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100年 资本、权力与现代性的中国史
“新社会史”的来路与去向——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读后感
“新社会史”的来路与去向———杨念群主编《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读后江 湄 “二战”以后,将历史眼光深入于社会结构长时段演进以及社会日常生产生活的“社会史”,成为科学历史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布罗代尔把形成、作用于最日常、琐碎的生产生活的社会“结构”称为历史的“障碍物”与“支撑物”,称为“历史沉默的潜流”,而惊心动魄的事变、主宰乾坤的伟人只是水面上打转的小船,其方向早已被决定(布罗代尔,1988: 54)。
他相信,历史科学一旦捕获了“结构”,理性的光芒便将烛亮命运的所有黑暗角落,“成事”之“天”,也就尽在“人谋”的掌控之中了。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社会史,自30年代以来就呈问鼎“主流”之势。
面对严重复杂的民族危机与社会矛盾,“唯物史观”、“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社会史”对中国历史演进进行整体性的阐说,为集体处境、中国问题提供历史分析与“科学”论断,极有当于时人切身之所感所思,迅速产生了席卷性的思想号召力。
今已90高龄的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曾回忆,他在北伐战争期间与其后,成了各种“时尚”的“唯物史观”书籍的贪婪读者(何兹全,2003:32)。
1949年以后,应用“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中国社会史更是打造出了一个几乎覆盖所有历史关联的整体性中国历史叙事模式,成为国家政治合法性的理据,为“人民群众”提供人生意义,实为意识形态之柱石。
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重回当代世界文明发展潮流成为既定国策。
历史学从意识形态中突围出去的学术思想努力,也以“赶上国际学术发展趋势”为自己赢得了合法性(王学典,1996:129)。
人类学、社会学进路之社会史勃然而兴。
上下两卷的《中国社会史论》(周积明、宋德金等,2000)展示了如社会结构—功能、人口、宗族、家庭、生活方式、社会控制、社会群体等新鲜的研究领域与课题,但研究手段与思路,未见对于人类学、新的社会理论的深入运用,看起来是在描述传统中国史叙233社会学研究 2005.2事大框架之空白处的日常生活画卷,似乎是为既有的历史“骨架”填充“血肉”。
广东省茂名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3年茂名市高三级第一次综合测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为二里头遗址平面布局示意图,由此可知该遗址()A.可用于研究礼乐制度的产生B.可印证最早国家形态的出现C.体现了阶级出现明显的分化D.证明了青铜器制造业的成熟2.两汉时期,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
在边郡辖区,既设置太守、边郡都尉等流官,又设置侯王、将相等土官;边郡太守缴纳境内的田赋和口赋等赋税,可减可免;同时要求蛮夷君长解纳土贡,形成了边郡“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局面。
这些措施()A.推动了土司制度的确立B.加强了汉王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C.确保了民族关系的稳定D.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3.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士庶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敬于父母,不长悌于族党,悖礼弃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罪之。
”孝文帝元宏下诏说:“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
”两则材料均说明了()A.统治者旨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C.少数民族政权受中原文化影响D.察举制仍是主要选官制度4.两宋时,中枢政治运作通常以君主朝堂听政形式进行。
历史学考研史论述题
历史学考研史论述题What is a classic? It takes about 100 years to become a classic.历史论述题中国史部分:1、简述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2、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怎样形成的,其有什么特点?3、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4、国民党1928年第二次北伐述评。
5、评析中共《五四指示》6、华北事变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7、试评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演变。
8、分析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9、评述清末立宪。
11、有人说,1937年是中国现代化的特殊起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与评论?12、概述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13、分析、评论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原因。
14、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启动的思考。
15、以一个早期的洋务运动企业为例,简述洋务运动的成功和失败。
16、简述中共八大的主题及其历史功绩。
17、释“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18、简评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的“新政”。
19、简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及其对中国国内外政策的影响。
20、简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1、建国初期整顿经济的措施及其意义。
22、从史官到史馆的演变23、20世纪80年代以来晚清新政的研究状况24、评价陈独秀25、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特征26、隋唐以后赋役制度的演变27、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军阀问题28、中国人民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斗争历程29、汉代中央官制基本结构与特点。
30、唐宋法律制度的演变。
31、清前期的民族政策。
32.试论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变迁及其历史作用33、试围绕中国古代史上的某一种或几种科技发明,以断代为例,简要分析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或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情状及局限性.15分34试结合中国古代历史上几次大规模人口南迁,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问题的认识.35、试就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主要史实进行比较,并对其历史意义予以评述.36、自西汉到北宋以至明清,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试围绕某两个主要的时段进行比较,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37、论西晋占田制的实行及其意义.38、论隋文帝的改革及其影响.39、论明太祖惩治贪污整顿吏治的措施与效果.40、简述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41、清朝设置了哪些特别行政区采取了哪些不同于内地的管理办法42、武帝时西汉与匈奴和战关系述论.43.简述1938年10月前正面战场三次会战44.试述“改组派”的主要活动45.试述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原因及意义25'46.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47.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48.抗战到解放时期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49.1854-1861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战局特征.50.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51、李鸿章的外交政策评析52、晚清留日学生的历史贡献53.胡适在中国现代文化的定位,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破裂,抗美援朝战争54、49至56中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55、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活动评析56、抗日战争中的敌后战场57.康熙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作出的贡献58.简谈天主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59.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分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0.简述隋唐帝国与东亚国家的关系61.简述中国发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依据.62.简述郡县制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演变.63.概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64、试述两汉与隋唐在选官制度上的异同.65、为什么要到1860年之后中国才会发生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西方学习的早期现代化运动,请进行分析和阐述.66、1927年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分共”之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也随之转入低潮.有人评论这一结果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国共关系之“当初”与“今日”的理解,并解释何以会从“当初”走向“今日”67、有学者认为,大量的农业和聚落考古的研究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此说能否成立,请论述之.68、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中国国内外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69、试析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70、11—13世纪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出现了一些新发展,请概要述之.71、试析中古社会门阀政治的形成和衰落的主要原因.72、结合史实,分析华北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本的政策的变化及主要原因.73、比较唐代都城和宋代都城在建筑上的主要区别,并说明中国古代都城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原因.74、义和团运动除了反洋教的原因之外,还是中国社会其他引述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这些因素有哪些义和团失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都有哪些75、分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建国方针、共产党建国方针以及中间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实质.76、汉武帝曾先后数次迁徙郡国强宗大族于关中,是何缘故并请进一步分析西汉一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77、王安石变法,有的痛加诋毁毁,有的曲为辩护,或说都未免有偏.此说是否合理,请结合具体史实作一分析.78、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就“中华民族”问题发表演讲,提出了“多元一体”这一概念.费老说:“中华民族这个词是指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他们虽则都称‘民族’,但层次不同.中华民族的主流是许许多多分散独立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接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请你结合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谈谈你对费孝通先生这一观点的理解.30%79、清代史学家赵翼在他的史学着作廿二史札记里,把汉初布衣将相之局”视为“秦、汉间为天地—大变局”、结合赵氏的这一看法,请你论述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汉初社会的影响.80、从制度设置的立意精神和实际操作上比较汉唐时期两种不同的选官制度的得失以及客观效果.81、从公元二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相对落后的十五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着名的‘李约瑟难题’.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看法.82、简述周初“封邦建国”的大体情况及其历史作用.82、简述南朝“寒人掌机要”的现象及其历史背景与影响.84、简述明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85、简述满洲八旗制度的组织形式及其历史演变.86、说出中国近代史上中英有关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87、简述清末中国新式教育的确立.88、论华北事变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9、简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90、1901年辛丑条约订立之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状况分析.91、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后中国面临的局势和前途的分析和说明.92、简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特点.93、洋务运动又可以理解为中国近代早期的现代化运动,试从中国当时的国内外背景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94、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以及辛丑条约的签定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试就1900年之后的中国政局及社会状况的变化,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95、张学良生前说,西安事变是蒋介石逼出来的,请用历史事实说明这个“逼”字.96、简论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97、试析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98、分析评述晚清督抚权力上升的原因和表现.99、评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100、194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到城市的战略转移.全会指出,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和共产党合作的小资产阶级、自由资产阶级及代表人物,必须学会管理和建设城市,管理和建设城市的关键是恢复和发展生产.会议要求全党用全力学习工业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根据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1949年党的工作重心战略转移的评价.分析、评述辛酉政变.30分第二题:材料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现代化中国家政府的稳定取决于它进行农村改革的能力”;“农村的角色是可变的:它或是充当稳定的源泉,或是充当革命的源泉.”——亨廷顿材料之二:“农民革命的主要原因,从来就是农民社会与上层阶级在制度上的联系过于脆弱,以及这种关系具有剥削性特征.”——巴林顿·摩尔请你联系亨廷顿和摩尔的观点,看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的意义.第三题:“北洋末期的国民革命是一场具有社会革命性质的政治大革命.建立在一定社会变革基础上的民众的政治动员是一场政治大革命的前提.一般来说,民众的政治动员是两个过程的结果:一是在一定社会变迁基础上民众自身社会政治心理变迁的结果;二是某种社会政治集团或势力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二新兴的社会政治集团或势力动员民众参政的结果.”请你结合自五四至五卅时期的社会发展史实,解读以上这段文字.2006年论述题1、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你认为这个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表述谈谈你的看法.101、论述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学术上的争鸣.102、中间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103、列举十部有关少数民族的史着.104简述黄遵宪史学.106司马迁、班固史学之比较.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并比较其发展模式的异同.世界史:1试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2简述新航路开辟三次重大活动发生的时间、抵达地点、代表人物及大致的行经路线.3列举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主要思想家及其代表作,并概述其核心观点.4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几个阶段政权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18、19世纪西方工业文明的兴盛引发了哪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促成哪些不同类型的反应6论析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条件、主要成果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考试科目:7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三杰的名字及代表作品两部8黑奴贸易的过程及影响9简述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10、罗马帝国晚期的宗教、民族政策12、雅尔塔体制的影响13,用学过的知识说明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上的作用.14分析柯立芝繁荣的主要表现及内在缺陷.1516、苏联三十年代外交的利弊得失17.迄今为止,农业文明占据人类文明史的时间最长,分析农业文明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18“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试从亚洲史、欧洲史、非洲史各举一例,署名这是一天永恒的历史规律,并剖析其内涵.1997年世界通史19简述英、法、德三国启蒙运动特点.2006年世界近现代史20试分析暴力革命在近代欧美历史上的作用 1999年欧美近现代史21谈谈你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看法 2000年欧美近现代史22试述英、法、美、德、俄工业革命道路的异同 1997年欧美近现代史23试比较德国与俄国的现代化进程,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2000年欧美近现代史24试比较欧洲和美国的社会主义运动 2002年欧美近现代史25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与历史价值 1999年欧美近代史概述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覆灭的过程,并加以分析比较 1996年欧美现代史26评论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历史影响 2000年欧美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发展的新特点 1998年欧美近现代史27试从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说明世界格局多极化演变的长期过程.1996年世界通史28.试各举出1898年和1998年或1997年三个有世界意义的历史事件应举出6个,寻找个事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尽管已相隔百年,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或说明历史本身的力量.1999年世界通史29从历史上这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次序是怎样形成的并分析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999年世界通史30有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或太平洋世纪,谈谈你的认识 1998年亚非拉近现代史31简述近现代世界史上民粹主义含民众主义2006年世界通史-简答32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新保守主义经济改革 2006年世界通史-论述33试析西方国家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006年世界近现代史34试析近代初期白银流通对世界不同地区包括中国造成的影响.2006年世界近现代史35简论东南亚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异同,兼评“10+3”模式的发展前景.36试比较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与拉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1997年亚非拉近现代史37东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哪几种基本类型是举例说明每一类型的内容和特点38试评东亚发展模式 1999年亚非拉近现代史39东亚、拉美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异同及原因 2004年世界近现代史40欧洲入侵前,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6分41欧洲入侵后到殖民主义崩溃13这段时间内亚洲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的动力22分42殖民主义崩溃后,亚洲各1国取得了显着的发展,试述其发展现状及趋势43分评“亚洲价值观”.2006年世界近现代史44殖民主义的统治对亚非国家发展的影响 2001年亚非拉近现代史45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000年亚非拉近现代史46从历史上这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次序是怎样形成的并分析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999年世界通史47试论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2001年亚非拉近现代史48有位学者提出这么一种说法:“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请你结合战后亚非拉历史谈谈对这一论断的看法 2002年亚非拉近现代史49罗荣渠先生在其力作现代化新论中将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划分为内源型和外源型两大类,它们之间的差别之一在于后一类型的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的作用要重要得多.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并请以你所知的具体史实来论证你的看法.2000年世界通史50论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51、试述现代文明及其形成过程52、比较东南亚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异同并评述10+3模式的特点53罗马贵族与平民的起源.2004年世界通史54试析下列四君主皮西特拉图、恺撒、屋大维、君士坦丁当政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2002年世界通史55论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2003年世界通史56评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并比较其异同.2003年世界古代史57比较荷马—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史学思想.2001年世界古代史58结合学术动态,分析罗马帝国初期社会稳定发展原因.2006年世界通史-简答59试从历史上基督教文、伊斯兰文明、印度教文明、儒家文明的相互关系,评价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1996年世界通史60分析西欧中世纪教会对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和社会阶级关系的看法.2000年世界通史61试比较12世纪西欧文化发展与文艺复兴的背景、内容及意义40分2005年世界通史62试论述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与中世纪宗教文化传统的关联.2001年世界通史63述天主教中七项圣礼的宗教含义2001年世界古代史64由"十字军东征"这一事件评述东西方关系2003年世界古代史65试分析欧洲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慈温利、加尔文教义的异同及其活动的历史影响66、1066年威廉的诺曼征服对英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1996年世界中古史67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创造了那些文明1998年世界中古史68奥斯曼帝国是如何兴起的它的军、政体制有何特点1996年世界中古史69、由“十字军东征”这一事件评述东西方关系70、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概念、进程和影响71、试论拿破仑战争对德国的影响2002年欧美近代史72为什么德意志的统一是以普鲁士为中心,而不是奥地利为中心来完成73、为什么德国的统一是以普鲁士为中心来完成的这一事实对以后德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01年欧美近代史74评述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其国内政策1997年欧美现代史75联邦德国是怎样建立的又是怎样恢复全部国家主权的1998年欧美现代史76评述第一次柏林危机的产生背景、经过和影响1996年欧美现代史77述评从阿登纳到勃兰特时期德国外交政策1999年欧美现代史78德国新东方政策的“新”的历史含义2002年欧美现代史79比较德国两次统一的历史条件2005年世界近现代史80比较分析阿登纳和戴高乐的对美政策 1999年欧美现代史81简述18世纪启蒙思想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其原因.82论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001年世界通史83集克伦威尔和罗伯斯庇尔于一身的拿破仑波拿巴创立了一种什么样的统治形式这种84统治形式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002年世界通史85试分析1815-1830年的法国历史 1998年欧美近代史86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历史地位 1997年欧美近代史87分析法兰西第二帝国历史地位.2006年世界通史-简答88评价战后初期至60年代法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要变化 2001年欧美现代史89比较分析阿登纳和戴高乐的对美政策 1999年欧美现代史90英法小农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命运,试析其历史根源及影响2004年世界通史91试述英国“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为什么说它是发生在英国的一场“土地革命”92以英国为例,说明殖民侵略、掠夺对宗主国经济、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93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关系 1996年欧美近现代史94英国是怎样组织反法同盟的原因是什么2004年世界近现代史95东欧的“农奴制再版”发生于何时并分析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96试评述加富尔的历史作用 1996年欧美近代史97近代奥地利后为奥匈帝国历史演变的基本内容 1997年欧美近代史98试比较12世纪西欧文化发展与文艺复兴的背景、内容及意义40分2005年世界通史99试论述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与中世纪宗教文化传统的关联.2001年世界通史101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概念、进程和影响2003年世界古代史102试分析“三十年战争”的历史作用 1999年欧美近代史103简述现代文明及其创立过程.2003世界通史104扼要谈谈资本主义世界革命的三次浪潮2003欧美近现代史复试105试说明19世纪中期欧洲社会的主要矛盾 1996年欧美近代史106结合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与理论,对以下有关法西斯主义的性质的三种说法发表你的见解:A.“法西斯主义是垄断资产阶级公开实行专制独裁和恐怖统治的专政形式和政治思潮”.B.“德国法西斯政权同苏维埃政权在极权主义上并没有什么不同”.C.“法西斯主义是一种运用反个人主义和推崇集权制衣开促使经济落后的社会现代化的尝试.2001年世界通史107举出20世纪50-6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三种群众性社会运动,并对其作出评价 2002年欧美现代史108试以历史事实来说明实现欧洲统一的前提条件 2001年欧美近现代史109现代西欧联合的历史条件2003年世界近现代史110试论1800年前中国文化向西欧传播的主要途径,主要内容及其在欧洲诸国近代化中所起作用.2006年世界通史-论述111分析克里木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俄国的影响2002年欧美近代史112围绕着农奴制改革问题,在俄国文化界发生过哪些重要争论产生过哪些重要派别其重要观点是什么2000年欧美近代史113试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002年欧美近代史114试分析泛斯拉夫主义的思想与活动 1998年欧美近代史115概述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及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1997年欧美现代史116谈谈苏东剧变及其历史教训1999年欧美近现代史117简述18世纪启蒙思想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不同影响并分析其原因.2000年世界118如何评价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000年欧美近代史119为什么说美国南北战争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 2001年欧美近代史120评述美国内战后的重建工作 2005年世界近现代史121试析美国社会进步主义改革的内容和性质 2002年欧美近代史122评述三十年代的美国对外政策 1998年欧美现代史123试比较罗斯福的“新政”和杜鲁门的“公平施政”1996年欧美近现代史124试比较罗斯福“新政”与杜鲁门的“公平施政”1997年欧美近现代史125概述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及其对美苏关系的影响 1997年欧美现代史126举出20世纪50-6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三种群众性社会运动,并对其作127出评价2002年欧美概述美国总统约翰逊的国内政策1999年欧美现代史128评价尼可松主义 2005年世界通史129“尼克松主义”评介2003欧美近现代史复试130简评美国尼克松政府时期的国内政策.2000年欧美现代史131以里根的经济政策为例评价“新保守主义”2001年欧美现代史131美国在近现代世界历史上扮演过一些什么样的角色试析其原因132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演变述评 2002年欧美近现代史133欧洲入侵前,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6分134欧洲入侵后到殖民主义崩溃这段时间内亚洲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的动力135殖民主义崩溃后,亚洲各国取得了显着的发展,试述其发展现状及趋势136试论述亚、非、拉美诸国在科技、物质财富等方面对西欧工业革命所作的贡献.137试比较葡萄牙、西班牙与荷兰的早期殖民政策与统治方式之异同13818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对非洲的侵略2003年世界近现代史139评英国的殖民统治2004年世界近现代史。
中国城建史—第一章
穴居: 建筑分为横穴和竖
穴两大类,横穴后来发展为 窑洞;竖穴发展为半穴居和
地面建筑
巢居:树上建巢的原始居 住方式,多出现于长江流 域以南的河姆渡等原始文 明,后发展为架空的干栏 式建筑。
半穴居:为黄河 中上游地区的主 要居住形式,进 入室内的斜坡道 由人字形屋顶覆 盖,居住面四周 的壁面以木骨泥 墙的方式构成向 内倾斜的壁体。 室内以木柱构成
❖ 张京祥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总结西方城 市规划思想史的著作。按照西方城市规划 思想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在概要介绍各 个时代西方社会总体发展背景与社会主体 思潮的基础上,系统而简要地阐明了西方 城市规划二千五百多年来所形成、演替的 基本思想与主流精神,并对城市规划思想 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原始居民点代表
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
居民点的位置的选择 居民点的分区 居民点建筑的分布
第四节 城市的产生
1、城市产生的社会背景 生产工具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产生了剩余产品,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奴隶社会形成。
➢ “宀”甲骨文象房屋之形,是古代的一种房屋。 由宀字符构成的汉字,大都与居宅建筑有关,它们或代表
不同类型的建筑,如宫、室、家、牢等。
➢ “广”是依山建造的房屋或屋脊。 所指的建筑是比较简单的,或者主要不是供人住的,如
“庐”、“廊”、“庑”、府”、“库”等。
➢ 在简化字里,“广”旁有时简化为“厂”,如“厨 (房)”、“(马)厩”、“厕(所)”等。
5、原始居民点内的其他设施 壕沟、围墙:为了防御。
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布局特点
(1)位置:地势高、土壤肥沃松软的地段 向阳坡、靠近河湖水面
梁启超的新史学
苦阳子:重读梁启超的新史学——以史学借鉴导出政治变革的理由梁启超新史学的最突出特征就是批判与创新精神。
他的新史学观是在对封建旧史学的反思与批判中形成的,也正是因此才展示了梁启超“新史学“的开创性功绩。
当下,中国正是”爆炒国学“与“红色记忆”泛滥之时,重温梁启超的“新史学“和”史界革命观“颇有现实意义。
晚清王朝时,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其所代表的皇权专制政治也已走到了尽头。
于是社会便开始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与”改革开放“的今日中国相比,晚清社会的转型是以政治转型领先,经济转型滞后为特征的。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晚清社会政治的变革成为决定和影响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救亡意识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渴望了解西方和借鉴西方政治制度的因素,并由此产生了日益强烈的改革要求。
从立宪到共和,从改良到革命,随着社会政治思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晚清传统政治文化处于不断瓦解中。
这种政治形势,深刻地影响了晚清思想文化和学术,因而也就导致了中国传统史学与近代社会的不相适应更加明显。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深感无史之痛:“中国史界革命之风潮不起,则中国永无史矣,无史则无国矣。
“所谓无史,并非中国没有历史,而是指中国没有与近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史学。
在新史学的倡导者眼里,就是没有“民史“、”国史“和“信史”为中心的史书,没有能够与民族独立进步、国家富强发展相关的历史学。
这意味着中国传统史学必须革新。
而恰恰正是这个时候,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传入,极大地启迪了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国家、民族、民权、平等等观念逐渐取代了朝廷、帝王、专制,以及封建等级制度的观念,为新史学提供了价值内容。
于是,一批学者在批判旧史学之弊的同时,提出了创立中国新史学的问题。
在这场中国史学界批评旧史学的主战场上,其旗手竟不是“激进革命派”,而是一度被认为“改良派”的梁启超等。
梁启超在新史学的创建上,并非以“保守“姿态亮相,而是以革命的批判立场开局的。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答案】D【解答】根据材料不难得知,这一时期弑君和以下犯上情况屡犯,很明显不再是西周初年那种众星拱月的政治形势,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的信息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确实已经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但是等级制度只是松弛而非不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大小宗之间矛盾尖锐,小宗作乱和以下弑上的现象屡屡发生,统治集团内部内讧严重,故D项正确。
第2题.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
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C【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体现的是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①正确。
分封制、宗法制体现的是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②正确。
孔子、孟子、荀子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③正确。
①②③正确,A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④错误。
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第3题.隋朝灭亡的时间是()A: 589年B: 618年C: 960年D: 1227年【答案】B【解答】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但是到隋炀帝时期,暴政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故B项正确。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 王安石变法(含答案与解析)
王安石变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历史上许多改革家为改革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的全面改革,其中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从改革家那里学习的精神应该有①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②为国家乃至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奋斗的决心与勇气③坚韧不拨的意志④为统治者而改革的献身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2、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梭伦因改革而被流放。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3、《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出现《政府奏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4、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增加政府收人,增强军队势力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5、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D.兵赿多,战斗力赿弱6、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城市发展史讲义:王权、商业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的动力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迟滞问题探索
城市发展史讲义:王权、商业与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的动力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迟滞问题探索整个一部城市发展史,可以归纳为裂变与整合的过程。
之所以称之为裂变,是较之与一般的变革,其具有革命的意义,此前城市固有的秩序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离析解构,与介入的参变因素及其引发的新的功能要素一起,重新组合,寻求新的整体功能和结构方式。
裂变之后,是一段整合时期,新秩序在尝试和协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以至达到它最终的形式。
裂变和整合,在登高和平步两个方向上,共同构成城市进步的阶梯。
纵观历史,城市的发展就是这么一种实质。
王权、商业和工业,是城市产生和发展史上的三大参变因素,相应构筑了城市发展的三个台阶。
一、王权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城市在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但在它集聚、生成以及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朝着一定的方向定型的具体过程中,总是要受控于一些具体的力量。
一面是生活的自然需求,一面是王权的意志,这是概括了的城市在初始阶段所遵循的全部主客观原因,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的物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
相比之下,作为主观原因的王权意志表现得更为活跃,正是它的种种表现使得城市同以往的村落有了本质的差异。
应该说,村落过去所有的功能和要素基本上都被城市所承继,但在王权的介入下,一切又有了新的变化。
现在,人们将分散和集中作为区别村落和城市的基本特征,但集中不仅是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简单聚拢,更重要的在于集体力量的凝结和统一意志的形成,而这种状态是在王权的驯服下才得以实现的。
因此,城市的诞生不是人们欣喜的创造,而是充满着激烈的冲突和残酷的斗争。
历史,总是这么一种无奈的二律背反,文明往往要用不文明的形式来创造。
剩余的人力,剩余的粮食及种种,虽然村庄为城市生活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并且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孕含着城市的胚胎构造,但它不会自动转化,向更高的形式迈进。
作为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达到巩固的形式代表,村庄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达到了这么一种限度后,因循与守旧等保守成分成为它的主要品质,很难有内在动力去争取进一步的发展。
传播学参考书目
91.(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 都市艺术》,译林出版社,2001年4月. 92.(美)理查德沃林:《文化批评的观念》, 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 93.赵一凡:《美国文化批评集》,三联书店, 1995年10月. 94.王岳川:《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 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95.(荷)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 出版社,2003年6月.
21.(美)爱德华 霍尔:《无声的语言》,中 . 爱德华霍尔 霍尔: 无声的语言》 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2.(美)德弗勒 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 德弗勒丹尼斯 丹尼斯: 大众传播通论》 (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 年 月 23.(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 型》,学林出版社,2002年9月. 24.(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 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 25.(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81.(美)苏珊S. 兰瑟:《虚构的权威》,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2.(美)J. 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83.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8年6月. 84.陆扬 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 三联书店,2000年10月. 85.(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 盾》,三联书店,1992年6月.
11.(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 艺术》,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1月. 12.(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13.(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非人》, 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 14.(法)让-博德里亚尔:《完美的罪行》, 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 15.(英)雷蒙德威廉斯:《现代主义的政 治》,商务印书馆, . 彼得斯: 交流的无奈——传播思 传播思 想史》 华夏出版社, 想史》,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 年 月 97.(美)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 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 98.(美)罗杰斯:《传播学史 罗杰斯: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 . 一种传记 式的方法》 上海译文出版社, 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3月. 年 月 99.(德)马勒次克:《跨文化交流》,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100. ( 法 ) 勒莫: 《 黑寡妇——谣言的示意 . 勒莫 : 黑寡妇 谣言的示意 及传播》 商务印书馆, 及传播》,商务印书馆,1999年11月. 年 月
“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简介
办 “ 国史青年沙龙” “ 国史读书会” , 加强国史青年学者学术互动; 举办 “ 国史口述研究” 活动,
推进国史口述历史资源交流、 培训当代口述采访人员; 举办 “ 当代中国史料的搜集、 ( 下转第 159 页)
· 156·
中共党史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96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财政汲取能力研究 ( 1949—1955) 》 等博士论文得到外审专家的
良好反馈。 研究人员还陆续发表了一批代表性成果, 诸如黄道炫 《 社会的隐没和复现: 共和国史七
十年》 、 张静 《 中美民间科技交流的缘起、 实践与叙 事 ( 1971—1978) 》 、 黄 江 军 《 〈 毛 泽 东 选 集〉
前述国史研究的复杂性、 难度及学术前景, 既激发着研究者破除学科成见、 探求智识边界的学
术兴趣, 也强化着研究者反思舆论话语、 廓清历史谬说的职业责任。 有鉴于此, 北京大学于 2020
年 10 月成立实体学术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 ( 以下简称 “ 国史中心” , 挂靠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 。 几乎同时, “ 四史” 学习教育被正式提出, 国史研究进一步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
2023 年 3 月编印问世。 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 “ 中共党史专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 “ 改
革开放史专题” 等课程, 组织研究生定期举办 “ 新编地方志读书会” 等活动。 指导国史研究方向的
学位论文 30 余 篇, 其 中 《 供 销 社、 物 资 流 通 与 计 划 经 济: 计 划 商 业 体 制 的 逻 辑 与 困 境 ( 1948—
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是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必然要求。 有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山东卷)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命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3.图2为某区域地址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取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 10小时B. 11小时C. 13小时D. 14小时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标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社会学书目
一、社会学通论类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学二十讲社会学主要思潮社会理论的机构布莱克威尔社会理论指南布莱克威尔社会理论家指南欧洲社会理论指南北大出版社培文书系:社会理论新视角书名作者人类学入门: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美)约翰•奥莫亨德罗对话中的序列组织(美)伊曼纽尔•谢格罗夫Imanuel Schegloff动情的观察者:伤心人类学(美)露丝•贝哈Ruth Behar改变人类学:15个经典个案研究(第五版)(美)霍莉•彼得斯-戈尔登远逝的天堂:一个巴西小社区的全球化(第四版)(美)康拉德•科塔克大转型的社会理论(英)威廉•乌斯怀特,拉里•雷发展的受害者(美)约翰•博德利社会变迁的社会学(波)彼得•什托姆普卡(Piotr Sztompka)个体化(德)乌尔里希•贝克,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人类学与当今人类问题(第五版)(美)约翰•博德利法国视角下的社会学史与社会学思想(法)菲利普•卡班让-弗朗索瓦•多尔蒂耶中国的城市变迁:1890-1949年山东济南的政治和发展(美)鲍德威(David Buck)地球村里的诸神——宗教社会学入门(第2版)(美)莱斯特•库尔茨社会学家何为?(美)马蒂厄•德福勒姆现实的社会构建(美)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人类学透镜(美)詹姆斯•皮科克社会学与十个大问题(第6版)(美)乔尔•查农情爱关系中的选择——婚姻家庭社会学入门(第9版)(美)大卫•诺克斯,卡洛琳•沙赫特社会变迁(第5版)(美)瓦戈,史蒂文3、入门系列社会学是什么社会学的邀请社会构建的邀请环境社会学的邀请二、上课章节阅读书目(以下经典书目你们尽全力找来看)开篇: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孔德:论实证精神斯宾塞:《社会学原理》1、涂尔干《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准则》2、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术与政治》《社会学的基本概念》3、齐美尔《金钱、性别与现代生活》《货币哲学》《社会学》4、曼海姆和舍勒、马克思《意识形态与乌托邦》《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知识社会学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5、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6、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7、达伦道夫《现代社会冲突》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8、布劳《社会生活的交换与权力》9、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戈夫曼《污名》《日常生活的自我表现》10、舒茨《社会实在问题》《社会世界的意义构成》1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交往行动理论》《合法化危机》14、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现代性的后果》《社会学:批判的导论》15、布尔迪厄《实践与反思》《实践感》《实践理性》16、福柯《知识考古学》《疯癫与文明》《规训与惩罚》17、《身体与社会》《情感社会学》三、社会学专业必读一百本(行有余力的推荐)1.《社会学》戴维·波普诺辽宁人民(或华夏)出版社2.《社会学主要思潮》雷蒙·阿隆华夏(或上海译文)出版社3.《西方社会学》W.D.珀杜河北人民出版社4.《社会学理论》D.P.约翰逊国际文化出版社5.《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6.《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乔纳森·H·特纳华夏出版社(及天津、浙江)7.《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下)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社会学十大概念》让·卡泽纳弗上海人民出版社9.《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斯·韦伯上海人民出版社10.《十九世纪的思想运动》乔治·H·米德中国城市出版社11.《通过社会学去思考》齐尔格特·鲍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华夏出版社13.《世纪末社会理论》杰夫瑞·C·亚历山大上海人民出版社14.《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5.《社会学的想像力》赖特·米尔斯三联书店16.《社会理论与现代性》尼格尔·多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7.《结构主义的视野》汤姆·R·伯恩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8.《实用主义与社会学》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19.《社会学与社会组织》米尔斯、帕森斯等浙江人民出版社20.《社会学思想名家》刘易斯·A·科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1.《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罗伯特·默顿三联书店22.《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彼得·布劳华夏出版社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欧文·戈夫曼浙江人民出版社24.《心灵、自我与社会》乔治·米德上海译文出版社25.《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卡尔·曼海姆商务印书馆26.《社会契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27.《共有的习惯》爱德华·汤普森上海人民出版社28.《论传统》E·希尔斯上海人民出版社29.《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格尔哈斯·伦斯基浙江人民出版社30.《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丹尼斯·史密斯上海人民出版社31.《现代性的后果》安东尼·吉登斯译林出版社32.《社会权力的来源》迈克尔·曼上海人民出版社33.《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4.《学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35.《宗教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上海人民出版社36.《社会的构成》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37.《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38.《社会学研究方法论》迪尔凯姆(涂尔干)华夏出版社39.《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斯·韦伯华夏(中央编译)出版社40.《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尼尔·丁·斯梅尔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41.《道德教育》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42.《共同体与社会》费迪南·滕尼斯商务印书馆43.《社会分工论》爱弥尔·涂尔干三联书店44.《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45.《经济与社会》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46.《货币哲学》格奥尔·西美尔华夏出版社47.《社会学》格奥尔·西美尔华夏出版社48.《知识社会学问题》马克斯·舍勒华夏出版社49.《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50.《普通社会学纲要》V·帕累托三联书店51.《保守主义》卡尔·曼海姆译林出版社52.《原始分类》爱弥尔·涂尔干上海人民出版社53.《价值的颠覆》马克斯·舍勒三联书店54.《资本主义的未来》马克斯·舍勒三联书店55.《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卡尔·曼海姆三联书店56.《文明的进程》第一、二卷诺贝特·埃利亚斯三联书店57.《不平等和异质性》彼特·布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8.《论集体记忆》莫里斯·哈布瓦赫上海人民出版社59.《交往行动理论》第一、二卷哈贝马斯重庆出版社60.《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彼得·伯克上海人民出版社61.《儒教与道教》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62.《奢侈与资本主义》维尔纳·桑巴特上海人民出版社6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64.《自杀论》爱弥尔·涂尔干商务印书馆65.《孤独的人群》大卫·理斯曼南京大学出版社66.《街角社会》威廉·富特·怀特商务印书馆67.《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刘易斯·科塞中央编译出版社68.《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列文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9.《信任》弗朗西斯·福山海南出版社70.《神圣的帷幕》彼得·贝格尔上海人民出版社71.《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泉》贝拉三联书店72.《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W·I·托马斯、兹纳涅茨基译林出版社73.《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马克斯·韦伯三联书店74.《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佩里·安德森上海人民出版社75.《家庭》古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76.《精英的兴衰》维尔弗雷多·帕累托上海人民出版社77.《帝国的政治体系》S·N·艾森斯塔德贵州人民出版社78.《尼加拉:19世纪巴厘剧场国家》克利福德·吉尔兹上海人民出版社79.《东方专制主义》卡尔·魏特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0.《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巴林顿·摩尔华夏出版社81.《社会实在问题》阿尔弗雷德·许茨华夏出版社82.《个体化社会》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三联83.《大分裂》弗朗西斯·福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4.《疯癫与文明》米歇尔·福柯三联书店85.《地方性知识》克利福德·吉尔兹中央编译出版社86.《文化的解释》克利福德·吉尔兹上海人民出版社87.《驯服偶然》伊恩·哈金中央编译出版社88.《后现代性及其缺憾》齐格蒙·鲍曼学林出版社89.《立法者与阐释者》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人民出版社90.《实践与反思》皮埃尔·布迪厄中央编译出版社91.《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三联书店92.《艺术的法则》皮埃尔·布迪厄中央编译出版社93.《民族-国家与暴力》安东尼·吉登斯三联书店94.《致命的自负》F·A·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5.《通往奴役之路》F·A·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6.《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A·麦金太尔当代中国出版社97.《人的条件》汉娜·阿伦特上海人民出版社98.《流动的现代性》齐格蒙特·鲍曼上海三联书店99.《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弗朗西斯·福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0.《后现代社会理论》乔治·瑞泽尔华夏出版社。
利玛窦在汉语外来词上的贡献“子午线”“经线”“纬线”等词语探源
《国际汉学》总第26期,2021年第1期| 28利玛 窦在汉语外来词上的贡献:“子午线”“经线”“纬线”等词语探源*□ 李伟群摘 要:明末清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介绍了许多科学知识,引进了一些新概念。
为表达这些新概念,利氏和他的中国合作者们创造了不少新词,如“子午线”“经线”“纬线” “经度”“纬度”等天文地理方面的术语名词,这些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考证法、历史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拉丁原典、中文译著和中国古籍中相关词汇的考证,探明“经线”“纬线”“子午线(环、圈)”“地平线”“经度”“纬度”等词语的来源及历史演变过程。
关键词:利玛窦 语言学 子午线 经度 纬度中图分类号:H035 doi: 10.19326/ki.2095-9257.2021.01.006* 拙文有关地理天文学知识蒙中国科技大学石云里教授指点,拉丁词汇方面蒙北京外国语大学拉丁语教师李慧及学生校正,此外拉丁语文本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谢明光帮忙收集,在此谨致谢忱。
(1) 张西平:《简论罗明坚和利玛窦对近代汉语术语的贡献——以汉语神学与哲学外来词研究为中心》,《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第121—130页。
张西平:《罗明坚〈中国地图集〉在西方汉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120—128页。
(2) 王力:《汉语词汇史》,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175页。
(3) 梁晓虹:《佛教词语的构造与汉语词汇的发展》,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
(4) 马西尼著,黄河清译:《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编著:《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年。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施展中国史纲50讲
施展中国史纲50讲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本文将以施展中国史纲50讲为主题,探讨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演变过程。
通过这个大纲,我们将回顾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了解中国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轨迹。
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从那时开始,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王朝的更替和朝代的兴衰。
这其中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如西周的礼乐制度、秦始皇的统一中国、汉朝的繁荣与黄巾起义、唐朝和宋朝的文化繁荣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介绍中国历史中的一些关键时期和重要人物。
比如,我们将探讨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对中国史前文明的贡献,以及商朝的兴起和周朝的崛起。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孔子、庄子、秦始皇、司马迁、李世民等人,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关注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五胡乱华、唐朝的盛世、宋朝的北宋和南宋时期、元朝的蒙古统治、明朝的万历年间和清朝的闭关锁国等等。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最后,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将对中国历史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
我们将探讨中国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以及中国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这些话题的探讨,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以施展中国史纲50讲为主题的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个通俗易懂又全面系统的中国历史概览。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篇长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这个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框架和分节安排。
本文的文章结构可以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文章旨在通过施展中国史纲这一主题,对中国历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进行50讲的讲述,通过清晰的框架和有序的组织,全面展示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变迁。
接下来,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多个要点的讲述。
中国历史研究法剖析
目录第一部分:提纲 (1)一、自序 (1)⒈创作的背景 (1)⑴第一段:新史之作的迫切要求 (1)⑵第二段:史学进步的特征 (1)⑶第三段:裒理旧业,益以新知,成治史之器 (1)⒉创作的目的 (1)二、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1)⒈史之意义的概括 (1)⑴总论 (1)⑵定义分析 (1)⒉范围 (2)⑴旧史 (2)⑵现今中国史 (2)第二部分:课堂讲解 (2)一、作者简介 (2)二、知识点讲解 (2)⒈二十四史 (2)⒉两《通鉴》 (3)⒊九通 (3)⒋五纪事本末 (4)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⒍取人为善,与人为善 (4)⒎含生 (4)三、心得体会 (4)⒈什么是历史? (4)⑴字面解释 (4)⑵“历史”一词的来历 (5)⑶“历史”包含的内容 (5)⒉历史的现实处境 (5)⑴由于其无助于直接换取市场上的优势而受到忽视 (5)⑵别人对这门学科的误解 (5)⑶今天的中国人却又是最缺乏历史知识的 (6)⒊史学的意义 (6)四、对于第一章的两个问题的思考 (6)五、自我思考: (7)第一部分:提纲一、自序⒈创作的背景⑴第一段:新史之作的迫切要求——中国历史卷帙浩繁,不可卒读,却又不可不读。
⑵第二段:史学进步的特征①客观资料之整理——立足于“真”。
②主观观念之革新——甲:人类活动之再现乙:全社会之业影⑶第三段:裒理旧业,益以新知,成治史之器⒉创作的目的取诸于人,希冀因吾之研究以引起世人之研究,因世人之研究以正吾之研究。
二、史之意义及其范围⒈史之意义的概括⑴总论: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现,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⑵定义分析①活动之体相——甲·体—能活动者乙·相—所活动者A活动之产品(过去相)B活动之情态(现在相)②人类社会之赓续活动甲.史也者——人类全体或其大多数之共业所构成,故其性质非单独的,而社会的也。
乙.史也者——则所以叙累代人相续作业之情状者也。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湾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制定了严格的分封宗法制度。
东周时期商鞅“军功授爵”,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号,而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材料反映了( )A.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 B.“血缘出身确定命运论”遭到冲击C.春秋战国“礼乐崩坏”的现状 D.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阻碍了大土地全部制的成长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运用 D.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3.管仲在《立政》篇中提出:“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
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
”这表明管仲()A.主见把儒学作为治国理政的正统思想 B.认为官员的选用对国家兴衰有重要影响C.规劝统治者须对官员做常常性的考察 D.力劝君主应注意个人德行与实力的提升4.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
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 B.注意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C.适应一般市民生活的须要 D.用华丽辞藻描绘盛世局面5.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
”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A.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 B.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C.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6.记述出处赵过“用耦犁,二牛三人。
”《汉书·食货志》二牛曳引,前有一人拉着牛辔导牛,后面一人扶犁耕作。
《共产党宣言》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2.3栏目主持人:张艳涛,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理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激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思想并结合时代和实践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时代和实践的重大现实问题。
王爱萍的《〈共产党宣言〉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文认为《共产党宣言》是现代文明的批判书和共产主义文明的宣言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指南针。
中国共产党通过“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引领人类文明发展。
中国学者要牢牢掌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话语阐释权。
孔凡星的《〈共产党宣言〉中文明思想的三维探赜》一文揭示了《共产党宣言》中的文明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文明建设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谢婵婷的《马克思恩格斯法律观的进一步阐释——读恩格斯〈论住宅问题〉》一文对马克思恩格斯法律观作了历史唯物主义阐释,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法律观是植根经济规则的法律本质,归根结底法律由经济关系所决定,法律由经济关系内含的规则所决定。
这一阐释对我们精准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法律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涂浩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的逻辑图式——基于系统分析视角》一文从系统分析视角阐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过程为主线,借助辩证逻辑方法,擘画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演进的逻辑图式,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系统和全面地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整体性认识。
本期四篇文章都具有强烈的“世界眼光”和鲜明的“中国问题”意识,都能够激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思想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道路”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及时回答“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能够在此方面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理论贡献。
《共产党宣言》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王爱萍(厦门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厦门361024)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体系研究”(21AKS001)阶段性成果。
适合儿童看的近代历史书籍推荐
【导语】读史使⼈明志,尤其是距离我们⽣活年代⽐较近的近代史,对我们的学习和⽣活都很有帮助。
⽽读书,就是让⾃⼰变得辽阔的⼀个过程。
那么有哪些近代史的书籍可以阅读呢?不妨来看看⽆忧考⼩编的介绍。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教育频道!1.适合⼉童看的近代历史书籍推荐 1.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民出版社,2003年。
2.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3年。
3.周宪:《现代性的张⼒》,⾸都师范⼤学出版社,2001年。
4.周宪主编:《⽂化现代性精粹读本》,中国⼈民⼤学出版社,2006年。
5.汪民安:《现代性基本读本》(上下册),河南⼤学出版社,2005年。
6.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京⼤学出版社,2004年。
7.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8.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都市⽂化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9.(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流动的现代性》,上海三联书店2002。
2.适合⼉童看的近代历史书籍推荐 1.柯⽂:《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江苏⼈民出版社,2003年。
2.格⾥德:《胡适与中国的⽂艺复兴:中国⾰命中的⾃由主义(1917—1937)》,江苏⼈民出版社,2005年。
3.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同思想研究》,江苏⼈民出版社,2007年。
4.佐藤慎⼀:《近代中国的知识分⼦与⽂明》,江苏⼈民出版社,2006年。
5.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江苏⼈民出版社,2005年。
6.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江苏⼈民出版社,2005年。
7.岛⽥虔次:《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江苏⼈民出版社,2005年。
8.浦嘉珉:《中国与达尔⽂》,江苏⼈民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