的周长等于BC;又由∠BAC=100°,求得∠BAF+∠CAN=∠B+∠C=180°﹣∠BAC=80°,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EF,MN分别为AB,AC的垂直平分线,∴AF=BF,AN=CN,∴△FAN的周长为:AF+FN+AN=BF+FN+CN=BC=12cm;∴∠BAF=∠B,∠CAN=∠C,∵△ABC中,∠BAC=100°,∴∠BAF+∠CAN=∠B+∠C=180°﹣∠BAC=80°,∴∠FAN=∠BAC﹣(∠BAF+∠CAN)=20°.故答案为:12,20°.【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的应用.三、解答题19.如图,点A、C、D、B 四点共线,且AC=DB,∠A=∠B,∠E=∠F.求证:D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条件可以求出AD=BC,再证明△AED≌△BF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C=DB,∴AC+CD=DB+CD,即AD=BC,在△AED和△BFC中,∴△AED≌△BFC.∴DE=CF.【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数量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AED≌△BFC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CD,∠ABE=∠CDF,AF=CE.(1)从图中任找两组全等三角形;(2)从(1)中任选一组进行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1)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分析出△ABE≌△CDF,△AFD≌△CEB;(2)根据AB∥CD可得∠1=∠2,根据AF=CE可得AE=FC,然后再证明△ABE≌△CDF即可.【解答】解:(1)△ABE≌△CDF,△AFD≌△CEB;(2)∵AB∥CD,∴∠1=∠2,∵AF=CE,∴AF+EF=CE+EF,即AE=FC,在△ABE和△CDF中,,∴△ABE≌△CDF(AA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1.如图,在△ABC中,∠B=40°,∠C=110°.(1)画出下列图形:①BC边上的高AD;②∠A的角平分线AE.(2)试求∠DAE的度数.【考点】作图—复杂作图.【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BC重合,沿BC平移使另一直角边过A画BC边上的高AD即可;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做法作∠A的角平分线AE;(2)首先计算出∠BAE的度数,再计算出∠BAD的度数,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2)在△ABC中,∠BAC=180°﹣11°﹣40°=30°,∵AE平分∠BAC,∴∠BAE=∠BAC=15°,在Rt△ADB中,∠BAD=90°﹣∠B=50°,∴∠DAE=∠DAB﹣∠BAE=3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以及角的计算,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22.作图,如图已知三角形ABC内一点P(1)过P点作线段EF∥AB,分别交BC,AC于点E,F(2)过P点作线段PD使PD⊥BC垂足为D点.【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分析】(1)根据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平行线的方法作图即可;(2)利用直角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BC重合,沿BC平移,使另一条直角边过点P画垂线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关键是掌握利用直尺做平行线的方法.2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CAF=∠B.【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EF垂直平分AD,则可得AF=DF,进而再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角之间的平衡转化,最终得出结论.【解答】证明:∵EF垂直平分AD,∴AF=DF,∠ADF=∠DAF,∵∠ADF=∠B+∠BAD,∠DAF=∠CAF+∠CAD,又∵AD平分∠BAC,∴∠BAD=∠CAD,∴∠CAF=∠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4.如图,点D为锐角∠ABC内一点,点M在边BA上,点N在边BC上,且DM=DN,∠BMD+∠BND=180°.求证:BD平分∠AB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在AB上截取ME=BN,证得△BND≌△EMD,进而证得∠DBN=∠MED,BD=DE,从而证得BD平分∠ABC.【解答】解:如图所示:在AB上截取ME=BN,∵∠BMD+∠DME=180°,∠BMD+∠BND=180°,∴∠DME=∠BND,在△BND与△EMD中,,∴△BND≌△EMD(SAS),∴∠DBN=∠MED,BD=DE,∴∠MBD=∠MED,∴∠MBD=∠DBN,∴BD平分∠AB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5.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8cm,BC=6cm,点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B→C→E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设点P运动的时间是t秒,那么当t取何值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10?【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专题】几何动点问题.【分析】分为三种情况讨论,如图1,当点P在AB上,即0<t≤4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如图2,当点P在BC上,即4<t≤7时,由S△APE =S四边形AECB﹣S△PCE﹣S△PAB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如图3,当点P在EC上,即7<t≤9时,由S△APE==10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如图1,当点P在AB上,即0<t≤4时,∵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6,AB=CD=8.∵AP=2t,∴S△APE=×2t×6=10,∴t=.如图2,当点P在BC上,即4<t≤7时,∵E是DC的中点,∴DE=CE=4.∵BP=2t﹣8,PC=6﹣(2t﹣8)=14﹣2t.∴S=(4+8)×6﹣×(2t﹣8)×8﹣(14﹣2t)×4=10,解得:t=7.5>7舍去;当点P在EC上,即7<t≤9时,PE=18﹣2t.∴S△APE=(18﹣2t)×6=10,解得:t=.总上所述,当t=或时△APE的面积会等于10.【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26.课本拓展旧知新意:我们容易证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1.尝试探究:(1)如图1,∠DBC与∠ECB分别为△AB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DBC+∠ECB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2.初步应用:(2)如图2,在△ABC纸片中剪去△CED,得到四边形ABDE,∠1=130°,则∠2﹣∠C= 50°;(3)小明联想到了曾经解决的一个问题:如图3,在△ABC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与∠A有何数量关系?请利用上面的结论直接写出答案∠P=90°﹣∠A .3拓展提升:(4)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P、CP分别平分外角∠EBC、∠FCB,∠P与∠A、∠D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若需要利用上面的结论说明,可直接使用,不需说明理由)【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探究型.【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表示出∠DBC+∠ECB,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2)根据(1)的结论整理计算即可得解;(3)表示出∠DBC+∠EC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PBC+∠PCB,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4)延长BA、CD相交于点Q,先用∠Q表示出∠P,再用(1)的结论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1)∠DBC+∠ECB=180°﹣∠ABC+180°﹣∠ACB=360°﹣(∠ABC+∠ACB)=360°﹣(180°﹣∠A)=180°+∠A;(2)∵∠1+∠2=∠180°+∠C,∴130°+∠2=180°+∠C,∴∠2﹣∠C=50°;(3)∠DBC+∠ECB=180°+∠A,∵BP、CP分别平分外角∠DBC、∠ECB,∴∠PBC+∠PCB=(∠DBC+∠ECB)=(180°+∠A),在△PBC中,∠P=180°﹣(180°+∠A)=90°﹣∠A;即∠P=90°﹣∠A;故答案为:50°,∠P=90°﹣∠A;(4)延长BA、CD于Q,则∠P=90°﹣∠Q,∴∠Q=180°﹣2∠P,∴∠BAD+∠CDA=180°+∠Q,=180°+180°﹣2∠P,=360°﹣2∠P.【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并读懂题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浙教版⼋年级上册数学第⼀章《三⾓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浙教版⼋年级上册数学第⼀章《三⾓形的初步知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考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形考点⼆、求三⾓形的某⼀边长或周长的取值范围考点三、判断⼀句话是否为命题,以及改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考点四、利⽤⾓平分线、垂线(90°⾓)、三⾓形的外⾓、内⾓和、全等三⾓形来计算⾓度考点五、利⽤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形来计算线段长度考点六、证明三⾓形全等,以及在三⾓形全等的基础之上进⼀步证明线段、⾓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考点七、画三⾓形的⾼线、中线、⾓平分线,以及基本图形的尺规作图法考点⼋、⽅案设计题,求河宽等问题例1、已知两条线段的长分别是3cm 、8cm ,要想拼成⼀个三⾓形,且第三条线段a 的长为奇数,问第三条线段应取多少厘⽶?1、某⼀三⾓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该三⾓形的周长的取值范围为() A 、10≤a <16 B 、10<a ≤16 C 、10<a <16 D 、2<a <82、能把⼀个三⾓形分成⾯积相等的两部分是三⾓形的()A 、中线B 、⾼线C 、⾓平分线D 、过⼀边的中点且和这条边垂直的直线 3、已知⼀个三⾓形的三条⾼的交点不在这个三⾓形的内部,则这个三⾓形()A. 必定是钝⾓三⾓形B. 必定是直⾓三⾓形C. 必定是锐⾓三⾓形D. 不可能是锐⾓三⾓4、△ABC 的三个不相邻外⾓的⽐为2:3:4,则△ABC 的三个内⾓的度数分别为。

例2、如图,已知△ABC 中,BE 和CD 分别为∠ABC 和∠ACB 的平分线,且BD=C E ,∠1=∠2。

说明BE=CD 的理由。

【设计意图】本例主要考察了⾓平分线和三⾓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要说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法可以通过说明三⾓形全等来解决。

例3、已知AE ,AD 分别为△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和⾼线,且AB=7cm ,AC=5cm ,则△ACE 和△ABE 的周长之差为多少厘⽶?△ACE 和△ABE 的⾯积之⽐为多少?【设计意图】本例主要考察了三⾓形中线、⾼线的性质,重在格式的书写上。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4,6,10 B.3,6,7 C.5,6,12 D.2,3,62.在△ABC中,∠A﹣∠C=∠B,那么△ABC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3.如图所示,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A.SAS B.SSS C.AAS D.ASA4.如图AB⊥AD,AB⊥BC,则以AB为一条高线的三角形共有()个.A.1 B.2 C.3 D.45.如图所示,△BDC′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共有全等三角形()对.A.2 B.3 C.4 D.56.下列是命题的是()A.作两条相交直线B.∠α和∠β相等吗?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D.若a2=4,求a的值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2个锐角D.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8.如图,对任意的五角星,结论正确的是()A.∠A+∠B+∠C+∠D+∠E=90° B.∠A+∠B+∠C+∠D+∠E=180°C.∠A+∠B+∠C+∠D+∠E=270°D.∠A+∠B+∠C+∠D+∠E=360°9.如图,在△ABC中,∠C=90°,AC=B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若AB=6cm,则△DEB的周长为()A.5cm B.6cm C.7cm D.8cm10.如图,BF是∠ABD的平分线,CE是∠ACD的平分线,BF与CE交于G,若∠BDC=130°,∠BGC=100°,则∠A的度数为()A.60° B.70° C.80° D.90°二、填空题11.工人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所示的那样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即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12.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13.如图,在△ABC中,AD⊥BC于D,AE为∠BAC的平分线,且∠DAE=15°,∠B=35°,则∠C=______°.14.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添加一个条件即可).15.命题“若x(1﹣x)=0,则x=0”是______命题(填“真”、假),证明时可举出的反例是______.1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x、9,则化简|x﹣5|+|x﹣13|=______.17.如图,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如果BC=10,△DBC的周长为22,那么AB=______.18.如图所示,∠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19.已知,∠α=50°,且∠α的两边与∠β的两边互相垂直,则∠β=______.20.若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且三边均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______种.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ABC,请按下列要求作图:(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的角平分线CG.(2)作BC边上的高线(本小题作图工具不限).(3)用直尺和圆规作△DEF,使△DEF≌△ABC.22.阅读填空:如图,已知∠AOB.要画出∠AOB的平分线,可分别在OA,OB上截取OC=OD,OE=OF,连结CF,DE,交于P点,那么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要证明这个作法是正确的,可先证明△EOD≌△______,判定依据是______,由此得到∠OED=∠______;再证明△PEC≌△______,判定依据是______,由此又得到PE=______;最后证明△EOP≌△______,判定依据是______,从而便可证明出∠AOP=∠BOP,即OP平分∠AOB.23.证明命题“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24.已知:如图,在△ABC中,∠BAC=90°,AB=AC,MN是经过点A的直线,BD⊥MN,CE⊥MN,垂足分别为D、E.(1)求证:①∠BAD=∠ACE;②BD=AE;(2)请写出BD,DE,CE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式,并证明.《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4,6,10 B.3,6,7 C.5,6,12 D.2,3,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根据以上定理逐个判断即可.【解答】解:A、∵4+6=10,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以4、6、10为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3+6>7,6+7<3,3+7>6,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以3、6、7为三角形的三边,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5+6<12,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以5、6、12为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2+3<6,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以2、3、6为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能熟记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2.在△ABC中,∠A﹣∠C=∠B,那么△ABC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B+∠C=180°,则∠A+∠B=180°﹣∠C,由∠A=∠B﹣∠C 变形得∠A+∠B=∠C,则180°﹣∠C=∠C,解得∠C=90°,即可判断△ABC的形状.【解答】解:∵∠A+∠B+∠C=180°,∴∠C+∠B=180°﹣∠A,而∠A﹣∠C=∠B,∴∠C+∠B=∠A,∴180°﹣∠A=∠A,解得∠A=90°,∴△ABC为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熟记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A.SAS B.SSS C.AAS D.ASA【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根据SSS可得到三角形全等.【解答】解: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依据SSS可判定△COD≌△C'O'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4.如图AB⊥AD,AB⊥BC,则以AB为一条高线的三角形共有()个.A.1 B.2 C.3 D.4【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由于AB⊥AD,AB⊥BC,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可确定以AB为一条高线的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AB⊥AD,AB⊥BC,∴以AB为一条高线的三角形有△ABD,△ABE,△ABC,△ACE,一共4个.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可以在三角形外,也可以在三角形内,所以确定三角形的高比较灵活.5.如图所示,△BDC′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的,图中(包括实线、虚线在内)共有全等三角形()对.A.2 B.3 C.4 D.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从最简单的开始找,因为图形对折,所以首先△CDB≌△C′DB,由于四边形是长方形所以,△ABD≌△CDB.进而可得另有2对,分别为:△ABE≌△C′DE,△ABD≌△C′DB,如此答案可得.【解答】解:∵△BDC′是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的,∴C′D=CD,BC′=BC,∵BD=BD,∴△CDB≌△C′DB(SSS),同理可证明:△ABE≌△C′DE,△ABD≌△C′DB,△ABD≌△CDB三对全等.所以,共有4对全等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做题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6.下列是命题的是()A.作两条相交直线B.∠α和∠β相等吗?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D.若a2=4,求a的值【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根据命题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作两条相交直线”为描叙性语言,它不是命题,所以A选项错误;B、“∠α和∠β相等吗?”为疑问句,它不是命题,所以A选项错误;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它是命题,所以C选项正确;D、“若a2=4,求a的值”为描叙性语言,它不是命题,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7.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2个锐角D.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利用垂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锐角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错误,为假命题;B、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错误,为假命题;C、三角形的三个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故正确,为真命题;D、有两边和其中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错误,为假命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垂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锐角的性质,难度不大.8.如图,对任意的五角星,结论正确的是()A.∠A+∠B+∠C+∠D+∠E=90° B.∠A+∠B+∠C+∠D+∠E=180°C.∠A+∠B+∠C+∠D+∠E=270°D.∠A+∠B+∠C+∠D+∠E=36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1=∠2+∠D,∠2=∠A+∠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答案.【解答】解:∵∠1=∠2+∠D,∠2=∠A+∠C,∴∠1=∠A+∠C+∠D,∵∠1+∠B+∠E=180°,∴∠A+∠B+∠C+∠D+∠E=18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中,∠C=90°,AC=BC,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若AB=6cm,则△DEB的周长为()A.5cm B.6cm C.7cm D.8cm【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CD=DE,然后求出△DEB的周长=AB即可得解.【解答】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CD=DE,∴△DEB的周长=BD+DE+BE,=BD+CD+BE,=BC+BE,=AC+BE,=AE+BE,=AB,∵AB=6cm,∴△DEB的周长=6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BF是∠ABD的平分线,CE是∠ACD的平分线,BF与CE交于G,若∠BDC=130°,∠BGC=100°,则∠A的度数为()A.60° B.70° C.80° D.9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专题】探究型.【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DBC+∠DC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得∠ABC+∠ACB的度数,从而不难求得∠A的度数.【解答】解:连接BC.∵∠BDC=130°,∴∠DBC+∠DCB=180°﹣130°=50°,∵∠BGC=100°,∴∠GBC+∠GCB=180°﹣100°=80°,∵BF是∠ABD的平分线,CE是∠ACD的平分线,∴∠GBD+∠GCD=∠ABD+∠ACD=30°,∴∠ABC+∠ACB=110°,∴∠A=180°﹣110°=7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1.工人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所示的那样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即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的依据是三角形的稳定性.【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这样做的依据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的稳定性.【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关键是掌握当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唯一确定下来,故三角形具有稳定性.12.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命题中的条件是两个角相等,放在“如果”的后面,结论是这两个角的补角相等,应放在“那么”的后面.【解答】解:题设为:对顶角,结论为:相等,故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故答案为: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它们相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将原命题写成条件与结论的形式,“如果”后面是命题的条件,“那么”后面是条件的结论,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相应的条件和结论,比较简单.13.如图,在△ABC中,AD⊥BC于D,AE为∠BAC的平分线,且∠DAE=15°,∠B=35°,则∠C= 65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AED=75°;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和三角形外角定理可以求得∠BAE的度数;最后结合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解答.【解答】解:如图,∵AD⊥BC,∴∠ADE=90°.又∵∠DAE=15°,∴∠AED=75°.∵∠B=35°,∴∠BAE=∠AED﹣∠B=40°.又∵AE为∠BAC的平分线,∴∠BAC=2∠BAE=80°,∴∠C=180°﹣∠B﹣∠BAC=65°.故答案是:6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关键在于熟练运用个性质定理推出相关角之间的关系.14.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B=∠C或AE=AD (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开放型.【分析】要使△ABE≌△ACD,已知AB=AC,∠A=∠A,则可以添加一个边从而利用SAS来判定其全等,或添加一个角从而利用AAS来判定其全等.【解答】解:添加∠B=∠C或AE=AD后可分别根据ASA、SAS判定△ABE≌△ACD.故答案为:∠B=∠C或AE=AD.【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命题“若x(1﹣x)=0,则x=0”是假命题(填“真”、假),证明时可举出的反例是x=1 .【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即可.【解答】解:当x=1时,x(1﹣x)=0也成立,所以证明命题“若x(1﹣x)=0,则x=0”是假命题的反例是:x=1,故答案为:假,x=1.【点评】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学生对反例证法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1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x、9,则化简|x﹣5|+|x﹣13|= 8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首先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x﹣5和x﹣13的值,然后去绝对值符号求解即可.【解答】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x、9,∴6<x<12,∴x﹣5>0,x﹣13<0,∴|x﹣5|+|x﹣13|=x﹣5+13﹣x=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三边关系确定x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绝对值内的代数式的符号,难度不大.17.如图,在△ABC中,AB=AC,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如果BC=10,△DBC的周长为22,那么AB= 12 .【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可得AD=BD,又由BC=10,△DBC的周长为22,可求得AC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AD=BD,∵△DBC的周长为22,∴BC+CD+BD=BC+CD+AD=BC+AC=22,∵BC=10,∴AC=12.∵AB=AC,∴AB=12.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8.如图所示,∠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 ≌△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只要先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就可判断题中结论是否正确.【解答】解:∵∠E=∠F=90°,∠B=∠C,AE=AF,∴△ABE≌△ACF,∴AC=AB,BE=CF,即结论②正确;∵AC=AB,∠B=∠C,∠CAN=∠BAM,∴ACN≌△ABM,即结论③正确;∵∠BAE=∠CAF,∵∠1=∠BAE﹣∠BAC,∠2=∠CAF﹣∠BAC,∴∠1=∠2,即结论①正确;∴△AEM≌△AFN,∴AM=AN,∴CM=BN,∴△CDM≌△BDN,∴CD=BD,∴题中正确的结论应该是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对图中的全等三角形作出正确判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已知,∠α=50°,且∠α的两边与∠β的两边互相垂直,则∠β=130°或50°.【考点】垂线.【专题】分类讨论.【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分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即可.【解答】解:①如图1,∵∠a+∠β=180°﹣90°﹣90°=180°,∠α=50°,∴∠β=130°,②如图2,若∠a的两边分别与∠β的两边在同一条直线上,∴∠a=∠β=50°,综上所述,∠β=130°或50°.故答案是:130°或5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角的计算,垂线的性质,关键在于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情况进行讨论分析.20.若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且三边均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 4 种.【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三角形的三边中,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除此外,必有一边是最长边;然后首先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答案.【解答】解:设三边长分别为a≤b≤c,则a+b=13﹣c>c≥,∴≤c<,故c=5,或6;分类讨论如下:①当c=5时,b=4,a=4或b=3,a=5;②当c=6时,b=5,a=2或b=4,a=3;∴满足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为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属竞赛题型,且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解答的关键是找到三边的取值范围及对三角形三边的理解把握.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ABC,请按下列要求作图:(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的角平分线CG.(2)作BC边上的高线(本小题作图工具不限).(3)用直尺和圆规作△DEF,使△DEF≌△ABC.【考点】作图—复杂作图.【专题】作图题.【分析】(1)利用基本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画∠ACB的平分线OG;(2)过点A作AH⊥BC于H,则AH为BC边上的高;(3)先作线段EF=BC,然后分别以E、F为圆心,BA和CA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则△DEF与△ABC全等.【解答】解:(1)如图1,CG为所作;(2)如图1,AH为所作;(3)如图2,△DEF为所作.【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22.阅读填空:如图,已知∠AOB.要画出∠AOB的平分线,可分别在OA,OB上截取OC=OD,OE=OF,连结CF,DE,交于P点,那么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要证明这个作法是正确的,可先证明△EOD≌△FOC ,判定依据是SAS ,由此得到∠OED=∠OFC ;再证明△PEC≌△PFD ,判定依据是AAS ,由此又得到PE= PF ;最后证明△EOP≌△FOP ,判定依据是SSS ,从而便可证明出∠AOP=∠BOP,即OP平分∠AOB.【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求∠AOB的平分线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作图.【解答】解:作法:(1)分别在OA,OB上截取OC=OD,OE=OF,连接CF,DE,交于P点,(2)连接OP即可,在△EOD与△FOC中,,∴△EOD≌△FOC(SAS),∴∠OED=∠OFC,在△PEC与△PFD中,,∴△PEC≌△PFD(AAS),∴PE=PF.在△EOP与△FOP中,,∴△EOP≌△FOP(SSS),∴∠AOP=∠BOP,即OP平分∠AOB.故答案为:FOC,SAS,OFC;PFD,AAS,PF;△FOP,SSS,【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角平分线的作法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证明命题“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EF,∠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求出△ABD≌△EFH即可.【解答】解:已知:如图,△ABC≌△EFC,AD、EH分别是△ABC和△EFC的对应边BC、FG上的高.求证:AD=EH.证明:∵△ABC≌△EFC,∴AB=EF,∠B=∠F,∵AD、EH分别是△ABC和△EFC的对应边BC、FG上的高,∴∠ADB=∠EHF=90°,在△ABD和△EFH中,∴△ABD≌△EFH(AAS),∴AD=EH.【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注意命题的证明的格式、步骤.24.(12分)已知:如图,在△ABC中,∠BAC=90°,AB=AC,MN是经过点A的直线,BD⊥MN,CE ⊥MN,垂足分别为D、E.(1)求证:①∠BAD=∠ACE;②BD=AE;(2)请写出BD,DE,CE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式,并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1)①根据∠BAD+∠CAE=90°,∠ACE+∠CAE=90°,即可得出∠BAD=∠ACE;②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得出△ABD≌△CAE,从而得出BD=AE;(2)根据△ABD≌△CAE,得出BD=AE,AD=CE,再根据AE=AD+DE,即可得出BD,DE,CE三者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解:(1)①∵∠BAC=90°,∴∠BAD+∠CAE=90°,∵CE⊥MN,∴∠ACE+∠CAE=90°,∴∠BAD=∠ACE;②∵BD⊥MN,∴∠BDA=∠AEC=90°,在△ABD和△CAE中,,∴△ABD≌△CAE,∴BD=AE;(2)∵△ABD≌△CAE,∴BD=AE,AD=CE,∵AE=AD+DE,∴BD=CE+DE.【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用到的知识点是AAS、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出相等的线段.。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分节知识点

浙教版-8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分节知识点
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 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 AB、BC、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 a、b、c 来表示, 边 BC 用 a 表示,边 AC、AB 分别用 b、c 表示。 要点二、三角形的内角和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① 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② 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 ③ 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 要点三、三角形的分类
这样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3-
2、证明表述格式 1、证明几何命题时,表述格式一般如下: (1)按题意画出图形; (2)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结合图形,在“已知”中写出条件,在“求证”中写出结论; (3)在“证明”中写出推理过程。 要点诠释: 1、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添辅助线的过程要写入证明中,辅助线通常要画出虚线。
△ABC 与△DEF 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 A 和点 D,点 B 和点 E,点 C 和点 F 是对应顶点;AB 和 DE, BC 和 EF,AC 和 DF 是对应边;∠A 和∠D,∠B 和∠E,∠C 和∠F 是对应角。
1、按角分类:
要点诠释: ①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②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要点四、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要点诠释: (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
(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
浙教版 8 年级上册数学第 1 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分节知识点
一、认识三角形
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 1、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诠释: (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 ① 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 ② 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 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的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 A、B、C 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 ABC”,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A.45°B.65°C.70°D.75°2、如图,将三角形纸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20°,∠2=40°,则∠3等于()A.50°B.30°C.20°D.15°3、如图,正方形ABCD内有两条相交线段MN、EF,M、N、E、F分别在边AB、CD、A D、BC上.小明认为:若MN=EF,则MN⊥EF;小亮认为:若MN丄EF,则MN=EF,你认为()A.两人都对B.仅小亮对C.仅小明对D.两人都不对4、如图所示,已知A(,y1),B(2,y2)为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x,0)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与线段BP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的坐标是()A.(,0)B.(1,0)C.(,0)D.(,0)5、如图,将△ABC沿MN折叠,使MN∥BC,点A的对应点为点A',若∠A'=32°,∠B=112°,则∠A'NC的度数是()A.114°B.112°C.110°D.108°6、如图,在△ABC中,AB=BC,∠ABC=90°,BM是AC边中线,点D,E 分别在边AC和BC上,DB=DE,EF⊥AC于点F,以下结论:①△BMD≌△DFE;②△NBE∽△DBC;③AC=2DF;④EF•AB=CF•B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B.2C.3D.47、如图,在Rt△ABC中,∠C=90°,∠A=30°,DE垂直平分AB.若AD=6,则CD的长等于()A.2B.3C.4D.68、如图,在中,是的角平分线,于点,,,,则长是()A.3B.4C.5D.69、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的长度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4,5,6B.6,8,15C.5,7,12D.3,7,1310、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互补的角是邻补角C.同旁内角是互补的角 D.邻补角是互补的角11、如图,中,,点E,F在,上,沿向内折叠,得,则图中等于()A. B. C. D.12、如图,在△中,为边上一点,以点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若,,则的度数为()A. B. C. D.13、如右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一点,PD⊥OA于点D,PD=6,则点P到边OB的距离为( )A.5B.6C.3D.414、如图,在中,,,,分别是,,上的点,且,,若,则的度数为()A. B. C. D.15、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玻璃店,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应该带()A.第1块B.第2块C.第3块D.第4块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图中∠1+∠2+∠3+∠4+∠5+∠6=________.17、如图,△ABD≌△ABC,∠C=100°,∠ABD=30°,则∠DAC=________.18、直线y=kx+b经过点A(-6,0)和y轴交于点B,如果△ABO(O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6,则b的值为________.19、如图,已知AB∥DE,∠ABC=70°,∠CDE=140°,则∠BCD=________.20、如图,为了让椅子更加稳固,军军在椅子上钉了一根加固木条,从数学的角度看,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利用了三角形的________.21、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E,∠A=30°,∠ACB=70°,则∠BCE等于________ .22、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23、如图,是钝角三角形的高,是角平分线,且,若,的面积为12,则________.24、已知,在△ABC中,∠A>∠B,分别以点A,C为圆心,大于AC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点Q,作直线PQ交AB于点D,再分别以点B,D为圆心,大于B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M,点N,作直线MN交BC于点E,若△CDE是等边三角形,则∠A=________.25、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6x+8=0的解,则此三角形周长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D是AB上的一点,E是AC上的一点,BE、CD相交于一点F,∠A=63°,∠ACD=34°,∠ABE=20°,求∠BDC和∠BFC的度数.27、如图,在梯形ABCD中,∠BCD=∠D=90º,上底AD=3,下底BC= ,高CD=4,沿AC把梯形ABCD翻折,点D是恰好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求△BCE面积。

浙教版数学八上课件2013年秋浙江省瞿溪华侨中学第1章《1.4全等三角形》复习

浙教版数学八上课件2013年秋浙江省瞿溪华侨中学第1章《1.4全等三角形》复习

P Q
c1
D
解那:么在AD△是A否BD也和平△分AP∠CBDD中C2?, 解模:式在二A△CA=BDB和DA△(A已C3D知E中),
D
AADB==DAAC((已公知共)边)
如 △ 若∴∴如请∠∴图A∠AB图找△1,1△DA=B∠=的,出D∠AA=△∠=BB边CC2A图B2(DDAD=BEA=中≌D∠≌角(F∠D=全(的上△的平B△3C公等A一,,(分全DDC共三线,个AA已C等D边BB(角A性A顶与 =知S三)(A质C形点EB)角S=)FF对)E,相形CB落应交).D在边,于相点等P.)
初中数学课件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 上,BE、CD相交于点O,AE=AD, 要使△ABE≌△ACD,可以添加的 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B
1
A
2
C
模 式 一
C
B
o
A
F
如变图式,:在如四图边,形若AABCC=DB中D,,∠C=∠B
A试D说平明分∠: ABBA=CC,D.AB=A1CB
∴∠ADB=∠AD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 试∴说A明D也:平AD分=∠EF.BDC
B
E
1
A
பைடு நூலகம்
2
D 模式三
A
D
C
F
C
B
如图,在模△ABC和△DEF中,点A、D、C、F在同一直
线上,有式四 下列四个论断:
①AB=DE,②AD=C如F,图③:∠△BA=B∠E的E,边④BE∠和A△=A∠CDEDF.
请学用问其题中 ,三 并BB个 写作 出D 为 解条答的件过边,程C余。D下相一交个于作点为O,结论,编一道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单元检测题班级 姓名 ____ 考号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A .作直线AB 的垂线 B .在线段AB 上取点C C .同旁内角互补D .垂线段最短吗?2.如图,∠BAC =90°,AD ⊥BC ,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3.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 .1.5 cm ,3.9 cm ,2.3 cmB .3.5 cm ,7.1 cm ,3.6 cmC .6 cm ,1 cm ,6 cmD .4 cm ,10 cm ,4 cm4.如图,AC 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AB =CD ,AD =BC ,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5.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E 是高,已知∠BAC =2∠B ,∠B =2∠DAE ,那么∠ACB 为( )A. 80°B. 72°C. 48°D. 36°6.如图,三条直线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 一处B. 两处C. 三处D. 四处 7. 如图,∠1=∠2,∠C =∠B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DAB ≌△DACB. △DEA ≌△DF AC. CD =DED. ∠AED =∠AFD8. 如图,A ,B ,C ,D ,E ,F 是平面上的6个点,则∠A +∠B +∠C +∠D +∠E +∠F 的度数是( ) A. 180° B.360° C.540° D.720°第6题图9.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A .若a-b =0,则a =b =0B .若a-b >0,则a >bC .若a-b <0,则a <bD .若a-b ≠0,则a ≠b10.如图,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已知AB =AC ,添加下列条件,不能说明△ABD ≌△ACE 的是( )A.∠B =∠CB.AD =AEC.∠BDC =∠CEBD.BD =CE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 把命题“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改写成如果 ,那么 . 12.如图,∠A =50°,∠ABO =28°,∠ACO =32°,则∠BDC = ,∠BOC = . 13.如图,在△ABC 中,AB =2 012,AC =2 010,AD 为中线,则△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 .14.在Rt △ABC 中,一个锐角为25°, 则另一个锐角为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DE 是AC 的中垂线,AD =5,BD =2,则BC 长是 .第8题图第13题图ABCDNM第16题图16.如图,在矩形ABCD中(AD>AB),M为CD上一点,若沿着AM折叠,点D恰落在BC上的点N处,则∠ANB+∠MNC=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52分)17.(6分)如图,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则∠CAD=∠CBD.请说明理由:解:∵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C= ,=BD().在和中,=BC,AD= ,CD= (),∴≌().∴∠CAD=∠CBD().18.(6分)如图,在△ABC中,∠B=42o,∠C=72 o,AD是△ABC的角平分线,①∠BAC等于多少度?简要说明理由.②∠ADC等于多少度?简要说明理由.19.(6分)如图,在△ABC中,D是边BC上一点,AD平分∠BAC,在AB上截取AE=AC,连结DE,已知DE=2 cm,BD=3 cm,求线段BC的长.20.(6分)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点H,且AD=BD,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

(1)∠DBH=∠DAC;(2)△BDH≌△ADC.21.(7分).如图,已知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P.(1)当∠A=70°时,求∠BPC的度数;(2)当∠A=112°时,求∠BPC的度数;(3)当∠A= 时,求∠BPC的度数.第21题图22.(6分)如图,AD⊥BD,AE平分∠BAC, ∠B=30°,∠ACD=70°,求∠AED的度数.23.(7分)如图,点E 在△ABC 外部,点D 在BC 边上,DE 交AC 于点F ,若∠1=∠2=∠3, AC =AE ,试说明:△ABC ≌△ADE .24.(8分)某产品的商标如图所示,O 是线段AC 、DB 的交点,且AC =BD ,AB =DC ,小林认为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他的思考过程是: ∵ AC =DB ,∠AOB =∠DOC ,AB =AC , ∴ △ABO ≌△DCO.你认为小林的思考过程对吗?如果正确,指出他用的是判别三角形全等的哪个方法; 如果不正确,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第23题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 解析:∠ABD与∠BAD,∠BAD与∠DAC,∠DAC与∠ACD,∠ABC与∠ACB分别互余.3.C 解析:A中,1.5+2.3=3.8<3.9,不能构成三角形;B中,3.5+3.6=7.1,不能构成三角形;C中,6+1>6,6-1<6,能构成三角形;D中,4+4=8<10,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4.D 解析:△AOB≌△COD,△AOD≌△COB,△ACD≌△CAB,△ABD≌△CDB.5.B 解析:设∠B=x°,则∠BAD=∠CAD= x°,∠DAE=x°,故∠ADE=2 x°.又AE⊥BC,故∠ADE+∠DAE=90°,即2x°+x°=90°,故x=36,则∠ACB=180°-3×36°=72°.6.D 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解.7.C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不能得出CD=DE.8.B 解析: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9.A10.D 解析:有题图及已知可得∠A=∠A,AB=AC,故添加条件∠B=∠C,由ASA可得△ABD≌△ACE;添加条件AD=AE,由SAS可得△ABD≌△ACE;添加条件∠BDC=∠CEB,可得∠B=∠C,由ASA可得△ABD≌△ACE.添加条件BD=CE不能说明△ABD≌△ACE.故选D.二、填空题11.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加,那么它们的和等于180°12.78°110°解析:∠BDC=∠A+∠ABO=50°+28°=78°,∠BOC=∠BDC+∠ACO=78°+32°=110°.13.2 解析:(AB+AD+BD)-(AC+AD+CD)=AB-AC=2.14.65°解析:90°-25°=65°.15. 7 解析:因为DE是AC的中垂线,AD=5,所以CD=AD=5.又BD=2,所以BC=BD+CD=2+5=7.16.90°解析:∠ANB+∠MNC=180°-∠D=180°-90°=90°.三、解答题17.解:∵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已知),∴AC= BC,AD=B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在△CDA和△CDB中,AC=BC,AD= BD,CD=CD(公共边相等),∴△CDA≌△CDB(SSS).∴∠CAD=∠CB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18.解:(1)∠BAC=180°-42°-72°=66°(三角形内角和为180°).(2) ∠ADC=∠B+∠BA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AD是角平分线,∴∠BAD=∠CAD(角平分线定义),∴∠ADC=42°+33°=75°.19.解:∵AD是角平分线,∴∠EAD=∠CAD(角平分线定义).∵AE=AC(已知),AD=AD(公共边相等),∴△AED≌△ACD(SAS).∴ED=D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BD=3,ED=2,∴BC=5.20.解:(1)∵AD⊥BC,∴∠ADC=∠ADB=90°.∵BE⊥AC,∴∠BEA=∠BEC=90°.∴∠DBH+∠C=90°,∠DAC+∠C=90°,∴∠DBH=∠DAC.(2)∵∠DBH=∠DAC(已证),∠BDH=∠CDA=90°(已证),AD=BD(已知),∴△BDH≌△ADC(ASA).21.解:(1)∵ BP和CP分别是∠B与∠C的平分线,∴∠1=∠2,∠3=∠4.∴∠2+∠4=(180°-∠A)=90°-∠A,∴∠BPC =90°+∠A.∴当∠A=70°时,∠BPC =90°+35°=125°.(2)当∠A=112°时,∠BPC=90°+56°=146°.(3)当∠A=α时,∠BPC=90°+α.22. 解:∵AD⊥DB,∴∠ADB=90°. ∵∠ACD=70°,∴∠DAC=20°. ∵∠B=30°,∴∠DAB=60°,∴∠CAB=40°.∵AE平分∠CAB,∴∠BAE=20°,∴∠AED=50°.23. 解:∵ ∠1=∠2,∴ ∠BAC =∠DAE .)(,32对顶角相等DFC AFE ∠=∠∠=∠ ,∴E C ∠=∠.又∵ AC =AE ,∴ △ABC ≌△ADE (ASA ).24.解:小林的思考过程不正确.过程如下: 连接BC ,∵ AB =DC ,AC =DB ,BC =BC ,∴△ABC ≌△DCB (SSS ), ∴ ∠A =∠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又∵ ∠AOB =∠DOC (对顶角相等),AB =DC (已知), ∴△ABO ≌△DCO (AA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