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9《园林工程》学习手册-项目7子项目1假山和置石设计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置石的形态设计
(1)子母石:是以一块大石附带有几块小石块为一组所形成的一种石景。可布置在草坪上、山坡上、水池中、树林边等。
(2)散兵石:是以几块自然山石为一组进行分散布置而成的一种石景。常布置在草丛中、山坡下、水池边、树根旁等。
(3)单峰石:是由具有“瘦、皱、漏、透”等特点的怪石所做成的一块较大的独立石景。可作为主景,应固定在基座上。
近代,又出现了灰塑假山的工艺,后来又逐渐发展成为用水泥塑的置石和假山,成为假山工程的一种专门工艺。
二、假山的功能与作用
1.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2.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
3.运用山石小品作为点缀园林空间和陪衬建筑、植物的手段
4.用山石作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
5.作为室内外自然式的家具或器设
4.按环境取景造山分
(1)以楼面作山:以楼房建筑为主,用假山叠石作陪衬,强化周围的环境气氛。这种类型在园林建筑中普遍采用。如南京白鹭洲公园鹭舫前的假山。又如承德避暑山庄中的“云山胜地”楼,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2)依坡岩叠山:这种类型多于山亭建筑相结合,利用土坡山丘的边岩掇石成山。如苏州留园的“可亭”,就是围着土丘的四周掇石叠山,在周围大树、山石的陪衬下,既显得山之幽深,又增添亭之气氛。
(2)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的立置两块山石,以点缀环境,丰富景色。
(3)散置:将大小不等的山石,零星布置成有散有聚、有立有卧、主次分明、顾盼呼应,使之成为一组有机整体的一种布置方式。又称散点,按体量不同,又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
4.安放置石
布置一组置石,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环境、石的形状、体量、颜色等。
1
8
剖切到的截面用粗实线表现
1
合计
(2)写意型:以夸张处理的手法对山体的动式、山形的变异和山景的寓意等所塑造出的山形。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
(3)透漏型:由许多透眼嵌空的奇形怪石,堆砌成可游可攀的假山,山体中洞穴孔眼密布,透漏特征明显。如苏州狮子林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4)实用型:结合实际需要做成似山非山的一种叠石工程。如山石门、山石屏风、山石楼梯等。
(4)石笋石。竹叶状灰岩,色淡灰绿、土红,它是水成岩沉积在地下沟中而成的各种单块石,因其石形修长呈条柱状,立地似笋而得名。产于浙江与江西交界的常山、玉山一带。其石质类似青石者称为“慧剑”,对含有白色小砾石或小卵石者称为“白果笋”或“子母剑”,对色黑如炭者称为“乌炭笋”。
(5)卵石。多数为花岗石或砂砾岩。
(3)三块以上石头的组合,常采用奇数的石头成群组合,如三、五、七。
(4)置石放置,力求平衡稳定,给人以宽松自然的感觉,每一块石头应埋入水中或土壤中。
(5)置石一般安排在景园视线的焦点位置上,起点睛作用,同时会有景深感。
(6)每块石头都会有个最佳观赏面,确定最佳观赏面以取得理石的最佳观赏效果,石组中各石头的最佳观赏面均应朝向主要的视线方向。
(4)象形石:是选用具有某种天然动物、植物、器物等形象的山石所塑造的石景。
(5)石供石:是专门选取具有供陈列、观赏和使用价值的,各种奇特形状或色彩晶莹美丽“玩石”所作的石景。
3.确定置石的布置方式
(1)特置:又称孤置、立峰,是将形状奇特,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单块山石,放置在可供观赏或起陪衬作用之处的一种布置方式。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也可置于廊间、亭下、水边,作为空间的聚焦中心。
(3)线:指假山的外形轮廓线。
(4)纹:指假山的局部块体的纹线节理。
(5)影:是光照后阴影明暗面与空间凹凸关系的概括。
(6)色:指假山石材的色彩。
5.假山山顶的造型设计
假山山顶的造型一般有三种——平顶式、峦顶式、峰顶式。
二、置石设计
某茶室庭院拟设计一组太湖石小景,要求根据置石布局原理完成设计,画出环境总平面图,置石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
考核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序号
考核内容
分值
1
庭院平面布局合理,大于三分之一的范围应该做假山设计,可以结合水景;
2
2
假山平面应该有聚有散,外轮廓丰富多变,不可过于规整;
2
3
外轮廓用粗实现表示,内部纹理用细实线;
1
4
标出山石材料,写设计说明;
1
5
平立面要对应、统一;
1
6
注意平面图中剖切符号的画法;
1
7
外轮廓用粗实现表示,内部纹理用细实线;
(6)宣石。产于宁国县。其色有如积雪覆于灰色土上,也由于为赤土积渍,因此又带些赤黄色,非刷净不见其质,所以愈旧愈白。由于它有积雪一样的外貌,扬州个园用它作为冬山的材料,效果显著。
(7)其他石类。如斧劈石、千层石、钟乳石、木化石、黄蜡石、菊花石等。
2.胶结材料
是指将山石粘结起来掇石成山的一些常用粘结性材料,如水泥、石灰、砂和颜料等,市场供应比较普遍。粘结时拌和成砂浆,受潮部分使用水泥砂浆,水泥与砂配合比为1:1.5~1:2.5;不受潮部分使用混合砂浆,水泥:石灰:砂=1:3:6。水泥砂浆干燥比较快,不怕水;混合砂浆干燥较慢,怕水,但强度较水泥砂浆高,价格也较低廉。
内容及操作步骤
主要知识点:
一、假山和置石的概念
人们通常称呼的园林山石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个部分。
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
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是具备完整的山形。
如石屏风、石榻、石桌、石几、石凳、石栏、室内外楼梯(称为云梯)、园桥、汀石和
三、假山的类型
1.按材料分
(1)土山:以土为山体,山石点缀其中,山体的高度与占地基本成正比,多用于筑“大山”。如苏州沧浪亭便是土山的成功之作。
(2)石山:以石为筑山主要材料,石山带土,山体的高度与占地基本成反比,用于筑“小山”居多。如壁山、园山、厅山、楼山、池山等。
(4)独立端严,次相辅弼;
(5)三远变化,移步换景;
(6)远观山势,近看石质;
(7)寓情于石,情景交融。
2.假山的空间构思
(1)中央置景:将主景山按中轴线布置;
(2)侧旁布置:主山布置在中央,客山在侧旁;
(3)周边布置:在封闭或半封闭小空间的庭院中作周边布置,营造山脉连绵不断的意境。
3.假山的平面设计
(3)土石混合山:以土与石共同作为山体的材料。分为土包石、石包土。兼具土山之“韵”和石山之“险”。
2.按功能用途分
(1)缩景山:以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假山,规模较小。
(2)游览山:人能进入的假山,分为眺望山和近游山。
(3)亭阁山:以亭阁为主,在周边堆叠的假山。
(4)障景山:起屏障作用的山。
(5)背景山:作为某一景园建筑或植被背景的假山。
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园林工程》课程项目学习手册
项目名称:假山工程
子项目1
假山和置石设计
学时
4
学习
目标
1.掌握假山的概念、功能和类型;
2.掌握山石材料
学习
任务
1.假山设计
2.置石设计(总平面图、正立面图、侧立面图);
学习
难点
常用假山石材料的产地、形态、颜色、纹理、质感等;
材料及用具
计算机,CAD软件,假山设计施工图案例
1.山石材料
(1)湖石。多数为石灰岩、砂岩类,色以青、黑、白、灰为主,湖石在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尤其是水中所产者,经浪雕水刻,形成玲珑剔透、瘦骨突兀、纤巧秀润的风姿,常被用作特置石峰以体现秀奇险怪之势。其特点是瘦、皱、漏、透、丑。湖石以产于苏州太湖之洞庭山的为最优,故此称为“太湖石”。如太湖石、宜兴石、龙潭石、灵璧石、巢湖石、房山石等都属于这类。
山石平面基本构图法:三点构图;四点构图;五点构图。
4.假山的立面设计
立面构图采用均衡补偿法则,运用三角形重心分析法,造成稳定中的变化,以获得动势美感。立面构图要点有六:
(1)体:指空间体型的规律性与变化性。立面构图中的局部要协调在整体之中。
(2)面:指围成体型空间的各个面。对面的处理要强调岩层节理的变化。
(2)黄石与青石。多数为细砂岩、石英岩或砂砾岩等,黄石呈茶黄色,以其黄色而得名。青石呈青灰色,石内具有水平层理,使石形成为片状,故有“青云片”之称呼。黄石与青石材质均较硬,石面轮廓分明,形态顽劣,见棱见角,节理面近乎垂直。
(3)英石。石灰岩,色呈青灰、黑灰等常夹有白色方解石条纹,原产广东省英德县一带,因此而得名。
(6)峭壁山:陡峭而用于狭窄过道的假山。
(7)石壁山:分隔空间,起围合作用的假山。
(8)喷水山:与大水池结合,配有喷泉的假山。
(9)岩石园:为展览岩石与岩生植物而专门堆叠的假山。
(10)矿石山:为展览矿石而用多种矿石堆叠的假山。
3.按观赏特征分
(1)仿真型:模仿真实的自然山形,塑造出:峰、岩、岭、谷、洞、壑等各种形象,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如苏州环秀山庄假山,就是摹拟真山真水的模样构筑而成的。
技能操作:
一、假山设计
某公园一隅拟设计一座黄石假山,要求假山石用地范围30m×25m,并结合水景(自然式水池、跌水、瀑布)设计,要求完成总平面图、假山平面图、四个方向的立面图,假山洞和跌水、瀑布处的剖面图,假山结构图。
1.整体构思
(1)山水结合,相映成趣;
(2)相地合宜,造山得体;
(3)巧于因借,混假于真;
1.确定置石的用途
(1)用作山石花台、树台。可以增加庭园的空间变化。
(2)用作园林建筑的一部分,如梯级、蹲配、抱角、镶隅等(如图7-4)。
(3)用于墙边檐下点石成景,配以花竹,可以丰富景园。如林下之拙石,梅边之古石,竹旁之瘦石等。
(4)用作山石器设,如石屏风、石桌、石几、石凳等。
(5)其他用途,如动物像型等。
(3)水中叠岛成山:在水中用山石堆叠成岛山,再于山上配以建筑。如承德山庄的金山岛,完全是用山石堆叠而成的大家山。
(4)点缀型小假山:指在庭院中、水池边、房屋旁,用几块山石堆叠的小假山,作为环境布局的点缀。高不过屋檐,径不过5尺,规模不大,小巧玲珑。
四、假山材料
假山所用的材料主要有山石材料和胶结材料两类。
(1)平面组合:在处理两块或三块石头的组合时,应注意石组连线,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视线方向。三块石以上的石组排列需成斜三角形,不能呈直线排列。
(2)立面组合:从视觉上看,立面的效果更为直观,不能把石块放置在同一高度,力求多样化,并赋予其自然特性。两块石头的组合应该是一高一低,两块以上的石堆应与石头的顶点构成一个三角形组合。
(1)子母石:是以一块大石附带有几块小石块为一组所形成的一种石景。可布置在草坪上、山坡上、水池中、树林边等。
(2)散兵石:是以几块自然山石为一组进行分散布置而成的一种石景。常布置在草丛中、山坡下、水池边、树根旁等。
(3)单峰石:是由具有“瘦、皱、漏、透”等特点的怪石所做成的一块较大的独立石景。可作为主景,应固定在基座上。
近代,又出现了灰塑假山的工艺,后来又逐渐发展成为用水泥塑的置石和假山,成为假山工程的一种专门工艺。
二、假山的功能与作用
1.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2.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
3.运用山石小品作为点缀园林空间和陪衬建筑、植物的手段
4.用山石作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等
5.作为室内外自然式的家具或器设
4.按环境取景造山分
(1)以楼面作山:以楼房建筑为主,用假山叠石作陪衬,强化周围的环境气氛。这种类型在园林建筑中普遍采用。如南京白鹭洲公园鹭舫前的假山。又如承德避暑山庄中的“云山胜地”楼,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2)依坡岩叠山:这种类型多于山亭建筑相结合,利用土坡山丘的边岩掇石成山。如苏州留园的“可亭”,就是围着土丘的四周掇石叠山,在周围大树、山石的陪衬下,既显得山之幽深,又增添亭之气氛。
(2)对置: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的立置两块山石,以点缀环境,丰富景色。
(3)散置:将大小不等的山石,零星布置成有散有聚、有立有卧、主次分明、顾盼呼应,使之成为一组有机整体的一种布置方式。又称散点,按体量不同,又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
4.安放置石
布置一组置石,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环境、石的形状、体量、颜色等。
1
8
剖切到的截面用粗实线表现
1
合计
(2)写意型:以夸张处理的手法对山体的动式、山形的变异和山景的寓意等所塑造出的山形。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
(3)透漏型:由许多透眼嵌空的奇形怪石,堆砌成可游可攀的假山,山体中洞穴孔眼密布,透漏特征明显。如苏州狮子林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4)实用型:结合实际需要做成似山非山的一种叠石工程。如山石门、山石屏风、山石楼梯等。
(4)石笋石。竹叶状灰岩,色淡灰绿、土红,它是水成岩沉积在地下沟中而成的各种单块石,因其石形修长呈条柱状,立地似笋而得名。产于浙江与江西交界的常山、玉山一带。其石质类似青石者称为“慧剑”,对含有白色小砾石或小卵石者称为“白果笋”或“子母剑”,对色黑如炭者称为“乌炭笋”。
(5)卵石。多数为花岗石或砂砾岩。
(3)三块以上石头的组合,常采用奇数的石头成群组合,如三、五、七。
(4)置石放置,力求平衡稳定,给人以宽松自然的感觉,每一块石头应埋入水中或土壤中。
(5)置石一般安排在景园视线的焦点位置上,起点睛作用,同时会有景深感。
(6)每块石头都会有个最佳观赏面,确定最佳观赏面以取得理石的最佳观赏效果,石组中各石头的最佳观赏面均应朝向主要的视线方向。
(4)象形石:是选用具有某种天然动物、植物、器物等形象的山石所塑造的石景。
(5)石供石:是专门选取具有供陈列、观赏和使用价值的,各种奇特形状或色彩晶莹美丽“玩石”所作的石景。
3.确定置石的布置方式
(1)特置:又称孤置、立峰,是将形状奇特,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单块山石,放置在可供观赏或起陪衬作用之处的一种布置方式。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也可置于廊间、亭下、水边,作为空间的聚焦中心。
(3)线:指假山的外形轮廓线。
(4)纹:指假山的局部块体的纹线节理。
(5)影:是光照后阴影明暗面与空间凹凸关系的概括。
(6)色:指假山石材的色彩。
5.假山山顶的造型设计
假山山顶的造型一般有三种——平顶式、峦顶式、峰顶式。
二、置石设计
某茶室庭院拟设计一组太湖石小景,要求根据置石布局原理完成设计,画出环境总平面图,置石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
考核标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序号
考核内容
分值
1
庭院平面布局合理,大于三分之一的范围应该做假山设计,可以结合水景;
2
2
假山平面应该有聚有散,外轮廓丰富多变,不可过于规整;
2
3
外轮廓用粗实现表示,内部纹理用细实线;
1
4
标出山石材料,写设计说明;
1
5
平立面要对应、统一;
1
6
注意平面图中剖切符号的画法;
1
7
外轮廓用粗实现表示,内部纹理用细实线;
(6)宣石。产于宁国县。其色有如积雪覆于灰色土上,也由于为赤土积渍,因此又带些赤黄色,非刷净不见其质,所以愈旧愈白。由于它有积雪一样的外貌,扬州个园用它作为冬山的材料,效果显著。
(7)其他石类。如斧劈石、千层石、钟乳石、木化石、黄蜡石、菊花石等。
2.胶结材料
是指将山石粘结起来掇石成山的一些常用粘结性材料,如水泥、石灰、砂和颜料等,市场供应比较普遍。粘结时拌和成砂浆,受潮部分使用水泥砂浆,水泥与砂配合比为1:1.5~1:2.5;不受潮部分使用混合砂浆,水泥:石灰:砂=1:3:6。水泥砂浆干燥比较快,不怕水;混合砂浆干燥较慢,怕水,但强度较水泥砂浆高,价格也较低廉。
内容及操作步骤
主要知识点:
一、假山和置石的概念
人们通常称呼的园林山石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个部分。
假山,是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
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是具备完整的山形。
如石屏风、石榻、石桌、石几、石凳、石栏、室内外楼梯(称为云梯)、园桥、汀石和
三、假山的类型
1.按材料分
(1)土山:以土为山体,山石点缀其中,山体的高度与占地基本成正比,多用于筑“大山”。如苏州沧浪亭便是土山的成功之作。
(2)石山:以石为筑山主要材料,石山带土,山体的高度与占地基本成反比,用于筑“小山”居多。如壁山、园山、厅山、楼山、池山等。
(4)独立端严,次相辅弼;
(5)三远变化,移步换景;
(6)远观山势,近看石质;
(7)寓情于石,情景交融。
2.假山的空间构思
(1)中央置景:将主景山按中轴线布置;
(2)侧旁布置:主山布置在中央,客山在侧旁;
(3)周边布置:在封闭或半封闭小空间的庭院中作周边布置,营造山脉连绵不断的意境。
3.假山的平面设计
(3)土石混合山:以土与石共同作为山体的材料。分为土包石、石包土。兼具土山之“韵”和石山之“险”。
2.按功能用途分
(1)缩景山:以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假山,规模较小。
(2)游览山:人能进入的假山,分为眺望山和近游山。
(3)亭阁山:以亭阁为主,在周边堆叠的假山。
(4)障景山:起屏障作用的山。
(5)背景山:作为某一景园建筑或植被背景的假山。
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园林工程》课程项目学习手册
项目名称:假山工程
子项目1
假山和置石设计
学时
4
学习
目标
1.掌握假山的概念、功能和类型;
2.掌握山石材料
学习
任务
1.假山设计
2.置石设计(总平面图、正立面图、侧立面图);
学习
难点
常用假山石材料的产地、形态、颜色、纹理、质感等;
材料及用具
计算机,CAD软件,假山设计施工图案例
1.山石材料
(1)湖石。多数为石灰岩、砂岩类,色以青、黑、白、灰为主,湖石在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尤其是水中所产者,经浪雕水刻,形成玲珑剔透、瘦骨突兀、纤巧秀润的风姿,常被用作特置石峰以体现秀奇险怪之势。其特点是瘦、皱、漏、透、丑。湖石以产于苏州太湖之洞庭山的为最优,故此称为“太湖石”。如太湖石、宜兴石、龙潭石、灵璧石、巢湖石、房山石等都属于这类。
山石平面基本构图法:三点构图;四点构图;五点构图。
4.假山的立面设计
立面构图采用均衡补偿法则,运用三角形重心分析法,造成稳定中的变化,以获得动势美感。立面构图要点有六:
(1)体:指空间体型的规律性与变化性。立面构图中的局部要协调在整体之中。
(2)面:指围成体型空间的各个面。对面的处理要强调岩层节理的变化。
(2)黄石与青石。多数为细砂岩、石英岩或砂砾岩等,黄石呈茶黄色,以其黄色而得名。青石呈青灰色,石内具有水平层理,使石形成为片状,故有“青云片”之称呼。黄石与青石材质均较硬,石面轮廓分明,形态顽劣,见棱见角,节理面近乎垂直。
(3)英石。石灰岩,色呈青灰、黑灰等常夹有白色方解石条纹,原产广东省英德县一带,因此而得名。
(6)峭壁山:陡峭而用于狭窄过道的假山。
(7)石壁山:分隔空间,起围合作用的假山。
(8)喷水山:与大水池结合,配有喷泉的假山。
(9)岩石园:为展览岩石与岩生植物而专门堆叠的假山。
(10)矿石山:为展览矿石而用多种矿石堆叠的假山。
3.按观赏特征分
(1)仿真型:模仿真实的自然山形,塑造出:峰、岩、岭、谷、洞、壑等各种形象,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如苏州环秀山庄假山,就是摹拟真山真水的模样构筑而成的。
技能操作:
一、假山设计
某公园一隅拟设计一座黄石假山,要求假山石用地范围30m×25m,并结合水景(自然式水池、跌水、瀑布)设计,要求完成总平面图、假山平面图、四个方向的立面图,假山洞和跌水、瀑布处的剖面图,假山结构图。
1.整体构思
(1)山水结合,相映成趣;
(2)相地合宜,造山得体;
(3)巧于因借,混假于真;
1.确定置石的用途
(1)用作山石花台、树台。可以增加庭园的空间变化。
(2)用作园林建筑的一部分,如梯级、蹲配、抱角、镶隅等(如图7-4)。
(3)用于墙边檐下点石成景,配以花竹,可以丰富景园。如林下之拙石,梅边之古石,竹旁之瘦石等。
(4)用作山石器设,如石屏风、石桌、石几、石凳等。
(5)其他用途,如动物像型等。
(3)水中叠岛成山:在水中用山石堆叠成岛山,再于山上配以建筑。如承德山庄的金山岛,完全是用山石堆叠而成的大家山。
(4)点缀型小假山:指在庭院中、水池边、房屋旁,用几块山石堆叠的小假山,作为环境布局的点缀。高不过屋檐,径不过5尺,规模不大,小巧玲珑。
四、假山材料
假山所用的材料主要有山石材料和胶结材料两类。
(1)平面组合:在处理两块或三块石头的组合时,应注意石组连线,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视线方向。三块石以上的石组排列需成斜三角形,不能呈直线排列。
(2)立面组合:从视觉上看,立面的效果更为直观,不能把石块放置在同一高度,力求多样化,并赋予其自然特性。两块石头的组合应该是一高一低,两块以上的石堆应与石头的顶点构成一个三角形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