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简答题、名词解释考试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提纲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TANE96]. 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是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因为没有第三台计算机,因此不存在交换的问题. 最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就是因特网。
它由非常多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许多路由器互联而成。
[1]因此因特网也称为“网络的网络”。
另外,从网络媒介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可以看做是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特定的设备与软件连接起来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介。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共享资源。
1、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2、共享资源包括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之间,可以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递数据、程序或文件.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是计算机网络组网的主要目标之一.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一些用于计算机实时控制和要求高可靠性的场合,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备份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衡,对于大型的任务或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可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上进行,或由网络中比较空闲的计算机分担负荷。
3.计算机网络按距离、通信介质、拓朴结构等分别可分为哪些类?按通信距离、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拓扑结构、通信介质及传输带宽,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种:1、按信息交换方式分: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综合交换网2、按网络拓扑结构分:星形网、环形网、树形网和总线网等3、按通信介质分: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等4、按传输带宽分:粗缆和细缆5、按通信距离分:局域网、都市网、光域网和internet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有哪些?1。
管理信息系统(MIS)2.办公自动化(OA)3.新戏检索系统(IRS)4.电子收款机(POS)5.分布式控制系统(DCS)6。
计算机网络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1、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宜占用该电路.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址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一一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址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一一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一一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來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败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2、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
1.速率数据率(data rate}、比特率(bit rate).单位:b/s,或kb/s. Mb/s, Gb/s 等.2.带宽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 .3、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此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的限制.4、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一、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四大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
例如: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使用电子邮件等。
(软件、硬件、数据、通信信道)3、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集合,为了访问这些资源,用户需要自行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然后才能调用。
因此,计算机网络不只是计算机系统的简单连接,还必须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
4、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最高形式,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可以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的;从用户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则是一个透明的传输机构。
5、计算机网络具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通信距离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等;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按传输带宽可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其分布范围广,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络(例如电话)来实现。
广域网的布局不规则,使用权限和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控制当局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规程,传输率低,误码率高。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
408考研|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档适用于考前复习查漏补缺和考场前快速回顾知识点使用目录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1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性能指标(速率、时延、利用率等) (2)✳计算机中KB与kb的换算 (2)*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P8T12P8T16 (2)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2).PCI+SDU=PDU (2).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3).网络体系结构 (3).ISO/OSI参考模型 (3).TCP/IP参考模型 (4).OSI和TCP/IP差别 (4).五层参考模型 (5)*服务访问点P22T19 (5)*不同层的设备P23T25 (5)第2章物理层 (6)2.1通信基础 (6).基本概念(信源、信宿、信道) (6).通信方式 (6).数据传输方式(串行/并行) (6).同步/异步传输 (6).码元、波特率 (6).影响失真的因素 (7).奈氏准则 (7).香农定理 (7).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的对比 (7).带宽 (7).基带信号/宽带信号 (7).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8).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9).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9).虚电路服务 (10)*虚电路分类P42T29 (10)2.2传输介质 (11).导向性传输介质 (11).非导向性传输介质 (11)2.3物理层设备 (11).中继器 (11).集线器 (11)第3章数据链路层 (12)3.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2).链路管理 (12).组帧(帧定界、帧同步、透明传输) (12).流量控制 (12).差错控制 (12)*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12)3.2组帧 (13).字符计数法 (13).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13).零比特填充法 (13).违规编码法 (13)3.3差错控制 (13).差错 (13).检错编码(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CRC) (13).纠错编码(海明码) (14)*海明距离与检错纠错P71T5 (15)3.4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15).流量控制 (15).可靠传输 (15).停止-等待协议 (15).后退N帧协议GBN (15).选择重传协议SR (15).信道利用率和信道吞吐率 (15)3.5介质访问控制 (16).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16).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多路复用技术) (16).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 (17).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令牌传递协议) (18)3.6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18).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18).以太网的基本概念、传输介质与高速以太网 (19).网卡与MAC地址 (19).以太网的MAC帧 (20).无线局域网IEEE802.11 (20).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AN (21)*放大器与中继器P111T4 (22)*重复硬件地址P112T9 (22)3.7广域网 (22).广域网基本概念 (22).PPP(Point-to-Point Protocol)协议 (22)*PPP协议认证P120T6 (23)3.8数据链路层设备 (23).交换机 (23)第4章网络层 (25)4.1网络层的功能 (25).异构网络互连 (25).路由与转发 (25).软件定义网络SDN的基本概念 (25)4.2路由算法 (26).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26).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26).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26).层次路由 (27)*路由回路的根本原因P142T5 (27)4.3IPv4 (27).IPv4分组 (27).IPv4地址 (28).私有IP与网络地址转换NAT (29).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无分类编址CIDR与链路聚合 (30).TCP/IP协议栈 (30).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30).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31).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31)4.4IPv6 (32).IPv6的主要特点 (32).IPv6地址 (33)4.5路由协议 (34).自治系统AS,Autonomous System (34).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 (34).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34).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 (35).外部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 (36).三种路由协议的比较 (36)4.6IP组播 (37).组播的概念 (37).组播地址 (37).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38)*组播路由避免路由环路P194T2 (38)4.7移动IP (38).移动IP相关概念 (38).移动IP通信过程 (38)4.7网络层设备 (39).冲突域和广播域 (39).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39).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39)第5章传输层 (41)5.1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41).传输层的功能 (41).传输层的寻址与端口 (41)✳各层服务访问点 (41).无连接服务UDP与面向连接服务TCP (42)5.2UDP协议 (42).UDP数据报特点 (42).UDP数据报格式 (42).UDP校验 (42)5.3TCP协议 (43).TCP特点 (43).TCP报文段 (44).TCP连接管理 (45).TCP可靠传输 (46).TCP流量控制 (47).TCP拥塞控制 (47)第6章应用层 (49)6.1网络应用模型 (49).客户/服务器模型C/S (49).对等连接P2P模型 (49)6.2域名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 (49).DNS概念 (49).层次域名空间 (49).域名服务器 (50).域名的解析过程 (50)6.3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51).FTP概念与特点 (51).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51)6.4电子邮件E-mail (52).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 (52).电子邮件格式 (53).多用途网际邮件扩充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53).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53).邮局协议POP,Post Office Protocol (54).因特网报文存取协议IMAP (54)*POP3传输密码P265T7 (54)6.5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54).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 (54).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55)*HTTP1.0P273T6 (56)*HTTP请求报文中的Connection和Cookie P273T12 (56)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广义观点:计算机网络是能实现远程信息处理的系统或进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常见考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常见考点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格考试是评估一个人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考试。
无论是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还是计算机网络爱好者,都可以通过参加这个考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常见的考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考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种拓扑结构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
二、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种协议的功能、特点以及应用场景,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协议进行通信。
三、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如DDoS攻击、SQL注入攻击等,以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此外,还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四、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网络设备有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
考生需要了解每种设备的功能、特点以及使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网络搭建和管理。
五、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网络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对网络进行配置、监控和故障排除。
六、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移动通信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方法。
七、云计算云计算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热门技术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应用场景,能够理解云计算的优势和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内部:协议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ISO七层结构的OSI/RM: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Tcp 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4.服务,功能,协议:“服务”是对相邻上层而言的,属于本层的外观表现,下层给上层提供服务;“功能”则是本层内部的活动,是为了实现对外服务而从事的内部活动;协议是对等实体之间;5.两大子网: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2222221.通信子网任务:1连通结点2逐点数据传输3确定传输路径4监测通信过程组成:通信子网物理上由若干个结点和连接结点的传输介质组成;通信子网的协议,包括两大类,一类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网络接口层的若干协议;另一类则是各种局域网包括工业控制局域网以及现场总线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333333物理层:是网络体系结构的最低层;它是网络功能体系结构中上层各功能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它向网络提供最基本的信号传输服务;物理层负责点到点的可靠连接和数据信号的可靠传输,物理层的功能主要是靠硬件体现和实施的;1、物理层的特性:1机械特性2电气特性3功能特性4规程特性物理层向链路层提供的服务:1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与释放2物理服务数据单元的传输3物理层管理4数据编码2、通信介质的5特性:1吞吐量和带宽;2成本3尺寸和可扩展性;4连接器5抗噪性4.双绞线,光纤:双绞线每根线都包覆有绝缘材料,然后每两根线再相互绞在一起;每根线的绝缘层用于隔离两根导线,绞在一起可减少干扰;1绞在一起限制了电磁能量的发射,并有助于防止双绞线中的电流发射能量干扰其他导线;2.绞在一起也使双绞线本身不易被电磁能量所干扰,有助于防止其他导线中的信号干扰这两根导线; 光纤的外面,是一层玻璃称之为包层;它如一面镜子,将光反射回中心,反射的方式根据传输模式而不同;这种反射允许纤维的拐角处弯曲而不会降低通过光传输的信号的完整性;包层外面,是一层塑料的网状的一种高级的聚合纤维,以保护内部的中心线;最后一层塑料封套覆盖在网状屏蔽物上6、带宽:是传输介质能传输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之间的差值;频率通常用Hz表示,它的范围直接与吞吐量相关;带宽越高,吞吐量就越高;香农公式:对有噪声信道,每个码元所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受信道所受的干扰影响,其最大数据传输率C由下式确定:C=Blog21+S/N,B信道带宽,S信号功率,N 噪声功率;7、多路复用的方式:多路复用的理论基础是差别信号分割原理:1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FDM:按照频率参量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多路复用;在这个同一物理线路的带宽内的多个相互隔离的频段上同时传送多路信号;2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TDM:按照时间参量上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多路复用;当物理信道容量大于多个被传信号的数据传输率之和时,可将传输时间划分成等量的时间片,多个信号交错轮流占据不同时间片,每路信号通过周期交错连续的时间片传输,实现在同一时段由多个时间片组成内传送多路信号;3码分多路复用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x Address,CDMA:根据码型波形结构的不同来实现信号分割的多路复用在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使用同一频率,占用相同的带宽,各个用户可以同时发送或接收信号;4空分多路复用Space Division Multiplex,SDM:传统多路复用技术,由多条线路共享一个物理空间,依据空间上的差别来分割信号;5波分多路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WDM:依据光波波长上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多路复用;WDM在本质上可以看作是FDM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原理是:整个波长频带被划分为若干个波长范围,每路信号占用一个波长范围来进行传输;8、对信源数据进行传输编码的意义:1提高抗干扰能力2携带同步信息实现同步;3可实现检错纠错;4增加传输信号带宽;5降低传输损耗;6简化传输设备;9、传输编码的类型:B-AMI编码:双极性交替反转码;“0”用无电平表示,“1”交替用正负极性两种电平表示、、无直流成分,高频和低频分量也较少,传输码流的带宽与信源数据比特流的带宽一致;抗干扰能力强;有一定的检错能力;缺点:当码流中出现长连“0”时,提取同步信息困难Manchester编码:曼彻斯特码用比特周期中间时刻不同方向的跳变来分别表示“0”和“1”的二电平编码;原理:将每一个比特周期划分成等宽的两个半周期,“l”码前半个周期为低电平而后半个周期为高电平;“0”码前半个周期为高电平而后半个周期为低电平、、可以实现自同步;完全消除了码型的直流分量;但带宽是比特流带宽的一倍,传输效率减少了一半简单易行,用作为以同轴电缆和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CSMA/CD总线局域网中的传输码型;差分曼彻斯特码将一个比特周期等分为两个半周期,在比特周期的中间时刻仍总是跳变,用每个比特周期起始时刻的跳变的有无来表示“1”和“0”;链路层是基于物理层,实现相邻结点数据可靠传输的功能层;所传输的数据是具有完整结构的二进制数据集合,数据可靠性要保证1、数据链路层功能:1链路建立与管理2帧同步3流量控制4 差错控制;方法:前向纠错,检错重发最常用5 区分数据和控制信息6 透明传输7 寻址2、数据交换技术:连续数据单元通过节点时的转发方式;交换:数据在节点进出过程;数据包:数据的传输过程变成了一个一个数据单位在网络节点一进一出的交换过程;通常将这个数据单位叫做数据包;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等高层协议将传输单位定义为--报文;传输层--报文或数据报;网络层--分组;链路层--帧;三种交换策略:1电路交换:只用于这两个节点间的通信;两节点间的线路将一直保持到其中一方终止通信;优:快速;适用于不允许传输延迟的情况;缺:由于网络线是专用的,所以其他路由不能使用;和电话通话一样,通信双方必须同时参与;2报文交换:只是当一方有信息需要传送时,网络临时建立路由传递报文,本次信息传送完毕,路由释放;并且报文被每个经过的节点存储起来;报文被发送到目的地,可以存储起来等待取用;优:路由是非专用的,完成一个报文传输后,可以立即被重新使用;接收方无须立即接受报文;缺:通常报文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由于中间节点必须存储报文,所以报文过长也会产生问题;报文尾部仍沿用原先设定的路由,而不管网络状况是否已经改变;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分组交换两种方式:11数据报方式:网络协议将每一个分组当作单独的一个报文,对它进行路由选择;22虚电路方式:类似于电路交换,区别:线路不是专用的即不同的虚电路可以共享一条公共物理网络线路3、数据可靠传输校验算法:奇偶校验,汉明码校验,循环冗余码校验循环冗余码校验的特点:1循环冗余校验,是数字传输系统中最常用的校验编码,在计算机系统内部数据传输,以及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中广泛应用;2这是一个建立在模2运算基础上的校验编码;其指导思想是:发送方用一个特殊的多项式表达式循环码生成多项式,去除信息码多项式所得的余式,附加在信息码之后,构成传输码;接收方用获得的传输码组成的多项式除以发送方使用的同一个多项式表达式,即生成多项式,若无余式,则表明传输码无错,若有余式,则表明有错4、差错控制:差错检测和差错处理;对象是数据帧,帧的差错表现:帧丢失、帧序乱、帧内容错;差错检测是尽可能及时发现这三种帧错误,差错处理的任务就是在发现错误的同时采取及时可靠的措施改正错误,实现不丢帧、不乱序、无错帧;流量控制:当发送方的传送能力大于接收方的接收能力会造成数据帧的丢失,此时为了使收发两个节点实现匹配传输,必须对发送速率加以控制,即流量控制3HDLC 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最完整的经典链路层协议:是面向位的数据链路协议,使用位填充来保证数据的透明性;5个0填充一个1,避免6个以上的0从而避免与前导码一样HDLC基本技术:节点类型、链路类型和数据传输方式,为了适应不同配置和不同数据传送方式,HDLC定义了三种类型的站、两种链路配置和三种数据传输方式:三种类型的站:主站、从站和复合站; 两种链路配置:非平衡设置和平衡设置;三种数据传输方式:正常响应式、异常响应式和异步平衡式;HDLC的帧结构:使用帧同步传输;HDLC帧具有固定的格式:首部、负载信息部和尾部;首尾各占24位,中间信息字节数可变;首尾共48位放置帧的控制信息,实现同步、透明传输、寻址、流量控制、顺序控制、差错控制、数据与控制信息的识别、以及链路的管理;首部的8位地址字段表明HDLC链路除去一个广播地址最多可以连接255个站点,但在点对点链路中,不需要这个字段;首部的8位控制字段包含了链路层的大部分控制信息,包括帧的类型、帧的序号、监督帧和无编号帧的功能位等;不同类型HDLC 帧时8位控制字段的各位意义不同;首尾中的标志字段用于实现同步;地址字段用于实现寻址;控制字段用于实现顺序控制、流量控制、数据与控制信息的识别、以及链路的管理;帧检验序列字段FCS用于实现差错控制;透明传输机制:是指将帧中非标志字段出现5个连“1”自动补“0”,然后传输;在接收端则将非标志字段中的5连“1”后的“0”自动去掉恢复帧的原来面貌;在HDLC协议中,差错控制的校验内容不包括标志字段;认为标志不会出错;当相邻两个帧连接在一起时,首尾标志字段连在一起构成一个16位的特殊码段,作为帧间的区隔;HDLC的帧类型:HDLC有信息帧、监督帧和无编号帧三种类型;由帧结构中的控制字段的头两位标识; HDLC的操作三个阶段:初始化、数据传送和拆链;5、噪声的影响下,数据帧传输可能出现问题 1到达接收方的帧数据有错,且不可用;2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丢失,没有到达接收方;3接收方收到正确数据帧,发回的确认帧途中丢失,发方没能收到确认;解决:问题1:通过差错控制编码实现对其检测和纠正,或要求重传;问题2和3:只能通过定时机制解决;即发方发送一帧后,即开始计时,当定时时间到,发方仍未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则发方可以认为数据帧因为上述问题之一而没有正确到达接收方,因此对上一帧进行重发;6、3种ARQ的特点:1等待式ARQ:发送方发出一帧数据后,即等待接收方的确认;如果接收方确认收到的是正确的数据帧,回送一个确认帧ACK,发送方收到ACK后,可继续发送下一个数据帧;如果收到的数据帧有错误,则回送一个否认帧NAK;发送方收到NAK后,进行重发;A. 发生3种错误之后的系统恢复,解决:发送方每发完一个帧后即启动计时器;B. 防止重复帧:对数据帧进行编号2退回N步ARQ:当第一个帧发出后,不等待其应答信号便连续发出第二个;一直到第N个帧;若第一个帧的应答信号是ACK,则继续发送第N+1个帧,若应答信号是NAK,则停止发送第N+1个帧,而是从错的那一帧开始重发,后面的已发的帧即便是已正确发送也要重发Ntf>2tp , tp 是单帧传输时间,tf 是单帧发送时间;缺:在重发的N个帧中,大部分在第一次发送时就是正确的,再次发送浪费了信道;当N较大时,效率会大大下降适用于信道出错率较少的情况;3选择重传 ARQ:在退N步ARQ基础上,当一个帧有错时,只重发有错的这一帧,之后的正确帧被接收方存储起来,不再需要重发,省下的时间用来传送新的帧;要求接收方必须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以便等待有错的帧经重发后获得更正,然后接收方把重发帧和缓存已有的正确帧一起重新排序后送给上层用户;收端可以接收乱序帧;适用于信道质量不好的情况7、滑动窗口协议的基本原理:数据单元编号不能太大,应循环利用;对发送方发出去的未经确认的帧的数目加以限制,这个受限制的数目称为发送窗口大小;为减少开销,接收端可在收到若干个正确的数据帧后一次性发送一次确认帧,类似于发送窗口,同时也规定一个接收窗口,只有当接收的帧号落在接收窗口内时才允许将该帧收下,否则将其丢弃;接收方每正确接收一个数据帧,就向网络层上交一个帧,接收窗口后移一帧,增加一个准备接收的新的帧号,并向发送方发回一个确认帧,发方接收到确认帧后,移动发送窗口,发送新的数据帧;滑动窗口协议和3种ARQ关系:当WT=1时,滑动窗口协议即等待式ARQ;当WT>1而WR=1时,退N步ARQ;当WT>l而WR>1时,选择重传ARQ;8、数据传输中“同步”:指通信双方对传输的信号的认识是相同的,或说到达终点的信号被识别出的数据信息和始端发出的信号承载的数据信息是完全一致的;9、PPP协议:1在串行链路上封装IP数据报的方法;PPP既支持数据为8位和无奇偶检验的异步模式如大多数计算机上都普遍存在的串行RS232接口,类似SLIP,还支持面向比特的同步模式封装IP包;2建立、配置及测试数据链路的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它允许通信双方进行协商,以确定不同的通信选项;3针对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控制协议体系;RFC定义的网络层有IP、DECnet以及AppleTalk等,PPP都可以予以支持;10、CSMA/CD: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应用在什么网络环境:以太网Ethernet、 CSMA/CD协议的要点是多点接入、载波侦听和碰撞检测11、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Truncated 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 算法:退避时延是间隙时间的整数倍;为防止不成功发送无限进行,规定了最大尝试次数n;碰撞后选择的退避时延为间隙时间的r倍;k=Min尝试次数,10r=随机数0,2k 退避时延=r 间隙时间媒体访问方法:1如果媒体信道空闲,等待,则可进行发送;2如果媒体信道有载波忙,则继续对信道进行侦听;一旦发现空闲,等待,便立即发送;3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检测到碰撞,则停止自己的正常发送,转而发送一短暂的干扰信号,强化碰撞信号,使LAN上所有站都能知道出现了碰撞;4发送了干扰信号后,退避一随机时间,转1;11、应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为什么说冲突越严重,等待时间一般会越长如果两个工作站所选的随机间隔时间相同,碰撞将会继续产生;为尽量避免这种反复碰撞情况的出现,退避时间应为一个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量;同时,碰撞产生的重传加大了网络的通信流量;2. CSMA/CD 传输过程:1传输前侦听2如果电缆忙则等待3传输且检测冲突重传前等待:如果工作站在冲突后立即重传,则它第二次传输也将产生冲突,因此工作站在重传前必须4随机地等待一段时间;5重传或夭折接收过程:浏览收到的包并校验包是否成为碎片;校验目标地址;校验包的完整性;处理数据包12、以太网帧最大最小长度:1518个字节,64个字节;帧字段的前导码作用:处于MAC帧开始处的字段为前导码字段,由7个字节组成,其功能是使接收器建立比特同步;13、以太网交换技术:静态以太网交换、动态以太网交换:设计思路即在一个系统内同时按需存在许多“点-点会话”;是并行按需点点链路、动态交换;为什么它依然是一种“以太网”技术动态交换在任何时间内可以存在“许多专用的点对点源-目的以太网”,一旦一个独立的端口通信完成,动态交换释放此链路,链路资源可以供其他点使用,动态交换的带宽流量是按需分配的;IP地址结构网络地址+主机地址网络层功能:1提供网络地址2建立网络连接3网络服务数据单元的传输4服务质量参数的选取与维持5出错通知6排序7流量控制8复位9加速数据传送10释放连接2、网络层服务模式:虚电路、数据报:1目的地址:开始建立时需要、每个包都需要2错误处理:网络负责、主机负责3流量控制:网络负责、主机负责4拥塞控制:通信子网实现、难5路径选择:只需在建立连接时进行一次、每个包都需要独立进行6包顺序:按发送顺序到达、到达顺序不一定7建立与释放连接:需要、不需要8服务方式:面向连接、无连接9应用领域: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较低可靠性要求高的网络通信、数据量少多为突发性一个短包实时性要求高可靠性要求较低的网络通信3、IP五类地址的特点:1A类地址支持个不同的主机地址;2B类地址支持216-2=64534个主机地址3C类地址:支持最大量的小型网络;前三个8位位组表示网络地址,最后一个8位位组表示主机号.地址范围从至.可支持最大28-2=254个主机地址4D类地址:用于在IP网络中的组播;一个组播地址是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它能指导报文到达预定义的IP地址组;前4位恒为1110;5E类地址根据互联网发展史,解释IP地址为何会如此分类一旦选择了IP地址的长度并决定把地址分为两部分,就必须决定每部分包含多少位;在互联网中,既有由少量的大型物理网络,但更有大量的小型物理网络;因此,设计人员必须选择一个能满足大网和小网组合的灵活的、折衷的编址方案,即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五类:A、B、C、D、E,其中A、B、C是三个基本类,每类有不同长度的前缀和后缀;4、IP扩充:子网掩码、可变长子网掩码、无类域间路由CIDR划分子网原因:实质就是Internet的层次结构需要加第三层;在一个组织多个子网的环境中,每个子网都分别通过一个路由器的一个接口连入Internet,该组织内部子网结构细节对外面的Internet没有影响;Internet只需知哪个标准IP 网络地址连接至路由器就可以;只是在含有多个子网的组织内部,一个标准二层IP 地址的主机部分被细分用作标识子网;子网基本划分方法:将任何一类A、B、CIP地址再细分为更小的网络号;一个被子网化的IP地址实际包含三部分: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号;子网和主机地址是由原先IP地址的主机地址部分分割成两部分得到的,IP地址中主机地址位数越多,就能分得更多的子网和主机;子网掩码的格式:标识网络和子网部分的bit位永远为1,剩下标识主机位置的bit位永远为0;5、引入超网的目的:CIDR最初是针对新的C类地址提出的,即只有新分配的地址才能使用这种技术,作用是减缓了Internet路由表的增长,而对于已经存在的选路则没有任何帮助;CIDR的几个关键特性对挽救IPv4地址空间的耗尽及路由表迅速膨胀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6、为何IP多播地址到以太网多播地址的映射不是唯一的由于多播组号中的高5bit在映射过程中被忽略,因此每个以太网多播地址对应的多播组是不唯一的,25=32个不同的多播组号被映射为一个以太网地址;7、设计路由算法应考虑的技术要素:1是路由算法所基于的性能指标,譬如选择路径最短路由,或者费用最低路由等;2要考虑通信子网是采用虚电路还是数据报方式;3是采用分布式路由算法,即每节点均为到达的分组选择下一步的路由,还是采用集中式路由算法,即由中央节点或始发节点来决定整个路由;4要考虑关于网络拓扑,流量和延迟等网络信息的来源;5确定是采用动态路由选择策略,还是静态路由选择策略;8、独立路由选择:节点仅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信息作出路由选择的决定,与其它节点不交换路由选择信息,虽然不能正确确定距离本节点较远的路由选择,但还是能较好地适应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集中路由选择:指所有的互联信息都由一个中心位置负责收集和维护,然后这个中心位置将信息广播给所有的网络节点,每个节点根据收到的互连信息就能各自设定自己的路由表了;分布路由选择:意味着没有中央控制,每个节点必须独立地决定和维护自己的路由信息;全局路由:要求每一个节点都必须获悉网络中所有连接情况以及每条链路的信息---权值、花费;分散路由:要求每个路由仅仅知道与它相连的链路的信息-----权值、花费;9、DV算法:优:1距离-矢量协议简单,容易配置、维护、使用,适于小型只有少量冗余路径且无严格性能要求的网络;能自动检测和更正网络中的大多数错误;2对于每个节点而言,在初始化时,只知道直接和它相连的节点的信息,每个节点支持一个距离-矢量路由表;是一种反复的、冗余的迭代算法;3路由信息协议RIP。
计算机网络综合知识点及考试重点
计算机网络综合知识点及考试重点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允许人们分享信息和资源。
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和考试中,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和重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提供一个综合的知识点概述,帮助你更好地准备学习和考试。
一、网络的基础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2. 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的规模和物理结构,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
3. 网络的拓扑结构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4. 网络的传输介质网络的传输介质可以是有线(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或无线(如无线局域网)。
5. OSI参考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二、数据通信与网络互联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是指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的过程,包括数据的发送、接收和处理。
2. 信道和传输介质信道是指数据传输的路径,传输介质是信道的物理媒体,如光纤、电缆等。
3. 数字传输技术数字传输技术包括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过程。
4. 网络协议与数据包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约定的通信规则,数据包是网络传输的基本单位。
5. IP地址与子网划分IP地址是唯一标识网络设备的地址,子网划分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IP地址资源。
三、局域网与广域网1. 局域网的特点与技术局域网是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连接多台计算机和设备的网络,常用的局域网技术有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
2. 广域网的特点与技术广域网覆盖更大的地理范围,常用的广域网技术有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异步传输模式(ATM)等。
3. 路由器与交换机路由器和交换机是网络中常用的设备,路由器用于在不同网络之间传输数据,交换机用于在局域网内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必考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必考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技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时代的重要工具,也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电子邮件、网页浏览、远程文件访问还是视频会议,都需要计算机网络的支持。
因此,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至关重要。
接下来,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是指两台或多台计算机通过传输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ARPANET,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和网络接口设备等组成。
按照规模不同,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全球互联网等。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等。
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为七层,而TCP/IP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为四层。
4.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介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介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种。
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无线传输介质包括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1.数据通信和数据通信协议数据通信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数据通信协议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2.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以及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等。
串行传输是指一位一位地传输数据,而并行传输是指多位同时传输数据。
3.数据编码和调制解调数据编码是指将数字信号编码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调制解调是指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和将模拟信号解调成数字信号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发展a.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b.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 OSI参考模型b. TCP/IP模型c.应用层协议二、局域网技术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以太网(Ethernet)a.以太网的标准和类型b.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c.以太网的帧格式和传输机制3、令牌环网(Token Ring)a.令牌环网的原理和特点b.令牌环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c.令牌环网的帧格式和传输机制4、无线局域网(WLAN)a. WLAN的原理和标准b. WLAN的拓扑结构和传输机制c. WLAN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三、网络互联技术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协议2、IP和子网掩码a. IP的分类和格式b.子网掩码的作用和应用c.私有IP和动态IP3、路由器和路由协议a.路由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b.路由协议的种类和特点c. RIP、OSPF和BGP等常用路由协议的应用和配置4、交换机和交换技术a.交换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b.交换技术的种类和应用场景c. VLAN、Trunking和Spanning Tree等技术的应用和配置四、 Internet技术及应用1、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WWW服务与HTTP协议3、DNS服务与域名解析4、FTP服务与文件传输5、E-mail服务与邮件传输6、Telnet服务与远程登录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提纲一、引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运行。
它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沟通了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为用户提供了便利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管理资源、实现系统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关键。
二、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1、基本概念:包括进程、线程、资源、系统调用等。
2、功能: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接口管理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要点1.计算机向用户提供的两个重要功能:连通性,共享2.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3.因特网的拓扑结构分为: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4.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方式P2P5.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6.电路交换三个步骤: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7.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采用存储转发技术8.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9.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10.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类别: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1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12.速率指的是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的传送数据的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13.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同步14.分层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隔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15.OSI的七层协议: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16.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17.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18.数据在计算机中多采用并行传输方式,但数据在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方式一般是串行传输19.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20.通信双方信息交换的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21.带通调制方式:调幅、调频、调相22.传输媒体可分为:导向传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23.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24.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单模光纤25.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26.波分复用WDM就是光的频分复用27.链路就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路线,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28.局域网的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要点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要点1、如果主机的IP地址为25.36.8.6,子网掩码为255.255.0.0,那么该主机所属的网络(包括子网)为•A)25.36.8.0B)25.36.0.0•C)25.0.0.0D)0.0.0.02、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202.93.121.68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如果该主机需要向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的202.94.121.0网络进行直接广播,那么它应使用的目的IP地址为.3、下列选项中,合法的IP地址是()• A、210.4.233B、202.38.64.4• C、101.3.305.77D、115,123,20,2454、下列无效的IP地址是()• A、61.168.0.1B、128.168.9.2•C、202.131.128.1D、168.201.256.85、IP地址202.102.14.141的网络号是,其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6、某主机的IP地址为138.45.58.62,子网掩码为255.255.0.0,则该主机的网络号为(),主机号是()A、138.45.58B、138.45C、58.62D、627、IP地址10.10.13.15/24表示该主机所在网络的网络号部分为()A、10.10.0B、10.10.13C、10.13.15D、10.0.08、IP地址172.16.200.78,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网络号是9、IP地址158.18.68.78,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网络号是•10、IP地址172.16.206.16,子网掩码是255.255.192.0,网络号是11、把网络168.102.48.0划分为多个子网(子网掩码是255.255.255.192),则各子网的主机总数是()12、一台IP地址为:10.110.9.113/21 主机在启动时发出的广播IP是?A.10.110.9.255B.10.110.15.255C.10.110.255.255D.10.255.255.25513、设有下面4条路由:172.18.129.0/24、172.18.130.0/24、172.18.132.0/24和172.18.133.0/24,如果进行路由汇聚,能覆盖这4条路由的地址是。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设备,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输。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以及常见的网络协议进行汇总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多台计算机和设备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与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按照连接方式可以分为点对点连接和多点连接等。
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模型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协议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两种模型都是为了规范计算机网络的架构与通信规则。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其中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种模型适用于互联网上的大部分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2. 对等(P2P)模型对等模型是指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对等的,每台计算机既可以是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
这种模型适用于资源共享的场景,如BitTorrent协议中的文件下载。
三、常见网络协议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
它包括了多个协议,如IP 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UDP 协议提供不可靠但是实时性较好的数据传输。
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在Web浏览中使用的协议,它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
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网页加载、文件上传下载等操作。
3. DNS协议DNS协议(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一、问答题解答1 掌握CSMA/CD的工作过程(1)在发送数据前,先对信道进行监听。
如果发现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2)如果信道忙,则继续监听,一旦发现信道空闲,立即进行数据发送;(3)在发送数据的同时进行冲突检测,如果检测到冲突,则立即停止数据发送,并发送一个冲突强制序列;(4)发送冲突强制序列后,延迟一个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发送。
2 简述TCP协议的可靠传输实现原理原理:当出现差错时让发送方重新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同时在接收方来不及处理收到的数据时,及时告诉发送方适当降低发送速率。
实现方法:①以字节为单位滑动窗口②超时重传时间的选择③选择确认SACKTCP为上层提供可靠传输,采用编号、确认和重传机制保证可靠传输,可靠传输的实现采用重传和接收端缓存排序的机制,为进程面向连接提供优质服务。
3 简述分组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和交换的,它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即将到达交换机的分组先送到存储器暂时存储和处理,等到相应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送出。
4 简述IPv6的特点①更大的地址空间。
②扩展的地址层次结构。
③灵活的首部格式④改进的选项⑤允许协议继续扩充⑥支持即插即用⑦支持资源的预分配⑧首部改为8字节对齐。
5 简述C/S模型工作过程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主要有客户应用程序、服务器管理程序两部分组成,客户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器对客户的请求做出响应。
在C/S模式中,客户端负责与用户交互,充当服务请求方,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负责处理数据,充当服务提供方。
客户与服务器的通信一旦建立,通信就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即客户和服务端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
6 比较双绞线和光纤双绞线由两根绞合成有规则的螺旋形图样的绝缘铜线组成,传递电信号。
分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双绞线的特点:结构简单,容易安装,普通UTP较便宜、有一定的传输速率、具有较高的容性阻抗,信号衰减较大,传输距离有限(100m)、有辐射,容易被窃听光纤由能传导光波的纤芯(石英玻璃纤维)外加包层构成,传递光信号分为单模和多模光纤,具有传输频带非常宽,通信量大,抗干扰能力强,误码率低,传输损耗小,传输距离长,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好,原材料丰富,抗腐蚀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架构和应用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点,帮助你巩固和回顾相关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
-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包括资源共享、信息传输、提供远程服务、实现分布式处理等。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混合型等。
- 按照作用范围: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
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TCP/IP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二、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原理和协议1. 数据的传输方式-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 半双工传输、全双工传输。
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混合型拓扑。
3. 常见的网络协议- IP协议:负责将数据包送到目的主机。
-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
- 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通信服务,适用于实时应用。
- HTTP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的协议。
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1. 常见的网络设备- 集线器:物理层设备,用于实现局域网的物理连接。
- 交换机:数据链路层设备,用于实现局域网内的分组交换。
- 路由器:网络层设备,用于实现不同局域网之间的数据转发。
2. 局域网的常用技术- 以太网:常见的局域网技术,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方式。
- 无线局域网(Wi-Fi):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局域网。
四、网络安全和管理1.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病毒和蠕虫:恶意软件,可以破坏文件和系统。
- 黑客攻击: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并进行数据篡改、窃取、破坏等行为。
计算机网络复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复习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则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必须要熟悉和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整理和总结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帮助读者进行复习和回顾。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连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按照规模和范围,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等。
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分为客户-服务器模型和对等模型。
客户-服务器模型是指一台计算机提供服务,其他计算机请求服务;对等模型是指所有计算机都可以既充当客户端又充当服务器。
3. 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传输介质常见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
二、计算机网络协议4.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指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定义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目前互联网上广泛采用的协议体系,包括网络层的IP协议、传输层的TCP协议和应用层的HTTP协议等。
三、网络地址与路由6. IP地址和子网掩码IP地址是指互联网协议地址,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或路由器。
子网掩码是用于划分网络和主机的标识符。
7. 路由器和路由表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转发数据包的设备,它通过路由表确定数据包传输的路径。
四、网络通信协议8.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万维网上请求和传输超文本的应用层协议,常用于网页浏览。
9.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应用层协议,支持上传和下载文件。
10. DNS协议域名系统是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用于进行域名解析。
五、网络安全与管理11.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入侵检测系统用于识别并防范网络中的入侵行为。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要点
大家复习时,应该把以前上交的课后习题再做一遍!!!不会做的要问。
这里只是大概的理了一遍。
书还是要看的。
可以边看书,边把知识点补上去,下午临时赶出来的,部分书写可能有错,请见谅。
复习=看书+记录知识点+做后课题。
预祝期末考通过!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两个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和共享P22、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看可划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的功能是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连通性和交换)P8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P17定义:为了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交往、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采用通信手段,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各自具备自主功能的一组计算机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由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管理的计算机复合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最简单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4、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覆盖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WAN:作用范围为几十到几千公里;局域网(LAN:作用范围为几公里以内;城域网(MAN:作用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通常为5〜50公里5、时延的概念及其四个组成部分。
传播时延和发送时延的含义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时延四个组成部分=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信道长度(米)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m/s)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6、带宽、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带宽: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因此网络带宽表示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 (bit/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千比每秒,即kb/s (103 b/s)兆比每秒,即Mb/s(106 b/s)吉比每秒,即Gb/s (109 b/s)太比每秒,即Tb/s (1012 b/s)请注意:在计算机界,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
计算机网络背诵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背诵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的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其覆盖范围、传输技术、网络拓扑结构、使用用途等多种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等组成,其中计算机是网络的终端,通信设备是网络的中继设备,通信介质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4.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协作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多种功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二、网络拓扑结构1. 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和连接线路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
2. 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总线型拓扑结构适合小型局域网;星型拓扑结构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扩展性;环型拓扑结构适合传输速率高的网络;网状型拓扑结构有较好的容错性和灵活性。
3.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网络传输技术1. 什么是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和交换数据的技术,包括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
2. 有线传输技术的分类有线传输技术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传输速率要求。
3. 无线传输技术的分类无线传输技术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蓝牙、Wi-Fi等,它们可以实现无线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4. 选择传输技术的考虑因素在选择网络传输技术时,需要考虑传输距离、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成本等因素。
四、网络协议1. 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数据传输格式和传输方式的约定,网络协议分为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
2. 网络协议的作用网络协议可以规范和约束数据的传输过程,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3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1.3.1因特网的边缘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客户与服务器方式(Client/Server方式)、对等连接方式(Peer-to-Peer方式)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相同点:客户服务器方式是一点对多点的。
对等通信是点对点的。
客户端程序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所以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对等连接也需要知道对方的服务器地址。
1.3.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要点: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主要特点区别以及各自的优点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不是主机),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在使用电路交换打电话之前,必须先拨号建立连接。
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所以其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报文。
分组(包)的首部(包头)包含了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每个分组才能在因特网中独立地选择传输路径。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的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缺点:分组在各路由器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报文交换(电报通信)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的原理,其时延较长。
报文交换在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区别:要连续传送大量的数据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由于一个分组的长度往往远小于整个报文的长度,因此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同时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1.5.2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要点:按作用范围划分的几种网络(广域、城域、局域、个人区域网络)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按作用范围划分: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接入网Access Network 按使用者划分:公用网public network、专用网private network1.6.1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要点:数据率、带宽、吞吐量、时延(发送+传播+处理+排队时延)1.7.3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要点:清楚知道计算机网络是由哪五层构成,五层之间的排列,每一层的具体功能,要求能够画出层次图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协议两种形式:文字描述、程序代码。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也即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本章概念:实体、协议、服务、服务访问点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许多情况下实体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协议:控制两个或多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语法、语义、同步)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与服务的区别: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
协议是水平的,它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它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只有能够被高一层的实体看得见的功能才能称为服务。
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是指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换信息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第二章物理层2.1要点:物理层的作用物理层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设备和传输媒体的种类非常繁多,而通信手段也有许多不同方式,物理层的作用正是要尽可能的屏蔽掉这些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就可以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由于数据在计算机中多采用并行传输方式,而在通信线路上的传输方式一般都是串行传输(即逐个比特按照时间顺序传输),所以物理层还要完成传输方式的转换。
2.2.1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要点:数据通信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发送端)、传输系统(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接收端)。
源系统一般包含两个部分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源点又称源站或信源。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够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典型的发送器就是调制器。
目的系统一般也包含两个部分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把它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解调器。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把信息输出,终点又称目的站或信宿。
2.2.2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要点: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带通信号,单工、双工、全双工信道,带通调制消息、数据与信号: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信道一般都是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三种基本通信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段时间再反过来,但是不能同时发送或同时接收、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来自信源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为了解决基带信号中包含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直流成分,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调制分为两类:基带调制和带通调制。
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2.3.1导向传输媒体要点:大致知道有哪些(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双绞线:用规则的方法绞合起来的两根并排放在一起的互相绝缘的铜导线。
同轴电缆:内导体铜质芯线(单股实心线或多股绞合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以及保护塑料套层组成。
光纤:即光导纤维,由非常透明的石英玻璃拉成细丝,主要由纤芯和包层构成双层通信圆柱体。
光纤通信利用的是光的全反射原理2.4.1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要点:掌握上述三种复用技术的原理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即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这个频带;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TDM帧,每个TDM用户在每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每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周期性的出现,该周期就是TDM帧的长度,TDM信号也称为等时信号,TDM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复用器和分用器正好作用相反,总是成对地使用。
统计时分复用:Statistic TDM,STDM是一种改进的时分复用,集中器常使用STDM。
一个使用STDM的集中器连接若干个低速用户,然后将它们的数据集中起来后通过高速线路发送到一个远地计算机。
STDM使用STDM帧来传送复用的数据,STDM帧按需动态地分配时隙的特点可以提高信道利用率,每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也不是周期性的出现,STDM 又称异步时分复用。
STDM帧中的时隙并不是固定地分配给用户,所以在每个时隙中还必须有用户的地址信息。
使用STDM的集中器也叫做智能复用器,它提供对整个报文的存储转发能力,通过排队方式使各用户更合理的共享信道。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3.1.1数据链路和帧要点:数据链路和帧的概念数据链路:把实现物理线路上控制数据传输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帧: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在进行通信时的主要步骤:1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添加首部和尾部封装成帧2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3若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收到的帧无差错,则从收到的帧中提取出IP数据报上交给上面的网络层;否则丢弃这个帧。
3.1.2三个基本问题要点: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重点:CRC检验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接收端在收到物理层上交的比特流后就能根据首部和尾部的标记,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透明传输:即接收端收到的消息和发送端输入的消息是一致的。
传输数据中任何8比特的组合一定不允许与用作帧定界的控制字符的编码一样,字节填充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差错检测:现实的通信网络的误码率不可能为零,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必须采取措施对差错进行检测。
数据链路层广泛采用了循环冗余检验CRC的检错技术。
帧检验序列FCS:为了进行检错而添加的冗余码。
3.2大致了解ppp协议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是目前使用的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因特网用户通常都要连接到某个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才能接入因特网,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应满足的需求不需要的功能三个组成部分帧格式工作状态3.3.2 CSMA/CD(重点)原理:掌握原理、载波监听、碰撞检验、退避算法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是协调以太网总线上各计算机工作的一种特殊协议;多点接入: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CSMA/CD协议的实质是“载波监听”和“碰撞检测”。