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农发行统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时代下农发行统计工作现状及对策

研究-

摘要:统计是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数据同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剖析大数据时代农发行统计工作面临的不足与挑战入手,分析农发行统计工作推进大数据应用的紧迫性。最后,提出推动农发行统计工作应用大数据的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现状对策

一、大数据时代银行统计工作基本情况

(一)统计相关概念介绍

金融业统计是指金融机构统计部门按照规定的统计制度、根据统计的一般原理、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各项金融业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及政策建议的过程。

银行统计是指反映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现金收支分配及其平衡和变动情况的统计。银行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是组织和加强银行信贷和现金计划管理,进行信贷监督,组织市场货币流通以及开展银行日常业务工作的重要依据。

农发行统计是指为满足本行经营管理的需要,以及人民银行金融统计、银监会监管统计的需要,组织各级农发行对本行业务活动和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管理和监督活动的总称。农发行统计工作以数据为核心,开展多方位服务,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

(二)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应用情况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兴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标志着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大数据具有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价值化的特征,大数据意味着对海量交易数据、海量交互数据的海量处理。

大数据对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对企业的生产方式、运行模式都产生了颠覆性地影响。国内外在医疗、卫生、保险、航空、金融、电商等行业、领域引入大数据思维,采用大数据技术,使用大数据管理模式。金融业大数据应用主要体现在研判宏观经济趋势及微观政策走向、分析客户动机和行为、判断交易对手风险特征、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

近十年来,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率先通过IT架构再造,整合内、外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渠道的数据资源。以防范风险为动力、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以产品创新为导向、以服务客户为遵旨、以提升效率为目的,推进系统大集中和数据大集中,建立数据交换平台(或者数据仓库),优化运营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在客户分析、风险管理方面对大数据运用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未来过渡到全面大数据运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大数据思维开始渗透在经营策略选择、经营手段设定的各环节、全流程。

二、农发行统计工作现状

(一)农发行统计工作管理情况

农发行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总行资金计划部是农发行统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由统计处负责。总行各业务部门由指定处室负责本部门统计报表的管理,各

省级分行在资金计划处设统计岗,各市分行在客户部设统计岗,县支行在客户部或财会信息部设统计岗。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农发行总行于2014年5月分设统计一处、统计二处。统计一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全行统计管理制度,收集、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对外实施统计信息披露,进行统计检查和辅导;统计二处主要负责组织开展统计分析、统计调研及统计预测,制定统计系统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负责统计系统的应用维护,牵头制定农发行统计标准,实施农发行统计标准化改造。

(二)农发行统计工作面临挑战与不足

随着农发行外部配套改革逐一落实,业务领域逐渐拓宽,社会责任逐步加大,各界对农发行寄予更多期待,当前农发行统计管理工作面临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1、统计制度更新滞后于业务发展实际

以涉农贷款报表为例,人民银行涉农贷款制度制定于2007年,农发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于2009年重新修订。但随着实体经济发展,银行业贷款对象、投向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农发行业务范围也逐年扩大,现有涉农贷款制度已不能体现业务实践中贷款实际运行情况。人民银行、农发行对涉农贷款定性、统计范围都存在认识差异,在人民银行现场检查中,容易认定为“归属错误”。由于制度缺失、不完善、制度滞后、对制度理解不同造成的差异通常认定为统计人员的工作差错。2、统计系统性能不稳定

先进的操作系统是现代银行数据工作的基本保障和有力依托。当前农发行统计集中管理系统、非现场监管报表报送系统的访问速度过慢,在关键节点,比如结转期、会计科目调整后偶有

丢数、甚至宕机现象发生,给统计人员及时、准确采集、审核、报送报表带来了隐患。

3、统计岗位薪酬与工作量不匹配

统计工作是智力支持岗位,时效性高、政策性强,利润关联度低。如何给统计人员确定合理的薪酬、岗位系数,起到科学评价、正向激励作用,直接影响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农发行相当省级分行均未对统计人员加班情况予以合理补偿,违规积分、扣罚绩效奖金等处罚措施较多,但工作质量同薪酬的正相关体现较少。

4、统计人员专业性不强、晋升渠道窄

农发行总行对统计从业人员无硬约束,没有明确上岗人员是否具备统计从业资格和相应专业知识背景、学历层次。统计人员一般属于内勤岗位,不易体现工作业绩,通常不易获得晋升。

5、统计系统自动化程度低,手工比例过高

农发行系统处于从手工录入向自动抽取、报送的转型期,受制于生产系统固有不足,应用系统指标抽取比例过低,部分仍为手工补录,容易造成生产系统同应用系统数据不一致,而应用系统综合查询、数据分析、深度钻取等重要功能点也基本缺失。

6、统计工作职责边界不清

《农发行统计管理制度》虽然明确规定数据要“一口出”,统一管理、统一口径、统一标准,但各种系统“多头管理”、“数出多门”,“数据打架”现象仍然存在。

7、统计职能发挥不够

重点是对热点、难点分析不够,通过数据找寻规律,发现风险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较弱,数据对业务经营管理的有力支撑明显不足。

(三)农发行统计工作推进大数据应用刻不容缓

1、外部配套改革需要

2、内部综合改革需要

银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与数据有着天然联系。政策性银行要按照银行的一般属性和基本规律治行理政,从管理体系建设、运用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打造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统计工作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推进数据治理工作,确保统计数据一致性、标准可比性。

3、业务发展趋势需要

国内大型银行已经处于从电子化过渡到全面大数据模式的阶段,农发行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更新理念,奋起直追,完成半手工半电子化到大数据模式的跨越式发展,既要弥补电子化建设的缺失,又要过渡到大数据时代,时不我待。如果不在关键时期拉近差距,迎头赶上,将会全面落后、被动。

4、外部监管需要

金融标准化的推进、数据质量良好标准的实施,要求农发行加快系统建设进程,融入银行业技术变革的浪潮,融合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

三、推动农发行统计工作应用大数据的策略

(一)举全行之力,改变传统统计工作的思维模式

大数据是农发行统计工作观念变革的巨大推动力,全行认识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思维要发生深刻转变。数据也是生产力,只有立足于此,大数据时代,农发行统计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有所作为。

(二)结合现阶段工作任务,立足长远,科学规划

近期以满足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标准化为衡量标杆,对照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